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10:4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实验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微型性,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曾在《物理通报》中题词:“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中国的物理教学有一个倾向,即物理是逻辑。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现在正在起着、将来必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试题在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有。实验基本技能几乎每年必考,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延伸拓展式实验等也有所涉及。但是目前实验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简单化、实验过程形式化、实验结果唯一化的现象,学生的物理思维、实验方法、探究能力得不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普遍较弱。
针对目前学生实验能力的掌握情况和高考的改革趋势,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要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实验物理教学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
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操作实践等几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应该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在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实验的的规范性,讲究实验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做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对本次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提前做好阅读和了解。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核心,是实验科学性与否的基本保证,是能否突破实验难点的关键,是能否领会实验设计思想的基本前提,是教学设计者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预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原理是具备一定理论性、抽象性的概括性强的知识,如果学生不带头挖掘其内涵和本质,学生很容易将其视为“画蛇添足”。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原理对物理实验的指导性地位,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要点,合理地选择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条件,正确地处理数据、估计误差、得出结论,正确地进行试验的设计、改进和自制教具。实验器材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物质材料,是物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实验器材的正确选择,才能确保物理实验的成功进行。实验步骤是物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旦顺序混乱或疏忽一步,物理实验结果失败无疑。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只有正确的理论做基础,物理实验才能可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以此补充和示范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普及,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实验,就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补充实验教学现实的不足,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利用多媒体投影实物,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通过录像或FLASH动画,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实验,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的辅,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如果过多强调多媒体,学生反而没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一个很好的探索学习的机会就变成了电子版的填鸭式教学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示范之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质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先思考问题,考虑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将实验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当然,教师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就要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验室独立完成。如果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师就要先提前示范,将试验中的可能出现的故障都提前告诉学生,避免学生走弯路。
四、注重物理实验细节的思考,体会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为什么要两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以平衡摩擦力?等等。借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使之深刻体会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养成学生“站在巨人肩膀”的侥幸心理和懒惰心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借着新课改的大潮,重新拾起被人遗落的实验教学,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育的健康有效的原则,励精图治,将实验教学进行到底。
在此声明,绝对旁观!!
说实话,真得很为难老师,老师认为的,学生都有意见,学生认同的,老师又不一定同意。真是进退两难啊。
明天改选中队委员,班里许多同学都提出支持的态度。但是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改选班委也是有一些我们不清楚的地方。下面。我来说一说。
[票数]
因为我们采取无记名投票改选,票数就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可是,在票数上,我们的疑点稍微多一些。
首先就是老师会不会偏袒。因为我听班里某个同学的说上次改选大队委候选人的时候,听说程呈票数不够,老师让她当的。呃…我并没有说这件事情有什么错误,因为老师也有可能是看见了她的才能,所以才让她当的。可是,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有些人就会认为这是老师偏袒。其实这样做只能锻炼一个同学,每次都让她上,那些有才华的同学就得不到发挥的场地。全班的进步应该是同步的,不对吗?老时常常教导我们,不要只想着自己,应该大家一起进步。那,按照班里的票数,去锻炼一些新同学不也是好事?如果老是能够在改选班委的时候把票数都统计出来,当场定谁当选,如果有争议,在讨论,是不是更好?[这仅仅是意见,仅此而已]
[竞选稿]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某个同学为了竞选,让别人替他写竞选稿。那个文笔叫做一个好啊,连老师听了以后都为之震惊。庆幸的是,最后不是他当选的。可能就是天意吧。
我想说的是,竞选之后把同学们的竞选稿都收上来,在检查是否有的情况。虽然这不重要,但是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问题。如果品德都不好了,何谈当选班委?天方夜谭。
[同学关系好,竞选不公正]
(以下全是个人意见]
我坐在最后一排,听见几个人在说:“别选xxx。”之类的语言。可能是因为互相的关系不好吧,因为这个人的才能真的超强。
这关系到同学们之间相处的情况,一个人不要紧,几个人串通起来就不好了。投票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纪律,互相不沟通,也许就不会有这种状况了。
本文作者:郝金磊贾金荣工作单位:兰州商学院
(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实地调查,调查范围主要集中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社区的西屯村、小殷村、山李村和山王村。在城镇化建设、跨海大桥建设及招商企业厂房建设中,这些村庄的大量土地被征为非农建设用地。为确保能够获得完整、准确的数据,本次调查采用入户一对一的方式与当地失地农民进行交流。问卷可观测变量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同意用“5”表示,有些同意用“4”表示,一般用“3”表示,有些不同意用“2”表示,不同意用“1”表示。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了集中检验,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占问卷总数的90.4%。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的整体Cronbach’α值为0.9,由于信度系数大于0.8,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同时,问卷中11个可观测变量的标准因子荷载系数都在0.5以上,表明各测量变量的设计较为理想,各潜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二)模型构建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愿除由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外,还受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4],因此可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equationmodel)来测量以上因素与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假设条件主要包括:行为态度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正向影响显著,积极的行为态度有助于农民产生合理的选择意愿;主观规范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以上假设,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关系用三个矩阵方程式表示[5]17:η=Γξ+Bη+ζ(1)y=Λy+ε(2)x=Λx+δ(3)其中η为内生潜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Γ为外生变量间结构系数矩阵,反映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B为内生潜变量间结构系数矩阵,反映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ζ为结构方程的误差项;x为外生观测变量;y为内生指标矩阵;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ε为内生变量的误差项;δ为内生变量的误差项。依据本文研究实际和矩阵方程式,将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具体表示为:y1=Γ11x9+Γ12x10+Γ13x11+ζ1y2=B21y1+Γ21x1+Γ22x2+Γ23x3+ζ2y3=B31y1+Γ31x4+Γ32x5+Γ33x6+ζ3y4=B41y1+Γ41x7+Γ42x8+ζ4其中yi分别代表潜变量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xi代表反映潜变量的11个可观测变量(见图1);Γij代表各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间的载荷系数;Bij代表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ζi代表残差项。二、实证研究(一)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大多大于0.3,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此外,本文数据检验的KMO值为0.687,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682.2,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根据统计学标准,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利用AMOS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模型路径/载荷分析结果,11个可观测变量的C.R值都大于2,表明载荷系数估计具有显著性,可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衡量具有较强的会聚有效性;潜变量y2、y3、y4与y1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9、0.407、0.871,且都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失地农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正向影响效应显著。验证性因子分析后,通过对信息指数、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本文所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做下一步的模型分析。(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由表2可知,行为态度与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9,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表明行为态度对农民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模型假设相符。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抵御养老风险的诉求对失地农民行为态度的影响较大,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失地农民养老需求的满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养老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保障年老后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观规范与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间的路径系数为0.407,且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主观规范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正向影响显著,符合模型的假设条件。个人意见、子女意见及亲友意见对主观规范的影响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子女意见和亲友意见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929、0.973,表明对失地农民的主观规范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较大。感知行为控制与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7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表明高的感知行为控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选择意愿,与模型的假设条件相符。反映感知行为控制的两个可观测变量的标准载荷系数分别为0.627、0.886,且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自身养老模式选择条件、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对失地农民的感知行为控制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较大。
本文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当前单一养老模式难以承担起养老重负,失地农民在意愿上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失地农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2)失地农民对于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及抵御养老风险的诉求对其行为态度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观诉求影响效应最大;(3)失地农民的个人意见、子女意见及亲友意见对其主观规范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其中子女意见和亲友意见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4)失地农民自身条件、国家政策对其感知行为控制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在人口“双龄化”的背景下,社会的转型、城镇化的加快给失地农民的养老带来了巨大冲击[6]。在失去养老的最后一道屏障———土地后,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有效抵御失地农民的养老风险,针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1)继续发挥子女养老保障的功能,巩固“亲子关系反馈”对失地农民养老的重要保障作用;重视通过自我养老资源积累规避养老风险,鼓励失地农民将部分土地补偿金转化为养老资源;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模式,充分发挥正规化养老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2)转变农民养老观念,提高农民对于养老风险、养老目标的认识,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关注农民年老后生活质量的提高[7]。(3)利用国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契机,加强对正规化养老模式的宣传,通过改变失地农民个人意见、子女意见和亲友意见影响其主观规范,进而做出合理的养老模式选择。(4)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失地农民的增收渠道,强化其养老模式选择的自身条件;同时,国家应积极探索新农保与失地保障的相关政策,支持农民多元化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dota2只有大型比赛可以打出GG。平常不管什么模式都是不允许投降的,城不倒,人不退。提前退出是有惩罚的。
DOTA2比赛可以打gg直接认输,也是为了番战的观赛体验,尽量减少垃圾时间,BO3比赛不会像路人给机会,输面极大的场次继续拖下去,如果发展为无意义膀胱局乃至被虐泉,场面难看的同时往往对士气有一定打击,影响到接下来的发挥,即使打GG也是放掉一局尽快找回状态。基于对局势和后期走势的判断,职业队五个人意见统一打出GG,可以认为翻盘的可能性接近于零,Valve也相信职业玩家对于比赛胜负的判断。
(来源:文章屋网 )
来小荷一年多了,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好的文章、连载,以及碰到了许多朋友们,现在,我来颁颁奖!(仅个人意见) ¢人物篇:
最佳人气奖:XINGQIHUI
这个相信大家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吧,在推荐会员排行榜上排名NO.1的XINGQIHUI,永远都是那么正直,可爱!那天,冰晶天使到我家去玩,我们俩就讨论有关小荷人气王的事情,我和她第一次有了同一个意见——XINGQIHUI。这就是她,永远吸引小荷每一个人的她! 最最亲和奖:天使梦幻
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最最美丽的姐姐,最最亲和的姐姐。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梦幻……所以,我认为最最亲和奖非她莫属! 最最感动奖:HAPPYMOON
我和她的认识,很怪很怪(详情略),虽然仅仅只是那样的唐突的认识,但她并没有忘记我;虽然我们的联系并不多,但她却像亲姐姐一样对我,感动ing…… 作文优秀奖:小颖子、黎明的曙光、QIN、莹莹X、菱子、薄荷红茶、JOKER、BBSALINA、SALLY6757、小呆、天使安琪、梦幻雪天使、凌晨3点、HAPPY77、ANNBONNIT、〓寒水秋月〓、小灵童、阳光BABY
他们,虽不一定都是我的朋友,但却是我心目中作文写的顶顶好的偶像! £作文篇
我最喜欢的作文:《小荷不是天堂》 作者: JOKER
最佳连载:NO.1 《七色瓶子》 作者:紫絮冰情
NO.2 《那个男孩》 作者:云淡风轻
NO.3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 作者:小颖子 PS:今天先到这里,想不出有什么奖项了,大家觉得我评的对吗?当然,每个人都有长处,也许我还没发现你也是“林中高手”,可以在留言版上毛遂自荐,或是推荐他人~我会出修改稿的,谢谢各位了。
就业务高地的定位标准而言,财政监督专项机构的每一个成员无疑都应成为业务骨干。何谓业务骨干,一言以蔽之,能够胜任某一项财政监督业务。“某一项”是对分工合作的监督工作团队而言,由于财政监督业务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特性决定了培养全才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培养“专家”型骨干既必要也现实。审理是培养这类业务骨干的“优质基地”,通过安排他们以“检查组长”的身份参加审理会议或出任“审理专家”,在审理会议上进行“陈述”性发言或“主审”性发言,通过这类具体方式,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监督部门的业务骨干,使他们通过审理业务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某一项财政监督业务的专业水平,直至成为某一项监督业务响当当的“专家”。
二、地位提升
审理作为财政监督工作规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提升财政监督的权威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现:一是开门审理。审理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专家独立审理和会议集体讨论。由于财政监督业务涉及系统内各个业务部门和系统外有关业务单位,因此审理专家和参与集体讨论研究的人员必然来自各个方面,来源广,影响大,财政监督工作从理念到业务的相关信息就以这样一种特殊的传递方式,把正面影响扩散开去。二是业务高位。财政监督部门作为财政监督的专职机构,负责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从资料准备、专家遴选、后勤保障到召集会议集思广益,都是对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一次精彩展示,特别是在各位专家的建议和大家仁者见仁的讨论意见面前,专职监督机构的人员能够以精深扎实的专业功底,高屋建瓴的综合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众人意见中提炼概括出最准确、最恰当的审理意见,因此无论是综合工作能力,还是专项业务水平,都能在高手云集的审理过程中展现“高位”,这无疑将在具备业务工作权威性层面,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非常宝贵的正效应:地位提升。
三、审理效能的运作与优化
工作运作得好,效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内在效能,外在效应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差。审理工作内在的五大效能如何加以运作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下四点优化建议可供参考。
(一)优化“二审制度”
所谓“二审制度”是指专家的独立审理制度和审理会议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的定位是:专家审理是基础,民主集中是关键。专家个人意见应服从审理会议民主集中以后形成的意见。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较注重审理专家的个人意见,而把审理会议只作一个程序或形式来安排,或者干脆省略。这样一来,直接限制了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正效应得到扼制的同时,往往还会产生其反面的负效应:一是专家个人意见有可能产生的偏颇和局限性无法有效地通过民主集中制加以纠正;二是影响了参与审理会议相关部门和单位业务人员与相关领导的积极性;三是极大限制了专职监督机构在审理业务专业层面应展现的“高位”效应,同时也就大大地影响了专职监督机构在专业业务上履职胜任的权威性。因此,审理的“二审制度”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坚持和优化,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审理工作的内在效能。
(二)优化主导高位“主导”与“高位”
对于专职监督机构而言是胜任履职所必需的。审理是财政监督工作程序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专职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主导”必须由“高位”来保障,这里的“高位”主要是指专职监督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高人一筹,对于相关项目负责人来说,要具备“指导专家的专家”的专业功底,否则通过“高位”效应所产生的权威效应就无从发挥,审理的“二审制度”也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才能使专职监督机构具备“高位”人才展现“高位”效应,以下建议可作参考: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由于财政监督业务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要求每一个人成为全才,没有必要也无可能,但要求某一个人成为某一项业务的专家,还是既必要也可行的。其基本路径就是通过实行此项一专多能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将财政监督业务先分项(如部门预算监督、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等),再到人,即到具体的责任人,明确提出“专业精通”的“高位”要求,并限期达标。通过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这一基本实现方式,在审理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对所负责的项目,从专家意见中甄别,到审理会议讨论,就可以具体代表专职监督机构展现专业层面的“高位”效应。当然,“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见解在审理会议之前在专职监督机构内部进行充分的酝酿和讨论那将更为稳妥、全面。
(三)优化开门审理
所谓“开门审理”是指在查审分离、注重保密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审理工作民主公开,切忌搞神秘主义,切忌形成查审两张皮。因此,有两个要点应予关注,一是凡是正式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都要纳入审理工作程序,严格地按照查审分离的要求,遴选相关行业、项目的专家按照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进行专业审理,并向专职监督机构的审理会议提交正式的书面审理意见。在履行简易审理程序的情形下,专家审理工作也可以由专职监督机构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代替;二是审理会议要尽可能吸收检查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当地财政监督机构有关人员参加,对重要的监督检查项目,还可以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使专职监督机构通过审理工作所营造的影响和履职胜任的权威性尽可能扩大辐射面,让更多的人了解财政监督工作,参与具体项目的审理业务讨论,对于促进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审理工作的内在效能,其正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四)开好审理会议
2009年5月7日晚上8时许,25岁的杭州青年谭卓在越过斑马线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超速行驶的三菱跑车当场撞死。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年仅20岁,当时正在与朋友玩飙车游戏,结果撞上了谭卓。事发后,肇事者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这场交通肇事案,案情不复杂,本不会引起公众的兴趣,但是案件中受害人和肇事者的身份被网民和媒体贴上了标签,具有了特殊的符号意义。一方是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上进青年”,另一方是冷漠、毫不在乎、在车祸现场谈笑自如的“富二代”。身份上强烈的对比使事件引起网上数以万计的帖子和评论,“杭州飙车案”成为网络舆论激荡的公共议题。这里,我们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分析。
一、网络舆论
事发后,各大网站和媒体都对此事做了大量报道,网民帖子铺天盖地。当有消息称肇事者因为高额赔偿可能获轻判时,新浪网上很多网友评论――“有钱就可以买人命啊”“这就是努力赚钱的好处,赶紧赚钱吧”“社会就这样,在钱是一切的情况下,除了无奈,就是无助”等等。这些言论经网络传播形成了“网络舆论”。
所谓网络舆论,是在网络空间产生并传播的、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关注而产生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信念的总和。简而言之,网络舆论就是网络空间的舆论形态。①网络舆论的主要形式是网络中的媒体言论和论坛以及网民的帖子等。由于网络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中的影响力和它参与性、主动性的特点,在制造公众舆论上具有优势。任何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某一事件的细节,激发公众讨论,形成公众议题。网络舆论平民化、去中心化,是公民表达权的一种实现途径。
二、网上
当各大网站和全国性媒体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杭州当地的报纸《钱江晚报》对此事只字未提。杭州的19楼论坛――这个论坛隶属于当地的报纸,也在不停地删除网友对此事的评论。至于警方所宣称的“70码”速度,网民也普遍持怀疑态度。当地媒体的做法和警方的报告触怒了很多网民,网络上质疑当地媒体和官方的帖子也越来越多,飙车事件演变成了一个新的“”。
网上指的是网民对民生、政府管理、腐败、社会道德等热点问题,在网站、论坛、博客等空间,通过短信、QQ、MSN等新兴媒介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引发网络舆情漩涡,形成网络。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网民很容易聚集起来自由地发表意见,而且网上影响的面积大、范围广,经过网络的传播将潜移默化地改变网民对政府部门的看法。②
网上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不能正确地反映民意,甚至演化成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语言暴力,网民通过谩骂、人身攻击以及人格侮辱来攻击当事者。大多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愤怒,对待人和事非黑即白,缺少理性的判断。“杭州飙车案”中网友对肇事者胡斌的谩骂和激烈指责就显示出了理性之外的网络暴力倾向。
三、信息鸿沟
一起交通肇事案,但是一开始网民就把它定义为“富家子飙车撞人”。网民在论坛上发的帖子很多是激烈且不理性的,要求严惩肇事者,这个“严惩”本身就带有刻板成见。是“交通肇事”还是“危害公共安全”,要交给法律来裁决,网民不能单纯站在同情和人性的角度来判断这个案件,这说明部分网民在信息的接收、处理能力上有欠缺。中国社科院的法学专家刘仁文认为,法官应该理性地对待民意,民意也应当理性地尊重法律。不同的认知之间会出现“信息鸿沟”。
联合国发展署将信息技术拥有、信息技术利用以及信息创造能力方面显著的差异化现象称为“信息鸿沟”,也称为“数字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③
虽然现在网络普及了,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但每个人信息利用水平不同。由于不同人群对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对信息判断、吸收、处理能力的差别,也造成了“信息落差”、“知识分离”等问题。在经济、文化及社会地位上处于优势的人更具备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即使能在网络上接受到海量信息,也无法正确分析这些信息,容易失去理性,容易在道德的符号意义下形成网络暴力。
四、沉默的螺旋
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节目对“杭州富家子闹市飙车撞死人该不该严惩”展开激烈辩论。节目直播当晚,山东观众短信投票支持严惩该富家子的有16091人,认为应该宽容不必严惩的只有1756人,即支持重判的占所有投票人数的89%,接近九成。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时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反之则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 “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④
网络上,多数网民持相同意见,少数人认为不该丧失理性,公众意见表明的心理过程在网络传播中有所改变。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个人在表明意见时不用过多地担心自己会陷入劣势意见,个人意见的表明更大胆和自由化,网民更倾向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必跟随他人的意见,使“沉默的螺旋”被弱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沉默的螺旋”式的从众心理从网络上消失。有研究者认为,在网络空间,社会孤立的动机并没有消失,网络群体对个人意见的压力作用方式有所变化,强度相对减弱,但其影响依然不容忽视。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
五、议程设置
这起普通案子演变为公众议题,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议程设置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麦克斯维尔・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对信息选择以及连续、长期报道,将影响公众对什么是当前重要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的判断。媒体对议题的优先报道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长远看媒体议程将影响公众议程。⑤在网络传播中,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到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来,通过引发议题和影响议题来进行议程设置。一方面,网民自发在论坛上发帖,赋予某些事件显著性,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这些事件上来,形成“非强制性”议题。随着议题的深化,公众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不断跟帖,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引起媒体注意,提上报道日程。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会影响报道议程,尤其是它的非理性情绪会导致舆论“一边倒”的现象。网络舆论出现后,媒体跟随报道事件,促使事件最终成为公共议题。
参考文献
①林凌、赵亚涛,论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东方论坛》,2007年第5期
②魏文彪,网上须网下消弭,东北新闻网,2009年6月1日
③牛培源、邱均平,我国信息鸿沟现状的数字化解读――基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2007)的计量分析,情报杂志,2008年第12期
④谢新洲、王宇,“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新华网,2003年8月19日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何谓网络舆论
所谓网络舆论,也称网上舆论,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言论”也有人这样定义网络时代的舆论——“舆论是一种事实或意见通过公共论坛传播与运动并被广泛接受的状态,公共论坛是各种形式的开放的言论管道或集散地,可以是广播、电视、报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可以是新兴的互联网”笔者认为,舆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型,所谓网络舆论主要是一起传播形式来区分的一种舆论形式,实为社会舆论的一种,指公众通过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而形成的舆论。套用陈力丹先生关于舆论的定义“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我们可以将网络舆论定义为:公众通过网络传播,对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是网络中的公众所表达的意见的总和。
二、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及其匿名性等特征使得舆论的客体异常丰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对象;舆论主体的积极性的空前提高,使众多舆论场交错存在进而导致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这一方面为公众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加快社会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的舆论问题。
(一)负向舆论的影响增大
传统大众媒介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反映并引导舆论,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以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负向舆论一般不会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过分关注,因此也不能得到大规模传播。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公众言论的自主性已大大提高,每一位网络用户都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来组织和制造舆论。这一方面使民意能借助网络传播优势迅速转化为强势舆论;另一方面也为谣言、流言等形态的负向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温床。
(二)舆论质量不高
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传统媒介中的舆论多是社会中多数群体舆论的反应,这些舆论一般都会经过一定时间的谈论与过滤,因此此类舆论理性成分较多,舆论质量较高;网络的传播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每个网民都有了公开意见的机会,个人的意见并不需要与他人的讨论、交流,只要网民愿意就可以,另外匿名的特征也使得网民可以摆脱现实因素的制约,随心所欲地宣泄个人意见,甚至是谩骂和人身攻击。当然网络舆论中也有一些冷静客观的意见,但是还是被众多的非理性的意见所掩盖。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
(一)新闻报道引导
1、加强信息把关,增强新闻的可靠性
对于网络新闻把关,学者们还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网络高度的表达自由,导致了把关已经失去名存实亡了。其实,把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层面是微观的,即个体网站的内容把关;另外一个层次是宏观的,整个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把关。作为新闻网站的新闻把关属于前一种。这种微观的把关不会因网络的自由开放而削弱,反而对随之加强。
人人都获得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可能,并不意味着任何在网上传播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相反信息太多太滥,更会唤起人们对高质量的可靠信息的要求。“因此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会经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循环。当传统媒介传播的信息不足时,人们对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抱以希望,而当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时,人们又会渴望用经济的方式获得最有价值的少量信息。这是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4]这也恰恰说明一个问题:尽管互联网存在着近乎无穷尽的网站,但网民经常登录的往往是少数的几个网站,这其中大部分会有传统媒体背景,因为这些网站依靠其传统媒介的背景延伸的可信度拥有了比一般网站更高的权威性。
2、快速反应,把握主动权
传统媒体往往具有某些信息的优先权和控制权,从而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拥有这种特权对于绝大多数新闻网站来说已经不再可能。一条重要的新闻信息,网站稍一迟疑,就很可能失去制造舆论的先机,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导致被动。同时,存在的大量商业网站,往往将时效性作为彼此竞争的利器。网络新闻竞争不在于看你有没有报道这则新闻,而是能否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报道。优秀的新闻网站应该具有极高的新闻敏感,能够及时探查到竞争对手的当前动向,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成为社会的守望者和泄压阀。
3、加强信息整合,增强舆论力度
由于目前的商业网站没有自己的新闻采访权,所以很难有自己的独家新闻。一些专业性新闻网站常依附于传统媒体,缺乏独立性,也缺少独家报道。同时,在网络上推出独家新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旦有好的选题,几分钟之内就会被人复制。但是,网络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众多信息的整合,当然这种整合也并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信息的有机重构,将意见巧妙蕴涵于信息之中。新闻网站必须在新闻报道中选择新闻角度,学会在日常题材中找到新意与深度,从而在自己的新闻报道中多增加自己原创的东西,最终扭转自己在新闻报道中的附属地位,增强自己的舆论影响力。
(二)评论引导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现代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5]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都拥有自己的评论栏目及舆论专家,每当发生重大事件,都会第一时间发出评论。人们往往也首先看这些媒介的言论,从中获知个人意见及行为的指南。传统媒介正式通过占据此类言论占据意见的中枢,左右着公众舆论。
网络新闻媒体要想占据意见的中枢地位,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也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评论员和评论栏目。尽管网民的自主意识强烈,但是并不影响其接受网络中的某些观点。相反,由于网络高度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使得网民认为网络中的意见或评论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进而接受其意见。加上很多新闻网站都拥有传统媒体背景,其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也会自然地移植到新闻网站,这样,网络中的评论在获得公众认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针对突发事件或敏感事件,网络应充分发挥自己时效性强的特点,第一时间关注时间的发展;然后根据受众的需求,及时给出有见地的言论,吸引网民的广泛参与,形成舆论场,促使舆论的理性化,从而形成健康的主流舆论。
(三)利用网络互动进行引导
互动是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新闻网站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舆论引导。网络中,如果一味灌输自己的观点,忽略网民的个性存在,只能使一部分网民转而利用其他方式表达个人意见。因而,要想在网络世界中成功引导舆论,必须充分调动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倾听他人的意见。
现在很多新闻网站在每条新闻末尾,都提供就此新闻发表评论或到BBS参与讨论,或者策划各种网络舆论调查等方式,方面网民及时表达意见,为网站编辑了解社会舆论及有效引导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在网络传播中,网站既要尊重网民发表意见的自主性,又要适时地对舆论进行引导,发挥自己的舆论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谭伟.网络舆论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1).
[2]陈彤旭,邓理峰.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1).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作为一个恐龙的忠实爱好者,对恐龙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1822年3月的一天,曼特尔夫妇在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上发现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曼特尔先生见过许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奇特的牙齿相似。随后,曼特尔先生又在附近发现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两年后,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经过研究,他们把它命名为“恐怖的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恐龙在地球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那个时候,恐龙称霸了陆地、海洋、天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恐龙的存在。而我最喜欢的恐龙则是称霸天空的翼龙。乘着翼龙,翱翔在天空中,这是多么帅的一件事啊!那时侯,翼龙是唯一称霸天空的动物,没有忧虑和烦恼,整天在天空中飞翔。
其实,根据有关人士报道,恐龙也许到现在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恐龙中其实有鸟类。也许,恐龙就是现在的鸟(个人意见)。
恐龙啊,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的真实身世,让我们可以完完全全了解你。或许,还能克隆呢!!!!!
作为一个恐龙的忠实爱好者,对恐龙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1822年3月的一天,曼特尔夫妇在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上发现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曼特尔先生见过许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奇特的牙齿相似。随后,曼特尔先生又在附近发现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两年后,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经过研究,他们把它命名为“恐怖的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恐龙在地球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那个时候,恐龙称霸了陆地、海洋、天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恐龙的存在。而我最喜欢的恐龙则是称霸天空的翼龙。乘着翼龙,翱翔在天空中,这是多么帅的一件事啊!那时侯,翼龙是唯一称霸天空的动物,没有忧虑和烦恼,整天在天空中飞翔。
其实,根据有关人士报道,恐龙也许到现在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恐龙中其实有鸟类。也许,恐龙就是现在的鸟(个人意见)。
恐龙啊,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的真实身世,让我们可以完完全全了解你。或许,还能克隆呢!!!!!
关键词:Twitter 微博客 媒介近用权 媒介话语权 公共领域
微博客的崛起之路
2006年6月,blogger.省略)的理念是“随随地、无处不在的沟通”,网站建立之初的宣传口号为“你在做什么?”2009年7月29日,Twitter将其更改为“分享和发现世界各处正在发生的事。”Twitter业务的推出被视为微博客崛起的标志,它是一项基于当前Web2.省略创建以来已有超过7500万的注册用户,日均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并且在2008年美国奥巴马竞选总统以及2009年6月一代摇滚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事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2006年Twitter在美国成功之后,中国相继出现了一批仿效Twitter的国内微博客网站,如饭否网、叽歪网、做啥网、嘀咕网等,目前,国内四大门户网站均已开通微博客服务。除此之外,一些官方网站也开通了微博客服务,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后,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开通“微博云南”,开中国地方政府微博之先河。微博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乃是基于其传播特性的“4A理论”(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即任何人在任何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手段传播信息。作为自媒体代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微博正努力将公民新闻所推崇的“人人成为新闻记者”的传播理念付诸现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微博客代的到来对媒介近用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现实影响。
媒介近用权的内涵
媒介近用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也称作接近使用媒介权,其基本内涵是“一种法律上可强制执行的权利,一般私人可根据该权利无条件或在一定条件之下要求媒体提供版面或段,允许私人免费或付费使用,以表达个人意见。”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宪法学者J•A•巴隆考察了美国新闻界存在的党派色彩以及集中垄断事实后分析指出,是新闻界拒绝公众使用媒介剥夺了公众进行表达自由的权利,这样就限制了公众表达意见的多元化,因此联邦宪法必须从法律上为公众设立一项自由使用媒介的权利。1967年,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近用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首次提出了“媒介近用权”的概念。1973年,他又出版了《为了谁的出版自由:论媒介接近权》一书,对“媒介近用权”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巴隆认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出版自由”所保护的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受众的权利,而不是传媒企业的私有财产权;在传播媒介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广大受众越来越被排斥在大众传播媒介之外的今天,已经到了“必须把第一修正案的权利归还给它的真正拥有者――读者、视听众”②的候了。
媒介近用权的实现程度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受众是否可以自由地利用媒介接受真实并多样化的信息;受众是否能自由地利用媒介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受众是否能参与媒介信息的制作,并有效传播出去”。③如今,微博客代的来临为公众实现媒介近用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微博所具有的操作简单、草根性、原创性、互动性、零差传播特质极大地刺激了信息代公众的传播欲望,在如下三个方面,微博客对公众的媒介近用权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
微博客对实践媒介近用权的影响力分析
公众接近并使用媒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微博客的崛起再一次验证了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提出的传播学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的合理性,无论后来学者对其观点如何褒贬不一,但是随着电子网络代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信息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微博客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验证了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即信息传播手段,微博客相较于传统的博客、BBS以及其他传统媒体而言,最为明显的进步在于其传播渠道前所未有的拓宽。这些传播渠道的主体大多集中在知识精英阶层,底层公众很难有表达自由意见的权利,微博对于传播渠道的拓宽不仅仅表现在网络应用上,更为明显的是微博用户只要拥有一个和微博账户绑定的上网手机即可随随地信息。
另外微博开放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技术使得微博网站能够与第三方软件进行合作,从整体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微博的功能,实现与其他网络软件的互惠互利,利用API技术,微博用户可以实现信息、上传照片、添加好友、网络搜索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微博友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媒介话语权的分流使得公众意见表达多元化。话语这一概念最早用来研究修辞学以及诗学理论,随着近代媒介的兴起,话语理论逐渐被用做进行文化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福柯的“统治性言论”、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等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话语始终是与权利以及权力运作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性的和政治性的权力总是通过话语去运作,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产生既是被控制的、受选择的,又是根据一些秩序而被再分配的。”④在网络媒介出现之前,中国社会主流话语方式一直被政治权力话语和知识精英话语所统占,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这一格局悄然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开始诞生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民间大众话语方式。与政治权力话语与知识精英话语不同的是,民间大众话语方式具有琐碎性、草根性、多元性、丰富性与底层特征。它关注的是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心理体验,表达的是大众的喜怒哀乐,更可贵的是将底层群体的原初生命状态鲜活地展示出来,还给公众一个不加修饰的、丰富多样的生活世界。
微博客的崛起被看做是公民新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由于传播成本的相对低廉,微博为更多的民众表达他们的自由意见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代,一般公众或底层群体是无法通过媒介表达自由意见的,因此传统媒体代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别人表述,在此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荡然无存,只能作为被媒介表述的“他者”。微博的出现被看做是对这一格局的解构,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通过微博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而且这种个人意见的表达具有原创性,尽管至多只能140个字符,微博所的信息大体上呈现出碎片化、口水化、琐碎化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微博作为当代最为民主化的一种言论表达方式,因为微博给了沉默的大多数更多平等发声的机会。媒介近用权的根本在于一般社会公众具有使用媒介的权利,从这一层意义而言,微博以其140个字符的“微薄”之力,某种程度上担当起了使得媒介话语权重新分配的微言大义。
公共领域的建构提高了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公共领域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1962年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里提出,关于公共领域的范围,哈贝马斯在书中写道:“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作为公共意见载体的公众形成了,就这样一种公共领域而言,它涉及公共性的原则――这种公共性一度是在与君主的秘密政治的斗争中获得的,自那以后,这种公共性使得公众能够对国家活动实施民主控制。”⑤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的目的“在于让民众有能力对公共领域本身和国家的诸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⑥并且,哈贝马斯主张“公共领域意味着依靠话语交往形成公共舆论,使公共理性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文明的影响力。”⑦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建构一个社会公共领域的目的在于形成公共舆论,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与公共福祉。
微博客的崛起对建构当代社会的公共领域功不可没,在微博客的世界里,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不复存在,这使得之前很多被传统媒介过滤的信息得以进入传播渠道。此外,利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消弭了传统媒介代的身份以及阶级差异,信息的者是处在相对较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信息传播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增强,因而不是仅仅将关注视角投放在个人身上,关乎社会他人利益的事件同样成为众多微博友关注的焦点。
建构社会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会形成公共舆论,公共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理性的批判性,哈贝马斯指出:“理性体现在有教养的人共同使用知性合理交往的过程当中,由于任何一种统治关系都会对它构成威胁,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保护,以防表面化。”⑧当前关于微博客的批评者普遍认为微博由于其信息容量有限,而且所传播信息的个人化色彩浓厚,因此不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但是随着公众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微博在影响较大的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微博对当今社会中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涉及公共利益的许多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见解,特别是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成为一种尚。
因此,微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积淀在公众心中的传播欲望被点燃,一个基于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公共领域正逐渐成型,建构社会公共领域的过程,也是社会公众享用媒介近用权的过程。
结语
尽管目前微博发展如火如荼,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微博本身还存在很多缺陷,关于此,很多学者都予以论述,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年无限风光的博客如今已成明日黄花,其过程仅仅数年,因此,微博在变化万千的当今社会其生命力是否耐久,能否经得住间和实践考量也应引起学界三思。但无论如何,微博的崛起再一次延伸了我们获取以及信息的能力,其对于公众媒介近用权的现实影响日盛,其潜在影响则难以估量,微博不微,它是一股正在成长的文化力量。
注释:
①林子仪:《论接近使用媒介权》,《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台北: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231页。
②Jerome Barron. Freedom of the press for whom?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3:75-77.
③李倩仪:《网络媒介在媒介接近权上的突破与限制》,《青年记者》,2010(2),第65页。
④Foucault. Power and Knowledge , Brighton Harvester 1980:98.
⑤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汪晖编译:《公共领域》,《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26页。
⑥尼克•史蒂文森著,周宪、许钧主编:《认识媒介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1页。
⑦⑧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3页,第40页。
----题记
一 、形的束缚
走出教室,残阳如血,冷光拂袖,嘈杂的风却渐渐远去了。
放学已将近半小时了,可教室里看书做作业的还很多;后边还坐着一对亲密的男女生在吃零食,男生小声的对女生服服帖帖的嘘寒问暖,女生在旁边娇滴滴的享受着如初阳的温暖。可能是声音小的缘故,在学习的同学虽然听在耳朵里不舒服些,可是大家都没说什么。
坐在里面,我们也只是笑笑罢了。
来了,随着大方女生甜蜜的笑声,又进来了一对,又笑又闹。几个同学回头看了一眼,又收书出教室。两位见情况不妙,连忙收敛了笑声。可安静并没有持续了多久,几分钟后,两人又兴奋了起来,打打闹闹,拉拉扯扯越来越放肆,又有几个同学出去看书了,教室里所剩无几。
怎得“梧桐岸晓风残月”?
二、梧桐倒影
无奈之下,只好离开。
沿着校园的池塘走,萧瑟的秋风吹拂着岸边的梧桐,叶子在水中漂流不定,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放眼望去,梧桐树下,落叶成堆,有些树叶在树上还未飘零。没有世俗的喧嚣,总算找到一片乐土。
透过稀稀零零的梧桐叶,湖心亭孤独的立在那里,树梢垂到水面,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风,把这块土地隔绝。
透过稀稀零零的梧桐叶,对面的草地上,有位同学正坐在草地里学习。她静静地坐在草地上,汲取着书中的营养。几分钟后,再抬头,却看到草地上热闹了,对影成三人了。他俩坐在草地上,背靠背,手拉手,虽然隔着小小的池塘,但我们仍能听到他俩聊天的喜悦。她没办法,只好收拾书包离开,把草地让给他们。
梧桐的倒影永远无法与世隔绝,挣脱形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