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发展前景

农村发展前景

时间:2024-02-10 16:1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民间金融;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2010年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民间金融组织有望取得合法身份。早期的金融理论中,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民间金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是政府打击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民间金融之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在于它在资源的调动和分配活动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解决许多正规金融系统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的融资问题,民间金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形式和渠道具有地区性差异

    传统农区,农户的生活性借款多于生产性借款,民间金融保持着自由借贷的传统,资金主要靠亲戚朋友提供。张家口坝上地区,当双方关系亲密时一些临时性借贷一般不付利息,即使支付利息,其利率也比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低。在新型农区,如种植暖棚蔬菜、特色水果等的农区,农户多为季节性借款,民间金融趋于组织化。张家口的涿鹿、崇礼地区借款的利率要高于生活性借款的利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占较大比重,民间金融体现出规模化的特点。张家口的宣化、沙城地区,该借款的利率较高,金额也较大。

    (二)借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农村民间金融的借贷方式主要为信用借款,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私人借贷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信用形式。资金持有者一般只向周边熟悉的农户放贷,通常局限于一个村或邻近村的农户。民营中小企业的借贷主要发生在有经常业务往来、借出方对借入方的经营情况十分了解的企业间。借贷双方由于十分熟悉和了解,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多为信用贷款。通过对张家口农村地区的调查,60%的农村家庭在需要借款时首先考虑的是向亲戚、朋友等借款,大大高于向银行贷款的比重。

    (三)利率相对较高,借贷期限较短

    民间金融的利率一般由资本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并参考借款人的信用、借款期限以及与借款人的亲疏关系,平均利率水平高于银行同期的利率水平。借贷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产急需时,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会面对较高的利率,一旦渡过难关,会立即偿还贷款,贷款期限一般较短,以6—12个月期限居多,月利率平均在2%~3%,利息支付方式以按月支付和按季支付最为普遍。期限越短,利率会越高。

    (四)交易成本低,融资金额不断上升

    中国社会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民间金融也具有乡土性,多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或是朋友乡邻之间,彼此非常熟悉,借出者对借入者的经营情况和收益状况很清楚,对借款人的人品、资信情况等也有深入了解,因此信息成本很低。借款后彼此能保持较频繁的接触,对借款者的生产活动和资金使用状况等信息也很清楚,收集和处理贷款的监督成本和跟踪成本也较低,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活动交易成本。农户发生的民间借贷金额普遍较小,一般都在万元以下。而企业的借贷规模一般较大,一般在10—30万元之间。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需要的资金不断上升,融资金额也随之攀升。

    (五)金融覆盖率高

    民间金融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在农村广泛存在着。调查发现,在张家口的农村地区,不管是经济较繁荣的地区,还是位置偏僻的地区,民间金融都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十分活跃。在农副业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市场覆盖率更高,如蔚县东辛庄村,201户农户中多数家庭从事养猪、养羊和经营小煤厂,2006年有90%以上的农户发生过民间借贷。

    (六)规模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和贷款需求满足度密切相关

    农村的中小企业贷款大多缺乏必要的抵押和担保,而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却比较大,正规金融出于对风险和成本的考虑,一般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他们,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民间金融。因此,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正规金融对其资金需求的满足度低的地区对民间金融的需求越大,民间金融也越呈现出组织化和规模化。

    (七)公开程度逐渐上升

    随着农村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政策管制的松动和金融改革的推进,民间金融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都已有所改善,社会承认和认可的程度提高,以借贷为主要收入来源,资金实力较为雄厚,能够满足较大额度农村资金需求的民间金融组织大量出现,民间金融正在由隐蔽的地下状态向半公开化甚至是全公开化程度转变,农村民间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民间金融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民间金融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民间金融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说明它本身就有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正规金融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会出现一支新的金融体系,一些新的金融组织,或者一些新的金融形式。民间金融的特点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安排,不是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而是一种必要的金融方式。笔者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前景作出以下几种设计。

    (一)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的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这些小额贷款试点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主要是强调公益扶贫性质,而忽视了其商业性,所以绝大部分没有维持太长时间,能赢利者不到1%,其中大多是因资金困境而中途夭折,这也与政府当时严格控制金融业的背景有关。政府对金融业的严格限制在2005年发生改变,央行第一次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同年12月27日,第一批正式注册的新型民间商业性金融组织“晋源泰”和“日升隆”两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山西平遥县率先成立。通过对这两家小额信贷公司运行一年多的观察可知,作为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一定要体现盈利性和商业性,机构由市场和股东会说了算,而不能只由政府或监管部门决策。小额贷款组织应该主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的问题,其贷款对象应该以“三农”为主,以及为“三农”服务的其它经济实体。为促使小额贷款组织广泛地为农户服务,还应该规定单户贷款最高金额以及农户贷款占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从国际经验来看,小额信贷公司多会受到资金缺乏的困扰,要想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允许其吸收存款,逐步拓宽其融资渠道。

    (二)发展为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成立,以相互合作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由此建立的金融机构称为合作金融机构。该机构是由资金所有者各自为了自身融资方便自愿组织起来的机构,进出自由,每个人可根据出资的多少承担相应的责任,简便的手续和快捷的方式以及低于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的利率使其可帮助急需资金的机构成员解决资金困难。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扬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该银行由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孟加拉学者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 年创办,其宗旨是向农村地区追求自我就业的穷人提供小额流动资金贷款。从国际经验来看,合作金融事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国的合作金融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具体模式,各自的合作金融机构本身也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来形成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应吸收民间金融的资金,根据当地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实力和当地民间金融的规模来选择各自适宜的合作金融模式。

    (三)成立社区银行(或称为村镇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源自美国,由当地移民社区中的农民或商人建立起来,并一直以住户、中小企业和农场主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其业务领域较为广泛,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以及客户中介金融服务。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定义的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机构,其资产少于1 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由于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具有坚实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三农和民营中小企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四)发展民营银行

    民间金融总体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民间资本强烈的逐利性,成为创建民营银行的内在动因。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民营银行顺理成章。综观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比重都在持续上升。在世界上少数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多是一些比较贫穷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国有银行所占比例都低于10%,而且其比重还在下降。中国民生银行的董事长经叔平曾表示:民营银行是我国未来间接融资需要大力发展的主体。民营银行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开放民营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能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当程度上是银行业垄断程度过高,真正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商业银行数量太少造成的。可通过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规范化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于民营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灵活的专业化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城镇化;初中教育;留守儿童

如今,我国城镇化推行速度加快,使得大部分农民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却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导致大部分学生也进入城镇求学,农村初中生源大量流失,教学规模也逐渐萎缩。故而,政府在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同时,也需考虑农村初中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初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农村初中学校生源下降

生源不足是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其原因共有两点:(1)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入城镇求职,而子女自然也随其进入城镇求学。(2)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存在问题。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办学实力较低,资金不足,无论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能力,都难以留住学生,如大部分学校并未建设语音室以及微机室。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城市教学质量更高,而部分家庭条件良好的家庭也希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于是纷纷转学。

2.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转校至城镇学校,导致部分教师失去教学信心。且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减少,农村初中教师整体数量趋于饱和,甚至会有所剩余,学校最终不得不辞退部分教师,这也成为农村初中教师担心的问题之一,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不仅如此,大部分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艰苦,部分教师并不愿意进入农村教学,这也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教育未来的发展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的问题。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下降,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生源的主体。然而,该类型学生较为特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老人对学生进行监护。该现象使得学生学习难以得到系统的管理以及有效的监督,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再加上该阶段学生贪玩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其学习成绩不高,甚至存在辍学的可能。由此可见,农村初中教师需积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防止其辍学,以此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校可以向当地政府或是社会寻求帮助,给予家庭条件不佳的孩子部分经济补助。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地政府也可以促成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合作关系,由农村学校邀请城镇学校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教学,同时指派学校教师前往城镇学校学习以及培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管理自身学习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自身成绩有所上升,自然不会辍学。

2.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今,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缺乏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较为年轻,骨干教师或是资历较老的教师基本没有,使得农村初中学校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第一,国家应更为关注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领导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从而提高学校领导的个人能力,以此促进农村初中学校的建设。同时给予学校领导部分经济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以达到吸引更多人参加培训的目的。第二,作为学校领导,应强化对教师的管理以及选拔工作,注重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不仅如此,学校领导还需同城镇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考核制度。凡是校内通过考核的教师,可前往城镇学校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能力。第三,国家应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解决农村初中教育城镇化之后,农村教师的就业问题,以免教师担心失业问题,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使得学校师资队伍更为稳定。第四,国家应组织城镇学校教师进行支教活动,并给予前往支教的教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是名誉,以此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与城镇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使得农村学校教师了解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城镇化的推行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其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家应更为重视目前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帮助农村学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充师资队伍,从而使农村学校学生享受到同城镇学校学生同样的待遇,也使得城镇化的推行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究其原因如下:

1.开口说英语的心理负担。我曾向四五年级100名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让他们说出不喜欢开口说英语的真实原因。根据调查得出结果,80%的学生恐惧说英语,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老师责怪,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与掌握。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胆量小,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

2.小班化教学无法实行。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需要经常性的练习,让每位学生得到多次锻炼的机会。而农村小学往往班级人数过多,每班人数均在50~70之间。这种现状往往导致难以有效地组织口语操练,学生个体表达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自然难以提高口语水平。

3.缺少说英语的氛围条件。众所周知,在讲英语的国家,孩子们在3周岁之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在中国,即使是在大学生中,除了专修英语专业的学生,极少能用英语自由交谈。事实证明,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仅仅局限于每周的四节课,其余时间很少涉及英语的学习和交流,这种情况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是有害的。

二、改善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条件的途径

1.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总的来说仍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教师无法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加上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缺少英语口语训练环境、英语学习时间少等原因,导致他们总是羞于开口。教师应多鼓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在课堂教学中多用“I think you can”“I believe you”“great”等词语激励学生,并且给予奖励,如,掌声和小礼物,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热情。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标也曾提出,口语练习要结合课内外的情境,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口语训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境,展开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通过各种精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Is this a\an…这个句型时,借助实物进行口语训练。将课前准备的水果(梨、苹果、香蕉),玩具汽车和动物玩偶等物品装在盒子里,由一位学生闭上双眼随意抽取一件物品,同学齐问:“What is it ?”学生猜测:Is this a/an…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展示欲望强烈,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真是一举多得。

3.班级人数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平时教学中尝试小组教学,以4~6人为一小组,对教学情境进行演练及上台表演,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并给予掌声鼓励和优秀小组的评比,在竞争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4.提高一线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的能力、知识和思想会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掌握、驾驭、超越教材是必备素质。教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还要了解英语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事实证明,学生更加尊重英语水平高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无比崇拜。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不仅与学生现在的英语成绩提高有关,也关系到学生未来英语兴趣的培养和对英语的热爱程度。农村九年制学校就是要立足现实,英语学习从娃娃抓起,小学英语教学启蒙性和入门阶段的教学,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村拥有中国绝大部分的人口,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培养国际性人才更要从农村入手,我们任重道远,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是重中之重,作为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口语教学需要加倍努力。

第4篇

关键词: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前景;科技人才;课堂教学;国家政策调整

我国自古就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正在朝着工业化国家迈进,但是我国仍然是以农业为根本的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农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大量劳动人口走进城市,留在农村的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业生产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大多数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思想;同时我国各地的职业高中、高校中的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不希望回到农村工作,大多数毕业生都向往到大城市去,有怕吃苦、嫌农村待遇低的思想,这些原因都造成了目前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现状。

应该说我国农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宣讲农业知识,以及农业生产中对种子的生产经营的基本理论知识,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和销售,对农业相关的农药的使用等,并且培养与农业相关的工作部门或单位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等。应该说农业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加之我国政府近几年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学好农业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具有很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培养好农业科技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样可以为我国的工业建设、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现阶段农业专业学生的现状

现在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可以说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希望到大城市去工作,希望脱离落后贫穷的农村,同时由于涉农单位大部分在农村,其工作环境差,每天都需要到田间地头去,风吹日晒,并且待遇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所以造成了我国与农业有关的学生的就业非常困难;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近几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力度越来越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对农民的粮食种植进行补贴,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产品给予补贴,提高粮食收购的价格等,并且现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农民也认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开始改变靠天吃饭的思想,传统农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农学类专业都呈现出蓬勃的上升之势,就业面也越来越广,社会地位和声誉都在提高,农学专业及其毕业生的就业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将踏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涉农专业的学生必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发展前景,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必将会大有作为。

二、具体工作及策略

对于我们职业高中中的涉农专业,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和教学重点也应该随之改变。首先应该确立新的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和专业的调整。我们应该知道,农业培养的目标是与农民、农业相关,让农村的孩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帮助农民致富,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大力促进农业集团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与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和技术管理应用能力等的人才,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我们职业学校应该加强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充足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我们职业学校可以围绕当地的农业生产,有选择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充分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适应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能够随时根据生产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及时进行反思,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职业高中的农业教师更应该首先进行改变,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的实践操作,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密切联系当今世界的最新农业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我们学校应该为我国农业生产培养实用性、创新性的人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实习,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模式、管理方法和技术,了解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前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并且能够对知识进行合理综合运用,提高知识的利用率,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创新型人才。

第5篇

关键词:平山县;休闲农业;

1平山县地理位置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8°09′—38°45′,东经113°31′—114°15′,东临获鹿县,南连井陉县,北靠灵寿县,西与西北靠山西省盂县。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平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省会石家庄40公里,距离首都北京325公里。

2平山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类型,因为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条件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旅游中体会到“农家乐”。每一种产业的诞生都要有其必然的要素,而这种产业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之前的温饱型变成了现在的娱乐享受型。目前这个阶段,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了,休闲农业的开发也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缩小城乡的差距的重要保障措施。[1]平山原本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该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快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地发挥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休闲农业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城乡人民对信息、科技、观念的相互交流,正是有了休闲农业这个中介,让城市人可以了解和体验农村的好处,也可以让农民改变对城里人的看法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了这些前提,城乡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也可以保护和传承关于农业的文化,并且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农业文化,把这些事做好了还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不仅如此,休闲农业还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和身心放松的场所。

3平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阶段,平山县在120多个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中有15个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15家中,一家在河北省的名叫名东方巨龟苑的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刘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它们分别是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最近还有很多生态农业园区都发展起来了,且被人们所熟知,代表性的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这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平山县的观光旅游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些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我国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农家乐、旅游饭店这些服务性的企业的发展,且数量也越来越多,有旅游项目的村庄高达128个,比较有代表的是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而从事农业旅游的人员也有6万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从这方面来讲,休闲农业在平山县在其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色。[3]

4平山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4.1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可是我国毕竟是新手上路,难免会有不正确的指导方针,该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而且服务态度不好。因为现在的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农业的农民,缺乏管理经验怎么可能管理的好这个产业呢?因为没有培训加上大多是农民,整体的素质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可能是跟他们之前的工作有关所以缺乏服务的意识[4]。休闲农业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创办,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整体的规划,而且大多数都是与其他市面上的设计差不多,农民大部分知识文化都不高,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成分居多,在开发建设上比较随意,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正确性。休闲农业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而有一些经营者不在乎这点,只顾大规模、豪华的建设,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还有的人,砍伐树木,破坏农田,随意的改变土地的形态,把原来的生态平衡全都破坏了,这样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是土地沙化,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当时发展农业就是为了这个吗?有的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时候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乱丢垃圾,还有的故意破坏农业的环境,再加上清洁人员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导致这些地方被垃圾侵蚀,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发展前景

第6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特点;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一、南通市城乡居民收入主要特点

近年来,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南通市城乡居民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分析南通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0年至2011年,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南通市城镇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居民总收入中占比很高,最低的2002年,这项指标是58%,最高的2008年,这项指标达到67%。在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也越来越替代经营性收入成为最主要来源,2000年—2010年的11年间,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占比从37%上升到48%,2009年开始,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2.城镇居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增长迅速

2000年至2011年,南通市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2000年,南通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只有265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3.33%,2011年,南通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是2918元,绝对收入增长了10倍多,年均增长24.4%,经营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一跃达到9.93%,成为城镇居民收入中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外第三个重要来源。

3.财产性收入在南通市居民收入中占比偏低的局面多年难以改变

2000年至2011年,在南通市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中,无论是城镇居民收入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占比最小的都是财产性收入。12年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累计分别只有2946元和1194元,仅分别占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累计总收入的1.5%和1.2%,严重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二、影响南通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1.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发展前景不确定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发生着重大变化。国际上,全球经济正面临深度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变数;国内,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短期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经济增长是影响居民收入的最重要因素,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影响,南通经济增长出现波动在所难免,这势必会影响到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缺乏机制保障

多年来,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南通市城镇居民收入的主导来源,近年来,工资性收入也已逐步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南通市农村居民收入的主导来源。作为南通市居民收入的主要支柱,提高工资性收入理所当然应该是南通市居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并不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还不够合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未真正形成等因素,南通市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还缺乏机制的保障。

3.城乡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缺乏有效安全的手段

在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中,财产性收入应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2000年至2011年,南通市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分别只有1.5%和1.2%。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居民的财产保值渠道太过单一,增值投资渠道不畅。从城镇居民看,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房产租赁、增值与金融资本市场获利,当前,房产泡沫严重,而金融资本市场又机制不健全,普通居民很难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从农村居民看,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源于土地租赁和金融资产,由于当前农村在土地、宅基地等方面政策上并没有大的突破,农村居民想通过土地租赁获得较高的财产性收入并不现实,而金融资产方面,农村居民基本上只能选择存款,收益有限。

4.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加大

南通市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工资性收入看,过去的几年,得益于城市化的发展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村居民通过就业增收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从经营性收入看,农业发展由于受到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的多重制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并不容易。近年来,农村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资料不断上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确保南通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1.抓紧建立完善劳动者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城乡居民收入要持续稳定增长,健全的正常增长机制必不可少,在当前许多劳资、用工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从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督的层面入手,全方位建立并完善劳动者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刻不容缓。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健全并有效监督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劳动合同正常执行;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重点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建立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2.积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进收入多元化进程

2011年底,南通市居民人均个人存款约为40144元,而同期的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仅为696元和329元,分别只占平均存款额的1.7%和0.8%,可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进居民收入多元化进程刻不容缓。我们的政府应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产业,优化财产性投资环境,为更多居民分享优质资产收益创造条件;应引导居民提高理财水平,逐步从存款保值向投资生财转变,拓宽城乡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由于农村产权改革滞后,农民大量资产和权益难以实现为价值,我们应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我们可以按照依法管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范操作的原则,积极扶持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拓展投资理财渠道;我们也可以以明晰所有权、收益权为重点,加快确立农民对农村承包土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农村林地、农村集体资源的物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以多种手段,大幅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7篇

[关键词] 农机 专业合作社 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2-01

一、引言

马鞍山市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介于江苏省南京市与本省芜湖市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同江苏省江宁、高淳、溧水3县接壤,与江苏省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份。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长江黄金水道、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和马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4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两座机场 ,县城8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6座长江大桥 ,宁宜城际铁路正在修筑中,芜申运河也正在开挖。水、陆、空交通运输十分快捷。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水面47万亩,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近年来,当涂县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全省争第一,中部争十强,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上下一心,凝神聚力,锐意开拓,顽强拼搏。

二、现状

在省、市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当涂县始终坚持把培育、扶持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涂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少部分合作社能正常发挥效能外,近60%的合作社几乎是徒有虚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成立合作社,国家有补贴,就可以享受一部分国家资金,可以不劳而获;一是成立了合作社,国家就应该扶持,忽略了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一根本。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还停留于松散型组织的状况,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三、改进建议

为改变上述不良状况,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良性运转轨道,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从而推进农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视和扶持。只有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有了足够的重视,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体现合作社的优势,才能充分调动合作社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维护好合作社的形象,加强内部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扶持可以实现点、面结合的方式,对于粗放型的合作社,给予少量的资金补助,引导和促进他们规范化运作;对于合作社经营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可以重点奖励,扶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2.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推动有关政策的落实。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不是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办成的,它离不开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各部门形成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联动机制与协同效应。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进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合作社发展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不断加强其自身造血机能,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3.种模式: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二是种粮大户创办型。三是企业团体资本投资创办型。四是村集体领办型。

4.加强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的结合。 农作物的培育和生产管理,离不开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产,必须加强农机、农技的有机结合,使他们自觉协同为农业生产服务。如种子的培育,农作物的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仅仅靠农机一家,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这就需要农机、农技部门摒弃行业偏见,加强沟通协调,同心协力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切实做好农机使用培训。 应该继续运用以往发挥过效益的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使用的培训,如农机化学校(农业机械训练班)和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一如既往的开展好农机使用技能培训;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努力培训阳光工程学员,扎扎实实的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当涂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培养更多的诸如农机操作员、农机修理工及其他专业性或复合型人才。

四、发展前景

农机装备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需求,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1.农机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劳动力来替代原有的人力,农机化生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2.随着农机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化生产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会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产前、产中,一直往产后延伸,几乎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应用农机化生产手段和技术,这就能使更多的劳动力日益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产理念,农民不再死做田,做死田。 而新的农作方式,又促进了新型农民的产生,这就又为农机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能较好促进农机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3.农机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将更加刺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从新型农业生产中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这促使一部分农民自觉加入农机产业化经营的行列。

第8篇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一、引言

在中国,民间金融理论研究比其实践的产生要晚得多,原因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计划金融时期,民间金融没有生存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在经济转轨时期,民间金融只能在正规金融发展的夹缝里生存。当国有金融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时,民间金融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市场特征和比较优势。于是研究民间金融问题的文献才逐渐多起来。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金融该不该存在”、“该如何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作了大量而深刻的讨论。尽管部分民间金融在目前已经自发或被迫地表现出融入正规金融的态势,并不意味着民间金融已经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二、民间金融的未来

在预见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激励传导机制可以得到有效强化的前提下,关注民间金融发展的学者们对它的走势作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保持原有的互,升级发展形态

在以混合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者自然经济,而是二者的混合体。这就决定了我国民间金融中的带有明显互助合作性质的那部分会被继续保留下来,并以更加高级的形态发展下去。姜旭朝教授(1996)通过对民间金融的系统性研究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格局是国有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辅,民间金融仍应该处于查缺补漏的地位。林毅夫(2003)基于对我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考察,指出我国金融结构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大力培育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金融。程昆等(2005)在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时提出:在主流市场经济形态的背后长期会存在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形态,正规金融较难到达这些地区,因此传统、互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会长期存在。此外,程蕾(2004)在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中提到:民间金融产生发展的原因不尽相同,缘于地下经济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只要地下经济存在,民间金融必将存在;缘于金融浅化的民间金融,只要金融制度没有大的变革,民间金融同样有其生长、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体制的内在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外在需求,民间金融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主流的现代金融形式不可能覆盖全社会,而且银行金融又往往不尽完善,传统的互民间金融仍然将继续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其发展形式的优化。

发展形式:

(1)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的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可以合理地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未来民间金融发展的一条可行之道,作为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应该主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的问题,其贷款对象应该以“三农”为主,以及为“三农”服务的其它经济实体。

(2)适度发展典当行

由于正规金融的融资信用要求较高,近年来古老的典当行业已以崭新的面貌和方便、灵活、快捷的服务在金融市场环境下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陶小平等(2011)提出:在国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农村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正规金融贷款满足率下降的前提下,典当行已然成为部分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短期应急性快速融资的“银行”。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多,中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较少,典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具有方式灵活、对典当物提供者信用要求很低、配套服务周全等明显优势,对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起到了补充作用。

(3)发展成农村社会性投融资机构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是指在严密的财产契约关系约束下,通过对居民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聚,从而进行各类专业性投资活动的金融企业。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可成立服务于三农的民营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各类投资机构,其功能是将民间资本引向实体产业。通过民间资本在社会性投融资中比重的增加,使分散的、小额的民间投资资金规模化,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既规范了民间金融,也为投融资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融入正规的金融体系,改变发展方式

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往往正是融入正规金融系统(姜旭朝等,2004)。Kohn(1999)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前的金融制度时发现,正规金融都是从非正规金融的行列中逐渐演化形成的,因而非正规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它的发展方向将是由小到大,由非正式到正式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等(2001)根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强调非正规金融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提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从非正规金融到正规金融“两阶段”的理论观点。熊继洲(2003)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金融制度变迁的历史研究后,发现民营银行最基本的经营领域正是原来地下金融的服务领域,合会组织变革为民营银行是台湾银行制度变迁的关键内容。

民间金融的演变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短期金融组织转变成为永久性金融机构;从只存不贷转变为存贷结合;从定期运营转变为每日运营。所有这些特点代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方向――逐渐演变成正规金融机构(李晶,2009)。从短期来看,民间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积累或兼并不断壮大,分散、零星的资金将变的更集中,使未来民间资金流更加巨额化。规范化后民间融资渠道拓宽,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将逐步走低。从长远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最终将融合成一体(姜旭朝,1996)。

此外,非正规金融的内在缺陷(如其相对落后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相对较小的借贷额度)致使其难以胜任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无法在经济中永久立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逐渐融入正规金融体系。同时,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领域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银行的组建中,也推动了民间金融同正规金融的接轨(王曙光,2007)。

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民间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多的认为民间金融很可能会演变为正规民间金融机构如风险投资基金、信托公司、或者入股农村信用社或地方商业银行,甚至成立新的民间资本控股的股份制民营银行。

发展形式:

(1)民营银行

由于现有民间金融组织与民营银行在资本性质方面的相似性,依据市场化原则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改造、使其演化为民营银行,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同时,民间金融总体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民间资本强烈的逐利性,成为创建民营银行的内在动因。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民营银行顺理成章。因而,民营银行的组建要求将会使一部分民间金融发展较为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率先融入正规金融体系(王曙光,2007)。

(2)社区银行(村镇银行)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资产规模较小,是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提出:要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3)发展为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成立,以相互合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由此建立的金融机构称为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来形成合作金融机构。厉以宁(2002)针对我国农村面临的金融困境,提出应对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史晋川等(2003)在考察了温州、台州的民间金融形式后提出,对商业化倾向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应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明晰、严格按市场规范运作并摒弃行政干预的民间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全国首批组建和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在苏南地区成立,而且今后农信社改革的试点范围还将扩大。

(三)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

对于部分规模小、管理不善的民间金融将会演化为或已经是非法的地下金融,如非法的标会、应会、老鼠会以及以诈骗为目的的各种集资性的合会等,这类非法的地下金融将会在经济发展较快而政府金融监管缺乏效率的地区存在,为某些利益主体的非法活动提供融资。严格的讲,这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已经脱离了原来意义上的民间金融,而实属非法范畴。对于这些非法的地下金融,政府应该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程昆,2005)。

三、结论

从各种文献研究总结学者们对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种:一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互助合作性质;二是将演变成正规金融;三是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使民间金融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融入正规金融体系是不现实的。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虽然政府曾多次强行禁止,民间金融也一度从地上转入地下,但其并未从此消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民间金融还将同正规金融并存,并为民间经济主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中国民间金融的未来如何,应该从整体经济和整体金融的发展来考虑,不应把现有民间金融的所有形式都强制性地迅速转化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应着重考虑建立真正的民营金融体系。(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诸葛隽. 民间金融、渐进转轨中的金融支持与区域资本市场. 上海经济研究[J],2006(3) .

[2]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 (1) .

[3]李迟. 浙江温州民间金融现状、问题与研究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2011(3) .

[4]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5]姜旭朝,丁昌株.民间金融理论分析: 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8).

[6]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02.

[7]林毅夫,孙希芳.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J]. 经济研究,2005( 07) .

[8]柳松,程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第9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大学生就业;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战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应付外部冲击等;“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正如上面提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且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根据中国发展经济前景的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从经济学原理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开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问题时,这些目标一般是不能一起实现的,好多时候都是只能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去实现当前经济环境所要完成的经济目标。例如,假如我们要实现经济增长这个长远目标,所采取的的一些政策、以及相关工具的实施将会对稳定物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充分就业影响的主要表现

1.收入差异增大,产生了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出现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这个概念被用来描述人类的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社会行为学家阿希在1951年做了关于线条长度的经典实验。实验表明,个人由于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会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倾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从众心理”。大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掌握得不充分,很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合理的预期,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取信息,从而出现了由“羊群心理”而导致的“羊群行为”。收入是大学生在择业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在择业中,追求的是更高的收益,致使择业中的“羊群行为”不断出现。经过对《中国统计年鉴.2012》进行了分析,将平均工资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其中北京最高年平均工资为56061元;上海年平均工时为51968元;浙江年平均工资为46660元;而其中年平均工资最低的省是甘肃省,为32906元。2012年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其中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私营企业收入远低于非私营企业。其中,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最高,达9万元以上,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两者相差4倍多。私营单位中,其中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与私营单位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相比,两者差距超8倍。地区和行业间存在的物质回报性差异对大学生择业造成一定影响,对高收入预期的追求,导致了大学生的最终流动。这种流动是“羊群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依据。结果就是高收入地区和行业人头攒动、竞争激烈,低收入区域和行业无人问津,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相对过剩。

2.城市与农村用人单位对人才发展前景的重视程度不

同,导致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而自愿性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人满为患,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急需大学生,而大学生却不愿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和基层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是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发展前景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发展机会意味着一个人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一些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发展基层相对较少,加之条件较差,工作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自愿失业也不到基层就业。

3.中下企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逆向性就业。逆向性选择是指劳动者不愿意到吸纳能力强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而选择了非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现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全国企业的总数的99%以上,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左右,中小企业每年吸纳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市场萎缩、运行困难,甚至采取了降薪裁员的措施。经历金融危机以后,“稳定性”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使大学生把择业目光瞄准收入不高、稳定性强、工作相对轻松、风险较小的国有单位。

4.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低,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各产业间将发生规律性的转移,将由一、二、三演变成三、二、一顺次,而我国目前是二、三、一顺次。虽然第二产业的产值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近一半,但其对大学生就业弹性值却在逐年下降,吸纳就业能力在减弱。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份额最大,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和产品的产量跃居前列,被称为是“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价值的最低端,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而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民工,而大学生需要在产业链中最高端的设计、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就业,因而在我国出现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源头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真正的制造业是由7个环节组成的链条,包括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这7个环节被称为6+1模式,制造环节是1,其余环节是6,除了加工制造环节1外,其余6个中高端环节急需要大学生,但恰恰这些环节是目前我国最缺乏的产业。”第三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保持了较强的吸纳能力。但我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全部GDP的比重和西方国家(高达70%以上)相比还较低,仅为40%,而且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传统服务业所占的份额较高,与现代制造业相伴的生产业所占比例较低,生产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生产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跨国公司都将主要业务由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和转移。据统计,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我国部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左右)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效率较低,这不利于吸纳大学生就业。

二、结语

当然,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既要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所导致的影响,又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当然,我们还需要从微观角度进行考虑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方面,人才市场方面等细节问题还亟待解决。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内容摘要: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与同级别的金融产品相比,在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时间、申请手续等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文章认为同级产品的竞争、信贷风险的存在以及较狭窄的覆盖面,使得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总体上来看,由于我国经济预期良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投资意识增强以及其自身的优势,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 信贷消费 金融产品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首批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这3家公司将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2010年2月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在北京成立,2010年6月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在上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但不包括房贷和车贷。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的新生事物,其发展对于提供专业化消费信贷服务,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从而实现经济结构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有效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本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与其它同级信贷的比较分析,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因素,在结束语部分得出结论,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消费金融公司信贷与其它同级信贷的比较分析

(一)与信用卡的比较

贷款额度。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差别很大,而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还款时间和利率。信用卡还款时间各银行稍有差异。对非现金交易,从银行记帐日起至到期还款日之间的日期为免息还款期。在此期间,只要全额还清当期对帐单上的本期应还金额,便不用支付任何利息,但预借现金则不享受免息优惠。消费金融公司的还款时间要长一些,但不是免息的,其规定的贷款利率按借款人的风险定价,但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

信贷过程。信用卡消费属于透支消费,就是客户先用自己拥有的额度进行消费,在规定的还款时间内再把钱还给银行,刷卡消费简便易行,而且消费什么不受限制;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原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客户在进行消费时发现资金不够,到金融公司申请贷款,金融公司在核实贷款者信用记录后,将这笔贷款直接划给客户需要支付的商家,当客户在这个金融公司有过良好的贷款记录后再次贷款时,金融公司可以直接把资金贷给客户,由客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将钱用于消费。

(二)与银行无担保产品比较

一些银行推出了“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贷款,主要分为个人信用贷款和企业无抵押贷款,以供有需要的个人或者企业主自由选择。例如,渣打银行推出的“现贷派”贷款产品,这款产品对客户身份的要求是每月税前收入3000元,同时客户在央行信用记录良好,即可获得最高30万元的贷款,最长使用期限为4年。虽然其贷款额度较高,但是此类银行无担保产品一般对客户的收入有硬性规定,而且利率较高,年利率一般在7%-9%之间,还要收取一定的帐户管理费,且申请贷款手续复杂,等待时间较长。

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对客户的收入没有硬性规定,客户只要信用记录良好,就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手续简便。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仅需要提供贷款人身份证明和填写相关材料,即可现场办理,最短可在1小时之内完成所有审批手续。

(三)与典当行小额贷款比较

典当行贷款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是金融机构贷款的延伸和补充。尽管其费率要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但对于急需筹资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干脆利落的融资方式。典当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都是小额贷款,但是典当行必须有担保或抵押,典当物品的范围包括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有价证券、家用电器、汽车、服装等私人财物。典当行一般按照抵押商品现时市场零售价的50%-80%估价,到期不能办理赎回的可以办理续当手续。典当行的最佳贷款期限是3个月,3个月的月息是9.6%左右;超过3个月,典当行会收取更多的费用。消费金融公司无担保、无抵押,消费信贷还款期更长,一般为1年,有的会更长一些。

(四)与小额贷款公司比较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它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

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范围更广泛,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贷款对象重点放在从事种植业(如蔬菜大棚)、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玉米和果脯深加工)、农村流通业(如物流、运输业等)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身上。消费金融公司所面对的人群主要是城市工作的中低收入居民,不面向农村居民和企业。

影响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因素

(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

同级信贷产品的竞争。与消费金融公司相比,其它信贷产品的优势在于信用卡简便,而且又有免息期、银行无担保产品贷款额度高、典当行小额贷款有3个月的最佳贷款期限、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范围较广。消费金融公司面临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在小额信贷方面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提高效率,不断创新,以增强其竞争力。

信贷存在风险。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无担保、无抵押,主要面向中低端客户群体。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个人用户信用体系,尤其是中低端客户群体的信用很多情况下难以保证。消费金融公司降低贷款申请门槛是“双刃剑”,在方便了客户的同时,也将积累信贷违约风险。因此,从金融风险控制的角度讲,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信贷风险,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贷款。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从事同业拆借业务,自身风险控制不当,也可能会把风险传递给其它金融机构。

覆盖面狭窄。消费金融公司所面对的客户群主要是城市工作的中低收入居民,广大农村居民不能从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其客户群体的有限性限制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的拓展。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未来的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的大门必将向农村敞开。

(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有利因素

经济发展预期良好。近几年,在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经济增速逐渐加快,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今后我国经济必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良好预期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收入将逐渐提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增、消费欲望增强、还贷能力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奠定了经济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消费是一种提前消费,用将来的钱圆现在的梦,除了要有经济发展良好预期的大背景以及个人收入稳定增加的预期外,还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让人有后顾之忧。目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覆盖网络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基本成型并不断趋于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超过4亿人,再加上新农合8.3亿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超过12亿人。我国已提前一年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此外,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7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8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860万人。2009年上述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975.2亿元,同比增长16.6%;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393.6亿元,同比增长24.9%。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制度保障。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是一个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为自豪的国度,那时的“无债一身轻”,并没有让我们民富国强起来,反而一度面临经济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后,我国先是引进外资外债,继而年年发放大量的国债,国民经济建设因此得以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使个人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因此,信贷消费的观念在国家建设的示范作用下已经深入人们心中,信贷消费改变了固有的消费观念,建立了与时俱进的消费新观念。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奠定了理念基础。

人们的投资意识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股票、基金、债券或者是自己创业。当投资收益大于信贷消费利息时,便有人选择信贷消费,用自己手里的钱投资获取投资收益,这种理性的资金配置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市场基础。

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自身优势。与同级的信贷产品相比,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自身的优势。相比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信贷还款期限更长;相比银行无担保产品,消费金融公司信贷更易申请,操作更简便;相比典当行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公司信贷无担保、无抵押、还款期更长;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要求高,股东实力更强,表明其抗风险能力更强。消费金融公司由于自身优势的存在,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结论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产品的一种创新形式,有助于推动消费和拉动内需,符合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拓宽了个人融资渠道,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满足了年轻人、年轻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融资需求,对变革消费理念、培养社会信用观念、改善百姓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促进了我国消费金融业进一步规范经营、快速发展,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外的消费金融市场已达到成熟阶段,同时也期待更进一步的增长。虽然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不久,但国外的情况表明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很广阔。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有统计显示青年人对于婚庆、教育、旅游等消费金融重点业务有着旺盛的消费意愿。中国银行一份针对上海五大商圈35岁以下消费人群的调查也显示,至少有30%以上的受访者愿意接受信贷消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09年底的研究报告估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个人消费额将达到27万亿元,金融服务业尤其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的。因此,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虽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但只要做好完善风险管理、提高运营效率、进行产品创新、搞好分销渠道和吸引目标客户,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森林保护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森林植物、森林环境、微生物、化学保护技术、森林病害控制技术、森林害虫控制技术、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森林动物、林业生态工程、森林防火、林业行政执法实务、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3S”(GPS、GIS、RS)信息技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前景

近几年,国家对农林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农林业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带来了曙光。因此,虽然农林类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情况正在日益好转。

农林类毕业生有另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那就是到农村基层自办实业。经常关注新闻媒体的人就会发现,各种关于大学生放弃公职到农村兴办养殖厂、畜牧加工厂、花卉果品基地的报道越来越多。到国有单位,搞科研开发、从事生产经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到基层自办实业,自己聘用自己,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与国际森林保护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动向一致,符合当今世界林业发展趋势,同时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森林保护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地理学、林学、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森林资源开发及评价、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法、森林产业市场动态分析方法;

4.具有监测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公众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国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旅游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第1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就业观念 择业方式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工作旨在为上海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让即将毕业及已经毕业的高校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现在的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并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发展自己;同时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提供准确的信息,为高校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地促进上海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的样本来自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商学院五所财经类高校;调查的专业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10个专业。样本包括了这五所大学的大三、大四在读大学生及在实习和已工作的大学生。为了对上海五所财经类高校的商科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的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上海商学院120份,其他四所学校各60份,有效回收349份,问卷回收率为96.94%。在回收的问卷中,参与调查的男生134人,占总人数的38.4%,女生215人,占总人数的61.6%。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方式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三个方面,共16道题目,设计的问题有选择题和排序题两种。后期问卷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主要使用了“问卷星”软件作为辅助工具。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择业动机方面

(1)看重职业的物质利益和稳定性

调查数据显示,“在判断一个职业好坏时所依据的前三项标准”这道题目,占据比例最高的为“待遇福利如何?”,占85.1%,后面排在二、三位的依次为“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发展前景如何?”和“是否符合兴趣爱好?”,分别有82.82%和52.44%的人认为这两项标准是判断一个职业好坏的最主要的标准,但是关于职业的社会声誉好坏以及社会地位等问题,则不被重视。

(2)注重个人偏好、自身才华和发展前景

在“判断职业好坏时所依赖的前三项标准”这一问题上,52.44%的人选择了“兴趣、爱好”作为判断标准,排在待遇和发展前景之后,位居第三,而大约有82.81%的人认为一份好的工作应该能够施展个人才华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职业好坏的判断和诉求关注点主要着重于该工作能否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华,能否满足大学生对于自身偏好的发展,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等。

(3)工作地主要选择发达城市

针对“毕业后最希望到什么地方工作?”的问题,63.04%的同学选择留在大城市,有20.06%的同学选择奔赴沿海城市,与之相对应的选择去乡镇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均不足1.2%。说明需要人才的欠发达的乡镇和西部地区人才供应不足,东西部就业和人才比例的不均衡。高校毕业生都蜂拥到经济十分发达的大城市,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能将个人利益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结合起来,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率低和人才的浪费。

2.择业态度方面

(1)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生不到三成

当被问及“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时,在被调查者中选择对就业前景乐观的有27.70%,而选择“一般”的占到64.18%,选择不清楚的占到被调查样本的2.58%,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悲观”也占到了5.44%。由此可见,总体上绝大部分在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毕业后就业抱有一颗平常心,并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非常乐观自信。对于极少数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仍较为“悲观”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为其建立自信心,从而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就业。

(2)参与择业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加,但行动滞后

在问及“你对就业相关政策与程序了解程度如何”时,该题数据统计显示,在所有受访大学生中,选择“非常清楚”有5.16%,23.8%的人选择“清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57.31%的人对就业相关政策和程序“有点模糊”,更有甚者,有14.04%的人明确表示“不清楚”。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对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就业程序积极关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

在问及“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择业、求职最为合适”时,在受访者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前一年”占41.55%,选择在“毕业前半年”的占到40.69%,选择“毕业前三个月”和“毕业后”的人分别占9.74%和8.02%。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出,绝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择业和就业问题能较早地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仍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行动较为迟缓,对尽早准备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重视。

但是,大学生择业在思想上时间观念抓紧,在行动上却明显滞后。我们在调查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共有多少次参加招聘会的经历时,有66.76%的被调查者竟然一次也没有参加过,28.08%的被调查者参加过1-2次,3.7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3-7次,参加过8次以上者只有1.43%。这一分析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但他们的想法还仅仅停留在头脑里,没有很好地付诸实践多参加招聘会来历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