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规范化管理方案

学校规范化管理方案

时间:2024-03-15 10:3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规范化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规范化管理方案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考试 规范化 指导措施

大学生是高校专业教学培养的主要人才对象,发展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现代化人才培养具有先进意义,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重点。历年来高校专业考试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扰乱了学生考试流程的有序进行,重视大学生考试行为指导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要结合专业考试具体情况,拟定科学的考试规范化管理体系,共同创造良好的专业考试环境。

一、高校大学生考试现状

从高校学生考试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考试具有“双向性”特点,考试在发挥专业知识考核职能过程中,也暴露了学生考试行为的一些问题。历年来,高校专业考试都会发生“弃考、作弊”等现象,大学生因各种因素逃避学校的专业考评流程,违背了高等教育体制专业考评工作的要求。此外,教师在专业考试阶段对学生未能基于引导,尚未树立正确的专业考试观念,这同样对高校专业考试体制是不利的,阻碍了考评制度的正常实施。

二、引导学生考试行为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倡导开放性原则,将校园学习权利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专业课程的引导者,带领大学生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借助专业考试政策,学校和教师可及时掌握具体教学情况,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学习引导,引导大学生梳理正确的考试观念,对其专业学习具有多方面的引导意义。此外,教师也能根据学生考试结果,发现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

三、高校学生考试规范化管理措施

高校是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搞好大学生专业教学工作促进了人才战略有序实施,改变了早期国内人才资源落后的局面。基于规范化管理思想下,高校学生考试行为要坚持规范性原则,按照高校专业考试体制标准执行操作,实现专业考试流程的规范化。

1、诚信教育。“诚信缺失”是当代大学生行为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诚信观念,这是考试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学校的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应起到表率作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诚实守信,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每次考前可将《考场规则》、《考试纪律》、《考试违纪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张贴于各教学楼等学生出入比较频繁的场合,以起到防范未然的效果。

2、教学管理。规范大学生考试行为准则,需从日常教学活动展开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准则以约束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试验和实践环节等,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经常选派调研人员深入到各院系、班级进行调研:随堂听课、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任课教师的课程进度等。

3、考试题库。对专业考试题库强化管理,也是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策略,也为高校考试制度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有效的防止泄题、套题、划重点的情况发生,从而迫使一部分学生扎实学习,作弊现象也会相应的减少。

4、考务管理。监考人员是大学生考试的管理参与者,其要明确个人在学生考试中的管理作用,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化考试,降低考试过程中作弊行为的发生率。严格监考制度,提高教师的监考意识;加强考场巡视,由教务部门牵头,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选派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大胆管理和坚持原则的老师组成考试巡视组。

5、阅卷管理。考试完毕后由专人(非任课教师)将学生的答卷封存后直接交到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安排地点集中进行评卷。阅卷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当场阅卷评分,批改后的试卷交由教务部门管理,以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阅卷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化考试成绩,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公平,提高了大学生个人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凭借个人努力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6、惩罚力度。高校采取惩罚制度是为了打击考试作弊行为,营造更加规范化的专业学习环境。建立监控机制,加大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立考试违纪举报电话、举报箱。对作弊学生及时处罚、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将作弊学生公开告知所有学生,予以警示。还可尝试对作弊学生所在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处罚。

四、结论

高校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为高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针对大学生考试行为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完善专业考试管理体系,以规范化标准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学生考试行为管理策略,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活动的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某高校的调查[J].考试研究.2014(02)

[2]张震,任秀娟.浅论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特点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第2篇

【关键词】港口工程专业群 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

1 港航工程类专业项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港口工程类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港航工程施工实习地点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江较偏远地区,且项目部多处于流动状态,加大了实习管理的难度,目前实习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单位问题。港口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能每年持续安排顶岗实习岗位的企业较少,能大批量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也不多,每年以企业来校招聘或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情况较多见。因相对固定的顶岗实习单位较少且比较分散,校企之间较难形成长效实习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内容问题。港口施工企业一般难以接受学生轮岗培训,而学校则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均要进行学习,实习内容与培养方案差异较大,也增加了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的复杂性。

(3)顶岗实习师资问题。一方面实习学生多,实习单位分散,学校难以安排充足的指导教师到企业指导,而企业也难以抽调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校企指导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有的学生逃避顶岗实习或敷衍应付,师资不足导致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另外还存在学生变更顶岗实习单位较频繁、顶岗实习考核不够全面和规范、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较薄弱等问题。

2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探讨

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地点以项目部为主,地点偏远且流动较大,实习管理应有一系列相应措施,以下以广州航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2.1做好顶岗实习管理顶层设计

2.1.1 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教学基地

按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基地运行校企共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若干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形成较长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如广州航海学院和广东航达工程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每年有一批港工专业学生在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录用部分学生;近期与航达合作成功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使校企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1.2 校企协商共同确定顶岗实习内容

顶岗实习内容由校企共同设计,如专业基础单元包括水运工程识图、测量、材料检测、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单元包括港航工程施工等系列实习内容,如图纸会审、编制工程预算、制定施工方案、典型工种动手操作等,基地应尽量有上课场所和模拟各环节流程的模块化实训平台。

2.1.3 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师资队伍

广州航海学院港工专业实行教学与生产并轨的管理模式,将青年教师工程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将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工作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基地深度融合;由学校聘任企业能工巧匠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纳入学校兼职师资管理范围,双师型教师与技术人员互为融通,使基地每个实习小组能配备至少1名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

2.1.4 做好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设计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建立以理论、实践、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三元”式教学质量考核体系;(2)创建以“学校―系部―教学团队―教师”“学校―系部―中队长―学生”“学校―系部―家长―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三条主线网络”;(3)落实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学生、家长“四层次”评教评学;(4)以“双证”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和平均薪酬等为评价标准的顶岗实习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2.2 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规范化。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使管理规范化。

(2)按层级管理原则建立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管理。

按层级管理原则,成立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教师、中队长等组成,顶岗实习单位须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利用QQ群、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信息等多种联系方式,学生们可随时与老师交流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包含岗前培训、学校规定、技术报告、公告管理等功能模块,对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要求学生每周通过网络提交一次小结,将实习内容、存在问题及建议等通过网络提交给校内教师;教师一周内须进行回复,对学生报告进行指导。

(4)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学校教师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要求教师到学生实习区域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并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争取实习单位支持和帮助。

2.3规范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校企双方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制度。

(1)制订相关评价与考核表。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劳动纪律、工作业绩等6项指标。

(2)学生顶岗实习单独作一门成绩计,由二部分组成,即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鉴定,占总成绩的40%;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占总成绩的60%。

(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要求在实习结束前完成,先由学生做好实结与自我鉴定,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再由企业指导老师签署鉴定意见和成绩并盖实习单位公章。

(4)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实习单位要综合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质量等情况做出客观鉴定。

(5)实习过程记录与阶段性评价。企业指导教师每日填写学生考勤登记表,每月按6项指标逐项打分,填写成绩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填写与学生交流和指导情况;学生每日填写工作业绩登记表、每周填写实习周志、每月写一个顶岗实习工作小结。

(6)学生须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等,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中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纪律表现、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和出具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成绩后,全部资料由学校统一归档。

(7)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及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答辩,否则须重新参加一段时间实习并重新评定成绩直至及格才可进行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何 辉. 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2).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徐新伟. 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1).

第3篇

管理由“管”和“理”组成。管是目的,理是基础。理不清就管不好,不管也就无所谓理。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管的目的就是使一个单位的所有成员,发挥所有潜能,形成最大合力,实现单位的最高目标,从而体现管理的效益。理是基础,理的最佳效果是让各成员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使所有成员利益平衡合理,各尽所能,从而避免内耗,防止掣肘,形成统一意志。为实现有效管理,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足做好。

一、首建中等职业学校试题库、课件库,既为实施教考分离打下基础,同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的主要目标放在理上。教师最信服的无疑是教学成绩的优劣,但对教师成绩实行公正、公平的评价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一个大的职业学校,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招生时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人数各不相同。多数老师所教科目不相同。如何公正、公平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情。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由此形成对职业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实现教育教学活动量化考评,是我们的第一步工作。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科目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没有普通中学那样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可以规范实施的学科教学大纲,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考核标准带来困难。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实行统考,按照统考结果和教师平时表现对教师进行工作评价,而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考试的,这样全校所有专业课教师就没有相对统一的量化评比标准,文化课教师的考评也无人相信其合理性。这实际上是学校对教学的无序管理,也可以说是放任不管,更谈不上管理效益。老师的教学工作没人能知道谁好谁坏,只能是领导凭影响,教师凭良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决定首先建立试题库、课件库,以此为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为量化考评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平台,(所谓的合理指的是在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建立一定量的试题库,让学生会做题库也就是把握住了大纲,把握住了大纲一定也会做题库。)同时也能使学校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我们要求做到所有科目必须建库,所有教师列入考评,所有试题来自题库,所有考试统一组织,所有荣誉和考试成绩挂钩。

建立题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题类、题型、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教学大纲,按建库要求严格实施;试题库不仅具备查询功能、智能组卷、专业组卷、知识点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还制定相应规则,对教师所建题库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严格评定。对不按要求的教师有相应的处罚细则。在建库之前我校还进行了两项较大的活动。一是所有老师必须人手一台微机。二是所有教师必须经过计算机操作考试。截止目前,试题库共建有10个专业、100多个科目的试题,试题累计已达5万多道;课件库已上传.优质教学课件达5300多个,使我校教师、学生全部实现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和交流。同时为实现教学考试的公正、公平考试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平台。

二、实行教考分离,调动师生工作积极性

在题库建好的基础上,我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实现教考分离。我们对新生实行摸底考试。然后每个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生入学编班化级后,对所有学生的文化课实行摸底考试,所有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全校排队。然后再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和摸底成绩相比较得出教师的名次。每次考试成绩都作为下次考试成绩的基数。老师的教学成绩主要是依据平均成绩排名和增长成绩排名来得出。所有试卷均由教务处人员从试题库中自动生成。成绩评定也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由于题库由老师自己来建,组题由教务处人员来操作,所以考试过程非常规范,其公正性令广大老师十分信赖。

实行教考分离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克服过去教师自己教、自己考时,对试卷及评分的主观性、随意性;另一方面不仅对同一进度、同一要求的同一门课程,引进了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就是不同科目由于题库都是按教学大纲要求,按题目的数量题型要求来建立,使老师感觉到它的公平合理性。从而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所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完善考试制度、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考试诚信度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学校考评管理制度,严格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教考分离实际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结果给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也就是目标管理。但教学如果不实行过程管理,也不会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化。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惰性,若平时不抓不管,要实现最后好的教学效果,是不现实的。所以,对教师在学校工作的任何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办学的明显标志和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我校在教学管理的继承与创新、改革与重建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学校的日常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趋向有序化、科学化,真正达到规范化。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出台《教务处考评四部方案》、《教务处考评教师方案》和《教务处对教师日常工作考评方案》等一系列教学、日常考评的规范制度,做到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教学,用科学的方案来评价教师,用严格的奖惩来激励教师,用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督导教学工作。

第4篇

2021驾校校长述职报告模板

驾校校长述职报告(一)

全体教职员工同志们,大家好。

20xx年是全体教职员工乘势而上,再攀高峰,喜获丰收的一年,在交通局正确领导下,学校稳步进展,我校严格根据上级的指导方针与要求,结合当前培训市场的特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办学,开展全新的驾驶培训模式,同时不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教学水平,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做到了人性化,高效化和规范化。

一、优化队伍建设,增加教练员队伍素养提高

今年培训管理部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管理水平及力量不断提高,年初他们首先对教练员的队伍进行了优化,聘请了一批有丰富驾驶工作阅历,有肯定素养的驾驶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初步实现了我们自己培训,为自己服务的目标,新的教练员上岗以后在老教练员的帮代下,进步很快,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热忱也空前高涨,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有的人不论是教学成绩,教学看法,教学质量,招生,用油车辆爱护,都很突出,他们成绩的取得与培管部的管理,和老教练员的帮代有着挺直的关系,值得表扬的是修立山教练,新教练员实习期间,因他的讲课看法很有特色,所以培训新的教练员时都要支配到他的车上实习一段时间,他从来没有打过折扣,无私的按培管部的要求做,圆满完成任务,还有许多教练员也不同程度上做出贡献。

今年教练员经受了两次培训,一是岗位培训,二是换证培训与考试,学校利用这两次培训,首先对教练员理论学问进行再提高,要求每个人在讲课时必需充分利用四四教学法去教学,结合每个学员的心理,仔细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严格执行省、市道条及教练员管理方法,对待学员严厉?仔细、负责、对待不同性格,不同岗位,不同年令,不同性别的学员,做出不同的教案,促使教练员从简洁的教学水平,走向真正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统一的高水平的教员。

二、加强教练员管理,狠抓培训质量

历年来,驾培市场竞争激烈,全区八所驾校,都有肯定的实力,要想站稳市场,赢得.与学员的认可,年初,学校完善了教练员管理制度,明确了目标责任,教练员在教学中,必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令法规,按章操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需做到勤政,廉洁,严禁收受学员的现金与实物,接收学员吃请,严禁向学员摊派各种款项如有违纪行为,学校将严峻惩罚,学校还不是时找学员交谈,了解教学状况,由于加强了教练员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的评价,与知名度也不断的提高。三、重平安训练,强化平安意识

首先,加强教练员的平安训练,年初与教练员签定平安责任状要求每个教练员把平安放在位,强化平安生产就是效益,制定种种平安训练的规定,必需按要求去做,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平安隐患存在。训练前检查好车辆的状况,收车后做好保养工作,确保100%的平安训练,教练员必需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学员的平安意识,保证学员出入平安。四、进一步增加实力,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我校着重留意实力的增加,在硬件和软件上正确解决自己的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把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如下五大特色和优势。

1、把一心一意为学员服务,一切从学员的利益动身,做为驾校的办学宗旨,坚信学员是驾校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驾校的中心工作应当是,围绕为学员供应优质的服务来进行。

2、设施齐全,服务项目齐全,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驾校如今年做到教练员岗位培训,法规培训车辆用法方法的培训。

3、科学训练,留意训练中的科技含量,驾校面对的学员很简单,层次不齐,我们要做到因人施教,首先学员报名时征求学员的看法,分车时有针对性,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并留意非智力因素在训练中的影响作用,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由盲目性转化为方案性,由自发性转化为自觉性,使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博得学员好评。

4、校风要廉政,确保学员的利益不受侵害,校风对学员有肯定的影响,连续完善教练员廉政措施的建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三、20xx年先进事迹

大货组全体教练员,在今年的工作中应当提出表扬,他们任劳任怨,不论对待本职工作,还是其它工作,在场地搬迁的状况,顶着寒冷,自己动手垫场地,才垫的场地没有压实,大风刮来,漫天黄土,飞沙走石,一天训下来,每个人都成了黄脸,但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叫一声累。在这样困难的状况下,考试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制造考试合格率平均成绩为95%。

小货组的教练员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了教练员的职责就是教好车,练好车,考好试,平安无事故。通过他们的努力,五台车共分483名学员,只有11人没有来练车,其它472人全部进入训练。假如能赐予正常考试,他们能全部按要求推出去。

轿车组的于泽辉,在爱惜车辆及节油方面应当是最优秀的,大家在公布各项考核成绩中能听的出来。盼望大家向他学习。招生状况:

全年招生在50人以上的有于经全,修立山,纪线芳,孙传洲。盼望在2021年里更加努力,为中山驾校更好做出贡献。

大家都知道,我校的陪练部正式成立了,它标记着我校的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后,我校学员不仅能学会驾驶汽车,取得驾照,也能通过陪练加速提高驾驶技术。通过我们的一条龙服务,汽车驾培市场越来越繁华,我校的地位也由此越来越坚固。

四、问题与不足

1、教练员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2、招生宣扬还须加强。

3、办公室人员责任心还要加强。

今后的工作准备:

1、拓展招生渠道,集思广益。

2、加强驾校各职能部的协作,把责、权、利落实到人。总之,驾驶技术是一结合性的学科,驾校更是及办训练与经济于一体的特别性训练部的,在驾管中心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离学校的总体目标还有距离,今日我要连续努力,始终斗争学员的培育放在位,本着一心一意为学员服务,一切从学员利益动身,努力工作,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求得更大的进展。最终,向全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问好:祝福你们全家在新的一年里:

身体健康,全家美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述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驾校校长述职报告(二)

20xx年是全体教职员工,在运管处正确领导下,学校稳步进展,我校严格根据上级的指导方针与要求,结合当前培训市场的特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办学,开展全新的驾驶培训模式,同时不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教学水平,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做到了人性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目前我校:C1教练员45名,B2教练员3名,C1桑塔纳教练车40辆,C2海马教练车1辆,B2教练车1辆,用于桩训的吉普车13辆,共培训C1学员1850名,B2学员24名。

一、优化队伍建设,增加教练员队伍素养提高

今年来培训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步走向成熟,管理水平及力量也有了不断提高,年初我们首先对教练员的队伍进行了进行系统的培训,新的教练员上岗以后在老教练员的帮代下,进步很快,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热忱也空前高涨,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有的人不论是教学成绩,教学看法,教学质量,招生,节油,车辆爱护等方面都很突出,他们成绩的取得与培训管理和老教练员的帮代有着挺直的关系。

今年教练员经受了两次培训,一是岗位培训,二是驾培科统一组织的新增、移动教练员岗前连续训练培训,学校利用这两次培训,首先对教练员理论学问进行再提高,要求每个教练员学规范,结合每个学员的心理,仔细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严格执行省、市道条及教练员管理方法,对待学员严厉?仔细、负责、对待不同性格,

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员,做出不同的教案,促使教练员从简洁的教学水平,走向真正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统一的高水平的教员。

二、加强教练员管理,狠抓培训质量

历年来,驾培市场竞争激烈,要想站稳市场,赢得.与学员的认可,年初,学校完善了教练员管理制度,明确了目标责任,教练员在教学中,必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令法规,按章操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需做到勤政,廉洁,严禁收受学员的现金与实物,接收学员吃请,严禁向学员摊派各种款项,如有违纪行为,学校将严峻惩罚,学校还利用平常和结业考核的机会不是时的找学员交谈,了解教学状况,由于加强了教练员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的评价,与知名度也不断的提高。三、重平安训练,强化平安意识

首先,加强教练员的平安训练,年初与教练员签定平安责任状要求每个教练员把平安放在位,强化平安生产就是效益,制定种种平安训练的规定,必需按要求去做,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平安隐患存在。训练前检查好车辆的状况,收车后做好保养工作,确保100%的平安训练,教练员必需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学员的平安意识,保证学员出入平安。

三、进一步增加实力,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我校着重留意实力的增加,在硬件和软件上正确解决自己的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把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如下五大特色和优势。

1、把一心一意为学员服务,一切从学员的利益动身,做为驾校的办学宗旨,坚信学员是驾校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驾校的中心工作应当是,围绕为学员供应优质的服务来进行。并提出“欢乐学车,享受学车,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一切,我们的服务与你的需求同步”的培训理念。在融洽、和谐、干净、平安的学习环境里供应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设施齐全,服务项目齐全,进行了库位调整,并安装了大功率照明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

3、科学训练,留意训练中的科技含量,驾校面对的学员很简单,层次不齐,我们做到了因人施教,首先学员报名时征求学员的看法,分车时有针对性,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并留意非智力因素在训练中的影响作用,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由盲目性转化为方案性,由自发性转化为自觉性,改传统的师徒教学模式为伴侣式教学关系,使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博得学员好评。

4、校风廉政,确保学员的利益不受侵害,校风对学员有肯定的影响,连续完善了教练员廉政措施的建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四、节能减排工作

驾校以.为统领,将节能减排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1、对每一台车辆制定台帐,实行目标跟踪管理,对车况实行动态监管。凡是有损耗的小毛病,准时排解。定期做好二级维护,定期进行车辆检测,定期进行全部车辆排气管和三元催扮装置的检查,使得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规定,全力保证车辆的运行良好,节能降耗。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

2、对于刚学车的学员实行驾驶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科学手段,从而节约资源。使传统的粗放型培训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的集约型培训。

3、从改进驾校教学方法入手,实行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提高驾驶员及驾驶从业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指导学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节油阅历,提倡轻踩油门、少踩刹车、怠速熄火、常检胎压、减重行驶等节能环保驾驶习惯,号召学员主动参加节能减排。

五、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

在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中,我校依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和“驾校规范管理要求及标准”,完善了16项管理制度和10项公示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平安管理、教学培训、结业考核和学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台帐,做到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牢靠,归类摆放整齐,查阅资料便利快捷。加强了对教练车技术状况及车容车貌的管理,统一了“江苏驾培”标识,统一了招生电话,统一了驾校名称。严格根据公安交警及运管部门批准的路途和教学场地进行训练。保证教练员在教学培训期间服装统一,持证上岗,严格根据

交通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范进行教学,规范操作学员培训智能化管理系统,如实填写教学日志和培训记录。培训中严格杜绝用法跑码机和假指纹的现象,同时驾校还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学员看法箱,主动接受学员满足度评价和合理化建议。

六、问题与不足

1、教练员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2、招生宣扬还须加强。3、办公室人员责任心还要加强。八、今后的工作准备:1、拓展招生渠道,集思广益。

2、加强驾校各职能部的协作,把责、权、利落实到人。

3、在驾校中开展驾培行业的.责任的商量。由于近几年来,驾培行业持续升温,值得庆幸的是:2021年又迎来了一个学车的高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驾培行业是一个危机时期少有的避风港。

在经济效益良好的同时,驾培行业的口碑和形象是否与时俱进,达到了行业要求的“和谐驾培、品质驾培“呢?我们是否忽视了做为企业公民的另一个义务-----.责任?

我们预备将企业.责任纳入公司战略规划中,从公司总体进展战略动身,将企业的.责任贯穿到驾校整体经营活动中。

总之,驾驶技术是一结合性的学科,驾校更是及办教学培训与经济于一体的特别性教学培训部门,在运管处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驾培机构资格条件和驾校规范管理要求还有距离,今后我们还要连续努力,始终把学员的培育放在位,本着一心一意为学员服务,一切从学员利益动身,努力工作,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求得更大的进展。

第5篇

一、更新理念,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争创文明校园,既是实现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质量兴校、名牌立校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市教育局下发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参观考察学校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学校,召开各层次的会议,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在市、县教育局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即: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标要求,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全面、严格”的要求,抓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二、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

创造优美、舒适的学校文化环境,不仅是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充实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学校的实际,提出了以“建优美校园,促名师成长,创一流名校”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程建设”。在这其中,我们把改造校园环境作为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学校经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园扩建工程。改造校园南墙,新建透视墙100多米;改造操场,铺设炉渣跑道,铺设操场、灌溉及排水设施;新建厕所一处,改造厕所一处,新建车棚三个;增设卫生室一处;增设篮球场一处。新建幼教楼一幢,面积1980平方米。改造教学楼前绿地,剔除陈旧高棵绿化植物,改种三叶草坪。将教学楼、综合楼上的校风、校训警示招牌重新油漆;在校园东墙印制“真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警示语,悬挂名言版面4块;教学楼、综合楼铺设地面瓷砖;增设壁报栏2个;建设主题为“启迪”的校园雕塑一个;设文明警示牌10个,添置垃圾箱若干;在教学楼楼道和走廊悬挂著名科学家画像和名言警句;在教室内固定地点统一悬挂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专栏、教育名言、国旗;餐厅内悬挂爱粮惜物名言和餐厅管理规定;宿舍内进行个性化文化建设。硬化校园道路200米,硬化综合楼南和教学楼东地面,修补校园原硬化地面和校门口地面,安装路灯18座。近期学校又投资新建了花园一处,内建桃李亭一座、休憩蘑菇亭三个。整个校园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的新境界。

三、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流校风

校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在不断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施教,把创建一流的校风纳入了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首先,我校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我校积极开展以“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都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月”专题活动,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和教职工“十注意”、“十不准”、“十禁语”等师德制度,强化“学生工作无小事,教师行为无小节”意识,从小事抓起,从自我做起,抓好监督奖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是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了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我校规定: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为行为规范教育课,每学期第一个月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充分利用宣传板面、橱窗,结合军训、报告会、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理解。我们还把《规范》、《守则》细化为我校“学生行为规范评比细则”,日检查,周总结,每月一评比,形成了政教处、团委全面抓,班主任跟班靠上抓,学生会、文明岗值勤具体抓的全方位督查模式。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了整洁、有序、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广播操、自行车摆放等都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以常规化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有益的校园活动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在原摔跤训练队、柔道训练队、篮球队、田径队的基础上,增设了舞蹈训练队、合唱队、科技制作小组、读书协会、书法班、美术兴趣小组、器乐演奏队等,还经常利用周末组织专题讲座、辩论会、音乐欣赏等活动。

第6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 问题 对策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亦是一项尚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尝试之旅,对于如何切实有效落实核心价值观,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笔者在结合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基础上,认为当前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难解之题,亦是切实推进培育工作的切入之口。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关注与破解是将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的必经之路。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二课堂剥离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受教育、学知识的最主要、最直接渠道。因此,抓好第一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尤为重要。第一课堂的课程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目前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在积极探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全部课程设置中比例非常低,且通常只有一年级开设,在此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常又无法直接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而专业课则与大学生一路相伴,日益深入,影响巨大。当前的局面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几乎脱钩,对专业水平与道德品质的培育投入是失衡的,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联系也是不甚紧密的。造成了一种“重成绩、轻能力,重荣誉、轻德育”的惟“学霸”是瞻的局面。

(二)辅导员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角色定位”是“根据实际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征来限定主体的各种行为模式或培养主体的某种行为”。现实中有不少辅导员尚未完成这种角色定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原因之一是长期的工作惯性使辅导员自身和社会对其的定位大多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保姆”、“服务者”、“管理者”等角色,且本已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更无暇顾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原因之二是一些高校并未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强调辅导员在此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都认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理论课教师的事。以上情况导致辅导员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角色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了“错位”乃至“缺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辅导员积极性不高

即便明确了自身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角色定位,辅导员也普遍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是本身工作压力繁重,分身乏术;二是学校鲜有政策性保障与激励性措施支持辅导员开展工作;三是辅导员的研究者角色被压抑,高校普遍重视科研,但这些重视却集中在专业课教师身上。与学生接触广泛、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教育背景日渐提高的辅导员的研究者角色却被长期忽视。综上,辅导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不利于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

(四)大学生积极性、自主性不强

在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系列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积极性、自主性不强的现象。大多是学校组织,学生被动参加的局面,鲜有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展的以弘扬、培育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直言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胜于五光十色的活动形式,学生的创新性与投入性重于活动场面的盛大华丽。主动地参与远胜于被动地动员,积极地投入绝强于消极地应付。学生的不同态度使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亟须探讨的问题。

(五)学校意图与学生意愿契合度不高

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学校往往是从全局的高度明确方向、规划方案、制定政策、推动实施。而学生则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考量一项活动对自身诉求的满足度。因而在对活动评估时,容易产生异见――学校认为一项活动有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大力推进,学生则可能认为此活动对自身发展成长帮助不大而不愿参加。特别是如若出现强制学生参加的情况,学生的抵触情绪便更容易产生。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学校活动惯性地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作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主要主体,高校应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各种可能统筹考虑,以集中有效资源,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有针对性地解决前文指出的各种问题,高效快捷地实现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工作协作机制

核心价值观培育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师或学工部门或宣传部门或辅导员哪一支队伍的事情,而应是贯穿于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后勤、学生工作等各个环节的具有统领性、全面覆盖的工作。学校应在各个工作领域都着力强调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要求各部门在各自岗位上探索、创新基于本职工作的培育核心价值观新方法,要求各部门之间能够通力配合、协调工作、共同推进。

(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学校应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通过学校制度建设、发展规划、校规校纪、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指导性、统领性的刚性政策制定,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学校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改革教学方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改革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开设于一年级且内容单调的现状,改变仅要求学生取得思政课堂成绩的局面,将实践表现纳入教学方案中,成为获得学位证书的必备条件。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改变以理论教授为主要方式、以书本阅读为主要依托的相对单调的教学方式,尝试将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课堂研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思想引领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学术研习与自我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思政课新的内涵与时代意义,使其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阵地的作用。

(四)建立辅导员(包括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发展制度

1.为辅导员定期提供培训。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需要在辅导员对其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后,对该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后,方能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因而,对辅导员的定期培训尤为重要。一方面,不断深化辅导员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传播正确的信息给学生;另一方面,传递随着时展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最新理论内涵;一方面,在培训中不断强化辅导员担任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辅导员们在互相交流与借鉴培育工作心得体会过程中碰撞出新灵感;同时,且尤为重要的是,向学校反映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利于学校及时调整政策,向学校传递学生意愿以更具针对性地推进工作。

2.为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搭建平台。辅导员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被长期压抑,严重影响力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实际上,辅导员进行科研活动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不仅能收集到最真实的学生动态与问题,还能最及时地用实践来检验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把宏大的理论叙事以日常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还能把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其真正入脑、入心、入生活。基于此,学校应为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搭建平台――提供科研立项机会及经费支持,提供辅导员进行科研的相关政策鼓励。

3.为辅导员个人发展提供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育核心价值观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将辅导员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在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在个人晋升发展上也予以一定的考虑。使辅导员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化为自觉的工作使命。

(五)建立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

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培养、考核、评优的重要标准。现念中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不仅要培养出学业优秀的人才,更要在道德品质、责任意识、健康体魄等各方面都有所作为。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同学业上完成学分一样不可或缺、自然而然。

(六)高校深入调研,校内外有效联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内化”,所谓“内化”,即“某种理论观点、主张或政策通过一定的方法、渠道、手段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使之接受,并逐步转化为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而接受的最重要动力是符合受体的利益诉求,因此高校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切身需求、存在问题、成长困境等,从解决大学生诉求出发,制定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切实办法。

第7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文明校园为主题,以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构建文明、和谐、可持续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重点与创建目标

学校文明创建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净化美化校容,建设文明环境;二是规范语言行为,培养文明学生;三是突出整治重点,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引导下,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全校师生认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1、组织机构:成立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xx

副组长:陈xx

成 员:晏xx

吕xx 各班班主任

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确定负责人员和工作人员,重点和要害部门还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工作职责: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办公室下设学生工作组、校园环境组、作风建设组、校园治安组、班级宣传落实组。

学生文明监督小组:负责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落实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文明宿舍监督小组:负责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

校园环境组: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及校园的环境建设和环境卫生,督查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环境建设和卫生工作;

作风建设组:检查、监督文明公约的践行情况等;

校园治安组:负责校园秩序整顿和安全保卫工作;

班主任宣传落实组:负责该班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负责督查班级学生活动的落实情况等。

四、工作要求

1、思想重视,注重实效。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和注重实效的观念,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并与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等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活动实效,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2、条块整合,形成合力。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考核、评比工作;定期沟通,加强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3、规划引领,建全机制。根据学校的特点,制订规划;建立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认真调查、排摸可能影响师生安全和校园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工作日程和工作职责,做到工作层面上抓落实。

4、增加投入,构建体系。要以增强物质装备为抓手加大投入,除保证各项原有投资渠道的经费投入以外,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其他必要的经费给予满足。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内、外有机结合。要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切实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6、加大督促力度,定期检查评比。我校对各部门的安全和文明指标定期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责任人见面并与学期评优、评先等挂钩,以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做好安全和文明工作的积极性,使我校的校园文明创建工作呈现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主要内容

(一)、师生道德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健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干部、教师及学生的法纪教育,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校园文化建设

1、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载体树立学校总体形象,规范学校性质、特色、总体情况的表述。在校园显著位置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学生守则,并运用宣传栏、文化墙、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宣传“八礼四仪”,在教室内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内容宣传,努力使全校形成“树一流意识、做一流工作”的共识。

2、加强学校宣传力度和管理,通过学校广播、板报等进行宣传,并对作出成绩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规范校园内宣传横幅和展板、宣传橱窗的管理。

3、坚持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活动,坚持正确引导、健康向上、文明高雅、寓教于乐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校园环境建设

1、加强学校校容校貌及周边环境建设,不断绿化美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社会教育内容:爱护市容卫生、不破坏花草树木、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往车外扔垃圾、不往屋外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吐口香糖等。

校内教育内容:干净有序、整洁有序、亮丽有序、安全有序、维护有序和内务有序等六方面内容,对学生在个人卫生、课室摆放、教室卫生、饮食卫生、清洁与维护工作,宿舍内务等方面提出有序的要求:每位同学要做到不乱丢一张纸屑,不乱扔一块果皮;课室桌椅要整齐,教室地面和窗户要干净亮丽,做到“八面净”即地面、墙面、天花板面、玻璃窗面、黑板面、讲台面、走廊面和公布栏面整洁干净等。

2、扎实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安全责任制;强化信息报送制度和重大活动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对于大型文体活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坚持值日巡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校园内车辆管理;健全门卫制度、登记制度等。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寓 5S管理 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31

5S的内容与发展运用:5S的原意分别是:第一,整理: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物品区分开来,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的物品;第二,整顿:放置物品标准化,使任何人立即能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减少寻找时间上的浪费;第三,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第四,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第五,素养:对于已经规定了的事情,大家都按要求严格去执行,并长期坚持养成一种习惯。

大学校园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创建文明校园、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职学院实施特点5S管理制度,因为这5个词是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意在提高学院精神面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了重要引领作用,并从其和谐校园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促使创建文明校园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了保障。

1 “5S”是职业校园中文明建设的需要

高职学院的制度文明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学院公寓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院文明安全的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学院工作如何结合学生公寓的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学生公寓文明安全需要大家的配合及协助,不违规用电,不乱接拉插头,文明用电,爱整洁是学院公寓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同学的行为规范准则,为学院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背景。有利于更好的使学生公寓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2 “5S”管理运用于高职学生公寓的实际意义

经常整理可以让自己使用的空间扩大。高职学生的公寓经常清除杂物、垃圾,不但保证了通行道的顺畅,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居住空间,消除了公寓居住学生的压抑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很好的发展。学生的物品比较多,将物品合理科学有序的摆放,不但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而且还可以减少使用时寻找的时间。要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摆放,一些常用的物品要摆放在易拿易放的地方,不常用的物品可以放在隐蔽的地方,合理规划,也不用经常整理,这样就提高了办事效率。

经常清扫可保公寓整洁 ,每个学生要将自己居住的空间经常打扫,不要相互推诿,可以在本宿舍内制定值日表,轮流清扫。公共用品要注意爱护,要定期进行保养,改善美化公寓环境,这不仅是学生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除了公寓卫生要经常清扫,保持衣柜、书柜整齐外,学生个人的卫生也要经常清洁。外形的整洁包括衣着打扮要得体,不留长发,经常修剪指甲、勤洗澡等。内在的清洁要做到礼貌待人,不说脏话,学会尊重他人等。为了保持学生稳定的情绪,居住公寓的大环境也要保持,尽量消除噪音、污浊空气等的污染。5S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每个入校生的道德素养。每个学生都应该严格按照这个管理规定的去做,逐渐培养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同时,现代的企业也在应用5S管理办法,在学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话,可以很好的消除初入职场的各种不适,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更有利自身很好的发展。

3 “5S”是职业学院培养后备技术人员的根本保障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学校发展”是培养高职学生及公寓管理干部的基本要求。在5S监督与管理中,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院学生创造了一个小型的工作平台。学校5S管理建立“目标计划系统、督导检查系统、考核评价系统”,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一条强而有力的纽带,推动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与创新力度。制度改革,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完善《高职学院学校管理手册》,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学院针对5S管理监督成立了校风督察部及其指导老师,其职责明确,狠抓落实,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常抓不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 学院所提倡的行为规范及学院提倡“5S”目标、任务

高职学院“5S”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从公寓5S管理与学院学生5S管理协调学院的文化氛围、硬件设施等方面剖析了学院开展这一管理制度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是学院的办学理念。人――自然而然的概括了整体的范围:个人、集体。学校的管理制度充分的体现出了学院提倡5S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目的意在规范和要求学生知、行合一,以集体荣誉为首要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院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

5 良好的素质从学生开始

爱个人、爱家、爱国。由小极大,学生个人的素质与学校的校风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常说的“德”就是道德,也是作为一个良好公民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常用“德才兼备”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无德的人,即使有再好的才能也不会被重用。学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给周围的学生带来正能量,为人楷模,树立榜样的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感召学生紧密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俗话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这个道理。学生干部要清楚认识到5S管理的重要意义,自觉的维护这个管理规定的执行。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肩负重托,有强烈的工作热情,积极工作,带动身边的学生自觉的遵守5S管理制度,并长期的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6 通过“5S”管理工作培养合格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要想出色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外,还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各异,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素养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团结一致,来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在分配任务之前,要思考如何很好的开展工作,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特点,找出中心关键所在。然后结合本系、本班或者本小组的特点和实际任务来布置工作。可以先找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一起协商怎样才能做到最好,不能搞一言堂,自己说了算,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这样一来经过前期的准备就可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在布置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5S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潮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自己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和老师联系,以求得解决。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干部,可以很好的和同学以及其它的群体或者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工作开展非常有利。此外,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必须要打破常规,能有自己的新见解,新方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做得越来越有生机活力。学生干部要做好社会工作必须先服众,而出色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干部的工作才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干部由于工作学习的需要经常接触到很多的人,比如校内外的领导、老师以及其他的组织成员。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学会自我调节,缓解自身的压力。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样才能给别的同学树立一个榜样,传递正能量。

简而言之,5S是职业校园中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院学生公寓良好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班级团体凝聚力的见证,更是学院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为把我院5S贯彻和传承,必须严格把关。我们应通过努力规范自身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推进学院“5S”规范管理、宣扬建设文明校园的途径来追求和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元志学.导入企业文化元素推进企业5S管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王洁,陈胜雷.“5S”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初探[J].教育管理,2009,(4).

第9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类 见习实践 建设探索

引言

专业见习实践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环节,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实习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专业见习增加经验背景,基于课程的理论学习逐步建构新的知识,提高认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实习技能。专业见习实践是由知识量变到能力质变转换不可缺少的步骤。但专业见习课时设置得较少,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占比重小,未能引起教学领导组织管理的足够重视。如何增强见习实践教学效果,促进该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完善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笔者主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1.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现状及分析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见习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是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拟定第七学期(本科)或第五学期(专科)的其中一周作为专业见习周,通过对某工厂的生产过程的考察观摩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初步认识专业的职业工作规律,最后以学生提交报告教师评定成绩完成见习实践过程。由于见习实践的时间短,具体安排操作比较灵活分散,许多高校在见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着力较少,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见习实践效果并不明显,见习活动开展流于形式,见习效果的评价标尺不明确等。笔者总结出如下几个原因。

1.1见习实践缺乏整体规划。

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一般为两周,集中在一个学期进行,为了保证完成见习实践任务,各专业负责人一般考虑见习带队教师的专业方向是否吻合,课时是否冲突,根据开课学期的师资情况进行安排。见习计划由教师个人制订,有的见习带队教师开课前的一学期排课时被通知,没有来得及了解课程了解学生就仓促安排制订计划,规定的见习内容、具体的实施任务都比较随意,有些计划中并没有体现见习目的和目标,仅仅是见习流程和注意事项。见习计划滞后,见习实践计划安排被动,计划表可能在见习前几天才完成,未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等。此外,见习内容与课程联系不大,由指定见习带队教师安排见习内容和形式,存在与学生上课课程脱节或者只安排该教师任课课程范畴的见习内容的问题。如此,见习目标不明确,计划内容随意,见习实践缺乏具体的实施任务,学生“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见习效果不佳。

1.2见习实践单一化。

由于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时间短,有且只有一次,带队教师负责见习实践组织,力量单薄,以致见习实践形式单一化,多由见习带队教师安排到熟悉的企业参观生产流程或到艺术产品集中展览区参观艺术品。各教学系部通常以一门课程简单定义见习实践,忽视见习的独特实践性内容,凸显见习考核方式单一化,学生见习结束提交见习报告便可完成该课程内容。由于学生见习报告中多体现参观流程,心得或反馈的问题较少,带队教师通过见习报告和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作为该见习课程成绩,教师难以从中检验考核学生的见习效果。

1.3见习师生不重视,缺乏热情。

从结构的角度看,见习实践应是理论知识向实习实践能力转变的过渡环节,但这一过渡的实践环节往往不被重视。见习带队教师按学校规定带学生参观并按规定的评分方式给予学生该课程分数。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通过见习实践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帮助解决甚少再关心。学生见习前对见习活动目标、目的、任务等漠不关心,不主动调研了解见习内容及情况,多数仅对考察的地方更感兴趣,见习结束提交报告应付作业。另外,由于见习实践需涉及联系校外单位,考虑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带队教师安排见习实践存在吃力不讨好的情况,教师对实践教学建设缺乏足够的兴趣。

2.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议

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更注重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实践内容更多样化,艺术形式及技术能力涵盖更具全面性。以陶瓷专业人才为例,主要培养学生陶瓷产品设计开发、装饰、工艺生产制作的综合能力,具有设计手绘、电脑制图的表达能力,具有获得信息开拓市场的能力及陶瓷设计开发等。由于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同,部分高校管理者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认识上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进而造成在组织运作上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最后达不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增强动手能力的效果。[1]

2.1以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制定艺术类见习实践规划。

2.1.1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强化艺术类见习实践功能

根据《韩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2版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贯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以企业(行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为依据,构建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不少于50%。”其中从指导思想上强调“构建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在具体的学时安排中又提出:“高职专业实践(含专业见习或职业模拟训练)安排在第2-5学期进行,与相关课程开设同步,每学期1周左右,可分散也可集中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在见习实践方面的规定从时间上拓展,更符合专业艺术类见习实践发挥其功能所需要的要求。

2.1.2根据方案的设置及目标完善艺术类见习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见习实践连续在四个学期安排实施,必须相应形成艺术类见习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见习实践功能,为衔接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打好基础。计划性、连贯性、完整性的见习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专业教学的目标和策略,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模仿探索,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

见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见习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见习内容范围,见习类型层次的划分,见习进度安排,见习考核安排等。首先,明确见习实践的总体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见习目标,体现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的计划性、连贯性、完整性;同时细化各学期见习目标,以确保实施效果。其次是设定见习的内容范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精神和激发主动求知欲望的教学实践作为主要内容,内容设置根据理论课任课情况统一讨论确定。再者根据实践教学的各学期的实践安排,做好见习层次的具体划分,如:入门见习、课程见习、课题见习(研究发展)、实习前见习等。入门见习:以了解专业背景为主题,一般在第一学年度第一次见习实践中完成;课程见习(即根据某特殊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完成)和课题见习(即根据某一问题作课题作研究报告),以加强实践操作的关键技术为主题,安排于第二学年度连续两个学期进行;同时强调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提高创新性的较高要求。升华见习:为专业见习做准备,以创作意识升华为主题,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如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和专业见习统一在最后一学期完成,在此之前安排升华见习内容,有助于学生思考设计主题,创意形式和实现模式、制作条件等。

2.2加强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当前,各高等院校要提高见习实践环节的实施成效,改变组织管理薄弱的现状,首先应强化对见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将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的认识提到贯彻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素质教育的高度看,见习实践是整体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见习实践作用,加强见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一方面,见习实践内容应探讨学生已有或新学的理论知识结构与见习实践所要求提高的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保证相关的见习实践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实施开展。在建构主义看来,个体学习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只能由学习者个体基于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选择、加工、建构信息的过程。[2]如第一学期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课程为《创意设计》、《产品设计基础》《现代陶艺》等基础课程,见习实践内容的设置便以基础内容为主,选择本地陶瓷产业艺术产品的参观观摩为主,增强学生了解陶瓷艺术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见习实践实施应有递进式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内容及目标任务,如见习环节实施到第二学期,则安排学生到陶瓷生产线,提供学生深入见习实践生产流程的平台,从而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境,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从仅对知识的理解的层次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逐步发挥提高实践能力、实现见习环节的主要功能。

2.3规范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档案管理。

保证见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学生见习档案。这一实施对策对于提高见习管理质量、增强学生见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学生见习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见习项目、内容、目标、完成情况、见习报告等。具体内容可以如下:见习前的专业认知,每一学期的见习内容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见结报告,毕业设计的初步设想和实习规划等。通过建立实行规范档案管理,可以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带队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即经验背景,了解见习进度,从而选择合适的见习内容,设定好任务目标;二是学生档案的内容体现见习实践的过程反过来检验见习实践的合理性,促进见习计划实施的改进,通过学生见习报告提出的问题等微调下一阶段的见习任务;三是加强学生教师间的互动,分析讨论和集中解答学生见习过程中和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不仅学生自己见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分析解决,而且了解其他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学内容得到拓展并进一步巩固。各教研室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确定下一轮实习的内容。见习档案建设作为学生见习效果的重要考评依据,从整体上体现学生的见习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学生见习实践效果及成绩也避免仅见一次见习报告便草草定级。学生通过档案内容总结,拟写毕业设计的设想和实习规划,提高其他实践环节的参与度,促进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结语

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要发挥其优势,实现其功能,关键在于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创新、控制等管理手段,实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使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具有独立性,同时有一定联系形成整体性,成立研究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课题组,探讨相关内容,包括见习基地建设,见习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编写见习实践教学大纲、规范见习实践评价机制及效果反馈等各项建设,从组织管理方面进一步确保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质量及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

[2]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3]俞伟忠.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预算控制活动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22-02

一、实施预算控制活动审计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预算(以下简称:高校预算)是国家整体教育经费预算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高校预算的控制与管理,不仅仅是学校本身财务管理的职责所在,更是国家整体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强高校预算控制与管理,积极实施对预算控制活动的全方位审计,对于保证合理筹措、分配和使用k学资金,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和促进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国家教育经费宏观调控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实施预算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完善高校财务收支及经济业务活动监督管理,更加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实施预算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层面的调节控制,充分明确国家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实施预算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的约束性,增强了学校预算管理的责任。

二、预算控制活动审计的业务流程模式

高校预算控制活动审计是依据学校整体预算程序来进行的,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方面控制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或意见。

(一)预算编制

高校预算编制环节控制活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预算编制内容、方法及原则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1.预算编制内容包括业务预算、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预算编制内容审查应着重关注编制的学校预算是否完全符合当时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需求、教育事业经费要求、投资和筹资计划以及重大项目决策需要。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在编制业务预算时,学校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重心等方面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投资预算时,应当考虑从大局出发,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及民主决策并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方可进行合理安排投资资金及投资结构,必须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在编制筹资预算时,应当从单位整体发展为前提,合理布局筹资计划,合理安排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审慎选择筹资方式,确保获取最低筹资成本,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2.预算编制方法、原则的审查应当重点检查学校财务部门是否制订有预算编制手册并发放给学校各预算部门,查阅预算手册是否为编制预算起到了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是否对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提出了明确规定,是否能够保障学校预算编制做到依法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学校预算是否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要求,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制。

3.了解学校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公开性。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预算编报质询制度,即由预算编制单位(财务部门)向学校预算领导小组、预算工作委员会等专设机构就编报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及阐述。对于经审批通过的学校预算,是否通过学校发文方式和校园网公告等途径向全校的教职员工公开。

(二)预算执行

审计人员对高校预算执行环节控制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审查预算执行制度建设情况、预算收入情况、预算支出情况。

1.审查学校是否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是否明确学校内部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预算执行一般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2.对于预算收入情况的控制活动,主要是审查学校是否将各项收入纳入预算范畴,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是否采取相关措施及办法来确保学校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到位,有无存在隐瞒、截留、挪用、拖欠收入等问题或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情况;各项收入是否均符合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各项收费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事项发生;有无通过应付及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长期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情况;各项收入核算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法规及财务制度的规定要求。

3.对于预算支出情况的控制活动。主要是审查学校各项支出是否根据预算标准执行,是否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拨付,有无擅自调整预算项目额度的现象存在,有无出现大额支出项目手续不健全、操作不合规的情况发生,审计人员还应关注及分析重大支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状况,重点审查学校有无违反“八项规定”和“三公”经费行为以及损失浪费的现象存在。

(三)预算调整

为了保障学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预算,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可以估算到的费用开支,但由于工作疏忽未列入预算的,不能够随便同意补报预算。因此,高校预算调整控制活动审计,最主要的是关注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加强对预算调整的控制,对于个别确需调整的预算项目是否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调整方案的相关论证及审批手续,并按规定报学校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案审查。

三、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分析

审计人员通过对学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控制活动的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比较单位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其与计划相比有何差异,原因何在。了解单位为了确保完成预算,均实施了哪些加强管理及增收节支的措施和办法,这些措施和办法是否均合法合规并有效。认真分析单位各项收入和些支出是否真实合法,会计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评价单位预算执行的效果性。通过运用有些指标的完成情况,如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再加上对财务绩效指标综合系统分析,真实评价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

对于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审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

四、提高审计质量,加强预算控制活动管理

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围绕工作特点,抓住审计重点进行审计。

首先是抓住热点问题。即社会普遍关注的、师生员工反响较大的问题,比如教育项目收费问题,要尽可能加强审计的监督力度,浪嗳险娌榇τ泄亟亓簟⒁瞒、转移、挪用预算收入的违法违纪问题。

其次是抓住难点问题。在审计过程中,一是要审计预算批复的及时性,更加有效促进财务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二是要审计预算调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更加严格执行学校预算管理规定;三是要审计预算是否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项目,更好要求做到细化预算和增加预算透明度。

再次是抓住疑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把查明财务资料真伪作为突破口,从中发现疑点;二是转变审计工作思路,注重从重要环节挖掘疑点;三是对大额资金去向进行跟踪审计,从资金使用中发现疑点。

最后是坚持点面结合。实施审计中坚持点面结合,即以财务部门具体执行预算为点,以学校整体预算单位为面,认真做到以点带面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加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空间,充分发挥高校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五、结束语

在我们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注重收入、轻视支出”,“注重分配、轻视管理”情况发生。这些年来,有些高校为了提高本单位科研方面的政绩,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争取科研项目资金上,但却缺乏对专项经费使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评价,从而导致了办学成本加大和公共资源浪费。因此,在实施对预算控制活动的审计时,不仅要关注预算资金用得“对不对”,即合法性,更要关注预算资金用得“好不好”,即效益性,这不仅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对审计的客观要求,也是发挥审计效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朱清.高校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3] 周庆西.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审计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4] 张国英.论加强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事业财会,1999

[5] 李水芳.高校教育审计必须把握的重点.审计与理财,2008

[6] 吴翔宇.高等院校预算管理的探讨.大连大学学报,2005

[7] 张玉昆,朱华.浅析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会计师,2013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审计处 广东梅州 514015)

第1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研究

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26号令《独立学院规范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教育部26号令),要求全国各独立学院在五年时间内完成规范设置工作,在这之前没有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的资产,在文件实施一年时间内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五年过去了,除部分独立学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资产过户外,大部分的三本院校均没有做好这项关系存亡的核心工作,今年以来,教育部多次督促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独立学院加快资产过户工作,促进独立学院规范设置工作进程[1]。为此,笔者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研究,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要求,探索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新途径,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验收。

一、独立学院资产现状分析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是当前独立学院的显著特征。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家以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制度性优势,为有效地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资本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普通高校。普通本科学校投入到三本院校的资产,其性质是国有资产,表现形式为建筑物、设备等有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学校名誉等无形资产。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对三本院校投入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状况,以及普通本科学校是否是三本院校唯一的产权主体,可将普通本科学校对独立学院的资产投入方式分为高校独家投入、高校与企业挂牌合作投入、高校租赁校园投入以及与高校与企业实质性合作投入等四种模式[2]。这就使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特征。

2.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进程缓慢。资产过户是独立学院办学和合格验收以及落实法人财产权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6号令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即独立学院的无形资产如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主要由普通本科学校解决。独立学院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设备设施及土地使用权等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做好资产过户工作是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前提。但因资产过户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许多利益调整问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和突出矛盾,导致资产过户进程缓慢,问题频繁。

3.明晰产权是独立学院有效运营、健康发展的保障。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只有明确划分和界定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才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构建独立学院产权制度,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保证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保证独立学院的资产由学院依法管理和使用,是防范办学风险,确保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影响资产过户

独立学院4种资产投入模式导致资产过户存在很多困难。以企业作为投资方的类型,资产过户相对容易;以普通本科院校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主办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涉及方方面面,等同于国有资产转移,要通过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同意并履行相应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土地使用证上的更名[3];以普通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合作的独立学院资产过户也存在障碍。部分独立学院是按非营利性教育用地的规定而获得政府的“划拨用地”,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没有相应的产权。有些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将国有闲置土地或工厂用于办学,但国有教育用地不准用于买卖、抵押、担保等交易行为,从而也无法进行过户。有些独立学院通过公司购买土地后,进行了抵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土地不能予以转让,只有进行置换,才能从银行取回产权证,否则将无法进行资产的评估工作。

2.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费用影响资产过户

由于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原投入的土地使用权属划拨性质,其出让前后其用途不变,但因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机制,资产出让前后有改制意义,必须实行有偿使用。按照《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要经过申请、审批、公开招标拍卖、缴纳土地出让金、登记等一系列程序。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教育、行政、土地、房产等10多个部门审批及多部法律法规,各部门政策不一,手续非常复杂。

资产过户涉及资产评估费、土地增值税、交易契税、房产税、登记、公告费等,所产生的费用昂贵,从而导致投入到独立学院的资产无形中严重缩水,贬值,使得投资者心存忧虑,犹豫不决。

3.认识不足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影响资产过户

普通本科学校举办独立学院的主要因素是看中了独立学院可以采用民办机制按成本收费的方式,从而利用学校已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获取较大的利益,同时弥补教育投入不足。故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真正引入民间资本。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即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双方投入独立学院的资产将融为一体共同支配,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资产;独立学院的性质也被界定为公益性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的处理好资产过户和财务问题,否则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4]。因此,必须以有效的方式对原国有资产进行过户处理,确保转到独立学院名下的国有资产能得到保值增值。这可以说是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4. 缺乏政策法规依据影响资产过户

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包括教育部26号令,都回避了作为产权主体的独立学院是何种性质的法人这一问题,即独立学院是营利性还是公益性法人?这关系到其法律地位和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实施管理及其规范发展,也关系到在实践中事关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重要问题。虽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规定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未作出相应的规定,更没有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财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具体办理资产过户的政策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校办理资产过户手续是很难的;进一步说,也给有关职能机构审核、审批、办理资产过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对策分析

1.明晰产权,提高投资方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产权构成非常复杂,其资产构成多样化,主要为投资性的资产,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投资办学的是投资性的资产,将投资性资产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后,明确“合理回报”将是弥补投资方损失、调动投资方积极性的唯一可用途径,要通过立法保护投资方的财产权和获取合理回报[5]。在独立学院办学中,要求通过“合理回报”得到利益增值的投资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再者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往往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舆论歧视的压力,使得投资方无法直面这些“合理回报”,严重影响了投资方对独立学院的后续投入,也削弱了社会资金投入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2.降低转让的费用,办理手续化繁为简

创办独立学院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数教育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出让有形资产的目的是促进母体高校的发展和满足教育部26号令精神,因其资产出让前后用途不变。因此,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免交易契税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将减免的费用由受让人支付给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教育部26号令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建议在国有资产部门特设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置换管理职能,负责公有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资产出让审批及办理登记过户手续。

3. 统一认识,完善好相关法规

资产过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政府职能机构广泛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问题。教育部在要求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规定的同时,应会同国土、财政部门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工作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和处理方法,以便各独立学院或有关普通本科学校能顺利办理资产过户手续,在全国范围内规范资产过户工作。为独立学院办理资产过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普通本科学校或独立学院本身应充分认识到资产过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办理资产过户手续。

综上所述,完成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相关的政策配套,解决好独立学院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障碍,严格执行教育部26号令的制度安排,推动独立学院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汪忠武,论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 [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2]周波,陈信群,高校资产出让办法的研究.《经济师》,2010年第5期

[3]阙海宝,罗昆,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的制度设计与完善.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5期

第12篇

一、“教学评估档案”的构成

纵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支撑材料(以本院“迎评”材料为例),按文件材料产生的原因,“教学评估档案”可分为: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和利用档案复制的文件材料。按文件材料的来源“教学评估档案”又可分为:1)已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既包括《规范》规定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如生源计划、学校规划等,也包括《规范》制定之时尚未被纳入到归档范围中,但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产生或随事物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文件材料,如科研、培训、实习基地,校园网建设状况、“三下乡”活动等的相关文件材料;2)未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包括《规范》规定应归档但因种种原因未归档或归档不完全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等的相关材料;3)迎评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以原有档案材料为依据进行汇集、统计、分析和提炼而派生出的文件材料,如校舍和运动场馆状况、学校定位、教育思想、办学特色综述等文件材料;4)评估活动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如学校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定的工作意见、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接受专家考评期间形成的材料等。

二、“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之弊

在《分类法》的编制说明中对高校档案分类的原则作了“体现思想性、符合科学性和重视适用性”的明确表述。“体现思想性”是分类原则的指导思想。“重视适用性”给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高校以一定的自由度。“符合科学性”既界定了高校档案的概念,也明确了分类的基本规则,是分类原则的核心条款。下面分析为什么“教学评估档案”不宜在高校档案体系中单独设立门类。

1. 单独设类不符合档案分类原则。

《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分类应“做到各类之间,各类相同级位之间的划分标准一致。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目的外延。”②根据成都体育学院借查档案材料的登记情况,2006年各部门在准备支撑材料时到档案室查阅的档案达1794卷,892份,所查档案材料的类别分布几乎涉及高校档案的各个门类,其形成时间从建校之初直至2005年。教学档案查阅量最大,共有34个观测点涉及,其中18个观测点是纯教学档案;党群和行政档案与评估支撑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2个观测点涉及党政档案,其中4个是纯行政档案,2个是纯党群档案;财会、基建和设备档案的运用,多是统计、分析和计算一些硬性指标,虽涉及的观测点不多,但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有9个观测点涉及科研、出版档案,虽说没有单纯的观测点,但也可见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历任学院领导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形成也与这两类档案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档案”并没游离于高校十大门类之外。《分类法》规定,“同位类目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和包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③若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表面看来“教学评估档案”集中了,但却与高校档案的其他门类 “互相交叉和包容”,尤其会使教学档案和党、政档案遭受严重肢解,这不是有违《分类法》的原则吗?

2. 单独设类造成归档材料重复不利馆藏优化。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各类文件材料,优化馆藏成为档案部门不可忽略的问题。优化馆藏除了对馆藏结构的优化和对期满档案的鉴定销毁外,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尽可能杜绝重复文件材料的归档。“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文件材料。

首先是与其他门类的重复。如果既要不破坏其他门类档案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教学评估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那么按照《分类法》“教学评估档案”至少会同教学、党群、行政、财会、设备等门类档案形成重复归档。大量重复文件材料就会充斥馆藏,这对馆藏优化极其不利。其次是评估档案各观测点的重复。有不少文件材料是从多个观测点来印证教学评估指标的,如领导的讲话、论著,学院各类会议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优、教职工名册,任课教师名单、教改和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材料都在两个以上的观测点出现。如果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当剔除了重复文件材料后,有些指标就失去了支撑材料,这样又不符合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系统”的原则。第三,院(校)级与院(系)级、教研室评估材料的重复。教学评估时专家不仅要看全院性的材料,还会深入到各院(系)和教研室,那么院(系)级的评估材料是否应归档。根据分类的来源原则和部门立卷制度,各院(系)形成的材料应由各院(系)归档。如若不归,则各院(系)的归档就会不齐全、完整和系统;如若归档,则有些材料又会与院(校)级的评估材料重复。

3. 单独设类必然导致高校档案分类无法保持相对稳定。

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提高。若“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那么,它的属类必然会出现随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而多变,这势必使高校档案的分类陷入极不稳定的状态。《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类目设置必须有相对稳定性。不受偶然因素、短期行为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不随意改变。”④所以我认为高校档案的管理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模式,不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

三、修改完善《分类法》和《规范》才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还是应按《分类法》原则,根据其材料产生的职能部门分属各自的门类。《规范》的归档范围中XZ11类的第9项专门列有“学校评估材料”⑤,JX11类第4项列有“教学检查、评估和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⑥,只需将为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产生的材料归入其中,同时将各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规范地收集齐全、完整,无论评估指标体系如何变动,也无论今后怎样进行评估和检查,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的服务,不是体现在每出现一项中心工作就随意设置一个类别,而在于为出现的中心工作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即利用库藏档案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不是单独设立门类的问题,而是修改完善实施了十多年的《分类法》和《规范》。随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施行,电子文件的普及,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以及《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分类法》和《规范》再不加快修改的步伐,确实很难适应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更谈不上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此而言,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分类法》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各高校对新事物形成的文件材料各行其是,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注释:

①《中国档案》2006年第12期,第49页

②③④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