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4 09:4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管人员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明确目标任务,开好局
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要点和《县城市管理局XX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制定了《县环卫所XX年工作绩效考评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对各项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细化了考核内容及考核评分标准,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全局人员人人身上有责任、压力、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增强环卫发展后劲
1、垃圾中转站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170余万元的石圳中转站上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总投资500万元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在稳步推进,4月初已确定选址并完成地勘施工,项目的立项和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全部落实,目前已进入图审和报建程序,大型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可实现垃圾封闭化、大运量运输,减少运输垃圾车流量,提高运输经济性,显着改善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对保护东江源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垃圾填埋场设备不断完善。按年初工作计划,垃圾填埋场285标高路面防渗材料铺设已基本完工,总造价55.80万元,施工质量达标。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更换了价值39.58万元的mbr膜和反渗膜,确保雨季来临前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设计标准(100吨/日),原存在缺陷的污泥脱水系统—板框压滤机,经专家的指导,拟采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代替有缺陷的板框压滤机,目前离心机的采购合同已签,等到货安装调试完毕后,可解决污泥池内污泥的排放难题,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正常运转。
三、延伸清扫保洁范围,增大公共服务辐射面积
在去年对县城建成区小街小巷全覆盖纳入垃圾收集、清扫保洁范围后,今年又将县城四个出口路纳入了清扫保洁范围,新增清扫保洁面积10万㎡,其中城南出口路2.4万㎡城东出口路1.2万㎡城北出口路4万㎡马蹄岗至养老院1.8万㎡、进三中村道0.6万㎡,目前主、次街道清扫面积已达118.89万㎡,小街小巷清扫面积28.46万㎡,县城居民基本都能享受到卫生清扫保洁的公共服务。
四、积极探索市场化模式,调动员工积极性
在充分论证老城区的清扫保洁承包给瑞金美怡保洁公司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将黄岗山公园和综合大市场内的清扫保洁以公开竞标的方式决定清扫保洁承包人,另将城北一路至三路原环卫所直管路段以管理权发包的方式承包给本单位有管理经验的退休干部,
营运成本低、卫生质量高、效果明显。
五、强化日常监管,清扫保洁质量稳步上升
1、出台多项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向以制度管人的规范化管理转变。上半年,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新出台《聘用人员管理规定》、《垃圾压缩站操作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垃圾收集车作业管理制度》、《勾臂车作业管理制度》等四项专业制度,充实完善了《考勤制度》、《清扫保洁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驾驶员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等四项管理制度,基本上把整个环卫运转环节都纳入了制度管理的范畴,有效保证环卫体系正常运转。
2、实行轮流带班制,监管出工、出力及质量状况。实行班子成员轮流带班督查制(5个班子成员周一至周五每人带班一天),对全城各清扫段,各承包区的人员出勤、出力及工作状况进行督查,随时掌握一线情况。
3实行错时上下班制,有效提高监管效果。目前环卫监管队伍实行了灵活应用的六班制作息方式:即上午三班(行政班 8:30-12:00,早班6:30-10:00,中班10:00-13:30),下午三班(行政班14:30——18:00,中午班 13:30-17:00,小晚班17:00-22:00),带班班长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灵活选择六班当中的任何两班,并在相应签到表中签字备查(必要时会进行反查)有针对性地对当天的出勤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关键词:城管单位;管理现代化;电子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35
1城管档案管理的定义
城管档案管理是一项围绕着城市管理活动由单位工作人员通过文字、图片、数据、声像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城市管理关系到城市市容市貌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准备地记录和输入城市管理中的相关数据、文字、声像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城管一线工作人员对城市基层商贩、乱摆乱放的状况最为了解,95%以上的档案资料都是由一线人员在工作中采集出来的,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实行现代化和电子化管理,对促进今后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非凡。
2城管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化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2.1城管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化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在所有领域逐步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现代化管理已是一种时展趋势。城市管理作为维护和规范城市发展的重要部门,实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化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加强文明城市建设中,城管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道路两旁的卫生、商贩及门店门前产品的摆放具有规范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城管工作繁杂,信息备注点多,若只是采取纸质化管理,其工作效率慢,保存时间不长久,资料备查也不方便,现代化和电子化城管档案管理更方便快捷。最后,对于大批数据的处理与核对,采用电子化管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2.2城管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化发展的意义
2.2.1是机关工作备查依据
城管单位档案管理能够为机关工作提供备查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可查城管工作和历史情况的记录。城管档案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从城管档案中能查到城市历史发展状况,为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持。(2)成为诉讼案件的证据。随着经济往来更为频繁,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高,当出现一些相关诉讼案件时间,可从城管档案中调取。因此,城管档案管理并不是城管的次要工作,应当作为机关单位行政工作的一部分来抓,必须要引起领导和全员的重视,统一思想,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最大的投入,确保城市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2.2.2为城市发展指引方向
城管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的真实性能够折射出某一历史时期该城市向世人呈现出来的物质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档案管理是城市文明的一张底片,它印证了城市的发展与蜕变,也为城市日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它要求现代城管人员要从以前的资料中汲取有效的管理经验,并从中找到适合现代化发展的管理方法,推进文明城市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与之前城管档案存在区别的是现在采用的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手段,所有资料可保持性强,数据也足够准确,能够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留下美好的印记。
3我国城管档案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搜集不完整
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城管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完整的、全面的、有效的档案材料能够反映出城市发展程度。如今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家对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执行力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时城管档案资料收集不足与上级要求间存在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它影响了城管档案的利用效果。城管档案材料收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档案门类不齐全,以纸质档案为主,图片、声像形式的材料过少,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2)执法业务门类不齐全,即许多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不清楚,一些材料在办事时为及时录入档案和更新,导致材料不完整、更新速度慢、可利用性低。
3.2档案利用不充分
由于城管单位将档案管理看作次要工作,对档案管理不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应当执行和登记的材料未能及时录入,不少市民对城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收集到的材料利用率也不高,很少有人定期查阅档案,了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大多数档案材料作为开具证明而查阅,在复议、诉讼程序的案件中很少用到,在涉及城市发展的文件中也很少提及,使城管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录入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3.3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发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渗入到每个部门同样需要一段时间。随着大学生下基层的人数增多,一些小城市的城管单位也配置了计算机,对其工作内容和有效材料进行录入和登记,但材料收集不足、档案门类不齐全、计算机软件更新慢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我国城管单位的工作力度。实现现代化、数据化、电子化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需要,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
4城管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化发展策略
4.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在城管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作风,加大执法力度,按照规定做事,杜绝任何舞弊行为。除此外,在录入档案时避免档案的随便变更,应在每天计算机上设置密码和编号,对其登录信息由后台监督,允许对材料内容采取阶段性更新,但尽量不要在原始材料上更改,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真实性。
4.2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提升政府单位的服务意识是近年来上级领导一直在抓的工作重点,要求机关单位不仅要做实事,而且要有工作成果。城管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检验一线人员业务能力的标准之一,同时能够记录城市发展成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提升服务理念的同时,挖掘和发挥档案管理的强大信息功能。除此以外,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有创新意识,扩展信息渠道,推进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公,促进城市管理综合档案得到有效利用,让市民了解和认识城管执法内容,能够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
4.3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完全实现信息化办公,需要几方面的因素:(1)硬件支持,即需要独立的计算机和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上传;(2)软件支持,即需要城管单位内部系统的支持,实现文字、图片、声像的上传和保存;(3)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内部培养或从外部招聘该类人才。在城管单位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仍需一段时间,但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政府单位软硬件的配备来看,完全实现档案信息化、电子化、数据化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4.4构建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和琐碎,若采用纸质档案管理,一是材料查收困难,二是材料保持时间短,三是可损坏性强,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节约工作时间,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发挥了档案管理的作用。构建城管档案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外部系统,即实现网上办公与信息共享,让广大市民了解和熟悉城管岗位职责和内容;二是内部系统,即支队机关与直属大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监督。
4.5培养档案管理人才
出色的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够静下心来,具有仔细、认真、坚忍的工作态度,能够将图文、声像、电子资料储存和备份好,以备不时之需。出色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从外部引进,也为现在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或从内部培养,集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业务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为城管单位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昭霞,刘献文,刘湘桂等.基层事业单位文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2):1216.
[2]陈晓娜,陈令军.对劳动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6(1):1520.
[3]陈晨,张亚飞,况广收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创新推动城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3,5(2):1619.
[4]蔡卫忠,高正礼.管理创新与档案电子化变革的关系[J].档案天地与研究,2013,5(6):2031.
龙江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狠抓队伍素质建设,牢固树立文明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人性化管理,以和谐执法服务“和谐龙江”建设,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走出了一条执法、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新路子。使城市管理工作日益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了群众参与,工作发展的双赢局面。
他们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执法环境,实现城管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规范化执法是依法、文明、公正执法的必经之路,是城管执法工作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他们始终坚持以“提高队员素质,提升队伍形象,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为目的,以打造执法人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重点,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手段,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他们时刻注意体现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出效益”的工作理念,先后制定并完善了83项内部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发至人手一册。同时实行领导巡查制、路段负责制、徒步执法制、“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机制,把各项工作逐一量化,纳入到考核范畴,严格实行出勤工资制、打分制、一年一聘用制、执法监督日通报制、末位淘汰制、绩效挂钩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严格兑现奖惩,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在全局喊响一个口号,倡导两种精神、强化三种意识、树立四种风气、培养五种能力。一个口号是“负重实干、执法为民、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两种精神是:“爱岗敬业和严格执法”;三种意识是:“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四种风气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踏踏实实、令行禁止,加强信任、相互支持,发奋有为、争创一流”;五种能力是:“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行政能力,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高效能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并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使执法人员能够灵活运用“明、活、勤、礼、严”五字执法技巧,锻炼执法人员招之即来、来即能战、战即能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形成了行业风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他们在保障市民生存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即在促进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保持市容的整洁有序,在满足弱势群体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妥善化解城市矛盾。他们采取“人性化”管理政策,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执法与教育、执法与服务、执法与处罚的关系。
他们尊重管理相对人的权益,推进文明执法。他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服务为本”的理念,遵循“一教育、二警告、三处罚”的工作程序,在纠正违章时先敬礼,问您好,再出示证件,说明违章事实及依据,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主动“示弱”而不“逞强”,开展与业户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被管理对象感受到他们的文明服务,认识到接受管理是为了维护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利益,培养他们自觉守法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他们在为民服务上做到“四个一把”即:“老人扶一把,小孩领一把,自行车摆放理一把,为民服务帮一把”。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上做到“四一、四心”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接待群众热心、听取申诉耐心、答复询问细心、处理问题用心”。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奠定了依法行政的基础,树立了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他们以宣传为手段,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公益广告宣传、专题专访、街头宣传、社区宣传、志愿者活动、广场演出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城管法规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等途径深入临街店铺、社区、学校大力开展城管法规知识和城管执法工作职能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城区主要街路显著位置悬挂了《人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让龙江市容更靓丽》等10余个条幅,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城管法规教育,进而不断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周边环境的自主意识。
他们发扬拼搏进取、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好方向发展。一是在空间上实行“立体式”管理。对立面管理采取了“一个必须、四个一律”原则。即新做牌匾必须城管审批;一律统一规格,历史形成的底线一律划齐,立式灯箱、落地空调机一律拆除,破旧条幅、野广告、门窗贴字、假证喷涂一律清除。二是时间上实行“全程式”管理。对办假证的,全天蹲守抓堵;对乱倒污水的,专人定点守候;对基建工地全程跟踪,截住脏源;对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三是在效能上实行“长效式”管理。坚持勤管善教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主次干道实行“四定”管理(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管理格局。他们从局长到队员,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起早贪黑工作在第一线,节假日甚至连春节都不休息。冬季晚上抓乱喷涂办假证的,一蹲就是一宿;夏季调整牌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等等。正是这些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城市卫士们打造了一个整洁、靓丽的城市。龙江的城市空间秩序越来越规范了,在人们的视线里家乡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占道经营规范了,店外摆放清除了,市场经营井然有序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逐渐减少了,街路顺畅了;随意堆放的柴草垛在城内不见了,街路宽阔了,人们的心情舒畅了;乱泼乱倒脏水的不见了,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了。
几年来,他们局也先后荣获省金牌服务单位、省金奖服务单位、省百姓好口碑荣誉单位、省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省环境卫生行业先进集体、省档案管理优秀单位;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市二十八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市优质服务标兵单位、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档案精品战略精品单位等荣誉。
关键词:柳州;城市管理;对策
一、前言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柳州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过了几个历史阶段和革新废旧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2005年12月6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柳州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机构膨胀、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推诿扯皮等问题,为柳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流程不够规范。虽然各级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专门机构和部门,也对其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管理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执法主体、执法手段、执法范围等问题还是不够明确和具体。在目前的国家立法中,除了《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有原则性规定外,尚无一部权威性的法律对各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予以肯定,并对存在问题予以规范。柳州市政府虽然也出台了指导规范城市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但是其法律效力过低,内容比较分散,不足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此外,从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身来说,虽然在成立的6年中制定了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对于执法局的工作职责、处罚权限、执法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和规范,但是这些规章和制度还是不够全面和具体,对于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工作职责等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流程和规范的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够完善,难以做到监督执法队员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利于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在完成执法文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详细、严格的规定,填写过程不够统一,采集证言笔录、送达回执过程也出现很多问题,以致办案效率下降。
第二,财政拨款不足,员工工作待遇不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范围和对象也日益扩大,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应对城市管理难题而出现的。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于执法局的部门设置、办公条件、人员编制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柳州市政府最初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是迫于城市管理压力,应付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容管理局合署办公,一套人员,两块牌子,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由此可以看出,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际上是在原市容部门管理机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重组。
柳州市对执法局的财政拨款和人员编制安排与其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现有的城管执法经费与日益增加的执法办案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以致办公经费拮据,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柳州市局各部门特别是市局直属大队、各城区执法局等一线执法单位,办公经费不足、车辆短缺、硬件设施缺乏。此外,由于受编制限制,执法局聘用的编外人员占较大比重,这些执法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容易出现“靠执法养执法”、“执法靠狠、经费靠罚”的作法,形成“执法经济”的不正常现象,从而背离城市管理工作的宗旨,激化执法人员与普通大众的矛盾。
第三,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升。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员工来源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复转军人和地方农村城管人员,虽然2005年以来新进入的人员主要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的,对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专业知识等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但受到单位编制限制,这部分人员在整个行政执法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还是偏低,并且参差不齐。某些同志有热情、有社会经验,但是缺少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更主要的是缺少行政执法的工作经验,在现实工作中表现为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上存在偏差,在执法的程序的理解不完备。部分队员的思想状态不稳定,思想情绪波动,在工作中不能团结协作,对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主观认识不到位。
某些执法一线的大队长、中队长等基层领导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关心不多。极少数执法人员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力,特权思想严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此外,由于人事体制上的差异,在编人员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工作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而一些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较低,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较低,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在编执法人员和部分聘用人员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依法执法的自觉意识,不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滥用强制措施,越权办案,容易造成执法过程中与执法对象产生激烈冲突,影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第四,行政执法人员的形象不佳,综合监督机制不完善。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方式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暴力执法或者野蛮执法的现象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执法人员需要和违章群众正面接触,并且双方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使得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与执法对象发生冲突的事件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政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此外,在全国范围来看,关于“城管野蛮执法”、“殴打当事人”等的负面报道不少,执法对象“暴力抗法、执法后遭报复”的事也屡见不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行政执法队伍的印象。
城管执法部门手中的权力集中,地位高,但配套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权力和金钱交换的问题屡禁不止。缺乏应有的监督独立性,执法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监督工作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靠搞突击检查,过后依然如故。未普遍建立并认真实行监督责任制,出现执法违法行为时相互推诿,无人查究。执法监督机制的缺失,往往导致监督不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许多空挡,执法监督工作中形式主义严重。此外,群众监督难以受到重视,因而逐渐丧失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不够,相应的安全保障不够,对重大监督案件往往只能避重就轻地作事后报道。社会组织的监督分散和乏力,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有限。
三、改进和完善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管理。为保证日常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制定出台《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用语》、《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仪容风纪规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勤规则》、《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廉洁自律规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禁酒规定》等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并对着装、仪容、称呼、举止、风纪行为、违反规定的处罚都做出明确规定,要求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佩戴统一制发的标志及行政执法证,做到持证上岗,着装整齐,切实达到仪容端正、风纪严谨、统一化、规范化。同时将内部管理制度印制成册,逐个下发,做到人手一册,便于人员学习和提高执法质量。在使用全市范围内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的基础上,从采集证言笔录,规范填写使用各类执法文书,到下达处罚决定、送达回执、建档立卷等各个执法环节,都由市局法制科及执法大队长严格把关,以达到依法办案、依程序办案、处罚适当,适用法律准确的目标。
第二,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和员工待遇。随着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成立,柳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也对柳州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通过相关途径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提高办公经费等的投入水平。要改变“以罚代管”的“执法经济”,树立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惟有从根本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车辆短缺、硬件设施缺乏以及执法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障等问题。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必须由市政府财政予以全额保障,严禁以“罚没收入返还”作为经费来源或补充,真正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有利于调动广大行政执法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有效杜绝“靠执法养执法”、“执法靠狠、经费靠罚”的作法,避免“执法经济”的不正常现象。
第三,努力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近年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结合现有人员实际,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对抗性较强,且直接面对执法对象,如果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很可能引发矛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暴力冲突和。因此,平时应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人本观念的学习,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使得城管执法人员将合法、合理性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现行法律的规范性,也要考虑城管执法的社会效果。此外,还要强化对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训练,培养扎实的业务能力。执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情况,要求执法人员苦练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准确无误地填好执法文书,以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处理问题,以减少冲突和对抗。
第四,树立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强化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相对较差,如果简单地对他们在城市中的违章行为进行强制处理,甚至采取暴力执法手段没收其生产经营工具,无法有效达到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容易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误解和偏见。因此,应深入开展对城管执法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大力弘扬文明执法、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树立行政执法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执法人员学习他们的执法技巧和工作经验,从而切实改善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树立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此外,应强化对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监督手段和方式,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等形式,完善外部的监督,特别是权力机关的监督,主动地接受人大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在群团组织、社会各界聘请廉政监督员,健全群众性监督网络,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监督。通过健全制度、举报投诉制度等方式接受社会的监督,把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落实到人。
参考文献:
1.尹艳华.现代城市政府与城市管理[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连玉明.中国城市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郭金仪.城市管理呼唤人性化执法[J].城市管理,2005(4).
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月刊,2006(4).
城管文化是城管部门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在文化物质,文化环境和城管人员群体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城管人员群体在城管活动中据点创造和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表现。而作为国家机关部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情执法、服务为民”等一系列宗旨的倡导下,如何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城管形象,如何在众多行为规范制度的规范下,衍生提炼富有特色的本部门城管文化,笔者将作探讨。
一、城管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在组织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的监督与控制,是组织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成员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制度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二、城管文化需要制度打造
城管文化的打造若是不考虑深层次因素,仅仅停留在举办文体活动或进行标志形象设计上,那就只是在做面子。除了在组织标志、制服统一等物质文化的塑造外,更深层次地需要各项合理有效人性的制度来规范。纵然我们的城管文化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鲜明地提出,但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今天,让所有执法者都做得像雷锋、焦裕禄不行,也不现实。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我们的城管文化?比如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人不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人愿意九个行为为别人服务,一个行为为自己服务也行;有人愿意一个行为为别人服务,九个行为为自己服务也行,但是不能一个行为都不为别人行为,这样就会形成愧疚感,有的愧疚感比较高,有的比较低,这时候文化给他一种压力,组织塑造一种氛围,虽然你自己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是大家排挤你,看不起你,这样的文化压力,会促进你的提高,你说我脸皮厚,我们的制度就有一个自动延长的功能,你如果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就有制度控制你,这时候我们的制度威力就凸现了。所以我们需要制度来约束我们,用制度来管理我们。
三、如何运用好制度管理做好城管文化那么如何用好制度来塑造我们的城管文化呢?制定纷繁的制度对队员的各项工作做细致要求?制定严苛的制度用来捆绑我们队员的行为?也许都不可行。
一个组织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创业时,组织里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组织大了,成员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完善了,但是,成员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成员越自私”?
因为在单纯靠制度管理的组织中,成员“斤斤计较”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但是,在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团队的价值观、精神和理念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的组织,制度管理却没有带来成员的“自私化”倾向。
按照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一切外在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都要通过人的心理发挥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
一是基于“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简称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
二是基于“超越自我”的动力系统(简称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组织等)需要、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根据行为的两大动力系统,笔者提出两点看法:
激励是效率之源,做好激励制度是关键
“自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自我利益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成员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文秘站:为。“自我动力”是成员行为的基本动力,通过工作行为得到某种利益从而满足自我需要则是成成员作行为的原始和主要目的,因此,由“自我动力”产生的“利己性”特征是成员个体工作行为的一个基本属性之一。“利己性”主要是在成员的报酬福利上体现的,这也是成员为组织工作的基本的主要的动力。
作为政府部门,城管队伍的执法者还普遍存在着“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现象,单一的岗位薪酬制度和缺乏力度的考评考核制度,不能根本上从薪资报酬来反映成员的工作表现,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工作积极性等一系列不利于团队发展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激励是根本手段,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视成员为组织的灵魂,注重人本管理,才能为组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提供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合理富有激励性质的制度制定,是解决成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人才,将每个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发挥好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做好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薪酬管理,根据岗位特征进行定期考核考评,而非走形式路线。
2、制定人性、亲民的城管制度,打造和谐、温情的城管文化
“超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对“社会价值与目标”的认同机制。当成员对所在社会的理念与价值观产生认同时,成员就会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如果用组织的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成员的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成员用组织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政府部门从来不缺制度,城管队伍也需要制度来做好各个方面的内部管理,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形式,面对执法对象的暴力侵害,面对大众百姓的不理解和质疑,为执法者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内部氛围,塑造城管温馨、团结、友爱的城管文化应该更为可取。我们的制度应该更加人性,我们的管理应该更加合理,我们应该为执法者提供更多的执法保障,减少不必要的形式消耗。让我们的执法者有归属感、有被尊重的感觉。
小餐饮是指经营面积在150㎡(含150㎡)以下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含75座)以下的小型餐馆,以及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小吃店。小餐饮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群的生存问题,满足了快节奏生活和服务多样性的需求。但是小餐饮普遍存在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不稳定,设施设备简陋,自我管理水平低的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家鼓励无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措施等原因,使得食品监管部门对小餐饮的管理障碍重重,陷入了必须管,而且要管好,但又管不好、难取缔的僵局。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小餐饮的经营现状及监管面临问题,找出症结,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小餐饮监管难题,圆人民群众“饮食平安梦”。
(一)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或者通过健康讲座、广场咨询、科普宣传下乡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餐饮食品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以及开展小餐饮整规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普通老百姓知晓餐饮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伪劣食品鉴别能力,切实提高公众消费安全意识,自觉抵制无证照餐饮、露天加工制作食品及露天设置就餐场所行为,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餐饮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小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餐饮安全相关知识培训,重点突出餐饮安全法律法规、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等知识的培训,帮助和迫使小餐饮经营者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以增强餐饮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让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食品相关安全知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实行分类管理,推进规范提升。小餐饮整规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解决,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监管部门要在全面排查摸清小餐饮单位底数基础上,提请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分类制定整规标准和措施,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以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为重点地段,以整改不到位、条件较差的小餐饮店为重点检查对象,既要整治问题严重的小餐饮店,更注重规范、服务、提升,做到宽严相济;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准入,按照标准验收,对经过改造后符合许可条件的,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对达不到许可条件的餐饮单位采取备案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增加指导频次, 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抓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城市功能,统筹规划、建设、改造适宜小餐饮单位经营的集中场所,可以在方便群众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小吃一条街、夜宵一条街、小吃供应点,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给优惠政策,引导经营者进入集中经营,打造小吃特色文化,打造地方品牌。监管部门要科学引导和鼓励硬件较好、经营者综合素质高的小餐饮店按示范单位要求进行打造,向示范单位发展。
(三)加大处罚力度,严处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小餐饮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查办无证经营、使用过期食品、地沟油等违法案件,对该处罚款的处以罚款,该取缔的依法予以取缔,对餐饮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使其受到的处罚与违法情节相适应,以期对违法当事人造成思想压力,形成威慑力,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小餐饮单位的经营行为。
(四)加强协调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加强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小餐饮店监管问题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有食品药品监管、工商、消防、环保、城管、住建、质监、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由于通常情况下其他部门多认为是食品药品监部门的职责,或在管理上,各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各自为政,对小餐饮店监管的态度不一。因此,各职能部门应加强联系和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分工,在打击无证经营、规范小餐饮问题上形成共识,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特长和经验,取长补短,增强对小餐饮的规范整治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五)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小餐饮整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应当经常抓、反复抓,其关键还在于加强日常巡查工作,要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经常组织“回头看”,巩固整规成果。加强与卫生、工商、住建、城管、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餐饮经营活动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对小餐饮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支持力度,深化机构改革,完善餐饮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和完善餐饮服务食品监管网络体系,在每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延伸机构,或者委托行政执法;将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村信息员的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餐饮安全监管人员及设备设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现场学习交流等形式,分期分批对监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与执法技能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一线监管人员办案技巧技能和服务指导能力,为依法、科学、规范、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程序,做到科学监管、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做到餐饮监督执法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编辑:露露)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新队员、业务骨干、法制员的分类培训,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架构,提高了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管理工作汇报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局自XX年×月挂牌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城管执法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xx大精神、“xxxx”、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区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岗位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城管执法中心工作,抓管理、带队伍、强作风、树形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我区“铁军”品牌。我们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法制建设、推进规范化执法、加强执法监督以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建设,确立依法行政中心地位
我局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统领全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促进行政执法工作创新发展、树立行政执法部门勤政、务实、高效形象工程来抓,作为贯彻行政执法各项工作的一根主线;坚持依法行政“四个结合”,即与思想解放、实现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与机制健全、提升工作效能结合起来,与程序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结合起来,与服务创新、体现工作成效结合起来。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使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整体推进了全区城市管理水平。
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依法行政品牌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树立管理执法新形象的核心。多年以来,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突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行政执法工作的队伍素质的瓶颈。
(一)实施“三项举措”,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新队员、业务骨干、法制员的分类培训,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架构,提高了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考核,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实行案件考核月度通报制,对办案率、自由裁量标准、从重处罚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三是严控办案环节,规范依法行政程序。建立案例评审小组,实行全员办案、大额罚款案件多人协作办理制度,严控事实、证据、时限、程序、法律适用和裁量“六大要素”,实现案件立案、审批、处罚、结案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有效地确保了执法公正。
(二)推进“四个转变”,构建和谐城管
一是变“对民执法”为“为民执法”,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执法人员必须克服执法就是罚款、就是管人等错误认识,时刻体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怀,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理念。二是变“刚性管制”为“柔性疏导”,广泛开展法规政策宣传,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相对人的人格尊严,不断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执法心理和技巧等知识的学习积累,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三是变“重实体,轻程序”为“实体与程序并重”,力求执法程序规范和实体公正,执法中不仅看与定性直接关联的违法事实的基本证据,还综合考虑与量罚密切相关的情节、责任、前因后果等相关因素。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四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积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思路前置,转向对问题根源的治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优依法行政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局在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扩展法制工作的领域和深度,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制度环境不断改善。
(一)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操作规程》、《自由裁量权运用一般规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岗位考核奖惩细则》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考核评议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推进阳光行政。为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我们在**政府网建立网页,对应当公开的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及其法律依据、执法机构、办理程序、标准、时限等信息予以公示,公布社会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广泛监督,大大提高了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正确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二是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我们完善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广泛聘请了人大、政协、区直部门、派、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多层次的社会监督员,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面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进程。
(三)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为实现和谐执法、建设阳光城管,做到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区城管执法局在全区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对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案件查处过程、事实证据、办理程序、法律法规、行政处罚依据及自由裁量权的适用等方面予以明确,从而确保让相对人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执法结果,将规范化、服务型城管建设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形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创新执法规范,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我们将执法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施以有效的宣传、引导,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感化管理相对人,消除部分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抵触情绪,促进了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一)实施文明执法、“换位执法”,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理念。把文明执法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执法就是为民、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和亲民型管理,正确地处理了堵与疏的关系。一是亲情执法。以执法服务为前提,充分应用行政指导措施,以宣传教育为主,平等、尊重对待相对人,实现执法零距离。二是主动帮扶。在执法管理中主动问询征求单位、社区、居民合理建议,对存在困难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及时协调妥善处理,主动化解矛盾根源。三是交流互动。注重执法单位与管理单位、个人间交流互动,通过上门宣传等形式调动单位、个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建言献策作用,为执法工作提供良好反馈意见。四是问题回访。对单位、个人提出诉求问题处理后进行回访复查,注重后期长效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切实做到执法服务到位。
(二)坚持控制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法,行政效能初见成效。采取提前介入的工作方式,超前宣传、超前纠违,逐步把关键点放在预防上,投入更低,效果更好,既避免了群众因违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又能够使他们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消除执法障碍。如在对城区内早市进行治理和整顿中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扩大早市管理人员巡查范围,由原有的市场周边巡查扩大到城区范围;二是严格控制早间市场收市时间;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四是对不听劝阻的无照经营予以坚决取缔。通过持续治理,早市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居民提供了便利。通过工作方法的创新,逐步建立了执法链条,消除了执法缺陷和执法“盲区”,从而使违法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基本构建起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执法平台。
五、案件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局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起,其中,城市运输管理类×起,乱倒垃圾类×起,乱摆摊设点类×起,擅自张贴宣传品擅自悬挂横幅×起。处罚×人次,责令整改违法行为×起,警告×人次,罚款×元。所有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罚适当、手续完备。无陈述、无申辩案,无复议、无诉讼案;行政许可×起。
六、复查得分
复查部分总分×分,我局自评×分。
对于1997年5月23日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幕,宣武区城管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季明仍然记忆犹新。“100多人身着统一制服,站在宽广的天安门广场上列队参加授旗仪式,庄严、隆重的环境下,心中油然升起了沉重的使命感。”
*市宣武区城管监察大队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的首个试点单位,当时的叫法还是“综合执法试点”。之所以要在当时的情况下,推出这样一项突破已有行政体制框架、重新配置行政处罚权的重大改革,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协调司司长青锋认为,完全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放初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而该管的事又没有去管或者没有管好,行政管理的成本很高,效率却很低。”青峰说,“在这种影响下,有关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一些立法项目也存在不少弊端,法律、法规确定的行政处罚权都要明确政府某一个具体部门来实施就是一个典型表现。而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制定一部法律、法规就会新设置一支执法队伍。”
据了解,有关方面曾经作过调查,在制定行政处罚法时,仅*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设立的市一级行政执法队伍就有127支,行政执法人员6万多人,另外还有多达17万人的各类群众协助执法组织。这些队伍各自为战,条条分割,结果每支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都不足,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执法扰民现象。
为了解决城市管理执法中的这种疑难杂症,“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改革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则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正式被确立为首家试点之后,宣武城管大队的前身“宣武区市容监察大队”对原有100多人进行了逐一的考试和面试,经过认真的筛选,刷掉了十多个不符合新制度要求的人员。随后,又通过从其他的行政执法部门选调以及社会招聘,将队伍壮大到了200人,1997年5月23日,这个全国第一支的城管执法队伍正式上岗。在宣武区城管大队大队长张洪刚看来,宣武城管大队成立后,综合执法试点效果非常好,“效率高,问题解决得快。”
1998年12月1日,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宣武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城八区城管大队全部成立起来。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不少城市政府也看到了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纷纷向国务院提出请求,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开始如燎原之势在全国快速发展起来。
连续5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4年“新时期、新面貌”,*年“学法规、找差距、抓整改、促管理”,*年“学、见行动、当先锋”,2007年“坚持内涵发展,构建和谐城管”,*年“严格履责、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平安奥运”。
城管队伍的建立迈出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的第一步,但是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和执法方法的简单粗暴却成为阻碍此项改革走向深入的软肋。
最初阶段,城管队员与执法相对人之间冲突不断,乱罚款、以罚代管现象时有发生,以至有损城管形象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导致城管不可避免地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了负面印象,很多人甚至尖锐地批评城管:“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
在这种情况下,要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顺利地推行下去,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就成为首先要做的事。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把行政执法人员录用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在执法中强调疏堵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教育与处罚结合。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建起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岗前培训、基础培训、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在人才的引进机制上,进一步健全了“高校招考、部门转录、社会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体系,所有新录用人员,都必须经过*市城管执法局直接组织的执法资格考试审查和岗前培训考核。目前,*全市城管执法系统5256名干部中,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4588名,占干部总人数的近88%。
*城管执法队伍从2004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2004年的“新时期、新面貌”、*年的“学法规、找差距、抓整改、促管理”、*年的“学、见行动、当先锋”、2007年的“坚持内涵发展,构建和谐城管”到*年的“严格履责、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平安奥运”,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影响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城管队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保证了环境保障平安奥运目标的实现。通过围绕一年一主题、坚持一年一教育、实现一年一变化的工作模式,*城管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作风顽强、坚强有力,执法为民的队伍,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在总结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成果和经验时,青峰认为,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是试点工作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因素。
推出“六单制”,即执法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突出问题约见制、管理责任建议制、重大案件回访制和典型案例披露制,一改过去城管执法“简单处罚”的强硬作风。
*年8月11日,在中关村销售烤肠的无照商贩崔英杰,因三轮车被城管队员没收,而将36岁的海淀城管大队副队长李志强刺死。崔英杰事件一方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城管对于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方式的反思。“和谐执法”的理念开始出现在了*城管人的脑海中。
据*市城管执法局法制处副处长张旎介绍,以往城管执法确实存在着“重事轻人”的倾向,执法时过分地强调管理而对服务的职能重视不够。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城管开始提倡“亲和式”、人性化执法,并在2007年推出了“六单制”,即执法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突出问题约见制、管理责任建议制、重大案件回访制和典型案例披露制,一改过去城管执法“简单处罚”的强硬作风。
按照“六单制”的工作新理念,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市城管执法局就联合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市政管委渣土管理处与建工集团、城建集团等10家驻京大型施工企业,以及中铁六局、环卫集团等12家渣土运输企业坐到一起。城管执法部门当场表示,愿意为各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发展环境,也愿意与各大型驻京施工单位建立信息互通及重大、突出问题建议等行政处罚执法手段之外的机制措施。城管部门的真诚态度换来的则是22家驻京大型施工、运输企业“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郑重承诺。
对于*城管部门执法方式上的这一变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表示,在行政处罚之前或者之中,执法机关要做哪些事,必须把事实调查清楚后告知相对人,告知的意思就是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告知相对人以后,如果要采取措施,还要跟其说明理由,并听取他的意见和申辩,最后才能作出决定。这样做表面上看,好像是执法成本增加,但事实上避免了刚性执法造成的老百姓的不满,才是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执法成本。
据了解,*城管执法部门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改变了过去运动式的执法方式,实现了执法活动的经常化,初步形成了长效执法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起了部门联动、市区配合的行政执法机制,发挥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优势。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在*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中已经连续7年取得第一名。
*年1月1日,《*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市城管执法机关的法律地位、职能范畴和具体管理机制,使之走上了规范化与长效发展的轨道。
如今的城管发展也已在国内形成燎原之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除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82个城市外,全国还有193个市级政府和806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虽然各地的具体执法措施不尽相同,但却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注重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依法办事,是巩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成果的基础。
随着一步步的摸索总结,*全市范围内的城管执法管理亦在逐步的趋于制度化和规范化。*年1月1日,《*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市城管执法机关的法律地位、职能范畴和具体管理机制,使城管走上了规范化与长效发展的轨道。
在办法立法的过程中,*市市政管委和市城管执法局始终高度重视立法的质量,调研起草过程中曾广泛听取管理部门、区县政府、街道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立法专家的意见,并通过首都之窗、城管外网以及其它新闻媒介大范围征集社会各界对城管立法的意见。通过对这些意见的归纳、整理、吸收和对条文内容的反复修改,在借鉴上海、广州等城市城管立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最后才形成了办法最后的立法内容。
城市管理如同一部复杂的机器,每个部门就像一个零件,必须咬合紧密,才能保证机器高效运转。为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效能,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理的工作机制,城管、建委、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签订了《执法与管理协议书》,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检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会商、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一些源头问题。*年,*市城管执法局先后出台了《城管执法协调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协调等8项工作机制,明确了查处流动无照经营、违法建设等联合执法工作流程,有效推动了城管执法系统执法协调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城管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工作规范》则意在发挥公安和城管执法机关在城市管理中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有效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秩序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的立法和健全的执法协调机制,为*城管规范执法协调行为,提高执法协调效能,立足长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城管部门率先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实行了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对全市5256名执法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健全了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实行了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专家论证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报告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建立了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和过错追究制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责任细化到各执法岗位,同时畅通了外部监督渠道,形成了特约监督员、城管热线、政风行风评议,社会调查机构测评四位一体的外部社会监督评价格局。
*城管特邀法学院校和法学专家为“法制专务”并“入住”基层队,为其管理决策和日常执法提供专业指导。2010年以前,*力争在全市每个城管大队都派驻一名“法制专务”。
在回顾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认识时,青峰提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解决新问题。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奥运期间,*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给中外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奥运会后有效应对保障首都城市环境秩序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满足广大市民希望*“永远干净”的期待,*市城管执法局及时总结奥运期间环境保障的成功经验,重点通过加强重点地区的长效管控、多部门间的长效协作以及社会力量的长效发动、应急保障的长效发挥等措施,积极推进奥运遗产的常态化转变,建立首都城管执法长效机制。
将“公众城管”建设视作城管活力之源,打造“公众城管”是*城管发展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中的另一项有益尝试。
奥运前夕,*中关村地区挤占社区街道的无照商贩非常集中,为了根治这一长时间困扰周围居民的“顽疾”,负责此地的海淀区城管分队选择了“群众路线”。海淀城管分队以聘请“奥运社区环境监督员”的形式,在每个社区居委会发动25到50人、辖区33个社区居委会,共发动上千名群众参与社区环境秩序的管理维护,自发的在自家门口志愿巡逻,社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环境监督也成了监督员们的生活习惯。
海淀城管分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会力量与城管执法共同协作管理中关村地区的管理模式,既节省了政府部门的执法成本,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公众城管体系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城管执法队伍单防、单管、单治,还往往得不到群众理解的被动局面,通过向多方参与的群防、群管、群治的转变,使城管队员由一线执法“运动员”逐步转型成为二线的“教练加裁判型”,做到了执法绩效和执法社会效益双促双收。
自*年提出建设“公众城管”以来,*市城管执法局从多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实践。自2007年5月开始市城管执法局联合首都文明办、团市委组织开展了“假日文明行动”,城管执法人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了纠正不文明行为检查队,节假日期间在天安门、*站、西客站、王府井和西单等重点地区,对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机关干部、驻京部队、首都高校志愿者、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队……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首都城市环境秩序的维护和管理中来。
公众城管的建设还进一步深入到决策层面。*年10月8日,3位来自法学院校和法律实践一线的法学专家“入住”*市3个基层城管大队,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将以“法制专务”的身份对基层城管执法单位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服务,并进行实地监督。据了解,“法制专务”享有列席市城管执法局和区(县)城管大队办公会,参与城管重大决策、案件审理,以及对城管执法机关贯彻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问题予以纠偏等9项权利。*城管此举的目的就是要依靠法律专家为管理决策和日常执法提供专业指导,切实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2010年以前,*将力争在全市每个大队都派驻一名“法制专务”。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化城市管理综合监管“重心下移”主线,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统一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机构布局全面推进。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监管分中心的设立。在抓好丁桥、闸弄口“一镇一街”两个监管分中心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今年陆续推进了九堡、采荷、火车东站等10个城市管理综合监管分中心,辖区属地城市监管得到了全面覆盖。城市管理队伍力量不断充实,力争通过机构改革,实现城市管理机构从职能定位、业务布局、机构设置、人员情况的全面改善,最终强化区域城市综合管理和业务服务能力。
二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根据属地化和系统化管理要求,调整区、街镇城市管理职能与分工,强化分中心、属地中队、街道(乡镇)城管的有机衔接,形成全区监督检查、统筹管理、信息反馈等系统化的城管体系。建立监督约束、作业竞争、奖惩考核、财力保障、社会联动等5项工作机制。各分中心根据“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责权明晰”的原则,实行区域巡查责任制,建立监管分中心与执法中队联动共管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三是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围绕全区环境卫生清洁度、市容街景整洁度、市政管养规范度、园林绿化优美度、河道水质清洁度地进一步提升,各分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属地镇、街城市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现了监管模式由条向块、由单一向综合、由传统向科技、一般向重点、由多头向集中“五个”转变。截止目前,共排查城市“四化”问题22742个,问题发现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3%,整改率100%。10个分中心成立后,累计发现和处理问题4309个。全区河道、市政、绿化等考核成绩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稳中有升。
按照“环境立区”的战略思路,深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把项目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提升形象的平台,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一是河道环境明显提升。围绕“美丽xz__x”建设,切实把水环境改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实现“水安全保障、水质量提升、水生态恢复、水景观优美、水文化繁荣”六位一体的河道水环境改善目标,将水环境改善工程专门列入《“美丽xz__x”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完成《xz__x区河道水环境改善五年规划》方案编制,重点突出防洪排涝、引配水、水质改善、水景观建设等专项规划;以“河道管理,让水更洁净”为宗旨,以河道水质改善和防洪排涝安全为重点,共实施新开河清淤、钱家河生态修复等13个河道设施改善项目;强化河道日常巡查和养护,今年以来,共出动巡查监管人员14600人次,查处各类问题10081个,整改率100%;打捞河面漂浮物1252.7吨,打捞水草468.54吨,清扫河岸垃圾469.44吨,运输垃圾总量2189.22吨;加快黑臭河道治理进度,共成功消除丁杭港、新开河、麦庙港3条河道黑臭现象。全力创建大农港生态示范河道,目前已初具规模;切实加强河道长效管护,提升河道长效维护水平。
二是道路绿地有机衔接。以钱江新城、东站枢纽、丁桥大型居住区建设为核心,加快新建道路接收,严把管网质量,创新“分断”接收模式,做到建成一条,验收一条,移交一条,接管一条。今年以来,共接收道路23条,其中市管道路11条,区管道路12条,,面积35.4万平方米,雨水管16003米。积极参与德胜东路、四号港、凯旋路茶叶特色街等施工图方案会审;参与禾稼路、九和路、相埠路条道路绿地的竣工验收;积极协调城东新城、钱江新城、九堡四季青服饰城等30条区管道路内未移交绿地的建管衔接工作。完成秋涛北路、天城路、新开河绿地标段所有道路、河道绿化的现场交接协调工作,使道路绿化养护工作进入常态化。
三是市政设施全面养护。以市政养护“机械化、信息化、精细化、市场化”为突破口,通过实行全方位、密集型、网络化管养模式,全面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重点提升全区120余条背街小巷微环境,共修复车行道203796平方米、人行道27365平方米、灌缝10896米,桥梁402平方米。共清疏雨水管道290685米、污水管道75490米,疏挖检查井、雨水口23876座,清挖淤泥2742吨;集中改善8处污水生化池、泵站设施。创新预防式抢修模式,依托科技力量,改变以往道路塌陷后再进行抢修模式,预先对破损管道采取非开挖式修复工艺,收效良好。
以打造最清洁xz__x为目标,以国家文明城市复查迎检和国家级生态区创建为契机,以深入治理“五乱”(垃圾乱扔、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渣土乱倒)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水平。
一是洁化工作更加精细。针对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等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分类保洁管理,重点加强钱江新城、东站枢纽等重点部位和重大节会期间的清扫保洁;针对渣土偷倒问题,做到强化管理与及时清理相结合,确保环境整洁。同时加大路面污渍积泥、绿化积尘的冲洗和市政设施和城市家具的清洁擦洗工作,实行精细化作业。截至8月份,城区综合清洁度98.63分,全市排名第四,公厕清洁度98.52分,全市排名第三。
二是绿化养护突出重点。坚持种植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化、培训经常化、管理精细化的标准,重点加强道路两侧及河道两岸的绿化管理及建管衔接工作。积极部署节假日花坛、花境的制作及参评,做好“美化家园”等绿地提升改造工程。今年区城管局制作的“花漾艮秋”、“春之生”两件作品参加了“五一”花境评选分获二、三等奖。“十一”节假日花坛、花境制作的“幸福扇”获杭州市城区xz__x年“国庆”立体花坛创造竞赛第一名。
三是亮化工作注重规范。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新示范区”为目标,完善亮灯管理预案,规范亮灯管理程序,积极推动“夜间经济提升”发展。
在亮灯保障工作中,严格落实勤检查、勤上门和勤通知“三勤”举措,强化亮化日常监管,重点开展钱江新城核心区、火车东站枢纽周边道路重点景观设施,路道功能性照明工程设施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完成亮灯长效管理整改问题68个,整改率100%;市区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共计18次,巡查覆盖率100%。四是序化工作强势推进。以坚持“三抓”(抓街面常态管控、抓群众投诉解决、抓“两乱”问题控制)为重点,着力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强管控,降投诉,落实考核任务。先后开展了“摊点乱摆”、“夜间渣土”、“广告乱贴”、违法养犬、工地违法排水、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不断强化整治的深度、广度和频度。截止10月底,共计组织整治900余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4670起,街面序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止8月份,街面保序考核成绩98.13分,位列全市第二。
以打造宜居城管、品质城管、和谐城管为目标,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监督,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数字城管和投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一是执法办案成效显著。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规范内部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利,推动城管执法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截止10月底,共承办城管执法类案件11014件,其中承办一般程序2083件,简易程序案件8931件,罚款总额865万余元,无一起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撤销案件,获xz__x区唯一的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共办理行政审批1447项,其中许可1203项。积极开展“三改一拆”活动,全力配合“四边三化”和司法强迁工作,截止10月,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127件,处罚金额33.7万;共参与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82处,面积14.53万平米。全程参与东站枢纽区域7户司法强迁工作。
二是数字城管绩效明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在深化“一街、一镇、一平台”工作模式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出台“数字城管星级派遣员、受理员”评比制度,全程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提升受理质量。建立数字城管应急分队,对辖区范围内发现的责任主体不明、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采集快速启动代整治机制,稳步提高案卷处置速度。区二级平台建立数字城管镇、街月度考核反馈机制,规范全区数字城管运行、考核流程。1-9月全区共受理数字城管案卷177364件,区内处置98727件,案卷累计处置率100%,累计及时解决率99.996%,暂列全市第一。
三是投诉满意攀升。以群众满意为准绳,以创新突破为重点,以热线整合导向,积极构筑“热难点问题动态报送机制”、“重复投诉督察考核机制”、“投诉通报平台机制”和“序化类投诉灭灯机制”四大机制,通过关口前移,建立投诉人联系制度,变“上访”为“下访”;分组、分批次对区平台操作员、镇街处置员、热线受理员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对11个执法中队及将局属各监管中心实行分组竞赛等方式,提高队伍整体作战力。截止10月,共接处各类公开电话和件14989件,其中,咨询答复5566件,投诉件9423件,反馈率和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98.35%。无一起回退和超时件发生。
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效能建设,进一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提升队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从严管理,廉政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信息资料库,防控对象从中层干部延伸至重要岗位的一般干部,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度,准确研判风险等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实施预警告诫。出台《xz__x区城管局公职人员八小时外“七个不准”规定》使监管从工作圈向生活圈延伸。每周向局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累计编发廉政短信600余条。深化“效能亮剑”专项行动,创新检查方式,开展基层与机关双向联动监督检查,提高检查实效。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力度,对区政府实事工程实行全程监察,筑牢干部队伍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二是深化举措,作风效能不断增强。坚持“塑形象,聚内力,抓监督,转作风”的工作方针,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今年以来,局机关8个科室及基层20多个单位组团,在“四街四镇”广泛开展效能“直通车”进社区活动,共为百姓提供咨询270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63件,提供便民服务1100余人次。强化基层站所与属地辖区社区服务中心对接,主动渗入社区环境治理。局业务科室及属地中队,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共完成18个调研课题、解决热难点问题124个。积极开展“转变作风、提能增效、实现城市管理新跨越”为主题的全员封闭式大培训、法制培训、开展“四条禁令”和作风效能8项制度督查等深化效能建设。
三是强化宣传,队伍形象不断改善。积极开设“城管工作开放日”、“城管执法一日体验”、“局长接待日”等活动。在加强主流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拓展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宣传阵地。进一步规范信息的报送机制,完善内部宣传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及基层单位新闻发言人机制,提高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沟通能力。截止目前,共在《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正面宣传文章210多篇;在市城管委《杭州城市管理》报纸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发表微博150余条。首
部自编自演微电影《角落》获区总工会“劳模风采”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区委宣传部微电影竞赛二等奖、市城管委xz__x年城管系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坚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贴心城管”行动精神,以全力打造符合“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目标定位的城市管理体系为目标,围绕“全力构建一流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城管执法、监管、服务新体系,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区块生活品质,全面实现‘城管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化建设、数字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监管精细化迈进、资源整合化建设、和谐社会关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服务水平。
——队伍体系健全完善。围绕“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市管理组织构架,深化城市监管“重心下移”机制,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顺畅衔接,建成“体制顺畅、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建好市政、绿化、市容环卫、河道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实施优化人才战略发展工程,进一步明目标、扬精神、树形象,努力打造“纪律严、素质高、服务好、业绩优”的城管队伍。
——城区环境优美宜居。深入实施水环境改善、“四边三化”、和“美化家园”工程,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化”水平为主要内容,实现城区环境面貌的优化转型,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软环境。清水治污侧重多元化手段,打好组合拳,确保工作成效;保洁保序范围从路面向沿江、沿河、沿路的绿地和水面扩展,坚持标准化、制度化、市场化、精细化、长效化管养,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清洁水平。以“双最”评比为抓手,提高养护监管能力。
——管理格局凸显特色。结合xz__x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将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城东新城中心枢纽区、九堡丁桥大型居住区以及地铁沿线重点管理区域细分成精品示范区、全面深化区和建设改善区,明确界定区域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城市管理标准进行分级管理,形成错落有致、梯度分层推进的城市长效管理格局。根据管理的差异性以及各区块的功能特色,制定分类标准及措施,创新城市管理协调、监管、考核等各项机制,精心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管理品牌。
——应急保障防范有力。建立积极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完善防汛抗台和抗雪防冻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社会动员组织方案。建立市政公用和环卫行业预警管理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实现“数字城管”的全覆盖,建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的“数字城管”运行系统,运行绩效持续提升。提升城市防汛防台能力,完善河道防汛排涝设施和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确保防大灾、抢大险、拉得出、打得响,第一时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量化目标:2014年计划投资17600万元全面组织实施市政设施改善、截污纳管、公厕提升改造三大改善项目,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确保xz__x区四化长效(洁化、序化、绿化、亮化)、数字城管、垃圾分类、停车收费、市政设施养护、河道管养、投诉等十大项目考核名列全市前三的先进位置。其中城区清洁度98分以上,街面序化度98分以上,投诉解决率100%、满意率98%以上。绿地养护综合考评达95分以上,全年检查达标率95%以上,完成户外广告整治任务,实行亮灯提升工程建设。实现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达99%。12319问题处置率99%。开展城郊结合部、村镇社区内道路坑洼、污水横流、积存垃圾、河道垃圾堆积等环境卫生死角重难点整治,落实市政长效管理制度,道路完好度达95分以上。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占辖区总204个生活小区的全覆盖,达标率75%以上。落实停车收费服务管理制度,加强5365个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规范2041个收费泊位的收费服务。加强河道排污口的管理,确保整治后河道无排污,消除黑臭河道,河道长效管理考核98分以上。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十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心下移”机制。创新“一三五”工作机制,围绕综合监管“重心下移”一条主线,做到“三个加强”(加强中心与区城管局信息对接,加强中心与分中心沟通交流、加强分中心与属地联动配合),落实“五个把握”(把握日常监管巡查效率、把握问题督查催办力度、把握信息沟通顺畅情况、把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把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效能)。着力在提高队伍业务能力、分析研究、协调解决问题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和分中心的关系,完善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依托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城区环境水平。
二是推进民生改善工程。2014年计划投资10000万元实施截污纳管项目39个,增加截污量8000立方/日,60%的河道污水排出口基本消灭;计划投资1650万元实施市政设施改善项目,完成道路加固3条;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改建公厕10座;计划投资4000万元实施xz__x区环卫汽车场拆复建工程开工并完成主体;计划投资1667万元,实施河道清淤项目11个,完成清淤量33万立方米。
三是狠抓河道水环境改善。2014年计划完成范家桥、机场北港、七号港等9条河道清淤。按照《xz__x区河道水环境改善五年规划》的年度分解项目,全面推行“河长制”;计划消除11条黑臭河道,创建1条生态示范河道,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环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大市政配套完善:新建丁桥、笕桥、大农、八堡4座污水泵站,丁桥东路、三新路、红普路灯等6处大市政污水管;集中点源削减:2个公建地块、1个集中开发地块、5个集中农居污染源排放区块、10处农居安置房及5处阳台水治理;新建东风港排涝泵站;完成横四港、八号港等5条河道治理,新建五会港配水泵站,加快推进三堡沉砂池。
四是落实“四化”长效管理。以“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工作为抓手,打造最清洁xz__x,提升城区环境面貌。洁化工作有的放矢。加强对全区道路、街巷1259万平方米的保洁,针对30条重点道路实施一点一方案,有效解决道路积泥、抛撒滴漏、路面油污等突出问题,稳步推进保洁市场化率,在现有55%的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序化工作不断完善。开展“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摊点乱放、工程渣土、违法养犬、水果车等整治工作,提升街面序化水平。绿化工作创新亮点。做好全区300万平方绿化管养工作,注重绿地日常养护质量的检查,实现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100%,通过“美化家园”绿地提升改造工程及建管无缝衔接,打造钱江新城绿化精品亮点。亮化工作持续推进。落实亮化长效管理制度,规范亮化管理行为,提高问题整改质量,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亮灯提升工程建设任务。
五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农居安置小区等分类试点工作,实现小区垃圾分类的100%全覆盖。拟定《2014年xz__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建设并利用好分类培训师资、指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实现垃圾分类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通过分类垃圾袋编号及监管力量整合调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监管成效,积极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分类队伍中来,以九堡魅力城一期、二期等8个垃圾分类小区示范点创建,辐射带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垃圾清洁直运工作,在现有四个街道覆盖的基础上向乡镇进行,提高垃圾直运覆盖范围。
六是优化停车监管服务。做好辖区内5365个泊位管理工作,规范2041个收费泊位的日常监管。积极拓展停车服务外延,深挖停车资源,强化>
!交通“两难”,扎实有序做好公共停车场(库)地接收管理;创新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收费点分类管理和星级考评制及停车场库管理新模式,以管理创新提升收费服务水平。七是深化数字城管处置。深化“一街、一镇、一平台”模式,建立“执法中队”和“街道”联合办公的“三级平台”网络,形成主、次道路、一、二类街巷联片捆绑考核,实现派遣员、巡查员、执法员互动互补。区协同平台充分利用属地管理、信息详实的资源,加强与市区两级部门的协调。以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序化工作为突破口,做好受理工作。发挥数字城管协同指挥平台的综合协调作用,及时消化领会数字城管的新规范、新标准,各网络单位立足自身,想方设法,第一时间数字城管问题的落实整改。同时,强化对反复发生问题的分析研判和处置,降低问题的重复发生,确保受理业务考核名列全市前列。
八是强化重难点问题整治。对问题较多、整改率不高、反复性大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处理好违停及时查处情况、拖车情况、案件处理情况等三个环节,尤其是继续抓好拖车整治。抓工地施工和渣土运输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是车辆运输抛洒滴漏、工地夜间施工、车辆无证运输工程渣土等与工地有关的整治。抓“两乱”整治。广告整治立足于日常整治,根据市城管委下达的整治任务,按期拆除,同时在日常巡查中,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九是提升应急保障水平。以解决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进水为导向,加强城市道路、管网、河网水系管理,推行标化管理和考核机制,引入先进的市政管养作业机械和监测设备,以截污纳管等实事工程为抓手,着力改善城区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不断完善防汛抗台和防冻抗雪应急预案,建立积极有效的组织网络和指挥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拓展防汛网络覆盖面,指挥系统延伸至街镇,形成系统闭合回路,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不断提升防灾抗灾等应急管理能力。
十是规范执法办案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继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内部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利,推动城管执法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确保无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撤销案件发生。
十一是完善建管衔接机制。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无缝连接,按照“接收一批、整改一批、委托一批”的原则,做好已建成未移交道路的后续工作。实现城市低碳化发展,在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城东新城中心枢纽区、九堡丁桥大型居住区区块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督查通报、考核奖励、信息联动四大机制,对规划设置、环卫基础设施、管理配套用房、涉河建设项目等,主动介入、提前参与,为后期管理预留空间,落实长效。
一、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滞后。
今年我县虽然建设了几个大型的公共社会停车场,但有的位置较偏,难以满足停车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部分车辆占用城区道路现象发生。城区主要商业路段停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私家车快速攀升,而目前城区公共交通的发展暂时还不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行车难、停车更难的状况日益凸显。城区有两座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改造前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正在改造当中,暂时不能投入使用,从而导致城区占道摆摊设点现象较为严重。
(二)城市管理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工作压力大。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众对此高度关注。从全国各地新闻报道来看,有些媒体对城管报道不客观,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尤其是少数媒体借助网络大肆炒作,片面舆论报道,极大的伤害城管工作人员自尊心,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弱等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市区繁华商业路段、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少数人抱有侥幸心理,为了多获得一些收益,沿街叫卖、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执法人员在正常执法时,一些市民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致使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据初步统计,我局每年有超过20人在执法过程中人身受到不同程度威胁、殴打。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三)行政法制不健全,缺少相关执法保障。
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理顺,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是新时期我国行政处罚体制的一次改革,目前全国县城以上的城市几乎都在开展该工作,但中央和省里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具体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具体操作方法和经验可循,各地都是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工作,造成政策不统一。由于全国还处在处罚权集中行政的试点阶段,没有一部统一的全国性法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使得城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进程缓慢。
(四)城管执法部门强制执行权有限,执法难度大。
城市管理相对人大部分处于弱势地位,这部分人又最难管理,往往说服教育为主又不能奏效。城管执法部门为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必须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依据不足,强制执行权有限,导致处罚力度小,履行难度大。对于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等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相对人不履行,根本没有强制手段;对于非法营运、乱停乱摆等违法、违章行为,没有强制执行权,相对人一耍赖,很难自行处理。城管部门不能依法拘禁人,遇到突发事件或暴力抗法事件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遏制不了事态的扩大和发展。一线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城市管理体制纵横交错,法规缺乏、法制不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说起来齐抓共管,实际是相互扯皮推诿,削弱了管理合力,使城市整体功能难以得到发挥,城管部门难以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各系统之间缺少协调配合,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城管执法难度大,执法力度又不够;城市管理中运动式、突击式执法比较普遍,常态式、长效式管理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效能不高。
(五)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相对不足,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人员流失快。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执法人员编制115人,在编人员109人,县里其他工作抽调我局执法人员次数多,实际参加一线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不足70人,加上城市管理涉及的违章建筑、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户外广告管理等12项职能,工作任务重,呈现点多面广、工作时间长、人数相对不足的局面。另外,由于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繁琐、任务重、时间长、休息少、待遇低,很多正式执法队员不能安心工作,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等严重影响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文明执法、服务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用理解的心情、文明的语言、规范的程序去执法管理,没有把被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去热情对待。二是在执法管理方面,不规范、不文明,方法简单粗暴。在执法管理时要么乱作为,要么不作为;要么简单粗暴,要么畏首畏尾,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把握、做到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从而影响了城管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在客观原因方面,缺乏深入、细致、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城管执法人员不能耐心地把城管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给市民群众,工作简单,造成管理对象反感,矛盾激化。四是在工作中只注重于秩序管理,忽视案件的查处,只注重于原大队的职能,忽视划转的处罚权,只注重于处罚,忽视法律文书的制作,只注重于处理结果,忽视执法程序。
二、2015年工作目标
(一)围绕“城乡同建同治”统筹发展,在提升城乡环境和城区市容面貌上求突破。进一步拓展范围,提高标准,强化督导,推动“同建同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变花园”大行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宜居的城区环境,确保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在探索市容管理长效机制上求突破。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城管综合执法,探索城市管理顽疾源头治理措施,深化数字城管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建立“主动发现、精确指挥、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水平。
(三)围绕城市管理工作重心,在优化管理模式上求突破。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敢为、善为、有为、”的工作作风和“公平、公正、和谐”的执法理念,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和监督考核体系,强化部门配合协作,发挥管理、执法两个合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四)围绕作风效能建设,在提升队伍整体形象上求突破。紧扣“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强化日常教育培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常态化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城管队伍新形象。
(五)围绕城管工作中心,在提升对外宣传效果上求突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大对城管重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健全城市管理宣传教育网络,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2015年工作思路和建议
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破解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瓶颈,切实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网格化、常态化。
(一)理顺体制,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高规格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市容、园林等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所有职能统一划归行政执法局,将车辆乱停乱放的执法权、处罚权和扣分权一并移交给我局,在减少执法矛盾提高管控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着力构建“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
(二)广泛动员,进一步发展全民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各项互动活动,抓好街道、村(居)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团委、妇联、志愿者等组织作用,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到治理占道、出店经营现象、规范广告信息传播、禁燃烟花爆竹等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重点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区市容规范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每学期开设一定课时的交通安全和市容规范教育课程;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经营、文明行车、文明走路,全面提高市容文明参与意识。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对违章建筑、渣土泼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一经查实,兑现奖励。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加强与交管、交警、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将更多警力、队员部署在城区管理一线,建立联合巡查制度,重点治理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占道、出店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运输车辆、沿路泼洒等行为。公、检、法等部门都应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建议由公安部门抽调一定的警力(10名公安干警)与我局成立联合执法警务室,共同参与日常执法,及时处理执法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性事件,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及时处理暴力抗法问题,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四)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以强化城区全时段、全区域综合执法为抓手,积极探索违章搭建、流动摊贩、早餐夜市违规经营、乱贴乱画、渣土施工车辆抛洒滴漏等城市管理顽疾源头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
一是依托城市管理工作向社区延伸,建立完善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同属地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协调配合,加大拆违执法力度。二是对流动摊贩、早餐夜市违规经营等乱象的易发地区、易发时间、人员构成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通过不间断整治与巡查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处罚力度,逐渐消除违规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三是加大对城区“牛皮癣”的治理力度,要通过堵源头、查窝点,建立违法人员黑名单制度等措施,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同时,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设置公共信息栏,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多管齐下,遏制乱涂贴小广告蔓延之势。四是加强同住建、公安交巡警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城区建设工地和施工单位、施工车辆的动态信息,主动上门宣传,按照建设工地防污染设施的设置标准,针对天气变化和施工工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巡查管控,加大对施工车辆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的查处力度。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效能为核心,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建立起“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县、乡镇(开发园区)、村(居、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健全执法责任制,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网格体系
1.食品安全网格体系
各乡镇、开发园区依据现有的行政区划,以村、居、社区为独立单元格,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网格;乡镇(开发园区)所辖区域为独立的二级网格;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三级网格。
2、药品安全网格体系
各乡镇、开发园区依据现有的行政区划,以村、居、社区为一级网格;乡镇(开发园区)所辖区域为二级网格;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文广新局、邮政局、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三级网格。
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形成分级管理、职责明晰、运转高效、覆盖全面的县、乡镇、村(居、社区)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体系。
(二)健全管理机构
各乡镇、开发园区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机构,形成管理网络。以村(居、社区)委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网格管理机构。各乡镇(开发园区)要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作为二级网格管理机构。其中,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要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宣传员。
县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县人口计生委、文广新局、邮政局等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作为三级网格管理机构。
已经设立药品安全协管办公室并明确药品安全协管员的乡镇,应将药品安全协管办公室与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合并,成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各乡镇实际进行内部调剂。
(三)明确人员责任
一级网格中,各村(居、社区)委要确定1名干部担任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村级卫生室主任担任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承担本村(居、社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任务,负责收集、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劝阻有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协助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执法等工作。
二级网格中,各乡镇(开发园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由农业、畜牧、工商、卫生、安监、环保、市容、派出所等部门组成二级网格。各组成部门确定1名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人员进入二级网格,担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履行本部门在本网格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承担具体监管任务的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同时接受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宣传员担任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和联络员。承担本网格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任务,负责建立本网格内食品药品安全基础数据库,完善属地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检查及宣传等属地管理工作;协调本网格内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管及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等执法检查工作;收集、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落实上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部署的具体工作;监督、指导所属村(居、社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级网格中,县政府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组织领导工作。县农委、畜牧水产、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城管、公安等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卫生、人口计生委、文广新、邮政、工商、公安等药品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依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监管职责分工,履行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相应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同时,按照监管重心下移和监管全覆盖的要求,确定并配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进入二级网格,包联到乡镇(开发园区),并划片包干。
(四)落实管理责任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环节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本部门监管责任人,配置进入二级网格中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配置进入二级网格中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和村(居、社区)配置进入一级网格的协管员为本区域的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人;县、乡镇(开发园区)及村(居、社区)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
三、运行管理
一级网格:全面落实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协助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及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
二级网格:全面落实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建立健全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底册资料,全面掌握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巡查、检查制度,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检查、巡查及专项整治等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公布举报电话,受理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报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
三级网格: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岗位责任、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对一级、二级网格的培训、指导、督查及考核等工作;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定期分析、评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及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综合治理,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及处置工作;及时、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性事件;受理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组织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库,收集、整理、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和监管信息;积极落实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1日-7月10日)
制定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积极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7月11日-7月31日)
1、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搭建三级网格,规范制度标准,引领示范,督促指导一、二级网格建设。
2、各乡镇(开发园区)、县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组织架构,确定纳入网格化监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到网络成型,人员到位。
3、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参加网格化监管的所有人员为对象,编印培训资料,分层次组织对监管员、信息员开展培训。
4、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理汇编网格化监管人员信息、相关职责、制度、流程等,以《监管员信息员工作日志》、《网格化监管应急手册》的形式,发放到三级网格所有工作人员手中。
5、以一级网格为基础,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摸底、登记、造册,分乡镇(开发园区)、分环节(行业)建立电子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到乡镇(开发园区)和县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基本信息,逐步建立辖区涉药单位电子档案。
6、全面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网格运行,组织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8月)
各乡镇、开发园区认真总结网格化监管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经常性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来检验和评估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的具体措施,着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县政府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网格化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结果纳入年度食品安全目标和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网格化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食品药品工作负责人及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监察局、卫生局、农委、畜牧水产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城管局、公安局、文广新局、人口计生委、邮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网格化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各乡镇(开发园区)要相应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全面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
(二)强化保障。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要将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统一配置办公设备。乡镇(开发园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四统一”(统一制度、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档案专柜)、“四有”(有办公室、有组织机构、有举报电话、有宣传专栏)、“四上墙”(组织网络上墙、工作制度上墙、维权方式上墙、应急程序上墙)。
(三)实施考评。县政府将把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建设及运行工作纳入本年度食品安全目标和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实施考核奖惩。
为逐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满足学生需求、规范有序运行、职责权力明确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以下简称学生用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乘车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管理的意见》(政办发〔〕5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学生用车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生用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区)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学生用车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整治,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其他安全隐患得到根本遏制;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学生用车步入政府主导、管理规范、用车安全、群众满意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小学生和幼儿上放学坐上安全车、放心车。
二、明确学生用车的管理模式
逐步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学生用车管理模式。当前,主要采取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自主租用合格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属地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
三、建立健全学生用车准入审批管理制度
学生用车应选用大型、中型、小型客车,道路等级低的乡村可选用微型客车作为过渡车辆。严禁报废车、拼装车、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学生用车管理职责,切实抓好“三关”:
(一)严把审批标准关。学生用车应符合以下条件:依法登记注册的7座以上、使用年限在8年以内、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相关设施齐全有效的车辆;购买了相关保险(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驾驶人必须是持有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记记分满12分记录、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身心健康的本地居民;3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记录。
符合上述条件的拟接送学生车辆应按以下程序申报营运业务:车辆驾驶员向学校、幼儿园和所在的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且车辆安全性能经检测合格后,再到县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办理学生用车《准驾证》和《准运证》,然后到县教育局登记备案,并统一张贴“学生用车安全性能检测合格证”标识,方可从事营运学生业务。
(二)严把安全检查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及学校、幼儿园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生用车管理制度和工作台帐,除正常的定期检测外,每学期开学前由乡镇(区)综治办强制对车辆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把驾驶人管理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学校、幼儿园要配合交警、教育等部门对学生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交通安全集中教育培训。乡镇(区)综治办要与学生用车车主签定安全管理责任状。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用车牌照号码、核载人数、驾驶人、购买保险及接送学生时间、趟次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在上放学高峰时,为每辆车安排学生照管人员,维护乘车秩序、监督驾驶人按照安全运行要求规范操作、文明行车。
四、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要制订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把通校等级公路建设作为优先规划和建设对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对具备客运车辆通行条件的线路,由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县政府组织交通运输、交警、安监等部门进行勘验,做到成熟一条、规范一条、开通一条,并适时开通农村公交车,扶持农村公交发展。暂不具备开通客运班线的农村道路,要增设和完善安全设施,验收合格后,尽快开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适用型车辆从事农村公路运输和学生用车营运,逐步引导学生乘坐农村公交车上放学。
五、明确职能部门责任
教育局:1、具体承办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规范、落实学校、幼儿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教育局与县直学校;乡镇中学与民办教育单位,乡镇中学与小学、幼儿园;学校、幼儿园与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与学生用车驾驶员),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2、负责学生用车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专项整治进行总结考评。3、负责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印发交通安全告知书。4、督促学校、幼儿园完善自有学生用车的相关手续,并配合交通运输、交警部门做好学生用车申办《准运证》、《准驾证》和标识标牌的审核工作。
交警大队:1、负责开展学生用车安全技术检验、学生用车驾驶人审验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驾证》。2、依法严厉查处非法违规接送学生,学校、幼儿园自备或租用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3、配合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学生用车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上学放学时段在学校周边以及复杂路段要安排交警执勤、巡查。
交通运输局:1、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运证》。2、按照公路分级管理职责和权限,保证学生用车运行线路的路况完好。3、做好学校门前及村镇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工作。4、加强对学生用车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营运学生行为。
安监局: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事故的调查、处理、追责工作。
宣传部门:1、加大对学生用车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的宣传报道,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2、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学生用车管理宣传教育,宣传信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1、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负总责,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设施,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时,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2、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并建立台帐,充分利用本地合格营运能力,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3、配合职能部门加大对违规违法接送学生及学生用车超速、超载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配合职能部门查扣违规违法车辆。4、加强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村(居)要安排协管员,加强对学生上放学重点路段、危险路段的监督管理。5、建立健全辖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排查、调解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学校、幼儿园:1、对本校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履行主体监管职责。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教师、教育工作者,保证责任到岗到人。同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2、对本校学生用车建立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人数、定时间、定学生监督员、定安全包保干部教师的“六定”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做好师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3、配合交通运输、交警、乡镇(区)政府(管委会)等单位做好《准运证》、《准驾证》及统一标识的审核及执法检查工作。4、加强对学生、幼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教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带进课堂,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不坐非法车、不坐超载车、不坐不安全车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规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教育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学校、幼儿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联动机制。要采取路途队、“小黄帽路队”等形式,确保学生行路安全。
六、强化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交通运输、交警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安监局、城管执法局、农机局及宣传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育局,教育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协调、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区)是本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管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