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6:1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思维如何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分类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丰富幼儿体育游戏
所谓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了。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稍作加工,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我们把它分类运用到体育游戏中:
第一类:废纸类。像挂历、报纸、宣传画等,可以团成纸球,让幼儿玩踢球、抛接球、投篮等活动,训练孩子身体大小肌肉的力量和肢体的柔韧性。也可以让孩子任意的、无目的无意识的撕它来训练自己的手部小肌肉;继而可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撕,家长或教师可用针在废纸上扎好各种物品的形状或画好各种物品的形状让幼儿撕,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于无形之中使幼儿体验到了制作的成功感,进而也培养了幼儿做事的自信心等。
第二类:包装盒类。像饮料盒、纸箱、手提袋等,可以让幼儿抱、推、拉纸盒到指定地点,训练幼儿听指令做事的能力;或者把包装盒挖一个能放进幼儿脚的洞,让幼儿穿“大鞋”行走,以训练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可以让幼儿跨过、跳过或从纸盒上往下跳的动作。来训练幼儿的腿部大肌肉群;更可以让幼儿坐在较大的包装盒里当小船,或抬着“车、轿子”走;或者去掉包装盒的一边儿,干脆让幼儿自己开着他们的“汽车”到处跑着玩儿,训练幼儿的奔跑能力。较小的包装盒,让幼儿练习形状、颜色的配对、分类等练习。
第三类:塑料瓶类。饮料瓶、啤酒瓶、罐头瓶等,可利用瓶子进行颜色、大小、高矮、粗细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训练;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还可以教幼儿认识农作物的名称,教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名称、进行热爱、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还可以把瓶子里放人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把瓶子盖打成孔,让幼儿用线绳穿,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做事的耐心。
第四类:棍棒类。利用冰棍棒、吸管等练习各种形状的拼图,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及点数能力;把吸管剪成小段。让幼儿练习用线绳穿,进而进行排序练习。这样的活动设计,取材方便,幼儿重复练习的机会多。既培养了幼儿多方面能力,又减轻了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方便教师备课,家长在家可随时对幼儿进行辅导。这些废旧材料在完成它们开发幼儿智力的使命后,还可以继续回收利用,为家庭增加收入。
二、巧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提高幼儿区域活动质量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喜爱,可是幼儿园能提供的现成区域活动材料较少,我们就倡导教师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自制出一物多玩的玩具,不断投放和补充到区域游戏的各个区域中。如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针对幼儿对电、力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将破损玩具车里的小电机、电线和羽毛球筒、雪碧瓶组合制作了风车,让幼儿尝试接通电路,使风车转动。当幼儿经过探索使风车转动起来时,他们欢呼雀跃,成功感油然而生。我们还将其应用到美工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装饰风叶和支撑柱,有的孩子在风叶上粘贴上彩色纸屑,有的孩子用毛线缠绕纸筒、用食品袋包裹纸筒,还有的孩子用吸管、电缆线、瓶盖等等材料设计出别具风格的风车,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当幼儿将线路接通时,一端的灯泡会亮,这时候幼儿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还将夹子上的图片更换为图卡、汉字、实物、数卡,鼓励中大班幼儿进行数物匹配等,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增强了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大提高幼儿自我游戏的质量。
三、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促进幼儿能力的多元发展
在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能满足幼儿好动的愿望、满足他们游戏的需要,还能使幼儿获得愉快的劳动体验与成功的快乐,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多元发展。
1 有效促进幼儿的认识能力
幼儿制作玩具不仅能满足其玩的天性,而且能在其过程中获得智力开发,提高认知能力。在一个玩具的制作过程中,幼儿需要经历选取材料、模仿、剪裁、组合这样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因而这是一个由教师引导下幼儿全身心投入认识一个事物的完整过程。且通过玩具制作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某些事物,既富有情趣又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在情感的驱动下,幼儿的灵感在制作活动中被唤起,而且随着具体制作过程的进展,幼儿积累起制作的经验,也丰富着认知经验。
2 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制作玩具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做与想同步,动手中思维,思维中动着手,再则动手操作又是按照一定程序,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能使幼儿选材、用材、有序操作的技能得到训练,同时还发展着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审美的能力。除此之外,剪、贴、画、做等动作能发展肌肉运动,特别是手的肌肉活动,锻炼了动作的精确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 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共同完成任务,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和矛盾,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同伴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如何结合各自的观点进行创新等等的问题。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增强自信心,从而良性循环也更乐意与他人合作了。一方面。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一样玩具做好后,幼儿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无比的快乐,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当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做成功后,他们会站在主题版前面,寻找自己制作的鱼及风铃,满脸的自豪喜悦。另一方面,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他们也明白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也能变废为宝,这些奇妙的变化会让^欣喜,明白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会更加珍惜自己制作的玩具。
4 有效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 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 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 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 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 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 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 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 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 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 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 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 。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 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 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 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 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 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 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 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 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 ,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 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 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 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 。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 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 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 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 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 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 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 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 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 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 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 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 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 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 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 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 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 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 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 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 左腿踢足球。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若干需要家长特别关注的转折时期。比如,家长都很关心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中学,如何帮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大学或好的大学专业,甚至考虑到孩子将来如何选择职业。但是,对孩子如何应对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变化,有些家长却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其实,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转折时期之一。因此,要――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幼儿和小学生面临的任务也截然不同。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要适应这种变化,会遇到许多困难,以下几点是家长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在幼儿园,幼儿以游戏为主,到小学后要以学习为主。游戏是有趣的,在游戏中学习,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即使是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或数学作业课,也带有极大的直观性和游戏性。小学生的学习则相对枯燥一些,由于学习的内容有系统知识体系本身的要求,不可能把学习变成游戏,总有许多内容是孩子不能只凭兴趣,而必须付出极大努力,克服若干困难才能学到的。
第二,在幼儿园,幼儿过着较为松散的群体生活,到小学后要过较为严格的集体生活,大至学校的校规和学生守则,小至课堂的学习秩序和作息时间,都需要刚入学的孩子从头学起并逐步适应。
第三,在幼儿园,幼儿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即听、说为主,认读为辅。入学后,小学生既要学习书面语言,又要强化口头语言,可以说两者都很重要。但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却是以书面语言为主,重点要学会认读、书写和作文。
第四,幼儿是老师和家长的重点保护对象,他们受到的关照、爱护很多,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事情很少,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年龄很小,能力很有限,对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理解也有限。但入学以后,在学校和少先队这个大集体的组织下,孩子不仅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许多问题逐步有了更广、更深的理解,也能为他人、社会做更多事情,有更多的贡献。完成学习任务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义务。此外,他们也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第五,孩子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入学后,小学生则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并重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向着逐步发展为以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过渡。
第六,孩子自身的变化,除了思维方式以外,还有成年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孩子会逐步有长大了的感觉,直到18岁左右会具有成熟的成年意识。成年意识的形成也有一些关键时期,进入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环境和任务的巨大改变,让孩子明显地感到自己又长大了许多。这一点会成为他奋进、向上的动力。
以上6点是从幼儿到小学生过渡中主、客观方面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为了帮助孩子完成好这一过渡,家长可从以下方面做工作。
帮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刚入学时,一般都怀着向往、好奇的心情,希望小学比幼儿园的生活更有趣。但学习的压力接踵而来,不用多久,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差,严重者可达到逃避学习,不愿完成作业的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家长不行,必须有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最起码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一年级小学教学要力求生动,尽量与孩子互动,保持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诱导孩子喜欢学习的内容;其二,当天的作业,尽量在学校里完成,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以便孩子回家后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并可在家长指导下,做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其三,家长不要在学校要求之外,给孩子加码枯燥的作业,不妨跟孩子交流,在快乐中活动,可以是趣味数学游戏,也可以是活泼、有情趣的语言活动,这些一样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还可以保持甚至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和秩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但它不同于小学,孩子入学后,必须逐步适应学校的教学秩序,比如,准时到校,按时上课,遵守课堂学习秩序,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以老师为主帮助孩子逐步适应的。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应当独立完成;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一定要当天完成,每天应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是否有错,应如何改正。
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发展过于偏科、偏门,不利入学以后的学习。举例来说:花过多的时间去学外语,却忽略了母语的发展是不对的;花过多的时间让孩子认字写字,忽略孩子口头语言的训练也是不对的;花过多时间在孩子的语文和数学训练当中,而忽略孩子体育、美术、艺术等训练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合幼儿的智力活动与训练可以多些,以帮助其做好入学的智力准备
知识的学习应有它自身的系统性,不要把小学中的知识硬要幼儿阶段的孩子来学,等孩子入学后,又要重复学习许多东西,这不利于稳定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和孩子做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智力活动和训练,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智力准备。
幼儿应该到适当的年龄入学,过早和过晚都不好
在我国,幼儿一般在6~7岁入学。确定小学生的入学年龄是根据孩子自身全面发展的水平决定的。过晚入学,使孩子学习滞后,劣势显而易见。但过早入学也不好,这是因为孩子自身发展的某些限制,会使孩子难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孩子的意志力和注意集中性的发展更差,社会交往能力相对更弱,内部语言还处于萌芽状态,手部腕骨的发育更不成熟,承担写字的任务更困难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老师和家长指导一个5岁多的孩子学习远比指导一个6岁多的孩子困难得多,而其间有些困难甚至是难以克服的,勉强为之,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有害。所以,适龄入学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就近入学依然是孩子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逻辑狗”思维 幼儿园 运用
“逻辑狗”思维,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的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逻辑狗”思维训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逻辑狗”思维训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逻辑狗”思维,源自德国的思维升级训练的智能学具,设计的最初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潜在学习能力。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它依据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与需求,提供出不同智能的人性化的训练主题,进而实现有效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全面推动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幼儿教师需要将“逻辑狗”思维训练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后,幼儿群体的思维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教师在进行应该逻辑狗思维教学的初期阶段时,部分教学专家通过对于数字,分类,排序,颜色,绘画等方面对幼儿园全体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的。但是在运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数据的调查,依然从数字,分类,排序,颜色等各方面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在经过逻辑狗思维训练的幼儿,明显超出没有经过训练的幼儿。同时,幼儿群体在经过训练后,在进行独立完成事情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的思想与想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比较强,学习内容的掌握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甚至有时会使班级中幼儿教师刮目相看。
(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的目的性、秩序性、全面性能力
由于逻辑狗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运用集体和一对一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甚至已经发展到户外教学活动。幼儿教师利用“逻辑狗”思维,对于教学内容中五大学习领域中的判断、排序、推理等学习能力培养。进一步促使班级中的幼儿可以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观察目的性、全新性、秩序性等能力。幼儿群体的观察能力在得到培养的同时,还进一步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最终不断提升幼儿自身的思维水平的提高。随着幼儿自身的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形成,幼儿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探究专研精神等都会随之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幼儿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的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1)配对
配对是幼儿比较学习环节中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发展儿童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的关键性条件。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刚刚开始时为学生出示两对玩具熊的玩具猴,让幼儿进行自主的学习配对。幼儿先拿出一只小熊,观察一会儿,将其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只小猴,再进行观察,并将其放在小熊的右边,一边摇头一边“不是”,把小猴移到小熊的下面;再拿出一只小猴,观察,再放在小猴的右边,一边摇头一边“不是”,随即将小猴移到小猴的右边,一边点头一边说“是”。教师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配对的正确方法。等到幼儿全部掌握后,再次将其增加到三对、四对,以此来不断强化幼儿的配对能力。
(2)分类方面
按照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进行归纳好和分类是发展学生数学概念的主要形式。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分类的能力,分类是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的分类活动可以依据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逐一的分类。
(3)形式排列
当前阶段,识别形式是幼儿字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条件。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将珠子穿成两个紫色的,一个红色的,两上绿色的,一个蓝色的;把积木摆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和班级中的幼儿集体讨论珠子是如何排列的,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模仿其形式重复进行排列,等幼儿熟练以后就可以由幼儿自主进行设计其排列形式。
(四)“逻辑狗”教学延长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幼儿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逻辑狗”思维训练,幼儿群体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听到教学的教学指令,认真进行学习探究。幼儿的观察能力也逐渐提高,解答速度不断加快,准确率也比较高。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一日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们和家长进行互动接力比赛,学生家长的反应明显比较迟缓,观察和推理思维跟不上自己的孩子,部分幼儿已经解出了正确的答案,而一些学生家长还没有一点头绪。对此,学生家长不仅对自己的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还深刻的认识到“逻辑狗”思维训练内容,进而更加乐于支持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进行应用“逻辑狗”思维训练,为班级中的幼儿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将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到教学游戏中,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岩.浅谈如何在"魔力猴"思维游戏课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关键词: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学前教育;创新思维
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观念作为行动的先行力量,改变观念就是改变行动的前提保障,要想全面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的出发点,灵活地采用教育手段与方式,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在幼儿教育中,游戏不仅仅具有娱乐的作用,同样是幼儿的一种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在幼儿的游戏选择上,要基于其内在动机选择,无关固定的模式,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各种动作、语言技能,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享受这份快乐。所以,对于幼儿教育,游戏、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是互为一体的,要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提升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过程,幼儿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对相关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幼儿的成长是在一点一滴中发生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指导活动还是自由活动,都应尽可能地尊重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有直接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个人体验来将这个过程描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解,不然就会使他们丧失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教育模式的优化
在教育模式的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具体的发育特点、理解基础情况,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生活中那些感人的故事,美丽的自然风光,有趣的花鸟鱼虫都成为教育的素材,将这些美好的事物融入在幼儿的脑海中,让他们在脑海中擦出想象的火花。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游戏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绘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脸谱画画比赛,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任何素材都可以成为切入点,然后再将设计好的脸谱戴在自己的脸上。在动手之后,孩子们还能够享受到收获的成果,看着自己脸上千奇百怪的脸谱,他们会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除了以娱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丰富的色彩来激发幼儿的兴奋点,让他们纵横在想象的海洋里。例如在欣赏了一幅美丽的画之后,教师可以留给幼儿几个问题,例如,你在这幅画中找到了什么?你觉得在这幅画中会有怎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孩子们可以尽情发言,围绕这几个问题,回答自己的感想,这对于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唤起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让幼儿充分地展开想象,让他们的创新意识无时无刻地放在思维运动中,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良好驱动力。
三、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
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首先要为幼儿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良好的落脚点,没有自信心,即使有再好的思维能力,幼儿也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里,教师作为孩子们心中可以信赖的人,他们需要对孩子的信心建立负责。孩子在幼儿园常常会出现不独立、不自信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因为受到了专业训练,会在教育孩子上采用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鼓励、赏识孩子,来为孩子建立信心。同时也要让幼儿有怀疑意识,勇于纠错与反驳,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实现思维意识培养的第一步。在幼儿思维意识教育中,教师还应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思维独立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让幼儿在思想上不盲从,不落入世俗,不会轻易地受外界干扰,可以勇于坚持己见,在正确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孩子经常一个人玩,表现得略微不合群,甚至会自言自语。但是如果你耐心地与他交谈,你会发现他思维中的独特性是很难得的,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能这就是因为他经常一个人玩,不愿意与他人融合的结果,可以保持清晰的看法与想法。当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能让一个人自觉地选择孤立,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在思想上保持独立,在行为上保持合群,这种方式方法在今后都会有益于孩子的发展。总而言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作为进步的源泉,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建设来说,都是必备的要素。创造性思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能力的关键阶段,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入手,对于幼儿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帮助孩子完善创新教育,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严妍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黄辉.浅谈在动手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78
我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一直在寻找和摸索一套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才能使孩子们拓展思维,灵活运用数学,使日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容易?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教师必须明确教育对象
我们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幼儿阶段孩子的数学知识积淀几近空白,这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去教孩子逻辑的数学知识,首先要通过简单的数学思维,带孩子认识数学,认识身边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包含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空间关系等,引导幼儿对数学的奥秘产生兴趣,让孩子内心产生动力去学习数学知识。老师要关注幼儿,获得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采用激励及“诱惑”方式进行教学
在心理学上教育儿童时有一个原则,要漠视负向行为,鼓励正向行为,如果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暂时转移其注意力,等负向情绪消失后继续教学,切不可批评责备,否则会使幼儿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要理解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有耐心地去和孩子沟通,在孩子成功理解一些知识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成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好的,建立起孩子的学习信心,这点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心理学上,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来接触我们的世界,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与法则,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锻炼幼儿的数学能力,在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数学的小游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生动的画面以及过关的奖励,让孩子们对这种方式易于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与孩子们做一些数学游戏,比如:
小猫钓鱼
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竿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钓到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四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数量,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扔扣子(适合4~5岁幼儿)
目的:使幼儿加深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一些扣子(5~20个)、1个硬纸盒子、1根标准尺或有黏胶的带子。
玩法:把准备好的盒子放在一个空白的区域,老师指定孩子的站立方位,用绳子或划线与盒子留出适当距离,老师先做一次演示,之后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范围内将扣子投向罐子,每人限投10个扣子,投完后让孩子去数几个投进,几个没有投进,投进的代表所得成绩。这样做可以在孩子竞争心理的激发下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
三、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模式
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教育模式,我们需要与每个孩子充分接触,了解其性格特点,发现并挖掘孩子们的天赋,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难易程度,如果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以对其进行培养,适当提高教学的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将孩子们的潜力尽可能激发出来。
四、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主要遵循三大原则:
一、零岁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也就说明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越早越好。从胎儿期可对其实施胎教,母亲的抚摸,温柔细腻的语言将刺激胎儿,当婴儿一出生,就接触到一个语言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婴儿通过与这个环境的不断交互、不断作用,使之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关键期训练发展原则
所谓关键期,顾名思义,是指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人的一生有许多关键期,如语言发展关键期,数学发展关键期,想像力发展关键期……而我们也知道幼儿期的年龄在3至7岁之间,而这个时期又是许多能力的关键期,我们所说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是3至5岁之间,也正是属于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其中:
(1)出生8~10个月是幼儿开始理解语义的关键期。
(2)1岁半是婴幼儿口头语言开始发展的关键期。
(3)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综合、有效、科学、合理的训练,那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有理想的发展。反之,错失了这个关键期,则语言能力将会发展不足,就是以后化再多气力也难以弥补。
三、关键期最优化训练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既要抓住关键期这个大好时机,还要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国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总体水平较低,这与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所决定的。如何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如何在学校中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的关键期中得以迅猛发展,成为许多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语言能力的内容与要求和本人一点经验谈一谈幼儿园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交往态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将自己的身份降下来,你不是教师,你是幼儿的朋友,只有处理好与幼儿的这种关系,让幼儿觉得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他们走的很近的朋友,他们才愿意和你交流,才愿意将他们的心里话、悄悄话告诉你;而你也会耐心倾听幼儿说话,而且也以温和、平静的态度与幼儿亲切交流。
2.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最近研究发现,幼儿只有有良好的情绪,在其良好情绪下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引导幼儿有话就说,让幼儿爱说、敢说。
3.鼓励同伴间多交流、多对话。
幼儿园是个大集体,同伴之间难免要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教师要鼓励幼儿间协商、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间多交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和悄悄话。
4.耐心倾听,不打断幼儿。
当孩子和你交流时由于他本身的年龄特点,使他的语句逻辑混乱、重复,教师切不可打断他,影响他说话的欲望,应耐心地听完他的话,理解他的话并帮助幼儿整理语法上的逻辑。
这些做法都为幼儿园中宽松、民主的语言交往环境创设提供了保证,使幼儿的语言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依据瑞士幼儿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获得语言依附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幼儿语言的习得,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说一定的生活经验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教师将创设多个机会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如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去踏青,讲述对春天的感受,领略节日的热闹等等,一则可感受大自然中的美的事物,二则丰富幼儿词汇,为今后的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坚实自身的语言修养,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模仿和强化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而成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成人的语言习惯对幼儿习惯的形成影响很大,特别是教师,长时间与幼儿相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幼儿,只有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方能促使幼儿的语言习惯的很好形成。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指人在现有形象基础之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类的大胆想象,美术创作更是如此。从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来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充满想象力的构思,才能创作出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不会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来的。但是想象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培养激发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激发 想象力 创造力
一、想象力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类的大胆想象,美术创作更是如此。从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来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充满想象力的构思,才能创作出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因此,美术教学中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如何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着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特质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课外实践内容,重在发掘幼儿个性化思想和创新意识。
二、美术教学过程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大胆突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启发幼儿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广泛联想和想象。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活跃幼儿的思维,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生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的传统教学程序,大胆引入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所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这种兴趣转化为对美术学习持久的热爱。教师要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观点、新知识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艺术发展的新问题、新方向。并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表现方法,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浓厚的兴趣、持久的热爱、丰富的知识、大胆的现象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
2.合理设置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的欲望。
教师要能够通过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的欲望。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和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也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如何激发幼儿形象力和创造力,着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特质的教学理念,要把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环境,以此来引导幼儿对美好事物能正确认识、合理想象、大胆发挥。如此则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能变被动为主动的去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态度。这时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就变得尤为重要。
3.大胆引导,积极鼓励,让幼儿有敢于创新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发掘和培养这种可贵的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是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力的启发者和培养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一些哪怕很小的新奇想法,充分利用幼儿希望得到老师认可和渴望成功的心理,大胆引导、积极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去大胆创新的勇气。因为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支持,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幼儿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动力。因此,要大力倡导创造意识,就要求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及时表扬敢于标新立异的幼儿。当然,这时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够成为优秀的创意。李可染先生曾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所以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合理的想象,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幼儿知道创新不是无根之基,不是主观臆造,不是哗众取宠,一切艺术创作都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4.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教师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积极创新的同时也要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出现,对一些艺术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问题要抱着探索学习的心态和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和探索。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获取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保持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因为美术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定要有修改、示范环节,这时教师的行为对幼儿会产生很大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辅导和示范,引导幼儿在技法、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避免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要从多方面、多种渠道去思考,对随时涌现的想法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核心理健康学教育。
2、中班幼儿的家长同样应维护佳孩子生理器民,无意识的练习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光知觉。
3、(1)可有意识、有打算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按期丈量幼儿听力情形,及早医治跟防备。(2)让孩子逐渐识别:红、黄、橙、绿、地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彩讲名称。(3)教孩子用手摸,鉴别物体的精细、软硬、轻沉、毛糙、。(4)用捉迷躲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步分辨高低、前后、左左。如用同种物体摇成不共的空间地位,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娃娃晃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4、对中班幼儿念维造就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息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位置,但逻辑思维程度差,处于萌芽状况。他们掌握名物概思时能概括没什物重要特征,特殊是功能特点。野长能够常常取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抛掉的”,“错,生果是吃的”,年轻人如何预防白发的出现。中班的数概念可控制到“10”,词汇的把握也跟着年纪增添,这为幼儿心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倒退发明了条件,有前提的家长能够让幼儿教书法、学画绘、学语言。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幼儿在珠心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兴趣易产生,难持久
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会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口,当他们刚走进课堂,面对小巧、精致的算盘都会兴奋不已,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来大玩一通。但真正进入学习、训练阶段后,枯燥的拨珠训练会令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减退、消失。如何让孩子起初产生的短暂的临时兴趣得以保持,甚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升温、提高,从而让孩子单纯的外在兴趣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教学问题。
(二)个体成绩显著,但差异过大
凡是经过珠心算的学习、训练的幼儿,其思维能力一定优于其他幼儿。每个幼儿的发展亦是各有先后,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语言描述突出,而逻辑思维就略逊色些;有的幼儿思维敏捷,但动手能力笨拙;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偏于浮躁。所有这些,使每个孩子在珠心算学习中的成绩呈不平衡状态,从而给教师的学、制定目标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解决幼儿发展的这种不平衡问题,让每名孩子通过学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提高,是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三)有成功体验,但易产生畏难情绪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幼儿的显性成绩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和众多学科一样,珠心算也有其自身的学习难点。一部分幼儿就会在这儿徘徊、滞足,甚至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不再继续。教师应探究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创设多途径教学形式,给幼儿铺设越过险阻的平台、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幼儿珠心算的教学对策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1.让小班幼儿玩算盘,在玩中学习。在认识算盘时,笔者以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原则,在区域角布置了“可爱的算盘家”,教幼儿涂涂、画画、贴贴,做“算珠宝宝”,玩“给算珠宝宝盖房子”的游戏。幼儿在唱、做、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算盘的结构。
2.让中班小朋友将数字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注重教法的直观形象性,以突破难关。5岁左右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视觉感受能力、听觉辨音能力和手指肌肉的活动能力都处于发展的敏感时期,机械识记力强,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使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满5加凑,破5减凑”是珠心算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授过程中,笔者让小朋友们都来当“珠宝宝”,玩“抱团”的体育游戏,以掌握凑数的概念。
3.在大班设置算法情境,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学习。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探索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应得到重点的培养。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师生互动、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为幼儿创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探索过程和成功体验。
(二)珠心算教学与幼儿园各活动领域相结合,教学效果好
1.珠心算与数学活动相结合,相辅相成。在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利用算盘梁下的珠码教幼儿理解“1~4”的数量概念;认识“5”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凑数概念,学习“满5加,破5减”;认识“10”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补数概念,学习“进位加,退位减”。通过学习珠心算提高幼儿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珠心算上下工夫,在数学上见成效。
2.珠心算与音乐、体育活动相结合,动静交替。将珠心算练习与音乐、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感受更多的快乐。例如,在练习前先听音乐做指法操,活动手指关节,以愉悦、平和的心态稳定注意力,进行听数、拨珠、译数、盘(心)算的练习,使大脑和手指进入快捷反应的训练状态。练习后,组织幼儿开展户外自由活动,放松身心,改善大脑的供氧状态。
3.通过区角活动分散学习内容,促优扶差。由于幼儿的有意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笔者将珠心算学习内容分散到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之中。例如,利用饭前准备的时间对幼儿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或进行听心算练习,根据能力差异注重个别提问,把握每个幼儿的掌握程度,让每个幼儿都有独立表现的机会。在饭后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自己画算珠、剪珠码卡片,幼儿在自制盘式图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脑印象。幼儿之间还可以互相当“小老师”出题答题,让学得好的幼儿指导学得差的幼儿,教师重点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辅导,保证幼儿的学习进度“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关键词:幼儿教育;独立生活;集体教育;沟通情感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笔者作为一名带班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幼儿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幼儿园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的严密保护和无限宠爱,生活技能缺乏,比如出现了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等问题,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幼儿刚踏入幼儿园时就注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这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更需要加大训练力度。笔者在带小班的幼儿时,发现很多的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尤其是一些外套,都得求助于老师。对于幼儿一日活动而言,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过于依赖教师,不能很好地培B学生的独立性。但是很多幼儿教师会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让孩子吃苦家长会不高兴的,还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大一些自然就会了,何必强求所有的孩子都会呢?笔者认为这些的想法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他们更多的只是把幼儿园当作了幼儿托管机构,这种想法并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对于幼儿而言,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寓教于乐,通过形象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收获知识。笔者和其他教师合作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排成一首充满趣味的儿歌,在和幼儿学习儿歌的过程,配以形象的图片进行解释。和幼儿沟通需要多多重复,所以在幼儿掌握儿歌的基础之上,笔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参与实践。比如请幼儿表演儿歌,同时请会穿衣服的幼儿根据儿歌表演穿衣服的过程或者请大班的同学表演穿衣服的过程。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慢慢就掌握了穿衣服的要领,当其他幼儿都可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他们就有了要自己穿衣服的意识,这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当然第一次的尝试教师要给予协助,但是慢慢教师要将自己的协助收回,让幼儿一次次进步,最终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都用这种方式进行,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只要方式合适,他们很快就能掌握。
二、针对幼儿心理开展课堂教学
就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模式而言,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便是集体教育活动,即课堂教学。但很多幼儿教师都会苦恼,幼儿很难像小学生那样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甚至会扰乱教师讲课,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笔者认为,幼儿如果能很好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上课,对于幼儿而言并不是好事。因为幼儿正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如果过早地将他们束缚,不仅扼杀了他们好动的天性,还会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所以,幼儿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特点鲜明的,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让幼儿能主动、快乐地学习。幼儿时期的个性对于其长远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个性的基础之上展开教学,切忌强迫教学。笔者在此想以幼儿的音乐课为例谈谈如何展开课堂教学。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主要为四段式教学,即幼儿背诵歌词、教师示范演唱、幼儿学习、独立表演。背诵虽然是幼儿的强项,但是规定记忆并不能调动他们的记忆能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非常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之初请幼儿来编写歌词。因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出色,所以他们能根据教师设定的主人公编出非常有趣而且生动的歌词。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对某些歌词进行修改,这样一首他们自己创作的歌词就出炉了。因为是自己所写的,幼儿往往对之后的学唱和表演充满了期待。因为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得幼儿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获得了最大的收获,并且是在快乐和轻松中学习到了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课程同样有效。
三、加大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对于其他阶段的教学,师生之间关系最佳状态为亦师亦友。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教师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由于幼儿和幼儿教师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幼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对于身心还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而言,幼儿对于幼儿园教师会产生深深的情感依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触发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有自己的使命感,要像妈妈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怀,并且要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如果在其他成长阶段,教师可以用批评教育和真心关怀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这个学生。但是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妈妈一样的爱心,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幼儿,引导幼儿逐渐进行改变。笔者认为,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要让幼儿悦纳自己,才能使双方的情感交流顺畅,幼儿才能自信快乐的生活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提升自己的素养,一切从幼儿出发,切实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由于幼儿和幼儿教师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幼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对于身心还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而言,对幼儿园教师会产生深深的情感依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会触发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幼儿,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怀,并且要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幼儿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提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当幼儿犯错误时,对幼儿坚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平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要为人师表;其次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与家长的认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活动;思维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52-02
华生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活动。”3~6岁的幼儿,其语言和思维都处于启蒙阶段,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那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环境渗透,孕育幼儿思维的苗床
1.创设诱发幼儿思维的物质环境。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语言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如在中班故事表演《幸福一家》中利用区域为幼儿创设几个温馨的小家,幼儿戴上头饰后在“家”中表演,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孩子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说,这样也让“家”的环境成了指导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2.营造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尊重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语言活动作品,根据自己的语言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语言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不受语言活动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多管齐下,搭建幼儿思维的平台
1.妙用各种语言活动形式。语言活动是多姿多彩的,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大小图书语言活动,听赏、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等,这些能帮助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语言活动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活动习惯,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增设一日生活环节,坚持每天15分钟晨读。在班上,我采取“欣赏—跟读—朗读—评价”的模式,让幼儿朗诵散文、诗歌、童谣、蒙学读物等,在幼儿朗诵时,时常让幼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鉴赏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集体面前敢想、敢说、会说、愿说。
3.抓住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阅读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语言活动方式(独立语言活动、结伴语言活动等),教师放置录音机、空白录音带和原带,逐步训练幼儿进入欣赏—跟读—模仿—创造(非常简单)的过程,最后由老师和幼儿一起评价,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欲望,逐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开心一刻。在日常餐前十分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积累语言活动经验,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
三、有效教学,铺设幼儿思维的星光大道
1.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教师选取的内容不仅要被幼儿所熟悉,更要杜绝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去比较、去选择,从而讲出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语言表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运用语言的场所,能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中表述自己对事物见解的能力。在语言表演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灵活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思维。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用续编故事情节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如在给孩子们讲完《丑小鸭》这篇童话后,我要求每个孩子续讲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创编故事的思路,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水平。
3.问题预设,以有效的双向提问激活幼儿的思维。双向提问是主张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幼儿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即教学要以“问题”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幼儿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将“双向提问”运用于幼儿文学活动中。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刺猬学时髦》的教学中,我问:“你们觉得小刺猬烫卷发合适吗?”幼儿提出:“小刺猬烫了卷发,遇到想吃他的坏人怎么办呀?”“小刺猬为什么要烫发呢?男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圆圆的卷发呀?……”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做法。
四、全方位思维训练,提升幼儿思维的金钥匙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首先就要突破幼儿的惯性思维,使孩子能自由想象而不受限于某个点线面体。互相弥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思维训练,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