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

时间:2024-03-04 14:3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城市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城市规划

第1篇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除二氧化碳外,导致全球变暖的其他气体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然而,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有统计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而面对如此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对全球变暖的现状,我国产生了一种应对方式:低碳。低碳则是一种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低碳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减少一系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低碳不只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更是我们保护自然的态度。

2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2.1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由于低碳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必然。对于低碳的城市,包括低碳的工业、低碳的农业、低碳的运输、低碳的消费等等,都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度比较大,想要实行节能减排的措施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实现低碳必定是发展的趋势,也必定能够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建设低碳城市能减少汽车尾气,减少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具有污染性的废气,能够净化空气,能降低由于有毒气体导致的呼吸方面的疾病,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服的生活环境。

2.2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好。我认为我国也不例外的正在走向“先发展,后环保”的道路,因此为了阻止也是为了弥补由于我国的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出现了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它的存在有助于节能减排,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由于其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就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多的能源,也有利于新能源的研发,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3促进城市发展在这个社会竞争异常的时代,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城市与城市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随着人们低碳意识的加强,低碳城市的出现也使自己倍受瞩目,因为低碳就是环保,就是顺应自然,就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们自己。如果某某城市不顾低碳意识,努力发展重工业,并且不加以制止,就必然会导致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引发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终导致其落后。相反,树立低碳意识会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会使城市更好的发展。

3怎样建设低碳城市

3.1制定规划想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要制定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与目标,为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城市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城市的低碳建设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可以从工业方面入手,出台政策措施促进高能耗的行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改善工业的一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从交通方面入手,我们都知道小汽车的高排放是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应该加大对公交车的投入,减少汽车的使用率;可以多造林,加宽绿化带、在城市中增加更多的植物,由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就会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大力建设低碳的建筑,像带有太阳能、风能的建筑,既节约用电费用,又能发展新能源。

3.2提高低碳意识对于现在低碳社会的全面发展,低碳意识也渐渐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现在很多人的低碳意识依然还是不够,他们认为多开开车也不会对空气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想的是别人低碳就低碳呗,反正少我一个也不算少。其实这就是现在许多人的通病,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么什么时候才做到真正的低碳呢?从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在为人们的需求努力的发展,努力的进步。为人民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为他们建设一个小康社会。那么我们该为国家做什么呢?话说回来低碳不只是为了国家,是为了我们自己,而这也正是国家想要的,国家想要我们生活的舒适,生活得健康。其实提高低碳意识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提高低碳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要紧随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低碳脚步,把低碳当作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3实践低碳对于建设低碳城市,不能光说要怎么样去建设,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国内有许多的城市虽然提出了低碳城市的理念,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构想,根本没有去实践,这跟没有建设低碳城市是一样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实践就不可能推行低碳,不实践就不可能让人民相信,不能让人民去共同努力。因此城市是个代表,只有城市去按照自己提出的低碳理念去实践,人们才能信服并且跟着共同努力。例如上海市东滩地区打造的东滩生态城,该生态城中对能源的利用方便很符合低碳理念,热能和电能能够通过风能、垃圾、城市建筑物上所吸收的太阳能直接获得。推荐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出行,既锻炼身体又不产生多余的废物。并且发展燃料电池公交车作为人们代替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为了发展节能电池的使用,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为了大力发展低碳,也建设了许多具有环保意识的建筑物。再如保定市,通过新能源的利用,提出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以上两个首先发展低碳理念的城市能够带动我国的低碳发展,就像是树立一个榜样,让其他城市多多借鉴,多多学习。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变革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7-002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0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热点。有关学者就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实质和发展途径等作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也略有涉及。但综合来看,其实际上要么只是从低碳和城市角度进行综合论述,要么局限于低碳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等,对于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规划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城市规划在思想、体系、编制、内容、实施管理等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帮助。

1 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和工业化

低碳经济的最早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兴起源自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严重后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1990年发表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阐述了全球气温升高的危险,之后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直接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使得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更是反映了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趋势的无法逆转,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于生存权和发展权斗争的重要内容,正逐步演化成一个政治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则缘于城镇化进程。自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积聚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城市数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的加剧、新兴工业门类的兴起,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建立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商贸型城市向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工业型城市转变。这一转变在创造前所未有财富的同时也给城乡发展带来了种种矛盾,对城乡设施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现代城乡规划理论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等开始,城市规划学者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措施和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和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严格来说,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时间内产生了比之前数千年农业文明更多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诱因之一。根据有关资料,从1850―2005年,全球共排放二氧化碳11222亿t,其中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共排放8065亿t,占全球总量的72%。从人均累计排放看,欧盟542t,德国958t,英国1125t。而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仅71t。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碳排放总量还是人均累积排放量方面都远远超过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人类碳排放增加有着不可割裂的因果联系。

从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其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生,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也随之而建立。同时,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空间地域单元,碳排放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城市产生的。联合国的2008年《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到2008年底全球将有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0%。高密度环境和高频率活动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远大于乡村,产生碳排放的领域和总量也远大于乡村。同时,城市社会经济的高度集聚使得对其进行低碳控制更为有效和便捷。因此,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性安排和空间秩序控制的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就好像是工业化所导致的一对孪生子。两者之间的同根同源关系决定了其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相生相伴。低碳经济离不开城市规划,需要城市规划的助力和促进;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要作用。

2 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快速城市化、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化的过程。由于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巨大,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处于全球前列。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我国在2007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在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原材料消耗和居民需求增量巨大必然会对节能减排带来很大的压力。《京都议定书》虽然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我国的低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世界各国经济关联度较强,发达国家低碳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的外移,基础设施等投入的“锁定效应”(Locked-in effect)TM等,有可能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不能和发达国家走同样的道路。由于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大都放在建筑、居民生活和交通减排等社会生活方面。如英国低碳城市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英国能源与环境变化部与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通向哥本哈根之路》报告称建筑节能是执行低碳经济发展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此外,还有美国对于节能汽车的鼓励、德国政府对太阳能供暖产业的减税激励等。我国在部分发达城市也进行了相关尝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

的着重点就是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但就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城市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首要的任务依然是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必须在确保发展的基础上兼顾节能减排,通过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经济形式的应用和发展。在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应立足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重点应放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高能源效率与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之上,并通过多种手段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以增加碳汇。WWF在我国的另一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保定积极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将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实行低碳产业的发展、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同步转变,应该说是促进发展与低碳互动的有益尝试。

笔者认为,低碳城市主要指在保持经济发展前提下,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目的和手段,以低碳生产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并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城市模式。其与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有一定相近性,但也存在不同。生态城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s提出,根据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的观点,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强调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从系统和循环角度考察城市各要素的运行和相互协调。根据许多学者的意见,绿色城市与生态城市大体一致,笔者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但认为生态城市更偏重于系统层次,而绿色城市则更偏重于环境方面。这两者与低碳城市的相同之处在于三种理念都反映了在环境变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问题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认识,最终都是以改善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而寻求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不同在于,低碳城市直接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侧重于低能耗和新能源利用;而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则从城市宏观环境人手,侧重于整体环境的营造。

3 城市规划视野中的低碳城市特征

本质上说,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作的关于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低碳的城市规划应该能够在对城市发展思路、总体布局和内部秩序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规划角度来看,低碳的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低碳城市应具有合适的规模。Glaeser and Kahn研究了城市规模和城市碳排放量的关系,得出城市的规模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指出大量新增人口将导致更高的碳排放水平。这说明,只有将城市规模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减缓城市碳排放的增加。

(2)低碳城市应具有紧凑的形态。吕斌认为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再生,在城市形态上要形成具有复合土地利用的紧凑城市。在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发展规划中曾经也论证过城市密度、交通等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紧凑城市土地的复合利用,多功能紧密结合,有利于减少居民日常通勤的距离和时间成本,对于提高城市密度和城市交通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这些无疑将有力的促进城市碳排放的减少。

(3)低碳城市应发展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不断蔓延的城市道路,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阻力。以公共交通优先、科学合理组织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阻力,降低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增长速率。

(4)低碳城市应能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的实施。从规划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低碳发展需求,给低碳技术应用和政策实施留有充足的空间。在规划决策阶段,综合考虑了低碳发展的可能性,采取适宜的决策流程,制定出长短期结合的政策,在规划实施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促进低碳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和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4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行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其在编制理念和方法、标准、内容和实施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与低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总体看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偏重于城市外延式发展而轻内涵式发展,不利于资源节约

我国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城市盲目外延扩张,导致了城市用地效率极其低下,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专题研究报告有关成果,从城市用地人口容纳能力、建筑容纳能力和产出水平来看,我国的城市用地都存在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但我们在相关规划编制的时候,立足点往往放在城市用地扩张方面,对于城市建成区内部关注相对较少;重点依然放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安排上,而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城市已有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力度不够,对于城市用地潜力挖掘不足。这显然不利于土地和附着其上的各种资源的节约。同时,城市盲目的外延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紧凑发展,导致城市交通量、市政管网等的不断增加,影响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固碳功能,对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2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城市规模过大,增大了城市的碳排放

在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过程中,对于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等的确定事实上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科学性的缺失一方面导致了在编制过程中,规划从业者面对来自地方行政力量干扰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不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另一方面也导致在规划管理过程中,面对调整规划的要求时不具备过硬的技术底气,缺乏坚持原有规划数据的理由――城市规模等通常在规划调整的过程中一再变大。在规划层次的控制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问题。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的有关数据,1981―2008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从6720km2增加到39140.5km2,增加了近6倍。仅2005―2008年的短短三年间就增加了近1万km2。事实上,这仅仅只是城市范围,还不包括正在大量扩建的小城镇等。如果加上后者的数据,将更令人触目惊心。

城市这种快速扩张加快了城市对周边农田、森林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城市人口和生产集聚导致资源消耗增多,产生的污染物也不断向周边地区转移。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用地在急剧减少的同时,其系统环境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也被大幅削弱――整个城乡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4.3相关标准体系已不适应现状和低碳发展的需求,指导性不足

目前实行的指标体系大多为多年前制定,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今现实。以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为例,标准的覆盖范围局限于城市用地,具体指标上下浮动范围过大,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分为60.1―75m2、75.1―90m2、90.1―105m2、105.1―

120m2四级进行上下浮动,但在实际规划操作过程中往往固化为人均100m2,忽略了各地各级城市之间的具体差异,导致城市用地效益不高。此外,我国相关指标的制定大都以现状统计资料为基础,指标取值也与现状统计数据基本相当。从节约利用和控制角度来看,效果不甚明显。

4.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不足。浪费较多且效率不高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分属多部门投资和管理,在其实际建设时往往出于部门利益和管理方便的考虑。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在整体协调方面的指导性和话语权不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设置不够合理、相互冲突和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以铁路为例,某些城市铁路路桥在规划建设时只考虑单线的现实,忽略了日后升级为复线的需求,结果往往需要在同一地点建两座桥来满足复线的要求,在土地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些浪费和不高的效率显然与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加以重视。

5 城市规划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5.1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可以转变相关理念,对现有目标进行调整,探寻我国高速城镇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合之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系统的原则。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碳排放的增加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效果,单一的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简单覆盖城市和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城市发展和低碳目标的结合必然要反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规划在调控方面的作用,有必要遵循系统原则。同时,城市规划应注重对消费的研究。以往的城市规划关注更多的是最终消费,并将其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实际上,碳排放产生于消费的各个环节,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应该关注包括产品生产在内的消费全过程。此外,尽管我国传统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但其所蕴含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有助于今天的低碳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里的思路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低碳、生态等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是规划要适应城市发展和自然的变化,在原理和方法上及时作出应对。Peter Hall把城市规划理论归纳为三个时期,并认为第三个时期时应关注气候变化、全球增温对全人类的影响,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5.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

低碳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途径。城市规划可以与其结合,通过对碳源、固碳地的研究,探寻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模式,并对现行编制方法进行变革。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规模、促进紧凑发展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实现;增加碳汇,可以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限制城市无序扩张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来实现。在此基础上的编制方法变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规划思路,改变以人口决定用地的做法,改为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决定城市发展空间和规模。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能更直观的反映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对应与耦合,能带来城市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即由以往的“需要多少”转变为“只能多少”为主,变加法规划为减法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更符合种低冲击开发模式(LID)的特点显然更有利于城市的低碳发展。同时,与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相比,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相对严谨,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成果确定和实施管理等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2)考察城市发展模式,从消费和需求角度研究城市紧凑之道。紧凑城市对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达到城市形态的紧凑,就要实现功能尤其是服务功能的紧凑,并通过其带动其他设施布局的紧凑。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需要深入研究消费和需求,以紧凑为目的,从消费全过程和供需关系角度研究服务及其设施布局,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设置。

(3)推行TOD模式,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紧密结合。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要轴线合理发展,呈现出从中心轴线到边缘密度逐渐衰减的空间形态,形成分散型紧凑的大都市结构,避免城市以较高的密度“摊大饼”式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用地契人城市内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固碳能力。

第3篇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导向;城市规划

由于当前的经济建设步伐过于迅速,而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生态恶化事件。各种反常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当前必须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生态建设,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城市规划变革的原因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规划的专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学科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城市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高犯罪率等难题,在数量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上仍然有待提高。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生态危机的现状逐渐加重。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我们必须要积极适应并接受和吸收“低碳”、“生态”等城市发展模式,这无疑给快速发展中的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尤其迅速,建筑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在新时期下,积极将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适应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而且更加符合新时期的技术革命和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进行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意义

由于近年来单纯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总量大大减少,使能源危机的处境更加严重。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带来了相当的挑战。为了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难题,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并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倡导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

我国当前处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当前却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积极倡导实行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危机的压力和气候变暖的危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低碳与生态要求下的城市规划变革措施

(一)城市交通系统方面的变革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大量的私家车不仅造成了交通的极度拥堵,而且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据资料统计,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已经占到大气污染物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大量的汽车尾气在污染城市大气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的要求下,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倡导“低碳交通”。市民在出行时尽量选择一些低排放、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交通工具。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而且还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目前城市中,符合低碳环保特点的交通工具有地铁、公交和轻轨等。当然自行车也具有灵活、轻便、舒适、环保的特点,也是城市中人们出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所以,上班尽量选择自行车出行。如果距离较近,那么最好是步行,既有利于身体健康还低碳环保。如果要远行,最好选择铁路出行,因为铁路相比于其他的交通方式是最为低碳环保的。

(二)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风环境

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逐渐呈现出一种越来越高的趋势,在这些高层建筑中,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环境越来越差。建筑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行人舒适和安全,也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小区的气候,还影响了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和小区内污染物的快速扩散。建筑风环境差,使得小区内的空气自净能力也越来越差。在发达国家中,建筑风环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都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使城市建筑保持一个良好的风环境。

对于风环境较差的建筑,由于小区内的住户室内通风不畅通,因此在夏天就增加了空调制冷的能耗,在冬天增加了采暖的能源消耗。

所以在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时,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外形和布局,尽量消除不利于风环境的种种因素,也可以采取简单方法来改善风环境,例如种植乔灌树木、设置格栅和挡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拥有良好的风环境。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能够既有利于冬季的采暖,也要有利于夏季的通风。而且主要房间还要避免夏季的时候东、西方向朝日晒。

(三)城市规划中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

在城市建设中,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采用节能技术以及低碳技术。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广泛应用起来,多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措施都有利于城市的节能减排。对于日照充足的城市,要大力推动太阳能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城市中建立新型垃圾焚烧站,可以在烧掉垃圾的同时收集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小区内要大力发展太阳能技术,统一安装太阳能的热水器。对于一些采光或者是照明要求不高企业或场所,积极采用太阳能的LED技术,以减少电能消耗。对于生活垃圾需要填埋的城市,如果填埋的垃圾达不到一定规模,就可以采用点燃或排放的方式来掩盖所产生的气体。对于达到相关规模的,就要考虑将填埋的气体用来发电。

结语:

由于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灾害和影响。因此,在当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强化低碳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对于当今的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将低碳和环保贯彻到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方方面面,积极落实政策,积极创新技术,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2]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13-18.

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空间;交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

(一)低碳城市理念的含义

低碳城市指的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创新低碳技术,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建设低碳城市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包括技术应用、理念认识与制度安排。技术应用是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落实的主要手段,制度安排是使政策得以落实的机制保障,理念认识是促使人们形成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引导,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二)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也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有长期的结构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一旦城市规划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确立,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尤为重要。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及实现方法

(一)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二)实现方法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怎样进行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引导、管制与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怎样达到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化的目标。

在健康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怎样引导土地利用模式与公共交通体系实现低碳化,怎样在城市的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中应用TOP模式。

怎样提高碳汇以实现给人们提供适宜的环境。

怎样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管制碳排放的强度等。

以上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形成低碳环境,建设低碳城市、转变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最终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三、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一)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引导

1、城市空间结构

我国许多大城市在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以前,出现了无序蔓延的现象, 或是进行规划时为了追求政绩而不加节制的扩展城市边界,形成了许多“摊大饼”的城市形态。我国特大城市的布局形态,除少数因地形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带状或组团状布局形态以外,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团状的集中发展模式。这样的集中团状很容易发展成“大饼”,从而不断加重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环境、资源压力,成为不经济的低效城市。这也将导致城市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将TOD(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概念引入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中。国内外通过实施TOD而成功引导城市有序紧凑生长并且减少大量私人小汽车出行的案例已有许多,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巴士公交引导城市发展两种模式。现在我国许多城市也开始在规划中引入TOD的理念,这有利于创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政府需加大力度在财政和政策方面扶持轨道交通及快速巴士公交的发展;规划中要在公交走廊站点附近加大开发力度,增加此处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政府要协调开发商、居民以及公交公司的利益关系,使各方合作建立有利城市健康发展的TOD系统。

2、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各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安排协调的过程,在现在国内进行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而不顾实际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便捷生活造成规划用地性质混合程度偏低的现象,还有些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开发区规划土地功能单一,城市功能不完善。这些都会使得城市中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量增加,同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碳排放增加。

因此,为了配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政府及规划师应当让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注重各类用地的比例均衡,在城市每个需要集中建设的部分都应增加土地功能的混合度,另外,还应注意各类用地地块的尺度,使城市居民能够用最低碳的出行解决生活、工作、休闲的各种需求。

(二)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引导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道路系统运行情况存在许多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交通拥堵,而从规划中找原因则是道路网等级配置结构失衡以及路网密度的下降。 现在许多道路系统规划都是计划性大于实用性,规划路网时快速路和主次干路的比例过高,支路却远远不够,生活性道路缺失。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道路运输效率,方便市民生活,在进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当注重实用性,提出比例适当的道路等级配置,提高路网密度, 减少不必要的干道,在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集中地带增加支路,使街区能够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尺度要求。

2、鼓励自行车出行与步行

首先,要打造良好的自行车及步行出行环境,保证骑车者和行人在舒适的空间内能够安全行进,这就需要在建设城市道路时确保足够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宽度,并与机动车道之间进行适当分隔,加强绿化。

其次,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及步行系统,在道路交叉口处加强信号灯控制时长的合理性,适当增加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第三,在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区加建拥有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自行车停车场,减少车辆失窃,同时每隔一定距离就在公共设施附近增加行人休息座椅。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针对现在许多城市存在的公交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覆盖面不够等问题,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改善。如城市可以划定公交专用道,建立有独立路权的公交行车网络;加强公交运营管理,提高发车时间的准确度;根据城市情况降低公交票价;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公交公司的运营;定时检查公交线路设置的覆盖面和站点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城市建设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满足城市各个地区的市民日常出行需求。

(三)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产业结构规划的引导

1、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传统的产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资源与能源消耗量较大,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废弃物与中间产物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在以传统产业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并将落后产能淘汰、关闭经过多次整改还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生产,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发展绿色低碳新型产业

不仅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要注重发展低碳绿色新型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要对城市产业的内涵进行不断拓展,然后依托现有资源与能源,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城市垃圾发电等新型产业,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结语

综上,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项公共政策,对于低碳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能源紧张和提倡低碳环保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中应大力引进低碳理念,真正规划建设一座低碳美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第5篇

态规划的编制以及规划措施加以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生态;规划;编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生态规划研究综述

从城市诞生之初,生态规划的理念就存在了。按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19 世纪末以前)、发展期(20 世纪初至20 世纪50 年代)和成熟期(20 纪60 年代至今)3 个阶段。萌芽阶段的生态规划理念主要反映在城市的依水而建、向阳而居,主要理念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对生态规划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阶段的生态规划理念以赖特的“广亩城”、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为代表,其理念围绕城市生态格局的发展变化,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相融。成熟期的生态规划,其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生态城市建设和评价标准、方法研究。提出了低碳城市、低碳生态规划等规划理念,并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科学实施。

二、低碳生态规划的编制

从规划的编制形式来看,低碳生态规划的编制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自下而上的规划反馈形式和从上到下的规划体系建构形式。前者强调规划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施性,常以具体的项目规划、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出现;后者则从规划政策、标准、导则等方面,强调了规划体系的系统性、规划管理的方法性和规划的目标性,从而指导生态规划的编制。

三、低碳生态规划的实施

低碳生态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如何与融入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笔者认为,低碳生态规划应立足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将低碳生态规划理念、技术、方法等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管理、编制和实施中去,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实施。

1. 规划管理程序的优化

要实现低碳生态规划的目标、理念,必须通过与规划管理相关的规划程序和行政许可两条路径来实施规划的核心要素等内容。在规划审查中,要体现低碳、生态理念和方法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必须对规划的审查流程和方式进行优化才能实现。在规划行政许可方面,以“一书三证”为主要载体,在规划许可中体现低碳生态规划具体要求。针对具体项目,增加低碳生态规划所涉及的核心要素。并在项目后续建设中,按照规划许可要求落实低碳生态的相关内容。

2. 相关标准与配套政策的制定

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标准及配套政策是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规划编制和规划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修订并完善低碳生态规划相关法规、标准及政策文件,是促进低碳生态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途径。

(1)规划标准

由于低碳生态规划引入时间不长,现有多数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针对项目实际考虑低碳、生态要求,同时也不能较好的指导低碳生态规划编制和实施。因此,在规划标准中引入低碳生态理念。通过结合低碳生态核心要素,将核心要素列入现行规划标准体系,从而指导低碳生态规划管理、编制及建设实施。

(2)配套政策文件

规划标准虽然指导性强,但由于其修订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因此也可以采取在规划技术规范、指引等配套文件中引入低碳生态规划核心要素的方式,指导低碳生态规划编制与管理审批。

3. 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关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既是低碳生态规划作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是规划管理的技术支持与应用平台。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包括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规、修规与建筑设计等不同规划设计编制层次,因此可以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将低碳生态规划核心要素、指标融入各种层次和类型的规划,从而在实施中落实低碳生态要素。从规划编制的空间层次

来看,可以从区域、城市、具体地块三个层次,实现低碳生态规划核心要素与不同类型、层次的规划编制的衔接。

(1)区域层次

在区域层次,低碳生态规划编制主要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目标并在实施中发挥作用。生态规划的重点在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设;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薄弱部分保护和整治;城市交通、河道、海域、生态廊道的整合,生态都市圈的共建与发展等内容。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其区域的特点及优势以科技发展模式的方式有效的体现出来。这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重要系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旧的知识体系不仅不足以支撑这项系统工程,搞得不好甚至会将其导人歧途。因此,区域创新原则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存在问题和现状要以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科学分析和评价,以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将现代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就应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我国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技资源,能够为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一定的机构、人力、支撑条件、资金和实施平台。

(2)城市层次

在城市层面,低碳生态规划可以依托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策略等规划形式体现,也可以计划、政策等形式出现。其重点应关注城市生态与城市容量的相互关系并科学预测、引导绿色生态系统的构建,强调环境污染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针对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确定核心要素,则是控制、指引城市低碳生态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

(3)具体地块

具体地块的规划包括控规、修规及建筑设计三个层次。如何在控规层面落实低碳生态规划要求,是低碳生态规划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应在控规编制中,通过增加低碳生态规划核心要素控制指标等内容,有效指导具体地块的低碳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在修规和建筑设计过程中,除落实控规设计要点和核心要素之外,通过增加用地混合比例、绿化与景观、节能材料使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控制指标,以及其他有关低碳生态规划建设的内容及图纸,进一步引导具体地块的低碳生态规划建设。

(4)道路步行系统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步行系统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它不但是现代城市个性化的代表,还是城市节能的表现,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了社会经济建设当中。目前,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当前,步行系统规划主要由商业步行区、住区步行区、休闲娱乐步行区和交通集散区这四个部分组成,而且这四个方面根据城市特色,有着不同的规划模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的时候,要从各个部分进行全面的处理,并且结合当前的低碳理念,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建设则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完全的表达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低碳理念,这不但减少了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对城市居民的生态健康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于绿色环境的工程建设对城市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从而使其更适合人们居住。目前,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时候,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保证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还要结合各种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施工,从而建立起一个适合人民居住的环境。目前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对园林城市的打造,重点突出城市的风格、特色和品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依托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充分的挖掘出城市的文化内蕴,从而树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形象,实现了自然、传统、创新和时代气息相互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以绿来装饰城市,以美来突出城市个性,实现了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内涵;实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的项目,低碳社会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各国发展中的一个共同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加快发展增强经济的同时也一直努力的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低碳社会的建设。我国已经将低碳社会建设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层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之中。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建筑物、公共设施等都比较密集的地区,是我国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排放的源头集中区,也是我们能够实现碳排放控制的关键。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在我国全部的碳排放量中,城市的碳排放量占总量一半以上。城市规划就是需要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实和潜力出发,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集约的利用土地,统筹协调空间布局,实现各类社会资源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低碳发展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要把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让其成为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低碳城市内涵

低碳城市内涵与低碳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英国最早在2003年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所提出来的概念,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环境污染和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来实现更大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我们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的机会和途径,其为应用、发展和输出先进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国内的一些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说法,如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是低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的发展。马永欢、付允等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和发展方法,即低碳发展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是我们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碳中和技术作为方法。

对于低碳城市内涵而言,正如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的不同表述,对低碳城市内涵也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我们在城市中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包括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做到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小化处理。其他的如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公众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在社会管理上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通常认为,低碳城市是在城市空间内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在发展低碳经济,不断地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群众的生活方式,彻底摆脱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不断优化结构、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创建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节约、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城市的高效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规划不足

1、生态环保意识的缺乏

作为一项对城市规划合理与否评价的重要指标,生态环保意识的直接体现着整个社会对低碳的认识度和积极性。然而,由于历史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城市规划往往是更加注重规划的社会经济效应,而忽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虽然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也对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是,在我们进行实际的操作中,种种法律法规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我国的城市增长更多的是采取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城市发展造成污染物的高排放,而这些又让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威胁。城市化的不断提速、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的升级,这些都给原本紧张的城市资源、环境带来着更大的压力。据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各江河湖海中,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有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50%的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标准,40%的水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60%-70%的缺水量由水源污染造成。

2、公众利益诉求的缺失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中,主要是体现着政府规划部门的意志,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才智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造成城市规划中出现了诸多问题:1、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逐渐减弱,许多城市的规划严重缺乏严肃性和延续性。一方面,城市规划随政府主管领导的变动而不断变动,而在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规划实施进程又明显滞后于规划的期限;2、历史文化建筑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一些城市规划不考虑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持,造成了一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受到大规模的毁坏;3、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生态受到破坏。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遭直接排放,地下水源被严重污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4、城市各类建设风格大量雷同且不环保。宽马路、大广场、欧化建筑、豪华办公楼等问题在全国频繁的出现,而这些建筑往往不能做到低碳环保。

三、做好低碳城市规划

1、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及低碳城市规划定位

我们需要在社会公众中积极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要积极地倡导整个社会从盲目的追求眼前利益转而追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让人们的思想向可持续发展思想方向进行转变,改变原有的铺张浪费的消费方式,保障城市生态系统运行。同时,低碳约束要求城市需具有一个明确的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应体现循环发展、生态的思想,做好用地分区和公共设施布建的合理设计,有目的地限制高耗能产业用地。制定合理产业指导原则,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低碳城市。

制定低碳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系统地理解经济、社会、生态间的关系,科学的制定各类评价指标,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在各类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下,做好低碳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城市低碳规划进行测评,促进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城市规划需体现绿色城市、节约型城市特色

低碳城市规划要利用好各街道,让其成为消解城市废弃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主力军。城市绿化用植物尽量选择本土物种,还要选择一些耐旱、抗病虫的植物。树立节约观念,让其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来。从法规上完善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各类能源资源,实现清洁生产。

四、结论

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合理确定低碳城市规划的各项内容,统筹协调、综合部署,争取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环保的规划方式来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导向;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生态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现象出现,为应对这一系列的情况,一新概念“生态城市”应运而生。而现代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城市设计,全面的走低碳环保之路。

一、生态城市,应时之需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规划中对合理城市构建的呼吁越来越强烈。

首先,城市是有承载力的个体,最大承受力要求城市规划中还原生态,保存城市的生命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单一的经济生产观念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原有的良好的资源条件。城市的生态系统有自然,社会,经济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持。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其环境承载力成正比,与环境污染度成反比,所以,要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必须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市自身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威胁,人口的高度增长不仅给城市规模本身承载力带来了严重危害,还制约了交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功能的衰竭,城市老化,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内部空间形态,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的重点。传统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建筑,高楼大厦成为城市化的标志,对高建筑,多建筑的盲目追求导致城市规划中缺少了自然和生态的因素,从而导致城市格局不科学,城市扩展度不大,城市资源损失,自然资源被动适应城市发展。今天的城市规划受历史格局的制约,在实际规划时不能自主开展,从而造成规划难,改造难的现象出现。

最后,宏观上看,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挺近,国家间联系增强,为实现全球共赢必须关注生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今面临着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压力与动力远远超过环保,而现代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性越来越强,要改变“现在用环境焕经济,以后用经济补环境”的状况发生,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的势头下,现代城市规划必须低碳,环保,生态为导向,这是时代之需。

现代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历史和现实要求而进行的,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自身出发,还是为追求人与自然地协调,在现实情况下都必须以生态低碳为导向,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不能改变的时代要求。

二、城市规划生态化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高要求,生态破坏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规划提上日程。做好生态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扩大资源利用度,提升城市承载力

如前面所讲,城市承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城市的资源不仅仅指城市经济资源,还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城市已有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把城市中的各项资源价值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城市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使城市变成不枯竭的资源。在城市经济资源的利用上,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控制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做到不浪费一毫经济财富,保证城市经济效益合法化,最大化;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将历史因素,本地民俗注入其中,变无形的精神财富为实际效益,全面实现城市发展。只有全面开发现有资源,寻找新能源,开创特色资源,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承载力。

2、调整城市格局布置,缓解城市压力

城市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将人口,建筑,交通,环境集结于一体,所以要以格局促发展,以布局显城市魅力。密集的人口,拥挤的交通,浑浊的空气成为旧城的标志,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必须以改变这种现状。小高层的规划降低了人口对土地的需求量,减轻了城市用地压力;高架桥的规划,将交通立体化,降低了土地消耗,缓解了交通压力;城市园林规划,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再者,我们从宏观上分析,城市各因素的合理布局,与城市的良性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工业带,绿化带,居住区的合理布局,不仅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功能。无论微观上的城市内部规划,还是宏观上的城市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在布局合理的情况下才会最大能量的发挥作用,从而,减轻城市压力。

3、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共享美好家园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低碳时代导向的城市规划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规划的要旨。新时代下,人文城市成为城市规划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自然的效度上进行城市规划,例如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化规模的扩大,城市园林的构建。再就是,现在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讲究社会的人性化,城市的人性化,所以,人文规划成为城市的方向标。在城市规划中加大城市文化的引入,表现城市的底蕴,显示城市的个性,将城市文化软件和城市自然硬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真正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魅,以自然布衬人文,以人文回馈自然。

三、总结: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是时代的产物,低碳生态生活也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必然。将低碳生态观念贯彻到城市规划过程中,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增强城市承载力,促使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建一个生态环保,历史丰富,底蕴十足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陈飞,诸大建.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0) .

[2]杨保军,董珂.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8,(08)

第8篇

关键字:低碳;气候;城市规划;绿色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低碳城市的概况

1.1低碳城市的概念

由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持续恶化,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要以低碳环保的方式。我国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候也开始注重遇低碳概念相结合。其实,低碳城市的本质是一个城市的生产和消费实行低碳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城市。具体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转变城市的发展模式,以低排放、高能效和高效率的绿色环保方式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如果一个城市要发展一种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应该注重对城市作出科学地规划与设计,并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模式、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1.2 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和低碳理念相结合的现状

当今,全世界对低碳城市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并实施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和低碳概念相结合,一些低碳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绿化覆盖率以及交通秩序等有了较好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明显减少。我国对低碳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高,许多城市都明确提出以低碳发展为目标,一些城市也先后提出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发展口号,更有地方政府以低碳方式对城市进行规划,把低碳发展写入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目前已有16个城市提出以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规划和建设,其中天津中新生态城、北京长辛店纸碳社区等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并将进入实施阶段。可见,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在我国已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之举。虽然低碳城市化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在低碳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相结合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对引用低碳理念的意识不高。虽然我国有16个城市提出以低碳、生态城市为目标的规划与建设,但是总体来说,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城市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对低碳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不够重视,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能源浪费,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很高,市民生产生活环境依然受到严重影响。其次,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缺乏专业人才。由于我国对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的引用较晚,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和低碳理论相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也不够全面,各高校不能培养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这方面的从业者需要有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才能对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与实施。第三,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定量的评价标准,以及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在这个领域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和难点。

1.3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引用低碳概念的意义

城市规划与设计和低碳概念相结合,给城市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但能使城市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加节能高效的产业发展、更加规范的交通运行秩序、更加有效的土地资源利用以及更加适宜市民生产生活的健康环境,而且也能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和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进一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得到进一步改观,从而为全球气候的改善和环境的美化作出一份应有的力量。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大与控制碳排放量总量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人口总量每年仍然持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城市每年的人口都在增长,而且许多大城市每年还聚集了大量的周边城市打工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住房紧缺、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大、城市污染加剧,对空调使用量加大,直接导致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与规定的控制碳排放总量相矛盾,完成碳减排任务十分艰难,并且导致许多城市的碳排放总量仍然是上升趋势。

2.2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市民理想的生活之间的矛盾

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学者们普遍认为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碳排放总量的减少。但这就意味着人均建筑用地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的减少。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等资源少,加上碳减排的任务艰巨,使得低碳城市规划设计与市民人均理想居住面积存在矛盾。例如目前北京总体规划中提出人均居住面积是35平方米,若实行低碳城市规划,可能就难以达到这个目标。另外,发展低碳城市,必然要求市民在出行的时候,更多的采用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这也和市民出行的便捷出现了矛盾。这就不但要求市民调整好心态,而且原有的城市规划目标可能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2.3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和物业管理模式与低碳小区要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注重项目开发的运作成本,他们更加倾向于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开发,这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科学规划,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对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城市布局也多限于城市高楼建筑,从而与低碳城市规划相矛盾。同时,大多城市物业管理也倾向于节约管理成本,以及传统的产权界定方法和物业管理模式也决定了居民更愿意采用封闭的小区管理模式。若城市中增加路网密度、减小地块,这意味着更多的空间成为公共空间,比如小区道路、健身设施、绿化地等,而不是全体业主共有的半私有空间,这与市民目前的居住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4城市规划要素与碳排放量的关系研究存在难题

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要素如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混合性、产业发展、交通规划、绿化面积等与每个城市自身的文化和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由于每个城市有着很强的独特性,很难用具体的、统一的标准对这些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另外,目前这些要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还不能准确的进行衡量,使得在预测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总放量带来很大的困难。

3. 低碳概念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对策

3.1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的现状,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是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关键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不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防止交通拥挤,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减少城市能源消耗量。由于我国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等条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应该采取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从而更有利于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和推广。比如针对我国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大并且集中的现状,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应该加强对人口密度过高和城市功能过分集中的主城区进行适当的疏散,可以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调整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大城市的热岛效应,也能够减少城市空调所消耗的电能源。相对于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言,则可以采用紧凑布局,以便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另外,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应该尽可能采用均匀分布的格局,并且尽可能考虑到与交通枢纽相结合来布局,这样可以减少市民出行次数,也可以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

3.2大力推行绿色交通,注重交通运输的有序规划

一个城市的建筑与交通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在我国,据统计这两个因素占总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比如,我国北京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高达20万吨以上。因此,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运输模式,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运输模式是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50%~60%。因此,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还应该合理规划交通运行,对城市倡导使用低排放和低能耗的低碳出行方式,合理地规划公交出行的比例。大城市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和机场等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绿色交通网络,并保留或者扩大城市道路上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人们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另外,大城市也可以出台限制私家小汽车出行的政策,或者是发明并推广新能源公交车,以减少城市交通能源的耗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3.3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目前,我国使用的众多产业对能源消耗较高,产生的污染比较多,不利于我国对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在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我国各城市应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产业发展以实施节能减排为战略目标。一方面应该减缓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对会产生污染的工业和企业的排查力度,规划和制定关于建材、钢铁、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高耗能污染源行业的高准入条件和生产准则。另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强对低碳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制定低碳产业的详细规划和战略,将高新技术产业和可再生资源产业作为今后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环保产业,力图节约资源,减少生产带来的污染。

3.4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大力推行绿色建筑

我国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开发者因为考虑到节约土地开发成本,对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的项目开发,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传统的标准进行。这不但导致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起到破坏作用。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利用,综合开发土地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土地开发商在对土地开发规划设计中,应该把生态理念引入到规划中,严格保护城市城区内的自然山体和水体,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格局。其次,在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应该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巷和庙宇,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的同时,也给城市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再次,开发商应该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比如可以在建筑过程中采用低能耗或者超低能耗的技术与产品材料,并且应该提高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科研部门应该加强研究出减少房间装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材料。最后,在大型居民居住区域内,应该规划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保障市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增添城市气息。

3.5立足城市绿色立体规划,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

我们知道绿化较好的城市的碳汇能力较强。在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要想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和生态系统功能已经抗灾害能力,就要求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调节城市气候。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限制建设人工瀑布、喷泉等高电耗设施,而多建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加氧气的公园、绿地、林阴地等。也可以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之时保留城市本来拥有的自然山景和河湖水景,把城市有机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增强城市整体的绿化功能和吸碳能力。另外,也可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立足于立体绿化规划。传统绿化多采取的是在地面种植草坪或树木的方式,由于城市的绿地面积是有限的,想要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并降低惹到效应,可以充分利用在建筑的墙上和屋顶上种植植物。据调查,这种立体绿化所营造的城市绿色环境更能起到防风滞尘、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噪音、减弱太阳辐射以及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的作用,尤其适合人口密集、建筑物拥挤的大城市主城区。但是,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者常常把立体绿化忽略。据测算,假如一个城市的全部屋顶实行绿化,城市中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可见,把城市中的建筑屋顶实行绿化,不但可以使建筑物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扩大绿化面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因此,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不妨研究把立体绿化规划纳入到我国城市规划中来。

4.总结

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目标,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任何一个城市建设低碳城市都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科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应把低碳理念、低碳做法贯穿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探索出符合我国发展特征的低碳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子。将低碳概念融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是发展低碳城市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而在总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该切实注重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行绿色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在产业的发展方面,力求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立足于城市立体绿色规划,真正让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气候条件的改善起到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国际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众多国家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寇有观.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科学发展[J]. 中国新西街.2011(03)

[2] 崔晶泉. 低碳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J].安徽科技.2011(08)

[3] 陈群元,喻定权.低碳城市建设的规划手段[J]. 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第9篇

关键字:低碳生活;城市规划发展;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26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之展现。城市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进行的空间构架,也是政策形成和执行之工具。相对于城市物质环境发展而言,一旦确立了就比较难以改变,很难去调整。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影响。城市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产业调整、产业应用以及产业推广过程中,这是当前进行改革之前提条件。不断加强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改革水平,在减少和降低生产力度上的有毒气体排放。但是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对结构性城市空间规划还比较难。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基于城市低碳理念基础上开发规划,这是当前研究之核心工作。当前,相关的低碳城市以及低碳城市规划已经备受社会关注,我国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视低碳城市规划。在建设中,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应该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布局以及低碳城市建设着手把握,更好的引导城市规划发展。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发展过程中,一般低碳发展应该满足三种模式。第一,总体规划。第二,区域规划。第三,详细规划。在这三个模式中,区域规划模式中,有着重点强调的对象。应该基于公共交通为主导走廊式进行发展。在总体规划模式中,重点强调绿色交通为支撑,更好的优化结构,从而实现短路径出行目的。需要加强共同开发强度,从而满足总体规划需求。详细规划模式中,一般都是定位于区域规划为主,建议限制定居小区规模,避免大面积的街区空间出现,这样可以更好促进自行车使用,达到城市低碳建设目的。

二、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一)鼓励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共同空间在建成区域内,应该尽量进行均匀排布。将其布置在交通线路旁边,这样可以降低出行次数,也更好的缩短出行距离。鼓励人们选择自行车、步行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众所周知,城市交通体系得以良性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在进行空间规划角度分析时,应该从区域层面着手,建议交通导向应该向走廊式发展模式建设,在总体层面上进行规划时,应该将绿色交通还有小街区位置合理规划,更好的减少交通布局带来的交通排放。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将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矛盾解决,这是进行科学规划之关键,也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关键环节。在进行整体结构形态规划和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空间形态布局问题,应该做好对比和评价,从而得出不同的建设结论。选择最优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居民区以及产业园区等等,进行合理规划。在建设中将空间布局存在的差异确定出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更好的做好设计工作,更好的保障方案可行性。如下图所示: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

户数(户)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口(人)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三)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众所周知,城市设计以及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之大户,科学的节能建筑设计技术,应该满足低碳城市发展需求。这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节能型的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保护环境以及降低污染出现。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以及适用的生活空间。第一,需要建立起相关的法规以及政策,建立起具有可行性的节能设计评价体系。这些体系执行时,需要具有明确的数据和量化指标。第二,一般而言,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和使用,这应该建立在拥有丰富理论支撑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保障技术发挥出实际作用。第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规划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之工程,在进行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基础上,应该做好空间结构规划,应该做好土地规划。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获得各行各业的配合,从而提升协调作用。文章从低碳城市发展中进行解析,这个规划策略很多都是宏观上的策略,一些微观,具体的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相信在不断的研究中,总会确定出一套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求的模式,最终更好的保障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编辑部第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暨“201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J].《城市规划学刊》 ISTIC PKU CSSCI -2013年6期-《城市规划学刊》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应用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2基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低碳规划框架构建

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能耗和碳排放评估及计算方法也不同,对应的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和方法亦有所差别。结合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法定规划编制体系,并考虑城市设计等非法定层次规划,在各个层次以低碳规划设计为导向,可相应构建我国的低碳规划框架。

2.1低碳规划空间层次

(1)宏观空间层次

宏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在这一层面,收集有关能耗与城市或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通过比较这一尺度的数据,得到能耗排放情况和城市人口密度、面积等大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制定明确的、可定量的碳排放目标。

(2)中观空间层次

中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中尺度的地区或街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能耗通过由下而上的方法计算,即首先计算建筑的能耗,然后迭加累计。太阳能可接受率在GIS平台上直接计算.在这一层面,研究能耗/太阳能接受情况与更具体的城市规划参数(街区长度、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

(3)微观空间层次

微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小尺度(街廓)。在这一层面,太阳能可接受率用更精确的计算工具伍coteet)计算,目的是得到建筑脂区的规划参数与太阳能可接受率之间的关系。该层次更多和建筑单体与小尺度景观设计结合。

2.2低碳规划设计框架

由于低碳城市的实践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规划体系。研究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的案例,形成案例库,总结分析其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效,为建构低碳城市规划框架提供基础和依据。基于上文的分析和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3.现代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理念引导下的“低碳”转向

3.1 低碳能源与产业

能源低碳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该目标,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是重要支撑。英国走在了国际低碳能源规划的前列,通过把广大城乡区域进行划分,提出了能源的分区对待和热电联产的使用。但是能源总是跟城市的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服务业和农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轻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产业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控制传统耗能工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3.2 低碳生活与文化

Glaeser and Kahn通过对美国66 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应的规律,即: 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会比居住在城市中心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是因为郊区的住房密度低且面积大,同时郊区的居民更容易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且和就业地的距离也比较长。城市规划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包括设计生态节能建筑和城市专用自行车道、步行道,鼓励居民公交出行; 建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文化宣传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低碳社区品质; 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垃圾回收系统和碳排放监督系统,保障低碳城市功能。

3.3 碳汇吸收与利用

碳汇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从碳汇的概念可以看出,加大碳汇建设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当然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植物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如大伦敦规划中的“绿环”,而且还可以净化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碳汇建设在区域尺度上可采用“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模式,而在城市内部,绿色廊道可以是道路和铁轨的沿线或水畔,也可以是一系列连接开敞空间的绿链,或者是步行者和骑自行车人的景观线路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绿网”。

3.4 低碳政策与法规

从总体来看,低碳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国际、国家以及区域层面涉及到资源协调、合作共建、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低碳发展战略,宜由规划师编制后,通过政府进行区域性和行政性的实施。而基于城市层面的发展战略,更应注重公众的参与。Ebi 和Semenza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区尺度的碳减排项目,组织个人加入邻近的社区小组,使不同的小组联合起来,再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通过鼓励集体参与的方式来加强社区尺度的“社会资本”,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此外,低碳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会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低碳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价值现状。张泉则建议首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即低碳城市规划的法律化,在这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考虑具体低碳制度包括碳税、碳交易机制、节能建筑规范、碳排放监督机制、可再生能源规范等的建立。

4.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1 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

4.2 鼓励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4.3 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4.4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应当从中心地理论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的理论模式,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空间耦合一致度可以用来度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协调。

5.结语

在低碳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 低碳城市规划则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我国城市的低碳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为中国规划师在低碳规划的理沦和实践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也是各国的一个机遇。如何快速发展低碳经济,运用低碳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在国际地位当中占据有利条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新挑战。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进入我国民众的人心。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环节,做好城市的低碳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基于低碳理念,在符合国情的条件下。合理高效地运用绿色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交通等,进行发展城市建设。

一、低碳城市的特征

低碳城市系统具有综合性,必须集规划、建设、政策以及各个阶层的社会力量等一起推动;低碳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高能效和高效益等;低碳城市可促进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互动,可改善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方式。总的来说。低碳城市是从社会经济学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理念、行为这两个层次进行实行,运用低碳技术,并借助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使得市民接纳低碳生活的生活概念。并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经济实力。低碳城市的建设方式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碳排放指标体系额、政府的政策,对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的相关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等项目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城市的低碳减排工作,实现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的目标。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一)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运行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引导、限制作用。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适应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理性生长以及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能够使得城市的交通环保、高效、有序,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环保、便捷。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则会阻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大部分大城市的布局形态,除了少数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呈带状、组团状布局外,大部分的城市主要以团状的集中发展模式布局。这是由于在城市建设当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加以控制,导致城市形态无序蔓延的现象。比如,北京、上海、成都、长春等城市。这样的城市容易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压力的加重,从而导致靠环境污染换取城市发展的低效城市。

而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引入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概念(即是Transit C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TOD模式主要以轨道交通以及快速巴士公交两种。国内外的城市建设,通过实施TOD而成功地使城市有序、环保、理性生长的案例已经有很多。比如说以轨道交通模式成功的案例有香港、哥本哈根以及美国的阿灵顿等地区的地铁发展最为完善、成功,巴西的库里蒂巴则是快速巴士公交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地区。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有其共同点,即是运用高效的公共交通走廊作为城市高强度开发的集中方向,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图例的利用、交通组织趋向有序发展的方向。其中,哥本哈根的TOD发展模式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森林、农田等组成的绿楔进行分割不同的轨道路线,处理能够保护了当地的环境,有效地限制城市土地开发的无序、无规划蔓延,有能够支持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曾经被评为全球最为宜居的城市。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也引进TOD理念支持城市发展,这有利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同时也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扶持、相关政策等对轨道交通或者快速巴士公交的发展;(2)在规划当中,应当于公交走廊站点的附近,加大开发的力度。以增加其建筑的密度、容积率;(3)政府应当积极协调开发商、城市居民、公交公司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建立起有助于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TOD系统。

(二)城市低碳产业规划

城市低碳产业规划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两方面。(1)产业结构升级。这就要求城市产业结构必须以低碳化最为其发展的目标,并且需要兼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型产业的发展两方面,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话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最为主要的特征便是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大,但是其利用率偏低,同时其碳排放量大,从而严重污染城市的环境。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过程当中,应当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的节能减排进行监督管理,并引进高科技、高设备对其落后设备的更新换代,从而提高其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逐步淘汰较为落后的产能。对于在限期内仍然无法或者拒绝改造的、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强制性关闭。除此之外,应当加大政策、财政扶持,帮助企业实现传统产业向多元化、高效的产业的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的多元化、资源高效化以及生产环保化的新型产业经济转型。除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外,还应当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已有的能源、资源,自主创新并研发出新能源、材料,可大力发展生物能、太阳能等产业。(2)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城市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不同的低碳产业园区。园区当中的企业应当是出于同一个产业的链条当中,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模拟,在园区当中构建复合型的低碳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园区内部各个企业能够共同发展。同时还应当对园区内部的交通结构进行优化,可根据各个企业之间的原料、各个环节内部中间产品的流转关系,建设科学合理的交通,从而减少园区内部的交通量。加强低碳产业园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园区内部的污染防治、废弃物能够综合循环利用。

(三)低碳交通规划

城市各等级功能的道路布局、安排,主要交通道路的断面形式设计等构成了城市规划当中的道路交通系统。城市的道路系统最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系统,对城市的空间布局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同时也对土地的利用、地块的划分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交通系统是同城市的建设方向、居民的出行等关系最为密切。除此之外,城市的交通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位列城市碳排放中的前列。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有助于城市的高效运转,有助于居民的出行、生活,有助于城市的节能减排。所以,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必须注重其实用性,道路等级配置应当比例适当,路网密度可适当提高,同时应当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干道。对城市道路断面确定时,应当充分地结合城市现有的交通情况,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重点、方向有一定的合理展望,应当尽可能的准确预测城市未来的交通需求情况,从而建立起具有前瞻性、高效的城市道路运输体系。

除了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政府还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以及鼓励市民自行车出行或者步行等措施,从而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

(四)做好绿色能源规划

绿色能源指的是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出干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活、工业垃圾等废物当中所蕴藏的能源,化废为宝,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绿色能源象征着保护环境以及良好生态系统的维护,目前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其中,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有条件的城市可加大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太阳能可以运用到多个领域,比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交通工具、发电等项目。当前,我国利用太阳能的领域较少,还没有完全进行很好的推广,最为常见的是太阳能集热技术,主要用在居民的分散供热或者集中供热。城市的规划建设,可把太阳能设施的布局作为规定性的指标,并分别规定以有建筑、新建建筑。

三、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项公共措施,对于低碳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从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绿色能源规划四个主要方面入手。由于,目前我国处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当中,尚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纷争,其探索、实践还应当经过不断的努力认知、尝试的过程。所以,在日用的低碳城市规划当中还应当注意,低碳城市同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定位低碳城市规划以及低碳经济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 The idea of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for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s based on the idea of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 low carbon concept;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大,使得我国本来都很紧张的能源形式更加雪上加霜,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提倡低碳理念十分必要。而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为城市预先绘制一幅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这是实现城市发展最值得借鉴的一个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建设低碳城市缺少全面、长期、明确的战略规划。由于低碳城市建设提出时间较短,尚缺乏建设实践经验,容易出现宣传与实施脱节、规划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这种不立足实情、不结合市情的发展方式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劳民伤财,投入产出失衡。实际中主要表现为:①缺少从城市发展全局高度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②忽略本地工业基础,盲目发展新兴产业;③未明确认识到建设低碳城市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第二,城市中的各种能源的消耗增长速度惊人,且由于城市中对能源的极度使用导致城市环境的愈发恶劣,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水资源浪费、声噪污染及城市中固体垃圾堆积严重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发展。

3、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统筹兼顾、突出特色。低碳城市的规划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发展低碳城市的路径进行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政府部门应将低碳城市的建设融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制定全面、长期、明确、可行性强的战略规划,在产业布局、能源、交通、建筑、金融等各个领域拟定标准和目标,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稳定的政策、技术、资金保障。第二,低碳城市战略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应该体现出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全面性的特点。权威性体现为自觉维护、落实低碳城市总体规划,以长短规划相结合,按照规划组织低碳城市建设;科学性体现为尊重实情、尊重市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领域;前瞻性体现为对城市发展潜力的合理预测,特别是城市人口、基础设施需求、经济结构等变动因素;全面性体现为综合考虑低碳城市建设各个方面,合理协调各个层面工作的权重,以达到投入产出效率最优。第三,城市空间布局。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摊大饼式”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第四,以低碳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城市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主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益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模式来构建低碳城市,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城市通过拉闸限电、限水来营造“表面低碳”的问题。同时,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和产品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费减免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快低碳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保障。第五,交通规划。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 2 个行业,占总能源消耗的 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据估算,北京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0 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 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 50%~60%。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第六,建设低碳生态工业园区,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着力点。地方政府要科学制定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建设低碳生态工业园区的需要,高标准做好园区各项规划设计,建设时优先使用新型节能低碳材料;加快推进排水、排污管网、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形成健全的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电网建设,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适时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同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量化环保责任考核,加强对水、气、粉尘排放的环境监测工作,并及时将监管结果向社会公布。第七,建筑节能。建筑业所消耗的能耗是非常大的,占所有商品中的三分之一,由此可知,针对节能工作而言,建筑节能是关键,是重心。建筑节能贯穿于建筑的过程中的一切环节,例如,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为了提高采暖、照明、通风系统、制冷、给排水等系统运行效率,应选择低能耗的建筑材料、结构、用能设备、附属设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应用和管理技术。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建筑建设全过程中都有涉及,从建筑规划开始实现建筑节能,在建筑规划阶段实现节能要求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比例和节能目标来进行,最终实现国家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理念。城市规划可根据我国先后颁布的几个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新建筑进行指标控制,对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第四,做好绿色能源规划。绿色能源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的新能源,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绿色能源象征了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绿色能源又称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沼气等。其中,太阳能是无限的,取之不尽,可循环使用且对环境没有污染,这是人类未来能源的最佳替代能源。太阳能能够运用到很多领域,例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建筑、太阳能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发电等等。目前,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普遍,最常见的是太阳能集热技术,主要为居民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多在建筑物顶部或结合建筑立面布置。城市规划可以将太阳能设施的布置作为规定性指标,并针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做分别规定。

4、结束语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随后对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措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增强城市规划过程中低碳理念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决策学》刘贵利等,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