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学习教育

初中生学习教育

时间:2024-02-20 15:5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学习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学习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上,由于受教育资源、教学方式限制,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语文素养较低的现象,亟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生本教育”模式来改善现状,改革语文教学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贯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概念和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1.“生本教育”思想的概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生本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大旗下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形式自主学习。

2.当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在众多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滞后,初中语文教育始终处于较为单一的传统的模式之中,学生在沉闷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在调查结果中,表达喜欢语文学科的学生占比低于20个百分点。在不喜欢该门学科的情况下,学习质量就更无法保证了,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质一直是处于远远低于城镇学生、城市学生的状态。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地域带来的特殊性,利用生本教育思想释放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利用“生本教育”思想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明确指出:“生本教育是把教师好教的教育变成学生好学的教育。”在农村初中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享受语文的乐趣,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下面将对如何利用“生本教育”思想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1.生本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应该以阅读为核心,辐射影响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

教师应该尊重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这个年级特有的活泼好动性,教学过程应该充满想象空间,让学生放飞思想,据此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流露和个性特点

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示理解,并且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性,了解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采取不一样的活动形式,尽可能满足个体意愿,使教学活动发挥意义。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最后一课》一文中,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韩麦尔的性格,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的独特理解和观点都能得以表达和尊重,并且在过程中加深和完善了理解。

4.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极易受到挫折,教师应该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鼓励为主,劝导为辅。

5.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欣赏和肯定,通过赞美让学生增强自信,享受努力的过程

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使用正面的评论语,尽可能地去鼓舞学生,激发其学习潜能。

6.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尽可能深入地投入主题活动中,自主感悟和体验。

7.运用多元化的形式,提升现行新课堂教学模式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斑羚飞渡》一文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教学效果,通过播放斑羚、镰刀头羊的图片、动画,飞渡过程的短片,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道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所营造的生动形象,亩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语文学科教育朝着生本教育思想迈进,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生本教育,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实现自我价值,在课堂上个性得到尊重,从而热爱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老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与评价产生各种现象的问题。在教育经过中,一定要把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生活综合在一起,把课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在一起,重视和初中生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初中生自身参加的、多种多样的项目,拓展他们的知识容量,知识构成,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全新的思维理念以及优越的素质品格。

一、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怎样满足社会运行的需要,比较好地从满足初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规律为基础,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主要在于老师。社会正在进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了解教学的变化,构建科学的教育思维,让教育做到真正的培育智力、传授知识、培养文化素质的意义。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仅是参照成绩来决定对学到的知识的认知情况,更应该考察初中生认知能力以及智力等全方位的综合发展。老师应该全面的更改考试中被忽略教学效果,用较多的投资来兑换高成绩低生产的模式,让初中生从一望无际的习题以及无尽止的测试中摆脱出来,获得自主、生动、多样地学习方法,以真正展现初中生的核心位置,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初中生不但应该明白道理,还应该知道怎样做人,知识不是初中生被迫地去学习的经过,反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可以亲自去体会、去探索、去参加、去挖掘的历程,让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育达到思想上的基本转变。老师需要认真的建立民主,温馨的学习气氛,教育初中生们挖掘思维,多向老师提问。同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状况,才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提高教育的课堂氛围,改善初中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升初中生的思维悟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多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

思想品德老师要构建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构建文明、积极、优良、健康的课堂面貌,努力做好思想教育的事情,作初中生学习道路中的引路人、教育治理的构成人员和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好朋友。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老师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人员、素质教育的弘扬人员,也应该是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朋友、教育事情上的构成人员、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帮助人员以及支撑人员……这就需要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学习的爱好,培养初中生认真参加学习项目的态度,指引初中生在老师认真研究的气氛下积极的进行探究。

三、贴近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现在,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没有显著的效果,造成知识的严重分离。以前的那些单一的教育过程、不积极的评估制度,引起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缺少衔接,不符合初中生活泼生动成长的内在需求,制约了教育目的的生成。现实生活以及教学相互影响,不但是当今社会运作模式,而且还会是目前教学思维引导下的结论。要探讨以及传播学习的经验,就一定要把学校教学以及当今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接近“当代生活”,让初中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培养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在“现在”中就会悄悄的假如“以后”。因此,变革以前那些和大众生活相脱轨的道德培养,就现在来说,尤为重要,初中生在书上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有着脱离,这就需要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不能仅仅地用讲课来完成,相反应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为顺应社会做好铺垫。如:为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的威胁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应让学生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毫无疑问要比课文中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为了提高初中生对中国的法律维护百姓权益,处罚犯罪的力度的认知,就应采取模仿法院的模式,认真选择范例,让初中生参加到情景之中,进行体验感受。一些学校联系初中生进行红色之旅,相对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让初中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得到启发,这样,有助于初中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构建科学的思维理念。只有通过弄清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才可以上好所有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做到上课以及课外的教育项目一起考察,利用变通方法加强思想品德课程的探析、研究,让思想品德课堂的教育水平有着长远的提升。

总结:总而言之,一切以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为前提,是新课标的中心思想,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功夫用在课前,组织用在课堂中。备好课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必须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当然,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究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它应成为思想品德科目教育者不停向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辛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

[2]邹恒.关注教学动态生成,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基于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个案分析[J].基础教育.2008(05)

[3]游国宾.浅谈提高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第3篇

自主学习 自尊 师生关系 农村初中生

目前广大农村初中教育仍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致使不少农村初中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这种现象不仅妨碍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会对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对农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可以为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教育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农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对于广大农村今后构建学习型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河南省信阳、安阳、平顶山、开封四个地区的12所农村普通初中作为调研基地,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5480名初中生为被试。剔除回答不全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030份,有效率为91.8%。其中七年级1650人,八年级1800人,九年级1508人;男生2650人,女生2380人;留守初中生2200人,非留守初中生2830人。

2.调查工具

(1)学习自主性量表。该量表由庞维国编制,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监督3个分量表,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3-0.86,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4[1]。量表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自主学分为各因子得分之和,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主学习水平越高。

(2)师生关系问卷。该问卷由张野等编制;包括亲密性、回避性、冲突性3个分问卷;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各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介于0.64-0.84[2]。师生关系因子分为各分问卷所含题项的平均分。

(3)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中学生群体[3]。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自尊分数为所有题项得分之和,自尊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自尊水平越高。

3.自主学习的操作定义

借鉴专家的方法,对学习自主性量表各因子得分降序排列,取各因子得分序列第一个处分值为临界值[4]。若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临界值,则视为自主学习水平很强;若只有2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则视为自主学习水平较强;若只有1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则视为自主学习水平较差;若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临界值,则视为自主学习水平很差。

4.施测与数据处理

将学习自主性量表、师生关系问卷、自尊量表装订在一起,以班级为单位实行无记名团体测试。主试为心理学专业教师,测试前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被试按指导语要求作答问卷。测试后当场收回问卷。使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方法

1.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整体状况

以学习自主性量表各因子所属题项均分作为原始得分,将各因子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化T分数,作为各因子最后得分。依据前述因子临界值划分方法,确定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自我监督三个因子的临界值分别为21、22、17。将被试各因子得分与相应临界值比较,可鉴别被试的自主学习水平。

表1 自主学习很强、较强、较差、很差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

注:表中括号内数据为检出率

由表1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水平“很差”的初中生占调查样本总数的比例高达42.1%,另有21.3%的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为“较差”,自主学习水平在“较差”以下的人数累计占调查样本总数的比例高达63.4%,自主学习水平在“较强”以上的人数比例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6.6%,仅有21.5%的初中生自主学习水平“很强”。可见,河南省农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整体偏低。

2.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性别、年级差异

表2显示: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1);女生自主学习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男生,表明男生相对女生而言自主学习水平更低。表3显示:七、八、九三个年级在自主学习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且自主学习水平随年级上升呈下行发展趋势。

表2 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性别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01

表3 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年级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01

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差异

表4显示:留守初中生在自主学习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其中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p<0.05),在自我监督因子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可见留守初中生自主学习水平整体上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表4 留守、非留守初中生自主学习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4.师生关系、自尊对自主学习的预测

在5个变量之间构建多个假设模型并对各模型路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剔除路径系数不显著及违反SEM基本假定的模型后获得理想模型(见图1)。依据模型路径系数计算自主学习的变异源:师生亲密、师生冲突、师生回避分别解释自主学变异的9.0%、3.24%、1.44%;自尊解释自主学变异的4.84%;师生亲密以自尊为中介变量间接解释自主学习5.28%的变异,师生亲密累计解释自主学习14.28%的变异。SEM及路径分析证实:师生关系、自尊为自主学习的有效预测变量。

图1 师生关系、自尊、自主学习的关系模型

三、讨论

初中生自主学习水平整体偏低,这与目前河南农村初中仍盛行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应试教育模式致使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不少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活动热情。与应试教育相应的教师工作评价方式过于看重学生考试分数,并以之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这使农村初中教师更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尽管能让学生终生受益,但由于收益显现周期长,不像“题海战术”短期内能收到立竿见影效果。今后应深入探索“去应试教育化”的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优化初中升高中的入学政策,从根本上切断应试教育源头,着力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男生自主学习水平显著低于女生,这与秦娟(2006)[5]研究结论一致。初中女生心智发育较早,相对“懂事”,更清晰学习对未来人生的意义,自控能力强于男生。女生喜静不喜动,能坐得下来,静得下心,课余时间多用于自主学习。初中男生叛逆性强,逆反心理明显,难以遵从师长忠告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男生更倾向于将课余时间用于同伴交往。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优异者以女生居多,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并非由于女生具有更高的流体智力,而是因为现行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更符合女生特点。因此为切实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初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对男生更应如此。教师之功不在“授人以鱼”,而在“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使其长期甚至终身受益。

本研究有两点发现出乎所料:一是初中生自主学习水平居然随年级增长呈下行发展趋势,二是留守初中生自主学习水而高于非留守初中生。七年级学习内容简单,学习任务较轻,应试教育倾向相对不严重,故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主动性较强。随年级增长,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减少,应试教育倾向更加严重。频繁的考试、评比压抑了学生的天性,造成他们难以获得成功体验,有的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毫无学习动机可言。九年级教师唯分数论观念最强、最为“急功近利”,加上忽视情商教育、不注重学习策略引导;故九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监督水平均最低。非留守初中生可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物质支持和情感关怀,但他们对父母的逆反心理也更强,自主学习习惯更差。亲子分居状态不可避免会给留守儿童心理带来负面效应,但留守儿童进入初中阶段后多能够理解父母迫于生计而离开家乡,他们相对更为“懂事”,能够将监护人和教师的教导内化为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更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引擎”,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策略及自我监督水平越高。[6]今后农村初中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并加强自律自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本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回避性因子负向预测自主学习,但预测力相对较小,亲密性因子正向预测自主学习且预测力较强。学生回避教师的不良后果是得到教师帮助的机会减少,教师常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励志教育及学习方略指导,回避教师的学生难以受益,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师生冲突容易将学生推向集体之外,导致或加剧学习不良,师生冲突还容易导致学生质疑教师的教育动机,例如他们认为“老师关注我的成绩是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因而缺乏学习动力,难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因子不仅直接促进自主学习,还以自尊为中介变量间接促进自主学习。师生亲密作为一种积极情感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7]学生在实现教师期望之后会得到更多的教师认同和欣赏,这不仅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成就感,同时他们的自尊水平也得以提升。[8]应试教育背景下,自尊越强的学生越倾向于通过获得好成绩来证明自己,其学习活动越发主动积极,故自尊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预测变量。关爱、呵护未成年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应尽之责。农村初中教师应发自内心地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应尽可能以民主型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努力构建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农村初中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不应以权威自居,相反应谨言慎行,避免伤害学生自尊。

――――――――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4).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

[5] 秦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6] 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等.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7] 郑海燕.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途径

做好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表达能力。听说和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息息相通的。提高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初中生综合的发展。

1.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重视的科目,但目前初中生的口语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初中生主观原因。

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初中生主观认为英语作为必修课,学好它,只是应付考试,拿高分,会不会说不重要。在初中生心里埋下应试的种子,致使他们整天以试卷、习题为伴,很少重视说这一能力的培养。这种主观想法直接影响着初中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导致其英语口语能力难于提高。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考虑到“面子”问题,害怕出错,在同学、老师面前丢脸,在众人面前羞于开口表达,有时话到嘴边,也不知如何表达,担心自己说错,担心自己说的别人听不懂……这一系列的担心,让英语口语教学难行,面对中国庞大的班额,学生们有时得过且过的思想:老师不会叫到我。致使初中生缺少对口语练习的主动性。

1.2 家庭的教育。

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状态,家长有时不允许子女在学习上有任何的疏忽,不达满分不罢休,这使子女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受到精益求精要求的影响,不敢犯任何错误,所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作为初学者的初中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表意不准确的现象,这时父母严格的教育要求迫使初中生不愿意做经常出错的口语表达,长久父母对子女学习压力的积累,也是初中生口语障碍的一个原因。

1.3 英语教师能力的有限。

虽然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多数担任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师们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教师自身口语素质不高,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英语教师只在公开课时英语满堂灌,但在平时教学中依然是以汉语为主,这顺理成章的成为初中生课堂学习英语口语的一道障碍,这直接影响着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1.4 学校的环境。

面对学校众多的学生,在校初中生所在班集体人数多在六、七十人,有的甚至更多,面对全体初中生的口语练习活动无法展开,本应单独进行的口语练习变为齐读。多数学校流于形式的请来外教,为学生上口语课,但众多的初中生并不能全部参与到外教的口语练习活动中,很多初中生又作为听众、旁观者。

2.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思考的工具。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发展,增进初中生的自信心。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初中生未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随着生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素养,为他们未来立足于社会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3.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培养的途径

3.1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开启初中生智慧的金钥匙,是学习英语、提高初中生口语的推动力。首先利用课本知识,把更多创设英语语境的机会留给学生,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发挥,创设自己的语言情境。同时,介绍初中生听最新英语歌曲或以观看英语电影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听完歌曲、看完电影,组织初中生一起对电影或歌曲中感兴趣的话进行分析,结合自己所学的英语口语知识,让初中生通过比较得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口语知识,进而达到初中生口语实践的培养。

3.2 课堂练习。

在课堂常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口语表达最基础的要求是能够表达,在学生简单的表达后应该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初中生继续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刻意加强自己口语表达练习。在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等客观现实的要求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现实教学的迫切要求。

3.3 增加模仿、背诵练习。

很多初中生很努力,但是在英语发音及表达依然存在问题,这时可以利用他们自己的MP3、MP4、手机等工具的录音功能,对自己所朗读、背诵的内容与原音对比,这就会增加自己的模仿意识,纠正自己的不正确发音。同时,背诵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听说是不可分割的,大量的背诵为初中生准确的口语表达提供了必要基础。

3.4 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多媒体教学走入课堂。利用图、文、声等结合对于初中生的口语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播放原音动画片、图片或者幻灯片,设定情景提问或者进行描述性发言。这样做既可以联系初中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训练初中生的看图作文能力。融写作能力的培养于口语培养中,这要求教师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主题明确,细节适当,而且要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材料。

3.5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意识 有效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是指初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效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所具有的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是对他们锻炼目标、锻炼方法和锻炼实效的全面综合的考量。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途径和措施,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初中生如果树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会积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还会使初中生真正找到他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他们的自觉性会有效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并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思考。特别初中生树立的自我意识将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2.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影响他们将来事业成就的大小,因此初中生要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具有强壮的体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有效的锻炼意识,从现在开始积极锻炼,不断积累,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是一项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使初中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身体锻炼,在自主学习时勤于思考,有效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为某些体育老师只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每节课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死板地传授知识,根本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锻炼和他们自身爱好及能力的培养,一切只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但教学实效不大。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明确他们的锻炼目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经常向初中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他们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着想,不让孩子们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进而把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初中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目的深入内心,最终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先进性。体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情感、毅力、爱好等心理因素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更专业,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要实现理论与锻炼项目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学科相联系,让孩子们轻松接受体育教学,进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步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初中生锻炼兴趣。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使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观一致,有效发挥锻炼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初中生的锻炼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并做好总结和宣传,有效激发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从内心喜欢体育锻炼,进而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4.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目前许多初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选择只局限于体育中考几个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设施也是多年鲜有改进,不能与时俱进开展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初中生在学校的锻炼方式非常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不能调动孩子们的锻炼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积极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向往锻炼,进而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第6篇

在当前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基数庞大,他们享受着多位大人的照顾与呵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初中生的感恩心态缺失。据中学生报调查,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感恩缺失使得初中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自以为是。在生活中,不懂得感恩父母,认为父母为其营造的生活环境是理所当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非常普遍。在学习中,不懂得感恩老师,认为老师的努力是建立在学费的基础上。同时,不懂得感恩同学,淡漠同学情。此外,初中生还缺乏对陌生群体、弱势群体的同情,肆意嘲笑不如自己的人。初中生这些感恩缺失的现象,不仅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着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亟需要引起重视。鉴于此,在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教育学生知恩感恩,孝顺父母,尊重老师,感恩生活。

1.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提供的生活环境。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感恩的观念和意识,认为父母所提供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辛勤劳动、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感恩缺失使得初中生顶撞父母的现象屡次发生,甚至还有媒体爆出初中生殴打母亲、殴打长辈的情况。这些都表明了,在初中生教育中,灌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弟子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集成,在这部古代的教育大典中,明确规范和要求,人们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感谢父母。同时,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和行为规范,《弟子规》中还包含着很多生动的故事和典故,这对于当代初中生而言,恰如一面镜子,对照先贤,反思自己。《弟子规》中提出,“出必告,反必面”,在初中生教育中,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用这部书中的典故和规范来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在外出上学、外出游玩、外出约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减少父母的担忧。特别是在初中生临时有约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避免父母在校门口久等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焦急地寻找。不少初中生在放学路上,容易开小差,或去公园游玩,或去一些初中生不该去的网吧、游戏厅。教师应该根据《弟子规》的戒言,督促和教导学生放学后一定要按时回家,减少父母的担忧,分担父母的生活压力。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较少有初中生会帮助父母收拾卫生、打扫房间。他们不懂得父母的勤苦,他们不顾父母上班的劳累,甚至还有不少初中生不仅不帮忙,反而还帮倒忙。鉴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引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开展教育。“冬则温,夏则清,亲所好,力为具”,这些内容明确规范初中生,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情况下,要竭力地帮助父母,从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帮助父母买菜,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在父母休息的间隙,应该为父母递上一杯水。针对当前初中生感恩缺失的现状,在运用《弟子规》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多元化的灵活性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主题班会、主题演讲、话剧等方式来灌输感恩教育,使得学生从内心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从感恩父母开始,进而养成良好的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感恩教师付出的辛勤努力。当前的初中生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将老师认同为服务他们的仆人,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具体表现在:学生见到教师不问好,不打招呼;在课堂上开小差交头接耳;下课铃声一响大声喧哗;课堂内随意走动;遇到教师需要帮助时,学生不伸手等等。在《弟子规》中,明确指出“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宣”等。教师在开展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中,应该积极运用这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更加针对性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和塑造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等活动,应该予以规范,引导他们珍惜上课的每时每刻,注重从教师的教导中汲取全面的营养。针对学生遇到教师不打招呼,教师应该运用《弟子规》,引导学生以前人的行为规范来对照自己,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更好的一面。

在开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切忌采用灌输性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照性教育,让学生自觉发现身上的不足,积极主动地纠正自身的缺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运用《弟子规》帮助学生行为养成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行为养成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材,针对当前初中生身上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引导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凡出言,信必先”,《弟子规》明确要求人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既然收不回来,就应该努力践行。当前初中生诚实守信的现状堪忧,初中生欺瞒家长、教师、学生的情况屡屡出现。鉴于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规范和约束,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父母、教师应该诚实地说实话,不要轻易欺骗。教师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指出欺骗的成本和代价,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此外,针对初中学生群体中,互相起外号、互相出晦言的情况较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姿态。当前初中生佝偻驼背现象严重,初中生坐不像样子,行不像样子,这些都影响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姿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行走、坐立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行为姿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应对每一天的挑战。“置冠服有定位……”,教师应该运用《弟子规》中这些名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自己动手洗衣服,叠被子,收拾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表。

3.引导学生专心学习珍惜光阴。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开小差、浪费时间等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典故,引导学生珍惜光阴,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功课。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分享和帮助,懂得利用集体的力量。通过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后进生 转化方法 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45-01

一 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主观原因

哲学认为,事物是存在特殊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在生物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生物后进生,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信心。本人对目前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角度,探究转化的途径。

第一,学生的角度。学习生物相对困难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差生,差生这个词多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中听到,从而使生物后进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以至于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产生了对生物的抵触情绪。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变换,生物的学习内容往往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前面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学习将十分困难。对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学习适应能力低,没有坚强的毅力,学习遇到困难便丧失信心,跟不上集体的节奏,成为生物后进生。

第二,教育者的角度。初中生物老师认为后进生成绩差,升学无望,这种看法反映了中国现代初中生物教育者的教育观和教育心态。大部分教师认为生物教育是教与学分离的,这大大阻碍了生物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的心态则是对学生的看法,忽视后进生,导致了生物后进生丧失信心,放弃了对生物的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消化吸收,另一部分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一言堂”的存在,使学生缺少与老师的互动,使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变得刻板呆滞,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耐心及兴趣,导致了大量生物后进生的存在。

2.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客观原因

在我国的教育机构中,学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基本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初中生物后进生的大量存在则反映出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生物,教材多、学生多、任务重。而初中学生没有强大的信息接收能力,缺乏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在生物学习中掉队。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勤学多练,才能熟能生巧。由于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这也大大地增加了初中生物后进生的存在,也导致了初中生物学习中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 初中生物后进生转化的途径

1.教师的作用

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观,转变对生物后进生的看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要改革创新,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努力防止“一言堂”的出现,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要做学生的朋友。生物教师不要总是盯着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生物学习后进生的身上。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社会充满了憧憬,如果自己的老师冷落自己,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只有转变对初中生物后进生的看法,生物教学才能更好地发展,也会从正面影响初中生物学习后进生的学习态度。

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对中考的认识,由于中考的残酷性,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了初中生物教育的失败,也产生了大量的生物后进生。

2.学生的自身因素

小学对生物学习的方法和初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落差,学习任务加重,阶梯性、逻辑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导致生物学习的失败。所以,初中生物的学习,学生一定要夯实基础,稳中求进。在自己的生物学习出现不懂的问题和漏洞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补牢,不要急于求成。生物是一门科学,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一定要打牢基础,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要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除了学习方面,还要端正对中考升学考试的认识,生物后进生在平日的学习中不要一知半解,一定要弄懂,不懂就问,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且还要注意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要注意学习的方法。

3.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学校在教育学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生物后进生的帮助不仅要在学校中完成,在社会和家庭里也要付诸努力。例如家访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实践,对于生物学习后进生,可以增加家访的频率,交换学校和家庭的意见,制订对后进生学习的方案,提高孩子的生物学习水平。由于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心,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一起努力,共同达到转化生物后进生的目的。总之,对初中生物后进生进行转化是艰难而持久的工作,需要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要因材施教,积极总结经验,长此以往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现状 学以致用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要进行教学改革,不但要加强师资投入,引入更多本专业教师,积极培训生物任课老师,让教师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改变生物教学中重成绩轻能力的教学现状,让初中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积极贯彻生物知识学有所用的学习理念。下面我联系近几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这一课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物教学中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很少,有的中学甚至连一名生物专业教师都没有,生物教学工作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而这些老师本身缺少生物教学知识,对初中生物的认识和研究远远不够,缺乏探究动力,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甚至一些老师就是把课本给孩子们阅读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的老师为了考试教学,让孩子们在课本上将一些知识点勾画一下,叫孩子们反复背诵,或者采用题海战术,不断地考试。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素质制约着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2.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八股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和教材成为课堂上的权和威,一堂课下来,主要以老师的“灌”为主,基本忽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扼杀了他们的灵动性。大部分老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支撑课堂,课堂上从来没有挂图和模型,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放在工作首位。关心的仍然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新课标的新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资源来看,很多老师手头的资料仍然是那本教学参考书,老师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仅此而已,谈不上给孩子们更多知识。

3.家长期望过高,初中生背负巨大的压力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有过高的期望,绝大部分家长依旧认为子女考大学是孩子将来成才的最好途径,加之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转型,导致学生家长意见两极分化。要么对孩子要求过严和期望过高,对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不理解和不支持,对初中生物实行小组式教学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浪费孩子们的学习时间,给学校和老师施加压力,使初中生物教学改革难以顺利开展。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把孩子放在学校就万事大吉,这种学生每天游手好闲,在学校上课睡觉,回家就是玩电脑,书一眼也不看。

二、改变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策略和方法

1.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完善学习目标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时,广大教师要转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不断完善学习目标,给孩子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同时还要提高生物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好课、开足课。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使孩子们不断全面、健康地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广大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做出新成绩,一些老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的模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掌握生物相关课程,还要熟悉生物专业的全部教材,并了解生物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分享。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随着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需要广大教师更新观念、精通业务、勤于思考、和善于创新,并随时关注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发展方向,勇于探究教学,实践创新,拓宽教学领域,从多角度探究生物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争使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我们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确定教学目标就是明确孩子们学到什么,达到怎样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就是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进行检测,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

3.努力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

我们要抛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确立以“孩子们学习为中心”的新理念。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学形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讲解。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力求给孩子们创新机会,积极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让孩子们拥有更多自主空间。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4.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第9篇

一、当前初中生群体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压力过大

进入初中后,学习的压力相比小学增加很多,学习的竞争比以前更加激烈。因此,而很多初中生的心理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总是担心成绩不好、分数不高,怕被老师批评、受到父母的冷落和同学的看不起,这样心理渐渐地失去了平衡。如果某次重要考试真的失败了,他们立刻就会垂头丧气,信心顿失。这种因为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在毕业班表现得最为明显。

2.人际交往障碍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春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之一。初中生群体渴望理解、沟通与交流,他们喜欢与同学、朋友交往,用良好的人际交往丰富个人的生活。但当前的初中生绝大多数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都是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集体观念淡薄,缺少合作意识,不懂感恩,不会分享,不知道如何处理与老师、父母和同学的矛盾、关系,因而觉得孤独、压抑,没有人理解他们。

3.个人心理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了他们对初中生缺点的批评和优点的忽视。这样,初中生群体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自信心丧失,一蹶不振。同时初中生生理已趋成熟,他们渴望独立地以成人的姿态面对周围的一切,对老师、父母过多的干涉难以接受,造成彼此之间的隔阂与代沟。

5.青春期性困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相比以前更早,他们的性机能逐渐成熟,也有了朦胧的性意识,产生了渴求异性的正常心理和追求异性的冲动。但初中生毕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缓解自己对异性的冲动,也不会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因而就会产生早恋等青春期的性困惑问题。

二、当前初中生群体主要心理问题对策探究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开始走向成熟,对很多问题都感兴趣,也经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求教。但他们毕竟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容易偏激,引起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冲突。教师要帮助他们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用成功体验激活学生自信心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要重视每一节课的设计,每一次考试都要认真组织,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样,不管成绩好坏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验成功的感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

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项重要措施认真落实。所有教师一定要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理解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要及时地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最终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4.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定期开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构建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平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予未成年人的影响又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只有家长、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5.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

有效教学方案是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有效教学方案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由于初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有效教学方案应该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教育并没有重视生物教学,因而生物在初中阶段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功能。

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

在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老师讲课时讲得特别全面,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导致了学生没有把握生物学习的重点。第二,教师只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是否完成,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课,从不提问学生问题,再加上初中生物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生物课上睡觉的学生很多,生物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成为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学生遇到复习难度容易放弃

初中生物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对那些在初中之前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在课上跟不上教师教学内容,课后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那些学习本来较差的学生更对生物的学习失去兴趣,更没有信心去学习与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初中生物的复习,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即使他们跟随着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复习,但是复习显然没有任何实效。因此,学生遇到复习难度时容易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方案的实施。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一定要在进行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强化。对教师来说,研究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抓住教学方向,有利于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因此,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效率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学习每个章节后,学生要明确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进而在课后对比较薄弱的章节进行补充。因此,把握教学方向,不仅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还能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例如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开始,同时不能忽视初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找出来,还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要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将初中生物教学重视起来。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还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结合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7-01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初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理论性很强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2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初中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初中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初中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初中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初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2.3提升举例频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初中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初中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初中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初中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2.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初中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初中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初中生在学校初中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比如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初中生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初中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3.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所在,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俊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3,No.17810:50-51.

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学习动机 培养方法

一、学习动机概述

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意义。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对中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十分必要。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个体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1]。学习动机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动机具有引发作用。当个体迫切想要获得某种知识或掌握某项技能时,就会产生学习内驱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其次,学习动机具有定向作用。正是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学习活动才能够在初始状态时就朝预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动机具有维持作用。拥有良好学习动机的个体,能够在坚强意志力的作用下,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而缺乏学习动机或动机水平较低的个体则不易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学习动机受到个体、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对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培养良好学习动机的途径。希望农村初中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有充足的信心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主体设定的,希望通过学习活动可以达到的一种目标状态。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导向、调节和激励的作用,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许多农村初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坚持完成学业,而选择中途辍学。比起以前,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还是和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农村初中生受家庭生活条件的影响,只想早点拿到毕业证,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漫无目的地度日。

(二)缺乏学习信心,易产生畏难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常常由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升入初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一些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初中生活,向往小学时的自由与快乐,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信心。一般来讲,初中阶段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之外,又增加了了物理、生物、地理等科目,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且极少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一旦成绩不理想,便会对学习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成绩更加不理想。

(三)学习兴趣发展不平衡。

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本身产生的兴趣,如喜欢英语本身而好好学习英语;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结果产生的兴趣,如取得好成绩就会有零花钱。不论是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受到家庭及社会等文化环境的影响,其学习兴趣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有调查显示,90%的农村初中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3]。

三、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方面。

初中生处在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即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都会产生显著变化。生理方面,如身高、体重增加、音调发生变化等。心理方面,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摆脱束缚等。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有人将其称为“暴风骤雨期”,这个时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自制能力较差,难以抵制外界各种诱惑,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误入歧途。他们处在各种矛盾交织的时期,如渴望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渴望交往与封闭的矛盾等。由于学习枯燥无味,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热衷于学习,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产生厌学、逃课等现象。

(二)家庭方面。

与城市相比,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都较差。而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即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强度也相对较高[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较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无力支付各种学习材料的费用,无法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太好,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既没有意识,又没有能力为孩子购置各种学习用品,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等等。另外,农村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即大多数家长都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有关的活动,对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了解甚少,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数农村中学的硬件设施较差。目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快速进步,但在学校教育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5]。另外,农村中学的教师无法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其自身素质、教学能力等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但是,有些农村中学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如普通话的运用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知识背景、教学能力等产生怀疑,从而缺乏学习兴趣,抵触学习活动,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四、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动机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中学应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积极乐观的心态,会使学生有更大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学习中发现乐趣,拥有更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农村中学应该为各个班级配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每周安排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不要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逐渐对自然研究和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而对观看和倾听等间接学习行为则较为反感[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主动观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自己讲课,等等。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口头传授知识,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要尊重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注重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策略,在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间接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善学校教学设施。

学校应改变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过度关注升学的状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设置课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7]。一方面,学校应该增加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在每个教室里安装多媒体,方便教师更加形象地向学生讲授知识;购置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组织兴趣小组,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特长的培养;扩大运动场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进行放松,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在招聘教师时严格把关,聘请高素养、高水平的教师。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在注重自身素养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首先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的态度、价值观、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孩子学习动机的水平[8]。有一些农村家长观念比较落后,如果孩子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会觉得上学没有出路,让孩子辍学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为此,应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学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避免误入歧途。除此之外,家庭教育要有效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校情况,配合学校里的活动。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孩子才能看到家长对自己学习的重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拥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1-243.

[2]王付会.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上),2012(7):24.

[3]覃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J].教育探索,2000(4):38-40.

[4]周蜀溪,郭英.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23-26.

[5]陈爱丽.关于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11.

[6]张德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浅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