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教务计划

学校教务计划

时间:2024-03-23 08:5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教务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教务计划

第1篇

1.根据学校实情,作好部分教师的思想工作,配合学校完成岗位聘任,坚持初一实行双向选择;初

 

二、初三保持相对稳定而略有调整。

 

2.配合总务处完成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完成好初一新生的录取分班工作,初

二、初三按计划开学,正常开课。

3.配合政教处安排好初一新生军训工作,召开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对前学期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配合政教处完成对各班级的量化考核,有利于调动和为以后评价班集提供依据。

4.积极配合各年级组完成各组计划,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对讲优质课的教师进行评定。

 

5.积极配合学校和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开好实验课,并做好“普实”验收的准备工作。

6.配合各处室完成学校督导评估自查工作,同时做好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教育学生要有爱护环境的意识。

7.加强各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并查对各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今后各教师的考核提供依据。

 

8.负责完成好排课、代课、调课的临时性工作,为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作好工作。

9.配合年级组订好本学期的考试资料,注重把教学放在平时来抓,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的活动。

10.完成好教材征订工作,并对存书进行统计,以便以后利用,指导和配合图书室工作人员。完成好图书室的开放,教材发放和各教师、学生征订服务工作。

11.配合微机室人员完成好期中、期未成绩统计和各项工作。

12.努力完成教务处日常事务工作,并完善期未考试制度和阅卷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改卷前做好评分标准,责任到人。配合学校对工作不认真的教师制定出处罚意见。

13.配合教研组做好本学期教研工作。

14.完成各教师计划、总结、教案和作业的检查工作。

第2篇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指导性文件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本着“实在、实干、实效、争先创优”的原则和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中提出的“规范常规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思想,做好“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攻坚克难阶段工作,力争本学期通过温州市验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稳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2.继续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常规管理评估、课堂教学评估、教师考勤评估等制度建设等,逐步形成一套与绩效评估接轨的态绩效评估制度,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学常规流程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方法,督促教师做好教学常规活动,圆满完成“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攻坚克难阶段工作,力争本学期通过温州市验收。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储备我校教师人才资源,培养出一大批师德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队伍群体,骨干教师、中心组成员、教坛新秀、教坛新苗等学科带头人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雁作用。

5.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加强后20%学生的质量监控,提高优秀率、合格率,降低低分率。确保在瑞安市、质量监测、学区质量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6.加强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控,争取毕业班升学人数、上重点中学人数再创辉煌。

7.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专长。做好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8.努力打造书香型校园,加强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的开发建设工作,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9.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义务教育档案建设,做好新生招生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教学常规工作:

1.本学期我校继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开齐、上足、教好”课程计划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按课程计划安排好班级功课表和教师授课表并严格执行。不断完善《*镇中学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镇中教学工作常规》和《*镇中教学管理常规》,使常规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2.完善听课制度,采用“公开课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相互探究、相互切磋。开展跨学科听课、家长进课堂、教研组教学调研、学校优质课评比、学校新秀评比等各种形式活动,形成“人人上讲台、个个下课堂”的良好氛围,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行政领导、新教师及其指导老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2节(外出听课除外),并认真做好评价。听课记录及评价将作为月评估和期末评估的重要依据。

3.做好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攻坚克难阶段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流程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方法,督促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四个环节达到教学规范标准,确保本学期顺利通过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验收,具体要求如下:

(1)备课要了解年级段、本单元课程的特点,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时教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要有感而发;

(2)上课要做到“带题上课”,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明确课改的方向,加强课堂评价意识,有意识的运用激励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评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有活力、有价值;

(3)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量适当,难易搭配。课堂作业:按照学科特点及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涉及精当,针对性强,注意作业的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有错及时订正。作业设计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防止作业量少,该练不练的现象;家庭作业:注意研究布置的策略,提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提倡综合型、实践型、调查型、研究型等作业布置;作业的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尤其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做好作业批改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共性错例分析,不断进行分析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练习和帮教。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的书写中,就要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各项作业、语文英语等学科考卷批改中,学生的书写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4)质量测评要有针对性,测后要认真分析讲评,期末检测要与瑞安市教研室、*学区教学质量评估接轨。

第3篇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务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之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在教务处的引导规划下开展的。为了使我校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师队伍。开学初学校就集中全体教师进行了开学动员工作,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平溪中学学校管理制度》、《平溪中学教学常规管理》。陈校长还做了工作部署。通过学习,为本期的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工作量。

我校是一所中型的农村中学,教师除了担任上课工作外还要兼任其他很多的课外工作。我们学校教师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教学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年龄大的、身体差的、两地分居的教师主要承担课时任务。年轻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本地居住的教师除了要承担课时任务外,还得兼任其他诸如财产、电管、图书、实验室、食堂、小卖部、安全工作、寝室管理、绿化、课外辅导等等工作。在工作中,教师们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极大的支持着教务处的工作。

三、合理规划,合理计划

常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务处把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给全体教师。在上课之前,每位教师根据教务处的要求详细的订出,写出学科计划并上交教务处存档。教务处作了认真记录,公布了检查结果。在12月份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学常规大检查中,学校工作计划评得了9分,教务处、教研处评得了8.5分,其他工作计划得了8.0分。得到了检查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常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进教学发展。

在本学期,教务处根据教学管理计划,每月底对全体教师的业务进行大检查。实行各个教研组长检查本组教师业务,把检查记录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对各个教研组长实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上课教案(查备课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等)、早晚自习、听课记录、测验、记分册、作业批改等。教务处最后汇总公布,在教师会议上作总结,表扬优秀,指出不足,促进教师们教学进步和敬业精神。

五、狠抓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务处本学期在教研教改方面作了精心计划和安排。具体工作如下:

1、开学初收交各种计划,期末收交各种总结,并记录归档。

2、开学初制定出学校工作安排日程表

3、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比赛作文创作四法》。

时间: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成果为:学生多人在作文比赛中获奖,教师论文多篇发表或获奖,学校获得“诗词进校园”和“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奖。

4、开展学生比赛活动。

加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6人获二等奖,18人获得三等奖。辅导奖教师:周启德、杨和明、张健锋。学校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2012年5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有4人获全国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周启德老师获辅导奖。2012年4月举办学校“法制教育手抄报”比赛活动,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2012年5月开展学校“采集、制作化石标本”活动,3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5人获鼓励奖。2012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黄平县新农村“一事一议”作文大赛,我校八(3)孟兴敏一举夺得一等奖。2012年5月开展全国中学生数学知识竞赛活动,2012年12月开展全国中学生物理知识竞赛活动。

5、组织教师和参赛。

6、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10月份张红艳老师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7、每个月各个教研组开展一次示范课、公开课或者观摩课。

8、每个月对教师业务进行一次大检查并作记录公布。

9、校际教研交流活动。

第4篇

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教导主任的定位。教导主任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现代教育体制下的管理者。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的理念和指令经过教导处传达到学校有关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终端,而每一个部门和教师的工作需求、工作状况经过教导处上传到管理者手中。在这个信息传递中,教导主任要起到信息内容的提纯和信息形式的加工作用――便于信息更准确、快速地传递,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网络经过教导主任的组织和协调而变得更加通畅。

1 对教务职能的认识

教务工作“做什么”即教务工作的教学管理职能。教务处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阶段和环节,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作,以实现教学管理的预期目标。具体表现在:

1.1 计划职能。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调动教师有效进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规范性文本。开学前,教导处就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熟悉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收集教学工作信息,汇总科组、级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需求,结合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具有方向性、层次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的教学工作计划。

1.2 组织实施职能。良好的计划需要落实,因而教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是教务工作另一职能。教导处要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贯穿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甚至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计划的实施。“组织”意味着要较好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好部门职能及人员关系,有效地处理突发性冲突,合理地配置任务;而“实施”意味着要明确具体工作的操作步骤,任何一项工作应当详细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及配套设备设施,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如安排学校的每周工作,周五学校举行例会,各线小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教务处汇总各项工作,周一晚工作会议上布置工作,每一项工作实施的责任人、步骤、方法、要求都得向涉及的教职员工明确,便于合理规范地完成各项工作。

1.3 评价职能。对于一所学校,评价是促进管理的手段。检查是评价的基础。教务处人员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了解各部门、学科组、年级组和教师是否正确执行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的落实是否积极有效,是否有创造性。检查具有监督和考核作用。但是,监督和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提出工作指导意见,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个体能力,促进协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如对教师的备课、计划、改作、辅导等教学环节的检查,教务处应:①把权利下放到教研组、备课组,备课组长检查,教研组长审核签名;②每学期分期始、期中、期末三次检查,盖上备课组长的印,教导处的印章。再如对教职员工工作的评价考核问题,学期结束,教务处逐一对每位教职员工按德、能、勤、绩 各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核定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考核等级,核算每一位教职员工应得的奖金,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1.4 服务职能。教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那么有哪些服务呢?①保障教材、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及实验室、教学场地等一切硬件设施能够安全优质的运用于教学活动。如学校的图书室、文印室、实验电教等设备,都由教务处牵头,制订规章制度,落实职责措施,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充足资料、设备设施,教师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只要是有的,我们一定替他们找到。②保障教学工作程序的正常运作。如对教师上课、改作、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规范规定,我们都列入《学校管理制度》中。

1.5 建议职能。除了以上职能外,教务还要考虑到行政性,要“参政议政”。积极主动地为校长唱好“配角”。在校长拍板决策之前,需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直言相谏,多给校长一些提醒,不断地为校长出谋划策。每次讨论工作的时候,不要有“上有校长‘扛’着,下有级组‘垫’着”的想法。工作过程中,要能维护决策的严肃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论怎么样,自己首先都能模范执行,在工作中努力去适应、理解、,主动配合,积极支持。

2 怎样做好教务工作

2.1 教务工作需要把一切复杂的教学工作安排变成一些简单的步骤,使教师能够按部就班去操作,这样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也即“简单化的原则”。从简单化以后的“步骤”表面来看,教务工作似乎是非常轻松的,教务人员似乎只是发了一个通知,而实际上,教务工作变得更复杂了,因为教务工作者要在教师接受任务前理清所有的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并且把这些内容编制成简单的“步骤”――而传统的教务工作只是发一个通知,一切事务教师自理。这就是说某一教学工作操作简单,但设计操作的过程却是复杂的。

第5篇

关键词: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教务数据;深度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电子商务中反映尤为突出。对于学校教务系统的应用相对较晚,但教务数据对学校而言,是最基本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保留是学校运作的根本。对教务数据的分析也是对学校教学效果的评定,能够从庞大的教务数据中挖掘出更潜在的信息,既是对学校运行状况的更深入了解,又有利于学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

2 教务管理状况分析

教务管理不仅是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它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可以反映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分析学校培养方向的正确性,并以此帮助学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务数据分析的处理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人工和计算机处理的两大阶段。

2.1 人工处理阶段

为了反映较大范围教务情况的整体特征,教务部门通常要付出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这个数据的收集通常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一段时间还必须重复执行。比如开课计划、学生成绩、教室使用情况等。然而,分析收集来的海量数据更是教务部门头疼的一件事。

还没有出现计算机前,光靠人工来处理数据有时还会面临这样的窘境:上一期的数据结果还没分析出来,下一期的数据收集又要开始了,因此整个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另外,有些数据需要间隔一段时间重新收集,然后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分析数据。比如成绩分析,若按照4年制本科为一个分析周期。首先,每学期教务部门要进行一次短期成绩分析。其次每学年教务部门就需对即将毕业的本科前4年的所有成绩做一次中长期成绩分析。然而,如果学校还需了解长期以来各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则还必须知道近10年、2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绩发展趋势,那么光靠人工去翻阅以前的数据就是件很困难的工作了。所以人工处理数据阶段,有许多教务数据分析工作受到很大限制。

2.2 计算机处理阶段

自计算机出现后,许多领域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务管理同样也不会忽略如此有效的技术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关注信息化在各领域的应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教务管理、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教务管理、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教务管理。在前两个阶段中,许多教务工作确实提高了效率,但是教务海量数据中隐含的价值仍不能被有效发掘与利用。正如在一大座金山中,获取更有价值的黄金还需更细致更有效的清理和挖掘。

虽然在前些年,学校各级部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构建信息化教务系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学校各子系统或多或少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也没有有效的方法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快速挖掘更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因此,耗费成本收集的数据没有利用就被弃置了,教务数据分析仅停留在表面。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逐渐进入第三展中,即有效应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知识。

3 DW和DM技术

数据仓库(DataWare,即DW)是指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人员的决策[1]。当大量的数据被整合在一起后,从用户分析角度来看,使用这些数据的手段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面向知识处理的教务系统应能够自动剔除掉不需要的数据,按照用户的要求整合杂乱的数据资源,获取某些可用的属性。而且,学校的决策通常是经过观察长期发展的状况而制定的。其间,需要分析5年、10年,甚至几十年的大量相关数据资源。因此,教务数据需要被长期且稳定的存储。在日常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时,利用数据仓库的思想来进行,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的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即DM)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模型或规则)的过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

首先,我们要确定数据挖掘的对象有哪些。数据资源可以从多方面获得,如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向不同范围的业务对象调研获得,或反之业务对象主动向系统设分析设计人员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从网络中获得数据资源更快更多了。

其次,要有效地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就要遵循科学的应用流程。一般的挖掘流程是:(1)确定挖掘对象;(2)数据准备;(3)数据挖掘,即模式提取;(4)结果分析,即模式评估。[2]

数据挖掘功能用于指定数据挖掘任务中要找的模式类型。数据挖掘任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描述和预测。描述性挖掘任务刻画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般特性。预测性挖掘任务在当前数据上进行推断,以进行预测。数据挖掘系统要能够挖掘多种类型的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或不同的应用。数据挖掘功能以及它们可以发现的模式类型包括:class/concept description、Association analysis、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Clustering、Outlier analysis等。

4 建立面向知识处理的教务数据分析系统

按照上述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以教务系统中成绩分析为例介绍如何让教务系统实现面向知识的处理。

4.1 构建教务系统的数据仓库

这部分主要分为四个任务:确定教务系统中的数据源;Web数据的预处理;多维Web数据模式的建立;应用OLAP技术。

4.1.1确定教务系统中的数据源

教务系统的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获得:

(1)各学院开课计划、学校学计划;

(2)教师提交的各门课程的成绩。

第一方面的数据主要由学校、各学院按照培养计划每学期提交,包括各专业班级的课程安排、授课教师、课时、学分等。这部分数据主要以Excel表格形式提交,教务部门对这部分的数据收集与存储大部分停留在文档形式。

第二方面的数据主要在学期末由授课教师分专业班级和课程提交。目前,这部分的数据收集有的以纸质文档形式收集,有的以Excel文档形式收集,也有的实现了数据库收集存储。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首先要将这两方面的数据完全实现数据库收集与存储。随着教务数据与日俱增,还需使用数据仓库来管理这些数据。

目前,有许多学校实现了在线登录成绩的信息化。那么如何对庞大的Web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呢?

4.1.2 Web数据的预处理

通过Web收集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管理员可根据需要用某些字段记录相关数据。如:专业班级名称,教师登录名,课程名称,成绩比例,分数,提交时间等。对Web数据的预处理包括两步。第一步:清除噪音,即去掉对知识挖掘无关的数据。第二步:转化数据,即将原始数据按照挖掘需求,通过重新组织或简单计算转换成规范模式。

4.1.3多维Web数据模式的建立

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选取维。多维数据便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以深入了解包含在数据中的信息和内涵。N维数据矩阵用C(A1, A2, . .., Am ,count)模式表示,其中Ai代表第i维,i=1,2,...,n, count是变量,反映数据的实际意义。

数据单元用r[A1:a1,...,An:an,count]模式表示,即为维Ai选定一个维成员ai,i=l,…,n,这些维成员的组合唯一确定了变量count的一个值。通常,需要了解成绩的分布情况,可以选取专业班级维、时间维、课程维构建数据矩阵,以形成多维视图。

第二步,构造多维视图。先选取Date维(按学期组织)、Class维(按专业班级组织)用二维形式表示每个专业班级各学期的成绩状况。然后加入第三维Course维(按课程组织),进一步构建成绩分布的三维视图。视图显示的事实是Course_Class_Analyse(课程专业学习情况)。

第三步,创建多维数据模式。最流行的数据仓库数据模型是多维数据模型。最常见的模型范例是星型模式。

4.1.4应用OLAP技术

OLAP,即在线联机处理。应用OLAP技术可以很方便地从Web数据矩阵中作出一些简单的结论性分析,如回答一些问题:(1)哪些专业班级学习情况较好,哪些较差?(2)哪些专业课程成绩较高,哪些较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维数据模型上的OLAP操作,如下钻(drill-down)、上卷(roll-up)、切片分析(slice)和切块分析(dice)等技术对问题进行求解。

4.2 挖掘模式的有效应用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自动发现学生学习倾向和专业发展趋势。

4.2.1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范围

虽然现在已有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网站,但教职工与学生仅仅只在Web上进行成绩的登录和查询。这样的教务网站只是提供了收集数据的快捷途径,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本身应有的应用价值。教务系统希望能够从其门户网站中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并依此发掘更深入的服务信息。同时,学校高层也希望能从教务系统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计划的实施效果等。这些都需要从海量的教务数据中应用特定的挖掘模型反映出来。基于此,对于下一次培养计划的修订才有现实的数据支撑。

4.2.2应用挖掘模式提取和分析知识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在数据挖掘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取有效数据,得出知识。对于教务系统而言,可以应用聚类方法确定特定不同成效的学生与课程的分布,从而识别出一些问题:

(1) 对于某个专业班级,哪些课程学习效果较好;

(2) 对于学习效果较好的课程,是因为教学效果好,还是开课计划恰当;

(3) 对比同一门课的不同专业班级,以辅助各学院分析培养计划的适应性。

5 结束语

关于DW and DW 技术对教务数据分析的应用,还有许多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但是,不论从哪个方向进行研究,都必须要以提高教务处理能力为宗旨,让教务资源发挥最大的辅助决策价值。

参考文献:

[1] Colin White. Data Warehousing: Cleaning and Transforming Data [M], InfoDB, 2002.

[2] 林宇. 数据仓库原理与实践[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第6篇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发掘和改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又称为“戴明环”。作为一种循环往复的管理模式,它贯穿于质量管理活动的始终;作为一种科学的程序,它对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保证产品质量稳步的提高。

PDCA循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组成。计划,即确定目标和制定活动计划。执行,即具体实施计划中制定的内容。检查,即对结果进行检验,看其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即对已经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加以适当推广,以便今后工作时遵循,总结失败的教训,以免以后工作中再犯同类错误。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PDCA循环不仅适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也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它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把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使之呈现出一个不断前进和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趋势。

对于中学教务管理工作而言,我们应该把持续改善和不断创新的理念贯穿于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使教务管理工作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务管理,也称教学行政管理,是指教务人员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且顺利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即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统筹兼顾,建立一个比较正常和相对稳定的过程。教务管理工作就是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畅通无阻,使教学过程协调化、最优化和高效化,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那么,如何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呢?下面就以PDCA循环模式对教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谈几点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一、计划阶段(Plan)

中学教务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全体师生,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方面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人与事,工作内容涉及范围广、头绪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教务工作的计划上下一番工夫,绝不能对工作泛泛地做一个大致安排。计划的制订应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停地修正和改变设定好的计划。教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目标而展开,因此,我们在每学期初,对本学期教务管理工作必须精心地做出总体上的设计,同时对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要列出详细而具体的安排。例如,某项工作预期的目标是什么、执行者是谁、如何去做以及到何时完成等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也就是说,工作目标一定要明确,并且要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无论是常规性工作还是中心性工作,都应逐步完善并形成学校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作流程或程序,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虽繁杂但有秩序,虽琐碎却显章法。

二、执行阶段(Do)

以抓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的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之中心”,教务工作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要使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需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状态稳定良好

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依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自觉性。

2.注重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有效控制教学质量

教务管理有必要加强备课、上课、自习辅导课、活动课、作业以及考试等的检查,引导教师高效上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3.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重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做到多读书、勤听课、多反思和善写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三、检查阶段(Check)

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发挥其重要的监控和服务职能,就是要抓好各项教育教学计划工作的落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收集整理各类活动资料,以备后续考核评价之用。为全面反映教务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具体可以做好如下几种评价记录:上课及早自习情况记录;集体备课记录;教案作业检查记录;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评价记录;听课情况记录;参加公开课、说课活动情况记录;参加年级组活动出勤情况记录;参加教研组活动出勤情况记录;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撰写论文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撰写论文获奖情况登记;期末学校统考科目平均分、及格率结果记载,等等。

四、处理阶段(Action)

在处理阶段,即对教师的工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阶段,肯定先进教师的工作成绩,推介他们的成功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另外,总结失败的教训,引以为鉴。最后,对于遗留的问题,在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动中,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述四个阶段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它们彼此促进,相互渗透,统一有序、周而复始地循环于教学管理的工作过程之中。由此而衍生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周期必然是前一个教学管理周期的发展和提高。

第7篇

关键词 教务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功能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185-02

随着中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对中学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目前很多中学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教务管理模式。教务工作非常复杂繁琐,很容易出错。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对中学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学教务管理现状

学校教务处平时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调查分析,株洲市中学教务管理工作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教务工作量非常大。随着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大,光靠人力操作管理已经非常困难;

2)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还停留在人工操作和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很低;

3)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很多数据还靠纸质方式进行传递,比如开课计划、课表的下发还是采用纸质文档,非常不方便,而且增加了很多额外工作,并且非常浪费资源,不利于无纸化办公的推行;

4)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中学也开始推行学分制,中学的课程结构变的更加复杂,给教务管理工作也带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家长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靠打电话和纸质成绩单,不利于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教学资源管理基本需求

教学资源管理主要是对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录入,同时能够提供教师信息查询,并能够进行机构设置,进行学校机构部门信息的录入。同时能够确定各部门的人员,对各部门的人员调动能够进行及时的调整。

2.2 学籍管理基本需求

学校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构成班级的元素,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中学学籍管理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学生参加高考报名录取工作。

2.3 开课计划基本需求

系统应该有能够录入编制开课计划,同时应该有修改、读取开课计划的功能,如果计划发生更改则需要向教务部门申请,只有得到批准时才能够进行开课计划的修改。

2.4 成绩管理基本需求

对于中学而言,成绩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查询和查看统计分析情况的功能,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够通过网络登录来查看学生的成绩。

2.5 选课管理基本需求

新课程改革使得中学课程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选修科目,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取选修课,同时学生必须选取规定的学分的课程。选课完成后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进行选课结果查询,开课教师也可以查询选课学生名单。

3 系统总体设计

主要用户涉及到管理员、教务人员、教师、学生、学生监护人5个角色。用户登录后首先进行身份认证,若用户信息通过系统认证后,系统将根据用户的权限赋予其相应的访问权限。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权限审核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功能管理模块组成。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主要业务,以易操作性、易维护性等方面考虑,将系统划分为教学资源管理、开课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选课管理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七个功能模块。

4 功能模块设计

1)教学资源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导入教师信息、录入教师信息、机构设置、确定部门人员、处理离校人员组成;

2)开课计划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录入科目信息、录入模块信息、设置课程方案、设置开课计划、设置学期、周数组成;

3)学生学籍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创建班级、班级注册、确定班级所属年级、录入学生信息、调整学生班级、确定异动学生、查看学生信息;

4)学生成绩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成绩录入、成绩、成绩查询、成绩分析一共4个模块;

5)学生选课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网上选课设置、选课要求设置、调整学生选课、查看选课结果;

6)数据库维护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创建数据备份维护计划一共3个部分;

7)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日志管理、用户管理二个子模块。

5 系统实现

以成绩管理子系统中的成绩录入模块为例,对其进行介绍。按班级成绩录入界面如图1所示。设置好要录入班级的相关信息:学年、学期、班级等,然后进行检索。检索完成后进行成绩的录入,如果有学生出现舞弊、缺考情况可以在特殊情况里面进行选择,若出现其他情况可在备注里面进行备注。录入完成后点击“保存”就完成了成绩的录入。

6 结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向学分制转变,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务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株洲市中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缓解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压力,使得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卓越计划;高校;教务员队伍

引言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因此,可以说,“卓越计划”成功的标志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校教务员作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教师们与未来“卓越工程师”之间教学工作的桥梁,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第一线,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地位独特,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  “卓越计划”

教育部“卓越计划”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卓越计划”的工作思路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2]

2  当前高校教务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教务员队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长期受“重教育科研、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一直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同度不高,就连高校里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从事高校教务工作的教务员自己也普遍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教务员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的机械劳动,只做一些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甚至只起到“收发员”、“通信员”、“传声筒”的作用,没有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干,忽视了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研究等决定高校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这一认知就使得高校在教务员的选用上要求不高,且不注重培养,致使高校教务员队伍具有来源渠道庞杂、“科班”出身较少、文化素质偏低、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等特点。如教务员有的是从本校不同专业毕业留校的,有的是学校为了人才引进博士、教授,照顾其夫妻子女关系的硬性安排,有的是为了照顾学校领导的配偶、子女而安排进来的,有的是从其他系列转岗来的,有的是机构改革的富余人员安置进来的,有的甚至是因为岗位空缺或人手紧张而临时招聘的临时工等等。这些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相对较低,即使有的是本科以上学历,但学的也是其他专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现代教学管理知识,缺乏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欠缺高校教务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如协调组织沟通能力、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政策理解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培养方案等的理解能力等。

2.2 工作繁杂辛苦 工作热情不高 队伍不稳定

教务员上与领导打交道,下与学生打交道,左与教师打交道,右与同行打交道,对外需要其他部门单位的支持合作,对内需要各教研室的协调配合,同事间需要互相支持帮助、交流信息,分工不分家,师生间、部门间均需要教务员进行协调沟通。可以说教务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毫无精彩可言,而且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得罪人,吃力不讨好;另外,教务工作不容易量化,即使做得再好也看不见明显的成绩,但一旦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且教务员的职务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待遇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困难、进修培训机会基本没有、发展空间不大,职业生涯发展前途渺茫。低地位、低回报、高负荷的工作会使教务员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严重挫伤教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这种氛围下,也会让教务员存在着“跳槽”的心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岗。而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业务性强的特点,教务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和精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务员的频繁“跳槽”势必会造成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影响,造成管理工作的动荡。

2.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许多高校对教务岗位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教务员的教学管理研究缺乏激励措施。这一缺失使教务员形成一种意识,觉得干了也不多,不干也不少,干好干差都一样,只要不出差错就行。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工作的惰性,容易低标准要求自己,工作热情自然不高,更不要提工作创新了。在管理上也墨守成规,按章办事,无法适应高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而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2.4 工程及科研意识淡薄 工程实践及科研能力不强

工作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教务员每天要面对繁琐复杂、随机性大的事务工作,且这些事务工作时间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还要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些都让教务员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科学研究。再加上对教务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务员自身素质不高、高校领导对教务员工作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也让教务员从事科研意识淡薄,工程实践及科研能力不强。

3  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校管理者应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对教务员工作性质认识的误区,从思想上重视教务员队伍建设,根据自身情况,应承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教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本人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来推进教务员队伍建设。

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示意图

第9篇

与普通高校教学、科研并重点相比,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学秘书来完成,他既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又是教务处对各个分院(系部)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桥梁,还是学校各项规定和任务的主要传达者和具体执行者。他起着联系教务部门与教师之间的协调作用,是保障分院(系部)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教学秘书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时间性强,工作繁杂,责任重大。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民办院校教务秘书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 提高思想和道德素质

1.1 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党教育方针的落实,教学思想和计划能否顺利执行,执行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基层管理岗位——教务秘书的个人素质。这就需要教务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此外,还需要熟悉民办高校的办学、教学和管理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地安排和开展工作。

1.2 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

教务秘书工作任务重、范围广,所涉及的多是一些琐碎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务秘书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教学工作服好务,为学院教师和学生服好务。“教务无小事”,教务秘书工作中的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要求教务秘书本文由收集整理必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此外,还要对师生充满爱心,不计名利,用自己的言行来展示管理机关的作风、形象和水平。

1.3 要具有甘于默默奉献的职业素养

繁杂、琐碎的教务工作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工作中的辛苦也常常不被理解和认可,有时为了及时完成工作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这些都需要教务秘书有一种强烈的敬业心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树立一种“替学生着想,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2 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要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教务秘书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要对分院(系部)各专业的情况熟悉掌握。民办高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与公办院校相比,必然要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特色,这要求民办院校的教务秘书对分院(系部)所开设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只有熟悉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才能在教学管理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是教务秘书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能力之一

具体表现为要做好教务处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分院(系部)的协调沟通工作上。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当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实行二级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务秘书工作中具有协助管理的职能凸现出来,教务秘书不但要协调系部主任搞好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还是上下、平级之间沟通和教学情况反馈的主要枢纽。作为教务秘书,要做好上传下达的沟通协调作用;还要向教师传达学校和系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主动与学校教务处、学院办公室、人事处等学校职能部门联系,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此外,还要主动和其他分院(系部)联系,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要主动征求和虚心听取师生对学校、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分院(系部)领导和学校主管部门。

4 要有创新精神

任何工作无创新就无发展, 无创新思维就无创新工作。教学秘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脑筋,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向教学主管领导提出今后教学工作安排的建议。又要有新观点、新视角,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方式,使建议有创新性,从而进一步完善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教务秘书;能力

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务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教务秘书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其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教务秘书,要能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并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由此,必须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

一、组织和协调能力

现代的秘书人员,既不是那种整天伏案看文件、写文章的纯“文牍性”人才,也不是那种只会“捆捆扎扎、收收发发”的简单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教务秘书工作要涉及到组织协调,比如组织学生有序地参加各种考试,安排考场、座位,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档案等。教务秘书的职责还包括协调工作,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教务管理人员是学校、院系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作用。协调组织工作做好了,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部门之间的融洽相处、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在工作过程中,教务秘书要学习组织协调方面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艺术水平,做到使多个部门、多个成员互相配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资源,为做好工作打下基础。既有数量的配合,又有各项工作的时间配合、行动配合。

二、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教务秘书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校管理的信息传递大部分是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的,对教务人员来说,能熟练起草一般性的公文和文件,如通知、请示、报告、调查、会议纪要、教学情况分析、工作计划、总结等等。书面语言运用方面要做到准确、简练。准确:在表达中不论是选字用词、判断推理、多种综合,还是阐释观点、表述意见、引用材料,以至语气的把握,标点的使用,格式的安排,都必须准确无误、无懈可击。简练: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力求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最必要的内容,做到“文约而意丰”,“言简而理周”。

口头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教务秘书重要的工作工具。教务秘书应用口头语言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传达学校各种会议精神;二是向师生宣传解释学校的各项政策;三是向学校汇报系数学工作的相关情况。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务秘书要具有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把内容表达清楚、表达准确,易理解和掌握。教务秘书在熟悉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学、社会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做到语言条理清楚、准确清晰、简明扼要、措辞得当,以提高沟通效果。

三、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

电脑已经成为教务工作的重要工具,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技能,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首先,要掌握office软件和相关教务软件的应用技巧。目前,高校基本普及网络化办公,运用教务软件进行排课、选课、学生成绩管理,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工作的质量。这都要求教务秘书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办公的优势。其次,懂得计算机安全维护常识。计算机病毒泛滥,稍有不慎,可能对宝贵数据造成损坏。具备计算机安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经常给软件升级,装杀毒软件,对重要数据经常备份等等。此外,了解一些计算机基本维护常识,比如,磁盘碎片整理、各种启动模式的操作、系统恢复等。

四、创新能力

教务秘书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和完成计划规定的常规工作,在做什么方面是别人确定好的,无需自己考虑,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去做,高效率、高质量地去做。教务秘书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具体的日常事务处理中。

1、简单事务高效化。教务秘书每日都要面临着一些简单琐事,由于上级领导工作的计划灵活性,许多事情常常是临时想到的,于是,教务秘书不得不要应急处理临时分配的任务,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教务工作,在每一学期都应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使得每一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要做的事,都包括在计划之内,尽量减少“突发事件”,便于工作有序进行。

2、复杂事务条理化。教务秘书工作要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事,这要求要谨慎有条理,做到一丝不苟,万无一失。比如,考试监考的安排,不容出半点差错,每场考试的时间、地点,监考人员都不能有冲突,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还有教学档案的保管,教学档案种类比较多,若没有恰当的分类方法,很容易使档案凌乱、混杂。

五、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内容上看可分为认知调控、情绪调控和行为调控。认知调控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目的、意义等,在认识上的调节和控制。由于种种原因,教务秘书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如对教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角色和身份缺乏认同,这会影响对工作投入和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的情绪有两种――消极的和积极的,教务秘书在工作中,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养成一套规范化的行为(语言),在突境中,也不至于行为不当,影响工作。

六、社交能力

当前,社会交往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一项“热门”活动。社交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同样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热心为师生提供各种帮助,做到谦虚、尊重人、热情、善解人意、多办实事,努力营造一个祥和、融洽、互相信任的氛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高效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11篇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要结合我们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科学定位艺术设计专业群;要紧贴滨海新区的文化艺术市场、紧贴产业需求、重点设置滨海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专业、优化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使我们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和产业群有效对接,培养出适应滨海新区发展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滨海新区艺术设计产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有效对接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新的教学体制的改革优化,国家早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十三五”规划称为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期,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引领我国教育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这就要求各高校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其中加快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校园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查阅资料表明,在国外一般有强大的技术队伍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所以国外的各大院校已经基本引入了ERP系统,用以提高教务系统在内的校园信息化水平。相比国外,国内的教务系统的信息化实现的比较晚,人力、物力的投资比较少。近几年来,教育部和有关院校通过直接购买国外或软件公司的成品软件或者自行开发一些教务软件,积极推动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但是,这些教务软件还是存在一些适用性差、功能不全、特殊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缺陷,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和国外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正是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通过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教务信息系统的现状,结合国内“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区域应用机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潮,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和监控,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教务管理软件充分依托校园网,和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不断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手机用户客户端,让学生、老师及访客,更方便快捷的随时随地的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观看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学校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的动态,以及访客等潜在客户的兴趣点,让学校的制度信息更加人性化,可实施操作性更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努力寻找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本文正是通过在工作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实践,发现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减少办公的地域限制,扩展办公的时空,合理分配资源,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促进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校内与校外的沟通,才能使教务系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功能可以不断扩展、多个系统可以相互兼容,不断更新、并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所以本课题针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又对各个工作模块进行需求分析,给软件公司提供最有利的数据反馈,加强校园网络的支持作用,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最终使我们的教务系统跟上时代,采用最新的 B/S 架构模式,三层(多层)的结构体系,结合英特校园网技术,真正解决高职院校信息不共享、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以及不同院区工作不能达到有效协作的问题;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数字信息化,合理利用校园网实现各教学管理部门的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打破教务管理人员与师生间信息传递的繁杂,让教师、学生及各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查询校园教学信息,用快捷的无纸化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务管理人员从日常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张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的各种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使得高职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务管理系统的相对落后。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多校区办学,这种模式还将长期运行下去,为保证多校区办学模式能经济、稳定、高效地运行,只有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得以实现。而且教务管理系统又恰恰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在当前社会竞争中的生存、发展与地位;教务系统信息化程度还是一个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目前,面对繁杂的教学琐事,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需要一套新的教务管理系统把这些复杂的工作通过计算机来辅助完成,通过校园网络与共享,广大师生通过校园内外的网络远程进行访问,这样不仅能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人为的错误,而且能让广大师生及访客等用户第一时间得到可靠的信息。特别是在广泛开展学分制以来,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数据都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中,教学计划的日常运行更加复杂,各种信息频繁更新和传递。这种状况不仅仅是繁琐,还要加强重要紧急事务的有效监控。本课题正是重新梳理教务系统信息化发展中的优缺点,找出其不足之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以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计划、排课、选课、学籍及成绩管理等教学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样更有利于上级部门随时掌握各个学院的信息更新和变动,加强了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了资源共享,实现教务系统更加规范化和便捷化。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能更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保证教学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减少教务管理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使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为高职院校的各种重要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从而制定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12篇

1、各分院各科室之间数据流通不畅。

2、教务处与各教学单位存在数据交换形式不统一、不科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3、现有的教务管理软件下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工作需要。所以如何更好的开发教务管理系统,以此来满足教务管理的当前需要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学校信息运用将变得轻而易举,故此,信息技术走入高校管理已是必然趋势[2]。

二、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一个作用于教务管理工作各项环节的功能性软件,是面向全校各教学部门使用的多模块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相关技术

本系统主要运用了.NET开发技术架构、ASP.NET开发技术、SQLServer数据库系统、C/S与B/S系统架构等相关技术。

3、教务管理系统的组成

3.1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活动中最基础工作,它由学籍信息管理、学籍日常管理、学籍异动管理三大块组成。学籍信息管理是学生到校入学,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个人数据信息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所在地、入学时分配的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宿舍号等个人原始信息。学籍日常管理则是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项情况,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评价、奖惩信息、入党情况等。学籍异动管理主要是记载学生学籍状态的变动情况,包括休学、复学、退学、留降级、转学等等。系统设置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分院、专业、班级、学号等相关的关键字段,管理人员输入相关信息得以建立学生信息库,用来区分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为后期成绩登入、选课、评教做好相关基础数据。做了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数据重复,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

3.2考试管理

学校都是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估教学过程是否全理,如何改进和完善。考试管理主要任课老师出题,教务处组织考试、学生根据考试安排应考。系统设定考试时间、考试课程、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姓名、监考老师等关键字段,管理人员制定好考试信息,即可随机安排监考老师,学生上网查询考试时间,从容应考。

3.3教材管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所以教材管理要十分谨慎。首先由任课老师挑选出符合教学计划的教材,报教务处核准教务处向供应书商进行采购,课本入库后发放给学生,最后入库结算。系统包括教材选定、教材征订、教材发放、教材入库四大方面,设定课程名称、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ISBN编号、单价、使用班级、订购数量等关键字段。教师填写教材书目信息,教务处审核,批量出成征订书目报送,教材入库都在系统上完成,做到数据统一,审核环节完善。

3.4成绩管理

成绩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凭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毕业。但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成绩,光看考试成绩是不够,就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日常参赛、评优评先等都纳入考核的依据,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客观的评价学生。系统设定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评、补考时间、补考考场等关键字段,通过教师录入成绩,系统即可按6:4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学生可在教务处公布成绩上查到自己的相关成绩是否合格、是否要补考、在哪补考等相关信息。

3.5选课管理

本校院校均采用学分制管理,而选课则是学分制的中心。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在校期间修完足够总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这校保证了学生学习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又灵活地满足了学生自己的意愿,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学校公布开设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务处汇总选课结果,公布未成功选课的学生姓名和不达标准人数的课程,让学生进行课程重选,仍未到人数下限的课程取消不予开设。系统设定了课程名称、课时、考核方式、任课教师、教室号、开班人数、选课结果等关键字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校园网的任何电脑上都能看到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选课,在教务处汇总后,再进行重选、补选,最后完成全校的选课活动。

3.6评教管理

为了更加公平、客观的考核教师,学校将评教管理进行改革,从以前由领导单一对教师评价改为领导对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更全面、客观的对教师工作给予公平的评价,让教师从中找到问题,并合理的改进及不断的完善,以此来提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系统设定教师姓名、所授课程、所授班级、总课时、评分等关键字段。领导、教师、学生在规定时间上,在网上进行相关评比,教务处汇总,避免了手工评分的数据错误、缺失,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公正性,让教师更好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3.7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的来设定总的课程安排、学习形式。二级学院根据总纲性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大纲,并分配教学任务,组织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授课计划。系统设定了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所在院部、年级、学分、学时、考核形式等关键字段,工作人员对课程的基础信息进行输入维护,二级分院再来创建教学任务,生成班级课表。

三、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促进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统一化,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教务管理系统建立起统一的规范代码,并且整个系统都使用同一个,保证信息的一致性、规范化。专人分级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数据准确性。

2、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易出错,不堪重负,而教务管理系统让工作人员从手工操作出解脱出来,大大减少了重复工作,减少了人为差错,共享信息资源,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3、统一了管理模式,促进教务信息的共享性

教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整地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迅速、及时传递,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信息共享。

4、促进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如何更好的操作教务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操作人员明确定位和分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去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

5、方便整理汇总、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