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工工艺实训要求

电工工艺实训要求

时间:2024-03-10 10:1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工艺实训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工工艺实训要求

第1篇

关键词:电工实训 优化 改进 严格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09-01

电工实训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对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求知思想、提高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制造、数控应用、汽车维修等专业在第一学年均安排了四周的电工技能实训。由于涉及专业广、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入校时间短,对专业的认识还了解不深,因此,笔者在原有电工实验和实训的基础上,对电工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

1.明确实训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电工专业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工作,生产管理工作等。因此,我校将电工的实训目标定位为:培养电工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1 安全用电知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要求学生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和电工操作工艺的基本规范,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规范的电工技能实训打下基础。主要通过观看电教片、现场参观、教师示范、卷面考试等完成。

1.2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判断,要求学生了解常用元器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与主要参数。掌握常用元器件好坏的判断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训练等完成。

2.优化实训内容

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训练中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奠定基础。因此,内容上不仅要考虑基础性、应用性和知识性。而且还要考虑趣味性。为了适应这种教学要求.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用电与电工基本操作规程、常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焊接训练及简单电子线路的制作。笔者选用防盗报警电路做实训内容,它不仅含有常用电子元件、典型电子线路环节,而且可以做到声光兼备。对提高学生电子元件的识别、判断、电子线路的制作、调试与故障处理能力均有好处。另外,防盗报警电路种类繁多,性能优劣明显,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分析能力大有益处。

为体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化教学,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实训方式。即总体抓面。对于统一安排的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面"达到实训要求;局部抓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实训内容,使"块"有所深化;个别抓点,对特别拔尖的学生实施专项培养,使"点"进一步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尽力让学生先分析、判断,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导或与学生一起处理,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典型的故障,可当众处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坚持规范管理

电工实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安全性强。而且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后第一次专业技能训练,因此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重要。针对电工实训教学操作元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等情况,可采用标号管理,即对每位实训学生的元件、仪器仪表等进行编号,明确使用职责。这样可防止人为损坏,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社会安全文明生产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对电子或电气线路故障的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序查找和处理。首先,通过理论讲解,熟悉线路工作原理,了解某一元件、某一段线路易出现的故障及什么样的故障可能在哪一元件、哪一段线路中出现,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故障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有时教师也可有意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处理,以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线路板安装元器件多、工艺要求高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化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严格考评措施

实训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专项动手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依据。正确评定实训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总成绩:一是出勤率,占10%,二是实训表现,占30%,三是实训测试,占50%,四是实训报告,占10%。出满勤是完成实训任务的基本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实训报告是整个实训过程的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实训表现主要反映学生平时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同组人员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实训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的能力。实训测试一般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考题,主要包括实训方案的确定、元件的选取、仪器与仪表的选用、线路的安装与测试、操作规程与工艺、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等。例如:在电气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设计和调试中,要求学生在一小时内根据原理图画出安装接线图,完成器件固定与线路安装、通电试车与故障处理等任务,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公正地评定实训成绩,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彦鹂: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B12期.

[2] 张迎辉:现代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第6期.

第2篇

关键词 高级维修电工 技能实训 教学做一体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培训中,通常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基础课加专业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大,不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不具针对性,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训练,因而,加强实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培训中十分必要。

1 将以往竞赛内容有机融入实训教学中

在高级维修电工的理论教学中,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之外还有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应用型模块和新技术应用模块,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教材较为落后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跟不上电工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经过培训的学生不仅不具备适应现代化企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不能很好地应对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因此,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中,首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选取教材时,应当选取包括有当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材,通过对不同教材的对比分析,大胆地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更贴近实际,更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高级维修电工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竞赛,这些竞赛的内容是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手段,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近年来的竞赛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收集、整合,有机地融入到实训教学中。

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的类型、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教学。

2 建设模块化实训室

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训室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中,应当加强对实训室的建设,根据高级维修电工的教学模块及考核中的具体要求,建立起包括机床模拟实训室、电气线路自装实训室、PLC模拟实训室等一系列与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实训室,保证学生能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条件,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已有的实训室应当根据相关技术、工艺的发展对其设施、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以机床模拟实训室为例,应当增加现代化的数控装备,建立起具有相应规模的数控车间和包括生产流水线微机控制、变配电微机控制等在内的微机自动控制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的维修技术要求,跟上时展的脚步,从而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中的理论考核知识,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先演示一遍,之后交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教学尚有一定的适用性,但由于高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中的知识都较为复杂,有些模块的实训步骤繁多,在各个步骤中的问题多,易出现失误的地方多,如果仍采用老师先讲,学生后做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出现学生遗漏实训步骤,或是遗忘关键步骤须注意的关键事项,易导致实训的失败,同时由于一般情况下,学生对第一次的实践操作记忆较为深刻,容易造成实训错误的重复性出现,不仅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还会造成实训设施的大量损坏,增加教学成本。

因此,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时,除了要加强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外,还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做到老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动手操作,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及时发现学生实训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指导,在保证学生完全掌握了上一个步骤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每一个步骤都有完全正确的掌握,从而全面地掌握实训中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性。

4 模块化教学

根据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要求,有机地融入维修电工竞赛内容,可以将其实训教学分为电子电路的绘制、测绘与装配模块、电气线路设计、绘制与装配模块、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机床电气的PLC控制改造模块等几个主要的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系统化高级维修电工的实训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5 结语

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中,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到电气企业、工厂中,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强化理论知识及在模拟实践中掌握的相关技能。虽然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实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但在实训过程中不能为了考证而考证,获得证书是实训的直接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应当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真正高素质人才为真正的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焕森,李元贵.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高级维修电工技术PLC部分为例[J].轻工科技,2012(12).

[2] 薛志荣,俞智炯.高级维修电工考核设备TE82电路改造[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2).

[3] 罗耿兴,宁玉珊.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第3篇

[关键词] 中职 电工实习 强化训练 操作技能

中职学校的电工实习课是以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课型。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关键是要优化电工实训操作策略,强化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电工实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实习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并转化为独立操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电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电工实习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电工理论和实习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结合学生身心实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中小学阶段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的群体或差生。家庭与学校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关心较少、教育不当、方法不对,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应有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同样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和实习的动力。教师的本事最大,没有学生的配合,实习的效果就好不到那里。因此,电工实习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实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前提。

(一)以情感人,用真情诱发学习兴趣

中职生自尊性强,但缺少关爱、缺少温暖。他们也是人更需要别人的关爱,尤其是老师对他的关爱。因此,电工实习教师要多接触学生,真正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多照顾、多关心、多帮助;应成为课上的严师,课下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难题、情感上的困惑、心理上的疙瘩;以真情博取他们的信任。在此基础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讲解人生道理,分析当前社会形势;让他们明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那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现在的努力学习,其实是为了将来的生存。乘着年轻,乘着学校这么好的学习实习条件,好好去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感触。多数学生都能走出低谷,积极投入到实习训练中去。

(二)讲究方法,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实习可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例激趣法,即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习实例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在讲电的应用时,突出讲明电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家庭生活中的应用与重要性。让学生明确,简单、正确、美观的照明电路安装实习与成功,它将给日常生活、学校教学带来多大的便利。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产生好奇心并认真实习。又如竞赛激趣法。学校可不定期组织各种实习竞赛。可以是个人间、小组间、班级间及全校性等的竞赛。在竞赛中可发现优秀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创造条件。既可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带动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步入良好循环的轨道。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二、联系教学内容,讲究电工实习实训策略

在电工实习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何种策略,应视学生实际、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条件而定,不可生搬硬套,否则,会事倍功半。好的实习实训方法与策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可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技术。

(一)有的放矢 ,做好实习实训前的准备与指导

电工实习教学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与指导工作,如实习小组的确定,实习项目的制定,实习材料的准备,实习工艺的分析,实习操作的安排,实习工艺的考核等等,每一环节都须认真落实,不可出现任何差错。因技能操作的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实习项目的正确与否,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因此,在每次实习训练之前,要针对训练课题进行工艺分析,理清思路,做好准备与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有的放矢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二) 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电工实习

正确、规范的实习示范是中等职校开展电工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电工实习项目教学时,首先要做好示范,每一步应怎么做,要注意那些问题,其操作要领是什么,都要给学生讲清楚,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并做好操作示范。教师在做示范时,动作要慢,要让学生都看清楚;要注意后进生,注意个体差异。对搞不懂的学生一定要有耐性,要用鼓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千万不可歧视、嘲笑他们。让这些后进生学有进步,看到希望,树立信心,逐步成功。

教师的电工操作示范要体现电工专业操作上的规范性、正确性、有序性与渐进性。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正确规范。没有严师,哪来高徒。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操作本领。这是教师做好电工实习操作示范的保障。教师对电器设备的操作、工量具的使用、产品制作的工艺流程等,都要给学生以清晰的动作形象示范,为学生的模仿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电工实习教学质量的。

(三) 精设项目,强化电工实习实训操作技能

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学期训练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实习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合教学内容,努力开发尽可能多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训练项目、实习课题,让学生乐意学习、愿意动手,乐于操作,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印证所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

对于比较复杂的训练的内容,学生往往感觉枯燥难学,提不起没兴趣。这时需将训练项目进行分解,并将分解的内容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步训练,然后综合训练。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减少了枯燥,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对于那些与技能等级考核有关与技能竞赛要求有关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安排在双休日、或安排在寒暑假、或集中训练一段时间等。强化训练的岗位必须是一人一岗,学校应为电工实习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强化训练的材料应早作准备,合理利用,减少报废,注意节约。强化训练的计划及其相关措施要制定并落实好。只有如此,电工实习强化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注意安全,养成安全操作的法规意识

电工实习实训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外线安装、带电操作等更应注意安全,安全意识不容忽视。安全这根弦必须绷紧,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因不注意安全而发生各种事故屡有报道。因此,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在带学生进行外线安装及其他电工实习时,一定要时时刻刻告诫学生安全第一,规范操作,千万不可擅作主张,违规操作。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实习项目,事先必须处理好。所以在电工教学过程中,定要强化安全操作法律意识,让学生牢记安全这根弦。

(五) 量化考核,改革电工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考评是检验电工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历来为中职学校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来沿用的原有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电工实习教学,更不适合现在的中职生实际。因此,必须探索一种新的考核评价机制,使考试真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评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我们的做法是:考核的原则是以人为本,重点放在能力考核上。考核的方式可采用多元化,多样化,使考核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能力。具体可分为实习态度、实习成绩、实习技能技巧、实习心理、实习应变能力、实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类二十四小类。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综合性考试等方式。各种考核都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其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态度、遵纪守规等比例较高。如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这门课的考核,除应知、应会分两部分考核外,还有学习与实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习技能技巧、实习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实习报告写作能力、实习安全操作能力及实习操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等的考核。单就现场操作考试而言则包括现场完成控制线路图,口述各种电器的作用,控制线路的动作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操作分必做和选做两种。实行这种考核与评价制度避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考试过后就遗忘的弊端。督促学生全面复习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实现理实一体、学用结合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以上电工专业实习教学操作策略,是符合职业教育对实习实训教学要求的,也是符合中等职校学生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强化电工实习操作技能,增加电工实习教学课时比例,就一定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企业受欢迎的、合格的中高级电工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为萍.“7S”管理法在电工实习室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 科学时代,2011.7.

[2l吕忠妃 魏建. 论问题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 科学时代,2011.7.

第4篇

[关键词]电工实训;考核方法;考核改革;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TM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67-02

一、电工实训课程内容与形成性考核形式

根据电气或信息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电工实训》课程设置了四个学习情境:导线加工工艺及常用仪表的使用、低压电器拆装、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四个学习情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每个学习项目的形成性考核由个人评价(30%)、小组评价(20%)、指导老师评价(50%)3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此项目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学生成就感的形成和个性化的培养;小组评价由各小组集体讨论后,对其它小组在职业素养、产品的工艺、完成产品的功能、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评价,小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评价水平;指导老师评价由指导老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1.指导老师评价指标

指导老师评价即要体现对学生的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如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文明习惯、组织纪律、报告书写等方面也适当加以量化,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小组评价指标

小组评价标准主要对学生表达能力、团队精神、文明习惯、组织纪律、报告书写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评分标准:每栏按10分制打分,10分表示创新性完成任务,8分表示任务完成符合要求,6分表示任务完成基本符合要求,4分表示任务完成与要求有较大差距,2分表示任务基本没完成或有较大的差距,0分表示任务完全没完成。组数根据每个教学班级可能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个人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10分表示该项充分具备、8分表示该项比较显著地具备、6分表示该项基本具备、4分表示该项稍微具备、2分表示基本不具备、0分表示完全不具备。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认识,学生不仅初步具有低压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调研开发能力、小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工作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系统的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电工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对其它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各考核点的权重分配、考核点设置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穿戴的防护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宣讲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一定要穿好绝缘鞋,穿好保护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二、工具器材摆放要规范

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不仅在规范操作和设计工艺上,还包括实训工具、设备的摆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数的放置都要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工具器材摆放规范。工具摆放要做到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规范

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按规范使用测电笔,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氖泡能否正常发光,再直观检查试电笔是否有损坏。

二是在使用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要用手触及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在明亮的光线下应特别注意确定测电笔的氖泡是否发光,如造成误判,将涉及人身安全。

同样,其他的电工工具使用也一样要记住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带电操作时,一定要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装要规范

学生在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时,往往比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装比较随意,带来了安全隐患。指导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元器件的安装规范,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隐患消除,如熔断器破损,要让学生更换新的,不能心存侥幸。

五、接线工艺要规范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装接进行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是:

第一,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紧贴敷设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转向。

第四,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第五,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第六,在每根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第七,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求接触良好,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第九,一个元器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拖装板过程是训练学生接线工艺的过程,要求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接线。指导教师要按照标准要求学生规范接线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六、通电试车前检查要规范

学生在装接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通电试车前的自查,学会规范自查。

一是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同时注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

二是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倍率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事故。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将万用表搭接在L1、L2两端,合上QF,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按下启动按钮SB时,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电路短路,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控制电路开路,应认真检查控制电路;借助工具使接触器KM的动合触点闭合,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自锁回路开路,应认真检查自锁回路,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回路或主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

七、通电试车步骤要规范

第6篇

一、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工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数是普通教师来担任的。使用的电工实验指导书大多是各专业统一使用的教材,未能突出电类专业的特点。电工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方面,但很多内容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验课对学生手脑并用的培养作用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实验课是被动的,实验只是验证理论,失去实践教学的主要作用。实验教学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实验,且大多数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学生按时来到实验室后,只要按规定操作,就能获得预定结果。实验只是按开关、看数据、写实验报告就结束了。目前实验室采用成套电工设备,美观整齐,但是许多实验项目都已将线路接好,学生得不到实际接线及动手能力的训练。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只是一种操作训练,对不少学生来说,已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作用。实践教学的任务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它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这样的实验课学生虽然能够从中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对于培养技术过硬的电工技能人才来讲,是经不住考验的。传统的电工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而实验室的场景与实际的电工工作场景往往大不相同,相去甚远。学生在实验室里学到的一些实践技能到实际生产中却对不上号,茫然不知所措,难于施展。电工实践教学与电工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有一点个人的见解,与各位同行探讨与分享一下。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何提高师资力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其实所谓“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是专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能力:一是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二是有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可以在创业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三是可以安排老师到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此外老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由于多种因素,高职学生“重文轻技”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中国有句古话:“牛不喝水强按头”,学习亦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取得双证是教学方向,就业是培养目标。通过技能鉴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实训内容应向技能鉴定的大纲靠近。电工技术的教学应当兼顾实践,开拓应用型项目,使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还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证,即双证毕业。电工实验内容包括各类仪表仪器的选择,仪表业精确度与实验误差的计算,主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主要电气参数的正确测量,各种元器件特性的测试,电机结构的认识及拆装,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联接,照明动力线路的设计与安装等。为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课应采用单班上课的教学形式,以一人一台试验台为佳,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便于实验成绩考核。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往的电工实践多数是与实验基本类同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一般学校电工实训室建成以后,学生就必须在各实习室亲手设计、制作、调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民用电的布线安装;电机的拆卸、检修;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接线与调试。这些都必须亲自设计、亲自制作,认真检查分析,排除故障。特别是低压配电与拖动实训室,将配电实习与电机类的实验相结合,学生必须首先对整个配电控制柜设计、布线、安装所有配件,才能带动电机,并进行下一步的电机拖动与其它电工实验。同时,要严格要求同学们的安全用电,正确配电与规范操作,认真完成各个实践环节。从课内依赖性实践发展到课内外相结合独立完成的实践方式。过去的实践多在课堂内按照固定计划学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碰到困难就会依赖老师,而不去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改变方式:布置设计题目与技术指标要求,发放器件和必要的工具与基本检测仪器,学生可在网上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仔细设计,精心制作,不断改进完善。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内外时间,更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和诱导学生参与到“合作”中来。电工技术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生活经验和用电常识,教师如能从学生的有限的生活经验出发,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电工技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电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需加大投入,建设包含各种电工实验室和电工实训室的电工实训基地。同时,新的电工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同时熟悉理论和实际操作,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双师型”教师把课堂和实训室完全占据。通过我们的创新和实践探索,将来在电工技术的教学上,做到融会贯通,并构建一套完整的、富有机电类专业特色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第7篇

1.当前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还在延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式”,教师基本上以“教”为主,学生则被动地“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院校仍延用中专和技校的教学方法:即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理论课时较实训课时多得多,理论讲得系统、严密和完整。而实训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有长有短,训练项目少,且同一个项目训练时间又比较长。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际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1.2 实训课时相对偏少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不到两年半,各门课程都需要压缩课时,“维修电工”课程也不例外,其总课时相对偏少,这就给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实训项目带来了不少困难。山于时间太仓促,学生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都比较匆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1.3 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使用的设备器件有些是已经被淘汰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基本知识、技能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相去较远,难以适应岗位需求。近几年,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训设备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但山于基础过于薄弱,不可能一步建设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条件简陋,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

1.4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目前的实训教学,大多延用传统的方法,即教师先讲授实训目的、实训原理、所用器材的结构与原理、实训步骤等,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基础训练时比较合适,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是在综合训练时再采用此方法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更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先系统地、详细地讲解理论,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而学生则在下面被动地费劲地听,并没有接收教师所发出的所有信息,且不能引发积极地思考。到实际操作训练时,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还得再三辅导,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得不到锻炼。为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培养职业能力教学的课程体系。例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系率先在全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维修电工考证”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教师从“教”逐步转为“导”,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在“干”中“学”和“用”中“学”。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显着增强,教师也不再教得心力疲惫。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项目课程的教学规律,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继续推行以应用为出发点的技术型教学,进一步倡导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2.2 开放实训室,弥补课时不足等缺陷

实验实训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意义重大。一是能弥补实训课时不足和部分实训设备台套数偏少的缺陷,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资源的优势,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实训室开放,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各种兴趣小组等,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培养创新能力。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目的、方式,自己拟定项目计划,自行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等,自我组织,自己按计划实施,教师只是加以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

2.3 进一步建设实训室,改善实训条件

实训教学本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实际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在实际工况或模拟工况的环境中训练基本技能。尽管许多高职院校近几年加大了对实训室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大大改善了实训条件,但是每个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出现短板现象。在新建实训室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和学院的课程标准,购置实训设备,以确保每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增加实训设备的台套数,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机会;三是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建设好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齐全、新颖实用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2.4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每位教师要把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真正做到实处。因此,不能把维修电工实训理解为只是简单的工艺训练,它是通过工艺实习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人类的发明创造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动手能力一创新意识一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材的客观规律。学生进入项目课程学习阶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时机,要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所以,无论是基础技能训练和应用技能训练,还是综合技能训练,都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时间,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训练项目中。教师把每个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向学生交待明确,讲授必要的资讯、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等知识,让学生相互讨论,设计并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工艺过程。善于动脑的学生,会使整个训练内容完成得有条不紊,还可能会不断改进工艺,不断有自己新的想法,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达到的目的。若不给学生提供这样动手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在项目训练中都有创新。有些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会马上出成果,可能在若干年后才出创新成果,而这个创新成果的产生得益于我们今天的创新训练,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2.5 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维修电工领域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或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我院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课程标准为例,该课程原先制订的课程标准比起传统的教学大纲有了不少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习惯,而是以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以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不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以“实用、够用、科学、精练”为原则。因而制订出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的课程标准在相应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较好地发挥了指导作用。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分配不尽合理、某些实训项目的设计不太恰当等。因此,我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例如适当减少变压器、电焊机和直流电机、特种电机的课时数,适当增加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设计的课时数等。另外,在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设备、技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紧贴工作岗位的实训项目,使得实训过程层次更加清晰,逐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6 完善和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自学

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象和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方便了学生的复习和自学,并为学生与教师在网上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制作这些网上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各个器件图片,并配以有关参数、选用原则和使用场合等实用信息,不能单单只进行原理的讲解,要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教会学生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让他懂得如何使用。比如,收集一些诸如低压电缆中间连接和终端头制作等相关录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和自学。这样,既弥补了教学设备和授课课时不足的缺陷,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疑难解答作用,是实训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有些还不能做到“能文能武”,他们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一是要有计划地派遣这些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实训教学工作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院“青蓝工程”的作用,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三是定期聘请对口企业的专家和高技能工人师傅当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最知道哪些技艺实用、哪些工艺关键、怎么学和如何快速学;四是学院应该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

2.8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去企业实习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好选择。学生们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多下企业实训锻炼,学习先进企业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管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有助于明确维修电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即应具备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养能力、电气设备的检测、机电设备中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的节能与改造等等,比老师说若干遍还有效。学生再回课堂后,目标会更明确,学习更主动。另外,学生通过社会的磨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规范意识、守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作风,并逐渐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 中职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福建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准确把握福建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控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电气控制应用(以下简称电控)专业建设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进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电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电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按照供配电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备供配电系统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构建

电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供用电系统的安装、维护,次要就业岗位是电控设备销售、电子设备维修。根据电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走访用人单位,通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沟通研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列举其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电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电控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涵盖的考证知识与技能来确定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做法是:

2.1 整合课程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在设置上是这样考虑的: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已将其列入考证项目。基于此,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

2.2 新设及其他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电控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电气制图与识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梯控制维护》等课程。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用电技术》,同时与企业合作,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尽量取消单纯的实训和单一的理论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控课程体系

3 专业课安排

专业课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专业课课程安排

专业课课程 课程安排 合计

电工工艺技术 第一学期,110学时 第一学期180学时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70学时

电子工艺技术 第二学期,150学时 第二学期310学时

电气制图与识图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 第三学期,100学时 第三学期330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 第三学期,150学时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三学期,80学时

供用电技术 第四学期,100学时 第四学期300学时

电梯控制维护 第四学期,80学时

电子产品检验与测量,电气产品销售(二门选其一) 第四学期,70学时

强化技能训练 第四学期,50学时

4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电控专业教师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中级维修电工训练》、《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指导书》等配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用的教材。

5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在专业实训室或现场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实施《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在实训室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表2为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表2 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6 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除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照明线路实训室、电机实训室外,按照专业系统教学模块需要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作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专业课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转到“手脑并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有多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进修,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又通过校内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聘请企业中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术能手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等教学工作。

7 电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做中学”,指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0年、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团体赛)项目均获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点和就业质量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 实训 实效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应更新办学观念,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即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学校就设置什么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强化实训教学管理,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看作办学力量的重要标记。就目前状况来看,制约学生技能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能实习实训设备的短缺,二是双师型教师的严重不足,三是对实训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与管理。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

1.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

要按照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即主要基础实习作相应调整,对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对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实习;对自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方向应向电的方向适当偏移,加强电工及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实习。

在制订实习教学计划时,采用阶段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一、二学期各安排四周左右的时间用于电工及钳工有关基本操作技能的实习;第三、四学期结合专业课教学,各安排六周左右的实习课时,进行车工、数控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第五、六学期,赴工厂进行综合技能顶岗实习,使学生接触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实际,并将所学专业技能运用于生产中。

2.优化实习教材。

为加强实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开发与编写与本校实训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实训大纲及实训指导教材。教材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实训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项目任务、方法和考核等内容。

3.创新实习教学方法。

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少讲理论,先讲工艺,再讲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将理论穿插于实践中进行讲解,可采用项目法教学或模块化教学,直接围绕加工一个零件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经历确定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切实掌握相关知识。

4.规范实习过程管理。

实习教学管理包括对实习教学设施、设备、工量具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中,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实习教学不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厂,交代一下实习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而是要严格按照“讲授与问答――示范操作――巡回指导――检查与评估――总结讲评――布置作业”的实习教学程序,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教师要巡回指导,发挥主导作用,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对学生不能 “放羊式”教学。实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工艺能力的训练,增加测量技术训练项目,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实习结束前要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加以适当的表扬与激励。

5.抓好实习质量评价。

实习考核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平时实习的阶段检测和学年技能考工工作,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一步地达到考核要求,达到中级工乃至高级工职业技能水平。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实习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能否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实训基地设备发挥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技能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求他们既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即能说会教,具备教师与工程师的双重职能。因此,学校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今年暑假,姜堰市教育局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了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活动,对全市专业教师进行了焊工、车工、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等专业工种的技能培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绝大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取得了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1.制订激励措施,激发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的积极性。

利用收入分配制度这个杠杆,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限期获取相关证书,对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或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的教师要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课时津贴等方面优先考虑,促成专业教师用最短时间成为“双师型”教师,并持证竞争上岗。

2.实施培训制度,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厂顶岗轮训制度,让教师多接触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多接触生产实际,以强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掌握某一专门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工艺过程。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任务,职校生大部分毕业后就步入社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在于实训条件,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实训基地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利双赢,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学校也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功能,可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经济,基地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教育效应和社会效应。

纵观我市职教事业发展的历程,凡是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并舍得投入的学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红火,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的学校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第11篇

    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由于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它包括所有以学校与企业部门合作为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涵盖了德国的“ 双元制”、美国的“ 合作教育”、英国的“ 工读交替式”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在内的各国各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何突破校企合作的困境, 打通工学结合的坦途,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来,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坚持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形成了“制产品、砺素能、达标准、取单证”的 “生产性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特色。特别是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平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创新,有效地拓展了校企合作的空间, 实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一、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取了具有多年合作经验的西安专用机床厂作为校企合作单位,该企业是原国家机械部定点生产汽车、拖拉机等发动机修理机床、机具的专业技术厂家,是“中国汽车保修设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是集成为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产品类型有T81系列缸体轴瓦镗床,T82系列连杆瓦镗床,TM82系列连杆镗磨床,3M97系列缸体平面磨铣床等10个品种21个规格的产品,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安专用机床厂所有机床电气产品的安装调试任务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教研室将产品课题化,不同的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同、控制方式不同,结合的课题也有所不同。然后组织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来完成。在生产性实训中体现了“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训教学与产品加工实训室过程合一,从而在实训中能生产出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实训教学成本。

    二、生产性实训的运行机制

    (一)课程标准与企业的产品安装结合

    生产性实训首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生产性工作环境,在该环境中使学生的“工”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电气自动化实训教研室作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执行部门,首先是代替了一般企业的电气安装车间,其次将校企合作单位的全部电气产品的安装任务在自动化实训教室完成。同时,利用学院人才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 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与自动化实训教研室对企业提供的产品电气原理图、工艺要求及工艺文件进行研究,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生产要求,对产品进行课题化。在实训教学课程标准中进行明确规定,课程标准中的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训练、线槽配线工艺训练、机床电气线路的故障检修、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等课题都与相对应的电气产品来完成。所有的电气生产任务都与典型生产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课题相结合,同时与线槽配线工艺、机床电气线路的故障检修相结合。通过生产性实训环节,使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掌握。

    (二)生产性实训的开展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训由4个学期共31周组成,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第一次实训时,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三次实训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实训课题进行生产性实训,第四次实训主要进行综合强化和提高训练,并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教学时通过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教学方案的引导,运用一体化的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场所,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 采用“电气产品—产品任务课题化—工作任务—实施—评估”五步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或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确保生产性实训进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为了协调企业生产任务与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任务的关系,我们成立了常设机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该机构既有企业技术人员,又有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同志,既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有实训教学的教师参与,从而保证生产性实训平台的正常运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实训教学课程标准,作好企业产品的电气生产任务;企业选取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承担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

    三、生产性实训的优越性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性质, 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性质, 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熟悉岗位要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学生深入业务领域,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岗位环境, 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及早形成职业能力, 这样在未来就业时就能够驾轻就熟、快速上岗, 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设, 对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促使学生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型, 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节约意识

    由于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的产品将直接作为产品发到用户手中,所以要求有严格的产品检验过程。西安专用机床厂是通过ISO2000认证的企业单位,因此有一整套产品的检验制度,如PDCA管理模式、4M作业管理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作业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守时制度、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尤其是电气作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乐于奉献的作风,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我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多年来采用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接触到具体的生产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这正是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所以,我们的“生产性实训”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技能提升很快,与其他职业技术学院相比较,我们学生的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在95%以上。而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维修电工通过率较低。我们的学生到单位后适应工作岗位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连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初次就业率在80%以上,甚至出现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毕业生的场面。

    四、生产性实训的特色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而大多数职业学校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来实现工学结合,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可能无法提供过多的岗位,使学生的实训场所相对分散,不便于管理;实习岗位可能与所学专业一致,对专业知识的巩固所起作用偏少;或者是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制作出一定的“ 产品”(即作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但是没有创造经济效益。而我们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是有企业的参与,以校企合作为前提,生产出有形的“产品”,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达到“实训课题与产品相结合,考核标准与质量标准相结合,操作工艺与实训教案相结合,企业文化与实训文化相结合”。而且在学生不出实训教室的情况下就完全接触到企业的文化教育与产品的生产,即“前校后厂”的教学环境,接触新工艺、新技术,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达到企业人才订单所需的基本素质,实现学生技术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大特色,受到学生、企业及专家的好评。

第12篇

技工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与行业需要。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CDIO理念,并将CDIO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电工实训教学中[1]。

1传统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工实训是对电气类专业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 电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传统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诸如安全用电、常用电工工具与工艺、室内配线工程及电气照明器具的安装、电机的电气控制等都是传统内容。旧的内容如何体现新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

(2)实训教学方式的落后。 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除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应该引入诸如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展板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实训课堂中,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3)教学理论落后。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是以知识点为主,按照各个模块内容,进行实训项目的安排。诸如电动机的电气控制或是室内配线工程等,老师讲解知识点,操作要点,实施步骤。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的执行,然后老师验收、评分。这种模式实质是还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CDIO理念及项目教学法

2.1 CDIO的引入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2.2 CDIO与项目教学法

CDIO的理念是尽可能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协作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CDIO理念所提倡的理论知识、协作能力、个人素质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上进行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主动学习、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对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实现课程的“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2]。CDIO的理念就是通过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内容各不相同的实践项目中学到的方法和能力是一样的,不仅是着眼于掌握所涉及的具体知识而是更要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3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与实践

将CDIO的理念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以实训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过程培养学生。

3.1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通过给出各个项目任务的需求与目标。让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方案的构思与讨论。布置一些实训项目,诸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现。学生根据选择的实训项目组成团队。开课时通过适当的安排和组织,给各团队充分的自由,不加任何限制,让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实训项目的构成想法。如正反转控制线路有几种,每种的优缺点。当有人提出想法后,其他人就会受到启发,也提出一些想法。通过集中讨论与发散思维相结合,诸如“头脑风暴法”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进行构思,实施。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共同完善,最后完成实训项目的最佳构成方案。

3.2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确定项目方案后,就要进行项目具体设计。对于电工实训项目的具体设计,主要是工程设计。诸如室内配线安装项目,在构思好相应的功能与需求后,就要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白炽灯的双联开关控制电路,照明配电盘合理分配负载的设计,开关插座的控制线路设计,总体电路设计、布局图。

3.3培养学生的实现能力

设计经过评审后,就进行实现环节。实现环节就是根据项目的设计,考虑器件的选型、布局,线材的选择,以及安装图纸。对于电气控制线路要求输出电气线路的安装图、电气接线路,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与工艺要求。实现能力还包括项目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调试与问题处理能力。

3.4培养学生的运作能力

最后项目实现后,要做好项目的展示工作。通过项目团队推选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演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公开汇报。通过PPT讲解,现场操作。由学生主讲,老师点评,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3.5 CDIO理念教学应用的效果

(1) 深化了知识的理解。通过CDIO的教学模式实现,在“做中学”,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CDIO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