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篮球训练的好处

儿童篮球训练的好处

时间:2024-03-16 08:1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篮球训练的好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篮球训练的好处

第1篇

由于NBA下赛季停摆,美国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不必像以前一样整个夏天都在训练馆挥汗如雨,这个夏天“小飞侠”选择的休闲方式是踢足球。

刚刚在菲律宾参加完两场表演赛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科比又出现在了美国华盛顿,参加以“为国家儿童基金会筹集善款”为主题的米亚-哈姆名人足球挑战赛,让美国当地球迷在NBA休赛期也能一睹这位篮球巨星在足球场上的风采。而在北京时间7月31日凌晨,在华盛顿联邦快递球场举行的曼联和巴塞罗那的热身赛上也出现了科比的身影,在两队比赛的中场休息期间,“小飞侠”上场秀了一下自己的足球技艺。

米亚-哈姆名人足球挑战赛是由美国前著名女足运动员米娅-哈姆举办的一项赛事。米娅-哈姆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女足运动员之一,她曾帮助美国队赢得了两次奥运会冠军和两次世界杯冠军,自己还两次当选过世界足球小姐。这次的名人足球挑战赛是由米娅-哈姆和其丈夫加西亚-帕拉共同发起举办,属于慈善性质,门票价格仅为23美元,所有收入都将被投入到米亚-哈姆基金中。

在这届比赛米亚-哈姆邀请的参赛名单中,不仅包括科比和另一位NBA球星杰夫-格林,现任巴塞罗那俱乐部主教练瓜迪奥拉也赫然在列。科比和瓜迪奥拉在足球场上较量球技一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上述三人之外,米亚-哈姆还邀请了四名现役美国女足国家队队员参加此次比赛。值得一提的是,在挑战赛中,所有应邀嘉宾均身穿巴萨新赛季球衣,巴萨主帅瓜迪奥拉选择了4号战袍,科比则选择了自己在湖人队钟爱的24号,看着这位篮球巨星身穿24号巴萨战袍踢足球还真有些不习惯。科比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出色的运动能力,盘带和假动作过人都做得有模有样,这应该也与他小时候接受过足球训练有关。

虽然科比出生在美国费城,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意大利度过,少年时的科比跟亚平宁半岛上的许多其他孩子一样,会为足球而疯狂,并且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足球场上。“AC米兰一直是我成长中最喜欢的球队,这开始于在意大利的时候。当我去篮球场自己玩的时候,篮球架下面常被当成小球门来用。”科比边回忆自己的童年边兴奋的说,“我想打篮球,但在场的12人却准备踢场球赛。因为我有长胳膊长腿,他们让我在球门的位置,我不得不去阻止一切东西。”

意大利浓厚的足球氛围,让科比不可避免的慢慢爱上这项运动,而他也开始接受一些足球训练,一开始还是干他的“老本行”守门员,后来慢慢展示出一些才能后又被安排去踢中场。“最开始的时候,我的足球球感并不好。但很快足球让我感觉适应了,我的球技进步了,他们就把我往前提,让我去踢中场。”科比说,“我的足球踢的并不算多好,偶尔我也能做出一些疯狂的动作,但多半都不是有意识去做的。比如我有一次非常漂亮的过人,但那可能是我无意识做出来的。”

在篮球场上霸气十足的“飞侠”在谈到足球时还是很谦虚的。虽然自己承认足球踢的并不出色,但科比认为小时候的足球训练还是给他后来打篮球带来一定好处的。科比说:“我对于篮球方面的脚步非常适应,是因为我之前曾经踢过足球,足球场上脚步频率的变换,左右轴心脚的交替变换,这些都为我后来打篮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的科比平时也很关注足球,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举行时科比都曾到现场观看比赛。在从意大利回到美国费城后,科比就成了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球迷,而他跟巴萨曾经的头号球星小罗也是不错的朋友。在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场,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效力于银河队的贝克汉姆坐在场边观看科比的比赛。《洛杉矶时报》甚至戏言:科比该靠着跟大卫-贝克汉姆的关系,去洛杉矶银河队弄一件球衣,趁着NBA停摆的时间参加美国足球大联盟的比赛。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两侧迁移;非优势侧;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304-021概述

人的肢体分为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从解剖结构上看,矢状面将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侧,这两侧的身体结构和体成分相同,但在运动中的差异性非常显著。相对下肢来说:在篮球运动中总习惯用一侧肢体作为起跳腿,跳投,封盖都会固定用一侧腿,日积月累一侧肢体在无形中进行这不同负荷的训练使得这侧肢体的力量、形态、神经的支配和运动单位的募集比另一侧肢体都有很大的优势,优势侧产生了。优势侧在众多项目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项运动不是一用条腿或一只手来完成的,非优势侧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两侧手、腿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一项运动,在相互补充的条件下让运动成绩有所提高。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只有提高非优势侧肢体的篮球技能才能更好的运用技能,从而赢得比赛。本文根据两侧迁移原理,重点研究了利用非优势侧的对侧迁移技能提高非优势侧的运动能力的方法和效果,得出了加强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研究对象陕西省内的体育院系38支篮球主修队,其中男队32支,女队8支。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与本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②专家访谈法。笔者就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篮球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访问了有关的专家教授,对本课题的可行性和意义进行了论证。

2结果与分析

2.1 两侧迁移的实验证据所谓的两侧迁移就是指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当学习者学会了用右侧肢体操作某一动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学会用另一侧肢体来完成动作,这种迁移就称之为两侧迁移(bilateral transfer)。有时也被称之为交叉迁移或交叉教育。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在人体中对称的部位迁移(右手-左手,右腿-左腿)表现最强,其次是同侧部位迁移(右手-右脚,左手-左脚),最弱是对角线部位的迁移(右手-左脚,左手-右脚)。这也说明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过程在起着主导作用,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实际训练中应注意交叉练习[2]。为了在动作学习中证明两侧迁移的存在,可以设置以下具体实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实验设置中参加锻炼的肢体是优势肢。但不是固定的模式,优势肢和非优势肢都可以作为参加锻炼的肢体。无论是哪一侧肢体参加了锻炼,研究者都把两侧肢体所取得的进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仅参加锻炼的肢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没有参加锻炼的肢体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说明了两侧迁移的确发生了[3]。

2.2 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发生的学说目前,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有关变量对两侧性迁移的影响,以及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发生的机制。最新的研究已深入到两侧性迁移机制的研究,即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是怎样发生的?在获得性的运动技能学习任务中,两侧性迁移的迁移方向是怎样进行的?对此,有关学者提出了多种的假说和理论解释两侧性迁移的发生及其方式。①两侧性迁移的认知学说。这一假说被称为“适宜的信息处理”(transfer-appropriate-processing)(TPA)。这个观点认为相似的认知处理过程是决定迁移是否发生的关键(R。sel997)。Rose和Clark(1995)进一步提出了对这个观点的支持,他们认为,在计算机平衡练习仪器上进行的动态平衡练习使受试者获得了如何在运动过程中调节自身姿势平衡的策略,而这种习得的技能在动态过程中进行自身姿势平衡调节的策略,使受试者在后来走过特定的实验信道的表面步态维持平衡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结果是受试者表现出良好的维持步态平衡的能力。即两种条件下相似的认知处理过程是发生平衡能力迁移的重要条件。②两侧性迁移的神经肌肉激活学说。第二个发生两侧性迁移的可能原因是运动控制解释Hicks (1983)强调:某些技能的两侧性迁移至少需要考虑运动任务结构在大脑半球之间的迁移。研究发现在练习过程中,非练习侧的肢体出现一定数量的运动冲动脉冲(overflow im-pulses) (Hicks 1982)。Edwards (1987)对运动冲动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运动冲动是一种伴随着随意运动而在其它肢体部位发生的无意识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的现象。研究表明这种运动冲动或许与学习的迁移有关。在他的研究中,儿童和成年人进行快速的手指排序任务练习,当一侧手在练习时,观察到在保持被动的另一侧手出现非意识运动。他认为任务功效在非随意运动发生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运动技能的练习中的确存在着神经肌肉的活动。

2.3 加强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具体实施①在动作学习的初始阶段,让练习者有意识的多次使用优势肢,从而使之得到某种强化训练。②在动作学习过程中要集中利用其中一侧肢体,通过训练和练习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另一侧肢体。③当开始练习另一侧肢体时,要交替使用二侧肢体,以保证每一侧肢体都得到一定量的练习。④在动作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采用语言激发对象继续利用非优势侧肢体进行练习。

3结论与建议

3.1 强化了非优势侧和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知觉的形成。在篮球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中,通过对某一侧的肢体进行锻炼,使得另一侧肢体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和强化,篮球运动中传球、运球、投篮等技术同样要求两侧肢体都能完成。所以,加强非优势侧练习不仅能大幅提高非优势侧运动能力、形成运动知觉,同时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知觉也会随之发展,促进两侧运动技术共同提高。

据研究发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产生积极迁移的条件,种种迁移有赖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迁移规律,注重非优势侧体育锻炼对顺利完成迁移,实现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运动能力和运动知觉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2 加强非优势侧肢体的锻炼可以帮助练习者设计锻炼计划,以便他们利用某一肢体达到最佳的技能操作水平。

两侧迁移一般是非对称的,从优势肢到非优势肢产生的迁移量要比从非优势肢到优势肢产生迁移的量大。如果研究的结果是非对称性迁移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有选择地,针对性的对受训者的某一肢体首先进行训练。如果是对称迁移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就没有必要确定首先对哪一侧肢体进行训练。最初的优势肢锻炼很可能会产生巨大激励因素,鼓励人去继续追求和实现其目标—能够利用任意一肢体熟练地进行技能操作。

3.3 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非优势侧锻炼的重要性,注重身体两侧的协调发展。

随着教学和训练的进一步演进和更替,国内外兴起了一种新的健身理念和锻炼方法———交替运动。它可以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交替运动包括很多方面,有左右交替、上下交替、体脑交替、走跑交替等等,左右交替指平时习惯用左手、左腿者即左侧优势者,不妨多活动右手、右腿等非优势侧。相反平时惯用右手、右腿等右侧优势者,不妨多活动左手、左腿等非优势侧。“左右交替”的好处是不仅使左右肢体得以“全面发展”,而且还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以“全面发展”。通过左右手交替训练,即在锻炼时只使用平常不常用的左手,这样不仅可以开发相对应一侧的大脑,还可以有助于锻炼身体左右平衡能力,达到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家颖.田径运动技术与平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月.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74.

[3]Richard A.Magill【美】著,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34-237.

[4]王凌娟.体育教学中加强非优势侧锻炼的意义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1(3):122-124.

第3篇

著名的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布雷泽尔顿和孩子们最合得来,他常说:“我是孩子们的辩护人。”他说孩子从2岁开始就慢慢有了自主意识,学起东西来也特别快。但他坚决反对有些人主张的让孩子过早学习的做法,比如从2岁开始就学提琴,从3岁开始学日语。他说:“这太可怕了!这完全是大人包办代替。当你观察一个2~3岁的孩子时,你会看到他对一切都感兴趣,都想探索,他会自己选择要干什么。这是他创造自己个性的方式。”布雷泽尔顿说:“过早对孩子进行训练,这一方面是家长不了解孩子需要自主和自信,另一方面,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些在学打字(他们能学打字,这是没有问题的)的8岁孩子时,你在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费力的、坚定的或伤心的表情,但看不到他们自己单独学做某件事情时的那种喜悦、天真和骄傲的表情。对这些孩子的跟踪观察表明,他们在学习的第一阶段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第二阶段就要差些了,第三阶段就更不行了。因此,过早地开始机械的训练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什么王牌,而相反是一种很大的危险。”

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可以学习外语?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要看学习方法怎样。如果是教学式方法,那就太早。但如果孩子们是在玩耍中学,在娱乐中学,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幼儿教育学家们认为,家长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礼物就是把这两点放在一切教育之首,即要有自信和能关心别人。

父母和子女一起玩,会使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会加深骨肉关系之间的亲热,彼此联系更紧密。父母玩捉迷藏,一头撞在树上,孩子见了便会明白谁都会有错误的时候,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学玩一种游戏,虽然玩得不太高明,却让子女理解到尝试新事物是好事。从而激励孩子敢于尝试错误。何况,父母鼓励子女尝试新的玩意,很可能就是帮他们培养一些日后终身享受的良好行为。精通一种手艺,可使孩子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更胜一筹。

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就要使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家庭的欢乐气氛来自于父母,希望孩子快乐的父母不妨让自己的心态年轻20年,以童心来对待孩子,与孩子共同度过童年时光。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做得很多。

第一,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你最愉快的事是什么?多半是很简单的如打篮球、骑自行车、捉迷藏、野餐、讲故事,或者放风筝吧,那你就陪同你的子女一起去做这些活动。

第二,孩子认为父母越天真越好。这样父母就如同小伙伴和他玩耍,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开心,也会使孩子内心充满爱。

第三,纸牌和棋盘游戏能培养亲密感情,带来友谊和竞争,孩子大都很喜欢这样。最好的是,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第四,不要以为只有漫长的旅途才是美的。有位母亲发觉,在夏天晚上与孩子外出散步,对全家人来说特别愉快。

第五,切勿轻易放弃你的爱好,即使生活简单也是乐趣。

父母们应自问:我们是否常与孩子在一起玩?很多家庭没那么做,其实,玩乐是我们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尽情玩乐的最大好处是使我们得到纯真的喜悦。

本文摘自《开发孩子潜能的黄金法则》 11844

第4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挖掘;潜移默化

低年级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的准备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为中、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两年来的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也成为我平时教学的重点,除了训练学生看图、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等方面,我还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一、充分利用可挖掘的资源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比读课文更有兴趣,。可农村学校能利用的资源有限,这时我发现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一副或多幅图片,这些精美图片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很多时候是因为图片的生动而激发了阅读兴趣。由此,我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同时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有表达的意愿。

比如,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篇课文其中有两幅插图,这两幅图将丑小鸭出生的“丑”和长大后的“美”作了鲜明的对比,我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插图,去发现两幅图的不同,找出丑小鸭的变化,展开丰富想象后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插图旁边,最后读给老师、同学听。学生们积极踊跃,都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第一幅图:丑小鸭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的时候,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鸭妈妈和哥哥姐姐惊奇地看着它,好像在说:“你真丑啊!”第二副图:丑小鸭长大了,变成漂亮的天鹅了。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它游在镜子似的湖面上,多让人羡慕啊!这些句子虽然简单,但可以看出学生是经过细心观察了的,是值得肯定的。如今给课文插图配上一、二句话,这已经是我班学生肯做、爱做的事情。平时学生们还经常交换读一读呢!

把插图作为写话训练的载体,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我不仅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也不放过自己所受学科《品德与生活》中的插图。这门学科教材插图更加丰富,更活泼、生动,正是看图写话训练的良好素材。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看图,结合插图旁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东西,展开想象,大胆的编出故事给老师同学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进行了“文”、“道”统一。

二、读写结合、潜移默化

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说明低年级进行作文早起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提前写作,以合作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大量课外阅读,对学生读写能力提高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办法。

1 .建立“小小图书馆”,培养阅读兴趣。

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少,对大千世界接触面太狭窄,加上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随着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多仅有课堂中的一些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欲。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按顺序看懂图意,但是写的话用词普通、呆板、缺乏生动性。后来我召开家长会,动员家长给孩子们买课外书,并将书带到学校,建立“小小图书馆”。学生们带来的书种类还挺多,有童话、谜语、成语故事、成长故事、古诗…...图书由学生管理,在休息时间向全班开放,每周星期五学生们还可以借书回家阅读,并且要求必须用普通话阅读。午间,我有时间的时候也爱拿上一本书到教室里去看,用实际行动来带动学生。学生一到学校看见老师在看书,他们也赶快加入看书的行列。我还经常表扬爱看书、看书认真的学生,渐渐地培养了全班同学的良好读书习惯和参与意识。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从办公室走向教室时看见班上的一个彝族小男孩坐在操场篮球架下贪婪地看书,那股认真劲儿让我都不好去影响他。两分钟后见他还没反应,我决定叫他进来上课,没想到连喊三声他才如梦初醒,红着脸跑进教室,同学们都忍不住笑起来了。不过,我可没批评他,反而表扬他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爱上看书,使这个彝族孩子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记得一年级的时候他说话含糊不清、结结巴巴。上课时根本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在我的鼓励下回答问题,也是语无伦次、表达不清楚,再加上浓浓的彝族口音,许多同学都偷偷地捂着嘴笑他。可现在他是班上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学生。几星期前,我在班上进行“我喜爱的小动物”说话训练,他是这样说的: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长满黑毛,眼睛又圆又黑像玻璃球。也许是受我的感染吧,,它和我一样爱睡懒觉,妈妈叫我们两只懒猫。虽然这段话,对于好的学生不算什么,但我却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学生的进步坚定了我将“小小图书馆”办下去的决心。

2 “好词佳句记录本”让写作的根基雄厚起来

第5篇

这次我选择这个职位除了专业对口以外,我觉的我也十分喜欢这个职位,相信它能让我充分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和体现自身的价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应届毕业生介绍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应届毕业生介绍材料一

我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今年24岁,是__大学__业本科的应届毕业生。闽南的山水哺育我长大,我的血液里流淌着闽南人特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拼才会赢的打拼精神。带着这种精神,在校期间我刻苦学习,不负众望分别获得01-20__年度二等奖学金,03-20__年度和04-20__年度三等奖学金,用实际努力报答父母和师长的养育之恩。

除了学习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我曾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组织了几次班级和学院的公益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助残活动,向孤儿院儿童献爱心活动等。组织这些活动以及和活动中和成员的相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很大的好处,为我更快的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此外,计算机和篮球是我业余最大的爱好,我计算机过了国家2级,除熟悉日常电脑操作和维护外,还自学了网站设计等,并自己设计了个人主页。我是班级的篮球队主力,我觉的篮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精神。

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感触很深,但觉的收获还是颇丰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今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要的帮助。除此之外,也应该看到我的一些缺点,如有时候做事情比较急于求成,在工作中实际经验不足等等。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他的缺点,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只有正视它的存在,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今后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这次我选择这个职位除了专业对口以外,我觉的我也十分喜欢这个职位,相信它能让我充分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应届毕业生介绍材料二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我叫_,是_师范学院文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大学四年里,我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开设的语言文学、教育学等课程,每科成绩都达到优良以上,可以说对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学校最高级别“双优”实习成绩,相信有能力胜任中学语文的教育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我对于师范生 “三一话” 的基本技能尤为重视。通过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甲级乙等证书;平时坚持勤练书法,钢笔、粉笔尤佳。课余,我还通过书刊网络等媒介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充知识面。期间,我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且能闲熟操作word等办公软件及cai课件的制作,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也较强。

此外,我还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曾当过三年班长和社团部门负责人,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公共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在文艺和体育方面较有特长。因品学兼优,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并且热爱教育事业,决心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希望贵校能提供一个让我发挥专长的平台,我定会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随信附上我的个人概况,以便你能更好的了解我。

应届毕业生介绍材料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在我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在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成为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在实习中,我第一次踏上了讲台,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学生的天真、纯洁、甚至是调皮,他们欢乐的笑脸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此时此刻,我感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同母爱一样圣洁,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十六年来的求学生涯,有十年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当然这会使我比别人更加的独立、顽强。求实、进取,富有挑战性可以说是我性格的一大特色,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曾经努力过,失败了也是一种胜利!结果固然重要,但经历过程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更加丰满、魁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很欣赏这句话,可以跟您很坦率的说,四年前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音乐素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我是在高二时才有学音乐的意识,以前只是非常喜欢,从没受过专业训练,仅仅经过六个月的强化,我就能以国家统招的身份考入东北师大音乐系,老师们都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

第6篇

    关键词:内隐学习;运动技能;体育教学

    有一种划分,将人的学习方法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即是指有意识的,经过主观努力的学习,而内隐学习则是无意识的,自动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换而言之内隐学习则是指个体对复杂规则知识的无意识的获得的过程。本文以体育教学方面的内隐学习研究为切入点,着力挖掘了体育教学中内隐学习的应用潜力。

    一、 体育教学中运用内隐学习的优势

    1、 内隐学习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间更长

    众所周知,有些运动技能能够长时间保持,而另一些运动技能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是“强扭的瓜不甜”,通过内隐学习习得的技能(自己学来的)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学习获得的技能(别人加上来的)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例如:跳绳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要按照外显学习方式依照动作要领,一步一步学习,是很难掌握的,经常是指导者苦口婆心的指导了半天,好不容易教会学习者一招半式,过不了多久,学习者又忘得一干而尽。大多数人是依照内隐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掌握,就像黑猩猩拿香蕉的“顿悟”理论一样,学习者也是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就掌握了跳绳这一技能,这一技能主要是靠内隐学习获得的,而且这种技能一经掌握,可以说终生难忘,保持的时间相当长。

    2、 内隐学习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握

    体育运动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运动,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复杂多变的,比如说排球运动,它就包括传、垫、扣、发球等一系列动作,学习者不但要掌握这些动作的技术要领,还必须学会对来球的判断,及时调整动作,如果是比赛,还得学习更为复杂的技、战术。这些复杂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如果让学生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学习、模仿别人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控制、矫正自己的动作,把别人的技能变为自己的,提升自己的技能,这样能使这些复杂技能潜移默化,融化贯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有句古话:“师傅带进门,修行靠自己。”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可以这么说,要想掌握复杂的运动技术,光靠老师的点拨、引领是不够的,老师上课时,一碰到动作难度大的、难掌握的技能,就会强调学生要用“心”来学,要求学生要记到“肚子”里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用内隐学习来学,也就是说内隐学习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握。

    3、 内隐学习有利于同时操作多种动作技能

    学习广播操,大家都有体会,刚开始学习,学生动作笨拙,手忙脚乱,做了这个动作,又忘了下一个动作,就算是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投入,也不可能会完整练习,更不用说配音乐练习了。而当动作熟练后,学生就能随着音乐节拍练习了。按照动作技能形成过程(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这时的广播操动作己到了自动化阶段,所以学生就能一边做操,一边听音乐节拍。而内隐学习则正是自动化的信息贮存过程,外显学习是控制化的信息贮存过程,因此采用内隐学习让信息尽可能自动化存贮,可以加大信息存贮量,有利于同时操作多种动作技能。

    4、 内隐学习有利于动作的迁移

    体育运动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动作迁移现象,例如:排球扣球动作就是鞭打动作,在排球扣球动作教学时,外显学习往往抵挡不住内隐学习,就算是新学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鞭打的动作用在扣球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会骑自行车的人,反而不容易学会骑三轮车,而从没有学过骑自行车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快的学会骑三轮车。,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隐学习有利于动作的迁移。会骑自行车的人,只要一踏上三轮车,不管别人怎么说,或者本身知道该怎样用力,但内隐学习却引导学习者不知不觉的采用骑自行车的方法,即动作的负迁移。而从没有学过骑自行车的人直接学习骑三轮车,因为没有动作的负迁移,自然也就学的快。

    二、 内隐学习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1、 学生应尽早进行体育运动项目训练

    现代社会都非常注重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其实体育能力的培养也要在儿童早期就进行,因为这对促进学生以后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和提高单项技能有很大的好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学生长大了可能会对早期锻炼的具体内容和情景回忆不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是徒劳的,它以内隐的方式仍然存在,并在以后的体育运动中产生作用,这种影响是深远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早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并不是指竞技体育类的训练,而是指学习一项或多项运动技术,例如: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兴趣班,创设条件,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学习体育运动技术,通过学习培养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2、 创设体育情景,优化体育运动氛围

    内隐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是一种无需意识参与的学习,作为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创设大量的体育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大量的体育情景中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培养体育兴趣,激发体育运动热情。所以说体育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创设体育情景,优化体育运动氛围,教师除了创设体育课堂情景教学外,还应在校园内,多方位、多时空的创设体育情景。坚持多渠道、多途径、持久的进行体育知识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不自觉的受到熏陶。通过树立榜样、体育明星等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在校园里创设体育运动的氛围。

    3、 丰富练习环境

    儿童在学习母语的时候,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语法规则,却能不知不觉的学会母语。体育运动技战术学习也是同一个道理,学习者也能够内隐地获得环境规则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环境。狼孩就因为在狼群里 长大,所以他的攀爬、奔跑、跳跃等能力都要优于正常孩子,可见练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多么重要。作为教师应从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入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器材,进而创设运动氛围,为学生提供练习的环境,然后不断的优化、变换这个环境。而没有必要在学生练习时一味强调动作技战术,给学生多种不同的练习环境、大量的实战练习更有利于运动技能的获得。 4、 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学”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指导、释疑等方面,而不是强调有意注意、记忆等意识活动以及理性力量的参与,应将课堂最大限度的让位于学生。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必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论是相一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一个带路者,不是标准动作的化身,也不是技战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学习者,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存在着巨大的内隐学习潜能。因而,在教学和训练中,不仅要注意外显的行为和表面现象。而且还要注意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内隐的认知探究倾向和无意识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环境氛围,挖掘学生“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不仅可以内隐获得,而且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还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为学生提供内隐学习的环境,创造内隐学习的条件,从而使内隐学习在体育教学领域发挥最大效用。当然,多数运动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外显学习、内隐学习两种学习共同获得的,让学生采用内隐学习并不是反对外显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   内隐学习对技能类教学的启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1

    [2] 任杰,章建成   运动技能获得中内隐学习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 2000.4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04-01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也强调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与生活联袂,从而扩大数学教学时空,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因此,我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能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1 精选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验和知识从无到有。通过多年的学习,在他们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精选生活中的素材,利用这些生活素材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地出很多实物,比如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他们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而且还比较漂亮;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传看是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路的。”由于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当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就会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时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按比例分配》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张先生和陈先生合伙开一间小店。张先生出资70000元,陈先生出资30000元。小店第一个月赢利10000元。可是在赢利分配时,陈先生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请你帮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10000元的利润?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可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既能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又能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引人入胜、新奇不绝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

3 参与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面积。又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人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精彩的数学课。这样的教堂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4 课外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

学生的应用意识表现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课外回归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等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再比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和“长方体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卧室用地板的数量,墙壁粉刷压光涂料的面积。通过大量实际运用,能让学生经常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因生活而精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真正感悟到数学的真谛。

第8篇

走进大自然的好处自不待言,研究表明,孩子在12岁之前应该尽量多地走近大自然,既能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又能提高自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在生命之初衍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尊重和保护之情。

至于陪孩子一起玩的好处也很明显,不管是在户外还是在家里,家长多陪孩子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道理不用多讲,家长们头疼的可能是陪孩子可以玩些什么。在此,小编给您支支招。

妈妈可以这样陪孩子玩

选一本有趣的书,在户外阳光普照的草坪上和孩子共读。

在家和孩子动手做冰淇淋,加入各种他们能想到的新奇的辅料,满足他们独一无二的追求。做饼干、蛋糕、比萨也不错哦。

动用家里的各种材料,像彩笔、彩纸、橡皮泥、漂亮的线绳、小布头,做些小手工。以后每当看到这些小东西,孩子都会记起那个和妈妈在一起的午后。

和孩子同游野生湿地公园,和他们一起吹吹郊野的风。带上和孩子一起准备的食物和餐垫搞一次野餐,将会非常难忘。

别在意会弄脏衣服,到河边和孩子一起玩泥巴、去海边和孩子一块做沙堡,相信妈妈表现出的异于平常的另一面,会让孩子深深着迷。

陪孩子一起种一株植物,放在屋前或窗下,在每天浇水看着它长大的过程中,这株妈妈和孩子共同关注的生命体,会紧密联系着母子亲情。

在公园里,和孩子一起收集尽可能多的、各不相同的叶子,回来做成标本,这是温馨的大自然的记忆。

将花瓣捣碎、蒸馏制成香水,或是发挥植物的天然染色性来染色、作画,既环保又新奇,一定会吸引孩子的兴趣。

和孩子去乡下采摘,草莓、西瓜、樱桃,甚至麦粒。孩子都喜欢亲近泥土。

教孩子玩你小时候的游戏,跳房子、扔沙包、跳皮筋……这些游戏能唤醒妈妈心中的童真,让平常家务不离手的妈妈特别有亲和力。

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看电影,看话剧,和他们讨论情节,交换想法,贴近感情。

爸爸可以这样陪孩子玩

如果天气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放风筝,如果放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风筝那就更棒了。累了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聊聊天。

带上自制的长把小鱼网和小桶,到湖边、河边逮蝌蚪、捞小鱼,孩子们会为俘获这些“战利品”兴奋异常,乐此不疲。同时,也会对身为“指挥官”和“战友”的爸爸滋生佩服和亲近的感情。

带孩子去爸爸所在的单位,了解爸爸的工作。孩子可以借此看到爸爸的另一面——成功、艰辛、努力、全情投入。

和孩子一起去游泳,在波浪起伏之中,让他们感受爸爸安全的臂膀。

教孩子玩你小时候的游戏,撞拐、斗鸡……这些游戏能唤醒爸爸心中的童真,改变平常在孩子心里高高在上的形象。

和孩子下盘棋,不管围棋、象棋、军棋或是飞行棋,虽是纸上谈兵,但对孩子来讲是学会取舍与建立大局观的最初训练,非常有益。

一起去爬山,孩子实在走累了,甚至可以背他一小段路,孩子能从中感受到爸爸的力量和关爱。

带孩子去科技馆,了解科学的世界。

带孩子去植物园或动物园,和他们分享你所知道的常识,看看花草、捉捉蜗牛都是不错的娱乐。

组织孩子的一群朋友和朋友的家长一起踢场足球、打场篮球。人多固然热闹,但只有父子两个人的运动也不会寂寞。

和孩子一起带照顾家里的宠物,陪小狗散步。

允许孩子动用爸爸的工具箱,用锤子、螺丝刀做点男人的手工,或是做点平常来不及做的修修补补的家务活。

教孩子骑自行车,或是与孩子来一趟中长距离骑行。出发前还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下自行车构造,如果需要修修车也千万记得叫上他们。

背个帐篷,带好装备,尝试在满天星星的山间湖畔露营,孩子会在大自然的广博静谧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感觉。

带孩子到野外爬一棵树,释放与生俱来、但可能被埋没了的野性。

和孩子玩拼图游戏,把你们的合影制成拼图来玩,更有意思。

孩子们可以这样自己玩

“六一”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不少爸爸妈妈当天还需要上班,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如果是这样,不妨事先和孩子们共同策划些活动或是小游戏,让他们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度过愉快的一天。

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园好好玩一天,商量好野餐的食谱,各自准备不同花样的食品;吃饱玩好,还可以一起为公园义务捡捡白色垃圾、做做环保。

把同学们邀请到家里来玩。平常学习时间紧,同学之间很少有到别人家里做客的机会。孩子们可以趁放假搞个节日派对,自己设计邀请函、决定派对的规模和流程,自己准备待客的小食品、玩具,自己设计游戏,自己做简单的环境布置。这一切既能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和同学结伴去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中午可以在外面AA制聚餐。一方面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有机会独立乘坐公交车、过马路、选择餐厅。和同伴在一起,会削弱孩子的胆怯心理,在自然而然中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看场好电影,大家观后一起讨论情节和自己的感想。

第9篇

一、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

1.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没有主动性

笔者发现,学生在课余很少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体育课上所学的跑跳投的技术技能太过单调、复杂,学生不感兴趣,无意进行锻炼;电脑、电视等现代媒体吸引了学生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文化课压力较大,也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而怠于锻炼身体。

2.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不足

与30年前相比,学生在活动的时间、空间上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

①撤校合并后,上下学距离骤然变远,不可能走着上学,加上私家车日益增多,交通便捷,学生大多选择乘车上学。

②由于大街上车水马龙,存在安全隐患。学生的课外活动空间变小。③文化课的作业量较大,也是挤占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

3.社会上还普遍存在重文化教育,轻体育锻炼的现象

社会上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存在重文轻武的现象,考试制度又更加重了这一现象。当成绩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砝码,成了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方法的时候,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又何足挂齿呢?

4.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

体育锻炼到底有啥好处?学生估计体会不深,最多也就是增加心肺功能,强健骨骼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等这些理论味十足的东西,而缺少更贴近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宣传。我们应该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体育锻炼可以将自己塑造成阳光的、潮流的、反应灵敏的、活力四射的健康人。

二、增强学生体质的途径和方法

1.学生层面:抓兴趣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给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持续体育锻炼的动力需要有兴趣的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对最基本的跑、跳、投的练习不感兴趣,这涉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到底强调的是教给学生技术技能,还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可以教给学生几项他们比较喜欢的,能够让学生经常锻炼的,可以陪伴他们终身的运动技能。才是我们体育教师该做的事情!

(2)兴趣的培养,要有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短暂的兴趣可以吸引学生,但是最终不能留住学生。运动过程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这样的兴趣。但是我们可以把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转化成学生努力的动力,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尽管有困难,但是只要我努力了,就能战胜困难,达到新的境界。比如:进行乒乓球练习,我们可以采取考级的方法,步步吸引学生,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

(3)用个人的经验及魅力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较有魅力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技能技术,丰富的知识素养,幽默的谈吐以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2.学校层面:抓观念转变――让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有效结合,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很多学生除在校学习之外,双休日还要花钱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参加了乒乓球、羽毛球、轮滑、象棋、围棋等体育类的兴趣班。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学校所教的体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求了,终身体育绝不是跑跳投的体育。我们现在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考虑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适应学生与家长需求的问题。只有适应了他们需求的学校,才是与时俱进的,才是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资源以及师资力量,选择合适的体育类项目,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学校自身。

3.教师层面:抓特色建设――鼓励教师创体育特色,树立学校体育品牌项目

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是学校与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树立品牌,教师创建特色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比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作为特色项目在班级教学中实现常态化。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学校体育运动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很多特色项目都是对原有运动项目的深化和延续,教师在特色项目教学的时候,就是在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运动水平。②教师在创特色的时候,不仅是自身技术技能再提高的过程,也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很多运动项目需要有群众基础,业余训练的受众面又相对有限。要动员尽可能多的学生热爱运动,参与运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稍加铺垫。让学生先喜欢运动,再理解运动,然后再参与运动。若能把基础抓好,那么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能很快提高。

第10篇

小学体育 创新 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体育也不例外,运用新的理念、新的资源、新的手段,进行新的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意志品德和技能技巧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是当今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培养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的节奏。要培养创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同时,要增加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和教师在不经意间都得以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是“导”师,学生是“主角”,而不是“观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做到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敢于挑战、并乐于参与的精神品质。

二、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任何学科都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体育望而却步。兴趣则可以唤起学生的钻研劲头,成为打开学习体育成功大门的钥匙。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胜、好玩、好模仿。但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合理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做到形象示范、精讲多练。要充分相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更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运动中的创新意识或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性的建议。针对儿童特点,讲解形象化、趣味化、儿童化,语言简短扼要而有重点,多用比喻有趣的讲解;示范力求做到生动形象、逼真优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树立信心,个性创新

学习体育兴趣是起点,而让学生树立起学习体育的信心则是关键。由于小学生的经历太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机会比中学生和成人要大的多,这也是影响其在课堂上进行创新的主要因素。所以,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创新信心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在教学耐久跑的过程中,当学生在练习之前产生畏惧心理的时候,教师就以耐久跑的好处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再以我国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打破世界记录、夺得冠军的优异成绩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一个好的榜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无疑是一座指路的明灯。刘翔是我国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已经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因此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像刘翔一样热爱体育,把体育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华人篮球明星林书豪刻苦训练,扬名NBA赛场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以体育名人的感人事迹和优秀的成绩为突破口,去感动学生,养成坚强的性格和对于体育的执着和热爱。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要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初始阶段,马上叫学生设计游戏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游戏中进行变化。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将“蛙跳”与“兔跳”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此另类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任务,并在乐趣中掌握了运动技能,愉悦了身心和锻炼了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

四、丰富手段,融入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单调无味的教材与情境、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产生运动的需要,达成自主参与的心理趋向,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运动的满足感。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上课了,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乐曲中愉快地玩耍着;忽然乐曲变成了“马儿跑”和“青蛙叫”的声音,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会儿学马儿跑,一会儿学“青蛙”跳,动作十分逼真,身心十分投入……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又发展了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能给体育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像等。注意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弥补教师技术示范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网上自学能力的形成。

五、团结合作,交流创新

第11篇

要知道,男人和女人从_出生开始便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明意识或者潜意识地让爸爸按照我们的方式来进行,岂不是给孩子找了两个妈妈而没有爸爸?

某次在鸡尾酒会中,有位社交名媛很得意地高声说:“我跟我先生从不吵架!”我朋友吓到了,冷笑两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男女大脑结构如此不同,看法自然不一样,夫妻不吵架,除非是冷战!”的确,大脑结构的不同,使男女两性对同一事件有着南辕北辙的看法。女性一般来说比较注重细节,因为她们对面孔表情辨识以及对物体细致高辨识的细胞比男性多,而且视网膜中处理颜色的锥细胞(cone)也比男性多,对颜色更敏感(有个太太说,每次洗完衣服,她如果没有替她先生把袜子成对卷在一起,她先生就会一脚黑袜一脚蓝袜穿着就去上班了)。

女人天生善沟通

自美国的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NIMH)曾经做过一个大型研究,扫描了1000多名儿童,从5岁追踪到25岁,观察他们大脑发育的情形,结果发现5岁孩子大脑情绪和语言中心的神经连接尚未发展好,很多人无法用语言表述他为什么哭,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方面,女性比男性至少早熟两年以上——也就是说,5岁的女孩已能说出她为什么生气,7岁的男孩还不可以。持续追踪同一个孩子大脑发育的情况,发现一般来说,女生到15岁时情绪和语言中心的回路就已经连接得差不多了,如果她失恋,会打电话给同学,诉说这个男生如何不好,辜负了她,把她甩掉,讲了半个小时之后,电话挂掉,她会马上再拨另一个同学的电话继续讲,但是在讲的过程中,她的话语就改变了——从这个男的不好,把她甩掉,到这个男的一无是处,“是我把他甩了”。然后,放下电话,她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因为她的情绪已处理完毕。男生到了17岁,放学回家,你问他学校怎样?他多半回答“没怎样”或“不知道”,总之超不过三个字。男生失恋会去打篮球,而多半不会跟另一个男生诉说心事。很多男性进入职场,吃过人际关系的亏后,才会渐渐磨完他的棱角。

在女人面前,男人更显木

也有很多先生,结婚二十年,不知道他的太太心中在想什么,大部分男性把工资卡交给太太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做先生的责任,因为他养家糊口,是个提供者(provider)了。若是太太抱怨,他就会觉得很委屈,因为在他眼中,自己已经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先生了。

男女对婚姻感情的需求很不同,这是夫妻吵架最主要的原因。最近研究发现,男性平均一天讲7000个字,女性讲两万个字,这就难怪太太觉得先生回到家都不开口,不跟她分享公司的情形,而先生觉得太太喋喋不休,一点小事,讲个没完,因为先生在公司里已经把7000个字的配额(quota)讲完了,而太太关在家中带孩子,没有接触外人,她那两万字的配额必须在先生下班回来短短3个小时快快说完,不喋喋不休,如何说得完呢?所以夫妻相处之道,要了解彼此大脑结构不同(女生肼胝体比男生厚)以及神经回路的连接方式不同,才能够相安无事。女性注重细节,如结婚纪念日、生日、定情的小礼物、压扁晒干的第一朵玫瑰……都会保存起来。而先生会把太太亲手织的毛衣,只因为同事冷,就送给了他人。

人生往好处看,不要去钻牛角尖,毕竟,真正的情意不在物质或口头上的表现,夫妻要常常提醒自己去记得对方的好处,所谓智慧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略过不管,智慧的人生是要自求多福,不要自寻烦恼!

现在的他们和以前的他们不一样

每天都有漂亮的女人去他办公室聊天,健康是他们经常涉及的话题,他和同事们还经常一起看贴满墙的光屁股照片,需要去选择最好看、最上镜的一个,有时他还能收到小奶酪补补钙,或是DHA补补脑……根据这些描述,恐怕很多男人都会以为这位男士得到了人间少有的美差吧!其实,他就是尚恩·宾,美国母婴杂志Parenting和Babytalk的主编——虽然他自己也认为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男人应该干的活儿,不过作为一个21世纪新型奶爸,他很得意自己既是个超级足球迷,也知道什么牌子的奶嘴最好,既会修理DVD播放机,也是哄新生宝宝的高手,特别是,他貌似做到了“极致”。

像尚恩这样的21世纪新型老爸,已经改变了前几代人建立的传统爸爸角色定位,或者用“颠覆”也并不为过。以孩子的出生史为例,尚恩就曾形象地描述:“我爸爸出生的时候,我爷爷没有去医院。我出生的时候,我爸爸在家里客厅坐着。而我儿子杰克出生时,我在扶着我太太的腿。”

·他们被要求重新定位自己的家庭功能和职责

《父亲转换》一书的作者史密斯在著作中写道:“传统的爸爸形象是家中制定规矩的人、道德裁决者、训导员和掌管经验大权的人。他是妈妈的对立面。妈妈要顺从地照顾丈夫、孩子和家庭。”

显然,这种提法的适用性是不分国界的。采访中香港著名的家庭系统排列师李明昱也指出,中国的爸爸原本也是这样的角色,但现在他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男人原本只负责赚钱养家,顶多闲时陪孩子玩一玩逗个趣,对孩子是谁、自己该如何促进他的发展,并没有普遍清晰的看法。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被要求重新认识孩子,被要求去定位自己如何做一个好父亲,被要求从单纯的陪玩到需要陪着孩子经历育儿的方方面面……对男人来说,完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家庭,甚至成为全职奶爸

当然,在这场“好爸爸挑战赛”中,有相当多的爸爸迅速进入状态,并且以不俗表现博得了“21世纪新型老爸”的称号。

今天,越来越多的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工作中。在美国和欧洲,全职爸爸已经十分普遍。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有105000名父亲待在家里照顾孩子,而6年后,这个数字增加了33%。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爸爸受到传统文化和家庭模式的影响要更多。尽管如此,一份由上海社科院流传出来的调查报告,还是显示出出人意料的结果:在对上海742户全职父母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全职爸爸的比例竟然占整个父亲样本的14%。

我们相信,爸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养育工作中,这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永久的改变。

·他们开始愿意为成为一个好爸爸而学习

妈妈与宝宝的联结远远早于羊水破裂的一瞬间。在整个孕期,妈妈们都会注意胎教和生活方式。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待9个月,在那里成长、展示自己。而对爸爸来说,他们跟宝宝的联结大多数都开始于产房。换句话来说,宝宝出生的那一天,爸爸是第一天当爸爸,而妈妈早已经当了将近300天的妈妈。

因此,爸爸和妈妈进入育儿过程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妈妈而言,与宝宝的联结是生物本能,是她自身的构成部分。而爸爸则不然。因此,男人需要学习做好爸爸的技巧。有些人悟性较高,一学就会,但大多数人需要有人来指导。

幸好,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正在领跑的杰出爸爸代表,远的不说,就看稍后Parents的文章里,每期都会与各位见面的王人平、李岩、李一慢,他们都是注重自我成长的好爸爸,同时还在用各自的方式帮助、鼓励着他人的前进。

·他们中间开始出现明星,成为妈妈们爱、爸爸们愁的“别人家的爸爸”

虽然21世纪新型老爸也许是最新潮的育儿方式,但还有很多爸爸需要升级。如今,缺失爸爸的家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角色就减弱成一种概念或空谈而已。还有一些爸爸虽然人在家,但仍还保留着“下班后拍拍孩子的头,然后就倒在沙发里拿着遥控器”的老样子,不去跟妻子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雷恩就惊讶地意识到了这种困境。他是美国一位自由摄影师,在家照顾10个月大的女儿和5岁的继子。几年前,雷恩决定将镜头对准妻子日渐鼓起的肚皮。他开始写博客,记录妻子每周的变化,每一幅照片都配有一段对未出世女儿的话(比如:第27周,我这一生中,从未如此期盼、如此焦急地等待一个人)。这个原本只为自己家人和朋友记录的博客,后来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一天之内的点击量曾达到25000次。“我的读者大多数是女性。”雷恩说,“我收到很多留言说:‘真希望我的丈夫能看看你是怎么做的。’她们没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交流,让人感觉挺悲伤的。”

截止到今年4月,新浪最火爆的育儿自媒体王人平已经拥有29万“粉丝”数量,根据“微数据”的统计,这之中约有3/4为女性,1/4男性。每天他都会在此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解答@他的一些典型问题,并传达“育儿即是育己”的“非传统”观念。有很多的妈妈,都在看完他的微博后大发感慨,“恨爸不成钢”,Parents问他怎么看待自己无意间挑起的这些“家庭矛盾”时,他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伴侣、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你会发现自己的伴侣也很优秀的。其次,如果希望你的伴侣、孩子有什么改变,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

让他们做好他们,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的他们!

让他给孩子准备辅食,他就只会把香蕉填入宝宝的嘴里,好像什么都能补充蛋白质似的——然后自己就这样安心地上班;孩子马上就要上床睡觉了,他却还在跟孩子玩无限制的摔跤比赛,让孩子兴奋不已;整个周末,你忙得四脚朝天,打扫卫生、去超市买东西、接让人头痛的老板电话,他却在悠闲地看报纸、不落球赛、跟孩子一起玩遥控飞机。你懂的,让人心寒啊!你承认吗:你是不是有时候

希望孩子他爸表现得更像一个妈妈?

我们有时候会忘记,这些在生活中和育儿风格中的不同虽然烦人,却对孩子的成长和大人的健康都很重要。最佳父母搭档是阴阳互补的。“他们帮助孩子认识到,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去看世界。”耶鲁大学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凯乐说。就拿爸爸妈妈抱孩子的不同方式来说吧:妈妈们通常抱孩子时会让孩子面朝自己,挨着自己的下巴。这种肢体语言,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让你感受到爱和安全。而爸爸们则倾向于玩笑式的、毫无先兆地抱起孩子,让他们面朝外部世界。意思是:这就是你所来到的世界,我会帮你准备好走进这个世界。这样“保证安全”VS“面向世界”两种不同的概念,有时候也反映在男性和女性的工作风格中。

这里有8项工作,是爸爸们更擅长的。妈妈们,承认吧,咱们真比不了。

玩一点儿“粗野游戏”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妈妈对这类游戏非常敏感,但大多数爸爸本能地认识到,经常来点儿粗野的摔跤游戏,是育儿重要的组成部分。爸爸们更愿意带孩子去户外扔球,或是让小家伙像猴子一样往自己身上爬。这类游戏非常棒,是帮助所有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消耗精力和练习运动技巧的好办法。也许,我们得容忍他们沾满青草的膝盖,认识到当孩子们在安全范围内打闹时,他们在感受着自由的感觉,感知着自己的能力。

冒险也健康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男人们都善于承担适度的风险。孩子做相同事情时,他们自然能接受。这危险中的“适度”是指:如果孩子在沙发上蹦时摔下来,我们当爸爸的知道自己能够为他们处理伤口,甚至能在他们摔到地上之前抓住他们。在办公室,对于一个项目,男人们只要有一成把握,就会举手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大多数的女性即使有九成把握,也会因为另外一成不确定因素而犹豫不决。因此关键时候,请考虑借一些男子气概吧。

比赛是一件很酷的事

妈妈们是天生的和平爱好者,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爸爸则常常处于“并非每个人都是赢家”训练营中。“在跟孩子做游戏时,我会培养他一种‘友好竞争’的精神,赢了就庆祝,输了就用感激和运动员精神去对待。”一位爸爸说。这就是爸爸的经验:有些健康的竞争能够鼓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比如打牌时手气不好)。

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情不一定好

爸爸们的大脑功能迫使他们基本在某一时间点里只能做一件事情(这样挺烦人的),比如修自行车或是看重要的球赛。妈妈们可以刷牙、检查孩子作业、瞄两眼电视、刷刷微博——同时进行。这样做好吗?不一定。新的研究发现,妈妈们每个星期同时做多件事情的时间比爸爸多10个小时,她们同时做许多事情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对付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把更多的家务事交给爸爸干就行!

自己的时间也很重要

上班族爸爸常常会态度强硬地保护自己的“私人时间”,去运动啊,或者在沙发美美地读一阵子报纸啊之类。上班族妈妈呢?你知道答案。别人的需求总是第一位的,就算我们知道,抽一点时间给自己对于恢复精力非常重要,但当孩子或丈夫或亲人朋友需要你的时候,没有精力可不行。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把按摩、瑜伽、看电影、跟朋友吃饭等一切能让你放松的项目,用红笔写在你的日历上。

不要过于执着

妈妈们搞糟一件工作,或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火之后,总爱一遍又一遍地后悔。这样会导致压力与负疚感。而爸爸们常常能迅速简要概括一下错误,然后就进行下一项工作——这有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时只能关注一件事情。也许这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不停换电视频道?

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和空间

他放任你家的学步宝宝在游乐场自己乱走,你很紧张。但他正无意识地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独立性。大部分爸爸都会说:“没关系,他在自己探索呢。”当然,称职的爸爸也会密切关注宝宝,在宝宝需要的时候伸手帮忙。

第12篇

一、 背诗导入,激发兴趣(略)

二、 小组交流,诗中觅趣(略)

三、 拓展赏趣,仿写生趣

(一) 拓展

1. 其实古诗中写儿童活动的诗还不少,你还知道哪些?(生分别背《池上》《所见》《村居》等)略

2. 师:你们看,诗人们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孩子的形象,也写出了他们很多的活动。古时候的小朋友是快乐的,我们同学现在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课外活动都干些什么呀?(生答,师小结出示)

师:同学们的活动真丰富啊。不仅有学校组织的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活动;还有课间同学们玩的各种游戏活动。

出示:

活动的项目:

课外:登山、寻宝、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

课间:跳绳、踢毽子、玩呼啦圈、滚铁环、跳皮筋、唱歌、丢手绢、跳舞、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

师:同学们,我想采访一下你在活动时心情?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老师想到“开心”、“眉开眼笑”这些词,你想到哪些?

生答:兴高采烈、开心、高兴、乐开怀、乐淘淘、你追我赶……

师:参加这些活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呀?

生答: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娱乐身心 会玩会学习 动手动脑……(师出示学生活动照片)

师:同学们,写诗并不神秘,主要是将你看到的人、景、事等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校是诗词特色学校,平时,同学们爱读诗,也爱写诗。今天,我们就再来一展身手,围绕我们进行的活动写一写新古诗,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活动的精彩怎么样?(生:好)

(二) 仿写

1. 回忆写诗方法:

师:之前我们学写新古诗的时候,老师把写诗的方法写成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生读:“今日课堂写古诗,掌握方法非难事。精炼押韵字数同,不信你来试一试。”)这首诗告诉我们写诗要注意什么?

生:告诉我们写诗要做到凝练押韵字数同。(板书:押韵 字数同)

师:我们以《小儿垂钓》这首诗为例,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做到“凝炼押韵字数同的”,!这首诗一共几行?生:4行。

师:每行几个字?生:7个字。

师: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中,有像《小儿垂钓》一样4行每句7个字的,称为七言诗,也有像《池上》这样的每句5个字,就是五言诗?(板书:七言、五言)

师:我们再看,这首诗的第二、四句末尾的字在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末尾的字的韵母相同。

师:尾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叫做押韵,读起来有韵味。你看看,这首诗押的什么韵?

生答,师板书:en

2. 模仿迁移,学写“新古诗”:

师:万事开头难,我们每个人都来想想今天要写的新古诗的第一句。你准备第一句里写什么?(出示图片)

师:你可以写我们的课间活动,也可以先想想你参加的课外活动。如果是老师来写,我想写课间活动,想以下课铃声响起后,大家一起奔出教室的景象来开头:“铃声一响出课堂。”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写?(指名2-3人答)

师:老师提醒你,可以以课外活动时的天气情况为开头,也可以描写课间活动时热闹的场面,也可以以下课铃声为开始来写,把字数浓缩在七个字里。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在练习纸上写好第一句(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就这么简单,第一句诗就出来了,我们交流一下。

(众生:“今天天气真晴朗。”“课间活动真丰富。”“操场上面多热闹。”“叮当叮当铃声响。”……)

师:第一句写好了,下面三句就有参照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文思敏捷,最快完成一首诗。在写之前,我们再来强调一下方法,一起读――

生:“精炼押韵字数同。”

3. 交流点评

生: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

师:你可真是小诗人呀。还有谁来说说。

生: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

师:不错,游戏时讲安全很重要。

生:今天天气真晴朗,大家齐聚南山上。挖到山芋多又大,满载而归心欢畅。

师:你描写的是同学们到南山挖山芋的场面。真生动。

生:下课铃声刚打响,同学一齐奔操场。好似小鸟飞出笼,跑步跳绳真多样。

生: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

……

师:你的诗作完成了,别忘了加个合适的题目呦!把你的诗题写在第一行,你的名字写在第二行。

4.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还写了“新古诗”展示了我们同学平时课外课间活动的精彩,同学的兴致很高,收获也很大。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只要平时多读多写,长期坚持就能越写越好,也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小诗人。(汤平,镇江市孔家巷小学教师)

附:学生当堂学写的“新古诗”

(一) 课间活动:

1. 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苏宇骋)

2. 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孙含西)

3. 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崔文菲)

(二) 挖山芋:

1. 金秋十月庄稼熟,手提小铲挖红薯。薯藤一根又一根,劳有所得真幸福。(倪晨妍)

2. 太阳出来喜洋洋,景色秀丽心欢畅。个个铲子挥的欢,大小山芋装满筐。(刘乙陶)

4. 金秋天气格外好,南山农庄真热闹。挥舞铲子挖山芋,个个山芋像宝宝。()

(二) 张伟教《少年王勃》

一、 名楼名人名句,导入新课教学(略)

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境诗情(略)

三、 诗文对照品读,领会诗情文意(略)

四、 探讨情景意象,识景悟情明理

师:王勃能成为奇才,不是天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一起通过语言来探讨。

1. 探讨情景体会明理。

课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 “王勃边看边想。”

引导学生抓住“凝望”,理解意思,并将王勃的表现与其他人作比较,体会王勃勤于观察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边看边想”,体会王勃勤于思考的特点。

2. 深入形象感悟明理。

课件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引导学生抓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深入感悟王勃自信、自如背后的那种勤于学习的精神。

师生共同小结:王勃能成为奇才靠的是勤,勤于学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 回顾全文阅读,迁移读写运用

1. 回顾全文,结合阅读,师生同作课文诗。

(1) 出示填空:

少年王勃勤(),()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妙笔赢得()。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想阅读感受,提炼语言填空,创作课文诗。

(先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说。再逐句指名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创意地运用,说出不同的精彩来。)

(2) 根据学生的填写,出示完整的课文诗:

举例:少年王勃勤学习,才气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作佳句,妙笔赢得连称绝。

(学生齐读)。

2. 教师再出示两首课文诗,强化读写运用的示范引导。

滕王阁序传千古,少年王勃顷刻著。高朋满座不敢写,一鸣惊人出茅庐。

王勃有志人年少,滕王阁序奇才高。文思泉涌笔如飞,都督拍案叫绝好。

(学生齐读。)

(张伟,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副校长)

【综合点评】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和张伟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这两堂展示“不同类型课文(古诗、文包诗)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的省教研课题成果的研究课,既各有显著特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安排了仿写“新古诗”的教学环节,经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写诗其实并不难,自己也能写出诗,成为小诗人。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增长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能力。从学生在课堂现场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作来看,小学生完全愿意学习写诗并有写诗的潜力。只要我们的老师善于教,学生就一定会乐于学,写得好。只有这样既教学生读诗又教学生学习写诗的古诗课堂教学,才可称得上真正的诗教进课堂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