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

时间:2024-02-22 14:3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规避风险主要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外汇风险 防范措施

最近,我国积极参加中外贸易的活动,并且加入国际贸易世界的次数与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这对我国外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份特别大的挑战。而在这些不良影响中,外汇风险就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所以,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更健康更稳步发展,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当中所存在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一、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的分析

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即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很大的差异,人民币又无法自由的进行兑换。从而导致我国外汇风险。

二、国贸中对外汇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兑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同的结算方式也导致了各国之间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自己利益的产生,开始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而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的方式,我们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虽然在现实中,这有点不可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规避风险。

(二)我国不强大的企业应变能力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众所周知,强大的企业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和各国跨国公司相对抗的重要力量,是能够与外国交流贸易的主要力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好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的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这些企业难以在困境中生存,难以用健全的方案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外汇风险的加剧。

(三)结算方式多样性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结算方式的不同是由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造成的,而如今产生的结算方式有: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银行汇票、信用证等。进而使得汇率的变动也在所难免,因此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外汇市场这个国家的贸易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外汇市场相当不成熟,特别是有些方面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有些方面也是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在外汇市场非常腐败,在我国的外汇体制中仅仅是一个兑换货币的场所。除此之外,由于外汇市场也相当的落后,使得有些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也收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规避风险。

(五)汇率波动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从而也进一步加剧着外汇风险。我们又可以猜想,如果外汇的汇率一成不变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成功的规避风险。可是这显然是现实的经济格局所做不到的。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企业要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制定好应该有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来保证其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制度,首先,企业应该认真的分析自己能够造成的风险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努力找出自己企业外汇所存在的风险,从实际的问题出发,寻找属于自己企业适合的道路。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我们需要借鉴前人或失败或成功的实例,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来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完美的风险管理制度。

(二)有效结合市场情况来规避外汇风险

我们知道,对外市场也是能否规避外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价格的合理安排,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适当的产品价格调整来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制定价格这个款项来设置最基本的价格。以此来共同承担一定得风险,从而能够确保交易的完全和规避风险的成功率。

(三)外企需要树立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

我们知道,梳理外汇防范意识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规避外汇风险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来让企业养成树立防范意识的好习惯。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不如制度的约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够更好的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提高其规避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二,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树立强大的风险防范意识;可见,作为一个效率高、成功的企业,还需要锻炼其各个部门(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及团结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有效而行的应急策略,以此来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功的渡过难关。

(四)外企需要培养相应的管理人才来规避外汇风险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规避; 安全监管 ; 风险

1.引言

工程项目风险在实际的施工中会时时隐蔽于实施过程之中,被动的进行风险的处理或是解决由于项目风险所产生的各种隐患时,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严重时会延误整个工程的进度甚至是被迫停工。所以,坚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法,即在主观上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 ,从而将意外损失降到最低。

鉴于此,安全监管工作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一项集技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其重点是抓好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按规定认真审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因此,安全监管必须按照工程进度的总目标,根据施工单位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对其进行审核、控制与检验,及时发现施工安全事故的各种隐患。

2.工程项目风险的规避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防范和监控,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促使风险向有利方向转化,以最低风险实现最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对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

2.1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工程项目产生哪些影响,并将风险及其特性归档。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风险识别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2.2 风险评价与缓解

风险评价是指对施工项目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施工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通常可将风险的可能性分为频繁、很可能、有时、极少和不可能等5个等级,根据风险的等级和事故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从而使现场施工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应该预估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以及风险事件所会产生的各项后果 。在估算风险事件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有形的和无形的风险事件。为了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一般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但有些情况应充分利用已知的概率分布进行预估,从而降低统计成本,提高应对风险的效率。

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与预估,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存在的种种风险和潜在损失等方面有了相应的把握。基于此,要及时合理地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计划;然后,在规避、转移、缓解等策略中,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既符合实际,又有明显效果的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安全因素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的限度。

所以,为了规避现场施工控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风险,必须截断风险源。对由于自然灾害、勘察设计、业主因素、施工条件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工程趋势的变化,只能因势利导地减少现有的损耗,控制风险进一步扩大;而对于监理人员来说,由于自身的原因可能产生风险源并导致项目风险的发生,此时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之消除或降至最低。

2.3如何规避工程项目风险

2.3.1 规避风险必须致力于认识的统一

在工程项目风险发生之前,施工企业必须做好顶防和准备工作,并采取积极、行之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当风险发生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2.3.2 规避风险必须致力于统一的管理

规避风险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加强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就是要及时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统一的管理使员工对风险的规避从思想深处得到重视。所以说,对于决策者来说、规避施工项目风险应从规范企业管理入手,坚持规范管理、科学经营,规避风险才能落实。

2.3.3 规避风险必须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破坏性、长期性等基本特点,因而规避项目风险是施工企业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此,要把规避项目风险当作企业一项系统工程,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谋求建立规避经营风险的长效机制,不断取得规避项目风险的新成效。

2.4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即使对工程风险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对风险的预估性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突发的工程风险,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有项目风险的预知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规避风险的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如下方案应对突发事件:

2.4.1回避方案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若风险管理人员发现某些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一旦发生损失的程度很严重时,采取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主动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拒绝承担该风险的行动方案,这就是风险回避。

2.4.2 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的目的是使项目风险损失最小化,应急方案是在损失发生时起作用的。为了经济上的原因,并不是对每一个风险都制订应急方案,而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后,对那些较大风险或可以分类的风险才制订应急方案。

2.4.3挽救方案

挽救方案的目的是将风险发生后造成损坏的财物修复到最高的可使用程度,以及对工程项目及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挽救方案可以看作是应急方案的从属方案。一般来说,挽救方案是不可能事先制定的,因此,不需要在风险发生前制订详细的挽救方案,只要在应急方案中规定损失发生后的挽救方案的人员配备和工作程序等。

3.安全监管工作的分析

3.1 如何保障安全监管

良好的实施环境是安全监管的保障。安全监管的具体实施仅仅依靠某个人、某个单位或部门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现有的实施环境中就必须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企业要在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与此同时,施工项目单位应尽力鼓励组织或个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实践研究,不断对安监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工作、以及相应的法规及政策有更深的学习 ;对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安全员等进行现行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培训,并依法做好各项管理监督性工作。只有处处积极配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件制度,这样才能把实施与施工单位联系在一起进行相互监督,从而把各项安监工作落到实处。

3.2 构建工程安全监管网络系统模型

工程安全监管系统是通过统一的监管平台将分散的各监管环节整合起来,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并为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接口。安全监管系统将改变传统的施工项目监管模式,打破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实现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监管。系统主要包括三类主要功能 :

3.2.1 监管业务功能

监管业务功能主要是面向实际工程质量实施安全监管职能,实现从立项决策、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合同备案、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备案到运营监管全周期的监管职能。

3.2.2 监管支持功能

这类功能主要为跨部门、跨阶段的数据进行传递和交换,并且为各个施工模块之间提供相互的连接和相应的支持。具体实现与各方原有信息系统的连接、数据集成和维护。

3.2.3 信息服务功能

此类功能通过数据挖掘等功能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等信息服务,必要时还可拓展信息增值服务。

4.总结

在目前施工企业行为还不是特别规范,施工项目机制也有待健全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如何提高在市场中抵御、抗拒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有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施工企业的一些常见主要风险,提高企业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积极适时地做好安全监管工作,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不断探索预防、控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pman. J. The controlling influence on effectiv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1(14):80-81.

[2] 王卓甫.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 贾玉生,于海春. 建设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J]. 建筑设计管理,2004(3):15-16.

[4] 魏苏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5] 何万钟.施工安全监理责任的学理评析与施工安全内生机制的构建思路[J]. 建设监理,2007,(1):24.

公路工程质量的好坏受到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前提。公路质量指的是路面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平整等方面的总和。

一、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除了检测、监督管理之外还有施工总平面管理、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等。因此,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一)施工总平面管理

管理好施工总平面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清楚现场施工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使用场地,确保施工的排水系统及交通道路顺畅,使施工能够更文明、高效率的进行。现场施工总平面的管理范围也包括合理的设置工程租用的临时仓库及露天材料的堆放、吊装机械设备的最短最优路线、垂直运输方案及脚手架的选择等等。做好现场施工总平面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施工条件,预防了大宗材料的变质或散失,能够为现场施工的各道工序提供紧密衔接及安全、良好的施工作业面,以此保证了现场施工的工程质量。

施工现场总平面质量管理不只是静止的场地设施布置,而要随着工程进度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必要的调整、补充。检查现场的照明、动力、给水、排水系统以保证正常的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季节性防暑降温和防冻保温以及应付风雷雨雾洪涝灾害的措施。

(二)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特点是对工程施工中的参与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对象、施工时间、施工条件、施工环境、施工地点等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纳入到动态平衡的轨道。所以,抓工程进度,仅仅要搞好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目标管理及调整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平衡,还必须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单位的协同工作。项目施工工程的总承包商更要加强各总、分包商之间的工程工作质量责任,保证各自承担的项目工程符合工程进度计划的要求,并按质按量顺利的达到施工部位,实现工程预期进度。

(三)现场生产调度管理

搞好现场的生产调度管理,要建立调度机构、完善调度网络、健全调度制度,配备懂得全面质量管理的调度人员,善于抓重点环节、抓关键工序、抓主要矛盾,既能从形象进度了解工程总体和分部项工程的施工动态,又能从存在问题分析研究掌握施工动向,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调度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以便较好地解决各类问题。

二、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近几年来,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和高级、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水平一直在稳定中上升,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的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优势更为突出。但是,由于集体公路工程企业和农村公路工程队的发展,行业的质量水平明显下降,建设部对全国公路工程质量抽检的合格率并不是很高。

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并且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又具有自己的施工特点和方案。所以,公路的工程质量问题比较复杂。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先施工后报告现象;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忽视了对施工材料的检测、检验;工序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交代清楚,一些关键技术没有引起后方施工人员的注意;许多施工人员基本概念知识缺乏,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要求等操作要求,这些因素都将会造成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隐患。

此外,在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依照操作规范进行沟槽的回填土复填工序,造成了公路在交付正常使用时出现沟槽部位路面下陷情况发生;没有依照规范对土路基进行整理和碾压,致使土路基没有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更有甚者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了追赶工程进度,忘记考虑路基的排水设施;沙砾的铺设没有依据要求进行平铺、平整、碾压,一般在施工中是边挖土基边填沙砾,平铺层次及沙砾的标高、平整度不能有效得到控制,甚至在施工中沙砾的铺设没有达到规定的密度,造成了公路路面出现龟裂、凹凸等现象发生;在施工公路黑色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层表面浮料没有清理,底层不处理,平铺混凝土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和设计的平角结交压实,没有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及横坡角度,没有严要求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等等。

三、公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对策

(一)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

从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除了设计方面出现的差错和材料劣质等外部因素之外,公路质量问题带有的共性是人员的忽视质量问题,缺少自检工作;在施工操作中,没有依据要求施工,偷漏施工工序;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交底工作不清,忽视检查工作;机器设备使用方面,选择不合理,忽视维修保养。所以必须加强因这些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首先,强化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自觉的树立一个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观念,其次,严格贯彻执行施工工序要求,赏罚分明,还要健全“三检”制度,明确质量责任。同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数理统计工具,确定分析质量问题规律、以便对症下药。这些都是贯彻“预防为主”治理工程质量问题的积极态度。实践证明,预防质量问题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在领导重视的条件下,从质量教育人手,抓好基层管理,把预防工作建立在群众自觉的基础上。

(二) 完善技术标准

完善技术标准,可以统一考核质量水平。质量问题的产生过程,多数是因为缺少各个工序间严格的质量检查形成的。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大多只有最终质量要求,而对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要求较少,因而,根据企业的专业性质和工程特点、编制企业操作规程和内控技术标准,并据此进行技术交底和检查工序质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消除常见的施工缺陷。

(三)责任落实

协调和落实各业务部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要依靠强化目标管理。各种质量问题的直接责任者大都是操作工人或基层班组,但不能就事论事,要通过质量目标的分解和展开,使生产、技术、机动、检验、材料、劳资、定额、教育等业务部门和基层施工队、项目经理、工长等管理人员,为一线工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并及时指导和检查,也是防治质量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四)实行质量否决

贯彻执行质量法规的有效手段是实行质量否决。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普遍实施了承包经济责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有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不能达到承包合同或协议中的质量指标时,采取各种质量否决办法,与承包人经济利益挂钩,扣减其应得的一部分工资或奖金,制约其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行为,对减少或消除质量问题是有效的。

四、结论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质量将会逐渐步入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等现代科技将会广泛的应用到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必将会得到提高,全面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将会应用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将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徐学敏.环城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J].公路交通科技,2003,(S1)

[2]代世友.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涉及到多个方面,这些风险对于工程经费的分配和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工期都有影响。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风险主要有三种,即招标投标引起的风险,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引起的风险,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风险。在上述的三种经济管理风险当中,第一项招标投标引起的风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招标过程中工程质量清单出现漏项,这样就增加了后续的经费支出,从而增加了经济管理的风险;第二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来规避的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很好的规避类风险;第三项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风险中,其材料采购风险和机械采购风险是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规范成本预算和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采购环节和实际施工物料领取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2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原则与对策

2.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的基本原则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项。第一,坚持风险预防机制,即在公路工程开工之前做好工程的施工计划,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电脑来实施跟踪施工进度。此项原则需要在施工合同签订中明确双方责任,从而提高双方旅行责任的意识。第二,坚持风险应急机制,即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好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减小经济损失。第三,坚持风险转移原则,即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购买相应的保险一实现风险转移。第四,坚持风险防范原则,通过构建专业的风险防范流程来规范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以降低经济管理风险。

2.2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是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根本保障,严谨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有利于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进行,可以有效降低经济管理风险。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而言,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参考因素有以下三个,即公路工程的规模、施工难度和施工进度。在工程的经费分配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权衡以上三个因素,同时要在每个因素下的经费支配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样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非常细致,便于将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工作细节中,从而提升经济管理效力以降低经济管理风险。(2)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经济管理意识是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思想层面的保障,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工作,就有不同程度的经济管理风险。强化公路工程负责人的经济管理意识,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准,有利于降低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风险。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要从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着手,清晰而直观地反映工程质量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当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引起公路工程负责人的注意,提升经济管理在公路工程中的地位,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从而降低经济管理的风险。(3)提高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能力规避风险的能力是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优异的规避风险管理的能力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规避经济挂历风险的能力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规避风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精确的风险判断三个方面。规避风险的能力要贯穿于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处理,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经济损失。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需要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者既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卓越的分析能力和总揽全局的意识。(4)优化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公路工程的合同的内容对经济管理风险之间存在之间关系,如果合同中出现漏洞需要施建方自行处理以保证工程质量,这样就增加了经费的支出,从而提高了经济管理的风险。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为了减小合同漏洞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细致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对其评估和审计以及报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复查。为了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最好邀请相关人士作为第三方证人。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内发生某些问题,双方要积极应对以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降低大家的经济损失。优化合同的风险管理,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具有丰富的法律常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5)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和实际成本管理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值大小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的精确程度,所以要通过重视审核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该项工作的开展应该由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来负责。具体的工作开展可以从建材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建材依照施工计划定期定量领取和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等方面来看展。建筑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是科学合理控制成本的最佳方式,所以要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建材的高效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的运作经费数额庞大,其经济管理风险如果未能有效规避,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经济管理的风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一是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监督体制,二要强化领导的经济管理意识,三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能力,四要优化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五要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和实际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材料物理以及材料化学的发展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也在随着全面实行法制化建设的步伐而日趋完善,所以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的具体工作中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高山松.论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2,(12).

第4篇

本文分别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这两个方面来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医院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及对策,以期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帮助医院提高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预测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营行为已成为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如何防范和应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对医院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只有积极地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解,深入地研究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特点、形式以及领域,才能有效地制订出相应的医院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为医院经营和决策提供有益帮助,为医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持,保证医院的顺利发展和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分析,希望能有效地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1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医院已成为和企业类似的经营体。那么作为一个经营体就必然有可能会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想要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就必须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医院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也把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总的来说,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分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二,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第三,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第四,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最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2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各类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多,具体来说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过于复杂和多变,无法准确地预测并且无法进行改变。(2)医院内部管理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3)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整体资金的比重太高。(4)医院进行财务决策时缺乏科学性,无法制定有效的决策,从而使投资项目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并且收益也不能按时回收。(5)审计部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6)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太低,风险意识也比较薄弱,并且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另外,医院的审计部门没有进行合理严格的监督,医院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是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时,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以及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方式也会造成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3解决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3.1提升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要想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就是要从医院财务风险特点的角度出发,实时对所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观察。同时也要提升医院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才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的意义所在。在预测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的过程中,要参考国家关于医疗方面改革的最新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对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因素,来对风险进行观察和预测。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及时地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措施,把财务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2建立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系

随着医院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医患关系处理产生的收支状况构成了医院主营项目。医院必须以主营项目产生的内生性风险作为防范的重点,如何做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成为百姓信赖的医院,这已成为医院财务规避风险发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一,要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科室,建立统一的制度和规则。第二,要实现财务流程一体化,主要围绕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落实各项财务控制与监督制度。第三,要对风险控制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包括医保和医药减免、欠费退费等一些款项,对于这些相关方面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第四,所建立的规避风险体系一定要从整体上覆盖对医院财务造成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保证对医院主要收益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

3.3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对于医院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些决策的错误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财务风险,所以医院的决策能力十分的重要。要提升医院的决策能力,首先,医院要改变制定决策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符合科学的,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多种应对方法,综合分析决定用哪一种最好。其次,医院也要针对决策体系来设置一个对决策进行评价的系统,对于决策的产生进行监督和分析,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医院财务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3.4对投资的风险进行控制

对于医院投资的控制主要是以银行的融资及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首先要结合银行融资的特性,来有针对性地建立财务机制,同时也要妥善地面对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慢以及不稳定性,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利用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

3.5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

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部门就是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医院财务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内部人员贪污情况的发生。审计也能使医院财务的管理变得更加清晰,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想要有效地提升审计的监督能力,首先,要培养一批符合医院要求的审计工作人员,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的在个人品德方面,对于医院财务的监督要做到铁面无私。同时还要给予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权限,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不会受到管理层的限制和影响,这也是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3.6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从医院总体方面考虑,想要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要求医院的财务人员拥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意识,只有对各种财务风险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辨认出各种财务风险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控制和规避。在这方面,医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相关的知识培训,同时也要培养财务人员学会利用先进手段和技术来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衡量。此外,还要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让财务人员掌握更多应对风险的方法,从而更合理地对风险进行应对。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想要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就必须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体系、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以及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如果医院能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且能根据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那么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的。只有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或者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顺利运转,才会给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作者:肖丽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伍大春.谈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3(12).

第5篇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显现在履行阶段,但也隐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中,尤其以合同准备阶段为甚,且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规避合同管理风险,可以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在合同管理的每一个流程中均存在风险,要加强合同流程管理,我们就应在合同准备、合同签署、合同履行中三个开展工作,规范合同管理流程,以达规避合同管理风险的目的。

一、加强合同准备阶段的管理,规避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的管理主要从合同策划、调查、谈判、合同文本、审核等方面入手。

(一)合同策划管理:在合同策划阶段存在不能满足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的风险。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要审核合同策划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得将需要招标管理的重大合同拆分为不重大的合同,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合同调查管理:在合同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做出不当评价会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给予过高评价的风险。要控制这类风险,我们要从是提高合同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及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方面加强管理。

(三)合同谈判管理:加强合同谈判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组建素质结构合理的谈判团队,如要求谈判团队中除了有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外,还应当有谈判经验丰富的技术、财会、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还应当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合同的相关工作;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团队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的策略等,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并做好保密工作。

(四)合同文本管理:要严格执行合同审核制度,规避合同文本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合同内容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的现象要杜绝;合同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

(五)合同审核管理:要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划分合同起草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责任;制定合同审核操作指南;建立合同审核工作底稿;实施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合同审核过程中要提高合同审核人员专业素质和端正其工作态度,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发现了的问题要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合同起草人员要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二、加强合同签署阶段的管理,规避风险

合同签署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正式签署、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方面的管理。

(一)合同正式签署管理:我们要严格划分各类合同的签署权限,严禁超越权限签署合同;严格合同印章管理,确保只为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文本加盖合同印章;要坚持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面签订;并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纸质合同书、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等方法对合同内容加以控制,防止对方单方面改动合同文书等。

(二)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管理:要实施合同签收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的日常保管,并为合同保管提供相应的条件;建立合同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规避风险

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合同变更或转让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管理等。

(一)合同履行过程管理:签约前要认真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等情况,尽量只与具有良好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的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违约责任;要求对方为履行合同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对方有违约的可能或违约行为,则要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等。

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第7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现阶段电力施工企业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结构风险

随着电力建筑市场的高速发展,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将原来的风险抵押、履行合约的保证金等额度进行上调,这就意味着电力施工企业当中货币资金的额外用量大大增加,而筹资方式虽然更加灵活多样,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譬如说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筹得大量资金,加快企业内部资金流转速度,部分电力施工企业选择向金融机构申请短期借款,但由于其自身需要较长的资金周转期,因此导致企业在未能完成资金周转后便需要还贷,企业只好选择“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电力施工企业的顺利发展。

(二)合同中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电力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源头来自于工程承包合同,尤其是伴随着近几年电力建设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紧张激烈,许多投资业主利用企业急需承揽工程的迫切心理诱使其与之签订不平等的霸王条款,比方说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对于某些资金先行垫付等。这也使得企业始终在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处于被动地位,落入他人的合同陷阱。

(三)成本管理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日常工作当中,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由管理人员严格遵循既定的成本计划,立足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有需要的费用包括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分别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与此同时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以及工期安排,以便能够在每一个环节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进而有效帮助电力施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四)竣工决算风险

在电力工程完成建设之后,理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工程竣工结算工作。但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工程设计以及业主自身等种种原因,使得某些单项工程的变更调整无法得到及时批复,因此造成竣工结算滞后。尤其是当电力工程进入到施工阶段末期,经常会出现业主资金不足等情况,使得电力施工企业很难按时收回尾款,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有效防范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需树立防范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自行认真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避免财务风险,有效保障经济效益。然而财务风险作为经济活动的衍生品,始终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当中,因此需要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尽快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容易出现财务风险的关键点,认真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把握,以便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积极收集整理各类与财务风险有关的信息,并努力学习同行业规避风险的优秀方法策略,以便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二)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在电力施工企业内部需要积极利用当前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用于实时搜集、整理、分析、查询、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的各类财务信息,从而准确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把控。在此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也是确保后期财务人员能够以此为依据,准确提出防范风险措施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对信息标准、信息准确度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等进行规范统一。尤其是需要对企业经济活动当中产生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电子化管理,并对流程记录信息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下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三)制定统一完善合同制度

电力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当前国家制定推行的《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制度,同时连同相关职能部门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当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具体而言,电力施工企业一旦发现工程项目资金无法到位或是环保设计未能达到标准等情况时应当拒绝签订合同;若企业发现合同条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存在出入或是存在霸王条款现象时应当拒绝签订合同;另外,电力施工企业还需要重视《施工补充合同书》以及相关附加条款,在经过企业法律部门多方会审通过之后再进行合同签订,确保合同当中没有任何漏洞与风险。

(四)需要及时完成竣工决算

在建设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以此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图纸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全方位仔细验收,并根据施工合同以及编制完成的工程竣工结算进行送审。而针对工程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延期等情况时,需要立即搜集相关证据并积极做好索赔工作。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部需要立足于实际工程量以及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拟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保修计划,从而委派相关人员进行管理,降低工程保修中的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以及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电力施工企业一方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挑战与风险。为此需要电力施工企业通过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认真完成竣工结算并制定完善的合同制度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有效规避风险,才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及长久稳定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8篇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第9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形态的不断成熟,在一些工程承包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工程合同的管理问题。近些年由于国家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对于工程合同的评审管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严格的评审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投资及施工风险。本文就从这一工程合同的管理出发,通过对合同评审的阐释,达到强化工程合同评审意识的目的,进而为施工企业规避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工程合同;管理;合同评审;施工风险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在长时间的工程合同管理评审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合同的法律效益,也就不能为规避施工单位的施工风险提供有效保障。

一、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合同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合同评审的时间存在滞后问题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呈现出非常严重的僧多粥少的问题。在工程的投标阶段,许多施工单位希望争取到夺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在施工计划书上做文章,很少有顾及施工合同的评审和对风险的合理分析。对施工合同的整体性评审一般置于中标之后。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滞后性。

2.在工程合同评审过程中缺少风险评价环节的设立

现阶段,施工单位的合同评审所执行的标准和流程不外乎ISO9001体系,该体系所强调的部分不外乎对工程质量和进度方面的控制,进而对于工程合同评审来说,其评审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对质量和工程进度以及造价、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这样的评审结构是不完整的,评审的深度有待较加强。

3.对施工风险的评价缺少必要的权威性

尽管近来一些投标单位对工程风险评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的许多实质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评审机构,并没有建立十分全面的评审体系,这样得出的风险评审缺乏权威性,没有说服力。

二、加强工程合同评审的几点措施

1.在工程投标阶段进行严格的合同评审

在工程的投标阶段,工程的要求一般会由发包方公布出来,其中包括基本的施工条款,由于项目的要求不同,发包单位的不同,对投标书审核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关注投资,有的关注工程质量,有的关注工程进度。针对这写问题,承包商要在投标书上,特别是投标书的技术部分,不能简单的使用往常的投标书进行修改使用,而必须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制定投标书。发包人要对承包人的投标书进行严格评审,淘汰敷衍了事,只顾夺标的承包者。要对一些关键部分进行严格把关,进行彻底的风险评估,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2.全面评审工程合同风险

建设工程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投资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进度风险和安全风险等。不同的施工工程,其风险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全面系统的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评价,在能挑选出避免工程风险的投标书,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减低工程风险。

3.建立风险评审的专职机构

要彻底避免工程风险就必须要对施工企业进行时时监督评审,要建立有别于普通项目管理机构的专职管理岗位,保证监察人员能够对施工工程情况进行时时评审。特别是对那些风险高发的施工单位,要对其施工情况进行跟踪式管理,及时上报工程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三、科学评审,规避施工企业风险

1.工程合同评审的一般方法

工程合同一般可以采用定性评审和定量评审两大类。定性评审一般由专家进行,有业内专家对施工合同进行客观、严格的评审,充分分析合同内存在的问题,最后给予综合评定。定量性评审方法的种类很多,比如数据分析、信誉分析、以及网络调查等。评审方法主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来进行选择,只有选择针对风险的评审方法,将风险特点与控制风险的方法对应起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风险。

2.制定可操作性的风险规避策略

施工企业的施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对工程合同进行严格的风险评审,严格按照工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对应,才能够在风险出现的萌芽期对其进行遏制,从而获得解决风险的适应性对策。在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风险措施,例如,对损失进行范围控制、风险转移、回避风险、风险自留等都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工程合同的评审及管理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风险的特殊情况,从工程的整体出发,选择适合工程的对策,进而制定出与工程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规避原则,使风险的防范,工程合同的评审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确保施工企业的施工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 总承包 风险管理 应对研究

1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

1.1项目风险分析

NOSA管理的理念是:所有的场所都有风险;所有的风险都可控制;所有的事故都可避免。这个理念在电力建设中尤其重要,电力工程总承包,处处存在着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要从风险识别开始,然后针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最后达到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的目的。

1.1.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风险识别,才能将风险评价做到位。为了把风险识别工作做好,首先要弄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总承包项目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在承包活动中存在着哪些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性质是什么,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其次,承包企业要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总承包项目中形成风险的所有可能性事件一一理清。最后,把这些结果整理出来,并且要形成书面文件,为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要根据项目目标和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要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综合、系统、科学的分析,以便确认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关系理清后,再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整体水平和等级的评定。其过程主要有:认真、系统地研究与项目风险有关联的背景信息;确定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价基准;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承包项目的整体风险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科学地运用风险评价的相关工具,对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的排序,查找并确定关键风险是什么;最后,要对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准确地确认承包项目的风险状态。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这三种。

1.1.3整体风险评价

整体风险评价就是要考虑诸多导致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对总体目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PERT,、 GERT、概率树等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给出风险给项目目标带来的可能后果及其概率,然后就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或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评价的方法,对项目整体风险给出评价,并确定出风险的等级,以便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控制。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按概率等级划分方式进行分级。分别有频繁、很有可能、有时、极少和不可能,针对这几个不同的表现发生风险的概率分别是0.9、0.7、0.5、0.3和0.1,而相对应的等级是A、B、C、D和E。而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严重性等级的划分别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属于极其困难的情形,即工程项目完全失败,全系统失效,属于一等事故等级范畴;风险发生后的后果比较严重,部分工程项目失败,而且系统受到的损伤属于轻度的,属于三等事故等级;风险发生后的后果比较轻微,对系统的操作极其低,甚至是没有部分项目失误,损失很容易挽回的情况。与此相对应的风险严重性分别为:1.0、0.7、0.4、0.1,风险等级分别为I 、II、 III、 IV。

对工程的风险评价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进而进行更深层更复杂的分析判断。在量化表中,可以分别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标识,按照高、中、低的分类进行填写。该表在填写以上内容之外,还可以其它的方式进行填写。比如将风险细化成为按紧迫程度来分,按费用风险、工作进度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功能风险等分别进行排序评估。对那些可能对项目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要做好概率分析和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将结果统计在内并对此项内容做出详细说明。

2 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应对的策略,想办法使风险弱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

2.1风险弱化

使风险弱化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就是组织层要根据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找出科学的办法将其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企业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例如,如果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雨水比较多的夏季或者风雪交加的冬季,而无法按计划进行正常施工,那么,就要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提前将这一类的不利于施工进行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综合考虑之后再制定总工期。用这种办法便可以弱化风险。弱化风险的方法如何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如果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预防,是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措施,弱化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果在风险发生中或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控制,就是当风险发生了,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的损失。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经常采取的风险弱化的方法便是风险预防,也就是说要在风险发生前想办法使风险弱化。如,在主厂房、烟囱、冷却塔等建设中,许多员工要进行高空作业,为了预防高空坠落,在高空进行施工的员工,都要按规定,正确佩戴合格的安全带;为了防止空中落物砸伤施工人员或设备、设施,还要搭建围栏、防护网等;为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不仅要有水源,还要有灭火器、消火栓等,并严禁进入现场的人员吸烟。

2.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所要承包的项目风险性太大,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规避风险,那么就要主动放弃承包或是改变行动方案,来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采取规避风险的这种策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为如果对该项目的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便草率采取放弃项目的方法规避风险,就可能造成损失。当然,如果采取改变行动方案的方法规避风险,虽然说损失可能小一些,但是如果是草率的,也同样会有所损失。这种策略是在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为前提条件的,所以,一定要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有了十足的把握后,方可采取该措施。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面对可能发生的巨大风险无力承担时,承包企业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的行为。顾名思义,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换了个地方去发生,这样做不可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更不能减少风险发生时给项目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因为采取了转移的方法,却可以使承包项目的企业减少因风险发生而带来的损失。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比较合适应对那些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损失便很大的情况,风险转移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出信、发包、开脱责任合同、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与担保。

2.险承担

承担风险是指很清楚风险一定会发生,而且对此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所有的后果都很清楚,并且在经济上足以承担,又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不会影响到企业形象,不会影响企业信誉度的情况下,承包企业决定自行承担风险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小输换大赢的风险承担策略。这种策略通过是采取将该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列为该项目的一种费用,比如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或者建立风险基金等,在电力工程总承包中,许多企业会在投标中单独列出一项,就是不可预见费,专门用来处理因材料涨价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成花玲、常春育著,论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建立,山西建筑,2002.1

第11篇

作者:周果元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大型先进的、高精尖医疗器械购买前要对其性能特点、先进性、前瞻性等进行科学论证,对其潜在的风险要进行评估、调查,最后作出综合的评定。这也是鉴别淘汰优劣供货方、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院的有效手段,确保投入临床使用的器械是品牌优质、性能良好的放心产品。使用风险的控制大量的医疗器械临床正常使用中也存在显性或隐性的风险,并不是只有当器械出现故障时才具有风险,医疗器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规避器械风险,提高医患安全”的理念应当导入到每个使用人员的心中。

提高使用科室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科学的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医疗器械正确使用工作制度;(2)根据医疗器械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制定器械操作规程;(3)使用人员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掌握器械的原理、作用及性能;(4)大型医疗器械设备必须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上岗;(5)如遇异常懂得做好初步应急处理防范措施。

所以正确的使用和操作也是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的风险一个关键环节。维修风险的控制任何医疗器械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周期,现实中很多医疗器械使用年份过长,尽管还能工作,但风险值已明显增加,所以医疗器械“带病服役”是常有的现象。

为了保障医疗器械正常有效运转,降低故障率,控制风险,提高医患安全,预防性检查维护、定期保养维护、高效故障清除率、严格遵守报废制度等都是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应急预案防范措施的建立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事件带来的危害及医患纠纷,医院应成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小组。小组应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建立预警和控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处,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许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责任全都归责于医院医护人员其实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大量医疗器械从选材、设计、包装、运输再到储存等都有可能存在着一些缺陷或者不完善的地方,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到位都可能带来风险和不良后果。

要及时将医疗器械缺陷、隐患等信息反馈致生产者或销售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的风险,才能保护医务工作者,才能缓和医患矛盾,减少纠纷。总之,只有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意识,制定好有效管理制度,落实好相关防范措施,掌握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从操作中规避风险,从处理时把损失降到最低,才能成功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的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第12篇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1.1综合性较强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设备及装置,并且对于安装工艺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也要应对各类不同的施工环境,专业、学科跨度较大,涉及范围广,且要接触到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1.2施工要求较高

机电安装工程规模随着工业发展与建筑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施工中所涉及的大型机电设备与装置的安装逐渐增多,对设备吊装施工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且许多大型精密设备的组装,对现场装配技术与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技术含量较高

近年来,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良与优化,更新速度较快,这也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风险识别资料不足

风险识别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要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需要以大量的资料总结与分析作为基础,而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企业在对以往项目风险的总结方面缺乏重视,所形成的资料十分稀缺,难以有效支持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2.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机电安装企业大都已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但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仍存在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形成,这也不利于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3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机电安装工程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安装作业凭借经验进行,安全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都存在不足,部分项目中还存在着施工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3加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一般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人员、技术、材料、设备及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归纳到以上五大类中,对各类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管理。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设备摆放与归位不规范;未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摆放与储存管理;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安全培训不到位,违章操作;未对易燃易爆品进行隔离放置,带电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类型,其中定性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作业条件具体危险性的相关评价方法、一般综合评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定量分析风险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概率风险评价,从而将五级风险等级确定下来。

3.2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回避风险

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某一风险因素风险系数极大,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时,则需要采取风险回避措施,来规避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主动放弃项目,或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更改。回避风险措施实质上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虽然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巨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但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被迫放弃或停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代价,需要慎重选择。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措施不同于回避风险,其对于风险的处理策略主要是将自身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通过一系列合法化的手段,局部或全部转移给其他的单位或个人,以此来有效的降低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量,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摊或完全转移。实际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转移措施可分为财务性保险类风险转移措施以及非财务性风险转移措施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通过保险的购买,以签订保险合约的形式,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保险公司承担,以有效地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但由于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仍不够成熟,保险机制仍不健全,所售险种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风险转移的所有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后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非财务性的手段,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主要方法包括出售、发包、分包以及合同条件的有效运用等。

(3)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一种积极主动应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的策略,通常是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杜绝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可行的情况下,是最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常见的预防风险措施可分为有形措施与无形措施两大类,有形措施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增加、减少已有风险因素、隔离风险因素等方法,以规避风险发生对项目的不利影响;无形措施则主要包括教育法与程序法两种方法,即通过加强培训及加强制度化管理的方式,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实现有效的损失控制。

(4)储备风险

这一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是在对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掌握风险的规律与特点的前提下,预先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以实现风险发生时的有效应对与处理,从而控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并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较为常见的储备风险措施包括费用后备措施与技术后备措施两种形式。

(5)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就是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结构风险状况的监视和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跟踪及识别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风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动态掌握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4结语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决定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基于安全风险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自身风险识别的能力,并合理运用风险管控策略,以提高自身风险管控的能力与水平,减少企业所面临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的效益,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