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探究性学习教案

探究性学习教案

时间:2024-02-26 17:1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探究性学习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探究性学习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化学;课堂;活动课;社团活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界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点,结合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发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实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培养面向幼教科学活动课程改革的新的师资,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探究、体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的终生学习方式体现。

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在幼师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既可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又促进我们教学改革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幼师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与工作生活联系密切。幼师教材绪言,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生活中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并结合教育专业知识,编成对幼儿教学的小教案。安排了一个讨论:试设计1-2个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小片断。同时安排了一个课外实验:白纸显画。这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围绕幼儿科学教案的设计,阅读资料,自行探索获取有关知识和方法,结合开放性习题,我给学生布置:结合幼儿科学课“设计一个化学小魔术教案片段”。让学生开动头脑,大胆想象,结合资料、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学生兴趣很大,参与积极,将学科知识与未来工作相结合,认识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目标意义,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感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为我们实施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习新课,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讨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如《碱金属钠》、《硫酸》等。

在《环境保护》这部分,《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学生结合调查、访问、资料收集与艺术表演相结合,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展示,学生不仅加深了化学环保知识的融解,也促进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发展了能力,激发了兴趣。

二、活动课引入探究性学习

根据现行幼师课程计划,各学科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四大板块构成。活动课是幼师化学课程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扩展知识发展个性,形成特长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引自《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课程计划》)幼儿师范开设化学活动课,对于丰富课程设置,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将科技活动课变为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课?如何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起来?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极好形式。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探究、去学习、去尝试应用,并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开展了《学校水质调查》的课题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与学生一起,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水源调查、参观水厂、收集资料、采集水样、分析水质、访问专家、探讨净化方式到阶段小结,结题与评价。同学们无不感到受益之大。同学们感到单一的化学知识不够用,研究学习涉及的知识包括地质、气象、环保、物理、生物、数学等多学科、多门类,特别是对水质净化的原理方式的探讨,同学们通过参观水厂,收集市面上各种桶装水、纯净水的样品,了解制作工艺,一个大课题引出多个子课题,同学们根据调查参观实践,开阔了视野,扩展知识面,加深了对科学知识应用融合性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学习,使学习方式由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研究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对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体验自主学习的苦乐,享受不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社团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不断开展,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进一步认识了他的生命力。为持久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社团模式,我们构建了“社团―研究―校本”的立体模式,并按此进行实践,证实了其存在的意义。最根本之处在于:它可以彻底解决探究性学习的发展问题,能够将各地、各校、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归纳为能进行系统管理和引导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使探究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生命力。该模式为三环节阶: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贴,构成“探究性学习”论文。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选题通常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资料。开展专题式探究性学习网页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学生成果的机制,并可以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参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式,培养了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特长也得到发展。在我校开展的“校园化学科技游园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方案的策划,节目的创编并投入科技游园活动。使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理解与实践它的内涵与外延,使幼儿师范化学课程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教育研究》2001.4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第2篇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的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模式。为了利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让它活在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必须认真备课,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如此才能在出现意外时,处变不惊,应付自如。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思、积累经验。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默会的过程,是实践智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向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同事学习,更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的教学学习。

首先,需要在课前抓住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会出现一个个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教师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再加上缺乏一定应变能力,则课堂上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教师一言带过,要么避而不谈,高明一点的教师可能会打起太极,将这个问题推给学生,留在课后再进行探讨。这样一些处理方式都不应该是探究性学习所要的方式,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不但会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对即将到来的课堂的策划,缺少现场性,当教师把事先设想的方案带入现场时,往往会出现新情况。在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需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突发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这种应变是事先意想不到的,而教师调整的决策必须完成于瞬间,容不得仔细琢磨,反复推敲。

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3、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有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就不必大张旗鼓进行探究,那种只重形式的包装必定流产。当然,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一定要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可以“代劳”。教师要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探究。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从而掌握它并能顺利应用它。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探究性的本来面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4、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可以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五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个人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开展以来,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高涨。其原因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而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我要学”的学习风气。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第3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影响;主体性;探究性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启式教学与启发式模式的结合,即:开启初步对于数学的理解,并能与生活相连接;启发思维模式,形成系统的学习与思考方式,启发后续的学习方法。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快乐中学习,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掌握数学知识。

一、探究性学习浅析

探究性学习的第一要务是启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的获取,不再是简单的通过老师的被动传授,而是加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积极进行思考。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形成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融汇贯通,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理论、公式和方法,能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独具特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任务。

探究性学习重在应用、重在参与。重在应用,需要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出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取有用的生活经验。重在参与,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优劣之分,不能高看任何一个,也不能低看任何一个,他们都是平等的。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只有经过学生和教师的集体讨论、交流后,才能更加印象深刻,对知识把握的更加准确。除此之外,探究性学习还注重培养生活技能,提高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二、借助情境创设,开展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指高深的理论性探究,而是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进行趣味学习。情景创设主要是利用生活常识与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问题灵活简易,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小学教师虽然在积极创设情景,但与小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不符,问题太过于深奥难懂,与小学生本来的生活经验相背离,这样的情景创设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并无作用,甚至还会有反作用。例如,在“平面图形”课程中,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讲给学生:教师提问:“图1被遮住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的回答各有理解,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五花八门。教师再问:“那该图形不可能是什么呢?”学生认为没有直角,排除了正方形、长方形。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游戏、猜谜、问题导入等方式开展数学课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规范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高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自觉性。所以在探究性的课堂中选择合理的内容,才能加强教育教学的科学合理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尽量符合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1.对数学基础性的直观内容进行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教育的直观性较强,因而,大大减小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性的知识可以通过真实再现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程度。例如:在初级的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对于几何知识的直观再现,就需要教师带动小学生一起主动参与,结合真实情景,让学生自己体会探究,并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积累更多表象的知识,从而方便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中,对几何体的学习,可以将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实体模型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在制作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老师在模型制作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解答。这种动手实践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观认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规律性明显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数学是逻辑性和空间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性的知识占主要部分。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逻辑性强的知识。教师在做教案时要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小学生掌握其中的共性和不同,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与认识。另外,小学数学还有许多知识值得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真正用在教学中,使小学生从中受益。

四、探究性学习需要团体合作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需要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进行合作。只有进行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缺陷,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相互借鉴,促使共同进步。当教师在课堂上布置问题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怎么解决,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学给出一个问题后,老师单纯地提问一个学生来解答,而其他学生则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就不会去思考。这种集体参与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与传统的课堂大大不同,对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都有帮助。

五、小结

现代教育已经出现许多弊端,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改进,而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是值得尝试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扩大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值得教育界重新思考,将其真正应用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治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年3期

第4篇

现以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为例,分三个阶段解析析在本人在课程设计上对《实话实说》节目的借鉴:

1编写“策划案”

写好“策划案”是节目成功的前提,具体可以分以下三步:

1.1选取“话题”:电视节目的话题选择面很广泛,对于一堂教学目标基本确定的课程来说,难在确定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切入点。如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我选的切入点是“每个学生都是人类的一分子,我们的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怎样的影响?”

1.2分析“现场观众”和“剧组人员”的情况:一方面,我的“现场观众”多来自南疆,住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经验相对丰富,能见到许多生物学现象,但因条件、能力所限,把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的水平不高。本节内容需要有一定量的资料收集,而校图书馆藏书有限,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就我自身而言,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手段,而且能较方便地从互联网上搜集课程相关资料。

1.3定案:根据分析结果写出课程设计稿和教案。由于前两步做的比较到位,这一步稍显轻松,我把重点放在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推敲,并尽量在设计上体现师生两方面的优势互补:由教师负责收集人类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直观资料,交由学生根据自己在现在生活的地方及家乡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选择使用。

2彩排

正常教学中一般不会把一堂课给同样的学生上两遍,这个环节是针对探究性学习中有部分实验、学生准备需要课前完成而设计的,这堂课我安排了一个小短剧,需要个别学生配合练习。有些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此步。

3现场直播

这是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学生“现场观众”的角色没有变,教师的角色此时得由策划者分成几个角色:

3.1主持人

职责1:对“节目”的整体能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把握“节目”的性质:不是主持人的独角戏,而是互动性的节目,充分调动“现场砚众”(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控制局面,做到收发自如。

职责2:注意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主线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知识,并通过教学过程将之逻辑条理化。

职责3:及时设疑,引发深思。即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展示相互矛盾的事物引发学生认知的不平衡,进而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监测学生发现后的反思。在这节课上,我设置了题为“用纸袋替代塑料袋是不是环保的行为?”的小辩论,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有些塑料袋污染环境,纸袋虽污染较小,但在造纸的过程中却会产生很大的污染(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经过辩论,正反两方(由学生随机组成的两个辩论小组)最后共同提出建设性的措施:推广使用易于分解的塑料袋相对较环保。

3.2场记:正常教学中无法对整堂课进行“彩排”,即使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在备课过程中也有“备学生”环节,但仍然无法完全预知学生对设疑、学生活动的反应及预期效果的达成度。所以,要及时记录这些情况。在过程中很难做到边讲边记,故此时的记多限于记忆层面,课后要及时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将其书面化。

3.3导播: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突况或活动设计的不周全而出现“冷场”的现象,这时教师得随机应变,补充或削减内容,以加强课程中各环节的衔接,推动探究性活动顺利进行。

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步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独立学习逐步转变成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及自我认识智能也得了发展。在我主办的互动性“实话实说”节目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互动过程中,一些新的知识得以产生,在这些新知的熏陶下,教师和学生认知水平都得以提高。

4交流、总结和反思

节目结束后,观众来信的多少往往成为评价节目重要标准,探究性教学能否诱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究活动最后环节“表达和交流”中也可以很好的体现。成功的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与他人交流。此时的交流,可以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加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固化。最后,教师要以一定的评价体系检验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分析调整改进,逐步完善教学过程。

第5篇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有效的实施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实际的操作需要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②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物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物理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3.如何组织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6篇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7篇

摘 要:“认识圆”是通过在学生认识直线图形掌握其面积计算、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对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基础,是小学生认识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一次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识圆;线性教学;非线性教学

圆是在学生拥有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在生活中经常被看到,但是让学生在学习圆时,通过观察、操作,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独立地获取有关知识,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变“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学习”为“自主前提下的多样探究性学习”

六年级学生经过新课程近几年学习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认识圆”这节概念教学,在内容并不深奥的情况下,对可以探究的内容要设计成“大步子”,提出“大问题”,如“探究画圆”及“探究圆的特征”,就是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材料(学具),让学生真正地、自觉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去画圆,从而对画圆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感悟到用圆规画圆是的最佳方法。

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提倡多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什么数学知识都要让学生进行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实践―分析认证―提出解释―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对没有探究余地的数学术语、数学概念等,还是采用讲解法比较有效,如“圆的各部分名称”。

二、变“教师设定教学起点”为“让学生自找认知起点”

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如果提出“你对圆已有了哪些认识?”“你想研究圆的什么?”这些思维空间比较大的“大问题”,会怎样?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样,一方面,学生在谈论对圆的已有认识时,可能会想到圆与已学平面图形的不同,自然而然也就建立了新知与旧知间的联系;可能有的学生早已了解了圆的其他知识,如圆的画法、圆心、半径、直径等,教师也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来确定教学起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谈论想探究的问题,自然会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变“线性教学”为“非线性教学”

本节课教学设计可谓精细,层层清楚,环环相扣,对“画圆”“圆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等主要知识的导语,连接等都事先做了充分准备,且对学生的回答做了必要的估计,使整个教学方案显得滴水不漏且容易操作。线性教学是集体作业的体现,不是把学生独立的、个体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基本点。教学方式线性教学就是教学过程是预设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教师在执行和落实教案的过程,教学没有弹性和活力可言。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六、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七、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1.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9篇

Yao Yan;Hu Yaping

(①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②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710065)

(①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②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摘要: 探究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予以重视。笔者旨在通过对探究学习的意义的论述以及探究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的论述,以明确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探究教学。

Abstract: Inquiry study is a way of independent study which is stressed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inquiry study and the ac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quired by the inquiry study so that we can clearly understand how to apply the inquiry study into English class.

关键词: 探究学习 自主 英语课堂

Key words: inquiry study;independence;English clas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72-01

1探究学习的意义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性学习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增强主题意识,启发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培养探索与团队精神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探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语言学习作为认知活动之一,学习者首先必须明白学习外语的目的、用途、目标,这些需求意识和价值意识都会构成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活动的进行起着极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改变目前英语教育落后于形式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好探究性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

2探究学习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输入,从而导致在教学的实施中几乎单一地采用“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而,探究学习的引入是必然的。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对学生和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2.1 对学生的要求探究是学生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信息处理的优势位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所以,要谈探究学习的开展必须先探讨学生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学生个体而言,首先学生应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显示出自主性。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没有自主,探究根本无法进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学生要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应在自学、审题、设悬念、反馈中引疑。学生应从课本内容走出来,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相联,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同时学生应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和更多的认知与情感投入。

2.2 对教师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代表着权威性和准确性。探究学习给予问题,因此,教师与学生或许都对新的问题不知所措,教师也就没有了权威性,也就不能站在标准的地位去版主学生解答。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应对探究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很好的了解,从而去确定自身的责任,树立准确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选择要做出充分地尊重,让学进行自我体验。鼓励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去实现目标,进而评价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相应进步。另外,在学生自主的学习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并在学习材料、硬件设备等方面提供适当的支持。

其次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同时,教师不仅要制造学习环境,也要投入学习环境并采用有效而具体的教学策略。最后,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合理分组,动态管理;教师应教给学生具体的探究方法;同时应确保每个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探究形式应灵活多样,实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都可以作为探究展开的途径。

3探究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疑难。

在英语课堂中,使学生主动滴交流自学的成果。学生们的思维随着相互的交流而在碰撞着,很有肯能碰触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交流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言;或者先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其次每组选出代表相全班学生进行汇报,最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所提出的讨论话题和广泛存在的不清楚的认识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大胆地对所讨论话题进行质疑。给学生一个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讨论的进度以及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学生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将单一性的思维以及求异性的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注意把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衔接起来,尤其是注意哪些与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不相同的观点,将教案转化为学案,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性,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颖性讨论结果,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年代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探究学习的实施需要学生、教师、课堂教学几方面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要让每一步探究都应先让学生尝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同时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也很重要,体现在对教师的钻研,教学过程的设计,情感的激励,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只有当教师与学生都能积极转变观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李传英,李效宏.“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2000,(31).

[2]阳泽,刘电芝.探究学习在不同的课程中实施的特点和方法[J].天津教育,2002,(7).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自己,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大量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实践性作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为此我们大力提倡初中数学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学习潜力得到拓展,成为知识建构的“筑路者”,其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我们的新课堂不能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但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式学习顺利开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探究性学习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在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科学、活跃、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用一种平和的口气,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自我辨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来自于自我内在的需要,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当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运用时可以举例:大家看到窗外本校的旗杆,请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帮我测出它的高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相似三角形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强化交流与合作,改进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诸如不断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等,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比如我们在学习统计图表制作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分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融入课程的学习中去,通过分工合作让他们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需要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画记,制作频数分布表,画统计图表这么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并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注重探究方法的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应用

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下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学主要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用优美的语句导入、设悬念导入等方法。如:我在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我首先创设情景:“花开花落,似水流年。盛开是一种美丽,凋谢也是一种美丽,那么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结构可能会凋谢?凋谢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且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领先的影音教学系统,炫彩生动的FLASH情景教学,图文并茂,能调动多种感官,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如教学《血液循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血液循环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流动,在全身各处的物质交换,以及血液颜色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血液循环的能力。

三、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时,应特别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讲《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并且我要求他们在设计探究方案时,要紧紧地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同学们在做完对照试验后,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和潮湿的环境中。在这个试验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去思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在错题改正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作一番探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2008年泰安市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圣女果的果皮有红、黄两种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父方的基因组成是Aa,母方的基因组成是aa,进行杂交后,发育成的果实中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是什么?学生很快把答案交上来,他们的答案是Aa。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果实的概念及形成理解不够深刻,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做错了,让他们仔细观看课本104页图18“从花到果实的过程”,要求学生对上述错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终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知道果实中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由子房壁形成的,与父方的基因毫无关联。这样,学生一方面自己找出了错误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许多生物教师必须研究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历史的重托!

参考文献:

《教学与管理》.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

第12篇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模板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 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 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在东莞市组织的首届生物结业会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同时为学生们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 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人教板。

三、学生情况: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中年级六个班,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好,但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刚接班,上课时,学生和老师的配合,课堂纪律都较好,有了好的开端,不怕没有好的结果。我准备尽快认识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课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各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

四、具体措施:

1、 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 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 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 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4、 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 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 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懂得如何健康地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4、 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 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 和资料分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