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6:3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该法,美国联邦政府还建立了三个永久性机构:职业安全健康复议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也曾开展过“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国家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加拿大在十九世纪末就实行了企业缴纳较高数额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险金制度,利用保险机制加强事故预防和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该制度还规定,职业伤害事故较少的企业,可逐年减少保险金及相关费用的缴纳,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对雇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英国政府为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监管和教育工作,专门成立有“职业安全健康执行局”,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人力和财力有限,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的小型企业,还实施了“小型企业资助计划”,该计划规定资助资金的一半以上须直接用于安全与健康顾问对企业提供的安全诊断和培训服务。[7]类同于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启示此,日本则长期实施有“蒲公英”计划,帮助规模少于50人的小企业提高安全健康管理与教育水平。韩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局”则将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与发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出版物和影视媒体为其主要职责。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和收入高低,与其基础文化水平和所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低,又无一技之长者,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就业盲目,择业困难,失业率增加,一方面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城市文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于对培训时间、经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考虑,大多数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难以厚非。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服务意识,投入不足(或有投入效果差),措施不到位,只求农民工为我所用,不事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象,却值得我们反省和改进。我国从国家、企业、社会各层面增强服务意识,视农民工教育培训为己任,建立更加开放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主动、积极地推进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企业与雇工之间缺乏长期稳定合约关系的现实情况下,尤其需要政府充分认识为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不是施惠而是责任,并在政策、资金上调动和促进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进一步而言,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均有甚为重要的作用。据本世纪初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提高一线工人平均受教育水平10%,可直接提高生产率5%-8%;西欧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工人的技术等级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8]强化监控管理,保证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有序,实施规范,杜绝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是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在国家政策和经费支持,政府部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巨大成果,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和认真地关注在不少方面存在的监管不力、控制不严、形式主义严重、经费使用不合理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已有十多年之久,但该法只是“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的一部综合性法规,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辅法规和制度,亟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来看,往往既有纲领性的综合法,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法规,具有较为完善全面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督和管理。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无效供给”,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的地方利用专项经费建了培训大楼,挂了牌子,但却不见教师和设备;有的部门巧立培训名目,套取培训资金,或按人头领取培训补贴,事实上却是“只见名单不见人”;有的地方对农民工培训机构审查不严、有的部门截留培训资金或“雁过拔毛”,国家的扶持政策、鼓励措施成了少数人新的“生财之道”,这不能不令人义愤和痛惜。解决之道是必须切实强化对培训项目和资金的监管,除了要加强培训信息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外,监察、审计部门应介入管控,严肃查处虚报套取、截留挪用培训经费的单位和个人,遏制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促进农民工“短半径”就业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地方性主导产业,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战后的日本在经济振兴过程中,大力发展“城郊工业园”,对农村富余人员和失地农民提供转业培训援助,使该国并未出现农民大规模外出寻工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我国国情来说,城镇化发展依靠的是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带动和各类非农产业的横向扩充,从而吸纳、集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形成“工业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这对实现农民工离家不远的“短半径”就业应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大力引导和培育农民工教育资源,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建设所需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民工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的近距离就业,改变农民工外出打工常年难回家的生存方式,减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很有好处和实际意义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教育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贴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贴近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农村和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与培训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职业伤害的基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农民工而言更为重要。据相关调查,我国职业性伤害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农民工是主要受害群体。“没挣几文钱,却落下一身病”是不少进矿、进厂务工农民的真实写照。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权益,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机制,除了要加快相关立法,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应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和提高事故应急处置与自救能力。2008年正式启动的“中加合作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项目”,在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公共政策的制定、强化雇主的守法和自我约束意识、提升农民工的安全卫生素质和扩大农民工职业安全保护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优化我国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与培训的体制与机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但其重视城市移民的素质提升和文明养成,使之顺利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从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和做法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国务院总理2013年1月16日在国家粮食局考察调研时指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10]的讲话也是对当前农民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化程度是农民工自身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提高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民工学历多数为初中毕业或肄业,务工前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也不多,长期以来封闭型的小农经济环境、残存落后的封建习俗、行为懒散的生活习惯,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会形成种种障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农民工教育应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尤其要通过开发企业与社区教育资源,结合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引导和培养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爱护社会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得到同步发展和提升。当然,追本溯源,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全面优化我国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为我国的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就此,韩国的“新村教育运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该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在全面推进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我国目前遇到的农村教育问题极为相似,通过前后为期三十年的“新村教育运动”,培养农民正直向上的价值观、勤奋自强的自我意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该国此后的经济腾飞,步入发达国家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范安平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教授
本文作者:周娓 赵凤敏 龚静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相关知识
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中的5条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4.09%。其中对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权利知晓率最高,达90.45%;86.55%的调查对象认为职业病可以预防;有70.76%的人知道国家有专门保护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但知道有《职业病防治法》的人仅占55.95%;对职业病患者是否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权利的知晓率最低,仅16.76%,见表1。
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调查对象中仅43.47%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认为对自身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前3位是饮食安全与卫生、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中的污染,分别为27.29%、23.78%和13.84%。87.80%的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参加免费健康体检,58.09%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对社区医生、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健康服务更愿意接受,接受率达63.16%和51.46%。工人岗位与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对自身健康状况、自认影响健康的因素及愿意接受的健康服务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职业危害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87.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开展职业危害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如面对面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讲座、义诊等宣传活动认可度较高,分别为53.21%、47.56%和43.47%,工人岗位与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面对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网络咨询等活动需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最希望了解的职业危害知识内容为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及常见职业病介绍,应答率达55.73%;其次为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护措施,应答率分别为30.25%和30.89%;对职业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度最低,仅4.46%。非工人岗位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危害法律法规知识需求最高,应答率为32.35%;有11.11%的人对职业心理教育有需求,两组人群在危害因素及常见职业病、职业心理教育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5条信息总知晓率为64.09%,表明《职业病防治法》颁布近10年,但用人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不够重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其在职业危害防护、职工健康体检、企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欠缺,极大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自身相关权益的熟悉。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次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3.80%,他们大都从事一些苦、脏、差和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因此成为职业危害因素的患病高发人群,所以在开展企业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对预防职业危害、职业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3]。本次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免费健康体检需求最高,达87.80%;对社区医生、街道和社区干部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较高,达63.16%和51.46%;且工人岗位和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式和人员方面等需求较为一致,提示我们,开展职业卫生相关教育,必须结合特定目标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模式。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下,加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医生的力量,针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指导和定期体检,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优质价廉、方便周到的全面服务。社区要开辟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保健的宣传栏、板报等设施,并通过发放手册、折页等方式,以通俗的语言,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职业卫生宣传[4]。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危害相关教育的需求较大,有87.13%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进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面对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义诊宣传活动的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接受面对面的健康教育;而非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网络咨询的需求比工人岗位的高。本次调查非工人岗位人员多数为管理和后期岗位,提示我们,在职业危害健康教育方式方面,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用工单位不仅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危害相关健康教育培训,更应该按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5,6],如进企业义诊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对企业工人多开展医务人员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也可开展网络专题咨询,如职业危害、职业心理等,主要针对管理、后勤等非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显示,在职业危害教育内容方面,工人岗位和非工人岗位外来务工人员在职业危害因素与常见病和职业心理教育方面需求各有不同,分析原因,主要与他们所处工作岗位、是否接触危害因素、受教育程度及自身素质等有关,提示我们今后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
纵观大学生就业群体目前面临的各种矛盾,破开种种不和谐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由于缺乏对职业问题的探索,在忙忙碌碌的几年大学生涯中,他们对自己、专业、职业、社会发展的认识都远远不足,成为忙于、盲于、茫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人。纵观目前高校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矛盾,破开种种不和谐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就业工作改革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诸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解决求职困惑,不断扩大和延伸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开始立足“大学生职业发展”开展教育与培训,包括借鉴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教学改革,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服务,等等。其中,“培训”的模式由于互动性和针对性较强,受到就业工作者和学生就业群体的欢迎。在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反馈中,各种就业培训活动得到的满意度反馈居高,同时在对就业服务项目建议方面,广大毕业生也积极希望就业培训项目能够得到丰富和完善;在对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调研中也显示出许多增设就业培训项目、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为高校就业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建构立体化的就业培训体系,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培训阶梯第一层:职业发展教育工作队伍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所有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个数量庞大、因素复杂的群体,要有效地开展工作,培训体系的最基础部分就应该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职业化专业队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才可能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的培训无疑是培训体系金字塔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培训制度、开展定期培训、建设培训基地等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定位。包括职业发展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求职就业指导,等等。
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定位。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与当前职业,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与个人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者道德规范,等等。
3.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演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方法,等等。
4.职业发展教育核心理论应用。包括生涯匹配理论的应用,生涯发展理论的应用,生涯决策理论的应用。
5.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分析、教学模式探讨、教学办法演练。
6.职业发展教育训练项目设计。包括职业咨询活动、团队拓展活动、模拟招聘活动等项目。
培训阶梯第二层: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的培训是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的全程化的教育,一方面,职业发展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成为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联接,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实施职业发展普及教育培训,主要单元为:
1.职业规划理念培训。包括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步骤、大学期间职业规划的模版设计和管理策略、自我探索与职业发展、专业方向与职业发展等。
2.职业素质养成培训。包括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职业人士访谈、职业观察体验等。
3.职业能力拓展培训。包括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职业目标与就业定位、职业经历探索与实践等。
培训阶梯第三层:求职能力专项培训
本层次是给予第二层次的补充和拔高,主要是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途径和模式,规划地进行求职设计,有效地掌握求职应聘技能,增强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成功适应职业。
培训以大学生求职能力训练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活动、拓展练习、专题实践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培训,突出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培训期间,派专业教师跟踪咨询与辅导。
该层次培训内容相对灵活,包括职业信息搜索、求职信有效设计、简历实用策略、求职面试礼仪、成功面试策略、专业实习探索、就业协议签订等常规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考试、参军、考研、出国等其他培训。
培训阶梯第四层:实习就业岗位培训
在职业发展通识教育和职业能力专项培训后,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和社会岗位接轨的就业培训,这一层次的培训也正是基于这种需要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主要通过联络实习基地、探索岗位对接、开展岗前培训等形式完成。
“培训”作为一种探索中的就业教育模式和就业服务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困惑。比如对队伍的培训缺乏专业的专家师资,对课程的改革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有关求职能力的培训比较凌乱,缺乏规划和社会岗位结合的实习就业培训推进缓慢,等等。与此同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刺激和推进了高校的“大就业”工作体制改革;“培训”正在不断完善、渐成体系,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不断地丰富到就业培训体系规划工作来,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资料建设、网络建设、基地建设等不断地引进到就业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来,相信在高等院校、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将覆盖更多的层面,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第1版).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岗前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34-02
医学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常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国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1];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在我国快速增长, 艾滋病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2]。医务工作者(包括实习生)频繁接触这些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面临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威胁。由于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展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医习生职业防护知识缺乏、认知不足[3],增加了实习生职业感染的风险。本院于实习生进入临床前,对实习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岗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进入临床的实习生358 名,包括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其中本科学历102 名、专科学历237 名、中专学历19 名。
1.2 方法
将358 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 = 200)和对照组(n = 158),试验组在岗前教育时进行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对照组不进行职业防护培训。自行设计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表,于试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分地点同时进行调查,调查时经专人讲解问卷目的和填写要求,调查内容分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包括职业暴露概念、标准预防原则、手卫生方法、防护用具作用及正确使用、锐器伤的处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评估与阻断治疗)两方面,被调查者以选择题形式回答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经χ2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职业暴露概念、标准预防内涵、手卫生方法、防护用具的作用及正确使用、锐器伤的处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与阻断治疗)的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源性疾病传播途径的认知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医学生尽管已经接受多年的医学理论知识教育,但医学院校没有专门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缺乏系统的教材,在校期间学习的职业防护知识不完善,对防护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掌握不全,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5]。实习生因此面临巨大的职业感染风险。如果让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的实习生直接进入临床,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与安全的不负责。
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吴莉等[6]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调查显示,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总体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岗前教育是教学医院对实习生培训常采用的方法,本研究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试验组进行职业防护教育,讲解普遍预防、标准预防,进行何种操作需要戴手套,怎样认识口罩和佩戴口罩,怎样防止锐器伤害,锐器伤害后如何处理等,讲解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帮助实习生迅速提升职业防护能力,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风险。由表1可见,试验组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的综合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90%以上的实习生能正确掌握职业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知道正确处理;对照组实习生掌握的相关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发生暴露不知正确处理,提示实习生从学校获得的职业防护知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此可见,职业防护岗前教育可以快速提高实习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岗前教育是实习生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医院可以通过岗前教育形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即将走上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上岗前规范化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显得尤其重要。医院在增强实习生个人防护意识的同时,还应该为实习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和设施,加强对实习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只有这样,实习生才能理论联系实践,较好执行职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彭文伟. 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
[2]陈均,陈方祥,袁玲,等. 97 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2):198.
[3]孙文静. 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19-620.
[4]杜秋焕,王江滨,吴怀兰,等. 新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态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558-3559.
[5]周建伟,罗阳. 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82-0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尘肺病人1.5-2万人,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达到数千人;重大恶性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低迷,职工个人自我保护、自我防护意识、能力不足所致。只有人们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护等知识有了了解,具备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自觉使用防护用品及设施。
为了解不同行业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提高不同行业人群对职业病防控能力,探讨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教育方法,现将我院开展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象主要集中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的如高温、中毒、噪声、电焊烟尘、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行业的职工共计686人。调查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共发放调查表686份,收回调查表686份。经分析,剔除填写不合格的调查表16份,有效调查表共670份。有效率为97.7%。被调查对象年龄在23-55岁之间,平均年龄43.2岁。调查对象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共有329人,35岁以上的为341人。工龄5年以下的88人,5年至10年的为206人,10-15年的为231人,15年以上的为145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为83人,中专383人,大专以上的204人。
1.2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受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种类、职业健康监护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渠道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职工对各项相关职业病的了解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 见表1。
2.2 不同工龄对职业病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统计 按照统计学原理,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有关内容的了解方面,5年以内工龄职工与5-10年工龄职工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在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方面,10-15年工龄职工与其他工龄职工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外,其余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的了解方面,15年以上工龄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的了解方面,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在职业危害检测知识的了解方面,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见表2。
3 讨 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不同行业人群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对职业病的防控、消除,保护自身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面做的还是比较薄弱。因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1],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需求,确保人们有能力、有时间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职工能够掌握职业病防控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所有人都应知晓与自己所从事的岗位相关的职业病的防控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因此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职业病防治知识进行普及。
各单位务必定期举办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聘请专业人士向职工讲解专业性的卫生知识,在培训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走形式、走过程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杜绝只重视安全知识培训,不重视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弊端,通过连续的、职业的、不间断的培训,使职业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并将防控知识自觉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各级卫生管理、监督部门,也应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职业病防控宣传、普及方面上来,利用电视、宣传手册、夜校等手段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卫生健康教育。卫生部门还应使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专家编写通俗易懂的职业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教材,更新相关职业卫生知识,为各单位培训一批熟悉职业卫生健康知识的管理人员,人大部门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各企事业单位配备熟悉职业卫生健康知识的管理人员,并可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的方式,对不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没有配备职业病防控器材的单位予以处罚。
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①企事业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的教育。在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健康培训,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负责人不仅要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还要进行劳动法规和卫生监督教育,提高企业全员职工的法律意识,有力的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②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主要应包括普及职业病防控知识教育、强化职业卫生自我保护知识 教育等内容,确保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劳动者在工作实践中,自觉遵守各项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最终实现减少、预防职业病发生的目标。
神木市朝源矿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矿职工的职业卫生思想意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职业病防治法》对在职职工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对本矿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一、培训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尘肺病防治条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
2、《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3、《煤矿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
4、《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煤矿企业职工劳动保护防护措施》、《特殊劳动保护》
5、其他
二、培训方式
1、由本矿的管理人员备课讲授相关知识
2、观看相关内容的文档投影
3、由矿主管部门协调人员、时间,集中职工进行培训。
三、职业卫生培训对象
井下现场接触粉尘、噪声、有害气体及其他危害人身健康因素的作业人员。
四、教育培训形式
利用办班、讲座、班前会、自学与集中辅导进行讲授,同时利用标语广泛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使职业卫生、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成为员工遵章守纪、自保互保的自觉行动。
五、培训地点和组织
1、地点:矿班前会议室 、培训教室
2、组织:由矿授课老师负责组织授课和考试
六、培训时间
1、授课时间:2018年11月01日至2018年11月03日
2、平时利用班前会进行职业卫生知识讲座。
七、考试时间
2018年11月03日
八、考核方式
1、所有人员经过培训后,由授课老师根据培训内容出题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能下井作业。
2、经过补考仍然不合格者,不准下井作业。
九、所有授课人员应对授课内容进行备课并将授课内容送安全科备案。
十、授课计划表;
授课人
2018年11月01日
8:00至12:00
14:00至18: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尘肺病防治条例》、《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及管理》等
《煤矿职业健康相关规定》、《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
2018年11月02日
8:00至12:00
14:00至18:00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
2018年11月03日
8:00至12:00
14:00至18:00
《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煤矿企业职工劳动保护防护措施》
《特殊劳动保护》
考试
[关键词] 职业技校学生;健康教育;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14-03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IDS among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QIU Fang.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yi 276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sexual sense and AIDS knowledge and to evaluate the instant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470 students in 2 occupational schools in Linyi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on sex and AIDS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by a professor from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ults 392 pre-education and 384 post-educ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4.85%~50.51% of the students accepted such behaviors as unmarrige sexual act,multi partners, homosexuality,and commercial sexual act on pre-education and it's 5.21%-52.08% on post-education (P>0.05).These sexual senses were not instantly corrected by the health educ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ha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was improved instantly by the health education(P<0.01 or P<0.05).
Conclusion There may be some high risk factors for AIDS transmission and venereal disease which may not be corrected by instant education among some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Linyi, whereas sexual hygiene and AIDS knowledge of 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can be improved by a short-term educ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Health education;AIDS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性活跃人群,我国79%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20~40岁的人群[1]。2006年5月,在临沂市2所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进行性卫生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为了评价培训的效果,为在该类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5月,在临沂劳动局技校和临沂商校各选择4个班的在校学生共计470名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和问卷调查。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观念、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集中发放试卷,由学生匿名独自答卷,当场收回。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的培训由临沂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有关专家承担,进行为时2学时的讲座,内容包括、性卫生,艾滋病/性传播疾病一般知识、预防知识,正确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然后自由讨论1学时。2次调查对同一对象以同样问卷同样方法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10.0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所学校参加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的学生共470名,其中男生274名,女生196名,年龄15~20岁。两次调查各发放问卷470份,培训前收回答卷436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83.4%;培训后收回答卷424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81.7%。
2.2 性观念 被调查的学生同意婚前、多性伴、同性和商业性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艾滋病一般知识 干预前对艾滋病的病原、目前不可治愈、可以预防的知晓率在70%以上,对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目前的感染人数的知晓率在53%以下;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培训前,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提高到91%以上,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调查对象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培训前均在62%以下,培训后均有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采用在健康教育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短期健康教育培训对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效果。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知识知晓率及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提示培训的效果显著。但是,关于性观念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多性伴、婚外、同性及商业易的,都是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因素[2],教育后却并没有增加〔3〕,提示性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时期的培养,比增进知识更困难。
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前段学校和社会的卫生教育和宣传,学生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仍然模糊不清,对HIV感染者抱着不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是疾病的传染源又是受害者,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他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应疏远和歧视他们。家庭、单位和整个社会都应给他们营造一个理解、平等、健康的环境,鼓励他们改变高危行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要针对这些问题,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种知识的知晓率,巩固职业技校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安永强,戴志澄.谈艾滋病在中国[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59-262.
[3] 刘勇鹰,林鹏,许锐恒,等.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40-142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艾滋病; 同伴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00-02
卫生职业学校的大学生象其他大学生一样正处于性活跃期, 但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是艾滋病的侵害对象之一,他们关于 HIV/AIDS 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对保护自身的健康有根本意义,而且对其走入社会以后对全社会 AIDS 防治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正是利用同伴之间的信任感, 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和杠杆作用, 对同伴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1]。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 (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经济性(即花费少而提供服务有效)等优点[2]。目前,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模式, 已广泛地运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 包括劝阻吸烟、戒毒、预防犯罪、计划生育、预防艾滋病/ 性病/ 安全和营养学教育等。本文旨在分析同伴教育在卫生职业学校中学生预防艾滋病/ 性病/ 安全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及适宜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南阳市某卫生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大一学生8个班级464人,其中4个班级计216人为教育组,男生118人,占54.6%, 4个班级248人为对照组,男生127人,占51.7%。
1.2 方法
1.2.1 同伴教育者的选拔 同伴教育者( 志愿者)共50名。要求同伴教育者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责任心、自信心、自愿为预防艾滋病/ 性病远离校园而热情为同伴服务的精神。②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投入该项工作,当同伴教育活动与其它活动有矛盾时,尽可能保证前者。③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④对待艾滋病等应持客观态度[2]。教育开始前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经试讲合格后方可上岗。
1.2.2 同伴教育者的培训 对同伴教育者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1)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艾滋病 ②性病 ③安全 ④避孕⑤自我保护⑥沟通的技巧⑦自尊、自信、责任感。培训教材采用高源教授编写的《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3](2)培训方法:第一天首先观看《为了你的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录相,播放3次,回答学员的相关问题;由专家讲解30张有关艾滋病的幻灯片及观摩展板,让同伴教育者产生感性认识。第二天进行艾滋病和性有关的脱敏和沟通技巧培训,以便开展工作。第三天学习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展板的内容;由专家用通俗易通、借助比喻、方言和俚语进行详细讲授宣传册的内容;模拟进行同伴教育通过趣味游戏、游戏、分组讨论、辩论和测评实验等多种模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直到学员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3)培训时间:3d。培训次数3次,直到骨干成员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感染途径,非感染途径,及安全套可以避孕、及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知识。
1.2.3 同伴教育 培训合格后,大约以1名同伴教育者对5个同学,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采用个别交谈、集体活动、小组讨论和睡前恳谈、发放艾滋病预防资料等措施,对同学进行同伴间的教育。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对象开展教育,同伴教育后 1 周对接受教育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以分析教育前后的效果。
1.2.4 对照组教育 对照组教育按照正常的知识讲座方式讲授教育组的相关知识内容。
1.2.5 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后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卷。对教育组、对照组在教育前后同时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状况、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知识、等方面的问题。
3 讨论
3.1 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及态度基线水平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卫生职校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及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知晓,但是关于性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差,所以通过基线水平的调查,我们认为卫生职校学生应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展艾滋病及性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调查发现在安全相关知识、认知、自我效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教育组和对照组在教育前没有差异,在教育后,教育组各方面大幅提高或趋于正向,明显高于教育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方面,两组无差异,而在对待婚前婚外方面,两组教育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
3.2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 对比教育前后的效果,可看出在教育组教育前后无论是生殖健康知识还是艾滋病、性病知识的都有提高,且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调查的结果基本无改变。而且教育后调查组间比较情况看,教育组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存在显著差异,充分说明教育对提高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卓有成效。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在教育组发现通过教育改变不明显,说明态度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也说明今后我们在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时候对此需再进一步的强调。只有更多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为宽容和同情,只有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在社会上的生存不受到歧视,才有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婚外,学生要处于相对否认的状态,近80%的同学明确表示反对婚外。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持同情态度的比例不高,仅30%左右,而且教育后效果也不明显,说明对于艾滋病病人的关心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在目前大家对于艾滋病病人的否定态度多于同情的状况下,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育组在正常社交下不躲避艾滋病病人的率从教育前后比较上升明显(P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 高 源.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1999, 15(11) : 35
[2] F Caron, G Godin, J Otis, et al. Evaluation of a theoreti-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ning sexual inter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 schoo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J].2004;19(2): 185
[3] 高 源, 吕姿之.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20
[4] 仇玉兰,施 榕.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 2001;22(3)24
[5] 王燕玲,常 春,钮文异,等.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29-331.
[6] GaoY,ShiR,CaiY.AIDS/SexeducationforyoungpeopleinChinaRe-production
[J]. FertilDevelop,2001,13:729-737.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并称为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公约涵盖了五个领域的海员劳工保障的规定,涉及海员最低年龄、健康证书、遣返、就业协议、食品和膳食、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招募和安置、疾病和工伤、防止职业事故发生、工资和福利、社会保障、工作和休息时间、相关主体的遵守与执行等与船员权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保障海员 “体面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公约的生效将在一定时期内推高我国航运企业的船员成本和船舶营运成本。我国是发展中的航运大国,公约一旦生效,将会对我国航运企业的船员管理运作、船员的福利待遇、船员职业安全与健康、船员招募和安置、船舶设计与建造等诸方面带来一系列较大影响,使我国的航运企业与世界航运业置身于所谓的“公平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带来船员成本和船舶运营成本的增加。
“公约”的生效有利于我国船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航运业的支撑主体是船公司、船舶和船员,而船员又是支撑主体的核心。统计数据表明,大约80%的海上事故涉及人为因素,因此,一支得到妥善社会保护的高素质船员队伍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船员劳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航运发展迅速,但船员资源却不足,流失严重,特别是高级船员紧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从事船员职业比陆地职工要承担更多的艰苦和风险,但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船员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荣誉感和社会美誉度下降,导致船员职业的吸引力不高。统计数据表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10年后的流失率高达85%。公约的生效,必将促使我国加快船员权益和劳动保护立法进程,建立完善有效的劳工监察机制,形成一整套船员劳动和社会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我国船员的合法权益,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船员队伍,为航运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海教育发展很快,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接受航海教育是船员成长之路的初步环节,也是必经环节。航海教育的好坏、是否与时俱进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船员素质的优劣。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航海教育必然会与时俱进,及时针对国际公约的变化而进行修正和更新,以适应船公司和船员的需求。
一、将淘汰一批办学资质较差的航海院校
近年来,受船员市场影响,航海院校扩张明显,我国航海教育、船员培训机构杂乱林立,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遍及中职、高职和本科,全国现有涉及航海类专业的院校及培训机构近百家。公约对船员上船工作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培训等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公约生效后,我国海事主管机关势必会加大对船员资质的检查力度,这种影响会很快传播到航海教育机构。同时,受就业市场指挥棒的影响,航海院校在招生时将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筛选。在生源日渐紧张的局面下,航海院校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一些办学资质差的院校势必被淘汰,同时也会通过竞争促进航海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需要对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作出一系列调整
公约生效后,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需要增加公约宣传普及的课时,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公约中的条款细则。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需要针对公约的要求作出一系列的调整。
例如,目前,各航海院校对于职业安全以及健康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充分。公约生效后,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就职业安全、人为事故预防以及个人健康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作专题培训。
三、有利于逐步形成“精英工程师”的教育模式
目前,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大部分为船员培训模式,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多以通过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为主,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船公司对于船员的要求,而对于船员权利方面很少触及。公约中强调了船员的基本权利,列出了细致的条款对相关方进行约束,这样将会从根本上改善船员工作环境,大幅度提高船员的职业自豪感,也会对船员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将引发对海员这一特殊劳工群体的教育模式的思考,逐步从满足船员市场需求的“大众劳工”培训模式向提高群体整体综合能力素质的“精英工程师”教育模式转变。另一方面,船员这一职业社会地位、职业荣誉感、社会美誉度的提高,也将有利于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机构从众多适龄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逐步形成有利于“精英工程师”教育的良性循环。
四、促进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成人教育,推进社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1.稳定职教招生规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000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职高、农综技校力争建成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并进入国家级或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全市重点建设好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人才培训中心和*职高综合实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2个。新建*市级镇社区教育中心3个。
3.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3000人,农民创业培训1740人。
4.推进教育现代化。成立“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深入地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5、规范民办教育。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办学体制,加强管理监督,努力实现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工作意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贡献率。
2.推进职教资源整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撤销平潮职中、西亭职中的建制;支持*建校创建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好*职高、农综技校,力争两校均建成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并进入国家级或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大力支持江苏电大*学院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思路,积极筹建高职学院。
3.稳定职教招生规模。创新职教招生工作思路,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稳定职教事业规模,确保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规模大体相当。将各初中升入本市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初中校长的争先创优考评。鼓励、支持各职业学校积极开拓省内外招生市场,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招生、招工联络机构,与当地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沟通联系,采用联合办学的模式,为本地企业订单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引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4.加强校企合作对接。各职业学校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与市内相关企业建立长效、稳固的联系、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反应,将学校的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与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在全市推进“四大主导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职高——机械电子、精密模具、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农综技校——船舶修造、钢结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电大*学院——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家纺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校——建筑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训,满足我市各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我市产业集聚、经济跃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高质量服务。同时,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与周期上,也要顺应企业需求,主动对接。
5.全面启动职工教育。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充实市级职工教育管理力量,建立健全市级职工教育工作网络。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将恢复和建立企业职工学校,组建职工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引导、支持员工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要积极为企业职工教育做好服务,配合相关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文化培训等。
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建好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的实训基地,今年力争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全市重点建设好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人才培训中心和*职教中心综合实训基地。将各校实训基地在承担本校学生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面向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扩大服务范围。各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争取在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各类企业以及示范性农业基地和其他服务性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全市今年力争建成5个校外实训基地。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将其作为专业教师上岗和职务晋升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明年暑期前各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
8.强化创业教育。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大力推广“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广大职校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推进职校毕业生由“就业者”向“创业者”转变。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率力争达到5%。
9.提高就业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98%,优质就业率(一次对口就业率、获得较高报酬)70%,当地就业率30%以上。
10.推进课程改革。加快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过渡,挖掘和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职高力争进入“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行列,农综技校力争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重点围绕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大力推进以专业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把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作为考核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11.加强镇成教中心校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切实加强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努力做到编制独立、校园独立、办学独立、经费独立,确保年底前80%的学校达到省定合格标准。
12.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镇成教中心)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确保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引导、支持各镇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科协、文化活动中心等教育资源于一体,把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成为镇社区教育中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力争今年新建*市级镇社区教育中心3个。
13.加快发展职业培训。积极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大力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确保全市年培训3000人。根据当地产业转移需要,配合农林、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43000人。立足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全年完成农民创业培训1740人。
14.规范民办教育。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加强管理,坚持从严年检,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确保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对民办幼儿园的年检,认真进行清理整顿,逐一审核检查其举办资格,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指导、帮助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学层次,努力提高省优质园的占比。进一步规范非学历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升民办教育机构的形象和信誉。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自已倾尽所能,把希望、精力、经费全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厌学、任性、叛逆、早恋、网瘾、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8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常处于烦恼和焦忧之中,认为付出很多,却总是难以如愿;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已是个“失败的父母”;超过55%的家长表示从来不会与自己的孩子讨论压力、焦虑、控制情绪、抑郁感、早恋等相关问题;40%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60%的家长感到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经验、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家长越来越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怎样采取恰当有效方法。调研显示:虽然家长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采取“放羊式”教育管理: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由中考落榜生构成,很少主动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职业学校。在经历了“小升初”“初升高”选拨考试之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经受挫折与打击,其家长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到逐渐失去信心,从而采取“放羊式”的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职校,只寄希望学校暂行“保姆职责”,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论在学习上、心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2.2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重文化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很少关注心理健康,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个性教肓;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未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3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孩子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的,随着年龄增长到初中阶段,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叛逆。到了中等职业阶段,孩子厌学、自卑、打架、喝酒、吸烟、早恋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这让家长逐渐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从而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预见,未引起高度的关注,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化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是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这恰恰未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内心所思所想,才能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4家长缺乏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许多家长不具备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新鲜事物对孩子的心理不断冲击,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知识体系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孩子的发展需求,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缺乏引导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很多家长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管制教育,采取简单的说教和强迫式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遭到孩子的反抗或消极应对。寻求独立是青少年的一种强烈心理需求,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自身要做好心理准备,实现角色的转换,积极探索沟通的渠道与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良师益友的关系。
2.5家长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带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但家长们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社会、工作、生活、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惑,自身也会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家长带着这些问题去教育孩子会影响教育效果,更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对社会的认识、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日常通过其言行充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效果也才是最佳的。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要重树教育的信心: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失败,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一旦再有其他问题发生,即进行说教教育。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长此以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在学业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处于可塑阶段。家长应该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当孩子遭受失败或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取得成功。
3.2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家长普遍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水平。①从家长层面来说,要主动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用现代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陪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家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的教育方法。②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通过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为家长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组织编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案例分析等,为家长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③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家长单位、社区应当承担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能,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设立专业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让家长、子女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感悟和体验,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3.3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问题。每个孩子身体、心理发展历程是不一致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每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类型、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每一位孩子都独具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要常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理变化情况。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成长历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措施,才能走出家庭心理健康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3.4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孩子可能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身心健康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怨恨、暴力的种子。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要以孩子的成长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发展的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关爱、教育的合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尊重自已的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重塑信心,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作者:张敏 单位:重庆市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超,武桂芝.基于家庭因素的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分析[J].时代教育,2015,12(7):248.
[2]冯梅,冯清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职教通讯,2013,29(28):75-78.
2011年以来,制定了模式设置合理的入科新护士岗位实践四步培训方案,引导新护士尽快适应科室工作环境及流程,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具备临床护理岗位独立工作能力,规范其护士角色行为,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认知护理的职业内涵,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0~2012年胸外科入科新护士28名,年龄21~24岁,其中专科学历21人,本科学历7人,均为入院后第一个轮岗科室,每批4~5人次,科内岗位培训时间4个月,P>0.05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培训方法:确立入科新护士护理岗位的培训目标,制定并应用新护士岗位四步培训方案,即:入科教育(1天)、入科带教(2周)、岗位带教(14周)、考核(1天)。①入科教育:制作胸外科轮岗护士多媒体培训课件,入科第1天在科内多媒体示教室,由护士长或骨干护理教师,讲解科室新护士岗位实践的相关培训目标及培训方案,以及胸外科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基础及专科操作技能、护理风险、护患沟通等内容。②入科带教:责任教师应使其熟悉本科室工作环境、护理工作人员,掌握胸外科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各班职责及相关护理常规,知晓本科室优质护理服务下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专科开展特色,发放并引导学习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手册。③岗位带教:由责任教师带其进入护理岗位工作实践,按专科特色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督导临床各种基础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培训、指导,着重引导有效护患沟通及团队协作意识。新护士跟随带教教师进入岗位实践工作,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患者个案的方法,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学会评估患者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并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带教教师要针对性的引导新护士的医、护、患协作和沟通能力。
讨 论
开展新护士护理岗位实践培训以促进其护士角色适应:对于刚跨入医院大门的新护士,培训应重在引导知晓本科室所开展的专科护理特色,其按照专科护理岗位标准,进行规范的具体护理实践,并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学习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培养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道德和自律,关怀、同情服务对象,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获得护理岗位职业能力系统培养与教育,为以后从事专科护理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设置合理的新护士护理岗位实践培训模式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在运用护理岗位四步培训方法、对新护士进行岗位实践培训过程中,使新护士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和护理岗位的职责,掌握专科护理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护理各项制度、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专科各种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通过护理查房、个案模拟实践考核等,有效促进了新护士临床个案护理综合能力及应急能力的提高[1],护患沟通技巧。经培训后,85.7%的新护士掌握基础及相应专科操作技能,100%的护士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92.9%的新护士认为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P均
突出专科带教特色以引导新护士感知护理职业发展内涵:带教教师在指导新护士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个案开展专科健康教育,并渗透人文护理内涵,在岗位工作实践中逐渐感知专科护理服务内涵及发展方向,有目的引导新护士对护理这一职业的内容、特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分析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其剖析自己的价值特征、兴趣、性格等多方面的个人情况,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自我剖析之后,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2],引导其职业发展可向护理管理者、护理教师、临床专科护理工作者等方向规划,选定适合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晋溶辰,黄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10):92.
2 梁方正.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