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4-02-21 14:3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价值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由于其阅读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也要同时具备类似于戏剧的“情节”、绘画的“色彩”、舞蹈的“形象”以及音乐的“节奏”[1]。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应同时具备明快的节奏、响亮的语言以及优美的意境,才能愉悦幼儿的情感、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思维与现象。

1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儿童文学的价值

1.1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方法:儿童文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教育方法,这所体现的是儿童文学的隐性的、间接的价值。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良好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的学习、生动的学习、活泼的学习。首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儿歌教学法。儿歌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幼儿喜爱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的短小诗歌。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创编儿歌、仿编儿歌,通常可以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法。例如,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坚持不懈、不放弃、谦虚的品格,就可以应用故事教学法,给幼儿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小乌龟坚持、不放弃的品格,不要学习小兔子骄傲、轻视别人的缺点。同时,由于故事中有人物、有情景、有悬念、且生动形象,因此,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1.2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其是一种面向儿童,以促进儿童愉快、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实现儿童审美情趣的再现为重要美学特征,以表现儿童心中的幻想世界、眼中的客观世界为主要内容的文学[2]。基于这样的原因,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包括知识、审美、游戏、态度以及情感等,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例如,《跳绳歌》、《刷牙歌》等,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孔融让梨》、《小猫钓鱼》、《三只小猪》、《老虎拔牙》等,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类似于《小手》“小手小手,你有我有,握在一起,交个朋友”等形象鲜活逼真、语言音韵和谐的儿歌,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2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1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儿童文学在幼儿园阶段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及重要性后,其才能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运用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幼儿园教师自身素质便参差不齐,因此,让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基本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应从教育理念、指导思想等层面上,鼓励、倡导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认识,以从思想层面上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2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幼儿园教师在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及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还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现阶段,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学习;第二,缺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理解能力;第三,缺乏儿童文学技能。儿童文学技能指的是,对诵、讲、编、演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教育教学技能[3]。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阅读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鉴,与此同时,还应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儿童文学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实现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2.3积极倡导文学教育活动,丰富文学教育资源:首先,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将教师、幼儿的集体学习、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交流阅读心得、编写作品赏析、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等,来积极倡导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应针对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专门订购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文学读物,例如《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宝库》、《儿童文学》等,来丰富儿童文学教育资源,增加教师及幼儿的学习资源、阅读资源,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提供良好的前提。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有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健.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5,(10):244+248.

[2]甄珍.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21):107.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会影响他们的发展,所以要想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内在的关系。

1.家庭教育应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主要是由幼儿的父母来完成的,而很多父母对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念并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并不深刻,从而也就无法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家庭幼儿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具有严格体系的学校教育,科学性、系统性与目的性较强,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使其尽可能的科学与合理。

2.幼儿园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园教育想要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反之,如果离开家庭教育的配合,那么幼儿园教育就会在某种程度上缺失完整性与连贯性,使教育效果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支持

家庭教育针对的是单个的幼儿个体,教育中的随意性较强;幼儿园教育拥有明确的目的和教学计划,拥有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两者各有优劣,只有两者进行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才能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空间。

1.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

家长是幼儿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受教育环境,所以家长自身的品格、德行以及家庭的和谐、平等对于幼儿的心理和性格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的教育多以讲授与游戏为主,对于幼儿的教育是直接的,而家庭对于幼儿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充分重视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比如,礼貌待人、言而有信、乐于助人、敬老爱幼等良好的言行等都会在幼儿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促使幼儿高尚品德和人格的养成。

2.家庭教育应该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虽然也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它对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教育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尽可能的弥补这类不足。比如,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于礼貌用语、敬老爱幼、文明出行等良好习惯的教育,由于无法将幼儿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所以效果非常一般,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家长陪伴幼儿到公园游玩时,可以用实际行动告知幼儿不能够随意损坏花草树木;在公交车上可以用给老人让座的行为来教育幼儿什么叫敬老爱幼。

3.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幼儿兴趣和优势的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人员众多,所以老师不可能精心照顾每一个幼儿,也就无法非常精准的掌控幼儿的特点以及优势,这时就需要家庭教育来对幼儿园教育的不足进行补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对幼儿言行的观察,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优势,并适当的为幼儿优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紧密结合,能够增强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幼儿创造出最好的成长教育环境。作为一名幼儿家长,应该加强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及时获知幼儿在幼儿园的受教育情况;作为幼儿教师,也应该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用最真挚的态度取得幼儿家长的信任,让他们相信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2.家长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的早期教育与家长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这一阶段他们非常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所以,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家长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比如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3.家园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劣,两者优势互补才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空间。比如,幼儿早期成长中家长的生活习惯会对其个性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也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家长应该积极地献言献策,共同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水平。

四、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为主体来构建的,想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空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使二者密切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 道德启蒙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

其实在更广的程度上来讲,家长更是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

(二)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希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位小朋友游戏时表现非常棒,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过了一会,这个小朋友由于开始顽皮,老师把小红花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打老师。这个例子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别人得到奖品了,别人当班长了,我得不到就哭闹,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笔或新买的书、玩具,明天我也让妈妈买,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好、最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分给别人等等,有很多例子。造成孩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致,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幼儿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拣起来等等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三)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当今的孩子一味追求“吃好、喝好、穿好”,“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问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很多孩子回答:“当经理”、当“董事长”、当“警察”。他们的目的是当经理、董事长有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警察有枪,坏人就不敢欺负我。而没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过度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灵活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第4篇

一、品格是什么

品格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他人、独立自信、有责任心、诚实、自律、勤奋、勇敢、宽容、节俭等。我们教孩子学礼仪学品格,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懂得自律、懂得尊重他人、具备一切美德的人,所以礼仪品格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为什么要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教育(2岁半~6岁,是幼儿社会行为规范敏感期)?有一个著名的盲猫实验,是说在猫的视觉发展敏感期内将猫的眼睛蒙上,等过了视觉发展敏感期再把蒙眼睛的布去掉,猫的视力就永久不可恢复了。还有狼孩的故事,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就和狼生活在一起,具备了狼的生活习性。8岁的时候人类发现了狼孩,狼孩回归人间,可是经过7年的时间,这个狼孩只学会了29个单词,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而且夜间嚎叫和爬行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太大的改善,最终这个狼孩抑郁而亡。与之相反的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事情,一个日本兵横井庄一迷失在一片大森林里,等若干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他,他重回人间之后仅用了82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了人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并且结婚生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狼孩错过了几乎人类发展的所有敏感期,他已经很难完全恢复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横井庄一却在人类社会中完成了其发展的所有敏感期,回归人间之时非常容易就恢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可见敏感期对人的影响多么重大,抓住了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二、在幼儿园开展礼仪品格教育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我们在幼儿园工作,最担心的是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而由此给幼儿园带来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也非常严重。这个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行为习惯,孩子的常规好了,孩子就变得彬彬有礼,他们会懂得用一种有礼貌的方式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互相争抢玩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反而会懂得在出现问题时主动并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学会了交往、懂礼仪、文明讲礼貌,那么事故率可能会大大降低。家园之间最大的矛盾点就会降到最低,而恶性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降低。

现在家长对教育孩子都十分头疼,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而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在家里像小皇帝一样,对父母呼来喊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家长进行和谐地沟通、友好地交流,见了别人爱搭不理,遇到困难只会号啕大哭。不懂得用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只是在温室中、家长的庇佑下成长,不能够独立,无形中会有一种依赖。那么当我们的孩子由于接受了我们幼儿园的礼仪品格教育,变得尊敬父母了,变得会招呼客人了,变得落落大方了,朋友见面就夸自己的孩子懂礼貌,遇到困难会想到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家长肯定特别高兴,他们会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幼儿园特别好,这个老师特别好!成为我们的免费宣传员。

三、在幼儿园进行有效的礼仪品格教育

那么,如何让幼儿园的礼仪品格教育更有成效呢?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知礼、懂礼呢?

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礼仪品格课并注意延伸。那么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呢?可以尝试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故事启迪法

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起到教育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进行延伸活动:把讲故成演电影、画故事、创编、仿编、表演故事等等。

2.示范演示法

如,教孩子怎样递接物品,教孩子怎样敬茶等等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3.情景表演法

如,指导孩子表演慰问病人、让座、帮助别人、孝敬老人等等情景,因为情景表演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会很感兴趣。

4.童谣法

教给孩子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儿歌、童谣,让孩子从受益,把儿歌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5.活动竞赛法

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把学过的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整理出来,进行文明礼仪知识问答比赛,并设好奖项。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积极性,还可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

总之,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延伸到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是强硬的教学,不再是单调的教,而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一种默契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在幼儿的生活交往中发挥教育的作用。我们做的每一节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活动化的、游戏化的,孩子不仅仅是听,还要参与、体验和感受。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每一天的“言传身教”。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孩子喜欢模仿,所以教师的行为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示范作用,教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教师存在着一些不文明习惯,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当我们举起一本书扔过去时,孩子就学会了举起一本书扔给小朋友;当我们快步在教室里面奔跑时,孩子也不会听我们的话慢慢在教室里走。那么我们教师可能会头疼了,我们都不懂这么多的礼仪,习惯养成这么难,怎么办,我们就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入园、离园、盥洗、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各个环节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地进行随机教育。我们可用歌曲来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如,孩子该洗手了,就给他们放洗手歌;孩子该进餐时就给孩子放进餐歌,并从儿歌中让孩子学会怎样洗手,怎样穿衣,怎样排队,怎样进餐等。孩子养成了习惯,教师根本不用嘴巴说,孩子听到相关儿歌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该做的事情了,这样教师也轻松,孩子也会很乐意地去做。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好孩子的管理工作,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力,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然而,有些幼儿教师对于儿童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认为学前教育的内容就是看管孩子,对于孩子的性格和需求没有充分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学前教育影响人的品格发展

社会化的人格品质在个人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学前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起始阶段,在学前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周围环境,能够让儿童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而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对于个人一生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品格有着关键影响。在六岁之前,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六岁之后的儿童,大多数都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性格特点。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人格发展还不够成熟,依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经调查显示,许多成人以后触犯法律、犯下无法挽回错误的人,都与他们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学期教育和早期的生活环境有着紧密关联,家长的过分溺爱或者不闻不问、学校和教师的忽视,使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变形,最终犯下重大错误。因此,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性格、思想观念和社会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指引,在义务教育阶段也不能够良好适应学生生活,从而出现叛逆、厌学等状况,在长大成人以后也很容易出现性格扭曲、行为过激等情况,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从小重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学前教育影响人的认知发展

学前时期是人的认知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一生认知能力的基础。多项研究显示,学前儿童的学习潜力较大,接收能力较强,是形成正确认知的重要时期。三岁以下是培训孩子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五岁之后的儿童学习能够较强,对于语言和数字有着较强的敏感度。而且,学前时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求知欲的重要阶段,在此时期养成的非智力品质通常对于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另外,学前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学习潜力,因此,家长和幼儿园要利用好关键阶段,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将无限可能性变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指的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品质和心理特点的结合,是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的总和。在一个的心理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个性就会逐渐形成。然而,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在个性上的差异。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大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都存在这种现象,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缺乏造成的,还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着紧密关系。机械式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素质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学前教育时期是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然后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确定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孩子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另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家庭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还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分宠溺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起是非观念,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学前教育时期是形成个人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社会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幼儿园和教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科学途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琳琳.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实践经验 方法探究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也不断加大,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相较于小学与中学的教育,幼儿教育由于其受众对象特殊性(多为三岁到七岁的小朋友),为此寓教于乐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一、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非常的娇嫩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需要老师与家长予以精心的呵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大批的社会力量也纷纷奉献力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13.4万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为8.3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2%,这为大量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在此环境影响下,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机构纷纷涌现,例如艺术培训幼儿园、双语教学幼儿园等等,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整体受教水平,孩子们得以获得较好也较全面的培养。

二、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2.1 培养幼儿好奇心与兴趣感

对于幼儿而言,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上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着他们去发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问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无所不包。也许有人对此感觉到可笑,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所表现出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感,却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幼师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与培养孩子们的这份天真与好奇,尽可能的去耐性的教导与包容孩子,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其始终保持着这份旺盛而积极的探索欲望,这对孩子们将来的自主学习与知识积累有着很大的帮助。

2.2 实现幼儿自我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同的,其有着自我独特的个性与天赋,而这份个性与天赋往往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助力与影响。在实际的幼教过程中,老师需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予以孩子们活动的自由。当然这份尊重不代表着放纵与娇惯,而是在保持其天性的同时,适当对孩子们予以积极引导与培养,支持其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格,以此为孩子未来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微不足道小事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成果。幼儿时期是人类形成习惯、理性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培养起幼儿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予以全面的重视。

三、幼儿教育常用方法

3.1 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游戏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空间,同样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能让教育与游戏相融合,又是体现其教育能力的一大考核标准。

3.2 寓教以诉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沉浸在“听故事”的欢乐中而成长起来的,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段儿童故事都是一次奇幻的冒险与挑战,在孩子们单纯的思想中,故事承载着其未来的幻想与希望。

3.3 寓教于微

习惯的养成往往来源于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大人世界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对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并加以模仿与学习。为此,幼儿教育中对于老师们日常行为习惯与教育过程中的“微小事物”也予以了很深的重视,寓教于微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重点。

四、未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4.1 实现小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我国幼儿数量较多,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学校较少,且幼儿教师数量有限,所以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一个班大部分35人,最少也有25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实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幼儿年龄小,既调皮又贪玩,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如果能对每一个孩子都进行观察,发现其独特之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显然是有困难的。

4.2 丰富活动创造机会,注重自信心创新力的培养

幼儿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接受外界事物最快的一个年龄,同时也是心灵最脆弱的一个年龄,幼儿时期品格的塑造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到七岁看老,讲的就是这个阶段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幼儿园只是进行简单知识的传授,如加减法、字母拼音的学习,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还会因为小测验不及格批判幼儿,甚至动手体罚,这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样的硬性教育会使很大一部分孩子失去自信心,害怕创新。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开展一些生动的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做到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应当特别强调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正确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而幼儿教育更是其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中的一员,笔者非常清楚自身责任的重大,虽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整体发展尚有很多缺陷,但笔者相信在未来我们全体幼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广大群众的支撑下,我们必然会克服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们教学方法与质量,为幼儿教育事业及其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要性;存在问题;政策措施

一、学前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美国芝加哥心理学家Bloom博士曾指出:“个人智力的成长,有百分之五十在四岁即已完成,从四岁至八岁又发展了百分之三十,其余的百分之二十,乃是八岁以后所发展的。”

《儿童权利公约》(1989)提出了重视儿童权利;《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提出了出生即为学习的开始;《达喀尔行动纲领》(2000)呼吁关注弱势群体。2010年9月27日至30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学前教育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提出:孩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幼儿生命中的最初几年是为其设定正确发展轨道的最佳时机。

同时,我国也相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力度。

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规划纲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为了更好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2011年8月,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在试点资金安排上,重点向贫困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二、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公办园少,民办园贵

幼儿园入园率远远低于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发展经过:第一阶段1949-1965年;第二阶段1966-1976年;第三阶段1977-1992年;第四阶段1993年以后(1996年以前的快速发展期;1997-2001年的下滑期;2002年以后回升发展期)。公立和优质幼儿园少,私立园学费较高,有的幼儿只能远观不得进入焉,这使得入园难、入园贵。

(二)城乡差距大,弱势群体形成

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计划体制的变更,城乡地区儿童家长观念上的差异,使留守儿童和城乡贫困家庭的儿童大多滞留在家中。

(三)财政投入长期不足,个别地区出现虐童事件。

从2008年以来我国各学段教育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最少。资金的极度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待遇低,稳定性差,专业素养低,出现虐童事件,造成不良社会舆论。初始学历低,无职称的教师多,近四成无资格证,有正式编制不足一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三、国家制定政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指出:1.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城镇小区配套的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2.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3.要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队伍,严把教师资格准入关。4.倡导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模式。5.有效地推进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仅包括教育经费和园舍的落实,而且包括教师的配置。6.有效地为我国大批进城的民工子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前教育,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城市生活,逐渐融入新的生活。

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第一部分即提出: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树立新的儿童观:1.儿童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人。2.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3.儿童是终究要长大并将独立生存的人。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由于走路匆忙,常常不小心相撞。这时,教师不应强制要求撞人者道歉,教师的提醒仅仅是:“要靠一边走,走得慢一些”等。

《专业标准》借鉴人本主义教师观的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认为幼儿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一)具有事业心和爱心

一切都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作为教育目标。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二)健全的人格,广阔而稳定的求知兴趣

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品格,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教师要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了解幼儿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尝试用幼儿的思维去表达。

(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事业心和爱心外,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广阔而稳定的求知兴趣,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坚强而又耐受挫折的意志,以及活泼、诚实、谦虚、自信的性格特征。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工作如同培育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和幸福,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因此,国家的未来寄托在今天的幼儿身上,也寄托在幼儿教师身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第8篇

关键词:民族游戏;幼儿教育

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长久以来民族发展的结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经过笔者的尝试实践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众多的人口比例,使得民族教育也在整个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少数民族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这在幼儿教育阶段都显得非常重要。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民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并在未来继续弘扬和光大。民族游戏是民族自己创造的,对于讲母语的幼儿,生活在本民族中,学习起来和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把民族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的尝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都十分有帮助。

二、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的意义

2.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精力旺盛,只要有一点精力,他们都会投入百分的努力进行。而且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体育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益智、健身、养趣,这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最大功能。而很多的民族游戏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正确应用民族游戏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帮助幼儿健身强体的功能。另外,通过民族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发。

2.2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发展

民族游戏在创建之初就是因为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活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流传和活动中,依然保持了这种特点。游戏的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游戏中,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专注观察力,集中思维判断力,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幼儿的动作可以越发敏捷,幼儿的反应越发灵活。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2.3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

游戏的竞争性是非常普遍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为胜利而努力的拼搏意识。这是新时期人才的主要特征。而游戏中的合作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是未来职场上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幼儿在不断的失败和胜利中体会着各种心理感受。承受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会胜利后的成就感,都是幼儿良好意志品格的体现和锻炼。

三、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应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民间游戏产生于实际生活中,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文化娱乐形式,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和优势。民族游戏的传承和弘扬,基础就是能够得到儿童的认可,才能一代代传播下去。幼儿喜欢是游戏传承的关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要注意游戏的趣味。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保证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民族游戏由于经过几代人的口口相传,不仅是动作上和环节上更加得人心,而且在节奏上也更加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当然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注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玩耍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要注意游戏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这也是游戏中要注意的问题。

3.2应该注意游戏应用的随机性

幼儿教育比起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要简单和随意得多。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中,或者是学习的间隙中,根据活动内容和学习内容、根据幼儿的体力承受能力,随意安排游戏。在什么时间、什么时候、什么活动、游戏形式等,都可由教师自由安排,随机进行,这样可以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天生就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小孩子凑在一起十分投入的做着各种游戏。虽然他们对游戏的内容和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组织幼儿的游戏可以在活动室的一角、在走廊里的一侧,都是幼儿游戏的天然场所。有几个人就几个人玩,随性、随机、随心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3应该注意游戏材料的简便性

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57-02

在教育领域内,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和形成良好的品格。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从小就给其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教育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习潜能的激发,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对幼儿们来说是受益终身,因为一旦他们长大后,再去改掉不良习惯已经很难,从生理上讲,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从教育角度看,培养幼儿早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更为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支配人的一生,给幼儿未来走上成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教育对象是3~6的幼儿,也有的家长会把不到3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提前接受这种教育,学前教育的执行者是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幼教老师和身心健康拥有健康证的保育员,教育场地是具备教育资质、拥有正规教育场地、具备各种合法手续的幼儿园。同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有其独特性。

1.1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当前有些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其实是一种错误倾向,3~6岁的孩子健康活泼,对未来世界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如果把他们的学习时间过多的集中在学习小学知识上,变相的抹杀了他们的探索更多领域的知识的时间。学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多元的动手能力,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

1.2 游戏是学前教育最好的教育手段

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幼儿的心理和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多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达到教学效果。从实践效果来看,参加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游戏教育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娱乐与学习到达完美统一,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知识能力的形成做到有机结合。

1.3 学前教育重在挖掘孩子们的发展潜力

学前教育是人生中第一次接受的正规化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过早灌输书本知识,而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的方面,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为幼儿走上可持续成长道路打下基础。

2 学前教育应遵循的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对教育这个概念的第一次体验,是除了接触自己家里亲人之外第一次近距离与老师接触,也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还是幼儿交下人生中第一批好朋友的场合。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到正规化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第一次教育体验最难忘,记忆最深刻,对他们以后的教育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喜欢上了老师和教育生活,以后他们上小学中学就不轻易产生对教育的逆反情绪,由此可以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园和老师而言,要想让幼儿们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愿意接受幼儿教育,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遵循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

2.1 学前教育应注意改变孩子们在家养成的不良行为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上小公主,是家长的宠儿,双方家里老人和父母都会时时刻刻呵护着自家的小宝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通常上来说,幼儿们都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不良习惯走进幼儿园。因此,对老师而言,学前教育这一时期学习多少书本知识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们共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样以后才能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

2.2 学前教育应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有位幼教专家曾经说过,幼教应遵循三无原则,即: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是非观念没有完全形成,有些事情他们也分不清对错,即使做错事情了老师也不能直接指出来,应侧面引导,不能当面批评幼儿,否则严重伤害幼儿们的自信心,以至于在他们心里过早的带来了心理阴影,不能给幼儿带来太多的压力,让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欢乐,让他们在轻松、开朗的环境中成长。

2.3 学前教育应实施个体差异化教育原则

幼儿健康活泼,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之处,因此幼儿教育不应追求共性,而应重视其个性,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突出一个重点,即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精心营造一个多元发展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

3 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经告诫世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论述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先生认为在幼儿园接收到的教育使他受益终身。这些专家学者的话都道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最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内接收正规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他们培养很多良好的习惯。

3.1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专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热爱劳动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幼儿园内,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一起从事简单的劳动,如:摆放好桌椅、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等,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他们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3.2 培养形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等。老师可以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编成歌谣教孩子唱,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种种青菜和食物都吃才能身体更健康。在具体实施时,老师们可以为幼儿们立下规矩,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进餐时不准将饭菜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话,饭后要擦嘴巴、漱口,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睡觉前要小便、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好习惯等等,平时在幼儿园内让孩子们互相监督,做得好的应该鼓励,做得不好的让他下次改正,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们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3.3 培养幼儿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历史上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从表面上,文明礼貌一个人的是外在行为的表现,但实质上这种表现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体现,对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内,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要让幼儿们学习首先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在上学、放学要求幼儿主动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主动说“老师好”。在课堂上可以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养成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鼓励孩子们和更多的人接触,见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懂得如何使用礼貌语言称呼叫人,学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法。课后还可以告诉幼儿们,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等等,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4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084-02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改革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人们逐渐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幼儿园潜在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然滞后。近年来,“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把课程还给儿童”的指导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幼儿教育。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园课程改革,把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日常生活中寻求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

二、生活化课程资源的界定

受自然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幼儿园课程非常关注生活对幼儿园课程所产生的价值。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联系儿童的生活,他指出:“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2]p15卢梭主张遵循人的本性,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的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的自然教育。福禄贝尔早在其《人的教育》中就提及了教育和生活的内在联系。他指出,儿童有探索外部世界的迫切愿望。在进行实物教学时,主张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使其从亲身经验、事物间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真正生活中去认识事物。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陈鹤琴倡导“活教育”,主张幼儿园课程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冯小霞教授指出,生活性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生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条件的集合,狭义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朱慕菊认为,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9]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幼儿园课程区别于其他阶段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幼儿的心理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所以他们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可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本文认为,生活化课程资源是指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情景中的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实现条件的集合,主要包括自然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等。

三、农村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农村幼儿园潜在着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并为幼儿所熟悉。然而,目前对其开发和利用依然非常滞后。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伐,促进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开展。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健康活动。

1.走进大自然,开拓户外活动新场地。

农村幼儿园受经费限制,幼儿的活动场地较小,以致于幼儿的活动受限。针对此种情况,农村幼儿园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大自然拓展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没有塑胶跑道,可以在大自然中找一块草地代替;幼儿园没有攀登墙,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小山坡来代替;幼儿园没有平衡木,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小桥来代替……使幼儿在锻炼的同时能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城市幼儿园相对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实现的。

2.利用自然资源,丰富体育活动器材。

目前,市场上的活动器具虽然种类繁多,但在农村幼儿园配备极少。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多为民办园,自负盈亏,无固定经费来源,许多幼儿园皆存在器材单一、材料缺乏等现象。对此,幼儿园可利用农村已有的自然资源,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改制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器具,丰富活动器材。利用改制器材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积累运动经验。这样的器材不仅能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而且能锻炼各部肌肉,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利用民间游戏,发展幼儿基本技能。

农村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它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趣味性强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许多民间游戏除了娱乐性较强外,还具有发展幼儿基本技能的作用。例如:抓石子、转陀螺、打瓦等游戏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跳房子、跳皮筋、踩影子、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等游戏能锻炼幼儿大肌肉;盲人捉鱼、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些民间游戏可以发展幼儿走、跑、跳、钻、动手等基本能力,为提高幼儿的整体能力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科学活动。

1.挖掘自然资源,为幼儿探索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孩子自幼时就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常常被周围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须充分挖掘资源,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农村有着丰富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如自然类(如山、水、沙、石、土、日月星辰等),种植类(如花、草、农作物、蔬菜等),家禽类(如鸡、鸭、鹅等),家畜类(如猫、狗、猪、牛、羊等),昆虫类(如蚊子、蝗虫等),农具类(如扁担、锄头、铁锨等)等东西,这些都是农村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它们可以成为孩子积极探索的对象。这些材料对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极为有利。

2.亲近大自然,培养、增强环保意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蕴藏于幼儿的周围,是孩子的探索之源。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而开放的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野外去走走看看,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社会活动。

1.创造实践机会,培养爱劳动的品格。

引领幼儿走近自然,让他们观察农民如何种植粮食、瓜果、蔬菜,让他们了解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过程的辛劳,养成不浪费、不挑食等良好习惯。同时,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其实践种植蔬菜、瓜果等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只要老师组织得当,孩子会乐意参与其中。科学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使其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第11篇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面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包括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品德的培养是一种外塑与内化的过程。品德教育不能只靠外塑,还应注意如何内化,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及“如何做”,甚至让孩子“愿意做”、“习惯做”。那么,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及各个教育环节中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教育幼儿说真话,诚实为本。诚实守信,真诚善良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日常教育中,经常要求孩子说真话、做诚实的孩子。如,在孩子出现说谎、拿别人的东西等问题时,不要粗暴的批评或者吓唬,可以通过讲故事,如:《狼来了》、《皮诺曹》等等,让孩子们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慢慢加以改正,让孩子明白“诚实做人”的道理。

二、教育幼儿学礼仪,知书达理。在文明行为的教育中,要为幼儿创设文明良好的环境,注重言传身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礼貌语,如:“早上好”、“谢谢”、“对不起”、“请”等等,在班集体中营造文明的环境。另外,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懂得文明的行为、礼貌的举止,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并在游戏过程中效仿、练习巩固。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开始,逐步加强幼儿行为的要求,经过多次的练习和教师的引导,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会逐步养成。

三、教育幼儿要团结,宽容待人。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友爱,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幼儿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听故事、角色表演,把幼儿的思维带入故事意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幼儿意识到友爱谦让是一种美德,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如:《运西瓜》等,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成功之后的喜悦。通过浅显的故事和亲身的体验,让幼儿明白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的重要性,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培养幼儿肯吃苦,勇敢坚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很多事都被大人包办代替了,自理能力较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而,在日常活动中要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入手,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家里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饭等。在日常活动中,尽量给每个幼儿创造锻炼自己的机会。如:让幼儿整理玩具、图书等。并适时开展一些比赛,如:扣纽扣、穿衣服等,激发幼儿兴趣。还可开设多种创造性游戏,模仿成人劳动,在游戏中坚守岗位,克服困难,从中获得苦中有乐的精神体验。幼儿在自理能力锻炼的过程中,从中学会克服困难,增强自信,逐步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的品德教育,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道,坚持不懈,反反复复地抓,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德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12篇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剂,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礼仪教育,也是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园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家园合作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课题,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幼儿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家长加强了培训指导,效果显著,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关键词】

礼仪教育实践成果

【正文】

一、课题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四方的“礼仪之邦”。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家庭、社会、幼儿园需要三位一体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礼仪教育,于是我们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家园合作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课题,提出了“让女孩成为淑女,让男孩成为绅士。”的口号,毋庸置疑,这个口号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孩子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在社会交往中,孩子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或者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如此以来,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会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幼儿会满脸欢笑的向老师问好,但是见到同伴和同伴的家长却沉默寡言,而且大多数幼儿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有些幼儿头也不回的摆摆手就跑到了座位上;离园时,刚出活动室的门口,孩子就把手里的文具或衣物一股脑儿的扔到地上,话也不说一句的跑去游戏或玩滑梯了,家长则边喊着孩子边捡起物品追过去;活动室的地上有了纸屑,当老师请孩子捡起来时,孩子会说:“不是我扔的!”;自由活动的时候常会有孩子喊:“老师,他抢我的积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幼儿常常会对同伴、家长大嚷大叫,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儿童,在灵活思考问题、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视野开阔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增长,但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显然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的溺爱,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不会礼貌、谦让的与人交往;独断、霸道、自私、唯我独尊等等。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儿期恰好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时期,所以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我为主,缺乏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引导幼儿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而增强其社会性,培养幼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具体措施及做法

(一)课题实施具体措施:

1、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实施礼仪教育时我园采取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勤激励的原则。一学期为一个研讨小阶段,每学期根据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的环节确定一个子课题,抓住一点对幼儿实行细致、深入的教育研讨,通过调查问卷――制定小方案――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最终小结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使我园在礼仪教育的研讨实践中做到了抓一点精一点,避免了多方面着手却不能深入到底,面面俱到的弊端。

2、新确立子课题探究与有成效子课题内化相结合

在新学期对新的子课题进行探究实践过程中,要把已经取得经验和良好成效的子课题继续坚持,使幼儿将行动逐渐内化为习惯,这样,通过几年的研讨实践,最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文明礼让,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如果研究了新的子课题就丢了取得成果的子课题,将会一事无成。

3、习惯培养为主、集中教育为辅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这是蒙台梭利儿童观中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实现,所以如果礼仪教育以知识的教授和行为的讲解为主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园采取了幼儿有抓手的、操作性强的、能够反复实践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配以儿歌形式的知识讲解教授,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

4、师幼家共同成长

幼儿喜欢模仿,幼儿崇拜老师,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每学期我园都会以确立的子课题为主要内容,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培训,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行为,更要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挥幼儿“自我中心”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家庭礼仪教育的主人,让幼儿成为家长学习礼仪的老师,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同时使在园学习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巩固、深化。

5、多游戏、多鼓励、好榜样相结合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玩儿”是幼儿的天性,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礼仪活动,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使幼儿学习、复习、内化,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在对幼儿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多鼓励,勤表扬,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为习惯,也要循循善诱,热情耐心地加以纠正,使学习礼仪成为幼儿喜欢的、爱做的、快乐的事情。孩子的榜样带头作用是无穷的,当有的孩子看到同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们也会学着同伴的样子去做,努力加油,希望老师表扬自己。所以除了成人自身的榜样作用外,还要在孩子中间树立好榜样,幼儿都喜欢接受赞扬,所以孩子的榜样作用更能鼓舞孩子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题总体实施方法

1、教工礼仪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在进行子课题研究前,对全体教工进行相应内容的礼仪培训,教师自身有力量好的行为表现,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影响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大力加强对教师的礼仪培训,使全体教师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通过互学互促使得良好行为逐渐内化。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根据幼儿园实际、各班实际创设室内、班级环境。布置礼仪教育主题墙饰、文明礼仪标语等,以此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同时通过幼儿园设立“小小礼仪值周生”,“我是文明小卫士”等活动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监督。

3、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幼儿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教师充分利用集中教育、随即教育等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将礼仪知识渗透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使得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同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时时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学,在动中学。

4、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如:教师节的“尊师庆祝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三八妇女节的“我爱好妈妈活动”等等,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重点的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知。

5、采用多种形式,做好家园共同教育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家长礼仪培训,组织家长自我学习、互相交流,积极鼓励家长为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提出好的建议。

三、研究成果

我园的研究课题上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历经了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我园园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1、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第三、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形成了“文明大方,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会自由结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通过三年的研究实践:

小班幼儿:能够保持仪表整洁,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逐渐养成爱清洁、勤盥洗的习惯,主动招呼熟悉的人,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他人,初步适应集体生活,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逐步能和同伴一起玩,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随时检查自身的仪表着装,在老师的引导下使自身保持文明的仪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学会辨别、评价是非,好坏,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能互帮互学,知错就改。幼儿已经具有了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学会合作,能主动地轮流和分享。

大班幼儿:能够自己搭配衣着,形成初步的仪表审美,并能自觉发现、提醒他人仪表的不足,帮助改正,从而保证自身及周围的人有文明的仪表,在自身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同时,能够自觉的监督他人,提醒身边的人使用文明用语,能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学会了选择,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能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2、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中,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一位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象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这说明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长,使家长对礼仪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主动配合教师,自觉注意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四、课题深入研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