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4-03-20 10: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

第1篇

一、认识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这两个特点使科学探究在化学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翻开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任何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与发展、任何化学发现或发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例如,较早时期,人们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就这样,人们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一定能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这对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实现学生从接受方式向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挑战。相对于较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科学探究还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又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另外,学生是否具有探究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1、选题立项 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不搞花架子和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2、确立探究目标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3、探究准备在确定课题和明确探究目标后,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探究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探究的方法,指定切实的探究方案,按计划认真实施探究。

4、活动实施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真正参加,往往不能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学会调查、学会探究。学生每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5、探究设计

6、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的设计尽管是稚嫩的、是可笑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但从探究的过程看,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探究的成果,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将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教师要学会评价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品质;要重素质,重过程,重表现,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调查中,往往不如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许这正是暴露了我们常规教学中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缺陷吧。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的长处,为他们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各种舞台。我们教师要学会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做人的价值,认识到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2篇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对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是相通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和途径。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和亮点。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求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规律进行。不仅拓宽学生的只是领域,而且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探究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激励学生探索,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悟一些浅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会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些直接经验的取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累积才能获得。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自主、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进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在中学生物课上,成功的探究性学习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智慧。学生在生物课的探究中不仅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课上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探究过程有独立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在讨论中强调对他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根据事实进行批判的思考的态度。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真实自然和生命宝贵价值观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真实的与动植物接触,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生物的距离。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既重视知识获得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3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3.1 内容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指导策略。

2.引导学生主动挖掘问题的探究价值

3.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4.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分层次训练学生的能力

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调查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3.2 目标

(一) 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 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困难,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得出相应对策。

3.3论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学调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课堂,去体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反馈给教师,找到合适的策略,从而有效恰当地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 调查访谈法:主要针对学生,其内容包括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当前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问卷。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探究学习中的问题。

2.课堂观察: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合适的场所,通过对课堂中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从一线课堂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发展、升华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3.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探究性学习实施,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4 进度安排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开题报告 20XX.2.25-20XX.3.22(II学期:第1-4周)

确定调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学期:第5-6周)

完成调查过程、撰写毕业论文 20XX.4.8-20XX.5.17(II学期:第7-12周)

问题整改、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 20XX.5.20-20XX.5.24(II学期:第13周)

毕业论文答辩 20XX.5.27-20XX.6.1 (II学期:第14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传版社,2002.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7-99

[3]占凤.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8-9

[4] 钟振芳.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J].理论博览课改论坛,2012,10(24):23-25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生物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行登科.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7):7-9

[7] 吴诗光.探究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天中学刊,2001,(10):14

[8] 李玲玲,袁均林,崔鸿.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适应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69-71

第3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探究性学习 模式 内涵 策略

在新的化学课程教学理念之中,对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非常看重,探究性学习刚好满足了新理念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科学探索、研究方式的学习,自己现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作出相应的动脑调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与交流等,进而感知到知识的来源,锻炼自己的学习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运转能力与学习模式的探究能力。总之,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更加自主化的有力武器。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色化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以科学探索的模式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每一个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参与,明确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形成的真实理论来源,进而在学习化学时能够以科研的态度端正自己的心态,科学学习,提升自身科学钻研的精神、科学思维的能力、科学创造的能力,使自己的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从社会生活中实践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所探索的知识、主题等更加实用化,还可以通过探索、调查、交流、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感知到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探究性学习是充分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特色化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的有用性、科学性。

二、探究性学习在应用中的策略

1 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所谓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就是让学生通过组织、团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丰富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让自身的思维以及研究成果更加精确化与科学化。在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之中,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形成一个精准的概念意识以及结论意识的重要阶段。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够让学生实现自我的完善化,进而实现深层次的共同提升。例如:在研究“为什么纳会遇到水就漂浮起来”时,学生自身想到的只是答案中的一点,但是通过合作与交流,将彼此间更多的想法融合起来,答案就更加精确了。

2 自主探索的学习策略。自主探索是锻炼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重要学习策略。在自主探索之中满足了学生自主科研的愿望,让其自己决定探索的手段与所需要的工具,进而制订出方案,设定问题,查找证据,解决疑问,探索答案,写出报告,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独立完成。在自主的探索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阻力、疑问,会感到辛苦、紧张、开心、激动、轻松。但是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也要完成好自己的指导角色,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提示或者指导。

3 创设特定情境的学习策略。在创设特定情境的学习策略之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子,在爬树时不小心摔到地面上,牙齿弄掉了两颗。为了弥补自己牙齿上的不足,这位女孩镶了两颗牙齿,一个是金制的,一个是不锈钢的。但是在几天过后,她感觉到头疼,性情变得非常急躁,偶尔还会失眠。去看医生,却查不出来引起病情的“凶手”。然后我让学生们进行“凶手”的查找,学生们热情地投入了探究性的学习之中,查找原因,并提出了方案进行解决。

4 成效评价的学习策略。在成效评价的学习策略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综合的、真实的、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的成绩得到认可,进而更加热情地投入探究性学习之中。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有趣性,并感知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师的评价进行改正。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与“自我改善意识”。

第4篇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初中生物教学;运用

一、探究性实验的含义

探究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指的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探究原因。美国教育萨奇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件会如此这般的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件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萨奇曼提出的探究是发现知识的一种路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生物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是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探究性实验往往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步骤,学生不仅掌握了所需的生物学知识,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有利于学生加强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以及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的运用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物的

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通过多年在生物教学一线的工作,我充分认识到了探究性实验对于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三种实验设计方案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种:教师提供所需实验材料和主要的实验方法,提出问

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食品保存》中,探究“食品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吗?”教师提供了新鲜的肉汤、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大烧杯、保鲜膜等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而且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有了新的想法、方案都会及时地和其他小组分享、讨论。最终实验结论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其中,出现了好几个非常有创新的实验设计,让教师感到惊喜不断。例如,有学生提出先将等量的新鲜肉汤分别倒进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标上甲和乙;第二步是将甲烧杯中的肉汤煮沸之后冷却,乙烧杯不动;第三步是将两个甲乙两个烧杯都用保鲜膜封好后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最后,进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个烧杯中哪个肉汤腐败得更为严重。实验现象:乙烧杯中的肉汤腐败程度更大。实验结论:甲烧杯中的肉汤经过煮沸后可以杀死绝大多数有害微生物,甲乙两个烧杯都被保鲜膜封好后可以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烧杯中,最终乙烧杯中肉汤腐败程度更大说明是乙烧杯中微生物的生长导致了肉汤的腐败。整个实验过程严谨、完整,设计新颖,足以看出是通过积极的思考、充分的讨论得到的,同时体现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一种态度。实验结束后,学生说他们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而且收获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合作、友情、信心。其实,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验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第二种:告之原理,提供研究方法和结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做出判断,并运用原理解释。

第三种:学生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实验手册中的内容,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收集证据,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提出科学的解释。从学习有关知识,到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直到得到实验结论,每一步都包含着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的渴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寻找方法,自主归纳结论。

第5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地理;教学方法;探微

【Abstract】The new course has brought forward the new request to teaching: Must lay stress on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way ,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choosing various nimble teaching, culture taking an enterprising spirit seriously and carrying out an ability. I change concept actively , probe new teaching method , the course adapting to the new in geographical feature teaching, have got fairly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The course is reformed; Geographical feature; Teaching method; Explore tiny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14-01

新课程标准对以往旧的地理学科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了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地理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探索新教法,适应新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鼓舞人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动力。”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我会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民勤的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加强地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往往不满足课本上的讲解,会把目光投向课外或探究现象的原理或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实施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单一的,一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资源作为探究学习的内容。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题内容的情境(背景资料)。3、要指导学生设计探究的方法、步骤、目的等。4、要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获得的信息(数据、事例、现象等),并进行整理。5、要及时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自评和互评。6、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班内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结果,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7、教师根据探究性学习需要家庭、社会联系有关场所,争取有关支持等,切实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指导学生对已结束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着设备简陋无条件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学生探究时真正参与的少看热闹的多,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性实验就是让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在实验中学生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探究性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科学探究。在新课程中,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安排了35个探究性实验,占到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标准》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学探究试题越来越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显然,科学探究既是初中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

探究实验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目的―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验证性实验的探究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给定的实验题目、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学生按照步骤操作,验证教师讲解过的结论或概念。教师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思考如何去实验,边实验边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照搬,硬套,使学生养成探究实验的良好习惯。

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这个概念的教学,就是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因为这个实验应用到“控制变量法”这个实验方法,所以教师最好抓住有经验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去引导全部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的学习。

2.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教学

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的课题往往是给定的,教材中也会给出探究的指导方案,只需教师在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教师热衷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全部交给学生,忽略教师的指导性。

例如,在教学“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时,教材明确地给出了探究的课题,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同时也给出了学生指导性很强的思考题目等。在动手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回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回顾控制变量法,强调电路的连接要正确,要准确读数、记录、认真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3.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的最高层次的探究。从探究课题的选择确定、方案的制定、实验的操作、结果的分析处理到结论的总结、展示、交流,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完成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比如说,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以后,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这就需要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探究,可以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各个小组写出实验报告,然后进行交流与探讨、总结。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19-01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谈一谈关于探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于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虽然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与应用,但是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对数学规律作出充分观察、思考、猜想、交流,使规律的出现适合学生自己的数学需求。

三、在例题、习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得来的。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基础,离开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习题教学时,尽可能放手于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相互提问共同探讨;解完题后,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整理反思,概括解题思路,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对题目进行拓展变式,应用迁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五、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六、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究

第8篇

我校坐落于万福河北岸,同学们闲暇时经常到那里游玩,对万福河都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万福河西起菏泽市东明县王二寨,东至济宁市任城区小吴村入南阳湖,全长151公里,流域面积6114平方公里,是鲁西南大地上的一条骨干河道。万福河流经东明县城全境,全长约8公里。近年来,依托万福河,东明县先后兴建了东明万福公园、水岸鑫城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居住小区,万福河两岸已成为东明县城黄金地段。随着居住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接踵而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生活垃圾和污水大量倾倒及排放,严重污染万福河。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我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组织一次对万福河污染状况的探究性考察活动,加深学生对认识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教学设想

探究性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次“让万福河真正成为幸福之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考察了解家乡(万福)河流污染状况,学会简易的水质分析方法,并根据调查所得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二、具体实施

在具体组织实施时,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调查问卷对万福河进行具体考察。

探究活动――让万福河真正成为幸福之河

目的:了解家乡河流污染状况,作一次沿河考察。

河流名称:万福河

考察内容:

①观察水的颜色。

②看水面有哪些漂浮物。

③观察河岸植被,有无草木护堤,水土流失是否严重?

④沿河有哪些工厂企业,有无向河流倾倒工业、生活垃圾的现象?

⑤沿河两岸有多少个废水排污口?其中工厂废水排污口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各有多少?

⑥河岸附近农田菜地农药、化肥的污水是否有可能流入河流?

⑦沿河有无医疗卫生系统的污水排入?

2.组织学生做一个水质分析小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采样:用大玻璃杯在河流中采取水样。

②观察水的颜色:取一小块白色瓷片放入水中30~40厘米深,水体在瓷片上呈现的颜色即是水色。

③闻水的味道:取100毫升水样,放在2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就可闻其气味。

④看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将水样倒入烧杯中,然后放两条小鱼在水里,如小鱼始终在烧杯中漫游,说明水质较好,污染不严重。如小鱼放进去过不了多久就死去,说明水质污染严重。

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做一份实验分析报告,通过做实验分析出万福河水质受污染的程度。

3.以按座位就近组合为原则,将班上每十位同学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沿河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心得体会

1.通过探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特别是乡土地理的积极性。在这次探究活动中,通过调查表格巧妙地设问,引导学生围绕万福河污染状况展开全面调查,使学生在后来的活动中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态度积极,获得了深刻的亲身体验,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9篇

新课标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人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位置

探究教学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接受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方法的教育,由此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八年级物理教材(苏科版)中安排了35个探究性实验,占到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由此可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二、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比较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虽然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很难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这样无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而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同时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对新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潜在意义、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探究性实验是以实验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给学生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使教学不限于科学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探究实验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师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

1.验证性实验的探究。验证性实验是通过给定的实验题目、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学生按照步骤操作,验证教师讲解过的结论或概念。如:“密度”的概念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因为这个实验应用到“控制变量法”这个实验方法,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启发和引导:①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同种物体,质量相同,体积呢?③同种物体,体积相同,质量呢?④不同物体,质量相同,体积呢⑤不同物体,体积相同,质量呢?⑥同种物质所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呢?⑦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⑧如果换几个其他物体,重复实验,结果会怎样?

教师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思考如何去实验,边实验边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照搬,硬套。使学生养成探究实验的良好习惯。

2、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教学。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的课题往往是给定的,教材中也会给出探究的指导方案,只需教师在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时,教材明确地给出了探究的课题,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同时也给出了学生指导性很强的思考题目等。在动手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回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回顾控制变量法,强调电路的连接要正确,要准确读数、记录、认真分析,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到探究性实验的内涵和其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教师热衷的一种探究教学模式,但是要切记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全部交给学生,忽略教师的指导性。

3、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开放性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的最高层次的探究。从探究课题的选择确定、方案的制定、实验的操作、结果的分析处理到结论的总结、展示、交流,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完成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以后,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这就需要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探究,可以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各个小组写出实验报告,然后进行交流与探讨、总结。又如:在学习测量导体的电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或者小组探究。这样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调动了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转化。

第10篇

由于物理课堂实验受到实验标准及时间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验训练。课外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间题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一、培养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因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股精神力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概念及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理解、内化和运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诱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要我学主动转变为我要学。

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里存在着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只是好奇却无法解释。譬如,近些年颇为流行的魔术表演,其神秘感和趣味性极人地吸引着初中生的眼球和好奇心,其中蕴藏着诸多物理原理,如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等。我们在此过程中应该循循善诱,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体验,自主思索与探寻答案,从而掌握和理解有关物理常识和知识。

同样,日常生活中物理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好多物体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例如,我们每天上学骑的自行车、电动车包含的物理知识就有:摩擦、压强、杠杆、惯性、能量转化、变阻器、导体和绝缘体、声的传播、光的反射等等我们要从学生的身边去挖掘案例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解释物理现象,获取实验事实,进而运用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可认识性,物理知识的辩证性以及应用物理规律的局限性,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鼓励实践,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始,而课时少则是兴趣的一块绊脚石,所以物理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科普书籍,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实验、制作等操作类活动,观察、观测等研究类活动,讨论、辩论等交流类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史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及时获得新的科技信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一)通过物理小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物理课外小实验可以在不增加课时和学校实验设备、完成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堂学生实验的情况下,极人地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比如,一些常见的杠杆、电动玩具,虽然课外小实验在某些方面略显简陋与粗糙,然而其教学功能不容忽视,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合理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间题,学以致用。

(二)通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以我市举办的两届青少年航空航海建筑模型人赛为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或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在较为深刻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知识制作出来的一些模型、小器具这些作品依靠物理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主要来源于物理课本中现有的实验仪器或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工具的直接模仿、制作,可以说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最简单、直接的体现。而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再次学习的过程,既强化了书本知识的记忆,增强了运用与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的持久力。

初中生己经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稍微提示就会理解和掌握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间题,例如,戴着近视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蒙上白雾,是气体的液化现象;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骑车上坡走S形最省力;炒菜主要是利用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等等而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制作、观看表演、阅读课外辅导书籍等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丰富和开阔眼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做不到的,更不是多做几道练习、多考几次试所能达到的效果、此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足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注重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合作精神

我们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沟通交流习惯,作为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延续,我们尤其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找相关的课题来延续课堂内容或动手亲身实践。

(一)建探究小组

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学科小组、科技小组、物理竞赛集训小组、物理课外阅读小组、各种讲座报告会以及科技节等等学生在思考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在小组或团队内互相探讨,彼此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初中生对于自己获得主观感受常常愿意表达,在自己的小团队里互通更容易达到知识传递的效果,能使彼此的才能得到施展、锻炼和提升,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

(二)加强评价引导

在课外活动及探究性学习中也要发挥教师的互动引导作用,首先,要注重倾听,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提出评价要求,解疑答惑。其次,不要过甲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争辩,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道理,懂得尊重事实;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最后,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教师要赞扬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进步的主流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改革具在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促进化学的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性学习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人们普遍将做中学、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看成是探究性学习的变式,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从字面上看,探究(Inquiry)是指:“通过仔细的考察来了解某一事物”(to examine something and learn about it),这就是探究的基本意义。笔者个人认为探究性学习可以定义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探究性学习过程粗略地分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

探究性学习基本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其他媒体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

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首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传统化学课程资源相对封闭、陈旧,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缺少与化学发展史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联系。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设计工具,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1.超文本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化学学科逻辑结构;2.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化学教学信息资源;3.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资源提供”和“情境创设”正是需要这种开放的课程资源来支持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其次,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了化学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引入化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将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1.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化学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教师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3.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信息技术使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成为现实,使每个师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

一方面通过网络发现探究问题。例如,在平时的学习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有关化学的社会问题,从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如学生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通过访问科普网站,会提出温室效应的成因,新能源的开发的方式等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某公开课《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识破“黄金骗子”的录像(DV)片段,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和形象的模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刺激,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化学知识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媒体集成在一起,优化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

2.探究活动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去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化学实验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通过网上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例如,在研究“酸雨”“有关温室效应的化学问题”“食物中的化学”等课题时。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最新的化学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获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采用直观的动画模拟,解决微观物质结构问题。例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分子的形成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分析化学实验数据。例如,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解决“溶解度的曲线”“沉淀产生的图形”等问题。

虚拟化学实验,进行某些化学实验过程的探究。例如,应用“模拟化学实验室”等软件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研究具体的化学试验,了解现象,思考原理。某些在学校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这使学生有可能像化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经验。

3.成果的表达交流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成果表达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

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一种工具。例如,使用Office2000完成文字处理,尤其是利用模版中集成的化学用语工具,可以方便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使用PowerPoint完成化学学习的演示文稿,在课内外进行展示。如《氢能源》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已学习过的新能源的有关知识,并鼓励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有的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并巧妙地应用了其超级链接的功能,将多种能源的利用和相互之间的优缺点用立体的、网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应该成为作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工具。例如,利用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和家里的计算机建立个人主页、小集体主页,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更深入、广泛的交流。例如,开设化学学习网站和“网络助学”专栏。建立QQ化学专门的学习讨论交流群,利用博客、“围脖”(微薄)等随时学习和增加知识的巩固等等。

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化学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1.选定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并不是所有探究性学习活动都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它只是以传递间接经验为主的学校课堂教学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选定适宜的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探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此外它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发展是有帮助的;应能反映问题的科学逻辑和本质,即对学科学习是基础性促进作用的;应使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究的重要工具,而不仅是形式上丰富,即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是有需要、有目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工具性”的行为。

2.保证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采用类似专业研究人员的方法展开工作而绝不粗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进程,不片面追求所谓“惟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和使用网络信息,帮助学生去粗取精;鼓励学生采用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收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探究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

研究成果汇报的科学性。研究结果汇报的科学体现在数据的可视化演示,对科技文献要点的关注,对不同发表形式(报告、口头演说、论文、电子)差异的关注,完整的研究文档。

此外,探究性学习过程要根据学生年龄、探究能力的递增逐渐将探究内容中的“趣味性”“竞争性”等激励动机因素转向更严谨、更合乎科学专业规范的方向,从而让学生逐渐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指导

既然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其掌握的水平就是决定探究性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教师既可采用集体讲授、班级练习的办法向全班引入某种新技术,也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个别化的辅导。在一个具体探究学习项目中避免出现过多的新技术,否则会导致学生有限的心理资源从探究主题分散、过多地专注于技术;启用学生导师,发挥高技术水平学生的优势;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探究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相对有限的资源库(如光盘数据库、局域网),因为完全在线方式可能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中迷失方向。我校在进行化学网络下的探究性学习中,采用资源相对封闭的局域网的资源,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有多位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

4.帮助学生明确有形的探究任务和目标

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保持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能使学生始终感受到具体的探究任务带来的压力及来自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成就感的动力是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通过文字、语言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其次,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此外,可能的话,应鼓励学生将其探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并转换为可实际演示和操作的方案。信息技术就可以将探究任务预先呈现在网络中,方便学生查阅;还可以实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每个学生的探究成果都记录在案,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补充。

5.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活跃,大多的学生很沉默,学习的热情不能够得到很充分的发挥,笔者在去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终究体会到了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注意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教学案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些化合物的知识多属描述性知识、难度较低、学生易于接受,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课程在网络条件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程案例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学氧化碳的活动,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上搜寻、学习所需信息的能力,以适应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未来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

3.从生活实际入手,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活动过程:

活动一:“死狗洞”之谜

很早以前,在意大利有一个奇异的山洞: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的人们都传说这山洞中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世间上是否真有魔鬼呢?首先、请同学们打开网页:zjc.省略/Myweb2/co2/co2.htm 来了解一下故事的究竟。

请同学们讨论,想一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感受二氧化碳

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要求同学们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请同学上台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并向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密度实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实验;一瓶汽水,并打开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学生上台演示)

在进行完课堂中的实验以后,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机演示的实验,想想这些现象的原因。地址:zjc.省略/Myweb2/co2/tianping.省略/Myweb2/co2/srx.htm

设疑:在加压降温下,二氧化碳还是无色气体吗?

请学生回忆: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干冰。在101千帕下,干冰在-78.5℃时吸收大量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讨论:干冰是否是冰? 综合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活动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石蕊试剂变色实验,请学生上台来吹气;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完成以后请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的实验。

地址:zjc.省略/Myweb2/co2/lz.htm

讲解与分析:我国古城西安发现了古墓,考古人员要挖掘它,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人身安全? 用燃着的木材放进去,木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多,人就不可能进去。

活动五:查阅有关二氧化碳的网络资料

相关链接:

二氧化碳新探与化学化工用途:

vip.省略/etsnoopy/chemdz/society/11.htm

二氧化碳的性质(台湾):

chemedu.pu.edu.tw/reaction/CO2/CO2-all.htm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平衡和温室效应:

省略/huaxue_manage/mgcontent.asp?key=smg016

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

scdc.省略/spcc/sgpx/sl/14.htm

熟悉而陌生的二氧化碳:

省略/source/hx_xzsjs/2002102491032.htm

在全课程的学习中,利用QQ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我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应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在探讨中增加知识,提高能力。

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和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案例反思:课程中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协调;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主线和兴奋点;三是学习的结果如何客观的评价和测量。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研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也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搞成“研究”。它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起点。学生只要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实际上便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会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创设多种情境,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探索的愿望。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就解决了。

三、探究性

研究性阅读不仅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且具有探究性特点。它只为阅读者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需要阅读者鼓足勇气去研究。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阅读者自己去经历,去探索,从中有所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的过程去死记现存的结论。如教学《敬畏自然》,传统的阅读教学流程是介绍写作背景,理解“敬畏”的题意,分析各部分内容,最后归纳中心思想。而研究性阅读则完全不同,它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让学生撰写《自然的力量》专题报告,要求学生组织起来,采集有关地震、海啸、台风对人类破坏等的材料;二是让学生举行《人究竟能不能胜天》辩论会,让学生搜集有关事例,进行正反双方的课堂大辩论;三让学生写作小论文《人类为什么要敬畏自然》,要求学生通过以上材料,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的探究性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辨能力。再如上文提到的《旅鼠之谜》这篇文章,对旅鼠的“死亡大迁移”之谜,就目前而言,科学家都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对学生得到的答案,谁敢说是正确的呢?所以,对于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阅读教学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研究性阅读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原则。

四、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1.故事情景模拟法,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改变传统的一字一句翻译的教法,而是让学生编演课本剧。由于满足了学生很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他们热情高涨,牺牲休息时间进行排练,一字一句斟酌台词,设计舞台动作。终于,他们的劳动赢得了课堂上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在下一周的周记中基本上对他们的表演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学生质疑解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巧妙而精要的设计一些疑点,并大胆地鼓励学生提出疑点。然后因势利导,以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境界。初中语文杜甫的诗歌有好几篇,在学生阅读杜甫的《望岳》时,突然发现本诗与《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格调意蕴明显不同。于是某学习小组的小课题就诞生了――“杜甫的家国命运与诗歌风格的嬗变”。在社会发生变迁时,作者的境遇、地位发生了变化,因而也就影响到所写作品内容与风格的变异。这是古今中外的许多著作者和作品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研究的结论并不新颖,但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资料收集与信息筛选的方法,提高了研究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视野。3.展开想象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时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在大胆的想象中创新。如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安排巧遇、安排冲突,可以不受时代,国籍的限制。教学《皇帝的新装中》时,让学生想象皇帝游行之后的情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安排奥楚蔑洛夫来处理郑屠霸占民女一案。这些训练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学生在乐中求新知,求创造,是非常有意的尝试。

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是积极推动学生情感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储备与综合运用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