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时间:2024-02-20 15:5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表现 成因 预警体系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组织机构中的主要部门,主要负责进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还要对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对内部控制、预算、固定资产等进行管理、监控。总之,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都是企业经营管理正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将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的了不稳定性,因而促使企业要做好相关的财务分析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多个项目组成的,首先公司投融资项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投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用以生产经营、运行、项目发展等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奠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企业现金流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环节,属于企业财务风险中的综合性风险,是企业各类风险类型中的最终的表现形式。第三是企业的运营风险。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负责企业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补偿的相关策略。随着企业的竞争环境越来越艰巨,要求企业营运能够统筹全局,所以在此过程中,公司营运风险由此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控制管理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因素。对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发展而言,外部因素,如原材料的涨价、科学技术的提升等等都是相同的,彼此之间的竞争性不高,而企业的内部经营涉及到管理方式、人才、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环节。

1.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关制度不完善。企业当前彼此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导致相关的数据收集不到,导致财务分析管理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决策科学性,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和项目投资风险。同时当企业的市场销售部门缺少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即采用的赊销的营销方式,同时未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企业出现较多的应收账款中坏账等较多,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加大。第三是企业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缺少合作机制,使市场供求情况未能及时转达到生产部门,致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存货,且存货的周转流动性较差。这种情况下,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增加了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

2.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财务部门是优化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环节。通常情况下,良好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能够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求财务部门通过收集各个项目、部门的相关数据,为企业发展制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等财务报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财务报表的科学性和参考意义,因而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减少因为计算问题而造成了财务报表问题;另外要求专业人员为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制定合理的方案,如控制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比重、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重点的现金流量同债务之间的配比等。另一方面影响的机制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缺少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提高创新力量,优化财务报表、提高决策准确性等都取决于人。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构建

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奠定风险预警体系基础。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力度,要求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资金项目的管理制度等进行优化补充。一是加强企业的信用制度,避免企业同企业之间合作风险的增加。二是增加整个企业对各项财务流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实现由上而下的风险安全优化管理。如在财政部门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意识,使财务人员能够加强对资金流通的控制,减少企业不必要资金的消耗,缓解资金浪费的风险流量风险;三是建立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充分避免市场环境的变化、产品等的变化套牢企业流动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风险流量的安全,增加风险流量的风险。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实现项目负责制度,对企业内部能够有效进行资金风险管理的人员进行奖惩,从而鼓励全体员工养成风险管理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到风险流量的风险管理当中,从而使管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2.建立各种渠道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运营活动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长短期项目的问题。因而在进行企业风险流量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时,要求加强对企业风险流量预算的长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一是企业风险流量短期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主要是要求企业能够提前做好防范解决措施,从而在短期财务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的进行优化解决,避免风险流量风险的消极影响经一步扩大。二是企业风险流量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金管理能力都纳入到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之中,这种风险流量的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对整个企业的全面风险流量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保证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的构建,首要前提在于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集中财务风险,并确定造成该项风险的主要内因,其次才能够从根本入手,全面培养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整个企业投入到风险控制措施中,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中的资金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财务风险消极影响的扩大化。从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全面提高企I的风险管理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英玲.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预警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杨美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所有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90%以上,为我国创作了近60%的生产总值。此外,中小型企业还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为全国许多地区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却面临着较大的危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有近80%会在注册五年内就破产倒闭。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企业盈利能力的不足及资金运转不稳定。本文试图从财务预警的角度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并从财务预警的基本概念、内涵出发,探讨了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方法。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的地位

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60%左右,并且为近75%的城镇居民创造力就业岗位。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体制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提高市场经济活力、促进企业良性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性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局面,使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变得更为灵活多变,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明显上升。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年生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上下,要远远高于总的生产值增长速度。在个别年份,中心型企业的生产值甚至占到了总量的近80%,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中心型企业还创作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解决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中小型企业在这一方面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据统计,我国城镇生产力有近80%在中心型企业中工作,在工业领域,我国的中心型企业解决了1.1亿人的就业问题。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通过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中小型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也功不可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属于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将农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有效的聚集了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实现了生产的集约化和科技化,并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型企业也是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有近80%都是由中小型企业提供的。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在这些风险因子的作用下,企业的收益与预期发生偏差,导致企业的生产管理秩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企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偿债能力上也有所下降。一旦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破坏,企业就有可能陷入破产的危机。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运行的资金成本本身就较低,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流动的资金也相对较少。无论是进行融资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很难与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等竞争,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外部资金投入时难度较大,而融资的风险又很高。第二是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内源投资。中小企业在融资模式上通常更多的是内源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信用程度差,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因此只能依靠企业内部员工及业主的投资来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这种投资方式不仅规模较小,并且投资的风险也较高。第三点是中小企业长期投资比率低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不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很少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可以用于长期的投资。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生产运行的灵活性较大,资金的用途广泛,难以划分出一部分固定的资金用于投资。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心型企业的投资比率较低,负债程度较高。第四点是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较低,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很少制定详细的计划,往往是通过经验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的管理随意性大,风险规避的能力低,极易造成投资的失误。此外,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流程监管力度低,在许多环节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给企业的运行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五点是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利用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通常缺乏应有的风险规避意识,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时常忽视对潜在风险的预估,因此决策的科学性较低。最后一个因素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估计和预防的,而有一部分因素的变化性较大,难以做到提前的预防。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小型企业自身在投资经营上的单一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企业的投资生产方式较为单一时,资金的来源也十分单一有限,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条资金链就会发生运作上的障碍,从而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任何一个小的投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并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来分,主要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这四个方面。

1.筹资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自有资金和外部投资。外部投资相当于企业借入的资金,需要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归还。还款的法方式、时间、金额等通常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当企业借入的资金没有很好的转化为企业的收益时,企业的还款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减损,一旦企业不能按时还清所借的款项,就相当于产生了违约的行为,企业必须为此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运行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若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机。这种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不合理的筹资方式、筹资模式或债务期限所导致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和还款能力在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结构,一旦企业的筹资规模超过了企业自身的还款能力就将导致还债能力的下降。

2.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投资策略失误,导致投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产生的。企业的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这两个方面。造成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是对外投资这一形式。对外投资的方式较多,投资规模也较大,许多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做到良好的规划的分析,投资行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投资前也没有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从而导致了投资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某些环节出现了管理上的失误,导致整个生产链受到了破坏,影响了资金、生产等环节的正常秩序。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等。采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在市场价格上的不断变动而引起的。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将直接引起企业资金运行状况的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产生影响。生产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因素。存货风险是由于货物难以及时的进行流通而被长期积压在仓库中而导致的。存货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活力,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资源,并且还需要专门设置人员进行管理,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4.流动性风险

企业产品售出后,就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就是资金流动性风险。许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当客户不遵循交易规则,故意拖欠货款或无力清偿货款时,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

四、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风险预防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衡量机制的不足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产品经营、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和调控。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从其内容和核心上来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大,因此制定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是最为高效的预警模式。短期的财务预警体系应当以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流动量为依据,当生产所需的资金量大于企业生产的收益时,就应当引起经营管理者的一定重视,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的预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适量减少生产投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库存问题上来。对于前期的生产款项必须进行及时的清算和偿还,防止企业的债务压力进一步的扩大。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企业风险预防的重要依据。通过资金流量的计算,管理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企业生产运行的状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当资金流动量出现异常时,企业管理者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和投资计划等方式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做好对未来生产计划的规划,建立起长远的投资目标。

2.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制定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并通过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来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根据市场的未来走向来制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划。企业的长期财务预警体系由几个方面共同作用而成。首先是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得一定的生产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的效益应当作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融资,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管理上的支持,是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若不能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这些债务将成为导致企业破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企业长期的财务预警体系中,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充分的考虑进去。经济效益也是衡量企业运作状况的有效依据。该指标反映公司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若产销平衡率过低,则说明产品销路差。公司经营者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产品结构。最后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潜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投资方向,同时对企业当前的生产计划制定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通过企业的销售额和生产经营方向体现出来。当企业当前的销售额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生产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时,通常企业就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可以加大生产投入和投资计划。反之,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并适当缩减生产投入。

3.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筹资风险基本一致,也可以称作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筹资或筹资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方面筹资会带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基础与资金实力薄弱的特点,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制定要以简单实用为准则,选取容易计算与取得的指标,直观的预警办法,恰当的预警输出方式,注意企业成本与效益的考虑。同时应将企业发展周期理论应用到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中去。

五、结语

中小企业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瞬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再加上决策者素质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防范危机、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广泛存在的流动资金管理混乱、筹资和投资风险的进一步加大,构建适合于中小企业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端木正.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4):207-224.

[2]会霞.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11(05):63―64.

第4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原因 多元统计 分析危机 预警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学者们大多数只针对纯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很显然,单一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很难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难免会造成预警的偏差,而非财务信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预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着危及生存的问题,财务危机是企业的一大重要问题,许多企业管理不得当,财务环节控制不到位,并且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企业财务危机是法律意义上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企业财务危机有负债危机、市场危机、收益质量危机,除此之外,长短期资产配置不当、企业财务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素质低下、企业本身的风险意识薄弱等都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由于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负债来获取收益,因而当风险意识不强时极易形成高度负债,在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时便会导致破产。

二、多元统计分析

(一)多元统计分析概述与作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多元统计规律包含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许多数据进行观测以及预测,多元统计分析即为分析多元数据的统计方法。根据统计规律性对未来企业财务情况做出预测,根据多元的数据对财务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设想与观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情况以及危机程度,让企业提早知晓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做好全方面的应对措施。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主要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主要是使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首先,在建模的过程中利用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在企业中进行选择,选取各类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变量越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建立的越好。其次,利用抽样选取法抽选出样本和变量,依据这些样本和变量使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第三,将企业中抽取出来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换选出较少的数量并且是重要的变量,由于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要以最少的变量来建立模型,所以要将相关重复的变量除去,最后剩下各不相关的变量,全方面分析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主成分分析。

三、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作用

(一)对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

多元统计可以通过抽取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且经过验证判断企业是财务危机公司,或是非财务危机公司,或是中间状态公司。这种方法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如果预测的年份越远,预测的准确率就会越低;反之年份越近预测的精确度就越高。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和指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对未来所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出适应的措施。

(二)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企业进行分类,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建立的模型,辅助分类企业判断是否处于财务危机状态。如果预测结果为财务危机企业,必定会引起相关部门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采取各类的方法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合理地防范,企业会谨慎对待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加强风险意识,减小负债率,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三)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以多元统计分析对各个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使我国的每个企业都能够划分清楚,并且采取最全面、有效的体系适应国内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项对研究企业财务危机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多元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带来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使企业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对未来发生的财务危机采取适当的、避免发生的措施,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王蔚佳,刘兴智.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DOI]10.13939/ki.zgsc.2016.03.132

1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也可以称之为中小企或者中小型企业,用英语表示为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规模、资产、发展还处在成长或者创业阶段的企业。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财务危机的定义

财务危机指的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出现财务或经营困难,发生持续亏损或者严重亏损,进而无法按期支付相应的债务和费用,最终导致破产等一系列困境的总和。一般情况下,确认财务危机的方法有两种:其一,从法律角度来确认,企业破产是衡量财务危机的标准;其二,以证券交易所的特殊处理作为标准。

2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理财环境的风险,其倒闭破产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内部原因

第一,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企业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设计的制度和规范的总和。企业内控制度不仅体现了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但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缺乏重视,有些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误区,内控制度不完善,没有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第二,资产流动不合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资产流动性指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这不仅是投资人、债权人和经营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制约中小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都是由于资产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如果企业的资金调度和管理不够优化,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不高,这样就会造成资产的流动性差,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

第三,资金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财务项目比例失衡很多就是因为财务杠杆使用不当、负债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引起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能够实现规模的不断壮大,但是如果一旦利用不得当,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的负债结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取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时间配比;另一方面是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所以说,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负债的数量一定要与企业的经营周期相适应,否则也会造成财务危机的发生。

2.2 外部原因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行业处于发展时期,那么这一行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快,企业发展就迅速;如果一个行业处于低落时期,那么这一企业的资金流动就不顺畅,企业随时就会陷入危机状态。

第二,国家宏观政策。中小企业发展要在一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下进行,国家政策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贷款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政策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它在获取政策信息方面有着很大的滞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小企业政策的调整,一旦出现严重滞后的情况,往往会造成危机的产生。

第三,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大,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有些竞争对手一旦获取了先进技术,就会通过研发新产品对旧产品进行淘汰,有些竞争对手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来淘汰对手,严重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策略

3.1 完善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内控制度是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可富裕阶层不仅有经济实力投保,而且有更广泛、更便捷的渠道获取保险信息。相对于富裕阶层,中国最为广大的草根阶层除了国家强制投保的社会保险外,个人拥有的其他商业保险寥寥无几。

在保证东部地区、富裕阶层头部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以西部地区、草根阶层为主的长尾市场,互联网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一是随着经济生活的需要,互联网加快走向中西部地区、草根阶层的步伐,摆脱了保险营销网点少的客观限制;二是互联网保险低成本的优势,使产业链下游的需求客户得到实惠。

2.5 民主

民主的互联网保险本质是破除少数大型保险公司的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消费者参与权。市场格局和消费者是实现民主的突破口。

首先,要打破原有寡头式的市场结构。互联网保险的影响不仅在于对保险销售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纯保险公司的诞生。大部分传统保险公司均已实现O2O营销模式,这对于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微乎其微。2013年,众安在线依托互联网以一种新的形式加入互联网保险大潮。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众安在线的市场份额以接近12倍的上升速度遥遥领先行业绝大多数财险公司。足见这个刚成立不到两年的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潜力。2015年11月13日,保监会批复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其陆续成立必将使市场集中度下滑。其次,增强市场竞争也是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的重要通道。消费者参与度充分映射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上:一是服务人性化;二是产品个性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搜索筛选符合条件的保险产品,在购买、理赔过程中随时随地提出建议,由此同时形成对互联网保险的社会公众监管。互联网保险依托于产品碎片化应运而生,根据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设计定制保险,碎屏险、女性特殊险等都是互联网保险个性化的体现。

2.6 平等

互联网保险的平等精神贯穿在前面所述五种精神中。互联网保险摆脱了传统保险中保险公司主导、客户被动接受的僵硬模式,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

3 结 论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互联网带给生活的极大便利。互联网保险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其特有的发展环境,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各部门和保险公司应积极面对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挥创新能力,挖掘蓝海市场。

参考文献:

[1]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吴培谈互联网保险[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陆定国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第6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四类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收益的不确定性是产生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有供求市场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筹资机构和来源结构等。建筑施工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其一,企业自身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机遇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能获得越来越大的项目规模,这样一来,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必然就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企业就必须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银行的支持是以利息作为代价的,当建筑企业因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将无法支付银行利息。诚然建筑施工企业的借债对企业发展会起到杠杆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利益获取的不确定性。

其二,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利率和汇率波动幅度多大而造成一定的风险。对于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的最基本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如果建筑企业采用的不当的筹资措施,必将给整个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

(2)投资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投资活动不仅可能带来经营风险,更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因实际投资的报酬率低于财务收益率的预期而导致的一种财务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有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投资过程中,投资额的波动、投资回收率的波动或项目使用期限的波动等。建筑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实际工程量的计算会面临一些失误,有些企业采用先投资施工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情形,但是因为事先没有系统论证投资决策,往往无法回资金,这是产生施工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因所在。

(3)流动资金回收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流动资金总是处于投入和回收的动态过程,当施工由于工期受阻或业主单位资金短缺而无法正常进行时,不顺利的流动资金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严重时,施工企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能力也会受到殃及。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对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的可能性,就是这里所说的收益分配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只有在资金正常周转、自身收益得到保障、调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分配,才有可能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夯实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利润分配过程中有一定风险的存在,利润分配是否有效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构建及危机防范

(1)财务预警指标的设定。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有所区别,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其风险发生和存在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构建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要把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的经营状况、规模以及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必须建立在自身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并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补充、突出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偿债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等。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而其盈利能力指标则主要涵盖了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现金流量指标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经营活动流入量比率、经营活动流出量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财务人员在分析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以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为依据。

(2)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偿还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流量预警指标标准的选择,必须以公司的房屋工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季度财务指标中平均值、优秀值、良好值以及较差值为依据。财务人员也可以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预期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规模相近企业、企业自身近三年的各项财务指标或统一行业相关指标来确定或测算预警指标值。

(3)实际值的计算。为了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财务人员必须根据季度或月度的财务报告来计算实际值(前提是这些数据必须可靠真实)。

(4)分析报告的编制。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的编制时,必须以财务预警指标为依据,同时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充分结合起来。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的工作应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财务预警分析报告撰写好后要向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交,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资料和依据。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02-02

财务安全、健康地运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如何正确应对风险以及有效地防范财务危机是企业财务管理应该重视的问题。财务健康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一旦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所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还能帮助企业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转变发展战略。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现代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往往重视生产和销售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财务人员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往往会造成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能力较差、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在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主要以初级会计师为主,缺少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一些资历较深的会计师缺乏现代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风险意识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水平较低下,对于会计核算和风险评估工作难以保证其专业性和严格度。这样就很难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财务信息失真成为普遍现象,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指标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各项经济衡量指标建设不够完善,因而间接地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在进行财务状况考核和预测过程中,由于缺乏固定的指标和数据作为支持,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是对日常数据以及企业的利润、负债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并不能够完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难以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警,因此就难以进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缺乏理论指导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不能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管理,缺乏信息机制的统一。首先,在企业管理层方面,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预警机制有着认识偏差,对于财务危机往往存在着巨大的侥幸心理。其次,在建立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企业中往往会出现对于预警体制的监督和管理缺乏重视,不能够及时进行企业财务危机处理并吸取教训。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往往限制了预警体系的发挥,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缺乏严格的财务内控机制

财务风险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有效地分析和管理资金流向,而且能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并进行监督,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发挥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二、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措施

(一)全面分析财务危机影响因素

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财务危机分析机制,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危险系数降低。其次,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预警功能,企业应该对管理方式、经营方式进行考核和提升,对本行业的市场情况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国家政策和当前宏观调控进行综合的考量。再次,在结合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实际状况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对企业财务管理预警机制进行设计和完善,要能够基本保证预警机制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并对优秀企业的预警机制进行学习和分析,但不能盲目地模仿。

(二)加强财务危机指标体系建设

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进行稻莘治龅睦砺坌匝习以及相关新理论知识的学习,综合考量多方面的数据,能够对数据变化有敏感的反应,将数据分析做到及时化和准确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真实的数据支撑。因此,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将企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例如将安全边际率、资产销售情况、产品收益率等数据内容作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参考内容,以及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纳入财务预警体系的数据参考指标[1]。数据指标的完善,不仅能够弥补当前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不足,而且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指标的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增加企业对于前者危机的预警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要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控,监督工作的开展。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加强监督。再次,不仅要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不仅如此,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地进行,通过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2]。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明晰的责任机制,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分配进行问责制,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四)创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

科学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主要包括财务目标的合理设定,以及正确地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并对财务方案进行实施与控制。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该切实考虑自身情况,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平衡企业收益与风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并完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

第8篇

关键词: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财务报警;排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095-02

引言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系统则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依托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分析方法,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其构建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财务报警体系的构建以及财务排警对策的制定。

一、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预警指标是建立在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基础上的。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他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分析和概括,集中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从而系统的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

本文在获利能力指标中采用了EVA指标,作为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因为EVA主要受税后净利润和资本成本的影响,而税后净利润又与企业的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相联系,资本成本主要和企业的偿债能力相联系,所以我们通过这种联系,把EVA指标和传统财务预警指标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法来判断所选择的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可以取其一,没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都列明,从而确定最终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财务预警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财务预警指标选择是否恰当,企业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测性原则:企业财务预警指标必须能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趋势,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可以预先诊断企业财务危机征兆,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2)系统性原则:为保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从不同角度选取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以便最终确保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3)可比性原则:选取财务预警指标时,应使财务预警指标具有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即对某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预警指标应具有纵向可比性,而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预警指标具有横向可比性以及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主要预警指标也具有可比性。(4)灵敏性原则:财务预警指标应该能够灵敏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达到企业财务预警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模型构建

财务预警模型是诊断企业财务状况、提供财务危机信号的得力帮手,常用的是以下几种:

1.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一种预测模型。在一元判定模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寻找判别阀值。一元判定模型方法简单,但是总体判别精度不高,并且只重视一个指标的判别能力,但是仅用一个财务指标是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特征的;如果多个指标共同判断,又可能会呈现矛盾的结果。因此运用单变量模型,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多变量财务危机判别模型已经是财务预警模型中的主流。

2.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的一种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以Z-Score模型为例,其判别方程的形式为Z=V1X1+V2X2

+V3X3+…VnXn。它可以将企业的多种财务指标转换成单一的判别标准,或称Z值,以此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危机。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相对于一元判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其预测精度只是在短期内较为准确,超过一年其精确度将大大下降。

3.多元逻辑(Logit)模型是通过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的一种预测模型。该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适用范围更广泛,但计算过程较复杂,且计算过程中的近似处理也影响了其预测精度。

4.多元概率比(Probit)回归模型与多元逻辑(Logit)模型类似,但其假设条件不同。多元概率比模型假设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而多元逻辑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

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常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藏层组成,其信息处理分为前向传播和后向学习两步进行。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和较强容错性的特点,特别是它的自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的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更好的逼近期望输出。近年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风险评价、证券分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神经网络作为非统计类方法,没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可以实现任意形式的映射,为财务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报警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预警集预测、警示、报警等功能于一身。首先,它能够预测到财务危机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显而易见,预警和警示只是手段,报警才是目的。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一般程序:警源分析,警兆分析与识别,警度设置和排警四个步骤。警源指警情产生的根源,警源分析就是根据警源全面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警兆分析与识别就是分析和识别各种风险作用到企业上的征兆表现,是财务预警系统的关键环节。从警源到警兆有一个发展过程:警源孕育警情―警情发展扩大―警情爆发前的警兆出现。财务预警排警的过程就是通过预警模型预报警度,力争在警情爆发前,分析警兆,控制警源,从而规避风险。

警度的设置,可以采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程度标志等等,来表示企业当时的财务危机已达到相应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信号类型可以设计得非常细致,如可分为“很危险”、“危险”、“较危险”、“低危险”、“无危险”等等,也可以设计得较为粗略,如“很危险”、“危险”、“无危险”三档等等。

当然,这种风险信号设置的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要求和目的。在国际上通用的是用颜色来表示危机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红色、黄色、绿色,一般红色表示高度警戒,黄色表示提请充分关注,绿色表示财务状况基本正常。

四、制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排警对策

有效的财务预警只是企业风险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并非最终目的,预警的只是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在财务预警的同时,要对造成企业各种财务危机的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和说明,并详细剖析根源,寻找治理对策。

从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出现警情的环节主要在筹资环节和投资环节。分析财务警兆和监测财务警度后,我们应依据出现警情的不同环节制定相应的排警对策。

1.在筹资环节,企业必须从长期发展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其筹资活动进行分析,从筹资活动状态及其结果评价筹资风险存在及其强弱,同时根据对筹资风险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筹资风险的管理对策。(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千方百计取得经营资金。(2)寻求并获得新的投资。包括所有者追加投资或增资扩股,获取新的投资方式,以形成大额的现金流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3)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处置的手段通常包括折价变卖等。(4)售后回租资产。采取这种措施能缓解短期内资金紧张的状况,同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如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该固定资产,因租金远远小于其售价款,因而能起到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的作用。

2.在投资环节,企业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由于直接投资具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重大,实施后难以改变,所需资金巨大等特点使得若直接投资出现风险将给企业带来非常重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消减和压缩资本性支出的办法。即延缓非生产性支出,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压缩日常经费开支,推迟和延缓固定资产建造及改造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时应根据企业内外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选取适合本企业的预警模型,以及预警体系和排警对策,从而使财务预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寥寥无几,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预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危机预警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何明,张端民.企业财务预警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9,(12).

[3]黄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4]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5]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余婕.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第9篇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都应该尽可能的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相应的财务风险来说,更是应该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效果,如此才能够保障其整个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和水平却并不容易,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这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二、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都已经正在逐步的涉猎大数据的使用,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大范围的调查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合理的应用这些信息来促使其相应的调查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随机误差问题的产生,具体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看,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同样具备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来看,其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完善和弥补以往所用方式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对于以往我国各个企业常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式来说,主要就是依赖于专业的企业财务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虽然说这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方面确实具备着较强的能力,经验也足够丰富,但是在具体的风险预警效果上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毕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而对于具体的风险来说又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便会出现一些错误;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一些或者是违规操作等问题,进而夜会对于相应的风险预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干扰。

2.大数据自身的优势也是其应用的一个必要性体现,对于这种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来说,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的丰富性上的优势更是其它任何一种方式所不具备的,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的结果更接近于真实结果,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应用的效果。

三、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中,恰当的应用大数据模式确实具备者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分析来看,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这种大数据的使用主要应该围绕着以下两个步骤来展开:

1.大数据的获取

要想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中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就应该首先针对其相应的大数据获取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尤其是对于大数据获取的方式进行恰当的选取,一般来说,因为这种大数据模式的采用都是要求其具备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量。因此,为了较好的获取这种丰富的信息数量,就应该重点针对其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恰当选取,在当前的大数据获取中,一般都是采用依托于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可供获取的数据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在具体的网络应用中,便可以在网络系统上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搜集平台,然后吸引大量的网络用户参与到这一信息收集过程中来,只要是能够和该调查信息相关的内容都应该进行恰当的收集和获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较大程度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此外,这种依托于网络的大数据获取模式,还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因为其调查过程中并不是实名制的,就给了很多具体相关人员以说实话的机会,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对应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更为准确。

2.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在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被搜集获取之后,还应该针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经过了处理之后的数据才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我们所需要的一些指标信息,这一点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更是极为关键。具体来说,这种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数据信息中的重复信息和无关信息进行清除,进而也就能够缩小信息数量,这一点相对于大数据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说调查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是比较多的,这种数量较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必然就会给相应的分析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先剔除这些信息就显得极为必要;(2)研究变量,对于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应该针对相应的指标和变量进行研究,这些指标和变量才是整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核心所在,具体来说,这种变量的研究主要就是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然后针对模型算法进行恰当的选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和水平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对于这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除了要尽可能的保障其预警的及时性之外,还应该力求其预警的准确性,而相对于这种准确性的提高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效果。在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靠的模型是极为必要的,也是保障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取得较大进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解秀玉,管西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基于制造业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4:58-68.

[2]宋彪,朱建明,李煦.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6:55-64.

第10篇

【关键词】行业环境风险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系统动力学

企业的正常经营离不开对金融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外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而各类潜在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造成严峻考验。作为行业发展不确定性,企业在应对行业发展前景及自身经营中的问题时,对于如何从内因与外因的协调统一中来处变不惊,则更需要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来增强财务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对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课题之一,主要常见的模型有Z模型、单变量模型、Logit模型及神经网络模型。总的来看,不同预警模型在展示和分析企业财务经营风险中的“因”与“果”中,优缺点各异,如冯娟(2005)从行风风险变量视角来提出企业风险度量模型;于晓红、张立(2009)从战略管理和财务理论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分析评估范式,并探讨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陆正华、钟艳华(2009)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出发,结合行业环境变化指标来进行风险特征分类,以提出环境变化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从以上传统分析方法来看,对行业环境与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关系的研究中,未能有效提出相关因素对财务控制的传导机制,也难以从控制手段上来快速识别行业环境风险。为此,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行业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上,来探讨企业在行业环境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思路,并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途径。

一、对行业环境风险下的财务预警机理的分析

(一) 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

企业的生存是与内外环境相携共生的,任何一个企业既要从内部经营上来营造环境,又要与外部环境的应变上来适应环境。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与行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关系紧密。为此,深入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根源是首要之举。从行业环境风险的变化来看,企业的生存主要面临三个层次的环境,一是宏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通过对行业环境的影响,进而波及行业内具体的企业;二是行业环境是企业生存的最基本的经营环境;三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中来顺应行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由此可见,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根源,离不开对宏观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行业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分析。对于行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由于总是处于变化的状态,如行业政策因素、市场风险,以及其他来自供、产、销等环节的经营活动风险,都会给企业利润带来影响,进而危及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分析,从自适应成长理论下来看,企业内部系统与企业外部环境之间以某种有序的方式进行物质、信息等交换,而这中有序的方式很容易因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遭到破坏,进而从企业的内部变革中来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由此带来的企业成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非均衡性”状态,会对企业的资源、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运作效率等造成影响,从而波及企业财务状况。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控制机理分析。

从行业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对行业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判定,而如何有效识别行业环境风险,则取决于企业财务预警控制机制的稳定性。从预警控制机制来看,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对外在环境关键因素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应对措施上来规避潜在风险,而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目标来说,不仅要预知风险,还要从具体的控制措施上来有效阻止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控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在企业财务预警方法和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传统企业预警模型多以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无法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路径上来预测造成风险的原因。为此,本文试图从系统动力学模型入手,以探究企业财务系统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明确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借助于模拟仿真分析,来观察各变量变化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影响,进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来提升企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再者,借助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还能够促进企业主动适应行业环境的变迁。因此,以行业环境风险识别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改进:一是对行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测度与识别;二是判定行业环境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程度;三是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二、对行业环境风险的识别及测度方法

(一)行业环境的风险构成因素。

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加关注行业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是由多种构成因素相互作用并形成,在对其维度的划分上,主观派学者基于行业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进行搜集和分析;客观派学者更多的是从客观指标的衡量上来进行分析,如行业集中度、行业利润率等。总的来说,对于企业财务经营中的风险与其具体活动是分不开的,如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分配活动等。每一个活动又涵盖各类子系统,并在子系统之间构成相互作用、互相联系的巨系统。而对于企业财务系统来说,以其高度开放性与外界行业环境建立关联,并从行业环境的变化中又反作用于企业财务系统的稳定性。如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企业周转资金、税收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财务带来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中,因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使得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给企业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相关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其主要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利用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财会等理论,并采用比较分析、数学模型、比例分析以及因素分析等方法而进行的示警预报。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让企业经营者对一些潜在的财务危机做好应对的准备,及时地找出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经过,给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提供一些改善财务危机的建议和措施,从而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管理和经营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2.树立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是保障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管理阶层要牢固树立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极采纳合理建议。

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建立,积极遵循“职责独立、专人负责”的原则,从而确保企业的各项风险预警工作能够得到严格的落实,以避免受其他机构的影响和干扰。而在企业信息的管理上,要不断对资料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并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刷新,以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机制

对财务风险的高效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和核心。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则主要是一些改进方案、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其中,改进方案是对企业管理经营中一些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目的是避免和杜绝类似财务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而补救方案则是指当财务危机发生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尽可能地控制损失或减少损失;应急措施是指当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出现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规避,以避免危机的不断恶化。

4.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其他各项制度建设进行有效地结合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任何活动都可能会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要与其他管理活动保持良好的衔接和沟通,同时还要使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和一致性,并实现资料数据的共享。因此,要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其他各项制度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

5.遵循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良好构建还需要积极遵循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并使实施预警信息产生的价值能够大于实施预警信息产生的成本,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一般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现金流量状况。当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等,这些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不利于企业的协调稳健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企业要通过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来防范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的出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保障财务安全,从而实现企业运营价值的最大化。

二、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积极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能力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外部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要加强对其变化趋势和规律的研究,并通过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来有效地掌握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预测出企业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危机。同时,根据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预测结果,企业应积极制定相关的应变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政策的调整,以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能力,减少或避免因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冲击,从而到达降低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目的。

2.建立相关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当前企业财务决策中所采用的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率,而错误的决策又会大大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的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建立相关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具体来说,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财务决策目标,并确保财务决策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这是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科学性的前提。最后,还要对财务决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保障企业财务决策的顺利实施,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确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的理财目标和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以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主要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与筹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资本结构。

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防范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企业要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以提高其资金的利用率。并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以找出其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相关的控制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对当前财务控制制度的审核,对其中存在的监管漏洞要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增强其抵御各类财务风险的能力。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是当前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路径。企业要积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相关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预警 财务指标 预警模型

(一)引言

企业财务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和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 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发出警示,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财务预警的基本思想就是先通过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项指标数据,按照一定的预警方法或模型预测企业将会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后做出综合预警分析,采取预警措施。

本文探讨的财务预警是广义概念,包括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困境预测和企业破产预测等。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预警研究中指标选择的探讨不难发现,对于企业财务预警的指标选择至今尚无一个广泛认可的标准。

(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评论

笔者总结已有的研究, 认为财务预警研究的指标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1. 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指标居多, 以"现金制"为基础的财务指标较少。国内外的财务预警研究多选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组合,且这类财务指标的类型众多,包括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等。但实际上,"应计制"下的传统财务指标可能被人为操纵而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因此基于传统财务指标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就令人怀疑。"现金制"下的现金流指标则较好地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信息失真的弊病,并且不易纵, 因此,基于现金流指标( 包括现金流向指标、现金流速指标、现金流量指标)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将使得财务预警结论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增强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财务预警研究的逐渐深入,国内外学者日益倾向于采用真实性更强的现金流财务预警指标, 并以之为核心来构建财务预警系统。

2. 绝对财务指标和相对财务指标兼顾,更多地采用相对财务指标。绝对财务指标是指那些指标值为绝对数的财务指标,通常这种指标的数值是一个较大的绝对数,如"总资产"、"总负债"、"总利润"等。相对财务指标是指那些指标值为相对数的财务指标,通常这种指标的数值是一个介于0~1之间的百分数或小数,这些相对财务指标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传统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等。虽然在国内外的财务预警研究中更多地采用了相对财务指标, 但并不能说相对财务指标比绝对财务指标更科学、有效,这两类财务指标在财务预警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相对财务指标往往能更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增强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但绝对财务指标则能够分析企业的规模和整体状况,以使相对财务指标对财务警情的灵敏反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不至于造成误警。因此, 在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中, 各种财务指标的多少及比例的搭配也是决定财务预警准确性的关键。

3. 组合财务指标和调整的财务指标的引入越来越多。组合财务指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财务指标通过一定的运算形式组合而成的财务指标。它与相对财务指标的区别在于,组合财务指标往往是财务预警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无规则、随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不具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其表示方式也是以其最原始的计算形态出现,如现金/ 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等。组合财务指标与相对财务指标类似,也是研究者在财务预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财务指标,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准确性。调整的财务指标是指基本财务指标经过一定的变换和运算后得到的新的财务指标, 它是基本财务指标的有效补充,包括财务指标均值、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值、行业平均值、行业平均值的变动趋势值等。这类指标多从动态的角度和行业环境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从而动态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并将企业纳入整个行业中考虑外部环境和行业差异影响给其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引入此类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或方法能更加全面和科学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进一步提高了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准确性。

4.宏观经济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不多。研究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表明,宏观政策性因素和经济周期波动因素都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有研究者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时考虑了规模和行业因素,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仍然不够。国外有个别研究者已开始考虑宏观经济指标在企业财务预警中的应用,并引入了GDP、市场利率和证券市场指数等指标, 但是此类研究不够系统和完善,还没有找到一套全面、有效、可应用于企业微观财务预警的预警指标体系。迄今为止,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以传统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判别和预警,而定量化的传统财务指标不仅具有使信息易失真的局限性,有时还无法对企业的某些财务危机和风险作出描述和预测,比如企业出现过度扩张、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人力资源匮乏、市场定位不清、战略决策不当等状况,都预示着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 而这些是传统财务指标难以反映的。非财务指标不同于传统财务指标, 多为定性指标, 它在披露企业某些特定的财务状况方面有时要比传统财务指标更为可靠、有效。因此, 在财务预警研究中有必要引入宏观经济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更为全面的备选预警指标集。

(三)结语

预警的财务指标选择普遍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和预警理论支撑。在国内外现有的财务预警研究中, 指标的选择往往基于一般的财务理论、风险理论和管理理论,有时甚至取决于研究者的直观判断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众多国内外研究者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财务风险理论和预警理论来支撑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由此造成了各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论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 模型的有效性深受影响。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研究者在选择指标时会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警情的出现和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在事前存在着一定的征兆,这就是财务预警的警兆, 而警兆的识别需要以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和财务预警理论为基础。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 还没有找到一种公认的理论来全面地说明财务风险的成因和财务预警的警兆因素, 为此,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者还在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秉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张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