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金安全保障措施

资金安全保障措施

时间:2024-03-16 08:1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金安全保障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金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

CFCA一百万张证书的成功发放,不但意味着一套遍布全国各大网络银行的先进、成熟的证书发放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安全应用已经走向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对于网上银行,可能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但究竟有多少人了解它的安全系数?根据“CFCA 2005网上银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网银中的2000多万用户中,懂得如何使用第三方数字证书来保护自己资金安全的用户尚不到三分之一,这也是木马病毒、假银行网站、假购物网站和假冒银行短信等案件频发的症结所在。

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指出:只要采取了数字证书这种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且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网上银行就可以放心使用。

那么谁来颁发这种数字证书?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就是这样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无论是在网上银行、网上税务、还是网上招投标、网上采购、网上拍卖,每张CFCA的数字证书都保证着用户在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交易安全。2006年8月11日下午,“2006互联网应用高峰论坛暨CFCA百万证书创新应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同时首次对外公布:已经颁发的CFCA证书顺利突破百万。

引爆数字革命

谈到CFCA数字认证,就不能不说起“我国首部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子签名法》也拉开了信息数字化时代的立法序幕。当前,网络信任体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对于后两个内容,目前各国都还在探索,而电子认证则已经应用得比较成熟。我国也于2004年8月颁布,并于去年4月1日正式实施了《电子签名法》。

信息安全界专家分析,电子认证的推广不仅是让网络交易具备了安全措施,更重要的是使得网络交易的法律责任得到认定,从而为网络商务行为提供了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要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的问题解决了,网络信任体系也可以顺利搭建。

互联网的创新坐标

CFCA作为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证书发放突破百万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百万张证书,意味着一套遍布全国的先进、成熟的证书发放体系――几十个证书申请审批机构和数千个证书受理网点;意味着上百万个用户的安全应用;意味着数十万亿资金的安全交易;意味着几千万亿次用户的放心使用。这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安全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数字证书机制则是目前保证网上支付安全的最有效办法,至今尚未发生过一起由于数字证书机制被攻破而使交易资金损失的案例”,CFCA总经理李晓峰这么解释数字证书的安全性,“它的运算量非常大,即使把全世界PC联网起来用上几百年的时间也没法破解”。

李晓峰还表示:作为国家级权威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CFCA主办“2006互联网应用高峰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安全应用,并为各个应用领域搭建一个全面交流、学习、沟通的平台。各行各业在涉及网上信息传递时采用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CFCA颁发的数字证书,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让网上交易中的资金、信息得到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2篇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据核心重要地位。随着公司系统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电子支付成为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如何保障资金安全也成为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从业务操作层面对供电企业资金电子支付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电子支付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安全防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电子支付;资金安全;防控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74-01

供电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流出。为了实现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统一归集和封闭运行,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规模效益的管理目标。公司总部借助信息化技术,依托财务公司建设资金结算网络系统“一口对银行”,通过财务管控系统与资金结算系统接口,资金结算系统与各商业银行接口联网,形成公司系统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资金结算平台,实现了资金电子支付功能。

1 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

电子支付是以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为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为交易的客户间提供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等的现代化支付手段,企业办理电子支付业务必须采用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

自集团公司资金支付系统建成以来,特别是随着公司系统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逐步深化,电子支付已在公司系统办理资金结算业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某供电公司基本户结算业务电子支付情况统计来看,剔除税费支付的因素,该公司2014年一季度各月结算业务电子支付比例均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在电子支付广泛应用的模式下,如何增强资金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成为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电子支付的优势

(1)电子支付应用打破传统的企业资金支付方式,实现资金支付方式的大变革。传统的结算方式以柜台结算为主,存在着结算手续复杂、结算成本高、凭证传递时间长、在途资金占压大、资金周转慢等问题,不利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管理。

(2)电子支付模式使资金支付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快捷,结算效率大大提高。

(3)电子支付应用实现了财务的无纸、无币化办公,减轻了基层供电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交易成本。

(4)电子支付缩短了银行之间支付指令的传递时间,减少了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了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系统资金管理的效率,控制了资金的实时流向。有利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5)电子支付缩短了对供应商付款到账的时间,供电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利于供电企业树立“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的社会形象。

3 电子支付模式下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电子支付在实现快捷便利的支付功能方面具有其他支付方式不能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电子支付业务也加大了供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尤其是资金支付方面的风险,需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制定对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1)业务部门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存在对某一供应商同一笔款项重复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申请付款的情况,存在重复付款的风险。

(2)除电子支付方式外,供电企业还同时使用少量电汇、转账支票进行手工支付。如果供电企业对电子支付、手工支付两种方式的审批流程设置不够科学、控制不够严密,可能发生对已经电子支付的凭证使用手工支付的方式再次付款的情况,存在重复付款的风险。

(3)当资金结算系统银-财-企接口出现问题,在支付指令发出后,系统提示支付失败、支付中等,如此时控制措施不到位,未通过银行、网银等确认付款确实没有支付出去,就选择再次支付,很可能会造成重复付款。

(4)对USB密钥和密码管理不到位,密钥或电子支付用户口令被他人恶意窃取,可能造成供电企业资金流失损失方面的风险。

4 电子支付模式下加强资金安全防控的措施

4.1 建立健全的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在电子支付方面至少设置业务部门专责岗、部门主任审核岗,财务部预算控制岗、开支与应付会计(财务部制证岗)、出纳岗、会计主管(财务部主任)岗等岗位,做到电子支付相关工作岗位内部相互牵制。

4.2 完善资金支付审批流程

设计科学、严密的资金电子支付审批流程,资金电子支付业务由业务部门发起,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并确保电子支付申请材料和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财务部门负责审核付款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严禁一人执行、代办多岗位审批职能。

按照公司的资金支付审批流程设计,对电子支付业务,同时履行业务部门专责经办业务部门主任审核公司领导审批财务部审核岗位审核财务部主任审核财务部出纳付款的线外纸质单据审批流程,实现电子支付业务线内与线外的双重控制。

4.3 规范数字证书及密钥的日常管理

数字证书在电子支付过程视同银行预留印鉴,因此应严格建立密钥申领、使用、保管、变更、注销制度,确保电子支付安全。对办理数字证书和USB密钥应采取先申请后赋权的管理模式,做到专人专用。基层供电企业根据资金电子支付岗位职责分工情况提交用户权限、USB密钥申请,经网省公司财务部审批同意后,由网省公司统一办理用户授权并提交财务公司进行USB密钥配置、注册。涉及资金电子支付岗位变动,应及时办理用户变更,并报网省公司登记备案。

4.4 严格控制系统及密钥密码管理制度

资金电子支付用户登陆财务管控系统的密码、办理支付电子签名时USB密钥的密码长度应不少于6位,密码中应同时包含字母与数字,至少每月更换一次登录密码。资金电子支付用户暂时离开时,必须退出资金电子支付的操作界面,拔出USB密钥,防止密钥及电子支付用户口令被他人窃取造成的资金损失。

4.5 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供电企业应及时取得银行对帐单,指定出纳以外的专责定期核对银行账户资金余额及支出交易明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于银行未达账项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清理,原则上不允许存在三个月以上未清理的银行存款未达账项,财务部门负责人应按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核。

4.6 强化现金流量预算及资金支付额度控制

对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实行三级审核制度,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避免因现金流量预算编制错误带来的资金电子支付风险。即业务部门对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行一级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岗根据财务账面核算业务挂账情况对业务部门编制的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进行二级审核,财务部门现金流量管理岗在财务审核岗审核的基础上再对各业务部门上报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进行第三级的审核汇总,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对基本户现金流量预算支付设定支付额度,实行按旬控制,将当月现金流量每旬支出预算总数设定为该旬最大单笔支付额度、日累计支付额度、旬累计支付额度,超出额度的付款将无法支付,以降低意外发生时资金流失的损失。

4.7 定期开展资金管理风险评估

梳理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环节所有流程,通过对各业务层级的穿行测试,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尤其是对资金支付业务过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及资金支付审批流程执行情况、密钥及密码管理情况、银企对帐情况等,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措施及时整改、优化、提升。

5 结束语

尽管电子支付的应用给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在实际管理中只要能做到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完善、资金安全保障措施完备、系统操作故障处理及时得当,电子支付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就能够实现公司系统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牢牢把握建设现代水利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拼搏实干,着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着力加强水生态建设,着力做好对上项目资金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

任务目标:计划兴建水利工程50项(其中新建20项),新修蓄水工程12座,新打机井20眼,整修配套机井45眼,埋设各类管道20万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解决全区14个村9885人的饮水安全;争取市级以上资金3740万元;征收各项水利规费300万元;生产鱼苗50万尾,完成水产品产量880吨,实现渔业产值980万元。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

总体要求:基础工作更扎实,常规工作有亮点,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谋划发展有思路,推动工作有办法,干事创业有激情,争先进位有信心。

工作思路:把握一个主题(建设现代水利),围绕一条主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遵循一个原则(凝心聚力、拼搏实干),突出抓好六个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利改革创新、渔业产业化),强化五项保障措施(资金投入、依法行政、舆论宣传引导、监督考核、机关建设),推进六个提升(构建现代水网、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民生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保障机制建设、赤鳞鱼品牌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推进现代水网建设的提升。严格落实现代水网规划,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全力抓好芝田河、瀛汶河、石汶河、泉沟河治理工程,工程将结合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把河道打造出特色,呈现出亮点,力争在汛期前全面完成省厅批复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全力做好四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力做好安家林水库扩容升级的工作。强化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雨情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尽快构建水源通达、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管理规范、功能兼筹的现代水网,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突出抓好小流域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提升。加强对安家林水库、刘家庄水库进行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加强“四型”小流域培育,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农村水系治理、四荒治理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沟通水系,改善水质,美化环境。加强对“泮河生态湿地项目”区辖区内迁占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按照高效、有序、稳妥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迁占工作,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积极为大汶河颜张拦蓄枢纽工程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确保年内建成蓄水。

(三)突出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发展的提升。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典型工程,提升部门形象。积极做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做好2012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扫尾工作,同时加大第二批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解决全区14个村988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碧霞湖水厂的建设管理,完成水厂内环境绿化、监控安装、道路硬化等建设工作;拓展用水户范围,加强与大沟头、黄山头、安家林等村的联系,尽快签订管道施工合同,扩大供水范围,增加供水效益;探索建立与邱家店镇埠阳庄水厂、省庄镇海洼水源地和省庄镇东苑庄水源地联合并网机制,形成集地表水、地下水为一体的一区一网供水模式。全力做好移民工作,认真落实《水利移民“十二五”规划》,抓好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确保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移民培训,积极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和就业门路,让广大库区移民切实得到实惠。扎实做好移民维稳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及时有效的解决移民问题。

(四)突出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提升。继续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三条红线”管理,全面做好用水总量监测工作;认真执行上级制定的区域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行业用水定额;严格按照上级核定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抓好监督管理工作;实施重点用水实时监控,制定强制性节水标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重点突破取用公共供水用水户的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全面换发取水许可证。深入调研用水审批管理,逐步形成依法、规范、高效的取水许可管理模式。加大水资源费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实现足额征收。坚持执行累进加价制度,抓好超计划用水单位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突出抓好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构建水利发展机制的提升。继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进一步抓好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落实水价改革政策,促进节约用水。继续深化基层水利改革,健全完善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三位一体”(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长效的管水用水机制。严格落实“六统一”政策,把好砂资源出让关、砂资源出口关、砂资源运输关和砂资源稽查关,使砂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维护良好的河砂管理秩序。

(六)突出抓好渔业产业化,推进赤鳞鱼品牌的提升。狠抓赤鳞鱼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培育,重新注册赤鳞鱼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为载体,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项目,力争纳入省厅项目储备库;积极协调科技部门,争取渔业科技立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促进渔民增收;加强水产养殖执法检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搞好项目储备,扎实做好水利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全力做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严格落实水利基金筹集政策,确保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要切实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水利综合执法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教育培训,实现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化、程序规范化、体系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保障规范化,切实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做到“五化一提升”。严厉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和机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全局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不断推出新典型,推广新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全局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第4篇

 

关键词:网络会计 传统会计 会计电算化 影响 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计算机在单位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

1.1 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1.1.1 会计职能发生转变

现时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算账和审核上。单位进入网络化经营管理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必然相融合,形成高度发达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1.1.2 会计管理将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

与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未来的网络会计兼有会计业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会计决策层与决策支持层在内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信息系统。

1.2 电子商务将促进会计手段的全面创新

1.2.1 会计核算与结算模式的改变

传统会计下,对商品交易的会计处理是通过大量的纸制单据、凭证,通过手工方式开具单据后再输入电脑完成的。在网络会计下,商品交易方式“无纸化”,电子票据、电子凭证和电子账簿将取代手工填制的单据、凭证,而且账务处理可以自动完成。

1.2.2 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的改变

在网络会计下,会计流程发生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从单位内部或外部其他系统获取,单位信息将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集中管理。

财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向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并把有关信息传至银行、税务、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利用网络发送取代传统的纸质或软盘报送方式,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

1.2.3 财务报告形成方式的改变

网络会计下,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即时报告和定期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有关信息,并获取财务分析的资料,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单位财务信息也将接受来自于外部使用者的监督。

2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是很完善

第一,会计电算化未能完全站在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功能。

第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完全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单位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等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模块是彼此孤立的“孤岛”。

第三,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单位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只能简单实现通过Internet网络一些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不能完全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等其他信息。

第四,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单位重要的财务数据。可见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使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动脑筋,却没有真正研究数据的保密问题。对于安全性更是难尽人意,系统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瘫痪或遭病毒侵袭就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3 发展我国网络会计应采取的策略

3.1 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单位信息化程度

网络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单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单位管理和运作上的根本性变革。

从单位自身来看,应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信息化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促使技术的发展,而网络会计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2 构建网络会计下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都将成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一,从技术上保障。未经严格审核的凭证信息一旦进入网络系统,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且很难查证。因此,应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同时,单位应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在单位内部财务网络和对外公开信息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并对有关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次认证。此外,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的信息丢失等。

第二,从法律、政策上保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会计环境下的有关会计准则,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及支付、核算行为。

3.3 从实务上加强与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网络会计必须以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依托才能得以有效地运作,包括: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网络会计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和直接化的一种全新商务运作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种新的更加高效的财务与管理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从理论与管理的角度探讨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给传统会计带来了一场全方位、根本性的革命。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只有在这个假定基础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然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间的主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 一些网络公司和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中介公司主要通过网站和网页对外沟通,物理形态变得看不见、摸不着,亦即虚拟化。这些网络公司和虚拟公司为完成一个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主体。企业存在形态的根本变化,使其经济活动范围及其资产、收益范围的界定将更加复杂,会计主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且难以界定。 2.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冲击。传统会计分期假设要求企业以会计年度为单位确认收入和费用,计量损益,提交财务报告。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内部网络集成化管理的推行,虚拟企业可以在任何时点提交满足不同需要的实时财务报告,交易双方的项目或交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而且虚拟企业解散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会计分期假设也面临挑战。因此,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似乎更适合于虚拟企业。 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相对于传统要求来说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子商务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使货币出现无纸化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应变能力、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等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信息社会的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却无法用货币形式衡量。因而在计量方面,笔者认为应附加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与报表的附加说明。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冲击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计账、算账和审核上。企业进入网络化经营和管理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必然相融合,形成高度发达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的基本职能将向管理倾斜。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在会计的核算工作可由Internet等网络完成时,信息处理就会高度自动化,技术、资金等因素将逐渐沉积为基础设施,凸现出来的则是服务。因而会计的核算职能在逐渐淡化,重心将转向协调、管理、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这样会计的预测、控制、分析等职能将逐渐得到加强。企业必须以个性化的服务留住客户,建立新的管理概念,如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规范销售行为、预测全球销售情况等。 2.会计的信息管理职能日渐重要。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信息可以帮助监控管理企业生产和销售。通过互联网技术,会计核算信息可以高度共享。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全面而快速地收集和处理各种有关的信息以利于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的协调职能将日益突出。其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得到订单以后内部的采购、生产、运输、服务部门等,应根据订单同时开展运作;与此同时,企业还要与外部的供应商、银行、海关、税务部门打交道;明智的企业要避免购建昂贵、耗时的内部设施,并根据每个新项目与他人结成或取消伙伴关系,这些都需要会计的协调作用。其二,加强与现存顾客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帮助顾客有效地使用产品,免费提供咨询,减少顾客逛商场的时间,培养网上第购物的习惯,问卷,对顾客的频繁提问做出回答。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的影响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管理与组织的变革。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报告等带来的冲击归根到底是对会计循环产生了冲击,由此带来了会计组织与工作方式以及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上银行使资金结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会计信息的交流更方便和直接,网上交易信息的及时获取提高了财会系统的应变能力。2.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地理上分布的财会职能不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3.工作任务的调整和合并。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许多由人完成的任务改由机器完成,许多工作岗位将消失和合并。工作任务的改变是组织发生变革的基础。4.新的环境产生了对职员的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

(四)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流程网络化。会计人员应根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在电子商务中,业务是通过网络成交的,企业外部网络允许顾客下订单,收到发票, 运货及付款。大型零售商使用外部网络来与供货商交流,并使他们的存货管理系统合理化。例如,当产品售出以后,存货记录要通过移动条形码经常更新,供应商在有新存货要求时,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或者供应商进入零售商存货系统,根据合约来补充其产品,以满足定单变动的需要。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一夜之间,那些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及销售人员都会变成累赘,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投资者会将传统的工厂和商店看作是一文不值的资产,网上的速度胜过企业的规模。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占主要地位。 3.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Internet的信息以电子邮件取代书面文件,使用网络将有纸化的交易转换为无纸化交易,既可以降低传统的文本印刷和分发费用,又可以节约时间。 二、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会计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冲击,促使会计的发展必须适应未来会计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的需求,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发展我国的网络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网络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21世纪,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管理和运作上的根本性变革。可以说,网络系统就是企业的生命。目前,我国近20000家国有企业中,仅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网络会计的发展。从企业自身来看, 首先应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信息化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促进技术的发展,而网络会计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二)正确计量信息资产。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进程,一项新的信息资产———“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商标一样,域名网址必须先申请,经全球域名机构 IANA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使用。域名网址往往与企业的名称、商标和产品名称紧密相关。网络经济中,一个网址代表一个企业。无论其是“虚拟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只有通过域名网址,企业方可在网上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从事跨国经营。如何正确计量这项信息资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域名应作为企业继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誉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应采用无形资产计量方式。

(三)实施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网络交易的运作由于公开化程度较高,本身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都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1.从技术上保障。要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同时,企业应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在企业内部财务网络和对外公开信息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并对有关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认证。此外,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的信息丢失等。2.从法律、政策上保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会计环境下的有关会计准则,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及支付、核算行为。

第6篇

紧密围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区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统筹城乡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可在一个乡镇行政区范围,也可跨乡镇行政区实施。

4、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等。

5、优先支持乡镇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江流域和敖江流域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预期目标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及全省、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逐步搬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资金由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补助50%,省级配套40%,市、区配套10%。原则上,整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按市、区各承担50%的比例配套。区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我区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

1、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副调研员

成员:区发改局副局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区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区财政局主任科员

成员:各有关部门主管科室负责人

区政府将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增加有关乡镇和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

2、职责分工

根据市里工作要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市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区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区直部门协调落实配合开展有关工作,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区政府对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区环保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区财政局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财政局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督促乡镇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市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农林水局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和“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方面,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方面,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国土资源分局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城管执法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发改局结合统筹城乡工作,配合各部门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区环保局应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有关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每季度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辖区内项目实施情况;区环保、财政、农林水、城管执法、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第7篇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特征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特征就是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各类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和现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运作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进行。2.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地方发生的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具体的缴纳方式有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缴纳义务人是直接缴库的主体,由他们自行将应缴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集中汇缴和主体征收机关,对于行业性管理较强的收入以及小额零散应缴收入和由单位代扣代缴的税收,由征收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凡属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审核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办理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在具体操作中,按照不同的支出类型,还可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即由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4.实行财政资金银行间清算。财政部门直接与人民银行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银行结算,而不是以往把资金拨付到单位账户上。结算依据是相关单位或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开具的支付凭证。财政资金银行间结算,即在该行办理转账支付或者支付现金后,当日内再与人民银行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银行进行结算,以保持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单位零余额账户每日资金余额为零。如此可达到财政资金未实际支付前一直保存在国库的目的,使财政资金更加安全可控。5.资金安全保障措施。因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具体包括用于财政部门管理预算收支的国库存款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直接支付的财政零余额账户,以及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单位零余额账户和按有关规定开设的特设专户。所以必须建立财政国库支付的预算和财政收付业务的专门执行机构;建立和运行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基于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动态监测系统,实行财政收支、监督检查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财政资金运作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行。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

1.“收支不见钱”,资金更安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以后,财政资金运转机制取得了根本性改变。过去分散、重复设置的帐户不复存在,消除了中间环节,收钱的和花钱的都摸不到钱,杜绝了权力部门的滞留和挪用和“小金库”的泛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由国库资金,极大地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率。2.监督透明化,预算更严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成了全过程监督。对以往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的随意性现象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极大地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3.制衡多部门,源头防腐败。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使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职能分开,形成了财政预算、支出、支付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的滋生。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改革有阻力,进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部门,由于观念和利益原因,改革遇到一些阻力,使得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改革刚刚开始起步,有的地方出现了预算改革和集中收付制度不协调、不适应。2.改革形式化,预算不细化。有的地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出现形式主义,由于项目预算缺乏细化,致使集中支付的依据不充分,追加预算、增加支出的现象频频发生。3.系统不完善,流程待简化。财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财政管理部门、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和国库,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还没能全面联网。有的地方人为增加了许多繁顼流程,导致资金在途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作用的发挥。

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议

1.坚定不移地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树立为国理财、改善民生的家国情怀,是每一个财政人的行为宗旨。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方向,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转变理财思路、坚持政策惠民,创新理财手段,促进经济发展。2.脚踏实地地细化预算管理。预算是财政集中支付的基础,作为基础的预算编制关键是要准确,而准确的前提是认真和细化。所以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零基预算的方法、部门预算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为财政集中支付创造有利条件。3.健全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财税库银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互相监督与制约机制,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加强对银行的监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收付管理对象的监控,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内部的稽核部门要加强对内部岗位之间的监控。4.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的基础网络。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国库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是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先决基础条件。财税库银联网系统以人行国库为中心,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及其他征收机关等部门进行信息传递的横向联网,实现多个部门之间国库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入库。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利用率。

作者:王振锋 单位:邯郸市矿山救护队

第8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首超万亿。建立“旬分析、月讲评、两月办公、季度调度”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行月度通报,加强督导考核,逐月超前预测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帮扶,着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率低、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9.4亿元,增长16.1%,首次双超万亿;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增长30%左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技术改造成效斐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召开现场会,出台具体办法,在全省掀起了企业技改新热潮。千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339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7.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9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1亿元。145个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3.99亿元。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7%;完成技改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8%。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保持在2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约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约4个百分点。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省级新产品1003项,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晶龙集团列为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预计全省军工经济实现总产出550亿元,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9.5%。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研究提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培育整合13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煤炭、乳制品等行业及部分产业集群整合重组取得实质进展,比如辛集市300多家皮革企业整合形成9家大型企业。

三是转型发展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卓有成效。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02亿元、省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淘汰落后炼铁860万吨、炼钢1550万吨、水泥25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等,全部完成国家任务。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123家,争取国家资金1.15亿元。12个企业能源中心和清洁生产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330万元。承德市被列为国家级首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预计能超额完成工业节能4.4%的目标。对外合作成果丰硕。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等一系列经贸洽谈会,举办新兴产业投资洽谈会,创办“冀展网”,签约工业利用外资项目162项,总投资60.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0.4亿美元。产业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对标行动持续深入。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标指标数据库,对标指标扩展到1000项以上,全省工业企业创建行业“第一”或“唯一”883项,省市县企四级累计培训14万余人次。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专题刊登了我省开展对标行动的做法。

四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推动落实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组织政银企保对接,规范担保行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565家,担保资本金329亿元。重点支持了15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20个省级产业集群、40个省级公共技术示范平台建设,全年新建创业辅导基地5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完成各类培训200万人次,创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29家。预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150亿元,增长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5%;上缴税金2020亿元,增长30%,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6%。

五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培育了15家示范企业、112家重点企业,组织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培训。全省大中型制造企业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85%设立了门户网站,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62%实现了研发设计数字化,48%不同程度应用了电子商务。工信部在安平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产业集群信息化的经验做法。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省政府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成为第二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条例》顺利完成省政府阶段立法程序。组织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试点,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建成人口信息共享等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六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十二五”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制定了乳制品、焦化等11个行业准入流程,开展铸造企业认定,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线电管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畅通。加强盐业生产调度,及时应对抢盐风潮,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省工经联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昌厅长要求,要抓住工业强省机遇,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他说,张庆黎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张庆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组织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努力建设工业强省。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省的历史机遇。省第八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在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为解决我省工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使各方力量向工业聚集,各种资源向工业配置,各项政策向工业倾斜,在全省形成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工业提升计划是建设工业强省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前瞻性、完整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进位、结构向好、效益提升、能耗排放下降;主要任务是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生产业加快发展;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对标行动、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产业聚集、节能减排、民营经济发展、两化融合等;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实施“十百千”工程;保障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建立考核体系等。

三是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十百千工程”是工业提升计划的载体和抓手。“十”,就是培育壮大曹妃甸精品钢、保定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工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水平。“百”,就是扶持发展百家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龙头,增强辐射能力。“千”,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支持企业育名牌、创名牌、争名牌。据测算,目前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10个大型工业基地为13%,100强工业企业为33%,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为28.7%,这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百千工程”以抓基地、抓企业、抓产品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具体举措。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15年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十大基地提高到25%,百家优势企业提高到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提高到34%。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百千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王昌厅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上缴税金增长17%;军民结合产业总收入增长18%。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投资增长21%,技改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同比下降5%以上;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2%,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50%;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王昌厅长强调,明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

一是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在工作推动上有新突破。确定培育主体。筛选十家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工业基地予以重点培育。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中选择百家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选择千项实物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予以积极培育。落实扶持措施。对列入“十百千工程”的重点基地、企业、产品,逐一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投融资、技术研发、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土地、环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基地、企业做好发展规划,指导产品所在企业做好推广计划。建立扶持平台,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帮扶合力。推广新奥集团等一批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永恒主题,找准方向、自我加压,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督导考核。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及时掌握每个基地、企业、产品的目标任务、当前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等。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对完不成目标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支持措施。

二是以稳增长为总基调,在工业经济运行上有新举措。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一是运行调节保增长。开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提高预测预警预控水平。以工业强县、强企和最具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建立银企对接、产需衔接长效机制,保障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化生产要素需求侧、供应侧管理。二是项目拉动促增长。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推进央企进河北,继续开展小团组招商,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抓好904项省重点技改续建项目,突出抓好76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北汽黄骅40万辆整车、沧州大化30万吨MDI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市场拓展稳增长。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本地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采购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探索和落实钢铁、建材、光伏等产业推广应用政策,培育和提升十大工业展会,进一步办好“冀展网”。强化工业行业管理。一是落实产业政策。逐步推进36个行业准入管理,在水泥、玻璃、葡萄酒、浓缩果蔬汁4个行业实行全面准入,加强对公告企业的监督检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二是强化行业服务。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频需求,强化台站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无线电安全。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计划管理,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力争原盐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进一步发挥好工经联和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法律政策环境。争取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列入省立法计划,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家今年推出的减税政策。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各级减负办作用,会同省监察厅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体系,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抓典型、促改进,对典型案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三是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一送三服务”(即送政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活动。四是启动人才兴企行动。制定《关于开展人才兴企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展“专家学者企业行”活动,强化企业人才支撑。

三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首要任务,在存量调强上有新成效。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是进一步突出技改重点。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1000项技改项目。重点延伸与完善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优特钢等8个产业链。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调度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修订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资金支持方式。三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各设区市也要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安排专项资金,做好项目谋划、筛选,及时把资金落实到项目,拨付到企业。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建立“主体主动、政策驱动、典型引动、环境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展对标行动。拓展网上对标、培训交流平台,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实现在线对标、实时对标;把普及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实效。完善政策驱动、对标评估和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内外部评估,将对标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对标示范、重点突破、产业集群对标和能效对标工程,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激励企业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确定钢铁、装备制造两个行业和60家示范企业、11个重点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支持现有22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全机制、提升功能,加强研发、设计、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10家省级、争创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聚集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以水泥、玻璃、医药、食品等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兼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兼并重组项目备案制度,争取设立并购资金或基金,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省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继续大力推动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冀东发展集团等大型国企整合企业板块,完善内部机制,深化重组成效。以资本为纽带,以准入为推手,推动食品企业联合重组。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沙河玻璃产业。加快昌黎葡萄酒、盐山管道、永年标准件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重组步伐。

四是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增量调优上有新进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备,培育1至2家光伏大型储能装置企业,支持晶龙、英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产业,新建2至3家半导体照明芯片封装和4家终端照明企业,推进旭新玻璃基板、乐凯膜材料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加快以岭药业胶囊剂GMP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药、重大仿制药、生化和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产业化步伐。新材料领域,支持天赫钛业、中航上大等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河北硅谷化工芳纶Ⅱ纤维技术等项目建设。海洋经济领域,依托山海关、曹妃甸、渤海新区修造船基地,鼓励船舶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海洋移动钻井平台等系列海工装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石家庄通用航空等基地建设,加快中铁山桥大跨径桥梁钢结构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化智能成套装备。军民结合领域,安排好省财政5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承包服务,支持建设钢铁、汽车、医药、玻璃等4个行业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10家生产业企业发展。加快石家庄物联网产业基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廊坊综合信息服务基地、保定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涿州京南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推进电力电子、医疗电子、安防电子等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应用软件开发应用。

五是以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在发展活力上有新增强。加强政策扶持。贯彻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年”工作部署,开展“强服务、解难题、帮企业、保增长”主题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检查督导和政策跟踪评估,促进扶持措施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活动,高标准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督促市县足额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多渠道融资,深化政银企保对接,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全年解决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实行“一列入三进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辅导基地,新建创业辅导基地40个。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企业家培训活动,力争两年轮训一遍。推动协调发展。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打造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市场话语权的“小巨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规划论证,培育10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1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培育扶持2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

六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质量和品牌建设上有新形象。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出台《河北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扶持办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涿州等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示范企业。开展省级工业新产品认定工作,开发1000项工业新产品。倡导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适时组织成果对接会。筹划启动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选,并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奖评选。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组织开展品牌培育活动,省级重点做好石家庄阀门一厂、廊坊华日家具、唐山亚特专用汽车等企业的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以唐钢、石药、三友、长城汽车、唐山轨道客车等企业为重点,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做好华北铝业、沧州大化等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工业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

七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有新作为。

第9篇

【关键词】有奖发票 互联网 一体化

近年来,有奖发票体制的推行逐渐受到冷落,人们对于向企业索要发票的意识越来越薄弱,这对于税收管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互联网行业却呈现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化更凸显了“互联网+”的创新概念。二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造就了有奖发票与互联网结合的契机,通过对二者一体化进行研究并以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化的手段实现二者一体化对于税收管理的规范以及“互联网+”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奖发票与互联网概述

(一)有奖发票的发展瓶颈

2002年,为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税务机关依据公平、公正的布奖原则,设立了有奖发票,有奖发票在拉动消费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让很多人养成了消费之后索要发票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不断提高,依靠有奖发票推动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效用正在逐年减弱。2014年1月1日,北京地税有奖发票正式取消。随着部分地区有奖发票的相继取消,有奖发票管理的问题逐渐显现。兑奖程序麻烦,兑奖地点单一成为有奖发票发展的瓶颈。

(二)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化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业务移动化迁移已经慢慢展开,移动终端正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争夺的战略高地。2012年起,各大互联网站都把原有的PC端业务向移动端延伸,除了将PC互联网内容、服务进一步向微博、微信平移,互联网业务的全面移动互联网化,将是互联网企业未来的第一个战略重点。PC端的游戏、广告、视频等业务,甚至一些传统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如信用卡业务、网购业务也正在平移到移动平台上。

二、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一)完善税收发票管理系统,减少企业逃税漏税

现行的发票制度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个别消费者不知道索要发票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有的要打折不要发票,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以及纳税人方面不按规定领取发票或者拒绝提供发票,最终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加上税务机关方面日常管理不到位,事后管理监控滞后等等原因,使得税收管理难度加大。

(二)节约企业成本,实现低碳环保

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的模式符合社会热点提倡的环保原则,实行联网一体化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纸质有奖发票的废除也能铸就一项看不见的环保运动。有人算了一笔账,假如全国的企业都能开具互联网有奖发票,一年可节约近2000亿张纸质发票,相当于保护了近3万亩森林和土地,减少近1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实现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有奖发票APP的设计方案及其技术困难

有奖发票APP是实际有奖发票与虚拟互联网一体化的产物,不仅应当整合发票查询、兑奖金额、身份识别等一系列在实际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更应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设计出更加方便、安全,便于广大群众接受的兑奖方式,而具体的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攻克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有奖发票APP的推广与落实

(1)政府: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是一项新举措,该构想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未成型,因此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但是有奖发票APP的推广客观上必须借助政府政策的推动,而在推广的同时也必须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正确方向的指引。

(2)商家:以利为饵不给发票。在有奖发票刚开始推行的阶段,这项新举措还是收到了不小的成效,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这类新鲜事物具有一定好奇心理,另一方面是出于人们对于消费完后只需索要发票进行刮奖便可以获得现金的快捷性的青睐。但是随着有奖发票的逐渐推广,一些违法行为也悄然显露。商家在消费者结账时经常通过以实物或者折扣优惠来和消费者换取发票。对于消费者而言,以最快方式得到实惠,比索要发票再进行繁琐的兑奖程序显得方便不少,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以实物或者折扣优惠代替发票。制造借口避免使用发票。许多消费者在对商家进行索要发票时,商家通常用发票打印机坏掉了或者发票用完了进行拒绝,这样的情况让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从索要发票。

(3)个人:因兑奖不便而拒绝索要发票。很多消费者在中奖之后并未进行兑奖,一方面是因为商家一般不会进行代兑奖,因而要进行兑奖必须由消费者到税务厅进行办理,普通消费者大多数并不了解税务厅的位置,况且如果是遇到小额奖金,奖金或许还没有车费高,另一方面发票不易进行保存,许多消费者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发票很容易造成发票的破损或者丢失。

四、完善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的措施

(一)政府

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对于有奖发票APP的推广,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文件确保其顺利且有效地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在法律框定的大背景下,才能有赏有罚地使有奖发票与互联网一体化的推行有条不紊地进行。

建立纳税信用机制。对于一些商家以消极手段避免开发票的行为,一经发现不仅应当进行惩处,还应该在其商家信用上留下记录,对其以后的企业贷款等事项进行限制,以此来醒警商家依法进行纳税。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纳税信用机制来加强监管力度。

推广电子支付方式。许多消费者对于非大额消费一般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这就带给商家逃税、漏税的机会。对此情况,政府应当推广电子支付方式并加强资金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可以方便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收入来源有依有据,有效减免逃税、漏税情况的发生。

(二)商家: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纳税

对于商家来说,政府的外部施压只能起到推动作用,要真正做到不逃税、不漏税还要商家自发地加深纳税意识,做到自觉依法纳税,从根本杜绝逃税、漏税的行为。

(三)个人:加强税收意识

消费者在税收体系中不仅充当纳税人的角色,还担负着企业税收监督的责任。消费者应当掌握简单的税收知识,加强税收意识,从第三方角度为国家减轻税收压力。

第10篇

(一)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简介。1.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定义。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将资产让渡给其他经济主体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由于某种或多种因素发生变化,引起投入的本金和收益的结果出现变化的风险[1]。例如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可能会有违约风险,投资贷款业务存在资金不能按期回流的风险。2.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分类。立足于商业银行的角度考虑,它的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贷款业务按照行业划分,分为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等;证券投资业务的按对象划分,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公司债券等。投资风险普遍存在于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投资风险影响因素不同,商业银行面临的投资风险的类型、风险的性质、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商业银行投资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的概念。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降低投资活动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求获得最大资金安全保障措施的总和。具体来讲,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风险的分析预测、评估考量等程序,找到投资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降低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投资资本的安全,实现最大收益的目标。

(三)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的流程。1.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投资项目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将相关风险识别出来,商业银行才能根据风险的类型及其性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投资活动的安全性。2.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分析。一是收集数据资料,是投资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与投资项目、风险因素相关的资料。要求资料直观、真实、准确,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统计性;二是风险度量,是投资风险分析的关键步骤,根据前期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相关风险度量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考量,进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作出定量、定性的描述;三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的最后一步,风险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投资活动的展开情况。在这一环节中,银行将上一程序的风险估算结果与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预期收益进行匹配,从而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3.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应对。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风险评估后,就需要针对风险发生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应对方式有以下四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通过改变项目的部分计划,从而排除风险条件,使项目避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一方式主要针对投资项目中风险较大并可能带来严重损失的部分,例如商业银行面对一些高风险的债券投资项目,虽然可能会失去由此带来的高额收益,但从整体收益的安全性考量,适当消减是较为理性的选择。(2)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商业银行已经尽可能降低了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但是对于一些难以消除或者不可能消除的风险因素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在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中,由于投资项目的复杂性,经常会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消除的风险因素,此时商业银行就只能采取接受风险的办法。(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商业银行投资活动中常用的投资方式,是指将风险的后果连同相应的责任都转嫁给能够承受风险的第三方。例如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商业银行将部分投资业务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将会承担此项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损失以及相应的责任,于是商业银行就将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这类方式主要适用于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小,但是后果较为严重的投资项目。(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自身的风险偏好相适应。例如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方式达到降低风险目的,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检修、对职员进行培训,也是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4.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监控。投资风险监控是指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期评估监控,在这个程序中,要求商业银行的监控人员要做到全面、准确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考察评估,一旦其风险的大小可能超过商业银行的预期,就需要立刻作出相应调整,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2]。

二、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差。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失效是造成投资失效、案件损失的一个直接原因,而隐藏在内部控制失效背后的则是内部控制要素的缺失和内部管理机制的紊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对投资业务风险认识不足,内部控制薄弱,部门及岗位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错略、模糊,相对业务发展滞后,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风险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及操作规则,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二)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时过分重视对盈利能力的考量,而忽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导致我国对于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数据积累有限,银行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同时,由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针对投资业务的电子化建设缓慢,缺乏相应的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系统,很多投资项目由于信息失真,从而直接影响投资业务决策的科学性,也为投资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

三、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薄弱环节,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是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健全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是银行开展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只有经过科学的风险估算才能将风险的大小使用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建立高质量的、先进的数据库,同时加强相关数据的补充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度量和评估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过程中,规范风险管理信息时还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把握有效性和充分性原则,有效性是指信息系统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实,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充分性是指对全部的信息形成完善的系统,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性把握;二是要对信息系统的内容、格式进行统一规范,以实现风险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

(二)树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内在的风险特性决定了银行在投资风险管理中必须体现在每一个员工的习惯行为中,所有涉及到投资业务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投资业务风险管控,绝不仅仅是投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无论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还是业务部门,乃至营运部门,每个人在从事其工作时,都必须深刻认识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主动地加以预防。而不少银行因投资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损失的案例中,原因大多不是因为它们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由于员工投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所以,商业银行内部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至关重要。树立风险管理文化一是从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入手,使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使其风险控制观念成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二是加强员工对投资业务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理论学习,培养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增强化解风险的能力,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屏障。

第11篇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民主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价格的确定要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二是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逐步开放的要求,坚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国家适度管理;四是多种机制减少价格波动。石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可先在成品油环节突破,并带动其它环节的价格市场化进程。

2.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兼顾能源比价,形成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应按照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循序推进市场化进程,保障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改革初期,政府应确定管输价格,可以采取社会平均回报率或略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吸引多种资金进入,扩大管网规模;逐步放松对天然气行业其它环节的价格的管制,鼓励供求双方制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在内的长期供气合同;还应与可替代能源(如燃料油、柴油、LNG等)价格和物价指数挂钩,以鼓励天然气消费。改革后期,应逐渐在上游引入竞争,允许第三方进入天然气管输网络,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条件成熟时政府不再监管天然气井口价,但对管输价格仍然严格监管。

(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石油天然气行业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特别是在投融资领域,实行法人负责制,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并推动企业减员增效,处理不良资产。

由于国有经济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其中,股份制是优化国有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并促进产权多元化的形成和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政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应从法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国家层面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抓紧制定和修订《反垄断法》、《反倾销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石油法》和《天然气法》;为促进节能,应根据需要完善《节能法》,并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用能行为,其重点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应加强执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

(二)制定综合发展战略

石油天然气不仅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休戚相关,而且内在联系也非常强的行业,因此,在对国内外资源和需求变化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系统的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不仅对行业发展非常必要,而且还将促进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可持续供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行业内外的经济关系非常复杂,制定发展战略应周全考虑,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三)管理机构改革

1.建立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

能源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涉及石油等国家短缺战略物资、以及电网和天然气网的建设和运行等国家经济命脉,同时,能源内部各行业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很强,这些决定了能源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部门,其发展除了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还应有政府管理和协调。而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呈多部门分散态势,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北美经验建立国家层面的集中的宏观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能源大国的特点。应将分散在多家综合部门的能源部门分离出来重新整合,将管理权集中,这能有效避免政府职能的重复及交叉;按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别设立专业性的司局,以加强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战略、政策目标、管理体制框架、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2.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由于能源产业改革的特殊性及其广泛存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政府应该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进一步转变职能,从“指令性管理”向“禁令性管理”转变,这就要求将政策的制定与监管职能完全分开,建立独立的国家级综合监管机构和行业监管机构。

根据监管机构设置的原则及职能确定,设计了三个能源领域监管设置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建立独立于能源主管部门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下对网络性质较强的行业(如电力、石油、天然气)设单独的行业监管机构。

第二种方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内设立能源监管机构,并通过立法规定其独立监管的权力,在监管机构下对自然垄断性较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单独设立行业监管机构,这些行业监管机构是相对独立的。

第三种方案:充分考虑现有能源管理机构的现状和正在进行的改革,可考虑在现有能源管理格局下尽快建立自然垄断性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行业单独的监管机构,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这些机构真正行使监管的权力,并将能源局仍保留的相关行业监管职能尽快分离出来,归入成立的行业监管机构,没有建立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的行业监管职能仍暂由能源局行使。

上述三种方案是根据不同的背景和目标而设计的,从真正实现政监分开,提高监管效率方面考虑,第一种方案是理想方案,也是最符合建立现代监管体制要求的模式;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第二种方案是现在应该采取的模式,但鉴于我国现有的能源管理格局,可先由第一方案起步,但过渡时间不能太长。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方案都是在国家和地方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即都在省一级也建立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监管机构(个别行业可根据情况需要在区域一级设立相应机构,如区域的电力监管机构)。其中地方成立的监管机构,职能相对独立,权限也较大,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具体监管的实施应主要放在地方监管机构,但地方级的机构都接受国家相应机构的管理或监督;不管采取何种方案,都应在明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家级能源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各地方相应机构的关系;在发挥能源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作用的同时,逐渐加强行业协会在能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监管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监管的公开透明,提高监管效率。

(四)建立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可持续供应

我国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外依存的增大、企业石油库存量过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尚未建立、石油进口外汇支出逐年增加、进口通道安全性变差、国内石油价格过分依赖国际油价、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等等都对中国获得稳定、可靠、安全的石油供应产生影响。我国石油供应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隐患,因此,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应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1.多种方式保障石油安全

为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能源的安全供应,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现在尽管世界区域性纷争不断,但经济手段仍是解决能源领域的主要途径,我国还是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主动出击,在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争夺中逐步占据有利位置,不再受制于人。但世界的复杂形势也要求我们有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时,必要时结合使用多种办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保障石油安全应该日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应增强外交活动中对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及目的性,在国家层面对开放性能源政策实施统一指导和协调,建议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双边机制。

2.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应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应立足国内,一方面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形成我国多元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同时,应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在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多方位开拓油气供应渠道。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调整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应尽快确定成本较低和较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尽可能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可通过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并对份额油的进口免征进口税等办法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以减少对国外的直接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

3.加强能源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不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风险。应该建立一套保障能源安全的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包括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发展态势,全面评估我国的能源状况,监控我国能源发展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做出预警反应,相应采取应急措施等。应全面分析在哪些情况下我国可能发生能源危机,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适时判断可能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能源安全评级(可有不同的评级方法,如可按程度不同采取“蓝”、“绿”、“黄”、“橙黄”、“红”的警示),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危机设计系统的应急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又不至于在出现一般性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暂时性的国内供求矛盾时采取过急措施而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4.完善油气储备体系

建立油气储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战略储备物资。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响应由经合组织(OECD)1974年设立的国际能源机构(1EA)所制定的石油储备标准,建立起由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石油生产销售商也扩大了各自企业的石油储备能力,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并藉此给其他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而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进口石油又主要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要通过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石油的持续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的中断,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成国家级的专门机构,并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确保石油储备的战略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合理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储备工作,逐步形成“实物储备与产地储备相结合”,“国家为主、分级储备、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天然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储备也应逐渐成为油气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使我国能在发生石油安全危机时能启动技术储备从容应对;应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接轨,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手段,如石油期货交易等缓冲石油危机的压力。

(五)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工业部门的不断崛起,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并将占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今后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将集中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供应。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是将煤放在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这种能源发展战略也确实在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以及环保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煤炭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接受。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煤质的下降,结合环境压力综合考虑,煤炭在能源发展中已没有以往的优势,石油天然气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没有煤炭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石油,整个社会将立即瘫痪。因此,在强调煤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不能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至少应该将石油天然气提升到与煤炭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在性质上略有不同,石油的重要性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而天然气的重要性是作为一种上升势头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六)制订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固然要靠政府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其它资金参与,实现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企业对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投资、开发和储备。主要通过增加低息贷款、贴息贷款、调节税费、财政担保和补贴、建立专用基金,以及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快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上游、中游与下游间,以及资源性地区与非资源性地区的分配关系。应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在相关地区的合理分配制度,兼顾资源省区、过境省份的利益,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为保证石油天然气安全,鼓励天然气形成使用,建议逐步将生产型税种调整为消费型税,并提高汽油的消费税率,减轻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配气、LNG进口税赋,实行差别税率,对发电用气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保险机制,放宽审批权限,份额油返销国内实行零关税;节油代油设备投资税收减免。

第12篇

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整体师资水平较低,学校的模拟实训课程缺乏专业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的校外实习基地不够稳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良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

就业能力;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

一、前言

社会对于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认真审视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社会形势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就业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学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意义

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指标。在金融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深的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在实际的教学中,金融学教师可以采取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从这可以看出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好的就业能力[2]。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符合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且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后,迫切需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对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等相关要素重新进行组合,这样的创造性变革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而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我国金融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没有给高校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果高效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将学生安排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后,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还能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能力。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用人单位为了能够保证资金安全,或者保证资料数据的保密性,通常都不允许学生接触重要的部门以及科室,特别是在金融机构,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了解金融专业[3]。由于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只有一些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找单位实习,非常的分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根本就没有实习的机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

2.金融专业实践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或者是根据教师的理论教学时数进行考核,在职称晋升上同样如此,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一部分高校经常缺乏师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学任务非常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到有关单位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学习机会,因此在校的金融教师除了具有高学历,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在聘请教师的时候,也聘用了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这部分教师又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效果也不显著。

3.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化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单一的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程序。真正的实训需要使学生自主操作金融业务软件,比如让学生操作证券交易软件,又或者让学生自主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这样才能使学生灵活的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快速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果在实训的时候,仅仅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样的一种机械式操作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有碍于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形式的模拟实训基本上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5]。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概念技能,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与交际能力,这不仅是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基层的管理者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还能良好的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设计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能力,在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的情况下,很难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金融学人才,因此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的改革对策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基地在大幅度扩招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寻求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合作,不仅只是将合作目标停留于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相关单位,否则将会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实习单位,从而降低学生的实习热情。所以高校应当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从而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实习机会。这就需要适当转变观念,在寻求合作的用人单位时不能只将眼光放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相关单位,而是应当扩充视野,可以适当与小额贷款公司等进行合作,或者与期货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能进入保密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岗位进行实习,学校应当在学生实习前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诚信在岗位中的重要性,强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同时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在不断完善体制后,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增加一定的重要岗位,使学生接触到实际性金融岗位。同时学校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专业的业务操作软件,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接触到相关的金融操作,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尽快的融入社会[6]。

2.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高效金融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分批安排金融学教师到相关的金融机构中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并且金融机构许可的情况下,可安排一部分实践课的教师到相应的岗位中从事实际性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应当聘请实践操作技能过硬,且金融基础知识扎实的相关金融机构人员到本校担任教师,当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人员一般都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学校可以提供给这些人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机会,使他们熟练地掌握金融学科的理论知识,最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7]。

3.适当增加校内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金融学专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熟练地掌握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因此校内模拟实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使学生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只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训练,剥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模仿单一跟着教师操作,完全与教学理念相违背,因为当前主要是坚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多样化的模拟实训内容,逐渐摆脱单一性的实训课程,最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性金融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结束语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专业水平,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这需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引领教师针对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欧.深化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8(07):50-55.

[2]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12):163-165.

[3]饶育蕾.金融学专业全方位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05(04):240-243.

[4]李琴英.金融业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10):66-70.

[5]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7(11):180-183.

[6]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