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药设备行业报告

制药设备行业报告

时间:2024-02-23 16:0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制药设备行业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制药设备行业报告

第1篇

记者:在商业运作非常发达的今天,许多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经销商都出现了联合体。现在药店亦不甘落后,纷纷联合起来。但是对于“药店圈经济”的概念,人们的认识仍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您怎么理解“药店圈经济”?

岳峰:想必大家都已经从南京医药、东盛英华与西安杨森的事件中见识到了处于中游的经销商的凭借其强有力的大物流体系形成的终端拦截能力。但就我看来,这还比不上正在逐渐壮大的连锁药店对消费资源的垄断。

连锁药店,特别是区域型的连锁药店的壮大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形成消费资源的垄断;另一方面也对原来与上游供货企业公平的商业合作关系带来新挑战。也就是说,处于终端的连锁药店对上游的话语权在加大,谈判的天平已经开始朝着不对称的方向倾斜。上游的战略营销已经不得不依赖于连锁药店这个越来越庞大的销售平台,精打细算的老百姓的自疗消费习惯也不得不以这些地域垄断、厂家品种垄断或贴牌产品、购物场所的垄断的连锁药店为唯一选择。由此产生的以终端连锁零售药店为中心所形成的商业经济现象,我们称之为“药店圈经济”。

“药店圈经济”并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成只对药店有利,事实上,在越来越趋向零利润、单利润的医药行业中,能与终端药店达成直通车,自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而对于只关心实惠的消费者而言,药品流通环节的减少会带来价格的降低,也会大大欢迎。可以说,“药店圈经济”的形成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记者:说实话,我国医药行业的名声并不是太好,除了全国普遍的医闹现象,这几年的“齐二药”、欣弗、鱼腥草注射液等劣质药品案件都使消费者感到恐慌,具体负责药品审批的国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生的高层震荡令人感到天下大乱。药店、药企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药店圈经济”的规划,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岳峰:我们先来分析“药店圈经济”这个概念产生的大背景:随着2006年初国家反商业贿赂法草案的提出,加之医药行业里以“齐二药”事件、案件为首的一系列典型案件的发生,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医药行业的整体整顿。2007年年初吴仪在一次工作报告讲话中表示,医药行业的这次大整顿将持续到年底,这也是建国以来行业整顿时间最长的一次。不久前,温总理的一次发言更是坚决——一定要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完成医改。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药店的生存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于药企,日子亦不好过。由于清查等人的旧账,国家对上万种已通过审批的药品重新进行审批,对新药的审批速度也不得不相应放缓。自去年5月以来得到批号的品种少之又少,积压申报项目近万个。再加之全国范围的挂网招标的执行,社区医院招标执行城市的增多和零差价的实施,医保目录偏向于中成药物,中药单独审批的提出,特别是处方管理办法的提出使“冤大头”——医院的采购受到巨大影响。这些因素都对药企的战略定位提出新的要求,要么走高端学术推广,要么主打零售终端市场;要么走中药创新路线,要么普药新农合和社区医疗市场取胜;再要么,就只好接受淘汰或被兼并重组的结局。

终端药店行业内,以“九州通”加盟连锁为代表的大重组、大并购让许多中小药店,特别是单体药店感到恐慌。他们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进行整合,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强大的攻势。上游厂家也借机自组渠道,摆脱经销商对其的终端控制。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厂、店聚会呼之欲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莞“2007中国药店集中采购交易会”便是这样诞生的。

记者:“药店圈经济”一旦形成规模,药店一行的实力将大大加强,随之而来的是话语权的加大;厂家脱离了经销商,其终端选择面也会更多,更利于向全国铺开。您认为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微妙变化?

岳峰:“药店圈”结构的形成,无疑将使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产生一些变化。

上游企业将比原来对终端的依赖性更强,甚至是在某些合作方面不得不屈从于药店这个终端,否则将是面临整块整块的OTC市场的丢失。为了竞争,不得不把连锁企业与公司的一级经销商同等对待,直供货品,大大改变了药企原来的商业渠道的管理结构,药企需要承受更多的来自经销商的压力。

而连锁药店越来越多地联合起来采购不同品种,将对企业形成类似处方药的挂网招标一样的压力。特别是9月8日在东莞举办的“2007中国药店集中采购交易会”,作为医药订货会新模式的出现,被业界人士认为是“药店圈经济”的首次亮相,将药店原来的“坐商”型采购转化为走出去的“行商”型采购。广大药企一定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与药店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药店圈经济”也将对消费者产生新的影响:消费者乐意也将会购买到更为质优价廉的医药、保健产品,而消费者的购买在拉动需求的同时,也将对药企、终端药店提出新的要求——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可以得到厂、店提供的更多的医疗知识和接受各类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或健康保健培训——消费者一旦感觉良好,就可能成为该药企、药店或产品的忠实客户。由此形成一个相互赖以生存的良性循环圈。

而对于被撇下的经销商,或是设法参与其中,或另组一个“经销商圈”?总之不会闲着。

记者:就目前我国的药店的分布状况而言,除了少数遍及全国或是区域性的连锁药店,大多数药店的规模、覆盖面、资金实力仍然有限。这么零散的组织能成一个“圈”吗?这个“圈”是否稳固?

岳峰:我统计了一下,自去年初至今本人做过的培训和咨询的药企中,绝大多数的培训课程需求是“如何把临床品种向OTC市场发展”或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OTC的上量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越来越多的药企把向OTC发展作为下一步的战略考虑。与之相呼应的是连锁药店的快速崛起,有数据显示:目前连锁药店的数量为6.5万家,尽管只占全国总店数23万的1/4,但城市里终端连锁率很高,诸如上海、深圳等地的连锁率高达80%。而16万家的单体店大多集中于地级市、县,而这些药店也在加紧区域连锁化的发展,甚至一个县里的某四家店就是一个小连锁机构,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年内药店的连锁化、集团化速度每年将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越来越多的单体店将难以生存,只有接受加盟连锁或者转卖给这些巨头连锁企业的方式。

可以这样讲,地级市、省会城市中的这个药店圈已经形成,而且相当稳固——除非发生大手笔的资本重组。地级市以下的药店圈还处于整合期,没有形成凝聚力,对厂家、消费者的控制力不够,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合作。地级市以下的药店圈中,三者已经找到相互合作的平衡点。这种结构一时还不能够打破,但在未来这些药店极有可能成为大型连锁机构重组兼并的对象,作为他们对上游狭持和对消费者形成品牌影响力的资本,以图后续发力,保持药品利益链——这棵“参天大树”根脉的延伸。

记者:对于新兴的“药店圈经济”,很多药店、药企却有些不知所措。您认为在“药店圈经济”中,如何发现商机、抢占商机?

岳峰:对于上游药企来讲,在“药店圈经济”中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归拢自己的OTC产品线,提高药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同时加强对下游药店的服务质量和促销配合,重新打造对终端供货的渠道,做出直供的扁平式的渠道变革,以服务促进药店的销售积极性。或是药企干脆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参与终端的经营,形成“厂之店”,以寻求OTC市场的竞争优势,由此增加自己对下游药店的控制力,也能从终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拦截,从而在这个经济圈中求得领先。

而作为下游的连锁药店,在这个经济圈里,要提升连锁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以诚信度求回头客的光临。另外,加大对有位置优势的单体店的加盟邀请力度,抢在竞争对手前完成“圈地”运动,比如北京的嘉士堂药业与北药股份抢先拿下了北京所有18个区县的配送工作,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北京地区的药品终端。然后就能靠规模效应对上游供货商形成谈判优势,以取得最大利益。

而对于经销商而言,化解矛盾,进行博弈是唯一的方法。主攻药店稀少的“死角”地区,做牢链条,再图扩展,应该是其基本的方法。

记者:谈了这么多药店、药厂的情况,那么,您心目中的“药店圈”是什么样子的?您对“药店圈经济”的前景怎么看?

岳峰:理想的“药店圈经济”应该是厂家、药店、消费者彼此和谐依存,互为服务,互为共赢的稳定型三脚架,如同三角鼎一样稳固的形态。上游可以拥有更多的销售决策参与权,消费者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权,而作为传统第二终端的药店应该做好这个天平的支点。

“药店圈经济”前景已经明朗,参与OTC市场的竞争的上游企业必将以此为平台演绎企业产品传奇的构想,并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以获得最佳收益。而这一切并非是独立资本能够承担得起的。如果做到了资本参与下游终端的经营,必将以厂、店合力给竞争对手沉痛打击。药店也能凭借这种形态取得上游更大的资源支持,与上游药企做好双品牌互动的良好博弈行为。

参与“药店圈经济”是药店、药企的明智选择。在守法经营,合理运用规则的前提下,“药店圈经济”将力压第三终端,逐步逼近医院终端,由此进一步确立药店在整个医药市场里的话语权。

受访者介绍:岳峰,沈阳药科大学90药学系;北京大学EMBA,1990年开始外企专业医药代表生涯,曾在多家著名跨国制药公司就任医药代表、地区经理、大区经理、培训经理、营销总经理等职务;现仍从事多个医药产品的全国总的经营管理业务;有12年营销管理和5年专职培训经验,为企业培训200余场。现任北京群英伟业医药营销培训有限公司qywytraining.com董事长兼高级培训师010-63790933  13381039955;多家培训公司特约培训师和企业咨询顾问。发表视频作品10余部;专业报刊、网站发表文章数十篇。培训过的代表性客户有:三九;强生;欧姆龙;珍奥;扬子江;远大;武田;麦格医疗用品;苏泊尔药品;石家庄四药;邯郸制药;益佰;东阿阿胶;润泰药业;云鹏制药;云中制药;斯达制药;生晃荣养药品株式会社;青岛华仁药业;吉春制药;华立九州医药;奇致医疗激光;九龙制药;柯菲平医药;通州妇幼医院;和杰医疗器械;谓博药业;海淀妇幼医院;海药股份;天康药业;济人药业;康华科仪医疗设备;华大吉比爱生物;英科新创生物;太龙药业;康蒂尼药业;康辰医药;福泰康医疗仪器;成蹊医疗器械;中研药业;洛正制药等。

第2篇

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英国政府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一项实质性政策手段,即气候变化税。其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石油产品、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均可减免税收。该税征收目的主要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是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其税率按电当量计算,气态燃料为0.15p/kwh(p为英便士,1便士约为0.15元人民币),燃煤1.17p/kg(相当0.15p/kwh),液化石油0.96p/kg(相当0.07p/kwh)、电力0.43p/kwh。自2001年4月1日开始向工业、商业及公共部门(住宅及交通部门、居民除外)征收。

2005年英国率先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在2007年预算中宣布将支持建立第一个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的大规模示范项目。2007年5月的《能源白皮书》更是确定了计划的细节,宣布开展一项竞赛。英国政府为这场CCS竞赛计划设定的目标是2014年实现大约90%的捕获和埋存比例。根据该计划,英国政府对CCS示范项目的成本资助可以达到100%(不包括电厂建设成本)。英国政府在继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2006年10月30日,受英国政府委托,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m)领导编写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简称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做了定量评估。

2007年,英国成立了气候变化办公室(OCC),负责制定气候和能源策略,并处理跨部门的策略协调问题。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给政府在排放交易方面提供更大的权力等。2007年出台的英国建筑能源法规要求定出非常强制性的日程表,要求英国2013年以后所有公共支出的项目、住房必须达到零能耗,这归结起来叫第六级标准,任何私人的建筑都必须在2020年后达到零能耗。

2008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

2008年5月,英首相布朗指出,低碳技术是继蒸汽机、内燃机和微处理器之后第四次技术革命,英国希望能够率先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上成为全球商业化规模示范的国家之一,英国也希望在近海风电装机容量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英国于2008年10月份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该部整合了原来由商业、企业及管制改革部(BERR)负责的能源策略制定职能,以及由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DEFRA)负责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制定职能。该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整个英国向低碳经济转换,另外还负责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确保能源使用的高效和经济性。

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

2008年年12月1日,根据英国《气候变化法》创建的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正式成为法定委员会,负责就英国的碳预算水平、实现碳预算的政策措施等向政府提供独立的咨询和建议。委员会于当天提交了其第一份相关报告――《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报告详细阐述了英国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原则、方式和路径,提出了一个涵盖2008-2022年三个五年期碳预算的未来减排路线图,并分析了其可能给英国带来的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2009年第一季度,英国相继推出3项重大低碳战略。2009年3月英国商业、企业和管制改革部(BERR)委托独立研究机构 Innovas Solutions 出台《低碳和环境产业报告》,对全球低碳和环境产业进行了全面翔实的分析。报告认为,即将来临的绿色产业革命将会涉猎全球各个领域,将对低碳科技、产品和服务产生大量需求。以《低碳和环境产业报告》等研究报告为依据,2009年3月6日,英国商业、企业和管制改革部提出《低碳产业战略远景》。《低碳产业战略远景》指出,全球势必要转向低碳经济,低碳不仅能推动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有助于走出目前的经济衰退,而且也是英国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在公布财政预算的同时,也宣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而要完成这项特殊的预算,低碳的绿色能源推广是重要一环。根据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其中3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新能源推广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而风能利用是英国新能源利用中的一大重点。英国还推行“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英国正在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转变。根据要求,英国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要达到零碳排放。

2009年6月17日,英国正式公布了发展“清洁煤炭”计划的草案。主要对象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要求英国境内新设煤电厂必须首先提供具有碳捕捉和储存能力的证明,每个项目要有在10到15年内储存2000万吨二氧化碳的能力。对此,政府会考虑给予相关财政激励。

2009年6月26日,英国能源和环境变化部题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称,低碳经济对英国和全世界都有益处。《通往哥本哈根之路》概述了英国的基本立场:如果不对气候变化加以抑制,英国的经济繁荣、环境和安全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英国现在正面临着严重的洪灾风险,这会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会导致更极端的夏季高温,同时还会给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交通网络带来更大的压力以及经济衰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还会引发食物和水资源短缺、扩大疾病传播范围和不断增加的气候难民等诸多问题。然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也必须抓住良机。英国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关系到气候变化的长久大计,也是摆脱当前经济衰退的一剂良药。在英国,英国一直得益于新型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巨大创新潜力,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并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英国还着力将“低碳经济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2009年7月15日,英国又公布了详尽的《英国低碳转型》国家战略方案。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说,全球低碳产业的价值达3万亿英镑并在不断增长。《英国低碳转型》方案表明政府会支持并确保英国在这一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决定通过制定清晰的政策,使英国同时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受益”。《英国低碳转型》方案是英国到2020年的行动路线图,它要求所有方面都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它综合考虑了能源安全、产业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内容,是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力回应。这份《英国低碳转型》方案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同时出台的配套方案有《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2009年4月,英国已经拨款4亿英镑用于研发低碳技术。据预测,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达3万亿英镑,到2015年可为英国提供120万个就业岗位。在交通方面,到2020年使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在接下来两年中投资3000万英镑,生产大量低排放的公共汽车。在英国主要大城市中安装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方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每辆2000到5000英镑的补贴。在住房方面,到2050年将来自住房的碳排放几乎减到零。由于住房基本是现有建筑,所以主要采用节能改造的方式,计划投资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英国低碳转型》方案将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其中《低碳工业战略》指出,政府将在政策倾斜、产品采购、教育培训、标准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制造业全面支持,包括软件、制药、化工、发电、汽车、航空等领域,协助解决低碳工业发展的瓶颈,打造创新氛围,包括改变机制、消除壁垒和支持研发等。《英国低碳转型》方案还首次提出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机构,各部门必须建立自己的碳预算,排放超标将受到处罚;二是农业,支持将各种垃圾用于生物质发电。

英国政府还于2009年7月15日《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国家气候能源战略》,对低碳迁移的具体任务目标进行了部署。该计划规定:到2020年,英国碳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3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计划规定到2020年,绿色行业工作机会要超过120万个;对700万个家庭住房进行绿色改造;支持150万个家庭自产绿色能源;40%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原油进口减少一半;新生产汽车的排放在现在基础上减少60%。

英国政府在对“低碳经济”产业化进行深度研究基础上,制定了《低碳产业战略远景》,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走出当前经济低迷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着眼未来的战略决策,英国应当抓住全球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创造的巨大商机,实现经济的重新崛起。《低碳产业战略远景》强调英国应当围绕4个方面加快实施低碳产业战略。一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商业、消费者以及公共服务成本。二是重视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输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未来英国发展低碳产业的重要方向。三是使英国成(下转第28页)(上接第23页)为全球低碳汽车开发和生产领先者。四是通过提供技能、基础设施采购和研发、示范和政策的部署,使英国成为低碳经济商业中心。

2009年11月,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公布了能源规划草案,明确提出,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洁净煤是英国未来能源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大力发展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草案决定重启核能发展计划,批准了10个新核电站。2009年12月1日,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了题为《智能电网:机遇》的报告,宣布将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报告提出,2020年前,将4700万个家庭普通电表全面替换为智能电表。英国还成立了智能电网示范基金,在未来5年内为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帮助英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工党政府在2010年3月24日启动一个20亿英镑的“绿色”投资银行计划。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太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表示,该计划有望在5月6日进行投票表决。他同时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以便促进持续18个月经济萧条过后经济的发展。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国已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英国实施低碳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许多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转移精力、削减投入甚而放松减排要求的情况下,英国却宣布启动了一项“绿色振兴计划”,尝试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第3篇

关键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Weaver-Thomas模型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在外部需求萎缩和内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破解经济困局、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引擎。各地区纷纷在政策激励和外部压力下,确立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选择、发展路径及制定各自发展规划。在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容易产生无效竞争、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根据中科院课题组完成的《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选择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比如除外的其他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把新能源、新材料及相关产业列为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地区争抢机遇、争先恐后、不注意产业对象的选择和本地区的产业特点,一哄而上,极容易形成一哄而下的浪费资源的结局。为了有效地解决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趋同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体系。对各地区的产业遴选,不仅选择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更要选择体现本地产业特征、产业发展阶段和区位优势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基准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和未来优先发展产业的方向,其选择要符合相关产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促进本地区科技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也能够带动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因此,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不仅要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要求,也要满足本区域资源禀赋的要求。根据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要求,确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基准:第一,技术创新基准,即要求不断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第二,成长性基准,即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和增长速度;第三,带动性基准,即具有战略影响力和很强的带动力;第四,可持续发展基准,即要求发展过程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第五,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即本区域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区域比较的优势。

(二)各基准指标的选择及计算

1.技术创新基准指标选择。R&D投入比重是指研发投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重,用字母Tj来表示第j产业的R&D投入比重。R&D投入是一个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R&D投入比重高说明该产业对研发投入重视,这是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基准中为数不多的可获取权威数据的指标。

2.成长性基准指标选择。根据筱原三代平的相关理论,成长性基准指标选择是需求收入弹性和产业增长率。

第一,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国民收入变化引起产业需求变化的程度,反映了收入对该产业的影响程度和依赖程度。需求收入弹性越高说明该产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会快速提高,同时能够使产业结构与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增长的需求结构相适应。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变化率/国民收入变化率,Ej=(ΔQj /Qj)/(ΔIj /Ij),其中Qj和ΔQj分别表示当期j产业社会需求量及其变动额;I和ΔI分别表示当期国民收入及其变动额,Ej为j产业需求收入弹性。

第二,产业增长率是指某产业的增长速度。,其中Vj为增长率,Qjt为某产业当期产值,Qj0为前一期产值。产业增长率Vj越高说明该产业发展越快,越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3.带动性基准指标选择。根据赫希曼的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带动性基准指标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第一,影响力系数是指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元素之和除以全部产业各列系数和的均值。如果Ij表示第j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aij表示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各元素,那么 :

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国各产业的平均影响力,也就是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对其他产业的产出具有较强的影响。反之,该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对其他产业的产出影响较小。

第二,感应度系数是里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元素之和除以全部产业各行系数和的均值。如果Rj表示第j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aij表示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各元素,那么:

如果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j产业部门最终需求程度大于各产业部门的平均需求程度,其他 产业部门对该产业的感应度较强烈,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反之,说明其他各产业对j产业的影响较小,关键程度也较低。

4.可持续发展基准指标选择。可持续发展基准主要指该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里选择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值需水量两个指标。

第一,单位产值能耗是指每单位产值需求消耗的总能量(以万吨标准煤作为单位)。单位产值能耗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反映了产业发展过程总对能源的消耗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用UCj表示j产业的单位产值能耗。第二,单位产值需水量是指每单位产值对水的消耗数量,反映了对资源的需求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用字母Wj来表示j产业单位产值需水量。

5.区域比较优势基准指标选择。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

计算公式:LQj=(yj /y)/(Yj /Y),其中yj、y分别表示某地区某产业产值和该地区总产值;Yj和Y分别表示该国某产业产值和该国总产值。

Weaver-Thomas模型拓展

(一)Weaver-Thomas基本模型

Weaver-Thomas基本模型是由Weaver提出并经O.Thomas完善的组合指数模型,是进行复杂体系比较和排序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Weaver-Thomas模型的主要原理是把一个观察分布(实际分布)与假设分布进行比较,根据相关原则建立一个最接近的近似分布。使用该模型时,首先要把各项指标按大小排序,其次再通过计算和比较假设分布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以此确定最佳拟合。设ENij为第i产业第j项指标值,i=1,2,3 …,m ,j=1,2,…n,其中m为产业总数,n为指标总数,则对i于第t个产业的第j个指标的Weaver-Thomas组合指数WTtj为:

(1)

其中

(2)

(3)

(4)

(5)

(6)

公式(1)至(6)中,nqj为第j指标对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数,nq为全部指标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数,Xq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集合,A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排序矩阵,Aij表示第i产业相对于第j指标的排序值,其值可正可负,ej为第j指标的赋权值,Bi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排序值。

(二)Weaver-Thomas模型拓展

在基本模型中,现有文献中ej大多取平均值或简单主观予以赋值,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可以有效弥补这个不足。因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个指标权重赋值时,首先需要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而且需要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定指标值,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指标赋值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HP是美国运筹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值,即可以得到ej,j=1,2,…n。代入(6)式可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排序值Bi,最终可得各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序,从而可以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产业。

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排序的实证分析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相关的统计数据不系统和不健全。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处于制造业,故在此选择比较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和要求的10行业进行实证分析。它们的代号和名称分别:(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医药制造业,(4)化学纤维制造业,(5)通用设备制造业,(6)专用设备制造业,(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数据来源是2010年、2011年的《河北省经济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经过整理和计算得出各指标数值。2011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0%,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分别增长54.8%、25.6%和22.7%。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31.8亿元,增长35.2%,其中,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投资分别增长40.4%、38.3%、28.6%、55.9%和95.2%。河北省产值和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说明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以其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各评价指标的数据统计

根据各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其中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根据2007年河北省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的;2010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R&D投入没有记载,所以该产业的R&D 投入比重就按照当年河北省的平均值0.36来进行替代。行业代码分别代表上述10个不同产业,下面各表意义相同。

(二)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

根据公式(1)~(3),运用MATLAB软件可以计算出各产业各指标的W-T值如表2所示,并且确定每个指标所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量及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量。

从表2可以清楚看到8个指标的对应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数量分别为10、5、10、10、10、6、5、8个,根据公式(3)可以得到nq=8,即河北省可以确定8大产业作为备选和培育战略性产业的产业。

(三)各指标的权重值

按照上述介绍的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层次分析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明显比各指标均权重更科学和符合实际情况。由于设置了更科学的指标权重,可以为科学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学的方法保障。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Weaver-Thomas模型结果

根据公式(6)和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到各产业的综合值并进行排序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得到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对象应该是(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通用设备制造业;(6)专业设备制造业;(1)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4)化学纤维制造业;(3)医药制造业。

模型结果分析

从上遴选出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和新医药等产业(因为新能源的产业的统计口径和现有的统计口径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此没有分析河北省的新能源产业)。河北省首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其次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还要大力发展新材料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在河北省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总体看来模型分析结果与河北省实际情况是吻合的,可以作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和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其他地方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借鉴。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研究了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体系,为各地遴选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Weaver-Thomas的基本模型及各指标等权重的不合理性,然后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方式弥补原模型的不足,提高了原模型的解释度和准确性。同时,以河北省为例,计算出河北省各个产业的综合评分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研究对河北省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新一代信息产业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河北省应努力优化环京津“四基地、八园区”的信息产业布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打造特色产业。发挥华为、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联合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努力打造以交换传输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为代表的通信制造业等。另外,加快推进芯片设计制造、通信网络设备、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支持建设四大信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主导产业。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比如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唐山轨道客车公司、高端输变电装备行业的天威集团和张家口直升机基地等。另外,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输变电装备、核电装备、通用航空、电子工业装备、医学工程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等。

新医药产业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不仅有一些具有带动和创新作用龙头企业如华北制药集团、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等企业,也有安国现代重要产业基地,承德生物产业基地,廊坊、邢台生物制造基地等一批特色医药产业集群。河北省应重点发展抗体药物、多肽类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支持先进剂型制剂、创新药物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中药现代化和规模化。

新材料产业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河北省既是资源大省也是重化工省份,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意义重大。河北省的新材料产业今年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2011年河北省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速达38.3%,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62%,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河北省应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非晶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特种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材料。

参考文献:

1.刘铁,王九云.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问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2)

2.陈 淼.注重差异化 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恶性竞争[N].中国工业报, 2012-08-01

3.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方创林.区域发展战略论[M].科学出版社,2002

5.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学研究,2011(5)

6.王景利,于海坡,冯新广.组合指数综合排序模型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