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管理方法

卫生管理方法

时间:2024-03-05 14:3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管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管理方法

第1篇

为加强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提升村级环境卫生质量,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年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成立由村主任任组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一名村委成员具体抓环境卫生和绿化维护工作,每月召开2次例会,分别定为每月的2号、16号召开,汇报工作,部署任务。

设立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各村按每2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成立保洁队伍,同时设立绿化管理员、建筑垃圾管理员,明确分工,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维护工作。

二、落实区域,明确责任

实行村域负责制,村内大街小巷、村周边500米内,含进村路、连村路、村庄交界处,均实行属地管理。各村要明确管理范围,杜绝漏管现象。

三、环境卫生工作实行镇村两级管理考核制

村级负责对保洁员、建筑垃圾管理员、绿化管理员(以下简称“三员”)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工具的配备及工资待遇的落实。镇负责对“三员”的考核检查,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打分。

村保洁员每天8:00前清扫一遍村内所有的道路(含连村路、进村路)及村庄周围的垃圾,500米内无白色污染,并将清扫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村内生活垃圾箱内,日常进行巡回保洁,并负责好垃圾箱的管理维护。绿化管理员负责村内花草树木的日常管护,做好剪修和补植,确保整齐美观。建筑垃圾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建筑垃圾是否乱倒乱放,临时性建筑材料是否乱摆乱堆。

四、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的管理要求

1、各村必须建立建筑垃圾填埋场,并投入使用,抓好日常管理,及时清理填埋建筑垃圾,杜绝建筑垃圾、散乱、超容。对只设不用被动应付的,一律按未设处理,对使用不力的,予以扣分。

2、各村要按照每百人不低于一个垃圾箱的标准配备生活垃圾收集箱,有条件的村要尽量多配,以方便使用。对垃圾箱要加强管护,确保不丢失、不损坏,箱面清洁,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并保持垃圾箱周围无散落垃圾。同时各村要做到定时将生活垃圾投入垃圾箱内,以便清运。

五、农村环境卫生的质量要求

进村路、连村路路面要保持清洁畅通,无三堆(粪堆、土堆、柴草堆);路两侧沟内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柴草,边坡、路肩要平顺、整齐;有条件的村要搞好沿路绿化,树木涂白。大街两侧视线内无乱搭乱建、乱写乱画、乱涂抹,无三堆、树枝、棍棒,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脏、乱、差现象,临时性建筑材料不能占用大街路面,大街排水沟内不能有污水及漂浮物,大街两侧要搞好绿化美化,确保整齐美观。小巷内保持干净,无“三堆”等脏、乱、差现象。

六、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第2篇

[关键词]预防;传染病;应用策略;公共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12(c)-0053-03

预防传染病是国内卫生管理中较为复杂、困难的一项工作[1],由于管理部门常存在执行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2],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较高,生命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某市医院近几年常通过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作相应干预,在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3]。该研究选取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居民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实际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某市医院调查的社区居民460名,等距抽样法分观察(230名)、对照(230名)两组。纳入标准:①身体机能正常,精神良好。②均为非特征人群,无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等。③社区常住人口。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或管理途中罹患传染病者。②沟通障碍、书写障碍或理解障碍者。观察组中,112名女,118名男;年龄31~64岁,平均为(47.46±6.74)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2名大专及以上,93名高中及中专,57名初中学历,18名小学。对照组中,110名女,120名男;年龄29~63岁,平均为(47.72±6.63)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4名大专及以上,92名高中及中专,58名初中学历,16例小学。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隨访资料完整,且其知情同意书已签署。

1.2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方法:通常应用“一对一”口述、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健康讲座等方式,讲明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及其他注意事项。

观察组行公共卫生管理,方法:①加强职业素养,注重对管理人员沟通技巧、责任心的培养,定期组织职业培训,提升其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对传染病发病群体的管控能力等,可为后续顺利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夯实基础。②发挥舆论导向,由于国内人口较多,其个人素养、职业背景,文化层次等均有较大差异,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亦有所不同,需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及广播等媒体作相应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舆论,最大限度减少相关不良信息,可稳定民众的内心情绪。③加强健康宣教,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与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口号,提升民众对于传染病的卫生意识与预防能力,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④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完善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针对预防传染病的违规操作,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改进工作。⑤提升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制订合理、科学的应急预警方案,基于此管理人员应根据紧急、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对症处理,注意培养各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保证工作有序、效率地开展。⑥加强行政管理,做好预防、预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需立即从传染源处制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紧急救治传染人群,并对易感群体进行隔离。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

传染病类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分甲、乙、丙三类。

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参照院内自制传染病防控知识评测表,分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传播途径3个方面,通过问答题(20分)、判断题(40分)、选择题(40分)的形式对其进行测评,均为百分制。居民的防控知识水平越高,其分值越高。

居民满意度参照NSNS(纽卡斯尔大学制订)评测量表[5],含19个选择题,单项满分为5分,分81~95分(特别满意)、61~80分(比较满意)、31~60分(不满意)、0~30分(极不满意)4个分值段,居民满意率=(比较+特别)满意人数/230×100.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居民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用(x±s)显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管理12周后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居民的满意情况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

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传播范围广、种类增长快的常见疾病[6],传播媒介包括母婴传播、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源传播及皮肤接触等[7],一旦爆发会损害民众、社会的经济利益,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8]。以往针对传染病预防的卫生管理工作中,常存在以下问题:①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于传染病的医药知识、控制知识、预防知识等的了解水平较低,且自身职业素养一般。②管理人员的责权不明,其职责分工与工作部署存在不细致、不明确的情况,后续工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9]。③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未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做好疾控工作。④国内人口流动性较大,国土地域辽阔,民众受教育程度不一,加之各地区医疗条件不一,其公共服务体系普适性、应急能力不佳[10]。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效性;措施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各方面发展的总体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现代化的稳定城市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对于维护共同卫生与安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的环境卫生工作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性事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及保障。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做好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城市的公共卫生与安全,从而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规划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在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基础设施选址、建设难度较大。同时,很多城市的环卫设施分布不合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过分聚集在一起,而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相距过远,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各种露天垃圾站的存在,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城市面貌。

(二)对城市环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城市都把关注的重点置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而忽视了城市的卫生管理工作,导致城市环卫工作不到位。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用于改善环境卫生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不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部门配合不合理。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街道管理部门等。只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才能充分落实。但是,目前来说,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配合工作不到位,导致管理效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当前我国的城市环卫管理工作漏洞较多,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针对当前环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环卫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首先,要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划,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在环卫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仔细审查相关单位的建设规划,看其是否合理。同时,要对所有环卫工程的设备安全合理与否进行审查,尽可能保证所有设施合理得当,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其次,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将城市环卫管理工作摆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提高重视程度;要加强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管理才能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再次,要完善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以尽快解决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例如,要加强分级管理工作,分为“市、区、街道”三个部分。这三个大的部分负责的范围不同,市级的管理单位要对整个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负责,区或者街道负责的区域则相对较小。当然,这三个部分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城市环卫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优化管理手段,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那些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企业一定的罚金处理,或者分配给他们具体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任务,确保环卫管理工作的落实。加快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提高环境质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支持。

四、总结

科学合理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应该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同时,每一名城市人员都应该认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保护周围的环境。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之下,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景.基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17).

[2]吴胜利.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

第4篇

1999年4月30日,日本劳动省了《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根据该指导方针,考虑到建设业固有特性,即工程施工有一定期限,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工程单位互相合作进行施工,建设公司、店社(总公司和分公司)和作业所一起进行工程管理,日本建设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简称“建灾防”)于1999年11月30日了《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

2制定《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目的

日本建设业伤亡事故在全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1999年全产业伤亡人数137316人,建设业为35310人,占25.7%;2000年全产业伤亡人数133948人,建设业为33599人,占25.1%;2001年全产业伤亡人数133598人,建设业为32608人,占24.4%;制定并在建设企业实施《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COHSMS),就是为了通过充分地积累建设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实践经验,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安全卫生活动给予正确的评价,从而实现减少建设业劳动事故的目的。

3《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构成

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由4个方面构成,即:①目的;②适用;③用语与定义;④确立体系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

其中第4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有2个大的方面:

(1)总公司和分公司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

内容主要包括:a.安全卫生方针的明确;b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及其应实施的事项;c.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d.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e.职工意见的反映;f.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和应用;g.有关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程序的制定;h.体系体制的完善;i.体系教育的实施;j.对有关承包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评价;k.文件化;l.紧急事态的对应;m.日常检查与改善;n.劳动事故等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o.体系审查;p.记录及其保管;q.体系的改善。

(2)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

内容主要包括:a.工程安全卫生方针的明确;b.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及其应实施的事项;c.工程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d.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e.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和应用;f.职工等意见的反映;g.对有关承包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评价;h.紧急事态的对应;i.日常检查与改善;j.劳动事故等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k.文件化、记录及汇报。

4《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

《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是依照日本劳动大臣公布的《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并根据建筑业固有特性示范的必要的安全卫生管理方法体系,要求从事建设事业的事业单位必须按自己的情况积极开展这一工作。截止到2002年9月,日本已有173家建筑总公司或外公司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174家正在建立,另有450家准备建立。

5“建灾防”在开展《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建设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成立了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综合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有:

(1)普及促进工作,包括举办COHSMS指导方针的说明会和学习班,举办COHSMS担当人员的学习班。

(2)支援服务工作,包括关于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商谈、派遣专家的支援服务,应推进建立COHSMS的建设企业的要求,实施商谈建立体系的指导等。

(3)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收集国内外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信息,编写关于COHSMS的各种教科书,就建立COHSMS的建设企业的评价登记等进行研究,并公布结果。

(4)审查注册工作,包括制做并提供内部体系审查的指导书籍,制定合格认证制度,对体系进行合格确认井进行注册等等。

附:

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指导方针

建设业劳动事故预防协会

本指导方针是依照劳动大臣公布的《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指导方针》,并根据建设业的固有特性面示范的必要的安全卫生管理方法的体系,从事建设事业的事业单位必须按自己的意志积极自主地加以展开。

1目的

本指导方针,目的在于从事建设事业的事业单位在职工的协助下,总公司、分公司与作业所同心协力通过规定“计划??实施??评价??改善”一系列的过程并促进持续展开的自主性安全卫生活动,来减少建设营业所中的潜在性劳动事故的危险性,同时增进职工的健康和促进形成舒适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建设营业所的安全卫生水平。

2适用

2.1本指导方针,适用于既考虑危险或危险因素等又希望确立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从事建设事业的事业单位的,并以任何规模的建设营业所为对象。

2.2本指导方针,是为了确立有关建设营业所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而规定的基本事项,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的规定,它是为预防因机械、设备、化学物质等引起的危险或健康障碍,而不是规定从事建设事业的事业单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3用语与定义

本指导方针中所使用的用语与定义,规定如下。

3.1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系统

建设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以下称“系统”),是指在建设营业所中对安全卫生方针的明确、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运用、日常点检及改善、系统审查、系统的改善等一系列过程加以规定,是一个有关连续且持续实施安全卫生管理的体系,它与有关涉及施工管理等建设事业的实施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加以实施和运用。

3.2建设营业所

建设营业所,是指统筹总公司、分公司和作业所的运营组织。

3.3建设事业单位

建设事业单位,是指在建设营业所从事建设事业的单位。

3.4总公司和分公司

总公司和分公司,是指对作业所进行指导、支援和管理业务的总公司、分公司等组织。

3.5作业所

作业所,是指从事工程施工的组织。

3.6安全卫生方针

1)安全卫生方针,是指建设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建设营业所的安全卫生水平而明确的有关安全卫生的基本方针。

2)工程安全卫生方针,是指作业所所长为了确保作业所的安全卫生而明确的有关施工工程安全卫生的基本方针。

3.7安全卫生目标

1)安全卫生目标,是指建设事业单位根据安全卫生方针而设定的在规定期限内应完成的目标。

2)工程安全卫生目标,是指作业所所长根据工程安全卫生方针而设定的在工程期间或规定期限内应确保实施事项的安全卫生的水平。

3.8安全卫生计划

1)安全卫生计划,是指建设事业单位根据建设营业所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等,在规定期限内,为了完成安全卫生的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事项和日程等计划。

2)工程安全卫生计划,是指作业所所长根据施工工程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等,在工程期间或规定期限内,为了完成工程安全卫生的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事项和日程等计划。

3.9紧急事态

紧急事态,是指发生的劳动事故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

3.10系统审查

系统审查,是指建设事业单位考虑安全卫生计划的期间,定期调查与评价系统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和运用。

4确立系统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

为了确立建设营业所的系统并切实实施和运用,建设事业单位和作业所所长必须实施下列基本事项。

4.1总公司和分公司应具备的

必要基本事项

4.1.1安全卫生方针的明确

1)建设事业单位应明确建设营业所的安全卫生方针,并使职工周知。

2)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下列事项:

(1)在职工的协助下实施安全卫生活动;

(2)应遵守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相关法令、建设营业所规定的安全卫生规程(以下称“建设营业所安全卫生规程”)等;

(3)应切实地实施并运用系统。

3)建设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使有关事业单位周知安全卫生方针。

4.1.2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及其应实施的事项

1)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特定工程上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

2)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为消除或减轻上述1)所特定的危险或危险因素而应实施的事项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特定应实施的事项。

3)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特定按劳动安全卫生相关法令、建设营业所安全卫生规程等应实施事项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特定应实施的事项。

4.1.3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

建设事业单位应根据4.1.2项所特定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等以及安全卫生方针设定安全卫生目标。

4.1.4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

为了完成安全卫生的目标,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以4.1.2之2)及之3)项所特定的应实施事项、有关安全卫生的活动、涉及安全施工活动等的日常安全卫生活动事项、有关作业所的指导及支援事项等为内容的安全卫生计划。

4.1.5职工意见的反映

1)建设事业单位在设定安全卫生目标及制定安全卫生计划时必须制定反映活用安全卫生委员会等职工意见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反映职工的意见。

2)建设事业单位在实施井运用安全卫生计划时必须制定反映职工意见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反映职工的意见。

4.1.6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与运用

1)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切实且持续地实施与运用安全卫生计划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切实且持续地实施与运用安全卫生计划。

2)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使职工、有关事业单位等周知的安全卫生计划中必要事项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使其周知。

3)建设事业单位制定使职工、有关事业单位等周知为切实且持续地实施与运用安全卫生计划的有关必要事项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使其周知为切实且持续地实施与运用安全卫生计划的必要事项。

4)建设事业单位在接受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材料等的转让或提供时,为便于特定4.1.2之1)项中的危险或危险因素,必要时在应力求获得记录有这类设备材料特性事项的书面的同时,还应制定使职工、有关事业单位等周知这类事项中必要事项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使其周知。

4.1.7有关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程序的制定

1)为切实地实施与运用系统,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下列有关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的程序。

(1)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及其应实施的事项

(2)制定工程安全卫生计划

(3)实施与运用工程安全卫生计划

(4)反映职工等的意见

(5)对有关承包人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评价

(6)日常点检与改善

(7)调查劳动事故等原因和掌握与改善其问题

(8)文件化、记录及汇报

2)建设事业单位应根据4.2.11项中的汇报,必要时对1)项中的程序进行修改。

4.1.8系统体制的完善

为了完善确立、并切实地实施与运用建设营业所的系统,建设事业单位必须规定实施下列事项。

(1)在建设营业所内应指定统筹管理其业务者担任系统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并规定其任务、责任和权限。

(2)应指定各级系统管理者(是指在总公司和分公司的,为安全卫生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等处长、科长、股长等管理者;在作业所的,则为作业所所长、工程主任等管理者,即担任系统的负责人。下同),并规定其任务、责任和权限。

(3)应使职工以及(必要时)有关事业单位等周知系统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各级系统管理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

(4)应努力确保确立、实施和运用系统等所必要的人材及预算。

(5)在实施与运用系统时,应活用安全卫生委员会等。

4.1.9系统教育的实施

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对职工实施有关系统教育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实施有关系统的教育。

4.1.10对有关承包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评价

1)为了选定及其培训有关安全卫生的优良承包人,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正确评价有关承包人对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评价有关承包人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

2)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将按1)项评价的结果反映到对下次工程承包人的选定及其培训工作上。

4.1.11文件化

1)建设事业单位必须以文件形式制定下列事项。

(1)安全卫生方针

(2)安全卫生目标

(3)安全卫生计划

(4)系统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及其各级系统管理者的任务、责任和程序

(5)根据涉及总公司和分公司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的规定制定的权限

2)建设事业单位应制定管理1)项中的文件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妥善管理这类文件。

4.1.12紧急事态的对应

建设事业单位必须规定在工程中发生紧急事态时预防劳动事故的措施。

4.1.13日常点检与改善

1)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对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状况等进行曰常点检与改善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对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状况等进行曰常点检与改善。

2)建设事业单位在制定下次安全卫生计划时,应反映日常点检与改善的结果。

4.1.14劳动事故等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1)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调查发生劳动事故等的原因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在发生劳动事故时进行其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2)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将劳动事故等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的结果反映到下次制定安全卫生计划上。

4.1.15系统审查

1)建设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定期审查系统的计划和实施系统审查的程序,并根据该程序实施系统的审查。

2)建设事业单位根据系统审查的结果或认为必要时,应对系统的实施和运用进行改善。

4.1.16记录及其保管

建设事业单位应对有关安全卫生计划实施与运用的状况、系统审查的结果等系统实施与运用的必要事项进行记录,并妥善保管该记录。

4.1.17系统的改善

建设事业单位根据系统审查的结果,并为了确保系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应定期对安全卫生方针以及根据该指导方针制定的程序等系统进行全面改善。

4.2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基本事项

4.2.1工程安全卫生方针的明确

1)作业所所长应根据施工工程的特性、建设事业单位规定的安全卫生方针、安全卫生目标及安全卫生计划等明确工程安全卫生方针。

2)作业所所长应使涉及工程的职工及有关承包人周知工程安全卫生方针。

4.2.2特定危险或危险因素及其应实施的事项

1)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特定在施工工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或危险因素。

2)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为了消除或减轻1)项中所特定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特定应实施的事项。

3)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相关法令、建设营业所安全卫生规程等,特定应实施的事项。

4.2.3工程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

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2.2项所特定的危险或危险因素等以及工程安全卫生方针,设定工程安全卫生目标。

4.2.4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

为了完成工程安全卫生目标,作业所所长必须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制定以4.2.2项之2)及之3)所特定的应实施事项、有关安全卫生的活动、安全施工活动等有关日常安全卫生活动的事项等为内容的工程安全卫生计划。

4.2.5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与运用

1)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切实且持续地实施与运用工程安全卫生计划。

2)作业所所长应使涉及工程的职工及有关承包人周知为实施与运用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必要事项。

3)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材料等的搬入或携入,作业所所长必须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在获得并确认记录有该机械、设备、材料等事项的书面的同时,还应使涉及工程的职工及有关承包人周知其必要事项。

4.2.6职工等意见的反映

作业所所长在实施与运用工程安全卫生计划时,必须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既要反映涉及工程的职工的意见,还要做到反映有关承包人的意见。

4.2.7对有关承包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的评价

为了选定及其培训有关安全卫生的优良承包人,作业所所长必须根据

4.1.7项制定的程序,对有关承包人的安全卫生管理能力等进行评价,并向建设事业单位汇报其结果。

4.2.8紧急事态的对应

作业所所长应对紧急事态发生的可能做出事前评估,并根据4.1.12项制定的措施切实地加以对应。

4.2.9日常点检与改善

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对工程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状况等进行日常点检与改善。

4.2.10劳动事故等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作业所所长应根据4.1.7项制定的程序,在发生劳动事故等时进行其原因的调查及其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4.2.11文件化、记录及汇报

1)作业所所长必须以文件形式制定下列事项。

(1)工程安全卫生方针

(2)工程安全卫生目标

(3)工程安全卫生计划

第5篇

一、瓴导干部应注重的能力培养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基础,卫生院院长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和他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是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医学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善于领悟,对学来的知识和上级政策要有敏锐力,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且能将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业绩,这是学习的落脚点。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靠技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性很强,院长如是技术上的权威,就可获得卫生人员及社会相关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开展工作。业务上院长即使不能成为专家旗手,也应成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质,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炼方面,卫生院院长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做到在位一日尽职一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并锻炼毅力,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走向成功。为改进管理方法,卫生院院长首先要掌握公共卫生管理、临床诊疗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渐进。卫生院基础差,起步低,管理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紧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细节,“要想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再次,要严格照章办事,实施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考核严则有之,不严则无。

(四)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靠真诚如果协调不力,内部工作就难以顺畅,外部环境就难以宽松,很多工作就难以落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方法很重要。与上级协调要有“胆识”,多汇报,汇报困难和问题必须同时带“多选题”和“参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进行内部协调要源于“诚心”,多说理,切忌简单粗暴;同时要做到了解情况,共谋对策,不仅注重结果,也要紧盯过程,且要做到关心、激励、照顾好职工。与相关单位协调要发自“肺腑”,平时要多联系,态度要诚恳,以主动、体谅、谦让的姿态与对方协商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坚持原则性。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靠才智院长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针、上级指示和基本规律办事,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不盲从迷信,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开式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六)防腐败能力

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长在卫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权力,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荣辱关和人情关,做到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秉公尽责不,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点

衡量院长是否称职,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乡镇卫生院院长要抓住五个工作重点创造佳绩。

1、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政策,这是乡镇卫生院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

2、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问题。

3、高度重视卫生技术队伍的培养和稳定,使农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医”。

第6篇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基础,卫生院院长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和他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是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医学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善于领悟,对学来的知识和上级政策要有敏锐力,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且能将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业绩,这是学习的落脚点。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靠技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性很强,院长如是技术上的权威,就可获得卫生人员及社会相关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开展工作。业务上院长即使不能成为专家旗手,也应成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质,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炼方面,卫生院院长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做到在位一日尽职一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并锻炼毅力,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走向成功。为改进管理方法,卫生院院长首先要掌握公共卫生管理、临床诊疗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渐进。卫生院基础差,起步低,管理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紧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细节,“要想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再次,要严格照章办事,实施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考核严则有之,不严则无。

(四)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靠真诚如果协调不力,内部工作就难以顺畅,外部环境就难以宽松,很多工作就难以落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方法很重要。与上级协调要有“胆识”,多汇报,汇报困难和问题必须同时带“多选题”和“参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进行内部协调要源于“诚心”,多说理,切忌简单粗暴;同时要做到了解情况,共谋对策,不仅注重结果,也要紧盯过程,且要做到关心、激励、照顾好职工。与相关单位协调要发自“肺腑”,平时要多联系,态度要诚恳,以主动、体谅、谦让的姿态与对方协商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坚持原则性。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靠才智院长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针、上级指示和基本规律办事,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不盲从迷信,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开式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六)防**能力

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长在卫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权力,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荣辱关和人情关,做到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点

衡量院长是否称职,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乡镇卫生院院长要抓住五个工作重点创造佳绩。

1、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政策,这是乡镇卫生院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

2、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问题。

3、高度重视卫生技术队伍的培养和稳定,使农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医”。

第7篇

卫生服务质量指卫生事业满足人们健康需要和需求能力的总和。评价卫生服务质量不仅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还包括患者的满意度,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可及性。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是在医疗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协调活动,是卫生管理工作的众中之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也是卫生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关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研究的热点有:全面质量管理、临床路径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循证医学、单病种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

一、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

路径分析法是运筹学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工程项目中计算最佳路线,确定完成项目的最短工期,以提高工程效率。该方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服务。临床路径指由临床治疗团队制定的针对某一病种的医疗、护理、康复的标准化诊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其目的在于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1985年为了应对医疗费用的上涨,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首次提出临床路径法,由于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节省了医疗费用,随后其他医院竞相采用。

传统的治疗中对于同一疾病, 不同医院的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则避免了治疗的随意性,对于同一病种采用标准化诊疗模式和程序,能够保证医疗质量,保证用药的规范性。当然这个诊疗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层次的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调整,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

我国从2009年开始临床路径试点,2011年底,全国3467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共制定了22个专业331个病种临床路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有效控制了医疗质量,规范了医疗行为,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

全面质量管理指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期望与需求。戴明和朱兰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虽然起源于美国,却在日本首先得到推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在工业管理中采用TQM取得了惊人的业绩,由此TQM引起了西方的重视并得以广泛应用。我国1978年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目前已成为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适用于各行各业,其实施要点如下:(1)关注顾客,顾客不仅包括组织外部服务的客户,也包括内部顾客,如员工、供应商。在医疗卫生领域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管理上以人为本。(2)持续改善。对于医疗服务质量要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注重流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从流程重组和再造着手,精简流程,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服务成本。(4)精确测量。运用统计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测量,不仅关注医疗质量效率和效果,还应包括对病人满意度,医疗服务的反应性、可及性、安全性的测量。用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与标准比较,找出问题,及时纠正。(5)全员参与。授权于员工,注重每一质量环节,层层把关,让医务人员在质量管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卫生服务工作。

TQM的实施通常采用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环”。P- Plan 计划;D- Do执行;C-Check 检查;A- Action 处理问题。TQM经过上述四个阶段,首先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然后付诸实施,实施中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偏措施。这样循环往复,呈现阶梯状上升,总结出标准化模式,达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是永无止境的。体现了以患者满意为中心,动员全员参与,实施全过程管理,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科学管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事先和过程控制,有效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三、ISO9000标准管理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很多企业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评估,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行业同样需要引入企业先进管理思想,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获得社会的信任,确保医疗质量,同时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

ISO9000医疗质量管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医疗质量管理有8条原则:一切以患者满意为中心;发挥领导作用,确定医院未来愿景和方向;动员全员参与,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实施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决策科学化, 以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等,这些原则体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度化和规范化。

目前医院质量管理已进入ISO9001:2008标准,实施步骤包括,第一步,制定标准,建立体系,形成文件。首先医疗机构依据ISO准则确立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制定各层次人员职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第二步,通过全员动员,进行标准体系质量管理宣传与培训;第三步,实施ISO标准管理,自我审核与外部评审相结合,内部由组织领导小组自我评定,外部由ISO质量评估专家小组进行评审。通过PDCA循环,达到医疗质量的提高。

ISO9000在卫生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卫生质量管理从终末控制转向事先和过程控制,有效预防医疗服务隐患问题发生。通过标准质量管理增强了卫生技术人员责任感和质量观,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同时注重患者的反馈和参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四、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简称EBM)

循证医学指利用科学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决定病人的诊治方案。其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循证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最近十多年在临床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循证医学方法论通常包括医学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系统评价指围绕某一具体卫生问题,对国内外文献筛选并进行分析评价;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学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某一病种临床诊治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近年来循证医学在卫生管理领域也广为应用,任何一项卫生决策必须基于已有的科学的研究证据作出,以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有效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卫生质量管理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还包括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标杆管理等方法。单病种管理法以病种为单元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标杆管理指选择行业领先单位为标准,将本单位质量管理方法和结果与标杆单位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改进不足。

以上方法可综合应用。作为卫生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给以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2月

[2]李鲁等,卫生事业管理[M],第1版,2006年3月

第8篇

1 中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1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配套的公共场所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只有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14版) 有规定。大同市出台《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办法》,拟提请地方人大立法批准。

1. 2 量化分级管理范围局限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只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没有与卫生许可工作结合,特别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改为后置审批,国家卫生计生委废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 试行) 》后,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准入条件,卫生许可要求和后续监督工作不能有机结合,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延续性受到影响。山西大同和湖南株洲已将量化评定与卫生许可准入、复核相结合,进行探索。甘肃省对全省已获得或新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1. 3 量化分级管理对象不全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7 类28 种公共场所实行卫生监督管理。原国家卫生部只制定了住宿业、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和游泳场所四类公共场所量化分级评分表,其他场所没有具体评分表,量化分级管理是空白,缺少全面性和公平性,应该补充完善。2012 年国务院取消公园、体育场馆和公共交通工具三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2016 年,国务院取消地方卫生部门对饭馆、咖啡馆、酒吧和茶座四类公共场所核发的卫生许可证。大同市已对全部公共场所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并按照国家政策取消对饭馆、咖啡馆、酒吧和茶座四类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青海省对饭馆( 餐厅) 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湖南省也将量化分级管理范围拓展为纳入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范围的所有类别公共场所。

1. 4 量化分级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指标不完整,使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 江苏省增加二次供水作为一级指标。甘肃省将室内禁烟作为一级指标,禁烟措施列为二级指标。湖南省株洲市将控制吸烟作为评查内容列为二级指标。大同市根据国家有关文件适时修改管理指标。

1. 5 小型公共场所没有具体量化评分表,使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7]大同市制定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旅店和小浴室四小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小旅店、小理发美容店、小公共浴室、小歌舞厅( 录像厅) 和小茶座( 酒吧) 五小公共场所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1. 6 综合评定权重的确定综合性公共场所涉及多个经营项目,由于附设各类场所卫生状况差异较大,如何确定各类场所卫生状况在综合评定卫生监督量化等级中的权重,需进一步实践和摸索。厦门市对同一场所经营多个项目的综合性公共场所,采取分别评定,分开定级,分别公示,合并就低授牌原则。大同市也对综合性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作出规定。

2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大同模式

2. 1 7 + 28大同模式从2003 年开始,大同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下发文件,出台方案,成立领导组,组建评定专家组,制定考评工作纪律,提出行动口号,召开培训会,制订标准,确定原则,规定范围,统一目录,对住宿业、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和游泳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实行A、B、C 级评定制,对商场( 店) 、超市、书店、酒吧、茶座、影剧院、游艺厅( 室) 、歌舞厅、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 馆) 和候车( 机) 室等其他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实行5A 级评定制。推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7 + 28大同模式,对7 类28 种公共场所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解决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对象不全面的问题。

2. 2 7 + 28 -3大同模式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根据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394 -2012) 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14 版) ,按照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规定和原山西省卫生厅有关文件及《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方案》和《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010 版) 要求,结合当地实际, 2015 年大同市在总结2003 年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5A 等级评定和2009 年卫生部推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基础上,分析量化表和量化范围存在的不足,并按照原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2 版) 的要求,结合新颁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等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公园、体育场馆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许可,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公共场所由28 种减少为25 种; 大同市修改量化指标和量化表,调整量化对象,制订《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推出7 + 28 -3量化分级管理大同模式。

2. 3 7 + 28 -3 -4大同模式2016 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整合调整餐饮服务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决定,大同市又调整量化对象,取消饭馆、咖啡馆、酒吧和茶座四类公共场所量化管理,推出7 + 28 -3 -4量化分级管理大同模式。

2. 3. 1 适用范围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或新办理卫生许可证的7 类21 种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许可审查与复核。

2. 3. 2 实施原则

2. 3. 2. 1 全程监督原则将卫生许可审查与经常性卫生监督有机结合,共同决定风险级别、经营单位信誉度级别和监督频次,两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2. 3. 2. 2 量化管理原则采用危害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每一监督项目量化评价,据此对公共场所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确定监督类别和频次。

2. 3. 2. 3 属地管理原则公共场所量化评分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原则上由卫生许可证发放和实施日常监督的机构负责。

2. 3. 2. 4 动态监督原则公共场所信誉度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凡是违反关键监督项目,除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外,应采取降低等级的办法; 对于轻微违规,如果经营单位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并达到卫生要求,可保持其等级; 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记录或卫生条件经改进显著提高的单位也可提高其等级。

2. 3. 2. 5 公开透明原则采取各种形式及时公开标准、方法和经营单位量化定级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使消费者享有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公开透明制度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社会监督,从而有力推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 3. 2. 6 卫生安全原则无论是卫生许可、复核审查量化评分,还是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均以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考虑与卫生安全有关事项,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卫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到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行为,提高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效能的目的。

2. 3. 2. 7 双随机原则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的总体原则,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双随机检查。保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提高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质量。

2. 3. 3 量化评分表大同市2016 版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共5 张,住宿场所、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和游泳场所使用相关场所量化评分表,其他所使用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分级管理。量化评分表基本信息( 表头) 增加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两项内容,方便卫生监督员填报监督信息。

2. 3. 4 量化指标评分表项目栏为一级指标,评查内容栏为二级指标,评查标准栏为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设有卫生制度管理、功能间卫生管理、公共用品卫生管理、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禁止吸烟管理、艾滋病防治管理、病媒生物防控管理和废弃物存放管理8 项。新增禁止吸烟二级指标下设公共场所经营者没有在醒目位置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等7 项三级指标,计分值7 分。艾滋病防治措施二级指标下设未在经营场所内张贴、摆放宣传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等2 项三级指标,计分值4 分。病媒生物防控设施二级指标下设未设置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药物器械及防潮、防尘等4 项三级指标,计分值4 分。废弃物存放设施二级指标下设室内、室外未设置废弃物收集容器或废弃物分类收集容器等4 项三级指标,计分值3 分。

2. 3. 5 量化分级管理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评价,按100 分标化后,总得分90 分及以上、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 级、低度风险和高信誉度者,简化监督,监督频次每两年不少于1 次; 总得分70 ~ 89 分、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 级、中度风险和一般信誉度者,常规监督,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 次; 总得分60 ~ 69 分、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 级、高度风险和低信誉度者,强化监督,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2 次; 总得分低于60 者,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中所有关键项目均符合基本要求、得分不低于60 分者方可发放或复核卫生许可证;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者,卫生信誉度为C 级。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上述频次限制。

2. 4 工作效果

2. 4. 1 社会效果大同市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坚持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其卫生诚信水平有所提高,卫生信誉意识进一步增强。

第9篇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61-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五常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1],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这是一个由人到物、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实施的完整管理体系[2]。平湖市乍浦镇高级中学于2007年5月将“五常法”应用于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食堂的基本情况

平湖市乍浦镇高级中学食堂共有2层,建筑面积4 000余m2。食堂有从业人员23名,每日5 000余人次用餐,所供食品全部为自行加工,工作繁重,人手不足,管理非常困难。

2 “五常法”实施方法

2.1 成立领导和考核小组 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学校“五常法”管理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明确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有关知识,树立“五常法”理念,并针对食堂职工个人卫生行为、物品放置和操作规程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照“五常法”的要求,制定各项“五常法”规范、审校标准及管理措施。

2.2 实施方法

2.2.1 常组织 这一步的目的是清除不必要的物品,腾出“空间”, 将必需的物品存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或误用。要求按岗位确定必需物品以及最低使用量,清除非必需的物品。具体做法是: 对食堂内所需物品及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清除不需要的物品;确定食堂内必需物品的清单及最高、最低存量;按照物品的使用频次,将所必需的物品实行分类、分层存放管理;每周检查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避免积压过期。

2.2.2 常整顿 这一步的精髓是节约时间,要求能在30 s内迅速取到或放好所需的物品。要做好常整顿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所有物品明确标记,按分类定好位置,主食品、副食品与调味品分仓库存放,对于散装食品、小包装调味品等容易摆放凌乱的物品,采用食品专用贮存箱分类放置,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2)对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量较大的物品,如大米、食用油、盐、酱油等应放置在各自仓库最显眼、最容易拿取的地方,并定点放置;(3)物品定量摆放,由仓库管理员每天检查、申报补充。实行先进先出原则,杜绝食品原料及调味品过期现象,保证物品的供应,避免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临时添加物品的现象。

2.2.3 常清洁 要保持食堂工作场所的环境整洁及明亮,物品、设备、用具处于清洁状态。划分清洁类型,将清洁分为日常清洁和计划清洁2类,根据食堂的设备和场所制定详细的日常清洁表和周清洁表。

食堂全体工作人员按岗位分配清洁的责任区,做好清洁方法指引,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不仅要做到“我不会使东西变脏”,而且还包括“我会马上清理东西”[3]。

2.2.4 常规范 根据“五常法”标准及该校食堂特点,制定了“五常法”考核标准,做到每个岗位有规范、每项操作有程序,推行每天下班前5 min行“五常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落实整改措施,提高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对“五常法”的认识,在日常的操作中逐渐自觉执行,养成操作规范、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习惯。

2.2.5 常自律 常自律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工作场所。要求食堂全体工作人员“五常法”的理念牢记心中,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持续、自觉地执行“五常法”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五常法”实施效果

3.1 环境面貌改观 物品定位存放、环境整洁,主食仓库、副食仓库、调味品仓库内食品原料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签清晰,粗加工间、烹调间、售菜间、洗碗间、蒸饭间等工用具集中、定点放置、标识明显,食堂内环境整洁、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3.2 工作效率提高 “五常法”实施前,由于食堂工作人员思想上重视不够,食堂内物品的摆放不固定,部分物品无标签,导致了物品取用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实施“五常法”管理后,食堂内所有物品重新分类、定点放置、标识明显,使物品的取用方便,基本上能做到30 s内可准确找到所需物品,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工作人员的自律性增强 应用“五常法”前,食堂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欠佳,用过的刀、砧板、盆、拖把等不能及时放回原处,餐具不按规定清洗消毒,更衣室内物品摆放凌乱。应用“五常法”后,食堂工作人员能自觉地将各种使用过的工具、容器放回原处,餐具也按规定每餐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更衣室内物品摆放有序,食堂内明显比以前整洁、舒适。

3.4 费用成本明显降低 未实施“五常法”时,食堂内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浪费严重。“五常法”实施后,工作人员养成了随手关灯、人走关闭水龙头的习惯,取用食品原料时精打细算,杜绝浪费。据统计,食堂每月的用电由原来的5 823 kw•h下降到现在的4 968 kw•h,用水由437 000 kg下降到343 000 kg,大大降低了食堂的费用成本。

3.5 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施“五常法”后,食堂细化了卫生管理制度,强调了责任分担,食堂的卫生工作责任到人,全部分解落实。“五常法”管理从多方面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并做好每日晨检工作,食品原料按需采购,防止过期变质,食品添加剂必须标注特别明显的标识以防止误用,生熟食品定点定位摆放并使用专用容器以防止交叉污染,餐具消毒温度、时间和摆放方法的控制与规范等。

4 体会

学校食堂是学校后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集体用餐的重要场所。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不但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还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简单但很实用的“五常法”管理恰好在这里可以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在农村学校食堂中实施“五常法”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浪费,降低食堂的费用成本,还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对改观食堂的环境面貌、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科学管理方法,值得在农村学校食堂中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香港:明天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1-39.

[2] 王晓红,罗燕生,吴丹,等.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做法与思考.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4.

第10篇

日本食品认证监管理念

20世纪60年代前,在日本,人们尚不十分熟悉国际社会存在的食品认证概念,政府管理部门食品的认证监管理念也不十分清晰。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已在研究有效的食品卫生控制方法。例如,美国为了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制定了宇宙食品计划,并于1971年公布了确保宇宙食品安全卫生控制方法,这一方法至今被应用于确保食品安全领域,这或许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1)的雏形。

之后,全美食品微生物标准咨询委员会(NACMCF)将HACCP作为食品生产控制指南进行推广并在国际上得到承认。1993年,Codex制定的食品控制指南也与美国的上述指南基本相同。1997年美国FDA在制定鱼介类相关法规、1998年在解决病源大肠菌倡导出血热问题时要求企业引进HACCP实施自主检查管理。2002年,美国在处理果汁类食品安全问题时要求将引进HACCP作为企业履行的义务。美国通过推广HACCP在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的做法为其他国家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参考经验。1993年,欧洲也引进了HACCP。

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食品出口日本,或者日本工业产品乃至食品出口至美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认证理念也逐步传入日本。1993年,WHO/FAO决定在国际上推荐和普及HACCP。

日本正式确立HACCP认证是在2003年。2000年以来,日本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日本政府和相关行业都感到了巨大压力,尤其是2000年7月,日本发生雪印牛乳事件后。为了消除食品安全的隐患,力求建立科学的生产监控方法。2003年,日本修订《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确立风险评估与交流机制。同时,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引进HACCP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并将此作为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并将HACCP作为食品认证的主要内容之一。

日本食品认证制度是日本食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日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相配套,形成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技术标准、食品合格评定体系。

在日本,食品认证是非强制性的,准确说应是自愿性质。其目的在于按照消费者要求,维护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食品的认证表明食品企业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通过认证并加贴认证标识,增加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感,给他们提供选择食品的准确信息,从而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安全放心的印象。上述内容成为日本食品认证的理念。

换言之,在日本食品是否通过认证并非食品上市流通的必备条件,即便食品没有通过认证也允许上市销售。通过认证并不能代表这些食品就绝对的安全和可靠,也不意味这些食品可以在上市、销售或进出口通关方面享受特殊或优惠待遇,诸如享受免检等特殊待遇。仅能说明日本的企业已经按照科学方法组织生产、加工或管理食品,能留给消费者一个放心的感觉。但产品上市即便加贴认证标识,也得按照国家法定的监控检查或者命令检查方式完成产品合格评定,这是日本唯一的食品合格评定程序。

日本食品认证监管机构、分工

在日本,食品认证机构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国家食品监管机构指定的认证机构,二是日本地方政府都、道、府、县指定的认证机构,三是经过政府注册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日本食品认证监管机构为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政府机构通过指定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称之为“注册检查机构”。厚生劳动省推广HACCP认证工作,负责认证的机构为地方厚生劳动局,每3年进行一次资格认定和换证工作。在日本,除政府指定的检查机构外,经过政府注册的民间机构也可以实施检查和认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经日本厚生劳动省注册的检查机构达90多个。

日本农林水产省主要实施JAS认证,对认证机构称之为“注册认定机构”,实行指定制度。这些机构包括检疫所、食品研究所、相关食品协会、食品检定协会、食品认定协会、食品分析中心、食品协议会等,包括一些企业在内。外国的认证机构经过日本政府注册也可从事认证工作。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农林水产省已经指定相关认证机构242家,包括外国在日本注册的认证机构在内(不包括地方政府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日本食品认证的法律依据

日本食品认证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其法律依据是《食品卫生法》和《JAS》法。《日本食品卫生法》第25条、26条规定,注册检测机构受委托可以对食品进行检查。同时,日本《食品卫生法》第8章第31-47条规定,经注册的事业单位、检测分析机关等具有检测资格,根据厚生劳动大臣所做出的监控检查和命令检查或规定,进行公正和中立性检测,并进行精度管理。注册检查机构在注册前需要经过厚生劳动省现地考察和严格审查,机构注册后的1年内也将接受相关检查。

日本食品认证的另一部法律依据是《JAS农林物资规格化及质量标识合理化法》,日本农林水产省根据该法实施注册认定机关指定制度。相关法律规定,注册认定机构或者外国注册认定机构每4年更换一次资格证,注册认定机构需要在到期前的6个月提出申请。注册认定机构的认定业务如发生变化,也需要在6个月之前向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提出申请,并进行相关公示。

日本食品、农产品认证的程序

在日本,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承担食品、农产品的认证工作。通常企业需要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对认证资料进行审查。经认证机构赴现地进行调查,由判定委员会对调查或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最终对调查或检查结果进行认定。认证机关实施年度调查。

日本食品认证的主要内容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制定,2003年日本确立了科学和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同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修订。日本认为HACCP是降低危害发生概率的有效方法,厚生劳动大臣正式承认综合卫生管理制造过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并批准引进HACCP,负责认证的机构为地方厚生劳动局,每3年进行一次资格认定和换证工作。HACCP要求相关业者有义务设置食品卫生管理员。

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推广HACCP,并将企业是否引进HACCP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视为业者是否采取科学生产的判断依据。日本引进HACCP,其目的主要是促进经营业者加强自我管理,以确保食品安全。

HACCP表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但不代表健康方面一种不可接受的威胁。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HACCP为自主卫生管理方法,需要内部实施定期检查。它不但允许外部机构如交易单位进入检查,也允许第三方进入检查。尤其是允许第三方进入检查,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维护食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在日本,HACCP认证分类可分为产品认证、体系认证,认证单位为国家指定机构,自治体、行业团体、政府批准的民间机构。认证对象为对国际、特定出口国家、国内、地区。对象种类为整个食物链、特定产品、特定产品的制造过程等。包括质量管理、一般卫生管理、管理体系。

2005年,日本正式承认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同时,日本对一部分CODEX标准实施强制性认证。

但日本厚生劳动省推广HACCP并不代表经此认证的食品就绝对安全,只能证明企业按照政府的相关要求,履行了引进HACCP制度的义务,采取了科学的综合生产管理过程,给社会各界留下安全放心的印象。

日本习惯将食品分为保健机能食品和一般食品。保健机能食品的生产销售需要经过厚生劳动省、消费者许可,并且要正式标识成分和说明其安全性。保健机能食品又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机能食品”。

在日本,保健机能食品以外的食品被称之为“一般食品”。一般食品在日本超市都能买到,例如肉、鱼、蔬菜、水果、海藻类、点心等。饮料店也能买到包括膳食补充剂等在内的非特定保健食品和营养机能的食品。这些食品称之为“一般食品”。蔬菜和鱼以及膳食补充剂,虽然形象不同,但在法律上称之为一般食品。一般食品的认证如加工食品认证、冷冻食品认证、水产品认证等种类繁多。保健机能食品通常在饮料店、药店或者大超市的专柜都有销售。

日本农林水产省按照《JAS》法,推广对食品的认证,认证机构由农林水产省大臣指定。日本依据《JAS》法对农产品进行认证。农林水产省负责制定农产品的使用标准。例如,是否使用农药和化肥,如果使用量控制在通常标准的5成以内,这种特别控制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栽培方法,日本称之为“特别栽培农产品”,农林水产省或地方政府对此进行认证。同时,日本农林水产省对有机食品也进行认证。通常,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有机食品栽培指南和特定栽培农产品指南。持此之外有HAL(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认证,环境认证以及食品循环资源再利用认证(ecofeed)。总之,日本农产品的认证集中在保护健康,减少农药或化肥的使用量,食品循环资源再利用,保护环境这几个方面。

第11篇

提高乡村品位,第一条为加强乡村管理。给市民营造舒适、恬静、卫生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乡村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乡村绿化条例》省实施〈乡村绿化条例〉方法》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之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县城区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县乡村管理的主管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共同搞好乡村管理工作。

第四条乡村规划区各单位特别是宣传、教育、广电、文化等部门应加大乡村管理宣传力度。自觉遵守乡村管理法律、法规,服从城管部门管理。

由县人民政府给予惩处、奖励。第五条对乡村管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

第二章市容市貌管理

第六条乡村建设必需严格规划管理。应当内容健康并坚持外型完好、整洁、美观,符合国家规定的乡村容貌规范,使用者或产权所有者应定期进行装修粉刷、油饰和清洗。对有损市容的建筑,应当及时进行修整或者撤除。

第七条乡村的道路、供水、排污、照明、环卫、交通、人防、电力、邮电通讯、广播电视、消防等公用设施。

第八条乡村街道树木、绿篱、花坛、草坪等设施。坚持美观整洁。

第九条车辆进入城区。严禁带泥和将废弃物抛撒在街道上。

畜力车进入城区必需带有粪兜和清扫工具。

第十条严禁在街道两侧搭建棚架或遮阳(雨)棚等。

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资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需先经城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规定料理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乡村主干道的供水、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线路必需进入地下通行。

第十二条规范广告宣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户外和其它公共设施上张贴、涂写、悬挂及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和店外等设置宣传物品。

严禁在乡村南北大街、凯旋路、步行街、前进路、东西街等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未经城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严格实行商品划行归市。严禁在主要街道和学校门前摆摊设担;商业营业执照必需按城管部门划行归市的场地操持,禁止在主街道门店从事机动车维修、废品收购、水泥、石灰、建材、弹棉花、洗车等污染乡村和有碍市容的行业经营。禁止使用高音喇叭、扩音器具进行叫卖。

第十四条严禁在乡村内放养鸡、鸭、鹅、羊、兔、猪、狗等家禽家畜。

第十五条绿化设计必需与工程建设设计同步进行。

旧城改造后绿地率不得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不按规划设计的不得动工。乡村新建区绿地率不得少于总用地面积的30%。

第十六条严禁擅自占用乡村绿化用地、损坏草坪、花坛、绿篱、绿带。严禁损坏园林绿化设施。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乡村新建管线应当躲避树木。当乡村内树木生长影响建筑物使用或造成其他影响,确需修整时,必需经城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修整。

确需砍伐树木、损毁花草的必需经城管部门批准,因乡村建设施工。并按规定补植或补偿。

第十九条提高城区亮化率。合理布局城区街道及公共场所照明。做到有专人经常检查维修,确保亮灯率不低于95%。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

合第二十条乡村环境卫生设施须统一规划。符合环卫设施设置规范,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二十一条乡村公厕依照乡村规划要求。并由建设、城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临街建筑工地必需按要求围栏作业、文明施工。工程土方、建筑垃圾必需依照城管部门规定的路线、时间、地点及时清运和倾倒。

第二十三条凡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物的应当交纳服务费。

第二十四条对单位和从业者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城管部门挂牌,定期检查通报。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垃圾倾倒在垃圾容器外。环境卫生管理所对城区垃圾必需做到日产日清。

严禁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杂物;严禁乱倒垃圾、粪便和污水;严禁在街道及公共场所焚烧垃圾、树叶、枯草及冥纸。禁止在乡村街道两侧、广场及公共场所私自种植作物。

第二十六条住房、店面不得将杂物和污水倒往人行道和街面。

第二十七条城区燃放烟花爆竹时间不得逾越晚上12时。禁止在乡村主干道燃放烟花爆竹。

禁止在乡村街道丢撒冥纸。

第二十八条工厂、医院和学校等单位的有害、有毒废弃物。严禁任意排放、倾倒。

第四章交通秩序管理

第二十九条乡村交通行驶秩序管理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根据交通状况设置停车场。

县城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不影响交通平安、疏通的情况下规划停车泊位,城区道路范围内。并根据交通状况适时调整。车辆须在停车泊位内有序停放。

鼓励沿街有停车条件的单位提供有偿停车服务。

第三十条乡村交通客运实行公交优先。公路客运车辆应当在城区指定的客运站点停靠、上下乘客。

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第三十一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必需符合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第三十二条城管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排水设施的管理。

不得向排水明沟、检查井、雨水口内倾倒垃圾等杂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损坏排水设施。不得在排水管道上圈占用地或兴建构筑物。

临时占压、开挖排水管道者,确因建设需要。应事先报经城管部门批准,并设置平安防护措施后方可占压、开挖。

第三十三条城区内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供水、排水设施必需相互配套。

第三十四条城区道路及两旁破路施工。架设电杆、维修道路和沟渠进行的建设活动,必需经城管部门批准,并料理有关手续,维护道路完好和维持正常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方可施工。遇紧急抢险情况,可先施工,后报批。竣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第三十五条乡村道路照明设施是国家财富。对有损照明设施行为的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触及、迁移、撤除乡村道路照明设施或者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地上、地下施工时。由城管部门负责迁移或拆除,费用由申报单位承当。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占用、损坏市政公用设施。不得撤除或者变卦其用途,属批准后占用损坏的由城管部门监督修复。

第12篇

关键词:塑化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权力分散

一、扇形式蔓延的塑化剂风波

自2011年5月23日下午4时,食品药物管理局召开记者会说明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贩售搀有DEHP的起云剂,危害下游各级食品加工业后,塑化剂风波便一发不可收拾。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有毒起云剂,至2011年6月7日,不仅影响下游食品,还波及到饭店甚至医院等诸多行业领域,蔓延趋势呈现出由点及面的扇形状。单单由一家企业生产的有毒起云剂,竟然能够在整个食品产业链条中,突破重重所谓的“制度关卡”,将其黑手伸向各行各业,影响数量如此巨大的消费者,在体系健全的情况下实属难事。如果从时间上来说塑化剂在台湾潜伏了30年之久反映出的是监管和检验指标的落后,那么从截面上来说,塑化剂风波暴露出台湾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系统性缺陷。

二、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览

从食品生产到流通和出口环节,四个部门分别为:

1.“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负责监管食品原料生产,“主管全台湾的农、林、渔、牧及粮食行政事务,对于各级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务,有指示、监督之责。”

2.“行政院卫生署”:负责监管食品市场准入和流通以及部分检验指标制定。

3.“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负责原料生产,流通所涉及的环境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其下属的“环境保护局”实行。

4.“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受“卫生署”的委托,主要负责口岸输入食品的管制“查验”,以及依据《商品检验法》受理输出食品厂商的委托检验。标检局是经济部下属单位,但却受卫生署委托实行职责。

三、根源在于缺乏统一协调,过于分权的监管体系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采用的是一种分工联合的管理形式。部门间权力平行,缺乏统筹领导。这是最为重要的缺陷所在,在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在生产到流通的各环节分别分属3个不同的部门(农委会,卫生署,标检局),并涉及环保署。其中农委会,卫生署以及环保署之间权力相互平行,各环节监管内容有一定相似性。鉴于其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各环节内的监管业务视为体系中的不同职能截面,从而类比传统组织结构理论中的职能式组织结构。事实上我们发现,二者十分相似,特别是组织内部没有进行的跨越职能部门的协调的激励。另一方面,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职能式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由决策部门所领导,而前者却是为一部法律所统领(食品卫生管理法)。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事实上也是如此),故事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1.导致各部门职能重复,在逆向选择的影响下造成管理空白。据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介绍,台湾虽有完善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但在食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却是不同部门在负责,“大家都在管,很容易大家都不管”。

2.对于监管体系的运作本身缺乏监察机制,这是非常直接的一个结果,因为各部门问谁都没有制衡权力,更缺乏统一部门的领导。这次塑化剂风波披露出来的另一焦点,就是环保署规定塑化剂属于第三类毒物,采用事后报备的管理方法,使得事实上塑化剂成为无人监管的物质流毒于产业链中。这是环保署自身的失误,但也暴露出了体系本身缺乏监察机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