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讲语文课讲稿

讲语文课讲稿

时间:2022-05-29 09:4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讲语文课讲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讲语文课讲稿

第1篇

语文课前演讲就是语文课实施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活动。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专门训练,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一、课前演讲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演讲是一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提升自我的口语表达方式。对学生而言,演讲实质就是在群体中的公开自我展示。教师把课前的特定时间留给学生演讲,这无疑很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表现欲都很强,都具有不甘落后、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特征。而且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这样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演讲时学生依据个体特点组织材料并以富有个性特点的方式进行演讲,把学生个体的内心取向和实践欲望都充分展示出来,激发了学生个体能动性。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他们的情趣。此外,在群体中进行富有个体差异的演讲,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使他们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甚至是乐意接受学习要求,内心经常体验到自身成功的喜悦,不断进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课前演讲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追求新奇和挑战的心理,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找出心理缺陷,并不断进行实践训练,让他们稚嫩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得以提升。

二、语文课前演讲教学设置的心理与认知的形成机制

(一)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品质特点。初中生不仅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就形成了初中生特有的第二青春期心理品质。语文课前实行演讲活动,恰恰满足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性。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随着身体和心理发育,他们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但是一个人的胆量也是逼出来的。当所有人都必须上台演讲时,他们没有选择。第一次演讲后,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尝试了当众施展才华的欲望,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激发和锻炼,一两次的演讲后,他们的信心就更足兴趣更浓了。“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搭建了表现口才的平台,激发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内动力,也是他们心理成熟和稳定发展的孵化器。

(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于性格转型和知识提升的阶段。由于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模式比较单调,风格单一,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学生产生了积极寻求一种崭新学习模式和风格的心理趋向。学生迫切要求能够担当课堂学习的主角。希望站在讲台上的也应该有他们的身影。而课前演讲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的活动,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

(三)演讲虽是短短的几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学生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为了能搜集有意义的题材,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随时随地收集、分析、总结所见所闻,这就锻炼了他们观察问题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也会自发组建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设计演讲稿和演讲形式,为演讲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对演讲所涉及的知识由一知半解变为更系统的了解。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四)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演讲内容题材多样化,涉及面很广泛。学生通过演讲准备和公开演讲谈社会、谈理想、讲兴趣、讲故事、说笑话、评时政,从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语文课前演讲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一)要制定演讲活动的教学计划和整体目标、实施措施

课前演讲就是一项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有一个整体计划,要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有计划地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二)要有合理操作性强的演讲流程:课前准备,课前实施演讲,演讲后师生点评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的演讲做准备,语文课开始的前三至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及评议。演讲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评议活动。评议有教师评议、听众评议及自我评议等。所有的评议活动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评议时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彩

演讲内容主题和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采取相应的主题和形式。教师可根据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选取。

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制约,课前演讲一般每节课一两人,全班按序轮流。演讲稿的准备,倡议教师组织学生自己撰写,即使是摘录的美文奇文,也要写出向大家介绍的理由。每一轮结束后,把这些演讲稿装订成册,放在教室里给同学们点评、回味。

四、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师执着探索的问题。成功的语文课前演讲,是学生们都会满怀期待、积极参与的一种语文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协京.对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察[J].教育评论,2006,(1).

[2]张廷凯.几个国家普通高中阶段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9,(3).

第2篇

关键词: 演说训练 写作 训练方法

从写作语言看,其基本要素是大同小异的,它们都要求有“明确的主题”“生动具体的材料”“思路要清楚”“言语要生动形象”。

明代袁宗道《论文(上)》中写道:“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写作时“自言自语”“念念有词”,有的人演说时少不了小小的备忘录。可谓言为心声,笔录“白白”。演讲与写作关系如此密切。在语文课上,完全可以使演讲与写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表达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心口统一出口成章,手脑统一写好文章。

一、演说与写作相得益彰,各显其能。

1.从语言上看,演说的语言生动、通俗,文章的语言严密、规范。作文时,让学生先说后写,写下“自己的话”。这样,文章容易写又具有可读性。

2.从场景上看,演说是面对面的交际活动,较之写作,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产生激情,产生“不吐不快”之感。作文时,可采取“情景作文”,教师精心设计或提供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积极思维,就能妙语如珠,顺利作文。

3.从思维训练上看,学生的作文往往层次混乱,或语言拖沓累赘,甚至说过头话。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条理,思维不够缜密。医治思维混乱的良方就是加强思维训练,而思维训练的最佳途径就是演说,尤其是论辩演说。

4.从反馈来看,演说较之写作反馈及时,反响强烈。演说者一开口,或褒或贬,反馈及时而且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作文反馈慢,读者只有教师一人,唯一的反馈就是教师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搞好“习作园地”。园地尽管影响不大,但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和补偿,它有利于习作向社会写作过渡。作文命题切中“热门”话题,顺应社会要求,教师积极向报纸杂志推荐学生习作,习作的反响越大,学生的习作欲越强、越旺盛。

二、演说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演说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演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搞好演讲,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演讲稿或演讲提纲。出乎意料,学生积极性很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每一次演讲训练,学生都认真准备,写出稿子。他们说:“手中有稿,心中不慌。”演讲起来轻松自然。

2.演说促进写作知识的掌握。演讲稿的写作与一般文章的写作有不少相同之处。学生写演讲稿的过程,就是巩固消化写作知识的过程,而且形成动态的掌握过程,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就灵活多了。

3.促进听说读写的良性循环。学生为了搞好演讲,自觉地阅读大量资料,讲带动了读;阅读了资料,思考了问题,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激发了演讲欲;为了讲好,学生纷纷写出稿子,讲促进了写;练口必先练耳,演讲时,学生认真听,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耳朵,练耳自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如此良性循环,为讲而读,以读助讲,以讲促写,以讲促听。如此听说读写循环往复,逐步使学生做到手脑和谐,眼耳协调,心口如一,会写会讲。

三、进行演说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1.搞专题演讲竞赛。每年的“五四”、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进行专题演讲竞赛。如“五四”可以组织以“青春”为话题的演讲竞赛;国庆可结合课外活动,进行以“祖国在我心中”“爱家乡爱祖国”为话题的演讲竞赛。

2.坚持平时说话练习。要提高口才,除了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以外,还应坚持进行平时训练。

(1)课前三分钟演讲和评论。每节语文课,利用开始的三分钟时间,学生轮流演讲,刻意讲学生感兴趣的事,印象较深的人和事;或是将新课的新词写在黑板上,学生连词组话(编故事);或是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的话题展开;讲完后,抽学生简评,老师适当点评。每半学期变化一种方式,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各级演讲赛。随着年级的提高,对演讲的要求不断提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2)开展“一事一议”演讲和简评。结合国家形势及学校热点问题进行“一事一议”演讲,每次讲两个学生,每人讲一至三分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从国内到国外,从别人到自身,抓住新近发生的大小事展开评说,如问题,菜篮子工程,学生上网,等等。问题抓得紧,评议有主见。开始时,一些同学脸红声小,手足无措,渐渐进步很大。同学们说,这样练习,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观察、捕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抽签说话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值日。在小纸条上写上题目(或范围),抽到题目,马上(也可以准备三分钟)讲两分钟,能训练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表达能力。这样,即兴演讲即使遇到千奇百怪的题目,也能做到气安神定,快速组合,完成演讲。

(4)演讲一条龙练习。甲乙丙等数人在一块编故事或对某事发表议论。一人当主持,当甲讲了一段或议了一段,主持人宣布由乙接上,类推循环。这样,既可以锻炼听力,又可以锻炼对任何突发事件都进行立即评说的能力。

(5)广交健谈的朋友。如果你的周围都是能说会道的,那么你一定能说会道。当然,交友中不但要听同学如何讲,更主要的是投入其中实战训练。

(6)唇枪舌剑练口才。可以在好友当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挑起有争议的话题,点燃舌战的烽火,锻炼口才,因为争辩中的思维较活跃,成串的妙语自然喷出,这样锻炼,花时少效果好。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口语交际,教学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因为高考不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专门的考核,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尽管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者并重,但是不健全的应试教育体制禁锢了人们的观念,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只不过是教育决策者、设计者的一厢情愿,无怪乎有人感慨:“正像我国的饮食文化忽视了营养学一样,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口语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欠缺。”

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美化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口语水平。近年来,国外的一些教育家甚至提出:“要使每一堂课成为言语训练课。”我国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这一点。斯霞老师曾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学会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高中口语交际,简短扼要,用词确切,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于漪老师也说:“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给学生示范性和影响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白流畅。

语文教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纯洁流畅,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语文教师要用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知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不使用生僻词和有歧义的句子,在组织语言时尽量用最简单明了的句子,让学生一听了然,心情舒畅。

2.优美生动。

语文教师语言不能太随意,不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要在经过提炼之后,变得优美生动,要让学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并乐在其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就要多看书,吸取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丰富自己的词汇。语文教师只有积累了充裕的词语,才能使语言富于变化,异彩纷呈。学生不会喜欢语言贫乏的教师,更何况是一个语文教师呢?

3.轻松幽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轻松幽默。幽默的语言不能格调低下,滑稽无聊,应该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带给学生愉快情绪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幽默的语言要富有启迪。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思考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不能话一落音,就随风飘散,不留任何痕迹。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鲁迅在《读书杂谈》 里说: “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只精不泛则太陋, 只泛不精则太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高中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选好书,读好书。

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对学生推荐以下书刊:(1)书籍类:①纯文学类:如中外文学名著、现当代名家散文集、当代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集等。②人文社科类:如文艺鉴赏学、美学、心理学等普及性读物。③人物传记。(2)报刊类:如《散文》、《美文》、《杂文选刊》、《杂文报》、《中学生阅读》、《随笔》、《博览群书》、《中国青年报》、《报刊文摘》等等。阅读是一种生命的滋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话语资源,思想变得深刻,语言能力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三、引导学生演讲。

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这里,强调要“学会演讲”,我们可以把学会演讲定为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目标核心期刊。

要让学生学会演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学习演讲范例。

可让学生观摩演讲录像,朗读名人的演讲词,以提高他们对演讲的认识,这是学习演讲的前提。我国许多著名的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演说曾经吸引和教育了亿万人民群众。我们可以找出他们的演说稿加以分析和揣摩,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苏教版教材中也有很多精彩演讲,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在掌握了有关演讲的一些知识后,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悟出口语交际艺术的真谛。

2.学写演讲词。

演讲词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开头部分,要根据听众的情绪、场合的特点,设计开场白,要在演讲之初就抓住听众。主体部分是演讲稿的核心,这一部分要具体到讲那些问题,分几个层次讲。结尾部分,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总结性结尾、号召性结尾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如何设计“”部分多花些工夫。

Ⅰ. 走出低谷的顿悟

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讲出自己认识的“曲线”美。一位学生演讲“寻找心中的孤独”,开始对孤独的认识是:“孤独是忧愁的伴侣。”自己在忧愁中徘徊,后来在生活中寻觅、感悟:“孤独是思想的狂欢,是心灵的独舞。”“孤独是一杯刚刚冲饮好的咖啡,需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啜饮,甜蜜中包含着淡淡的苦涩,苦涩之中又蕴藏着悠远的馨香,那种滋味足可以铭记一生。”把自己的独特感悟告诉大家,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Ⅱ.透过表象的析理。

可以是透过表象的析理。在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会上,一位同学先说了环保对人类的重要高中口语交际,接着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他讲明了不注意环保的危害后,发出这样的呼喊:“朋友们,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天人合一’;我们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吞噬绿色就是吞噬人类自己;我们应该叫响这样一个口号:绿色就是生产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园,保卫地球,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还有那象征和平与生命的绿色。”

3.练习演讲。

写好演讲稿,不一定就能讲好,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必须反复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练习演讲时先要把演讲稿熟记于心,然后抛弃演讲稿自由地讲说。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设计表达方式,确定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还要对态势语进行设计,确定一些必要的动作、手势等。

演讲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养成良好的台风:a、整洁的仪表。b、微笑的面容。c、谦和的态度。d、端正的姿势。e、悦耳的声音。

2.演讲“卡壳”了,怎么办?a、不可停顿太久。b、不可重复。c、不要放弃。

当然,提高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总之,高中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如火如荼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天职。

参考文献:

[3]李海霞.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 2006

[4]于漪.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期

[5]朱瑛.对语文课改走势的理性把握[J]. 辽宁教育,2006年9期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现实情况是,许多语文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则是舞台下的观众。如果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的水平如行云流水,如梅兰芳再生,倒也罢了。因此,高中语文课必须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走进这个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家园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用语文的思维方法走进原本就属于他们的精彩、瑰丽的语文世界中去。

一、语文教材中大量鲜明、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动手让学生研读、探究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总是对人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当然应该紧紧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研习,对文学形象做多角度、多层面的挖掘,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汪曾祺散文中的金岳霖先生等人物形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精心研究文本细节,结合生活体验,借助想象的力量,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再塑造,进而达到思想境界的提升。比如,八十岁的金岳霖先生坐在平板车上,每一天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圈。如果教师仅仅给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金先生对生活的热爱,我想,倒不如让学生好好去精读这一段的描写,学生会发现此刻,汪曾祺先生这段的人物塑造,会有更丰富的内涵的。让学生去研读、探究作品形象,学生会获得审美的愉悦的。

二、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提供资源,让学生欣赏、评价、思考

现代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定乾坤的课堂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契机。对人文形象的分析有了很多视频资源,从而让学生从文本到影像,从抽象到直观,进行了一系列的审美体验,而这样的审美体验中,必然会包含着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比较、再认识,实现对作品研读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同时,在更深层次上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认知。比如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祝福》,再深入阅读文本,并且将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电影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做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会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思考的。比如电影《祝福》中有一个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增加,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会产生很丰富的阅读观点的。

又如,笔者曾经在班级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国门》,看完后,笔者不提供任何个人观点,只是提醒他们注意纪录片中的细节,自己思考。在第二天的演讲中,承担演讲任务的学生就谈了自己观看的一些思考。笔者把演讲稿转引部分如下:

黑夜里的几道灯光把学生们引领到会宁一中……

镜头中,我们看到,会宁一中的学生们到校后,立即投入到忘我的学习状态中去。从他们大声的、投入的朗读中,我似乎听到了他们心底想“更上一层楼”的期盼,也感受到了他们对高考的自信,更多的是他们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生存状态的急切。

……

会宁一中的学生用家里纳的千层底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真诚的祝福他们吧。也感谢导演,这是一部真诚的纪录片。当然,它给予我们的思考还会有更多更多。

无疑,这部纪录片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镜头的画片切换,更多的是学生对现实人生的真切感悟、思考,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僵化的、刻板的。富于活力,多种资源参与,必然会引导学生自觉的走进语文家园,实现审美的提升与超越。由此,笔者非常认同《语文学习》杂志的创刊宗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当然,笔者以为,从教学实际而言,最起码也应该这样认为,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一本教学课本所能涵盖的范围。

三、文学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去赏析、去运用,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思

语文课堂,学生首先面对的是鲜活的语言建构的文本世界。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反复咀嚼、品味,学生收获的必然是一系列的审美体验。并且,这样的体验也必然会转化为他们用鲜活的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自觉诉求。比如,“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泛泛而读,一句带过,不引领学生深入研读、品味诗句语言,学生是不会发现这其中的艺术魅力的。到窗寒鼓,到窗的是什么,自然是寒冷清晨的鼓声。可是明明鼓声传到窗前,可作者还要说鼓无声呢?“湿”,因为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被雨湿透了。但声音怎么会雨打湿呢?这明明是一种听者的心理的错觉,但就这个“湿”字,恰恰生动地表达出诗人晨听鼓声的真实感受,不是无声,是鼓声在寒雨中听来显得那般沉闷。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声音沉闷,而学生不去反复咀嚼、推敲,试问,学生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艺术水平,能获得审美体验的超越吗?

当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的方法很多。比如课堂演讲,比如改编剧本,比如讲诗歌变换成散文等等。关键是在于我们教师,要在观念上建立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理念。

需要强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渗透,轻说教。要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身上的优秀品质与人格魅力,放手发动学生来讨论、总结人物身上的优缺点。最后将人物形象身上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认识与追求。这既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的神圣使命。语文课,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表达与交流,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具体操作方面,叶圣陶、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大家已经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放好了样子。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情境;生活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育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生活化十分必要。

语文教学尤为如此。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来实施,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很多语文课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语文也无外乎读读背背,重复课堂到课本,课本到练习的单调路线。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严重切断了与生活的联系,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生动性,失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成为一潭“死水”。

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由此,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生活化意识,变封闭枯燥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课重现生动活泼是当务之急。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我认为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

现行教材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的心理等相结合,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社会背景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从而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发现和联想到自已周围生活中有联系的人和事,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沟通。如在教学《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母亲的章节时,我先是以一首写母亲的歌曲《懂你》为背景乐,为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营造一种情感氛围。然后要求学生划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感悟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文本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谈感受。课堂上有位学生在谈到母亲关爱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时哽咽了,而此时,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比较凝重的神情。这是文本与生活经历的直接碰撞,是学生在真正感悟文本后,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的强烈共鸣。

二、将生活体验引入写作

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里的“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学生的生活,即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适时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写作。在写作教育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启示学生认真体味社会,感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升华生活,创造形象。

⑴善于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圣陶老先生指出了生活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生活丰富,泉源就能丰盈。学生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只要善于观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校园生活中不缺乏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独到的方式审视世界,将生活中拨动心弦的感受表达出来,揭示生活的真谛。同时要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否则,观察将流于形式,仅是凑凑热闹而已,达不到任何效果。

⑵学会感悟生活,不断体验生活。学会感悟生活、不断体验生活,就是要学生将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细细体味、认真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凡人常事,我们要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熟悉的事物,培养对生活的新鲜感,同时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细细感悟。我们可以因景而感,如观花时怀人,赏月时思乡。看海时感受博大,观云时感受飘逸;可以因物而感,如写莲花,是为赞美高洁,写翠竹,是为颂扬虚心,写黄牛,是了昭示勤劳,写蜜蜂,是为讴歌奉献;也可以因事而感、因人而感等。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手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是知识的来源。”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是走向社会生活的桥梁。通过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知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⑴拓宽生活空间,增加生活阅历。通过设置生活场景拓宽生活空间,让学生主持、发言、评论、辩论、假期调查、演课本剧、收集民间词汇、整理民间故事、组织各种文学、艺术社团,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增加学生生活阅历,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耳濡目染,感知悟得,积累素材,酝酿感情,以触发灵感和写作欲望,避免学生在写作中闭门造车,瞎编一通。

⑵开展课外阅读,增加文学积淀。重视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增强学生文学积淀的必然要求。在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作好札记,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最终能够把佳作中的好词、佳句、谋篇布局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来,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同时,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如《中国青年报》、《杂文报》、《语文报》、《读者》等,这些报刊杂志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负载着课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联系生活的一扇“窗口”。

⑶坚持随笔训练,抒写心灵真情。随笔最真实,最坦诚,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也记载着学生的心路历程。写随笔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当然,写随笔不能流于形式,也不应该当作一种负担,而应该把它当作练笔的一个平台。随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但是也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洞。教师要及时批改随笔,认真写好评语,给予鼓励,给予写法上的指导,适当时候进行面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6篇

如何上好小学中段语文第一课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是引领孩子们走近文本,扎根文本,落实语文“工具性”目标。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行文顺序,知晓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第一课时的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合理划分一、二课时教学目标

围绕总目标,再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将“读通、读顺、读懂课文”放在第一课时去完成,第二课时重点是细读感悟、揣摩语言、体会情感。如以《一双手》为例,一课时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一)读通课文

1.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学会认字7个,会写“均、裹”等8个字,积累“均、胶、栽、磨”的形近字。

2.正确朗读“惊讶、裹住、肥皂、老茧、栽树、拣出来、铸造”等

词语。

3.读通重点句子:

(1)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掌紧紧地裹住了。

(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二)读懂课文

勾画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了解这双手的特点,了解这双手形成的原因。

(三)读顺课文

知道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这双手与众不同;第二部分(2自然段)交代采访的时间、地点;第三部分(3~18自然段)集中描写张迎善的一双手;第四部分(19~20自然段)了解张迎善的一双手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二、依据年段目标采取板块式进行教学设计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第一板块:重点段落导入;第二板块:读懂、读顺课文,随文学习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第三板块:集中学习生字;第四板块:完成课堂练习。

如《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时,可分为三个板块进行设计:板块一: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板块二:黑孩子罗伯特的生活环境(居家环境: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所处的人际环境:课文第5自然段);板块三:黑孩子罗伯特做的事情。

三、选准切入点,整体感知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多样,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及特点,解决学生看题质疑的问题等。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整体感知课文,都应选准切入点。例如,《一双手》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做以下教学设计:

师:我什么时候到林场采访张迎善的呢,第二自然段有交代。

师:3~18段讲的是作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张迎善的手的特点,他还从林业局的一位同志那里听到了关于这双手的信息。

(学生齐读第19自然段。)

师:听完介绍后,我看着这双手,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到――(学生齐读第20段。)

(PPT出示)作者在 (时间) (地方)采访了 (谁),他有一双 (怎样)的手,这双手做出了 (哪些贡献)。

四、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要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安排练习写字,对生字进行口头扩词,识记生字,对形近字进行区分,正确书写、理解字义,而高年级的识字教学则是进一步实现汉字的正确运用,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比如,教学《成吉思汗和鹰》时,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师:同学们,你遇到过让你懊悔莫及的事情吗?(遇到过)

师:当你考前没认真复习,卷子发下来时一定十分后悔。当你和好朋友发生争执,看着她愤愤离去,心里很难受……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让你懊悔不已的事情。你也来尝试像这样来表达自己做错事的懊悔心情吧!请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四人小组讨论)

师:谁想来试一试?(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生自己写)

师:谁想来与大家交流、分享?(生汇报)

师:你觉得他写得怎样?(生评价)那请你为他修改修改!(生修改)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所谓教无定法,怎样教好第一课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尝试。

第7篇

首先给大家描述一组图:第一幅图是一片鲜艳的黄,不知何物;第二幅图上立着一枝怒放的花,呈球状簇生,一片片花瓣清晰展开,那一片黄原来是它的一片花瓣;第三幅图则是繁花似锦,或黄,或橙,或红……星星点点,相映;第四幅图显示这里是一片美丽的草原,无垠的草地开满野花、牛羊成群,远处的雪山冰峰林立、银光闪闪,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第五幅图展现的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这幅美景竟是电车上的广告画;第六幅图是在沙漠边上的小镇上,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孩,那座繁华的都市居然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没有小花的娇艳,就不会有邮票色彩的斑斓;没有小处的精彩,就不会有大处的壮美。生命的交响乐不就是由一个个音符所组成的吗?伟大的事业不就是由无数平凡的工作所推动的吗?宏大的事业,必须经过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十几代的不懈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

又如一部机器,每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小处的平凡不等于就是平庸,小处的平静不等于就是平淡,小处的平常不等于就是可有可无。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三平”精神的今天,就更需要我们坚持“三平”精神、实践“三平”精神,以小处的精彩成就大处的壮美!平凡之中要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要有满腔热血,平常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博爱,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今天,面对选择。钟南山选择了直面非典;杨利伟选择了遨游太空;刘翔选择了一百一十米的跑道。而我,一个原本不甘于平庸的人选择了平凡。因为我懂得只要和历史共脉搏,和祖国同呼吸,平凡亦能托起伟大。

我喜欢这里的学生,喜欢他们那调皮纯真的模样;喜欢看着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喜欢听到学生用郑州的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那是对我的呢称,听着那种软软的轻快的带着旋律的声调,我都会莫名的在心里荡漾开温馨。

喜欢看着学生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喜欢看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被我发现时惶恐和惊讶的表情;喜欢那些孩子样的学生在看到我检查书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书的封面检查……

回想到此,扪心自问,我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很平静,但平静之中是否饱含满腔热情呢?我很平常,但作为教师,我是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平”精神的指引下,我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就让我从参加的一次活动说起吧。今年四月,我去苏州参加全国中语会苏鲁豫皖教学研究中心年会,有幸听了一位来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的老师和学生。为保证音响效果,这位老师手持一只话筒。

与其他几位讲课教师不同的是,她从不去翻看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而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交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师生配合得那样和谐、完美,给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当迈向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做为一名立身于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深感无限的自豪,又觉责任的重大。我校提出的“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争创全国示范性重点高中”这一串烙满时代教育印记的鲜明口号,回响在我们耳际,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绚丽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立足于讲台,开拓教室的空间,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是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

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还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前人说得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取舍、剪辑教学内容,就会感到春风拂面,别有洞天。

比如景物描写,是许多散文的共同点,如果篇篇必讲,泛泛而谈,从初中到高中老是重复一个声调,学生怎么会不腻烦呢。如果我们指出景物描写的个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笔;有的动静交融,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丽;有的如油画,浓墨重彩,光感质地清晰。学生就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有些课文按顺序展开,我们不妨来个倒教顺理,中间开花,一下子将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有些文章篇幅太长,我们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辐射全文,做到纲举目张,又何必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乐学、乐美,得知识受陶冶,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命题。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读的是丰富多彩的美文佳作,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8篇

【关键词】课前活动;学习兴趣;年级阶段;学习效果

“语文难教”、“语文课难上”、“学生不重视语文”等,我们经常都能听到,这些言论也几乎被大家承认。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以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下工夫培养和调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课前三分钟的安排。课前三分钟的精彩活动能使那些本来很容易心猿意马的十三四岁的“淘气鬼”,一上课就能使思路迅速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因而也就出现了接下来转入正课后师生配合相当默契,整个课堂生机盎然的情形。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在这方面,我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且收到了较好效果的做法。

我主要按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分年级进行以下训练:

七年级:

1.向你介绍我

学生刚进校,彼此之间都很陌生,需要进行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我会提前告诉他们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外,还要从爱好、特长以及人生观等方面介绍自己。介绍时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09级1班的学生刘睿佳就是在开学时自我介绍中崭露头角的,她介绍自己时的那句“相信我,没错的”,至今都还记忆犹新。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初中三年,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力突出,一直担任班长,是我的好帮手。这样的自我介绍不仅让同学之间能相互了解,增近情感,而且也让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名言在心中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在学生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理由。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作好演讲,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为写作活动做了有效的积累,同时,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还记得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正热播时,有一个学生就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典的“不抛弃,不放弃”,并结合许三多的形象和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永不言败的信念,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抓住这个契机,我把这句话用毛笔书写,精心装裱,悬挂在黑板上方的墙上,做为我们班的班训。这条班训激励09级1班的同学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战胜了无数困难,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绩,最终获得区优秀班集体的殊荣。

八年级:

1.百家讲坛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学生广泛阅读,首先可从教材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莫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报刊杂志。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在初中阶段需背诵的古诗已有一定数量,但毕竟有限。中国古代的优秀诗词还有很多。加上现在中考的诗词鉴赏均出自课外,所以加大背诵量,多了解一些古诗文的知识还是很必要。我常在课后收集一些短小的诗词或文言文引导学生来赏析,背诵,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经典的诗词传承的人文意蕴令后人赏不完、品不尽。我还要求学生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词赏析中找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介绍作者,欣赏作品,讲析时将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抄录在黑板上,让同学也摘抄好,背诵积累,一举多得。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比如2010年成都市中考考的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就是学生曾经在课前活动中背诵和赏析过的。

九年级:

1.新闻会

到了初三,我每周安排一次新闻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收集新闻,可以是班级或学校的新闻,也可以是国内国际新闻,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的透视。我要求学生新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会越谈越好,对时事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也会大为增强。

2.演讲与口才

演讲是课前活动中难度最大的,在经过七、八年级的积累后,初三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这个步骤难度较大,我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我选过以下一些主题:诚信、宽容、惜时、感恩、博爱、坚韧、乐观、勇敢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几年来,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他们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长进,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也大为提升。

实践表明:抽出一堂课中的三分钟搞一下“语文活动”,看似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是,其激发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的效果,却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取得的。那真是:精彩课前三分钟语文学习更轻松。

愿能有更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前语文活动”方面走出更多、更宽广的路子来!我也将继续探索下去,真正做到“精彩课堂,魅力语文”。

【参考文献】

[1]仇芬英.《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第9篇

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温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你什么时候用它,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自信,更是征途的导航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指引着我们跨过一道道艰难的门槛!共同阅读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3分钟,请您阅读!

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1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你是美丽动人,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抬头挺胸,焕发出青春的潮气,面带阳光的微笑,你就会显得美丽,同时也会越来越自信,快乐。

女孩儿的天性就是追求美丽,但美丽对于女孩儿来说又过于苛刻,青春像彩虹一样绚丽,可是也像彩虹一样短暂。真正让女孩儿拥有永恒美丽的不是青春的光彩,而是她的自信。如今,有的女孩儿过于看重外貌,把心思都用在怎么让自己漂亮上,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美女不是打扮出来的,打扮出来的仅仅是漂亮。漂亮不等于美丽,就像一个漂亮的小丫怎么都不敌大家闺秀,因为丫环缺乏起码的自信,她的一言一行都得看主人得眉高眼低,举手投足之间显得胆小怯懦。这样的女孩儿,即使再漂亮也称不上美丽。所以,只要你充满自信,有优雅举止,脱俗的气质,良好的修养,从容的心态,无论你是不是美女,你照样有迷人的魅力!

请记住:当你自信的昂起头,迈着轻快的脚步时,人们会发现,其实你原本也很可爱,女孩儿因可爱而美丽。这时,你所展现出来的光彩,足以赢得周围所有人的赞美!

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2人生是一场战斗的过程。时而平稳、时而坎坷残酷,谁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前进,想要成功,自信是必备的。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实现理想。同时,人生又像一座险峻的山峰,只有自信的向上攀登才能将无限风光尽览眼底。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经历多少失败,都要努力的去战胜困难,要像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夫差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老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能插上楚户的王旗?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自信是征途的导航灯,指引我跨过一道道艰险的门槛。有了它,失败不再跟随我,胜利不再躲避我。我要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自信我能行!这就是我---一个新世纪接班人的铿锵宣告!

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3我要乐观,我要自信,我要超越,我要感恩,我要分享,我要宽容,我要沟通,我要关爱,我要赞美,我要努力,我要奉献——这是201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的幸福宣言,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我要自信”。

成龙叔叔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肯吃苦,没有事情做不到。

是的,从小妈妈就告诉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为了锻炼我的自信,从三岁半起妈妈就不辞辛苦地带我学习舞蹈和模特,每次一学就是三个半小时。妈妈说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动作是全班里最不协调的一个,走模特甚至同手同脚,踩不准节奏,简直象丑小鸭。但是妈妈没有放弃,她从网上找来了好多孩子们跳舞走模特的视频给我模仿,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纠正我的错误。“没关系,别的孩子能做到的,咱们一定也能做到!”妈妈经常这样说。在我们每天的努力下,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的舞蹈模特慢慢地有感觉了,到了后来我成了班里最好的一个,我找到了自信,我征服了自己。后来在一次大型模特比赛中,我凭借自己的自信和大气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

正如邓亚萍阿姨所说,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在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妈妈决定学习朗诵,我们同样是投入了比别的同学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又成功了,我的朗诵受到了许多专家老师的赞许。

李娜姐姐说得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每天超越自己,有了自信,我们敢说,未来中国因为有我,国家将更加富强,未来中国因为有我,亲人将更加幸福!我自信,我幸福!

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4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是海洋中的船只,大海或是惊涛骇浪或是风平浪静。我漂流在大海中,顺流而东行。经历过波折后,才会明白人生路也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时,自信就像是船只上的帆,总能带我度过波折。

自信,是人格闪耀光芒魅力的体现;自信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第一次时的需要;自信是培养习惯性格的需要;自信是铺垫成功之路的需要。

第一次演讲,得到了热烈的掌声,是因为自信;考试时,能不慌不忙,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自信;上台演出,能发挥正常,表现突出,是因为自信。自信,得到的是快乐。

记得第一次演讲,是在初一。语文课前,每个同学都要准备演讲稿。按学号依次轮流演讲。很快就轮到我了,我精心准备了材料,主题是关于诚信的。我花了较多时间准备演讲材料。那一天的语文课,铃声响起了。我很紧张,因为毕竟是第一次。上课前,我的脸发烫,手冰凉,心跳飞快。那时一点自信也没有。一个朋友走前来,对我说:“自信一点,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你能行。”我笑了笑,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增添自信,我对自己说:“我能行。”

铃声响了后,老师站在门口,我马上走上讲台,拿着演讲稿,大声地、熟练地念出来。渐渐地,我并没有感觉到心强烈跳动,我的声音不再颤抖,我尽力投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演讲稿完整的读完了。终于,我长舒了一口气,很轻快地走回到座位上。教室里如雷声般的掌声响起来了。那是我的第一大次演讲。

是自信,让我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带了赞赏的目光;是自信,让我把演讲进行得很成功;是自信,让我拥有了我成功的第一次。自信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能给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自信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给你带来清爽;自信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自信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自信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扬起自信的风帆,能让中学生迈往成功大门。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一个自信的人。成功需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自信必不可少。当你步入社会,在单位上工作时,自信能使你亮出灿烂的微笑,展现人格的魅力。因此,扬起自信的风帆,就是中学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渐形秽,存在自卑心理,他永远是个失败者。当然,我们自身成功的基础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朋友们,愿你们选定目标,坚定信心,契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做自信的自己演讲稿5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自信创造成功》

首先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两个儿子去牧羊,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孩子说“我要能飞就好了”,爸爸把孩子们带到山头上,爸爸说“只要想飞起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孩子朝思慕想要上天,最后终于上天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年12月的一天,他们怀惴着飞翔的梦,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号”飞上了天空,圆了人类千年的飞翔梦!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与自信有关。题目是自信——成功的起点。因为自信,关云长单刀赴会;因为自信,毛遂脱颖而出;因为自信,布鲁诺视死如归。自信就像一种催化剂,它能让您的成功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自信就像一支燃烧着的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你飞向梦想的天堂。

有人问美国的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先生,假使你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您将会怎么办?”洛克菲勒自信地笑着说:“给我10年的时间,照样再造一个洛克菲勒帝国!”这就是成功者最重要的秘诀——自信!

失去金钱的人,失去很少;失去健康的人,失去很多;失去自信的人,将失去一切。

生活中需要自信,当你挣扎在困境中的时候,你是否相信自己,有放手一搏的勇气?当你漫无目标,觉得前途一片漆黑的时候,你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披荆斩棘?其实,自信就在身边,如影随形。相信自己一点,再多一点,心中无敌,便无敌于天下。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信能创造奇迹。

自信是远航的船,纵然孤帆远影,也定能乘风破浪;自信是原野上巍然屹立的劲草,即使疾风瑟瑟,也依然傲然挺立。纵然天地悠悠,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事物都有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勇气,这就是自信——成功的起点。

当你总是问自己我能成功吗?这时,你还难以撷取成功的花朵。当你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功,这时,收获的季节离你已经不太遥远了。

大海茫茫,白舸争流,芸芸众生,谁与争锋!朋友,自信吧!相信前面的路,相信自己的能力,奇迹便总像生命的轮回一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第10篇

关键词:厌学;口语训练;应用写作;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6-02

据调查:现在很多中职生认为,上中职就是学技术的,学好技术就万事大吉了。中职语文对他们来说,学不学都无所谓。初中语文基础不好的中职生,厌学情绪更严重,他们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搞小动作,个别学生还经常缺课。特别是随着教改的深入,基本上只开设一个学期的语文课,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他们更不把学习语文放在心上。但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却非常令人担忧,即出去实习、工作的学生,工作能力强,但是不善于与人沟通,普通话也讲不好,有的学生不会写总结,不会写报告等等。其实企业很想提拔他们,就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了。失去这么好的机会,令人惋惜!既然中职语文这么重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怎么才能让学生重视语文、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中职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师第一次上课,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中学学语文与中职学语文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学学习语文是打基础,为中、高考做准备,而中职学习语文是为现在和以后出去工作要用而学的。同时举一些我们学校出去实习、工作的同学因口才、写作不行,对自己工作及前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实例。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并强调语文是百门之首,即使你技术学得再好,语文学不好还是要吃亏的。

随着中职生源的巨大变化,他们学习与否,主要看这门课程到底实不实用,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现在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实用性,他们才会对语文感兴趣,学起来就有动力了。我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

二、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

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学完一定语文知识后,最终还是要把这些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但学生在面试或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不善言辞而与机遇失之交臂,这与平时他们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有一定关系。所以,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口语能力的训练。而据了解,现在很多中职生在面试时非常紧张,其表现为脸红心跳,讲话吞吞吐吐,或前言不搭后语。一个面试官对学生面试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真是被雷倒了,居然有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问我‘自我介绍该介绍什么’,甚至有个别学生因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哭起来,有些学生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本来我们企业通知来面试的学生有70人,最后只有20人被录用,实际上我们需要40多个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生就因不善谈吐而失去晋升的机会。基于这一点,我们应把口才训练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在公共场合不敢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让他们明白“想要明天说得棒,就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开学之初,我就要求每个学生作自我介绍。有些学生不敢上,有些敢上但不敢讲。我就严格要求他们再上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他们开口讲为止。第一次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达到由“不敢说”到“敢说”。他们到底讲得如何,就不作具体要求了。接下来就是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课上两位同学,直至轮完为止。当然,演讲前要对学生传授演讲的基本要求及演讲的技巧等知识。这个时候我对他们的演讲话题不作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等;当然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故事,或自己创作的作品,只要求内容健康就行。这一次训练的要求是:语言清晰,表情自然,而且必须脱稿讲。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学生树立信心和增强勇气。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性格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人意,所以必须对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胆小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以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段考时对学生的演讲要求就高一些,这时由教师给学生出题,学生自己写演讲稿,同时还要把讲台上的桌子移走,让学生直接面对下面的听众。每一个学生演讲完毕后,教师应及时对他(她)的站姿、衣着、神态、演讲的效果等进行点评。这样他本人会牢记在心,接下来演讲的同学也会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由于学生从来没有这么系统的训练过,既新奇又实用,所以他们兴趣浓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期末测评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仪表大方,态度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的、洪亮的、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感受。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消除了他们的胆怯心理,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找一些面试的材料,模拟面试时的场景,对学生进行面试训练。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点评,学生非常喜欢,效果也相当地好。

三、注重实用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

1.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能力和书写能力。学生的字写得好,说不定就能找到或保住一份好工作。以我们学校学生为例:有十几个学生到某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工作,这个企业的待遇很好,但由于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企业要炒掉我们学校中四个学生,期间因为企业要写一些重要材料,有关负责人在企业员工中寻找,却没能找到一个写字好的人,后来才发现准备被炒的学生中莫某的字写得好,最后他被破例留了下来。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写字不仅不规范、美观,还七扭八歪,令人无法辨认,有些学生的字简直一笔到底。因此,我们中职语文课应开一些写字课,书法课。让每个学生能写好字,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我对他们进行每课一练,即每节语文课前练五分钟的字。

2.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会写应用文是一个合格中职生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有的中职生毕业了,还不会写简历、推荐信、自我鉴定等,这给他们找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且中职生在工作中与各种能力相比较,写作能力最低,毕业生最感到力不从心的就是工作行文,这些学生在工作中不会写计划、总结、请示、报告等,其结果可想而知了。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该把应用写作作为我们教学的重点。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重点对推荐信、请示、合同、借据、简历等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进行写作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中职生学习语文与否,关键在于他们认为是否能从学中受益。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能力与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生择业与就业体现自身价值的两个主要方面,这也是我们学校从企业反馈回来的真实情况。当学生认识到这点时,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所以,中职语文应从实用性着手,对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教改。即首先要了解中职生在语文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要了解现在中职生的心理,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然后确定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说白了,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用”施教,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想学、愿学、学得好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综合实践课是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自然的一门学科,通过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主要的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我刚接手综合实践课的时候一头雾水,这门课程没有像其他学科有教参、教案可以参考,综合实践课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刚开始,我在课上和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教,把提前准备的资料一个一个展示给同学,就像上语文课一般。学生无精打采面无表情,教师自顾自得讲解。现在想想这样做实在是有些可笑.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的内容 而不出去看一看、走一走、做一做,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手与脑,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奇感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没有好奇的欲望,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

一、提炼教材,加强综合实践教材的趣味性

兴趣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 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教材,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教材从各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有取有舍得选材。如“寻访传统名俗文化”课中,课本中提供了多个方面和线索,如果全面进行研究,面积过大,学生也没用精力和兴趣。我在备课时事先划分出学生感兴趣容易导入的部分,提高教材的趣味性。

二、加强自身教学水平

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上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教师对课的把握理解能力的不同。提高教学水平。太易太难的教材与提问都不足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并能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及时得到强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浓厚。通过我的实践我认为应该提高一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能否搞好,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其一,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其二,认真研究和消化教材,确定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其三,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写好讲稿。但要注意千万别照讲稿念。我发现有些老师没有讲稿,先念一段教材,再举几个例子。这样的做法学生不爱听,希望改进。二是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学会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听到上课铃响过就开始讲课。但学生在下面乱哄哄的,一段时间内安静不下来。 教室像个自由市场,严重地影响了教师讲课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讲课要投入,有激情,富于感染力。为了使自己的课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爱听,教师讲课一定要投入。当然,完全做到这些,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讲一课,要有总结。有总结,才会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才会逐渐掌握教学规律。四是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个别老师讲课,只是看自己电脑上的内容一直讲下去,也不互动学生。这样的课堂秩序好像很不错,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听,而是安安静静在下面忙“私活”,这就失去了上课的意义。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把课讲下去。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接受讲授的内容,还能使他们提出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能真正解决一些学生思想存在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必须抓住它,一定忽略不得。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

综合实践课提倡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对课上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如何不懂不知道如何去做,慢慢的就会失去兴趣或研究偏位,在这就体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摸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引导同学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不能让让他们去“自生自灭”。如在第一单元养成服务中的主题”跳蚤市场”的课,我先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筛选后让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二节课进行汇报时, 因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小组汇报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有做策划书的,有做ppt展示的,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通过汇报展示积累了经验,也通过其他小组不同的主题汇报充实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当然, 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确定主题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了。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调动学生的感兴趣并行动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新疆】

第12篇

作者:君子兰

南楼阶梯会议室坐无虚席,全校500多名教职员工聚集在这里参加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那四台大功率空调可劲地吹着,但仍旧闷热难耐,老师们在不约而同地挥动手中的笔记本,好像大合唱做出的统一动作。

我,因为班级成绩年级第一而被确定上台发言。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们班从年级(片外班)14到年级第一,是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老师有刘瑞芳老师、韩秀君老师、赵永芹老师、孙文香老师、许利科老师、尚福敏老师、冯章平老师、任玉红老师、马建平老师……”。

说罢,我放下讲稿,面对全体深鞠一躬——奇迹出现了,大家停住了笔记本的挥动,随之爆发出好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我发言的主旨。实际上当我们从领导手中接过那份写出几十号人的花名册以后,就肩负起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我们不但要使各位同学的学业尽量优秀,而且要让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品德更加优秀。

面对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活生生的一群少年,完成使命谈何容易,这是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是班主任一人所能胜任的。

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创造结果的过程的整体性,成果的最终体现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相互之间配合越默契效果越好。在这里,1+4>5,5-1=0(中考五个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丝毫的夜郎自大或唯我独尊,都会成倍地消弱最终的结果。因此,作为班主任如何团结各位任课老师一道工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我认为,班主任面对各位任课老师的态度应确定为六个字:感谢、尊重、配合。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旗帜和灵魂,这个班级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首先是班主任的荣誉,领导、老师和家长提到某个班的时候,首先打听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是谁,班主任就好比是学校的校长,而各科老师则是各科室的主任。校长是依靠各位主任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实际上没有各位教师的协助,班主任单枪匹马不可能完成任务创造辉煌,从这个意上说,班主任应该感谢各位任课老师。

在每次大考后的总结会上,我都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向各科老师表示感谢。在公布了各科成绩以后,我提议全体起立,向各科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的老师名字深鞠一躬并鼓掌庆贺。在那特定的热烈气氛中,各位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当然,仅此一项远不足以体现对老师的全面尊重,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对培养学生尊师思想意义重大。

班主任对各位老师的评价在学生中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同学们对老师的认可程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科成绩的好坏,这是在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存在着的微妙现象,文人相轻遗害无穷,而老师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则会在学生中起着积极的良好作用。退一步说,即使有的老师确有不当之处,也应该对同学作正面引导,万不可随便表态,推波助澜地乱发议论,这种不负责的低级错误,一旦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那将遗害无穷,最终势必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利益。

初二开始增加物理课,初三开始增加化学课,有时因工作调整某个科目要换老师。在新老师走向讲台以前,我都照例作介绍性发言,某老师责任心最强,业务水平最高,与我的个人关系最好。我要求大家象对待我一样对待新来的老师。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对该老师表示不恭,那当视为对我的不恭。

其实,在我讲这番话的时候,有时还不认识这位即将上任的老师,至少不象我说的那样熟悉。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我的表态起了先入为主的炒作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有时这种炒作是必要的。

老师们之间的默契配合对提高整体成绩至关重要,一般说来,自己做班主任班级的所任科目,同学们是比较重视的,不会低于同头班级所任相同科目的成绩。所以,作为班主任应放心地、更多地关照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每次单科小测之后,我都会开一次班会作一次客观的分析,强调该科的重要。我曾就外语成绩专门召开过有关同学的家长会;我也曾让出语文课的时间让大家去学习更必要的科目。记忆最深的是那次数学小测。韩秀君老师告诉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近段来学习数学的状态不理想,因而成绩与另外两个班级相差较大。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沉重,同课代表一起确定了17个问题较大的同学,晚上我用电话一一与他们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在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电话铃声接连不断,惹得老伴嘟嘟囔囔,说我把自己卖给了学校。说真的,当我们真的把自己卖给学校、卖给学生的时候,成绩的提高也就成为必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