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7 14:3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低碳和谐 初中历史教学 应然追求

低碳、和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构建低碳、和谐的社会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学作为培养人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其中贯彻落实低碳、和谐的理念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应然追求。低碳、和谐的教学是与以往高耗低效的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它力求以最低的教学消耗来实现最高的教学效益,注重以生为本,追求和谐,最终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析构建低碳、和谐的中学历史教学之路径。

一、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自主发展为前提条件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功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和谐的课堂首先需要教师积淀丰富的专业知识,拥有广阔的历史视野,能够对文本做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学生从历史课中学到智慧。因而,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成为构建低碳、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它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勤于学习,积淀新知。教师要以初学者谦虚的自觉和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来拥抱新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要多渠道学习专业新知。通过专业典籍、期刊杂志、网络交流、培训等方式不断储备和更新专业知识,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充分挖掘历史智慧,把活泼生动的历史课堂带给学生。其次,要多维度学习非专业知识。基于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汲取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其他非专业学科的知识,吸百家之长,为历史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课堂因丰富而精彩。

2、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是教学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推陈出新的活力源泉。只会照本宣科,缺乏探究精神的教师无法培养出有探究精神的学生,其课堂也必将是古板沉闷,完全缺乏与时俱进的品质。这样的历史教学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将导致学习的低效。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激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适时更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衔接,走进历史,走进生活,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3、实践反思,探索求真。学会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需要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对其中的成败加以分析,从而对教学获取新的认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倘若教师缺乏反思的品质,他的教学经验将是狭隘而肤浅的,其教学行为只能是简单的重复,让其构建高效、和谐的教学也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要多写教学反思,全方位、深层次剖析教学行为,对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节奏等环节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为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做铺垫。

二、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以打造高品质课堂为中心环节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行为的主体部分,因而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要将之作为落实的重点。它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注重教学方法,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使教学目标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得以推行。具体而言,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

1、课堂留白,在等待中释放精彩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目的是让欣赏者发挥自己的遐想来解读画面。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使用留白的艺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使其在课堂上大有作为,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留白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导入时留白,即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再如:问题提出后留白,即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自主加工,从而提炼新观点。此外,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中留白,根据学生认知基础的不同,布置一些自选类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小组合作,在争鸣中彰显个性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合作主题,让学生知道合作的内容、方法,合作要达到的目的等;二、明确合作任务,注意提问难度的适宜;三、合理分组,控制人数,安排最优的人员结构,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四、全面客观地评价,力求人人都有进步。通过合作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获得自我的发展。

3、平等对话,在互动中建构知识

实现平等对话,促进师生互动,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独奏者的角色,扮演好伴奏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教师要把话语权更多地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其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勇于发言、勇于创造,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智慧的撞击和经验的共享。(下转第18页)(上接第5页)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来激发师生间的对话。教师要运用幽默生动的历史语言,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让课堂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使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

三、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以发挥学科的内在价值为落脚点

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以人为中心,其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学生人权之觉醒,塑造人文之品格,促进人性之健全,它对于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即要实现历史学科的本真价值,具体而言,通过教学要发挥其三大作用,从而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真正的提升。

1、以史为鉴,知兴替。

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要发挥历史学科的借鉴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如,古代中国曾一度鼎盛,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领先于世界,但近代史却书写了一段屈辱的岁月,中国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悲剧,字里行间中透露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因而,学习这段历史,要求学生以史为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强国富国的新出路,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其实,历史带给我们启示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以史为鉴,知晓人类发展之轨迹。

2、以史育人,扬国格。

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要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弘扬一国之品格具有重要价值。塞廖尔·斯迈尔斯指出:“决定个人品格的道德品质也决定着民族的品格。如果一个民族的品格不是心胸宽阔、忠贞、诚实、善良和勇敢,那么它就会被其他民族所轻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足轻重。”②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为提升国格做铺垫,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使命与责任,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

3、以史为基,生智慧。

构建低碳、和谐的历史教学要发挥历史学科的智能作用。历史是一门让人生长智慧的学科。它通过史料的分析,从历史现象中提炼出其背后的本质,以此获得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训练。可以说,在历史发展中,其本身蕴含的因果联系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都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因而,历史教学要处处渗透思维的有效训练,通过多角度地训练,促进学生智能的生成,增强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

何为低碳式教学?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本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低碳时代的扑面而至,低碳理念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生活需要低碳,我们的课堂也需要低碳式的教学。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精力投入,尽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低碳式”教学。英语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镜头扫描,剖析当前怪状

1.教师发一言堂,污染学生学习生态

镜头一:PEP 5 Uint 6 B Read and write.

在该对话语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了6分钟的时间进行了主要句型There are... Are there any...?Yes,there are / No, there aren’t复习和铺垫教学。接着引导学生初读文本,验证对插图的描述,再通过默读、寻读、跳读、复述来巩固对话学习。整堂课,教师利用课件不时地呈现 各种“Reading tips”,如:

整个过程教师一共出示了六条小贴士,可谓用心良苦。但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这些五花八门的小贴士掌控,他们在“狂轰滥炸”式的学习策略牵引下应接不暇,导致很多学生还没完成上一块内容的要求,下一块内容又来了,学生疲于应付,效果堪忧。

【剖析】“学校”一词在希腊语中有“闲暇”之意。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去静思默想、有足够的时间去潜心体验。反观该课,教师“得意妄言”的课堂讲解之风太盛。教师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花大力气,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备课之所得全盘托出,这跟“填鸭式”教学有何不同。如此必然会恶化学生的学习生态。

2.内容挖掘失效,浪费学生生命资源

镜头二:PEP1 Recycle 1

Recycle 1中的Listen and colour 这一环节中有西方的传统节日Halloween万圣节的文化渗透,并旨在通过万圣节小伙伴的变装来复习不同色彩的身体部位。教师简单地请学生通过句型I see ...来复习颜色和身体部位,把重点放在了对节日文化的挖掘上。

Step1:Look and say:I see a yellow body/ orange eyes...

Step2:Look,read and tick.

Step3:T plays the game Trick or treat with a group.

(课堂描述:教师用面具,白色长袍精心装扮手持棒子(这时候教室已经炸开了锅),挨个到几个小组“敲门”,口中喊道:Trick or treat!开门者说Trick, 教师便挠挠学生或者拉拉辫子,若说Treat, 教师便拿过学生课桌上的文具。

Step4:Group game. 学生分组玩Trick or treat的游戏,直至下课,教室里乱成一团,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剖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课程性质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所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看似在帮助学生开阔知识,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整个活动学生只一味地热衷于单调的台词Trick or treat;忙于“奖赏”与“惩罚”的体验,丝毫没留下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有效输出的空间,这不能不说是课堂对学生生命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关注“低碳”,创造低耗高效课堂

1.紧扣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一堂课对知识传授的着眼点和突破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势如破竹地对新知进行全面教学。但是,切入口与课前导入是有区别的。其本质区别在:除了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角色,缩短课堂预热的时间之外,还要求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有利于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PEP 3 Unit 4 My home B Let’s learn中,因为学生之前没接触过复数问句Where are the...的用法,所以教师就像一个向导一样,可以先用一个钥匙引导学生问Where is the key?再拿出一串钥匙,并示范提问Where are the keys?两种钥匙,两个问句一比较,学生便能理解单数用is复数用are的区别了。

2.紧绕重点,突破难点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它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重难点突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应力求“简明”,即简单、明确,克服偏重、含糊。任何教学设计和活动都应该紧o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并力争以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进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环节堆砌的现象屡见不鲜,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复杂累赘,还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应力求精致、有效。学生要剔除繁杂、多余的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时时关注核心内容。

3.把握学情,务实训练点

关注每位学生的学情,使之在不同的知识层级上皆有所提高,这是课改的理念之一。教师应把研究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做到心中有“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摸清学情,以设计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提出相应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尽可能分层次教学,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1)给予明确示范

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领悟、探究、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更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懂得运用方法,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2)培养积攒知识

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而然就会化难为易,从而信心倍增,实现了良性循环。由此,学生能体会到积累对英语学习来说是一条好的途径,进而将它渗透到平常的学习中。当然,在平时教师也要有积累知识的意识,经常注意知识的滚动和再现,帮助学生做好积累。

(3)注重语言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们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甚至知其所以不然。这里的习惯指的是教师在新授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总之,“低碳”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道德经;涌现哲学;中庸理论;低碳生活;绿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05-2

新教育形势又提出了新的哲学命题:规范办学与质量提升的关系;特色发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高考桎梏与教学创新的关系。破解诸命题需要理念的更新和工具的创新,基于“道生”理论、涌现哲学、中庸理论、低碳生活等哲学思想以及我校长期的绿色教育实践而创生的绿色智慧在澄清、矫正当前教育“时弊”方面有极独到的见解和实践路径,成为我们实现高效低碳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穿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引领绿色高效课堂

哲学是探求事象本质的学问;学科思想是贯通学科整体、揭示学科本质、促进学科发展的哲学思想;二者有交集。学科思想往往是上位、集约的知识,是学科之“道”。如地理学科的人地关系、整体性原理、时空事象统一规律等,它们有“完满、自足,不受制于它物的简单性”的特质。老子《道德经》揭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涌现是从简单规则出发,演化成复杂模式的过程(飞利浦·D·克莱顿)。“道生”理论与涌现哲学异曲同工,“道”与“简单规则”对应,“万物”与“复杂模式”对应,“生”与“演化”对应,是过程与方法,与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理念不谋而合,揭示了教学的特征和规律。基于学科思想和简单规则(即道)生成妙趣横生、变幻无穷的知识图谱,提高知识集约度,显现学科思想,点化学生意识,使学生进入玄思、内省的状态,展示了高效低碳教学的诱人画卷。

二、“考前知识浓缩、考中现场优先、考后反思建模”三大策略成为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

学生困惑:做了许多题,碰到新题又不会做了?笔者沉思:为什么要沉溺于题海?有没有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呢?

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易、中、难题3∶5∶2的比例配置,以及“80%左右的答案可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读取”的研究发现,告诉我们完全不必以“题海之苦”来换“高分之果”,而取“现场优先策略”全神贯注于现场解析,与“考前的知识储备、考后的反思建模”策略相辅相成,成为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

(一)考前将知识浓缩于结构图谱的知识储备策略

蕴含哲学思想的三大结构既是知识的普遍结构,也是解题的共通结构,只要深刻理解并熟练迁移就能使学习和解题变得简单而有趣。

【2011年江苏高考题】27.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主要因素有 (3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2分)

【参考答案】(略)

【解题过程】第1题可直接从图16读取;借“风水地”结构和气候图谱可解“气候差异及原因”;借“自然—人文”结构及其图谱可破第2、3、4题。

(二)考中全神贯注于现场资源分析的现场优先策略

现场资源包括试题提供的全部信息,乃解题之“本”,而“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成为答案“生”成之“道”。如选择题题干与题肢无非就是“对立或统一”关系,取“统一”弃“对立”;综合题就是建构围绕“核心”信息演绎、与“问题”关系统一的推理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还使学生将“题干—题肢”、“信息—问题—答案”作为一个分析单元进行“系统—整体”思维,摒弃顾此失彼的陋习。全神贯注于现场分析既可读取80%左右的答案,又不分神于无谓的紧张和失分于思维定势。

如何现场现学试题提供的新知识、新概念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如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就有“雪线高度、岩层的埋藏深度、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等新概念。

【2012年江苏高考题】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过程】“岩层的埋藏深度”是新概念,但考生往往因心理紧张忽视解读而生误解。图像中“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会因思维定势于平时练习中的“岩层分布形态”而误解。全神贯注于现场分析,则能清空定势,根据“岩层的埋藏深度”概念将岩层分布情况重绘于地形剖面图上,答案即水落石出。

教会学生如何发现试题提供的“核心”信息,围绕“核心”如何用想象演绎、与常识相接、借“整体性原理”推理而建立“条件—问题—答案”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应对开放性试题的普遍之法。

如【必修Ⅲ第一章第四节】“西气东输对调入区、调出区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确定“气”乃“核心”信息,将“气”以“作为能源(自然资源)”、“作为洁净能源”、“通过输气管道建设”对调入区(长三角)、调出区(西部地区)分别有何意义的系列之问,用“常识+想象”将“气”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补实,答案应然而“生”,思路深刻,结构清晰,广谱迁移,无须死记硬背。

“现场为道、为本”的思想,既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的体现,又能破除思维定势、心理紧张、熟题易错的怪圈,成为破解“题海战术”的良策。

(三)考后必须建立回归反哺机制的反思建模策略

做完任何题目都要回归学科思想和基本结构,充实知识图谱,建构解题思路,建立回归反哺机制,强化“基本结构”的生成功能,强化“知识图谱”的实用功能,犹如体育基于简单的动作和必要的规则,在训练反思中强化技能和提升智慧。

三、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成为穿越课堂的思维之“道”

(一)思维模式: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

思维模式是大脑建构的心智程序,是对思维过程的提炼机制,是主体把握客体的概念框架。

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读—讲—填—划—记”单一线性模式,而绿色高效课堂则采用“提炼要素—拓展联系—彰显结构”的非线性、深度理解模式:基本概念是什么?哪些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前后知识之间、与学科基本结构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

如教学必修Ⅲ《区域的基本含义》时,当“区域”概念呈现后,教师通过“气候图谱”的整体性联系,将“地—风—水”结构展现面前,将“区域”提升到“道”之地位。气候图谱、联想景观、联系区域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而深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必死记硬背。

在“区域产业结构”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将“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添加进“人文要素图谱”,使学生明白自然地理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人文地理要素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

将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传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纵列,然后与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进行比较,要求同学们分析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后同学们得到了前者是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而后者是某一区域沿着时间轴的纵向比较,强化了“时空事象统一”的学科思想。)

必修Ⅲ第一节课就印证了三大基本结构的普遍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纵横穿插于不同的教学时空,将不同的知识概念和相互关系统一到基本结构上来,变成学生头脑中“简化了的假设”,形成积极正确的思维定势,成为“随身携带”的智慧程序,通过“道生”策略,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丰富性深刻地揭示出来。

(二)思维结构:现象到本质的智慧中介

思维结构是世界结构的反映,是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思维要素(即语言、材料、问题)与思维功能(答案或方案)之间的中介。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为绿色高效课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世界呈现的事象、我们所学的知识或面对的问题都属现象范畴,知识规律、正确答案和合理方案等属本质范畴。“看”的机制就是利用“具有兼容、中介、统摄性”的思维结构,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过程使问题与答案达成统一的过程。

地理知识或试题一般是“图—文”二元并呈,它们以“现象态”纯粹直观地呈现于学习者面前。如何通过思维结构达致“本质”?第一步须从现象中抽取要素,建立“现象—要素”结构;第二步对要素用准确的语言定义,建立“要素—定义”结构;第三步须对整体特征进行推论表征,建立“现象—本质”结构。

如必修Ⅲ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解析过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题目,分析题中有哪些要素?(知识框架的搭建或试题的分析一般都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表述,教师聆听并予纠偏,比教师自顾自地讲解要省力、低碳、高效得多。)

同学们已经能够基于“城市发展”的“要素—定义”结构,自主得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质特征。

解题完毕还要归纳“答案完整”的特征模型:一结构要完整,从“图、文”二元中完整地抽取要素。二定义要准确,“要素与定义”要匹配,与题目要求吻合。三本质要呈现,从“现象—要素—定义”中揭示整体特征。该模型是“结构决定功能”系统论思想的地理化,使学生明白“结构完整(结构)才能确保答案正确(功能)”的道理。

绿色高效教学将道生、涌现、中庸、低碳理念引入教学,充分挖掘知识或试题背后的思维含量和价值体系。用哲学引领教学,教学就变得本质和简单;用集约的普遍结构贯通学科整体,教学就变得有思想和灵气;考前将知识浓缩于结构图谱广泛迁移于不同的教学时空、考中将思维集中于现场解析建构“信息—问题—答案”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考后建立回归反哺机制的反思建模策略,“考前、考中、考后”三大策略相辅相成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现场优先策略”使解题变得踏实而从容;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智慧中介的思维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学习成为思维游戏,绿色高效课堂收获着智慧和精神的双重卓越。

[参考文献]

[1]王瑞.解读《庄子》哲学中的“身体”[J].江淮学刊,2009(01).

第4篇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源思维能力的构建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数轴和坐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一道溶液计算题的教学反思和对策

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有效衔接的尝试

例析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谈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巧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探析电解质中的“关系”考点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性”

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积极作用

对九年级化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浅议“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读教材深挖知识走出误区提升素养

“六小组”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高中彳匕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例谈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困惑与反思

关于硫酸性质的三个问题解释

教材单元章节引言设计特点浅析

培养高一新生学科兴趣初探

化学教科书模型呈现形式与使用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材的处理与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特点的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

浅析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的新突破

浅谈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化学守恒思想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不可忽视对比实验

漫谈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开发教材附加资源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结尾”艺术漫谈

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上海世博会,唱响“低碳”主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改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化学新教材主题图的特点与使用策略

中学有机化学“断键”机理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例析

对新教材(苏教版)的编写与使用的商榷

浅析粤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

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感悟

第5篇

一、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思路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对所教内容进行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反思课前准备及学生的参与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注重“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为此,教师课前要走进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准备工作,搜集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到教学中去,课堂中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例如,在执教《 故乡的小路 》一课时,原先我是让学生先听一听范唱,然后唱一唱乐谱,最后唱词。经过反思,我发现学生不喜欢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我鼓励学生在课前采访一下家里的长辈,问问他们爱唱的思乡的歌曲有哪些,或上网查找一些思乡的诗句或文章,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由于课前精心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2.反思教学设计的音乐性

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审美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语文课,忽略了音乐性而与其他学科一味地综合,毫无音乐美感可言。因此,教学设计时应抓住音乐课的音乐性来进行。例如,执教《 草原放歌 》单元时,由于歌曲是以“草原”为主的,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音乐课设计成集地理、历史、摄影、文学为一体的“大杂烩”,好像要把很多的知识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使课堂忽略了音乐性。经过反思,我明白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必须把握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时机自然而有效地渗透。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我以腾格尔的《 天堂 》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领学生哼唱歌曲的第一句,引出对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解释,感受大草原音乐风格特点,进而出示本课的演唱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在教学语言组织上我压缩了对蒙古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介绍,更多地通过演唱和欣赏,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内在联系。这种以音乐为主线,适当的、适度的渗透会使音乐课堂的综合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二、围绕“低碳高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低碳高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

1.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它的智慧性、艺术性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欣赏交响组曲《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时,我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果在第一个班提问时,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们一个个低着头,好像生怕我叫他起来回答。经过反思,我发现我的问题提得过于笼统,音乐本身就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在听完乐曲后谈感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于是我在第二个班教学时修改了问题,问:给你一支交响乐队,你将用哪些乐器来演奏表现暴君苏丹王残暴凶恶的形象?用哪些乐器来表现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达?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讨论,从乐器的音色,演奏的速度、音型、力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乐曲的感受也就水到渠成了。提问细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提问,智慧的提问,才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效果

《 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它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我在执教《 海滨音诗 》一课的最后环节是“创作、排练、表演大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编。在10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都说不会、不行,对表演不积极,个别组虽然创编出了节目,但质量不高,离我所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相差甚远。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了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先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二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感受、理解、交流;三是教师必须针对教材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充当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四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融洽的自主能动的氛围中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课堂上才会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才有精彩的表现。

三、对教学成效及失误的反思

我们常说贵在知不足。教后反思,能让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修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1.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

闪光点可以是教学设计中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是师生交流合作中的精彩表现,这就是成功的经验,值得今后借鉴。在教学中我善于把握音乐的情感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来透视和探究音乐课的审美价值,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创设情境,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愿望。例如,在执教《 故乡的小路 》一课时,我将诗、歌、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学生沉浸在“思乡”情境之中时,我开始导入:“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一条通往温暖的家的小路,今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来同唱《 故乡的小路 》!”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融进音乐中参与学习。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对课堂上出现的不足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剖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我曾经只图形式不重实效,忽视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实际已脱离了音乐性。经过教学后的不断反思,我看清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放弃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必须遵循音乐性原则。

第6篇

汶阳镇中心小学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出“快乐星期五”的学习新概念。周五下午集中活动,以此来保证活动效果。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以市教研室确立的“以研究性学习为总抓手,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开设了30个小课题,其中《石膏—家乡的宝藏》课题研究的生成,是依托汶阳镇境内丰富的石膏资源,让学生了解石膏的形成及分布,石膏的种类、特征及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还利用石膏粉亲自做出了精美的作品。该校从XX年开始研究的《民间游戏 华夏瑰宝》小课题,不断拓展创新,滚动生成了《空竹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让同学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拾古老的传统游戏,让同学们从电脑、电视旁重新回到了操场上、阳光下,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其中“吉祥剪纸”、“生活妙招”、“毛线粘画”等活动内容精彩,形成了学校特色。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民间游戏华夏瑰宝》、《石膏—家乡的宝藏》、《班花—绽放的美丽》分别获泰安市优秀学校课程一、二等奖,同学们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措并举 营造活力校园

汶阳镇高淤小学为了创建优秀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立足于网络教研、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远程教研”、“网上磨课”、“每周观课”、“观课议课”等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素养。通过业绩档,让教师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差距,确立努力方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家校联动,促进活力延伸,共抓教学质量。在每次单元测试中,完善试题七个环节,即:单元测试,批改,讲评,教师反思,自我反思,家长评价,学生修改。“家校联动机制”为学校、家长搭建起共育学生成长的桥梁。通过开展多彩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树立了“生本为先,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展了器乐队、配乐唱诗、体育、棋类、书法、美术绘画、花样踢毽子,手工制作、英语等艺术团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线管理提质量、特色亮点扮校园

边院镇中心小学为促进教学质量持续、健康、高效、全面提升,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管理”的教科研新路子。

“一个中心”即以提升质量为中心;“两条主线管理”,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名师团队,该校积极开展了摸底听课、跟进听课、磨课、展示课活动,采取集中跟踪的方式,促使课堂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积极培养对象,形成典型带动效应。同时,该校投资1万余元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他山之石促能力提高。为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各年级开展了“分层次递进式”的学科竞赛活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重点,确立活动主题,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既强化了质量意识,又浓厚了学习氛围。学校还成立了棋类、球类、声乐、书法等七大兴趣小组,安排专门教师进行业余辅导,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逐渐形成学校亮点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老骥伏枥,奉献教育

边院镇济河小学是一所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的学校,平均年龄已达54岁,但这并没有制约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特长,把这个别人看来的短板变成了一个优势。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将已有的教学经验与变化的实际相结合,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力争不掉队,不落后。特别是示范市创建以来,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班都安装了班班通。面对新的教学手段与技术,他们不等不靠,俯下身子,虚心向年青教师学习,不到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了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同时学习了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老教师不断充电,提高,夯实业务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从等待、观望型到学习型教师的转身,虽然人老,但干事业之心不老,老骥伏枥,为教育奉献着光与热。

创新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安庄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小课题为研究载体,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先后开展了《走进御苑小区》、《我们的剪纸》、《废物利用—布贴画》、《享受低碳生活—制作温馨小挂袋》、《快乐折纸》等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依据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李金玲老师在《享受低碳生活—制作温馨小挂袋》课题活动中,设立了“小能手、优秀解说员、优秀配音员”等称号;张婷婷老师在《走进御苑小区》活动中设立了“优秀小记者、环保小卫士”等称号,并由学校统一颁发证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创新性的评价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重要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简约化;教学;高效;摒弃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而语言又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符号。作为我国语言教学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语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知道,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效果就十分重要。20时期初期,美国布鲁姆教育学家曾提出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尽量简化教学过程、减少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空间的高效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我国汪潮教授也提出了“素课”理论。具体就是指减少课堂教学中无畏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减排”,实现教学“低碳”效果。至此,本文作者就汪潮教授的“素课”理论和布鲁姆的有效教学法为基础,提出一种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简约化语文教学。

1.简约化教学的概念及积极作用

简约化教学模式是摒弃传统的复杂混乱教学模式,发展重质轻负、高效率、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质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自然性、和谐性。有效做到课堂简约而不简单、丰富而不混乱。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分数发展,要保证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时,简约化教学模式是对美国布鲁姆的有效学习和中国汪潮的“素课”的发展与延伸,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进行简约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简约化的教学模式是围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那么,将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简约化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取景,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要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简约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有效凸显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例如,在简约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诗文朗读,一起探讨问题,共同思考讨论。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最后,简约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因为简约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的从生活中取景、从个人体验中去理解。

2.简约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2.1激发兴趣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前提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做出针对性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事倍功半的现象发生,违背简约化教学模式的本质。例如,学习《桃花源记》(陶渊明)课时。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搜集世外桃源美丽风景区的视频或图片。在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留给学生下一节课的教学素材,为下一次新课教学设置悬念。这样学生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兴趣定会提升,同时主动探究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同时,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学习方向上的偏差。例如,不同出身环境的学生对于世外桃源的认识不一样,城市出身的孩子对于世外桃源根本没有印象,甚至一无所知,但是好奇心很重。而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于世外桃源认识存在很多误解,可能认为就如农村的荒山野岭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出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方向,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教师指导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为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时刻进行自我批评纠正就必不可少。简约化教学的实质目的就是通过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模式和尽量少的时间进行最大效果的教学。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要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针对错误内容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引导。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例如学习《纪念白求恩》()课时。很多学生对于作者写作背景不太熟知,同时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也不清楚。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白求恩的伟大和大无畏的精神,甚至会出现违背作者原意的认识。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的做出引导,解读当时时代背景,阐述作者写作意图。让学生在白求恩先生身上学到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同时,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对自己日常品德方面做出自我批评及互相批评反思。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总结

综上可知,简约化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布鲁姆高效教学模式与我国汪潮教授的“素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具体就是指减少课堂教学中无畏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减排”,实现教学“低碳”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电脑绘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41-02

1 电脑绘画概念的界定

电脑绘画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数字化绘画创作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是美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电脑绘画的创作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同时需要利用这些软件,表达自己的美术创作理念和艺术思维,体现出个人审美意趣。电脑绘画能够产生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模拟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彩画、国画、油画等,与实际绘图视觉效果非常相似。

2 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关注学生发展 在制定小学高年级电脑绘画课堂教学策略时,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情感价值的发掘和培养等若干维度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电脑绘画教学倡导在提升学生电脑操作能力的同时,鼓励其以电脑软件为工具创作并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从而将信息技术和美术素养融为一体。

遵循教学规律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大的探究热情。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形成良好互动,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教学发展是依存于知识的转移、消化过程中的,教学工作应当以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更为和谐的教学关系。如果在教学中违背学生个体发展规律,那么将会造成功利思想大行其道,影响学生对电脑绘画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的全局性 在电脑绘画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建立全局教学观,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实际情况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其次,要从教学全局出发,对这些教学程序和方法进行对比并辩证地使用,避免选择单一的方法;再次,在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同时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电脑绘画教学的实施,需要体现出整体规划性和教学系统性,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更为熟练地掌握电脑绘画技能。

3 电脑绘画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从教学环境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任何教学都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开展,电脑绘画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环境的不同会使得教学资源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应对。

1)充分发掘现有配置潜力,把有限资源变为无限可能。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受各种因素影响,开展电脑绘画教学所必需的硬件配备在某些方面是不足的,如手绘板的配备就极为欠缺。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也是其他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同样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之一。这种教学资源配置的缺失势必会影响电脑绘画教学,但当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转变角度,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师应善于在现有教学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探索贴合电脑绘画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努力突破有限资源对教学所造成的限制。对课堂上源自学生的教学资源加以关注和捕捉,并进行巧妙利用,恰恰最能反映出教师的机智和教育水平,合理地利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会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无限可能。

2)关注生活与教育联系,指导创作实践。生活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术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如果美术课堂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美术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在电脑绘画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电脑绘画对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和描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一周的电脑绘画教学中,笔者以“绿色、低碳、h保”作为绘画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在与学生共同搜集环保素材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低碳环保的看法,并与学生一道寻找关于环保绘画的素材。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下,学生的绘画思路逐渐清晰,而且以“低碳照亮未来”为具体题目,创作出成功的电脑绘画作品。

从教师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自我修正,反思不足,及时调整。人无完人,美术教师也同样,难能可贵的是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是动态的、感性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冷静思考,能依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客观地思考不足和自我修正,动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往往表现为教师以自己的喜好和意志来评价和引导学生的创作走向。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应该这样画”“你这样画是不对的”……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易造成学生创作偏离自我的表达,进而偏离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导向。

2)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绘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绘图软件的操作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电脑绘画的兴趣最初多来自于新鲜感和好奇心,但是在长时间的规范练习后,学生就容易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电脑游戏则能够体现激发学生乐于竞争、寓教于乐的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将电脑绘画与学生喜爱的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教师在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对游戏的益智教学作用和娱乐作用有清晰认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从旁指引,不可沉迷于游戏中。教师应用电脑游戏作为教学情境导入需要慎重,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严谨的教学计划,谨防学生沉迷于游戏当中。

从学生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了体现学生在电脑绘画中的主体性,笔者结合招远当地历史文化中黄金冶炼工艺,将这一题材作为绘画的主题。黄金产业作为本地支柱产业之一,学生对其充满兴趣,因此,这一主题能够引起他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学生通过运用电脑绘画软件Photoshop中的画笔、钢笔、橡皮、油漆桶等基本绘画工具,调整图层的组合顺序、透明度,辅以简单的滤镜功能,呈现了传统炼金工艺的“破碎”“研磨”“拉流”“熔炼”四个生产流程的魅力。作品通过钢笔工具绘制出流畅的线条,并运用传统古朴的配色,配以米芾书法字体、中国传统龙形纹样,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古朴典雅、和谐统一的效果。

2)关注传统美术现象,涵养学生人文精神。民间艺术能够为学生的电脑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在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而美术课堂也能起到传承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民间艺术种类丰富,有着深刻的艺术底蕴和文化内涵,其中农民画、剪纸、蜡染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吸收这些民间艺术的精华,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民间艺术的不朽魅力,并在自己的画作中得以发挥和展示,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纵深发展。

4 结语

电脑绘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一个相对崭新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美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以满足电脑绘画课堂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邢宝国.中小学绘画教学莫走极端[J].美术教育研究,

第9篇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第10篇

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茫然,这样高消耗、低效率的“高碳”状况在教学现实中并不少见。真的单纯是教材内容和学生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我们应如何凝设计智慧,促教学“低碳”?本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实践。

一、文本解读 深思熟虑

教师作为课程和教材的使用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研读。为此,在“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一课教学前,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表(见表1)。

然后,先解读课标,通读教材,梳理教材的基本结构,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再深度研读,读透教材,建立教材的横纵向联系,把握教材核心内容,形成以下结论。

(1)本框内容所涉及的课程标准总目标: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探究战争的起因、性质和后果。通过解读、分析,可把总目标细化成以下三个分目标:①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国家、重要战役、重要人物、战争结果等基本情况(了解层次);②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爆发原因(理解层次);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概况,简述其影响(理解层次)。

(2)从本课主题“全球性的震荡”切入,确定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材以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典型事例,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曾遭遇的重大挫折,认为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看,“全球性的震荡”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初期不适应的表现,其中经济危机又是引发战争的原因之一。据此,笔者认为,本课内容既是对上一单元“工业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的深化,又是后续内容“战后世界格局是如何发展的”的教学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明确本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包括时间、国家、重要战役、重要人物、战争结果等基本情况;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以及爆发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上,确定可对本框教学做横向补充的内容:教材插图7-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英三国为首的战胜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了重要影响,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补充。可对本框教学做纵向补充的内容:本册教材中前面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可以编写成课堂作业,用作本课导入的环节;后面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可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补充,本单元第五课“万众一心的”也可以作为二战概况的简单补充(纵向联系)。

(4)本节课必须讲清楚的核心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爆发原因。

二、学情分析 换位思考

教师要将教材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就必须关注学情。只有把学情分析落实到实处,才谈得上针对学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分析学情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原点,确定教学重、难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学情分析表(见表2)。

(1)学生易掌握和已经了解的知识。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包括时间、国家、重要战役、重要人物、战争结果等书上能找到的基础类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和互助学习来完成;②学生已经知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因此,教学时应轻知识点的落实而重两次世界大战的联系和影响,让学生从中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规模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2)学生易混淆和难理解的知识。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爆发原因、影响都不大容易理解,只能从资料上找现成答案。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取让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文和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予以解决,从而使学生将照抄的现成答案内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的知识。

(3)根据学情,简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列举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战役和重要人物;能力目标――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爆发原因;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概况,简述其影响。

(4)教学难点及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爆发原因。

由于运用的教学策略得当,本课教学使学生完成了从感官刺激到理性分析再到反思认同的学习心理历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 全面思考

教学设计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的必要手段。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对教学设计采用了如下策略(见表3)。

(1)处理与课标无关知识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人类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和“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这些与课程标准要求无关的知识内容,笔者没有予以分析、讲解,只要求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了解一下即可。

(2)处理学生易懂知识的教学策略。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学生已有了解,不必花力气讲解,请学生自学教材第88~90页的内容后填写一下有关知识考查的表格,再请一些学生回答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完成了知识点的落实,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处理学生容易认识模糊知识的教学策略。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爆发原因,是本堂课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在认识上的模糊区。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先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图,并引用德国统治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关言语以及联合国宣言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解读后合作探究;期间,笔者对学生解读中遇到的困难做适当引导;探究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交流、探讨探究成果,达成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进行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11篇

现时代即E-时代,信息技术显身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校园自然无法例外。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76.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个小时以内,拥有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的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90%,这些都为E-时代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E-时代教学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以往对各种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只有少量零散的报道,或者仅局限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还没有形成一个综述性的专门总结。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广泛收集资料,听取资深教师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E-时代化学教学方法。

1.响应低碳生活之电子作业。

电子作业依托电脑和互联网,不再需要递交纸质作业。这样就节省了纸张的使用,也就相当于为响应低碳生活做了应该做的。在笔者的教学班上,要求学生的作业都利用电脑完成然后发送到指定的邮箱或者通过QQ发送至相应的老师。根据笔者在操作中的经验,这种作业递交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沟通互动,从递交作业到批阅作业再到反馈信息的周期大大缩短,从而达到及时与学生交流的目的,而传统的批阅作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改变传统的书写方式之Chemdraw等化学作图软件。

在E-时代之前,人们在化学作图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对于一些简单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分子,传统的书写还能应付的过来。可是,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配合物和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时,不仅很难准确地画出理想的化学结构,在美观方面就更难达到要求了。随着Chemdraw的使用,这些传统书写的诸多不便迎刃而解,它强大的功能几乎能满足现阶段所有化合物结构式书写和化学实验装置图作图等的需要。学生对Chemdraw的兴趣,源于该软件的强大功能,它使得原本很复杂的绘制工作从而变得简单、快捷而又美观,更是让生活在E-时代下的年轻一代共享时代带给他们的“礼物”———时展进步的优秀成果。

3.通过网络资源,搜索专业化学知识。

E时代下的学生,对搜索信息的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在笔者的教学以及实验班上,要求学生应用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信息,以此来锻炼其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搜索有关“正溴丁烷的制备”的文献,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正溴丁烷+制备,很方便地得到相关的资料,这样他们会获得之前和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所做贡献的信息,可以为实验预习更好地准备,也可以在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时分析出症结所在,这样为后续实验的改进打下基础。但是,网络纷繁复杂,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专业知识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许多知识也缺乏权威性。因此,作为E时代的现代学生,除了可以通过上述资源寻求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所购买的专业网上电子资源,从而使得到的化学专业知识具有准确性与权威性。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搜索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了解,扩宽知识面,培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4.新生的师生同学交流平台之QQ群、博客、微博。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与学,笔者已经在教学班内利用QQ群建立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及时分享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仅限于有机化学;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各种建议与意见,保持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学生们在此平台上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讨论学习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围绕着如何学好课程内容,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利用群邮件和群共享我们能最广泛地传递我们的学习信息,共同分享我们的学习资料。只要有一个人得到信息,就能让群内所有人及时共享到此信息。QQ还提供了强大的离线发送文件,复制图片等功能,这些都给QQ群的运用带来了便利。博客与微博在化学教学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应用,所以笔者也相应地建设了上述平台来服务化学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博客的零技术、零成本、零机制、个人性、互动性等主要特征和功能,使得博客易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博客可以走进我们的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网络传媒,博客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提供及时学习、及时记录和及时的自主学习工具,可成为支持群体交流并达到资源共享的平台及教师进行随时跟踪评价的有利工具。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轻视网络的教育是近视的,在当今网络资源的知识海洋里,应积极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博客这一新的课程资源,使之为化学教学服务,成为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好帮手。

5.逐渐退出舞台的公共电子信箱。

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公共的电子信箱,公共信箱通常设置了公开的账号,密码,可供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自由登陆,上传课程教学资料等。应该说,公共信箱在E-时代早期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不过,它已经逐渐被功能更为强大的QQ群所替代。由于公共信箱对任何人是具有相同的权限,因此无法进行良好的管理,电子信箱中的信件内容无法保证正确性或者权威性;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有少数学生无心或者有意更改电子信箱的密码,直接造成了电子信箱的失效。所以,公共电子信箱正逐渐退出E时代的舞台。应该注意到,有部分教师考虑到工作忙,无法实现在线答疑从而选择公共电子邮箱的方法来代替QQ群,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有关在线答疑可以通过提供QQ群平台,让班上同学自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当然也可以采取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经验

1.促进化学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博客或微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建议与意见中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每天的教学心得,记录自己所使用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记录自己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通过与学生在QQ群上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收集学生们的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在各方面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优化教育,服务教学,可以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

2.鼓励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积极地参与。

QQ群也给学生之间创造了交流的平台,利用QQ群的深入交流的特性,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化学学习小组,分别对不同的学习主题进行协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加强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QQ群和博客为化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化学学习资源放在QQ群和博客上,供学生进行浏览或下载,也可以把学生学习化学的进步状况记录在QQ群和博客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和博客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心得,收集有价值的化学学习资源,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或一些想法通过QQ群和博客传递给老师,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通过QQ群和博客,促进了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势必会有利于我们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三、总结

第12篇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任何好的教学方式必须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2006年开始,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开始逐步推广“三自主”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内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三个环节。它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各环节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因素制约了这一模式的教学效果的发挥,甚至使得这一模式流于形式。其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就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经成了当前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谈几点看法。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拥有了对某门课的兴趣,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索和思考,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巨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求知欲望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在“三自主”模式的实践中侧重从导入、课内自主探究和课后自主练习三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首先展示了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视频资料,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又请同学介绍参观世博会的印象及感受。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下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引发了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探究欲望。而在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题时,我侧重在课内自主探究环节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上海世博会中很多国家都在宣传低碳生活,假如你是一名环保工作者,你会如何借助于传媒来宣传低碳理念?”以及“请找找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外来文化的影子,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给学生极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各组同学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激烈的争论使学生在自学阶段的认识得到深化、巩固、更正,并进一步探求新知。

二、良好的思考习惯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前提

学生要养成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学会读书,学会积累知识,把读书和积累知识当作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如果不能养成这些良好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从培养,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为此,我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学会笔记。学生听课笔记质量直接反映听课质量,而听课质量的差别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别,因此解决好倾听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善于倾听,学会笔记主要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当然听课笔记的规范和习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二是坚持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自主整理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把这周所学的知识重新梳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把这周典型的错题或习题整理到错题集中。其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纠偏矫正,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要求每节课由两位学生作简短的时政新闻评述。首先,让学生把最近国内外重大时事收集整理好,用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说给大家听。其次,评述新闻。就是针对所了解的内容即兴发表自己对某人某事或社会现象的认识,或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搜集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自觉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

阅读书本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把培养阅读书本的能力作为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在学案中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这样导明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的正确性,提高认知的内化度。其次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即阅读教材时完成几个主要任务: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维层面。再次我要求学生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提出疑问,既问自己,又问同学和老师。通过这几个环节把书读通、读懂、读透,重建认知结构,增强认识能力,提高思维素质、思想觉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班、小组、个人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指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阅读方法、分析方法,高效率地完成自学任务。

四、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

人应该是在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下获得内驱力而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主要来自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因此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保证。我在实践中的评价手段主要有:第一,将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小结与评价结合起来。帮助每个学生及时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第二,把思想评价与践行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参与、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在刚开始阶段,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的同学和小组进行语言上的鼓励肯定及加分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动力。第三, 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最深、体验最丰富,想说的话自然也最多,因此,在评价时也最具有发言权,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省的能力。学习伙伴处在同一个层面,对同伴的评价比被评价者更易接受,并且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是自己的行为的反思;教师在了解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评价,才不会在评价时造成大的反差,也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及态度,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我们探索的“三自主”模式,有助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在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