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时间:2024-02-20 14:3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生物新课程 新教材 反思

生物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我在使用生物新教材这几年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反思,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

生物学新教材在内容上有很多反映生物科技发展前沿的内容,时代性和实践性更强。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现代生物技术中介绍了如何制作酸奶、米酒,以及沼气发酵技术等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传统发酵技术,另外还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现代生物技术。这些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充斥我们的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获取新的知识,大大拓宽了视野,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课本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要不断从各种媒体获得新的信息。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生物科学的世纪,教师更加要注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多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要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

新教材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拓展自身各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在课堂上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淡化自己的专业学科角色。比如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涉及到化学知识,如:甲烷气体的性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二氧化碳遇石灰水变浑浊,用加碘变蓝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等等。新教材中还有不少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时,要用干湿计测量,还要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数学知识,教会学生画坐标的方法。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应用一些古诗词,如“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藻类植物开始生长;“应怜屐齿印苍苔”说明苔藓植物在雨后生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鸟类的繁殖行为,等等。这些诗句可让课堂变得优美丰富,富有文学韵味。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使课堂变得丰满,让学生学起来更有情趣。

三、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以前我们备课,教案上都比较详细地规划了本堂课的时间安排,甚至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结果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强调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会出现什么探究结果,即使课前有一个大致的设计,到了实际上课时还是会有很多出乎预料的情况发生。例如有一次下午第一节,我到一个班上课,学生正在看教室里的电视,我仔细一看,是中央10套的“走进科学”栏目,节目是“揭秘熊猫犬”。上课铃响后,我没有让学生关上电视喊上课,而是走到教室后边与学生一起看电视。原因是我本节课安排的内容就是“遗传与变异现象”,要求学生能初步区分出生物的哪些现象是遗传,哪些不是遗传。熊猫犬是松师犬被宠物美容师经过复杂的修剪、洗烫、染色后改造出来的很像熊猫的犬,这个事例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遗传与非遗传的内容。节目完了,我临时改变策略,把本节课的课题改为:由“熊猫犬”说开去。学生兴趣高昂,讨论激烈。下课了,我发现虽然没有按原计划授课,而是临时调整部分内容,但学生成为本堂课学习的主人,对课本内容理解得非常轻松、非常透彻。因此可见,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教案中只能预先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很难准确地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预设。

四、教书更要注重育人

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能且只能通过培养人、育人来间接地得到实现,恰如鲁迅先生所言:“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科特点,找到激发点,及时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后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教师在讲台上必须大胆开放,严肃认真,用科学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前提下,学生会端正学习态度,逐步走进一个科学而神圣的学习环境中,在严肃的气氛下逐步感悟到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深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富有一颗感恩的心。又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举例:黄河,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曾栖息着多种动物,为我们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优美的生存环境。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掠夺,这里茂密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曾经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今天已经变成了只生寸草的秃岭。黄河水中含沙量逐年增加,黄河断流现象已经使我们司空见惯。现在,我们到哪里才能体会到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呢?再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看看那些污染的河流,那些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新生儿、畸形儿;随着电锯声响,成片的森林消失,许多珍稀动植物品种濒临灭绝;世界各地吞噬一切的海啸,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的贪婪和无知造成的。同学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随手乱丢垃圾,不要浪费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等。这些内容的点拨,可以强化学生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关爱对人类所生活的环境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更加向真、向善、向美。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及时重建,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第2篇

【关键词】遗传定律 减数分裂 价值 顺序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94-01

一、对科学发展方面的价值

(一)还原科学发展的真实性

新版教材调整顺序的首要理由是还原科学发展的真实性。遗传定律是生物学家孟德尔在1665年提出的,比减数分裂过程的1891年早了两百多年,因此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确实先于减数分裂出现。顺序调整之后会纠正学生“减数分裂在前,遗传定律在后”的误解。事实上,1665年罗伯特・胡克在自制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胞。166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自制显微镜下发现了蝌蚪型的,但是直到1884年才由寇里克纠正是寄生虫的误解,证实是人体或者动物自身的细胞。1875年德国的赫德维希通过在显微镜下海胆的受精全过程,然后发现了众多游向卵细胞,但是卵细胞最终只允许一个,并且是头部进入的事实。1883年比利时的贝内登通过对马蛔虫的研究发现,和卵细胞都只有体细胞染色体的二分之一,而受精之后的受精卵在体细胞对数上又恢复了原状。随后,在1887年来自德国的生物学家对减数分裂进行了预想和推测,这一预言在1890年由德国的细胞学家鲍维里证实。最后,在1891年亨金对减数分裂看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于1905年Farmer等人将卵细胞与之间的分裂正式命名为减数分裂,并沿用至今。

(二)理解孟德尔的伟大之处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之前,生物学界已经有了部分关于减数分裂的研究成果。但是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借用前期关于减数分裂的成果,而是通过自身的想象,创造性的找出了假设演绎法。并且运用假说演绎法独立的完成了推理实验,得出了高度概括的遗传分离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试想,如果先讲减数分裂,并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去解释遗传定律,学生就无法体会孟德尔的创造性思维,无法理解假设的创造性和预见性,更无从体会孟德尔的伟大之处。

二、对教学方面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运用于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新版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孟德尔使用假说演绎法研究遗传定律的过程,教材编写者此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并且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旧版教材中先讲减数分裂,用减数分裂的原理去解释遗传定律这样的做法,就抵消了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旧版教材没有涉及假说演绎法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现代教育提出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可见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性。而在新版教材中,对于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掌握实验中的假说演绎法以及孟德尔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运用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从这一教学目标看出,教学顺序的调换,正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体现。

(二)展示新课程的理念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好素材,符合科学研究从现象、问题、假设、推理、论证直至结论的一般流程。学生可以充分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先讲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意识等综合素养,而且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生素质而非成绩的理念,更好的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顺序调整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应,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不适应新的教学顺序,唯恐降低了自己的教学效率,砸了自己的“饭碗”。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家长和教育学家害怕顺序调换之后,给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加大了难度。事实上,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实质上就是减数分裂原理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在先讲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即使学生不知道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也会在孟德尔的假说中找到理解遗传定律的支点。值得一提的是,孟德尔的假说往往比后期的减数分裂更简单明了,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假说与后期的减数分裂相比较,显得更加精简明了,更易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新版教材与旧版相比,除了调整了遗传定律和剑术分裂的顺序,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删减,使孟德尔定律更加清晰简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鉴于此,家长和教育学家关于“调整顺序,是否会加大学生理解难度”的疑虑应该打消,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结语

对于新版教材调整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教学顺序这一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顺序调整的意义以及价值的分析,阐明顺序调整对还原科学真实,理解科学界的不易和伟大之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一方面,这一调整更易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及对科学方法的掌握运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重新设计与顺序相适应的教案,尽自己最大努力体现新教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玉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的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8):56-57

[2]胡道旭.孟德尔实验科学方法的分析与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27(10):31-32

[3]王海娟.“孟德尔思想”在《遗传定律》教学中的体现[J].新课程(教师版),2010,(9):51-52

[4]张栋.关于现行高中课本中“有性生殖”概念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3期

第3篇

1 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

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础,它包括现代化教育的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连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等。软件建设主要指的是以不同介质记录教育教学信息的各种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实践表明,硬件的更新能促使软件的升级,有利于制作出更高质量的软件,使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育教学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反过来又能充分发挥硬件的效能。在软件建设中,对通用性较强的生物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通过出资购买。但目前由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类软件较为缺乏,因此主要还是用“二条腿”走路的办法,即根据本地区、本校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关教学软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软件和硬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 程整合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是师资培训,师资培训主要指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等。努力加强对教研组学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更新其思想和观念,掌握制作和使用技能。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听课会和成果研讨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大奖赛、信息技术教育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产生一大批高质量的、非常有个性的生物教学辅助类软件,而且促进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使教师达成共识。如果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难以发挥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

备课包括3个方面。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下面的办法。

1)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可以下载。比如在准备“环境保护”一节课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环境激素污染的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的教案时,可以从网上搜索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

2)实地拍摄照片。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比如,当出去旅游时,在玩的同时可以收集资料,例如在登山时,将山里那些珍贵的植物拍摄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拍照时要注意拍摄植物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景别的图片,叶子、花、果实等的特写都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4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 学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不只在于上好一节课,而是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一种探索;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获得能力,受到教育。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这个“知识的容器”注入了多少知识,学生完全成了课堂上的客体,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愈来愈少,以至殆尽。信息技术则使教学内容由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转向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学习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不易观察、难以再现的现象、规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等,从而给学生探索研究提供充足的感情材料,也为其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节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整展示青蛙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完成这个探究过程的。

5 师生交流、整合信息和资源,促成生物课堂师 生互动、激慧求真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教师和学生都借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前期作了准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信任的环境,因而如何把这些教学相关的信息合理、生动、互动地表达出来,才是课改的核心落脚点。

6 通过信息媒体搜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成为主 动学习者和合作交流者

第4篇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35):47-48.

[2]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8.

[3]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8(2):84-85.

[4]陈锐,姜婷婷.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8):13-14.

[5]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1):103-104.

[6]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3):42-43.

[7]胡卫星,张捧.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120-121.

第5篇

关键字:高中阶段生物教学模式生本化教学理念

1. 生本理念简介

在教学中谈到“生本理念”就是指以教育对象为本。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之“本”即根本原则、根本出发点、根本标准之意。以学生为本应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生物教学课改应考虑学生的社会性特点;满足学生受教育的社会性需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由自觉活动的充分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生物教学工作的始终,在教学的每一个活动中,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是增强生物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高中生物常规教学面临的困境

2.1课时数少而教学任务重。总体来说,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课程任务重,内容多,课时少,一般每周2课时。而高中生物涵盖了动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细胞生物学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2.2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来越欠缺。生物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的培养。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生活经验逐年下降,生物学常识不足,由观察生命现象,生产实践得来的知识不能理解。

2.3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从近年来高中生物考试试题变化来看,试题的能力要求,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要求越来越高。很明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

3、高中生物教学生本化的尝试

3.1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生本化的理念指导生物教学,必须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使学生由被动获取生物知识向主动研究生物问题转变。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本,既要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还要促进教育科学有效的发展,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发展生物学科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目标。

3.2改革教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在常规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展示了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满怀激情地启发学生知道其中的奥妙。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新课要讲什么。其原因在于设计课堂时,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追求的是形式,是课堂“八股文”。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强调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来设计教学。因此,实践生本化的教学理念,就必须从改革教案做起,从而从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3.3课堂的革命。传统的常规生活教学,体现出注重于知识的灌输。因此,实践生本化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在生物教学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局面,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使学生在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生物知识、生物技能、生物学科意识、生物学科的情感等。

3.3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正确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实践生本化教学理念中,有必要引入激励和评价机制,它是学生奋斗的不竭动力。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以激励和评价来吸引学生,减轻学生们的疲劳,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活动中引导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取得优异成绩。

4.反馈效果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在高中生物教学生本化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体现出其巨大的优势,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的方面。具体来说:

4.1优点。通过生本化的教学实践,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关注度、注意力提高。同时学生们在学习兴趣、积极性、学习任务完成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从近期的考试情况来看,考纲中能力要求较高的考题得分率也有所突破。

4.2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生本化的教学理念,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与阻碍因素,比如:课程进度减慢,课堂有效时间减少;学生课前准备工作加大,占时多;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不易或不能达到课标和考试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容易题、基础题常丢分等现象。

5.高中生物教学生本化的反思

5.1生本化理念应贯彻到整个教学中去。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每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单元。因此我们实践生本化的教学理念,不是示范课、公开课作秀。而是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2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在生物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不妨采取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践生本化教学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5.3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恒课题。在实践生本化的教学理念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

5.4课堂上要精心组织,提高课堂效率并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课堂的尽心组织,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求我们生物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原则下,提高知识的扩展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才能获得成功,素质教育才能继续深入地向前发展。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巧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和充实,带学生进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极大地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植物的个体发育》时,我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课文中用文字描述的荠菜胚发育的过程变为形象逼真的动态图像,通过双受精作用的完成、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等动画,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保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也给新的发现和新的信息宣传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来以单一书本为依托的教学,而成为以光碟、网络信息为资源的教学。许多优秀的生物课件、试卷、教案,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等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教学可利用的资料更多、更精、更好。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间交流经验、教学研究成果等提供了平台。这些丰富了生物教学资源,也优化了生物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为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通过信息技术可查找到许多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知识。如在讲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时,可在网络上找到许多细胞的课件,动、植物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细胞膜的结构图和动画,细胞器的结构图,相关练习,以及优秀教师的教案,等等。这些信息为制作好的课件、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和微观、宏观的限制

在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又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是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不清晰,因而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用计算机模拟予以补充,并说明原因,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从而纠正实验中的误差。

四、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有时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如在讲解《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不太容易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教学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分开,这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独立分配到两个配子中遗传给后代,学生会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很容易地接受分离定律的实质,突破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可突破时空局限,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五、巧用信息技术实施因材施教

第7篇

【关键词】减数分裂 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习中较重要的一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本节的教与学,并要做好对术节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各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 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要好的把握新课和,更快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前反思主要有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想象的设想,对探究问题的筛选,对学生参与的预测,对教学效果的视评,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的解决与把握等等。这些反思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一一思索,并在备课及教案上反映出来,不留盲区,能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前反思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学情分析。比如就减数分裂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可以运用有丝分裂中的相关知识对减数分裂进行浅显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推测,然后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变化的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现象所蕴涵规律的学习习惯。②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二生物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借用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达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且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唾液横飞讲各时期特点,学生绞尽脑汁记各时期特点的老模式。③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会“渔”。现代课堂教学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使人会“渔”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利用原有知识,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和实践,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2 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趣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 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有丝分裂内容时,老师和学生围绕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有哪两个阶段?过程如何进行?动植物有丝分裂有何不同?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2.2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雄性蝗虫精巢压片,让学生绘图并进一步用模型表示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用的能力。

2.3 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而通过以后将要学的受精作用,使子代与亲代保持一样的染色体数,使亲代的遗传物质以转给予代,使该种群一直繁衍下去。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 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予“完善”。例如讲授“减数分裂”这个概念及过程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作为减数分裂的起点”。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减数分裂是从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成为细胞或卵细胞为止”。

3.2 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语言编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I”。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3 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对于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第8篇

何红英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它可以消去弊端,得教益,“借石攻玉”。通过教学反思,我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我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实践。近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教后记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讲“遗传”第一节时,我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2记失败之处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体占多少,显性个体占多少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出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几率,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变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中概率计算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纯合体占1-(1/2n),显性个体占2n+1/2n+1(其中n为自交次数),这样就使问题迎刃而解。

3记教学机智

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如在讲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有这样一道题:基因型为AaBb的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几种细胞?多数学生信口应答,“4种。”当时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接着问学生: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的基因型是否相同?(相同)既然能产生4种细胞,那么这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几个细胞?学生回答:“8个。”显然这不可能。至此,学生幡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可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纠错方式被我记于教后记中。

4记学生问题

即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后我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如下:(1)人吃咸菜多了为什么感觉渴?(2)输液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太大,行不行?如果把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换成无菌水,行不行?(3)为什么夏天喝浓度高的饮料,越喝越渴?(4)植物死细胞和活细胞与水的关系一样吗?(5)当细胞外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近乎相等,可否以此测出细胞液的浓度?(6)浓度大相对含水少,浓度小相对含水多,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即由水分子多的地方向水分子少的地方渗透。(7)若把经盐水浸泡后变软的材料再浸入盐水中,将会有什么现象出现?(8)海洋中的植物为什么不会有“烧苗”现象发生?我把这些内容及时给学生讲解并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加以引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有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大多数学生对有关细菌的日常概念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细菌很小,人眼不能直接看到;(2)细菌就是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3)细菌就是病毒。对于这些说法我当堂讲解到,关于细菌很小,这是对的,1000球菌排成一列才1mm长,这样明确的数字可将模糊的内涵清晰化;病菌专指使人类患病的细菌,说“细菌就是病菌”,把细菌的内涵扩大了;细菌是病毒则是完全错误的,它们同属于微生物,但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根本无细胞结构。这种讲课手法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

6记学习心得

第9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现在初中生物课教学有时显得死气沉沉,效果低下。本人认为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不到位。实践证明,生物课不仅能活起来,而且会有很强生命力.生物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可目前在生物教与学中存在的种种现状常常出现“死生物”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们市生物学科不参加中考,有些学校不重视该学科,所以安排由主科教师兼任生物的教学,由于精力侧重,出现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只侧重课本一些抽象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兴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的现象。认为只要抓好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就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呢?更不重视,往往学了两年生物对教材却很不熟悉,结果考试通过了,但对生物学知识却一知半解。

(二)课时安排不合理。生物课一般安排在上午末节或下午首节,从神经系统的大角度来看,在这两个时间段学生大脑皮层和皮层以下的一些中枢高度疲劳而处于抑制状态,思维能力下降,效率低下,常规讲授法教学效果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照现状,要实现大纲精神,要达到《生物新课标》,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人在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预习、听课、笔记与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为基础设计了让学生看、听、写、议、做并举以灵活多变的教案,集中突破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以填充形式要求学生课堂阅读及时完成,这是一个主动阅读的过程,按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投影片、录像、实物模型等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设立的议题分组讨论可以将课堂气氛带入。

(二)从实际生活入手广泛收集,精选与知识密切相关的信息材料。比如生物学上的历史知识,生物学上的前沿技术与成就,生物学与文学知识的联系,将材料安排在课堂上阅读,提出阅读要求。像与根毛有关的“拔苗助长”;与植物花果有关的“花而不实”;与昆虫发育过程有关的“金蝉脱壳的奥秘”,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释疑;与生物钟有关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古诗文;同染色体有关的“你也能种无籽西瓜”;同激素调节有关的“增高鞋垫是谎言”;和遗传有关的“克隆技术是什么?”通过大量的相关信息材料引入,学生感兴趣愿意读,也读得懂,知识面自然拓宽了,基础知识也自然会加深理解。

(三)走进生活学生物,相关实验自己动手做。

感知生活的情趣,缺少细心观察不行,许多学生对身边的生物学知识一窍不通,名称说不出,习性结构讲不清,原理现象通不明,对此,可以组织学生用课堂时间去学习校园生物,简单的点拨思维被打开了;同学的相互提问是以说明,他们走进生活也真正走入了生物的世界,“你能根据叶脉结构说出它的根系吗?”“你能解释秋风扫落叶的道理吗?”“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墙脚青苔的根是什么样?”“为何多姿多彩”“银杏为何只见果实不见花”“蚂蚁也会打架”……事实证明,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探索知识奥秘的求知欲增强,会有学生大胆提出“我要制造叶绿体”,更有学生描绘的蜘蛛织网吃苍蝇的细节惟妙惟肖。其次根据实验条件安排学生能做的实验自己做,诸如,黄豆芽的生长技术要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无土栽培的方法,肺活量的测定、血压计的使用等等。

(四)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尽可能采用探究识教学模式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先提出问题“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身体结构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再引导学生将蚯蚓放置在硬纸板、玻璃板等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结论。探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形成,计划的制定,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易于形成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成功后的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一模式2004年以来,仍在实践,作为一位生物教师,我的课堂虽然漏洞百出,走了不少的弯路,但生物课的教与学的效果已初具端倪,坚信,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素养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书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改变。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出新课程,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现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时代,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相结合,通过讲述或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讲述一些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一般情况下,学生总会对那些有趣以及未知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或有意思的事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课本上的知识与这些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

2.通过讲一些名言警句或俗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给学生讲述“生物链”时,可以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讲起。“龙生龙,凤生凤”是对遗传的生动描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说明了季节的变化性。“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了光照、温度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激情减退,学习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式。要把知识传授建立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创设一个欢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以学生主观、自主、深入研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教育和培养为辅的基本教学策略,力求让学生领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意图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做什么”。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搞懂这节课程教学中哪些是重点,更有利于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和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还要做好调节整个教学过程进度以及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工作。

三、做好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1.做好准备工作。课堂实验做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他们了解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同时让他们把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数据记录保存下来,对过程中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咨询教师。

2.在实验过程中要紧密配合。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把学生按组分配,并告诉学生这个实验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并让每组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各组员之间紧密配合,完成整个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进行一些指导和记录,不对实验进行直接干涉,同时将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等专业的教学设备将所做实验的步骤、操作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给学生演示一遍。由于投影仪是集图像、动态画面、声音等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设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时“教”的准备工作,另一个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学”的准备工作。

1.“教”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统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讨论和研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一些教案和导案进行集体编写,在确保课前备课质量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2.“学”的准备工作。学生应该在上课前,做好课前预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等到上课时去问教师或者同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书本上的内容和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孔烽.新课程背景下陕西省高中生物教师知识结构调查研究[D].陕

西师范大学,2011.

[2]孙婵.巧用“班班通”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06).

第11篇

【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文一】 高中生物学课本浓缩了生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大量科学家发明创新的事迹。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那么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理念的渗透。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下,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下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下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3、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这一级高二教学速度比较快,事实下学生学着后面的,前面的又遗忘了。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尤其要放低起点,不能对他们期望值过高,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加强课堂提问的力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通过考试阅卷老师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根本没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在平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答题、做作业规范性。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

5、注意对专业名词描述的准确性。生物学术语要求学生记忆清楚。定期进行规范表达训练,解决答而不全、答而不准的现象,遗传图解的书写、绘图不规范的现象

6、加强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落实力度,平日复习时,对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要时常落实,防止题海战术,注重方法培养。

7、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摸准考查意图,找准题眼,看清题目要求后作答,避免答非所问或答而不准。

8、积极开展、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9、教学中,时间分配要合理,要对课堂下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实现目标作精心设计。要有当堂达标的意识,当堂训练必须当堂完成。坚持四讲四不讲的原则。

四、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本学期除了完成下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下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期考考试工作。根据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5、根据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灵活处理尽量不给学生拉下一节课。

【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文二】 学生通过高二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二年级生物的教学工作在高中阶段显得特别的重要,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掌握好生物这门学科,更好的高级的结业考试以及今后的升学考试打下基础,特制定了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搞好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认真作好备课、下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备课环节下,教案应注意教学思路的设计,以知识为载体,完善教学过程。注重课后记的记实,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2、继续做好学生的学习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3、以教学信息化为指导,深度开发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网络教学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转化为教学能力5、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提高,积极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

6、积极参加教改、科研活动,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学方面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教程标准,重视教育科研,树立以科研促教育意识;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

2、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由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诱导式和研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学习。

3、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积极引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还要有公平教育的意识,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无论是课堂提问、解答习题,还是学科活动,都要关心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要照顾学困生,使他们能够学进去,激发兴趣,有所提高。

4、坚决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为指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方法与多种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5、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注意贯彻德育教育。

6、注重深层次的备课过程,重视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连贯性,做到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启发和设问。复习课要体现出知识的联系性和实用性.

7、进行业务素质提高训练活动。利用教研时间,对所从事的课题进行研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同时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力争开发深层次网络课件两个以下。

教研教改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提高业务素质。

(2)、每月坚持写教后记,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并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教学整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76-01

高中生物复习的教学误区,是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中的错误指示。教学误区阻碍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进度。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及时发现教学误区,做出正确的解决。教师还要深入认识每一位学生,发现教学误区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由浅入深,将知识点向学生渗透,把复杂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复习好生物知识,完成生物课程。

一、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误区

1、用课堂练习替代讲解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复习课能够增强学生的解题思维。高效的复习能让学生获得考高分的能力。因此,多数教师在生物复习课阶段就为学生搜集大量练习题。学生在练习题目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忽略了钻研和学习好教材本身内容。如此,复习课成了学生练习课,也是为考试而进行的演习课。学生有很多机会练习,提高了自身的解题能力。但在复习时,学生知识储备还是以往的水平,和生物复习课教学目标不一致。

2、复习课的复习方式不对

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课堂上,会重复的温习所学的知识。这种复习课认识错误,开展复习课时会出现问题。许多教师上复习课时,会将以前的教案拿过来用。生物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还是以往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复习课上会缺乏成就感和新鲜感,降低学习的兴趣。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喜欢复习课,主要是因为复习方式不对。

3、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中,学生必须要将以往学习的知识做好总结记忆。在许多复习课内,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点复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忽略。多数教师认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上新课形成的,复习课上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生物复习课上,多数教师主张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种复习方法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学生的思想活跃性。如果遇到一些灵活的题目,则不知道如何下手。

像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们容易混淆。如:“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B.发生在冰川上的演替C.火岩上进行的演替D.被彻底消灭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冰川和火山岩从未被其他植被覆盖,因此是初生演替。农田被彻底消灭了,因此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依旧还有植物的根部和种子,属于次生演替。

二、针对高中生物复习误区的解决对策

1、重新认识复习课

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是复习课内的重要目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不是将以往的教学活动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升华。比如《细胞增殖》的内容,是之后遗传定律学的基础,因此要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这些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经验、知识结构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在复习时的二次提升。

2、创新复习的方法

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均是以往的知识点。复习的教学内容不会像新课那样吸引学生。教师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在教学时多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进行班级游戏竞赛,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掌握知识点。在比赛氛围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被激发。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即便输掉了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趣味性复习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发挥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引入多媒体技术

复习课教学进度较快,在复习课上往往将以前的许多节课知识一下子复习完。上课的效率很高。某些教师为了在复习课上多讲知识,一节课不停的讲解。学生没有参与机会,并且承担的学习压力很大。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便可以提前做好复习课件,节约板书时间。除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有趣、直观,也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比如在DNA知识复习时,多媒体教学采取Flas展示出DNA复制和DNA的结构。该复习方式获得学生拥护,也有较好的复习效果。

生物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物知识的难度和广度比初中生物知识提高了一个阶段。复习课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科学的掌握该学科。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主要的误区有课堂练习替代讲解、复习课的复习方式不对、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生物复习课、创新复习的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从而避免复习课误区,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怀军.高中生物复习的基本策略[J].考试周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