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3:5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花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论文主题
本次研讨会参会专家交流发言题目自定,以“花卉与旅游”为主题,内容围绕花文化即可。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1、花卉主题景点(公园)
2、植物旅游资源研究
3、花卉旅游商品研究
4、花卉美食研究
5、花卉与旅游审美研究
6、花卉与节庆文化研究
二、 征文要求
1、论文应以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为主,不得在其他会议发表过,不接受纯商业宣传类的资料、产品及推广性文章。
2、论文内容仅限花卉与旅游及花文化相关领域。
3、论文摘要(中、英文)的提交截止日期:2007年7月5日前
论文全文(中文或英文)的提交截止日期:2007年8月5日前
请将作者的中、英文简历和照片排放在参考文献后面,作者简介文字限150字内。
4、提交论文形式:
①论文中、英文全文排版格式为通栏格式(WORD格式,以光盘或电子邮件形式提交)
②论文中、英文全文打印稿各两份(A4复印纸打印)
5、论文录用:
所有论文将由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查后,于2007年8月20日前发出录用通知,录用稿件除在大会发表外,还将结集公开出版;2007年8月30日前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三、 联系方式
单位: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50号成贤大厦904、905室
邮编:210018
联系人:郭
电话:86-25-83690368
论文中如何添加目录页码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
寝室文化――视觉文化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型,它符合我们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综合性美术活动课程开发与规划的课题是以体现“荷塘悦色”为主题的“寝室文化”。主题中的“悦”字,是以快乐的体会为主,来突显我校在学校教学中的新理念,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色”字则可以在色彩上加以理解。它将成为我们学校课程开发的特色。
[关键词] 寝室文化 感悟 创新 美育 综合实践 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综合•探索”方面的要求,就是希望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自主活动和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学校在今年的招生中,扩大了两个班的招生规模,学生一下了多了起来。这里的学生不像城里的学生天天放学之后是回家的,他们一般都是住校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学生是平均16人住一个寝室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住校条件,练就了我们荷叶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寝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生活的重要场所、人格完善的重要舞台,但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盲区。我想通过开展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来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提高寝室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打造一个温馨、和谐、个性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能感受到寝室生活的快乐!
寝室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分三年完成,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寝室美化为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目前困难的寝室居住条件下美化自己的寝室。学会在苦中发现快乐!第二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美化寝室的同时,发现目前寝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更改方案,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会做一些具体的方案。第三阶段,因学校现在开始要新建学生寝室,让学生来参与设计新的学生寝室,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寝室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学会绘制寝室设计效果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下面,笔者主要谈谈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及成果。
第一阶段的方案已经实施成功,而且是效果明显的。开学初,我让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对寝室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的问卷调查表也是初一学生学习了美术第三课《图表设计》后,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设计了很多的表,我们就采用了其中比较好的来进行调查,那几位设计成功的学生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学习成功的感受。而我的教学也做到了“以教促学”。在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对现在的寝室不满意,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有电风扇,有的学生提出了要对寝室进行美化。
调查统计结果:
(1)50%的同学认为现在的寝室居住条件是还可以的, 50%的同学认为是凑合的;
(2)75%的同学希望寝室里有电风扇;
(3)67%的同学希望有热水器;
(4)75%的同学希望寝室有管理员;
(5)25%的同学希望寝室里有可以锁的柜子;
(6)80%的同学要求寝室要美化,最好有植物;
(7)还有一些同学希望有空主调、电脑等。
当我看到我们学生这样写到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写出要求并不是太高,而是我们疏忽了他们的要求。与是,一整套方案在我脑子里形成,我要利用我的美术课堂为他们做点什么,那就是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寝室生活的快乐。让我们的美术课程得以实践、应用,让学生能通过调查、观察身边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时感受到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寝室文化――视觉文化的第一阶段成果:
1.前期调查
2.寝室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利用初一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第三课《图表设计》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寝室问卷调查表”,以提高学生对图表学习知识的理解及设计、动手能力。
3.我校目前学生寝室现状
学生感言:我们的寝室是很单调的,白白的墙、白白的天花板,除了柜子和床外,寝室就没有其它的任何色彩。上铺的同学,每天睁开眼睛都是白白的天花板,整个寝室看上去没有活力。
4.寝室美化方案设计:由初一的同学金俊红带动学校各年段的学生来参与设计。方案主题为:寝室文化――视觉文化,具体内容包括:(1)寝室标志;(2)寝室小海报;(3)寝室美化室内设计图;(4)寝室自制植物;(5)寝室自制寝室盆景;(6)寝室美化评比活动。
5.寝室文化――视觉文化方案的具体开展与记录
(1)寝室标志设计
2009年开学初,初一年级的美术课中,第一课上的就是“标志设计”,我就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自己的寝室标志设计,学生都很来劲,很认真地参与进来了,其中很多作品,都做的很优秀。我让学生将自己做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寝室门口,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
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寝室设计了标志,学以致用,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学会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
(2)寝室小报设计、制作
结合美术教材七年级第四课,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教促学,使我们的美术课便得更生动,让学生明白,美无时不刻地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看到了吧!紧张的体育测试,让我的两只脚丫
很痛,但我还是坚持了,我成功了。
(5)自制寝室盆景
哦!这里有可爱的小植物哦,这是什么植物呢?学生们讨论起来,老师也说不出它的名字来,“对了,去问班主任,他是生物老师啊!”有一个学生喊到。“我们把它种起来吧,等它长大点也许我们就认到它了。”在学校的学生寝室后面的荒地上,学生发现了小植物,其实那里有些垃圾的,但是学生一点都不怕脏,用手把植物移植到自制的花盆里。没有挖的工具,他们就用老的、断的小树枝来挖,可谓是就地取材。
(6)寝室美化评比活动
结合学校寝室美化评比活动,让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也参与进来评比,对活动进行宣传与拓展。学生对自己的寝室有了新的理解与感受,学生这样写到:寝室,再过一年多,我们就要离开你了。到那时,依恋不舍便会在心中弥漫。寝室,虽然和你在一起有苦有乐,有泪有笑,但在我眼里,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看了“论文中如何添加目录页码”的人还看:
1.论文中如何插入目录页码
2.论文中怎么插入目录页码
3.论文怎么设置目录和页码
文献标题:基于CNKI的中医养生保健文献计量学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敏.北京市公务员和科技人员亚健康及生活状况调查[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2]于琦,李敬华,高宏杰,等.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73-75.
[3]薄智云.亟须系统构建“治未病”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5-05-29(3).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养生保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策略研究[J].中医研究,2014,27(9):4-7.
[5]朱吉,贾杨,陆超娣,等.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下的“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13-15.
[6]袁尚华.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8-10.
(收稿日期:2015-11-10)
(修回日期:2015-12-10;编辑:向宇雁)
附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喻文迪.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世界中医药.2009(2).
[2]黄建银.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国际服务需求曲线模型.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中医研究.2013,26(7).
[4]刘薇.WTO对法律服务贸易的规制及中国应对.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木泉.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石静霞.WTO服务贸易法专论(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6.
[7]吴益民主编.国际服务贸易法学(第1版).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附2:芍药谷景区发展中医养生旅游产业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苑庆磊.中国芍药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宋焕芝,于晓南.中西方芍药花语及其景观应用_宋焕芝[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2-1003.
附3:中医养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邸朝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教育科技资讯,2010,(23):210.
[2]伍婷.简论文化中的情绪养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5255.
附4:中医养生儒家思想探讨
参考文献:
[1]毛淳.论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03).
[2]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彭昊.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
[4]张时.中医个体化运动养生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5]魏胜敏.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企业家柳传志接受访谈称。
说词
闪读
“闪读”又称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是一种行为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参与活动者一边在地铁车厢中朗读诗歌,一边邀请乘客加入朗读的行列。
文化奶妈
从于丹到王立群,争论的声音从未断绝过。近日,一些观众突然给他们起了一个新称谓:“文化奶妈”。寓意用传统文化哺育出更多依赖其乳汁的“文化婴儿”,让人仿佛重回无知童年。
不用钱生活
抵制金钱是“不用钱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运动的追随者没有工作,他们经常翻垃圾箱寻找食物。除此之外,他们建立论坛交流心得,比如找食装备、卫生注意事项、菜谱等。尽管被批评者称为“乞丐”,崇尚这一理念的人认为自己反对浪费的行为是在拯救世界。
在我心里面我是一个农民,今天讲对我也不怕,讲不对我也不怕了。那对于说我用我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这个养殖场,为什么叫我熊妈妈?归真堂是我一手创办的。如果早知道这样要搞上市这么苦我就绝对不上市,我们好好地过日子。
归真堂创始人董事邱淑花说。
事件后,深感震惊。我宁愿花更多的钱购买别的公司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能不让人良心不安。
苹果公司海外代工厂工作条件被曝光后。网站目前收到近20万条请愿签名,要求苹果公司改善代工厂的工作条件,这是其中一个网友凯西的留言。
学期论文没什么好的,还不如让学生经常在课程的博客上发500到1000字的短文。论文太僵硬了,而且只给教授一个人看,博客则要求有趣,而且可以迅速得到回馈,引发讨论。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戴维森(Davidson)说。
香港是一定会依法办事的地方,不论是什么人,执法机构绝不会手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涉嫌腐败,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表态说。
看病就得付钱。在我们这里好像天经地义。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看病要付钱只有二十几个国家,其他的国家他看病就是不要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教授戴戎说。
直觉在新的信息社会中更加宝贵,因为数据太多了。
国未来学家约翰・内斯比特说。
(一)回顾摇滚乐在国内发展的历史,某些或某支摇滚乐队的介绍,摇滚音乐人个人传记或者访谈。回顾历史的包括洛秦的《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钟子林的《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和《摇滚乐的兴起与影响》、陆凌涛、李祥的《呐喊:为了中国曾经的摇滚》;个人访谈有周国平与崔健一起完成的《自由风格》;摇滚乐队介绍有周游的《北京摇滚音乐部落》等等。其中,洛秦的《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文化方面和社会方面为主,多角度阐释了摇滚乐的起源与壮大。钟子林的《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则以时间脉络来构思全文,自摇滚乐的诞生至今,整理了摇滚乐的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并且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主要摇滚人物的音乐、生活以及创作背景。周国平和崔健合写的《自由风格》则是以对崔健的访谈录为主的个人专辑。周游的《北京摇滚音乐部落》则是以介绍北京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20年左右的时间里,北京涌现的一些重要的摇滚乐队。
(二)摇滚在传播方式、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说是非音乐类学科上的研究。主要包括像从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比如,1、新闻传播学类的有:《邂逅、共生与回归――身体景观中的MTV与浪漫“摇滚”》作者郑建丽,本文解释了摇滚和MTV结合后的传播效果。摇滚自己的个性和摇滚乐带动的歌迷市场还有它所独有的摇滚精神,和MTV这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偶像制造能力相结合,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邂逅、共生、回归,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很多有意思的现象。那么这类型的文章还有2、文艺学方面的《消费时代的音乐文化症候:中国流行音乐研究》、《摇滚时代》作者王辉;3、社会学方面有《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作者郝舫,这篇文章谈到了很多摇滚乐存在的社会价值,研究了很多一谈到摇滚乐就要涉及的关键性问题,例如反叛、摇滚精神、独立、理想、希望等等,以此来展开全文。《灰飞烟灭:一个人懂得摇滚乐观察》作者颜峻,本书的特点非常鲜明,是以研究和市场调查为互补,既有理论研究,又有社会深入的调查体会,包括了21世纪以来不长的中国的小众音乐发展历史,追求标新立异,和填充学术空白。4、心理学方面有《摇滚乐的传播心理学分析》作者崔茜,从心里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对于摇滚乐之所以受到年轻人尤其青少年的狂热追捧,除了音乐本身,在青少年心理特殊性方面进行研究和阐释。
(三)音乐人类学角度对中国摇滚乐研究。这一类主要从社会学、人文关怀、音乐美学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其中比较有开阔视野,具有较强预见性的文章包括:付菠益的音乐人类学博士论文《宣泄的仪式――中国摇滚乐的音乐人类学研究》、谢力荣的课题论文《南京“地下乐队”寻踪》、屠金梅的近代音乐史硕士论文《论中国摇滚乐的反叛性缺失》、周华生的音乐美学硕士论文《狂飙喧嚣的感性叙事――摇滚(乐)的存在及其声音感觉的逻辑》等等。其中《宣泄的仪式――中国摇滚乐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一文中以崔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崔健的采访、对中国摇滚演唱会现场的观察、大陆摇滚市场的调查阐述了大陆摇滚乐的文化内涵,文章的创新点在于把摇滚的演出描述成一种“准宗教”的仪式现场,把构成整场演出的舞台效果、乐器演奏、歌迷现场呐喊等等看成是仪式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象征符号”,把这种狂热的表演解释成为了一种宣泄仪式。《论中国摇滚乐的反叛性缺失》一文中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陆自己的摇滚乐诞生至今30年的演变与发展做了梳理,并从摇滚精神中的反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歌曲谱例与歌词的研究,阐释了中国大陆早期摇滚乐作品中反叛是什么,在多年的发展中,反叛一词的含义的变化又是什么,以及这样的变化带来的问题又是什么。《狂飙喧嚣的感性叙事――摇滚(乐)的存在及其声音感觉的逻辑》一文通过对摇滚乐作为个案研究得出,摇滚乐相对于主流音乐甚至是主流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狂飙喧嚣的感性叙事”这种叙事是纯感性的,与其他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等都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欣赏族群。(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萧梅、齐琨:《音乐人类学的实地考察》,载《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导论》(洛秦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 参见张钟汝等,《城市社会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第二页。
[3] 参见汤亚汀的《西方城市音乐人类学理论概述》,载《音乐艺术》,2003年第2期。
[4] 洛秦:《‘新史学’视野的下的音乐人类学与历史研究》,载《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导论》(洛秦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5] 洛秦:《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载《文化研究》,2003年第3期。
[6] 薛艺兵《捕风捉影话田野――音乐人类学田野的中国思路》,载《音乐艺术》,2010年第1期。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要求。为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云南师大附小自2001年开展了“少儿小博士评审”等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
一、“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介绍
1、活动对象
学校五六年级学生
2、活动目的
“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探究、求异求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基本方法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团结合作、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以“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作为活动的宗旨。
3、活动内容
“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研究和评审范围涵盖科学、社会、理想、学习、校园、健康、文化、生活八类,分社会科学类,小发明类,自然科学类进行评审,选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普通事物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小博士论文可以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观测报告、观察报告、发现报告、研究报告等。
4、活动的评审委员
学校成立了“少儿小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其他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和聘任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审委员,负责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二、评价方案
1、评审程序(评审的步骤方法)
(1)初评:每年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论文交给班级的评审委员进行初评,初评以审阅申报的材料为主,评委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并在对所有项目申报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选拔一定比例的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
(2)终评:评审委员会集中对网上提交的入围论文进行评审,评委评审主要遵从“三自”和“三性”的原则。三分之二的委员通过即可参加论文答辩。
(3)答辩::学生自我介绍、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交流写作体会、回答评委提问,并进行答辩,综合考察学生的表现后,现场打分,现场公布评审结果,颁发小博士荣誉证书。
具体安排如下:1 3月:在全校范围以班级为单位,科学老师为主,对自愿参加“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论文写作方法培训。24-5月:学生根据课题及研究计划做调查、进行研究,收集实验数据,并完成论文初稿。36月:科学老师审查论文,对论文提出整改建议。47-8月: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学实验、研究、完善论文初稿。510月:学生网上提交论文,评审委员对论文进行网上评分,评选出优秀论文。612月:从优秀论文中按网上评分遴选二分之一的论文参加少儿小博士答辩会,评出小博士论文,颁发小博士荣誉证书。
2、评审标准:活动的评价以“三自”和“三性”原则为标准: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自己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
(3)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亲自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4)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
(5)创新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
(6)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3、评价案例:
2004级金安六(4)班蔡嵩同学写的《玫瑰插花保鲜技术》的自然科学论文,他因为自己喜欢玫瑰花,但花期较短,那么能不能想办法将他的花期延长呢?从而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整篇论文认真准备了实验材料,制定了实验计划和方法,并详细记录了10个样本、四天中每天的实验情况和现象。最后得出了插在盐水中的玫瑰花保鲜时间比较长的结论,并找到了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
案例充分体现了评审标准中的“三自”和“三性”原则,并收录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博士论文集》里。
4、“少儿小博士”答辩评审细则
三、“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实施成效
仅从2008年至今已有895名学生参与该项活动,372名学生获评“小博士”称号。参与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学生数逐年上升。“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科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科学意识、态度、兴趣的养成得以强化,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校有多名学生在全省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
四、少儿小博士活动实施的意义
一、长阳南曲文词的审美特征:雅俗并存
据统计,长阳南曲迄今共存有150多个传统曲目,在它的历史坐标上,纵向是作为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轨迹的滥觞、兴起、发展、嬗变的吐故纳新,横向是汉族文明与巴渝土家文化兼收并蓄的融合交流,纵横交错,构成丰富的历[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1kjeian.com]史维度,其戏曲文词自然呈现出复杂的美学风貌。从雅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可将这150多个曲目加以概括,分为如下三类:
(一)以雅言咏雅怀:文人雅士对高情逸趣的抒发
史载南曲演奏时,具有一种“古曲独弹,字句铿锵,章节清雅,听之能使妇孺怡然欢,肃然静” [1]的表演效果,在南曲众多传统曲目中,具有如此艺术感染力的,应是那类最能体现南曲“丝弦雅乐”之“雅”特色的文词作品了,较著名的有《渔家乐》(又名《春去夏来》)《悲秋》《渔樵耕读》《高人雅士》《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渔樵自乐》等篇目。
雅文学与俗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讲,其分别应为:雅文学具有主流性、精英性;俗文学则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等特征。中国古代,雅文学的承载者历来对应的是上层知识阶层,魏晋以前即为士族阶层,唐宋以降,则为所谓文人阶层。南曲之雅,从艺术形式到精神情趣,都鲜明体现出一种文人阶层的审美追求。
从语言形式上来讲,小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审美传统本该浅显俗白,但这部分南曲却以文人特有的典雅抒情代替了这种长期积淀的平民审美,表现为语言的诗性雅致和对意境美的追求,试以二首为例: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柳林之中去藏舟。左边下起青丝网,右边垂下钓鱼钩。钓得鲜鱼沽美酒,一无烦恼二无忧。清风不用银钱买,月在江中任自由。闲来简板敲明月,醉后渔歌云春秋。——渔家乐(又名《春去夏来》)
梧桐叶落金风送,丹桂飘香海棠红,是谁家,夜静更深把瑶琴抚弄,猛听得,檐前铁马响叮咚。平沙落雁,静夜闻钟。这凄凉,想来更比相思重,卧牙床,好比做一场孤单梦。——悲秋(寄生)
山野民歌,言劳动之乐重在热闹活跳,抒男女相思,多直白热烈。这二首曲目,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前者以雅致超逸的语言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古朴淡远的水墨画:烟波浩渺,江水悠悠,渔父之隐,诗意栖居。后者将梧桐、金风、丹桂、海棠、琴声、夜雨、明月、钟声各种象征秋季的意象进行了排列组合,全篇无一“悲”也无一“秋”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凄清的秋景与孤寂的相思,字面之外,自有悲凉的意境。
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南曲雅化的语言风格也是南曲作家们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的外化。总的说来,这类曲目,体现出的是一种文人趣味,一种有别于大众平民的,文人阶层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如“牧童横笛归家转,溪边渔翁把钩收。庵堂古寺钟声响,一轮明月照沙洲”(《游江》)。再如,“桌案上,压尺锦囊书万卷,玉砚银瓶花几枝。流水溪边问渔老,茂林修竹好呤诗。贪花爱柳朝早起,吟风弄月夜眼迟。良朋好友常聚首,各自分韵各留题”(《高人雅士》)。
或隐逸山林,领略山川之美、自然之趣;或躬耕田园,安享读书之乐、书斋之雅;时而品茗抚琴、挥洒笔墨,追求文之美、艺之趣;时而聚友吟诗,享君子之交、友朋之乐。在这些曲子里,我们能看到陶渊明的那种躬耕自资、冲任平淡,谢灵运的踏遍丘壑、遨游山水,王维、孟浩然遁世悠远、退守田园,以及古代文人们那种于凡俗生活中追求书趣、墨趣、琴趣、吟趣、曲趣等各种艺术趣味,将生活艺术化的人生审美追求。凡此种种,其时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在面对世事纷扰、道路坎坷、运程乖舛之后,在出世与入世,趋世与遗世间作出的选择:自隐自乐的人生道路,心逸心安的生存境界。
(二)以俗语表俗趣:闾巷田间对俗情俗趣的展示
南曲本质上是民间小曲,其文词从文学上讲是民间文学,在大的范畴上属俗文学范畴。而俗文学之“俗”,则是指它蕴含着民间性、世俗性、大众性或草根性,与文人化的雅文学相比,它更多地面向现实、贴进生活,靠平民大众而生存,也更自觉地去迎合平民阶层的审美期待,以俗语、俗言去表现俗情、俗事、俗人。南曲号称“雅乐”,本质上却是俗曲,南曲之俗,具体而言,是通过内容之俗与用语之俗共同完成的。
内容之俗,体现为部分南曲揉合进了一些民众生活的影像,展现了大量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与民情。巴土长阳地区的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婚俗、民间崇拜等蕴藏着土汉两个民族的丰厚文化元素,南曲中多有展现。如有长阳一带婚庆嫁娶的《贺新婚》《弄璋曲》《贺男寿》《贺女寿》之类的曲目,多在婚嫁、生日、祝寿、生子等级场合演唱,除了迎合市井村民们避灾祈祷、图热闹的民俗心理外,客观上也为我们展现了其礼俗文化。
还有表现巴土一带山水风光、俗人野趣、娱乐休闲活动的《数灯》《数塔》《螳螂娶亲》等曲目,也从侧面展示了长阳清江一带物产人情、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的地域特点,充分表达了劳动大众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普天同庆的向往,也充满了节日的欢腾与喜悦。总之,是一幅清江流域具巴土地域风情的生产、宗教、礼俗、休闲、娱乐活动的立体画卷。
用语
--------- 之俗是部分曲目对方言俗语的大量应用,原汁原味的地方语言是民间艺术保持地域性、民间性的基质,南曲虽起源于汉族文明,却在长期的流传演唱过程中日渐“本地化”,凸显出了鲜明的长阳地方特色。还有一些曲目使用了一些极具长阳乡土味的口语词,如著名曲目《皮金顶灯》中的“我的女儿胆大,自幼不怕爹妈,你娶回去休要婆婆喳喳”,“喜她,爱她,偷眼看她,卡喳挨了两个嘴巴”。又如“野猫子”、“管他娘”、“小老儿”(《赶潘》);“老东家,好福光,女婿个个都不穰”,“凤凰盒子装公鸡,驴屎蛋子外面光”(《幺女婿出丑》)等。再如长阳方言“栖慌”一词,在长阳地域语境中它有凄惨、悲伤之意,在多段唱词中它也反复出现,如“夫受荣华妇栖慌”(《伯喈思乡》),“必正妙常,闷沉栖慌”(《赶潘》),这些方言土语的运用,为某些南曲曲目凭添了几许生动幽默的乡土味。
民间小曲使用俗语能增加戏曲演出的趣味性,但俗语也有通俗、粗俗、恶俗之分,得体的俗语运用应是“常谈口语而不涉粗俗”[2]南曲用语之俗其特点应是浅显通俗,与格调低下的粗俗、恶俗有天壤之别,应是俗而不俚,俗而不鄙。
(三)以文言道俗情:民间文艺对文人雅言的模仿
阿诺德·豪泽尔曾说过:“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它们很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艺术史上出现的艺术样式几乎都是混杂形式的。”[3]雅与俗的关系也不是简单二元对立的机械存在,它们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相反,二者之间往往有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里,雅与俗并存互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
南曲各曲目的雅俗归类也不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简单分布,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曲目也恰如一个中间地带一样存在,具有非雅非俗,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精神实质的外雅内俗与语言风格的似雅实俗。
1. 精神实质的外雅内俗。长阳南曲现已掌握的150多个曲目中,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是取材于小说戏本的段子,第二类是应酬劝诫的段子,第三类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段子,第四类是咏唱、抒怀的段子。其中取材于小说戏本类的曲目,大多取自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及明清传奇剧《荆钗记》《破窑记》等。虽数量繁多,但概括起来无非为历史演义、才子佳人和家庭婚姻的题材。
自古以来,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精英文学继承“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以天下为已任,以经[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1kjeian.com]世致用为目的,立足于发挥文学的社会供用,去追求一种关怀人伦、渡人济世的人文精神,审美要求上趋于理想化、崇高化。而通俗文学则多站在民间的立场,去关注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世俗生活的一面,强调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不追求社会终极关怀,而崇尚普通人的基本欲望,以“食色”等人性的基本欲求为文学表达的基本母题。而南曲的这些曲目,虽有如《长板救主》《关公辞曹》取材于《三国演义》;《打渔杀家》《武松杀嫂》取材于《水浒传》;《红娘递柬》《莺莺求方》取材于《西厢记》;《伯喈思乡》《赵五娘饯行》取材于《荆钗记》,但其文学精神却根本不能与渗入了文人意识的明清小说与戏剧相比。其既缺乏文人知识分子揭示的历史更替、国家兴亡的政治伦理,也无站在人性的解放、爱情婚姻的理想这些角度的社会理性思考。而是普通百姓站在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故事表层,去说故事、听故事,满足于热闹的赏心悦目,作纯粹的娱乐休闲,表面上像文人一样讲史话情,但骨子里却没有文人作品的“雅趣”与“怀抱”,其精神实质是民间文学的“俗”。
2. 语言风格的似雅实俗。这类南曲曲目的语言多能做到明白晓畅,生动形象甚至朗朗上口,但中国文学真正语言的典雅讲究的是含意深远、神韵流长,不在词采表面的刻意雕绘,而重作品内韵的味美方回。若以这种标准去衡量这部分南曲曲目,其文词只能评价为似雅实俗了。
譬如《夏日炎天》中对红颜佳人的描绘:“乌云叠翠,美貌千般。十指尖尖,斜倚栏杆,罗裙摆动,露出金莲。十指尖尖如嫩笋,好似嫦娥下九天。鼻如悬胆牙似玉,樱桃小口朱唇鲜。三寸金莲站不稳,腰似杨柳美人肩。”其纯粹只是停于表面的描绘,只有外形而无神韵,很难说是雅的言辞。还有那些劝诫类的“人生在世要学好,切记不可犯律条,琴棋书画皆上品,风花雪月无下梢”“世间上,争名夺利能值几毫?”“自古道,好人多从苦中来”,这些语言明白晓畅,但雅化程度顶多如普及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之类的国文启蒙教材等同相似。应该说,这些曲目的语言是民间说唱艺术对于真正文人雅言的有意模仿,在民间可能认为是“雅”,但实际上体卑格弱,似雅实俗,又或者说,由于时代的久远,时间的隔离,在当时是俗的,但在以白话为主的今天,却觉得是雅的了。
二、长阳南曲文词雅俗并存美学风貌产生的原因
雅俗并存是南曲文词的美学特征,但任何艺术形式的美学风貌只是其艺术追求的外在显现,它并非凭虚蹈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层的文化动因,我们可从其内在的文体功能的二重性、创作主体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构成的民族融合等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案头之作与场上之曲:南曲自身文体功能的二重性
长阳南曲本身是一种民间小曲,关于它真正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长阳南曲来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与扶持”[4]二是“昆山腔的水磨调是长阳南曲的雏形”[5]王国维先生定义“戏曲”时,曾定义明清散曲、明清传奇、元明传奇、宋元杂剧皆属大的戏曲范畴。《桃花扇》来源于明清传奇,昆山腔水磨调的源头则是宋元南戏,所以虽两种说法都缺乏更充足的支撑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长阳南曲一路溯源而上应是从“戏曲&rdquo
--------- ;这一母体中脱胎而出的。
在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案头之作”与“场上之曲”的说法。所谓“案头之作”,指戏曲在宋元杂剧阶段多是供戏台之上和勾栏之中的演出所用,等到了明代,这种鲜活的民间艺术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文人曲家开始介入戏曲文词的创作,戏曲作品已不再是专为市民演出而作,最后发展为文人借助诗性语言咏怀抒情的“自娱,而着力追求文词典雅绮丽的雅致化语言风格。而“场上之曲”则是指戏曲艺术本身乃是大众化、群众性的观赏艺术,是演员借助服装道具面对观众而“娱人”,其审美需求应是就低不就高,应适应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的需要,戏剧语言应是通俗浅显,以体现其娱乐平民的功能。故戏曲艺术兼具文章与戏剧的双重性质,而其指向的审美趋向即崇雅观与尚俗。
长阳南曲的形式主要是坐唱,可以一人自弹自唱,也可以多人自弹自唱,或一人弹奏,一人打简板演唱,但有少量[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1kjeian.com]道白,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舞台艺术,但闲敲云板醉拉弦,以音乐的形式讲故事,也兼具文章与戏剧的二重性。历史上南曲的创作主体具有集体性特点,身价各异,而传播流传从起初的在士族富户到后来流行于寻常百姓中,欣赏群体也是土汉结合、贫富错杂,文野并存,如此复杂的创作主体与审美受众,势必使得南曲既有供文人士大夫浅唱低吟的抒情之作,也有适应平民听众审美需求的通俗篇章,其结果当然是艺术风貌的雅俗并存,雅俗共赏了。
(二)儒绅文士与商贾骚人:南曲创作主体身份的复杂性
长阳南曲目前虽有学者收集的流传于民间的手抄唱本和工尺读本,但其传承历来采用的还是口传心授的方法,或子从父学,或挚友相教,或世代相袭,应属民间口传文学。而口传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创作主体的群体性与集体性,即作品是在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中分工合作地创作、传播,在长期的辗转流传中,流传者又对它不断地作着补充、修改、加工的再创作,直至定型,因而它反映的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的美学理想、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从这一角度而言,长阳南曲也是在不断地创作与再创作的循环中最后定型的,其创作文体具有身份上的复杂性。综合长阳一带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其创作者身份应有如下几种类型:
1. 仰慕、学习、传播汉文化的土著精英。长阳历来隶属容美土司管辖。容美田氏家族统治容美时期,历代都崇爱汉文化,乐与汉族文人交往。田氏土司从田九龄开始延引域外汉族艺人,组建家庭戏班,在所司境内推广戏曲创作和演出。至19代司主田舜年时期,曾邀请《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挚友顾彩旅居容美半年之久,在顾彩指导下,全本昆曲《桃花扇》曾在司内上演,是土汉民族交流史上的一大佳话。
田氏家族宗室子弟皆以饱读汉书、能诗善文为荣,田舜年本人亦具有深厚的汉学造诣,工诗善词,且从事戏剧创作。据记载,南曲产生之初多在贵族富户家中上演,它应是容美贵族推广戏曲文化的衍生产品,这些精通汉诗元曲的土著精英们在兴趣之下,参与南曲唱词的创作,介入南曲的加工、润色的再创作,亦在情理之中。
2.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汉族迁客骚人。南曲并非土生土长的土家族文化,而是土汉融合的外来艺术形式,它的引进是社会变迁、人口流动的结果。综合历史,与南曲有关的人群为如下两类:
一是土汉两族文化交流中的汉族文贤。随着“改土归流”后“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禁令的废除和容美田氏土司历来乐于与汉族著名文人进行文化交流的双重原因,大量乐于游历的汉族著名文贤都对容美土家族地区远近来归。据载,司主田舜年时期,除与顾彩进行戏曲艺术交流外,还曾与当时的汉族名流如孔尚任、严首升、毛会健、蒋玉渊等人都有诗文来往或文学唱和。南明相国文安之在朱明王朝覆灭之后隐居容美长达三年之久,与田氏诗人有大量的唱答之作,这些高层次的汉族文武时贤,给南曲文词带去的是典雅精致的汉文化气息。
二是避难经商的商贾骚人。明清交替之际,“四方烽烟如炽”,而容美一带却“处中原鼎沸之外”,总体的环境是安宁宜居之地。据悉南曲流传最盛的地区乃是长阳资丘镇,民生富庶,经济发达,被誉为清江边上的“小汉口”,数百年间都是长阳西部五峰、巴东、鹤峰一带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汉族人口纷纷前来安营扎寨,一为避难,二是经商。故资丘一带历来安居着大量的汉族人群:商贾骚人、民间艺人、南明遗老、落魄文人,他们身份各异、形态混杂,但大都带着汉文学的功底在长阳这块土地上与南曲艺术家交流碰撞。
3. 自成群体的下层小知识分子。在南曲的流传过程中,早期演唱南曲的艺人们也是南曲进行再创作的主要群体,民间对南曲演唱者尊为“高人雅士”,他们多是一些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却又淡泊名利,以“琴棋书画为上品”的民间艺术家,往往兴之所至, 闲拔丝弦,醉敲云板,三五相约,知音共赏。
南曲艺人[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1kjeian.com]对南曲演唱环境与演唱内容有“三不”的讲究,即“夜不静不唱、有风声不唱、办丧事不唱”。长阳南曲对环境内容要求的“三不唱”,都在维护南曲艺人的独特个性,强化南曲充当南曲艺人群体标志的作用。[6]“传统南曲才艺人或出生于富庶家庭或文化修养较高,他们身为商人、富家、医生、手艺人、教师等,不受生活所累,读过书有文化水平。”[7]因此,这一特殊的群体应是一群有独立价值取向,接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不同于普通农民的小知识分子。
由此可知,从事南曲的创作与再创作的人群应当是来自社会各阶层,上至贵族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亦官亦儒,且贵且贱,如此复杂的创作群体必然会带上各阶层自己传统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其文词雅俗形态必然各异。
(三)汉族文明与巴土文化:文化构成的民族融合
关键词:儿童插画,中国民俗,库淑兰,造型
1.中国儿童插画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儿童插图世界背后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具有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儿童插图作品太少了。鲁迅先生曾对其他国家的儿童插图作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英国沉着,德国粗放,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嘲我国也曾经有过民族特色作品的高产期,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学习外来设计模式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今的儿童读物品质的提高,对今后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在儿童插话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
2. 库淑兰剪纸简介
在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旬邑县,生活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叫库淑兰(见图2-2)。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是"剪花大娘"。她十六岁学习剪花,六十岁后自创一种拼贴剪纸,作品构图饱满,线条道劲,人物造型动朴可爱,色彩斑斓,繁而有序在“剪花”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的内容。
她于1920年10月出生,2004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享年85岁。
3.库淑兰剪纸的独特造型
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枝、虫鱼,均以极其洗炼、单纯、开张、稳定的造型,作为主体造型符号。不追求动态的显示,也没有情节和表情的刻画,而以一种恒定性的观念型态造型符号,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重复出现,仿佛没有休止。突出的强化了属于她自己造型语言的个性特质。
郭庆丰:“剪花娘子,不管她是坐着,还是站着,她里面都有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方式是天地人,三者的构成方式,天地人: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三种境界、三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方式,具体到剪花娘子,她都是基本的骨架相同。当然,库淑兰能用她自己的方式,跟她自己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自身的精神状态融为一体,跟这个符号融为一体,跟大自然就赋予了她个人的色彩。”
4.库淑兰剪纸独特造型对儿童插画的启发
4.1库淑兰剪纸造型对儿童插画的意义
库淑兰的剪纸创作,其物体的造像都是民间的意念造型。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这更符合了儿童对事物概括化认知的心理特征。
4.2 造型极具想象力
库淑兰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赋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表现。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库淑兰作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变形,使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它与西方造型中标准比例的构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是为了强化表现这种固有的特征,但是“变形”则反之,以舍弃、改变事物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可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的创作中,其实蕴涵了库淑兰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今儿童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儿童插画设计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把形象设计得更稚拙、更可爱。采用夸张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鲜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喜欢。
4.3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
库淑兰在造型风格上有简洁和繁复的对比,也有两者之间的统一。造型中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单调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语言简明易懂、视感鲜明,以最少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结构等。造型虽然简洁,但在视觉上却觉得非常的丰富,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4.4造型的装饰化表现
任何造型艺术,从用笔和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点、线、面的运动与结构。论文格式。点、线、面自身的形式与内部规定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论文格式。库淑兰在造型上不仅对于点、线、面的运用,而且通过精美纹样和一层层各具形态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划,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与厚重感。从而使人感到充实新鲜,趣味无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装饰性效果。
4.5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
要创作出让儿童感兴趣的插图作品,就必须要熟悉所画的对象,熟悉和热爱儿童的生活。儿童有自己的审美偏爱,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他们所看的,画他们所喜欢的。儿童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等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并借以恰当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儿章插图中。
5.中国民俗造型对儿童插画借鉴的意义
总的来说,库淑兰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儿童插图的创作要求
是极为吻合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偏爱。论文格式。
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儿童插图创作者推敲的。“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机械模仿民间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去为儿童画插图,这样的模仿只会让我们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会喜欢。而“打出来”比“打进去”更难,这当中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学习民间美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儿童插图的创作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把库淑兰剪纸中的独特造型等这些背后隐藏的创作理念和蕴涵的本质精神挖掘出来,将民间美术与儿童插图的设计语言进行组合,才能真正丰富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使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册)上海文章出版社编辑出版 2009年
2.《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 文为群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范涛著,美与时代,2007.07下
5.《质朴纯情天真烂漫――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王淼著,2008
6.《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
7.《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李立芳著, 2002年10期
8.《美的符号――论绘画的形式问题》,徐书城著,文艺研究,1991年
9.《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唐家路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0.《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毛铭三著,新闻与写作,1995年
论文摘要:以《千里之外》为例,论述方文山歌词创作中注重音韵的和谐,采纳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将古典意象渲染氛围锤字炼句,铺设场景,从而体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远在春秋时期,《诗经毛诗序》曾一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后来《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只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尚书.尧典》中也曾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律和声。”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建立了大规模的音乐专署一乐府,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词再配乐而演唱。乐府也有机关名称逐渐演变成入乐歌词的名称。真正让诗歌成为歌词,成为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并和音乐共存共荣的时代是在宋代,据史料记载,宋代的词牌达到870多个,这个时期,也不乏既精通音律又善于填词的文人雅士,如周邦彦,姜孽等,他们自制曲谱自己填词,称之为“自度曲”,名家倍出,后人从“凡井水处皆可歌柳词”,可得知宋朝词以曲而扬名,曲以词而和谐的繁荣景象。歌词创作凭借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大大丰富了音乐的体裁和内涵。
流行歌曲也是时代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大众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流行歌曲反过来又对大众的心理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词和曲相得益彰,使乐曲更显几分婉转雅致。当今流行歌坛令人耳目一新的当数周杰伦,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演唱风格,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成功,这和歌词作者方文山的智慧劳作有极大关系,而方文山正是以“写诗填词”的方式来创作流行歌词,在他的流行歌词创作中体现了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本文试从方文山歌词《千里之外》为例论述之。
中国诗歌注意音韵的和谐美。流行歌曲要悦耳动听的旋律,在创作歌词往往运用诗歌创作的押韵手法使节奏音韵扬抑顿挫。在《千里之外》这首歌词中,方文山创作选用押ai音韵,表达出婉约忧伤缠绵的音律效果,如:风铃的沧海(hai),我等燕归来(lai),时间被安排,(pai)演一场意外(wai),你悄然走开(kaia),除此以外还有外,自在慨台开盖、折、代、该、爱、猜、待、苔等等。
清代文学评论家周济在《介存斋论诗杂著》一书中,提出“东真韵宽平,鱼歌韵缠绵,各有声响”即不同的韵辙表达不同的情感。《千里之外》通过押ai韵,营造出无可奈何的叹息般的执着等待的爱情,由此看来,方文山深得其奥妙的。
汉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并沉淀在汉民族的心理意识中,中华民族文化以含蓄优雅著称,中国传统诗歌更是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优雅,意在一言外,因此往往采取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锤字炼句,铺设场景,渲染气氛。
“故事在城外,浓雾化不开”“芙蓉外面采,船形影犹在”两句无论是句法、声律、词性都两两对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把城里城外雾中的分别和恋人红颜如花、笑影相随的甜蜜往事组成鲜明对照,方文山在歌词中采用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比喻爱的艰辛与等待的执着,“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比喻爱的纯洁无暇。“那薄如蝉翼的未来”比喻等待的脆弱和无奈,这些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传统修辞手法把具体的实物和情绪感觉相联系,将抽象实物化为具体,是整首歌词流动着空灵生动的韵致。
另外象“透明着尘埃”、“诗化了悲哀”、“把结局打开”、“被岁月覆盖”、“无声黑白”这些词句或词用词类的活用,或倒装变换词序、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打破日常生活的用语习惯,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句子,却写出了古典和现代,大胆和含蓄,熟悉和陌生。
这首歌词从整体上看,无论内容字句都具有中国诗歌的传统意境。意指“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刻化塑造的形象,“境”指“境界”指产生于具体事物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感情、观点和态度等等。意象和境界和谐地辩证统一,就构成“意境”。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小尽之意见语言外”,因此,意境成为中国传统诗歌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此外,在这首歌歌词中的“我等燕归来”化用了宋代词人晏殊“烷溪沙”中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歌词中的“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化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 《采莲曲》中的句子,“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罗裙一色裁,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些歌词直接化用经典诗词的意境,扩展歌词的内涵和外延。唤起中国人对诗歌传统创作的深刻记忆。
一、研究综述
(一)对于“历史文化老街”概念的界定
自2008年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以来,已有全国各地共计40条街道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那么到底何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中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街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并报国务院备案。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做出的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在学术上,一般称其为“历史地段”。 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历史文化老街”就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核心内容。
(二)历史文化老街保护价值及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外在物质形态与现代文明、发展形式的矛盾日益凸显。历史文化老街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环境,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联系,保留着城市的历史特色,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当今的中国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变换更是日新月异,很多的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很多的旧城街区被拆除改建为高楼大厦,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老街很少,并且在现实的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使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因此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就必须受到重视了。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重点体现在:
1.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变迁。因为历史文化老街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对其的研究当然可以了解城市的历史,观察城市的变迁。
2.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寻求历史文化老街的合理保护模式。对不同历史文化老街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寻找各自优缺点,找到更好的老街保护模式,解决一些历史文化老街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为老街保护提供政策的参考。
3.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历史文化老街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财富,是属于广大市民的共同财富,但由于老街的存在可能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对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研究可以唤起大家对历史文化老街的重视,注重对其的保护,为老街的保护献出一份力。
4.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研究有助于丰富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定
历史文化街区或说“历史地段”这一概念的形成始于20世纪60年代。战争的肆虐以及随后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面积的老城区、老街道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当城市的特色渐失,当城市的回忆被割裂,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存这些历史文化、地区特色对于文化传承、地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最先提出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其中制定了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如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等。
相比之下,中国略为落后。中国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此开始形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四)关于历史文化老街保护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通常是与该城市的城市规划相结合,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重庆市规划局编制处共同发表的论文《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表的论文《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综合分析了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模式及其利弊,该文指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科学发展值得思索的几个共同点 ,并试着提出发展对策。或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目的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动态保护模式,如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的研究成果《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等。而这些研究可说大多都是基于发展目的来研究保护模式的。
二、百年昙华
“中国作家第一村”东莞樟木头镇的“作家村民”冉正万和丁燕分别以东莞本土题材的作品荣获“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冉正万以《进城》摘取该奖项的长篇小说奖,丁燕以《穿雨靴的大姐》获得散文奖。这两位“村民”和他们的作品题材,都与珠三角产业工人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这两部作品获奖是“中国作家第一村”村民在东莞文学艺术院的签约作家中,继王十月凭《国家订单》获全国鲁迅文学奖之后所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东莞阳光网 麦真喜 陈剑锋)
让南海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地
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在西樵颁奖,该奖项还永久落户西樵山,这是岭南文化的又一盛事。这一活动的常年开展,南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让南海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地,从广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中走出下一个“莫言”,是一件十分值得期待,也是极具深远意义的事情。
每个镇街都拥有自己的文学底蕴,经常开展相关的比赛与活动,一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正在崛起。“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落户西樵,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有如此大手笔的支持力度,在南海出现下一个“莫言”,自然具有可能性,将吸引众多文学人才投入到高水平的创作中去。南海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高地,最终会成为美好的现实。
(南海新闻网·南海乡音 梁德荣)
我市青工作协代表出席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颁奖座谈会
韶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作为地市级首个成立的协会,受到大奖评选组委会的盛情邀请,韶关市代表王圃琴、黄长娣、朱华茂、张国良四人应邀出席了此次颁奖座谈会。
此次活动在充满文学氛围,收获喜悦中圆满结束!而韶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代表倍受鼓舞!通过这个平台,鼓励青年工人亲近文学,通过写作把内心的酸甜苦辣抒发出来,获得挑战命运的勇气和珍惜生命的力量,正如我们的报刊《青春圆梦》,让更多有梦的人继续圆梦!
(韶关北江论坛·精神家园·青年文学 王圃琴)
《站在低处说话》:接地气的文字
倍受瞩目的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揭晓,我市青年作家马忠的文学评论集《站在低处说话》获此殊荣。
马忠的文学评论集《站在低处说话》,文学博士后周航的论文《“打工文学”核心问题研究论纲》分别获得本届文学大奖的文学评论奖。评委会对马忠作品的评价是:“论著视野开阔,善于捕捉当下文艺创作中的新变和动态发而为文,语言平和朴素直面问题,无目前很多批评文章的炫耀和华而不实,可以说,作者的评论文章是接地气的文字。”
(清远日报 陈玉梅)
博创支持青工文学梦想开花
2013年1月21日,来自全国青年产业工人当中的文学爱好者与业余写作者的获奖代表齐聚广州市珠岛宾馆东湖厅,参加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的颁奖盛典。博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康建先生也受邀参加本次盛会,并荣幸入围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非作品获奖者的行列,最终获得唯一一个“企业文化贡献奖”。这是团省委、省青年联合会给予博创及朱总本人莫大的荣誉。博创成立十年来,企业刊物几经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创作的热情。十年磨一剑,相信在全体博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会有更多青工的文学梦想开花结果。
(博创机械网 毛贻锋)
咸宁市作家周航获国家级文学奖项
备受瞩目的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最近揭晓,我市作家周航的论文《“打工文学”核心问题研究论纲》喜获该奖项的“文学评论奖”。“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发起,覆盖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创作资源,每两年一届,是产业工人文学最权威的文学奖项。周航系我市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双泉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南下深圳打工,成为打工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咸宁新闻网 袁立新 周益民)
光泽工人作家撰写长篇小说获全国大奖
最近由光泽县青年作家邱贵平创作的20万字长篇小说《五朵厂花》,荣获“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长篇小说奖,奖金3万元,作者亲赴广州领奖。
该奖由著名作家毕淑敏、肖克凡,《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人民文学》、《长篇小说选刊》、《文艺报》等报刊主编或副主编担当评委。在这次评选中,邱贵平创作的《五朵厂花》从383l篇(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委会亲睐。《五朵厂花》自2011年第2期《十月》发表以来,获得广泛好评。
(东南网 高德运)
青工作家应具备的心态:阳光,辛勤、感恩
深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要发起人袁子弹作为深圳的代表受邀出席了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颁奖座谈会,会上,袁子弹作了发言,当袁子弹在作自我介绍时,“袁子弹”这个名字让会场瞬间掀起一阵热潮。随后,袁子弹对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作了简单的介绍,他说,早在2006年,他就提出了“公益创业”模式,即通过商业元素促进公益事业良性的发展,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成型的第一家社会组织,就率先倡导联盟合作的组织发展方式,以发挥联盟组织的枢纽作用,即培育一些类似“青工大课堂”的草根组织,通过培育、结合或者合作,从而让更多的社会组织为青工这个群体服务,通过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力量,让我们的青工朋友,特别是我们的青工作家朋友活得更加阳光,更加有尊严,更加有声音。
人物述评
陈文增出生于1954年,家乡在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北镇村(定窑遗址附近)。大学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津贴优秀专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五大名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点特聘硕士导师。
陈文增从事定窑研究、恢复工作近30年,使失传千年的历史名窑再现人间。为了这项重大民族文化瑰宝的再现与振兴,他无数次栉风沐雨去古定窑遗址寻根问艺;无数次进京。到镇江、赴上海,凡是有定瓷遗迹的全司各大博物馆(院)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灰复定窑初期,只因定窑研制处于攻坚阶段父母先后去世而未能在父母跟前尽孝。几多坎坷,几多磨难,历经干百次试制、失败,再试制,再失败,终于形成今天艺术、仿古、日用三大系列、百余品种的定瓷生产规模。并课徒授艺,培养了大批定窑专业人才,为定窑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文增对定瓷刻划花艺术尤其钟情,发明了定窑刻花三把刀具(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打破了陶瓷史上关于定瓷双线纹样“刻一刀,复一刀”的说法,破译了古定瓷艺术密码;并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创造了“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理论。他刻花从不打草稿,刀起刀落,一气呵成,一件刻花作品的完成最多不过两三分钟。清华美院教授张守智先生曾称赞说“是最过瘾的两分钟”。
研究中陈文增还了解到宋代定窑简洁明快的造型装饰与当时清丽高畅的文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把握其总体风范付诸于千百次的创作实践中;通过试制研究和古今比照,对定窑清白和米黄色的呈色形成给予烧成气氛(氧化焰和还原焰)的明确界定。
他还总结出:定窑决非单单的艺术,而且是文化积淀深厚,艺术价值超越的合璧之作,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将出现偏差。
近些年来,刻有“陈氏定窑”及“陈文增”铭款的产品除供给国内市场外,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首创370000元/件当代定窑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199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世纪大展”金奖,“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被定为国宝,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00年论文《定瓷科技发展管窥》获“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2001年“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2年艺术魔壶获国家专利后再次获得日内瓦全球发明家协会金质奖章,并获得300万(人民币)的资值评估;2002年定窑白瓷刻花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定窑莲纹刻花盘口瓶作为国礼由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莲纹刻花贵妃瓶为美国著名画家维利・帕克赫尔斯特女士收藏;2003年获“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展”大师作品荣誉奖:2004年获“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出版《定窑研究》45万字,并获中国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二等奖,填补了定窑无理论的历史空白。
2005影响力
2005年2月,陈文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惟一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因成绩突出,8月底,被首都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0月,又被河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0月28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12月书法获中国电影百年全国书法大展佳作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组委会评语
三十年的定瓷研究,陈文增被新闻媒体称为“名窑文化复兴时期的中国定瓷之父”。陈文增这位铁骨铮铮的开拓者,为彻底完成一场彪炳子秋的定瓷文化复兴运动,注定要与定瓷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