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时间:2024-03-04 17:3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旅游人才 旅游企业 旅游教育

新乡市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及其旅游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行业薪酬偏低,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对旅游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太少;人才有效供给的不足,旅游管理、科研、服务等机构不全,主管部门的管理服务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订旅游人才发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为了建设一支新乡市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需要,更好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开发规律,促进旅游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集中力量制订科学、合理的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用之作为新乡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纲领。必须充分认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建设作为事关“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使旅游人才真正成为新乡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新乡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完善、落实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体制,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新乡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后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人才的投入,确保人才队伍的建设资金。旅游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人才队伍建设,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不断加大投入,在每年预算中要根据工资总额计提充裕的职工教育经费,并设立外语津贴、技术津贴、学历津贴等,鼓励职工积极学习,参与培训。

二、大力推动旅游企业成为人才开发主体

旅游企业既是新乡市旅游人才的用人单位,也是旅游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人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新乡市要积极推动旅游企业成为旅游人才开发的主体,积极探索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有效机制,努力把旅游企业培育成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要推动旅游企业整体开发人才资源的,树立“管理者即培训者”、“总经理是总的训导师、部门经理是部门的训导师”、“培养员工是考核每个管理者的重要指标”等人才开发理念,在旅游企业内形成一种整体开发的良好氛围。

要推动旅游企业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制订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以发展机遇吸引人,将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培训、考核、定级、使用、晋升、工资升降、职称评定和待遇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同时,注重以人文关怀为内容的非经济性激励,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成长环境,发挥非经济性报酬机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

青年旅游人才是新乡市旅游人才资源行业的主力军。旅游企业要建立有利于青年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促进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提高青年旅游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在企业重大项目实施中要吸收青年人才参与,培养、早就一批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旅游人才。

三、大力提升旅游教育水平,提升培训效益

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旅游教育的支持。旅游院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很好地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重任。新乡市的教育和旅游部门要加强引导,推动旅游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系)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有计划地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及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要大力整合新乡市的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大特色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教育水平,打造新乡市旅游教育品牌。

今后要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教育资源,加强旅游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科研、师资、教材、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打通旅游、人事、教育以及学校与企业、国内与国外、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等方面的“隔墙”,建立更为广泛联通、相互合作的旅游人才培养“立交桥”;对旅游人才进行分类研究,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素质能力标准,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培训和标准化职业资格考核。

目前,新乡市旅游院校的旅游学科和专业建设在省内处于落后位置。既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知名旅游专家,又没有在省内外叫响的知名旅游教育品牌。旅游院系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是制约新乡市旅游教育品牌的重要因素。目前,新乡市大专院校大多数旅游管理学科和专业隶属于历史、外语、食品等院系,独立设置的旅游学院(系)很少。其狭小的发展空间已经和正在形成对旅游管理学科的巨大制约。如何理顺管理机制,拓宽办学视野,凝练办学特色,寻找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新乡市旅游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推动高等学校设立独立的旅游院系,促进旅游学科和专业尽早尽快摆脱对其它学科、专业的依附或从属地位,按照旅游学科、专业的特点独立办学。同时,选择部分办学历史较长、对旅游行业贡献和影响力大、综合实力强的高校作为新乡市旅游教育品牌的重点打造对象。应采取切实措施,推动祝新高校设立独立的旅游学院,使其同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会展学院一样,尽快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新乡和河南旅游教育的品牌和旗帜。

要加强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到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来;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培养、接收师生顶岗轮岗实践、实训;鼓励企业与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拿出一批能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的科研成果。

根据目前新乡市旅游人才整体学历层次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利用旅游教育资源,加强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和在职研究生教育,切实提升在职旅游人才的学历层次,大力提高旅游行业在职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学历层次。要充分利用新乡市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和大专自考、函授教育资源,提升旅游行业在岗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

要实施全市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或旅游企业要把旅游从业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作为的长远战略任务来抓,根据从业人员现有的能力水平,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的机会,以开发员工其潜能,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可采用轮岗、交叉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既进行经营观念、思想道德、礼仪社交培训,又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加强在职培训,针对旅游行业的不同岗位、职位及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专题培训,通过远程网络、专题研修、内部培训等形式,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和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推进旅游教育培训体系的形成。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着力加强市――县――企业三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行政部门的培训管理作用,构成旅游人才“金字塔”培训体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旅游培训中的基地作用,拓展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形成大旅游教育培训的新格局。要注重市场需求,加快旅游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旅游部门、教育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行业协会、旅游人才交流和培训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旅游人才培训的整体合力。要广泛调动旅游专家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加强旅游专家库建设。

网络培训的时间、地点自由、选择课程,都很自由。这样培训方和学员都可节约成本。要实施旅游人才信息工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进网上课堂和远程教育,加大课件开发力度,丰富网上培训内容,提高网络培训质量和效果。

要进一步改革旅游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一是围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改革,使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与河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当年中国旅游主题相结合,与提升新乡市旅游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任务目标相结合,打造教育培训的精品品牌。二是实现旅游培训工作四创新,既理念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三是探索实行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如:改变内容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四是完善培训部门岗位责任制,建立竞争、流动、激励的用人制度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培训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和人才培训计划落实,使教育培训既出人才,又出效益。

四、大力提高旅游主体人才的整体素质

旅游主体人才主要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导游员。加强旅游业主体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要加大对旅游业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旅游行政管理队伍的目标,有计划地对新乡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的能力。要积极选派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局局长培训班、国家旅游局委托举办的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培训班;不定期选派地、市、县分管旅游的领导和旅游局局长到国内外考察培训;加强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过选送上级部门在职或短期离职的培训使其具有深厚的旅游理论功底,又具旅游实践经验、富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行政部门要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国外旅游专业研修班等高层次的专业化训练,加快培养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才;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目前新乡市旅游企业高层次高素质管理人员短缺的现状,新乡市旅游行政部门及旅游企业应积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创造有利于职业经理人队伍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运行机制和培训制度,实施职业经理人工程。即:按照国际通行的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制订“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标准和考核认证制度。围绕旅游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能力和经营理念等分阶段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培养目标,开展培训。重点推动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进入旅游业,打造一支既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

导游员是旅游行业的窗口。要大力加强对导游员队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导游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导游工作实践的磨炼,提高导游队伍素质。要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以及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并重制度,改进和完善导游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制定激励导游参与培训的有效措施,在培训中,应大力加强对导游员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业务技能的培训。鼓励低学历的导游员积极参加大专(大本)的学历教育,以适应竞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全面提升导游员队伍素质。要积极开展全市导游讲解员大赛,推出“全市十佳导游员”,表彰一批优秀和模范导游员;积极开展万名乡村游导游、“农家乐”服务人员的培训活动。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浙江旅游产业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拙上,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浙江省旅游产业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外部环境整合方面

1.旅游产业运行环境缺乏系统支持。

(1)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浙江省许多地区交通建设落后于旅游景点的建设,尤其是景区内部、景点之间交通还存在较多问题:交通不畅、景区道路状况差、景区不通班车或班次少、车况差。

(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来看,2000年浙江省三次产业占GDP的水平,低于国内部分经济发达省市,导致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与国内其他旅游发达省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据2000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浙江省国内旅游者的人均消费为732.5元,同期广东省为1253.1元,上海市为987.5元,江苏省为816.2元)。

(3)缺乏对“旅游者是上帝”的认同。游客是旅游业的“衣食父母”,但我们还没有确立这样的理念,在不少方面往往只考虑自己管理上的方便,而不是以游客为中心,在旅游形象、人境手续、语言环境、标识指南、执法管理、好客度等方面还没有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体制环境方面的问题。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开发体制不顺,风景与旅游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协调旅游生产要素的均衡发展,行业管理与协调力度弱化。

3.法制环境方面的问题。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旅游市场主体恶性削价竞争势头尚未得到控制;旅游景区内外无证设摊、无证经营、无证导游现象屡禁不止;死缠硬磨、围追兜售、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害游客事件屡有发生,严重败坏了浙江省的旅游形象。

4.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尚未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工业企业。

(二)旅游产业内部整合方面

1.旅游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整合度较低。旅游六要素之间的整合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其中,购物、娱乐的收人份额长期偏低,导致总体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2.旅游产品结构方面的问题。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等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偏少。同时旅游投资侧重于设施投资,旅游资源开发投人偏少,全省缺乏重大的、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项目。

3.旅游发展区域布局的问题。浙江省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网络不健全。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全省旅游长期倚重杭州,宁波、温州的旅游集散功能一直得不到发挥,三城市间的间距较大,扩散效应小于极化效应。此外,浙江省的旅游辐射网络化程度低,整体形象不突出,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度差,区域旅游的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

4.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旅游开发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规划意识不强,实施规划力度不够;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总体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雷同,有的甚至是低水平重复,不少产品创意缺乏深度、对目标市场的把握、技术含量的追求和文化主题的塑造均不到位,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

5.旅游产业组织方面的问题。浙江省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品牌意识差、市场竞争力低的现象。

6,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问题。浙江省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经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资源的封闭性、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旅游者对旅游供应商的产品、服务、价格、区位不了解,导致旅游产品购买的机会缺失;旅游企业市场定位不准,不清楚自己的客人在哪里,导致产品无法适销对路;投资者不知道同一区域内在建的同类项目有多少个,导致近距离的重复建设;研究机构拿不到翔实的基础统计资料,导致科学研究缺乏定量分析。

7.旅游宜传整合度较低。从全省范围看,目前还缺乏总体策划,许多地方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操作上缺少联合促销的意识,旅游宣传和促销形不成整体合力,不利于全省旅游整体形象的建立。

二、浙江省旅游产业整合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各界对旅游及旅游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旅游业目前激烈竞争态势下表现出“投资不小、见效不快、风险较大”的问题估计不足,对旅游业的良性运作需要上游产业的密切支持和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的运行环境估计不足。还有一些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认识不足,对旅游业的经济拉动性、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性、社会就业的带动性、文化与环境的促进性的认识不足。

2.旅游人才资源的缺乏。各级政府风景与旅游有关管理部门缺懂行的管理者,因此,无法对低层次的开发项目严格把关,应对风景资源与旅游管理问题的制度创新能力较弱;旅游企业缺在行的经营者,因此,粗制滥造的旅游项目盛行,企业效益普遍低下;旅游项目开发缺内行的规划者,因此,市场定位不准、资源定性不明,导致项目实施失误;旅游教育部门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待提高、针对性有待加强。

3.旅游法规建设滞后。目前,全国旅游法尚未出台,浙江虽在2000年12月颁布了《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但实施细则尚未配套制订,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其他管理条例、办法还没有出台,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在某些情况下缺乏法律依据

4.旅游企业改制进程滞后。旅游企业的体制转换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旅游企业转制的速度滞后于旅游市场竞争趋势的进程,某些地方二部分领域甚至还保留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旅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到位,使得旅游市场竞争主体占据不同的体制性资源优势,在不同的预算约束起点下参与相同的市场竞争,这是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

三、浙江省旅游产业实施有效整合的对策

(一)整合外部因素,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开展旅游业认知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旅游业的认知水平,形成社会各界对加快发展浙江省旅游业的共识,提高支持力度。

2.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措施上,可以通过政府倡导与优惠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了

3.加快旅游地方法规建设,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近期,要加快制定并公布实施《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并以此整顿旅游市场,营造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

4.建立健全浙江省旅游管理新体制。(1)省级旅游管理体制模式可参照政府引导型方式,主要发挥市县级政府的积极性。(2)市县级政府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在近期可按照政府主导型、中长期向政府引导型模式转变。(3)加快政企分开的改革步伐,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4)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同业自律作用。(5)建立开放式的产业政策机制。

5.构筑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游客的可进入性。要按照大旅游的思路,重点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交通网络,解除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旅游交通服务方面,要加快各类交通方式的资源整合,完善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配套接口;改进票务服务方式,提高票务服务质量,尤其要完善面向国际国内散客需求的区内交通服务体系。

6.整合投资环境。浙江省应从单纯的提供优惠政策及时转向适度的优惠政策与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相整合的阶段,为旅游投资商投资立项、项目建设营造一个便利、高效、廉洁、亲和的服务环境,做到投资引得进、项目留的住。同时大力改革旅游投融资体系,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7.整合经营环境,为旅游企业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要做好旅游企业的清费减负工作,坚决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取缔不合理摊派,对旅游企业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标准。 转贴于

8.整合浙江省旅游形象与综合环境,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形象是品牌的象征,综合环境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应在全社会营造合力兴旅的环境氛围,加快旅游城市与旅游景区的综合环境治理,提高净化、绿化、美化度;提高居民素质,优化窗口行业的语言环境与服务质量,提高浙江省国际游客(尤其是散客)的可进人性;各有关部门要从一切为了方便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为旅游者提供便利。

(三)整合内部环境

1.加强旅游开发规划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实行不同的开发方针:对于稀缺脆弱的资源,应由政府垄断开发,严格保护;对于较宝贵的资源,可采取竟标与议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般性可再生资源,应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完全实行市场化竞标,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2.建立以核心地区为吸引极的全省旅游区划组团,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水平。在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大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创建若干规模大、品位高、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点),以此作为浙江省旅游的核心吸引极,带动相应旅游区划内的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竟合组团。

3.整合区域布局,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在跨省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上,要实施串珠成链战略,整合浙江与周边省市旅游资源,在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中,要实施以点带面战略,杭、甫、温、婆的旅游网络建设应突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格局,全省旅游资源整合要以杭州为核心,加快推进杭州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步伐,发挥杭州在全省旅游发展的发动机作用。

4.整合旅游产业与产品结构。(l)在旅游娱乐项目开发上,走差异化开发的思路。一方面,要根据国际、国内游客不同的文化背景,开发和营造在文化上具有差异度的娱乐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层次开发面向和满足精英文化需求与面向和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娱乐项目。(2)以旅游商品为突破口,提升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加大特色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力度,对经评审确定具有创新意义的特色旅游品开发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要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与社会各项资源,突破旅游商品开发的现有机制。(3)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自然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观光与民俗风情、观光与文化、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性旅游的转变。

5.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应精心设计浙江省的整体旅游形象,确立旅游营销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联合营销行动计划,整合各类营销资源,加大整体联合促销的力度。

6.建立并完善旅游公共信息传递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信息传递机制,实现信息的随时,旅游公共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信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信息;旅游交通信息;旅游服务机构信息;旅游管理机构信息;娱乐休闲信息;自然社会信息;图形信息,上述各类信息的专题标示图、景观示意图等,如旅游地图、交通地图、政区图、商业网点图、导游图、饭店餐馆游娱场所分布图等。

7.加快旅游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争取若干家旅游企业独立、联合或借壳上市,形成若干个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在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8.整合产业组织结构,实施集团化战略,构造企业群落,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同时,要重视培育一批强而优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集团在地区、行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上,应引人构建企业群落的思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2]陈仙波等.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究报告

第3篇

实践技能在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加强学生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别于通常的集中实习,它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层次性等特点,需要构建一个时间、场景、教学内容和方式等组合要素都相对完整的教学实践系统。通过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以达到使学生的常规技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近年来,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探索上,已经有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比如,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校企合作、建设学校自己的实验室基地、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的模式。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主要表现在以前几点。

1 实践教学建设重硬件,轻管理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各个高校加强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修建了现代化的酒店实验室、规划设计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场所,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多数实验室设计就只是为了进行专业课程的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模拟训练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除了上实验课以外,如何增加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找到新的路径。

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管理存在空白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从外部环境分析,由于企业经营运作和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学校方来看,学校对实践教学也面临安全、经费等管理方面的压力,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导致不少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长期和有效的合作关系,多数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3 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周期短

由于学生实习点很多时候分散在各个不同地点和单位,而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任务大,专业课老师还必须分配很多时间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上,不可能长期花时间来专门指导学生校企实习和毕业实习,以至于很多有专业老师带队的实践教学只能安排在几天或者一周左右。另外外部实践场所同时还要开展经营活动,对学生实践也很难做到全力配合,加上经费、人力、时间等要素在安排上不容易做到合理调配,使学生无法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实践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

综上所述,现有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制约,而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结合旅游管理教学实际,探索新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方式还值得探索和研究。

二、大创计划背景介绍

2007年,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该计划是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创计划的实施,其宗旨在于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该计划对于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在100多所大学开展。各个学校和所在的省还推出了省级、校级的大创计划,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大创计划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该项目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的机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实施周期多为一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创计划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大创计划项目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 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术层面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教学的专业水准。

2 鼓励团队合作,通过组建项目团队,每个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管理能力。

3 项目多数结合市场产品创新、商业计划、企业实践等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走出校园,在企业、市场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大创计划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分析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行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基本要求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在这点上,大创计划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恰好和旅游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一致之处。大创计划明确提出了希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

大创计划所涉及的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等都和实践教学密切相关,都可以很好地结合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很好的平台。以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的国家级大创计划为例,一共有70个项目立项,和旅游有关的达到12项,占所有项目的17%,涉及到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调查和保护、旅游网站的制作、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商品的设计和推广等。可以看出,大创计划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交集,在培养目标、内容上有很多一致性。大创计划可以成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新的平台,并具备以下优势。

1 项目时间周期优势

就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而言,以前的专业实习时间短,很多专业知识无法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有时候只能是浮光掠影的体验或者短期的参观学习,甚至成为了“春游”和“秋游”的代名词。大创计划周期多在半年至一年之间,时间相对充裕,解决了旅游专业实习时间过短的问题。另外,一年的项目周期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策划、实施、评估的全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对比,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深度结合,对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有明显效果。

2 经费支持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有关旅游管理的现场调研、资料收集都涉及到交通、食宿、门票等费用,往往成为专业实习的一大障碍。而不同级别的大创计划都有专门的经费支持,费用高的达到2-3万元,对于本科生实践教学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可以资助学生购买资料、现场调研和实验设备等,解决了实践教学经费上的瓶颈。

3 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学术水平

所有大创计划都为学生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可以从项目选题、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老师的指导和授权下,学校的专业实验室也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率。另外指导老师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创新点、热点以及研究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可以使项目紧扣旅游业发展现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以保证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4 旅游管理跨学科的专业特点需要开展团队合作

大创计划强调团队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其他专业学生加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形成合力。而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比如一个旅游网站设计的项目,就可能需要计算机、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的加盟,项目才能更顺利实施。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的组建,正好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的学科特征,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自己的综合管理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并保证项目质量。

四、建议和总结

大创计划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对学校教学而言,可以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将大创计划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开发一些紧扣旅游行业发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搭建新的平台。

在大创计划用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实施经验和效果看来,受到学校、旅游管理老师和本科学生的认可,并显示出一定成效,产生了不少有一定创新、实践性强、具有一定学术前沿价值的项目。在项目实施中也总结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为大创计划将来更有效地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1 选题应突出旅游业发展的新问题和创新特征。部分大一、大二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申报选题时由于所学的专业课还不很多,往往选题集中于课本所讲授的旅游资源调研、人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等,而且项目研究的对象过大,指导老师对此现象,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从小处着手,不要局限于课本上成熟的理论,鼓励学生在选题上敢于创新,对旅游行业发展中有争议的问题、新热点大胆研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可以增加企业参与的权重。如果大创计划能够和旅行社、景区以及酒店等旅游行业互动,深化合作内容和形式,更可以体现项目的实践性强的优势。比如在申报项目时邀请旅游企业对项目进行评估,并提供项目实践的演练场所,更能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和前沿,增加项目的应用价值。

3 以学生为主体,不要让大创计划成为老师课题的附庸。结合指导老师课题来申报大创计划选题可以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但是不要让学生成为老师课题的帮手,起不到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作用;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参与到项目中来,以确保项目培养学生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开放教育 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开放教育如何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在谈到今后改革的重点时指出: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知道“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呈现和支撑”,既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因此,我们开展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亦必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宗旨,要遵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主打,各类优质课程资源为补充,覆盖专业所有课程的优质学习资源体系,努力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需要,为社会大力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启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电大系统2004年前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停留于单一课程资源建设阶段,并且主要停留在探索和研发多媒体技术层面,此时还尚未树立课程建设的理念。2004年以后各校才系统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2006年以后相继出现一批中央电大精品课建设项目,2007年开始有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现在全国电大系统以建设开放大学为目标,开放教育开始进入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全面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阶段。

回顾近几年开放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历程,无疑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国家和中央电大精品课程,各校立项建设了一大批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亦层出不穷;各种课程资源建设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条件的学习需要;组建有一批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团队;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网、卫星电视接收、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等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为远程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电大学历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站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角度分析,近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建设亦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一是课程建设项目的确定上级主管部门把申报重点往往定在公共课、基础课,学校为了多争取建设立项则把举荐重点放在有什么人申报什么课程上,围绕建专业围绕职业能力突破课程建设考虑的少。二是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上较多的注意了素质、知识目标的描述,但职业能力培养意识往往相对薄弱。三是教学设计上,理论性课程课时较多实践性课程课时偏少,教学内容重知识性传授轻技能性培养;四是实践性办学条件有限、投入相对不足;五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专业上的系统规划比较欠缺。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远程教育,确定未来几年要大力兴办远程教育学院,全国电大系统以建设开放大学为目标,中央电大等五所学校率先进入开放大学行列,开放教育开始进入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全面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阶段,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务必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来开展。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是贯彻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育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它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高校办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对我们电大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规范性要求。电大开放教育主要定性为开放在职继续教育,学生主要是两大来源:一是高中、中技和高职毕业参加工作者;二是在读中职学生。据湖南电大统计,2012年和2013年两次春季本专科招生39988人,30岁以下的占67.6%,在职生占59.2%,其中学历为中职者占63%。从湖南的招生来看,学生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中职学生是我们开放教育的主体,中职学生选择电大开放教育主要目的还是提升职业能力问题,他们或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解决就业,或希望通过开放教育在职学习,获得职业上的更好发展。但无论是在职还是在读生源,他们主要工作还是在社会基层生产一线,更多的是掌握实际生产技能。因此,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专业学习资源体系是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是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目前学者们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的内容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第二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第三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由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战略”中提出了对我国劳动者的能力要求,把劳动者的能力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能力,我国目前1800多个职业,其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活动均以此为限进行,因此这一提法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发现旅游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能力都有特定的内涵、都有相应的培养课程及培养要求。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职业上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是人们在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以国家劳动部关于行业职业核心能力8项指标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上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及简单交流能力、有较强的计算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精神和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勇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工作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从事旅游职业或其他职业活动的基础,又影响辐射到旅游行业通用能力和旅游职业特定岗位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反映到专业课程教学上主要需要搞好《地域文化》、《大学英语》等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2.旅游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通过研究旅游业职业相关行业规范,旅游行业通用能力的要求是:探索具有较强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口头、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熟练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具有旅游产品营销与旅游项目活动策划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活动组织及实际问题处理的变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旅游美学鉴赏能力、具备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客服能力。这些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资源来保障。

3.旅游职业特定岗位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目前旅游企业大体有计调部等7个部门,7个工种岗位,每种岗位都有相应的能力要求。见下表:

从上述旅游企业岗位能力的表述来分析,一般来说旅游行业企业特定岗位能力通常由专业主干课在发生着独到的培育作用,客观上需要我们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三、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学习条件的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云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既然人的职业能力是一个由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所组成的能力系统,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各种能力都是需要学校通过各种课程、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培养的。因此我们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习条件的需要,树立专业课程系统论建设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面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坚持全面开展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远程开放教育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学生学习的好坏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课程资源,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高素质精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管理教师的职责主要就是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可选择的优质资源。湖南电大2012年春开始全面清理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提出三年内要将各专业实施计划中省管课程全面建好,充分把握了开放教育发展的大势,专业管理教师纷纷申报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有望“十二五”内全面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

2.突出搞好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一个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就是5-7门,专业主干课在培养学生特定岗位能力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课程学好了方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应该是一个由各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资源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具有优先建设地位,要力争把它们建成校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3.组建若干课程建设团队。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普通院校相比具有特殊性,落实到各教学院部通常一人主管一个专业、承担多门课程建设任务。这种体制的弊病是课程建设深受教师精力和能力的制约,因此,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单位组建若干课程建设团队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目前电大教师不少缺少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加上近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行业企业日新月异,学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的选送教师深入企业实习、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需求,以保障专业资源建设需要。

4.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景,通过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才能形成职业能力。这些规律要求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无论是课程整体设计还是单元设计,在理念上应去除把开放教育仅仅看成知识传承的平台的不良认识,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在内容上应更多的关注是什么、如何做,以够用为本,精讲多练;在方法上应更多的选择性使用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职场、问题调研、互动答疑等教学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5.改善实践办学条件。实验、实训是学生能力养成的基本途径。也许知识是讲教出来的,但能力则是训练而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学习条件的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云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它们在知识的传播上充分展现了远程教育的优势,但远程教育的短板,实践性教学方面实习实训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彰显,特别是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生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是现代高校办学占领科研、教学制高点,实现教学、人才引领的必要条件。开放教育必须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通过先进优良的设备设施才能训练出一流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后劲。开放教育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根本,需要各省校、分校和教学站,一方面要深入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途径,建立完善校外办学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投入,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 1] 张璇. 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

[ 2]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04(2)

[ 3]戴兰萍,陈晓斌. 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湖南省发改委立项课题 2007

陈晓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作者信息:陈晓斌,男(1964.8―),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乡村旅游

第5篇

关键词:区域旅游产业 综合竞争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随着旅游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例如,A Jhahti探讨了芬兰的旅游竞争力;Ritchie, J.R.B, Crouch,G.I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杨森林、郭鲁芳和王莹探讨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李葆盛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赵书华、李辉对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林源源基于“钻石模型”定义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构成;盛见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分解为潜在竞争力、外生和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市场竞争力。

综合上述成果,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4个层面:国家旅游竞争力研究;地区旅游竞争力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和旅游业内部某一行业竞争力研究。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都把区域旅游竞争力看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有关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对比分析和类型划分较少,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概述

目前,有关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业绩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研究中常根据某地区的旅游业业绩来评价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例如张争胜和周永章用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企业数量等评价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周树民采用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接待能力等指标比较西安、北京和成都的旅游竞争力。易丽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下“五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二种是因素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注重探讨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例如Mihalic根据旅游地的吸引力、管理、组织、信息、效率等计量区域旅游竞争力。万绪才等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等方面构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梁明珠和陈小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主题旅游城镇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王兆峰从旅游品牌竞争力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业绩虽然是旅游竞争力的表现,但它本身并不代表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各种要素来体现。鉴于此,本文从因素观角度出发,归纳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种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和相关性原则,本文选取了旅游要素竞争力、旅游行业实力和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3个大类共40个原始指标,组成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是旅游要素竞争力,包括自有资源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3个二级指标。其中,自有资源竞争力包括世界遗产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A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三级指标。人力资源竞争力包括区域总人口、旅游饭店职工数、旅行社职工数、旅游院校学生数和旅游院校数5个三级指标。资本竞争力包括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吸引外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个三级指标。

其次是旅游行业实力,包括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竞争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包括国内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房间数、星级饭店床位数、星级饭店旅游业税金、星级饭店旅游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旅游业从业人数8个三级指标。旅游市场竞争力包括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接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游客接待人数5个三级指标。

最后是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包括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包括游客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每万人拥有卫生床位数、高等学校数、教育经费5个三级指标。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三产比重6个三级指标。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和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法包含两种现代多元统计分析,即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和达到某一百分比时(通常≥85%) ,就说明这几个公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所选取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

本文选取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旅游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按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提取了5个公因子,并把公因子1命名为旅游产业支持力因子,其中星级饭店旅游业税金、旅游饭店职工数、入境游客接待人数、旅游饭店房间数、旅游外汇收入、旅行社职工数、星级饭店数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2命名为资本竞争力因子,其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星级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吸引外资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3命名为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其中国内游客接待人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4A景区、世界遗产数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4命名为人力资源竞争力因子,其中旅游院校学生数、旅游院校数、三产占GDP的比重、世界遗产数、旅游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5命名为政府支持力因子,其中旅游业占三产比重、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这5个公因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信息特征,在进行斜交旋转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因子贡献率占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可得到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见表1)。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据样品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在对经济类别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可得各类数量分布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经济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在进行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时,本文选用One-Way ANOVA过程,将5个因子移入因变量,3个类移入“Factor”,运用邓肯法可以得出3个类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类型1对公因子1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支持产业型;类型2对公因子4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人力资源型;类型3对公因子3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旅游资源型。根据表2各类数量分布表可知,属于支持产业型的有江苏、 广东两个省;属于人力资源型的有:吉林、江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六个省和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以及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属于旅游资源型的有: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14个省和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

结合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序表可以看出,类型1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类型2综合竞争力得分除了天津外都小于0,说明它们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类型3中有6个省综合竞争力水平大于0,有10个省综合竞争力水平小于0,总体来看,竞争力水平一般。由此可以得出,旅游产业支持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人力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弱;旅游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中。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类区域,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是继续加快交通、商贸、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基础产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第二类区域来说,则要加快高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国际市场的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兴旅;对于第三类区域来说,则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此外,还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精品旅游区为吸引,积极拓展入境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2.李葆盛.旅游竞争力之战略构想[M].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0(3)

3.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

4.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

5.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8)

6.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1)

第6篇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高职旅游教育应以培养职业能力、确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加大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旅游类课程教学改革更是融入了高职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实施旅游类专业的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努力落实项目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系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石,认真开展专业调研,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突出岗位;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开发建设区域特色课程,突出特色;落实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和引领,融入大赛相关内容,突出竞赛,逐渐构建旅游类专业“‘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不断适应未来社会角色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院和系部深入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知识结构强调“应用性”,即掌握旅游业务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到繁的典型工作任务顺序,进行任务分析,根据技能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归纳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从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过程。

专业课程的排序也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职业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四个阶段的递进性。

第一阶段:“通用能力”,以培养旅游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二阶段:“专业服务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旅游企业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为任务,在“校中店”――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学习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第三阶段:“运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运营管理能力为任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后在“校中店”担任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实践,进行运营管理能力实训,培养学生运营管理能力。第四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学生在旅游企业从事高级服务或基层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培养学生“高位就业”能力;并进行毕业设计,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进行总结、升华,提升“高位就业能力”。

该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载体和教学情境设计等课程开发步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旅游类主干课程设计,从而全面推进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始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课程实践性:第一,坚持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第二,设计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第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并进行教学;第四,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第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施课程模块教学。

如在院级精品课程《客源国概论》课程教学中,课程组通过对省内外近百家旅游企业、景点和多名导游、近300名毕业生进行调研,教师将全书知识体系设计为6个教学专题,以此作为知识教学的载体,完成对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情境设计。每个教学情境都有对应的训练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训练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课程内容上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客源地区,设计六大专题模块,并配套设计开发六个专题实训项目,项目内容紧紧围绕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和地区展开,全面介绍各客源国和地区地理、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情况、旅华市场情况等。

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为专题项目导向课程,课程内容以输出定输入,即以职业发展对导游知识素养和技能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以项目工作为特征的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仿真训练、项目教学,完成知识、情感与态度、职业能力的既定目标。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知识、训练、实践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

二、“‘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本着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产训融合,以工作过程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将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融通,构建一个岗位能力、地方特色、竞赛要求“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一)深入调研,课程对接岗位

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有效整合的调研,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讨论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制定详细的“旺进淡出,能力递进”培养模式试点方案。在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过程中,系部每学期组织召开专业课程改革的集体备课会,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完成导游、计调、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景区开发策划与管理、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六个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并论证。进一步分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布,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类、梳理和整合,从而确定岗位对接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相互比例。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按照“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单项应用性实践训练―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能力训练”的程序,充分利用校内3D旅游数字实训室、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旅游策划实训室等,按照旅行社岗位群设计导游、接待、计调、旅游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等实习任务,使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能力锻炼的机会。

(二)有效结合,课程突出特色

为更好地获取行业、企业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安徽本地的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安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在调研基础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本着以“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将体现安徽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现在课程体系中,主要有《安徽旅游资源》《走遍安徽》等课程。

通过开设渗透安徽地区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市场发展的课程,进一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多的学生也通过地方特色课程的学习,更加加深了对本地区旅游资源、文化的认知和体会,在本地区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也更加有力的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

(三)积极开拓,课程融入竞赛

每年的“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高职院校检验专业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练”,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抓住了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和方法,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开拓职业技能大赛作用,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课程内容像竞赛的项目与任务一样以模块形式出现,根据市场变化与社会需求进行及时的增加、调整和完善。

在导游、计调、旅游营销等专业方向中分别设置了《导游词创作》《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演讲与口才》《音乐与舞蹈》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也是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中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外汇收入;重要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has becom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to be strongest and one of scale biggest industries, day by day highlights i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ake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its restriction, simultaneously directly or promotes indirectly the national economy Department concerned's development.

key word: Tourism; National economy;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fluential role

前言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一、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分别从交往、流动、目的地、时间、相互关系、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对旅游进行了界定。德国的蒙根·罗德1927年指出,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1942年对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及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于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指出,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在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1974年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1980年指出,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参与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活动;旅游的社会属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人们体验异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一种高级娱乐活动,并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级需要形式;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具有异地性、流动性和暂时性的自身特征。

二、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它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游业从业务类型看,包括3种类型 :一是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国内旅游,二是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出境旅游,三是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入境旅游,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属于涉外性质的业务。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效用,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故也称为无形贸易。

三、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

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8篇

宏观经济|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经济形势把握到位,对国内外形势判断均有领先性,分析全面翔实,框架清晰,对《开辟蓝色的疆域: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估计》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2012经济走势前低后高,GDP增长8.5%

2012年经济的焦点将转向增长。由于欧债危机蔓延,发达国家将陷于低增长,欧元区可能陷于衰退,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中国外需将出现下降,中国经济回落的趋势将延续至2012年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经济走势前低后高,预计2012年GDP增长8.5%。通胀将明显回落,预计回落至3.2%。货币政策方面,信贷将放松,新增贷款规模略增,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升值幅度将放缓,货币增速将回升。财政政策重在促使经济转型,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

诸建芳/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华盛顿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8-1998年任职社科院经济所,1998-2007年3月任职华夏证券研究部,2007年5月至今任职于中信证券研究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9年宏观经济第1名,2007、2008、2010年第2名,2006年第3名。

张忆东、吴峰、李彦霖、蒋仕卿、刘晓清

策略研究|兴业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策略把握精准,逻辑连贯,灵活,从博弈角度分析A股市场,善于准确把握行情关键点,能够及时挖掘投资机会和提示重大风险。

研究领域评述:

消耗•黎明之前

如果用“抗战”来勾画,2012年的行情是处于底部区域的消耗战、持久战,最终会惨胜,构造出黎明之前的启明星。2012年多数时间仍是股市存量资金的博弈、消耗,岁末年初,利空因素多,下行风险大;春节后,政策、流动性边际改善,有望反弹;之后向下“磨”;下半年利好累积、赚钱效应显现,行情向上“磨”。

资产配置方面,宜保存实力,耐心寻找穿越“牛熊”的中长期成长力量,筑底阶段是中长期择股的好时光。可以立足防御,配置债券和金融、家电、交运及设备等低估值“蓝筹”;进攻点为具有成长性的产业链,如现代消费服务业(信息技术、医疗、节能环保、旅游、文化传媒、安防)、制造业升级概念(通信设备、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航天军工)。

张忆东/男/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所总经理助理。证券从业经验10年,其中4年在外资券商研究部工作,从事A股、港股策略研究及行业配置。2006年加盟兴业证券研究所。201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4名。

徐小庆、张继强、姬江帆、陈健恒、徐寒飞、李一硕、许艳、张莉

固定收益|中金公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研究具有一贯性,观点清晰,策略务实,既有基础研究又贴近市场。对《中国信用策略周报:回售权的信用保护价值凸显》、《巨轮转债上市定价分析》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债券表现看好,信用债仍两级分化

我们看好2012年债券市场的表现,其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化下行的特征,长端和短端降幅分别有望达到50和100基点。支撑这一牛市基础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宽货币、紧信贷”。一方面,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导致外汇占款的大幅下降,会倒逼央行通过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保证国内货币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投放总量受到贷存比、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不良率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明显超过2011年,这使得宽松的流动性大部分将转向债券投资。同时,由于M2增速维持在低位,经济的复苏将十分缓慢,而通胀压力也会大幅缓解,CPI全年同比均值将降至2.5%左右,基本面对债市也十分有利。信用债仍将呈两级分化特征,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将随基准利率同步回落,且信用利差会逐步缩小,而低等级信用债出现违约事件的概率在上升,仍将面临较大的估值风险。

徐小庆/男/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2002年起就职于中金公司,现为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7、2009、2010年固定收益领域第1名,2008年第2名。

葛新元、董艺婷、焦健、戴军、阳璀、周琦、黄志文、徐左乾等

金融工程|国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观点具有实战价值,研究覆盖广,创新多。对《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市场情绪指数研究》、《股指期货运行回顾:期现套利亟待精化,对冲基金崭露头角》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量化投资全面铺开,

颠覆A股市场生态

2012年将是中国量化投资全面铺开实践的一年,众多采用量化方法进行指数增强、对冲的产品将展开全面的竞争。这些产品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它们将提高A股市场的有效性,降低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提高流动性;同时也将促进机构投资者全面优化投资流程,降低投资的隐含成本,注重组合管理、风险控制和严格的投资流程建设。这种变化将在未来几年中以超过预期的强度和速度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我们对此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十分期待。

葛新元/男/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2004年至今任国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5、2010年金融工程领域第1名、2009年第2名。

贺平鸽、丁丹等

医药生物|国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行业走向判断准确,长期坚持专业、客观、及时的研究,勤奋严谨,对《医药:机遇远大于挑战》、《医药:乍暖微寒时,积极备战业绩分化》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医药:长线牛股的摇篮

中国医疗药品市场是未来10年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催生长线牛股的摇篮,因此,我们必须乐观看待医药行业的中长期战略性机会。但同时,这一行业又受强力产业政策的影响,这决定了在蛋糕扩大的同时,结构性机会的演绎有曲折性。新医改已步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加大了政策的不确定性,而试错代价被迫由药企承担,2011年所面临的“两降一升”压力可能持续,因此我们判断,未来3年行业增长景气度依然强劲,但效益景气度再次转弱,这意味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分化在所难免。而经过2011年大幅调整,医药板块已回归理性,各类公司估值层次分明,这为2012年奠定了一个相对好的基础―再次聚焦细分领域龙头,追寻“资源+创新”类公司,以时间换空间。

贺平鸽/女/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硕士,药企工作4年,医药分析师11年,2004年至今供职于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行业2010年第4名、2009年第3名、2006年第5名。

陈志坚

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服务)|

长江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行业和个股把握到位,数据翔实,逻辑性强,对《通信:流量经营,光通信与网优并举》、《宽带建设:大幕刚刚开启,尚未来到》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通信业核心主题是宽带

通信业近期有两大事件,一是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国家级的宽带战略,二是发改委前期展开了针对宽带领域的反垄断调查。这两件事情表明,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宽带网络对于整个ICT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基于此,我们预测,政府出于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施国家宽带战略的考量,可能会给中国移动颁发固网宽带直营牌照,此外,国家级的广电网络公司也有望加速成立。循此逻辑,我们密切关注宽带设备制造业和宽带运营业在2012年的投资机会。

陈志坚/男/华中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9-2001年就职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至今就职于长江证券研究部,任通信行业、电子行业研究员,7年证券从业经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通信行业第2名、2009年第5名。

孙建平、李品科

房地产|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行业投资机会把握准确,对公司跟踪紧密,及时掌握动态并与投资者交流,对《地产+X 模式新标的,销售、业绩拐点到来》、《政策决定论》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房地产市场平衡再生

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将是平衡再生的一年:政策面从失衡回归平衡,基本面也将从调整走向平衡,继而再生。我们对行业评级为增持,未来最敏感因素是政策面变化,基本面居次。预判2011年四季度到2012年上半年政策及基本面仍为矛盾关系,之后将建立平衡、重归一致,从而创造超配机会。选股上,高周转、低估值龙头进入中期选股时期,持有必将制胜,2012年四季度前将获超30%的绝对收益,包括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万科、金科集团、首开股份、荣盛发展、金地集团、中南建设、苏宁环球。在四阶段中的房价下降I阶段,建议侧重估值安全、兑现能力强地产+X:华侨城、北京城建、中国宝安、新湖中宝、华业地产、中天城投、建发股份。

孙建平/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从业8年,2004年7月加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先后从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业研究,2007-2011年连续5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房地产行业第1名。

李婕等

纺织和服装|光大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多年,理解深刻,用国际化和长期眼光观察分析行业与公司价值,重点公司研究细致、深入。对《优选细分行业,精选企业模式》、《小荷才露尖尖角,品牌家纺谁立上头》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品牌服饰扩张远未触天花板

品牌服饰短期面临着前期提价对终端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暖冬使冬装销售承压、商场数据呈现放缓迹象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需密切关注销量变化,预计2012年收入增速将放缓,但毛利率提升可期。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短期谨慎不改品牌服饰长期向好趋势。通过人均消费量及龙头公司市占率的国际比较判断,品牌服饰各细分行业在规模扩张和提升市占率上离天花板仍较远,未来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广阔。看好产业生命周期位前、增长确定性强的公司,如富安娜、七匹狼、报喜鸟、罗莱家纺、探路者、美邦服饰等。以出口为主的制造型企业2012年仍面临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外需疲软、出口受压的影响,建议关注估值低、对负面因素消化能力强的龙头公司,如鲁泰A等。

李婕/女/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博士,拥有近10年从业经验。2008年起任职基金公司研究副总监,2010年10月重新加盟光大证券研究所,兼具纺织服装背景及买方经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6、2007年纺织和服装行业第3名。

赵晓光

电子|中金公司

机构投资者评价:准确把握电子行业走势,个股跟踪紧密,投资机构把握及时准确,对《电子:V型周期的两部曲,抗周期+精密制造》、《电子元器件:劳动力成本上升推进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智能化篇,物联网助推智能化进程》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换机周期展开,消费电子持续高成长

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换机周期,2012年开始,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有望复制智能手机过去两年的发展路径,Ultrabook和智能电视上的输入和输出创新将触发换机需求。坚持输入输出创新、具备垂直一体化能力和大客户的厂商将受益。从行业景气判断,目前库存低水平,随着换机周期的展开,2012年一季度将开始补库存的向上周期,最受益的产业链是精密制造,消费电子和军工电子领域的公司都会持续高成长。

赵晓光/男/2010年加盟中金公司,“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电子行业第1名、2008年第3名团队成员。

杨涛

建筑和工程|中信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行业报告很有启发性,在市场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对策略解析及时准确,《建筑工程行业2011年专题研究报告之三――三重受益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筑装饰行业跟踪报告――需求仍然旺盛,回款风险可控》等报告令人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增配建筑板块,须待地产政策放松

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及基建投资面临一个低谷,因此,可以等待地产政策放松信号出现时,加大建筑板块配置。当前看好受益煤化工投资及海外扩张的化学工程板块,以及政策鼓励的建筑智能节能新兴产业。

杨涛/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2004-2008年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财务部业务经理,2008年至今就职于中信证券研究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建筑和工程行业第1名团队成员。

胡雅丽、廖欣宇

家电|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行业格局作出准确判断,报告及时,主题明确,对《家电行业重大事项点评――美债危机下出口前景或存隐忧,子行业影响有别》、《家电行业2011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后政策”时代,空调刚需保景气》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彩电业竞争格局或存变数

展望2012年,所有行业都面临压力,之前支撑家电业快速增长的农村普及需求、城镇新增与更新需求、出口需求均面临一定压力,行业低迷态势可能在下半年随宏观经济形势好转改观。政策逐步退出之后,行业运行将更服从于各类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普及率是景气保障的刚性指标。市场可能忽略成本下降对龙头公司的利润支撑,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的优势明确增加。在彩电行业,2012年随内容提供与监管的完备,3D电视与智能电视的阶梯型推广有助于拉升更新需求并维持企业盈利空间,主要品牌杀价动力不足但杀价能力提升,竞争格局或存变数。

胡雅丽/女/中信证券研究部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证券从业8年,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2003年7月进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从事家电行业研究,2007年4月加盟中信证券。2005-2011年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家电行业第1名,第二届新财富白金分析师。

詹凌燕等

煤炭开采|申银万国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研究深入,紧扣行业政策热点,及时分析跟踪报道,敬业,对《煤炭行业周报:迎峰度夏动力煤价仍坚挺,秦港调出上升库存下降》、《煤炭开采:资源税改革从价计征条件尚不成熟》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三大不平衡助煤业高景气多飞几年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电利用将面临三大不平衡―发电结构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未来几年,随着极端气候加剧、铁路建设降速、中西部发展加速,煤炭的调配利用体系将不断面临挑战,区域煤电紧张加剧。展望2012年,中国煤炭产销量将冲击40亿吨大关,存量效应对于煤价的支撑将进一步显现。供应方面,山西小矿产能释放仍将低于预期,当地运能增量较2011年也有所下降;但需求方面,短期经济仍处下滑通道,旺季过后煤价仍有下滑风险,未来1-2个季度,投资者需等待价格下滑预期转向。个股方面分化继续加剧,可重点关注煤种优势、成长性、区域投资、主题投资四大逻辑,依次推荐中煤能源、兰花科创、中国神华、国投新集、山煤国际。

詹凌燕/女/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5年煤炭行业研究经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2008年煤炭开采第3名。

周海晨

造纸印刷|申银万国

机构投资者评价:行业跟踪紧密,研究深入,业绩预测准确,推荐时机好。对《造纸:产能释放+销售淡季,静待盈利拐点,造纸“中性”,“看好”轻工》、《造纸轻工周报:纸种走势初现差异,国内浆价回升》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静待造纸业盈利拐点

宏观经济前景不明及旺季不旺造成造纸企业库存偏高,加之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令这一行业2011年四季度盈利压力仍在,而随着稳定回升的经济拉动纸张需求及产能释放告一段落,中期看,企业盈利将逐渐好转(预计在2012年一二季度环比改善),回升幅度依赖于产能约束力度及宏观恢复程度。从估值看,部分公司已低于或接近1倍PB,渐具安全边际,暂维持“中性”评级,可静待盈利拐点。相对看好太阳纸业、岳阳林纸及晨鸣纸业。近期推荐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销量可稳定增长,价格有黏性、能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且具有盈利弹性的大众消费品及包装印刷企业,推荐上海绿新、永新股份,主题关注中顺洁柔、恒丰纸业等。

周海晨/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证券从业5年,2006年至今就职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造纸印刷行业2010年第1名、2009年第2名、2008年第3名。

赵雪芹、姜娅

社会服务业(酒店、餐饮和休闲)|

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行业发展规律和运行特征研究深入,对上市公司跟踪密切,研究条理清晰,对《旅游行业2011年下半年投资策略―估值不是瓶颈,成长创造价值》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景区、经济型酒店、免税业看好

在2012年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不论从行业增长内在需求还是政策拉动效应看,旅游业都具有较高的成长确定性,预计当年中国旅游行业收入增速在15%以上,建议对旅游行业进行战略性配置。目前中国旅游消费需求呈现观光、休闲并存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符合大众化消费需求和部分满足高端升级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将显著受益,而资源将成为保证成长空间和盈利能力体现的首要要素。在此逻辑下,看好景区、经济型酒店及免税子行业。

赵雪芹/女/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1991-1999年任山东经济学院讲师,2002-2006年任海通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2006年至今担任中信证券商业零售、旅游行业首席分析师,2005-2011年7届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社会服务业第1名,第二届新财富白金分析师。

裘孝锋

石油化工|招商证券(现任职于中国银河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研究客观、有深度,数据翔实可靠,敬业,较好地推荐了主题投资品种,对《化工:涤纶价格稳步上涨,制冷剂价格持续下滑》、《化工:需求淡季,产品价格普遍弱势》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石油化工迎来政策春天

2012将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政策春天。我们预期国内成品油将进一步出现实质性的改革,这将显著改善炼油行业的盈利和估值。同时,国内为了促进天然气消费比例从4%上升到8%,也将出台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尤其是价格政策。这将对天然气生产企业、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及下游管输企业形成利好。此外也特别看好二甲苯(PX)这个子行业,随着下游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大规模投产,对PX的需求将大增,同时PX的供应受制于石脑油裂解产能增长的制约,增长有限。

裘孝锋/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在光大证券研究所任职,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任职,现供职于中国银河证券。“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7-2010年石油化工行业第2名。

路颖、潘鹤、汪立亭

批发和零售贸易|海通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公司的内在价值理解深刻,行业覆盖广,荐股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对《中国超市主要上市公司经营指标分析》、《批发和零售:受益通胀,区域百货弹性更大》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零售业四大投资看点

2012年,零售业仍相对乐观,投资看点主要包括:1、好区域的龙头零售企业外延、内生增长仍将继续,好区域可容纳一个市值100-200亿元的零售龙头;在中国这样区域结构、收入结构、消费偏好结构极度复杂的大国,渠道下沉等机会仍巨大;2、2011年因各种原因业绩低迷但开始或即将出现向上拐点、2012年业绩弹性大的公司是我们重点跟踪的对象(主要关注其有无业绩释放能力和动力);3、各种方式的资产整合;4、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完善仍是最大看点。2012年,我们重点关注的零售板块投资指标包括:市值对应的销售规模,未来业务发展空间对应的市值空间;拥有自有物业的百货公司的资产价值及资本开支进程;旗下门店店龄等。建议重点关注小市值区域零售龙头业绩弹性和空间。

路颖/女/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CFA。2000年7月加入海通证券研究所,现任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首席分析师兼副所长,“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8-201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第1名。

吴非、 王海旭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逻辑清晰,行业数据点评及时,见解独到,紧扣政策方向,服务到位,对《电力行业重大事项点评―近期行业热点问题讨论》、《电力行业近期热点问题讨论之二(供求篇)―紧张持续,行情延续》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火电板块活跃度提高

从中期看,火电行业面临的大环境与以往几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供求由2004-2009年的持续宽松,转为2011年开始的逐步偏紧(这一点在2011年上半年电力板块的行情中已经得到市场多数的认同);另一方面,煤价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持续上涨后,正在接近本轮顶部;此外,为弥补历史问题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外部条件也已成熟,行业盈利在2011年触底后逐步回升的趋势基本确立,这也将使板块中期的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

吴非/男/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金融学双学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2001-2002年华北电科院助理工程师,2004-2006年国信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2006年加盟中信证券研究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8年、2010年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第1名团队成员。

朱琰、肖斐斐、

程、王一峰

银行|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重大事件跟踪到位,反馈及时,观点鲜明新颖,服务态度认真。对《银行业资金业务专题研究―紧缩催升资金价格,息差提振行业盈利》、《银行业重大事项点评―新资本监管下行业融资缺口及融资周期测算》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银行业面临风险周期拐点

2012年,银行业应注重宽松趋势下的差异化投资。预计全年信贷增长8万亿元、增速14.6%,货币条件具有放松的必要,存款准备金率存在多次下调可能,利率调整较为审慎。银行收入端总体增速20%:信贷仍重点投放中小企业,息差将于一季度见顶,全年2.6%,与2011年基本持平;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放缓至25%。行业面临风险周期拐点,不良贷款温和反弹,信用成本0.5%,行业盈利增速18%。看好2012年一季度投资机会,优选盈利性与安全性兼备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

朱琰/女/复旦•香港大学MBA,日本庆应大学金融学博士。2004年加入国信证券研究所,2008年6月加入中信证券。“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2009年银行业第1名、2008年第5名,2007年非银行金融业第2名、银行业第3名。

彭波

有色金属|国信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分析深入要害,数据更新及时,观点标新立异,研究体系完善,对《有色金属行业2011下半年投资策略:压力依旧,机会依旧》、《有色金属行业并购重组投资机会初探》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政策红利下,战略性布局小金属板块

不容乐观的全球宏观经济背景之下,遭流动性泛滥所挟持,涨速大幅超越实体经济复苏步伐的有色大宗金属已然展开“金融属性退位,商品属性回归”的痛苦历程。2012年的大宗金属板块,呈现的将主要是超跌反弹式的交易性投资机会。如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最终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漩涡中,作为避险保值圣品的黄金及黄金股仍将是较好的投资选择。虽然产品价格短期的暴涨暴跌导致了以稀土为代表的部分战略性小金属品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但我们相信,符合国情的小金属板块的投资将是战略性的,政策红利下将迎来横跨“十二五”的行情。

彭波/女/湖南大学金融学硕士,英国雷丁大学ISMA CENTRE证券投资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经验,2009年3月至今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有色金属第2名,2009、2008年第4名。

毛长青、施亮

农林牧渔|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行业整体把握较好,对公司长期价值判断准确,研究覆盖面广。对《中国种业开辟新纪元》、《饲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加速转型,景气持续回升》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农业景气度从高位下调

由于供给出现较快增长,以及需求增速相对放缓,2012年全球农产品价格进入周期性震荡回落通道。国内粮价任将保持稳中趋涨格局,其他农产品价格将逐步回落。2012年农业科技发展等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农业发展仍处于快速转型期,但行业景气将从高位逐步进入调整期。建议选择转型快、抗周期、低估值的板块和个股,重点关注种子、饲料和水产等子行业,看好登海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希望、大北农、海大集团、獐子岛、中牧股份等个股。

毛长青/男/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MBA、中国农业大学学士。曾任职于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等机构,10年证券从业经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农林牧渔行业第1名;2008、2009年第3名;2006、2007年第2名。

曾旭、纪云涛、

王爽、朱峰

交通运输仓储|

兴业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建立了翔实有效的数据库体系,及时更新分析数据的变化,个股跟踪紧密,对《交运兵法,运筹帷幄》、《交通运输:张弛有道看航空,政策春风吹物流》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四大交运子行业可望获超额收益

2012年,转型的中国面临着贸易保护之困境、物流费用之痛楚、破除垄断之迫切、消费升级之契机、技术替代之希望。此时,以下交运子行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其一,物流政策红利下,具备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网络化和专业化物流公司将持续受益,并有望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其二,铁路市场化改革中,站在最前沿的铁路上市公司将被赋予历史重任,兼并收购的外延扩张之路和多元化经营的内生增长之路有望齐头并进;其三,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和人民币持续升值,航空消费升级渐行渐近,机场广告商业带动机场的估值水平向消费股靠拢,国际航线的边际改善有望一扫航空股的盈利和估值阴霾;其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通用航空产业链公司在开放的低空中冉冉升起,承载中国高端设备出口的特种船公司正高速驶向广阔蓝海。

曾旭/男/兴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美国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民航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2008-2010年分别在国金证券、中信证券担任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第1名团队成员。

易欢欢

计算机 | 国金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个股把握深入,服务周到,研究缜密,条理清晰,对《软件与服务:产业基金扶持北斗,行业发展节奏加速》、《信息技术行业日常报告:建筑信息化规划引爆项目管理百亿市场》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软件业产品类公司看好

从收入看,软件业依旧维持高景气,但由于一季度是传统淡季,建议2011年年报出台前后谨慎,但要密切关注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软件业在TMT中非常独特,其长期看“类消费”、短期看“强周期”,历年增长非常稳定,上下半年又极其不稳定,展望2012年,增值税及营业税对行业业绩的明确影响也在中报后。我们更看好产品类公司,建议慎对外包类公司的费用上升趋势。我们最看好北斗地图板块、公共安全板块、民生信息化板块。选股上,对百亿级大企业,可聚焦自由现金流、创新壁垒、客户年度;对中小市值企业,可密切关注超募资金使用带来的业绩增长及上市后地位的变化。推荐榕基软件、超图软件、广联达、易华录、新北洋、用友软件、威创股份。

易欢欢/男/北京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硕士,应用数学、经济学本科,4年工作经验,曾任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战略咨询顾问、和君资本分析员,两年半证券从业经验。

李春波、许英博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中信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数据及时,研究观点新颖独特,令人深受启发。对《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点评之二―日本汽车业陆续复产,零部件供应有望缓解》、《汽车行业2011年中报业绩前瞻―优势乘用车、客车企业值得关注》等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汽车股投资应兼顾优势公司和阶段性机会

走过汽车消费政策和宏观经济双紧缩的2011年,汽车销量增速有望在2012年恢复至10%左右。因产能利用率趋降,低端经济型车依然面临压力,市场地位稳定的乘用车中高端优势公司盈利持续增长。伴随宏观经济走出底部,商用车销量和业绩有望在2012年二季度后逐步改善。汽车股投资应兼顾市场地位提升的优势个股机会和行业阶段性表现。宏观和市场走势不明朗期,中高端乘用车、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卡零部件优势公司是稳健的投资品种;宏观预期改善,则销量、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具有阶段性投资机会。

李春波/男/中信证券研究部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证券从业11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候选人,2001年加入中信证券,“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8-2010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第1名。

韩其成

非金属类建材(水泥、玻璃等)|国泰君安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准确把握行业动向,投资主线清晰,分析透彻,对《水泥制造:确立未来3月底部,临近旺季震荡向上》、《水泥:淘汰落后夯实边际为正,股价震荡向上》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宏观和地产政策决定建材业拐点

建材行业2012年投资策略定位于“着眼需求分析、紧盯政策变化”。地产开工、CPI、贷款增速与水泥需求及盈利大体方向一致,错位在于供给端价格协同,宏观和地产政策最终决定拐点,2012年一季度是关键观察期。水泥需求增速或最快当年6月、最慢10月转暖回升,盈利下半年好于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地产开工销售有变差趋向,关键看供给端和宏观政策能起多大反冲作用。从供给端看,东三省、湖北、河北、宁夏2012年新增产能少。2012年PE低于10倍的有海螺水泥、江西水泥、冀东水泥、亚泰集团、华新水泥,2012年吨市值最低为冀东水泥、江西水泥、祁连山、华新水泥、赛马实业,冀东水泥2012年吨EV为429元,几近重置成本,估值跌幅有限。

韩其成/男/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经济学硕士,2005年供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至今,现任建材、建筑行业首席研究员。“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金属类建材2010年第1名,2009、2008年第3名;建筑与工程行业2009-2011年第2名。

董亚光

机械|国金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准确判断行业趋势,对关键子行业研究深入,敬业,对《机械:投资好转需待信贷放松,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工程机械:公司1季报简评》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机械投资冷中有热

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的消退和限购等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作用显现,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惯性下滑,投资呈现冷中有热的状况。在机械行业下游需求中,预计能源/资源投资领域将保持较高景气度,而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领域将经历调整、企稳的过程。在行业配置上,看好工业气体服务、煤炭机械、石油(气)机械设备及冷链设备等子行业在2012年的表现,可适时把握工程机械、铁路设备和核电设备等子行业在政策刺激下的投资机会。

董亚光/男/港大-复旦MBA,机械工程师,曾任职于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金信研究,“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机械行业第3名、2009年第2名、2008年第1名。

皮舜

传播与文化|中信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观点清晰,服务周到,研究方法独特,逻辑性强,对《静静的调整在黎明》、《传媒文化行业2011年投资策略―十二五的开始 踏上黄金征程》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传媒业调整蓄势,未来仍是主流

中线看好传媒文化行业,这基于传媒文化发展具有三大需求:第一,国家需要;第二,人民需求;第三,经济转型。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文化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GDP占比将从2.5%提升到5%,预计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未来至少达到22-25%。但从即期来看,传媒文化通过前期快速上涨,估值相较于市场与历史处在相对高位,我们认为,适当调整有利于传媒行业未来的行情表现。因此,中线看好具有“细分行业龙头+独特商业模式+市场化程度高”基因的公司,认为它们能够跨越周期波动,分享传媒文化中线繁荣。

皮舜/男/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证券从业6年,2009年开始研究传播与文化。

刘元瑞

钢铁|长江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见解独到,条理清晰,行业数据及时全面,对《7月国际钢价回落,但出口环比小幅增长略超预期》、《钢铁行业周报:现货涨期货跌,长材库存首次上涨》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钢铁行业表现取决政策转变力度

2012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是需求预期的下滑及产能投放的惯性:地产投资难以避免的回落对钢铁需求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很难通过其他领域的增长来弥补,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材的表现将会弱于板材。行内产能投放在2012年有放缓的势头,但惯性仍在,在对钢价表现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导致矿价虽有回落但依然会维持在相对高位震荡。整体来看,行业表现取决于政策转变的力度,因此,至少在2012年一季度,我们依然需要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刘元瑞/男/华中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硕士,2007年7月加盟长江证券研究部,从事钢铁、非金属材料行业研究。“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钢铁行业第3名、2011年非金属类建材行业第3名。

李聪、张黎、丁文韬

非银行金融|

华泰联合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逻辑性强,思维缜密,分析完整,点评及时,态度敬业,基本功扎实。对《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锦》、《加息累计效应逐步体现》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金融业多点开花

分子行业看,金融租赁业呈多点开花局面,预计航运等子行业将获更快发展,推荐渤海租赁。保险业保费和投资均已见底,寿险保费2012年有望平稳增长,投资收益将改善。目前保险板块已具投资吸引力,建议积极配置,但趋势性机会还需流动性配合。信托业报酬率在紧缩的货币环境下持续享有溢价,但行业估值受到地产信托违约担忧的压制。展望2012年,地产信托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较小,被压制的估值有望逐渐获得修复,看好借壳后的中信信托。证券行业龙头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的PB安全边际开始显露,一旦股指反弹,券商股的高弹性特征将展现无遗,转融通、新三板启动等提供了诸多催化剂,但仍以波段机会为主。

李聪/男/英国Cass 商学院精算学硕士。2010年1月加入华泰联合证券,2008-2010年任职于长江证券,2005-2008年任职于普华永道精算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非银行金融业第3名。

郑方镳、毛伟

基础化工|兴业证券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对化工行业运行周期有深刻理解,对子行业有深入研究。在发掘成长股方面有深厚积淀,重点公司研究深入细致。对《化学原料:硝酸铵供应偏紧,景气有望持续》、《化工行业周报:尿素价格小幅上涨,硝酸价格上涨明显》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化工投资立足三条主线

展望2012年,从产能周期看,基础化工行业处于上升早期阶段,但经济复苏疲软制约大宗化学品的下游需求以及行业景气,因此,投资上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结合供需两方面的视角,我们建议重点立足三条主线,进行战略性布局:一是资源主线,资源集中化进入政策加速期,带来行业产能的持续优化,重点子行业为磷化工、钾肥等;二是环保主线,环保标准提升、执行力度加大,可关注高污染子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其中农药行业是一个代表;三是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主线,需求持续增长、全球产业转移,行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依然充沛。

郑方镳/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兴业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12年工作经验,证券从业4年。2007年加入兴业证券,从事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工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0年基础化工行业第4名。

童驯等

食品饮料|申银万国 研究小组

机构投资者评价:观点具有长期参考价值,覆盖面广,坚持对板块和个股的持续推荐和时点把握给人印象深刻。对《食品饮料:中报有望刺激板块继续走强》、《食品饮料:把握消费升级,分享板块机会》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食品饮料板块将继续跑赢大盘

2011年食品饮料行业表现一枝独秀,是所有行业中唯一获得正绝对收益的板块。长远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偏低的食品饮料人均消费量和独特的面子文化、酒桌文化等因素将共同催生世界级的食品饮料企业。展望2012年,食品饮料板块将继续跑赢大盘,消费升级和成本回落是2012年该行业的两条投资主线。我们继续看好兼具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的超高端、次高端酒水企业,也阶段性看好原料成本回落带来盈利弹性的大众品龙头企业。

童驯/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2002年加盟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9年证券从业经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08-2010年食品饮料行业第1名。

张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国金证券

机构投资者评价:拥有深厚行业经验,对新能源行业理解深刻,报告令人受益颇多,对《输配电及控制:把握时点,寻找增量―智能电网调研纪要》、《太阳能:历史性的机会逐渐降临》等报告印象深刻。

研究领域评述:

光伏产业可能反弹,

输配电设备仍须谨慎

第9篇

Abstract: Human's behavior is a major factor of tourist accident.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tourism, human's unsafe behavior will be impa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behavioral science into tourism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afety analysis, further propose the measures to enhance safety training and on-site management, improve incentives and create new culture of tourism safety.

关键词:行为科学;旅游;行为分析;安全管理

Key words: behavioral science;tourism;behavior;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23-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旅游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旅游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旅游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旅游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从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员工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为失误是中国旅游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旅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旅游的生产体系,加深了旅游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旅游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

1.1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指的是在人群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又称组织行为学;它着眼于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要,人的作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学科的出现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由以“事”与“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靠监督与纪律的管理发展到动机激发,行为引导的管理。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1.1.1 个体行为研究 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们行为的基本单元。在个体行为这个层次中,行为科学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另一类是关于个性的人性假说。

1.1.2 动机与激励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在安全管理中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2 行为安全管理 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是以行为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形成安全氛围,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水平。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行为安全管理中是被注重的,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发展、员工主动应对能力增强以及主人翁责任感的提升,通过这些的共同作用,使安全水平有所提升。

组织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人的行为,人员行为对于旅游企业,更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影响安全,整个旅游的生产活动都应该有行为安全管理。为旅游员工行为达到系统管理,本文通过ABC行为进行分析,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减少不安全行为,或是杜绝不安全行为,使人的行为隐患减少,旅游发生事故的频率降低。

2 旅游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旅游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旅游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旅游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2.1 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原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原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原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结果可以转变成原因。原因、行为和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以及编制安全教育手册等都是旅游企业中促动或激励的主要因子。奖罚制度则是结果,这是一种常见的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用在目前旅游企业,结果会对激励进行反馈,然后也可以促动或激励因子进行修正和改变。原因与结果的双重作用在旅游安全管理中应被高度重视,只是通过结果来决定奖励与处罚不一定会达到人员行为进行的预期效果,对于人的行为,安全文化氛围、工作习惯、管理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ABC行为分析,针对旅游生产活动,对每一个环节描述不安全行为与行为者,对这一行为的原因与结果进行,确定问题的严重性,提供依据给解决方案的设计。

2.2 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旅游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旅游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与结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旅游企业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2.3 校正不安全行为 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安全行为的存在,要及时地进行校正。经过探究,BBS队伍制定出解决方案,纠正当前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培训的方式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教育。一般情况下,一个新的方案常常要经过旅游生产实践的验证,因此,要深层次的进行探析和整理,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2.4 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行为安全管理循环过程,鼓励安全行为,不断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使旅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操作行为不断完善,意识、行为、习惯及潜意识的发展与转变依次让员工的行为经历,使之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为止,从而使旅游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3 基于行为科学的旅游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旅游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旅游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旅游的整体为出发点,注重控制危险源,推行全员、全面以及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旅游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危险行为是诸多方面的,例如:劳动强度大、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行为安全管理针对于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所以,旅游企业要实行多样化的手段以便使旅游系统更加的安全。

3.1 塑造新型的旅游安全文化 决定组织的效率与风格、健康管理与安全承诺的组织或个体的行为、胜任力、认知、态度、以及价值观模式的产物――安全文化,它是做为一个重要指标存在于组织安全管理中,也是决定安全管理能否成功的因素。旅游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是分不开的,安全文化对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安全行为的形成与发扬都有利。旅游企业应营相应造安全文化,它视群体、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从而对组织行为、群体行为及个体行为实行安全综合利用与控制,使旅游的安全生产与管理得以实现。

3.2 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旅游企业要建立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及各个服务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层层落实、分层管理、职责明确。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场作业行为,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安全管理和行之有效的、规范的生产运作的考核办法,实行管理绩效、生产任务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的工作要到位。将职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业务素质与评定结果挂钩,将职工安全意识积极性的主动提升得到进一步调动。

3.3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旅游企业推行丰富种类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才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职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将安全意识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以首旅集团旅游大巴车队为例,它推行的是“五个一”的安全培训方法,从而增强了企业职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培训的工作,使员工在思想上就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重要,员工因此也能够了解其工作岗位或许遇见危险的类型和程度,同时掌握一些自我防范常识,进而使企业员工在遵守规章的基础上认真的做好各个环节的操作。

另外,在旅游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立结对和帮促制度。一个管理员结对的对象只能是一个岗位或者一个班组,由班组管理至现场操作,帮助其监测操作中的危险行为,探析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成因,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3.4 加强旅游生产现场管理 在旅游安全管理中要加强人员和技术的现场管理。全体员的工共同参与是现场管理所需要的,把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纠正与监督员工的操作,将还处在萌芽状态的事故与隐患彻底消灭。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分析,相互观察,通过反馈向组织反映对管理方法、制度的意见或调整个体行为,使制度能被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 结语

行为科学在我国旅游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旅游安全领域,是旅游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旅游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旅游行业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旅游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旅游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旅游事故,改善旅游安全生产状况,提高旅游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祥安,朱玉贵.企业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J].采矿技术,2003,(3):20-22.

[2]丁庆周,朱思金.创建安全管理新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6):38-40.

[3]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J].社会科学,2005,(5):62-65.

[4]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经济地理,2003,(7):542-545.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10篇

关键词:银行卡;消费;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F832.2

银行卡支付是国际通行的现代化支付方式,已成为我国社会公众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刷卡消费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特点。国外权威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的普及,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现金使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海南度假、休闲、消费、购物,这对海南金融支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旅游地区应具备优越的金融服务环境,应能提供优质的银行卡刷卡消费服务。因此,加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促进刷卡消费便利化,对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大力推广刷卡消费,可推动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地区接轨,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国际旅游岛形象,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一、海南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一直是国内比较重视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省份,自1993年启动“金卡工程”建设以来,海南深入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形成了人民银行重视、发卡机构支持、特约商户满意、银联协调实施的建设模式,建立了统一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和专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人民银行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海南银行卡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银行卡发卡机构和发卡量进一步增加

首先,银行卡发卡机构进一步增加。自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启动以来,海南省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户海南,对落户海南的金融机构予以财政奖励和政策优惠,因此不断有新的金融机构入驻海南,群众可选择的银行卡发卡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省内共有银行卡发卡机构13家,较2009年末增加4家。

其次,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增长。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发行银行卡2177万张,同比增长14.22%。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989万张,信用卡发卡量为188万张(见图1)。海南人均银行卡拥有量2.54张,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4位。

(二)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4.72万户,联网POS机具7.36万台,ATM0.36万台,同比分别增加0.68万户,1.49万台和0.05万台。

第一,每台受理终端对应的银行卡张数持续下降。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张数为5974张,好于全国平均8000张的水平;每台POS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296张,也好于全国平均490张的水平(见图2)。

第二,每万人对应ATM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平均每万人对应ATM数量4.25台,同比增长31.99%,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0位。

(三)银行卡消费业务量持续增长

2013年上半年,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2438.92万笔,金额74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55.60%(见图3)。

二、海南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的实践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人民银行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海南银联对推进银行卡刷卡消费便利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建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

2008年,海南三亚在全国率先启动银行卡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经过1年多的努力,在2009年底实现星级宾馆、景区景点、重点购物街区、重点商务区100%受理银行卡;星级宾馆、重点购物街区全面受理外卡;对三亚市旅游行业收银员培训率达到100%; 50平方米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商户受理银行卡比例达到70%,银行卡受理基本覆盖旅游相关商户;旅游金融类刷卡消费总额占旅游收入25%以上。三亚刷卡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得到有力改善,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总结三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组织在海南其他重点旅游市县开展银行卡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创建活动。

(二)发行“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

2010年,为推动境内外游客来海南刷卡消费,宣传推广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人民银行组织海南银联、发卡银行在借鉴韩国观光卡、夏威夷旅游卡、台湾国民旅游休闲卡、香港旅游卡、上海旅游卡等国内外旅游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发行了“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海南国际旅游岛”卡承载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轨迹,是金融业务和旅游业务结合体,是海南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经济发展的金融名片,是海南旅游资源在全球的宣传品。“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充分挖掘旅游消费的各类优惠,将银行卡金融功能、特惠商圈服务、旅游安全保险服务、旅游资讯服务、旅游专属预订服务等集合在一张卡片上,为国内外游客来海南旅游刷卡消费提供便利。截至2012年底,境内主要大型银行、俄罗斯、香港等部分境外地区的银行已发行“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

(三)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

根据海南农村经济主体多元性、特异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银行组织涉农金融机构,以发卡用卡为出发点,以推进增加自助设备为重点,以创新用卡渠道为亮点,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2012年底,已在海南实现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的全面推广,100多项财政补贴通过银行卡发放;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09年增长20%;农村地区人均银行卡持卡量1张以上,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0%;农村地区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15%,ATM、POS机具在县域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超过330台和1000台。

(四)构建银行卡中小商户补偿机制

中小商户是银行卡受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的难点。由于中小商户营业量少,收单机构在中小商户投入的POS机具难以收回成本,收单机构往往是争抢大商户,而不愿拓展中小商户,导致持卡人在中小商户刷卡消费难。为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改变持卡人在中小商户刷卡消费难的状况,海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商户补偿机制。自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组织海南银联,按照发卡银行在中小商户的银行卡跨行交易占比,征收一定的费用,对收单机构在中小商户投入POS机具的成本进行补偿。银行卡中小商户补偿机制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使大量原本无法进行刷卡消费的中小商户能够受理银行卡,对推进刷卡便利化贡献巨大。

(五)开展银行卡业务竞赛,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人民银行每年都组织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开展银行卡业务竞赛。以竞赛促提升,推动海南银行卡支付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一是督促商业银行做好ATM布点服务及综合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ATM服务质量劳动竞赛”评比活动和受理标示巡检活动,规范ATM网点设置。二是组织收单机构加强特约商户收银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消费的服务水平,开展区域性特约商户收银员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收银员。三是大力提升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运行质量,持卡人刷卡消费时的受理方交易成功率达99.97%以上。

(六)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安全用卡环境

人民银行会同公安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做好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以海南的重点旅游城市如三亚、海口为重点地区,大力打击伪卡诈骗、信用卡套现等违法活动,净化海南银行卡受理环境,为刷卡消费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

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海南银行卡受理环境迅速改善,刷卡消费越来越便利,从2009年底至2012年底,银行卡渗透率从29%提高40%,初步估算3年间共拉动GDP增长0.55~0.88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特约商户从1.86万户增加到4.04万户,POS机具从2.82万台增加到5.87万台,用卡范围不断扩大;银行卡跨行消费金额从476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社会公众持卡消费水平持续上升。

三、制约刷卡消费便利化的因素分析

虽然海南银行受理环境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刷卡消费越来越便利,但受制于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海岛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银行卡受理环境发展不平衡

海南整体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县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也深刻影响着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发展,制约刷卡消费的进一步普及。从总的数量来看,银行卡特约商户普及率偏低,ATM和POS机具仍然较少,大量处在县乡的中小商户还不能受理银行卡。从地区分布看,海南的银行卡特约商户70%以上集中在海口、三亚两个地级市,其余十几个县及县级市拥有的特约商户数量只占全省总量的不到30%。从行业分布看,布放不够合理,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影响刷卡消费的普遍使用。特约商户和POS机具主要集中在大型零售业、宾馆、餐饮等行业,其他行业的特约商户数量较少,持卡人在这些行业的商户很多时候不能持卡消费。

(二)刷卡消费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直接面向持卡人提供刷卡服务,其服务水平和质量事关整个银行卡受理环境。但由于特约商户收银员教育水平偏低,流动性大等原因,海南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调查,大量直接提供银行卡受理服务的收银员亟需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仅有部分收银员表示熟悉信用卡刷卡流程及风险控制办法,个别收银员没有培训过银行卡基础知识,也没有培训过差错处理及新业务办理方法。这表明特约商户在银行卡受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错,在银行卡识别等环节上更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三)三沙市以及海产品海上交易的刷卡环境亟需改善

2012年6月,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到三沙旅游热逐渐升温。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有宾馆、超市、大排档等生活设施,收单机构曾经为这些商户安装过移动POS机,但由于远离大陆,维修不便,这些移动POS逐渐损坏,目前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刷卡消费未能普及。三沙市下辖辽阔的海洋国土,是海南渔民传统的生产作业场所。由于远离大陆和支付方式的限制,渔民捕捞到的海产品在海上大量采用现金交易,滋生了大额现金支付的风险,亟需银行卡刷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四、进一步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的思考

总结前期实践探索的经验,今后可考虑按照“全方位、有针对、抓重点、推创新”这四个着眼点,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进一步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

第一,“全方位”是指全面推进刷卡无障碍创建工作。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把海南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刷卡无障碍创建活动,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旅游业商户为重点,大力拓展宾馆酒店、家庭旅馆、旅游商店、景区景点、餐饮商户、休闲娱乐、航空售票点、房地产、家装商户,力争把所有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为 “全国刷卡无障碍示范景区”。

第二,“有针对”是指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商户补偿。根据当前海南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不平衡,如海口、三亚的市场已培育发展壮大,而其他市县市场相对薄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中小商户补偿机制,对海口、三亚的商户不再补偿,把有限的补偿资金全部投入对其他市县中小商户的补偿,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第三,“抓重点”是指将优化三沙市刷卡消费环境作为重点进行突破。优化三沙市刷卡消费环境,是金融支持三沙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三沙市仅有无线通讯网络覆盖,无固话网络的实际,引导收单机构在三沙市永兴岛的超市、宾馆、海鲜排档等布放移动POS机具。协调银行卡清算组织对三沙市的特约商户的刷卡手续费扣率予以特殊优惠,允许三沙市特约商户以公益类商户加入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收单机构按照服务成本收取刷卡手续费,发卡行和银联则免收刷卡手续费,便利三沙市群众和游客刷卡消费。

第四,“推创新”是指创造性地解决海产品海上交易问题。为切实解决海产品海上交易问题,可考虑以渔民的渔业捕捞证替代工商营业执照作为证明材料之一,突破政策障碍,为渔船安装移动POS机,将银行卡刷卡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对渔民进行定点培训,增强渔民的金融意识,培育渔民使用银行卡的习惯,减少海上交易的现金使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刘廷焕,万建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综合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9-02

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须整体考虑、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其中课程体系改革无疑居于主导地位。我院近几年在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正在摸索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综合化模块课程体系,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简介

(一)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也称为课程整合,或课程一体化,其思想的产生是以“通才教育”思想作为其理论支柱的,同时也是“通才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但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对实用性知识的过分追求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以“通才模式”指导高等院校的课程综合化改革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课程综合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教育内容的创新。它将多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应用性,构建融会贯通、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综合化,一些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的知识,例如礼仪、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等学科得到整合,并且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体现整体的教育观念,课程综合化是造就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模块化

教学模块化是指将系统知识结构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与相对应能力目标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体系,即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相对独立教学目标,即将这些知识点转化成与之相对应的明确的实用能力,而后再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之间衔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合成完整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选取和编写上,设置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等环节,将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提炼成通俗易懂的法则,使单科教材纲目清晰、重点突出。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训教学,大量补充导游、前厅、客房、餐饮、行政及营销和公关等方面实例的补充和对比,增加案例分析,突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训和实例分析法的优秀,并适当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及合理搭建,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各科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手段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形成了在灌输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通过对内容的选取,以项目教学为指导,设置了六大教学模块,内容涵盖了基础英语、实用英语写作、沟通交流技巧、公关礼仪、旅游心理学等主要服务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紧密联系“教”与“学”。各模块均设置若干学习任务,各任务包括课堂导入、知识练习、情境模拟、能力拓展以及综合练习六个环节,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旅游专业知识的串联及模拟使得学生清晰、明确的掌握了该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对服务技能的掌握,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这有效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并使旅游教育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以往,高校旅游课程设置是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类设置课程的,应该是以一种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各门学科,而不是按照一个等级结构来组织各门学科,这样有利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诸学科内部的相关性及完整性,从而使学生减少由于知识被人为的划分所造成的割裂与世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应对现代社会中日趋综合化的各种问题。

(一)高校传统的旅游课程体系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整体性,是由零散的内容组成的拼盘,而综合性课程体系则是融会了旅游学科发展、社会进步和学习者个性的诸多要求,使学习者接受结构化知识系统的训练,最终使自身的素质结构呈现整体性。

(二)在原来以旅游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中,旅游学科按照本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选择教学内容,而忽视了相邻学科之间、旅游学科与分支学科之间在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框架上的相似性问题,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基础理论会被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反复讲授的问题。这种从各自角度对同一部分内容的重复讲授,既浪费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又因为各门课程各自为政,即使同一部分内容,也是各取所需,只从各学科自身的需要去对这些完整知识进行分解,很难让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旅游管理专业更主要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资格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研究为主要目的,因此,把旅游教育中的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以锻炼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当前课程综合化改革的重点。

我国的旅游院校绝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学科转轨而来,因而各校的课程各有偏重,课程设置十分混乱,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带有所附专业、学科的诸多痕迹,旅游特点不突出,偏于理论,缺乏应用性,并普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智力培养轻理论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操作能力偏差,职业道德观念薄弱。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试着对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如下改革。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趋势是与当今社会对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紧密相连的。现代企业和社会除了要求管理人士具有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希望具有跨学科知识。旅游专业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旅游专业知识领域,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了传统和当今的复合旅游业中。

(一)校企的合作

不同于传统大学中的学术训练,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职业性质的训练。因此,学生被当成客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知道他们从该专业中想得到什么。实际上,旅游管理教育塑造和提升的是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方法,而不是教人去做某一件很具体的事,如果不能正确取舍,独立判断,总是盲目跟随潮流,那就很难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旅游管理教育的理想模式。中国旅游教育真正走上繁荣,还需要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怀,所以走双赢的企校共建模式应是明智之举。我院领导积极主动的与海燕等各大旅行社及黄家葡萄园酒庄等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一是可使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多的实践条件,三是可使实践专家和企业家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专家有理论优势,企业家有实践优势,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讲学,可谓是旅游专业学生之幸。

(二)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科式的课程体系虽然有利于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至于用人单位普遍感觉现在的毕业生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强,工作能力适应性差。实际上,学科间的交叉也是不同课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互相渗透,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只讲理论,不讲工艺背景和应用,是很难培养学生解决烹饪工艺中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能力的。因此,在旅游课程设计上应当合并甚至取消由多门教学科目组成的显性课程形式,将教学科目分为几个学习领域,将同一学习领域的内容统一组织排列,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综合成教学模块,课程按知识领域组合形式出现,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灵活安排。

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课程结构的划分

课程划分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两类。选修课的开展保障了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专业课包括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趋势,扩大了可供选择的知识范围。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出现了模块化教学、系统化教学,课程设置形式多样化,这样的改革能够使学生理解和初步熟悉一些主要的相关知识,学会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这些知识对他们个人的意义。核心课程的实施能够加强我们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的整合为每个学生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其打造了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考虑到旅游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目前旅游教育的现状,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八门课程较为合适,出了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之外,还应包括以下三大模块:一是旅游需求模块——旅游心理学;二是旅游过程管理模块——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等;三是旅游企业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管理等。除此之外,在选修课中也设置了一些旅游相关课程作为对专业课程的支撑,比如旅游文化学,人文地理、语言交际艺术、日语入门、中西方文化差异、食品营养与卫生等。

(二)课程内容及形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教育强调实用性,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该开设不同形式的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发展各科目之间的联合,综合贯通各学科知识。一是开设大型综合课,二是开设系列小型独立课,三是开设以学生主修专业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跨学科课程,四是开设研究报告课,主要请学科专家向学生做该学科独特的而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专题报告,五是开设专题活动课程。

(三)教研组的重组及教材的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学校的教师文理分家,以系、室建制把从事同一学科科研、教学的教师组织在一起,造成了单科独居的局面,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跨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各科教师各司其职,只关注本学科内部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额提高,极少估计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衔接和沟通,忽视学科之间综合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推进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就必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重视对学生开展综合教育。我院人文管理系按专业划分了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该教研室包括了旅游专业(如旅游学、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等)任课教师,和公共课程(普通话、大学英语、法律基础等)专职教师。虽然当前我院的旅游专业已经将不同类别的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但实际效果并不大,因为并未对原有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只是对不同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的简单加减,这样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本学科精益求精,对跨学科问题要多多关心和了解,这样知识才能更新,因此必须创造条件保障教师多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的会议、理论和实践研讨会、挂职实习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保障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形势发展的需要,选用教材必须具有超前性,因此我们大力鼓舞教师编写具有广泛性、科学性、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教材,这是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经济与管理,2004.

第12篇

[关键词]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研究方法;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4―0088―0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举办重大活动(Mega-events)和标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的竞争日益加剧(Baade,1996),准备一份令人信服的经济影响陈述已成为任何地区或城市在申办奥运会和大多数其他重大体育赛事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Madden,Crowe,1998)。在这种背景下,对重大活动的影响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评估成为国际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重大活动对举办地的影响包括社会影响、遗留设施、旅游业增长以及经济影响等诸多方面,而且学术界对奥运会等活动的后续社会效应的研究历史更长,但更加关注经济影响的现有研究成果仍居多数(Brown,Massey,2001)。本文将对西方的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研究成果做一次全面梳理,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对国内学术界有所启发,同时为国内正在或将要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城市提供指导。

一、对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的界定

早在1992年,特克和凯尔希(Turco,Kelsey,1992)就对体育活动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界定:由体育赛事或设施所引起的支出给举办地经济带来的变化(net economic change),其中,经济收益是指由体育赛事直接引起的参观者在举办地的额外花费(additional expenditure),这一定义受到了英国体育部等许多部门和机构的认可。例如,英国体育部认为,对于主办城市而言,一次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发生在主办城市的额外消费的总量,而这些消费都由该赛事直接或间接导致(UK Sport,2005)。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 HouseCoopers,2004)于2004年6月的《欧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把举办奥运会的财务影响(financialimpact)和更大范围内奥运会的经济影响(widereconomic impact)区别开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特指主办城市组委会的盈亏平衡情况,即举办奥运会的财务成本能否从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中得到补偿(见表1);后者则指由相关因素所带来的奥运会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譬如旅游业实现增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市知名度提高等。

二、主要研究内容

国外学术界、咨询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在重大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的成果很多,研究内容也十分庞杂。概括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1,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当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时,一大笔新的资金将会流入举办城市、地区或全国参与经济循环,而如果不是因为奥运会,这笔流入的资金可能并不会产生,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效应便是这样发生的(Crompton,1995)。InterVISTAS咨询公司(InterVISTAS,2002)在呈送给不列颠哥伦比亚奥组委的一份经济影响分析报告中提出,2010年冬奥会的经济影响主要由3个方面的支出来激活:(1)奥组委的成本,即各种直接投资和与比赛直接相关的成本;(2)非组委会的成本,即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成本;(3)观众和旅游者的消费。该报告专门用一章对国内外观众和旅游者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

贝德和马萨逊(Baade,Matheson,2000)研究了第33届超级杯(super Bowl)给佛罗里达州南部带来的净收入和就业机会,并指出美国橄榄球联盟(NFL)夸大了超级杯的经济影响。布鲁耐特和蒂利(Brunet,2005;Tilley,2006)先后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做了全面分析。伊利诺伊州大学区域经济应用研究所(the Regional Economics Applications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分析了2016年奥运会可能对芝加哥大都市区经济带来的影响(Meyer,2006)。

2,对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

梅顿和克劳尔(Madden,Crowe,1998)在评估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时,把新南威尔士州和其他5个州所受的影响做了比较分析。他们指出,在整个研究周期(1994―2005),奥运会对澳大利亚GDP和家庭消费影响的现值分别达到61亿澳元和21亿澳元,但基本上所有的收益都发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其他5个州收到的经济净收益很小。

谢乐、斯陶夫和毕葛(Scherer,Strauf,Bieger,2003)认为,在测量重大活动的经济影响时,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在分析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经济效应时,不仅研究了达沃斯所受的影响,还充分考虑到了格劳宝登州和瑞士其他地区。他们的研究发现,一年一度WEF的经济影响不仅集中于达沃斯,还有50%的总收入发生在达沃斯以外的地区,而且受益最大的行业是交通、企业服务和饭店餐饮。

东英格兰地区发展局(East of EnglandDevelopment Agency,2006)就2012年奥运会(the2012 Olympic Games)对本地区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为采取进一步的对策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如果在关键环节上进行适当干预,东英格兰地区的积极经济影响将可能超过6亿英镑,反之,由于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流失可能会给本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3,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尽管与非旅游专业的研究者相比,专业旅游刊物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关注要晚得多,但由于各类重大活动都对举办地旅游业发展有直接影响,旅游学界对重大活动的关注和研究显得顺理成章,而且发展十分迅猛。事实上,早在1987年,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AIEST)就举行了以“重大事件的影响和角色及其在区域与国家旅游业发展中的吸引力”为主题的第37届大会,专门讨论重大事件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Jafaft,1988)。

国内学者戴光全对活动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其前身为FestivalManagement&Event Tourism)上登载的文章(1994― 2002)按照关键词进行了分类统计,在17个内容小类中,对活动的影响研究占到了259个(次)关键词的11.6%,仅次于对活动吸引物的研究。从1999年2月到2006年10月,国际著名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共刊登了220篇内容涉及活动(events)的论文,其中,有10篇在文章标题中就有“events”(戴光全,2005)。

关于重大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中,对有效旅游者和有效花费的测定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话题。例如,早期的一些研究报告预测2002年世界杯将为日本和韩国带来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者,但事实证明游客数量普遍被乐观估计了。2006年,欧洲旅游经理人协会(ETOA,2006)也了一份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奥运主办国家的旅游业并不像人们广为认知的那样能实现长期的繁荣,而是在奥运会前后的几年内出现下降。另外,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效果与旅游部门的努力紧密相关。英属哥伦比亚省体育、科学和企业家(CapitalPmiects Branch,2002)研究了4种不同旅游营销水平下(低、一般、较好和最好)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总体经济影响和增加经济影响(除去本地居民和英属哥伦比亚省及温哥华市政府的支出部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情景下GDP、就业和税收所受的影响都有较大差别。

4,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普华永道(Pricewater House Coopers,2004)以交通和设施、饭店业、建筑业、公共消费、私人消费、GDP等指标的增长率变化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对主办城市或国家的经济影响后,并得出了很有意思的结论:总的来说,奥运后经济明显减速的证据并不充分;尽管从理论上来分析,那些与赛事关联程度较高的行业增长率在赛后会明显降低,然而,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整体比重相对较小,总的产出增长似乎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为筹备奥运会而投入资金的多少。

Market Economics公司(Market Economics,2003)对比分析了2003年和2000年美洲杯帆船赛对新西兰的经济影响(用2003年的投入一产出模型对2000年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变化主要集中在住宿、航空、建筑以及造船与配套服务4个行业。例如,2000年花在建设方面的费用达到6600万美元,占到直接支出总额的14%,而2003年降至2100万美元,只占到直接支出总额的4%;但与此同时,造船与配套服务在直接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2000年的13%(6300万美元)上升为2003年的24%(1.29亿美元)。

5,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

尽管举办奥运会的及时经济影响(immediateeconomic impact)很明显,但由旅游增长和商业发展所带来的长期效应要远远超出17天的重大活动本身。一届在预算范围内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可以为举办城市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遗留效应主要以下面一些形式出现:新建或经过更新的设施和场馆;新的或改进后的基础设施;国际知名度提升;迅速提高的国际美誉度;旅游业增长;新的贸易、投资和营销机会;体育运动的参与性增强。譬如,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一般,但自从悉尼赢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澳大利亚旅游业开始变得与众不同(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2001)。

谢乐、斯陶夫等人(Scherer,Strauf,Bieger,2003)在详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经济论坛对达沃斯和瑞士形象的影响,并根据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广告价值将其折算为一个具体的数值。格莱顿(Gratton,2000)在研究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作用时指出,每年一度的足协杯、温布尔顿网球赛等知名体育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外旅游者和全球电视观众,这些比赛在英国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英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霍恩和曼赞雷特尔(Home,Manzenreiter,2004)重点从3个方面研究了2002年世界杯对日本和韩国相关城市的影响:2002年世界杯为区域政治经济带来的特定影响;重大体育赛事在地区形象塑造和促销方面所起的作用;如何对这样的重大活动进行国际化操作。他们的研究结果解释了预期影响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并揭示了重大活动对于不同群体的意义。霍恩(Home,2004)还从2002年世界杯与现代日本社会和足球设施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国际和地方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对“实质上是谁控制了这次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举办地的成本和收益究竟是多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6,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国外现有的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研究大都把重点放在长期效益上,包括新建的活动场馆和基础设施、城市复兴、举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提高、旅游业增长、公共福利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增加以及产生新的商业机会等(Ritchie,Aitken,1984;Hall,1987;Kang,1988;Robin,1988;Walle,1996;French,Disher,1997)。事实上,举办重大活动也有很多潜在的负面影响,譬如要支付高额的公共体育设施建造成本、出现拥挤问题、旅游者人数减少、房租上涨、就业需求临时增加等(Hiller,1990;Darcy,Veal,1994;Mount,Leroux,1994;Leiper,1997;Spilling,1998)。

有不少学者深入研究了重大活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贝德和戴尔、诺尔和兹姆巴李斯特(Baade,Dye,1990;Noll,Zimbalist,1997)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把“体育战略”(包括修建体育设施、举办体育赛事等)作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发动机,效果并不好;弗兰切和蒂歇尔(French,Disher,1997)就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城市新一轮发展尤其是中央商务区发展的动力作用提出了质疑;伯曼和蒂利(Bohlmann,2006;Tilley,2006)基于经济影响分析结果,提出了南非举办2010年世界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为了判定和量化举办一次大型活动的经济影响,在研究方法上经济学家们必须运用某种模型。在已经公开发表的现有研究成果中,两种主要方法使用次数最多,即投入一产出分析和CGE模型(Kasimati,2003)。为了更详细地介绍国外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并便于表述,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5类:

1,成本一收益分析

为了判断一次活动从收支平衡上来讲是否值得,组织者必须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只有掌握了活动的经济净收益情况,政府部门才可能对是否支持该活动做出正确的决定(Dwyer,Forsyth,2005)。然而,要量化分析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和收益几乎会涉及成本一收益理论的每一个方面。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许多研究成果将成本一收益分析引入奥运会的经济影响评估中(McHugh,2006)。

麦克胡(McHugh,2006)提出,一次全面而严格的奥运会成本一收益分析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有一个将相关成本和收益归为“赛事类”或“基础设施类”的指导性框架;明确对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处理原则;评估奥运会观光(the Olympic Spectacle)的净收益;评估奥运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自豪感的净收益;评价奥运引致旅游(induced Olympic Tourism)的净收益。他还从全国的角度,利用成本一收益法分析了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其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采用最乐观的测算,这届奥运会的净收益也是负面的,亏损1.01亿加元(2002年的价格)。

大多数现有相关研究成果都采用了投入一产出模型,并假设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使在发生大的震荡譬如举办奥运会期间也是如此,这样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供给短缺或规模经济等现象,从而有可能得出一些带有误导性的结论(Pricewater House Coopers,2004)。例如,科西艾特(Kurscheidt,2006)利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评估了2006年世界杯给德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从世界杯的发展历史来看,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经济收入呈现出令人乐观的趋势,但仍然要比活动组织者所预想的收入水平低很多。

2,投入一产出分析

1993年,在悉尼正式申办奥运会之前,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KPMG)运用评估标志性活动(hallmark events)的区域经济影响的最常用方法――单一地区投入一产出分析,研究了奥运会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影响(Marwick,1993)。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地运用于以前的奥运会影响研究中,例如,哈姆弗瑞斯和普朗麦(Humphreys,Plummer,1992)研究亚特兰大奥运会对佐治亚州的经济影响时也运用了投入一产出分析。InterVISTAS咨询公司(InterVISTAS,2002)也利用投入一产出模型对2010年冬奥会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对投入一产出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投入一产出分析具有过程清晰、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概括而言,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忽略了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比如供给约束、政府预算约束、贸易支付差额约束等。这些局限性容易导致对间接效益的估算被夸大,若从全国层面上来看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Madden,Crowe,1998)。另外,投入一产出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一产出表的选择。例如,McDermott公司对2000年美洲杯帆船赛的经济影响进行过评估,Market Economics有限公司也就2003年美洲杯帆船赛做过一个类似的研究,两者都利用了投入一产出模型和乘数分析,不同的是后一项研究采用了新西兰统计局于2001年的投入一产出表(基于1995/1996年的调查),因而乘数效应相对较小(Market Economics Ltd,2003)。

贝尔金和沙利布雷尔(Belkin,Celebrezze.2004)在分析纽约体育会展中心举办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对纽约市经济与财政的影响时,主要运用了投入一产出分析法。但他们具体比较了分别使用地区投入一产出模型系统(RIMS II)和明尼苏达IMPLAN集团投入一产出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产、建设、财政、硬件设施和商业服务等方面使用RIMS II进行分析时的乘数更大。而在那些受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较大的行业,如住宿、娱乐、餐饮、零售贸易等,使用第二种模型分析时得出的乘数更大。

3,对投入一产出分析的改进

对重大活动的经济影响分析最后往往要借助传统的投入一产出模型,从而得出有关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引致影响的结论,但很少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代尔和弗赛斯指出,投入一产出模型主要有以下缺点:(1)因为忽略活动的消极作用和资源约束,容易夸大重大活动对举办地内外部的影响;(2)忽视了非旅游行业的反馈效应;(3)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正确的依据(Dwyer,Forsyth,2004)。

泰拉尔和约翰斯顿(rrvrrell,Johnston,2001)提出了一套对旅游节庆活动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的标准方法,该方法能将那些十分关键但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其中,包括如何区分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和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他们指出,使用I-O模型进行旅游事件的影响评价时很容易出错,特别是运用于那些其他旅游景点(吸引物)占主导的地区譬如游客量本来就很大的滨海地区时,表现更为明显。丹尼斯(Daniels,2004)也对I―O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职业导向模型(Occupation-based Modeling),并以一次青年垒球公开赛为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这次活动对当地工资变化的影响。

4,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克服了以前一些分析技术的局限性,并能提供更多相关经济变量方面的信息,正因为如此,在过去20多年里,CGE模型在澳大利亚一直是进行政策分析的主要工具。1996年,吉斯赛克和梅顿(Giesecke,Madden,1997)论证了多地区CGE模型在标志性事件分析中的运用,从那以后这种方法被逐步拓展,并被用于两项重大事件的经济影响研究中,即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及被提议的2002年世博会(Madden,2002)。

关于悉尼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都基于CGE模型,这种方法综合了生产方的投入一产出结构和允许动态调整的行为函数,因而远比I―O模型复杂,而且,即使是动态的CGE模型也必须做一些简化的假设,因而不能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影响。例如,安德森(Anderson,1999)利用CGE模型对澳大利亚可能从奥运会中真正享有的旅游收益做了预测,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那些因为奥运会而避开澳大利亚的旅游者,研究结果中的旅游收益被夸大了(Madden,2002);布雷克(Blake,2005)运用CGE模型估算了2012年奥运 会对英国和伦敦的经济净效益,结果表明尽管净效益要比以前的研究成果所宣称的总效益小;毕马威国际咨询公司(KPMG,2006)也采用CGE模型分析了2006墨尔本英联邦运动会对维多利亚州的经济影响。

代尔等人(Dwyer、Forsyth,spurr,2006)还利用CGE模型对一个活动案例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估算,然后将其与利用传统的投入一产出法(I―OAnalysis)得到的评估值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由于具有更强的综合性,CGE模型在重大活动的影响评估方面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他们还专门阐释了如何运用CGE模型来分析特殊活动的经济影响,包括估算活动的替代效应、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地区内影响以及州际影响等;他们提出,重大活动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地方及全国的资源市场与产品、服务市场的整合程度。

5,问卷调查分析

严格来说,问卷调查分析只是分析重大活动经济影响时的一种具体手段,然而,上文所提到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CGE模型等研究方法都离不开问卷调查的支持。问卷调查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估算重大活动给举办地带来的有效旅游者和有效花费,从而剥离举办城市或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中重大活动的作用部分。

英国体育部(UK SPORT,2005)出版的两本书籍The Economics――A Guide to Measuring theEconomic Impact of Events和The Economic Impact ofMajor Events:Measuring Success都详细介绍了测量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的方法和技巧。他们认为,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研究方法便可以测算由重大活动导致的额外消费,包括问卷调查、案头研究和深度访问等,而这种额外消费是估算地方经济和就业增量的基础,这使得重大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评估过程在统计学上也更具科学性。

格莱顿等人(Gratton et al,2000)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他们以6个体育赛事为例,向参加活动的观众发放了4360份调查问卷,并从举办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酒店获得了大量信息,这些调查结果用于测算观众的消费情况;他们还利用比例乘数方法估算了活动所创造的收入和职位数量。

由上文可知,国外在重大活动的经济影响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一批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丰富多样,但主要可分为投入一产出和CGE模型两大类。以奥运会为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表2所示。

四、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国外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在重大活动的经济影响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点:

1,赛后研究成果太少

绝大多数关于奥运会的现有经济影响研究都是在赛前完成的,这种研究偏向于预测可能的经济影响而不是进行赛后的经济评价,因而在估算赛事的成本和收益时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关于奥运会经济影响的赛后研究的确是凤毛麟角,有学者做过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赛后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届奥运会的就业效应要明显低于一项官方赛前研究所声称的水平,而且任何增长都是暂时的;1984年,参观洛杉矶奥运会的旅游者达到40万人次,只是预测结果的2/3(Baade,Matheson,2004)。

普华永道在2001年曾经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地区发展部提交过一项赛后研究报告,令人遗憾的是,该研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对悉尼奥运会的净效应(经济收益)作总体评价,因而不能与赛前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研究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和学者所采取的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存在3个主要缺点:(1)由于评估技术存在偏差,活动的经济影响被过高估计了,这导致了那些并不能给地方经济和就业带来预期效应的活动仍然得以举办;(2)不能把活动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与活动的净收益区别开;(3)因为一个地区的收益往往以对其他地区的负面影响为代价,所以那些并不能给全国经济带来净收益的活动也可能得到支持(Dwyer,Forsyth,2004)。

运用乘数效应来评估重大活动的经济影响属于因果关系分析,此时重大活动整体上被赞誉为一种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重大活动的及时性要求申办城市迅速采取行动而不是进行纯粹的辩论和思考,其一次性容易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而不是官僚式的程序,其全球焦点是盛大的场面而不是复杂的地方问题,正是这些特点往往会迷惑活动的倡导者和至少一部分重要公众(Hiller,1998)。另外,为了证明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在政府和组织者就活动利益所做的官方陈述中,有许多指标都是不可测量的,即使是可测量的也仅仅是停留在估算的层次上。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活动影响研究的滞后性(Mules,McDonald,2004;Crompton,McKay,2004)。

3,研究领域有所偏颇

早在1987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霍尔(Hall,1987)就撰文指出了当时学术界在标志性活动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经济领域,而对于非常重要的社会和设施影响(social and physical impacts)的研究成果很少。麦特斯(Matos,2006)也明确提出,全面理解举办重大体育活动的多维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但现有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比较片面,内容主要集中在商业、经济、基础设施或政治影响上。

对活动影响的研究应该从活动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出发,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这里的“角色”实际上是指一个活动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组织者、赞助者和合作者以及消费者/游客等,“角度”则是盖茨所提到的经济、社区和环境(Getz,1997)。约翰・艾伦(Allen,2002)专门讨论了特殊活动的影响问题。他认为,重大活动对举办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影响、物质和环境影响、政治影响以及旅游和经济影响4个方面,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

另外,就西方学术界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奥运会仍是重大活动经济影响研究的中心,世界杯以及全美橄榄球赛(Super Bowl)、美洲杯帆船赛(American Cup)等区域性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研究相对较少(Humphreys,1994;Baade,Matheson,2000),关于世博会经济影响的研究则更少。

4,研究区域明显不平衡

正如霍恩和曼赞雷特尔(Home,Manzenreiter,2004)所言,绝大多数关于重大活动影响的现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相关案 例分析,因而2002年世界杯对于活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研究两个亚洲国家共同举办的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创造了宝贵的机会。

可喜的是,国外已经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地区举办重大活动的影响和对策。例如,马萨逊和贝德(Matheson,Baade,2004)在发展中国家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效益问题方面做了专门研究。他们认为,表面上看来欠发达国家能从长期的增长机会中获得更大效益,但事实与此相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重大体育赛事的前景反而更差,因为这些国家修建专业场馆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且现代基础设施的缺乏也要求有更多的投资。

欧文(Owen,2005)比较客观地分析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他指出,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似乎正在投入巨资用于提高场馆和基础设施的水平,如果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把期望建立在往届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上,他们最后肯定会失望;北京奥运会究竟能带来多大的长期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奥运会后一段时期总体经济的融合程度。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