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时间:2024-03-05 16:3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第1篇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骨折的原因,达到预防和推迟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从而避免和减少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约在35岁左右达到极点以后则吸收多于组成,呈所谓负平衡。近2年收治55岁以上的老年关节不适患者895例,其中有651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占总病例的70%,其中女性患者435例,较男性为多。而收治21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

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是骨量低和骨的微细结构有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低于正常量,致骨外形虽在,但骨小梁稀疏。由此而引起压缩、变形、疼痛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称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病因主要是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躯干缩短、驼背、压缩性骨折,腰肌痉挛、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发生骨折(包括显微骨折),且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女性较男性多见,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骨皮质的抗弯强度,还是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均显著削弱,所以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容易发生骨折,尤其75岁以上的妇女骨折发生率高达80%以上。如果主要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压缩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后脊柱变形,继发小关节骨关节炎所致;也可能是保护性肌肉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致。疼痛可在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有人分析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骨折44%,多发生在T1~2与L2之间,可因轻度外伤或持重物所引起。此类骨折经卧床休息后即可痊愈,但常遗留驼背畸形。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骨折就可能长期卧床而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

讨论

现在治疗上并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能使已疏松的骨组织恢复正常和预防老龄后的骨量丢失,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现像和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如果老年人能坚持身体锻炼就可使骨量明显增加,而且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措施。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运动可使部体钙量增加。让骨骼负重和肌肉锻炼也可获得较理想效果,包括走步、慢跑和站立的锻炼,同时需进足够的钙量(各种钙制剂的可利用度是不同的,碳酸钙40%、氯化钠27%、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如果钙剂在进餐后服,同时喝200ml液体则吸收较好、牛奶中的钙易被吸收,225ml牛奶中含钙300mg,绝经后妇女每日需钙量1000~1500mg,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D、B6、B12、K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老年人还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预防跌跤,老年人跌跤易发生在饭后站立或夜间起床时,家中地面的障碍物应减少或消除[2]。对因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来预防或减慢椎体骨和四肢骨的骨量丢失。

希望通过以上的各项措施能达到推迟和减少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并导致骨折,达到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1老年骨质疏松概况

骨的成分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老年人骨成分是:骨量逐渐减少,骨中的有机质随之降低,同时无机质的含量也在下降,但是在骨质的总体含量比例中,无机质的比例是增加的,同时骨细胞的代谢、骨重建的作用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衰减,导致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这样的体质发展使得老年人的骨质弹性下降、易脆性升高[1]。

2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的因素

2.1膳食矿物质含量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骨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都在减少。老年人群通过饮食摄入膳食矿物质以填补骨质自然的流失,从而正向影响骨形成与骨吸收,阻碍骨质疏松的形成[2]。

2.2年龄老年人骨质疏松最基本的原因即由年龄的增加造成。年龄增加,骨细胞衰老、骨组织功能衰减。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子如骨形成蛋白因子、转化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等所具有的促骨吸收、调节分化、溶骨活性等功能,都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减低了。性激素水平会影响骨的吸收与形成,激素水平高,骨吸收少,骨形成功能强,反之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功能弱。老年人性激素分泌较少,也导致了骨量的丢失[3]。

2.3性别性别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是针对女性绝经后,性激素迅速下降。同龄男性骨密度大于女性。男性在逐步进入老年的过程中,性激素水平也会逐渐降低,这种降低的表现没有女性绝经引起的性激素降低明显。女性骨密度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通过影响骨的代谢从而减少骨的吸收,阻止骨质丢失。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含量极速降低,使骨的代谢功能减弱,骨质丢失增加,导致骨质疏松[4]。

2.4运动老年人运动减少,体力活动不足,肌肉萎缩等影响了骨的代谢,从而使得骨的吸收与骨质构建失调,骨质丢失增加,加速老年骨质疏松的形成。运动能够改善和维持骨结构,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质的生成。

2.5身体承受重力的因素骨组织的建造与骨部位承受应力有着正相关的作用。骨承受的应力大,骨构建功能增强,应力小,骨构建的功能小,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加。有研究证实,体重指数BMI值偏低者,身体主要承重部位如髋骨、脊椎的骨密度均低于高体重者。BMI偏低者人群已被公认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5]。有学者对减肥人群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减肥的时间超过1年多,骨量的丢失与减掉的体重成正相关。机体代谢可能通过营养物质的摄入影响了骨质功能,并引发了骨骼疾病[6]。还有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群的长时间跟踪调查表明,老年减肥人群骨量丢失的速度是不减肥人群的两倍。

2.6健康状况中老年人因为健康状况影响了骨密度,从而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中老年人患病,影响机体功能代谢,营养摄取与吸收都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体重减轻,成为了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人群。

3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与作用

3.1运动对代谢因子的影响与骨代谢有关的细胞活性因子,会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而活性降低。有学者通过对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提高骨代谢相关的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的直接或间接提高,抑制骨的吸收,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7]。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对骨质疏松有积极的防治作用[8]。

3.2运动对骨形态的变化研究发现坚持长期的有氧运动对保持老年人活体骨内矿物质含量和延缓丢失现象的出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9]。不同方式、强度适宜的运动对骨骼的形态的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学者通过对游泳的大鼠实验发现,负重游泳可以增加肱骨增值带中细胞的数量,表明运动对大鼠骨的生长过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

3.3运动对激素的影响调控骨量的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这些激素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特别是对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有研究表明,强度适宜的运动可以使部分调控骨量的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促进骨细胞的形成,骨量的增加。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下降,骨量也大量的丢失,运动能促进女性性激素的分泌,延缓骨量的丢失[11]。

3.4运动方式与强度对骨密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降低衰退骨生物学性能,所以老年人运动应选择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延缓骨细胞衰老和骨组织的功能衰减具有积极影响作用[12]。

参考文献:

[1]付松芳,刘翠鲜,沈志祥.运动与老年性骨质疏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1068-1070.

[2]田玉慧.膳食矿物质与骨密度关系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36-837.

[3]葛继荣,聂达荣,陈可,等.年龄、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骨质疏松人群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6):9-12.

[4]刘伯亮,陈佩杰,乔德才.骨质疏松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200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74-7475.

[5]董洁琼,邹军.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67-72.

[6]郑现杰.国内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2):91-92.

[7]沈志祥,刘翠鲜.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及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40-143.

[8]沙鹏,苍金荣,雷岐锁.运动对老年人骨质代谢水平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5):81-82.

[9]梁鸿,郑陆,阎守扶,等.运动对骨形态结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202-204.

[10]张培珍,乔志源.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雄性老龄小鼠骨代谢状况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37-339.

[11]邓士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

第3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5±10.2岁,53例髋部骨折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均在发生髋部骨折2周内行X线拍片证实,排除病理性骨折、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骨代谢疾病及肾脏疾病患者。

1.2术前准备入院后给予患肢牵引,尽快完成相关辅助检查,经济条件允许者可做三维CT,以明确诊断及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患者既往病史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情况,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治疗合并症,做围手术期准备,争取72h内择期手术。

1.3治疗方法2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行内固定术患者仰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采用股骨大粗隆下大腿外侧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下极和股骨上段外侧,沿股骨颈中轴偏内侧打入导针,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导针位置满意后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或活力髋螺钉(HS内固定。53例患者平均离床时间32-43d,成功率96%,失败率4%。

2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小,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加导致发生骨折的全真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髋部骨折患者常常因为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结局。目前研究表明主要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达到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的治疗目的。综上所述,老年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应对其及早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术后恢复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疾病中骨质疏松而到导致的骨折情况已经是较为普遍的情况。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是当前医学上要密切关注的疾病,也是老年人应注意的疾病。

在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时候,对医院的医护人员有着较高的治疗护理要求,要求对病情的了解要透彻究其根本而拿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病对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经验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治疗病患的病情的同时也要对老年人对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和身体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对治疗方法是否有相应的承受能力,必要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是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等,这些因素都要作为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行髋部骨折时应考虑的治疗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治疗髋部骨折,并且对患者的术后愈合和恢复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和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晓佐,徐振华,汪平.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02.

[2]王鹏建,张超,阮狄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2.

[3]王大伟,苏波,滕居赞.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HS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评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06.

[4]刘鹏程,袁晓达,高德勇,刘万军.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2(21.

[5]李晓菲,刘国伟,朱玉磊,张天龙,朱明双.鲑鱼降钙素围手术期应用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2011.

[6]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653例临床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07.

[7]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与外伤性非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影像学分析.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2000.

[8]老年骨质疏松并发复杂股骨骨折的治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2.

[9]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1,39(19.

第4篇

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为“向你的骨骼投资”,副标题为“关注男性骨质疏松”,要贯彻和实现这一主题,应进一步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

我国近15年来,骨质疏松诊断、治疗、预防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开展这一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我国政府和卫生部的大力支持。经过骨质疏松日广泛的宣传活动,将会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意识及医务人员防治骨质疏松的水平,促进我国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第5篇

什么是骨质疏松?该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老年朋友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容易走进误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专家怎么说吧。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年老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243-01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相当普遍, 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老人中男性10%有骨质疏松,女性40%有骨质疏松,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老人绝大多数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

骨质疏松是骨质中钙的排出增多,吸收减少,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变宽,骨密度减低,胶原纤维减少,无机盐增加,骨头犹如鸡蛋,脆弱易碎,这就是老人为什么遭受轻微的外伤或用力稍猛就发生骨折的原因所在。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和抽筋,骨痛多见于下腰部或中胸部及下肢,是老年人腰腿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易发生骨折,尤其是瘦弱的老人。骨折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胸腰椎、股骨颈,脊椎的骨折多是压缩性的,还可引起许多继发症状,脊柱变形,向后突出,腰背部肌肉韧带容易疲劳,身体前屈明显,严重时可累及脊椎神经根,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行动困难。高度变形的脊椎,使病人身高下降,逐渐变矮,胸廓产生畸形,肺活量明显减少,影响其呼吸功能及心脏功能。抽筋多发于小腿部,常在夜间痛醒。

骨质疏松时有一半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不引起老年人的注意,只有在体格检查时偶尔发现,骨质疏松诊断可以依靠X线照片,可看到骨质降低,骨小梁稀疏,全身骨骼中以海棉状骨最先发生。老年人如果感到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等症状,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有没有发生骨质疏松症。

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鼓励老人多作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增加。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一些,运动形式可因人而异,比较好运动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做各种健身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游泳锻炼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与我们平时缺少运动很有关系的,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就会排列的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要高,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不容易跌跤,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膳食预防,不要挑食,应该低盐饮食、清淡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应多吃含钙及维生素D较为丰富的食品,50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每日钙摄入量不应少于1200mg,豆制品含钙量较高,每500g豆腐含钙量在1085-1385mg,每500g大米含钙量为40-280mg,面粉为100-345mg。多吃素食,素食者胆汁中的雌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排泄量较高,肠粘膜钙重吸收量也增加,钙质的丢失也减少。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的蛋白质量少时,老年人会发生负氮平衡,这对于骨与关节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老年妇女和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如此,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在1:2-1:1左右为宜。动物蛋白中以猪骨头汤比较有益,可以用鲜猪骨与黄豆炖汤,鲜猪骨中含有天然钙质,骨胶原等,黄豆含有黄酮甙,也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有较好的预防骨质老化、骨质疏松作用。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有人研究指出,老年人血液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的浓度都比青年人低,这两种维生素的降低,对老年人健康十分不利,因此要考虑从食物中补充,大多数粮食不含维生素C,因此要获得足够量的维生素C则必须从副食品及瓜果中去摄取,蔬菜中含量较高的有扁豆、刀豆、四季豆、胡萝卜、青菜等。

三是药物预防,可给予乳酸钙、维生素D、钙尔奇D、鱼肝油、食用钙、密钙息等,以增加骨质密度。

作者单位: 215008 江苏苏州 73011部队苏州干休所卫生所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3-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度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应着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等共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住院病人共127例,时间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

1.2.2年龄50~70岁之间(含50岁和70岁),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2 长期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鲜骨折,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

1.4.1 诊断原则

诊断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工具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标准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共36个条目。为了便于比较,对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了转换,得到终得分,终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状况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发病前与何人居住、看病费用等。

1.5.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医师。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调查时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调查表收集后,由课题负责者随机抽样进行复核,对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大学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况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5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心脏病29例,高血压37例,心理障碍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评定结果

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及其总评分见表1。将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看病费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饮茶、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患其他病的情况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亦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区、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除身体疼痛外,其余项目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2]。尤其是功能状态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社会心理障碍、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应用等。经相关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咖啡因有促进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的作用,如长期存在最终导致骨矿物降低,茶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有报道长期饮茶可使BMD明显降低[2],本文长期饮茶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长期饮茶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减少运动,或运动量减少,而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重要途径[3]。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情绪,进而可影响起居饮食,对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吸烟、饮酒、饮茶、摄入高钠饮食、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导致骨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骨质疏松,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所以,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劝告其适度运动、戒饮浓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罗兴华,李凤英,廖八根,等.广州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0~2921.

第8篇

1.1方法

对105名中老年人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包括每周在居委会坐诊,免费进行健康咨询,每月1次骨质疏松健康讲座,针对个体人群进行电话咨询,在我中心发放骨质疏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鼓励患者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鱼虾、骨头汤,木耳,尽量保证每天一瓶牛奶、一个鸡蛋;②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D400~800U,如鱼肝油、动物内脏、蛋黄等;③保证磷的摄入,维持食物正常的钙磷比值;④戒除吸烟,避免嗜酒、酗酒,少饮咖啡,少喝碳酸饮料,多晒太阳;⑤选择户外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⑥防止跌倒。

1.2主要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情况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方式比较通过社区行为指导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后,坚持运动、喝牛奶、晒太阳的人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干预前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通过社区干预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长期缺乏运动,年龄增长,女性绝经,不良生活习惯,维生素D不足,缺钙,环境等。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且造成社会和经济负担的重要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不可逆的,但在早期可以预防,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结果表明,通过1年的社区干预,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运动、喝牛奶及晒太阳的人数较干预前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也明显增高。

第9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X线检查

近年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带来痛苦。为了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我们收集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8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病例(胸腰椎,骨盆)进行X线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全部有胸或腰椎正侧位片,其中27例拍有骨盆正位片,男31例,女49例,男女之比为1∶ 1.6。其中60~70岁38例,70~80岁30例,80岁以上12例。临床症状:多有常年腰腿痛史,活动不方便。

2 结果

2.1 X线表现

2.1.1 骨密度减低 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表现为骨小梁稀少,变细,中断,甚至消失,皮质明显变薄,严重者可呈线样改变。股骨近端皮质变薄,非承力,主辅张力,主辅压力骨小梁减少,变细,消失。Singh指数Ⅲ度以下。上述股骨近端表现在Wsrd三角区尤为明显。

2.1.2 椎体双凹样变 58例,占72,5% 。表现为椎体上下方骨终板均在中央部向内凹陷,并常有SchmorI结节形成。严重者椎体中心高度不足椎体前缘高度1/2 。一般椎弓根保持完整。常同时伴有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2.1.3 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16例,占20% 。股骨近端骨折4例,占14.8%。椎体骨折多表现为楔状,少数为扁平状。骨折有时可多个椎体同时受累。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股骨颈,3例位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表现为螺旋状且后侧或上部皮质粉碎骨折。提示股骨颈后侧或上部皮质强度较差。

2.1.4 合并症 ①骨质增生:14例表现较为严重,增生骨质呈刺状或骨桥形成,其余均为轻度增生。②椎间隙变窄:20例表现单个或多个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病变。③椎体滑脱:共8例,多为I度滑脱。④脊柱后凸或侧弯:26例,以胸椎最为明显,表现为曲度过大,如伴有椎体楔变,可呈脊柱后凸成角或侧弯畸形。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皮质骨变薄和小梁骨量丢失是骨脆性增加和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1]。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引起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雌激素能拮抗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组织的作用,雌激素减少,则甲状旁腺对骨组织作用加强,而导致骨质疏松。

在评价骨质疏松时,测量松质骨的骨密度比皮质骨的敏感性高,因为松质骨的骨转换率比皮质骨的骨转换率高8倍[1]。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尺桡骨远端,腰椎和股骨近端,因此在诊断上应首选上述部位,而以腰椎和股骨近端二者为最佳。

骨质疏松较早期DR平片上表现为非应力部分骨小梁变细,减少,疏松。随着承力部分逐渐受累,部分区域骨小梁完全吸收,消失,骨密度减低。全身性骨质疏松最早见于含松质骨多的骨如椎体,因其几乎全为松质骨构成。所以中轴骨出现骨质疏松最早[1]。骨皮质变薄常晚于骨小梁,表现为厚度变薄,分层,严重时可呈细线状,其边缘一般仍较清晰。有测试结果表明股骨颈基底部,转子间区承受的压力负荷分别为96%和80%[2] 。在股骨颈去松质骨的情况下,股骨颈强度仅小幅下降,提示松质骨在股骨颈强度中所起作用较小,皮质骨起主要作用[2]。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手段很多,骨密度测量是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但X线平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仍不失为一种重要手段。且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直观的影像资料,有无并发症等受到老年人的普遍肯定。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关键词】骨折 骨质疏松 统计分析 防治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64-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影响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常见病,也是中老年人骨折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重建已经恢复的骨质。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收集我院近5年住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病案室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因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完整、可靠。

1.2 对入选患者的人数、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入选标准 年龄在55~80岁之间,骨结构异常,曾有因摔倒或其他非暴力型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病史,有明确的诊断时间及骨折部位,有X线片或X线报告单。

1.4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以EPI info6.04软件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做一致性检查,依照原始资料修改不一致的记录,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参数用(x±s)表示,以α=0.05为检验水准,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骨折患者人数、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分布见表1

表1 骨折患者人数、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分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近5年中,患者总计540例,男性242例,占44.8%,女性298,占55.2%,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6,p<0.05);髋部骨折381例,占70.6%,发病率高于其他部位骨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9,p<0.05)。患者年龄也在逐年增加,可能与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增长有关系。

2.2 骨折治疗方式及相关并发症分布见表2

表2 骨折治疗方式及相关并发症分布

从表2 中可以看出,近5年手术治疗患者365例,占67.6%,术后优良例数305例,占83.6%,术后并发症71例,占19.5%;非手术治疗175例,占32.4%,术后优良例数118例,占67.4%,术后并发症48例,占27.4%。经手术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7,p<0.05)。同时可以看出,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患者越来越接受手术治疗。

3 讨论

3.1 老年人OP发病的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OP的发生率已经跃居世界常见病的第7位,成为老年人骨痛、骨折的主要原因,有国外资料报道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存在患OP的危险因素[1],早发现和治疗是控制OP发生的关键。因此了解患者的发病特点对临床诊治有积极意义。

3.2 我院老年OP患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2007年~2011年收治的OP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可以看出OP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同时手术治疗已经逐渐被患者所接受。OP是一种随年龄增长,骨量减少、骨纤维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因轻度暴力导致的骨折,是骨折疏松最严重的后果,除了高龄是主要因素外,人体运动协调性降低、骨骼肌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也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2]。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男性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经期年限越长,骨组织的退行性变越严重,骨丢失越多,雌激素能抑制骨吸收,对骨有保护作用,女性雌激素在围绝经期开始下降,骨丢失增加[3],在绝经期后进一步下降,发生OP的危险性越高。在本组中髋骨骨折在OP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桡骨骨折,可能与患者骨折多是摔倒引起的,从表2中可以看出,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能缩短卧床时间,骨折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的功能锻炼。

3.3 老年人预防OP的干预措施及意义

鉴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加的趋势,要开展早期健康教育,骨密度与运动呈正相关,运动对正常的骨矿化是必须的,体育锻炼主要从两方面产生影响,延缓骨量丢失、提高骨量和骨密度[4]。老年人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适当骨量,增强骨应力,降低骨折发生率。骨密度与摄入牛奶量呈正相关,营养为骨代谢提供合成的原料,其中钙与骨密度的关系非常密切,足量钙摄入是骨骼健康发育的基本保证和骨骼正常生长及形成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因此老年人应选择优质牛奶乳品。同时吸烟、饮酒是导致OP的危险因素,会导致骨量降低、骨折危险性升高,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鉴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加的趋势,要开展早期健康教育,减轻骨质疏松性骨折给患者代带来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25.

[2] Naves M,Diaz―Lopez JB,Gomez C,et a1.Determinants of incidence of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the female Spanish population older than 50[J].Osteoporos Int,2009,16:2013~2017.

第11篇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利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殊不知,部分中年人也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以骨量减少为诊断标准。骨质疏松会使人身材逐渐变矮,弯腰驼背,还有令人烦恼的周身骨痛,尤其是脊柱和骶髂负重部位的疼痛。同时,骨质疏松还会使骨骼强度和韧性下降,一些轻微的外伤就会造成骨折。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逐年增多,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也逐年增多,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但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中年人存在腰酸背痛等症状,其中部分人实际上就是骨质疏松在“做怪”。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前奏”,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远离骨质疏松,做好5件事

1. 年轻时储备好足量的钙

人的峰值骨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峰值骨量高,往往预示着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低。骨峰值的形成与遗传、种族、性别、环境、营养、激素和力学负荷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提高骨峰值,年轻时就应加强营养,运动量也要足够,争取在35岁之前把骨头里的钙“存足”,因为到了35岁或40岁之后,骨头里的钙很难继续增加。

2. 保证摄入足够的钙

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要注意钙的摄入量,通过多吃含钙食物来补钙,如鸡蛋、鱼虾、豆类、牛奶、海产品等。在我国,很多人都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每天应摄入1000毫克钙。如果无法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钙,可以选择服用钙剂。原则上,所有种类的钙都可以服用,但一定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钙。平时宜多晒太阳,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形成活性维生素D,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3. 减少钙流失

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破坏成骨细胞,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浓咖啡会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此外,摄入过多的盐,亦会增加钙流失。

4. 多参加体育运动

坚持运动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坚持进行户外运动,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5.骨质疏松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如双膦酸盐。该药主要通过与其靶细胞――破骨细胞结合,阻止破骨细胞对骨骼的分解,维持骨骼吸收与骨骼形成之间的正常平衡,降低骨折风险。

专家简介

邵增务

第12篇

人在25岁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进入自然老化过程。人一过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长,骨质中的钙吸收和流失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骨质的作用。到60岁时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可称之为隐形杀手,谋财害命。

据《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分为儿火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虽然其骨骼的外形与正常骨从外表上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骨显微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变化。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2)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是维持骨韧性的重要物质,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弹性降低,失去对骨的保护与协调作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较差。

4.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做骨密度检测: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

(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摄入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

(5)生活习惯不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者。

(6)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

(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8)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9)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利尿剂、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以及接受化学治疗等,都易导致骨密度下降。

5.为什么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2)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据《卫生与生活》

骨质疏松曲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吴润寰

误区一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就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五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七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宙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

骨折于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据《健康博览》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治疗和运动

延缓骨量丢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实际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遗传、妊娠、哺乳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其治疗、预防的原则应是共性的。

1.对症处坪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疼痛、驼背、骨折等,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处理。

2.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在骨量增长年龄段我们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女性绝经前),应延缓其骨量丢失,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想尽办法延缓其骨量丢失,特别注意的是70岁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过治疗未延缓骨量丢失很不容易。

3.预防骨折的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延缓骨量丢失,这是预防骨折的发生最有效的步骤。在摔倒的几率中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保护视力,使其减少摔倒的机会。

警惕冬季骨质疏松症

冬季寒冷的天气为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行动迟缓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事故。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股骨颈、桡骨远端、肱骨髓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个年龄段最需要补钙/曹文平

1.婴幼儿、儿章与青少年时期这是骨骼需要成长的时期。婴儿由于母乳喂养与牛乳喂养不同,钙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55%~60%,而牛乳喂养的,不论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单用牛乳喂养的婴儿必须补充钙。1-10岁儿童每天适当补钙就够了,而女性从12岁起就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

2.青壮年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骨密度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发生在20岁以后一直到30多岁,每日可以补充钙1200-1500毫克。

3.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四五十岁以后骨骼中的钙输出大于输入,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对钙的摄取应该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水产品如鱼、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类预防阽质疏松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D(也叫骨化醇、钙化醇)胶丸,每粒含维生素D:为1万国际单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种为维生素Dz针剂,每支40万国际单位,每周注射1~2次,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2.摄入钙制剂钙的缺乏是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钙的吸收量与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加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应注意补充,日常膳食是摄取钙的最佳途径。常用的补钙及钙调节剂产品有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活性钙、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

3.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A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药,常与维生素D合用。维生素A除了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的功能完整及参与细胞代谢外,还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就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就

会变慢,但骨膜的骨化过程仍在进行,从而造成骨骼畸形。维生素A缺乏还可造成肾小管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动物肝、动物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药物补充维生素A可选用鱼肝油胶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内的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减少,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骨骼中骨基质的基本成分,骨基质生成减少,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自然会受影响,从而产生骨质疏松。维生素C在肠道内还可与钙离子结合,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药物补充维生素c可选用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血液中的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6.选用补肾类中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精、刺五加、菟丝子、天冬、麦冬、枸杞子、山药、地黄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速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和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运动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强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