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交通体系

智慧交通体系

时间:2024-03-25 10:5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交通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交通体系

第1篇

关键词:智慧交通;城市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要实现智慧化,关键问题是交通系统中所有基础设施、设备、包括人等所有城市交通系统参与者的物理属性的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即“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就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技术、运行历史数据等,集成多学科、多参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2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一词由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出。早期,交通部门便提出了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这四个交通准则,智慧交通这一词也逐渐被人们引用。智慧交通利用当代的科学技术和大数据促进人、车和环境的和谐,让交通发展得更加便捷、更加环保。随着我们现如今的社会不断发展,以往的传统交通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如今的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国家的交通出行安全性以及城市间的流通通畅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于这几年崛起的互联网技术[1]。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我们国家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而这些就是我们能够增强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的智慧交通系统也逐渐的提升,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方便车辆的出行,同时还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道路通畅,不会发生堵车等现象。

3 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1 )拥堵导致效率低下与能耗增加。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存在的最普遍与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大型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由于交通拥堵,降低工作与运输的效率,增加生活与生产的成本,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损失或个人的不必要支出。对此,部分地区与城市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在道路中设置全时公共车道,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在部分时段,公共车道处于闲置阶段,对有限的道路资源是一种浪费,由此,说明对城市拥堵问题没有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2 )交通事故率显著提升。当城市的交通秩序出现混乱时,会导致交通事故率的提高。造成城市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对行车过程监管、车辆调度安全、交通全局控制等方面的控制力度不足,有待完善。(3 )噪声及空气污染导致环境恶化。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噪声、尾气,在交通拥堵状态下,噪声与尾气的危害会更加突出,这是由于频繁的汽车启停会成倍噪声的分贝与尾气的排放量。当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与道路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时,因交通拥堵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程度。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对道路的拓宽与新建会增加土地的使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消耗。

4 智慧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4.1 车辆稽查

在智慧交通发展运用中,首先就是在车辆稽查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车辆稽查主要就是指对车辆的违章以及违规现象进行高效的识别和快速的联网处理。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实时的收集车辆的动态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识别和判断能够直接实现对其违章或者是违规行为的判定,尽可能的减少交警在道路上拦车这一传统稽查方式的应用,实现车辆稽查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这一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对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道路车辆的识别和信息监控,可以给车辆建立身份特征标识码,相当于我们人的身份证,每个车辆都有其对应的标识码,使其能够更加方便被感知。同时在进行物联网传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传感设备的研发也要不断的迈向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传感芯片的研究,实现更加精准的信息识别。除此之外,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车辆稽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新型通信技术的融合,借助于光纤和移动网络,实现更加稳定和畅通的信息传输,并且要及时的把车辆违章和违规信息到对应的车主手中,实现全链条式的稽查监管。

4.2 路边停车

对基于 NB-IoT 技术的智慧路边停车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地磁车检器与基站通过 NB-IoT 网络相连,实现停车信息的传输,通过 NB 基站将停车信息送到停车管理平台。相关单位可直接通过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对路边停车的使用监控及管理。而智慧路边停车系统的智慧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实现智慧收费,其主要原理是地磁车检器检测到车辆停泊,系统会根据车牌号和泊位号对应的停车数据进行计费。智慧路边停车系统的应用过程主要如下:(1 )车辆驶入路边停车位停好后,车主根据停车APP 提示将车牌号和泊位号进行停车登记,地磁车检器检测到车辆停入后,系统会按照地磁车检器感应到的停车时间数据进行计费。车主对停车费用进行付费后可驶离停车位

[2]。(2 )当地磁车检器检测到车辆停入泊位一定时间而未主动登记时,停车系统会录入车辆停车信息,并向收费员传递违停警报,通知收费员处理。收费员对车辆进行拍照取证,对车辆的车牌号和泊位号进行登记。(3 )对于不支付停车费用而直接离开车辆,系统会自动将车牌号录入黑名单中。相关执法部门可通过停车管理平台收集到的信息,与交管信息库和城市征信系统对接,对逃费车辆和其他违法车辆等情况进行执法与征信管理。

4.3 意外事故预防系统

在智能交通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也非常关键,因此,构建5G技术体系时要充分融合技术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智能感知系统完善对应的控制模式。5G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效率较高,其对应的通讯带宽、稳定性强。其中,人工智能技术运行系统能实时实现全路网图像信息的模式识别和结构化解读,此时,就能在事故发生前结合路况信息、车辆信息等有效预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及时落实相应的控制机制,最大化地降低运行难度。另外,构建5G技术网络体系的过程中,利用5G网络的低延时性无线网络,就能建立预警信息管理体系,联动对应的车辆车载系统,及时完成规避预警,避免大型交通事故的发生。

4.4 高速公路

互联网技术在智慧交通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主要就是体现在高速公路交费和路况信息以及突发事故信息推送等的方面。首先从高速公路缴费上来看,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车辆信息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到站点信息进行信息交换,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结算,通过安装 ETC 直接实现网络化的缴费,从而建立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次是从路况信息突发事故信息推送这方面来看,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在高速公路路段设立电子眼或者是电子扫描器等的设备,一旦发生突发交通事故就可以将相关的地点以及车辆信息传递到中央控制系统中,通过信息交换为高速路段上的车辆实时的进行信息的推送。

5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5G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进步发展,智慧交通的科技水平将不断提高,在智慧交通体系架构之内,平台的搭建与系统的建设的首要出发点是服务于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在此基础上,智慧交通体系的架构与发展最终应达成绿色、高效、和谐的目标,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京津冀ICT智慧交通智慧城市

1引言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第一次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关于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多次强调要完善智慧城市2.0时代的顶层设计方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热潮的冲击下,智慧交通的完善与优化也刻不容缓。

道路的交通需求在快速增长,但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通行能力却没有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的私家车数的增长速度和同期的道路建设里程数分别为77%和2%,在城市交通的高峰期,54%的车都处于拥堵状态,导致人们每天消耗在上下班的时间比平时多1.5个小时。2015年3月5日,总理特别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新一代ICT支撑、创业创新环境下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通信技术(CT)和信息技术(IT)正日益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CT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不管是交通体系的理论、内容、方式、方法还是组织形式。

2交通现状

交通犹如人体的“血管”,城市的发展需要“血管”向城市运输新的养料,良好的交通管理体系有助于加快城市的建设进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私家车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给道路通行等交通因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城市的“血管”堵塞,导致交通拥挤、交通噪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

2.1道路建设不足导致交通拥堵

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多和道路面积严重,过盛的交通量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在建设城市道路的过程中,一般仅限于建设机动车道,而非机动车动车道,却往往因道路的改良就被取消。在机动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保证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平衡,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加,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阻塞、占用车道、违法停车等动态和静态交通问题,加剧了道路交通阻塞。在2010年北京市交通部门统计的数据中显示:北京市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运行速度仅为20km/h,次干道及之路平均运行速度不足16km/h。

2.2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车出行发出的噪声和尾气同样是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据调查数据表明:大气污染总量的50%来自于车辆出行排放;同时80%的噪音污染来自车辆。

2.3交通安全问题

空气污染造成路面的能见度降低,在现有的交通体系中,城市给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使用的道路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些人在路上往往处于危险的交通环境。此外,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素养也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诱因。

2.4现行交通系统混乱。

随着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机动化出行进程加快,小汽车出行方式已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我国现有城市交通的路网结构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求。

2.5公共交通建设衰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建设出现下滑的现象,不管是经营管理,是服务水平,都趋于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衰退,加速了非机动车的成长,使拥堵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我国公共交通形式还比较单一,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建有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

2.6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我国现在的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等交通管理系统中几乎没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国内交通管理系统中基本上还是空白,对于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应用也十分生硬。

2.7交通发展战略缺乏科学统筹

导致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中,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现有的道路交通架构建设中立交桥、高架道路和城市环路,只能缓和暂时交通问题,因规划不当,不但不能解决拥挤问题,甚至造成交通量增加,给道路增加负担,诱发交通建设的结构性的“负效应”。

3ICT2.0的技术特征

早期时候,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属于两个独立技术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个独立的技术体系逐渐出现技术上的碰撞,进入ICT1. 0时代,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智能化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和“互联网+”的提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渐融合发展并进入ICT2.0时代。ICT2.0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云计算和网络架构趋于一体化

云计算技术和网络架构的发展促就了ICT技术的另一个创新,即云网一体。软件定义网络 SDN和软件定义存储SDS,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流量调度、计算存储融合是云网一体的三个方向发展,其中Fit Cloud云网一体化战略是目前云网一体化技术的主要成就, Fi-t OS云操作系统、Fit Data大数据平台、SDx技术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时代、IT架构对云网一体演进的深入思考,使云数据中心成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地。

3.2协同共享

在传统交通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模式中,各个模块独立运作,并且都有独立的业务系统。ICT2.0时代,智慧交通管理将建立交通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通道。数据共享将消除原来交通系统数据来源的单一性。

4搭建ICT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系统

ICT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一批基于ICT技术的智慧交通业务应用系统,解决道路拥堵、交通监管水平低、交通管理体系不全面等一系列交通问题。通过海量数据信息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综合处理,构建广泛互联的交通要素感知网络,实现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人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形成一个智慧和谐的交通出行环境。从智慧交通系统的生命周期看智慧交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各自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重点突破,示范引领。

第二阶段:转型升级,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三网融合,车路协同。

第四阶段:自驾系统,移动互联。

在科技发展的催化和交通迫切需求的推动下,国内各地的智慧交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给智慧交通统一的定义和发展方向,各地的智慧交通发展形态不一。智慧交通系统框架应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三张网络、一个云平台、八项应用、四个保障五个部分。发展ICT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应该加快推进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落实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工程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控和紧急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建立基于移动设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交通信息和实现交通信息的透明性,建立特殊交通出行方案,为京津冀提供智慧出行方案。京津冀ICT智慧交通建设体系架构总结如图1.

在建设基于ICT技术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时,京津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ICT智慧交通。

4.1优化硬件设施

(1)增加服务器数量并提高服务器等相关设备,优化网络配置,改善内存运行速度,改善交通信息化环境。

(2)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易拥堵路段增加无线覆盖的面积和加强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3)提高监控器及导航系统硬件的质量和精确度,优化网络环境。

4.2挖掘多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并应用于智慧交通

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兴起和新信息技术计算时代的到来,为建设更好的智慧交通系统,需要探索智慧交通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大数据分析、最短路径算法、轨迹数据挖掘、交通网络演化分析、交通网络决策分析、社会计算和开源技术等。

4.3完善和深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形成道路交通管控。

发展ICT智慧交通时,道路交通信息化、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应同时进行。开发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行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控,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处理并共享新城区的交通数据,实现与京津冀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进诱导信息联动、加快路网诱导系统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道路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完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实现自助缴费、交通卡支付、移动支付、自动折扣等功能,建设京津冀基于ICT智慧交通的高速公路停车监管和服务系统。

4.4建设“三网融合”,推进车路协同系统产业化发展。

(1)“三网”指交通运输信息网、车联网、位置服务信息网,三网融合的技术突破和集成应用,引领智慧交通可持续发展,推进车路协同系统产业化发展。

(2)建设“京津冀车路协同系统工程”,重点建设智能路侧系统、集成应用平台和电子车牌技术的应用等项目。打造京津冀地区可持续的绿色低碳ICT智慧交通示范。

(3)推进高精度卫星导航和定位产品和服务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应用,优化智能导航和定位系统算法。

4.5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

(1)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加强源头数据采集质量管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形成交通大数据产业化发展格局。

(2)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扩大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服务范围,促进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深入开展交通信息、道路信息和车辆信息的数据挖掘分析,建设交通综合运行监测平台。

(3)加强ICT智慧交通发展政策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规范和引领京津冀ICT智慧交通建设。

5结论

建立ICT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然选择。城市将紧扣建设“ICT智慧交通”这一主线,立足应用驱动,深入开展ICT2.0背景下智慧交通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加速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系y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究基于ICT的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昊.上海智慧交通发展对策[J].上海信息化,2016(01).

[2]叶鹏松,学军.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新思维[J].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出版社,2015(12).

[3]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6).

[4]王少华,卢浩,黄骞,曹嘉.智慧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

第3篇

本届智博会由三大主要活动组成,即:智慧城市展览会、智慧城市主题论坛和智慧城市主题科普知识电视大赛。

智博会展览活动在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举办,包括1个智慧城市主题馆和3个三大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展。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设立1135个标准展位。

智博会由一个高峰论坛和四个高层论坛组成。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慧城市与城市现代化”,四个高层论坛分别为:智慧健康高层论坛、智慧教育高层论坛、智慧交通高层论坛和中国第四届电子服务大会。

更加关注民生服务

海内外专家们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技术和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简柏特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汉查理,台湾新竹市副市长游建华等海内外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作了30多个主题报告,论坛观众突破1700人。

从此次几场论坛的主题设置和嘉宾演讲内容看,本届智博会论坛的探讨交流更加关注民生服务。多位高峰论坛的嘉宾不约而同地都谈到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话题。而四个高层论坛设置更多是围绕了近年来宁波重点探索实践的民生服务领域。宁波市先行试点的智慧健康保障项目被列入“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已建立了横向联通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纵向连接各县(市)区卫生局的千兆裸光纤骨干网络。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已为16家市、县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累计挂号数已达100万人次,宁波市六区实现社区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全覆盖。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0万份,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评审成为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智慧教育进展迅速,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了一条带宽1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由两岸合作共同打造的宁波首个智慧学校——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已经完成“智慧化”改造,并在新学期投入使用。

智慧交通已被列入试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建智慧交通体系。

恰如高峰论坛主持人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李新社总结所言: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服务、创新和发展。

据悉,第二届智博会后,中国工程院智能城市研究中德研讨会暨“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第二次项目组工作会议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暨专家咨询会还将相继在宁波市召开,相信这些重量级的智囊齐聚宁波,必将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撑。

智慧城市交流合作结硕果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曾指出,要真正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发挥好智慧城市引领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本届智博会上,宁波市与航天科工、中电科技、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塔塔等合作方的23个项目集中签约,内容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相关领域,总金额达90.9亿元。

23个签约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项目、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鄞州智慧应用数据中心、智慧交通合作项目、下一代物联网示范应用“智慧农业”、中电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巅峰集团软件与服务外包、智慧交通视频视觉分析及应用项目、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项目、宁波软件业创业投资基金等。

其中不少项目都涉及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用体系。如航天科工将在信息安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积极协助宁波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将参与宁波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将参与宁波市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等。

此外,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将建成为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的配套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智慧达人”民间涌现

9月9日下午,宁波电视台一号演播厅迎来了一场“酣战”。第二届智博会三大活动之一的“智慧改变生活”科普主题知识大赛决赛在这里举行。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10位城市“智慧达人”经过新颖有趣的攻守擂大战,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本届智博会上,市民们也在会展中心的各个展馆流连往返,观摩、体验各种先进的信息科技给日常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此次智博会上,不少展示的新技术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智慧社区医院、智能家居、数字互动教室等,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智慧”因子。市智慧办主任谢月娣表示,智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在于其能促进、推动一些专业的展示、交流与合作,还在于其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平台,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参与。希望通过智博会能进一步营造起全体市民关注智慧城市、共建智慧城市、共享智慧成果的良好氛围。

“不落幕的智博会”还将继续

短短三天的智博会落幕了,但是智慧城市的成果展示还将继续。宁波市智慧办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厅,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博会”。目前,与宁波联通合作的首个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常年展示厅已经建成开放。展示厅按照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四大主题,集中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及高清拼接大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动态地展示了首批关乎城市发展、民生、经济等方方面面的30余个信息化智慧应用。此后,还将根据宁波市的建设情况不断动态更新新成果的展示。

第4篇

北京:规划投资56亿提升智能交通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已经初步建设完成TOCC中心,实现了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立了常态化综合交通运输协调管理体系。初步统计,该中心现已整合2800多项数据,接入6000多路视频和13个应用系统。

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56亿元,用于提升智能交通。按照规划,北京将建成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和路网运行、运输监管、公交安保三个分中心,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综合交通指挥支撑体系,成为数据共享交换中枢、综合运输协调运转中枢、信息中心,紧急情况下为交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这意味着,市民将可以通过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实时掌握路况信息,提前安排出行。同时,自行车租赁也有望实现网络化服务。

2011年北京首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工程也已经开始实施,这6项示范工程包括长安街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系统、交通信息(公共交通、自驾车、慢行交通)服务系统、公共交通客流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出租车调度服务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营运性车辆物联检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等,相信智能交通服务系统能够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有利于解决北京的交通顽疾。

上海:延续“世博”智能公交模式

世博会结束后,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上海力争把世博会期间的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交通协调机制延续下去,整合各部门的相关交通信息,经过智能处理后,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更多帮助。

上海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将不断完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世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海还将在完善道路交通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改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系统,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动态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在世博会期间,交通保障协调和运行研判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一机制已经被延续下来,正在为上海交通管理提供评估和预测服务。

公共停车换乘(P+R)系统为保障交通顺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共停车换乘系统既保证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又降低综合成本,尤其能为中心城区道路减负,降低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上海交通部门将通过推出更多的公共停车换乘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能。

深圳:智能交通E行全程

深圳市智能建设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起步较晚,存在资源过度分散、信息资源不共享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深圳市交通部门不断探索U服务(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服务)、U保障(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保障)、U体验(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体验)。在智能交通方面,深圳市出炉了《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成立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处和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了智能交通“1+6”系统项目建议书,开通运行了E行网,推进了办公自动化、移动执法、大运交通智能调度等系统建设。此外,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智能交通专项规划工作,是国内少数几个有编制智能交通专项规划工作的城市之一。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投入16亿元资金,用以发展智能交通体系(ITS),包括2亿元的科研经费,以及14亿元的建设资金投入。5年间将完成包括新一代IT和S“1+6”(1个平台、6大系统)工程建设等在内的8大重点任务。

深圳将实行智能公交都市大交通战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专项公交协同、辅助公交参与的智能化大公交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12471”促交通信息化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全力打造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12471”发展格局。即,一是建设一个基础通信网络。以全省高速公路光纤网为主体,以电信公网为补充,建设交通基础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管理部门,用于支撑行业各类语音、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交换。二是构建2级数据中心体系。三是搭建4大基础支撑平台。分别是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省级交通应急处置平台、交通GPS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形成7类业务应用系统。分别是公路综合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水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交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五是依托一套保障体系。以基础支撑、行业综合管理及行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为依托,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山东:潍坊危货运输车联网联控

山东省潍坊市为加强对全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实时、动态监控和调度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对1256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1家危货运输企业,全部入网省统一监控平台,在山东省率先完成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GPS联网联控工作。安装GPS联网联控系统后,不仅可以对危货运输车辆的速度进行监控,一旦车辆超速行驶,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约束,以免因撞车事故而造成危险品泄漏,还可以对危货车辆行驶路线的雨雪天气等进行及时告知,对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危货车辆及时发现,避免部分不法司机随意销售危险品等行为的发生。GPS系统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增强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山东省潍坊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江西:大力推进ETC收费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提高运输效率。

为了发展智能交通体系,江西省依托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实现了沪苏皖赣三省一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截至2011年10月底,江西省高速公路已建设开通符合国家标准的ETC专用车道139条。据了解,江西省投入近1.8亿元,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新建高速公路上叠加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建设,主要建设了道路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超速抓拍系统等,全省16条2300公里高速公路建有智能交通体系。另外,江西还将大力发展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沪苏皖赣三省一市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与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ETC联网,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湖南:打造智能交通运输网络

湖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向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投资约4500亿元,用来修建、升级打造交通运输系统,到“十二五”末将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力图打造一张湖南省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网络。

此次投资建设湖南的运输系统,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二。根据该投资项目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湖南省内60%以上的高速公路将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80%的公路重点基础设施监控覆盖,而且长株潭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这些针对相关安防产品而出的措施都将提高湖南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输。

另外,湖南交通系统还将在“十二五”末实现载运工具动态定位跟踪监测100%覆盖,水路重点基础设施监控80%覆盖,95%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

江西:全面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十一五”以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以智能交通为先导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初步实现了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要运输装备的可视可控。江西省还投入近1.8亿元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新建高速公路上叠加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建设,全省16条高速公路建有智能交通体系。至2011年10月底,全省高速公路已建设开通符合国家标准的ETC专用车道139条,ETC收费站数量67个。“十二五”时期,江西省将牢牢把握交通运输领域低碳与生态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不停车收费系统,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交通运行环境三大感知网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监测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川:智能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四川省2012年将在基础设施和缓堵方面加大力度,计划在12月前基本完成整个中心城区智能交通全覆盖,2011年底前开通市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通道,公交和出租车方面将大力提高交通承载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全覆盖,成都市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交通精细化管理。据成都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道路流量采集、事件检测、交通管控等外场系统,力争2012年6月底之前完成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干线路网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中心城区重要路通流量采集系统等的建设。

成都市交委下一阶段将加快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协调推进成都市铁路建设,加强轨道交通的营运监管;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难。

公交和出租车方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加快常规公交发展,确保至2015年末公交日均载客率不低于600万人次,分担率达到30%,全面建成“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常规公交体系。力争在2012年6月底前建成出租车电招服务系统,开展以预约为主的电话叫车服务,有效缓解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的“打的难”问题。同时将加快绕城高速公路扩站建设和新增全互通立交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开通市域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ETC)通道,大幅度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福建: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智能管理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通过了《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大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实现公交、出租、地铁、轻轨等城市客运一卡通的电子支付和结算。

第5篇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 智能化 网络 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最先提出智慧城市的IBM公司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管辖范围内的城市服务、公用事业、和本地产业的各种需求,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种信息,以更好的分析和应对经济调控;协助政府、医院、学校等系统使之整合,使得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高效、智能,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①

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来讲,是以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带等多样化的网络技术路线组合为基础, 综合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运行系统等各种系统,整合资源,做到信息共享、自动感知、信息应用系统协作、网络互联互通以及海量信息智能处理,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从广义来讲,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城市各系统智能化的阶段,是人们对于今后生活的一种理想和向往,展示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和谐、智能,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二、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光纤到楼的覆盖率达到了40%,语音固定电话用户实现118户,移动语音用户实现653万户,电子数据用户为388万户,另外有限电视在网的用户为122万。据统计,在2010年全市的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16户,其营业收入实现了100亿元,创下了整个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94.6%的新高。

“十二五”时期,在智慧昆明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昆明市进一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各项信息技术在全市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成果。主要表现为:城中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双向改造,三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WiFi信号覆盖全城;宽带乡村试点涵盖了富明县、晋宁县、东川区等8县区共803个行政村。

(二)“智慧政府”管理水平显著

“智慧政府”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来构建起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实现主动、实时监管,提升相关部门政务的办事效率。昆明电信公司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共享信息来推动政府政务网络电子化建设,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系统的网络基础能力。目前,已构建起电子政务网络、智慧灾害防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等“智慧政府”项目,并正式投入使用昆明市政务服务三级联网联动信息系统。

(三)“智慧民生”生活现代化再提速

民生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市重点建设的事业项目。早在2012年就围绕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来发展社会事业,来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昆明市构建的“智慧民生”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市民一卡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通过市民一卡通,不用出门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交煤气费水费电费、话费,甚至彩票、电影票都可以实现。市民一卡通将不断发展更新,我们只要带着手机,可以实现手机付账、乘公交地铁、超市购物、买机票火车票……将逐步体验到“智慧”带来的实惠。“智慧医疗”方面,医院可实现诊疗无纸化、病历病案电子化、专家网上挂号会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方面。这些“智慧医疗”将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监管力度,增加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群众医疗负担。

(四)“智慧产业”产业竞争力再增强

“智慧昆明”建设过程中产业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的智慧竞争力得到增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昆明市以“智慧产业”为载体,用信息化来提升产业聚集与扩散效应,促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业方面,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下,种植户必须到种植基地去,才能了解种植作物的各项生长指标,“智慧农业”智能很多,种植户只要坐在监控屏幕前,就能通过视频信息对大棚中农作物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进行监测,随时知道农作物的长势。

昆明市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作为昆明市一大优势产业,结合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来构建“智慧旅游”。昆明通过整合“三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服务于“智慧旅游”的构建。智慧旅游主要围绕游客体验和行业管理这两个方面,用这上述两条主线把游客的吃、穿、住、行等各要素与单位和人员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和共享。

三、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五华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建设“智慧五华”之初,就提出要通过四年的时间,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a业三大工程体系,并在16个重点领域进行智慧系统专项建设,建设一个绿色五华云计算中心的目标。②经过几年的建设,昆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整体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昆明市虽然在政府、民生、行业等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化”,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智慧程度还不够成熟,比较滞后。另外,长期以来昆明市各社会部门与市场要素的细分导致城市各职能专门化程度过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很难统一利益诉求来共同构建覆盖全市所有社会要素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

昆明市位于西南边陲地区,由于其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劳动力多数从事手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率低层次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流向了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当前存在市民个人服务方面效率低、程度满意度低,医疗、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发展不足的突出问题。与个人服务情况类似,当前企业服务效率也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协同公共服务办公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尚未建成。相应的智慧服务行政审批平台、经营纳税平台、资信认定信息化平台等企业服务项目数字化建设尚未达成。

(四)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昆明市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特点,很多地区还比较贫困。比如禄劝县和寻甸县,这些地区的信息网络比较落后,数字城管中心行政级别较低,以及各部门联动能力不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及时迅速处理,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及大量的信息处于浪费状态。另外,昆明市各政府部门之间尚未建成统一的数据、统一的网络、同一平台的数据中心,严重影响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难以整合利用,影响城市运营效率和成果。

四、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1.智慧东京。日本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轨道交通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主要致力于智慧交通建设,既将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消除道路交通拥挤,减少汽车燃气消耗及尾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减少25%。

(2)成功举措:一是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图网络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其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二是先进、安全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在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自动的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驾驶人员还没有遇见时向其发出警告。该举措使得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80%。

东京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是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机制措施来规范、监督轨道交通及环保工作。例如,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严禁氟化物的泄露等。

2.智慧上海。

(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上海市在“十二五”时期就就明确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战略,并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来实施产业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

(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第一,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持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主要有数字城管行动、数字惠民行动、电子政务行动等。

第二,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产业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产业自主发展,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3.经验与启示

(1)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坚实的信息化为支撑。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待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才真正具备了现实条件。目前,我国除北京、南京、上海少狄幌叱鞘行畔⒒水平已经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昆明、郴州、邯郸等多数城市的信息基础都还比较薄弱。这些信息化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行业比较多、领域比较广,加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问题的制约,使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应成立专门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决策和协调,统筹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主导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参与的资源和力量,明确责任,协调展开工作。

(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契合城市特点。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保存和发扬,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现有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其城市规划定位、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特点来进行实施。

(二)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发展要素的系统工程,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管理服务。昆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辅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监督作用、管理社会的作用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平台,智能地感知、分析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个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而快捷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中的各种信息,高效地处理城市管理当中暴露的问题。

2.引进和培育智慧型人才。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智慧型”的高技能人才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建设相关“智慧型”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人才高地,为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创造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面向其他地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昆明市大学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企业的优势, 培育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操作型人才。

3.推进示范效应。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技术遍布城市的各行各业,能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形成相应的智慧系统。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传统领域优先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建设,如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以此形成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实现智慧化。

4.整合各地资源,推进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功能地位、自然条件、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加大投人力度,提升和完善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一方面,对于各种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应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现有基础设施交通,如对通信、供水、供气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还没有覆盖的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等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

注释

①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②葛鹏飞.基于指标体系的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6(5).

参考文献

[1]王辉,吴越.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贤毅.智慧城市开启为了生活―科学规划与建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4]辜胜阻,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3,4:17-19.

[5]周丽君,帅萍.美国哥伦布市的“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测绘,2013(6):24-27.

第7篇

从2013年3月首展成功举办以来,4年里重庆国博已先后承办展会及会议活动共近800场,接待人数700余万人次,每年带动25亿元的会展经济收入和200亿元的相关行业收入。

“2013年3月,重庆国博正式运营,改写了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没有2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的历史。目前,国博已成为一座集展览、会议、餐饮、住宿、演艺、赛事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智能场馆。”重庆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国博已累计举办各类项目783个,其中展览80场,会议565场,演出36场,活动102场。其中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22场,500人以上大型会议226场,国际展览20场,国际会议30场。累计展览面积420万平方米,累计接待世界各地客商703万人次。

展会的集聚,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博公司和会议公司累计实现收入5.93亿元,实现利润2500多万元,资产总额3.6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更重要的是,重庆国博的建成,使得重庆会展发展的硬件设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全市本地展规模迅速扩大,如立嘉机械展、重庆车展均实现展览面积翻番;同时,推动了展会品质快速提升,如立嘉机械展通过了UFI认证,成为继中国机床工业协会举办的中国机床展之后的全国第二大数控机床展;重庆车展成为了B级国际车展;渝洽会、文博会、摩博会也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展会等。

伴随着国博的“腾飞”,重庆会展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在上海会展研究院(SMI)编制的《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6》,重庆在世界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1位,国内影响力排名第三。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升级客户体验,国博从“传统”向“智慧化”的龉莘较蜃型,打造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智慧国博”,以“互联网+”为主线,实现了动态立体交通体系、会展交互平台、自助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四大功能,给用户带来极致参展、观展体验。

其中,动态立体交通体系通过对车流、人流动态行为的实时分析,实现自动引导避免区域堵点,并通过多级诱导及反向寻车等,解决停车难、寻车难的问题。同时,通过手机APP实现地图引导、线路查询、一键导航、室内定位等一系列功能,全方位为观众到国博保驾护航。

会展交互平台则采用“云端智能”技术,以国博为核心,为每场展会专项定制,实时匹配展商和观众,实现展会“前展后延”联动。通过会展服务平台APP,各级用户能享受展会服务、演唱会服务、在线活动、吃住出行、旅游娱乐、消息提醒等服务;同时,还创新了交互平台VR直播系统,实观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或在线平台720度观看展会实景盛况,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展模式。

自助服务平台方面,用户则可登录后实现多终端快捷下单、在线支付、统一配送,享受物品租赁、订餐、服务申报、信息查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提升配送效率、提升服务品质、方便各类统计分析。

大数据分析平台则通过对展会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活动轨迹、习惯偏好等数据的捕获和分析,开展智能化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从而加强主办方、展商、观众之间的信息感知,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结构及功能的调整,促进高效的贸易合作。此外,该平台还能实时监控客流人数、场馆人均分布、人员行动轨迹等,全面提高场馆安保能力,提升展馆服务水平。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曾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在经济带动作用上,门图特的说法并不夸张。

会展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独特的行业特点。据统计,会展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拉动性,展会对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有的拉动系数达到1:9,而会展场馆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则达到1:80。

第8篇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迅猛发展的经济之城

2010年11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燕郊高新技术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燕郊,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卫星城,正逐步迈向集商业、商务、居住、旅游为一体的新兴都市。首尔·甜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以300万平方米国际智慧风情城,以未来升值与多元价值,闪耀京东。

【稀缺生态】

潮白河畔,幸福河万亩森林公园侧,珍贵自然

首尔·甜城坐落于潮白河畔,周边有在建的幸福河万亩森林公园。潮白河是京东第一大河,也是中国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首尔·甜城,坐拥潮白河的大美之境,步行即到。如同私家花园,不仅可以满足高品质居住对环境的高要求,更能满足甜城人对于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的需求。

【立体交通】

立体交通体系,京燕一体,畅行无碍的从容生活

首尔·甜城周边立体交通环绕,近距离地铁顺义线北务站、 6号线延长线却无喧嚣之扰,京平、潮白大桥连接徐尹路无拥堵之虞,一路畅达;京通快速路,一站国贸。自驾、地铁、公交,全方位线路,一座新中心的枢纽之地,动静间轻松切换城市任意角落,联通城市内外,创享无限生活可能。

【大城规制】

60亿美元营城手笔,300万平方米恢弘体量

首尔·甜城总投资约60亿美元,300万平方米宏伟蓝图下,甜城以其对富足生活内涵的审美、浪漫美好的生活意境、磅礴的气势与无与伦比的品质,将生活雕刻得精致舒畅,成就京东首席名盘。

【国际配套】

大城大风范,一站式生活事业休闲圈

超大型商业、地标性综合大楼、七星级酒店、创意产业 SOHO、国际5A级写字楼、国际教育配套、全生命周期医疗体系、智能高端生活区等全业态独立城邦,精彩缤纷、繁华时尚,提供前瞻性的国际化生活新模式。

精英教育,十二年一体的公私立结合双语教育

园区规划建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国际教育体系。园区还将设立国际双语幼儿园,提供优质的名校教育服务,让孩子们不出园区就可享受人人羡慕的精英教育,更可以安全地享受与伙伴一同上学的乐趣。

健康呵护,5000平方米的社区医院

燕达国际健康城,总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其中燕达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园区内5000平方米的社区医院,依托燕达的国际健康城高端医疗资源,高效、优质,为全家人带来无忧保障。

【MOBO国际中心】

第9篇

一、推进“三个武进”建设,全面确立现代化发展理念

(一)以“智慧化”为动力源泉

当前,随着以“智慧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以“智慧化”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兴起。“十二五”时期,武进区确立了建设“智慧武进”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科技水平的全面进步,把武进打造成为集智慧产业、智慧人才、智慧设施、智慧平台、智慧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城市,进一步增强武进在推进“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动力。

(二)以“低碳化”为发展路径

随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限的资源越来越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约束正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武进区提出了建设“低碳武进”的目标,全面构建低碳发展方式。通过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把武进打造成为产业低碳节能、生活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碳城市,进而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幸福化”为最终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现。武进区提出的“幸福武进”建设,就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要求,通过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把武进打造成为物质生活富足殷实、精神世界文明充实、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幸福城市。

二、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民营经济,优化增长动力结构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坚持“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全面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步伐,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第八届“花博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新兴产业引导机制,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产业链延伸,进而推动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张。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加快提升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着眼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生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全面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以塑造“花都水城·浪漫武进”旅游目的地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一古一今一生态”的旅游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武进旅游资源的品牌影响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

(二)加快民营经济跃升,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武进经济的主体,也是武进走向全国的名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对于武进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积极推动民营经济走转型发展之路,引导民营企业家着眼新兴产业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自主品牌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企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到2015年,全区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突破15%。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资本运作步伐,通过企业上市促进区内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尽快“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区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扩大消费需求,优化增长动力结构

当前,全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贡献约为60%,消费仅占24%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加快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加快全区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提档,有效拓宽消费领域,努力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扩大信贷消费,切实将消费信用建设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到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53%。

三、着力建设创新园区,加快壮大创新队伍,全面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全力建设创新园区

深入推进“一核四园”创新型园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型园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功能,全面打造我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集聚高地。大力推进轨道交通、风电装备、现代农机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将特色产业基地的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名片。加快推进科技长廊建设,充分利用常州科教城的辐射效应,全力打造“苏南智谷”。引导区内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的对接合作,促进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在武进转化,不断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5%。

第10篇

在过去的几十年,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复杂性远超个体组织的能力范畴。因此,人们亟需联合全世界顶尖的有识之士,共同学习、探讨、发掘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亟需通过社会创新,将商业领域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专业精神引入社会领域,亟需推动大众创新,使每个社会问题都能得到关注和解决。

2014社会创新周,曾以“联结,启动创变的力量”为主题,将人们联结在一起,从人文、科技、城市、社区四个维度,面对并解决社会问题。韩国水原市副市长李在俊、巴塞罗那智慧市民项目发起人托马斯・迭兹、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光耀未来城市创新中心主任Poon King Wang分别介绍了来自三个国家的经验。

韩国水原市

市民参与和市民治理

水原市是韩国京畿道的首府城市,是该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面积为121.13平方公里,下辖长安区、劝善区、八达区、灵通区四个区,人口约120万。水原市位于朝鲜半岛西岸的中部,市中心位于东经127度、北纬37度,距汉城44公里,距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42公里,是首尔的卫星城市。同时,水原市还是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城市之一。平均海拔高度128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1.4度,年平均降雨量1261毫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水原旨在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这个城市既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廓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华城”,同时有三星电子的产业园区,大概有5万多名的研究人员在此进行研发和生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社会、生态和经济三方面,在社会方面最重要的是治理和领导力,而在经济方面则是财政的健全性。

水原社会创新最好的模型是治理,从计划开始到居民直接参与的预算到执行,一共有三个方面的模式。有三个愿景,首先是形成农村的复兴,然后把它扩大到整个韩国的一个模式,这是500人圆桌讨论会的现场,很多人参与的一个通过沟通、交流、讨论在现场直接决定政策的决定。

举例来说,以往的60年韩国都是从上倒下,从中央政府开始制定计划,地方政府负责执行。但是世界变化得很快,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快,现在参与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市民参与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集团性的智慧可以帮助市政进行城市的治理。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市民企划团,城市的计划由市民的参与来制定,由他们来决定,这是市政管理者所追求的。当时有130多人参与这个计划的制定。2012年开始,主要的政策,包括水原基本规划都有市民企划团参与,市民描绘梦想地图。第二是预算。水原的预算有2.5万韩元,1%是由市民参与决定的,这其中的参与者包括了青少年。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参与的件数不断增加不断提高,现在这个项目准备提升到5%。第三个模式,通过制定计划参与预算,然后由市民通过自己的手来进行社区的复兴。

另外水原市的创新还体现在生态交通上,不使用化石燃料而是使用行走、自行车或是电动车等生态交通手段。比起汽车来,而是以人为中心的交通体系。2013年,在大约有4400多人生活的旧城区内,进行了一个月之内没有汽车的试验。大概把1500辆车从这个区域排除出去,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改造基础设施,翻修建筑的外观。以后还计划将整体交通系统升级。

西班牙巴塞罗那

原型设计

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以及巴塞罗那省(隶属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省会,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行政机构、高等法院均设立于此。巴塞罗那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联合王国的首府,并于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的港口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巴塞罗那港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装箱集散码头,也是西班牙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巴塞罗那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巴塞罗那有一个原型实验室,将数字化技术和建筑相结合,这使得人们可以在建造大楼之前了解有哪些想法可以通过技术得以实现。而这一切和人们对于巴塞罗那城市面貌的期待有密切关系。艺术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将构建出更好的城市。而城市更是由自己的市民创造出来的,因此在这些实验室附近设立图书馆可供市民查询相关资料。同样的,关于环境监控问题,实验室在60天内做出一个传感器原型,用以捕捉大气中的温度、湿度以及污染物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收集到一个数据中心,从而形成环境变化的监测。

新加坡

智慧发展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旧称为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以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等桥梁相连与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第11篇

关键词:慢行系统 规划 交通

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与步行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大力提高慢行交通环境、充分发挥慢行系统的优势,实现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对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对发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大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一般分为宏观规划研究、中观策略引导和微观方案制定三个层次展开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构建大城市慢行交通的良性出行。

 一、慢行系统规划重要性

慢行在交通出行中占主导地位,从各大城市交通调查看,慢行交通一般占居民出行的比例在50%左右。低碳慢行交通是绿色(节能、清洁、健康、生态、自主)交通,是短时出行的最佳方式,是发挥公交优先(B + R )、缓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经验说明慢行交通具有强大生命力。有利于打造魅力都市、生活品质之城。

二、慢行系统规划理念

(一)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在美国大规模郊区化、传统城市中心衰落、城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激增、公共空间衰败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与社区感的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导的城市。

(二)交通安宁政策(TrafficCalming )

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可行走性。

(三)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POD 、BOD )

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创造最适合步行、骑行的城市空间,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进行城市设计;而非现在流行的绿化景观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GOD ) ,或者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COD )。

(四)以人为本、环保运动的兴起

在欧美国家大城市,在饱受机动化交通的困扰之后,人们出行开始向慢行回归,背后隐藏着生活理念绿色、自然、健康回归的思潮。由于慢行交通以人的出行为衡量尺度,且几乎不消耗任何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作用,因此在能源供应日益趋紧、环保主义逐渐兴起的欧美,慢行交通开始逐步回归至市民日常出行中。

三、慢行系统规划内容

慢行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使其逐步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逐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形象。

(一)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 、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 、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站点主要由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大专院校点等构成。

(二)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规划主要是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使步行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体验;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上的公正公平;体现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必须保证系统的延续性和畅通性。

步行交通系统需根据步行尺度进行规划,按照步行适宜尺度及功能分区的不同,划分不同类型的步行单元,包括中心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区步行单元、历史街区步行单元、旅游风景区步行单元、文教区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并针对不同的特征,提出发展策略。

第12篇

回眸2014年,盐城市坚持以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服务江苏沿海开发为主线,全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牢记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由过去的偏重公路建设向铁路、航空、航道、枢纽、物流并重转变;在惠民实事工程上,由传统的修桥铺路向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重转变;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上,由传统的客货运输向绿色交通、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并重转变。

全面升级绿色通道,打造秀美路域环境。抢抓盐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契机,按照“四季见绿、季季有景”的总要求,重点实施环市区高速圈绿化改造提升、临海高等级公路等11条国省干线绿色长廊、重要通道连接线节点公园及农村道路农田林网等建设工程,将绿色通道建设与道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助力群众绿色出行。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盐城大市区新增绿色环保型公交车557辆,新开通公交线路26条。开通市开发区公交“微循环”,大市区基本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开通市区至4A景区的定制公交。市区公共交通分担率由2012年的12%上升至去年的20%,全年运载旅客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新建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250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6000辆。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行业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去年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237辆。全面完成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完成老旧船舶拆解576艘,发放补贴资金4339万元。启动内河船型标准化,拆解老旧船舶162艘。组建甩挂联盟,大丰港物流、盐城捷顺物流企业已投入牵引车34辆、挂车54辆。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东台333省道南沈灶至港一级公路建成国内最长的太阳能LED路灯环保公路。

2015年,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提出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指针,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转型升级,努力开创绿色交通发展新境界。

一是突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放大高铁“第一效应”。抢抓国家铁路新一轮建设和规划修编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东进出海、西联徐州、南接上海、北达青岛”的对外快速交通体系,推动盐城早日迈进“高铁时代”。同时,高标准建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加强高铁与市域航空、公路等公共交通的衔接,力争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零换乘”。

二是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打造交通旅游“第一品牌”。坚持把发展交通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牢固确立“交通环境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理念。丰富交通旅游内涵,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友人来盐城休闲观光,拉动盐城对外快速通道沿线经济带的建设。

三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致力民生幸福“第一追求”。在完善大市区联系各县(市、区)县城快速通道的同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黑色化改造,加速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市区今年再更新公交车100辆,其中节能环保型汽车65辆、纯电动车35辆。再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00个,再投放车辆4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