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8:2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他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一、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二、大田种植与管理
1.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2.精细整地。3.定植。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4.中耕、除草、培土。5.搭架、整枝、疏果。6.小拱棚、大棚温、湿度管理。
三、灌溉基本原则与方法
1.基本原则。
(1)沙土壤经常灌,粘壤土要深沟排水。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涝”。(2)看天看苗灌溉。晴天、热天多灌,阴天、冷天少灌或不灌,叶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轻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九点前或傍晚五点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若暑夏中午下小雷阵雨,要立即进行灌水。(3)根据不同蔬菜及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进行灌溉。
2.灌溉方法。
(1)沟灌:沟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夏天宜傍晚后进行。(2)浇灌:每次要浇足,短期绿叶菜类不必天天浇灌。
四、施肥基本原则与方法
1.施肥原则。
(1)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2)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则可能引起菜体硝酸盐积累。
2.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①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②有机肥、矿质磷肥、草木灰全数作基肥,其他肥料可部分作基肥。③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2)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①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②各类蔬菜施肥重点。Ⅰ、根菜类、葱蒜类、薯蓣类在鳞茎或块根开始膨大期为施肥重点。Ⅱ、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在结球初期或花球出现初期为施肥重点。Ⅲ、瓜类、茄果类、豆类在第一朵花结果牢固后为施肥重点。(3)注意事项。①看天追肥:温度较高、南风天多追肥,低温、刮北风要少追肥或不追肥。②追肥应与人工浇灌、中耕培土等作业相结合,同时应考虑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因素。(4)根外追肥(叶面肥)。
3.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1)短期叶菜类,每亩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厩肥1000公斤或硫磺1.5公斤(土壤PH值6.5左右),随基肥施入。(2)长期蔬菜类,石灰用量为25公斤,硫磺用量为2公斤。
五、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1.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害。
2.物理防治。
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4.化学防治。
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无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选好环境条件、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还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技术及推广
(一)选择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适宜种植的区域
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技术适合推广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西部较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大概在1000~1500m之间。在这些地方,海拔高,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肥力在中等线或者中等线往上,在这些区域内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比平常地区的好,空气清新,水源干净清洁,土壤肥力好,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强,环境污染少。这样,这项生产栽培技术在边远地区推广不仅能够选择到一个适合推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地方也能够推动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致富增收,一起奔小康。在海拔高的地区的小气候,与海拔比较低的地区的如河坝平谷地区的气候相比较,就明显的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变化特点。在河坝平谷地区,蔬菜是冬天育苗,春天管理,夏天收获。而反季节蔬菜是春天孕育,夏天管理,秋天收获。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推迟蔬菜的播种和栽培时间,在八月到十一月这个市场蔬菜供应的空白期,实现了蔬菜的晚上市,多收益。
(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实践时的配套实施技术
1、农业防治的手段,做好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控制和栽培。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深沟高厢、平衡施肥四种方法。在采用合理轮作时,我们主要是采用玉米和蔬菜的相互轮作,辣椒和萝卜、辣椒和甘蓝相互轮作的方法进行种植。这样能够改善蔬菜的生产环境,减轻蔬菜上的初始菌源和害虫量。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在培育壮苗的时候,我们普遍性采用小拱棚培育幼苗和营养钵培育幼苗,进行高温促根及早炼苗,预防徒长,减轻蔬菜立枯病和猝倒病等病害的危害。使幼苗成长健壮,增强幼苗的抗病力。
2、物理防治的手段。在选择蔬菜种子进行播种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精挑细选,选择那些健康的种子。选择好种子以后,将种子进行温汤浸泡来进行杀菌消毒;在栽培中,我们可以按照每五十亩安装一盏杀虫灯或者每亩地放置二十五张粘虫子的板子;使用农用的降膜对蔬菜进行全覆盖式的增温、补光、保温、除草、防冻、抑制一部分病虫害的滋生。进而保护蔬菜的茁壮生长。
3、生物防治的手段。在生物防治上来说,我们一是要保护好并且利用好瓢虫、食蚜蝇、猎蝽、草蛉等害虫的捕食性天敌以及寄生蝇、寄生蜂等寄生性动物的天敌来控制蔬菜种植中遇到的虫害。第二个是广泛推广使用生物制剂,例如在蔬菜种植中,我们可以使用BT与其它病毒进行配合制成复合型的生物农药来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等一些害虫。也可以用座壳孢菌剂来防治温室白粉虱,抑制害虫的生长。
二、结语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是现在市场上一个新的蔬菜生产方式,这样的蔬菜既能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又能够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带来收益,值得去大力推广。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技术要求和限制。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推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生产出更好更符合健康人生的蔬菜。
作者:舒跃 单位:遵义市仁怀市长岗镇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污染、高质量、高营养的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绿色、优质、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
1 生产基地的选择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进行无公害生产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环境中有害物质污染蔬菜的关键性措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工业“三废”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粉尘、农药、化肥等方面污染。基地附近应没有污染源,要远离医院、垃圾场和主要交通要道,保持空气和灌溉水清洁;基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规定。
在选择蔬菜园地点时应远离工矿区和交通要道,选择未受污染,土质肥壮,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土壤,水源清洁卫生,必须是没有受到城市垃圾和工业“三废”等污染的水源。
2栽培技术措施
2.1 合理轮作。前茬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枯叶、残株及四周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残株上病虫源传染下茬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做到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倒茬,并适当调整播期,尽量避开病虫害高发期。如水旱轮作等。
2.2 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如低洼地应选择耐劳性强的品种,土质肥沃的地块应选择喜肥、耐肥品种。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宜本地种植、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所选品种要适销对路。
2.3 培育壮苗。育苗床土应做到无病菌、无虫、无杂草籽,床土应富含有机质,营养齐全,保肥保水,通透性好,对床土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消毒。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和处理,种子消毒最好用物理方法消毒,如温汤浸种,用化学物质处理种子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以控制种传病害,促使苗齐、苗全、苗壮。冬春季育苗可选用电热温床育苗,苗期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冶,培育壮苗。
2.4 采用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在栽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条件,要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选用地膜覆盖、嫁接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棚室生产注意加强通风透光,冬春季要预防低温高湿,增加光照,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应用棚室增温、保温技术,在高温多雨季节利用遮阳网技术进行降温。
2.5 施肥技术。合理施肥,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蔬菜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确定有机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做到对症配方。同时,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其它肥料为辅,尽量采用多元复合肥,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的使用量,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应在收获前30天进行。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施肥技术还应注意:人粪尿及厩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并且追肥后要浇清水冲洗。化肥要深施、早施。配施生物氮肥,增施磷、钾肥。同时要根据蔬菜种类和栽培条件灵活施肥。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收获阶段不许用粪水肥追肥。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控制病虫为害,但严禁使用剧毒、有毒农药。在大力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合理使用BT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生化农药以及害虫天敌等进行防治;运用蔬菜作物的某些生育特性防治病虫害,如通过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等;根据某些昆虫的趋黄特性,利用黄板进行诱杀;利用某些植物的特殊成分,加工成“植物农药”杀灭病虫;利用某些昆虫的假死性和趋光性对其进行灭杀。
3.1农业防治。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所需条件,通过分期控制温、光、水、气等环境因素,以及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可减轻病虫为害。(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2)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3)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和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4)采用温室或营养钵育苗,高温促根及早炼苗,防止苗徒长,可减轻苗期病害,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5)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轮作、间作可减少病源、虫源。
3.2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和生物农药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1)瓢虫、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的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的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的利用。(2)利用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微孢子虫等微生物杀虫。(3)利用苦参、烟碱、双素碱等植物防治多种害虫。(4)在病害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庆丰霉素、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菌素防治病害。
3.3 物理防治。如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和虫卵,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灭病菌虫卵。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采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性诱剂、糖醋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甘兰夜蛾等害虫。
3.4 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另外还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适合期限防治,对症下药。要搞好预测预报,做到有针对性达标防治。没有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不得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要及时用药,提高防效。要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选择施药时间;根据田间病虫的分布状况,准确选择施药方式、剂量和次数,禁止盲目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全面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五氯酚钠、三氯杀螨醇等,应改用其它的中低毒农药代替。施用农药以后要注意安全间隔期,要在安全间隔期以后才能安全食用。
总之,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所以积极的探讨无公害种植意义重大。在土豆无公害种植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点和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在种植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把握无公害种植的精髓,从而实现土豆种植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土豆无公害生产而言,需要探讨的重点技术在肥料和药物的使用方面,所以强化这两个方面对比讨论意义重大。
一、 无公害土豆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一) 肥料的供应
在土豆种植中,肥料的供应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底肥的供应。底肥的供应主要目的是满足土豆初期生长的需要。第二部分便是在土豆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追加,此时的肥料追加主要是满足土豆后期生长的营养要求。无公害土豆的种植,其底肥基本采用有机肥,也就是俗称的农家肥。这种肥料的突出特点是肥力供应的持续性长,而且肥力旺盛,并且不会产生土壤污染。在后续的肥料追加中,无公害土豆种植也是在有分析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性营养供应,所以肥料的利用率较高。简言之,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所进行的肥料供应,一方面具有环保性,另一方面具有适度性,所以肥料污染十分的有限。
(二) 灌溉方式的选择
在土豆种植中,灌溉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无公害土豆生产,采用的灌溉方式大都为节能效果显著的滴灌或者喷灌。在传统的土豆种植中,灌溉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对于水资源的的浪费比较严重,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积极的进行了灌溉方式的改变。滴灌或者喷灌的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是利用这种灌溉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第二是通过灌溉方式的变化,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步。换言之,土豆灌溉方式的选择,不仅是出于对水资源节约的考虑,更是对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三) 病虫害防治中药物的使用
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药物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无公害土豆种植来看,病虫害防治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生物防治。这种手段更加的环保,主要是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进病虫害的预防,所以药物残留和污染的情况比较少见。第二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手段,所以在病虫害防治中也不会出现化学污染。第三种是化学药物防治。这种方法会使用到化学药物,但是为了降低污染,无公害土豆种植使用的药物大都是残留期短、污染性小的药物。简言之就是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无公害土豆种植通过措施控制减少了农药残留对土豆品质的影响,也减少了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 无公害土豆种植和传统种植的对比
无公害土豆种植和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具有三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是无公害土豆种植的化学肥料使用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因为无公害种植更加种植环保,所以在种植中偏重于农家肥的使用,这就使得化学肥料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化学肥料使用的降低,其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就得到了控制。第二是无公害土豆种植对于资源的利用更加的充分。在土豆灌溉的方式上,无公害种植选择了喷灌和滴灌,大大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率,而且因为在肥料追加时做好了分析,所以肥料的利用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第三是无公害土豆的种植在药物使用方面有效的控制了化学药物的比重,这就使得化学药物对土豆品质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建减弱。下表为无公害土豆种植与传统种植的优势对照表。
结束语:
无公害农业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积极的探讨无公害农业的种植技术意义重大。土豆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空间,积极的探讨无公害土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对于全面发展无公害土豆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文分析来看,无公害土豆种植的重点在于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所以做好肥料的选择和药物的控制对于土豆种植无公害的实现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葛真东.盐津县落雁乡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5,36:27-28.
[2]郝忠艳.浅谈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09:51.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蔬菜作为日常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激素类的蔬菜也越来越敏感,对蔬菜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也得到了重视。所以,加快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以提升蔬菜的品质及产量,这对于缩小地域种植差异、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1、无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消费的重要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人们吃上放心菜,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可以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无公害蔬菜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优良、生产过程全程质量控制、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等特点,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我国蔬菜商品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等有着重要作用。提倡无公害食品,它是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一种新的与环境共处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3、无公害蔬菜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国内外市场表明,无公害蔬菜,其价格比一般蔬菜高30%~100%,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前景。不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事业。
二、我国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现状及障碍
1、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现状
以往主要通过传统的推广模式来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主要包括种植农户、推广部门、技术人员三方面,通过发放种植技术宣传手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将蔬菜种植技术及品种等相关技术与知识推广。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日渐发展,使传统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并逐渐转变为推广部门与种植农户相辅相成、相互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示范带头、科技帮扶及科技下乡等形式来开展蔬菜种植技术推广。
2、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阻碍
人员不足,使得在蔬菜生产环节中,管理部门与农户之间发生严重脱节现象,导致蔬菜生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技术人员是蔬菜种植、管理与生产等环节中的技术保障,但我国技术人员的种植技术与专业水平仍然较低,使技术难以及时有效推广入广大农户中。大多数菜农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差,阻碍了新技术、新模式及新产品的推广。
三、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方式
1、田间技术指导
依据农民的需要,为其指派专家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向他们讲解病虫害防治、政策法规、温室日常管理、O施蔬菜、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农药喷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生产较为关键的时候,指派农业专家团队到无公害蔬菜技术示范基地等一线生产基地建立教学课堂,与农民进行直接沟通交流,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发放相关的学习光盘、科技书籍、专家讲课笔记及技术资料等。
2、技术示范
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区,根据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可以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等进行技术示范,将最优质的种子、最新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展示给农民看;此外,对于绿叶蔬菜栽培技术、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各种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也要及时积极示范,通过直接的种植效果促进农民学习以及效仿。
3、专家带徒弟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由农业专家和年青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师徒”关系,形成创新团队。对于每个团队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创新目标、创新课题等。结成“师徒”关系以后,按照师父为主、师父选徒弟的程度和方法进行。应该尽量鼓励农业专家吸收基层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徒弟。每名农业专家要确定一个创新课题或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并且通过鉴定。根据专业特点,师傅对徒弟采取评议教案、示范课、课题研究、现场指导、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形式进行交流,师傅主动承担起提携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
4、展示展览
展示各类最新技术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及组织培训本地农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对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园、育种基地、农业企业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展示展览在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文化培育和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各种无公害蔬菜技术的成果的转化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四、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国家农业部通过一系列农产品安全质量要求规范,积极推动建设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促使相关种植技术下达到各省市、自治州,为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农业管理部门在响应国家绿色蔬菜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蔬菜种植技术人才的下乡知识普及、蔬菜种植资金帮扶等方面工作的努力,加快加深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推广进程与应用实效。加强国家在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的政策扶持、资金建设、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落实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促进我国各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在相关技术上的学习与实践应用工作的发展;根据全国各地区蔬菜种植的具体情况与优势条件,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进行合理的完善与创新,提升其地区适应性;大力培养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专业人才,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研究团队与实验基地。
五、结语
现代化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蔬菜的栽培,随着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科技食品也开拓了市场。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作为我国蔬菜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今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必然会成为最为关键的技术内容,因此,要继续加快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应用推广进程,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春、陈凤生,浅谈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20)
[2]刘伟,蔬菜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的优化及推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培植,要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论文参考,要素。。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1983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万hm2(60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论文参考,要素。。无公害蔬菜是无农药化肥残留污染而洁净卫生的蔬菜。大量供应无公害蔬菜,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要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
蔬菜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品种。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1号大白菜,矮抗青小白菜,中甘11号、西园4号甘蓝,中蔬5号、6号番茄,
津研、津春号黄瓜,中椒4号、湘研2号、湘研5号辣椒等都是抗病良种,可减少农药用量,防止污染。
二、农业防治技术
采用轮作、间作、套种,减少病虫危害。例如,瓜类、茄科类蔬菜连作病害严重,可实行3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粮菜轮作、棉菜轮作等。论文参考,要素。。大蒜与小白菜间套种不发病。做好清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烂叶,保持田间卫生,防止病虫传播。论文参考,要素。。深翻晒土,可杀虫灭菌。进行土壤和种子消毒,杀死病菌和虫卵。
三、生物防治技术
采用嫁接防病、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新技术。例如,利用黄瓜枯萎病菌不侵染南瓜,西瓜枯萎病菌不侵染葫芦的特性,用南瓜作砧嫁接黄瓜,用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防治
枯萎病效果达95%以上,增产20%~100%,番茄、辣椒接种弱毒疫苗,防治病毒病效果显著,促进早熟高产。
四、物理防治技术
采用诱蛾摘卵、通风降温防病等方法。盛蛾期用灯光诱蛾,用糖醋诱杀地老虎,人工捕杀斜纹夜蛾幼虫,摘除卵块、虫果、虫叶、病叶。大棚番茄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浇水,棚内湿度不超过70%,可减轻早疫病和晚疫病。大棚黄瓜前期促温降湿,中后期通风排湿,随着气温上升,加大通气,湿度夜间保持95%以下,白天保持50%~60%,温度夜间15~17℃,白天25~27℃,可控制霜霉病和菌核病。
五、化学防治技术
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退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施药次数和用量,有的放矢用药,交替用药,施药七天后方可上市。适时抗早浇水,严禁污水浇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虫卵、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与清水混合浇灌。不施硝态肥,防止硝酸盐积累污染,叶菜类不施叶面肥。论文参考,要素。。定苗后要追肥1次,浓度比上次稍大些,另加0.1%一0.2写的尿素,以促苗健长。第2次间苗和定苗后,分别浅中耕1次,以锄破地皮为度。中耕时注意不要伤害植株,以免造成伤口,引起软腐病的发生和蔓延。发棵期,外叶生长迅速,需要较多的肥水,可在发棵前后各追1次肥水,每亩每次施人畜粪水3000~4000公斤、尿素7.5公斤左右。包心期是早熟大白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肥水,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施清淡粪水2一4次,并重施肥1-2次。每次亩用尿素10公斤左右。
六、科学田间管理
科学管理可减少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用量,达到蔬菜生产无公害标准。适时抗旱浇水,严禁污水浇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虫卵、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浇灌。论文参考,要素。。尽量不施硝态肥,防止硝酸盐积累污染,叶菜类不施高毒高残留的叶面肥。基肥或追肥如施用农家肥,一定要允分腐熟,防止病菌传染。适时适量浇水、施肥,可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增加抵抗力,减少发病率。冬季棚室蔬菜浇水要看天气、长势,选择晴天上午在植株开始缺水时浇灌,尽可能小水膜内浇灌,防止浇水过多降低地温、增加湿度,加重病虫害。及时整枝、打叉,保持良好田间通风,将感病植株或老叶带出田间销毁,对发病地点单独进行重点药物处理,防止蔓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良好措施。及时除草,既能防止杂草争夺水肥,也可减少以杂草为生或传播病毒的害虫发生,可减少植株发病率和农药用量。
参考文献
[1]唐锡永,廖双源,莫良瑞,伍文初.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04):24-26
[2]马钟艳.宝坻区红皮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10,(01):149-150
[3]王丽霞.无公害高油大豆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7):219-220
[4]康书平,周绪鹏.无公害柿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01):29-30
论文关键词无公害辣椒;高山栽培;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了以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提供参考。
永嘉县地处浙南山区,利用高海拔山区夏、秋季气候自然冷凉的资源优势生产高山无公害蔬菜,至2007年全县高山蔬菜栽培面积达900hm2,其中辣椒300hm2。因其产品上市期为夏秋蔬菜供应淡季,此时市场货缺、价高、效益好,是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的有效之路。据不完全统计,高山辣椒产量一般为24.75t/hm2,高的达41.25t/hm2,产值逾4.5万元/hm2,较种植水稻可提高经济效益4倍。现将无公害高山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抗病、适应性强、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优质高产的品种。目前,永嘉县选用的品种有都椒1号、东方神剑1号、杭椒1号、海丰7号、海丰8号、采丰1号等。
2播种育苗
应推广应用营养土块、塑料营养钵及穴盘育苗的方法,确保苗齐、全、壮。高山辣椒上市期主要在7~10月。根据永嘉高山地区9月下旬后气温下降快的气候特点,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制作成深沟高畦。大田辣椒需种子量300~450g/hm2。采用温汤浸种法,操作方便,杀菌效果好。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1~2d,再把种子放入55~6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5min,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到25℃左右再浸种6~8h。苗床浇足底水(水透至土面以下8~10cm为度),按每1m2种子6~8g的用量,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上,覆盖1cm左右厚的焦泥灰,随即覆盖稻草和地膜,架起小拱棚或中棚保湿、保温,以促快速出苗。当70%的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稻草和地膜,让苗见光,防止徒长。当辣椒苗长到2叶1心时,选择晴天分苗到营养钵中。辣椒幼苗出土后,要视天气情况,在塑料小拱棚畦两头或畦中间卷膜通风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20℃。在分苗前2~3d要增强通风时间降温炼苗。在分苗后要闷棚5~6d,提高温度,促进早缓苗。在缓苗后,白天要增强通风,降低苗床内温度与湿度,防止高温伤苗,在下雨天,要进行小拱棚薄膜覆盖,防止雨淋与寒害。在定植前7d开始,要逐渐降温炼苗,并在定植前2~3d,晚上可不进行塑料小拱棚覆盖。肥水管理要注意不宜勤浇水,防止苗床内土壤水分过多,引发病害,当营养钵或苗床表土见白时,才可浇水。当秧苗缺肥时,可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或腐熟的稀人粪尿或喷施叶面肥等。
3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力好,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海拔高度在600~800m的旱地或水田。因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要求施足基肥。施农家有机肥37.5~45.0t/hm2,复合肥和钙镁磷肥各450~600kg/hm2,石灰1050~2250kg/hm2。有机肥需在畦中间开沟深施,化肥和石灰撒施于畦面,再与土拌匀。再做成1.4~1.5m宽(含沟)的种植畦,沟深在20~30cm。定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起苗前3~5d,辣椒苗宜喷1次药,施1次肥,选择晴天做到带肥、带药、带土块移植。移植后随即浇施稀薄粪尿水或0.1%~0.2%的尿素水。每畦种2行,株距35cm,栽苗3.9万株/hm2左右。
4田间管理
定植后10~15d,选择晴天进行第1次较深中耕除草和培土,在植株搭架前,进行第2次浅中耕除草。植株搭架的同时,用青草覆盖畦面。铺草覆盖畦面,具有降低地温、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防止草害的作用。选择晴天及时剪除门椒以下的各叶节侧技,每株辣椒用长50cm左右的小竹竿或小木棍,以“∞”型把植株主干绑在支架上。定植后至第1个果膨大时,结合中耕追肥2~3次,每次施20%~30%腐熟人粪尿12~15t/hm2或复合肥150~180kg/hm2。结果期每隔10~15d追肥1次,施复合肥150~225kg/hm2;同时,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保墒是水分管理重要内容,除了畦面铺草外,可在田边地头挖掘坑穴,干旱时可及时浇水,但雨后要及时排水。5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小地老虎、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等。需要多观察,做到早防,定期定量用药,做好无病预防。
6及时采收
门椒适当提早采摘。每次采收间隔1~2d,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摘后进行分级包装,选用耐运输包装盒,尽早运出。
参考文献
[1]赵洪彦.大棚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32.
[2]李中禄.秋冬茬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2):21,65.
[3]金立新,陈建仁,沈水土.设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杭州科技,2002(3):42-43.
现代设施农业是在人们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电子机械和信息技术,通过改变局部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甚至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实行集约化生产,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世界设施农业大体经历了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普通温室、现代温室、植物工厂由简易低水平的设施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复杂设施发展过程。由于建设需要,绿汁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条件恶劣,传统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进一步发展设施园艺栽培,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蔬菜复种指数,能满足蔬菜周年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冬季农业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可实现蔬菜的全天候生产。因其投入高的特点,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主要栽培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1、绿汁镇设施栽培的发展概况
1.1 社会背景
绿汁镇由于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加上本地农业人口及矿区非农业人口近4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为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使其逐年得到扩大发展。
1.2 自然条件
绿汁镇大部分村委会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整个河谷为典型的立体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境内最高海拔是竹子村老黑山2446.2m,最低海拔1036m,在棚苴村委会炉房,海拔高差为1410.2m,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无霜期在345天,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750mm;山区半山区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950mm,无霜期为310天。
绿汁镇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设施生产能耗少,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昼夜温差大,最冷月份的极端最低温度也在5℃以上,所以搞设施园艺栽培不需要加温,还可用来作河谷地带反季节生产蔬菜,比如西葫芦、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等等,因河谷地带气侯温和,地理优势在,仅需用简单的园艺设施就可达到很好效果,以使蔬菜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2、绿汁镇设施栽培发展现状
2.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首先,我镇的设施农业发展始于1998年,以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为主。党委、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在龙格利村委会岔河小组河坝田扶持建设了绿汁镇热区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目的即为今后绿汁设施农业的发展摸索经验,打好基础。1998年岔河科技示范园区内设施大棚面积达到了4.03hm2,其中竹棚3.88hm2,钢架大棚0.15hm2,效益主要依靠小舂种植黄瓜。根据农科部门当年调查,每亩竹棚的造价在0.26万元左右,钢架大棚在2.4万元左右。大棚黄瓜平均单产6.8t,每公斤平均单价1.45元,平均亩产值0.986万元;同期露地黄瓜平均单产2馏t,平均单价1.36元,平均亩产值0.3808万元。大棚黄瓜每亩比露地黄瓜产量增4t,产值增0.6052万元,增收效果比较明显。由此设施大棚让岔河小组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们的建棚积极性非常高涨,自此以后,由于岔河小组的示范带头作用,使我镇的设施农业逐年有所发展,面积逐年扩大。
2.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绿汁镇蔬菜产业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镇八个村委会,常用耕地面积1364hm2,到2011年,全镇蔬菜面积种植达1200hm2,总产量为2.7万t,平均亩产1.5t,总产值2800万元,运输营销产值144万元,复种指数230%,因我镇环境无污染,蔬菜生产都是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的,到目前,我镇已经通过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200hm2,主要外销的蔬菜有西葫芦、豌豆、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白菜等等,产品外销量达到1.8万t。
2.3 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我镇的设施园艺栽培开始采取是按“边示范、边推广”的模式进行的,自1998年开始面积由7.5hm2发展到现在的1200hm2,其中设施栽培结构以竹结构、中、小棚为主,地膜覆盖栽培已经广泛普及。设施栽培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和质量均表现比露地栽培明显提高,但由于气候条件、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取得的经济效益各不相同。
3、存在问题
3.1 灌溉水平低,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到现在虽说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近年来全省性的旱象比较严重,也影响到我镇的设施农业生产,加上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灌溉水平低,大部分田块应用挖沟漫灌。挖沟大水漫灌虽说省时省力,比较方便,但设施内湿度较大,地温低,加上地膜覆盖,极易造成排湿困难和土壤板结,引发多种病害,严重时造成绝收。喷灌和滴灌效果最好,但多数田块设施欠缺,效益不佳,成本太高,大面积很难推广此设施。
3.2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我镇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源远流长,近年来虽说有所改善,但比较发达地区来相差甚远,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老经验,致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在设施栽培中表现出对设施的结构、性能、作用及应用操作方法不熟悉,对设施蔬菜作物所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肥料、C02等的需求规律掌握不够,对设施栽培技术不够掌握,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3.3 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安全性差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常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滋生病虫害,且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只能大量施用农药。由于个人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农药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农药易出现抗药性增强,还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蔬菜品质,安全性差。
3.4 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不合理
目前我镇设施栽培中大部分是竹结构塑料棚,并多以中、小型为主,导致产量和效益不明显。适宜本地不同生态类型气候特点的先进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极少。设施建造存在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指导,竹棚覆膜方式仍以一片全膜覆盖为主,严重影响大棚的通风换气,导致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5 设施栽培的蔬菜专用品种开发力度不够
我镇蔬菜品种虽然很多,但适用于设施栽培的专用优良品种却很少,只能从外地靠大量引进,通过反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特殊气候的设施栽培品种,引进、投入和研发新品种的力度不够,是制约设施栽培推广的根本因素。
3.6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3.7 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3.7.1 人文环境的影响。绿汁镇是一个边远山区乡镇,人民的文化、交通、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户接触外界信息不多,加之经济水平与知识文化限制,长期以来矿镇二元经济模式的影响,思想意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缺乏担风险、闯市场的精神。
3.7.2 自然条件的制约。绿汁低热河谷为冬舂早菜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但夏季的高温使得大棚内难以种植常规蔬菜作物,只有在冬春季才能正常生产,降低了设施大棚利用率,无形当中也就提高了设施大棚的生产成本,这是目前制约我镇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最大瓶颈,可以说,这一问题不解决,绿汁河谷的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将非常困难。
4、今后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栽培灌溉水平
为了防止排湿困难、引发病虫害滋生和土壤板结,设施栽培中不要用大水漫灌。应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立适用的软管移动式喷灌和软管膜下滴灌,以便充分利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控制棚内湿度,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4.2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设施栽培技术水平
设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创造一个对作物生长更为有利的气候环境,比露地栽培难度大得多。必须掌握蔬菜对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等的需求规律,从而达到使设施环境利于作物生长,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针对普遍存在的恒温和病虫害等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栽培技术水平,选择抗病优良品种,高温闷棚杀虫杀菌,合理轮作,改善通风透光,利用防虫网等措施来提高设施栽培技术。
4.3 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的安全性管理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首先要在生产环节上引导农户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和宣传,在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尽量使用生物农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力度,让大多数农户了解和掌握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安全性生产规程,并在生产中严格按安全性生产规程生产,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4 合理选择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
发展设施农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带动了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设施农业增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效益一般比传统的露地自然农业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绿汁镇的自然条件限制,在推广竹结构设施大棚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加大设施投入,研发和引进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覆盖材料应选择寿命长,耐老化、透光好、保温性能好、材料轻的新型地膜,以确保设施保温、透气、排湿性能好。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利用遮阳网、防虫网,以确保人为掌握设施内小气候,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5 加大设施蔬菜栽培的专用品种引进、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对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设施蔬菜优良品种。
4.6 改善和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
尽力改善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莲藕无公害,稻田,栽培技术
莲藕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属多年水生草本植物,适宜在水塘、湖泊、低洼田栽植,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主要在炎热多雨的季节生长。莲藕作为水生特种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高。。2008-2009年,贵州省六枝特区蔬菜站从浙江、上海等地引进莲藕在我特区郎岱镇进行示范种植,平均单产达1750-2000千克/667平方米,市场销售价达5.0元/千克,农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掌握稻田无公害莲藕栽培技术,便于今后推广。本文作者结合贵州山区实际,总结了一整套适宜贵州山区推广的稻田无公害莲藕栽培技术措施。
1、生产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的选择是种植无公害莲藕的基础环节,生产基地要求通过省级农业部门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周围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田块,做好耕翻和基肥施用工作。
2、主要栽培技术
2.1田块选择。种植浅水藕应选择地势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细软、保水保肥力强,灌溉排水方便的水田。
2.2种藕选择。莲藕的优良品种较多,按其生态类型可分为浅水藕和深水藕两大类。根据六枝的环境、气候条件,在稻田或低洼水田种植莲藕应选用中早熟的浅水藕较好。如苏州花藕、绍兴大梢种、花香藕、扬藕1号、鄂莲1号、鄂莲号2号、鄂莲5号、武植2号、新一号莲藕等。以上品种品质均较好,中早熟。选定品种后,再挑选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的较大的子藕作种藕,重量要达到250克以上,并具有完整的两节。如从外地引种,种藕须带泥不洗,用喷壶浇水保持湿润运输。运到目的地后,应迅速抢栽下田。
2.3适时种植。一般都以当地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5℃,水田土温达12℃以上时即可栽种,在我区大部分地方为4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
2.4耕耙和施基肥。农家肥应选用未受有害物质污染的有机肥,特别不能用垃圾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2500-3000千克,施后深耕20-30厘米,耙细耱平,放入3-5厘米浅水;如田水不易排干,就带水耕耙,并尽量排为浅水田。
2.5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与水田肥力,品种特性有关。一般肥田适当稀植,瘦田适当密植;早熟品种密植,晚熟品种稀植。经试验,中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有利于获得高产,每667平方米播500-700支,即行距1.2-1.5米,穴距0.8-1米。株行距确定后,各行的栽植点要交错排列,种藕顶芽要左右相对,以便将来长出的立叶和结出的新藕在田内分布比较均匀。种藕一般实行卧栽。即在栽植点上按确定的朝向,将种藕的顶芽稍向下斜插入土,顶芽入土深度8-12厘米。尾端稍向上翘,以入土为度,前后倾斜20°-25°。栽植时,田中保持3-5厘米的浅水。
3、大田管理
3.1水的管理。苗期田间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最多不宜超过10厘米,以便田土增温,利于生长。生长中期,当植株长出2片立叶后,水层逐渐加深到20-3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70厘米,以促进立叶长高长大,并抑制细小分枝产生。当后期立叶满田并出现后把叶时,应将水位落浅到10-15厘米,最深不超过25厘米,以利结藕。农谚有“涨水荷叶落水藕”之说,说明结藉阶段水位不宜过深,以防只促叶生长不利结藕。
3.2分次追肥。除土壤肥沃,又施足底肥的藕田只需追施一次结藕肥外,一般藕田均需分次追肥。追肥要注意选用无公害水生蔬菜生产可以使用的肥料,杜绝“三无”肥料的施用,同时注意追肥的施用量和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田间长出少数立叶时,追施发棵肥,多在栽藕后30-40天施用。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分枝和出叶。当田间长满立叶、部分植株已长出高大的后把叶时,表示地下茎已天始下伸结藕,要及时施一次结藕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加过磷酸钙15千克,缺钾土壤还需补施硫酸钾15-20千克,全田撒施。每次追肥前一天应放干田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或尽量放浅田水。施肥时间应在露水干后进行,以防化肥沾叶,灼伤叶片,施肥后一天还水。
3.3中耕除草。当田间出现杂草时,要及时拔出。除草时移足要轻,注意让开地下茎,以防踩伤。
3.4转藕头。植株生长时期,地下主茎伸长,两侧分枝不断作扇形生长。当新抽的卷叶在田边时,表明地下茎的先端即藕鞭的梢头已逼近田埂,必须及时将稍头人工转向田内。上午梢头含水多易折断,故转藕头一般应在下午进行,下水扒开表土,轻轻将稍头转向田内,盖泥压稳,以防移动。
4.常见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莲藕种植,病虫害防治是关键。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只能作为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要慎用、少用。农业防治主要指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水旱轮作,冬季翻耕冻垡;清洁田园,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等。物理防治包括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等。
4.1莲藕褐斑病:是莲藕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使病叶局部干枯。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防止病菌传播蔓延。发病后,及时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4.2莲藕腐败病:又叫枯萎病,主要为害地下茎,地上部分叶片也可发病,发病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有效方法,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注意从无病藕田选择健株作种藕,防止带菌传播。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药剂防治:种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闷种,盖农膜密闭24小时,待种藕吸干药液后种植。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500克,加泥土30千克,拌均后撒入浅水田中,或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4.3食根金花虫。又名食根叶甲。成虫鞘翅,幼虫形体似蛆,潜入泥中吮吸地下茎汁液,在藕身上形成虫斑,使藕变小,降低产量和品质,是莲藕的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清除藕田杂草,尤其是眼子菜(俗称鸭舌草),可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偏酸性土壤每667平方米施入石灰20-30千克,效果更好。。该虫以幼虫在水下泥土中越冬,在冬季可排干田水,进行冬耕,可杀死大部分越冬幼虫,减轻来年危害。
5、适时采收
采收期综合考虑品种、地区、市场、栽种早晚等因素。当田间早期立叶发黄,且出现很多终止叶时,表明新藕已形成,可以采收嫩藕,供当地和附近市场销售,但不耐长途远输。约再过30-40天,当地上大部分叶片黄化干枯,只剩终止叶呈绿色时,藕体已充分成熟,便可集中采收。也可根据市场情况,从当年秋天开始到第二年清明老藕萌芽前,分批采收上市,在运输环节,注意避免运输工具和包装物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袁远国,王学昆,赵大芹.水生、多年生蔬菜栽培与管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年.P5-32.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污染因素;绿色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273-02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及其他生产污染,使蔬菜中含有某些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成分,或某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对人们食用的蔬菜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笔者调查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造成无公害蔬菜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绿色生产技术,以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无公害蔬菜污染因素
1.1农药污染
当前蔬菜品种较多,茬口复杂,特别是冬暖式大棚迅速发展,使蔬菜生产周期变短,同时,也为病虫害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病虫害严重。有些菜农因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超剂量使用药剂,甚至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蔬菜中毒事件屡有发生[2]。
1.2肥料污染
无机氮肥的过量施用是导致肥料污染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在冬暖大棚蔬菜生产中,每年含硝铵或硫铵的复合(混)肥、尿素等的施用量已超过12~15 t/hm2,导致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大量积累,而且造成地下水高度盐基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人体摄取的硝酸盐80%以上来自蔬菜,故近年来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已引起广泛关注。
1.3工业“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是指工业废水、废渣和废气,其中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氟化氢、铅、铜、镉、砷、汞等,工业“三废”通过污染周围环境中的水、土壤和空气,从而污染蔬菜[2]。
1.4微生物污染
从医院排出的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寄生性蛔虫等,流入菜田后造成蔬菜污染。另外,有些菜贩在销售蔬菜过程中用污水浸泡和清洗蔬菜,导致蔬菜受微生物的二次污染[2]。
1.5激素和保鲜剂污染
许多菜农为了促进西红柿、西瓜等果菜的坐果和提前成熟上市,常使用各种保花保果剂和催熟剂,并且在有些蔬菜储存期间常使用保鲜剂,以延长保鲜期,常导致蔬菜残留物超标,风味品质明显下降。
2无公害蔬菜绿色生产技术
2.1农业措施
2.1.1选用优良的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新品种是减少农药使用和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
2.1.2嫁接防病。利用抗病植物作砧木嫁接蔬菜栽培品种,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抗病性,且蔬菜生长势更强。如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对霜霉病、枯萎病都有较好的抗性,而且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1.3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一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三是采用营养钵育苗;四是收获后及时清除棚室内的病虫残体,于棚外集中烧毁;五是深耕晒垡,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生长;六是增施腐熟有机肥,配方施肥;七是加强灌溉管理,做到小水勤浇[3-4]。
2.1.4消毒。包括温室涂白、土壤和工具灭菌,在栽培管理中,不允许人员随便出入,出入人员必须消毒,严防病虫的带入传播,发现病点、虫源应及时消除。
2.2节水灌溉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尽量使用地下水灌溉,避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土壤含水量和天气状况决定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冬暖大棚栽培应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让土壤保持不干不湿,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2.3物理防治技术
2.3.1捕杀、驱避、诱杀。对蚜虫、棉铃虫、菜青虫、蓟马等,可利用人工捉虫、性诱剂、黄色粘板、银色反光膜防虫、杨柳枝诱蛾等方法进行防治。
2.3.2隔离保护。使用防虫网能有效防止大量害虫的危害,同时,可防暴雨、大风的破坏;使用遮阳网能防治秋延后辣椒等蔬菜的病毒病,同时,能够起到遮荫作用,为反季节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4生态防治技术
棚室的各种病害都有其发病的最佳温湿度条件,在作物允许的条件下,人为改变棚室温湿度,可起到控制病虫害发生蔓延的目的[5]。
2.4.1大棚温度调节技术。采光增温,减轻生理病害、冷害和冻害;改善维护结构,采用加厚墙体、双膜覆盖、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措施,以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温度过高时,采用放风降温措施。
2.4.2大棚湿度调节技术。主要采取大棚脊高处放风高畦双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下浇水等措施;中午及阴雨天不浇水,苗期、低温天气控制浇水;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浇水,且要求小水勤浇。
2.5生物防治技术
2.5.1以害虫天敌治虫。保护、采集、捕捉青蛙放入田间,可有效控制磷翅目害虫;在棚室发现白粉虱立即释放丽蚜小蜂,每株有成虫1头以下时放蜂1.5万~4.5万头/hm2。另外,害虫天敌还有七星瓢虫、赤眼蜂等。
2.5.2以抗生菌治虫。用苏云金杆菌系列防治鳞翅目幼虫、韭蛔;用10%浏阳霉素防治豆类、茄类红蜘蛛及茶黄螨等害虫。
2.5.3以抗生素治病。使用农抗120的150倍液灌根防治瓜类枯萎病,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早疫病等;用2%武夷霉素150倍液防治黄瓜黑星病、番茄灰霉病等;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茄果类、瓜类蔬菜细菌性病害。
2.6规范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
目前,西红柿、西瓜、西胡芦等作物均通过使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坐果、果实膨大和成熟,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避免或少用生长调节剂,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昆虫授粉,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另外,应控制催熟剂和保鲜剂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7化学防治技术
在化学防治技术措施上,注意对症用药,同时,改进喷药技术,采用小孔喷片喷雾,在正确测报的基础上,严格掌握不同病虫的防治适期、各种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如久效磷、3911、1605、呋喃丹、甲胺磷等,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菊酯类、阿维菌素类等。
整理
3参考文献
[1] 韩顺涛,陈雷.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8(6):36.
[2] 焦冬梅,张占富,韩雪.环境污染对无公害蔬菜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152.
[3] 李秋双.无公害蔬菜施肥需要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2010(10):44-45.
[4] 王新春,张德健.无公害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4):34-35.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对策
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部,全市总面积2327.5km2,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营农场,市政府驻地罗城街。2012年年末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43967 hm2,粮食总产量达259500t,同比增长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34580 hm2,稻谷总产量为226000t;蔬菜播种面积为6867hm2,总产量达到129300t。罗定市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除了适宜种植优质水稻外,还很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目前全市共有11家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33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1 无公害蔬菜种植现状
罗定是广东著名的农业大县,其蔬菜生产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已推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3867hm2,初步建立了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基地):罗定市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主要种植品种有西洋菜、白菜、芥菜、菜心、通心菜、生菜等,主办单位为罗定市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建设地点在苹塘镇良官村,园区可辐射带动全市6万户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8000hm2,年产值可达2.4亿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罗定市双德优质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主办单位为罗定市聚兴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在泗纶镇双德村,园区利用海拔高、气候四季温和的特点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品种为菜心、芥菜、生菜、小白菜等,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可带动当地农户230户,户均增收1500多元;罗定市大平岗蔬菜基地,主办单位为罗定市分州农业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在罗镜镇大平岗村,种植品种为菜心、芥菜、葛薯、豆角、苦瓜、淮山等,该基地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125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罗平镇共营蔬菜基地,主办单位为罗定市罗平镇共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在罗平镇黄牛木、榃西村,种植品种为菜心、丝瓜、葛薯、冬瓜、苦瓜等,该基地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182户,户均增收1200多元;罗定市连州农业发展公司主办的连州蔬菜基地,种植品种为辣椒、黄瓜、四季豆等,基地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112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市共有24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根据市场需求,罗定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增产效果明显,产品售价上升10%以上,毎667㎡可增收400多元。此外,各蔬菜基地还注重提升社员和种植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植水平,先后邀请了市农技推广中心、镇农业服务站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以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高效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和蔬菜主导品种介绍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也比较高,但在发展无公害蔬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农药残留污染严重
使用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已成为当前蔬菜污染及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农药污染一是急性中毒;二是人体摄入慢性中毒;三是进入土体残留污染。据调查,目前还有不少种植户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施药剂量增大、施药频率提高、施药与采摘间隔短等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2.2 施肥方法不当,利用率低
农田使用有机肥料是当今世界提高蔬菜品质、发展无公害农业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施用化肥效率高、见效快,一直以来,我市农户都重视化肥而轻有机肥的施用,导致有机肥的施用量逐年下降,化肥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2.3 重金属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和生活“三废”进入农田(如垃圾作为基肥、废水的灌溉等),使重金属在田间过度积累,对蔬菜的生长产生影响。
2.4 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申报费、检测费过高
据了解,要得到上级权威职能部门的检验报告,一个农产品抽样检查的费用约3000~5000元。若欲申报绿色食品,单是环境检测就需要5~6万元,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检测费用,总额可达10多万元之多,如此高的费用,除了规模化经营的大公司外,小公司与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是承担不起的。
3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3.1 生产基地的选择
首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周围不能有工矿企业,远离公路、机场、车站等交通要道,其环境(包括大气、灌溉水、土壤等)质量指标都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要求;其次是对基地的污染源和周围的环境条件作调查,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的监测。
3.2 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矿质化学肥料和微量元素肥为辅。除草木灰和人造有机肥外,所有有机肥都要经过堆堆积发酵后方可使用。
4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
4.1 加强领导,协调联动
发展无公害蔬菜工作仅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市、镇政府应尽快建立有效机制,形成由农业部门为主导,结合检测体系、环保监测、质量监督和工商执法等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
4.2 加强宣传,搞好培训,提高认识
通过宣传与培训,增强菜农的蔬菜质量安全意识,将培训重点由培训乡(镇)干部、村干部与种植大户向一般农户转移,使更多的农户掌握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4.3 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对蔬菜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科学选择施药方式、时间、浓度和剂量。
4.4 简化申报、检测等手续,降低申报和检测等费用
上级认定、认证部门应简化申报、检测等手续,并适当降低费用。宣传、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公司积极参与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导读:为促进重庆市万州区辣椒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辣椒的产量、品质及安全性,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与重庆市万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联合制定了《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万州区地方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对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辣椒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
3.1 高山
指海拔800 m以上区域。
3.2 中山
指海拔400~800 m区域。
3.3 低山
指海拔400 m以下区域。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5.1 栽培季节
春季早熟栽培:10月中下旬播种,越冬育苗,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初开始上市;春季晚熟栽培:2月上旬至3月播种,4月定植,7~8月上市;低山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定植,9~11月上市;高山夏季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加工型辣椒多为中山春季晚熟栽培和高山夏季栽培。
5.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品种。鲜食辣椒可选用早熟或早中熟优良品种;加工型辣椒应根据市场和加工需要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5.3 育苗
①营养土配制 配制营养土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可选择无病虫源菜园土6份、优质腐熟农家肥4份,每1 m3营养土加1 kg多元复合肥、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100 g,充分拌匀备用。也可购买成品蔬菜育苗基质。
②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消毒。温汤浸种:先用55~60℃温水浸种15~20 min,再用常温水浸种5~6 h,然后在25~30℃条件下保湿催芽,70%左右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药剂消毒: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10~15 min,捞出洗净后催芽。
③播种 播前将苗床浇透水,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拌适量细泥土均匀撒播于苗床中,或点播于8 cm×8 cm营养钵或32~50孔穴盘内,之后盖细泥土或育苗基质厚约1 cm,其上覆盖地膜,当70%的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每667 m2地用种量约30 g。
④苗期管理 a.温湿度。冬春育苗应采用薄膜棚室防寒保温,严寒时加盖薄膜、草帘或遮阳网保温防冻。幼苗出土前保持25~30℃,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5~20℃。入冬前控制浇水,保持土表干燥,根系层湿润。夏秋育苗用遮阳网降温防暴雨,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揭盖遮阳网。
b.肥水。冬春育苗出苗后控水,床内湿度过大可以撒草木灰,浇水根据土壤而定,见干见湿,否则湿度大易引起徒长、猝倒病、立枯病。浇水必须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同时,还要视苗情适当施一些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液、0.5%硫酸镁液或0.01%~0.02%喷施宝液等。适当控制氮素肥料,以防秧苗徒长。夏秋季育苗气温高时每天清晨都要浇水,保持床土湿润。
c.分苗。撒播育苗的,苗龄2~3片真叶时及时分苗,苗距8 cm×10 cm,或移栽至育苗容器内(穴盘、营养钵、营养坨等),根据幼苗大小分级管理。分苗后浇透水,夏季降温保湿、冬季保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及时补充淡粪水促进秧苗生长。容器育苗的每穴定苗1株。
d.炼苗。冬春育苗定植前7~10天通风、控制水分、降低温度,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秧苗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尽量降至16~20℃。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⑤壮苗标准 株高15~20 cm,茎秆粗壮,节间1.5 cm左右,茎粗0.4 cm以上,根系发达,根白色,叶片肥厚,叶色浓绿,10片真叶,现蕾,无病虫害。
5.4 定植
①整地覆膜 在定植前15~20天深翻、晒垡,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2 500~3 0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30 kg。按1.2 m宽(包沟)开厢,沟宽30~40 cm,厢面70~80 cm,厢沟深15~20 cm,施足底水底肥后覆膜。覆膜时先将薄膜展开,手拉紧薄膜使其紧贴地面,将地膜两端及两侧用土压严。
②定植密度 采用双行单株种植,行距50 cm,株距30~40 cm,667 m2植3 500~4 000株。早春栽培可适当密植。
5.5 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 施肥要严格执行NY/T 496相关要求,根据辣椒的需肥特点,在栽培上贯彻增钾、补磷、控氮的施肥原则。定植成活后适时追肥,在初花期可施少量腐熟淡粪水,在坐果盛期及时追施浓肥1~2次,并加入钾肥3~4 kg/667 m2,此外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2~3次,促进稳花稳果。
②植株调整 基部侧枝尽早抹去,辣椒进入初果期后,茎部侧芽萌发多,既消耗养分,又影响通风透光,应及时抹除;老、黄、病叶及时摘除;如密度过大,在对椒上发出的两杈中留一杈去一杈,控制生长。加强环境调控,防止落花落果。
③清洁田园 将辣椒田间的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使用药剂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要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2 病害防治
①病毒病 应及时防治蚜虫,以防其传播病毒。交替使用嘧肽霉素、宁南霉素、菌毒・吗啉胍、吗胍・硫酸锌、腐殖・吗啉胍等药剂。
②疫病 交替使用嘧菌・百菌清、丙森・膦酸铝、f酮・霜脲氰、甲霜・百菌清、锰锌・氟吗啉、琥铜・甲霜灵等药剂。
③炭疽病 交替使用唑菌胺酯(吡唑醚菌酯)、溴菌腈、亚胺唑、苯醚甲环唑、咪鲜・多菌灵、丙环唑等药剂。
④疮痂病 交替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铜、喹菌酮、噻唑锌、代森铵、春・氧氯化铜等药剂。
⑤灰霉病 交替使用啶菌・福美双、丙烷脒、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乙烯菌核利、嘧霉・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等药剂。
⑥枯萎病 交替使用f霉・福、水杨菌胺、f霉・福美双、f霉灵、苯菌灵、多抗霉素等药剂。
⑦菌核病 交替使用乙烯菌核利、异菌脲、菌核净、甲硫・霉威、腐霉・多菌灵等药剂。
6.3 虫害防治
①烟青虫 交替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苯脲、虫酰肼、氟啶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等药剂。
②茶黄螨 交替使用双甲脒、哒螨灵、唑螨酯、噻螨酮、嘧螨酯、浏阳霉素、溴螨酯等药剂。
③蚜虫 交替使用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
④白粉虱 防治同蚜虫。
7 采收
①鲜食辣椒 门椒、对椒应适当早采;果实充分膨大即可采收,一般每4~5天采收1次。
②加工型辣椒 红熟一批采收一批。作泡椒加工,果实刚刚转红色时采收;制酱加工,果蒂转红时采收;干制加工,果实全红变软时采收。产品质量安全应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