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环境整治

乡镇环境整治

时间:2024-03-18 18:2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环境整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环境整治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城乡统筹管理为目标,以“四消除、五整顿”为重点,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乡村环境由无意识管理向有意识管理转变、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促进城乡管理一体化进程,推动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对象和范围

乡镇所在地含镇所辖村(友谊乡、镇按中心城区提档升级标准另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组织领导及机构设置(8分)。各乡镇要设立小城镇管理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两名执法人员,负责小城镇容貌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洁管理,乡镇指派一名副职分管此项工作。按乡镇驻地面积配备保洁员和保洁车辆,解决目前乡镇无专业保洁和垃圾清运队伍问题。各乡镇要参照县环卫处管理机制,统一成立乡镇环卫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招聘环卫保洁员),定制度,实现环境卫生全日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街路容貌管理(24分)。1.平面管理。强化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大“五马闹市”治理力度,规范工地文明施工,创造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推动平面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2.立面管理。采取全员责任制和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强化管理,建立牌匾广告告知制度,完善广告审批机制,加大对乱贴乱画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立面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3.冬季清雪工作。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冬季清雪力度,推动清雪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环境卫生管理(26分)。1.环卫设施建设。利用县政府“三个延伸”以奖资金,由各乡镇对所辖行政村匹配资金,包括按居住人口密度新建、修建景点式公厕,主次干道两侧修建渗水井,解决如厕难和垃圾污物干稀不分问题。辅设涵管,修建路涵,投放垃圾箱,解决排水不畅,乱扔垃圾问题。2.环卫保洁内容。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时、定职的三定措施。定人:按照所属地域明确保洁员的卫生保洁责任范围。定时: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清扫每日一次,全天候保洁,垃圾箱每日一清理,污水井随满随清。定职:道路保洁做到路面无遗留垃圾、无积水、无积泥、无沙石,道路两边无杂草、无生活及建筑垃圾。

(四)集贸市场管理(5分)。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建设农贸、蔬菜批发市场,解决占道经营和地产农副产品经营业户多、无场地经营的问题。

(五)道路管理(27分)。乡村街路整修包括平整路基、清理边沟、修筑树台、砌过路涵,达到道路平整、拱度适宜、砂石铺装、排水通畅。结合实际,采取集中或分散停车的办法,设置停车场,以解决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租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乡镇驻地主次干道两侧及休闲广场安装路灯,解决夜间照明问题。

(六)绿化美化及清雪管理(10分)。搞好绿化工程规划,通过春季栽植、雨季补植办法,做好街路行道树的栽植工作,解决缺少行道树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冬季清雪力度,确保人车出行安全。

各乡镇除完成规定的管理事项外,要积极做好“三供两治”(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三供两治”建设规划要求,认真组织编制本乡镇的垃圾处理项目规划,并完成向上申报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拉动内需所涉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的支持。

四、考核办法

(一)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由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年定期检查12次,平时不定期抽查,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结果,季度打分,下发通报。

(二)评定等次。根据《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考核评分标准》,对乡镇采取月打分、季评比和年终综合评定的办法,评出一、二、三档乡镇,得90分以上的为一档乡镇,80-89分的为二档乡镇,70-79分的为三档乡镇。

县政府对年终考核排在前3名的乡镇,年底分别奖励10000元、7000元、5000元。考核结果并列的按同级标准授奖。对表现突出的县直有关包扶部门及有功人员予以适当表彰奖励。县政府对年终考核成绩在70分以下的乡镇,环境整治无明显成效的,进行通报批评,以观后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公安局局长)

成员:政府办、城管局、财政局、公安局、农业局、人社

局、法制办、交通局、文广局、住建局、林业局、新农办、工商局、民政局、环保局、发改局、卫生局、规划处、交警大队、运管站等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吕贵发同志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

(二)资金保障

1.保洁人员工资。小城镇环卫保洁管理,8个乡镇需配备保洁员128人、保洁车辆22台,保洁员月工资700元,保洁车辆年经费1.2万元,共需133.92万元。资金采取以下三个渠道筹集:

(1)向劳动就业局申请公益岗位,共135个,每个岗位每年每人5040元,共计68.04万元;

(2)按乡镇规模自筹30.38万元;

(3)县财政补助35.5万元。

第2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arunmin”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人居环境整治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抓宣传,浓氛围

我乡于一月初召开人居环境春季集中行动部署会,乡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进村入户,精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积极参与。通过下村督查人居环境的机会发放“一封信”,张贴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横幅,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二、抓重点,明责任

印发了《赤兴乡农村人居环境春季集中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由乡长吴世钦任指挥长,各村(居)挂点领导任副指挥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村蹲点干部为成员。各村(居)委会、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上阵,做到机构、人员措施、责任、经费“五到位”,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工作责任划分八个责任区域,挂点领导负责指挥督导挂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抓整治,见成效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期间,各村挂点领导和干部全部下村监督所在村(居)委会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乡政府每个月组织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镇范围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交叉检查,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并对首尾名进行奖惩,对进展速度缓慢的提出整改意见。

第3篇

一、加强宣传。

为提高全乡村民爱护环境意识,我乡撰写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致雅河乡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中,针对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秸秆垃圾、随意堆放粪便堆以及厕所环境等影响我乡人居环境的实际问题,向全乡村民发出了号召。并由乡政府出资,印发10000份,发放至学校、企业及每户村民手中。同时,请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录制语音,为各村的保洁员购买了喇叭,保证每个村每天都有喇叭在人员密集场所持续播放《公开信》,确保宣传取得实效。

二、发放《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设置垃圾禁倒警示牌。

5月18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乡政府及时发放至机关人员、学校及各村、组,以垃圾分类法治宣传为重点,提高全乡人员垃圾分类意识。同时,要求各村指定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在重点区域和场所设置了垃圾禁倒警示牌,教育提醒全乡村民改陋习、提素质。

三、组织乡政府机关干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答题活动。

我乡着力培育绿色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垃圾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同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测试题》答题活动,并要求参与答题人员在答题中找差距、找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同时,要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向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争做垃圾分类的表率。

四、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

出台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办法,对其负责的全乡道路、道路两侧及路边沟内积存垃圾、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以及电线杆、墙体、门面等平面上小招贴、涂鸦等工作内容进行考核打分,督促保洁公司保证工作质量。

五、越冬垃圾清理。

第4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连菲冰”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瓜州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集中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等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制定措施抓落实。根据《酒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全域无垃圾治理集中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瓜州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动员全县农村乡镇制定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突出重点抓整治。按照“示范带动、试点实施、有序推进、逐步覆盖”的原则,采取“拆、改、建、管”相结合,压茬推进农村“风貌革命”。积极争取375万元专项整治资金,以“三清一改”创建标准,动员全民集中排查整治村庄内外、房前屋后等卫生“死角”和“顽疾”,全面清理垃圾堆、柴草堆、粪土堆等三堆,切实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清洁村庄创建38个,完成任务100%。

三是示范推广抓厕改。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以“卫生旱厕、入网水厕”为主,“一体化生物处理、三格化粪池、入网水冲、双坑交替式”为辅的户厕新改建模式,整村实施“厕所革命”。2020年,全县新建农村卫生厕所7400座(其中:水冲式厕所303座,卫生旱厕7097座),占任务数的101%,全县累计改造卫生户厕1370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4%,建成农村卫生公厕32座,乡镇污水处理项目12个。

四是建章立制抓成效。制定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有效解决各农村乡镇生活垃圾乱堆放、无处理的问题。按照全域无垃圾和“三沿一部”环境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统一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至目前,全县13个农村乡镇配备入户垃圾桶8667个,垃圾箱727个,垃圾斗552个,垃圾转运站552个,垃圾转运车辆25个,建成9个乡镇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覆盖率100%。

五是提高标准抓利用。围绕农村农业用水、废旧农膜、尾菜尾果、畜禽粪污、化肥农药、农物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以“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全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职责,持续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的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全县规划建成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5个,秸秆综合利用率89%,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5.3%,尾菜尾瓜处理利用48%,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六是创新机制抓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的要求,明确村级公益设施管护岗位职责,新聘用公益性岗位866个,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紧扣“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主题,制定《瓜州县“美丽乡村积分超市”建设实施方案》《瓜州县“美丽乡村积分超市”管理运行办法》,在各乡镇、村组(社区)创建“乡村振兴积分超市”,以抓清洁,晒庭院为内容,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等积分奖励活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人人参与活动、家家不甘落后”的文明新风。

第5篇

在过去一年里,我乡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山区农村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乡一年来旧村改造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进一步加强

*乡于2002年开始启动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至今已有4年,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乡党委、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在山区农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山区群众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按照该项工作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充实了相关领导机构及组成成员,将旧村改造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经常研究工作,经常解决问题,经常督促指导,并将该项工作做为各村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针对性强、极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真正形成具有山区特色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投入进一步加大

众所周知,旧村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需一定的投入,为使该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村都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力以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在过去一年,我乡各村在张庄、仰后等村的示范带动下,先后有*、*、*、*、*、*、*、*等8个村启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并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几村,包括张庄、仰后二村在环境整治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达400万余元,其中单张庄村一个文化广场建设投入就达200万余元,*绿地建设投入16万余元,*休闲广场预计投入地达40万余元。

而且,各村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在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作的技术、方式、方法上也都有所改进,特别是各村在开展各项建设时,都普遍坚持了先规划设计后施工的原则,且每项建设都经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后进行,保证了环境整治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特色进一步突出

*乡地处山区,无论是在地势地形特征,还是整治基础,与平原乡镇相比,迥然不同。因此,我乡各村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时,也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山区特色的原则,特别是过去一年,各村更是立足*实际,结合山区特有绿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绿化、美化、净化活动,如张庄村投资改祠堂为茶楼,建设临山傍水长廊,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极大丰富了环境整治内容,美化了村庄,而*村在开展整治过程中,结合“红色旅游”基础建设,充分借鉴各地作法和经验,建造了几座几格独异的生态公厕,与周边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深受好评。

四、服务进一步深化

第6篇

一年来,在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关心下,在市主要领导特别是在赵乐强副书记、周明涛副市长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策划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精心部署,扎实工作,有序推进,我市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进一步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旧村改造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镇、村干部及群众的赞许。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年全市启动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村158个,3年累计启动598个,超额完成省定5年启动370个村的任务数,达任务数的162%;完成**市3年任务总数261个村的229%。同时还整治了主要景观线67km。**年又有11个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累计21个村);有12个村被评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累计24个村);有57个村被评为乐清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有105个村被评为**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累计214个村),有143个村被评为乐清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累计266个村)。近年来,我市分别连续获得浙江省“县级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优胜奖”和**市“千百工程”先进县市称号。实践表明,“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是我市历史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效果最为明显、群众最欢迎的农村村庄整治建设活动,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龙头工程。

(一)注重组织协调,确保政策资金到位。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谋,力促市委、市政府将“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列入**年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实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联系旧村改造示范村、重点村等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多次到各自联系的乡镇、村加强督查、指导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村庄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政策资金到位。我们结合乐清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步伐的若干意见》,使各村建设有章可循。主要在用地政策、财力、规费减免、规划技术指标及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出台《乐清市旧村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落实旧村改造专项资金。**年全市总投入6.5亿元,其中乐清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700万元,**市“千百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28万元,省“千万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46万元,乡镇投入5048万元,村级、社会资金投入5.778亿元。**年全市落实计划用地指标25亩,争取省专项用地指标27亩,共52亩。

(二)注重龙头带动,顺利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我们高度重视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把它作为指导村庄建设的依据和工作成败的关键。按照“撤并自然村、缩减行政村、加强中心村”的思路,指导各村分新建型、改造型、规划控制型三种基本类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我们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同中心村集聚、周边村建设、山区村迁移和村庄撤并的结合;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力求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各改建村、整治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编制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确定不同建设规模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切合实际搞建设。在我们与规划局的共同努力下,**年又完成了18个村的规划编制。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全市应编制的498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

(三)注重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指导各村抓好建设。

为面对面地帮助村里解决遇到的难题,理清建设思路,我们经常到村开展调研,进行现场指导。一年来,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全体人员专题下乡解决问题30余人次,共累计下村调研、检查、指导工作800余人次。对需要机关部门单位协同解决的问题,我们及时邀请市领导到村进行现场办公,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委员会报告旧村改造工作情况,得到市人大、市政协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加强对基层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下村调研、外出考察学习,召开镇村干部座谈会、业务培训会,设置村内宣传牌、宣传栏、新农村旗帜,开展图片巡回展出、举办知识竞赛、体育邀请赛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一年来,我们分别举办了2次乡镇分管领导、村镇办主任培训会,村干部业务培训2次。4月份,在市晨沐广场开展全市建设口法律、法规暨成果展览,积极宣传旧村改造有关政策法规;5月份在市政府宣传橱窗专题展出宣传;6月份制作了近50个展板到全市各乡镇巡回展出全市旧村改造建设成果。通过宣传,村民的建设意识大大提高,一些政府行为逐渐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注重典型示范,有序推进村庄建设。

一年来,我们注重以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狠抓了示范村建设,并做到点线结合、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北白象镇前西岑村、石帆镇前林村、岭底乡仰后村、虹桥镇溪西村、象阳镇四板桥村、淡溪镇黄塘村、柳市镇长虹村等10个省级示范村利用其示范效应,来带动和影响其他村庄开展建设。另外,如石帆镇前林村、白石镇凤凰村等镇边村有序地建设,来推动村容村貌的改变;乐成镇土墩塘村、南塘镇杨州村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旧村改造;岭底乡张庄村、雁湖乡尚古山村等山老区村积极筹资开展村庄整治建设;虹桥镇溪西村以工业区建设推动改造建设;柳市镇长虹村、北白象镇白塔王村、樟湾村等镇中村通过改造建设商业区和商业店面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湖雾镇外林村、岭底乡泉路村完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来加快山区村向平原移民步伐;象阳镇四板桥村、淡溪镇黄塘村大力开展文化、体育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以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白石镇岐元村、大荆镇大横浦村以办公综合楼的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设施建设和推进民主管理工作。

(五)注重点线结合,整体推进整治建设。

一是由单个村庄向全乡镇推进。实施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中,注重丰富拓展旧村改造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从单个村庄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扩大到连片整乡(镇)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对一般村实行先整治后改造,先单个村庄,后连片整乡(镇)进行,做到点线结合,片乡(镇)相连,整体推进。如黄华镇的金棚头村、华山村等9个村,天成乡的万泽后、万泽前等12个村;象阳镇四板桥村、田垟村等7个村的连片整治建设,这些村在当地乡镇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村纷纷以这些村为榜样开展环境整治,推进了全乡镇的联片环境整治进程。现在已经推开联片整治的乡镇有天成乡、蒲岐镇、黄华镇、象阳镇等4个乡镇。二是开展多元整治。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每个村提出“勤劳、自立、文明、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好生态休闲村、农家旅游观光村、文化特色村、卫生示范村、体育示范村等;**年共完成17个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开展23个乡镇试点、完成40个村的垃圾集中运输处理工程。同时狠抓“两沿线”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67公里的整治任务。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实施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与“先锋工程”、“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及“文明村”、“生态示范村”、“绿色示范村”、“文化示范村”、“卫生示范村”、“体育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和“六城联创”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六)注重建管并重,抓好长效管理。

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整治是手段,管理是过程,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管理,才能巩固整治成果,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我们在整治过程中一手抓整治建设,一手抓长效管理。2004年起在全市各改建村、整治村中开展了“星级村”评选活动,按照各村工程进展情况,分五个星级标准进行评选,并与市财政年度“以奖代补”资金挂钩。评选以年终实地检查考核为准,每年进行一次复评。对工作有进展,村容村貌长期保持整洁的村予以升级或保级,对工作松劲、整治成果倒退的村予以降级或退出星级村范围。**年度经过评选,现有四星级村10个,三星级村16个,二星级村76个,一星级村87个。通过该项活动,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既给村里一定的压力、动力,同时也鼓励、督促了各村的工作干劲,对村容村貌的保洁起到了长效管理作用。

(七)注重制度管理,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守则》、《干部考勤与请销假制度》等工作制度,注重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学习教育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抓好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已通过市文明委的初步验收;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便民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省、**市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在村庄整治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与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年的工作,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不平衡。一是受经济条件影响。由于我市东、西部地区经济状况差异带来建设档次不同;二是受乡镇、村干部的重视程度的影响。镇、村干部重视程度越高的,旧村改造建设进展就越快,反之则慢;三是受地域影响。镇边村开展快些,镇中村、边远村开展则慢些;四是受基础差异的影响,有些村自身基础条件较好的则快,基础差的则慢;五是部分村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土地指标紧张,制约了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全市有12个改建村和68个环境整治村急需土地指标,因土地指标的缺少难以深度建设。

(三)资金紧缺。因村集体建设资金缺乏,难以承担村内公共项目建设和村民的房屋拆建投入,而且阻碍了有一定规模的上档次有深度的建设。从今年资金投入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总投入6.5亿元,绝大部分靠村级筹资取得,乡镇财政投入较少,市政府财政投入的1700万元“四两拨千斤”作用很大,但数额还远远不够(瑞安市每年财政投入2000万元、温岭市5000万元)。

(四)改建型村特别是四大集镇的镇中村的启动建设遇到资金、土地指标和政策性问题等等问题。

三、**年工作打算

**年是我市“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抓巩固、出成效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千万”、**市“千百”工程部署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以规划建设为龙头,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面推进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千村环境整治”工程和“清洁乡村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我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书记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丰富内涵,提高水平,从点上推向面上,从面上引向深入,全面推进“八化整治”,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乐清特色、代表乐清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更好地发挥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

(二)抓农村新社区建设,提高示范水平。对已有的示范村提出更高要求,按照省农办“八策兴村”的思路(即科学规划建村、特色产业富村、环境整治美村、科技教育强村、先进文化进村、改革开放活村、民主法制治村、时代先锋带村),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乐清特色、代表乐清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使其真正起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要启动乐成镇吴岙等35个村的新社区建设试点。

(三)积极编制农村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及房屋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农村建筑特色。搞好一个乡镇的垃圾集中处理场所、40个村的垃圾收集场所、2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南塘镇的赤膊屋治理;对已列入改造计划的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促进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明显好转。

(四)实行分类指导,确保各乡镇建设进度平衡。因村制宜,对镇中村实行以改建为主兼顾环境整治,对镇边村实行先整治后改造,对边远村及山区、海岛村实行以环境整治为主,围绕特色做文章,抓好强村作示范,主攻薄弱环节促平衡;同时指导各乡镇实行村庄之间整体连片建设,做到点线结合,以点成线,联片推进。

(五)着重抓好省、**市和本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和重点村的建设工作。实施柳市垟心、翁垟后西门、北白象前程等3个村的旧村改建,启动80个村的环境整治,启动北白象前西岑、樟湾、桥下、石帆前林、柳市垟心、长虹、虹桥溪西、溪淡黄塘等8个村的旧村改造试点;抓好30个村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完成1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将70个村通过**市“村庄整治合格村”考核验收,90个村通过乐清市“村庄整治合格村”验收;争取创建7个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2个本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抓好连片整治。启动和实施天成乡、黄华镇、象阳镇、磐石镇、蒲岐镇、南岳镇、南塘镇、岭底乡等8个乡镇的全镇(乡)连片环境整治试点,完成1个乡镇的连片整治,以面带片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七)积极做好横向联系和协调工作,协助做好特色村创建。加强与生态市建设、“先锋工程”建设、“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相结合;协助做好“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体育村”、“文化村”、“民主法制村”、“科普村”等特色村创建,及与“六城联创”、“两沿”整治与“五口”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重点突出、标本兼治的原则,以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二、主要任务

开展乡镇过境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开展镇容村貌、绿化、沟渠河塘环境整治;开展道路沿线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开展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工作。

三、评比内容及时间安排

2月评(1-2月份)内容:农村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包括宁宿徐高速、宿淮高速、245省道、249省道及乡镇道路沿线界址牌设置、生活垃圾整治、沟渠河塘整治、简易旱厕及废弃猪圈整治等。

4月评(3-4月份)内容:农村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镇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绿化管养、沟渠河塘整治等。

6月评(5-6月份)内容:镇容村貌整治;道路沿线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绿化管养、沟渠河塘整治等。

8月评(7-8月份)内容:重点道路沿线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绿化管养;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情况。

10月评(9-10月份)内容:镇容村貌整治;重点道路沿线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绿化管养;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

12月(11-12月份)内容:镇容村貌整治;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

四、评比标准

(一)道路沿线整治。

(1)乡镇界址牌整治。各乡镇所有二级以上道路要统一设置乡镇界址牌。按照全市统一要求,乡镇界址牌设置方式采用立柱式,立柱高度为3米,直径8-10厘米;设置位置沿道路行驶方向;界址牌图文书写的尺寸规格为长1米,宽0.7米;版面上方五分之二区域书写区域行政区划名称,版面下方五分之三区域书写乡(镇)域行政区划名称,字体为规范黑体字,颜色为蓝底白字。

(2)生活垃圾整治。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无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简易填埋处理垃圾现象,通过推行垃圾集中处理,使村庄住宅四周、村庄周边及主要道路、河道和沟渠两侧无暴露垃圾;每个行政村(居)要配备2名以上专职保洁员,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以上兼职保洁员。同时,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房、垃圾箱和环卫机械等保洁设施。

(3)简易旱厕及废弃猪圈整治。农村乡级以上道路沿线简易旱厕及废弃猪圈一律实施拆除或迁建。

(4)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农村各条道路沿线无农作物秸杆乱堆乱抛及焚烧等现象。

(5)沟渠河塘整治。乡级以上道路沿线沟渠河塘岸坡无垃圾、杂草,水体无污黑发臭现象,水面无漂浮物。

(6)苗木绿化管养。及时栽植、补植绿化苗木。草坪、绿篱、绿化带、绿化广场等要日常管养到位,无枯树、死树、黄土露天现象,绿化带内无垃圾、无杂草。

(二)镇容村貌整治。

每个乡镇在每次观摩活动中要准备2个村(居)参加检查,不包括2010年“十佳优美乡村”及乡镇中心村(居)。镇村容貌要干净整洁,无店外经营、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搭乱建等现象,农户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垃圾。有条件的村(居)要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简易路灯、村内道路、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村域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要加快实施生态景观改造、建筑出新等项目,优化美化环境。

(三)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工作。

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五、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双月评”活动是推进我区2011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最整洁、最现代、最生态”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整治内容,迅速细化实施方案,组织队伍,明确专人负责,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重点迅速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第8篇

——落实好五项机制:

一是落实好“三级书记”责任制。严格落实县委书记负总责、乡镇党委书记抓落实、村支部书记抓实施的分级责任制,在方案设计、项目规划、整治实施、督导检查等关键环节,“三级书记”亲任“指挥长”,全面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

二是落实好干部包保责任制。按照上级“三级干部包保农居环境”工作要求,我们8000名干部对口包保10万户农户,包保比例达到56%。我们从组织发动、责任落实、督查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安排,确保收到成效。另外,进一步压实市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落实好村规民约。坚持以自治为基础,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积极参与订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守,积极构建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全面提高村民文明意识,真正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目前,全市316个村全部建立了村规民约,达到100%。

四是落实好保洁机制。我们立足实际,因乡因村因地建立保洁机制。比如,有的乡镇通过工资补助由社主任担任保洁员;有的乡镇设立保洁员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劳动力从事村庄保洁工作;有的乡镇雇佣专业保洁队伍保洁。通过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全覆盖。目前,全市各乡镇已配备保洁员12100名。

五是落实好垃圾分类机制。我市积极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对可堆放的生活垃圾(包括厨房余物、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等),由村集体处置,或集中自行堆肥处置;对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旧包装物、废金属等),由农户分选、出售,进行再利用;对惰性垃圾(包括煤灰、渣土、废弃砖瓦、水泥块等),用于铺平道路、填方等,逐步建立规范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

——开展好五项行动:

    一是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按照市里开展“九清”、治理“八乱”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当前,重点是组织好夏秋季村庄清洁战役。通过阶段性攻坚,全面“突破六个难点”(突破垃圾清理的难点,实现“清仓见底”;突破粪堆粪坑清理的难点,实现随产随清;突破庭院清理的难点,杜绝脏乱差;突破沿线清理的难点,实现干净整洁;突破柴草垛迁移的难点,杜绝乱堆乱垛;突破塑料清理的难点,使其不见踪影),推动“净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改陋习”的习惯逐步养成、“常态化”的机制全面建立。

二是开展好垃圾整治行动。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收而不治的问题。目前,我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100余万元,配置压缩式垃圾运输车39台、各类清运车辆820台,设置垃圾箱和收集池8200个,17个乡镇建立了正规垃圾中转站,出动清洁人员51万人次,出动清洁车辆近万车次。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初步建立、收储设施趋于完善。

三是开展好污水治理行动。按照污水排放量,分别制定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对排放量较大的,建厂处理;排放量中等的,建站处理;排放量较小的,建池收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市总投资5.28亿元的“三厂、三站、十二池”污水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竣工,有力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四是开展好农废利用行动。今年,我市将在152个规模养殖场新建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已经启动6个有机肥厂建设,力争年末建成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

第9篇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潍坊会议以来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参观济南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交流各地经验,安排部署明年任务。刚才,才利民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建设工作和城乡环境整治活动面临的形势,指明了整治工作方向,明确了明年的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省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今年全省城乡环境整治活动情况和明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主要情况

自去年8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三年攻坚战决策部署,按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要求,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入扎实地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十项整治内容取得新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这次抽查的9个设区城市和部分县(市、区)、村镇情况看,全省城乡环境整治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保障措施有力。各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把整治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17个设区城市和140个县(市、区)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召开动员大会,落实责任制,把整治任务量化分解到部门、个人,并将整治重心逐步向城市旧城区、城中村和村镇转移,使整治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淄博、潍坊、泰安、日照、莱芜5市和章丘、崂山、桓台等40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全省1785个乡镇(街办),有1747个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落实整治任务。各城市牵头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主动搞好协调配合。多数城市还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督查通报、检查考核和信息宣传等制度。鲁苏边界地区环境整治座谈会后,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市和有关县(市、区)及时调整整治方案,明确整治任务,强化保障措施,迅速展开整治行动。

(二)城乡规划编制和执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地把城乡规划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先导,注重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整治规划的衔接,狠抓规划编制和规划执法工作。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普遍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到8月底,全省48个设市城市、60个县城中,有55个城市总体规划已按法定程序审批,有26个城市正在履行审批手续。同时,重视专项规划的编制与调整。烟台、枣庄、东营、济宁、威海、日照、莱芜等城市深化完善了绿地系统、综合交通、环境卫生、燃气供热、城市防灾、给排水、电力、水环境整治等专项规划,为整治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详细规划编制步伐加快。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三是村镇规划修编全面展开。各地加快村镇规划修编进度,青岛开展了100个村庄规划试点,年内完成60%的中心村规划编制;东营市300人以上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烟台市调整完善了99个乡镇总体规划,县(市、区)已完成了5~10个示范村庄规划;菏泽完成了24个中心镇、45个建制镇的修编工作。四是规划管理和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普遍落实了规划“六公示、一监督”制度,加强了批前批后公示和竣工验收管理。同时,广泛开展规划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今年1-8月,全省累计查处违法建设16321件、建筑面积519.9万平方米,其中,已拆除10167件、建筑面积213.43万平方米,有力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突出整治重点,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改善。一是城市旧城区、城中村整治改造逐步深化。今年1—8月,全省实施城中村改造156个、1138万平方米,旧住宅小区整治159个、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2042条、651.7万平方米。济南市对市区55个小区进行整治,完成300条小街小巷改造;枣庄投资700万元,对市区160条小街小巷进行整治;威海市政府出台了《城中村改造暂行办法》,重点对49个城中村、20多个旧住宅小区进行整治改造,硬化背街小巷58万平方米,改造公厕22座。二是加快实施了一批市政公用骨干工程。济南市集中整治改造了大纬二路、旅游路、英雄山路等22条道路;青岛完成了大村河整治,精心建成了啤酒、文化、美食等特色街;烟台实施了明珠广场和体育公园等重点工程;潍坊完成了虞河、风筝都纪念广场、火车站等整治改造;济宁的城区古运河改造,泰安市的灵山大街、泮河大街和南湖公园的整治改造,威海新外滩、悦海公园,日照“世帆赛”基地,临沂沂河整治,聊城古运河三期改造,滨州的“四环五海、72湖”,菏泽市赵王河公园、九州商业步行街等重大整治改造项目,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三是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各地注重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落实市、区、街三级检查考核制度。青岛建立了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测评体系,购置了高压冲洗车和大型道路机械化清扫车;淄博市采用BOT方式,与浙江锦江集团合作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已于7月初开工建设;烟台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扩建生活垃圾堆肥工程;临沂市垃圾焚烧热电工程和济宁、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威海、菏泽市将城郊村庄环卫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四是市容市貌专项整治不断深入。今年1-8月,全省累计清理广告牌匾17.2万多块,乱贴乱画4*万多处,规范街道6951余条,粉刷沿街建筑9050多栋、736.3万平方米。济南市实施了占道经营、乱倒垃圾渣土等十七项专项整治;青岛开展修车、洗车、废品收购“三点整治”;日照市采取“抓、清、涂、疏、呼、罚、奖”等综合措施,集中清理整治城区户外广告,基本消除了乱贴乱画、乱涂乱挂现象。五是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各地突出抓好绿地广场、园林公园、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今年1—8月,全省累计完成城市绿化投入24.5亿元,新增绿地2794.3公顷,治理河湖海线397.9公里,建设排水管网802.4公里,恢复山体487处,关闭非法采石、采矿557起,取缔小锅炉和露天烧烤16045处。六是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各市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和平安工程,加强停车场站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黑车、黑户”非法运营和无证驾驶、超员超载等违法违章行为。

(四)村镇环境整治在重点镇、村初见成效。各地把村镇环境整治与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公交车、有线电视、宽带网“五通”工程和创建生态文明乡镇、村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大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整治改造。济南市建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包1个试点村庄,对完成当年任务的村庄,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帮扶;青岛启动“新农村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已有1058个村实现高标准绿化,同时,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今年投资1.7亿元,重点解决967个村庄(含2个海岛)、19万户、63万人的饮用自来水问题;东营市在10个乡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农村沼气池15640个,2400户农民用上沼气;潍坊市选择20个镇、50个村进行试点,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兖州市大力实施“小村变大村、四百变一百”工程,节约土地近万亩;齐河县整治改造空心村65个,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章丘、胶州、沂源、滕州、汶上、肥城、文登、曹县等11个县(市、区)和18个镇、村,都立足当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扎实地推动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向前发展。

(五)城市管理机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各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逐步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区、街、居四级职责,不断强化区、街两级管理事权,城市管理逐步向高效能迈进。一是城市管理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济南市制定了《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试点意见》,强化了区、街的管理职责,在历下等三个区开展试点;青岛市修订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完善属地化管理政策;青岛市南区在2004年创建的“一二

一、三六三”城管模式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做到“三个下放”和“六进社区”,实现了城市管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衔接、属地化监管、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标准、长效化机制新突破。二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全面铺开。截至8月底,全省17个设区城市、91个县(市、区)成立了城管执法局,将规划、市容、环卫、绿化、市政、交通、环保、工商管理等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纳入统一综合执法。济南、淄博、潍坊、济宁、莱芜等城市还开展了城管执法进设区、进村镇试点工作。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去年建设部推广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后,烟台、即墨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二批试点城市。同时,省建设厅确定东营、济南市政设施监管系统、济南历下区、青岛市北区和即墨为全省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系统)。济南市政设施监管调度中心已开通了城市防汛和路灯监管2个子系统。济南历下区、青岛市北区在借鉴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管经验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各城市注重加强城管服务热线建设,全省已有10个设区城市开通了12319(或96111)服务热线。目前,全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旧城区、城中村的整治改造仍有较大差距;村镇环境整治活动进展不平衡;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特别是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还很重;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差距较大。

二、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城乡环境整治三年攻坚战任务

2007年是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也是出成果、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各地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三年攻坚战的目标和任务。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坚定搞好城乡环境整治活动的信心。全省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高度,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顺应人民群众迫切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省建设系统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全面推进、标本兼治、城乡互动、整体提升”原则,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的各项任务。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城乡环境整治方案,把明年的任务落实到位。要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以满腔热情和高昂斗志,全力以赴抓好明年的整治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鼓足干劲,增强信心,切实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各地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市、区、街、居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思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充实力量,完善市、区、街联动工作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将整治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责任,统一标准,严格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城乡建设管理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部门的责任,积极协调发改、民政、财政、公安、人事、国土资源、交通、卫生、环保、工商、林业、旅游、政府法制等部门,对明年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细化分解,完善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市政管理、公用事业、房管、环卫、园林等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继续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关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和报刊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和督查力度,为环境整治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导向。设区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和村镇环境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明确整治责任和目标,落实整治任务,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协调发展。

(三)突出重点,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05]32号文件要求,在全面落实十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检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突出抓好村镇环境,旧城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省际边界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重点。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活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既要解放思想、与进俱进,扭住加快发展不动摇,用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禁止建设宽马路、大广场,禁止违规占地搞建设,从严控制楼堂馆所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项目上,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工作中,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与环境整治规划的配套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做到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同时加快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修编,提高详规覆盖率,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为城乡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城市道路改造、河道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灯光夜景、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治理等,要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提高城市环境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改造和建设。三是集中精力抓好城市小街小巷、旧城区、城中村和村镇环境整治。要继续下移整治重心,使整治活动更加贴近市民生活,靠近群众身边,沉到城市最底层,体现为民、爱民的宗旨,让最基层的广大群众直接享受到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成果和实惠。要把村镇环境整治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广大村镇展开。要从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集中整治脏乱差,大搞植树绿化,切实抓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积极推进“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大力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

(四)精心策划,扎实做好城乡环境整治总评工作。按照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明年将进行全省城乡环境整治活动三年攻坚战的总结考评。会后,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立即着手研究制定《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在对十项整治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城市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系整治,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村镇环境整治,省际边界地区整治,铁路、公路沿线和机场广告整治等重点,《考评方案》和《实施细则》将在明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印发。同时,改进和完善检查考评方式方法,在检查考评人员组成上,除了14个省直部门选派人员参加外,将吸收省人大、省政协常委和全省建设系统行风监督员参加。在现场考评和评议中,进一步加大民主、公开、透明力度,切实保证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市里要参照省里的做法,认真组织好对县(市、区)和村镇的检查考评。

(五)积极探索,加快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乡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问题,实现“高效能管理”目标。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责任和监督体系,坚持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纵向上落实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监督”,横向上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市、区、街、居四级职责,强化区、街两级事权,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观念,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尽快把街道、居委经常性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使其将主要职能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要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整治法制建设,抓好配套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依法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要抓好城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考核活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要加强和完善12319服务热线建设,尚未建立12319热线的设区城市,要确保明年建成运行,有条件的县(市)要加快12319建设步伐,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要加快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试点任务,为全省树立样板,提供经验。省建设厅将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地和群众的意见,制定出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城市管理由集中整治转向长效管理奠定基础。

第10篇

【摘 要】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城镇整治“蓝图”

坚持“先规后治”,高起点规划,精心绘制城镇整治规划“一张图”。一是增强规划科学性。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全域景区化、旅游主业化”定位和“一镇一特色”要求,突出目标定位、整治内容、整治项目三大核心内容,分类制定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生态搬迁等12张整治规划图,切实加强空间、平面、风貌等全方位融合引领,形成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二是增强技术支撑力。建立综合类、景观类、建设类3个规划专家库,为乡镇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同时,委托设计时建立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机制,邀请省市专家团“一对一”跟踪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各环节,彰显自然、人文、资源等特色,形成差别化规划方案。如司前、筱村、柳峰等乡镇邀请台湾华梵大学建筑系主任萧百兴教授参与传统民居设计、城镇传统空间整理、挖掘传统生活与美学魅力、公共空间整体性整治等项目设计。三是增强审查严肃性。严格按照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评审技术要点,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集中审查,确保规划成果全面符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导则》要求,体现地域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仕阳镇成为全市首个通过会审并作为全市唯一在德清现场会上展出的规划,司前、仕阳、竹里三个乡镇专项规划被市里推荐参加全省规划样板评审,仕阳镇还获得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优秀方案。

二、突出镇域特色,高品质打造城镇整治“样板”

注重彰显个性、产城融合、文化传承,坚持把彰显镇域特色贯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努力将整治成果转化为发展基础、内生动力。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立通区位、人文底蕴、资源禀赋,合理划分城镇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统筹谋划小城镇发展方向,形成“一镇一品、特色鲜明”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如龟湖镇积极整合泰顺石资源,推进泰顺石文化创意园、特色街建设,促进泰顺石产业发展;竹里乡立足畲乡资源,创成全市首个整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达5家,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强乡富民的山区发展之路。二是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方案,坚持把“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和山区城镇化的最佳结合平台来抓,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强化项目包装和产业扶持,全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个性定位清晰、人居环境和谐、示范效应明显的美丽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氡泉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廊桥小镇、时尚体育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如,泗溪镇依托“世界最美廊桥”资源优势,深挖廊桥文化,全力打造“廊桥小镇”,入选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百丈镇立足飞云湖水资源优势,完成《时尚体育小镇概念性规划》编制,全力打造飞云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列入省“十三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三是注重提升城镇内涵。深入挖掘廊桥文化、历史名人、传统习俗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精心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使城镇环境美化“量变”为内涵提升。

三、攻坚重点难点,高要求落实城镇整治“标尺”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面实施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行动,精准发力优环境,着力解决城乡脏乱差问题,创成竹里省级样板乡镇和司前市级整治示范镇。一是深入开展“大拆大整”、城乡危旧房再排查再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城乡危旧房整治拆除。二是率先推进“线乱拉”治理。完成乡镇环境整治“线乱拉”治理项目调查摸底,制定“线乱拉”治理基本标准,梳理“线乱拉”治理项目25个,并完成司前镇、竹里乡“线乱拉”专项规划编制。截至目前,完成管线清理15.2千米,司前畲族风情园农房集聚点、氡泉雅苑等10个小区强弱电管线完成“上改下”,真正做到“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破除“空中蜘蛛网”困扰,提高城镇整体美观度。三是全面开展“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制定实施“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积极强化加密交警巡逻、增设违停抓拍设施、合理施划标志标线等举措,大力开展穿镇公路上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和突出交通违法现象整治,完善支路网3条、打通断头路5条、改造卡口路7条,新增停车位610个,组织义工宣传队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等劝导服务,乡镇重要街区、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四是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交通主干道、集贸市场、公园广场、车站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大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全县农贸市场均达二星以上标准,百丈镇创成全市首个国家卫生镇;同时,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四边三化”专项常态考核,统一制作“早点夜市”流动摊车150多辆,全面取缔清除旱厕,建立“五星农户”评比、举报监督等制度,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五是实施“低小散”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四无”整治,打好“低小散”企业综合整治攻坚战,对“低小散”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坚决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累计排查“四无”企业4000多家,其中竹木制品加工、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小作坊415家,关停取缔37家,拆除经营场地8.9亩,限期整改378家,已完成整改300多家。六是加快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小城镇基础配套政策,分类建立整治项目数据库,全力实施“五个一”整治项目建设,列入今年政府投资计划的小城镇环境整治建设项目105个,已完成项目前期初步设计25个,新建和提升市民休闲公园12处,改造立面23万平方米,司前、百丈、竹里3个乡镇沿街立面已基本达到整治要求。

四、健全完善机制,高标准强化城镇整治“保障”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的有效抓手,作为当前环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顶层设计,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积极整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大拆大整”“灾后重建”等八项重点工作领导机构;同时,设立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等专项工作组6个,实行组长负责制,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完善推进机制。精心制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1+6”实施方案和3年实施计划,排出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明确整治工作总体要求、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纳入干部专项考察巡察和专项组织考察,作为“以实干论英雄、克难攻坚选英雄”培养干部的重要载体;同时,建立县领导对口联系服务、现场会等制度,严格落实周例会、周通报、月督导、月联席会议、年度“比学树”等工作机制,确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率全省之先制定出台灾后民房重建工作实施细则、农村宅基地整治复垦工作实施意见、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办法、农房建设遗留问题处置细则等生态大搬迁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制约小城镇h境综合整治危旧房改建难、搬迁难等瓶颈问题。率全市之先组建县城镇建设发展公司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规划设计单位以及相关行业主体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支持,2月7日与中国农业银行泰顺支行签订“共同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协议”,今后3年提供不低于1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主要用于小城镇环境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全力推进“旱改水”、土地清理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盘活各种废弃地、闲置地、荒坡地,切实保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用地需求。

第11篇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构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股室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环境整治的宣传、监督、管理、信息上报、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把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1、一是紧紧围绕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三建四改”为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户厨房、畜禽圈舍和卫生厕所,发动群众搞好庭院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规范家禽、家畜饲养,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切实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卫生条件的宣传;二是围绕灾后城镇恢复重建,重点突出“五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清废墟)、城镇容貌秩序整治和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开展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城镇环境面貌,塑造县城和乡镇场镇新形象的宣传;三是发动群众清杂去乱,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十三乱”现象,清除建筑废墟和卫生死角,清除乱堆乱倒垃圾、渣土和白色污染的宣传;四是加强《县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加强恢复灾后重建,重塑灾后新形象的宣传;五是以春秋灭鼠和夏季灭蚊蝇为重点,认真开展城乡除“四害”活动,巩固好灾后卫生防疫成果。主要突出集中安置点、学校等重点场所,加大消杀灭和计划免疫、疫情报告等工作力度的宣传。开展以讲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为主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单位千家万户,发动群众广发参与,不断巩固和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加强新闻监督,大力报道各部门在创卫工作动态、好人好事和点型经验,对搞得好的单位给予通报,对不力和存在突出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并在电视上予以曝光,增强全民对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的责任意识。

3、抓好新闻报道宣传工作,开办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电视栏目2期,播出新闻稿件40件,制作广告10条。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1、召开职工会广泛宣传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必要性、重要性,提高广大职工对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再认识,真正把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见成效。

2、完善《清洁卫生制度》、《门前四包制度》,以制度约束、以制度规范、以制度管理的格局,与各股室签订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责任书,把任务具体落到股室人头,每月不定期的抽查,对检查不卫生、不合格的进行督促,强化监督,促进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政策目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证考察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71-02

一、问题研究动因

(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政策背景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2008年我国改革农村环境治理方式,提出“以奖促治”政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成效,从2010年开始,以连片整治的方式,国家分阶段选取示范省(区、市),集中资金进行农村区域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农村环境管理的创新之举。与以往农村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强劲的政策支持。首先,政策目标明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两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其次,资金投入来源有保障。在资金上,国家财政部和环保部以协议的方式,分别与各省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明确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实践的诉求

2010年辽宁作为北部地区的代表成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省,2010—2012年预计由中央拨款8.5亿,地方政府按照1:1.5的比例配套,投入21.25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后,急需总结环境管理经验,反馈问题。对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行实证考察有助于总结经验,在政策目标指导下,探索和创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有效路径。

二、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实证考察

(一)考察方法

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镇、杨士岗镇,盘锦市胡家镇,抚顺市上马乡、后安镇,本溪市桓仁县北甸子乡,营口市大石桥汤池镇等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以问卷的形式对村庄连片治理情况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进行考察。先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与此同时,收集有关公共数据和记录,并对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基层乡镇环境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了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情况。

(二)考察内容

1.示范区选取。根据国家关于示范区域选取的要求和原则,辽宁确定的示范区域为:以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为重点,延伸到输水工程供水及采水所涉及的地市,共包括抚顺、本溪、沈阳、鞍山、辽阳、营口及盘锦7个城市,其中要优先解决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的抚顺和本溪(桓仁)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

调研显示,示范区选取具有合理性。抚顺大伙房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每年将为抚顺、沈阳、辽阳、鞍山、盘锦、营口、大连等七城市提供近20亿立方米的水源,全省有近2 300万人受益,其供水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也处于前列,水质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伙房水库水质保持二类水体标准,但水库上游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选取特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进行连片整治示范,对于探索特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整治的过程。调研显示了整治的过程做到了规范化。一是建立项目建设监管机制。辽宁省对示范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资金申报、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严禁截留、挪用。二是建立连片整治管理机制。辽宁省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省、市、县、镇(乡)、村以及片区都签订责任状,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三是建立治管结合机制。基层组织基本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辽宁各地已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地区实际的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的管理模式。

3.整治的效果。调研显示,大量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桶、垃圾发酵池、密闭式垃圾房、垃圾手推车辆、专用清运车辆、垃圾填埋处理场、垃圾中转站等;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储粪池、养殖户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排污明渠、氧化塘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观。

(三)问题的反馈

1.农村环境管理的资源尚未充足。一般来说,管理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充足的经费与人力资源、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物质基础,畅通的信息渠道使农村环保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协调配合。

调研反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上,均存在不足的问题。在经费上尤其是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上表现为供给不足或迟滞,在人力资源上表现为基层专业环保管理人员的短缺,在信息资源上表现为政策信息不畅尤其是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策宣传上不够到位,在技术资源上表现为适宜北方环境、廉价而有效的治理技术尤其是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迟滞。

2.农村环境管理的网络合力尚需凝聚。与通常的纵向性的管理行为不同,环境管理体系表现为纵向性和横向性的复杂特点。从纵向上看,环境管理体系呈现出一种与行政架构相对应的科层制结构,表现为上下级部门的业务对应。从横向上来看呈现的特征是,由政府总负责,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表现为财政部门对环境治理资金进行管理、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统一管理,基层乡镇部门合作管理。这种纵向和横向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农村环境整治需要不同部门积极而能动的合作。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兼有管理和治理双重含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不只是“自上而下”环境行政管理,还是受益者村民积极参与的环境治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体分散零落,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单纯依赖点线式的“政府—管理”模式,更需要村民与政府的合作。

调研反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力尚需凝聚。一方面,由于农村环境责任主体众多,责任交叉不明,极易形成环境管理漏洞与责任真空。即使在管理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往往也由于部门工作衔接不畅,导致整体效率降低,如,财政部门资金审批迟滞影响环保部门的项目建设进度,环保部门项目建设监管缺位加重基层乡镇部门的后续管理负担。另一方面,村民与参与环境连片整治呈被动状态,村民的积极性尚需充分调动。

三、完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农村环境管理的资源结构

1.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尽管在连片整治资金供给上,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措施,但是实践中,由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资金需求大,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仍然存在地方配套资金供给不足或迟滞的问题,直接影响连片整治的示范效果。解决的路径是寻求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在地方财政预算阶段,确立农村环保支出的优先和重点地位,设定具有约束力的投入目标要求。目前法律对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规定过于原则,应尽快制定地方立法,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分担标准及调整机制。

2.乡镇环保组织的功能化。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置专门环保机构、配备专兼职监管员队伍。在完善基层环保组织建设的同时,增强环保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创新能力。

3.环保信息的畅通化。环保信息的畅通化一方面要求环保信息在政府系统畅通。财政部门在连片资金审批与使用上公开;环保部门在连片整治项目建设招标与监管上公开;基层乡镇组织在连片整治项目的维护与运营上公开。环保信息的畅通化另一方面也要求环保信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畅通。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环境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多元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果的取得还在于改进技术措施,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北方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措施。农村环保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地方基层力量存在很大困难,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环境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专业人员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确保集中连片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缔结农村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网络

1.协调联动,加强政府部门间合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项复杂、长期性工程,需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横向联系是农村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平行部门之间应建立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相互沟通信息,主动配合,形成合力。

2.协商互动,加强村民与政府间合力。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应强化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互动。村民自治主要是鼓励以农村社区为依托,集聚区域内村民力量参与环境管理,维护社区共同的环境利益。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是政府单一管理的补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组织化路径。

(三)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方式

1.建立城乡环境共建体系。城乡联合共建是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借助“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等开展城乡环境共建,可以有效补充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并可以唤醒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社会责任感。

2.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与政府无隶属关和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其在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职能,对环境连片整治的效果进行评价,形成反馈机制,能优化环境连片整治的路径,提高环境连片整治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J].农村财政与财经,2010,(7):24.

[2]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