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企综合部管理制度

国企综合部管理制度

时间:2024-03-23 08:5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企综合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企综合部管理制度

第1篇

相关热搜: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

引言:国企行政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对于国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国企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国企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参与到国企的管理过程中。但当前国企行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国企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对国企行政管理的监督不够等,这些都会导致国企行政管理水平下降。

一、国企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环境越来越复杂。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其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比如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就应该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对具体的管理内容进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企业环境,行政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各种事务也越来越多。

(二)国企行政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当前很多国企行政管理过程中’其管理制度还应该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使得国企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更加有序,能够更加统一。

(三)国企的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公务活动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从而确保各项公务管理任务能够得到落实。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层级体系,但是当前很多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顺畅。

二、国企的行政管理策略

(一)积极应对复杂的环境形势。国企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管理人员方面着手,管理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的了解,从而使得国企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信息化宣传’对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国企行政管理人员都能对信息化管理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能够对国企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挑战有所了解,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比如在国企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和完善,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首先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国企的管理人员的受到传统的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因此使得很多国企内部出现人员冗余的现象,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规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如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加强对考核制度的完善,从而使得国企行政管理的各项任务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落实。同时,还应该要在国企内部建立统一的管理办法,对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促使其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的确定,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其次,要在国企内部加强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完善国企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建立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国企内部的各种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落实各项国企行政管理任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多层级的管理体系,对于不同层级的责任以及权利义务进行确定,使得国企内部能够实现有序化发展。另外,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同的层级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信息反馈,对各项行政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汇报,从而使得各项行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为了实现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可以在国企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渐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得国企行政管理流程更为顺畅。

(三)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国企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与国企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尤其是当前很多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使得很多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进而能够对国企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应要接受国企内部以及外界的监督,比如一些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可以避免国企行政管理人员出现慵懒懈怠现象,以此提高国企行政管理的综合水平。

三、结语

第2篇

在许多国企中,许多财务人员根本没有全面成本管理的意识,或者只专攻某一方面的成本管理,而对于全面成本管理有心无力,给国企全面成本管理造成阻碍。同时,在国企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中,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力度较差,比如在材料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材料保管和使用制度,导致出现大量的材料堆积或某些材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企正常的经营生产,增加了国企的运营成本。

二、加强国企全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全面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要在国企领导层中进行全面成本管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从上往下的宣传效应,达到推广全面成本管理在国企中使用的目的。其次,利用公司文件、广播和宣传栏等加大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员工群体的成本管理意识,为全面成本管理的开展提供良好基础。第三,对基层员工专门的成本管理工作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立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来解决员工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工作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并激励员工创新成本控制措施,从而实现整体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是提高国企全面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应该吸取国内、国外的相关经验,结合国企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国企自身特点并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中,应该加强对涉及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重视,并对不同管理岗位、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建立责任机制,避免出现成本管理中工作出现脱节、疏漏以及负责人员之间的互相推诿等现象,对于出现成本失控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从而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约束管理人员行为。

(三)做好日常成本的监督工作

良好的监督对于全面成本管理执行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在国企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与人员,确定其监督对象、责任和权利,以加强对国企成本管理各个关键点的监督,有效预防材料购买价格过高、产品质量不过关、公款私用等成本管理失控问题的发生;其次,利用员工之间互相的监督,建立完善的举报、奖励和反馈机制,对于员工举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查与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公示,提高员工对于国企成本管理人员监督的积极性。

(四)确保全面成本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有效保证国企全面成本管理的效果,降低其运行成本。首先,在材料、办公用品等物品采购上,要做到材料采购的合理、材料质量的达标、材料价格的优惠,在满足国企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仓储费用,避免出现库存物资积压、变质等问题;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上,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根据国企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岗位、调整人员结构,采用科学的薪资制度来留住人才,最大化地提高国企各个岗位工作效率;第三,提高国企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国企应该在产品生产或者服务流程方面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生产或服务的质量最优化,避免由于产品质量过低或服务水平较差等引起的国企品牌形象受损等问题,预防返工、重复工作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国企的运营成本。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 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改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制度、战略管理制度、决策制度、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企业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遵守制度的规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是以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依据的。有效的制度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很多企业在制度的制定、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缺陷,这种存在缺失的制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

企业制度的不完善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指导思想的偏差、着力的不均衡、细节不详细等。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未将“人性化”、“综合管理”、“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贯彻其中,使管理制度出现指导思想方面的偏差。其次,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往往将管理制度的力度放在产品的生产上,而对于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产品的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这种忽视将会使企业出现经营危机。近年来我国曾经发生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

很多企业的制度制定时比较完善,考虑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在执行时缺乏应有的力度,执行也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多年来的思想惯性弊病造成的。例如:很多民营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亲情化或友情化关系,企业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员关系,使得很多企业的员工在衡量企业的管理制度时,注重人情关系,而忽视了对制度的执行,这种执行不到位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对制度的创新造成了障碍。

二、造成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实施、创新的过程中都需要人来完成,因此,人为因素,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只有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理念,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为依据,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并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将使企业管理出现脱轨,,越权处理等问题。

(二)理念因素

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基础,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更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的落后使管理制度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中的各阶层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出现了偏差。

(三)物资因素

企业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内部物资的保证,它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上提供了物质保障。例如:企业制度的创新必然会进行设备的更换、对外考察、研讨等,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大量的物资作保障。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面对不断出现的挑战,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调整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必须以多种模式来应对不同的要求,在不断的改变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对于随时发生的变化做出积极调整。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将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

(二)创新财务制度

社会的发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体现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法权益。不断健全和创新财务管理,清晰的体现企业的产权关系,充分体现财会政策的公平,保持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是新时期对企业财务制度要求。严格、创新财务制度的管理将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创新。

(三)不断提高企业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员工进行各种教育与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创造途径。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座谈会、研讨,加强对员工思想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思想根本上转变企业各部门、各阶层人员的思想观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理解和配合企业完成管理工作。再例如: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出一种科学、民主、文明 、有序的和谐氛围,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考核,不断优化各种监督与考评机制,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行为约束,增强领导者居安思危的意识。

总之,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针对企业的不同时期、不同经营战略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制定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红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商贸,2013(01)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 效能 提升

企业资产构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等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广度的不断拓展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新的变化中赢得更有利的发展地位,需要不断地进行资产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革新,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诸如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业务素养不高等等,需要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我国企业的资产管理效能。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企业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基于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笔者认为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资产管理在实践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依靠他们的专业管理思路和管理技能来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但实际情况是,与其他部门相比,资产管理人员人数较少,管理的力度相对薄弱,更为关键的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大打折扣,他们所依据的管理主要是靠经验而没有注重时刻革新自我的管理技能,没能做到管理知识的与时俱进。

其次,企业资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现代市场经济强调效率,效率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所在,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式的账务管理方式和手工编制方式,显然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项目或者是事项的要求。

最后,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不够完善,同时管理资产配置上也不够合理。现代企业以效率为生命,企业为了提高运行的速度,通过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但是使用后管理问题却是漏洞百出,管理部门无法得到有效的一致认可,使得很多贵重的设备在使用后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干脆被弃之不用,造成了资产的极大浪费。

二、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能的路径分析

与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适应,笔者认为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能,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注重培养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与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对企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其中既包括思想上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又要较好地从企业规模、所处的行业环境等实际情况来着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领导部门也要改变传统的看待资产管理人员的眼光,只有部门管理层提升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让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实实在在在感受到本部门实际地位的重要性,也才会给予资产管理工作以应有的重视。

其次,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细致化管理,使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资产管理理念。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能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资产的浪费。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如通过构建企业资产管理数据库,通过实时地对资产进行全面的动态化的监管,来提高对企业资产整体情况的了解程度,为资产的有效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动态监控平台。要强化企业资产的改良管理。做到企业资产的新增和报废的严格区分,避免管理上的无序,导致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客观上要求严格区分资产引进规划部门和基建开发部分的职责分工,使得两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共同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最后要完善企业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上的责任的划分和分担。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所以企业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为资产的合理使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标准。当然,良好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依靠企业资产的构建审批制度、验收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保管使用制度等等其他相关的制度配套实施来提高总体的资产使用效能。所以,各职能部门要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实施管理计划。在管理职责的分配方面,就是要明确奖惩制度,落实责任分担,这在客观上要求管理部门明确管理人员,将管理事项具体地安排到个人。

总而言之,企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细小的角度来强化其管理水平,还需要从管理制度的构建和相关制度规章的配套实施来强化其管理的总体水平。落实责任制度作为最终的处理环节对资产管理水平起着方向的触动作用,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的。所以企业应该从以上多个角度来促进企业资产管理效能的总体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任会来,路秀平.企业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实践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2).

[2] 许燕.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载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3] 黄鹏鹏,张婧. 企业资产管理(EAM)及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7(03)

第5篇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此来实现对员工工作效率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员工能够拥有高效的工作效率,这种绩效评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除了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之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绩效评价,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近几年才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进行研究,虽然成功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使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研究脚步大大加快,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1、让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对于管理制度就不够重视,也就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视。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一点,从我国民营企业所具有的经营难、寿命短的特点上就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来。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价,能够让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企业在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有效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理论和绩效评价进行结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1]。

2、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提升,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提升形成最直接的影响。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价,就能够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还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特点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改革与创新,时刻赋予企业充足的发展活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分析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检查和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来确保员工能够拥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价也是一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效率”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此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就是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能力、行为以及结果三个方面综合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进行评价。在这三个方面中,制度的能力和行为是产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基础,只有制度的能力和行为得到了保证,才能保证制度绩效。因此,二者都构成一部分潜在绩效,而制度结果,是绩效的直接现实,属于现实绩效,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只有在综合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才能够构成完整的制度绩效,实现对制度绩效的评价[2]。

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指的就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在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制度规范、整合、协调、激励等制度行为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果。这三个相关联的部分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全部内容。然后,对结合起来的所形成的全部内容进行评价,也就是所谓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为企业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的结果科学合理,所以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和阶段,然后对这些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再进行绩效评价。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员工绩效、部门绩效等都进行详细的绩效评价,而不同的绩效评价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和缺陷,如果单纯对单一的绩效进行评价的话,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如果进行系统化的评价流程,就能够轻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3]。

2、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由于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有的管理岗位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基础评价以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也就能够通过解决问题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得更加完善。

4、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正确调整

在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制度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发展所形成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特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正确调整,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肯定,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就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媛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J].中国有色金属,2011(5).

第6篇

关键词:存货管理;库存;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23-02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存货管理完善与否直接关系企业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反映并决定着企业的收益、风险、流动性的综合水平,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二、存货管理的要点

1.存货的采购。“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何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存货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制订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是科学、完善的企业存货管理的第一步。

2.存货的计价。存货计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企业在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

3.存货的库存管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消费者的偏好变化较快,市场需求变动较大,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也由此而愈加缩短。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库存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失去对新商品的应对力。因此,为降低甚至避免这种资金积压过多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尽量在不影响生产与销售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零库存。

4.存货的盘点。存货的盘点,是确认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企业应设法提高盘点效率,减少盘点损失。可采用的盘点方法主要有“全面盘点法、区域盘点法、重点盘点法、满架盘点法等,企业应视存货的种类、重要性程度、价值、数量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盘点方法。

三、存货管理的主要目标

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这种存货的需要主要出自以下原因:第一,保证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第二,出自价格的考虑。

四、中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一方面,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甚至少数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这些企业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统一、明确的制度标准来规范各种行为,是造成存货管理混乱无序的源头,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存货管理,仅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当定期考核相关制度执行程度,评价存货管理制度的执行对错误和舞弊的防范作用。

2.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是中国企业存货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经验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订的科学采购计划。

3.存货的核算、计量不准确。《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在中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也就无法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由于市场变化较快,在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存货的当前市价可能已不能确定,也就无法正确确定可变现净值,致使存货的实际价值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来。

4.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中国很多企业都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执行力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各部门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实物周转与核算脱节,品种收发记录不准确,财务部门的存货信息与仓储部门的实物信息不能对应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无形之中给少数部门或员工营私舞弊创造了条件,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流失。例如,企业有进货作业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存在以下风险:(1)未把生产计划与时间表告诉进货部门或未清楚说明何时或哪里需要材料。(2)已验收的原材料等资讯未输入资讯系统、或未及时输入、或输入的内容不正确。(3)订货单遗失或未送交进货作业单位。(4)缺乏采购期限的资讯。(5)验收报告或运货单遗失。(6)例外情况不相容职责不分离。

5.存货资金占用量大,周转缓慢。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量大,导致大量资金呆滞,周转不灵,这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因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上述情况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大量资金的呆滞,流动资金严重紧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容易因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五、中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途径

1.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健全、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贯彻、落实。(1)确定方法: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严格按照COSO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内部控制》要素所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内部牵制组织设计、制度文件设计内容。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管理控计设计,即做好整体计划控制、组织人事控制和行政领导控制三方面设计内容,做好顶层规划,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2)建立存货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功能具体体现在管理中出现的非希望的事项,也即是将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加以比较,如果发现了差异,则应当由控制职能,予以适当纠正与处理。即企业确定合理的标准,建立科学衡量结果方法,用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差异分析,从主客观二方面采取补救措施,通过过程进行综合检查与评价。(3)运用科学、合理的存货内部控制方法进行评价,如果仅有内部控制程序而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则控制目的同样不会达到。内部控制方法是实现控制目标、发挥控制效能的技术手段,在控制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内部控制方法,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也越来越多,但主要有目标控制方法、组织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方法、检查控制方法和标准控制方法等。但不同控制目标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各不相同,企业管理者不能统筹把握,综合考察。(4)董事会及监督委员会,这其实是COSO内控五要素中控制环境一子要素。但控制环境和“高层下面的形象”深受单位的董事会和监督委员会所影响,即所谓的傍样力量和“上行下效”的作用。(5)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使之与员工绩效挂钩,明确奖惩,确保相关员工自觉执行各项存货管理制度。

2.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企业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合理地制订采购计划。应实行存货采购的授权批准控制,应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使用采购资金,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很多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要从定性角度进行日常管理,很少利用现代信息工作之便进行定量管理,没有充分计量企业的储备成本中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方面,更没有进行三者综合考虑,进行最优化考虑,选择最优的储备成本。同时在存货决策时主要注重存货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没有进行存货决策方法即经济批量方面探究。

3.加强存货的库存管理。存货积压将导致大量资金呆滞,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长期积压导致的存货损毁、遗失等情况更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在生产规划、销售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存货积压,加强库存存货的管理,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减少存货积压带来的间接和直接经济损失。

六、结束语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利用先进科技确保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通过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2] 黄秋.浅议企业资金及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21).

[3] 侯春兰,李红梅.企业存货内控管理之我见[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5).

[4] 陈菊兰.存货内部控制浅议[J].经济师,2006,(1).

[5] 刘俊.I.R.P系统及其对存货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3).

第7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的众多企业员工在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最低生活保障领域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是受到我国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信息管理陈旧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完善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关键词: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的众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出台了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法律对于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人性化的一种体现。

一、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常见问题

1.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会对企业的社会保险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险等已经逐步启动,为企业的员工带来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有数据表明: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的总额占据工资总额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保险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当中,也有部分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险费用。要想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企业应该从内部的机制以及外部的发展上综合考量。

2.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受到社会体制的影响,在社会保险的管理上并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在为企业员工缴纳保险费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前设计好保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写的方式进行,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经常需要对资料进行核实,容易出现差错,从而阻碍了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上的完善。

3.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许多50后、60后的老一辈人们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甚至会有人直接将子女安排进入事业单位,如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局等。许多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关系招聘”的形式,这些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背景的毕业生,以方便以后单位或企业工作的开展。这种招聘方式损害了招聘公平,同时也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或者单位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如那些兼具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人才。

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对策

1.健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方式入手:首先,加强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调配力度,从而解决企业如今面临的国家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次,企业可以采取细化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改革步伐的形式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的职责,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的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最后,企业还可以从工伤保险方面入手,建立工伤保险和工伤发生情况的挂钩机制,减少员工出现的工伤情况,保护员工的个人身体和生命安全,消除潜在的影响企业稳定的隐患。

2.强化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今,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带动了其他产业如制造业、传媒产业的转型。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高效率是人们对管理工作的基本诉求,因此,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从业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其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企业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在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将自身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和国家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结合起来。

3.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快,对社会保险办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只是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而并没有其他方面如计算机、会计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这些人员有的只是通过“走后门”的形式进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工作,而并非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整体素质较低。因此,国家应该对社保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应该懂得计算机知识,还应该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本世纪初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我国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方面的保险事业发展也愈加快速,社会保险的资金规模也在逐年扩张,直到最近两年才有所放缓。企业社会保障体制能够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员工的未来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政府相关社保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互相协调,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社保工作是一项有利于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落实的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瑜.企业社保管理的实践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76-77.

[2]姜清宇.企业劳资与社保管理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01:223+265.

第8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必须实行科学的工商管理。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能够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劣势导致企业工商管理机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导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因此,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介绍

根据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企业实行先进的工商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更好的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工商管理机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经济收益,更加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使企业工商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需要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同时,不仅要融入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观念中,更要灌输到企业每个员工的观念中。只有这样做,企业工商管理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企业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企业的资源包含很广,比如:企业的人力、资金和营销等等很多方面。工商管理是为了探讨企业经济的管理方式和基础理论,由工商管理的人才对企业内部进行综合管理,制定出可行的经营策略。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企业的运行管理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使用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

二、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经济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企业工商管理的理念走入到很多企业,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

1.企业工商管理在应用中的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实行工商管理制度,显著的提高了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招聘一些专业人才对企业内部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从而使企业能够迈向新的台阶。特别是现在流行的职业经理人已经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高度认可,他们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企业内部进行整体规划,从而提升了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网络快速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企业管理者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扩招,发现了很多有潜质的人才,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就相当于提高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第二方面,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使得企业有很多的存货堆积,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日均下降。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者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加上自身发展的优势,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将企业传统工商管理模式转化为信息化工商管理模式。企业实行这种管理模式,方便管理人员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协调好员工、客户、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企业实行先进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经营管理的数据大融合,还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

2.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传统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对市场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针对市场的需求设定产品的规格,很容易造成生产的产品出现堆积,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使企业的资金无法回笼,严重的话,使企业资金出现恶性循环。市场调研部门如果不能针对市场做出详细的调查,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具有创新性,销售的渠道也会受到阻碍,引发企业产品堆积现象,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方面,企业工商管理没有详细的目标。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注重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很少重视企业的文化,更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工商管理需要进行改革,企业不仅需要追求自身的利益,更肩负着社会公众的利益。第三方面,企业管理模式需要迈向新的台阶。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地域性发展的劣势,需要对其进行改革。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发现当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满足公众的需求,更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更加没有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因此,关于企业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冲洗你的调整,使其能够长久的发展。第四方面,企业没有形成品牌价值。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企业之间形成的约束已经无法发挥其作用,产品生产已经没有地域的差异,企业的产品亟需改革和创新。因此,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品牌价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第五方面,企业自身定位不准。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刚刚引入工商管理的理念,在很多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已经很难体现出整个企业的经营现状,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必须制定长远的目标,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眼光要放的长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营造社会影响力。第六方面,市场拓展能力较弱。我国虽然很多企业都将“零库存”的想法设定为目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体系之间的关系。目前,在企业内部,生产部门只是单纯的负责生产,销售部门没有将市场反馈的情况下发到生产部门,导致很多商品生产出来,但是卖不出去,最后导致产品的堆积,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运营。当今社会,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的优势,依然使用传统的物流,导致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受阻,没有将现代物流的优势展现出来,从而很难实行“零库存”。

三、企业工商管理的改进策略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带领企业走向全新的局面。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以创新为任务,给予专业人士定期的培训,给予他们平台,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实践,创造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发现新的突破口。

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关系着每个员工未来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管理队伍,将财务管理队伍打造成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队伍,做好企业的每项财务任务,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

3.重视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企业工商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基层的员工。只有提高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定期的举办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专业人士。经济节奏快速发展,如果企业不能进行改革和创新,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企业在完善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入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人才,还要在企业内部加大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员工积极应对各种问题,丰富知识背景。在企业内部设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

4.拓宽企业发展的平台。虽然企业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到企业中的时间非常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企业的工商管理要想不断完善,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化接轨。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国内市场,很多产品已经表现出了饱和的趋势。为了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需要改变经营的策略,拓展国外的市场,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天地。

5.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实行人性化管理。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依然以经济利益为重点,忽视了人性化管理,导致大范围罢工或者辞职的现象,使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阻碍企业的发展。为了让所有员工都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体现出对员工的呵护,设置人性化的规定,特别是在工商管理制度中,更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制度的约束能力,保护员工的合法利益,更要调动员工的热情。

6.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只有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管理体系是其它管理制度的依据。要想企业能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实行管理制度要更加的科学、合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所依据。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当今社会立足,必须在企业内部实行工商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需要结合工商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让员工有归属感,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的潜质,从而使企业能够跟上世界的步伐。

作者:原禄达 单位: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锦飞.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探讨[J].管理纵横,2014(17).

[2]张晓敏,程杨等.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15(06).

[3]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2015(21).

第9篇

关键词:国企;薪酬制度;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一、当前国企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国企实践中对薪酬制度规范的忽视

改革开放后,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逐步向市场化发展,改革国企薪酬制度势在必行,我国很多的国企都建立了以岗位价值为主、综合绩效因素的薪酬体系。目前国资委在国企薪酬管理上,主要是负责制定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在国企薪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薪酬管理实践的随意性现象还比较突出。

首先在国企高级主管的选拨上还是实行委派制度,很少有通过市场化竞聘方式选拨的,国企薪酬制度上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还不够明显。其次,就是那些实行业绩目标责任制的国企,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和流程都有相应的规范措施,对于国企中一些普通的员工在薪酬管理上却没有健全的制度,这样很容易造成因分配不均引发的企业内部的矛盾。最后就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基本工资、补贴管理都有明确的规范措施,对企业中的一些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却没有制定合理的措施,造成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企业员工士气的低落。

(二)激励机制缺乏与经营监管缺失并存

企业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伴随着企业经营监管的缺失,在国企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老总掌控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上不够重视,这也必将反映在企业的薪酬管理上。虽然目前我国很多的国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上级单位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相关的激励措施和奖惩事项。但是现实操作上,很多国企的高管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对于企业高管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目标责任对企业高管来说压力不大,即使指标完不成,也很少承担降薪、离职的风险。当前很多国企企业都属于垄断企业,垄断经营使企业获得了很多的收益,也在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对薪酬管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缺乏。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行业分配不公与企业内部分配不公仍然存在

工效挂钩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对激励员工积极性、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仍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公平现象。首先,行业分配不公平,由于目前我国很多的国企都属于垄断行业,由于企业的垄断性就使得国企获得了很多的收益,这样的状况在很大方面必然会引发社会的质疑,加上国家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社会矛盾必然会出现。其次,就是企业内部分配的不公平,国有企业同一层级员工薪酬差距不大,如果有差距,也是资历方面的因素很多情况下与工龄有关,体现不出岗位的价值差别.对于那些岗位责任大、劳动强度大、任职者要求高的岗位是不公平的。另外,在国企中员工实际收入与绩效考核脱钩,平均主义分配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保留和吸引优秀人才。

二、完善国企薪酬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设计薪酬制度把握的基本原则.首先,薪酬要体现公司内部的公平性.介理的薪酬制度要充分体现出工作岗位之间的价值差异性,这也是员工衡量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尺.其次,薪酬体系要保持连续性,使公司上下的全体员工有章可循,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再次,薪酬形式需要多样性.应引入广义的薪酬概念,不仅要重视经济性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各项保险福利,更要重视非经济性的薪酬,如职业发展、学习培训等.

(二)完善企业监管,建立科学高校的绩效管理体系。想要解决企业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就需要明确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沟通工作,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利用岗位评价系统对于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评分.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岗位评价系统,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使企业员工能够顺利接受薪酬设计的最终结果,另一方面就是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工资水平。

(三)设计工资结构,减少企业内部分配不公现象。企业的薪酬管理反映在企业员工的工资结构上面,就是各个职工的工资标准。为了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企业员工出现内部分配不公的现象,就要合理的设计工资标准,使得工资标准能够恰当地反映员工付出劳动时间的多少和努力程度的大小,做到依据薪酬与所承担的经营管理贡献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建立和合理的价值标准,对企业各类岗位价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对各项工作岗位进行评定,并结合当前市场工资的水平,在兼顾薪酬体系的同时,进行工资结构的设计,充分发挥薪酬的作用.

(四)设计非经济性薪酬指标.根据公司对员工的年龄、学历结构以及管理层次的分类调查,对年轻员工、学历较高的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应该在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不会引起员工不满意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其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如今员工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把获得培训的机会视为一种收益.公司给予员工在竞争环境中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可以对员工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三、总结

在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成败关键的人本管理的新时代,企业的薪酬管理业不再是简单的给员工发工资,想要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保持企业竞争力,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企业的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着雇员对企业的满意度以及优秀人才的流动和去向等。最终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阿红. 国企普通员工薪酬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10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新时期;创新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我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仅是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适应能力。

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强化企业成员的学习,使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将其转化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去。这样,就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由此看来,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保证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4、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在我国企业的运作中,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开展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企业更加需要行政管理工作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发现,许多企业由于对行政管理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使得行政管理体系难以建立和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领导层行政管理意识缺乏,这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仅注重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抑制了经济效益的潜在提升;二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该方面意识,使得许多工作人员在不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的情况下盲目地管理,这无法保证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2、忽略了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从本质上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有

很大区别,其工作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凸显。由于许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自身的工作性质深刻认识,仅将自己看为单纯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听从上层领导工作建议,便可以对企业的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有效领导。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并且还会影响企业直接效益部门与其无法实现有效沟通,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3、与其有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行政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效用,原因很大程度来自其自身的行政管理制度。笔者认为,行政管理制度缺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由于企业管理者对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深刻认识,使其在具体制定时,并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相适应;二是企业管理职能分工不清晰。由于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分工、工作流程均较为模糊,这直接造成了工作责任难以界定,引起企业职能部门工作的交叉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从整体上削弱了企业的运行效率,造成企业内部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抑制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1、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的,制度同时也是实践执行过程中矛盾最尖锐的集中点。怎样在企业改革环境中,创建一套能够符合企业目前营运状况、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实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另外,行政管理制度在进行改革时,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全员参与。企业在创建行政管理制度时,最好要求当事人能够参与讨论制定,这样可以使员工都能接受并执行这些行政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2、加大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范围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和广泛,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明显,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也需努力向信息化接轨,最终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以下一个方面人手:首先,提升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能力。企业管理者要有效培养信息化管理能力,逐步实现信息化操作取代传统人工行政管理,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分析、计划和辅助决策的基本功能,从而有效保障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展开;再次,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属于智能系统,其基于人机交互式模式,可借助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等辅助行政决策者有效而快速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这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控制有诸多帮助。

3、明确界定行政管理工作权责关系

企业行政管理是否有序,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工作流程。企业管理高效有序的关键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定位是否清晰,是否有详细地工作岗位描述,是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界定及激励措施等。因此,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细化企业行政管理的性质和定位,使企业能够在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下高效运行,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跨越式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适应新形势的任务。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是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成熟,给我国企业带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挑战则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来优化和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好发展机遇,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对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加大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还是对企业的眼前利益看的比较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缺乏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完善[1]。而且,由于大部分企业长期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实质性的意义,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都不具备实际的管理意义,没有时效性。而且,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都得不到贯彻和落实,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约束条例,工作缺乏积极性,工作态度不端正,使得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其效用。

1.2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计划和生产,看中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管理理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基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容易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市场情况的误导,是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

1.3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企业保持企业的科学管理,让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2]。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人才招聘不合理,对于企业员工的岗位分配没有按照员工的职能来划分,员工的工作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等现象,在员工之间容易产生利益纠纷,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的开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进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且能够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的制度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3]。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企业管理者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支出,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企业的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使得企业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2管理理念的创新

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立新的管理理念,创新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完善,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将企业文化等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去,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以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夏侯健丹 单位: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晨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4):238-239.

[2]朱强开.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新经济,2016(18):102.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从宏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和财务协调等工作内容,具体是指企业在分析内部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控制。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在组织具体财务活动的管理以及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中的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资金分配与运营管理,政府、企业各部门与债务人之间财务关系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对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企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资源较为缺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政府通常经济扶持政策较为匮乏,而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政府注入过多政策性保护举措,使中小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扶持体系,使其财务资源相对困乏,不利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而且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性法律法规比较少,不能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扶持。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长期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部分国有企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困乏,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低,而且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知识更新没有普及,远远满足不了国有企业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忽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能进行准确把握,造成财务管理失控,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就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企业发展效率,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因此,健全我国财务管理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4.我国企业财务配置失衡,资金利用率低

我国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资源利用率低,不可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而且企业财务管理不及时,不能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资金利用低。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盲目的进行担保、投保,随意进行出售转让,财务管理内部协调控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流失。

三、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建议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抵御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准确的进行财务预测。企业应加强各部门财务管控,定期核对企业财务账目,若出现财务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政策,培养定期抵御财务风险的习惯。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落实财务风险的反馈、控制,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应健全自身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意识,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轮流上岗分工制度,促进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共同监督,确保企业各部门资金的安全。还应严格规范财务核算,提高会计业务工作水平,将企业总账目与各个明细账目进行核算校对,编制相应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目前经营管理现状,并及时改进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培训工作,增进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通过不定期考核,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与财务管理能力,从中挑选高水平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并给予奖金或员工福利等激励措施,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财务管理力量。

4.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加强财务分析力度

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落实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各项目各阶段盈亏信息,使企业管理层能正确掌握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并定期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财务分析与电子信息相结合,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将财务信息分析的更透彻,更明确。同时也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无误。

四、结语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挑战,政府部门应与企业齐心协力,完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财务政策支持,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解决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健康优良的发展。

作者:邵玉芬 张晓晨 辛国炜 单位:1.凯利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2.山东建筑大学 3.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司

参考文献:

[1]张虎军.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4-5.

[2]杨永宁.浅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J].财经界(学术),2010,(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