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时间:2024-03-21 10:2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

诗文经典教育线上研修心得体会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的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诵读经典诗文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些基础。在线上,我有幸听了几位名师的讲课以及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比如:威海市高新区第二小学林秀芳老师的《绝句》,威海高新区教研中心姜老师的《湖心亭看雪》以及青岛实验中学王绯霞老师的《登泰山记》,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每一位授课老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

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专家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

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这次活动有各位专家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

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令我们深深折服。

希望以后能多多参加这样有交流、有意义、有收获、有进步的培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工商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一些新观点新模式进入可能有一定时间延迟;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課堂更适用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源于美国,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与“互联网+”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有区别,前者是教学模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翻转课堂完全可以独立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传统媒介,如书籍、报刊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融入,使教学高效变革成为可能性,不仅使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还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特征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面向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具有自然科学特点和技术特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具有情景性,即现场教学和模拟教学;综合性,即教学内容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验性,即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开放性,即设定开放式教学内容,以及鼓励开发和创新。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主动性且个体化教学难以实现,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些课程具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质,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被视为所有教学方法的前沿。

二、课程资源建设

(一)课程内容筛选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推广,近年来翻转课堂日益盛行,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者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高校75%以上的课程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都适宜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但选取翻转的内容要得当。有些内容适宜在线视频自学,比如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前完成;有些内容适宜课堂讲授,比如一些知识难点需要面对面的启发式讲授,并通过现场氛围、师生互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还有一些知识需要课前通过案例、视频资源等独立发现,或者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模拟等形式来完成,比如一些实践性、实时性比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总之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内容需求灵活翻转。

(二)学习平台选择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分享资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线学习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两种模式是MOOC和SPOC,前者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为参与人数不限,学习时间和空间不限,教学全程在线,学生自主性水平最高;后者是小型私人在线课程,MOOC模式的一种延伸,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强调了教学互动。相比较而言,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一些基本理论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适合MOOC模式,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教育效率也较高;而其他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更适合SPOC模式,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习的通过率。在MOOC和SPOC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开放式在线教学平台,典型的有中国大学MOOC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优课联盟、优学院、好大学在线、腾讯课堂、钉钉等,以及各高校自主开发的在线平台。各平台具有各自的强势资源,例如职教云平台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搭建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职业培训资源,工商管理的一些职业培训课可以选择使用。

(三)案例库建设

根据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包括案例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充分利用MOOC、在线平台及网络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案例开发,结合当地市场环境,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根据案例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包括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文字、视频、音频或PPT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在线学习兴趣;另外完善考核系统,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三、教学课程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和借鉴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国内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基础学习,然后课中重点围绕难点问题进行合作和教师引导的探索式学习,以及高阶的提升式学习。教学设计模式从简单的机械执行固定模式,逐渐转向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组合。

(一)课前——知识传递

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翻转课堂的关键,准备情况的质量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在该阶段,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预习内容和任务,并设置任务打卡制以督促学生认真看完课件视频。资料时间应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留有充足的提前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安排,课程内容关键词,典型教学案例,PPT,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一些实训课程需要提前将使用软件,工作场景说明,操作规范等提前公布。教学内容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浅层知识“翻出去”,深层知识“翻进来”为原则,并尽量保证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在一个连续的课时中。学生应当自主阅读和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通过在线平台对案例或者教学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同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预习报告或者通过在线测试,为课中教师讲授做准备。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商务谈判、招标模拟等,可以项目的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标准,分成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课前完成相关的方案设计或者资料准备。

(二)课中——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知识内化过程,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课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分析和一些知识点测试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学生要担当“主演”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翻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充分互动;教师则是“导演”角色,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各方面的把控情况和程度,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体验性、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讨论和互动为主,融入贯穿一些教师讲授和点评,如工商管理学科中一些抽象理论的讲授等。讲授、点评互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而这是某些工商管理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如职业素养课等,需要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測量,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要求。在一些实践课中,课堂上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既能丰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使课堂内容更有实践性,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知识反馈

课后主要任务是总结和提高,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PDCA闭环,也是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延续,学生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生生互评、专家点评、任务参与度和贡献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生课堂学习档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课程剖析、参与课程教学交流进行经验共享,并根据美国一项QualityMatters的评估体系从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与能力、评估和衡量、教学材料、学生互动和参与、课程技术、学生支持、访问便捷性八项指标中,不断完善翻转课堂质量。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年度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考核结果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在这4年中,一直担任2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工作。所有工作听从领导安排,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教学能力及实绩

任现职以来,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得当,注重因材施教,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突出,及格率和优秀率均超过镇平均水平,在同级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家长和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在2006年度被评为“乐从镇教书育人优秀教师”、“顺德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教法和复习资料。课后,不仅虚心向同行请教,还坚持看一些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学习先进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课时通过故事、合作、分组竞赛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潜心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运用教学之中,广泛摄取“他山之石”,开阔视野,为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用自己的勤奋,换来了学生的轻松和愉悦。

3.坚决贯彻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例如:在周末作业中,分层布置作业;在制定语文成绩目标时,根据基础定下不同的目标分数;上课时根据难易的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教育能力及实绩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特色独具,效果显著。所带的班级5年均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获得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治班特色,在2007年度被评为“乐从镇优秀班主任”。

1.指导学生从各自的原有基础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活自己的潜在能力,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把目标分解成无数可望又可及的小目标,“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一步一步逼近既定目标。不急于求成,志向要高,步子要实,让学生们的聪明才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经常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学习上提倡“”结网法”、“改错法”、“间时记忆法”、“巧用时间边角料法”、“多方法决策法”、“心理调节法”等科学方法。

3.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帮助班干部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充分信任班干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把他们推到工作第一线上去,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4.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鄹地实施落实培优转差工作,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优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中考中,很多人顺利考入区、镇重点中学。对差生,不歧视,不放弃,细心挖掘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激活潜伏在他们身上“真、善、美”的元素。如2006学年陈晓恩,平时自由散漫,作业常常不完成,不思进取,学习习惯差。在多次的观察后,我发现她劳动非常积极,不怕累、不怕脏。班会课上,我赞美她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并激励她学习上也要如此。从此,她改变了自己,勤奋踏实地学习,走出了学习的困境,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5.开展扎实的家访工作。5年来所带的学生年年不同,分布在不同的村落,远近距离各不相同,我利用业余时间,几乎每个学生家里都上门进行了家访。在和家长的交谈后,不仅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且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积极承担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有计划、有目标,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扶对象杨迎旭老师进步迅速,现已是校级骨干教师。廖妍老师在我的指导下,成长很快,现在已经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研能力及实绩

一直以来,我都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

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辅导劳翠眉、、张兰等同学参加作文竞赛屡获嘉绩,指导郑玉霞同学参加顺德区环保征文获得二等奖,指导多名学生集体参加镇“第二界中小学中华诗文朗诵大塞“获二等奖。

与同科组老师一起

第4篇

目前,适合国内成人教育的教学空间及其应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从在职成人学生特点出发,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试点一年来的经验和正在试点的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加强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是一个集成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教学和教务的一站式对接。2014年,我校6门课程近2万师生参与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试点。结合实践,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空间教学应用为例,探讨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建教学团队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教学要求组建基于课程的教学团队,探索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团队的协作经验。根据职责分工,一般由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和班主任构成。根据课程特色、学生情况和师资现状,可以采用跨区域组成辅导教师团队的形式,逐步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团队和辅导模式。为做好“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责任教师发动全省电大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组建辅导教师团队,团队的组建一是把好“资质关”,选聘长期从事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二是“数量关”,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合理配置辅导教师,以保证不同学习中心的教学过程落实;三是“培训关”,辅导教师对学习网空间课程平台的熟悉程度、职责要求、课程资源、任务要求等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教学组织和落实的效果,主要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团队的培训。

 

(二)建设课程资源

 

网络核心课程将强有力的推动着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教学工作。“儿童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这一定位,在课程资源建设之初,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国内外文献以及教学实践;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征求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课程框架。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必须是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完善,教学过程全面,能够满足不同教与学需求的课程。鉴于成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儿童心理学”课程资源内容的设计上采取“系统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形式,做到学习资源适用、够用,采用文字、图文、视频等形式;形成性考核任务由综合应用、分享案例和阶段性测验三部分构成,占总成绩的50%,做到适合并易操作,计分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网络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考核项目的权重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化、操作简单化,如网络参与度:登录教学平台次数,在线练习时间,视频资源浏览(下载)时间,离线作业次数,参加讨论次数等,注意理论型课程和应用型课程的不同。“儿童心理学”网络核心课程试运行来,教师团队成员普遍从以设计资源为主转向关注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由自愿浏览转向自主完成学习。

 

(三)实施课程教学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教学是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首先,班主任完成学生信息导入,建立网上课程教学班,建立“辅导教师—课程—学生—班级”的对应关系。“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是以周为单位,在课程教学实施阶段,主持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更新、调整和完善,监控责任教师(或辅导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责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适当补充、调整教学资源和活动,负责分部教学团队的组建、协调,监控分部辅导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查看试运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辅导教师主要针对网上班级学生组织落实教学过程,开展个性化教学服务,包括教学内容的辅导、答疑,组织网上学习活动,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促,完成形成性考核的评阅等。“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程在空间教学应用试运行后,充分发挥了各级教师的职责,探讨了线上、线下双轨并举的全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的实施。

 

(四)做好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是开放大学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对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持续关注与支持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学为核心目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维度构建了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程做到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明确、学习过程可控、教学行为可查、教学过程规范、学习成果可认。学生在预设好的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学习课程资源、参与师生互动交流、完成作业、查阅学习进度和成绩等,全过程都有教师的监控和督促,学生的学习不再孤单,学考不再分离,促进和帮助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影响因素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空间教学试运行一年多,在对学习资源的认识、教学团队组建、和学生学习参与度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果,同时,试运行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为加强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有待完善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要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功能,需要平台提供海量资源存储,各种资源的同时访问和适时信息检索、呈现,还要为师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等。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平台问题,如对低版本浏览器兼容性差、速度慢、不稳定、学习网和Moodle平台数据不同步等问题。在功能方面,如分班功能、统计报表、公式编辑、角色权限、成绩导出等方面也需继续完善

 

(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的网络课程缺乏“接地气”

 

网络课程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网页陈列学习内容和课程相关资源,而是要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设计选择最恰当、更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媒体资源的表现形式。试运行的几十门网络核心课程,有些课程存在内容多、形式杂、吸引力小;路径不清晰,需要仔细“找”任务;学习活动设计缺乏学习情境的支持、形成性考核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三)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机制欠缺

 

教学团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试运行过程中,由于教学团队成员角色定位、职责分工、工作标准不够清晰,教师角色转变不适应、原有教学方式固化,网上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团队内部的考评机制没跟上等原因,导致没能很好地发挥系统教师团队优势。

 

三、完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教学应用的建议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广泛应用是开放大学实现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真正转变的契机,只有让学员真正进入网络学习,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实践,主要从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开展空间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教师团队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核心,为教学活动提供牵引力。基于教学团队是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空间教学的一大特征。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优秀教师空间评选等机会,更新空间教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设计、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培训,积极向优秀教师空间学习,学习优秀空间教学案例和学习支持服务,教师逐步养成在空间开展课程教学的习惯,在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组织学习者开展网上讨论,把握教学进度,督促学习者自主学习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考核机制,真正落实教学过程

 

与以前的电大在线教学相比,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教学更强调基于全网络的教学过程落实,但由于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初期师生都会感到诸多不适应,呼唤相关的管理考核制度来激发活力,适应、推动空间教学的应用。

 

建议由国家开放大学牵头,根据试运行情况,制定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教学过程的教师网上教学、学生网上学习行为以及教学人员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辅导教师的职责,让辅导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保证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转和教学过程的真正落实。

 

四、总结

 

开放大学的空间教学是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依托教学团队、落实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学活动,根据成人学生特点,合理、有效应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将更好的促进成人学生的学习,优化、创新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开放大学的教学水平。

 

课题成果: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第5篇

摘 要:作为“国培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辅导者和研修者,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共同心声,即:树立了教师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专业发展,开创混合式培训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

作为“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辅导者和研修者,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共同心声。

一、树立了教师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每一天都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针对性强,既有专家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详细解读和分析,也有信息技术名师及教授们精彩的视频讲解,更有各种软件供教师们具体实践。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老师内心的感应,也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老师们收获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老师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让大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二、开创了教师全新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线上研修热火朝天

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收获、探迷惑,使其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安排上,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构建三维网络空间――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网络生态圈。创设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每一位研修教师均开设了个人空间,在个人空间中选学任务包、分享资源、撰写日志等学习行为。此外,空间中“我的工具”中,提供了“课件助手”、“微课助手”、“常用模板”等工具。

(二)线下实践求真务实

1.“四步”研修法夯实老师基本功

第一步:小组集中研修。首先,老师们运用自己在网络平台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组内展示自己精心撰写的原始教学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开展讨论,评出本组较为优秀的作品;第二步:校本组内研修。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学校教研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征求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对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再修改和完善;第三步:教学实践研修。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研修成果,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第四步:集中提升研修。老师们把经过自己精心修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再次展现在大家眼前,进行研讨,对好的地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供作者进行参考。

2.“两引”研修法助推老师展翅高飞

一是知名专家“引领”:研修主办方开展了主题是“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的送培送教活动。专家们运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精品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将研修成果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重实效,重心下移接地气;二是教育行家“引领”:利用名师、教学能手、知名教研员等实施“引领”。各工作坊安排一位名师,自始至终参与老师的集中研修,在教学设计方面,他们从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教学过程的目标性,知识生成的有效性,教学交流的互动性等对老师作品进行一一点评。在教学课件方面,他们从教学课件形象性、具体性、直观性入手,音效与动感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对老师作品进行一一点评。

3.共享研修成果,分享研修经验

一是作品成果共享:各工作坊在网络平台展示了老师们线下研修活动的优秀成果,每件作品凝聚着所有老师、坊主、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心血,代表着最优秀的研修成果。展示环节精彩不断,亮点纷呈,老师作品完美的设计理念、精准的信息技术融合手段以及精彩的团队精神展现,无不给人带来惊喜和赞叹;二是工作成效共享:各坊主对线下研修活动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一起分享了线下研修活动的成功与喜悦,让我们更加坚信:没有端正的态度,任何事都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总之,“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使老师们转变了教育理念,提升了信息素养,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重要性;策略探讨

一、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现阶段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中等,对于英语方面的学习没有进一步加深,缺少学习和记忆,知识储备没有延续性,造成时间性遗忘。学生常常出现知识点混淆,词汇语法缺失等问题,并且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英语综合素养较低,久而久之,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效率和进度会持续性受负面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较差,尤其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相关英文药学文献和药品的阅读和识别都造成阻碍,一些医用名词翻译与单词原因往往不尽相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着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广度,对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起到关键作用。

(二)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意识薄弱

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对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不重视,造成今后工作和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客观方面上,现代医学以西医为主,势必要接触西方药品药学技术知识,那么对于掌握和学习用途、忌讳、成分等都有一定帮助,从主观方面看,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医学医护行业需求大量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尤其是英语人才需求占很大比例。所以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渗透是极其必要的[1]。这就出现了参与学习的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采用了传统英语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不高,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身体压力较大,对其他课程的课业负担也有些沉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英语意识薄弱,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缺少实践性,与医学专业紧密性较差

在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设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偏向于应试教学,与医学专业的联系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复杂名词和困难语法积极性较差,加上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的内容很难应用在医学专业,很多学生的英语思维不适用于医学专业领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二、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

(一)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高职公基础英语教学与服务医学专业教育都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根据教学方案设计寻找相适应的应用策略。

1.“互联网+”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应用最广的“互联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始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法,集问题与主体为一身,发散学生思维,帮助构建应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2]。线上教学方法的全称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主要是在教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节处理,贯穿教学过程的重难点,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学习的是解题方法和思维技巧。对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的应用来说,可以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医学难题,转换思考角度,有利于高效解决问题,对于医护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2.线下教学法

线下教学法是:TBL(Task-basedLearing),全称是任务型教学法,着重调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和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能力和人际交往。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主要通过PBL+TBL结合,展开互动教学。如最常见的医学检查的种类有哪些,医学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医学检查会用到哪些不同的仪器等等,教师通过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行在课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搜索相关文献和书籍,找寻答案[3]。并且可以利用学习软件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随时问询,教师能够随时进行指导。相关软件还具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改进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医护细节操作可以通过观看正确视频了解相关实践操作,再通过观看存在操作失误的视频来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反应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先主动学习,翻转课堂,让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通过教师进行纠正和引导,完善学习成果。这对于高职公共基础英语应用服务医学专业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因为学习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不同,需要转换思维。

(二)微课、慕课教学技术手段应用

微课、慕课课程是指容纳了单一重难知识点的小型教学指导视频,针对某一块教学内容做针对性指导,或者难以在课堂开展的教学内容作出特定演示和示范。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现代化信息教学的产物,应用效果成效显著。尤其是针对英语、数学、化学、生物等具有模式化、公式化的知识点灵活运用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慕课教学具有灵活性强、便于携带,权威性强、专家讲解,知识性强、有助于学习,约束性小、学习时间灵活等特点。尤其是在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探析的过程中,以《新职业英语——医护英语》教材的Unit2ReadingA为例,在线下TBL课堂教学中适当嵌入微课教学手段辅助,比如ReadingA中有大量涉及到医护专业英语的概念和仪器的单词:CAT-scan(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X-rays,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IV(静脉注射),Contrast(造影剂)等等。

(三)采用新进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将诸多的医学转悠名词或者是临床技术、检测操作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慕课视频,特别是某些大型、贵重医学医用仪器无法在带进课堂,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其使用和检测方式等具体操作。能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细节操作,同时对于学生理解仪器部位和技术名称的专用英语名词有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产生形象记忆。相比较传统课程教学,仅仅是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解释,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理解也不到位。比如对于静脉注射的细节操作,教师可以搜集网络教学案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到具体的操作图示和视频,展开生动形象的教学[4]。同时,微课、慕课视频对于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这两者的融合也做的十分到位,以往的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教师不断强调,才能加强学生的的理解和记忆,一旦学生听课质量不高,走神或分神讲话讨论,就会遗漏相应的知识点。而微课视频教学能够将两块内容融会贯通,合二为一,让学生同时进行学习,并且学生对于掌握不完全的知识点能够课下找老师拷贝教学资源,进行强化学习。

三、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策略探讨

(一)加大重视程度,加强教学资金建设

学校需要重视高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医学专业教育这一教学工作,加强教学资金建设,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改革,深入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同时组织教师培训和学习,参加相关座谈会演讲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加强微课、慕课的应用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人才进行教学指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

教师要提升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信息化教学,学习信息化技术教学实践操作,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学习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和教学策略研讨。同时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聊天软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使用网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比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减少了压迫性和紧张感。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班级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于医学用语和医学实际操作不了解的地方进行辅导,同时了解到学生的易错英语知识点,进行细化分类,归纳错题,统一讲解。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能够有助于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要对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的学习模式有一定了解,从而才能在医学专业教育上合理应用,要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足,及时适应二者的相互结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一些医学专有名词的和常见名词中的医学特殊翻译进行注释[5]。同时还需要改变传统英语学习方式,要分清学习主次,以医学专业为主,定下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有目的性的选取相应的学习材料,深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成果。

第7篇

“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专业模块课程,围绕提升学生木质产品设计以及处理产品与用户、环境关系的专业设计能力,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产品设计师岗位职业标准,基于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课程以合作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木质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设置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前导课程学习具备三维参数化软件(Creo)、三维造型软件(Rhino)和渲染软件(Keyshot)绘图技能,掌握设计基础理论、造型方法和材料工艺知识,但未进行以任务为导向、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综合设计实训,无法将木质产品的造型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有机融合。基于上述内容,制订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如图1)。教学实施方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教案和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按照教案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微课、预习课件、参与测试、反馈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划分课堂学习内容,整合知识点制作微课,设计任务和试题,并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特别是要求其及时反馈疑惑。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收集常见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或方法。例如,“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观察并总结上传常用木质产品的结构设计。根据学生的在线反馈,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进行相应调整。在课堂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并以学生反馈疑惑中常见的问题为例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分组反思和讨论问题,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课堂学习中,各组学生进行设计汇报,由其他小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后,学生要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互评,再由教师和企业专家评分,其中优秀的木制品设计案例可以再次分享。同时,针对学生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师生可以一起讨论,并作为教学资源不断拓展。

一、教学资源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建有打样实训基地、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际需求,团队与企业专家按照“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线,成果为导向”共同编写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将木质产品设计师的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以适应企业木质产品设计加工新变化。结合慕课资源“家具结构设计”“木家具制造工艺学”和虚拟仿真软件(榫卯App/榫卯工艺App),相互补充,促进项目化教学落地。

二、教学策略

(1)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适度调整学生课前慕课学习的任务量,着重任务驱动下的现场教学。(2)教学设计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以真实工作为导向开展教学。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专业绘图软件,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3)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设计调研和产品汇报会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三、教学评价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将教学评价方式由期末考核转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性考核,采用企业导师主评、专业教师辅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的全过程考评方式,依托网上课程平台,严格按照企业验收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依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木制品国家标准制定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最终形成多元有效、可评可测的整体评价方案。

四、教学效果

立足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木质产品的核心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表现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真实的项目任务入手,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和软件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于探索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之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基于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对接合作企业,开拓整体产品开发设计思维,提高设计实战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最终,学生的设计能力会受到校企合作企业的一致认可。

五、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针对具体学情和课情,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及金字塔理论的基础上,依据ADDLE模型,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包含具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的子步骤,构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一)任务驱动线上学习

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前上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及相应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任务清单包含学习目标和建议、具体要求、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问题反馈等,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程度。常见学习问题的反馈会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给予重点解答,个别问题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单独解答。

(二)讨论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首要任务,关注学生在线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一些难以通过线上指导的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探索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经验的交流,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

(三)课后形成教学闭环

第8篇

论文摘要:“反思求解期”教师的社会效能感更多是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较少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随外界评判而改变。没有教师自觉参与的教学改革是徒劳的,没有价值认同的学校管理是虚妄的设想,没有研修提供支持的评比无法取得预期管理的成效。学校是否把校本评比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是否在评比后对该项活动有积极的反思?这应当是校本教学评比后期反思的内容。

    一个成熟的教师大都经历过适应期、扩充期、高原期、创造期和示范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存在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精神、人文素养,以及教育的科学理性上。教师能否顺利从“高原期”发展到“创造期”,取决于教师能否以反思的心态审视自我,通过积极的研修,并借助于有效的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寻求积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此,通过有效的校本教学技能评比,推动“反思求解期”教师发展,就成为目前学校提升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方式。

    校本教学活动评比是指学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校本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评比。像每隔一定周期举行的校级教学能手评比和科研型教师的评定等,不仅要对其常规教学执行的标准进行评定,还要通过说课比赛、多种课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评定、教学反思评比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审等若干个内容构成一个评价单元。校本化的教学评比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次活动,通过评比旨在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明确的定向,并将评比演变成校本研修的学习行为,以此提高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同度,降低管理的成本。

    一、“反思求解期”教师的特征

    处于“反思求解期”的教师经过两至三个教学循环的实践,加深了教学准备性知识的体验,对学科知识已经开始从教学智慧的角度进行诊释,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表现丰富的教学机智。通过专业引领和同伴的指导,对自我和同伴的课堂有了更高的认识。教学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日臻成熟,初步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教材整合与课程的开发者,但还无法从课程的视角对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重组,哪些知识点该精讲,哪些知识点是承载学科方法发展的逻辑点还不明确,教学只是局限在专业知识的熟练上,还没有内化成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就注定了这部分教师的课堂生活缺少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气息,无法掌控教和学的平衡,很多时候顾此失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力度。教学常规的执行只是外在的一种要求,还没有熟练成教师专业行为的习惯,也谈不上教育实践的创新,此时的教师还处于学习借鉴期,是一群待塑造的未定型教师。

    “反思求解期”的教师,他们的社会效能感更多是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较少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发展的兴奋点,随外界的评判而不断发生改变。基于自我岗位要求,提高教学预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我认知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掌握班级管理,人际沟通和交流的艺术,出色完成教育任务,赢得同伴、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信任与尊重,这是教师心理需求趋向社会化的突出特征。通过校本化的教学技能评比,创设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以评比推进培训的发展,采取多层次的表彰实施激励,对提高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校本教学评比:搭建专业研修的平台

    以教学评比的方式推进以校为本的研修,用评价的方式推动求解行为的跟进,是目前创新学校研修管理的主要方式。各学校基础发展力不同,教学文化背景存在差异,阶段性的校本管理目标和为实现目标实践的管理策略存在着差别,这也就导致校本教学评比的方式、内容和目标存在着差异。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多数学校停留在“以活动促改进、以评优树先带动大多数”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推动教学改良活动的发展是有效的。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评比的校本性、评价的目的性、评价标准的多维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再加上学校缺乏对自我教育文化价值的追求,往往趋外界的评价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舍弃自我的价值定位。体现在校级教学评比中,学校关注更多的是评价内容和制订的标准是否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的需求,即在没有弄清教学评比目的的前提下就开展了评优树先,往往有活动的形式而缺乏文化积淀的内涵,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成为这类学校真实的写照。

    【案例】某县高中在三年一次的校级教学能手的评比中,改变以往“综合素养+课堂教学评比”的单一模式,实践了“综合素养+过程评定”,即由多项教学活动评定组成过程评价来遴选校级教学能手。降低综合素养评比的分值,由原先的40%降低到10%,这有效弱化了按资排辈的习惯做法,降低了“荣誉叠加荣誉”压制青年教师发展的不良传统。同时限定已取得校级以上教学能手的教师不在参评范围,从而提高了参评教师的积极性。

    综合素养从教学绩效、教研绩效和科研绩效三个角度进行积分统计,并限定为近三年来的成就,破除参评教师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保证参赛教师基本上都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得到评价。

    在注意事项中,对各级别的奖励和科研数量都进行了不同积分分类,保证公平与合理。过程性评价占90%,分为五项内容,其中教学设计评比占10%、说课评比20%、课堂教学评比占40%、教学反思评比占10%、教学案例研究评比占10%。

    上述案例体现出: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采取分层次推进,以评代管,淡化基础差异,强化过程性指导,把静态的遴选变成过程研修,以此实现专业提高的发展过程。学校通过评价的调控,把外控管理演变成文化的引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定向,无限趋近校本管理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评比中,以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主导,也可以依据课型和教师自身的特长,实施教学模式的创新,但必须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必须突出有效的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基于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反思求解期”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接受学校规范实施的模式要求,但如何推动这批教师的跟进行为有新的发展,该校期望在“第三届校级教学能手评选”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广大教师的发展。

    该校经过调研提出了“课前预习与课前教学诊断”环节的强化,期望通过这一环节,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的状态。“有设定的预习提纲,能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教学反馈。”这是针对教学预设中是否关注该环节的设计而对教学预设进行的评价。“有效地利用预习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前预设,落实以学定教。”这是判断教师是否依据课前预习的诊断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教学关注生成,通过教学诊断在课堂上再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情来确定施教的内容,真正实践“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引导教师从重视教开始关注学,努力改观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增强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

    在教学案的编写中重点突出“预习提纲”的设计,突出教学案一侧旁注的二次备课检查,将课堂教学引导到学习环节的指导上来。在互评课的内容上,突出对“预习提纲”的检查和教学诊断环节的评价,看教师是否进行二次备课,实施以学定教。

    通过教学设计、说课和课堂教学评比,强化了参赛教师对教学常规的研修,通过评比提高了对学校规范的执行力。为提高“反思求解期”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学校将“教学反思评比”规定在课堂教学评比后,参赛教师组织听课人员评议,并听取部分学生的意见,结合自我的预设和课堂实际取得的效果撰写反思研究报告。提高了教师对同伴互助的理解,感受到同伴互助和教学相长带来的力量。

    选派资深型教师、教学骨干、教学管理人员、青年教师代表和未能人选却处于“反思求解期”的教师为评委,不仅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同时实现了大面积研修的目的,把教学评比变成了对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有利于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把评价过程变成互动研修的发展过程,使优秀的实践案例成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三、对校本教学评比的几点思考

    基于校本的教学评比,弱化或舍弃已取得成绩的比较、,强调对设定的诸教学环节的评定,是一种典型的以评促训,以评促研,将“相马”变成了“赛马”的管理行为。在“赛”的过程中发现人才,这对于当前的静态式评价无疑是一种创新,它对于推动“反思求解期”这一没有资历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但通过对该项活动的调研,以及对评比工作后的反思性总结,笔者对几个问题产生思考:

    1.评比的目的有待于理清

    校本教学评比为谁服务?为教师,还是为学校的管理目标?评价内容由什么来确定?制订的校本评价标准是否科学?这是校本教学评比价值定位的问题。

    依据学校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选择评比的内容,依据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这是校本管理的原则。如果一味突出校本特征,是否会偏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是否所有的学校都能从师本的角度审视校本管理的行为?我们是否以校本的名义陷人主观主义而偏离了科学的命题,我们是否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演变成约束专业个性的手段?

    对评比的过程,我们要审视:是否所有的参评对象都对该项活动投入真实的心力?评价过程是否唤醒教师内心的沉睡意识?学校的期待是否成为教师参评的原动力?评选过后教师能否继续以这种发展的心态对待将来的工作?评比对于教师的教学习惯能有多大的改良?同样,校本评比对于学校管理者,我们是否对每一次的校本评价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过真正的思考?

    2.奖励的方式有待于发展

    既然校本教学评比的价值是发展人与成就人,具体到评价结果的管理上,就应当尊重教师专业基础发展力的差异,实施差异性评价。既然每一位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参加评比,既然参赛的过程实现了对学校管理目标的无线趋近,我们就应当本着“人人受奖,差异性奖励”的方式对待参评的教师。像基于学科教研组人数的不同发放不等数额的初选指标。诸如确定校级教学能手占初选指标的30%;二等奖占35%,可赋予他们校级优质课一等奖;剩余的35%可设定为教学单项奖。这种方式有效保证了评比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研修的质量。

    3.评比的过程期待人文

    既然把评比变成引导教师专业研修的过程,就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增强过程指导的人文性,使参赛教师始终处于兴奋和对学校管理认可的状态。在实践这一设想时,强化评价目标的导引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学校研制评比规范,将教学评比诸环节的评价指标印发给参赛教师,学校在进入该项评比之前,组织参赛教师和评委学习,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准。要强调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要突出研修过程重于评比过程的认识,这是举办校本教学评比的重要落脚点。

    参赛过程中要及时公示各项成绩,在提前告知教师序号的同时,要隐去教师的姓名。及时公示的目的不仅体现评比的公正与透明,而是要告诉教师你哪一项存在劣势,与学校的管理目标有一定的差异,你应当在今后环节的评比中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这也是缓解教师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不失为科学与人文的并重。

    4.评比后反思的行为要跟进

    我们提倡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管理者是否在校本评比后对评比方式和内容进行过反思?校本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维度中,优先发展什么?重点突出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来引领?这些都是评比工作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校本管理只有从每一次评比活动中发现问题,才能为日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智力的支持。同时,今后举行的教学评比,方式是否需要无限制地创新?校本教学评比的价值引领应定位在什么上?如果为活动而评价,学校将迷失自我,也就无所谓“校本管理课题化”。

第9篇

一、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中职二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身体机能,肌肉力量发育较好,已接近成年人水平,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使用网络资源,常常动作比思维快的多。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与健康》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厚成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体育与健康对于促进学生心理、体能的开发和提高有着显著作用,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田径项目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田径项目的学习又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以“信息化+拓展+竞技”为理念,技术动作要领的学习在数字平台,课上我用户外拓展训练替代传统的准备活动,用竞技来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成果。

基于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完成正确的下压式交接棒的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竞赛”的模式,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平衡,协调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2.通过平台微课,视频等载体的学习,让学生直观掌握交接棒技术要领,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的意志品质。

重点:下压式交接棒的动作要领。

难点:在行进间完成交接棒的技术。

三、教学策略

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

在平时,我在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体育视频用于教学中;多班级的课堂教学,让我归纳出在学习4×100米下压式交接棒技术常见问题,通过编写脚本,借助微课制作工具制作出微课并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平台,供学生们随时学习。

在课前,我通过数字平台,将微课发给该班学生,并布置学习任务,我可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观看人数,时长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直入主题,省去了对技术的剖析和讲解环节,更多的是对学生技术动作的纠正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以及竞赛考核。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1个学时,时间分配如下:热身提趣15分钟;渐进练习分钟 竞赛考核分钟 放松结束分钟。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中这四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第一个环节 热身提趣

我先向学生问好,学生整齐划一大声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集中注意力,使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接着整理队伍,利用大屏幕播放“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国接力队获得银牌”的视频,在这个让人血脉喷张、紧张激烈的视频中开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热身活动中,学生将在设置的一个“青蛙王子”和“春天花开”的拓展游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此环节的运动强度为中,我用有趣的拓展游戏替代了传统的跑圈等准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初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将全身活动开。

第二环节 渐进练习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先通过大屏展示数字平台上同学们学习微课的数据统计,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再次进行讲解和示范,强化同学们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的下压式交接棒的技术,接着按照“三个流程”循序渐进的练习掌握技术要领。

流程一:原地做“下压式”传接棒徒手练习。学生按照微课的学习以及教师的强化讲解示范做出传接棒的姿势练习。老师从旁纠正。

流程二:走动或慢跑中传棒人信号做“下压式”传接棒练习。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由后到前的原地传接棒比赛,要求姿势标准的前提下看哪队的速度快,比赛采取5局3胜制。

流程三:中速或快速中听信号做“下压式”传接棒练习。同样是分两组进行比赛,在原地传接棒的基础上间隙拉大到10米,进行慢跑中行进间的传接棒接力,要求在保持运动中的传接棒的稳定性。输的队伍进行俯卧撑的惩罚。

此环节的运动强度为强,仍然是以竞技游戏为主线,充分发挥他们内心的竞争意识,在由易到难的传接棒练习中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完成本节课重点的学习。

第三环节 竞赛考核

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4×100米的比赛,即时公布每组学生的比赛成绩,并在赛后指出在比赛中的不足并重现错误动作予以讲解。最后,选出全班完成技术动作最好的4位同学,再进行一次示范比赛,将各组成绩进行比对,学生通过参与比赛过程和比赛成绩感受到正确的交接棒姿势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此环节的运动强度为强,利用同学们追求比赛成绩这把“利刃”,通过实战,让同学们真正掌握下压式交接棒技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 放松结束

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举手吸气、放手呼气、抖动手脚的放松练习,调整心率,放松肌肉。在此过程中教师重新强调本节课的技术要领,学生则跟随老师进行冥想。最后,本节课以再次观看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视频结束。

此环节的运动强度为弱,该环节利用瑜伽冥想法,让学生运动能量得到释放,身心得到放松,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技术支持和教学促进相融合”为指导,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值得推介:

1.O2O(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值得继续探索

由于体育教学场地的限制,信息化教学开展相对较难,我将信息化的学习放在课前,利用信息化的大数据,来管理学生学习数字资源的“数量”问题,在课堂上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从而解决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值得继续创新

由于少了升学的负担和压力,职业教育的体育相对与普通教育的体育更应具有趣味性,体现职业特色,针对性要更强。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结合了拓展训练中的一些素材,因为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这是职业教育中非常提倡的理念。

六、结语

第10篇

咸安区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战略构想,以促进教育均衡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应用驱动”为核心,以解决好教师“想用、好用、用好”为问题抓手,以“咸安数字学校”为平台创新管理体制,通过与华中师范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着力实施“13655”工程,逐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区推进模式。

1“一体”――咸安数字学校

咸安数字学校是咸安区教育局为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创新管理体制而建立和管理的一所“独立建制、分层管理、基于网络架构”虚实结合的学校。学校实体包含咸安区所有单独建制的各级各类中小学,由N个中心学校和M(1~3)个教学点组成若干个虚拟教学共同体,其目的是聚合优秀资源,通过网络同步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

该学校于2014年4月试运行,2014年9月正式运行。全区目前共有教学共同体12组,覆盖12所中心学校和31个教学点。其中同步课堂共同体9组,已开通2组,在建7组;专递课堂共同体4组,已开通1组,在建3组。惠及区内634名教学点学生和49位农村教师。依据《咸安数字学校建设方案》,咸安数字学校主要采用“实体课堂教学”、“同步课堂教学”、“专递课堂教学”和“教学点数字资源教学”等教学形式实现优质学校的优秀师资对农村薄弱学校授课,重点针对教学点不具备师资条件的课程,如英语、音乐、美术等,实现这些课程在教学点的有计划、有组织、长期稳定的开设。

为保证数字学校的正常运行,咸安区颁布了《咸安数字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实行局长办公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设校务管理部、教学管理部、师资培训部和技术保障部等4个部门,具体管理数字学校的相关事务。由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任数字学校校长,基教、教研、人事、装备、计财等相关处室责任人担任部门负责人,从而做到了区内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大大提高了数字学校的运行效率。

2“双核”――“协同”与“创新”

咸安数字学校在组建与管理过程中,以“政府主导、高校合作、市场运作、学校参与”的协同机制和“体制机制、应用创新”的创新机制两个核心为突破点,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聚合、共享优质资源,基本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

2.1以“协同”为核心,实现多方共同推进

在咸安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咸安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统筹规划,通过与“信息化与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咸宁学院等多所高校教育联盟的智力支持,并引入多家企业参与,提供设备、技术与网络支持,做好了县域推进的顶层设计和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

2.2以“创新”为导向,实现教学应用变革

(1)创设了咸安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委员会为咸安数字学校建设的方案制订、建设要求、应用推进等提供专业建议,确保咸安区推进工作优质高效。

(2)制定《咸安区数字学校章程》,明确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咸安区数字学校的常态化运行。

(3)采用“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多媒体课堂”及“基于数字资源”4种教学方式,通过组建12组教学共同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区优质资源推送到农村薄弱学校,解决了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的问题。

3“四驱”之多层次教师全员培训

为驱动区内教师队伍整体信息化素养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通过网络培训、现场培训、应用交流等方式,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师和研究生团队,从2014年7月开始,3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乡镇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以各个学校为单位的“校本实训”等4个层次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各学科教师的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平台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掌握率达100%。

4“四驱”之骨干学科建设

为驱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和中学生物6门优质课程为骨干学科,组建覆盖咸安区中小学的优质本地化数字教学资源库。

通过分设华师专家组骨干研究团队、区级教研员骨干教研团队和乡镇学校教研团队,开展不同类别的备课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以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引进、整合相结合的方式二次开发外部资源;利用先进资源开发方法,通过教学竞赛、资源设计大赛等形式建设10种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资源。如马桥小学的赵玉凡老师在研讨课竞赛中展现了一节优秀的语文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目前,咸安区教师已在国家平台晒课达462节,在各类平台上传资源、教学案例5 600余篇。

5“四驱”之数字教师打造

为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咸安区在推进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以打造50名TPACK骨干教师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全区一线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助推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2014年9月份开始,通过遴选,全区共初选培养对象为50人,由区教研员牵头,华中师范大学专家组定期到咸安来与中小学学科教师一起开展活动,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与探究、现场教学观摩、反思总结、课例设计等形式,精心打磨在全区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教师骨干团队,按学科组织骨干教师、教研员、高校学科教学论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等人员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最终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信息化执教能力。

6“四驱”之学生行为观测

坚持内容多元化、过程动态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订详细的观测方案和跟踪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与信息素养等四个维度的变化。

依据不同类别的学校,以班为单位在全区抽取500名学生,以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为观察工具,以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为主要观察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优化转变,以图表形式展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分析情况,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驱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咸安教育已显现出五大显著的变化。

(1)充满兴趣的活力校园。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四角的天空,而是能满足学生兴趣、畅游知识世界的快乐场,学生更愿意呆在学校和课堂里。

(2)轻松便捷的教学常规。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师从笔墨农耕的传统教学常规中解放出来,便捷的资源获取、即兴的课件生成、电子作业、网络辅导等手段让教师告别了“备得苦、讲得累、教好难”的传统教学生态。

(3)效率更高的课堂生态。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应用,当前全区中小学校已大量呈现“重引导、多直观,大容量、高效率,勤互动、有活力”充满生机的课堂生态。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模式;图形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098-02

1 概述

广义上的网络学习是指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的在线学习,网络学习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逐渐形成的系统的稳定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网络学习模式可以构建在完全的互联网环境下,采用实时同步教学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学习,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采用非实时同步学习的方式,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分离,既能使师生进行即时互动,又能节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图形应用软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各类艺术设计专业必备技能。图形应用软件(如AutoCAD、3DS Max等)与一般应用软件差别主要体现在软件的使用复杂度和后期的创作灵活性上面,因而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在模式和方法上侧重于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实践分析

对于高等院校图形应用软件而言,将网络学习构建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辅助学习环境下,将因特网与其他的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多种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师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线上教学、完成任务,在线下组织答疑讨论、评价学习过程;学生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教师的即时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际组织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评估测试方式等相关内容,带着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进入多媒体网络课件中自主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寝室等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调整学习策略。

图形应用软件课程的特点也为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图形应用软件在绘图设计过程中往往要综合使用多个命令、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使用图形设计软件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任务时一般先要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认真思考和规划。与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不同,借助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可以有大量的独立时间反复思考实践,而同时也正因为师生教学过程的异步性,使得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3 基于网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基于网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所占用的时间已经大量迁移至网络学习和课余的实践作业,而以往课堂讲解方式传授的常规知识结构可以逐步迁移至网络,每周为数不多的课堂教学过程将转变为师生难点和学习过程所遇困难的梳理交流,因而在课程准备阶段,如何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调节网络学习、课堂学习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环境的学习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分享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知识点、讲义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将任务与作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同时还可以将图形应用软件中常见的设计稿、效果图配合必要的视频讲解,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进行分享。

结合艺术院校图形应用软件教学实践,网络学习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构建、课程学习路径的设计、任务驱动模、视频微课以及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

3.1 基于知识点的课程资源构建

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学习实际上是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因此在进行网络学习模式实践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需要构建一个素材丰富的课程资源库,资源库中可以将涉及本课程的所有素材统统纳入进来,这些素材可以包括教学大纲、讲义、案例、视频演示、习题、优秀作业等等。而这些素材需要根据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目录索引,这样便能形成一个课程知识点为主线的一个教学资源库,为后面学习路径设计作准备。针对图形应用软件,这种知识点的分类往往是按照先理论、后操作、再设计的原则,由简到难,将涉及本课程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贯穿起来。

3.2 课程学习路径设计

在进行了充足的资源准备后,就可以为学习对象设计学习路径,即通过在资源库中抽选合适的教学素材,包括理论知识、操作任务和设计案例,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给学习对象来组织教学活动。网络学习模式下,学习路径的设计往往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因人、因时而异。学习路径的设计可以在全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临时调整。学习路径的规划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变,学习效果更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路径中设置更多的分支,设计更深入的学习主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3.3 任务驱动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知识点结构为脉络,以章节体系方式进行知识要素的传授。而在网络学习模式下,长时间地灌输式知识点教学已经不合时宜,须设计一系列综合案例来使得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学习路径时,可以围绕虚拟的任务来进行。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必须通过对应素材的学习。以图形应用软件为例,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兼顾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有别于传统知识型课程的网络学习,图形应用软件的网络学习侧重实践和训练,任务的设计无须遵循知识结构的顺序,可以将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任务中,可以按照理论、操作和设计适量切分的原则,在单个任务中能够尽量涵盖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图形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构思一系列虚拟的设计“任务”,指引学生在课程资源库中主动寻找并学习必要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软件技能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视频微课辅助

网络学习的优势在于学习的时空不受束缚,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每次学习的过程可以是一段知识型的文字,一个教学案例演示或者是一段讲解视频,而视频微课的形式是最适合这种碎片化的随时随地的“微”学习。这种网络学习的特点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视频微课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增加一定深度的实践案例视频作为进一步学习课外参考资料。对于图形应用软件的网络教学来说,以视频多媒体形式制作的微课是理解和掌握软件最直观和有效的途径。视频的制作可以采用操作录屏配合语音讲解的方式,这种视频的制作方法简单,效果显著;而且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实践。

3.5 学习评价与教学激励

图形应用软件课程的学习评价应有别于传统知识传授型课程,学生不仅要求掌握相应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软件的熟练使用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因而不能以简单的考试答卷形式作为最终学习评价依据,应该融合多种考察机制,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积极性和网络参与度。在图形设计软件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传统的学习评价机制已不能满足要求,图形设计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软件只是前提和基础,并不能以此来评判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图形创作任务进行思考并优化过程,不能被现有过程和步骤要求所束缚。这就要求创新多元教学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改变既有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评价因素可以由理论考查、网络学习、设计作品等多方面共同构成。评价方式也可由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转变为师生共同评价方式;讨论、投票、问卷等形式都可用以进行学习评价;课程学习路径完成度、网络学习与讨论参与度、设计作品认同度都可作为评价和激励的参考指标。

4 总结

网络学习模式作为信息社会的现代学习形式,既是网络技术在社会教育中功能的体现,也是学习在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中、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做出的积极的、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艺术类院校针对图形应用软件的课程改革可以以此为基础,结合课程特点,将网络学习的各种要素融入教学实践,辅助课堂教学,发挥数字媒体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作为实践网络教学的必要条件,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在推动全面实施网络学习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提出的针对网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要素,也可作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设计和开发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屠宏.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第12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教师批改;评语;功能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1.全社会都在说“减负”,但“减”的关键在于变“担”为“乐”

在倡导素质教育多年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解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要想不做数学题或者少做数学题就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不现实的。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如何使学生在演练数学题目时将“负担”变成一种乐趣。

2.教师作业批改目的在于“明习之功”,但现状往往与学生需求脱节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往往只是用“√”或“×”来判断。这对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往往是挫折感多、收获感少,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在解题之后,通过自己纠正、他人点拨、自我反思,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作业的目的和本次作业后的功效。而事实上,现在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与它的重要性往往是不一致的。

3.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批改作业易“一刀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时,常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而作业形式单调机械,缺乏创新,作业效率低下,这样达不到检验、巩固知识点的效果,更不用说拓展学习空间了。多年来,传统的教学研究都是围绕学科自身进行而忽视了在作业批改中评语的育人功能,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因人而异的教学评语在作业批改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二、概念界定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自我了解、诊断和巩固的作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语,就是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除了对作业评判对错之外,对学生作业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书面文字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或者作业表述中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有效的作业批改评语,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惑、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产生副作用。

三、作业评语的功能

1.教师评语应有帮助学生知道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进方向的功能,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的评语,要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数学作业实情,主要表现为解题方法的繁与简、速度的快与慢、思路的敏捷程度、解题的规范程度、作业字体的好与差,以及要改迸的途径等。同时要告诉学生教师对他的希望如何,这样的评语应有启迪激励的功能,使学生看了以后知道应该怎么改进,能形成一个明确努力的方向。

例如“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是初一数学第二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由1CM,2CM,3.5CM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学生的作业是:(1)当1CM+2CM2CM时,因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3)当2CM+3.5CM>1CM时,因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很显然,学生把“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是怎么得到的忘记了,只模糊记得一个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必须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此,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学生的作业打上“×”,而是写上评语:“通过今天这堂课,你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是记牢了,很好!但是根据你的作业,发现你还不知道‘这个性质’是怎么得来的,请你去看一下书本上今天上课的内容。也希望你认真地去看一下书本上的例1中的分析,好吗?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正确地弄懂这类题目的。”

教师的这个评语,既对学生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表扬,又对他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这种带有鼓励式的评价,效果类似于“辅导”的作用,学生看了既不会产生消极情绪,也能自己尝试去努力。

2.教师评语应有促进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和激发内驱力的功能,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教师评语,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的差距,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求抛物线y=x2-2x-3的顶点坐标。

一般的学生都是按照顶点坐标公式:x=-=1,y==-4得顶点坐标是(1,-4)。

也有学生是用配方法做的:y=x2-2x-3=(x-1)2-4得到顶点坐标是(1,-4)。

但是有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上是这样求的:

当y=0时,x2-2x-3=0的两根是x1=-1,x2=3,所以抛物线y=x2-2x-3与x轴的交点是(-1,0),(3,0),所以当x==1时,y=x2-2x-3=-4,所以顶点坐标是(1,-4)。

这时教师可以对此做如下评价:“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活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的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或更大的成功!”

短短的一段评语,不仅是对学生平时努力的肯定,使其产生兴奋,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此刻喜悦的心情,其效果也会好于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其一生。

3.教师评语应有培养学生提升学习品质和及时调节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学和谐

错题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不同错误类型有不同因素,而许多教师不加以分析归类,不是打“√”就是打“×”,发下作业本要求学生纠正,或者抽个时间在班里再讲一遍。这是教师批改作业时存在的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初一上册“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已知A、B两个村庄在河L的两边,现在要在河上架一座桥,使A、B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最近,问桥应该架在何处?在图上画出来。

出这个题目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学生在图上把A、B两点连起来,说明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架桥的位置。

可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又画了一条与L平行的直线a,在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处作了一条与直线a垂直的线段,再把这条线段的垂足与点B连结,如图。他写道:线段CD就是桥,折线A―C―D―B就是村庄A、B最近的路线。

从这个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考虑问题很周到:有谁可以说河就是一条直线?一座桥就是一个点?尽管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他那种周密的思考精神是值得倡导的。于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就可以写道:“你有很周密地考虑问题的能力,真值得老师向你学习!你给老师提了醒,布置给同学们的作业题目应该是严谨的。像这一类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我会在明天的课堂里重新进行讲解,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在明天的课堂上有新的、更大的收获”。

第二天,教师可以表扬这位学生周密地思考问题的优秀品质,接着对这类问题进行补充。这样取得的效果会出乎意料。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地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进教法,使教学过程和谐。

4.教师评语应有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完善自我评价的功能,优化作业特质

学生依据平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反思的能力。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也可作为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依据,这对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将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例如初三“相似三角形”综合运用题:已知线段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求证AB:AC=BD:CD。你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证明?

大多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里讲授的“作平行线”的方法(图略)解答。

教师可以对用“作平行线”的方法进行证明的这些学生写如下评语:“①你能根据本题的证明推出类似的题目的证明规律吗?②你还能用另外不同的方法进行证明吗?”

第二天,就会有学生用“等积法”进行了证明,也有学生得到了“要证明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之比,就是要过一点作平行线”这样的结论,很令人欣慰。

四、运用评语功能时应把握的原则

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不一样,教师写的评语类型也就比较广泛。不同的评语收效不同,功能各异,怎样发挥其功能,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呢?

1.鼓励性原则

教师写评语,是一门艺木,要精心设计。写的评语要丰富多彩,以积极鼓励为主。例如,有的学生在作业中有比较新颖的思路,教师可以写道:“你的解题思路真巧妙,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短短一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如果有学生作业做错了,教师的评语应该这样写:“你怎么做错了?真不应该。请仔细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你做错了!”这样的评语,暗含着激励性质,鼓励学生继续不断地努力。

2.公正性原则

教师的评语应公正。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差生也可采用肯定的评语,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休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心。

3.准确性原则

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准确、富有启发性的评语,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或点拨。比如:“你解题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数形结合,奇迹就在你的眼前!”“你近段时间上课是不是有走神情况?”

4.入情性原则

评语尽可能带点感彩,切忌言之无情。入情合理的评语可以达到既可对学生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关系的目的。

最后,课堂教学评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一定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积极作用。

五、数学作业中增加评语带来的效应

通过在作业批改中教师添加评语,可取得以下成效:(1)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2)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起到引领作用;(3)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