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4-03-25 09:5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1篇

新疆石河子市133团第二中学83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培养 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含有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各方面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初浅的认识。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我们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并没结束,关键还在于如何落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1.1 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中,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1.2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的情绪达到,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

1.2.1 引导学生懂得该在何处质疑问难

⑴文眼处。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首先抓住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的理解统领全篇。这句就应是全篇文眼。一个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学生的这个质疑问难就紧扣文眼提得很好。

⑵相似处。大多数课文中有比喻句,从修辞上讲,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往往有相似之处。教师可凭借比喻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探求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如学生学习"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个句子时质疑问难:为什么把""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与""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⑶空白处。教材中有的篇章作家往往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令人暇想,令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质疑问难。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妈妈的死便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跟敌人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去再创造。

1.2.2 引导学生懂得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无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是非问,有的是选择问,有的是特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少提是非问和选择问,多提特指问。特指问又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指向于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带有理解性、探究性。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人不卖火柴,让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呢?老师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她家里太穷了,于是她偷偷出来卖火柴。有的反驳说:她没卖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说明她不是偷偷出来的,而一定是妈妈生病了,她卖火柴赚钱给妈妈治病。还有的说:小女孩有个瘫痪的妈妈,爱发脾气的爸爸,穷得没法,是爸爸叫她出来卖火柴的……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老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讲的多种可能性都很好,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觉得小女孩的家怎么样?学生齐答:穷极了!为什么这么穷呢?资本主义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至此,学生对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这个问题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第2篇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创设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解和探究,教师不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要正确导向,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独到见解、闪光点和积极思考的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错误之处也不能随意、武断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思维的积极性。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去积极思考,探索出有价值的数学结论、思想和方法。选用的情境要新颖、有趣、有内涵,学生通过分析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让学生有一点成就感。

二.培养思维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1、设置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以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趋向。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不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真不错”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造思维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四、寻求数学美打开创造性思维之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予数学灵活性。关注枯燥数学知识背后神秘而又美丽的实际背景自然会使学生从心理上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例如:黄金分割0.618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完美、最神秘的比例,是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当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们在绘画和雕塑时,都是以0.618比例为标准,以确保作品达到最佳水平;一些名画的主题,电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放在画面的0.618处,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古老建筑的木匠师傅所用的鲁班尺,建造房子门与窗大小尺寸之间的比例皆以黄金分割率来计算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的实例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匀称美。

第3篇

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和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教学“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小动物赛跑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并请我们大家当解说员。(看图)我们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能介绍一下场上比赛的情况。”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对其内容进行了重组,通过“小百灵评比”这一活动,由学生亲自数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贴贴为出发点,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1)数数的方法。(2)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3)想减算加。(4)用小棒摆出来然后再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任务学习进位加法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任何的限制,较为容易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美国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这节练习课,虽然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但它的练习强度和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第4篇

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的主要因素在于过于陈旧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至今那种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纯技术“人才”,还大有人在,这就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一大通病。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出来的人才的创造力普遍低下,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缺少的正是引领世界的原创力。所以,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式的教学,更多地强调和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这就大大抹煞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欲望。

在数字化的今天,传媒的多样化发展,公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种多样的艺术新思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美术流派纷呈,各种主义的出现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美术教学必然受到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能进行教学创新,为自己的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使教学真正像一位教育学家所言:“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教法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不是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程序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我们应该将这种观念加以前瞻性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教学理念,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日常美术欣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美术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面对信息传媒高速、全方位的包围,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都较前卫、新潮。从这一方面来讲,是比较有利于美术学习的。但由于他们在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文化素养、个性心理等多方面的稚嫩,甚至每个学生在上述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被教育群,身为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制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负载着太多有价值的艺术信息,也包含创造力。要引导学生打破以前传统单一的思维习惯,力求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软性思考的习惯,向学生介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析各国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和创作方法,拓展学生视野。例如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家的兴趣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达达、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实践中的强调艺术发现和创造的价值,在创作中忘却了凡世,释放自我的乐趣,拓展思路,创造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作品,使现代艺术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可见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所以,要教育学生做个学艺上的有心人,要勇于创新。

当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意味着给学生尝试的权利。学生可以以已有知识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新方法、新创意,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彼此的互动,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对作品要遵循从感觉到理解,从主观到客观,从风格到形式的欣赏程式。在这样大的方向指引下,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理解可以是完全自我的,采用的手法可以是交流、合作、讨论、调查、综合、比较、探究、想象、创造、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打破常规等。因为美术作品欣赏本身正是不同的欣赏者用迥然不同的身世和经历去填补优秀的绘画作品留下的大片空白,用不同的灵魂与同一作品进行精神对话,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艺术批评来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构成了伟大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同时,通过作品创作背景所折射出的艺术家真挚的情怀,也感染了学生们,丰富和升华着他们的精神境界。学生就在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情感的洞悉中体味着求知的乐趣。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他们主动性的学习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授课的思维定势,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走入艺术的世界。要使学生明确认识艺术,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主动性是一种学习状态,一种会自觉寻求各种方式获得知识、能力的方法,要珍惜利用书店、图书馆、网络、美术馆、博物馆等学习资源,要积极自修,勤于动脑,放眼世界,要会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知识分类,归纳、评判、取舍。在多元中不迷失自己,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例如,在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这幅作品之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充分利用周围的信息资源,先自行了解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绘画风格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相关背景资料;有的是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展参观、调查活动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他们也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分别以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这幅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而且对作品的理解非常之深刻和全面。他们从画家的个人经历,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着手,谈到了朱耷本是明朝宗室,1644年(甲申年)清兵入关,明朝覆亡,这给他带来了国破家亡之痛。《荷花水鸟图》就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悲愤凄凉心境,画中的水鸟造型生动,一只脚收回,一只脚弯曲地站在孤石上,头缩回体内,神态孤寂凄清。它既像是在休息,又像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画面上两枝荷叶杆,有曲有直地向上挺起,右上角的荷叶,用枯笔表现出干枯的形态,而另一枝荷叶低垂着,衬托了画面清旷、孤寂的气氛。朱耷所处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是“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情调。这个教学实例,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根据各自潜能更多更好地学习知识,发挥他们的审美个性,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另外,还要使课时的安排具有个性化及互动的特点,力求每个阶段的课堂练习都给学生发挥个人独特创意的自由空间。因为,面对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艺术个性也不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要通过多元的、因人而异的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更善于发现和点拨每位学生的灵感火花,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使美术欣赏的教学真正符合人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特征,符合由低到高,由感知到认知的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201-01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例如科学家的新发明创造、工程师的技术更新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在创造性思维中,既有抽象思维,又有形象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又有收敛思维;既有顺向思维,又有逆向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灵感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联想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它具有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重要特征。创造力也即创新能力,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着智力品质的综合性,并表现出探究性和求新性。

一、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新颖性、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过程。其中启发性问题需要内隐有足够的条件,难度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真正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长者优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欣赏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积极营造自主探究、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提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沃土。一般通过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日常现象、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物理发展史中的典型问题等情境,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问,充分发挥个体的思维差异,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格局,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创造性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猜想假设,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想是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原理、规律寻求解释的过程。猜想和假设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探究活动的指向标,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奠定基础,为收集信息、分析与解释信息提供大致的框架。在实际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和假设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的热情。

三、标新立异,启发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勤于探究求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探究方案,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目的。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不是简单地模仿或重要已有的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根据自己的独特思维大胆设计形式各异的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整个探究过程就好比在建一栋楼房,经过前期的设想、酝酿、选址、预算等准备工作,进入绘制大楼框架图纸阶段,即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就进入实际的施工阶段,按照图纸方案一步一步不断的添砖加瓦,最终大楼才能拔地而起。进行实验探究求证的过程就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施工阶段,关系整个探究活动的成败,是得出所探究问题结论的基础。在进行探究实验和收集证据时,要求学生根据探究的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提醒学生注意捕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开动脑筋,综合运用对比、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加以分析,最终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把握时机,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讨论辩析的习惯,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导致实验方案的不同,再加上实验操作的精细程度不同及学生观察、感知、分析能力的差异,可能会导实验结论的不尽相同或迥然相异。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辨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如同辩论赛的主席一样,要让各组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结论,在陈述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分歧,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要把握时机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讨论辨析,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自然会调动各种经验、知识,无意识中充分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不断地进行比较、反思、总结、归纳,在思维的碰撞中经常会产生创造性的灵感火花,从而锻炼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学”提高到和教师的“教”同等重要的地位,激发和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以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为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情境,开展探究式教学,充分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的素养。

第6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 培养 创造性思维 策略或手段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25-01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人们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新关系或者新答案,用来解决某个问题或组织某种活动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升华,这种思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发散性,是对人类的创造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 高校美术教学活动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也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部分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实践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最终导致学生在专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素质涵养,创新意识较薄弱,这样也导致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那些更有才华尤其是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所取代。总之,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近年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 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高校也要注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高校美术专业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毫无疑问,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修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的指导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色彩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色彩较丰富的物品和经典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其色彩的搭配形式,并让学生在观察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自身色彩感觉的基础上勇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想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确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审美,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例如,高校教师在室外写生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身主观的感受,在作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加强艺术的感染力。在室外写生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生实践和挖掘锤炼。写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也更为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在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课、室内外写生以及想象画、记忆画、自由画、命题画等课程都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进行绘画主题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创造性思维。例如,有些学生的作品习惯以图文并茂、以诗配画的形式来表现,这类作品想象力丰富,形式新颖,主体也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这就体现了学生们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精神。

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进行活动创作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多数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美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更要注意发挥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第7篇

摘 要:创新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创新型人才也是如今社会紧缺的人才资源。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在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学校里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选择中学数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地说明数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其次,重点阐述了数学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就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一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自主思考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数学教育教学不仅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是人们与生俱来而又可以后天培养的一种宝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中学的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一直以严谨性与抽象性著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不好理解的原因。中学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强,在解一道数学题时,要有严谨的思维,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而做对这一道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很好地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中学数学一直以本身独特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中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

二、中学数学教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性和特殊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数学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传授经验知识,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以及进行逻辑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亟须的人才,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体现。

三、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亟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但是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为了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数学基础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学会课本知识更重要,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中学数学的课堂开始。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加快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氛围,积极鼓舞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发表不一样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牟煌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多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思考、探究,自主找到解决的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特别是在考试之后,交流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可以具体到学生对于某道题解法的自我理解,以及考试时学生对于这道题的思考过程,以此找到学生理念方面的错误,使学生善于反思,培养创新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求异创新的习惯,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我国的教育制度更侧重于应试教育,更注重于考试成绩,因此,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的教育现状,更注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授与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中学的数学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性,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要走上社会的学生,创造力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数学教学中汲取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慎思.试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校园(中旬),2016(6):80.

第8篇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内驱力;探索求异;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创新人才最主要的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那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努力,去探索。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悬念性的导语,新奇的课堂教学形式,层层剥笋地挖掘课文中的新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品尝到发现的喜悦等等。

二、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有好多形式,如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三、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加,智力的开发、创造,发明就都难以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开展创造性的课内外活动

创造性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特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批判紧密联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除了具备思维品质的一般特征以外,它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和验证等几个阶段。其特征是无先兆性、闪念性、朦胧性、短时间内不复现性以及灵感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作文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务。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我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运用变通性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变通性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变通性思维就是要求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是极有益处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性。

3.在习作评改中积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泛指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辩证批判思维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批判,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批判的精神。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批判性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著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1)展开“幻想”的翅膀。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2)培养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第9篇

一、夯实基础,打好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学生的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的运用,其实,新的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而就一般而论,知识面越广越深,他的联想、类比和想象的领域的越广,从而得到的创造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有了“基础”后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是应当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就渗透,使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主要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突破常规,只有发散性达到“独特”这个要求时,才有可能是创造性的。

一般说来,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应和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可见,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具体做法有:

1.将课本例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1)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发散。

2.对问题解法进行发散,即通过对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对图形进行发散,这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角度研究或图形中某些元素、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化的研究,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

4.利用探索问题,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探索内在的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想象力诱发学生的灵感

“想象”是人脑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创造新形象,必须以曾经知觉过的其他各种有关事物的表象为材料,这样,加强知觉,丰富学生关于客观事物的表现的储存,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必要途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现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自觉而有意识地追求教学材料和数学事实的形象化,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努力方向,而“灵感”是指人长时间地思考某一问题,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外界条件启示,茅塞顿开,豁然贯通,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短暂过程,而外界条件的启示主要是通过想象过程形成的,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的灵感,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是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四、注重类比,提高猜想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品质;创造性;探索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1-01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讲话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1.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

1.1 主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

1.2 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1.3 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1.4 多样性原则。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时,可用吸管吸饮料观察,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吸盘的特点、打开桔片爽盖子时的响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机械模仿,使物理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解题方法,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题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例如测物质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在对密度实验进行复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现有天平、量筒、烧杯、水,如何测量一块橡皮泥的密度?实验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继续设问:若提供的器材是天平、烧杯、足量的水,如何测量一块橡皮泥的密度?此时学生按惯性思维觉得橡皮泥的体积不可测量而无法回答,教师这时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橡皮泥的体积可否用所给的水的体积来替代。结果许多学生想出了实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疑:若所给器材是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如何根据浮力测量橡皮泥的密度?也可更进一步设疑:只有量筒、水,如何利用浮力测量一块橡皮泥的密度?此题始终围绕着以密度作为中心,以体积作为突破口,结合多种知识作纵向、横向联系,使学生尝试到用发散思维方法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全新感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

3.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创设物理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述与记忆是非常枯燥的,而物理规律与概念的理解更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枯燥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体而又好理解,并且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设置适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去联想、去创造。

4.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还提倡一系列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除了主要表现上述几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根据心理学原理,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得到显著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戴忠恒 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训练 学生掌握 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1.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学生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1.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二是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三是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学生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2.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2.1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是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二是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学生

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其他具有逻辑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相比音乐更具感性。在感性思维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加方便。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成绩,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下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有重大意义。当前人们虽然普遍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专业性工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其次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要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再次要实现多元化评价;最后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阶段,

一、师生地位要平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沟通。只有在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背景下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实现的,而老师要实现有效的启发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师生地位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地位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主动与老师交流。

在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安排等内容一切都是由老师说了算,而学生却没有什么发言权,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法,要发扬民主,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往日的“师道尊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例如在舞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而自己则主动打拍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要创造和谐互动欢快的音乐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到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去倾听音乐,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要通过演奏来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音乐作品,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音乐作品的特点,而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音乐教学是一门感性学科教学。国家对音乐教学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掌握多少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歌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对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因而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周华健的《朋友》,黄征的《奔跑》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友情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邀请和他们关系好的同学来进行演唱。《奔跑》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在讲解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最富有朝气的学生来进行演唱。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全班范围内成立艺术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演出和培训,这样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选择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限制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选择另外的地方进行教学。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单纯地采用一板一眼的传授式教学。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空间的拓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音乐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于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专业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右脑要比左脑发达的多,右脑的能量是左脑的十万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右脑。高效率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作用,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有效的创新精神的培育。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否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关键在还在于师生评价体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关于师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音乐教学是一门多方面的感性学科,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书面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价,这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非常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建教学评价体系。要着重建立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选择多种指标来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期中与期末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要大胆提倡学生自主提倡,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争辩,在争辩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得到有效提高。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评价指标非常单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健全指标,努力实现多远化评价。

五、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一般意义上中小学音乐教学包含多个阶段:节奏编创,旋律编创以及歌词编创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节奏编创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固定节奏中接龙、在变化节拍中的接龙的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旋律编创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音乐的基本旋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编创。在歌词编创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按照节奏以及旋律的风格来进行编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专门进行创编歌词训练,通过与多种学科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按照上文提到的五个措施来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小静.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教育科研论坛,2012(5).

[2]曾宏华.再论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文教资料,2006(35).

[3]刘文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