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1:2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业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方面的应用
(一)将作业成本管理应用到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上的意义
由于客户的行为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资源的消耗量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企业拥有的所有客户资源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帮助;而另一部分客户则不能起到这样的效用。[1]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法应用到制造业的客户盈利分析中的最大优势在于,作业成本管理法能够对不同客户对企业盈利的贡献率进行分析与揭示,从而为企业服务的侧重与各种决策的下达提供必要的参考。作为一种成本分析工具,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可以对制造企业的作业水平进行灵活的定义,并最终计算出企业的计量成本,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种产品、客户以及企业资源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常来说,作业成本管理法通过对企业利润表中的各种期间费用,如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精确计量,之后再根据企业用户资源消耗量比例的大小来将这些成本分配给客户,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客户信息。[2]通过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最终控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步骤
(1)区分不同服务成本客户特征。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对企业的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服务需求。而企业许多活动作业的最终实现也是以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为动力的。例如,制造企业常常会采取配送、促销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客户。而企业的一些客户往往对产品包装、交货方式、售后服务等有着比较独特的需求。因此,不同客户之间对企业资源成本消耗的程度是不一致的。[3]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销售同一种制造产品,客户的盈利能力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2)对不同服务客户成本的盈利进行分析。作业成本系统提供了服务于不同客户的成本。制造企业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将企业客户划分为高成本客户与低成本客户的方式,来分别计算他们的盈利性与亏损信息。在以后的服务中根据客户盈利性的不同来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并且企业还需要不断对客户进行分析,努力将低盈利客户转变为高盈利客户。
二、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产品开发上的应用
(一)制造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在企业中应用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然而企业管理人员在实行成本管理时往往只重视过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前管理,这种做法是存在较大缺陷的。因为,学者已经通过研究证实,良好的事前成本管理控制能够为企业节省近八成的成本费用。因此,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的前期成本管理中的做大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设计与开发人员提供较为精确的成本预测信息。[4]
(二)制造业产品开发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产品项目的费用成本一般包括两大方面,即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能够很好地对产品项目的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与合理的分配,然后根据分析与计算将各个项目的作业中心费用进行汇总,并通过各种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将成本费用科学的分配到产品中去。并且,制造成本法还可以对制造业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的产品项目作业是否能够盈利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判断出该项目能否增值。若增值则可以继续研发,而若不能增值则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或直接否定这一产品设计。从企业的生产源头控制好企业的成本。
三、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业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制造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问题以及能源危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因此显现,并呈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成本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该方法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控制这两大方面。而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环境成本因素在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决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投资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准确的环境成本归集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企业环境成本归集计算的准确性,为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正确投资决策的制定与下达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
(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制造业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而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支出,包括环保设备处理污染物而需要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废弃物处置成本、报告监测成本等。[5]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笼统的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即直接环境成本与间接环境成本。制造企业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将企业的环境成本全部归为制造费用,根据运作工时的多少来对制造企业各个机组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方式极易出现误差,将一些环境效益较低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低估,将一些环境效益较高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高估,从而扰乱制造企业相关环境成本决策的制定与下达。而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对制造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根据造成环境成本的作业的情况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资金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减少影响企业环境预防污染以及环境治理等决策的因素,提高各种环境污染治理决策下达的准确性。
(2)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环境成本分析中的应用。企业将环境成本分析的重点放在对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上,而这主要是通过相关考核来实现的。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法,企业能够清晰的对环境与成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从而准确的分析出环境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效益。
1.1财务报表分析即是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同于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即财务分析,是通过寻找、收集和整理公司和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1.2财务报表分析只是财务分析的主体,财务报表分析不等同于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范围比财务分析窄,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数据来源是财务报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及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可见,财务分析不仅包括对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比较研究,还包括对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数据比较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体组成部分,但是财务报表分析不同于财务分析。从时间上来看,财务分析是随着经济制度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而逐步广泛应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则更多地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广泛应用的,财务分析广泛应用的时间早于财务报表分析。从空间上看,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来源主要为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数据,而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除了财务报表信息之外,还有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的范围广于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来讲,我们把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信息的财务分析称为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把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称为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本文采用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
2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在论述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之前要正确理解三个概念,分别是财务报表分析客体、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主体。财务报表分析客体即是需要分析的数据、信息和内容,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对象;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即是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得出财务报表分析成果的主观能动者;财务报表分析服务主体即是财务报表分析所得成果的需求方,也是分析成果的使用者。由于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与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关系存在不同,所以关心的问题和需要的信息也有所差别,导致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主体进行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所用到的财务报表分析客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客体的选取范围、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共同决定了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并且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受到财务报表分析客体、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的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分析从分析客体来看,其内容是来自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和指标,主要包括以盈利能力数据指标、偿债能力数据指标、营运能力数据指标以及发展能力数据指标为主的财务会计数据指标;财务报表分析从分析主体来看,有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报表分析的服务主体和分析主体大致一样,有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作用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公司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中小股民和其他投资者。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的根本,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于投资者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为了避免资本的贬值,投资者还应分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结构和营运能力。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合理的所有者权益结构和良好的营运能力,投资者才会保持甚至追加投资使自己的资本保值增值,否则投资者会撤出投资以避免其资本贬值。对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中小股民和其他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制约影响公司经营者的决策,从而改善和解决公司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使公司能够更好地运营,从而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能够更好地保值增值。
2.2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债权人的作用上市公司债权人包括对其贷款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购买上市公司债券的单位和个人等。债权人将资金借贷给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资金所带来的利息收益,为了保证本金和收益安全,债权人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违约的可能性、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性和清算破产的可能性。债权人对资金的要求是及时收回本金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并且承担和收益的大致相当的风险。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债权人的作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判断能否及时收回本金;二是判断能否取得应有的利息收益;三是判断承担的风险是否与利息收益相匹配。而这三方面的判断要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偿债能力数据指标、盈利能力数据指标和现金流数据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
2.3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作用上市公司经营者主要是指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管在内的管理人员。财务报表分析对经营者的作用呈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和多方面性,这与财务报表分析对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作用有所差异。首先,公司盈利能力是经营者非常关心的,这是经营者所承担的角色所决定的,公司盈利是经营者进行公司运营的根本目标。并且,在对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经营者关心的不仅包括盈利的成果,更多关心的是公司盈利的过程和原因。经营者通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分析,可以客观认识公司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通过正确的决策在保证盈利的同时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2.4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是指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管理机关主要是指财政、税务、工商、审计、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等行政部门。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国家管理机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维护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二是通过检查手段保障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在公司企业合理合法地执行;三是通过监督手段保证公司企业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公司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所反映的数据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调整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关心及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公司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交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信用和经营等公司现状,从而为与上市公司合作进行正确的决策。
3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07年我国的经济危机对于大量的企业濒临倒闭,一些中型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其中钢铁行业下降迅速,一些小型钢铁铸造冶炼企业直接倒闭,近些年来有些起色,但是也没有能恢复以往的热闹场面。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短上升,经历经济危机,也受到了一些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深入接轨,尤其是上市公司越来越受世界经济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研究,以提高对于经济波动的承受能力。
一、财务预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产品就呈现出生产过剩、内需不足的问题,这是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造成我国过度依赖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是我国的主要的实体经济企业,其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然而美国于2007年至2009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金融危机,这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国外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失业,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放弃以往超前消费的思想,使得消费水平严重下滑。国外的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自然也会出现出口难的问题,加上国内需求同样没有增加,很多制造业的商品都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但是这些商品占用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这些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制造企业内部将不能正常运营,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极大;其次,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开始利用利率杠杆,为金融机构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一来,美国货币迅速贬值,促使人民币的升值,进而使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方面失去了竞争力。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对外贸易,在结算的时候都是以美元为单位,而美元的迅速贬值,造成国内企业的应收账款呈现出大量缩水的情形,所以,货币因素也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银行对贷款的管理更加严格,我们将其称之为信贷收缩。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贷款是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在企业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能够扩大再生产,就会寻求银行的帮助,向银行贷款。然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尽量减小银行的损失,大部分的银行都会暂停办理贷款,同时银行也会要求之前的贷款企业提前还款。根据上文所述,制造业本来就陷入了资金运转的困境,银行提前回收贷款更加剧了制造业的资金困难,很容易造成制造业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制造业的财务危机[2]。综上所述,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比较大,这对制造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提前对金融危机下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风险预警,并找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是当前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的特征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突然性特征。大部分的金融危机都是突然出现的,并且在各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就已经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并非短时间内形成的,所以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最佳方法;其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正如上文所说,金融危机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国家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内部的泡沫经济增长过快,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最后,金融危机具有传播速度极快的特征。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越加频繁,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金融危机之所以传播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试想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在本国投资的企业将会全部撤出,很多参与投资的企业也会跟着退出,进一步加剧了该国资本市场的混乱程度[3]。
三、财务预警模型的基本技术指标
金融危机下,做好财务预警研究对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做好财务预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财务预警的基本技术指标。当然,这些技术指标需要在明确财务风险以及金融危机的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总结财务风险与金融危机的特点如下:财务风险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可控性、损失性[4];金融危机的特点包括突发性、较长的潜伏期、传播蔓延速度快、危害不可估量、可预测性。(一)偿债能力。所谓的偿债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面对企业长期和短期债务,企业如何利用已有的资产进行偿还。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具备的偿还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因此,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该在充分了解企业具备的偿还能力大小的前提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确保企业的偿还能力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盈利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投资者的看重,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盈利能力作为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益数额,得到广泛关注。(三)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扩大再生产、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等于发展能力,金融机构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考察时,应注意上市工期的发展能力,做到资金的最大使用率。
四、金融危机下如何规避财务风险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筹集和运用资金。保证企业内部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始终处于平衡,避免大量借贷现象的出现,是企业减轻自身债务压力的最佳手段。否则,企业在债务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财务危机。因此,制造业上公司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对企业比较有利的资本机构,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说,只有企业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才能平衡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收益,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二)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产品一直是制造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力,要想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运营下去,就必须提高企业主营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而确保企业拥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制造业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当然,企业主营产品的竞争力大小还必须由其质量决定,否则企业将失去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快对核心产品的创新研究,进而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管理的有序性、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倘若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已失效,指标分析就毫无意义可言,财务危机预警更加无从谈起[5]。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掌握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并对收到的预警内容予以反馈,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控制财务危险,防范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进步,另一方面也在和国际接轨,这样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经济受国际影响非常严重,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稳定运行,那么对于财务预警的分析研究就要更加深入。金融危机下社会经济会多少受到一些影响,这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能够顺利度过,需要在财务方面有充足的准备,财务预警研究要制定到公司发展方针里面,这样才能使企业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以提高整体竞争实力,保证在危机下实现逆增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洪婷.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
[2]谭清云.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2.
[3]杨国红.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马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特征 “研究性”教学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会计报告及其他相关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应针对该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既能有效传授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方法对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知道如何阅读与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状况,如何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笔者根据自身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实践,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一套教与学融合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
(一)《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目前国内《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报表分析和相关财务能力分析分作两部分。这一类教材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部分,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目的、作用、内容、原则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会计分析,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张主要报表的全面分析,以及表中各个项目的分析要点和应注意的事项;第三部分是财务分析,具体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四大财务能力的分析。第二类是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相融合,这一类教材一般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作用、方法和主要信息源,第二部分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具体包括各报表的全面分析、各项目分析、质量分析、结构分析、指标分析等内容。从教材体系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不属于会计学或财务学的延续和拓展,而是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是在综合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基础上创建的一门新学科。同时《财务报表分析》又是借助会计学、财务学的成果,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为解决经济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财务报表分析》是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这几门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财务报表,但研究领域、目的不同。会计学中主要以会计报表的生成、编制方法、分析方法为线索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仅限于比率分析法,分析内容主要是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等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解释。财务学则从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等管理职能角度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目的是为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学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要满足多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标准形式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一座架在会计信息供给者(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者(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之间的桥梁,它将会计学提供的标准信息转换成相关学科决策所需的信息,这种转换越全面、客观,说明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越好。由于各企业财务情况千差万别,报表分析人对相关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同,财务实践经验丰富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报表分析人对同一报表的认识、结论不同的情况,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学生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大量实践、丰富自己财务经验的课程。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知识系统性较强。
从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教材体系可以看出,该课程是在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附注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中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所做的分析和评价,整个体系前后相互联系,无法分割,而且由于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报表和报表之间,各种财务能力之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除应具有一定的会计学、财务学基础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观念。例如:企业的经济活动从筹资活动开始,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资本运用的起点,筹资活动结果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目上,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又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投资活动是企业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性支出活动,既包括对内投资又包括对外投资,投资的最终结果形成企业的各种资产,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既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小,又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大小,而企业的经济活动还包括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其所涉及的信息资料还有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又会影响企业下一个营业周期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任何认为进行局部分析即可获知公司全局信息的想法如同瞎子摸象一样,会导致对公司真实状况做出错误认识,对公司未来发展做出错误估计,只有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才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如何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
由《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可知,该课程的讲授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讲授应该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授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以及相关其他资料的分析,全面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以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思维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仅对学生进行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工具的知识讲解。此外,笔者还认为学生要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不仅要做到课堂上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分析,而且要积极参与实际公司案例分析,只有自己动手,才会系统思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研究性教学”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并践行的大学教学理念,20世纪80年代,“研究性教学”开始在美国乃至欧亚教育实践中悄然流行,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内诸多高校以此意见为指导纷纷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研究性”教学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题的问题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评价结果的综合性等特征,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就以自己在《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加以介绍。
(一)传统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传统课堂讲授是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式的、注入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效率较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信息输出,但弊端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学习体验较浅,最终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接受程度不强。虽然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中都对报表的编制及分析,财务能力主要指标的计算都有介绍,但这一部分内容毕竟不是该课程的重点,授课教师所用课时有限,所以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快速将这些知识点逐一回顾,帮助学生重新回忆原来学习的内容并加深理解,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以服务于课堂案例分析和小组案例分析。
(二)课堂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不懈的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并有所创造。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表演,通过自己的表演将现有知识与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探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激发不懈探索的激情与动力,促进学生在过程之中的体验、感受与发展。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中,比较注重理论内容体系的系统完整,忽略案例的系统完整,各章节往往通过单独举例说明有关问题,不能做到对一家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所以,笔者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组织过程中,有意选择新疆本地的某家上市公司三年的年报资料,在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全面阅读,进行简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计算该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指标,并做简单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该上市公司的外部市场环境、战略选择和实施、资产质量、盈利质量、现金流质量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这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通过小组制作PPT,公开答辩的方式汇报小组意见。通过分析研究,往往教师的结论与各小组的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也有意见相左的地方,教师在点评时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明各自的论点、论据,这种师生平等、自由交流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对本地企业的认识。
(三)小组案例分析,综合塑造学生多种能力。
课堂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案例分析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在教学初期,笔者就以五六人为一小组的方式,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新疆上市公司中任选一家,通过小组协作,模仿课堂案例的分析方法和模式,对该公司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撰写该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选择新疆上市公司是为了使学生对分析对象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感,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热情。在讲授完一章或几章的知识内容并进行课堂案例研究分析后,专门安排课堂时间选择若干小组上讲台汇报自己研究公司的分析情况,要求学生采用团队合作,制作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本小组的案例汇报,课后教师将各小组的研究分析报告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其他小组学生阅读、交流,小组案例分析方式的实施,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师的案例分析方法,而且可以全面地学习了解其他组的案例研究结果,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新疆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组案例分析中,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一定的分析任务,小组组长负责整个研究报告的总撰稿和协调工作,对于积极上讲台汇报案例研究的同学给予优秀的平时成绩,最后根据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每个人在报告中贡献的大小,评定每个人的平时成绩。
小组案例分析能够塑造学生的多种能力。首先,提高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案例中,每一个人都有研究任务,案例的高仿真性,使每一位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得不独立地分析案例,独立判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其次,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小组案例是对上市公司几年度的全面系统分析,工作量较大,信息系统性又较强,前面学生的分析质量和进度会影响后面同学的分析质量和进度,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学习如何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取长补短。最后,小组案例是对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课堂案例汇报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充满活力和灵气。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则要在突出本小组分析观点的基础上,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精练,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良好口头、书面表达能力,都是对未来工作情景的一种模拟,对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有巨大的意义。
(四)开列课外阅读书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研究性”教学是广延性教学,其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作业,外部社会经济生活中与本课程、本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更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和审计学、证券分析实务联系非常紧密,教科书的内容与实务相比,过于理论、教条,缺乏可操作性,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学习能力,用经典之作补充教材的不足,笔者向学生推荐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沃伦・巴菲特的《巴菲特教你读财报》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经典书目,向学生推荐夏草的《远离财务骗术》等热点书目,通过让学生提交读书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投资大师的报表阅读、分析方法,以及投资大师的投资之道,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笔者还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以供其他学生阅读、交流。
三、授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后的《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气氛愉快、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合作,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的报表阅读、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相关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得到较快提高,经过这种锻炼后,许多学生在大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比赛中都获得优异的表现。在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的《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心态上,要放下权威思想,与学生共建自由、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智者、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中心和关键,教师独霸课堂,学生从属于教师,是知识的被传授和灌输者。在“研究性”教学课堂中,老师要把一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是课堂内容的组织者,是讨论、辩论的引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研究和主动探索的情境,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研究与探索中。二是具体的课堂内容组织技巧上,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无论是课堂案例还是小组案例,在案例选择上要把握信息全面、准确的原则。选择的案例是在权威网站上下载的完整的财务报告,以有利于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全方位的分析,而且应该搜集目标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其次,授课教师要根据课堂知识点要求,充分做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与其他课程的案例讨论不同,此部分的案例分析研究主要是授课教师应用所讲知识点对课堂案例进行开发性分析,授课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要揭示报表隐含的深层问题,要有独到、客观的认识,在讲解时还应注意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系统看待目标企业财务问题。最后,要组织好小组案例的课堂汇报。在某一小组对自己的案例分析研究进行汇报的过程中,要认真聆听小组代表发言,积极启发和引导其他组的学生对汇报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提问,鼓励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肯定小组案例分析研究中好的分析意见及见解,指出他们案例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对案例讨论的发言进行评述时,进一步引申和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是评价方法的创造性、激励和引导性,传统教学中仅仅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一张试卷分高低”。“研究性”教学理念下,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究欲、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量化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不仅记忆力好就能取得高分,创新性的大脑,实践性的双手,也是人才的核心要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同样重要,成功不仅是个人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奉献。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评分办法中,笔者将期末成绩分成四大部分,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50%,课堂案例占20%,小组案例占20%,读书笔记占10%,在课堂案例和小组案例成绩评定中又分别按照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创新性、贡献性、规范美观性等方面分别给予成绩评定,评分内容既包括对小组的综合评价,又有对个人的单独评价,在成绩评定中又分别按照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各占5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
[2]荆新.财务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4]樊行健.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5]闻新燕.构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08.11.
[6]王晓莹.导向式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6.
[7]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8]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9]李宏祥,姚利民等.大学研究性教学内涵、特征和过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10]任家华.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
[关键词]预警模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DOI]10.13939/ki.zgsc.2017.02.084
危机防范意识是每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存法则。尤其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经营模式还不够健全,应对风险的能力还不够理想,所以采取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1 绪 论
财务预警,或者说财务危机预警,名义上是对企业将要面临的危机进行预测,采取可靠有利的方式对危机进行防范。如何进行预测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需要对公司内部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收集到的关于企业经营的外部资料,采用恰当的预警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危机起源,并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找出将会导致的财务危机,判断预报警度即影响程度,最终针对不同阶段的危机采取合理的防御措施。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即内部控制不严谨,政策上的制约,技术不先进等,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通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有许多杰出的成就。预警系统由最初的1932年Fitzpatrick的单变量模型出现之后,各专家学者纷纷进行深入研究,逐渐发现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多变量模型更能准确地预测危机,1968年,Altman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测领域,著名的Z值分数模型因运而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后来,还陆续出现多种具有研究意义的预警模型,除了财务指标外,还引入了不同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本文选择以Altman的Z值分析模型对金风科技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2 财务危机体系的流程
2.1 模型分析
A公司主要从事风电设备研发与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及其他业务。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在研发、制造风力发电机组及建设风电场的丰富经验,公司不仅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风力发电机组,还开发出风电服务及风电场开发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风电行业价值链多个环节的需要。公司机组采用直驱永磁技术,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增长及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持续不断完善和细化产品路线,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全球风电市场,发展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本文选取2014―2015年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五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得出Z值来判断财务状况。
Z值模型属于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是Edward.Altman教授经过大量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之后还对该模型进行了两次修改,形成Z′模型和Z″模型(ZETA模型)分别针对非上市公司和跨行业使用。该模型通过对5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得出Z值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并对企业在近2年内破产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模型如下:
根据Z值模型,一共将Z值分为四个区域:一是Z值小于或等于1.81,说明企业即将面临破产,财务状况堪忧;二是Z值大于1.81且小于或等于2.675,说明财务状况不稳定,容易造成误判,依然生存堪忧;三是Z值大于2.675且小于或等于2.99,f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较小,但不排除发生的可能性;四是Z值大于2.99,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运营环境正常。根据金风科技所得出来的指标计算得出的Z值来看,2014―2015年,金风科技的财务状况即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如处理不当也有可能破产。
2.2 财务分析
2.2.1 报表分析
基于企业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经理人的投资者角色,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包括资产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股东权益等分析。流动性应该着重讨论应收账款、存货的流动性。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来衡量,反映了资产和利润的质量,A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2014年、2015年分别为1.83次、2.48次,说明了资金周转较慢,但也有提高,说明企业在2015年可能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采取了措施,当然也有可能2014年的应收账款大部分在2015年实现;企业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总额中占很大比例,鉴于此对存货的流动性进行分析,而存货周转率则反映这一点,A公司存货周转率2014年、2015年分别为3.88次、6.61次,说明A公司销售能力一般,但在2015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在2015年的销售收入相比2014年有大程度的提高,从177.04亿元增长到300.62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69.8%。偿债能力分析着重分析了负债对权益比例,又叫产权比例,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两年分别为2.01元、2.02元,偿债能力基本没有变化。盈利能力以资产周转率来考察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效益,即通过资产营运而产生的营业收入,两年的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87次和0.572次,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薄弱,不过这个指标也同时受到资产结构和是否存在重大投资项目的影响,因为只有投入经营使用的资产才可能产生营业收入。这部分通过Z值分析中的五个指标的核算结果得出A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虽然2015年相比2014年而言危机有所好转,但从深层次比较分析两年的数据信息发现,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权益性筹资所得,由26.95亿股增至27.36亿股,股价由13.25元/股涨到33.31元/股,在Z值分析中市场价格因素存在很大的作用。
2.2.2 前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清洁能源迅速发展,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增长了4倍,各项配套制度逐步完善,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消纳可再生能源上网能力较差、系统效率低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需着力加以解决。为此国家在2015年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电力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协调发展水平,继续保障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大规模发展。
3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Z值模型分析下可以很明显地呈现A公司的财务状况,指标的选择恰到好处,不管是对公司资产流动性、偿债能力,还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股东权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也比较贴合公司面临的具体情况。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很关键,一个适合企业的预警分析模型同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博.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 胡玉明.财务报表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顾客资产;确认;顾客资产减值;顾客资产披露
一、顾客资产的确认
(一)顾客资产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Blattberg 和 Deighton 首次提出了“顾客资产(Customer Equity)”的概念,认为要赢得忠诚的顾客,获得持续的回报收益,就要将顾客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来经营。并给了顾客资产下了如下的定义:企业的顾客资产就是企业所有顾客终身价值的贴现之和。顾客资产有时候也被称为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或简称为顾客价值。2000年,Rust Zeithaml和Lemon在《驾驭顾客资产》一书中,对顾客资产概念重新进行了论述:企业的顾客资产就是它所有顾客终身价值折现值的总和。 也就是说,顾客在不同的时间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按照企业的资本成本进行折现,所有顾客在顾客的生命周期折现价值的总和就是顾客资产。之后,学者进一步明确了顾客资产的概念:顾客资产是企业所有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的终身价值的总折现值。
企业要想发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就需要将顾客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资产来经营。目前国内学者大部分也认同Rust Zeithaml和Lemon提出的顾客资产的含义。
(二)顾客资产的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由此定义可知资产具有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首先,企业的发展必须的有利润产生,必须的有现金的流入。支撑企业生存的根本之源就在于企业的顾客。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资产,诸如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都是企业以供销售产品的资源,而产品的销售及利润的产生现金流的发生都需要顾客的购买与支付行为。由此看来,为企业产生利润和现金流的最终环节就在于顾客的购买。所以顾客资产符合资产特征的第一条,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其次,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的顾客资产,就是因为顾客发生或者预期能发生对企业产品的购买行为。表面上看顾客的购买与否是由顾客决定的,但深层次上,企业购买的是一种需求,单靠顾客是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必须在市场上有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这样顾客的购买与否就由企业的产品是否能满足他的各种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意义上,顾客资产这种资源是由企业控制的。但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相比,顾客资产由一个新的特征,那就是顾客资产具有非排他性,但这点并不影响企业对顾客资产的拥有与控制。最后,是先有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再有对企业来说的顾客资产,顾客资产的形成是以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为基础的。由此看来顾客资产符合资产定义的第三特征。以上可知,顾客资产满足资产的一般定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确认处了需要满足资产的定义外,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在此,并非所有的顾客都能成为企业的顾客资产,只有那些忠诚顾客或者潜在顾才能成为企业的一项资源。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顾客资产的计量是进行管理与经营的前提。
二、顾客资产的计量
按照计量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成本计量和现值法计量两种方法。虽然企业在培育忠实顾客时也产生成本,但顾客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的收益性,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和现金流。故顾客资产的计量应以未来的收益为对象,采用现值法对顾客资产进行计量。
Blattberg 和 Deighton 提出了运用下列公式来对顾客资产进行量化:
其中,ai表示顾客产生的净收益,d表示企业的资本成本,i表示时期,Ri表示在i时期内来自顾客的现金流,Ci表示为获得 Ri表示所产生的现金流出,n表示(预期)顾客生命中时期总数。
此公式是以净现值为基础的代表公式,将顾客在预期的时间内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比较容易理解。但不足之处没有包含所有顾客,在计算的时候还需对所有顾客的价值进行求和。
三、顾客资产的减值背离
(一)顾客的质量分析
对顾客资产仅仅完成计量是不够的,为了提高顾客资产的价值,我们必须对顾客资产的质量进行分析管理。主要从顾客盈利性和忠诚性两方面分析。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一个有利可图的顾客就是能不断产生现金流的顾客,其现金收入应超过企业吸引、销售和服务该顾客所花费的可接受范围的现金支出流”。顾客的盈利性直接影响了顾客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盈利性是构成顾客资产质量的首要因素。在对顾客盈利性分析的我们需要结合历史盈利去分析顾客预期会给企业产生的收益。具体的计算需要以顾客历史数据为参考,运用顾客资产计量方法去计量。
所谓顾客忠诚性是指顾客继续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意愿和持续购买行为。顾客忠诚性越高,顾客保留越好。国外学者通过对多个行业的研究表明:顾客保留增加5%,企业利润平均增加85%。显然可见,企业分析顾客的忠诚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忠诚的顾客由于价格、产品、服务等特性或其他要素引力的影响,将长久地购买某一品牌产品或服务。由于主观性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忠诚计划提高顾客忠诚度,如收集消费者信息、对重新惠顾给以回报,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及时提供给顾客有益的咨询及服务等,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顾客分级
财务管理当中可以将存货实施ABC分类管理方法,应收账款按照账龄计提减值。同样我们可以对顾客进行分类,Zeithaml 等(2000)提出了顾客金字塔模型,将顾客划分为四个层次:铂金层顾客、黄金层顾客、钢铁层顾客、重铅层顾客。
铂金层次的顾客是那些盈利能力最高的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愿意积极尝试新产品,并且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是企业主要利润来源。黄金顾客,这部分的顾客的盈利能力不如铂金层次的顾客,原因在于他们产生的现金流相对较低,企业花费大量营销资源在培养顾客资产,因此他们成长性较好。钢铁顾客,这部分企业顾客正面临推出购买本企业产品的行为,其单个顾客的未来对本品牌的购买概率低下,盈利能力也正逐渐减退。重铅顾客,这一层次的顾客处于衰退期,基本上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甚至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为他们服务。他们已基本上转移到别的企业,对本企业的购买行为没有稳定性。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顾客盈利性和忠诚性对之进行分级,企业管理部门应关注顾客级别的变化,关注顾客对企业盈利性的变化。看其同一顾客或者顾客群是否有减值迹象,进而分别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企业的顾客资产减值背离。
四、顾客资产的披露
与美国企业家相比,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家喜欢问的是:你的企业有多少人,销售额是多少?而美国企业家问的是:你有多少个用户,用户价值贡献率的占有率是多少?这就显示我们太习惯于关注销售额,关注企业的规模,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市场,关注顾客价值。没有把顾客价值提升到相应高度。SAS 航空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卡尔松(Jan Carlson)认为:在我们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记录了几十亿的飞机价值,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在资产方记录去年公司承载了多少满意的顾客,因为我们唯一能得到的资产――对我们的服务满意的顾客,并且愿意再次成为我们的顾客。这是对于顾客资产进行会计披露现实需求的形象比喻。这也显示顾客资产进行披露的重要性。
顾客是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直接来源,也是把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变为现金转化利润的必经之道。有忠诚的顾客,有较高的顾客资产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体现企业真正的价值。也能更实际的为企业报表的使用人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披露顾客资产有着不同的难度。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顾客资产进行表内披露或者附注披露。但对顾客资产的披露是企业报告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五、总结
顾客资产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营销界和会计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顾客资产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的研究,把顾客资产反映到企业报表上在国内更是很少。顾客资产的会计技术处理研究是项崭新的课题,也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可以确定的是,不涉及顾客价值的报告是不完整的报告。因此,把顾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减值管理和披露以达到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企业真正获得核心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夏侯艳兰,张慧敏.顾客资产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8).
关键词: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9日
一、引言
目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股利分配情况的有较多研究,而针对我国银行业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较少。且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利润率持续走高,但股利政策存在不规范现象,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银行管理者而言,如何制定股利政策,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市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上市银行股利分配政策是否合理,不仅对其自身发展影响深远,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分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利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银行在股利分配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股利分配形式单一,主要以现金股利为主;第二,存在不分配现象,但比例极小;第三,股利发放持续性比较好。
(一)研究假设。商业银行股利政策的制定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限制、股东因素以及契约性约束,内部主要受到盈余的稳定性、举债能力、投资机会等方面的影响。盈余相对稳定、流动性较高、举债能力强、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银行,由于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因此更倾向于高股利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现金股利与盈利能力正相关,银行盈利越多,现金股利就越高。
假设二――现金股利与成长能力负相关,银行成长能力越强,就越少发放股利,股利支付率越低。
假设三――现金股利与负债水平负相关,银行负债水平越高,现金股利越低。
假设四――现金股利与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二)变量描述。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描述股利支付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变量的多重共线性。研究样本为我国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市较晚,故没有包含在样本内),研究期间为2007~2012年,共有84个样本。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CCER数据库。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设计分别如下:
1、因变量。根据实际情况,本文以股利支付率作为衡量银行现金股利的水平,并且作为本文研究的因变量,具体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用PR表示。
2、自变量。本文采用的自变量指标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对数,分别用ROE、EPS、NPGR、DAR、LA来表示。
(三)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具体模型如下:
PR=α0+α1ROE+α2EPS+α3NPGR+α4DAR+α5LA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1、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多元回归之前,本研究将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忍度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
VIFi=1/(1-Ri2)
其中,Ri为自变量Xi对其余自变量作回归分析的负相关系数。VIF越大,说明共线性越严重,一般认为方差扩大因子大于10或容忍度小于0.1时,第i个解释变量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必须加以处理。通过SPSS分析,本文发现自变量的VIF均小于10,容忍度都大于0.1,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多元线性回归。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发现方程显著性F=12.710,所以回归方程的效果显著,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ROE、EPS、NPGR、DAR、LA这5个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sig
PR=17.186+0.899ROE-7.192EPS-0.036NPGR-0.995DAR+3.212LA
3、实证结论。通过以上回归结果可知,本文所研究的五个变量对现金股利的分配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得出以下结论:
(1)盈利能力与现金股利的发放呈正相关,支持假设一。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相对而言有更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余高,公司发放股利后还会有较多的未分配利润来为将来的扩大规模、可能的弥补亏损提供资金;而且盈利能力强的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比较小,面对外部环境抵抗力强,综合考虑,所以会倾向于多发放股利给股东。
(2)成长能力与现金股利的发放呈负相关,支持假设二。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银行在制定相关股利政策时,会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如果公司认为最近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或是扩大业务的机会,那么会较多地利用未分配利润来进行投资,而倾向于少发放股利。
(3)偿债能力与现金股利的发放呈负相关,支持假设三。资产负债率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银行的负债能力是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因此为保留抵御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资本,银行就会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
(4)资产规模与现金股利发放呈正相关,支持假设四。资产规模越大,可以反映出银行的实力较强,这也表明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比较稳定,对外夸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比较注意在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的形象,往往会遵从国家法规,发放股利。
三、我国上市银行股利政策优化措施
(一)规范法律制度,监管股利分配行为。强制信息披露透明化。对于当年不分配的公司,应要求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不分配的原因;伴随着国有股的减持,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投资者更加理性,我国资本市场也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使我国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二)适当减少股利所得税,活跃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需要对当年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而进行股利分配时,投资者又需要缴纳20%的股利所得税,所以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我国上市银行的股利分配水平本来就不高,再征税的话,普通投资者得到的现金股利十分有限。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考虑适当减轻流通股股东的股利税负,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的股利支付率,有利于创造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活跃二级市场。
(三)优化股权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约束控股股东以公司整体利益为目标进行决策,从而避免过度地以自身私利为目标而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逐步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消除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缺陷,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妍,刘兆框.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经济,2013.2.
[2]刘志伟,赵永琴.我国上市银行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5.
【关键词】财务报表 报表分析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按照会计原则的相关要求,利用相关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把企业在某个时期的财务资料汇编成报表,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在该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可以及时反应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财务报表包括主表、附表及其他附注等各项内容组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其中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资产及负债的构成与分布,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的经营成果则是通过利润表反映出来,从利润表中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判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通过现金流量表则可以看出企业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了解资金活动的具体原因,对企业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做出科学评价。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一)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分析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指标,忽略了财务报表在披露信息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不现实问题,所以很难做到系统化、全面化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说现有的指标体系已经无法将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指标体系中未包含相应的非财务类指标,而这些指标会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潜在盈利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等。虽然在实际财务管理中,由于这些指标在量化问题上还有一定的现实困难,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指标,则无法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相应地也就无法反映出企业的软实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多种,比如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不足。比如在应用比较分析法时,即使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其实际发展情况也会存在差异,采用比较分析法可能会由于缺少相关数据而无法保证分析结构的准确性;而采用趋势分析法时,该方法是对企业前期的经营状况做出纵向比较,以以往年度的财务状况为参照,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保证企业前期经营管理状况的合理性,所以难免会影响到最终的分析结果;再比如运用因素分析法时,涉及到分析的替代顺序性、相关性、替代连环性以及前提假定性等诸多问题,涉及项目越多,受到的局限也就越大,其中对人为逻辑判断的依赖性就越大,最终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对策
(一)在财务报表中增设非财务指标
1.市场份额指标
企业在确定市场份额时,可以用销售额加订货额的结果,计算出企业产品占据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市场份额指标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其产品市场的掌控能力,通过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对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等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市场份额占有比例越大,证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更强,市场营销业绩更好,相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就更高。
2.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
通过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与衡量,而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其他参数来量化,比如产品的废品率、次品率、顾客返修率与退货率,还可以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来体现出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求企业要生产出与该行业质量标准相符的产品,并且服务产品要与顾客的使用要求相符。
3.人力资源指标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某些高新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有形资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力资源及其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所以要将人力资源指标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具体参数包括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员工满意度、人员流动状况以及职位晋升状况等等。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人力资源指标评估企业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4.潜在盈利能力及持续盈利能力指标
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潜能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则是由企业的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来决定的,其中企业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及企业家能力,而组织创新及技术创新则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参考这些指标,以保证分析企业盈利水平的全面性及深入性。
(二)在结合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结合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的角度、遵循全面分析的原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判断。比如,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比较高,则证明该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决策者在制定融资策略时相对保守,未将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未利用负债筹资为企业带来更多税额庇护利益和财务杠杆利益等问题。分析财务报表过程中,要注重各项财务报表指标的变化,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分析绝对指标,还要分析相对指标。
1.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
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忽略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这种分析方法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因此要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先基于宏观角度对企业整体的经济运作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做出定量分析,再与外部市场环境相结合,最终做出定性分析;如有必要可以再针对分析结果重复上述分析流程,每次的分析结果均会更深入,最终提高分析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2.静态分析结合动态分析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实际的生产周期,对财务报表中的月报及季报相关数据赋予特定的权数,再参照概率论原理把这些数据进行集合与汇总,这种静态的财务数据可以将会计年度各个特定时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动态地反映出来。该方法包含了年内的所有数据,因为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操纵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确定下来的权数可以体现出企业特点、市场环境、行业背景等因素,保证了分析指标的全面性。
3.个别分析结合综合分析
所有财务指标都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的特征使得单个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不同的生产周期、生产阶段及经济背景下,同一个指标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将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以保证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蔡秀龙. 企业财务报表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1(24):225.
[2] 程晓君. 试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品牌(理论月刊),2010(09): 45-47.
[3] 邓彩凤,李小光. 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00.
[4] 刘姗.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 时代金融,2010(06):156-158.
[5] 王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0(17):226.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
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关键词】 财务风险;分析;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债务资金的筹资风险
首先,表现在企业是否能及时还本付息。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入款项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可能使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破产倒闭。
其次,表现在企业管理者的筹资风险观念淡薄。管理者进行筹资时,常因筹资成本高或筹资风险观念淡薄,导致筹资方式不当,无意中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资本结构变化的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变化引起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由于自有资金不需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对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就会给企业今后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太高的筹集费用,且受政策限制较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往往利用债务筹资替代权益筹资。
对于企业股东,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息税后利润的更快下降会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因债务过多,付息会给市场的潜在投资者不良信息,使企业丧失可能的投资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适度负债对企业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财务杠杆分析
财务杠杆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DFL),财务杠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财务杠杆系数=EPS的变动率÷EBIT的变动率
=EPS/EPS÷EBIT/EBIT
=EBIT÷[EBIT-I-Dp/(1-T)]公式1
假设没有优先股则公式1变成
财务杠杆系数= EBIT÷(EBIT-I)公式2
从公式2可以看出:
(1)当EBIT
(2)当EBIT略大于I时,DFL较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较大。
(3)当EBIT远大于I时,DFL趋近于1,说明企业负债很少,财务风险很小,但也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4)当EBIT=I时,DFL趋于无穷大,财务杠杆无意义。
(5)当I=0时,DFL=l,说明企业经营的资金全部为权益资金,企业只有经营风险,没有财务风险。所以负债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源,它的存在使财务杠杆系数始终大于1,权益资金收益率变动幅度始终大于总资金利润率变动幅度。
(二)筹资结构分析――负债结构不当的风险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长短期借款的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其一,企业使用长期借款筹资,其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固定不变;短期借款筹资,其利息费用则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从筹资风险看,通常债务的到期日越短公司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越大。其二,若企业将大量的短期借款资金用于长期资产,短期借款到期时,企业就可能出现没有资金偿还到期短期借款的风险。
(三)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偿债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是衡量公司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该指标不论对公司投资人还是公司债权人都十分重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既能表明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又有表明公司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公司债务偿还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单纯从偿债能力角度分析,越低表明企业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小。
2.己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了当期公司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从偿债资金来源角度考察公司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如果己获利息倍数适当,则表明公司偿付债务利息的风险较小,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国外一般选择计算公司5年的已获利息倍数,以充分说明公司稳定偿付利息的能力。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保持在100%的水平比较好,表明公司既有好的债务偿还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小。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过高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典型特征,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当债务负担较重、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为了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具体方法有:
(1)实行债转股,将企业原有债务转化为债权人对企业的投资。
(2)进行债务重组,将企业债务以多种形式通过重组以逐步偿还。
(3)借新债换旧债,当企业财务信用良好时,若是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尤其是遇到利率下降时还可以相应减少利息支出。
(二)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企业优化负债结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使债务的到期日和数量与预期现金流量保持一致,避免债务到期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
(2)企业不要采用银行贷款的单一方式,应尽量采用多种筹资方式,以避免缺乏足够的现金偿债而措手不及。
(3)企业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能使风险较小,又能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三)注意债务筹资的安全性
(1)企业建立偿债基金。如果企业的借款数额不是很大,一般没有必要建立偿债基金;如果企业某笔债务数额较大或拥有几笔同时在某一确定时间到期的债务,通常企业在正常资金周转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存量是不足以偿付,就会使企业产生巨大的还款压力。这种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积累一笔偿债基金,既保证了企业到期债务的清偿,又不至于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总的来讲,最根本的一点是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度过危机。
(2)债务筹资规模要适度。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不是一个常数,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生产、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既能避免因融资不足而影响生产工具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参考文献
[1]朱廷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化策略》.《金融经济》.2006(10)
二十世纪 50 年代,着名学者安索夫(Ansoff,1957)[1]对多元化首次进行了定义。随后,多元化被公认为是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企业纷纷进行多元化尝试。西方国家最早采用多元化战略,基本遵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归核化”这样一条战略演化路径。西方主流思想认为多元化有损于企业绩效,因大多数企业在归核化之后财务绩效有所好转,但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普遍认可。而中国企业基本经历了两次多元化变革,第一次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这次尝试基本以失败告终,在经历过强化主业,业务重组之后,很多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多元化尝试。20世纪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环境出现新一轮繁荣景象,国内许多民营上市企业开始“试水”多元化,以求进一步的发展和业绩的提升。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Xin、Pearce,1996)[2],更可能选择多元化战略,以降低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导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不对等的市场地位,民营企业受到的竞争更为激烈(李善民、朱滔,2005[3]),加之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倾向,民营企业很难实现在某一地域的大规模扩张。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涉足多个行业领域(李善同,2004[4];黄赜琳、王敬云,2006[5];陈信元、黄俊,2007[6])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结果大相径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实现了业绩的提升,甚至一些企业因为多元化而走向失败。如:德隆集团,经营领域遍及食品、工业、旅游、汽配及种业等,最终却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破产。可以说,多元化的失败并非表现在方向领域的选择失误,或者是选择时期和经营方式的错误,而是由于债务比例不合理、投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等财务原因导致②。因此,企业战略与财务能力之间一定存在着密切地联系。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借鉴《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研究》(林晓辉,2008)[7]、《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和动因研究》(侯博亚,2012)[8]等文,以及覃志刚的《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理论与实证》[9]一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从财务能力视角切入,研究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动因及实施绩效。研究思路,本文力求脉络清晰:第一步,阐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步,针对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事先财务能力对多元化选择的影响以及多元化的实施对事后财务能力的影响;第三步,对雅戈尔集团和杉杉股份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回顾案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历程,分析多元化战略与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第四步,总结财务能力与民营上市企业多元化的关系,并提出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最后指出文章存在的些许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本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多元化战略的主要理论进行总结,并构建出综合评价指标以反映财务能力。第二,通过对浙江省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分析事先财务能力对多元化选择的影响,验证多元化选择的契机是否和财务能力水平有关,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财务能力会促使企业进行多元化选择。第三,通过 T 检验,分析多元化战略实施对事后财务能力的影响,剖析民营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是对是错。第四,通过对雅戈尔集团和杉杉股份的双案例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多元化战略与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开财务能力与多元化战略之间的神秘面纱,为二者千丝万缕的关系理出一些头绪,以期能够推动学术界及企业家对于多元化战略的深入思考。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文献回顾
2.1 民营上市企业界定
民营企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目前尚未对民营企业有一个公认、明确的界定。学者李亚(2003)[11]综合了已有的观点,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四类,分别是宽派、次宽派、中派和窄派。本文基本采用的是中派的界定,即范围仅包括非国有控股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对于民营上市企业的界定,学者基本采用的是以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性质来进行判定。本文的界定原则为:在 A 股上市,且由自然人或国内民营企业控股的企业,消除了 B 股及境外上市的影响。鉴于控制权划分的复杂性,以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来判定是否属于民营上市企业,具体筛选流程见图2.1 所示:
........
2.2 多元化战略概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多元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其中,美国学者高特(-Gont,1962)[12]的定义“一个企业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清晰明确,很适合操作层面,尤其是实证分析研究。因此,本文遵循这一观点。
2.2.1 多元化程度的衡量
财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多元化是以灵活调度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便把握那些能够带来财务收益的经营机会。它通过企业内外部投资改善财务资源的分配来实现。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仅涉及单一行业的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与政策风险更大,不确定性更强。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另外,业务的多元化可以保证收益的稳定性,用盈利能力较好的项目来抵消亏损项目带来的损失,现金流的波动性亦变小。多元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来实现资源分配(Myers,1977[13];Myers & Majluf,1984[14])。Stulz(1990)[15]也支持这一观点,多元化会构造出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实现内部资源分配与资金调度,可以有效解决投资不足这一问题。同时,Stein(1997)[16]也赞成这一观点,即采用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理划分内部资源,即将资金更多地供给经营绩效好的部门,而关闭经营绩效差的机构,来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总结起来,企业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减少收益波动性、利用内外部市场,会选择多元化经营。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企业选择相关多元化是为了寻求业务单元之间的范围经济,通过建立或延伸现存的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优势,追求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于多元化企业而言,范围经济主要来自一个业务中的优势和竞争力转移到另一个新的业务中而节约的成本,
主要通过行为共享与竞争优势转移两个途径来实现。 .......
3 浙江省民营上市企业现状分析....... 20
3.1 浙江省民营企业基本情况 .... 20
3.2 浙江民营企业特点......... 20
3.3 浙江民营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 21
3.4 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情况........ 22
3.5 小结.......... 22
4 事先财务能力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 2 3
4.1 研究假设与理论基础..... 23
4.2 研究设计 ......... 24
4.3 实证分析 ......... 27
4.4 结果讨论 ......... 34
4.5 小结.......... 35
5 多元化战略实施对事后财务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36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6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7
5.3 实证分析 ......... 38
5.4 结果讨论 ......... 40
5.5 小结.......... 41
6 多元化战略与财务能力关系的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是在对案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定性的数据,对某一具体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和剖析的方法(Yin,1994)[97]。它有利于理解表面现象背后复杂的动态作用机制,尤其适合观察企业内部微观的纵向演化机理,所以本文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的方式探究财务能力与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多案例研究能够通过重复案例来支撑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使研究的效度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多案例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识别案例企业的多个方面,进而总结出更准确完备的理论结论。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企业,获得一定的初步感性认识,捕捉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动因及实施的绩效,通过对不同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寻找出共同的规律,加之理论分析与探讨,得出多元化战略与财务能力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前几章实证结果的正确性
6.1 案例企业选择
案例分析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清晰的界定与衡量,否则将很难对研究问题有准确地认识(毛基业、李晓燕,2010)[98]。基于本人对浙江民营上市公司的了解,选定宁波两家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上市公司:雅戈尔集团和杉杉股份。两家公司最初均是由纺织服装起家,后来选择了不同的多元化战略,发展轨迹也因此出现了差异。选择这两家企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两家企业上市年份较早,上市时间不少于十年,财务数据较完整,前期资料及研究较为丰富,有利于案例企业的深入分析。第二,两家企业均进行过成功的多元化战略实践,并且长期致力于多元化发展,年限不少于 5 年。第三,案例企业多元化之前处于同一行业。跨行业研究会显得比较粗糙,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财务能力可能相差巨大,而处于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才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样本企业时限定了最基本“行业”这一因素,多元化的绩效受多方因素影响,而多元化的选择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聚焦行业能够有效排除行业因素的影响。
.......
结论
多元化战略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多元化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很少有研究从财务能力视角观察民营上市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选择与实施绩效。本文对浙江省民营上市企业多元化与财务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一、企业管理者角度的财务分析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报表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无论是债权人、企业所有者或者是企业的管理者都需要财务分析的信息进行决策。从分析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从分析方法来看,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大都从所有可能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专门针对管理者而言的分析。且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些都会给企业财务分析带来困难,例如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能力存在差异,这样会影响其对财务数据的理解程度,进而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再例如比较分析法可能因为受内部环境的变迁而存在局限性,最后导致得出的结果不够合理;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存在局限性,因为有些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无法用现有的财务指标来衡量,而且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只受一两种因素影响。
二、企业管理者角度的财务分析现状的原因
(一)财务分析指标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通常是用现有的指标来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营运能力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通过这些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已经无法满足财务分析的需要。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例如一些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指标没有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常见的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非财务指标有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服务指标,虽然这些指标中有的指标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出来,但这些指标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明显,假如忽略这些指标,就很难反映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但是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它各自适用的条件,因而无法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采用比较分析法需要满足可比性的条件,但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都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所以很难满足可比性的要求;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是由两个相关的财务因素作比计算出来的,但实际上影响该比率的因素很多,只是通过仅有的两个因素进行财务分析,忽略其他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这样得出的信息太过于片面,不够客观;因素分析法:在使用因素分析法时,分析影响一项指标的因素时需要假设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假设条件是不存在的,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基于管理者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问题的对策
(一)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方面,增加一些传统指标之外对企业发展又有重要影响的比率指标,比如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指标、人力资源指标、潜在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盈利指标,并将无形资产纳入财务分析的体系,因为无形资产在大多数的企业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每一指标的内涵如下。市场份额是指企业的销售量在同类产品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市场竞争力较强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市场占有率=市场销售品牌的销售数量/行业销售额,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该企业的市场销售量也就越好,销售量大也会带动生产量的增长,这样会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会降低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客户使用价值的需要,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性能、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这些因素虽然无法通过具体的计算得出结果,但产品质量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它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指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的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对企业的信赖而采取的措施,单单只有服务意识而没有采取实际性的措施是无法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的。服务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服务质量,就需要建立具体的服务指标体系,让所有的服务人员有所参考。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向合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运用的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综合起来使用。在运用这些指标分析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调整变化以及外部政策或者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因为这些会影响到财务分析的客观性。也可以通过杜邦分析体系,把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六个相关联的因素结合起来,避免单个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在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非财务指标信息。如企业的或有事项、对未来市场的估计与规划、消费者的剩余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资源的使用效益等目前在报表中无法计算和反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内容。
(二)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首先,把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因为单一的财务报表分析只能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某一方面,无法从整体上对企业有一个深入了解。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也都是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本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例如,我们可以把比率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各自的不足之处,使得财务报表分析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次,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在对绝对指标分析时,也要对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时,也要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与标准值比较时,也要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大多数的财务分析只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出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通过定性分析能够得出企业更为本质的东西,所以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报表使用者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