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4 14: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经济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基本问题;统计分析;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分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鲜明复杂性特点与专业性特点,涉及工业、农业以及科研等多个社会经济领域。做好宏观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对于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一项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知识科目体系。由于统计学是经济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将统计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面与研究方法统一起来,打破不同研究内容在领域上的界限,为经济决策与经济规律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的起步比较晚,在该研究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的研究体系,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才逐渐显示出来。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初期,由于统计学的有关理论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计算机技尚未成熟时,统计学分析理论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够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部门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决策方面对于新的统计与分析技术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理论在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下开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周期性经济规划目标,根据周期性经济目标对我国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大幅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能力在已经进入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在目的划分上更加明确,在应用效率与应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帐,两项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选择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分析技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数据,有关单位与企业可以以用户的消费数据为资源,以统计学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为重要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判断,提高社会产品生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电子商务消费用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为我国经济消费的不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电子商务领域之外,银行业与服务业也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关手段对用户名的储蓄行为与消费行为进行判断,为用户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理财方案与出行方案。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则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对社会公众的物流状态与交通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社会公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支行规律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成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项工具。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与技术基础,真正认识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及有关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设与处理能力建设,设置云计算中心,对各方面流动数据进行统计,了解经济数据变化的有关规律,交各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应用到市政管理与组织决策中,为区域内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自主发展
由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无论对于政府机关还是在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社会各阶段与各领域工作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有关理论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是统计学领域宏观经济分析得到快速独立发展的重要机遇,由此可以实现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性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自身的独立发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之后又利用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尝试。
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配合以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先进技术和统计学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实现系统完善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作者:张勇 单位:太原市迎泽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参考文献:
[1]蔡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商,2015,47:266.
[2]袁天夫.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0.
[关键词] 劳动合同 经济分析的原则 不完全劳动合同 附合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一种实现劳动关系运行协调化的制度规范。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与普通合同的经济分析是密切相关的。合同法的经济意义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和分配市场风险。合同法通过提供各种交易规范和标准术语,以便当事人在合同过程中有法可依,从而减少他们为达成交易规范和反复推敲合同条款所需的成本,降低在市场变化条件下的交易风险,来达到上述目的。劳动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规范,在实现上述合同一般经济功能中,同样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原则
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必须解决分析的原则问题。劳动合同经济分析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分析原则,或者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某几项原则应该在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中加以重点强调。
1.效率节制原则。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劳动合同如何体现其效益目标?传统劳动法学认为,劳动法(包括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弱势群体的带有身份性质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在劳动合同问题上,是否也必然遵循效率法理呢?法律的经济理论不应与普通法的效率理论混同起来,劳动合同并不是纯粹追求企业生产效率的法律,而是被赋有了特殊“效率”使命,但是也不能排斥劳动合同内含的生产效率上的意义。如何处理两者关系,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在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研究中,应该对效率性采取节制的态度,并将其作为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特殊原则之一。劳动合同法是社会法,法律保护的重心应该是社会利益,而不应该简单强调某一方面利益,社会利益与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一方的利益是有差异的。由《劳动合同法》第1条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以保护劳动者为形式,而以追求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实质。因此,避免效率极端化是完全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法律在促进生产效率与提供保护的效率之间形成某种互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法律的效率。
2.收入分配成本最小化原则。对法律的效率性采取节制的态度需要在经济学意义上寻找某种支撑。劳动合同经济分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效率与平等问题。效率指的是在一种状态下总收入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而平等指的是个人之间的分配状况。效率和平等之间的往往存在着冲突。一方面,如果收入分配不存在成本,那么收入分配就可以任意进行而不与效率相冲突。但真实世界中分配成本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如何解决冲突最终取决于两者的相对重要性,这取决于经济学实证与规范之间的互动。而另一方面,法律应通过权利界定和程序规定使收入分配的成本最小化,它需要分析不同的法律规则对资源投入的效应。这可以看作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另一指导原则。
二、不完全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起点
1.不完全劳动合同的概念。对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应该从考察不完全劳动合同开始。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首先提出了完备合同理论,该理论包含有三个关于个人理性的假设条件,即稳定的偏好,受约束的选择和最大化;同时该理论还含有四个关于合同环境的假设条件:没有不利的第三方效应,充分的信息,众多可选择的合同伙伴和受约人订立完备的合同。在合同订立时,双方都赞成合同的所有条款都得到严格履行,而不愿有选择地履行合同。这种完备合同事实上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正如完全竞争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况一样,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合同更多存在的是不完备合同。不完全合同理论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权的成本和收益: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该理论在90年代达到高峰。不完全合同理论被认为是产权经济学最早的一个正式理论,它用双边道德风险来分析产权的意义。在委托――理论中有道德风险,两个人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努力,可能的状况太多,没办法写出一个相机合同。不完全合同不是说结果好的时候付多少,结果差的时候付多少,它只是规定所有权结构。在某些特殊的合同中,这种不完备安排恰恰是规避交易成本过高的产物,从而使得此类特殊合同成为某些低效率合同的替代。
2.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不完全性的规制。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力交易谈判过程的一种法律复述,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规定和隐含了相关权利的法律安排和设置。
(1)法律并不是对合同不完全性一概否定和救济,而是有所选择。基于市场成本和法律成本的考量,赋予不完全合同合法地位是一种具有效率性的制度安排,这样就构成了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它集中体现在对用人单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示或默示性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条中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也规定了企业有奖励和惩处职工的权利。法律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企业的经营自和劳动者有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就是这一意义上对不完全性的肯定。
(2)劳动合同是一种权宜选择,是制度向交易成本妥协的产物。劳动合同与身俱来的不完全性使得企业很容易利用契约另一方当事人的弱点,如履行相继性而实施机会主义。在合同履行中,退出威胁是劳动者有限的谈判手段之一。它的功能也因为剩余控制权的预先设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厂商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乃至行业垄断而变得微不足道,致使劳动力滥用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是反效率的。另外,劳动合同的不完备性可能带来的另一个缺点是:剩余索取权安排带来了价格偏离即分配上的不均衡,对交易成本节约的考虑往往模糊了劳动合同的分配效应。劳动合同的不完备是节约交易成本的产物,对该种合同的合法性保护固然是劳动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任务,但此种保护安排并不一定就表示其分配效应上的正当性,效率与公正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吻合,现实中他们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并不一致。合同不完备下的负效应应通过劳动合同法加以校正,法律通过对合同完备性的选择性恢复而达到有效率履行的目的,它通过劳动法各项保护性规定加以具体体现。
三、附合性――劳动合同的外在形式
附合合同是指合同内容由当事人一方确定,他方当事人只能表示完全同意或不同意,亦即只能加入或不加入的合同。劳动合同附合性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缔约附合化,劳动条件附合化,工作规则附合化。
1.劳动合同附合性的效应。对标准格式劳动合同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方面,劳动合同附合化客观上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格式合同的效率性是可以观察到的,它降低了交易成本。制度的产生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劳动合同的附合化可降低劳动力交易费用,减少订约和履约成本,有益于增进效率。在高度专业分工的条件下,劳动者欲获得某一专业熟练技术需花费很大代价,而在获得该技术后又很难舍弃此行业另投他行,即劳动力的资产专用性较高。在此种专用性愈高的行业,劳动者愈希望和雇主建立长期的合约关系,以避免失业和另谋职业须增加的交易成本,附合合约尽管使雇主获得更多利益而有损雇工利益,但也可因此维持较长的合约关系,所以接受附合合约也是劳动者基于理性的选择。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附合合同是否就不存在缺陷呢?附合合同被说成是通过人为限制另一方选择来提高其成本的方法,从行业串通的意义上来说,标准格式的无效率是由于任何垄断都是无效率的缘故。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定式合同“要么接受,要么走开”的订约方式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缩小了选择空间,整体上加大了退出成本,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其负面效应更为明显。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的存在,雇主可能借附合合同而在雇工身上攫取利润,导致对劳动者利益的过度侵害。此时劳动者可能的抵抗方式便是偷懒,消极怠工或退出合约,三者同样会增加雇主的监督成本和另招雇工的费用,显然是有损经济效率的。
2.劳动合同附合性的法律救济。虽然根据标准格式签定合同的事实没有也不应该推断出附合劳动合同是或可能是显失公平的。法律对附合化的缺陷有其他的补助方式吗?经济分析法学提出了两种救济方法:一种是自由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市场竞争来解决;另一种是政府管制,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格式劳动合同进行规制。如管制格式合同的立法,对不合理的格式合同明令禁止,或经法律规定为无效或赋予法院修改格式合同的权利。在附合性劳动合同问题上,除了上述方法外,借助外部的、间接的方式如通过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向富人征税对职业培训进行补贴等分散和减低劳动者退出成本,赋予劳动者新的权利而拓宽劳动者选择权范围;通过直接的方式,国家立法直接对劳动合同内容进行干预,如劳动基准立法对劳动者的基本利益进行法律限定,具有较强的效率,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手段。
劳动行政和监察机关对劳动合同进行合法性备案和审核是实践中预防格式性劳动合同不公平的手段之一。通过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商,从实际出发,范围自治,不涉及公开商业秘密,无妨碍“营业自由”,也无行政管制费用,双方协商一致,缔约费用较小。
参考文献:
[1]季卫东:“迫求效益的法理”,〔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代译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张五常:企业的合约性质.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高德步: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一、交易成本定义的界定
交易成本至今在定义上仍然没有得到统一,各位学者的解释与分析都合乎其理但却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本文作者在对交易成本理论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交易成本的定义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交易成本单指市场交易中发生的交易成本,即科斯与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广义上的交易成本可以泛指所有不直接发生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中的费用,它包括市场交易中发生的费用,亦包括企业中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时引起的与物质生产不相关的费用,甚至可以包括人类交往活动发生的费用。
本文在使用交易成本论证时采用广义的定义,即交易成本可泛指除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费用(张五常),它既包括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又包括企业内部成本。企业内部成本属于管理型成本,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系统结构在运行时产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企业外部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与外部交易时发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
二、会统一体化模型的构建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独立并行是中国国民经济特有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自上世纪90年代,会计界与统计界就开始了关于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研究,但成果总是不尽人意,本文作者总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研究者只注重会统的一体化,忽略了二者层面的问题,试图把微观为主的会计与宏观为主的统计机械地的整合在一起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研究者受到传统会统理论的束缚,且不借用第三方技术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探析会统一体化的可能,并构建了会计与统计信息集成系统模型(简称ASIIS模型,如图1所示)。
三、ASIIS模型经济分析
(一)经济分析计量方法的选择
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来计量涉及到的交易成本,所谓比较分析法即不明确计算每个制度方案所影响的具体的交易成本,而是比较每个制度方案的交易成本与其他制度方案交易成本的大小,交易成本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如,假设用D1、D2来表示两个可供选择的制度方案,D*表示被选中的制度方案,P1和P2分别是D1和D2对应的交易成本,则有
若P1
若P1>P2,则D*=D2
(二)ASIIS模型经济分析中涉及的交易成本
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与统计核算系统的运行会产生交易成本,本文构建的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同样也会产生交易成本,所以要分析ASIIS模型是否可行,只要分析ASIIS模型运行产生的交易成本是否小于传统核算系统产生的交易成本即可。企业核算系统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主要有:①劳务成本,②时间耗费成本,③技术成本,④信息安全成本,⑤信息质量保障成本,⑥其他交易成本。
(三)ASIIS经济分析建模
1.模型的选择
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企业是否实行ASIIS模型进行决策分析。
2.模型的建立
ASIIS可行性分析模型建立步骤如下。
(1)建立模型层次结构
本文把企业核算系统涉及的交易成本分别用字母表示,如表1所示。
另外规定执行方案1为ASIIS模型的实施;执行方案2为传统会计与统计核算系统。
(2)准则层量化处理
准则层的量化处理即为各交易成本指标的量化处理,在企业核算系统的交易成本体系中,很多交易成本要么难以量化,要么即使能够量化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本文对涉及到的交易成本指标做一模糊判断,然后赋予一定的数值,从而达到交易成本量化的目的。各交易成本可按照表2的赋值进行量化处理。
其中,方案1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1(i=1,2,3,4,5,6);方案2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2(i=1,2,3,4,5,6)。
然后,由公yij=(x=x,j=1,2)式得到无量纲化矩阵Y=(yij)m×n。
(3)构建判断矩阵P并赋值
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首先要建立指标重要性标度表(见表3),然后根据专家判定构建判断矩阵P。
(4)求矩阵P的权重向量W
此步骤由Matlab软件完成。
(5)最优方案的选择
令R=W×Y,其中W=(w1,w2,w3,w4,w5,w6)为6个交易成本指标的权重向量,Y=(yij)m×n为方案1与方案2的交易成本指标无量纲化数据矩阵。则有R=(r1,r2),若r1
(四)ASIIS经济分析模型实施
1.数据取得
本文拟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进行专家判断,经专家判定后本文作者通过整理获得:
(1)方案1和2分别对交易成本Ci(i=1,2,3,4,5,6)的影响程度Yi1和Yi2,步骤如下。
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获得如下信息(见表4)。
则有xi1=(3,8.25,4.25,8,8.75,6.75);xi2=(3.25,3,5,3,2.75,5)
由yij=(x=x,j=1,2)得
yi1=(1,0.36,0.71,0.38,0.34,0.44)
yi2=(0.85,0.92,0.55,0.92,0.55)
(2)判断矩阵P,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直接获得,见表5。
2.最优方案选择
由Matla软件可求得判断矩阵P的权重向量
w=(0.05,0.30,0.05,0.25,0.30,0.05)T;
由C.R.=,C.I.===0得C.R.=0<0.1,所以符合一致性检验。所以,有R1=yi1×w=0.4125;R2=yi2×w=0.9035。
因为R1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网络经济 有序聚类 matlab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到了如火如荼的境地。从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到2009年第24次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细分应用服务的运营商营运收入,例如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上购物、B2B电子商务、网上招聘和域名主机等;不包括移动增值收入。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根据艾瑞网的调查数据以及预测,中国网络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为了更加科学的研究网络经济发展历程,本文利用有序聚类法对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进行分段研究,以图更好的揭示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通过定义类的直径为,其中,即为两个样本的欧几里得距离。费希尔最优求解法定义分类后产生的离差平方和的增量最小,所以定义损失函数为 ,对于固定的n和k,损失函数越小,表示各类的离差平方和越小,分类就是越有效的。
若要寻找将n个样品分为k类的最优分割,对于任意的j,要将前面的j-1个样品最优分割为k-1个类,否则这最后一类就不可能构成k类的最优分割。所以根据费希尔最优求解法的递推公式:
从每个分割点向前寻找最优分割点,使得前面的分割损失函数为最小,直至聚类完成,损失函数即为各个分类点损失之和。采用matlab编程,分别对不同分类个数进行尝试后,可以得到下图损失函数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为三类时,损失函数较小且分类数较为合适,进一步查表可得分类情况为:2003-2004年;2005-2008年;2009-2013年。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4年以前,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规模较小。自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到1993年的金桥工程,再到2004年TOM互联网集团、盛大网络、腾讯公司、空中网、前程无忧网、金融界、e龙、华友世纪和第九城市等网络公司在海外纷纷上市。同时,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表明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为9400万人,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再到2008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到2009年末,网民规模接近4亿,互联网经济规模达743亿元。同时,国家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并提出到“十二五”(2011-2015)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在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3G牌照发放,中国联通联手苹果引进iPhone,这为网络经济发展引入了新鲜活力,中国正式进入3G元年,带来了网络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有序聚类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网络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网络经济在经过了萌芽、苏醒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中国网络经济的不断进步,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多,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网络经济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起步以模仿外国模式为主,其成功之处在于模仿之后的本地化,但缺少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民呈现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特点,从而导致中国网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世界性难题在我国也大量存在,网络文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所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要注意商业模式自主创新、政策法规的完善与网络文明建设等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国 直接投资 制约因素
美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0182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20.74%。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为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具有资金、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其投资企业在技术外溢、促进东道国经济转型、带动东道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等方面较一般外商来说往往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世界各国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优先考虑的对象。目前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仍然较少,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05年底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为168.77亿美元,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82%,在亚太地区落后于美国在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经济体的投资存量,居第6位。本文主要对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供我国有关方面参考。
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制约了美方市场寻求型投资
据CIER1994年的抽样调查,68.9%的美商在华投资企业将中国市场规模作为影响投资决策的三大原因之一,而在所有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中比重只占36.3%。据CIER1996年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产品本地销售比重达到84.5%,较其他来源的外商投资企业高出30%以上。广东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大的省份,根据1998年对广东401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显示,美资企业平均出口少,仅占27.28%。
我国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2005年人均GDP为1352美元,仅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的3.21%。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大,消费谨慎。近5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近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我国居民财富分布高度集中,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06财富报告》数据,我国0.4%的家庭(大约150万户)占有了70%的财富。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总体消费能力大大低于美国,只有少部分居民具有高档商品的消费能力,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必须根据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和偏好调整产品设计和产品结构。这一方面增加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造成一些垄断优势(如技术)难以发挥出来,影响投资者最大程度地获取垄断利润。据CIER1995年对56家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抽样调查,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有55.4%根据本地需要生产与母公司完全不同的产品,与母公司生产同类且档次相同产品的企业占 7.1% ,与母公司生产同类但档次较低产品的企业占 10.7% ,没有一家公司生产与母公司同类且档次更高的产品。
技术落后导致对美方投资先进技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制造业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领域。与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不一样,由于与我国相距较远,出于成本节约的需要,作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投入的中间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更多地取自中国内地,其产出的中间产品也更多地在中国内地销售,CIER1996年所作的抽样调查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10年,关键技术的差距更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10%,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成果。我国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普遍较少,大型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多数仅占销售收入1%左右;同时,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独立的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人员少;此外,在研发管理方面普遍水平不高。因此,我国企业产品开发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中、美两国企业生产技术、研发能力的差距对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制造业投资具有制约作用。在美国国内已经成熟和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不少在我国仍然属于先进的技术,我国企业仍难以与之形成产业配套,从母国或其他国家地区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向母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出售中间产品成本又太高。
高素质人才缺乏导致不能满足美方直接投资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成本相对较低,是吸引美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进行推算,2003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附属机构人员年度平均成本为8298美元,同年美国跨国公司所有国外附属机构人员年度平均成本为34716美元,前者不到后者的1/4。但由于美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更高,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其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往往更高,相应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更高。
目前我国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缺乏,以微软公司为例,2003年底在中国成立亚洲工程院,其主要功能是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开发成关键技术,并孵化出核心产品。按照当初的设想,微软亚洲工程院在2003年7月份应该招聘到位100名软件工程师,可最终从1万余名应聘者中只招聘到50多人。另一方面则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根据美中商会的抽样调查,熟练劳动者的短缺是美商投资中国的主要障碍,在投资沿海的美商中,有 1/3 以上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是中国文化发达的地区,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其他地区可想而知。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目前中央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但目前不少人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的教育,十分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制约了美方在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投资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采用北美行业分类标准,即naics),截至2005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行业依次为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不包含储蓄业),分别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0.25%、21.91%和19.11%。截至2005年底,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直接中控股公司、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不包含储蓄业)分别占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7.55%、52.38%和0.08%。控股公司比重显著偏低,反映出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规模还不大,一些跨国公司尚未在华设立控股公司统一协调附属机构的行动。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中高度聚集,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吸纳生产型外商直接投资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价格(租金)优惠等方面。美商在华直接投资在金融保险业分布极少,主要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金融保险业予以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外资比例仍不得超过1/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控制在49%以内,寿险保险公司外资比例不得超过50%,禁止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05年美国对我国金融保险业(不包含储蓄业)直接投资为0.09亿美元,仅占当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的0.56%。根据我国加入wto做出的承诺,外商投资金融保险业的限制在不断放松,但放松是逐步的,美国跨国公司今后在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增长也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企业并购难度大制约了美方通过并购进行直接投资
相对于新建投资来说,跨境并购能够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降低市场竞争程度,是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进入方式,其重要性超过新建投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统计,1987-2002年期间,美国跨境并购收购额达991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4。美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潜在对象主要是我国各个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这些骨干企业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这些企业的并购难度比一般的私营企业难度更大。一方面,因为这些企业的并购把握不好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可能威胁到国家相关产业的安全,因而审批条件更加严格、审批的过程更为谨慎。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往往会因触犯在职管理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实际上对企业享有的控制权收益而受到阻扰;并购发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在职管理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操纵的现象普遍存在,外商难以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外资进入我国的方式主要是新建投资,1994~2003年期间,外商在我国并购额18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2%,2004年外商并购型投资达到创纪录的67.68亿美元,也仅仅相当于当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1%,表明外资在我国实施并购的难度仍然较大。
[关键词]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净现值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015-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理念推进我国企业实施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研究”(批准号:70472075);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中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合作机制构建研究”(批准号:T0502)
[作者简介]徐 莹,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浙江 宁波 315100)
徐福缘,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上海 200093)
张颂焕,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浙江 宁波 315100)
一、引言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实物期权理论正替代传统的净现值法(NPV)而得到广泛的运用。许多学者也将该方法引入了IT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之中,如:Benarch和Kauffman运用Black-Scholes模型,近似地估算一电子银行网络项目中所包括的实物期权价值,他们将项目投资机会看成一个仿真的美国式买入期权(Pseudo-America Call Option),并考虑分红的情况,将项目现金流现值和看成是期权的基础资产;Taudes运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分析软件升级项目的经济效益;Panagi和Trigeorgis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某通信项目的经济价值;Schwartz运用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讨论了两种IT项目的期权定价。
上述文献中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虽然在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时考虑了项目内含的实物期权价值,但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却仍然遵循NPV方法的思路,而没有考虑实物期权的执行问题以及何时执行问题;二是缺乏对软件开发项目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实物期权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大多只是考虑到项目中的等待期权。本文则对上述问题作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
二、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
从项目管理与项目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归纳为图1所示的一般过程:
在图1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收益或投资成本,t0=0是项目的决策点。在决策时,I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成本),相对于项目的整个寿命期,一般来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时间很短,所以假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瞬间完成。t1是项目开发的起始点,t2-t1是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有一现金流C1支出,C1可能是常量,也可能是随时间的变量C1(t)。从t2时刻起,项目的首期开发完成,项目开始有收益,即现金流B1,B1也可能是常量,更一般的是随时间的变量B1(t),这一收入可能是企业出售软件或软件相关服务效益的收入。同时,对于大多数成功的软件项目来说,从t2时刻起,该软件项目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开发,如增加软件的新功能,或将软件移植扩展到其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从t3-t2阶段是软件项目的第二次开发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为C2,C2的特点也与C1相似。从t3到tn,其中可能包括多个与t3-t2阶段相似的软件项目的扩展(二次开发)阶段。T是该软件项目结束的时间。由于技术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般来说一个软件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它可能在某一时刻被完全淘汰。综上分析,t0是项目的决策点,t1是项目的开发起始点,他们可能是同一时间,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不同点。t1-tn是项目的开发阶段,其中t1-t2是项目的纯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项目无收益。t2-T是项目的收益阶段,在这个时段上项目有现金流入,他们通常大于本阶段上的开发费用。值得指出的是,软件项目在t2-T阶段,企业可以中止并出售该项目,并一次性收取转让费。
三、软件开发项目内含实物期权分析
从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包含了多个阶段。把软件项目看作是由一系列序贯开发的小项目所组成,这一观点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已被广泛接受。在软件项目中,前一阶段的决策,决定了后续阶段的开发投资。所以,在前一阶段的经济评价中,应考虑本阶段的决策所带来的后续阶段投资机会的价值。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分析在软件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项目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
在t0点,即项目投资决策时,项目内含一个等待(wait)或推迟(defer)开始的实物期权,这相当于一个美国式的买方期权(Call Option)。该期权的执行条件是:推迟项目可以使得管理人员获得更多(额外)的有关项目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有利于管理人员采取管理行动,而且,一般来说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价格随时间迅速下降,推迟项目会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也应看到,推迟项目也可能导致项目收入的损失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即推迟项目具有机会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应综合全面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因而,在项目决策时,除了筛选项目外,还应考虑这一实物期权的价值,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决定最佳项目开始时间。
在t0时,除等待期权外,项目还包含有第二阶段投资机会的实物期权。
在t1至tn时项目的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上项目具有更大的管理柔性,项目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有:1.推迟或中止下一阶段的开发。2.若不期望的情况出现,并且继续下去,则可完全放弃该项目。3.根据新掌握的信息,扩展或缩减项目。4.发现新派生软件(项目)的投资机会。
最后,项目的经营阶段,项目还可能包括中止(出售)的期权,或由于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升级软件的机会。
虽然软件项目中所包含的期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影响他们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1.执行项目中实物期权所产生的收益。对软件开发项目来说,这可能是项目在某一阶段的收益,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收益越高,期权的价值也就越大。2.执行实物期权所需要的成本。对于软件开发项目而言,是投资于项目下一阶段的成本,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成本越小,期权的价值也就越大。3.收益与成本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对于金融期权来说,其价值是建立在市场风险之上的,这个风险反映在证券资产的价格变化上。然而,其中之一变为不确定了,则项目所包含的实物期权价值会相应增加。4.实物期权的截止时间。对于软件项目来说,这一时间就是下一阶段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能时间。在实践中,它经常是企业因素所决定的。实物期权的截止时间越长,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高。5.项目包含的实物期权执行的机会成本。若这一机会成本越高,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低。6.无风险折现率。无风险折现率越低,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高。
四、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的目标与内容
Trigeorgis等学者提出,在考虑内含实物期权时,投资项目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的、被动的、静态的(static)项目直接现金流的净现值(NPV)。二是管理柔性或灵活性所产生的项目内含实物期权价值。这一思想可归纳为下式:
F=NPV+V (1)
(1)式中,F是扩展(Expand)的NPV,也是整个项目投资机会的价值;NPV是按净现值法计算出的项目净现值;V是项目内含期权的价值。
根据项目投资决策的NPV法则,内含实物期权的IT项目,其投资机会的价值大于零时,项目可行;筛选IT项目的多个独立方案时,选择投资机会最大的投资方案。在大多数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文献中,都遵循这一准则。然而,这类投资项目的决策思路却值得重新审视。
传统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没有考虑项目中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其经济评价是为其投资决策服务的。而投资决策的特点是在决策时只有投资或不投资两种选择,若项目选择投资,其经济评价的使命便告结束。若选择不投资,项目就放弃了。传统的投资项目决策的内容可归纳为下面三个基本内容:1.决定投资项目是否经济可行;2.若可行的投资项目存在多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筛选最佳的投资方案;3.在企业资源(预算)约束的条件下,筛选多个项目的投资组合。然而,若投资项目中包含实物期权,项目经济评价中也考虑了项目内含实物期权的价值,那么投资项目不仅在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上与传统项目的经济评价不同,而且项目的决策内容和方式也与传统项目的决策不同,具体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项目的决策不仅在项目最初的决策阶段(点)进行,而且还应延伸进项目的整个过程之中。第二,在项目最初的决策阶段(点),管理者不仅要决定项目是否可行,筛选最佳方案和选择投资组合,而且还要依据项目经济评价的结果,决定项目内含期权是否应该执行和何时执行。第三,投资项目内含期权的经济分析,不仅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而且还应延伸至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根据项目经济分析的结果,决定当时项目所含实物期权是否实施、何时实施。
五、软件开发项目决策框架与准则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软件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和实物期权定价方法,是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决策管理的革命,它必然给原有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带来深刻变革。本文构建了软件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决策过程的框架,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阶段软件开发的范围及下一阶段开发的可能范围,决定是否可引出相关的开发项目。2.构造确定本阶段开发项目包含的实物期权,如推迟开发、进一步扩展开发等。3.预估开发项目成本、收益、时间和无风险折现率,特别应分析确定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特征,如变化方差等。4.根据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源的特征,选择合理、恰当的市区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开发项目内含期权的价值。对于相似于美国式期权的实物期权,还应确定最佳执行时间。一般来说,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包括:已有的期权定价模型、偏微分方程法和动态规划方法等。5.根据项目的经济分析结果作出管理决策。应该指出的是,在软件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有所不同,下面详细分析不同开发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与规则。
在软件开发项目的最初决策阶段,决策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传统项目投资决策内容相同;二是针对项目内含期权的决策。具体可归纳为图2所示:
具体的决策准则如下:
1.筛选可行项目。若软件开发项目的投资机会价值(扩展NPV)大于或等于零,则项目可行。
F≥0 (2)
2.在可行项目中,选择最佳方案。投资机会价值最大方案:
F*=max{Fi} (3)
i =1,…,N
3.投资方案的期权决策。最佳投资方案选定后,具体的管理决策选择可归纳为下表。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开发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为:根据项目经济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执行期权,何时执行。若项目包含的期权价值大于零,对于相似于美国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则选择最佳时间来执行;而对于相似于欧洲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则到期执行。在执行美国式期权时,涉及到最佳执行时间的确定。正如实物期权的定价没有统一的模型一样,这一时间的确定是没有统一的模型,而应根据项目不确定因素的特征来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Benaroch,M.,R. J. Kauffman.Justifying electronic banking network expansion using real options analysis [J].MIS Quart.2000,24(2) 197-225.
[2]Taudes,A.,M.Feurstein,A. Mild. 2000. Option analysis of software platform decisions:A case study[J].MIS Quart.24(2):227-243.
落实经济“七个抓”推出“一二三四五”
—×××街道召开上半年区域经济分析会
×××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精神,在财政、招商、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干群顽强拼搏、共同努力,按期完成了上半年经济工作指标,实现了引进注册资金与入库税收的“双过半”。据统计,——月,共新办理各类企业户,引进注册资金万元,注销企业户,减少注册资金万元,实际净增企业户,净增注册资金万元,占全年计划的。各类税收累计入库万元,折合地方级收入万元,完成基数指标,完成工作目标。
日前,×××街道召开了××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工作分析会对街道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下半年工作打算。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七个抓”,即:一是抓思想发动,营造发展氛围;二是抓目标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三是抓思路创新,理论指导实际;四是抓重点工作,全方位开拓招商;五是抓资源整合,打造载体优势;六是抓协税护税,注重扶老助新;七是抓优化服务,提升服务平台。上半年利用各种会议开展多次宣传发动,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紧迫感、责任感,细化指标,分解到人;既有重点又有创新,以“腾笼换鸟、借鸡生蛋、筑巢引凤”举措,实现劣势中寻优势,困难中求突破;优化服务、提升品牌。
会议对上半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原创:主要特点为:入库税收走势高开低走;税收结构不断优化;营业税成为地方级税收主流税种;房地产税收占据主导地位;纳税大户成为顶梁柱;资源瓶颈效应严重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后续潜力匮乏。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所面临的困难,街道对下半年经济发展推出“一二三四五”举措,即:
“紧扣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区域经济工作目标,再掀加快发展;
“注重二个抓手”——既要引进注册资金大、出税大的投资项目,又要引进税收结构好、含金量高的项目,处理好招商引资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整合三种资源”——要合理调整街道自有资源,利用好社会空置资源,整合好市属转制企业的闲置资源,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突出四个重点”——抓好开发性项目的引进与落户,抓好总部性经济的引进与落户,抓好外地驻苏分支机构的引进与落户,探索商务楼的发展,抢抓引资引税的机遇;
“抓好五项工作”——抓好招商引资信息、抓好异地经营企业的清查和变更、抓好纳税大户和成熟型企业的服务和跟踪、继续加大对建筑税入库的管理力度、抓好服务工作优化和提升工作,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方案比较;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为了节约建设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结合项目周围情况,拟定以下三种空调方案:1.夏(冬)季:制冷机组(市政供热)+风机盘管+新风;
2.夏/冬季:中水源热泵+风机盘管+新风
3.夏/冬季:VRV多联机+新风
2.方案比选:
2.1技术可行性:
VRV系统:按照常规考虑,VRV室外机可布置在楼顶和裙房顶部。从表3中不难看出,C、D两栋楼屋面与裙房高差为77m,若将VRV室外机置于屋面和裙房,冷媒管从上下分供各楼层房间,可满足系统要求(室内外机高差控制在40~50m)。同时,C、D两栋楼楼面长度为50m,若冷媒管从建筑中间管井穿出,分供各个房间,也可满足冷媒管长度不得超过120m的要求。
A楼屋面与裙房高差为112m,如果单纯考虑将VRV室外机置于屋面和裙房,不能满足VRV室内外机高差40~50m的要求。可考虑在A楼中间层设一设备层,放置VRV室外机,该设备层用百叶作围挡,并且设机械通风。
2.2初投资比较:a.计算条件:总建筑面积202361,机房设备、冷却塔及安装费用1597万元(数据来源于概算),除机房外整个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及安装费6594万元(数据来源于概算),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单位经济指标40元/,市政热源配套费78元/。
初投资及单位经济指标
b.计算条件: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单位经济指标40元/,夏季制冷量14000KW,电力设备费经济指标800元/。山东华创能源公司负责中水源热泵机房建设及机房内设备、管道的安装,收取冷热源配套费:供冷120元/,供热80元/,若由华创能源负责通风空调系统末端,可优惠至100元/。
初投资及单位经济指标
c.计算条件:多联机系统单位经济质保330元/,新风经济指标20元/,夏季制冷量14000KW,电力设备费经济指标800元/。
初投资及单位经济指标
初投资项目名称 初投资 单位经济指标
1 多联机系统+新风 (330+20)*20.2361=7082万元 (330+20)=350元/
2 采用多联机系统节约机房面积700,1万元/ -700万元 -700/20.2361=-34.59元/
3 采用多联机系统增加室外机占地面积455,
0.5万元/ 228万元 227.5/20.2361=11.24元/
4 冷热源配套费 0 0
5 电力设备费 14000*800/0.8/3.0/1000=466万元 466/20.2361=23元/
合计 7076万元 349.65元/
2.3运营费用比较:
计算条件:电费按0.8元/度,设备工作时间夏季按90天计算,冬天按120天计算,每天按12小时。市政热源38元/平方;中水源热泵40元/平方,原则上按供冷+供热≤80元/平方;设备(含安装费)折旧年限按15年计。
年运行费:
A1.基本费用:夏季:(3274+420)*90*12*0.80=320万元
冬季:38元/平方*15万平方=495万
合计:815万元
制冷机房设备折旧费:15973000元/15年=106.4万/年
末端系统折旧费:285.87元*202361/10000/15年=384万/年
管理维修费:维修费用约占投资1.5%计:
制冷机房设备:1.5%*1597万元=24万
末端设备1.5%*285.87元*202361/10000=86.7万
操作管理人员工资:(6人)* 4.0万元=24万
以上各项合计: 815+106.4+384+24+86.7+24万元 =1440.1万元/年
A2.基本费用:80元/平方.年*15万/平方=1200万元
末端系统折旧费:山东华创能源公司承诺假如楼内通风空调系统有其施工可优惠到100元/平方:100元*202361/10000/15年=133万/年
管理维修费:
冷热源机房维修管理费、维保人员工资由中水厂家负责,此处不计。换热站、泵房及空调末端管理维修费按初投资的1.5%计;换热站及水泵房初投资:54.88万元(数据来源于概算)。
换热站及水泵房内设备:54.88*1.5%=0.8万元
末端设备:1.5%*285.87元*202361/10000=86.7万
操作管理人员工资:(4人)*4万元=16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1200+133+0.8+86.7+16=1437万元
A3.基本费用:50元/平* 15万平=750万元
设备折旧:(330+20)* 15万平方/15年=350万/年
管理维修费、操作管理人员工资(较少,按1%):
1%*(330+20)* 15万平方=52.5万/年
以上各项合计:750+350+52.5=1152.5万元/年。
经济分析汇总表:
3.结语
本项目初设图已审批,若将原中央空调系统改为多联机系统,属于重大方案变更,必须重新进行初步设计并报批初设图。另外,选用VRV系统需注意的问题:济南地区属于寒冷地区, VRV多联机冬季使用过程中室外机容易结霜,当系统除霜时室内机停止制热,房间空调舒适性降低。尤其是布置在设备层的VRV室外机,冬季更易出现这种状况;A楼的设备层VRV室外机,当夏季遇到极端炎热天气,设备层内温度超过55℃时, VRV室外机发生热保护,压缩机停机,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参考文献:
[1]邝小磊,聂玉强.中央空调系统运转过程与对象特性的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9,(2).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二、为什么需要关注市场细分的情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把其中一个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认为“民用镍氢电池市场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且竞争者数量有限,合并后松下公司市场份额达46.3%,远高于其他竞争者,合并可能导致松下公司具有单方面提价的能力”。反垄断审查机构把相关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本身并无问题。但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它没有注意到该市场的特点,没有就进一步的市场细分进行讨论。
在“民用镍氢电池”市场上,除了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外,还有另外三个公司,包括两个中国公司和一个日本公司(其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是,市场调查表明,这个市场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处于高端市场,其产品品质高,性能稳定,另外三家公司则处于低端市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前者相去甚远。
市场分析还表明,市场上现有的另外三家公司的产品如欲达到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水平,必须大幅度改进其生产设备,并且要克服顾客不认可其品牌的困难。另外,由于建设新的生产厂房需要相当高额的资金,而市场对“民用镍氢电池”的需求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太可能有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8]鉴于以上理由,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后,提高其“民用镍氢电池”价格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垄断审查机构在分析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所造成的竞争后果时,没有注意到市场细分问题,而是直接从46.3%的市场份额推断松下公司有可能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显得说服力不足。引入市场细分概念之后,则可以有说服力地证明两公司合并对“民用镍氢电池”市场竞争的巨大影响。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是什么意思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是迄今为止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的唯一企业合并案件。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该合并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9]
令笔者疑惑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是否反垄断经济学所称的“杠杆效应”?gwyOO.
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后,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赚取的资金,在果汁市场上采用低价战略,把其他果汁生产企业赶出市场。然后再提价,在果汁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总之,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一案,笔者认为,反垄断审查机构不应当使用这种近乎臆想的“传导”概念。正确的做法是计算合并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在果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果汁品牌“美汁源”与汇源公司的“汇源”品牌以及两公司其他果汁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加)。如果其市场份额过大,或市场集中度过高,则应进一步考察市场上其他果汁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他企业进入果汁市场的难度以及其他市场因素,最后再做出是否允许合并的判断。
四、“买方力量”在什么语境下是有用的概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讨论了买方力量的问题。该局认为,在“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市场上,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合并将导致限制竞争效果的发生,并且,“买方力量不足以消除上述限制竞争效果。虽然部分下游大型用户具有与合并后实体抗衡的买方力量,但此种买方力量并不能扩展至其他不具备同等议价能力的中小型用户”。
以上述方式讨论买方力量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上游市场(即“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形成垄断,下游买方力量无论强弱都很难降低上游市场的提价欲望。只要存在对“硬币型锂二次电池”的刚性需求,无论下游市场买方力量多强,松下公司都有可能提价。这就像我国钢铁企业与澳洲铁矿石企业的博弈。尽管我国钢铁企业是大型用户,但因澳洲铁矿石企业垄断了铁矿石的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也不得不接受提价的命运。我国钢铁企业是铁矿石的接受者,它们没有渠道对澳洲铁矿石企业形成钳制。所以,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买方的对抗性基本上可以弃之不论。
五、如何看待纵向合并中的“封锁效应”
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运用了“封锁效应”理论(foreclosuretheory):“从纵向看,由于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及其下游两个市场均有业务,交易完成后,凭借在上游MMA市场取得的支配地位,合并后三菱丽阳公司有能力对其下游竞争者产生封锁效应”。
封锁效应理论多应用于纵向企业合并(即企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市场关系)或有关纵向企业整合的反垄断案件之中。假定企业A处于上游市场,企业B处于下游市场,企业C、D、E与企业B相竞争。如果A、B两企业合并,A可能将原料优先供应B企业,而减少供应或不供应给C、D、E三企业,对于这三个企业来说,A、B两企业的合并就产生了“封锁效应”。B企业因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地位,在极端情况下,C、D、E三企业还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A企业以此手段既垄断上游市场,也垄断下游市场。
但是,应当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封锁效应并不明显。上游市场处于垄断状态,下游企业完全依赖于一个企业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公布的数据,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将占MMA市场上64%的份额,并未完全垄断上游市场。与三菱丽阳公司的下游公司相竞争的其他企业,仍然可以从其他公司(例如市场份额处于第二位的吉林石化和位于第三的黑龙江龙新公司)获得MMA。
市场竞争是动态的。为了应对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的市场效应,处于下游市场的其他企业一定会根据市场形势,加强与MMA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联系,防止原料紧缩或断档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MMA市场上其他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威胁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市场上的支配地位。
目前,对于行为的理解仍然是基于物质理性的功利主义维度,研究层次浅。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和现代的非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讨论的,都是在理性的认知范围之内,超出理性的认知范围,经济学就变得无能为力。在研究行为动机和过程时,应将主体和客体两个分离的世界融合,在更加广阔的视域里进行认识,将行为从现有的经济理性认知局限中解脱出来,加入社会理性、精神理性、超理性的理念来重新审视行为合理性。
[关键词]
经济与哲学;理性人范式;新路径;反思和超越
一、前言
经济学教授韦森(2007)指出:“经济学的伦理基础和道德判断问题的复杂性,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一起,正急切地呼唤着中国经济学界重视对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国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也要求中国的学人对这些学科交叉领域中构成人类社会运作之深层理性基础的一些基本价值进行评判和审视。这无疑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一项非常紧迫的时论要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充满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而现代经济学中在这一假设中已经越走越远,我们必须要回归理性人原点,从根本上做出重新阐释和分析。
二、经济哲学的融合路径的新范式分析———以理性人为例
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对理性人的构造和逻辑推演,阐述了个体(消费者———生产者)、组织(企业———产业———市场)、行为(竞争———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垄断)、价值(配置———规制)等概念。虽然说心理学和经济学分析范式都是基于个人主义,但是心理学更倾向于对个人感觉的描述,而经济学更倾向与对个人理性的描述。从这个层面上讲,心理学应该起源于主观唯心主义,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这门学科归纳为心理的感应—触发—行为模式,当代经济学应该起源于客观唯心主义,因为在当代经济学的世界中很多的概念(市场、竞争、垄断等)可以通过抽象逻辑推理展现给我们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在这个完美的世界之后起因———“看不见的手”却只能归根于某种神秘的力量。威廉•詹姆斯提出:“从最广义的所谓自我说起,而后逐步寻求到自我之最微妙最精深的方式,由德国人所谓经验的自我之研究到纯粹自我之研究。从最广义的自我说,我们可以将它的历史分成三部,关于:
一是它的成分;
二是这些成分所引起的感情和情绪———自我情感;
三是这些成分所激发的行为———自营与自保。
这个自我的成分可以分成几类,即构成(甲)物质的自我;(乙)社群的自我;(丙)精神的自我的成分;(丁)纯粹的自我的成分。物质的自我指的是个人的身体、衣着、家人、居所和财产等。社会的自我来自于同伴的认可,有多少同伴就有多少个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指监控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自我,指一个人对自身意识状态、态度、气质、个人兴趣等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识。纯粹的自我指在人格恒同感下的自我感知、判断与行为。汪丁丁指出,理解个体行为可以放在三个维度的思考框架之内:第一个维度是“物的秩序”,完全从技术、物质的角度进行考察;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秩序”,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考察概念;第三个维度是“精神秩序”,它包含精神的诉求、自我的诉求,比较抽象。对于亚当•斯密所指出的:“这种倾向(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如果讲斯密时代的知识与技术还不足以认识到意识和理性问题,那么对于当下,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技术和知识来分析交易的动机,如果我们选择漠视,这无疑是对文明的一次背离。理性是意识的规律性的实在,实质上说明理性是人类有限认知层次上的秩序。在秩序范围内,人类依据相关的标准及其经验评判行为、目的、价值的理性,范围之外便感到无能为力。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被单独置放在通过货币计算效用的功利主义维度,将理性人假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纯粹权衡成本收益的工具。理性等同于利益及其利益的追求,这无疑是偏狭的,不符合事实的。无论哪种理论都不能忽略作为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以及价值,经济学理性假设应该建立在人本主义视角之上进行研究,在此笔者将经济学理性拓展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物质理性,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以物质的角度来衡量生存的价值以及意义。
二是社会理性,基于交往的需要,以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衡量生存的价值以及意义。
三是精神理性,基于思想的需要,以精神的满足的角度来衡量生存的价值以及意义。
四是超理性,基于理念(价值观)的需要,以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衡量生存的价值以及意义。
韦森提出:“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在此笔者将经济学理性从物质理性的功利主义维度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更广阔的视域中寻找物质理性、社会理性、精神理性以及超理性共融的理论,使经济学理论走向新的纪元,笔者认为这才是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正确路径。亚当•斯密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马歇尔指出:“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宗教力量和经济力量共同塑造了世界历史。(第一章导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动力和阻力,这种动力和阻力的数量只能大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不过,这种衡量仅指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而言。不论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动机的质量,在性质上都是无法衡量的。如果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还不能由正确而可靠的知识来解决,或者如果是一个一般的经济分析及推论方法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我们纯粹的经济研究之中,就将它放置在一边好了。不过,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如果要将这种问题包括在所有问题研究当中,反而会减少我们经济知识的正确性和精密性,以致一无所获。(第二章经济学的实质)”萨繆尔森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对于亚当•斯密的利己心,经济史学家艾玛•罗斯柴尔德提出:“我将要说明的观点是,斯密并没有特别推崇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的比喻最好理解为一个温和的讽刺笑话。在这些情况下,看不见的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体商人是否选择通过政治影响、权力的使用以及其他方式去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既要求有良好的制度也要求有良好的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明确界定的游戏规则中追求他们的利益,而不是通过试图影响制度与规则来追求利益。”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所存在的问题,贺京同教授(2007)指出:“新古典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仍然逃不脱它的相对真理性,即它所适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大量现实经济中的所谓‘异常现象’无法用新古典理论框架进行解释和预测,比如股票溢价之谜和非自愿失业的根源问题等。其原因是,新古典经济学由于把经济分析的出发点锁定为‘刚性的’经济理性人,因而其分析过程必然带有机械主义色彩,这使得各种社会关系也被作为一种机械而非人格化的关系来对待,从而导致以它为前提的经济学分析显得过于僵化,因为非人格化的‘机械人’并不能再现复杂社会中人的思考、喜好和相互行为,这忽视了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事实。”在当代经济学中,对于行为的描叙以功利主义哲学为准则,建立在偏好基础之上,为人类理性的呈现形式。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可描述为“行为偏好+利润最大化”。新制度经济学将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入经济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上更进一步,弥补解释现实问题的不足,但从在社会角度和心理角度上的分析有着先天的缺憾。何大安(2006)将其模式概括为“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行为经济学关于人类选择行为的分析,将功利的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划分为“当下的功利”和“长期的功利”;拓宽了心理维度的解析内涵,强调认知局限,创立了以非理性选择为中心内容的展望理论。何大安教授(2006)将其概括为“认知局限+偏差行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效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理性所要衡量与计算的效用范围之内加入了个人心理、制度文化等因素,行为经济学的理性是以心理效用为标准的自然人快乐。
三、小结
对于行为理解的潜在意义仍然是基于物质理性的功利主义维度,缺乏对行为更深层次的研究。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还是现代的非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讨论的,在理性的认知范围之内,经济学可以自由的使用理性人、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和市场等概念,而超出理性的认知范围,经济学就变得无能为力。这样会直接剥离了人类存在的价值感及意义。而本文认为对行为动机和过程意义的研究,会将主体和客体两个分离的世界融合,融合成为一个自洽的可认知的世界,使人类行为更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意义。要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过程,就要放在更加广阔的视域里进行认识。从单单物质理性的功利主义维度中,将行为从现有的经济理性认知局限中解脱出来,加入社会理性、精神理性、超理性的理念来重新审视行为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7(4)
[2]詹姆斯/唐钺.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阿弗里德•马歇尔/廉运杰.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5]保罗•萨繆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艾玛•罗斯柴尔德/赵劲松,等.经济学情操论———亚当•斯密、孔多赛与启蒙运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贺京同,那艺.传承而非颠覆: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海关总署4月10日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出现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结束了自2004年5月以来连续70个月的顺差局面。在3月份逆差带动下,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同比降幅76.7%。
3月份中国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增速远远高于出口。剔除加工贸易后,3月贸易逆差达300亿美元,比2月高出3倍,比经济过热的2004年2月高出2.3倍。
3月份贸易逆差延续了去年以来贸易顺差持续收缩的态势。中国贸易顺差的高点在2008年,为2980亿美元,2009年减少了1000亿美元,商务部预测,今年仍然会有年度顺差,但顺差额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减少1000亿美元。
中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与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回升之间的不同步,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同比增长11.9%,经济在快速增长,甚至引发部分经济界人士对可能过热趋势的担心。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肯定强过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复苏中一马当先,并成为拉动亚洲经济的火车头。”瑞士瑞信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分析道。
中国经济快速回升对全球资源的需求,催动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扬,量价齐增反过来进一步推高中国进口的增长幅度。
据世界银行统计,3月份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金属及矿产品价格上涨60.6%。我国原油、铁矿砂、铜和成品油共拉动进口增长15.3%,其中价格拉动12.2个百分点,数量拉动3.1个百分点。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内需强劲增长、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引发的投资需求。
与之相比,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带来中国出口的恢复性增长,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的出口增长均在20%以上,但距离危机前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教授表示,如果美国经济顺利恢复,它的需求就会增加,进而中国的出口会增加,因此还是会出现顺差。但突然完全康复,也就是说外需一下子恢复到危机之初也是不实际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认为,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需要两到三年才可能达到危机前的水平。
3月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统计则显示,进口价格同比涨了近30%,出口价格同比跌了接近5%。“这显示出中国贸易条件的逐渐恶化。由于贸易条件恶化为3月份的逆差贡献了188亿美元,如果扣除贸易条件,从量上看,中国仍处于贸易顺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邢自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有鉴于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而中国经济回升速度较快,国内与国际市场热度之差,形成了3月份的贸易逆差。
姚坚在4月15日商务部的新闻会上对此种现象的评价是“内热外冷”,即国内的经济恢复得非常健康,但外部的需求还没有恢复到常态,导致进出口的差距拉大。
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则认为,3月份的逆差是个很重要的节点,预示了中国贸易格局将发生趋势性变化,即从此前的持续顺差,进入到个别月份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的时代。
陈东琪的根据在于,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意味着美国吸纳中国产品的能力可能会缩小,同时中国因为扩大内需而加大进口力度。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我们对国际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需求会增加,进口量的增加,加上进口价格上涨,会使进口额增加。而出口方面,则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我们与越南、印度的同向竞争加剧,加上中国出口结构调整尚需时日,中国出口短期竞争力受到影响,使得中国外贸可能会向进口大于出口方向转变。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招标
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咨询充分利用准确、适用的信息,集中专家的群体智慧和经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经济建设特别是工程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管理为建设单位提供智力服务。这就要求造价咨询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团队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其价值在于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创新。
对于建设单位来讲,优秀的造价咨询团队会为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整个建设过程都处于成本受控状态,从而帮助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盈利能力。
因此选择一家优秀的造价咨询机构对于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认为选择造价咨询服务机构需从单位资信、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商务报价等几个角度确定造价咨询合作单位。
一、招标计划和招标方案的编制
建设单位在具备招标条件后启动招标,在招标开始前应对工程招标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编制招标计划和招标方案。招标计划和方案应对单位工程项目进行整体标段划分,并明确各标段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入围单位基本条件、投标报价形式、评标办法、招标时间安排等。
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招标范围的确定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是通过对各阶段的综合控制,才能达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新目标。建设单位可结合开发项目的实际来选择造价咨询单位需要哪些阶段的配合,通常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招标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与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拟对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和适用性,经济合理和有效性,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与综合评价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性意见。并作为指导设计概算和施工图概算的依据。
2、项目设计阶段与设计概算
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造价咨询单位在设计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造价咨询服务是控制建设投资的最好手段,造价咨询单位在此阶段提供限额设计等内容。
3、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编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参与评标、定标原则及办法,对投标报价中单项报价进行比较分析,为业主选择承包单位提供依据,协助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审定工程标底、为施工承发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业主对施工承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业主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技术咨询,避免合同条款制订不严密。
4、施工阶段与工程结算款的审核
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改造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等。
5、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的审定。
三、招标文件编制和合同文件的拟定
在招标计划和招标方案确定后,招标人开始编制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此项工作为整个招标过程中的基础部分,招标文件当中应当包含:
1、投标邀请
2、投标须知
3、造价咨询服务范围、内容、及要求
4、造价咨询合同样本
5、投标文件样式
注:为了保证造价咨询单位服务的质量,招标文件和合同中要明确赏罚原则。
四、开标及评标办法
在进行造价咨询服务招标时,对服务的质量一般难以量化。因此采购方在选择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供应商时,一般有四种评标方法:
1、基于质量和费用的评标方法;根据咨询报告的质量和服务的价格来选定中标单位。
2、基于质量的评标方法;主要适用于复杂的或专业性很强并对后续工作具有很大影响的任务。
3、最低费用的选择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标准或常规性质的任务,这类任务一般有公认的惯例和标准,合同金额不大。
4、基于咨询单位资历的选择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很小的任务。
鉴于造价咨询服务的性质建议选择基于质量和费用的评估方法,其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技术标的评审中主要评价的内容
1.1投标人的业绩。主要评审服务供应商有无类似咨询服务的经验,以往所作咨询服务的案例介绍。
1.2投标人的资质。我国对咨询公司实行资质管理,在工程咨询、设计、监理、招标、造价等领域均分为甲、乙、丙等等级。因此通常将资质也列为评审条件。
1.3为完成咨询任务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方法与途径。
1.4为完成咨询服务项目配置的团队人员的专业构成和个人简历。
2、商务标的评审中主要评价的内容
2.1在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协会制订的咨询服务价格的基准上来评价咨询服务费;
2.2以各个服务供应商的报价为基准来评价咨询服务费;
技术标与商务标的的计分应考虑任务的复杂性和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的情况下选定各占总分的权重。一般商务评标分的权重不应过大,应控制在占总分的10%~20%之间,将技术标评标分与商务标评标分相加得到总分,得分高者为中标人。
3、商务标评标方法的探讨
目前我们所参与的咨询服务类项目的投标,其商务评分的方法以价格最低的投标人报价为商务标满分,这样不管技术标得分多高(约70%或80%),最终价格因素(30%或20%)仍然起决定作用。
我们认为造价咨询服务项目平均价体现了市场对完成项目所需成本与获得利润的平均预期值,反映了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的基本面。低于市场平均预期值的投标人在所受托的咨询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会大大降低。企业追求“利润的法则”起着主导的作用。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将投标人低于平均值的报价作为零分计入商务标评标分的方法是公文的主要观点,目的在于对咨询服务项目商务标的评分方法做一个探讨,对工程咨询市场的竞争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