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1 10:2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动式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里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关注人文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职业高中的农业经营管理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实际知识认知能力,进一步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上,由此给学生带去真正的课程改革后的创新课堂。基于此,本文对农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争取能够更好的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提升。
1农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农业生产不断的发展,并且农业也正在崛起,所需要的农业人才不断增加。在这样情况下,职业高中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责任十分重大,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多样化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的农业管理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索,改变当前的教学管理现状,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树立起学生的主置。教师改变原有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才可以让学生在娱乐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放在实践上。教师使用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乐趣。案例分析方式的教学就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农业相关技术方式之后,在学习的基础之上,有教师精心化的设计,并且按照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立典型,将案例在课堂上做出分析,学生集体之间协作,更好的深入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案例的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师生交流、协商等等,让不同的观点火花都得到碰撞,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并且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
2农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2.1案例互动在农业经营管理教学中的导入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的方式导入每节课,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设置悬念,并且学生对课程的后续学习也会更感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听课,找到自己疑问的答案。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产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农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案例,如何促进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产品发展,学生讨论如何能够让本地区的葡萄酒成功转型,调整结构,走向更大的市场。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出答案,而是要给学生制造悬念,引发其学生的好奇,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兴趣去听课,也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2]。
2.2案例互动例证在农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非常多,这些理论若是教师单纯的采用黑板加教材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且非常枯燥乏味,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的一些实际案例做出分析、研讨和解释说明,争取运用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力,然后再让学生探讨深入的问题。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的目标在这里得到了实现[3]。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列举出某地公司加农户的案例,使学生更为清楚的了解农业公司组织管理的形式,具体的认识。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方面可以重点的讲解绿色农业有机菜的生产和标准,在市场上的位置,强化学生对绿色食品的理解,也认识到当前市场上绿色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说出你眼中的绿色健康食品是怎样的?
2.3案例互动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
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还需要对问题进行讲授分析,了解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重点,了解学生的疑问点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提出案例,进行共同的分析与讨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享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运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讨论关于订单农业的出路问题,并且学生在研讨之后也请学生代表到台上做总结,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做点评分析,传统的教师一言课堂变成多言课堂,极大的表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养成善于与他人沟通的好习惯,可以对语言和知识进行多方面的组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农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农业生产经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领域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引入案例,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会更加透彻,知识掌握也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乔志霞,张艳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2,(19):44-45.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足;变革与创新
新时期,整个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以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为顺应这种趋势,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应用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坚持以任课老师为中心。一些任课老师过分强调讲解理论知识,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主体,对基本概念、定理等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做笔记、听课获取知识。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师生间缺乏课堂互动,会阻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忽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回答,情境教学局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任课老师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授课,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被调动起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1)启发式教学。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善于应用教学案例,采用口头方式或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学习“新产品开发原则”知识时,“利用资源开发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原材料优势开发产品的案例。“满足市场需求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当地广阔的市场开发产品的案例,利用案例启迪学生思维。学生既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加深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企业管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情境、积极发言和讨论,进入自己的角色,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所学内容。
(3)互动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还要注重课后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由老师解答疑惑,大家探讨问题,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有效学习相关知识。
(4)研究式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探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例如,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所学理论并结合兴趣爱好,制订学习和创业目标。这样做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三、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相应转变。例如,采用主动式、快乐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深化认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任课老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并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一、互动式教学的基础
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特征是“动”,传统教学是教师“动”为主,导致学生被动,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动”,动口说、动笔写、动脑想、动手做,教师要有扶有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的“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时,由于学过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笔者想让学生尝试模仿学习,笔者提前布置“预习新课并争做小老师”的作业。课始笔者引出学习内容,再问大家预习的效果。从回答来看,有一部分同学预习效果较好,一部分同学还有困惑,于是笔者问:“哪位同学愿意做小老师为大家讲讲你的理解呢?”有几位同学举手表示愿意,杜XX来讲授二进制向十六进制的转换:他首先说出二进制向十六进制转换的思路,找出方法,然后用实例讲解。
例题:(101101101)2=(16D)16
方法: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一位十六进制数。
然后笔者写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并进行课堂评讲。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反映积极,热情很高。只要我们敢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展示、去表演,课堂舞台上学生才会是最优秀的演员,同时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会逐步理清自己的思路,组织语言,从而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互动式教学常用的教法
(1)主题探讨法。
教师负责确立主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师生作总结性发言。如VB的第一章结束后,学生往往对LET、INPUT、READ/DATA三种输入语句的用法弄不明白,笔者以三种输入语句的用法作为主题,师生共同探讨,来区分出三个语句的特点。笔者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和大家共同讨论问题、争论辨析,并各举出实例来共同分析,最后从计算功能、赋值个数、运行、适用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辨析,结果,同学们分清了格式,弄懂了用法。
(2)典型案例法。
将典型案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先尝试运用旧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关键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商讨如何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解决疑难问题中来。如WORD排版练习课,采用典型案例法:出示一张图文并茂的排版综合图,其中包含学生应用较难且易错的知识点。首先由学生分析整张图的构思,所用到的知识有哪些,然后由学生代表尝试去整体做,中间所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讨论,也可以重新回到书本找出答案,最后随着问题的解决,整张版面也完成了。
(3)情景创设法。
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设置启发性强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如“幻灯片的放映”时,笔者创设情景:“时间的脚步已悄悄走过,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是我们大家所热切盼望着的,为办好这台晚会导演们可谓竭尽全力、精心准备,今天在POWERPOINT的舞台上有一个人也在忙碌着,她是谁呢?瞧,她来了!”一个卡通人物出现了。情景导入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且在整个课堂中,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入舞台设计时所遇到的困难中,由学生来帮“她”解决。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去探讨知识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帮助了别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互动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精心备课。
课前不仅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且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讨论,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这要求教师对某些专业素材平时就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及时整理和更新教学案例,以便用时能得心应手。
(2)善于活跃课堂气氛。
一堂活泼生动的课其实也是一场精彩的舞台剧,教师就是这台戏的总导演,何时是表演的,应该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善于把握教学的节奏,有效调节课堂的气氛,课始、课中、课尾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相互运用等都应恰到好处。
(3)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
【关键词】动物检疫学 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20-02
动物检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一门涉及法律法规、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学、生物化学和食品卫生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应用性强、内容抽象、名词繁多、难以记忆等特点,其作为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动物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基础性必修课程,有关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近些年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在各高校不断被提出,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也把研究性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作为从事动物检疫学教学的一名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 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念
研究性教学是在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强调将教学与研究结合作为大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比传统教育模式,研究性教学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革新入手,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此,笔者根据研究性教学的规律及动物检疫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 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补充时效性、权威性强和新颖的教学及相关阅读材料
由于动物检疫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随着各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针对教材内容难以跟上学科快速发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借助网络、期刊等媒体手段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中国动物检疫》《动植物检疫》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综述性和试验性文章作为教学中的补充内容。如在讲授屠宰检疫的宰后的胴体检疫时,我引入了与屠宰检疫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常见的PSE猪肉的检疫与鉴别的内容。教师通过展示正常猪肉和PSE猪肉,将学生置于肉品鉴别的真实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增加案例式教学内容
案例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在课堂中的运用实施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动物检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教学内容与国内、出入境的动物检疫时发现的问题,一些新的检疫技术方法,国内爆发的一类和二类动物疫病情况等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如在讲授炭疽的病原――炭疽杆菌时,可与二战期间日军以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侵略中国及美国近年来的“炭疽邮件事件”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这些案例中分析炭疽杆菌传播的特点。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3.增加互动式分组讨论学习环节
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固定模式,适当加入一些课堂互动分组讨论环节。如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之后,在教师的案例问题引导下,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教师到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然后,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力结合
动物检疫学是一门极具应用性的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应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理论教学与教学演示、实验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新出台的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将一些典型的屠宰检疫、产地检疫的操作流程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向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教学演示既可以包含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可以利用网络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从而在节省课上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介绍最新技术在动物检疫研究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技术在某一研究领域的时效性。内容上尽量安排生动丰富且易于操作的实验项目,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5.完善考核体系
完善考核体系是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动物检疫学教学考核评分中采用“6+3+1”模式,将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降至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至30%,出勤和实验课报告占总成绩的10%。在平时成绩中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提升至一个重要位置。将课下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上积极提问,能够提出独到的观点的指标作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成绩的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研究性成绩评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要教师能够保持公平,研究性教学模式就能获得学生的积极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考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评价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不仅涉及理论知识,也涉及相关工具软件的学习。该类课程通常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具有理论知识难理解、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大多高校在教学上缺少针对性,理论与应用之间衔接不够,对学生具体实践方面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具体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教学模式以及任务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并以此为驱动,形成“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教学模式这两者都强调在教学中需要在做中学,其本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教学。将课程知识隐含到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围绕任务活动,在案例的基础上,在具体的问题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构建出来的明确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本质上,它是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具体的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框架同具体的教学情境有机结合的结果和体现。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思想源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依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强化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问题求解能力、表达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把相关教学内容隐含在精心设计的每个学习任务中,以完成这些具体的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将学生专业知识建构和能力水平提高为教学目标,结合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两者的优点并进行深入整合。其将课程教学中的所有知识,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形式,隐含在多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中,并在这些任务驱动下,使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式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最后,实现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具体的,首先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新知识及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案例设计并进行呈现、布置任务、互动、完成任务、个人或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进行评价(包括自评、组内及组间互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反思与改进、任务拓展创新、知识建构及能力提升。详细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及多元评价机制如图1所示。
学生活动方面,课前进行激活原有知识、新知识的准备、确定学习目标、了解并探索新课程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接受老师的任务、明确并思考任务、然后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最后完成任务、成果汇报及评价、反思与改进、任务拓展创新。此外,围绕课程相关知识自主分工完成主题报告任务,包括自学知识并确定主题、确定工具软件、设计案例并完成任务、在课堂进行展示并与大家共享、最后完成评价。
教师活动方面,确定教学内容、课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围绕新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进行详细的任务布置。在课程上,设计并呈现任务、细化并解读任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及帮助、交流与互动、解答学生遇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完成的案例和任务进行提问、点评和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学生是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而知识的传递是多向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互动。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根据多元评价机制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并扮演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最终达到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即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以及表达及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及沟通能力)、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三位一体”的多元评价机制
学习效果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的过程,用于描述学生在成就与不足方面的整体轮廓。全面收集关于学生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用于课堂决策中。
(一)诊断性评价。因为诊断性原因而采用的一种评价形式。例如,需要达到一个特定教学目标所学的预备知识或技能,或者确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等。诊断性评价在性质上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二)形成性评价。它是一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暂时性信息的评价方法,在教学和学习没有中断的情况下收集学生信息。在教学过程还未结束之前,教师就需要反馈,知道哪些是有效的方法,正如学生需要知道的进步一样。形成性评价允许做些变化,从而保证正在进行的改进。由于形成性评价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采用的,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评估方法。
(三)总结性评价。用于在教学结束时告诉学生的绩效数据,这种评价成为总结性u价,可以告诉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用于成绩评定。
具体的,在本课程中,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机制,在目的、方法和时间的详细对比如表1所示。
结合课程性质和实际教学情况,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主要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期和中期,并通过反馈不断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并对下一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提供支持和参考。最后,通过总结性评价对学生个人及整体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3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
[6]叶思妤.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4(239).
管理学阶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现代高职高专的学校教学中,当前教学的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从心理和行为层面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加以认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接受角度,这种应用于管理学课程中的阶梯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被动的听课背书,演变为探索进取、努力创新的过程。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新近提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反,秉承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创新持续发展为主的理念,通过启发互动式的沟通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授课过程变为辅助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本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想法,再在课堂上通过建立讨论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讨论课本内容与相关话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并且和学生保持互动交流的平等关系,并不过度教导学生。
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变为主动式学习,不仅改进了学生习惯的听说接受模式,更能够使学生对自己优势与价值形成新的认识,进而从心理层次及生活层面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
二、阶梯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1.教学对象学习能力的阶梯式分布
由于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着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也存在阶梯式分布的差别。于是,这种学习能力的划分与阶梯互动式教学方法不谋而合。阶梯式一词也隐含了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不断成长学习,拾阶而上取得进步的涵义。这时,教师的引导的作用往往多于直白教育的作用,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可进步的空间并加以引导。
在将学生进行阶梯式分类时,愉快、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不同阶梯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进行鼓励;对于在相似阶梯的学生,通过友好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取得共同进步。
2.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阶梯式开展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共同考虑,阶梯式教学模式都是生动的展现了教育的内涵与深意。学生和教师都应注意到学习阶梯式增长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在遇到每一个瓶颈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充满耐心与毅力的对待,才能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此外,阶梯式教学模式应该是贯穿整个授课阶段的。
3.《管理学》课程的阶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开展
阶梯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需要学生真实、乐观的配合态度,具体可按以下步骤逐次展开教学:
(1)学期开始前,进行摸底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或上一学期的成绩及平时表现情况,制定出学生情况表格,可以为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及测验成绩设置不同的权重,汇总一方面或若干方面的成绩,并进行汇总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将学生划入不同阶梯。
根据学生人数与所需阶梯级的数目,为每一阶梯级划分得分区间。例如,X级学生是课堂表现良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Y级学生通常是整体情况略逊色于X级的一部分学生,可能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势;Z级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与成绩相对较落后的一部分学生。
教师在参与阶梯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对待不同阶梯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沟通与引导,让每一阶梯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2)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需要将不同理解程度与难度的知识进行划分,着重突出重点,既不因为课程设置较简单而影响高阶梯的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其他阶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进步空间,增强其信心。小组讨论可以根据座位分组,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梯的学生状况进行合理搭配。
(3)课堂提问环节或是课后的作业布置方面,教师不应因为方便批改审阅而布置相同的任务。
课堂提问时首先遵照学生的自愿原则,例如提问有难度的问题时,如果X级或Y级的学生同时有回答意愿,可选择Y级学生进行回答,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其自信程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常选择让Z级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正面的言语鼓励,当然,对X级学生也要进行鼓励引导,不能让其失去学习劲头。总之,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课后布置练习时,应规定最少完成的任务限度,并在同一联系中涵盖基础题、提升题与加试题等不同层次,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能力限度内的任务,并对更高水平的题目产生一定兴趣与斗志。
(4)课堂表现的评估及成绩的评审方面,教师要规定清晰的平分办法,可以定期进行简单的测验,根据若干次结果的综合来重新划分学生所处阶梯。
四、结语
阶梯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能激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参与讨论、小组集体完成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思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按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做出变通,不断接纳与吸收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达到更加良好全面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林.高职专业课教学案例编写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
[2]方正松.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3):104-108.
[3]唐可.如何提高《管理学》教学效果[J].高教前沿,2008,(11).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5201
本文结合笔者案例教学实践,对公共政策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抛砖引玉。
1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1.1 公共政策案例的界定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公共政策案例是基于鲜活的公共政策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1.2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功能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能够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公共政策理念,比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2)适应公共政策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政策术语、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政策技能和应用能力。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4)有利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更主动,它以个案分析为载体,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最终为学生从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为以理性为主的思维素养创造了条件。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2 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
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设计。选编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原则
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扩大,公共政策活动繁杂,公共政策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政策事件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传媒中的事件,有些是虚假的、不全面的,在选做案例时必须去伪存真,在案例编写时必须忠实于事件本身,不能夸大和扭曲事实。同时,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反映当代最新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
2.2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是为学生正确吸收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案例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避免无关材料的罗列。
2.3 本土化原则
尽管公共政策原理具有共性,但是各国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各国公共政策具有个性。在公共政策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案例,但是案例选择的内容应具有中国特色,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现实,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最好选用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融入案例情景,产生共鸣,促其思考,掌握知识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含义;发展趋势;组织过程;注意事项
不同的工商管理类课程其具体内容尽管差别很大,但是这类课程的共性、也是难点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学好此类课程、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管理案例是把管理情景和实际经验引入课程的有效工具,一个好的案例能够把真实管理情景引入课堂,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着只有在真实管理情景中才会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自从1923年在美国的哈佛大学问世以来,已经成为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学习者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处理各种真实的管理问题,可以从中学习掌握如同实际从业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者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实际能力,所采用的分析、讨论、处理案例问题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在一种积极能动的情况下,去思考、探索所学的内容。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互动式教学与学习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高校案例教学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互性。教师主要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广大学生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2)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地事先阅读和分析教学案例,发现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并拟定初步方案,然后拿到课堂讨论中去交换意见和深入研讨对比,最后形成具有独到见解和尽可能具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案,这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思维和自我能动发展的能力。(3)案例教学强调以基础理论做为铺垫。案例教学法则强调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学习,以一定的基础理论为铺垫。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一般应放在专业课每章或本门课程的最后教学阶段。(4)案例教学方式趋于无纸化。即运用计算机来阅读案例、分析判断企业面临状况,并通过模拟决策来看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三、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
要搞好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下大功夫,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工作,灵活的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前教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所谓合适的案例,一方面它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学进度,紧扣主题;另一方面案例的难易应当适度,因为案例太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会打击其积极性,而如果案例太容易,一眼便知答案,则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再一方面,教师对于案例涉及的背景资料与知识领域应能够熟练掌握,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较为成熟的方案。同时,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在选择案例时,要从我国管理的实际出发,尽量选择我国知名企业的案例。
(二)提前发放案例素材,让学生有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案例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本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把下次课堂教学要讨论的案例素材提前发放给学生,以便他们有时间去查阅资料并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其中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较为满意的答案。
(三)关注四个环节,切实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第一个环节是基础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和分析,打牢基础,否则就可能使整个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第二个环节则是进行分组讨论,通过集中集体的智慧,最后形成小组的决策方案。讨论必须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第三个环节一般由教师亲自主持,先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述本组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说明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各组代表的发言,教师要围绕案例本身给予必要的引导,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因素地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宽思维的能力,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过程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同学间往往存在着意见分歧,大家为了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第四个环节一般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与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提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可以启发、诱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
四、注意事项
在开展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一,切忌为案例教学设定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案例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案例分析的目的也决不是让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定时,不宜简单地看学生的分析结果与自己的分析结果是否一致,而应该着重看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决策的依据是否充分,得出结论的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分析过程中有无独到的见解。
首先,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其精通法律知识与法律技能,还要求其对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其他一些专门领域的知识有基本了解。如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国际贸易领域等,都亟需掌握相关知识的法律人才。其次,地方高校多为综合性大学,与专门的政法院校相比,学科开设范围较齐全,在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设置、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等培养各自有特色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实现培养目标的相关举措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找准定位,致力于培养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培养目标实现。
(一)完善课程体系目前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偏重于理论讲授,实践性课程偏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法学教育仍然偏重于法学理论讲授,注重向学生讲授法律领域的原理、原则、基本概念和具体规则,使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基本上是从条文到条文,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探讨和论证。学生缺乏锻炼法律职业技能的机会,无法胜任法律实务工作。2)单科性的部门法学课程多,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少。大部分地方高校高校基本上都是在十四门核心课程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法学选修课,跨学科的课程很少。法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学科,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必须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知识,来充实法律学科的发展。单单传授法学专业知识,而不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只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针对上述弊端,地方高校在法学教育中应完善课程体系。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重要依据,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关系到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首先,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就课程内容而言,法学理论知识仍是学生掌握的重点,本科阶段的法学专业理论课程仍应占较大比重,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结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认同感以及法律专业思维能力。实践性法律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增加比重,同时注意与理论课程衔接,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法律实践课程目前主要有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和司法实习等。模拟法庭可以从大二时起开设,放在三大诉讼法理论课程开设时间之后,一门诉讼法开设一门模拟法庭课程;法律诊所课程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教师指导学生直接法律援助案件,能够让学生学习律师的职业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执业技能。该课程要求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好的、全面的掌握,故而放在大三开设比较好;司法实习则可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下学期,这样既便于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掌握所学法学理论知识,又不会与在校学生参加司法考试时间冲突。
其次,在法学专业学科课程外适当增加一些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规定必须修满10个以上学分,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加深其对法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对地方高校而言,选修课程的开设,完全可由学校结合本校优势合理定位其培养特色,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法律人才。如财经类院校可开设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理工类院校可开设工程造价、环境资源保护等课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方法受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方法的影响,主要是灌输式、填鸭式、经院式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面对现实的法律问题,解决法律争议;师生互动性差,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为此,应对传统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和学生互动性学校的课堂教育仍是法学教育的主导形态,但课堂教授的方法应当有根本性的变化,应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非权威的标准答案认定者。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功能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充当推动者、协作者和启发者,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判断力、创造力和深入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找出每个案件背后的基本原则,然后把思想清晰的表达出来。互动式教学方法具体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提出自己观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2.改进案例教学法如果说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渠道,则案例教学可谓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案例教学是从在英美法系中比较盛行的判例教学法改进而来,是指在法学教育过程中,采用课堂案例分析、案例专题讨论、现场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法律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治信仰的同步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出于案例教学法的上述优点,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法学教育中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所采用的案例过于随意,真实性、新颖性和典型性不足;组织手段简单,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互动性较差等缺陷,鉴于此,各高校应对目前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加以改进。首先,应收集、编写和运用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案例收集应以实际案例为主,每一个案例都有其侧重反映的理论问题,选编的案例应有新颖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其次,应完善案例的使用。应将案例进行分类使用,如预习案例,一般由较为简单的案例组成,要求学生结合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性分析,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内容,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案例,这是教师在授课时穿插使用的案例。教学案例要能非常紧密地结合知识点;讨论案例,这是课堂上供学生讨论分析的案例,要求结合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把握实践的发展方向与时代接轨。
(三)师资力量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是法学教育的根本,只有保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才能使法学教育达成既定目标。为此,应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具体措施如强化对本校法学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深造,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准;完善竞争机制,使老师产生危机意识,激发老师的潜在能力;完善外聘机制,聘请司法实务部门的兼职教授,如聘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讲授法律实务课程、举办法律实务专题讲座、开展法律诊所教育、安排专业实习、指导实践课程等。
三、结语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带入课堂, 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研讨的基础上, 对问题展开全面认识和多维分析。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把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开讨论,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三)重视双向交流
将各种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一个课堂教学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课堂导入、课堂推进和课堂总结。这三个环节中,课堂推进是主体部分,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课堂导入与课堂总结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案例教学在教学的这三个环节中都可以实施。
(一)课堂导入(介绍案例并导入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
(二)课堂推进(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在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举案例进行。但要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下面以制造费用的核算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一)介绍案例
大阳羽绒制品厂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数为52 000元,全年计划生产羽绒服、羽绒被两种产品的定额总工时为40 000小时。5月份该车间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羽绒服3 000小时,羽绒被4 000小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9 300元。
(1)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2)具体怎样分配?
(3)假定车间年终累计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51 000元,羽绒服已分配20 800元,羽绒被已分配31 200元,这时又怎么处理?
(4)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二)导入知识点
(1)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2)每种方法如何分配制造费用?
(3)怎样选择分配方法?
五、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下面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加以介绍。
(一)介绍案例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2008年3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发生制造费用120 000元。生产工人的实际生产工时共计50 000小时,其中甲产品实际耗用20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耗用12 000小时,丙产品实际耗用18 000小时。
分析:如何按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二)讲解知识点
1、生产工时比例法的概念
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生产工人实际(或定额)工时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解答案例
制造费用分配率=120000÷(20000+12000+18000)=2.4(元/工时)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0×2.4=48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2.4=28800(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8000×2.4=4320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8 000
——乙产品28 800
——丙产品43 200
贷:制造费用—— 一车间 120 000
优缺点: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日常应做好生产工时的记录工时,增加了日常的工作量,如果企业定额基础比较好,定额工时制订比较准确的话,也可以定额工时代替实际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六、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
(2)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1.3(元/小时)
5月份:羽绒服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 000×1.3=3 900(元)
羽绒被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 000×1.3=52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3 900
——羽绒被5 200 本文由收集整理,
贷:制造费用6100
上例中,五月份该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9 300元,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9 100元,两者之间形成的差异200元,在年度内不做调整,这就使“制造费用”账户可能有月末余额,而且既可能有借方余额,又可能有贷方余额。在年终时将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按已分配数的比例调整,计入十二月份各种产品的成本。
(3)年末时调整差异如下
分配比例的计算如下:
羽绒服的分配比例=20800÷52000=40%
羽绒被的分配比例=31200÷52000=60%
羽绒服应补加:(51000-52 000)×40%=-400(元)
羽绒被应补加:(51000-52 000)×60%=-600(元)
全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小于计划累计分配额,故应将其差额1 000元(52 000-51 000)减少各种产品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400
——羽绒被600
贷:制造费用 1 000
经过年末调整,制造费用账户年末无余额。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简化了制造费用的日常分配核算工作,比较适合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不过,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计划定额管理水平,否则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脱离太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七、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 要做充分的准备, 挑选以会计实践为基础的会计案例, 以及近年来财会问题的热点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关键词】中职 口腔专业 案例教学法 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远距离教学的特点,而口腔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针对中职口腔专业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首选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吸收和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以下是笔者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中职口腔专业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一)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学
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加强口腔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因此,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
(二)实践式教学
口腔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种方法不仅向学生阐明了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
和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口腔专业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医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 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及其论据得到充分表述,使大家对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加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应当是借助于案例,通过讨论或其他方式以案说理,引导学员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民主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口腔临床案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二、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模式
(一)课堂讨论式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选择数个较为典型的口腔临床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由于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并充分进行了思考,能够更深刻理解理论问题的精髓。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二)观摩见习式
这种模式是当前我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之一,也是普遍采用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也就是学校和医疗部门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主要组织学生到医院或牙科诊所见习一些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诊疗程序和医疗管理,各个阶段是如何链接组织的。观察带教医生诊疗工作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每次观摩结束,可适当要求学生说说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分析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模拟实践式
模拟医院的诊疗程序,为学生运用所学有关口腔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践,这是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诊疗活动,扮演各种医患角色,解决诊疗问题的“演习”。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模拟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
(四)电教化案例式
这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口腔专业教学同样可以采用电教化案例教学法,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 无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三、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一)精心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 口腔临床诊疗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工夫, 根据教学内容对现成的案例加以适当改造,使二者相互匹配。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即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性。如在选取急性牙髓炎的教学案例时,抓住该病典型的疼痛特点体现在被选案例,让学生对该病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生动性, 案例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收到良好效果。四是综合性。即案例的搜集可考虑综合其他医学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要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及背景知识按照学员的认知特点,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系列“阶梯性”问题,引导学员去发现知识、探求知识。
(二)分析案例
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案例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三)组织教学
案例选择、编制好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线索,并向学生提供应参考的资料范围;2)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按教师提供的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为使学生的自学取得实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必要的指导;3)师生共同围绕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既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注意讨论的情况,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4)教师总结。教师在总结时既要给学生明确的结论,又要尽可能提出对问题进一步探讨的若干种思路和方案,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独立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做好学生的配合工作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可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并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例,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
四、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利与弊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对口腔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国外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对现代医学知识保持高度的敏锐,不断地寻找适应教学的案例;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进取状态,主动接受知识信息。
2.更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独“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中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获得答案。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在此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知识能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民主式教学。
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辩论。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二)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1.教学时间的局限性。
中职口腔专业教育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案例教学法从准备到实施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过多地进行案例教学就会无法完成传授理论知识的任务,学生不掌握理论知识就不能更好地对案例进行分析,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2.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性。
在案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图片等视听材料的运用,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又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加课堂的信息含量,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教师还可以避免口头叙述案例的抽象性、避免板书案例的迟滞性。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水平差的教师可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3.学生人数的局限性。
学生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用案例教学法的开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一般15人左右最宜。
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以上几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恩俊等.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