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校园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时间:2024-03-22 16:4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管理系统开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第1篇

管理的开题报告1一、课题背景

教师管理是一种人事管理,是对教师及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的管理。具体而言,它取代了过去手动的操作管理,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成为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通过本系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潜能、使教学工作更进一步。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师管理工作,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同时掌握教师的授课信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本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信息管理的电子化,真正为教师管理提供一个电子平台。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学校在内部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复杂需求,丰富使用的功能和强大的权限体系确保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二、毕业设计方案或毕业论文研究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前台采用Delphi 7.0,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了XX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有: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课程信息的管理、教师工资的管理、每位教师授课信息的管理等。通过本系统,实现了教师信息管理的电子化,使得对教师信息的更新、修改、维护等工作变得更方便、快捷,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程序通过使用Delphi 7.0的数据库访问和操作技术,如数据库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以及控件的使用和数据报表打印,实现一个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以依据职高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实现功能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管理系统,使软件更加适合用户的需要。本系统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如下所示,我们共开发出五个模块:

(1) 教师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查询、教师信息增加、教师信息删除、教师信息修改。

(2) 课程信息管理模块:课程信息查询、课程信息增加、课程信息删除、课程信息修改。

(3) 授课信息管理模块:授课信息查询、授课信息增加、授课信息删除、授课信息修改。

(4) 工资管理模块:发放工资、工资查询。

(5) 系统模块:用户权限、退出。

三、毕业设计(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

依据XX高校教师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本系统开发的要求,设计的“教师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教师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功能:依据XX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基本的操作。

(2)教师基本信息的查找功能: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教师信息进行灵活地浏览,能够对教师信息提供模糊和精确地查询。

(3)授课信息管理的功能:能够迅速的修改、查询教师的授课情况。

(4)工资管理模块功能:能够查询出教师工资的一些基本信息。

(5) 打印报表功能:可以将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师的授课信息生成报表,并打印。

(6) 基于权限的管理:本系统可以同时提供给管理员或者教师本人使用。但是,对于教师类用户而言,只能查看其本人的信息。而对于管理员用户而言,可以拥有所有管理权限。

本系统是一个小型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前台采用的是Delphi 7.0,后台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开发工具进行设计的。采用的设计方法为“结构化+原型化”的开发思想[6]。这种系统的设计方法,本质就是结构化,速度快,加快了软件的开发过程,节约软件的开发成本,支持学校对学生及教师情况的管理,提升学校各部门对应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的功能,为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帮助,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准备。

参考文献

[1] Bee, R., Bee, 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tatistics[J]. London: Institut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1990.

[2] 甘刃初.信息系统开发[M] .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16-24.

[3]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22-24.

[4] Gorry. G, Scott Morton, M. S. A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1971.

[5] 陈禹. 软件开发工具[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9-35.

[6] David Intersimone. The history of the Borland Delphi[M]. Informant Communications Group, 2002,48-53.

[7] 史嘉权.数据库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1-77.

[8] 王佳.教师档案管理系统设计[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11).

[9] 夏帮贵.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62-83.

[10] 翁正科. Delphi 7. 0 数据库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7-29.

[11] 张增强.《Delphi实用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5月,392.

[12] 杜静.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3] 周春娟.基于校园网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6).

[14] 熊春荣,谭玻,谢妙 等.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6.

[15] 袁鹏飞.中文版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38。

管理的开题报告2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目的、意义)

研究项目的目的: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作为一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重点应用项目,是实现十六大报告要求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力保证。

科技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并对突出项目提供科技基金进行支持,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就科技项目管理而言,各地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现在大部分此类软件,只是部分实现了网上申报的功能,对于在线项目管理及专家评审的功能大部分系统还没有实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效劳。因此开发一个基于Internet条件网上申报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这种经济结构与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

晋江一中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各年段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我校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确立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1.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1999年建成纯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办公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处室管理系统、科室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系统、浙江大学校校通平台、K12资源库、建库王等。全校计算机400余台,配备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和学生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器5台,主干交互式交换机一台。2001年7月开通宽带网。并和全校的教师宿舍并网,联成整体。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与教改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建成数字化的校园网以来,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运用的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运用、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并组织了幻灯片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和教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能系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3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课来培养的。学校根据中学课程的要求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并安排了学生集体上机时间,机房全天开放。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林金焕老师主讲的《如何上网找资料》,王灵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中的数据处理》,林德田老师主讲的《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林松辉老师主讲的《如何提高师生的网络应用水平》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较扎实地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

2.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后,各年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2008级高一年段成为开展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基础年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改革的课题。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通过晋江一中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部署、指导和调控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选题阶段。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晋江一中2008年级关于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通过校园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举行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报告会,评议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整合教师的选题和学生的选题,确定最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

在开题报告阶段,通过校园网指导老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和上网,了解课题背景资料,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将全年段51个课题150个课题小组全部实行网络管理。

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各课题小组把查阅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保存在各自的资料库里。

在结题阶段,各课题小组把活动过程和成果制成网页,实现成果共享。

以上通过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管理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课程管理特点。同时,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还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量化管理。其中包括:课题选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计划、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方案、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表、学生个人小结、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教师感言等。

2.2 师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要求,有的社会调查的内容较多,如《关于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研究》《晋江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状况调查》等。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如《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但不论哪种内容的课题,都必须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数据的处理。

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的对象、形式和过程。课题《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较完整地体现了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从网上下载整理了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四集动画介绍

《帝国的崩溃》,再现了美英军队攻击伊拉克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三集动画介绍《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示意图》,展示了双方的军力部署及打击过程。还有《的产生与发展》《伊拉克的历史》等等。同时,他们还组织参观了某部驻晋江导弹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代军革的动态。为学生撰写个人小结和结题报告准备了十分充分的资料。

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和光盘,又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研究性学习51个课题都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制作成网页。在课题小组的网页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1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中国有较悠久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学生的潜能开发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扼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3.1.1 课题研究促进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即从原来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我校开展的《建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从横向看,涵盖了高中的所有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到文综、理综、音乐、美术等。从纵向看,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有网络的运用,探索学习的特征与内容。心育工作的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从研究内容看,由于师生全员参加,研究过程体现了选修课、活动课的特点。如《对晋江市旧城改造的思考》《晋江城关学生早餐问题透视》《商业英语在晋江外企中的运用》等。这样,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1.2 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找到方法,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青少年上网聊天的利与弊》《关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思考》《晋江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透视》等等。这些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都能有较明确的答案。由于把研究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对于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3.2 课题研究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使有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在抓升学率时,过分强调突出教学的内容。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另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形式,如因材施教、启发性、趣味性教育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也有的课题小组只停留在“提出问题”,即确定课题这一形式,没有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里。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开展的。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课题组都能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为:

3.2.1 拓展和丰富了学科的知识。如《海尔空调在晋江营销情况调查》,把高一年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如《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最值问题的探索》,把数学原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晋江一中高中生体育活动总量调查与分析》等。

3.2.2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各课题小组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确了调查主体的实践性和目的性,注意了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调查》采用了个案调查法,《晋江市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流向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晋江城关个人书店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这样,使调查内容的丰富、具体与调查形式的灵活、多样有机结合起来。把调查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整合、处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又使调查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2.3 学生初步接触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查阅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等。利用网络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也为高二年级学习唯物辩证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3.2.4 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使得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开放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课题,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使他们从狭窄的时空观中解放出来。《中学生与网络文化》《英语口语在晋江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则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使他们能破除封闭的思想,从滞后性思维逐步转向前瞻性思维。另外,还有许多面向社会的研究课题,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了思维独立性和宽广性的品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本课题荣获泉州市优秀课题一等奖,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很成熟。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福建教育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管理 探讨 思考

一、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对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本科生教育管理和学科建设上,忽略了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投入,只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在人力、物理和财力方面投入不足甚至没有。同时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复杂性与灵活性,许多信息滚里工作要比本科生教育滚里夫在,实现信息化的难度更大,研究生的一些信息管理工作仍然于手工管理,信息化难度大。

(二)缺乏统一标准,相关功能不足

很多研究生的教学管理系统依附于本科生的教学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功能。针对研究生的特殊情况缺乏相对应的特色,功能划分较为粗放。同时系统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系统高低层次不一,无法进行统一的衡量和测评。

(三)相对较低的使用效率

由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的惯性,使得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频率不高,更不用说与之细分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调查了解,相关系统的使用频率不足一半,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从未使用过系统或者系统的相关功能,由此可见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不高。

(四)后期缺乏跟踪和维护

针对教学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研究生教学的相关情况,研究生教学管路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系统的升级维护,现阶段绝大多数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各类人员的数据输入还有遗漏的情况且数据更新不够及时,部分数据及动态比较陈旧。

二、对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平台,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实施。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对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与思考:

(一)研究生课程管理

研究生的课程管理应让研究生教学管理更加方便、具体、,让教师学生对于学习的效率更加高效。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不是简单的借助计算机网络处理手收发简单的教学课程任务安排,而是通过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各项应用,使各部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能实现查看教学任务安排、教学通知、课程安排、课程查询、选课、教学状态追踪、考试安排及成绩查询,全面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效率。

(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研究生的特殊性,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长、项目较多,有毕业论文计划安排和检查,毕业论文出题、学生选题、导师下达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学生答辩等。在这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设置相应模块,具有检验和反馈功能,借助这些功能学校和各部系教研室又能对每个环节进行实时检查和反馈,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

(三)研究生个人信息管理

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考试成绩、评奖申报和数据统计等基本功能。为使研究生个人信息管理更加系统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根据上级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个人信息管理的相关功能,构建更加优秀的研究生个人信息管理平台。

(四)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维护

第4篇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从曲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和开发,在对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的前提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系统模型选择,结合ASP技术,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和SQLsevter2000作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一个基于ASP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的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减少师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工作量为目的,系统设计完成后管理员能对导师及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导师选题后需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被学生选择。导师可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和资料,浏览已经选了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资料;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选老师在网络上的论文题目,在系统中完善自身资料,提交开题报告等功能;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使高校毕业论文管理能快捷、方便的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减少师生工作量的目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高校走上了强强联合的道路,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为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相关的管理软件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都采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但毕业论文的管理大多采用单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只能简单的完成论文的输入和输出工作,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如:出题、选题、资料交流论文检查等任务只能靠师生的手工操作来实现。

国外高校很早就开发了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网络化的系统,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很早就开发了专门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毕业设计的网上双向选择,国内高校近几年也有了相关软件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的网络化管理,但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机构设置等方面与国外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国外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网络应用及设计都更见成熟并具有稳定的技术队伍,网络发展稳定,而国内信息化的建设与国外相比就显得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像国外那样成熟的网络技术加上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在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面临既要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又要不断开发各类应用于教学、教务、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两大难题,在信息起步晚,技术队伍不稳定规模不大的背景下,国内高校经过发展虽然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落后,信息化建设任务多而重、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仍然不完善。

2.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ASP的C#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工作平台结合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设计,本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能实现选择自己的导师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浏览公告、修改信息、给导师留言等功能。

(2)导师:能够通过网站给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可以浏览本站的所有信息,可以给自己的学生、其他教师和管理员进行留言,并查收自己的留言。

(3)管理员:可以对学生、导师、通知等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的操作。

3.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几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系统登录模块: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不同的角色登录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学生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查看论文题目导师信息并进行选择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3)导师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提交论文题目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4)管理员模块:编辑、删除、添加用户,对老师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查看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导师基本信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留言等,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4.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要具备易操作、美观、安全等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外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站的可视性及美观性,界面设计要力求达到层次分明、简单大气、兼顾美观、突出重点、有吸引力等特点。在系统的后台代码设计上要能够精炼,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4.1 系统登陆界面的设计

系统的登录界面能起到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保存在用户表中,本系统有三种权限学生用户:学生、导师和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角色选框中进行登陆,系统通过在用户表中加入power属性来判断用户的权限并进行身份验证,若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系统将跳转到与角色相对应的页面,若用户或密码错误,则提示“您必须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提示信息。”

4.2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界面如下:

(1)学生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包含我的信息、修改密码、修改资料、可选题目、帮助信息、打印本页、退出等选项,学生从登录界面正确登录后将跳转到本页面,学生在本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可进行修改个人的资料修改密码,查看可选题目及教师相关信息等操作。

(2)学生个人资料修改界面:本界面的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学生可在本界面下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

(3)教师提交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功能是让教师通过本网站进行毕业论文题目及论文说明的,通过本界面提交毕业论文题目,在通过管理员审核后即可作为学生选题。

(4)系统功能设定界面:此界面是在管理员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通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可以实现对选题系统、添加课题、审核课题、学生注册等功能的开通和关闭操作、实现网站的分时处理,在相应时刻提供相应操作,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加大了系统的安全性。

(5)审核题目界面:本界面罗列出各教师的相关毕业论文课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本界面可以知道老师的毕业论文所面向的专业、学生选择状态的信息,通过功能选项可实现对教师作废毕业论文的删除操作。

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测试

由于条件限制,系统未能经过大规模访问及超大容量数据库测试,仅进行了小范围及叫嚣数据库测试。测试结果为基本测试:测试显示系统的用户功能全部实现,能够满足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发性测试:系统的并发性测试显示多用户同时登录时未出现不正常状态,服务器对不同用户请求进行分布处理,工作正常。容错性测试:系统对非法请求进行限制,对非法操作进行正确提示,限制非法用户访问页面。

第5篇

摘要:文章以高校特色专业资料室为例,阐述了其为特色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以及为研究生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并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院资料室发展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67-03

收稿日期:2013-01-03

作者简介:楚保玲(1959-),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馆员。1院系特色资料室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关系

作为高校三大教学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属院系、科研单位都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这些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分馆,构成了高等院校特殊的“二级”图书馆系统。院系资料室是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职能机构,是图书馆文献情报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健全和完善现代化的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与建设体系,能大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效促进高等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许多高等院校加大了对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将资料室建成学术科研“品牌”,使院系特色资料室在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图书资料“少而精、少而优”、专业性强也是院系特色资料室一个突出的特点。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就是其中的一例。这是因为艺术学科与文、史、哲、经、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及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如其他学科多以文本或语言作为呈现方式,而艺术学科则多以听觉(音乐)视觉(美术)作为其表现方式。笔者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为例,从几个主要方面对音乐专业特色资料室发展建设以及为音乐专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发展史及现状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资料室——艺术院系资料室中专业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等资料种类最多、数量最大、门类最为齐全、历史最悠久的资料室之一。截至目前,该资料室共有音乐类中文图书30,000余册、外文图书5,000余册;专业中文期刊50余种、8,000余册;外文期刊30余种、1,000余册;各类唱片、磁带、录像带、CD、DVD等5,000余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的历史是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她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河南艺术学院;1959年更名为郑州艺术学院;1962年河南省高校调整,艺术学院并入河南大学成立艺术系。199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河南大学艺术学科的基础上成立河南艺术学院,隶属河南大学。1998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重新组建,将原有的艺术专业的4个系合并,成立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图书资料采集和订购工作,资料室现在仍保存着很多印有各个时期印章的图书资料,还有几十种期刊都是从创刊号开始订购的,一直延续到今天,始终为艺术学院的发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馆藏特色及功能

3.1加强资料室建设,突出馆藏特色,为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既然是特色专业资料室,那么所存图书期刊资料就不能像大文大理那些学科一样搞“大而全、多而广”,不能贪多求全,而是要利用有限的经费保障专业所必需的图书资料,做到“少而精、少而优”,以“精”为核心,突出“特色”,必须要与院系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围绕学科专业设置为中心购置、增添图书资料;同时还要保持专业必备资料不缺失,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完善的、翔实的资料保证,这是该资料室的主要特点。

目前该资料室所拥有和保存的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发起组织编纂的大型音乐类丛书——《中国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可以说是“镇馆之宝”。因为从全国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和资料室范围来看,拥有这套大型音乐类丛书的还为数不多。这部民族民间音乐集成丛书卷帙浩繁,共分十部约三百余卷;涵盖地域广泛,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包括在内;权威性强,一批国家最高音乐学府的专家教授直接参与编写和指导;地方特色浓郁,一大批地方音乐工作者和民族民间艺人参与编写;时间久远,从1979开始筹划到1988年出版第一本书籍,直到2006年才全部完成该部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前后历时将近二十年。该部丛书共分为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等。笔者之所以用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这部丛书,是因为该丛书对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教师的教学支持和科研成果取得、对音乐专业“音乐与舞蹈”、“戏曲表演艺术”等一级学科申报和成功获批发挥了很大作用。

3.2为研究生教学服务是院系资料室的一项主要工作

作为高等院校的“二级图书馆”——院系资料室,一方面要为本院系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为研究生教育服务。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在为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扎实而具体的工作。

目前音乐专业招收研究生有中国音乐史研究、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编辑学研究、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作曲技术理论研究、音乐表演理论与应用研究(含声乐、戏剧、器乐、键盘)等近十个方向,常年在校的全日制研究生三个年级共约120余人。近几年,音乐资料室在原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音乐专业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购置了大量包含现当代音乐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图书资料和工具书,新增订几十种专业期刊和报纸。代表性的有《中国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300余卷);《中国音乐学研究文库》丛书(约30卷),荟萃了当代音乐学界最具代表性学术人物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外文工具书《新格罗夫音乐词典》(20卷本);传统古琴音乐丛书《琴曲集成》(10卷本);《中国音乐年鉴》(1987年~2009年)等等。专业核心期刊和各大音乐学院学报有《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等等。大量的专业书籍及学术期刊,为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专业知识、毕业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毕业创作音乐会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理论支撑。同时,音乐资料室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术氛围较浓厚,有利于研究生学习交流,这些都为提高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楚保玲:加强高校特色院系资料室建设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楚保玲:加强高校特色院系资料室建设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3.3兼职承担科研统计任务是院系资料室工作的又一特色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除了做好日常的为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服务以外,还兼任着艺术学院音乐专业科研成果的统计工作。这项工作从2002年开始,对音乐专业的每位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按类别(如著作、教材、核心论文、一般CN论文、项目、获奖等)和年度归纳整理,全部输入电脑,建立详细的教师科研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完善。这项工作一直做到现在,积累了大量的科研信息资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套电子化系统管理的科研档案数据资料,为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申报硕士学位点、申报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成功获批,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作用。此外,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还对历届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及开题报告按年级和专业方向进行归类整理,放置专门独立的小区域分类保管,为方便读者查阅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该资料室还注意搜集保管本专业教师编纂出版的各个时期的专著及教材,丰富了资料室馆藏的种类。4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快高校特色资料室发展建设的初步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它们已广泛应用于信息的生产、加工、存贮、检索及传播使用等各个环节。以网络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环境为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提供了更加广泛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其工作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资料室传统的工作模式。因此,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为现代化教学科研提供更完善和高效的信息服务,探索网络环境下院系资料室改革的新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改变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院系资料室“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和管理模式,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大量文献资源的重复浪费,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为现代的主动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特别是教师和研究生)对信息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院系资料室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积极作用。

4.1抓住机遇,促进资料室网络化建设

抓住高校大力发展校园网的契机,自觉将资料室自动化系统作为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参加校园网建设。2010年暑假期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在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购买设备,组织人力,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资料室馆藏的35,000余册中外文书籍、9,000余册中外文期刊的全部目录基本信息输入电脑,把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据库资源,并入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了院系资料室的资源,同时也使资料室图书自动化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2利用校园网资源提高特色资料室服务质量

利用学校和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和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充资料室的专业资源涵量,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河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已覆盖全校各个院系,河南大学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局域网、光盘局域网,连通了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这些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快出科研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地学习补充专业知识技能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在把院系资料室各具特色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据库资源后,也为资料室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从而进一步扩充专业资源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学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以及院系资料室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总之,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室在为特色专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后勤保障作用,同时也加强了特色专业资料室的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惠滨.高等院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专业和特色问题刍议[J].教书育人,2005(5).

[2]李婉华.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料室建设与发展[J].世纪桥,2008(8).

[3]杨惠滨.高等院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专业和特色问题刍议[J].教书育人,2005(5).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文献服务

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紧张,纸本和电子资源的价格上涨,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减弱。就拿我馆来说,一年的图书经费总额不过500万元,用于购买数据库的只有150万元左右。而与此同时,广大师生信息检索意识在增强,对文献的各种需求也在增多,单靠本馆的馆藏和电子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使得文献传递业务逐步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大学图书馆和中国香港的大学图书馆通过文献传递索取外刊为其师生服务的总数是其馆藏外刊总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文献传递服务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整合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出现解决了图书馆经费短缺而用户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文献保障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率。

1我馆文献传递服务情况分析

我校图书馆先后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I’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LIS)、南京大学等建立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作关系,并通过补贴传递费用向全校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提供服务,以大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以其便捷的服务方式、低廉的费用为读者从国内外获取了大量学习和科研急需的文献资料,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很多读者对此项服务工作知之甚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寻找资料非常便捷的途径。就我校图书馆而言,文献传递业务虽已开展起来,但使用率高的总是化工学院、生命科学院等几个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其它院系很少使用。原因大体在于广大师生对这项服务了解不够,不习惯于利用文献传递来寻找所需资料。自从我校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以来,总体情况如下几个方面:

1.1文献申请数量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05年该服务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通过宣传,2006年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和利用文献传递服务,文献申请数量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2007和2008年数量呈明显的上升势头。尤其是2008年,截止到儿月,文献申请数量就达到506篇,文献的满足率也提高到了97%(见表1)。

文献传递服务已成为弥补我馆馆藏资源不足、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深受读者的普遍欢迎。

1.2文献传递服务的文献类型从读者需要的文献类型分析,期刊论文达到96%,会议论文为3%,专利和图书仅占1%。因为文献传递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研究生和教师,专业知识领域的期刊论文对他们撰写论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而图书由于版权因素的制约往往满足不了读者对信息全面完整性的需求。从文献语种来看主要是外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占99%左右,只有极少的日文和德文文献。中文文献由于我馆购买的CNKI和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涵盖面比较广,获取渠道也比较多,所以需求也非常少。读者申请的文献语种都是英文文献,表现出读者对文献的原创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与关注。

1.3文献传递服务的对象本校研究生和教师是我馆文献传递的主要服务群体,其中研究生占全部读者的49%,这是因为研究生做论文开题报告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通常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原文需求量大。而且在研究生提交的这部分申请中有一部分是代替其导师提交的。其次为本校教师,占47%。退休教师和校外个人读者仅占4%。

1.4文献来源日益广泛以2008年完成的文献申请为统计源,分析发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占全部文献来源的48%,CALLS提供的文献占全部的40%,网上免费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占8%,CASHL提供的文献占4%。NSTL以其高效的服务和低廉的收费成为为我馆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主要途径。CALLS提供的优惠补贴力度也很大,资源更加丰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见图1)。

1.5补贴力度逐渐加大为了鼓励更多的读者利用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不断调整和加大补贴力度,并深入到学校各院系进行宣传,使这项服务成为广大师生获取原文的有力助手。现在我馆对本校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实行补贴费用70%的政策,这样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利用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其所需文献。即使这样,图书馆用于补贴的费用与订购现刊或补充过刊所付出的费用相比还是低廉很多。图书馆以数目不多的经费投入,却换来众多的读者从文献传递服务中切实受益,使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2存在的问题

2.1宣传力度不够我馆自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活动以来,采用过多种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宣传月”免费进行文献传递服务、深入院系发放原文传递宣传资料、进行读者培训宣传文献传递服务、在校园网及图书馆网页上公告等,但效果仍是不够理想。广大读者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理解意识还比较淡薄,原因在于更多的读者习惯于利用本馆的文献资源,不了解通过文献传递这一渠道,利用他馆馆藏文献来满足自身需求,因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读者全面了解文献传递服务,加强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理解和利用。

2.2服务方式落后我馆目前对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工作流程是:读者到图书馆交纳一定数额的预付款,并提供所需要查找的文献信息。工作人员在互联网免费资源、本馆数据库中查找,查找不到时提交到馆际互借系统中进行文献传递,传递来的文献一般通过Email发到读者的邮箱中这样虽然方便图书馆对文献传递服务进行统计和管理,但给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一些读者因为怕麻烦就放弃了利用原文传递这项服务来获取文献。

2.3文献传递服务的费用补贴力度还可加大文献传递的费用是影响读者需求的主要因素。读者往往一听到收费就望而却步了。尤其对于没有科研经费的研究生来说,费用是限制他们接受文献传递服务的一大障碍。我馆对本校师生传递文献进行70%的补贴,笔者认为补贴的额度还可以加大。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大补贴力度来鼓励读者多申请文献,以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

2.4文献传递馆员的素质需要提高文献传递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献传递服务质量,影响到了文献请求的满足率。在网络环境下,一个合格的文献传递馆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熟悉互联网上各种检索途径,善于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准确、快速地为读者查获所需的文献。所以图书馆应大力加强文献传递馆员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其更新知识结构,成为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能,具有较强的捕捉、分析和整理信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5文献传递服务制度需要健全文献传递服务

需要有全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力措施来保障。我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有利于本馆发展的文献传递服务制度。如对文献传递实行补贴政策,鼓励读者多利用文献传递服务,以加大文献传递的力度来弥补馆藏不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集成化管理、一体化服务;建立一个畅通、快捷的服务平台,为文献的传递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

3改进措施

3.1加强宣传。改进服务方式加大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读者介绍本馆的文献传递服务项目,介绍文献传递的内容、办理程序、收费标准等,加深读者对文献传递的认识和理解,激发读者利用文献传递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简化文献传递服务的程序和手续,开发用户自助管理系统,尽量避免采用手工服务模式,采用半自动或自动化的服务模式,尽可能地缩短服务时间,让用户能快速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自助式文献传递对用户获取文献的自由度加大,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并且用户满足率高、周期短,这样会更加激发用户利用文献传递获取文献的积极性。

3.2加强经费补贴目前许多用户虽然获取文献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对服务收费总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图书馆应该真正认识到文献传递是用以缓解经费困难、补救文献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准确定位文献传递服务性质,不能以赢利为目的,降低传递费用。国内很多重点高校的图书馆为读者支付文献传递费或者提供补贴,有的将文献服务费纳入文献经费范围,而且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的设立文献传递原文补贴专款,有的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优惠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既减轻了用户的负担,使用户乐于接受文献传递这一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又缓解了图书馆经费和资源不足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笔者从这几年工作经验来看,实行完全免费进行文献传递工作目前在我馆不太切合实际。因为这需要读者有很强的信息素质,否则很容易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和许多无用劳动。所以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读者信用机制,给那些有信用、经常性需要获得较多文献的学院和读者更多优惠鼓励他们通过文献传递服务索取文章,并及时把最新的补贴信息反馈给他们;而对于那些信用不好的读者则一定要在每次传递之前收取一定量的押金,防止给图书馆带来资金和文献信息的浪费。只有把费用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才能进一步推动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