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时间:2024-02-18 14:3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64-02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在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调查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差异等因素,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异质性、代表性和科学性[1]。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4.2%。其中男生355人,占总数的59.2%,女生210人,占总数的40.8%。按照年级划分大一学生120人,占总人数的21.2%,大二学生140人,占总人数的24.8%,大三学生150人,占总人数的26.5%,大四学生155人,占总人数的27.4%。按照生源差异划分,来自城市的学生176人,占总人数的31.2%,来自城镇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17.3%,来自农村的学生有291人,占总人数的51.5%。此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结合小组研讨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力求使所调查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和翔实。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特点

(一)消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家庭是其主要经济支柱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生活费平均约90.2%来自父母,1.4%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0.9%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5.5%来自个人兼职的收入。另外,还有2%为其他收入所得。从生源来看,城市学生的95.5%和农村学生的82.7%的消费收入都来源于家庭供给。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大多数学生消费资金来源于家庭外,学生的个人兼职收入所占比重相对比较大,来自农村的学生打工、做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其经济独立意识比较强。

(二)月平均消费水平不平衡,有两极分化趋势

在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中,大一学生“900~1 200元”选项占总人数的35.93%,为四个年级之首。而“1 200元以上”紧随其后,占总人数的29.69%。“700元以下”仅占12.5%,“700~900元”占21.88%。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仍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将数据分至不同年级进行内部统计)大一中“大于1 200元”仍位居第一;大二“1 200元以上”更是遥遥领先;直至大三,43.75%(多数)的人维持在700~900元之间;而大四或许因为找工作等开销,56.25%的人处于“900~1 200元”之间。

(三)消费习惯非理性,易冲动和盲目消费

以“平时消费习惯”切入,意在通过不同学生的花费心理研究得出不同的消费习惯。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一也许是刚刚脱离高考的束缚或对生活无过多定义,31.25%选A“大手大脚”;大二已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但仍挡不住物质的诱惑,故43.75%的人多选B“事后后悔”;大三、大四已更深入地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与赚钱的不易,均固定在C项。

(四)消费支出多样化,生活、学习消费支出比重高

纵观四个年级,娱乐休闲消费支出在“200~300元”占28.1%,但A―D比例不相上下,且D“400元以上”为18.6%,证明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娱乐而与现实脱轨。具体来看,大一,以“200~300元”高票当选;大二,“400元以上”以37.5%占大多数。两个年级进行对比,或许因为大二生活更安逸而导致学生沉浸于精神享乐中;较之大三、大四,他们更务实,均以“200元以下”为主,占43.75%。数据的最低值同样能反映数据的多样性,少数选“400元以上”,证明大多数同学更脚踏实地,不挥霍钱财。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缺乏合理的计划和控制

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缺乏计划和控制。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因其网上商品的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方便快捷而赢得众多大学生的青睐,成为购物的首选方式,这也使得有些大学生经常流连于各大主流购物网站,购物时不是关注其实用性,而是受到价格、视觉等因素的影响购买毫无实际用途的物品,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的盲目消费。

(二)攀比消费现象比较突出

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攀比不仅局限于学习上的攀比,还有穿衣、交男女朋友等方面的攀比。总之,有比较的东西或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对象[2]。在调查的565名学生中,有52.7%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主要关注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很多大学生不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以拥有各类品牌作为炫耀的资本,且这种趋势正不断蔓延。人民网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称,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中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3]。

(三)超前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信用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很多大学生对信用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便产生了超前消费的现象。这种超前消费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大学生生活压力和信用的不良记录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便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校园、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教学内容时,向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倡导“健康与适度”的消费观念,反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透支消费,提倡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要“量入为出”,充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状况,不增加家庭负担。同时,各高校要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讲座、报告、辩论、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健康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二)增强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90.2%的大学生的消费开支来源于家庭。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作为家庭来讲,一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教育孩子对消费要有正确的态度,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4]。要在大学生的金钱供给上严格把关,多给少给不应该由孩子说了算。有些时候,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或是把关不严,才养成了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气;另一方面,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消费动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对不良的消费行为应予以及时纠正,引导孩子合理、适度地消费。总之,家庭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

(三)增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影响作用

学校置于社会之中,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社会角度出发,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尤其要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极力整治那些不良的、低俗的文化娱乐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内容、形式兼优的精神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精神消费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5]。

参考文献:

[1] 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4):195.

[3] 冯莉莉,徐凌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3,(12):120.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

引言

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素质如何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价值观念,研究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最终形成生态消费观,是弘扬中华民族节俭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是我国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也就构建当代大学生合理、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

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发展需求,属于理性消费范畴,合理消费和健康消费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节俭意识

很多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存在消费奢侈浪费现象,追求在消费方面胜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消费和人情消费严重,高校宴请之风盛行,浪费了很多资源,甚至使校园风气污浊不堪。

2.缺少理财意识

当代大学生中,有多数人不具备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甚至不顾及家庭条件及自身消费水平,普遍存在提前消费与盲目消费现象,这是引发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存在攀比心理

很多90后学生年轻好胜,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在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赶时尚、比时髦、比名牌和比吃穿的现象,体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得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普遍存在。

4.注重物质享受

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金钱更多地用于物质消费,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服装饰品与数码设备等方面,但用于考取资格证、报考辅导班和购买参考资料等精神领域的消费较少,大学生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5.沉迷网络消费

网络消费应时展而生,因为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网络消费成为广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消费形式,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生活态度,面对网上形形的商品与服务,很多学生显得无从选择,特别是女大学生,易于陷入网络购物的泥潭。

二、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

相关调研资料表明,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概述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良价值观影响、网络消费市场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影响三个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不良引导;二是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除经济类专业有所涉及外,其他专业极少涉及到消费教育,教育形式偏重于观念教育,较少有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教育,教育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都有深刻影响;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个性心理及消费认知偏差的存在,都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应根据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

能否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意义深远,甚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任。可以从如下几项策略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

1.注重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此,应重视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点内容:一是对于身处市场经济中的大学生,既不能全面保护,也不能弃之不管,而是营造健康合理的社会消费氛围,激发大学生做出自主选择;二是消费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需要改善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三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四是面对网络消费异军突起的局面,相关部门需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和完善。

2.加强高校的引导规范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重要基地,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生态消费观,应发挥高校的对大学生的引导规范作用,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从理性高度引导大学生,消除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挥霍消费,使其具有正确的消费态度,逐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二是将消费教育加入公共选修课程的范畴,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实施消费教育,打破经济学专业开展消费教育的局限性;三是增强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宣传消费知识,提供助教岗位、增加勤工助学机会,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健康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四是将消费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

3.发挥家庭的教育表率作用

大学生消费所用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所决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受自身家庭所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构建,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指导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了解孩子消费情况,协助孩子做消费预算,合理控制孩子消费总额;二是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起到表率作用,及时消除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有效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三是家长不但给予孩子物质帮助,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如下三点做出努力:一是多研读经典文献和著作,从中汲取精华与营养,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力,抵制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二是自主学习消费知识,调整消费结构,制定消费计划,从而规范自身消费行为;三是大学生通过他人评价、比较他人消费情况及总结自身近期消费情况三个途径来展开自我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其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消费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行为,养成生态消费观,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谦.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2(13):140-141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现代手机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手机的功能模式,由单一的通讯功能正向网络化等多种功能的转变。尤其是随着4G通信方式的建立,利用手机上网的速度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因此,现代学者提出“手机媒体”概念,并逐渐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就当代大学生来说,手机媒体的使用非常普遍,已经深深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一、手机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手段

手机媒体从出现到快速发展,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我国手机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35亿,几乎没两个国人当中就有一人是手机媒体的使用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之中。

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人数更是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现代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进行网络交流等活动的人数已经占到整个大学人数的90以上。大学生群体是手机媒体使用和消费的主力军。以目前的大学生阅读模式为例,已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阅读的做法,更多的通过手机进行网络阅读。阅读形式更加新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搜寻相关资料更加方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

二、大学生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伴随着大学生手机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中,手机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 手机媒体自身的媒体优势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接受最新的价值理念。手机媒体本身具有很多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中所不具有的优点:一是针对性强。手机功能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二是传播速度快。由于手机使用的方便,致使信息通过手机传递速度远高于其他媒体传播的速度。三是手机媒体的使用方便快捷。四是手机的配置越来越多,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以上手机媒体自身的媒体优势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接受最新的价值理念。通过手机媒体,大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海量信息资源。这里面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会时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产生剧烈的冲击。最终有利于大学生借助于手机媒体实现自己原有价值观的反思和重塑。笔者曾见证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阅读到辽宁某地方小学因贫穷很多孩子辍学的新闻,这名大学生立即把自己的生活费中的一部分挤出来资助了其中两名品学兼优的孩子。可以看出,手机媒体自身优势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接受最新的价值理念。

2. 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导向作用。手机媒体已经深深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生存状态。媒体专家普遍认为,健康积极的媒体信息最终会对受众产生迁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语言使用上都深受现代手机媒体的影响。总体上看,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链接自己与社会的窗口,他们从这个窗口吸收很有有益的养分,进而内化为价值观的升华。

3.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强大的舆论环境。手机媒体中大量正倾向的言论信息,无疑会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潜在的舆论环境。通过手机媒体中这些正能量信息的构建,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正能量信息的主要来源。使得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命运、社会和谐和人民的安康,树立大局意识,同时借助于手机媒体中榜样的先进作用,又可以树立大学生自身学习的典范。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手机媒体的使用已经逐渐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强大的正倾向的舆论环境。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消极影响

1. 手机媒体中的不良内容信息产生的负面作用。手机媒体在带给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某些不良信息内容掺杂其中。加上目前我国政府对手机媒体的使用监督失控,更是助长了一些人传递不良信息。以思想的传播为例,很多境内外组织借助手机媒体散布反国家的言论。由于波及面广,查处很难。这不免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再如一些低俗的娱乐信息甚至黄赌毒信息的盛行,更是腐蚀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当代手机媒体的供应商,往往以利益为追逐的第一位。

2. 手机媒体使用软件极易被攻击,致使某些不良信息传入手机媒体的用户之中。和电脑不同,手机媒体在系统维护中没有那么多强大的软件。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售的手机中,防护软件多是手机内置其中,防护软件密码极易被盗取。同时某些不法分子借助于手机防护中的漏洞,用手中的“黑客”软件盗取用户信息的情形也很常见。2014年8月,央视就报道了一次“全能神”,盗取国内用户信息,进而借助手机媒体进行大规模传播内容的案件。这些手机防护软件漏洞的存在,使得手机用户被动接受了很多负面的信息。大学生群体中也经常发生此类事情,这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结语

手机媒体的使用已经深深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体的时候,要更多地接受那些正能量的信息,远离那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要做好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管理工作,采用正确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媒体。这样才会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权利意识;管理工作;研究

目前,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思想独立,对自身的权利意识也十分重视,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就要跟随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笔者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变化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学生管理创新工作,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

权利意识主要是指社会人员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与主张,以及对他人维护权利的行为的客观评价。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我权利的认识;另一个是对他人权利的评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公民,依法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作为受教育者,依法享有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权利;作为消费者,也依法享有消费者的权利。随着我国社会民主与法治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开始不断提高。对大学生权利意识变化的了解,是目前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

1.关注自身权利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都有很强的权利意识观念,同时对自我的个性表达也十分重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特别看重对自我利益的保护,他们深知自己作为教育的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他们甚至会不断思考思想教育与消费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学校在收费过程中,他们会思考收费是否合理;学校在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时,他们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

2.表达权利诉求

当代大学生在保护自己的权利意识时,并不仅仅停留在此,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权利可以得到外界的关注。比如说,他们要想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现状,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权利意识向管理人员表达出来,希望管理人员可以对他们所表达的权利加以重视,从而运用合理的方式来改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达到实现自身权利的目的。

3.权利合法性模糊不清

权利的发展意味着权利人地位、能力的提高与人格尊严的强化。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希望个人利益可以得到重视,并渴望实现权利平等。但是,有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与自由。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父母是没有义务为其提供各种学杂费以及生活费用。但是有些大学生会认为家长以及社会是有义务为他们承担这些费用的,通过这点就可以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所提出的权利要求是否合理并合法。对于自由来说,它主要反映着一个人的权利边界。当前,有很多大学生认为社会中有很多规定限制了其自由,开始逐渐排斥社会,并产生抵触心理。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校园内或者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伤害,都应该由学校无条件的赔偿,他们对这些规章制度理解的想法,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我权利的保护很重视,但又缺乏对权利合法性的认识。

4.对权利的关注高于对义务的重视

当代大学生普遍重视对自我权利的保护,却不履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义务,也不考虑自己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是否给他人带来伤害,是否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权利,如果在学校中出现旷课等违纪违规的现象,则会认为是否上课是自己的选择权利,只要考试可以顺利通过,学校不应该对其进行管理。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旷课是对教学质量不高的一种不满。如果校方因学生违纪而做出开除的处理决定,有些大学生会认为既然已经交过学费,学校就不能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认为学校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通过以上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权利的关注高于对义务的重视,大学生的这种观念如果不加以管理会使他们的个人主义急剧膨胀,从而逐渐淡化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内容

1.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的个性意识较强,而集体意识则比较薄弱,再加上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让学生的压力无法释放出来,从而容易产生激动等过激行为。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在不断扩招,但是重点大学的数量依然没有明显增多,因此,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大学校园的正常生活,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另外,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学生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与管理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所以,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是高等院校目前工作的重点。

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以当代国情及国际发展趋势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发展的眼光与创新的思想来管理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的潜力,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全面建立系统化与现代化的大学生管理体系。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内容

1.拓宽学生工作的领域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为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学风建设、实践活动等等。目前,高校还必须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对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以及诚实守信教育的管理。高校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并锻炼自己的活动场所,比如志愿者活动等等。还要给学生提供获得事业发展的条件,比如就业信息服务、社会交往等等。通过这些管理与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工作领域,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对自己的未来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自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掌握学校制度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灌输与大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高校可以开展思想教育课、法律基础课,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从而减少并预防犯罪。不过,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缺少法律常识,而是缺少对法律知识的正确认识以及自我的反思意识。因此,高校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开设伦理、哲学等选修课程,增强大学生对法律内容的理解,并促进大学生运用合理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对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要掌握并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学生遇到权利纠纷等问题,该管理人员要具备对法律准确解释的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工作与学习中可以真正做到遵纪守法。

3.引导学生的权利意识观念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观念,高校应积极并正确的进行引导。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是否合理。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正确意识,同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高校要不断观察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变化,并鼓励大学生积极提供自己的宝贵意见,这样才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的接受权利意识教育。

4.开通学生的诉求通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运用网络连接的虚拟组织可以迅速的实现信息传播,这种技术手段为当代大学生的意愿与诉求提供了新的渠道。当代大学生在虚拟组织中主要通过论坛、贴吧等形式进行沟通,高校要认真整理在虚拟组织中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各种诉求,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愿望与建议,并准确地传递他们的呼声,用合理的方式为大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争取达到学生满意的状态。这样可以带动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虚拟组织中,避免大学生在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的情况下,运用极端手段,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除此之外,高校的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参与学校的发展以及自我约束与管理的渠道,大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本身也是一种对自我权益诉求的途径。但是这些活动组织只有在规范制度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指引并完善这些社团的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

四、结语

通过以上我们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变化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了解到,在信息技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也会逐渐增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校不仅要支持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观念,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思想。

参考文献:

[1]魏汉勇,王亚琴,郑薇,等.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变化与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07-109.

[2]张兆坤,常凤亮,张丽萍.适应学生权利意识变化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02).

第6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

一、消费现状

(一)消费来源

1.个人来源。一些大学生利用专业课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一方面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获得收入,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费用。

2.家庭来源。目前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家庭提供的生活经费仍然是其主要消费来源。

3.学校及国家来源。国家教育部门和各所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困难家庭,相继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教育贷款。

(二)消费结构

1.日常生活消费:虽然消费种类繁多,但消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消费方面。

2.娱乐消费:伴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娱乐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时尚奢侈品消费:大学生追逐潮流,渴望通过拥有一些流行品来向同学标榜自己。

4.学习型消费:学习型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以及塑造自身品质方面的消费。如购买课外书籍杂志,参加各类等级培训、考试等。

5.情感消费:90后大学生的情感消费包括两方面:人际关系消费和恋爱消费。

(三)消费特点

1.日常生活消费占主要比例。无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为多少,其中,衣食住行等日常必需消费一般占较大比例。

2.消费水平两极分化。家庭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导致大学生生活费供给以及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

3.注重个人发展投资。为了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90后大学生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和培训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综合素质。

4.消费观念比较开放。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好,喜欢新奇,追求时尚,希望通过消费来向同学标榜自己,或者通过消费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享受(娱乐)型消费比重过大,学习型消费比重偏小。这种消费结构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匹配。

2.通讯上网费用不断增加,比重过大。90后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大学生现阶段的ARPU值并不高,但却代表了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消费主力。

3.消费缺乏规划。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是月光族,甚至有的超额消费,缺乏消费整体规划。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首先,大学生是同辈群体,看到别人购买了好的物品,无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大多数人都会相继购买;其次,90后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为了使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便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第三,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不断注重个体自身的发展,注重个体的包装。

2.家庭。进入大学后,家长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周围对他们进行照顾,所以就想用金钱来弥补。孩子在外有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会尽量满足,这样的溺爱便会导致不良消费习惯的形成。

3.学校。学校周边的酒吧、咖啡厅、游戏厅、购物广场和饭店一应俱全,促使了大学生的额外非日常消费品的购买。

4.社会。市场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研,采取了进一步刺激大学生消费的措施,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

四、改善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初步措施

1.个人

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方法:第一,学会制作预算以及记账;第二,消费要有原则,生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注意小开支;第四,学习一些理财知识。

2.家庭

家长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念,教会学生如何消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

3.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消费道德,制造正确的消费舆论;通过开展有关理财方面的选修课,系统的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伦理知识;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的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社会

引导90后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正确科学的消费习惯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社会要为90后大学生消费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要对学校周边的不健康的低俗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优化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褚宝良.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2]董婷婷.90后大学生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思考[J].商业经济,2010.

[3]卢慧婷.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品与质量,2010,(5).

[4]曹宇.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

[5]袁楚.大学生将成消费主力军——访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洪忠博士.调查,2010.

[6]黄文述,柯红霞.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因素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7]李木梓,霍如桃,罗然,伊欣林.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物价,2010,(4).

[8]许梦龙.大学生消费偏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2010.

[9]李慧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10]孔祥明,王慧,张琳.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支出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11]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

[12]王赵亮,迟淑云.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思考——基于大学生消费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3).

[13]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高教论坛,2010,(9).

[14]陈冰,浅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从众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82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I Zhenni, ZHOU Lili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consumer group,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leading and lagging consumer behavior consumer strength, prone to adverse consumer behavior in consumption, and caused great harm.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f consumer behavior,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consump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students' rational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conformity consumption

1问题的提出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伯伦首先发现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而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凡伯伦定义有闲阶级是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认为,财富是社会荣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炫耀财富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而炫耀性消费是指超出人们基本生存的消费,核心在于炫耀行为,本质上是浪费、竞争和歧视。

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此观念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人和社会的自身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为特殊消费群体,见证了社会发展与转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消费是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还影响社会多个领域的健康与进步。

2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2.1 超前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有需求的消费和有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有根本性的原则区别。但随着社会不断市场化,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义与目的发生了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消费不仅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还更强调表现个性自我,紧跟时代潮流。潮流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决策之一。炫耀性消费商品,从商品的档次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或价值。例如苹果手机,每年的会都引起一群追逐消费的人群。水货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提升手机价格。而大学生中会以提前拥有一部苹果新的手机,而显示出与他人不同伦比的社会地位,显示出紧跟时代潮流和高级品位的消费,即把消费数额作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指标。部分大学生把高水平的物质消费目标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以至于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意愿。例如为了买高档产品不惜卖肾等行为,为了新品手机每月借贷,使自己成为物的奴隶。

2.2 短暂的消费过程

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大量消费引起的人类欲望超过地球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特别是“一次性”消费方式,“看中就买,过时就丢”,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节俭美德等同于寒酸小气。短暂的消费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自身的浪费行为,而且是对地球生态圈的破坏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2.3 迷失的消费伦理

在大学校园中,物质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攀比的内容。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消费者正视自身的消费意识和能力,不盲目从众。大学生们崇尚物质消费忽视精神层面需求,使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缺失,缺乏信仰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认为消费是个人行为与他人及社会都无关,实际上一定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庭、社会乃至道德层次方面都有些许影响。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重新树立。

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1 享乐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有的宿舍还一起合买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等,这样的消费对于一般的家庭有一定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则负担更重。部分大学生则追求品牌享受,以享乐主义为先导,没有理性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盲目享乐让个人承受更多经济负担。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社会市场化,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形成月光族和有钱就花的现象,如近几年流行的美容消费,微整形,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热,人情聚会等等,大学生享乐消费现象日益严重。

3.2 从众消费

从众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跟从群体大众进行消费,有时会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广播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等,例如很多大学生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受到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而进行盲目消费,没有考虑到商品是否具有合适性和合理性。大学生的同辈群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尝试独立自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渴望被同辈群体接纳的时期。参照群体的价值观来进行自己消费,不考虑自己的精神内在需求如何,为了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感,而产生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的一种心态。而商品成为了群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符号,因为同辈群体中默认彼此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装扮或价值观,商品则成为同辈群体认同的“敲门砖”。

3.3 攀比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消费也较为明显。部分大学生以周围同学用上高档次商品作为参照,认为自己消费少就会被人看不起,心理上会有一种敏感攀比的心态。最近也逐渐出现了今天钱明天花的提前消费现象,正是由于没有对金钱做合理规划,盲目攀比消费,生活费存在超支现象。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淘宝天猫也逐渐开通借贷宝,蚂蚁花呗,白条等消费服务,大学生提前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盲目攀比则造成校园消费不正之风。

3.4 炫耀消费

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存在炫耀消费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也是炫耀消费表现之一。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穿名牌,正如凡伯伦所说,炫耀性消费成为传递财富多少的最有效手段。部分大学生试图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档次来树立在同辈群体中形象和地位,认为名牌效应是身份的象征,从而忽略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需要多从思想修养和内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以德服人,从精神修养上来获得认同。

4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是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例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导向及暗示作用。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义上是成年人,但从心理及思想层面来看,大多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有欠缺,自我价值判断有偏差,易受到大众传媒思想的影响。现代大众媒体多是传播物质文明,较少传播精神文明,大学生群体审美情趣低俗化。因此,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4.2 学校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也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一方面承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首先,校园里没有开设相关消费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是没有一门公共课来倡导消费理念并树立科学价值伦理。其次,大学校园里本来就充斥着娱乐文化,例如校园里开设的休闲吧,社团活动赞助,广告消费,促使着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因长期的娱乐活动而丢弃学习任务,势必影响学习进度及基础,学习信心遭到打击,沉浸在混文凭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消费中。

4.3 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消费观念不一样。家庭作为初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节俭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节俭消费的习惯。若家长花钱随心所欲,孩子也容易形成享乐消费的习惯。其次,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为了弥补家长早年奋斗的艰辛,让孩子轻松舒服。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爱关心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有时会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最后,由于大学生多在外地读大学,家长为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在消费上也不会吝啬。

4.4 同辈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群体烙印。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展示出强烈模仿意识、个性自我、展现自我及希望他人尊重的特征。在追求高端消费个性消费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其次很多大学生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容易误入消费浪潮中,盲目从众,没有进行合理化消费。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相互影响,大学生难以对个人消费进行科学判断。

5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不以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只有精神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品性,从精神上走向成熟,有利于人全面发展。

发展个性消费、宣传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文明等不仅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反映了当今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不同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倡导适度消费,适当发展个性自我,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消费观,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2] 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2011(27):241-242.

第8篇

0引言

消费是人类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并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刺激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成产品,导致资源的消耗和资源存量的减少,间接地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作为消费品,并将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又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同时,作为社会经济再生产四环节中的最终环节和再生产的起点,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

但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被盲目夸大,消费需求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普遍原则,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不断蔓延,使得“非生态化”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程度和速度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危机,严重制约和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如《21世纪议程》所警示的“: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因此,为了解决全球环境危机问题,就必须从改变消费观念入手,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改变只注重人类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人类当下发展而忽视未来发展的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构建一种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生态规律,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消费观,即生态消费观。为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

1生态消费的内涵和特点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它以尊重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其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遵循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与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相适应。既满足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又有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消费构成危害。与传统消费观念相比,生态消费对生态、资源、环境的消费具有适度性、环保性、全面性、公平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1.1适度性生态消费的适度性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界限应划定在满足生活需要范围之内而不是无限的欲求,也就是消费的规模应与本国的国情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不能超越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无尽地膨胀,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无尽地掠夺,不能超越于自身的经济能力而无尽地透支。

1.2全面性生态消费不同于传统的高消费一味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而要求人类在消费过程中要同时兼顾人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等。

1.3环保性生态消费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消费,线性消费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经过一次性消费后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而生态消费强调对资源能源和生活用品的多次循环利用,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以达到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1.4公平性生态消费观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费中的公平性特点,包括物际公平、人际公平和区际公平。物际公平,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所有物种,不能因为人类的消费需求而无视甚至随意剥夺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而应充分尊重自然,大力赞助自然,竭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公平,即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是指每一个人在消费过程中都应以不妨碍同时代的其他人和后代人对资源、环境享受的权力为前提。区域公平即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是指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能以损害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

1.5持续性由于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全面性、公平和环保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及子孙后代的需求构成危害。因此,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能够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

2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淡薄及其成因

作为当代青年精英群体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健康的消费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消费现状,课题组自编了“大学生生态消费现状调查问卷”,主要从对资源、能源的节约、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绿色环保产品的使用及废弃物的处理四个方面来考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淡薄,其消费行为“非生态化”现象较为突出,完全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只占36.4%,而完全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占27.6%,其余还有36.0%的学生消费行为处于“半生态化”的状态。其中,对资源的节约情况相对较好,71.4%的学生都能做到随手关电、关水等;而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现象尤为普遍,只有17.0%的学生较少使用;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率也不尽人意,只占20.9%;对垃圾的回收处理,只有37.2%的学生能做到分类处理或到指定地点投放。课题组通过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调查发现,导致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生态消费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生态消费教育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本文就高校现行的生态教育体系的缺失及主题活动较少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进行分析。

2.1高校生态消费教育体系的缺失现行的大学课程设置未将生态消费的有关知识纳入必修课程的范畴,仅有个别学校将此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进行开设;而专业课程的教育及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消费观的教育渗透也不够,导致大学生对生态消费知识的了解甚少,对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深。#p#分页标题#e#

2.2高校生态消费主题活动较少当前,高校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仍然存在,近几年大学生生态消费主题活动虽有所增加,但大多局限在考察、咨询等浅层次,内容也较为片面,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其触及的领域、涉及的范围和持久力都远远不够。

2.3高校对学生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仍未实施定额用电、用水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成绩考评主要还是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水平的情况,而未将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等方面的人文精神纳入考评体系之中,这种评价标准是极其片面的,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培育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对策建议

3.1加大生态消费理念的教育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建议把生态消费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将《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等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起来。没有条件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应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作为生态消费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将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所有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使生态消费的内容进课本、进课堂[2]。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消费的认识,增强生态消费的意识,积极践行生态消费行为,自觉养成生态消费习惯。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生态消费环境的熏陶作用。利用校园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宣讲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教学楼、食堂、草坪、操场等多个角落布置内容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节约资源、从点滴做起”等与生态消费相关的横幅或标语,营造浓厚的生态消费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消费观念在高校范围内牢固树立。

第9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研究目的

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学生消费的需求以及消费的品质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及价值观[1]。因此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月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来了解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原因,并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调查结果来总结大学生在校消费是否理性化。

二、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调查地点,选取500名本科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处理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月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消费影响较大,受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消费的金额有差别。从研究结果看,大多数学生都能理性消费,但是仍然超前消费的现象[3]。

五、对策建议

大学生在消费中应做到理性消费。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应根据自己实际经济条件、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所需要的消费品[4],养成良好的理性消费习惯。大学生作为校园消费的主体,应倡导理性消费,彼此尊重。从而形成大学生整体的价值趋向,以提高大学生积极良好的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强.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经济发展研究,2014(3):250.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5-280.

[3]刘营军,张杨,刘志斌,吴海盛.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7(12):41-42.

[4]孙百才.万阳洋.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文化,2011(1):.96-99.

作者简介:杜雪婷(1991-),女,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学生,所在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第一作者。

第10篇

一、关于流行音乐的简要概述

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美国,其诞生的时间段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流行音乐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风格和样式,诸如Jazz、Blues等等。流行音乐应该是二十世纪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音乐风格。关于我国的流行音乐,其在最开始,无论是音乐的风格还是形态都深受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但是,伴随着中国特色文化的不断融入以及中国人对流行音乐的不同需求,当前,我国的流行音乐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在我国的音乐市场中展现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二、当代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普遍看法

根据笔者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普遍看法: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流行音乐是非常独特而且非常时尚的,流行音乐不仅仅丰富了他们的日常校园生活形式,更能够让他们在情绪发生变化时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三、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影响分析

纵观我国当前的流行音乐市场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流行音乐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在传播政能力,有一部分流行音乐不仅仅质量差,而且还在传播着消极甚至不良思想。在笔者调查当代大学生对流行音乐喜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并且这种影响呈现出了极端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非常显著。

四、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流行音乐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音乐总是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魅力,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音乐世界当中。对于大学生而言,流行音乐便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压与放松的方式,大学生选择听音乐来消除自己一天的疲劳状态,借助流行音乐来宣泄和释放自己的情绪,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寻求到内心的平静。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流行音乐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集合体,它随意又不失严谨,古典又不失时代感。它的那种不确定性、自由行和模糊性总是让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到自己的想象空间。大学生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因此,他们在欣赏流行音乐的时候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音乐呈现出的世界,在其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创造出专属的音乐世界。

(三)大学生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众所周知,在我国音乐市场中,各种各样的与流行音乐相关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且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关于流行音乐的比赛也越来越多。在此形势的推动作用下,大学生便不再是单纯的流行音乐的欣赏者,而是变成了流行音乐的参与者,真正参与到流行音乐的演唱和演奏当中来,真正和流行音乐产生了交流。很多大学生也借助流行音乐的力量成为了各类选秀节目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五、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于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笔者将其总结为两点内容:

(一)给大学生带来消极情绪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会有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时,就很容易走进音乐本身,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如果他们欣赏的比较正能量的歌曲,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高涨,对生活便会充满希望。但是,如果他们欣赏到的是比较沉闷或者低俗的歌曲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精神也会开始出现萎靡的现象。举例说明:在长江大学中,曾经有一名大三的学生就因为听到了《死亡音乐》后,便出现了晕倒的情况,当他醒来之后,便开始会生活失去了信心,长时间陷入到极端恐惧的状态。

(二)低质量、低品质流行音乐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音乐市场出现了诸多混乱不堪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音乐制作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随意改编流行音乐,让流行音乐逐渐偏离了其本性和特质,有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甚至传播一些庸俗和不良的思想。这些音乐的受众群体也包括大学生,大学生如果欣赏这种音乐,其必然会在无形当中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模糊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寻求捷径,最终以失败告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都是成年了,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都会拥有自己的认知,但是,高校还是要关注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避免负面影响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马晓娟.通过《中国好声音》节目现状谈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通俗歌曲,2017,03.

第11篇

【关键词】财商 消费心理 恋爱支出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定义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10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二)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调查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一)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据调查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恋爱支出过度。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李国振.消费心理学.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87.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趋势;多元化;建议

大学生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毋滥,宁高毋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财商”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的分析

在大学生的消费领域中,基本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消费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变化的发展是最为迅速的,且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讯消费发展势头强劲;减肥增壮、美容美发和租房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

(一)基本生活消费

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需要也不一样,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用于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不足消费总额的1/2甚至1/3,其他消费主要用于学习、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二)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费:大学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差别。名牌、重点大学收费较高,一般大学收费较低;热门专业收费较高,一般专业收费较低;发达地区院校收费较高,欠发达地区收费较低;艺术类院校(专业)收费较高,而师范、农、林、地、矿、水等院校(专业)收费相对偏低。

2、书杂费: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书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考研复习资料等书籍上。还有部分学生购买报纸、休闲刊物等。

3、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各个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随着大学毕业择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复合型人才的走红,各种“考证热”成为大学校园的消费新热点。要获取“四证一照”的开支就要超过1万元,这还不包括为考证而支付的辅导材料和辅导班费用。另外,“律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另一些“考证热”也日见升温,这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自己在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4、电脑消费:不少学生为了学习和沟通交流的方便购置了电脑,购买的方式一般有购买新机和购买二手机两种,相对比较而言后者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一台新电脑的价格一般在3000-5000元,而二手电脑则为几百元到1500元左右。好多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已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三)休闲娱乐消费

1、休闲娱乐消费: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等,这些活动一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有一些集体的娱乐项目,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KTV……这些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2、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纷纷热衷于出外旅游。有的是学校或班级组织出游,有的是自己或与同学出游。旅游观光消费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兴起,现在发展的势头强劲。

(四)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现在,学生过生日、有了异性朋友、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大学生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就目前消费水平看,在中等消费地区的一家普通饭店一次聚餐费用200-400元。

2、感情消费:有关调查显示: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谈过恋爱。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其中大多数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五)通讯消费

许多高校学生公寓安装了电话,学生们与亲人沟通或与朋友聊天已成为闲暇时光中的一个休闲内容,而电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上涨”。另外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几乎普及,其功能、品牌和款式也成了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极少数的学生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和工作。

(六)减肥、增壮、美容美发消费

现在城市里兴起的各种健身场所越来越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专业的健身指导和良好的健身环境、条件都是大学生选择花钱健身的理由。部分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吃减肥药跳健美操;为了追求淑女形象浓妆美容;个别男生为了保持身体强壮跳健身操、买健身工具,为了追求明星风采烫发染发……而且追求这种方式的学生人数正逐步增加。

(七)租房消费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明令禁止大学生到校外租房,但实际情况却大不相同,大学生离开学生宿舍到校外租房的现象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二、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尚未构建合理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期和三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尚未成熟的地方。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参加工作后马上就能取得较高的收入,这种过高的期望常常是导致一些学生高消费的直接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平平,但试图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他们的观点是“有钱就有面子”。事实上他们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加之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经不起不正确消费观的诱惑,所以不能很好地驾驭、把握自己。

(二)社会环境多元化发展

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追求实用型消费转变为精神型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产品的琳琅满目为大学生的物质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加之网络购物的兴起,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自发性导致大学生消费行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

(三)校园周边环境的诱导

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有些不良的商业行为对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市场如今已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都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例如学校附近地区众多的歌舞厅、小吃、茶楼、台球厅、网吧、赌博机等无不时刻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这为他们的不良消费行为创造了条件。

(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缺乏监督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不管经济状况如何,也不管学生消费在哪些方面,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家长的这种态度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形成了不该花的要花,该花的要多花的思想。长期以来我国家长大多奉行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三、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发展趋势

(一)基本生活消费比重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消费结构必将更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消费的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将会变得更有营养和质量。

(二)学习投入大幅增加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就业的紧张形式时时刻刻督促着学生随时迎接竞争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一个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会越来越成熟。这又促使了另一种学习方面的投入增加,即网络方面的消费。

(三)消费内容呈现多元化

休闲娱乐、旅游健身和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其投入也大幅上升。看电视、进剧院等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咖啡厅、网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将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听音乐、进茶坊、泡吧也将成为主流方式。未来大学生的旅游有两个趋势会更加凸显:一是首选自然风光;二是游出文化品位。

四、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学校和社会应注意到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要使他们能够科学、理性的消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对其消费行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大学生怎样消费,怎样合理消费,学校要举办几次消费讲座,在院刊、校报上开辟专栏进行指导。消费观是与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结合的,历来我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后两点,而忽略了消费观的建立。从思想入手,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担。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将消费教育与实际消费进行有机结合,使大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其次,注重家庭教育。家长对子女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助长了他们高消费、超前消费的风气。没钱时理直气壮地向家长索取,根本不考虑父母挣钱的艰辛,而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正是家庭中的这种纵容行为使得大学生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愈演愈烈。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消费教育,培养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育其进行计划性地消费,学会科学的理财,避免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出现。

再次,注重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消费方式,所以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校风建设。同时还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政府部门应给与大力支持,应协助学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给莘莘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最后,丰富大学文化生活,让学生可以不必花销过大就能过好文化生活。校园网的建立就可以为同学们减少一大笔开支,学校的文体活动则吸引不少同学,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学校应鼓励学生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不去歌厅、迪厅和游乐场等娱乐场所就能愉快地度过周末和节假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抓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指导有助于解决他们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多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校园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众多家长、学子的神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

参考文献:

1、郭超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初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2、杜红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风,2008(4).

3、江鸿.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06(6).

4、姜薇薇.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J].沧桑,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