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5:5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训“六步”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
《电子技术实训》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内容占总课程学时数的70%以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够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设计简单电子产品,会焊接和安装小型电子电器产品,会调试和维护小型电子系统,操作现代化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的能力。
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通过对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调研分析,得出实际岗位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总结出本课程的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实训的基本过程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子新电路和新元器件及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掌握单、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及表面安装电路设计制作的技能。能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与开发。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习惯、信息获取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三种目标进行归纳,以3个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3个学习项目,根据学习任务开发出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将综合素质细化,与能力训练项目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教学单元设计
1、《工作任务单》及《学习工作单》设计
一个《工作任务单》对应一个教学单元,将每个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单》包含教学方案、问题阐述、任务布置、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教学单元设计中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学习工作单是学生在实践完成后,对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回顾,需要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2、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采用8节课连排,这样有利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训室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实施
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1、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工作任务单。通过实物、图片、现场录像等,展示该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2、相关知识讲解
通过讲演结合、学做结合、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传授给学生,熟悉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并掌握所需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3、工作方案制定
在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小组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工作方案,列写工作计划表。
4、任务实施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工作计划表中的内容进行任务实施。学生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在生产流水线上模拟实际生产程序(包括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物料管理)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考核。
5、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学生小组制作PPT进行成果汇报。
6、产品检验与点评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电路设计检验、电路板性能检验、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点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仪器设备的操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情况。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所以要加强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对小组评价、教师对个人评价及作业考核。
学生的综合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作业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综合成绩=(学生自评20%+教师评学生30%+教师评小组50%)÷学习任务总数(n)×70%+作业考核30%
五、课程特色
1、以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生产流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发出体现电子产品制作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任务,并增加安全用电常识、质量控制及经济成本内容,将其融合贯穿到学习任务中。
2、操作能力强
每个学习任务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亲自动手完成。
3、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教学组织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自制出3个电子产品。学生自制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成功,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学生通过自制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直接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06,(8).
[3]王建,赵金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建设EDA技术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当然更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工学、电子技术是我院非电类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材建设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物化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有的教材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国内本科电工电子类现有教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适用于国内一流本科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名校名师编写,体现了学术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共同特点是强调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研究。对理论要求较强,编写质量普遍较好。第二类,是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高职院校教师编写。主要是强调实践技能技巧,教学目标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最近几年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目前出版的该类教材大多是将前两类教材的内容模块进行简单的重组或增减,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编写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应用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工电子类教材体系至关重要。
三、适应新形势的系列教材
电工电子类系列教材以培养自主学习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的,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教材理论性强的特点,突出体现应用性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教材的建设思想,进行了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开发、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内容安排上,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在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对教材降低了理论难度,而增加了应用性、实用性的内容,重点介绍成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更轻松,动手实践更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更高涨。
2.同步建设实验与实训教材,使之与理论教材相匹配
开发编写出与理论教材相匹配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和《电子技术实践教程》,这些实践教程与传统的实验指导书相比,不仅包括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外,还增加了实用电路设计单元和软件仿真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提示自主的完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设计提供了内容和途径。
3.开发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问题形象化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课堂教材枯燥无味,因此,在开发理论教材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或参考,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工作量。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是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课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原理、知识以生动逼真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问题形象化、通俗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EDA仿真内容,使电子电路变得更加生动
电子技术发展飞速,配套的相关软件和技术也应用而生。引入了两款仿真准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开发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电子技术实践应用》引入了Multisim这款EDA软件,该软件主要解决的是纯硬件电路的仿真问题,书中提供了很多电路详细的仿真操作步骤及虚拟仪器的使用。《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中加入了FPGA的实践设计部分,它是利用嵌入式编程的方式,来实现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EDA技术》为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教材建设的创新之处
1.建立了课程完整性、系统化的教材体系
此次教材建设包括6本理论教材和4本实践教材,将纸质教材、教学资源、软件仿真融为一体。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使教材从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化为“系统布控”,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服务水平。
2.教材突出了应用性特点
理论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型的、实用的、效果明显的应用电路。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配合EDA软件仿真,让学生形象的看到实验现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实验教材中不仅包括基础和综合实验单元,还增加了课程设计单元。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为蓝本,将设计步骤,器件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提供一些典型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及技术指标,供学生设计实现。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实验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增加EDA技术,多手段多途径设计电路
利用现代EDA技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使用先进设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采用EDA仿真方式,具有不受器件及设备约束的特点,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增加了EDA内容,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应电路设计与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加深对电路的理解,从而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进行自主的电路设计,EDA仿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材的建设应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设的教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五、结语
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加强了,学生的就业领域也拓宽了,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教材建设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建设的教材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平.电子设计自动化快速入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开放新实验室;教学应用
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它应用广泛,正是因为它的实用性,学生们也需要掌握良好的技能,对于这种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们都感觉学起来很难,也很头疼。这门课不仅应用极广,还有很强的理论性、直观性、操作性、实践性,由于各种压力袭来,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要有很大的改观,现在的教学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实验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不像传统的教学老师示范性实验而学生在讲台下面看,以往的教学是中看不中用的,所以现在的模式更有助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能帮助那些主动学习的学生创造一种更灵活、更开阔的环境来学习。
一、中等职业学校以往的电子技术实验室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够出新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如同“走过场”一样的学习方法,老师在讲台讲授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内容,仪器的要点和使用方法,甚至还有注意事项和表达记录,然后老师示例实验过程,学生们在台下观看,通过看老师操作来了解实验过程,这样的方法是走马观花,学生根本不能够真正吸收实验所要传达给学生们的内容,在观察完老师的实例之后,只能留下操作的大致映像,所以,这样表面式的教学是不提倡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以往教学过程的缺陷之一。
(二)学生缺乏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兴趣以及学校对课程的不够重视
因为不能亲自动手实验,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课没什么兴趣,甚至对老师的演练都不重视,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这样低效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无用,提不起兴趣也就不能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再加上一些学校对于实验课的态度比较冷淡,认为实验课不重要,很多学校认为实验是来辅助上课的,只是让学生通过看老师演示来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和课本而非授课的重点,学校的教学态度同样也影响了学生,学生们自然对实验没什么积极性。殊不知动手操作才是加深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最好方。
(三)学校内部实验人员不足
电子技术、电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们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实验的教学老师也是很重要的,老师所掌握的知识范围,老师所能达到的技术能力,以及老师表达课程内容的程度,老师讲授课程学生理解的程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教学高效的前提。然而,目前实验教学老师现在很缺乏,人数较少,而实验数又比较多,很多实验室不能及时的保修设备或者不能做到规律的保养设备,不仅设备方面是这样,对于教学研究也是很严重的缺陷,这样的实验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四)教学资料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
学生上课的课本还是比较传统的资料,实验资料还是以前的器材和步骤,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技术已经更新,不再是以前的技术,器材也在改变,所以老的教材给学生们学习,只能让他们停留在过去的社会状态,不能和现实状态接轨,所以他们离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就更遥远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变,很多新技术需要学生们去熟练掌握,淘汰不实用的,用最新的技术才能立足社会,与社会接轨,所以课本也需要换,实验的课程也要融入新的元素,让学生们能自己思考,新的内容必然也会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探索中前进才能不断创新,不能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思维和模式中,那样必然导致的是教育的失败。
二、为何开展开放性实验课教学
(一)过去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过去的教学只是老师讲授课程,其实这样的讲解只能让学生了解大概,不能真正在脑海中浮现操作的模型,而且过去的授课方式虽然注重理论性,但是很缺乏实用性,而电子技术是很注重实用的,也就是说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一定技术操作上的,所以实验对学生来说才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学习方式,面对不断更新的微电子技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必然需要学生们不断的熟练运用才能掌握,只有通过让学生自己使用器材,自己动手完成电子技术的步骤才能达到技术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从而让学生们在这门课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适用于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环境来操作,也就是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胜于一般的实验室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实验室的实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同时能更好的将实验室利用起来,不仅如此,实验室的操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实行开放式实验室,学校也会对电子电工实验室的设置和课程安排重新布置,使开放性实验室能更趋于创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开放性实验视为学习的重点,这样也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只是课堂上吸收知识,更多的是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学到知识,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三)开放性实验能够迅速的与社会接轨
开放性实验的改革,不仅让学生们感觉到乐趣所在,能够成为知识的主人,还能够很快的与时代接轨。开放性实验室主要在开放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不懂得问题和新了解的技术自己进行演练和尝试,在新的尝试和探索中,有一部分优秀的同学可以真正实现创新技术,也就是说学生们能在自己的实验中创造出自己的技术设计。开放性实验室不再是从前那种带着束缚的实验,更多的可以从现实出发,遇到新的问题能随时尝试解决方法,给学生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是非常棒的一点,因此开放性实验室是很重要的。
三、开放性实验室的实施内容
目前,社会随时间不断进步,各类行业技能飞速发展,这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发生一定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培养应用性的人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如此,我们还总结出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电子实验室的设备不够新、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实验室的管理不够合理,常常造成一些事故问题;另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课本与现实脱离太远,基本都是模拟的场景和问题,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到的知识能解决实际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等等。所以,电子技术实验课的教程需要有新的改观,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这里我们提出了开放性实验室的新教学方案,整理新方案实施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步骤,并且通过不断的试炼、讨论和研究逐渐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一)大概目标
通过检测开放性实验室电子技术技能的课程对开放性教学的实用性和效果。这里举了一个实训范例,也就是试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动起来,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处理,并且在试炼操作中慢慢收获知识。在实验之前学生们在课堂上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课堂的授课,学生们会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分析电路的方法还有电子电工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基本的应用。让学生们在一定基础下动手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合理论和实践,让实践更有效。
(二)实训:TTL逻辑探针
目标:对数字信号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并且能真正认识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另外还要对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知识有所了解,能够理解并且运用到操作中。对TTL数字集成电路能够进行分析和深入了解,并且能绘制出有关工程制图,例如电路原理的图、实物布线的图,而这两个图需要前者在一定的理解下,通过充分发挥集成电路的功能才能绘制出第二个图。除了作图,还要深刻理解集成电路的各个管脚的功能,另外还要正确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悬空脚。
在知识这方面,能够分析逻辑探针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运用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来实现。每个学生都要发到一本任务指导书,任务指导书是任务内容,包括背景、材料、要求都要清晰,并且对实训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设置最适合他们的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操作实验还能让实验的成功率增高,学生们实验成功自然而然会觉得有兴趣也会形成一定的自我成就感,这样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越学越有意思。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老师也能从学生的实验力总结新的技术。
四、总结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教育行业已经迎来了新的篇章,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学生,对于渴求知识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更多实践更多操作,更多机会让他们真正了解生活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不再是在教室照本宣科,而是走进实验室开始锻炼学生们的能动性,能够让学生们对新手操作的内容印象深刻,学习起来也更加迅速的融入,并且能有更大的空间举一反三,让学习不再枯燥,充满兴趣和动力。开放性实验紧贴生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们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学到更实用的东西,让学生们对学到的手艺和技能充满自信,能在社会的锻炼中充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习更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们培养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对于身边的问题能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对新的技术能够有时间有空间自己探索和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我们都希望的。
参考文献
[1]陈红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2]王锁明,丁喜峰,侯彬,朱二旷.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深化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法;面向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99-02
一、引言
工科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培养机制是否合理,最有权威的评价来自接收本科生的研究生导师及用人单位。大学与高中最本质的区别如何体现?PPT以信息量增多和形象生动赢得追捧,如何发挥PPT的优势?教学应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但如何让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教学的驱动者?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教学考核的关注点与用人单位及研究生导师的要求一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保障
电子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功能电路。学生最后的输出应该是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仿真平台,各自独立完成选定电路的设计、仿真、调试及性能分析评价。以主讲教师为责任人,以实验员、研究生为辅助人员的国外院校相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模式值得借鉴。
三、教学内容选择是基础
内容选择应重在立足根本,学以致用。目前,本科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国内教程版本很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的取舍通常取决于课程闭卷考核的方式。理论基础扎实,一直是教学推崇的目标,因此,理论模型、等效电路、各种形变及解题技巧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些内容的设计均是从书面推导的需求出发,是与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的要求一致的。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门实验科学,脱离对整个电路的理解,拆分成各种碎片,变换的面目全非,就会让学生失去对电路整体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根本总不会变,学习就是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要学生反复训练、必须熟练掌握的,有了这个武器,就可以举一反三。那么信息时代针对电子技术教学需要重点选用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目前,科研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各种EDA仿真平台均针对完整的电路进行分析,而不是针对等效变换后面目全非的模型。EDA仿真平台是前人及当下先进电路分析方法的总结,目前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在仿真实验课堂上。在教学内容上,急需简化偏离实际需求的基于模型变换及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的篇幅。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有大视野,博采众长,了解经典,跟进时代,重在深入领会承载着内容的知识体系,了解各自的叙述方法,虽然所有教材知识点及覆盖面都应殊途同归,但各自讲述一定有自己的特点,引领同学分析比较,提升学生认知及掌控力,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引领。
四、课堂设计是关键
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能力提升,重在落实学生输出推动教学进程。
(一)理论教学
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就是队伍的领队,只有学生们的认知及能力与教师同步推进,教学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既然如此,教学过程就只能由学生的输出,即能力提升来推动,讲授了多少内容不是重点,方法的掌握和训练才是目的。学生的输出可以有多种,但有用的输出一定是与能力提升有关,与社会需求有关,与未来自身进一步发展有关,从而在实践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练就了能力。本科生电子技术课程以分析各种功能电路为主,电子技术的课堂,应更加体现实训的设计,以仿真作为驱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给出待仿真的对象,并提出问题,学生同步利用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给出答案,教师引领、点评、解释原因,并层层推进提升电路的复杂度,增加新功能。每一次推进,都是对仿真平台的进一步熟悉,每一次讲解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一片未知的领域。
(二)分组讨论
国外一直推崇的教学环节,也称为习明纳尔,即研讨的意思。在大课堂结束后,把大的教学班,拆分成多个组,第一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和学生针对该阶段教学内容及应用的教学仿真平台,同步进行电路的绘制仿真,把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及精细化,举一反三,及时发现同学的疑惑,并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完成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
(三)实验教学
该环节是分散进行的。目前,本科电子课程实验内容多以验证实验为主。鉴于目前学生个体掌握实验资源的情况及社会对专业人才实际技能的客观需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应该逐步退出实验课堂,应面向工程,以课程设计代替验证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实验室应该是开放的,适合学生订单式培养,提供专业的制作测试平台,并由团队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提供指导。课程设计选题应在开课之初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选择,设计过程要求参照科研项目设计规范,学生需完成原理图、仿真图、PCB图及实际电路制作调试,最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在老师的引领下,全面独立地展开训练经历,为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五、考核方式是风向标
在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上,应考虑超前一步,即把社会的需求及科研工作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作为标准。以学生输出(即作品)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强化了学以致用的理念,避免了将学习变成僵化的死记硬背。同时,学生课程设计的作品题目各自独立,也培养了学生必须独立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符合社会用人单位及研究生导师对大学生所应具有的电路实际能力的要求。
六、结语
本文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偏离实际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输出为考核依据的新的评价机制,必将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电路理论认识和实践技能,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与科技发展及技术进步接轨,为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受欢迎的人才提供保证。这一理念将真正发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作用,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持续改革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玮.浅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北京: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8):97-97.
[2]李月乔,宗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5).
[3]李春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04):3-5.
关键词:电工电子;电子转配;电子产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16-02
教好《电子装配与调试》和《Protel》课程,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很好的联系电力拖动、PLC、电器安装、单片机等相关学科,可以使我们的电工电子班的学生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电工电子班的学生以后的生产实习,或安装维修打好坚定的基础;给我们电工电子班的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平台。
但是在《电子装配与调试》和《Protel》实验实习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深刻的反思,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薄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把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相结合
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初中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力偏低。并且由于高中教育的不断扩招,中职生源逐渐减少,使中职招生越来越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生源的质量也在普遍的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乏味、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屡禁不止,并且呈上升趋势,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流失,使招生变的更加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刻板、单一、乏味的状况,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授中尽量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认真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恩田彰提出的九个善于:
(1)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及时给予评价。
(2)要善于使学生自发学习并发挥他们进行研究的主动性。
(3)要善于创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学习环境。
(4)要善于提出适当的课题不使学生气馁。
(5)要善于创造令人感到温暖的互相谅解和理解的气氛。
(6)要善于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性。
(7)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
(8)要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小组学习。
(9)要善于建立与各类专家协作的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在授课内容上一定要突出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创出适应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思维模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向要以技能知识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用实践技能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迫切、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以作好实验总结是致关重要的环节;然后再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技能中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从而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直观性。确定学生学习方向、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教材的不完整性,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出现理论知识的中断
1.由于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教学大纲,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容易解决的难题,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越来越缺乏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单单就我们电子专业而言,目前还没有根据行业的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配套教材。要么教材理论形态强,内容偏深、偏难,缺乏实践性、技能性、实用性;要么选用现有的教材不能达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与开发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2.由于传统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点划分过细、内容过多、知识老化的情况,所以在新型的教材选择、设置上,要对老教材进行改革。但是不能敷衍了事,只做简单的增减。想要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就要认真做到真正的课简,也就是要把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用通俗易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有创新性、完整性的教授给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把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删除,使教学过程中断。例如《电子技术基础》中职版中就把放大器放大倍数、场效应管全部内容、逻辑电路的化简全部删除,这就造成了以后的教学障碍;也要做到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这样才可以缩短课时,挪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所以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今后的发展、择业的需要,根据中职教育教学方针设定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对教材进行修改。
3.专业理论教学大纲和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设置要尽量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合理性。基础理论课程是为专业理论课程有序教学铺路,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地基,设置好了这些才能够使知识内容的间隙缩到最短,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各学科的老师通过学校或教研组的协调,也就是学校或教研组要起到牵头作用,把专业理论教学和基础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Protel》、《PLC》、《单片机》就要有Word的操作技能、相关的专业英语和电工电子知识;而《电子装配与调试》就要有《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
三、教材形式单一死板,需要有系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结构进行编写,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的教材。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中职教育教材的特殊性,在强调课程内容的技能性、过程性的同时,更应该要注重的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因为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高中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结合生产岗位实际,按照岗位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的原则,认真选择课程的内容。但是,任何知识都是系统的,因此在注重选择实用性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以期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介绍。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性,以图片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方式让教学更加的直观,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授课时间。
因此,当前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加快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即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是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做中学、做中做”的职业专业教育教学特色。
我们职业教育中常见的课程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1)知识导向课程模式(即黑板+教室):知识导向的课程一般解决课程理论知识的问题,以学习基础陈述知识为主。知识导向是以理论为主线,主要是通过传授的形式,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以课堂教学为主。(2)行为导向课程模式(实验室+实习场所):行为导向主要解决实验实习操作技能的问题。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其以实践为主线,主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来掌握实习实验技能。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经过不断尝试,我们总结出“教”、“学”、“做”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交流方法,即“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学习内容选取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相关。
教学环境要“贴近就业环境”,建立学习工厂,尽可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教学方法: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行为导向、问题(任务)导向。
混合式课程是培养技能的主要课程模式。混合式课程模式适应职业学校生源情况。由于混合式教学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显著,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专家推荐。
混合式课程模式的必要条件:(1)实训场所(实验室)、耗材(电子实习套件、电子操作组合工具和电子测量仪器);(2)分组教学;(3)双师型师资(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实践)。
混合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教育发展、教育目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富有时代特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课程设置模式。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海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曾群平.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习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3]金薇.《模拟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培训相结合[J].新课程研究,2009,(10).
[4]洪卫东.实施有效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指导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有感[J].新课程,2010,(12).
[5]张光恒.中职学校“亚龙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系统应赛方案应用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6]谢毅.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应用”项目教学实践――电视机装配与调试实训[J].科教文汇,2013,(10).
[7]张彩芬,蔡春林,闫惠荣.《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整合教材;反思;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46-01
笔者一直从事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下面以《普通线路电梯的调试》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如何应用在电工专业课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
一、整合教材,学生参与准备教具
本项目的选题并非来源于教材,因此,笔者决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实训项目。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即把专业能力构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任务来驱动,通过行动而学习,笔者选择和序化了教学内容。学生代表采购回元器件后,进入项目的重点:电路图识读、画布局图、元器件清点识别检测与成型、继电器布局、接线制作与检测、电路调试、故障排除,功能实现,然后利用通电试运行巩固原理、产品展示与质量评价。注重了方法能力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个人能力目标(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目标(电工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等四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当今社会机电行业对电工专业学生的要求,也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和“做中教”,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很大的提高,专业技能得以展示。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分工合作
本项目笔者利用普通电梯图片、实物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在实训中领会“项目就是产品”,学生明确实训目标,反思以前的实训项目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解读任务书后,由9个小组每组任意选派一名学生(共9人)上台按照教师要求合作演示样品普通电梯的功能,而后学生根据任务书进行读图、检测、布局、制作、调试、故障检测、质量评价、评后感想。本项目充分应用了实训室的各仪器设备(多媒体、电工实训台、万用表、电梯训练装置等),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较好达到。为了便于实训操作,课前安排学生从普通电梯样品8个按钮处分别用细长导线并联接出8个按键,并编好号,果然,操作方便,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在电路的检测和调试中,用时较长,但每小组的三个成员能分工合作,完成测试,做好记录。对检测中出现的故障基本能找到故障部位,予以排除。每组的三个成员笔者都按好中差精心搭配,利用帮带的方法,课前先点拨动手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秀的学生辅导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每个子项目的实训内容。这种方式让老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和巡回指导,而且同龄人教同龄人,学生很容易接受,还方便在讨论中进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项目是按照课程表每次2课时进行,学生时间把握不够好,熟练程度不一,制作进度不一,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学生对电路的检测、调试、排除故障用时较长,展示作品时质量评价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本课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购买项目实训中用到的电工产品元器件,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计划,笔者感觉到在开学后由专业课教师或班主任收实训费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便于实训项目的开展。另外,笔者在广东某知名企业教学实践时,企业人事经理说过:一味强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全能员(物料员、装配工、焊接工、调试工、检验员、维修工)”,而不把企业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达不到企业要求,用人单位是不愿意接受的。笔者认为:7S管理理念,不仅要渗透给学生,教师每个人也都要达成共识,老师、学生都成为7S的传播者,例如:教师上课、办公、开会、乃至就餐完毕,每人随手把自己坐过的凳子搬回原位,仅仅举手之劳,在离开教室、办公室、会场、餐厅时,映入眼帘的凳子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模样,而是整齐有序的摆放,而且给打扫卫生的人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实践证明:教师在电工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法非常合适,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笔者建议中等职来教育在今后对于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专业课其教材都选用项目教程。学生能在项目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就业的技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灿涛.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工教学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5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市场应对能力;电子专业;现状与对策
2013年3月23日,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教师培训及研讨会在崇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召开。参加2013年中职电工电子技能竞赛的教师及电子专业中心组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杜仕发校长主持,电子中心组王宏刚老师就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作了中心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加强电子专业实训教学,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交流、研讨。近几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在经历了连年的大幅扩招后,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都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们不断降低就业期望值,也开始成为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的“竞争对手”。那么又该如何应对?一是,注重就业指导调整心态。二是,苦练内功加强动手能力;第二个重任当然就落在我们的实训教学工作上了。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关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各中职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电子实训教学的有效方法。成都市机电学校介绍了自己的做法:目前中职学生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安排要考虑在2年内完成。在这2年的时间内,学生理论学习效率低,教学成效不明显,部颁教材及要求标准超越了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水平与接受能力。从中职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电子专业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
二是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实训教学是直接获得经验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职业态度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忽视实践训练,导致学生职业技能差;
三是实训教学目标设定得不够合理。忽视了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既要有成功体验,也要认识到学无止境,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
四是学校经费不足,实训设备太陈旧,与发展的教学理念脱节,与企业的生产相差甚远。
作为我们从事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对电子专业的认识,应该怎样去搞好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工作。我认为,新时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内地县市中职学校,更应该加大对电子专业的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壮大电子专业教学规模,提高电子专业教学水平。这是因为电子专业不仅是传统的,内容丰富,知识深奥的工科类典型专业,而且现在的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包括数控专业的电气方面的实质内容、专业内核,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我们都知道机电产品现在都采用电气控制,电气控制设备大多采用微电脑控制或微机控制――机电设备电气化;电气设备电子化;电子设备微电子化、智能化成为机电类、电子类生产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通过崇州的这次研讨会,各职业学校受益匪浅,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研讨会对推动四川省电子专业加强实训教学研究,提升实训教学水平产生积极作用。我校在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电工、电子专业实习实训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师的练好“内功”。“名师出高徒”,学生要服你,信你,才会跟你学。仿真教学、一体化教学等都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教案。在独立操作项目的演示和实训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简明扼要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二.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及器材作好仿真教学.指导思想:以电子书为主+电子视频教程+计算机仿真+实习材料+别人的技术指导=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观摩别人的操作再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充分体现实训贯川始终。仿真教学方法多样,一是利用我们的仿真教学软件在多媒体上仿真教学如讲调光灯的原理,在仿真教学系统中教师演示如何用元件连接电路,在连接好的电路中合上开关,灯泡被点亮,在用鼠标调节电位器的旋钮,灯泡可以由暗变亮,或由亮变暗,这种演示教学与实训非常逼真,节约教学成本,降低实训耗材,缩短教学时间。
三.专业理论实作一体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存在着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只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 组织社会实践,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途径。
如何解决充足实训课题和大量实习材料消耗的矛盾,是一体化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与现代企业的密切联系,我校与鹏翔电子厂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这样能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本专业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强化劳动纪律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行为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积极引进企业,加强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逻辑 课程体系 计算机 构建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55-02
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数字逻辑”这门课程,至今开设的有《数字逻辑基础》、《数字逻辑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专科及高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本科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讲授的内容也相同,有的则侧重于数字逻辑理论知识的介绍,有的则侧重于数字逻辑实验及电路设计的介绍,有的则兼顾两者。虽然各院校讲授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该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数字逻辑”课程已开设二十多年,而且其覆盖的专业门类较多,涉及的学校类型各异,因此各校在进行“数字逻辑”教学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其中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数字逻辑”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以后的学习、工作及其职业发展方向。他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2 “数字逻辑”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在分析和研究部分高等院校“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学院教育的特点,构建了民族学院“数字逻辑”课程的课程体系。
2.1 “数字逻辑”课程概述
“数字逻辑”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 “数字逻辑”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
授课时数:54学时;
实践时数:36学时;
实训时数:10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逻辑学、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其一)。
2.3 “数字逻辑”课程内容
“数字逻辑”课程体系应由数字逻辑理论知识、实验及实训三大部分组成。
2.3.1 理论知识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数字逻辑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及研究方法,从而全面了解掌握数字逻辑概貌。
从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及知识组织结构考虑,“数字逻辑”课程理论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数字逻辑基本概念;
(2)数字逻辑发展简史;
(3)数字逻辑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介绍。
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2.3.2 实验
数字逻辑技术和电路设计方法是实验环节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TTL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参数测试;
(2)集成逻辑门的连接和驱动;
(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
(4)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5)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6)计数器及其应用;
(7)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8)555定时器电路及其应用;
(9)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如表1)。
2.3.3 实训“自动电子钟”
实训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本系统利用8254定时/计数器产生的固定频率的脉冲作为8255可编程芯片的中断信号,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及小键盘的按键处理,实现电子钟的计时、按键控制等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1)电子钟基本功能的实现;
(2)电子钟按键功能的实验;
(3)显示的实现。
3 结语
该课程体系是在分析和研究部分高等院校“数字逻辑”等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的,但是由于各院校开设“数字逻辑”、《数字逻辑基础》、《数字逻辑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课程时间不同,并且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因此,该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实用性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检验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东明,史晓东,陈凌霄.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景宏.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2.
[3] 何建新.数字逻辑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徐尚中,崔仲远.高校《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9).
[5] 陶黄林,帅晓勇.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6] 孙怀东,饶连周.基于EDA技术的电子技术教学研究[J].机电技术,2011(2):143-146.
[7] 孙建国,武俊鹏,张国印,等.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8).
[8] 胡芳,赵亮方.多媒体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21-22.
关键词:课程;智能控制;项目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Vocational"Intelligent Control and Programming"Course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Xia Guangwei
(Wuhan 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L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work to go,and ultimately the students'zero distance'posts,these are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concern.We are in the"Intelligent Control and Programming"cour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pproach,optimization and knowledge through the project of re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poi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kill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Curriculum;Intelligent control;Project-based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关注的问题。并且,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考察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实践经验,有没有参与过实际项目的开发。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项目的优化和知识点的重构和整合,在提高实训的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等方面,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它使我们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课程来源及定位
(一)专业调研与岗位分析
组织专业教师走访多家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采取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和回访毕业生等形式,了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3个方面。以上职业领域主要包括5个就业岗位――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元件采购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电子产品营销、电子产品售后服务。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子材料采购,电子产品制造、检测、调试,工艺管理及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研发、维护、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电子技术领域的生产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提炼,将专业能力中导线与电缆的识别与使用、微处理器的应用、电子产品性能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现场安装、调试、维修和应用等能力归纳为选、读、焊、写,测、装、调、检、编、设等10项职业能力,因此确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性质与定位
《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面向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等主要岗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确定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四)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智能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应用等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确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2)了解单片机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3)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及指令系统。(4)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选取了人才培养目标10项职业能力中的6种。(1)测:会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2)编:会使用keil、proteus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运行及仿真。(3)装、调、设:会制作、调试、设计简单小型智能电子产品。(4)写:会规范撰写设计报告。
3.素质目标:(1)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2)培养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3)树立质量、成本的意识。(4)养成交流与协作的习惯。
(五)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取电动玩具开发为载体。与深圳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得实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蓝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考评标准的制定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参考了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员等工种对智能电子产品调试与应用技术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智能电子产品调试与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图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电子广告牌、电饭煲、汽车导航系统、数控机床设备等,均用到了单片机技术。经过对比,我们选择了电动玩具作为项目制作的载体。本课程具有注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根据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设置了基本训练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构建能对学生相应单片机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的工作任务,并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课外竞技训练项目,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
(二)内容序化
项目及任务的设计遵循从运用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到控制外部设备,最后到设计实用产品的规律,前面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共40学时。课外竞技训练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教师自主命题,学生课外完成,不占课内学时。本课程在大二上学期授课。
(三)表现形式
课程组教师与深圳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编写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与武汉天蓝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了项目教材《智能控制-射频卡项目》,课程组还编写了《学生创新设计方案集》和《学生评价》等校内教材;制作了学生工作页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录制了教学视频;制作了精品课网站;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了智能控制-射频系统。为不断规范和完善《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课程组教师与相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制定了课程标准,其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实施要求、标准说明及评价等方面。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和实物制作相结合,课内教学、课外二课活动、竞技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课内学习。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加实物制作的课内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简单程序的分析、设计、调试能力,培养学生单片机的基本应用能力。(2)二课活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加深和巩固单片机基本理论、强化基本应用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对单片机的技术应用能力。(3)竞技教育。通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2.考核反馈。(1)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3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方面;专业知识考核占30%,通过理论考试测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项目训练成绩占50%,包括专业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自测系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教学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交流、作品评价、课后作业等直接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通过教学系部、学院督导(查、听、评)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等途径,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程度和学生运用单片机知识、技能的水平,不断改善教学。
(二)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按照5个步骤进行,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结合虚拟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实践场所实现教学。
2.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教学软件辅助监控课堂教学;利用keil、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的虚拟仿真;通过精品课网站实现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和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将教案、课件、授课进度计划等资料上传,实现网上辅助教学管理。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5个步骤进行,如图2。下面以显示系统的制作的项目5输入输出接口与红外线传感器应用――(4学时)为例具体说明。
图2:教学过程
任务布置(1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实物等途径展示产品效果,让学生明确产品功能,确定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方案讨论(1学时):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填写制作过程记录卡。
方案确定(2学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论证方案,完善并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学生汇报方案,老师讲解知识,答疑解惑。这个过程是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实物制作(3学时):学生根据最优方案,准备所需设备和元件,在单片机实训室进行实物制作和产品调试,老师在制作之前介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制作之中巡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调试故障。目的是教会学生规范制作。
任务考评(1学时):学生展示作品,参加答辩,老师量化评分。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布置下个任务及与本任务相关的拓展训练任务,如往届电子设计大赛题,以便学生能在创新工作室进行拓展训练,最后收取制作过程记录卡、任务考核评分卡、总结报告等资料。这个过程是检查学生做得怎么样。
五、特色与创新
(一)虚实结合、软硬兼修
利用单片机软件模拟仿真确定可行、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方案制作出实物,一虚一实,培养学生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能力。
(二)以赛促练、以赛促改
课程教学,通过基本训练项目、拓展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单片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课外通过组织校内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通过成果总结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波.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3:41-42
[2]王燕玲等.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数控直流电源;稳压电源;电压源;电流源
中图分类号:TM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4006707
0引言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电类专业学生必然涉及到的一个电工电子课程设计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曾于第一届A题、第二届A题和第七届F题(电流源),全国首届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样题以及省级院校竞赛都有涉及,用来检验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可见其普遍性。
虽然较多论文都涉及,但电路设计的多样性以及制作经验篇幅鲜少,不足以使读者完成作品并举一反三。笔者参阅数十篇关于数控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发现许多很难读懂的问题。例如,给出参数设计输出达20 V电压,但运放直接驱动达林顿管明显无法输出达22 V以上。又如,通篇无关紧要的内容,唯独缺少比较放大环节设计及关键电路的完整连接,也就是说DAC输出到调整管之间内容匮乏,这也是本文解决问题的初衷。
直流稳压电源按照功率管工作状态,分为线性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2种。鉴于电类专业课程设计的需要,本文重点解析线性稳压电源之关键设计,如与OP放大器设计联系密切的部分,希望对读者制作该项目或写论文有所帮助。
1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1)输出电流IL(即额定负载电流),它的最大值决定调整管(三端稳压器)的最大允许功耗PCM和最大允许电流ICM,要求:IL (Vimax-Vomin)
2)根据输出电压范围和最大输出电流的指标,U/I可计算出等效负载阻值。例如,输出电压要求达30 V,最大输出电流1 A,因此模拟负载应满足从几Ω到30 Ω之间,调整管耗散功率应满足30 W以上,考虑加散热片。
1.2质量指标
纹波电压:是指叠加在输出电压Uo上的交流分量。在额定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下,用示波器观测其峰一峰值,Uo(p-p)一般为毫伏量级,也可以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其有效值。纹波系数是纹波电压与输出电压的百分比。设计中主要涉及滤波电路RLC充放电时间常数的计算。一般在全波式桥式整流情况下,根据下式选择滤波电容C的容量:RL・C=(3-5)T/2,式中T为输入交流信号周期,因而T=1/f=1/50=20 ms;RL为整流滤波电路的等效负载电阻。
稳压系数Su和电压调整率Ku均说明输入电压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2],因此只需测试其中之一即可。电源输出电阻ro和电流调整率Ki均说明负载电流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2],因此也只需测试其中之一即可,具体操作参照指标的定义来实施。
2.2DAC接口电路的设计
2.3调整管控制电路、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电路的
2.4ADC接口电路的设计、同时具备电压源与电流源功能的设计
2.6具备电压预置记忆存储部分的设计
2.7保护电路的设计
2.8.2滤波电路的设计
3结语
曾经查阅数十篇类似稳压电源电路图,深感模拟电路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设计方案同时罗列,便于读者理解设计要领。重点解析DAC输出后的电路设计,图中电压、电流数据全部基于proteus交互式仿真完成。电路设计的连贯性、采样电路取值、运放电路与驱动电路设计等,是同类论文较少论述的环节,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读者提高电路解析能力。仅此抛砖引玉,希望本文的设计能对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参考文献:
[1]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邓坚,杨燕翔,齐刚.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12):19911993.
[3]杨秀增,黄灿胜. 基于Nios II的高精度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2009,17(9):4749.
[4]许艳惠. 一种智能化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与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2):136138.
[5]DAC0832手册.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S005608[EB/OL].(20020120)[20121011]. http:///product/dac0832.
[6]冈村迪夫.OP放大电路设计[M].王玲,徐雅珍,李武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铃木雅臣.晶体管电路设计(上)[M].周南生,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江海鹰,孙王强,孙杰,等. 实用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流/电压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249251.
[9]彭军.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12]陈光明,施金鸿,桂金莲.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子实训课;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技能拓展
1.与电打交道,安全是首要
安全是保证实训教学的重要前提,涉及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安全教育必须警钟长鸣,要贯穿于整个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本人认为要上好电子实训课的前提是先上好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一般的安全教育就是老师讲解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注意事项。这远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效果不是很明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大家来找茬”
我把电子实习方面的所有正确和错误的操作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找出其中错误的操作,并说出错误的原因和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
1.2“知识抢答”
提问安全操作规程和触电急救小常识让学生回答,对于回答不出来的要着重讲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好多安全知识。
1.3“悲剧再现”
用多媒体真实、生动的再现一个个电子实训事故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事故的原因,并告诉学生发生危险时的急救措施。针对一个典型的事故案例,通过那触目惊心的画面,使学生在惊悸之余暗示自己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规范操作。
2.用典型的课题调动和维持学生对电子实习课的兴趣
正确引导学生对电子实习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是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的最积极的方法之一。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知识的经验,比如:有些学生家中的功放不响了,自己找工具拆开,虽然没有维修好,但他已经大概了解功放的内部结构,对于电路板,基本元件也有一定的印象。所以,电子实习整体概念呈现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教学实践中,选择一种学生常见过的电子产品。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很多电子产品都非常熟悉,但这种熟悉只能停留在操作使用层面上,实习的第一节课将功放解剖开,将这个电器从元器件的选用、检测到按工艺流程装配成整机的过程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确,在电子实习课中需要学习哪些基本技能,学习这些基本技能有什么用?即建立起整体的框架。比如:通过对分立OTL功放制作过程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子实习整体概念,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基本任务―接下来的学习是完成这个功放的整机装配,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装配一个功放,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树立自信,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以焊接贯穿整个基本技能训练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需要焊接。实习时就围绕着焊接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训练。比如焊接基本动作可以分为四步:电烙铁点入、焊丝切入、焊丝撤离、电烙铁撤离,一个焊点可在2-3秒内完成。对于操作步骤及要领,可以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操作共同完成,如果把焊接技能单独分开训练,找废旧电烙板来练习,长时间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失去兴趣, 也不利于基本技能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采取焊接训练为主线,要将功放整机装配的其他几项技能贯穿起来,在手工焊接实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加入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图识读和测绘等技能的训练。按焊接的难度递增顺序,一般焊接的训练从点开始,抓好焊点质量,过渡到元器件的定点定型焊接,元器件焊接之前要对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最后到电路的焊接,学习识读电路图,按工艺要求进行整机电路装配焊接,按照要求的参数对电路进行调试(分级调试、统调),如有故障应进行排故。这一过程中,功放整机装配为总体任务,将各项技能整合于这一总体任务下,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使整个实习训练难度呈一个阶梯的形式递增,最终完成整机装配,每个难度等级的训练都可以用循序渐进的任务来刺激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训练效率。
4.通过电路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电路改进是指学生为实现某种功能而将已知功能的电路设计制作成另外一种新功能电路,包括原理图设计、装配图设计、工艺设计、元器件的选用、焊接、调试,即进行电路的创新制作。 创新需要通过借鉴、模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原电路改进成具有某种功能的电路制作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1)绘出原理图、装配图及元器件,完成电路制作。
(2)结合原理图,学生修改装配图或用万能板自己设计装配图,完成电路制作。这一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识图的能力,电子实习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自己设计装配图。
(3)提出新功能,让学生为OTL功放设计一直流稳压电源,要求能调到功放所需直流电压值,设计原理图,装配图,完成电路制作。 稳压电源和功放都是电子线路教材中重要的章节,因此对简单的稳压电源设计,如串联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对学生来说难度适中。
(4)将稳压电源和OTL功放两个电路分级调试,然后统调,借此加深学生对调试过程的理解。
(5)提出新功能,如将两只功放管用一个集成块来代替,如LM386(LM386在教科书上有介绍),电路将如何改进,学生设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完成电路制作。
(6)此电路的扩展性很强,学生完成的作品可以保留作为电子测量课的课题,它的调试测量分静态和动态,基本上在安装时已进行了静态调试如中点电位,在电子测量课中可以增加其它内容比如在静态调试中加入整机电流的测量。动态调试可以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入一定幅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及幅度,求放大倍数,画增益曲线等,从而验证教科书上的理论。
这六个阶段,以模仿为起点,对电路的修改、调整、补充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实践。后两个阶段可能有许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集体力量来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
5.与时俱进,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电子装配方面的前沿知识
(1)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频功放模块发展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即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同学们通常接触到的,尤其是集成电路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打产品,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功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功放的发展,也代表了整个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
(2)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拓展一些电子装配领域的前沿知识:一般学校的实习课题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课本的课题,因此很难跟市场上的具体产品接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实习经费和实习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让学生装配一些比较前沿的元件。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实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的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贴片元件的发展和应用,自动波峰焊接技术、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等。
6.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多年在电工电子实训课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就如何调动并维持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电子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谈了自己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CAD;绘图;设置;电路图;块
0引言
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如机械、电子、建筑等、目前广泛使用的CAD软件,不仅适用于机械图样的绘制与编辑,绘制电子、电路图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实际的电路系统抽象为电路模型,用理想元件或者理想元件的组合去代替实际电路系统中的实际元件。这样就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建立电路模型能使电路的分析大大简化,是电路计算的基础。电路图是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各种理想元件而画出的电路模型图样。电路图只反映各种理想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连接方式,并不反应实际元件的内部结构。掌握电路图绘制方法是电子电路设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设计的基本功。
电路是由各种电子元件或电气设备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如电源、电压、电流、电阻、导线等,可以实现有用的多种功能。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CAD软件中提供的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并掌握一定的技巧,能方便、准确、快速地完成。下面以图1所示电路图为例描述其应用CAD的绘制过程。
1图块的使用
在电路图中,有各种电子元件,它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电路图中用到的几种电子元件的图形符号。
在使用AutoCAD绘图时,会遇到图形中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这时可以把重复绘制的图形创建成块,在需要时直接插入。例如在CAD中,通过块创建制成的各种专业图形符号库,标准零件库,常见结构库等,通过块的调用进行图形的拼合,从而提高绘图效率。在绘制电路图时将常用的电子元件定义成为块,用插入块的方法插入到电路图中,就能大大提高绘图速度。
1.1绘制要定义为图块的图形电阻的图形符号用CAD中的矩形命令绘制出。电压的图形符号用CAD中的圆命令绘制出。
1.2定义块执行绘图块创建出现块定义对话框,在块定义对话框中定义块名为电阻,指定块的基点,选择矩形图形内部的中点,选择对象是将矩形图形选中。定义好块后还须将块存储。执行命令:Wblock?坻弹出“写块”对话框,在“目标”项中指定文件名和图块的保存路径确定。即完成了块的保存。其他电子元件用相同的方法定义,可分别定义不同的块名。这样就可随着块的插入来使用块。
1.3绘制线路图电子元件定义为块后,就可以绘制电路图中的导线了,用绘制直线的方法直接给距离绘制。直接给距离方式主要用于绘制直接标出长度尺寸的水平与垂直线段,直接给距离方式是用鼠标导向,从键盘直接键入相对前一点的距离来绘制。用该方式输入尺寸时,应打开极轴,即能绘制出1:1大小的线路图。极轴的设置方法为:工具草图设置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在极轴选项卡下,选中应用极轴追踪,角增量设为90°。在绘制直线时打开极轴用直接给距离的方法很方便地绘制出线路图。在电路图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规定用小黑点表示,在导线中可只画出一个节点,其余用复制的方法完成。
1.4插入图块电路图中的电子元件定义为块后,就可在电路图中插入图块了。有七处电阻,分七次执行插入块打开插入对话框。选择块名为电阻的元件插入。根据需要设置相关参数(如旋转角度及比例等)确定。
在电路图中指定插入点位置,插入所有电阻,电路图中R1.R4.R6的旋转角度设置为0,其余电阻的旋转角度设置为90°,缩放比例指定为1:1,再用相同的方法插入其他各个电子元件,并执行修剪命令。
2文字标注
电路图中除了线路与电子元件的图形符号外,还要标注出各个电子元件的表示符号,如电阻为R等,即要进行文字注写。CAD中文字标注方法为:绘图文字多行文字指定第一个角点指定对角点出现文字编辑框输入文字确定。
3利用对象捕捉精确绘图
在CAD绘图中,要随时定点的位置来作图,利用系统提供的对象捕捉功能捕捉图形对象上的某些特征点,从而快速、精确地绘制图形。对象捕捉的设置方法是:工具草图设置(出现草图设置对话框)在对象捕捉选项卡下启用对象捕捉在对象捕捉模式对话框中选中相应复选框(端点、中点、交点等)。利用对象捕捉功能能增强绘图的准确性,提高绘图速度。如电路图中的所有节点,为准确定位圆心的位置,复制时必须捕捉交点。
绘制电路图时,要画出要求大小和形状的图样,必须熟练掌握CAD绘图与编辑命令,如直线的绘制,矩形、圆的绘制,复制、修改、文字标注等命令。掌握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是电子技术设计人员的基本功,还要具备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熟悉电路的基本技术及计算。即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CAD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
绘制电路图是CAD软件的实际应用,在电路图形的绘制中,除了熟练地应用绘图与编辑命令外,还要掌握其一定的技巧与专业知识。绘制电路图时熟练地应用块、及对象捕捉功能,就能使绘制图形变的轻松、简单、准确、快捷,在实际设计绘图工作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谟金.AutoCAD2005机械制图与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153.
[2]郭继文.电路分析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19-25.
[3]林党养.AutoCAD2008机械绘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80-83.
[4]于占河.电工技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