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时间:2024-02-26 14: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第1篇

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作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其有效性对高校体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前,必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这个目标,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大学通识课程,是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高校对自己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高校的教学体系更加合理。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高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其教学有效性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就日常教学实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以及有效性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具体而言,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当前高校的普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就具体而言,当前很多高校没有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之处。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较为落后,不重视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得教师的日常教学较为懒散,缺乏有效性。

2、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方法。当前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较为落后,存在着问题。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简单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创新,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3、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较为落后,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以及跑步等简单的体育锻炼,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上流行的体育活动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较强的体育兴趣。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立系统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性。

4、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完善的体育配套设施,使得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外,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很难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体育教学。

5、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资力量

师资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效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不重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得高校不去引进相关的师资力量。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较为缺乏,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都较为欠缺。

三、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重视。高校应该对基于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

2、创新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一些体育设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体育游戏,使学生在参加游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3、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增加更多体育活动,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来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开设游泳课、武术课等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

4、完善体育教学的配套设施

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来采购相关体育设施。高校应该建设体育活动的相关场地,比如足球场、篮球场以及游泳馆等。另外,高校应该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修,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5、提升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高校应该积极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设置更多的体育课程,并引进相关课程的体育教师。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选择;信息来源;学校特质

一、研究缘起

在国际视域下,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讨论通常属于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委员会颁布《关于提供优秀跨国教育的实施准则》(Code of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Transnational Education),将跨国高等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本国接受教育而由设在另一国家的教育机构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项目、课程和教育服务(包括远程教育)”,其主要以分校(branch campuses)、特许项目(franchises)、衔接项目(articulation)、双联项目(twinning)、企业项目(corporate programs)、远程网络项目(online learn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programs)、留学(study abroad)等七种形式存在。可以说跨国高等教育以项目和机构的国际流动为主要特征,即便“留学”一项关涉人员流动,但仍以隶属于合作项目或机构的学生身份为前提,区别一般意义直接隶属于海外学校的学生留学。从全球来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跨国高等教育中扮演不同角色: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作为教育资源输出国的先驱,主要以经济获益为导向;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以教育输入为主,通过合作项目学习、模仿西方先进国家;中国香港、新加坡兼备教育资源输入与输出的双重角色;中国、日本正由教育输入国向输出国过渡,从单纯地学习转向关注国家能力建设及向外输出自身特色资源。

具体来说,在中国大陆情境下,跨国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中外合作办学,举办形式包括:(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2)不具独立法人资格,依托于中方合作院校的二级学院;以及(3)依托于中方合作院校的项目。与就读普通高校和出国留学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学生的第三种高等教育选择。不过,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西方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存在合作层次不高、师资不到位、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保障、学位文凭难认证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利弊相比较的情况下,学生如何做出选择则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在跨国教育选择研究中,国际学者从“消费者行为理论”(consumer behavior theory)与“推拉理论”(pull-push theory)两种理论视角进行过阐释。其中,借助消费者行为理论依次考察了:(1)信息收集过程,即学生通过朋友、亲戚、同学、报纸、招生手册、参观校园等各种渠道获取备选学校信息;(2)条件评估过程,即根据备选学校的具体条件,例如课程、学费、学制、声誉等做出选择;以及(3)消费后的反馈,即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借助推拉理论对影响学生选择跨国教育的学校特质的考察,包括海外文化与海外教学方式、先进知识与理念、提升外语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格、海外深造机会、中方合作大学的学位、外方合作大学的学位、合作项目的地理位置、入学要求、教师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费、课程设置与教材、项目声誉、校园设施与环境、住宿条件以及合作大学排名等。

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尝试建构“信息策略”作为研究视角,一方面关照到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关照到信息内涵,即信息所反映的学校特质。有别于上述研究,本研究除了考察学校特质的重要性,还进一步分析入学后学生感知到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被实践,即信息实践程度。对信息实践程度的考察,实质上也可理解为从信息策略的视角考察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二、研究问题

现有教育选择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是否想上大学”,“是否申请了大学”,“是否入学”。本研究尝试进一步探讨影响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大学”的因素。以学生选择为因变量(选择中外合作大学赋值为1,选择普通公办大学赋值为0),以学生背景(如性别、专业等)和信息策略为自变量。其中学生选校信息策略包括选校信息来源(学生从哪里获得有关学校特质的信息)与信息内涵(学生在选校过程中看重哪些学校特质)两个方面。

研究问题:(1)在选校过程中,学生认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什么?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公办高校的两组学生采用的信息来源是否存在差异?(2)从信息内涵来看,影响学生选校的学校特质是什么?两组学生感知的信息重要性是否存在差异?信息实践程度是否存在差异?(3)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入学前感知的信息重要性与入学后感知的信息实践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有何启示?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样本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的办学形式、生源与地域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只考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另兼顾办学层次、地理位置等因素,研究者以J省作为抽样省份,选取该省唯一1所投入运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高校和2所普通公办高校。上述3所高校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拥有较为相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环境;且学生均为高考第一批次录取,学术能力水平相近。

通过对3所高校、4个年级、6类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学生98份,普通公办高校学生105份。样本特征如下:按性别,男生占38%,女生占62%;按年级,一年级占25%,二年级占40%,j年级占21%,四年级占12%;按专业,生物化学类专业占17%,电子电气计算机类专业占20%,土木建筑类专业占13%,数学类々业占14%,经济类专业占25%,人文类专业占11%。而从家庭居住地来看,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中4.3%来自农村,95.7%来自城市;在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中32%来自农村,68%来自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从家庭年总收入来看,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中,3万元以下约占1.3%,3万-5万元约占1.3%,5万-10万元约占12%,10万30万元约占53.3%,30万元以上约占32%;在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中,在3万元以下约占28%,3万-5万元约占18.3%,5万-10万元约占24.7%,10万-30万元约占26.9%,30万元以上约占2.2%,存在显著差异。

(二)分析方法

(1)应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最大变异法旋转提取学生的信息来源与信息内涵的主因素。(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学生在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学生在实际采用的信息渠道上是否存在差异。(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信息内涵进行横向比较,分别考察两组学生在信息重要性与实践程度上是否存在差异。(4)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信息内涵进行纵向比较,考察学生在选校阶段感知的信息重要性与入学后感知的信息实践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四、研究结果

(一)关于信息来源

对信息来源的考察,参考了“高中生对留学海外高等教育的看法和意愿调查问卷”有关信息来源的题项,并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情境进行调整。调整后信息来源的题目共计13项,既测量学生是否采用这些信息来源,也测量学生认为这些信息来源的重要性。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将信息来源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重要,2=比较不重要,3=一般,4=比较重要,5=非常重要。

1.信息来源的维度

对样本中测量信息来源重要性的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s球型检验,KMO值为0.858,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可解释项目总方差的71.062%(见表1)。将提取的3个影响因子按其所代表的信息来源分别命名为亲友、学校与社会,其Cronbach'sα系数依次为0.888、0.862、0.828。按项目负荷由大到小排列,亲友信息源包括同学朋友的家长、国内亲戚、国内同学朋友及海外同学朋友;学校信息源包括报考信息指南、大学招生咨询会、大学招生网站、中学老师及中学家长会;社会信息源包括咨询中介、教育行政部门、媒体及网络社群。

2.信息来源的差异分析

表2显示,不论选择中外合作办学还是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都认为亲友、学校与社会三大信息来源在选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选择合作办学的学生的信息来源中,学校的重要性均值略低于普通公办高校,而亲友和社会的重要性均值略高于普通公办高校;不过,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通过卡方检验深入分析13种信息渠道的采用情况后发现,选择合作办学的学生比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更多采用了海外同学朋友(23.3%>9.2%)与网络社群(47.1%>31.3%)两种信息渠道,存在显著差异。

(二)关于信息内涵

对信息内涵的考察,参考了“中国高校学生调查问卷”有关学生选择高校的影响因素的题项,并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情境进行调整。调整后选校影响因素共计20项,学生既要评定入学前认为选校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等级,也要评定入学后的实际情况是否与信息相符,即信息实践程度。同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将实践程度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

1.信息内涵的维度

为了实现对学生选校影响因素的考察,首先对样本中测量信息实践程度的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s球型检验,KM0值为0.906,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可解释项目总方差的75.04%(见表3)。这三个因子即为信息内涵的三个维度:“教学理念与资源”、“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其Cronbach’sα系数依次为0.946、0.936、0.916。

2.信息重要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公办高校两组学生的信息重要性进行横向比较(见表4),发现尽管从整体上看两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信息内涵的三个维度分析,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为“教学理念与资源”更重要,而选择公办高校的学生认为“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更重要,存在显著差异。

深入分析20项信息内涵的重要性后发现,在教学方面,对“国际化的教学理念”(4.015>3.68)、“全英授课”(3.786>3.147)、“外教数量”(3.591>3.28)及“英文教材”(3.545>3.213)等四项有关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与资源的诉求,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明显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升学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认为“海外升学机会”(4.126>3.651)更重要,而普通公办高校学生认为“国内升学机会”(3.902>3.621)更重要,存在显著差异。在资助方面,普通公办高校学生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更看重“勤工助学机会”(3.31>2.788)、“奖学金机会和数量”(3.813>3.299)、“助学金机会和数量”(3.373>2.9)及“贷款机会和数量”(3.061>2.636)等四项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在设施与环境方而,普通公办高校学生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更看重“校园环境与生活质量”(4.055>3.816)和“图书馆藏书”(3 896>3.576)两项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3.信息实践程度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公办高校两组学生的信息实践程度进行横向比较(见表5),从整体看,入学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信息实践程度的感知明显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差异非常显著。从信息内涵的三个维度分析,两组学生在“教学理念与资源”与“设施与生活体验”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资助与发展机会”方面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从均值上看也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

深入分析20项信息内涵的实践程度后发现,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为“全英授课”(3.975>2.789)、“英文教材”(3.913>2.9)、“国际化的教学理念”(3.815>2.848)、“开拓国际视野”(3.679>2.957)、“外教数量”(3.663>2.857)、“提升学术能力”(3.61>2.946)与“教师专业水平”(3.475>2.923)等七项关于“教学理念与资源”的学校特质的信息实践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次,尽管总体上看两组学生感知到“资助与发展机会”的信息实践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海外升学机会”(3.506>2.967)与“就业机会”(3.235>2.968)两种学校特质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感知的信息实践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在有关“设施与生活体验”的学校特质中,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为“校园环境与生活质量”(3.549>3.29)、“国际交换交流”(3 469>3.121)、“课外活动”(3.457>3.176)与“实验室配置”(3 392>3.087)的信息实践程度明显高于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

4.信息重要性与实践程度的比较分析

从表6可见,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为样本,在20项有关学校特质的因素中,存在六项均值大于4的影响因素,即代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六项因素,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术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海外升学机会”、“就业机会”及“国际化教学理念”。其中排前三位的均属“教学理念与资源”。与之相比,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机会”(4.287),其次是“教师专业水平”(4.133)、“提升学术能力”(4.107)及“校园环境与生活质量”(4.055)。表6中重要性均值低于3的因素即为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认为不重要的因素。从表6可见,重要性最低的是“贷款机会和数量”,其次是“勤工助学机会”与“助学金机会和数量”。而前文数据显示,上述三项因素仍是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的重要考虑因素。

另外,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6),尽管从整体来看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在选校阶段感知的信息重要性与入学后感知的信息实践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在“教学理念与资源”维度上,信息重要性与实践程度之间存在差异(P

五、研究分析与建议

(一)通过考察信息来源可知,不论选择中外合作办学还是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都积极运用了亲友、学校及各种社会信息渠道搜集有关大学特质的信息,其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尽管从信息来源上看,选择两类高校的学生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发现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更多采用了海外同学朋友和网络社群两种信息渠道,表明在选校阶段寻找信息源时,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显现出跨越本土,开拓更为广泛的桥梁式网络关系的倾向。

(二)通过考察信息重要性发现,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六项因素依次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术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海外升学机会”、“就业机会”及“国际化教学理念”。其中排前三位的均属“教学理念与资源”,可见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最看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国际化程度。与之相比,虽然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也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水平”与“提升学术能力”两项因素,但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仍是“就业机会”。另外,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看来并不重要的“助学金机会和数量”、“勤工助学机会”及“贷款机会和数量”因素,在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看来均为重要因素。之所以出现这一差异,主要因为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家庭具备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学生在学费与生活费用方面不存在太多顾虑;而选择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水平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相比普遍偏低,学生在选校过程中难免更多权衡高等教育所能带来的经济资助与回报。

(三)通过考察信息实践程度发现,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整体上感知到的信息实践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公办高校,尤其是“教学理念与资源”与“设施与生活体验”两个维度。其中,“全英授课”、“英文教材”、“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开拓国际视野”、“外教数量”、“提升学术能力”、“教师专业水平”以及“海外升学机会”等因素的信息实践程度高于普通公办学校,说明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其国际化办学特色发挥了应有的优势。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如果学生只是学到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不能跟随时展的步伐,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之下,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一直以来政治教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高中之后,学生们把精力都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之上,他们认为“史地政”都是副科,平时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在考试之前突击记忆几天即可。同时,由于政治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们也感到政治学习枯燥、乏味,自然对政治学习更不感兴趣。其实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促进作用。学好政治对当今时代想着正确方向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摆正政治学科的位置,通过多种措施的采取,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提高政治学习的效果。

1转变教学理念,找准教学方向

新课改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完全不同,因此,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学习和研究,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指导课堂教学。

1.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处于知识接受的被动状态,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他们感到学生和自己无关,只要按照教师的讲解记好笔记、进行记忆即可。在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状态之下,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好。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性。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势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知识,从而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取相同的标准要求学生,采取统一的方法进行授课。殊不知,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他们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会有着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的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他们充满期待;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忽视,甚至严加斥责。在这种情况之下,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课改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另一重要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认识每一位学生,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为他们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对每位学生都做到关心和鼓励,从而让每位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的同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

2改变教学方法,激活政治课堂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政治是一门和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不要忽视生活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探究,能够让学生感到政治学习更加容易,也使政治课堂更具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哲学中“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插入一根竹筷,教师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竹筷是直的还是弯曲的。学生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竹筷是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次观察,发现竹筷是直的。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实地观察之后,老师结合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2.2分组教学法的运用:

第4篇

地理教育源于生活要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浅层次,而地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生活化地理教学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形象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提升学习自信心。因此,不断培养地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打造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很重要。

一、提升地理教师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提升地理教师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其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便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诠释多样化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在趣味横生的生活化现象中灵活掌握与运用地理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全球气候变暖、地震、火山喷发、人口增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带有极强的地理因素,只有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才能探索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二是教师事实生活化地理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学生主动获取与积极探索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地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利于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获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疑、析疑和解疑能力很重要,在此前提下,学生开拓进取,积极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便水到渠成。

二、提升地理教师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培养地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无疑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但其前提是不断提升地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促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实际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实现终身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强烈的学习意识,以新课改理念与基准,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打造趣味生动的地理课堂教学,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践行到实处,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盎然生气,让学生在生活化地理课堂中享受地理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善于借助地理教材提升生活化教学理念。地理教学取材于生活,地理教材源于生活,将最生动鲜活的地理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地理教材提升自身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深切体悟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效用,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材将复杂地理生活现象进行浓缩,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浓缩与概括,将大自然的魅力与人类智慧尽情展示。如在《中东》的实践教学中,教材在开始部分以媒体报道中东的一些实情引入课堂内容的学习,生活化气息已然很浓厚,突出了地理与生活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播音员身份,结合日常生活对中东情况的了解,将自身体会、感悟播报给大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东》学习效率。

(三)善于创设情境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创设地理情境是提升地理教师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学地理教材实用性和生活性较强,学习地理不是为了单纯积累理论知识,而是学以致用,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在生活中运用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善于联系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新课程目标尤为重要。如在《中国水资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该节课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生活中轻松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统计自己家半年的用水量,详细考察自己身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查明有无浪费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份可行性的节水方案,这就相当于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地理学习情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当然,中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如在《日本》第一节《多火山和地震的岛国》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日本这一岛国,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有限的知识之外,还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尽可能丰富地为学生展示火山与地震给日本生活带来的有利于不利影响,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活化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地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地理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写好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写作思维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写作的特长,拓展自己的思维来完成写作。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将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相结合,相对于旧的课程标准来说,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新课标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观察生活、丰富经历

作文通常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多角度的观察,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信息,通过丰富自己的经历来积累写作素材,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将自己独特的情感融入到写作过程中。在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要将事物的特征通过加工、创意表达出来,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高中生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他们对作文的思考深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考虑写作目的、表达真实情感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表达写作观点时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本着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原则进行写作,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作目的是贯穿整个文章的线索,只有明确写作目的,才能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更加明确,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也要将写作目的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不能说空话、套话,要使文章富有感染力,使阅读者通过文章能了解读者的感受,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平时多积累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三、明确写作中心,发散写作思维

在写作时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文的结构形式,并利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来进行创作。创造性思维是发展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围绕着写作中心进行写作,这样才能保证文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使作文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写作过程中,不能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创作出新颖的文章,这样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

四、表达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增加对素材的积累

在作文教学理念中,比较重视对写作特点的表达,强调创意写作的重要性。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太支持学生的创意作文,认为这样的作文会给评分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创意”作文的标准才是最主要的,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扩展。这样,在考试中如果遇到开放性试题时,学生就能更加灵活的应对,不至于手足无措。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指导,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创作灵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掘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五、提高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增强对语言的积累

对于不同文体来说,其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表述方式,注意语言特点的运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和素材的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运用丰富的写作材料来创作。

六、能够发现写作问题并修改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创作质量和创作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作文完成以后可以进行自主检查和修改,并能发现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也应该为学生的修改工作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七、口语交际和演讲

在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中,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表达需要有一定的思维做基础,作文是以书面的形式将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通过文字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口语交流是话语双方角色互换的过程,他们围绕着某个话题进行交谈和沟通。通过口语交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应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样重要,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口语表达的基础,要重视写作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只表达不写作的情况。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认为,写作是利用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认识的过程。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展现出来,减少教师的干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新课标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口语表达的培养,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就不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八、总结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写作中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思维和特点充分的发挥,进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韩向东.作文教学理念的五大突破――新课标的解读[J].语文建设,2003(1).

第6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给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期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新教学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人才教育和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工作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自2000年新课改提出之后,我国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一直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这其中的“人”指的是学生。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对其新课改内容的变化和教学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我国社会上对于人才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需求标准,新课改在新时期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习评价方式、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目标中,更加强调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加强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结构上面,新课改将生活与科技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评价方面,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卷面评分,将日常学习以及考试成绩也加入到评价中去,这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学生多方面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有效地掌握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随着近年来新课改以及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很多教师仍然会忽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强制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的被动。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中出现较难、较偏、较繁的现象,这使许多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彻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因人制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正确地看待学生在教人、育人工作中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重教轻学以及填鸭式的教育,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对其学习内容进行安排,避免出现“难、繁、偏”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充分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对旧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这是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教育理念,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对其学习兴趣进行调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好奇心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以及视频功能,将他们的听觉、视觉等多种视听功能综合调动起来,相互配合,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实现提高学习兴趣这一良性循环。

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核心主旨,教学方式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逐步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数学学科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改革 角色转变 学习习惯

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一线广大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越走越远。随着社会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逐渐认识,对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给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冲击和挑战,是继续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地开展教育教改革活动,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初级面临的选择。

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习惯传统教学教法的老师,有些难以接受。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因为,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由一线的广大教师实施,只有广大一线教师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及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才能让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要让广大一线教师主动实施教学改革,必须加强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师们明确教学改革的价值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坚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地改变传统教学中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的方面,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近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谈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具有一定的专用知识就可以,而是需要具有能力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可是,传统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展开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获得一定的专用知识,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落后了。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有效的更新。教学理念的更新带来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角色定位,直接就否定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权威,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地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是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所以,新课程教学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更正。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实现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这样地理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为此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有效的探讨和情感交流,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所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科学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培养。

第8篇

1.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不灵活等,具体来说则是:第一,教学理念落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是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满堂灌给学生,导致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对象,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会不会为标准,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水平为主,从而使学生没有形成真正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枯燥。英语课堂教学枯燥,一方面是因为英语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很陌生,造成了学生在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就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另一方面则是英语语言本身学习也是枯燥的过程,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也比较枯燥。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英语课堂教学枯燥。第三,教学方式不灵活。因为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主,以学生会不会为标准,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教学的方式往往是以不断强化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重复讲授下学会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够灵活,只有单一的方式,就是反复强调,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容易忘掉教师辛苦讲授的知识点,因此需要教师反复的讲解,不停地做练习,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效率也不高。

2. 互动式交流模式在英语课堂应用的重要性

互动式交流模式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不灵活等问题,使得互动式交流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具体为:第一,互动式交流模式有利于转变了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理念。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陪衬,而互动式交流模式则是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方面符合了当下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即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的绿叶,而是红花,教师则需要充作绿叶,促进红花的健康成长。第二,互动式交流模式有利于解决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语言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则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单纯地把学会英语知识作为主要目的,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在互动式交流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其主要特色则是提倡交流,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让学生在交流的锻炼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语言。第三,互动式交流模式有利于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借助教材来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导致教师所能采取的方式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则是教材的资源有限,局限了教师教学的方式。而在互动式交流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则能够突破教材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局限性,高于教材又不脱离教材,从而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英语教学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不灵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因此,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互动式交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解决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君欢. 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5(02).

[2] 朱彩虹.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5(12).

第9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尽管越来越多的师生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还是难以完全融入课堂,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这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为了有效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无疑,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现代课堂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以新课改为指导,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得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为只有教师在学生面前具备一定的威信,学生才能“信其道”。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一个整天打击学生、挖苦学生的教师,学生必定对其厌恶有加,敢怒不敢言,从而厌恶他所授的信息技术课。而一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给予积极鼓励的教师,必定深受学生爱戴,使学生乐于随之学习知识。再次,教师应充分掌握师生间的分寸。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而应适度,也就是说,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在有所原则的基础上。

三、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而信息素养的培养需建立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以灌输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则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构建信息基础知识。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

成师生互动,带领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质疑中学习,在探究中构建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立足于教学及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最终在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文国.采取多种手段,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

[2]宋磊.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J].成功:教育,2012(8).

第10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物理教学;自主性;教学理念

当前高中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对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与理念也产生重要影响,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高中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是其关键环节,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主要基于当前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与引导下如何最大提高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一、相关概念解析

1.生本教育

笔者认为生本教育是指对于学生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去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一种指导理念,对于教师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教学模式;二是教学理念;三是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2.自主能力

文章采用自主能力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突出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具体对于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角色参与;二是提高课程兴趣;三是课前准备。

二、生本理念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理念是以教师的灌输式、笔记式等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中物理自主性的提高产生重要阻碍作用,而不是提高其兴趣,因此,生本教育要求高中物理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适应当前教学理念的改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转变以学生在课堂中的客体角色,让其成为其主体角色,这样能够最大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力与课程兴趣。

2.教学课程

生本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课程设计存在一定问题,传统课程优化设计均以教师为主导的出发点,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产生较大影响,学生未能参与其中,未能在课程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中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参与,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亟需改变的关键,以实践操作课程取代传统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3.角色问题

角色问题是指学生与老师在课程中扮演着的角色,一般课程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角色,学生为客体教学模式,这对于当前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发挥角色功能性作用,要求当前教学要不断注重角色扮演,注重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主导性地位的转变。

三、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自主性的创新思考

随着当前我国高中教育不断改革,对于高中物理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笔者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教学理论课程较为枯燥与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其参与其中,具体表现为:物理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准备案例,在课前要让学生了解相关课程案例,即案例教学,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联想到日常生活当中,强调日常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师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调度学生课堂积极性,发挥出最大课堂主观能动性。

2.课程优化设计多以实践操作课为主

高中物理自主性提高关键在于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课程优化主动方向为多设计实践操作课,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度积极性,实践能力是考核学生重要能力的关键,自主性学习要求老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度要求学生课程成绩,物理实践课程的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兴趣。

3.转变传统课程考核模式

高中物理传统考核模式以试卷来评判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往往认为高分代表着学习能力强,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试卷只是检验高中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基本情况,而不能全部代表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不同实践环节来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课程考核改革的力度,注重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高中生具体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启发,创新思维一个高中生自主性的反映与表现,直接反映出对于物理理论与实践的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具备创新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亟需加强的环节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让其自主去参与实践,参与调研。

结论:为了更好的培养当前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自主能力,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课程优化设计多以实践操作课为主,转变传统课程考核模式以及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旨在推进高中物理教学自主性的提高,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完善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对于高中生为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笔者认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自主性提高仍需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下,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模式仍然以教师的主导性为主体,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产生一定阻碍作用,需要改革与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伯爱.“生本课堂”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J].现代教育论丛,2010,(1):98-99.

[2] 米爱军.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创设“生本课堂”[J].现代教育论丛,2008,(6):13-14.

第11篇

新课改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作为初中教学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修养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可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各科教学中音乐是最不被重视的,其课堂几乎被各主学科霸占,严重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培养良好的驾驭音乐的能力。所以,处于如此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成长过程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时效性和趣味性的提高。

一、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的转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偏向于“填鸭式”教学,但却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教学空间较大的音乐学科,对学生审美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音乐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潮流,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常常一概而论,毫无创新可讲,更别说针对性的教学,结果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皆不理想。为此,新课改明确对教师提出要求,要求教师务必跟上时代潮流,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教学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全班学生,重点突出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本质上就是欢乐科目的音乐,笔者认为要多开展课堂歌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那些将音乐视为副科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讲解音乐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只有通过先听才会产生联想,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此曲的教学中,该曲更趋向于成人化意境,学生无法及时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也就难以与歌曲产生共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草原苍茫辽阔之美呈现在学生眼前,那仿如白云的羊群,那飞驰的骏马,那一个紧挨一个的蒙古包,在红日的映射下,活灵活现,加上歌手清亮民族味极强的歌声,促使学生被吸引在优美的旋律中,受到草原明朗气息的熏陶。在这种敞开心扉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歌曲的意境,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该曲的兴趣。实际教学中,不仅是多媒体技术能实现视听同步,投影仪、录像等合理组合也能达到此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并跟上时代的潮流革新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辅助教学,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培养其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祁秀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130-131.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0 前言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我们有必要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现状出发,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归纳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树立以“创新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制定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目标时,只考虑到了课程本身的目标,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目标下,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的单一化,也会导致教学课程与学生本身之间断裂。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们很难看到自身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时他们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和心理。

(2)教学内容零散。教学内容零散,也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基础课程之间常常出现断裂,很难将密切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一起,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拼凑。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们很难真正掌握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另外,这种零散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很多时候,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很难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3)重课堂轻实践。现如今,很多高校都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他们仍旧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目光定格在课堂上。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也许会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如今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实现教学的新目标了。因此,为了培养出复合型的设计人才,高校也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4)教学环境保守。教学环境既包括一个学校的师资情况,也包括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学设备的引用等等。现如今,尽管科学技术已经不断地更新和换代,但是仍旧有很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没有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没有一支雄厚的教师队伍。可见,在这种保守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对知识的认识只能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全面的开发和锻炼。另外,很多高校的教学只局限在课堂和校内,枯燥、单调的教学环境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1)修订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教学内容仅限于最基础的造型训练。可见,传统的教学内容与设计内容是完全分离的。为了更好地满足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订教学目标,也就是从传统到创新的一个转变。与以往的教学目标相比,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的环节和设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修订后的教学目标。

(2)转变教学理念。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无非是要提高学生的表现技法和形体写生。然而,在新的教学目标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因此,为了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除此之外,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还要注重创新思维与设计的结合,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构建课程体系。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中,既包括理论设计和设计表现,也包括设计思维。由于这种课程体系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建立的,所以直到现在它仍在传承。可是,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下,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很难再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因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应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比如,可以将与设计学科相关的其他知识融入设计教育中,这种交叉性和互溶性的课程体系,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

(4)完善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它们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结构都是不同的。因此,高校在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内容时,首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再结合最新的设计动向进行设计。其实,之所以要将实际的课外知识融入学科的知识当中,就是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专业课程的需要。

(5)注重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光靠课堂的教育是不够的。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来说,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的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倘若没有真正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大家还是很难真正领悟到设计的真谛。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应注重教学的实践,比如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们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实习。另外,高校也可以建立一座校外的“实习基地”,专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可以实践的场地。

(6)建立开放式教学环境。为了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真正走出校门进行学习,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课程。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或者是相关专业的教授到校内进行讲学;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多开展一些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参与到设计教学中来。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学目标的改革,还是教学理念的改革,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设计人才。另外,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更能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可见,无论是创新目标的引领,还是开放式教学环境的熏陶,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有利于专业教学实践的交流。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背景下,与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都会融入进来,很显然,这将有利于专业教学实践的交流。

(3)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更注重课堂教育,没有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后,学生们真正走出了校园,并以实习的身份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学习机会,对学生们来说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设计的理论和要领,更有利于减轻他们在就业时的压力。

4 结束语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现状,我们应从各高校和各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有效、合理的改革方案。当然,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煜.艺术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大舞台,2014(02).

[2] 何燕.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传承、借鉴、创新[J].艺术科技,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