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时间:2024-03-25 10:5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第1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之处

近些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1、政府对公办幼儿园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管理不到位。幼儿教育在政府的教育投入中不如其他阶段教育的投入充足,由于放开了社会参与幼儿教育,社会上的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迅速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的空缺。从长远看,民办幼儿园虽受政府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但民办幼儿教育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它从校舍建设、教师招聘培训、饭菜营养质量上,大部分不如公办幼儿园。加上教育部门只是对民办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并无实际参与到实际管理中去,致使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堪忧。

2、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幼儿性格各异。家庭教育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在对幼儿教育中,很难将幼儿教育理念贯穿到幼儿成长当中,对幼儿的教育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既缺乏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支持,又没有对不同幼儿采用合适的教育,使得幼儿的性格千差万别。比如,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应该是幼儿园的,在家庭中对幼儿百般宠爱,加上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家庭中的有效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能力差、爱撒谎、不合群或责任意识不强等严重后果。

3、幼儿园教育理念陈旧,幼儿创造力不足。现如今,幼儿教育理念陈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阶段在3至6岁是创造能力养成的最佳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如果加以合理引导,可以有效巩固幼儿的求知欲。但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减少责任及活动风险,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将大量的背诵知识灌输给幼儿,短时间内,孩子看似取得了极大进步,实际是在透支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这样做的危害在于,机械背诵限制了幼儿在创造力养成阶段的思维扩展,限制了幼儿探索知识和创新的理念形成。

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具体如下:

1、加大政府投入,统一管理各幼儿教育机构。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相应的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应按比例增加。由于幼儿教育不在国家义务教育的统筹范围内,各地方应根据地方经济实际,投入相适应的资金,对教育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对教育资金不足的地方,可以有条件的允许有责任感的幼儿事业投资者,加入到幼儿教育的市场中来,对已经形成的幼儿教育机构,必须育管理,对民办机构的教育形式创新、幼儿在园伙食营养、校舍质量、教师招收以及培训,形成幼儿管理、教师素质等重要指标标准化。

2、多方促进家长教育理念更新,使家长成为幼儿教育主力军。很多幼儿家长因为工作时间、教育理念的原因,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足。让家长跟上时展的步伐,更新他们的幼儿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任。有的幼儿园做的比较成功,一是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的人来做,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幼儿家庭教育理论授课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家长明白每个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组成是怎样的,使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能得到家长得力的支持,形成家长幼儿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2篇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之所以特别重要,就在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师,如果他们所持的教育理念有差异,其教育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理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幼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构成了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并在实际上成为影响和教育幼儿的重要中介。

如此,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就发挥着统帅和引领的作用。教育理念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决定了幼儿教师转变传统陈旧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与时展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保育观、管理观、质量观、幼儿观、家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

幼儿教师到底要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基于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学前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等的认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和要求: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活动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儿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发展;同时,树立“从做中学”和“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还有助于克服当前在幼儿园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小学化”等不良倾向。

“因学而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学是教师教的依据和原因,幼儿教师的教要基于幼儿的学,为了幼儿的学并促进幼儿的学。

“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与其他幼儿相比,都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成才之路以及学习方式和风格。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和发展幼儿的独特性,把幼儿的独特性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与此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就是个性化教育,使幼儿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全体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自身从事教育的追求与理想。

新的职业角色的教育理念。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摆脱“知识传授者”传统职业角色的束缚,确立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研究者、良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社区型幼儿教师等新的职业角色观。这是因为职业角色不同的背后蕴藏的实际上还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总之,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又因为其内隐性往往被忽视。因此,当前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培育和形成既有重要性,又有针对性。而在当前,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理论的传授与普及,在提升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树立新理念。

第3篇

一、抽象要求具体化――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实质指导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并不是不允许幼儿的主观行为,而是要在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将要求和实际相结合,使他们懂得有些事情是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有规则的行为才是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幼儿等候接水和洗手的地方划上一条一米长的竖线,让幼儿站在线上等候,目的是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按次序排队的行为。再如,杯子、小手帕等幼儿的个人用品放在杯架和毛巾架固定的位置上,并标有学号,告诉他们这些是个人专用物品,不能混用。还有就是设立班级值日生,将要值日的幼儿的学号贴在主题墙上,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集体劳动意识,同时也为所有的幼儿提供了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让他们积极主动为大家服务并且乐于奉献。

二、重视日常教学活动管理――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精神引领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将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例如,在大班上学期开展“送给弟弟妹妹的礼物”的活动,通过与小班小朋友们的接触,让大班幼儿体会到同情弱者,关爱幼小的重要性。同时,还为弟弟妹妹们表演《升班歌》,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升班的责任意识,为幼儿的自我约束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将优秀的绘本与语言表演相结合,培养幼儿的集体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等。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方式。例如,幼儿在语言表演《拔萝卜》活动中,明白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无论有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在《鼹鼠的皮鞋车》活动中,通过小鼹鼠将一只又破又臭的皮鞋“变废为宝”的过程,使幼儿明白只要肯付出努力,并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切皆有可能!

三、积极诱导,及时表扬――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催化剂

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发展的阶段,教育者积极的引导以及恰当有效的表扬,不仅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而且对其社会行为和集体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有着积极意义。例如,对于幼儿助人为乐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班上来了插班生,鼓励大家多关心、帮助新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表扬,班上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有的小朋友主动帮新朋友搬小椅子、主动带他到洗手间等。通过对助人为乐的事迹的公开表扬,使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你可以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会因为有你的帮助而高兴,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能帮助你。

在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不能安静地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在别人发表见解时自己坐在位置上随声附和。这时教师就可以马上引导孩子讨论:“你也想说,他也想说,我们究竟听谁的?”或者是做出“请安静”的手势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不恰当,马上坐端正倾听,同时还要用积极的言语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小朋友们能注意活动秩序,不是想说就说,懂得尊重他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真棒!”

四、家园共育,统一协作――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可持续发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品德养成,如自尊心、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集体适应力等,在根本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而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教育效果也会参差不齐。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相结合,两者才能相互补充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合作教育;创意实践;幼儿创造性发展

一、创意课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创意课程影响着宝宝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将来的社会发展。我们了解到宝宝一出生,他的双手就一直在不停的运动,并且在不断的抓握东西,这说明他的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到了4、5个月的时候逐步五指进行分化,会抓住一些近处的玩具,小手变的灵活了,从五指分化逐渐过度为拇食指的熟练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逐步增强,并且慢慢的开始独立自主了。2-3岁的宝宝动手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初期时,由于幼儿感知与动作发展的协调程度还比较低,画的线条很凌乱,随着练习的持续,感知和动作会进一步发展、协调,线条也会变的有条理。

二、创意课程开展要充分发挥多边教研活动的作用

(一)在课程审议中发挥教研组活动的作用

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前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在课程审议中的作用, 集体审议年龄段的课程,通过讨论选择符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的活动内容,将阶段主题与本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使之本土化。教研活动是大家对活动内容的安排形成共识, 使课程问题得以解决, 课程决策得以形成。

(二)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

新课程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其优点反映在丰富了班级的教学内容;促使家长与教师产生互动;为孩子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透过观摩活动,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风格、教学技能、教学方式,看从幼儿身上折射出来的情感、态度、兴趣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幼儿园、社会对幼儿的影响。观摩是学习,也是教师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课、观摩,评课,使每位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验证、发现,吸收各种信息,领悟对比,新旧教育理念的不同,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把得的信息整合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整合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律。在活动中,观摩活动让教研组成员思想多次碰撞,使每个人受益。

(三)一般的创意课程

选择创意课程教材的时候要审时度势,选择字迹大的、清晰的、颜色鲜艳的,适合的,在这里面,“适合的”最重要,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剪纸、折纸等兴趣,通过成人丰富有趣的引入,生动的故事,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宝宝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创意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特别的材料及表现技法,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比如:长形画、棉签画、印章画、刮画、染纸画、蜡笔水彩画、水粉画(油水分离等)、砂纸画等。

二、开展创意课程的家园合作式活动

家园沟通与协作是否顺畅往往是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主题活动探索中需要丰富的资料, 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教育目的及需要家长可配合的活动,增强家园合作的动力。家长应成为幼儿园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交流机会,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获得较丰富的知识信息。

三、发挥新课改的评价作用

(一)多运用肯定性评价

在引导幼儿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应多运用肯定性评价,以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个幼儿,尊重、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 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 经常运用“你一定能行”、“你来试一试”、“我和你一起做”等语言,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长处,增强自信,将优势智能经验迁移到弱势领域,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二)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发展性评价是在了解幼儿个体差异后因势利导, 肯定幼儿长处,指明发展方向,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对能力强的幼儿肯定成绩后,还要指出更高的期望,希望他做的更好。对能力弱的幼儿对他们参与活动程度给予肯定。但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进步。以往对幼儿的评价基本上是由教师来进行的,这是不够的,因为幼儿发展评价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应具有广泛性。

四、教师经常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改中成长

以活动为现场,教学为中心,幼儿为主体,进行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吸收,对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进行研讨互学互帮,运用集体智慧,解决了很多问题,使大家不断领悟到课改教育理念的真谛,不断地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对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并投入到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最高境界――有效促进幼儿的个体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时时敦促我们的步伐必须要与时俱进。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吸引着我们。如何在教育活动中溶汇贯穿新课改观念,最终让幼儿达到个人创造性发展,通过实践,对于新的课改理念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于是对新课程我们也有了兴趣和信心,同时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3-6岁;进餐习惯;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习惯是指人们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时间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习惯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习惯是个体在后天逐渐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另一方面习惯是人们在经年累月的生活中形成的相同的并且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式。

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这个阶段的幼儿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很大,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幼儿都很容易养成,而习惯一旦养成,想要纠正会很难。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良的进餐不仅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不好的进餐习惯一旦养成很可能会伴随幼儿一生,甚至会给他们成年后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及疾病的发生。从现今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氛围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幼儿们在饮食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很多小孩的饮食习惯却并不乐观,培养幼儿良好及正确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本文将对3-6岁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展开调查研究,以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及对策,从而帮助解决当前幼儿进餐习惯中的各种问题。

二、对象及方法

研究过程选取分布在榆林市的三所幼儿园,从中随机选取200名3-6岁的幼儿及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中男孩112名,女孩88名,其中3-4岁幼儿42名,4-5岁幼儿75名,5-6岁幼儿83名。

研究对象确定后会对这200名幼儿的家长展开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是仔细设计过的,其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1)幼儿及家长的一般情况,例如家长的职业、年龄,家庭结构等;2)幼儿的基本进餐情况,例如幼儿进餐时间是否规律,进餐过程是否顺利,幼儿是否挑食或偏食等;3)家长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

三、结果及原因分析

发放的200份问卷调查中有效问卷数为178份,通过对这178份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

1.幼儿饮食习惯状况

从问卷中的反馈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在进餐习惯上都存在各种问题,幼儿们的进餐习惯令人担忧,将各种实存的问题及比例整理后结果如下表(见表1)。

2.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中对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也做出了详细了解,调查数据中很能体现出问题,能够很好的帮助挖掘幼儿进餐习惯不良的原因,结果分析如下(见表2、表3)。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为了能够调整幼儿不正确的进餐习惯,家长采取了各种他们所能想到的办法,无论是餐桌上加以监督、改进烹饪方式还是从饮食结构上做出调整,有的甚至会采取强迫进食的方式,从这些数据中都能够看出家长对于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反应出幼儿习惯不好家长心里的担忧。

从表3中能够看到,家长在督促幼儿良好进餐所采取的态度中,讲道理、表扬鼓励占到39.2%,但仍然有大部分家长是采取食物诱惑或者答应幼儿提出的条件,有的甚至会用威胁恐吓的方式,这些方式都是极不合理的,其中也反映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进餐教育时方法与理念上的不合适。

归结表2及表3的内容不难发现,家长对于幼儿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是极其重视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在调整幼儿进餐时都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态度,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可能还会让幼儿不良好的习惯加剧。从根源分析,主要是源于现在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于幼儿过度宠爱甚至会溺爱,对于幼儿在习惯的培养上态度不够坚决,经常会满足幼儿不合理的要求,这对于幼儿是一种误导,让他们觉得进餐习惯不好没有关系,甚至会在后期提出更多更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如果一味纵容幼儿,在进

餐习惯培养上过度迁就,这只会让幼儿在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上更困难。

四、讨论与建议

分析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这其中能够充分反应出家长对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的重视程度,又能够很明显的反应出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都存在偏差。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他们今后的人生中都能够受益,然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过程中首先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能因为对于幼儿的宠爱而放宽对他们的要求,或者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家长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进餐习惯培养这件事情,才能够在过程中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家长可以首先让幼儿明白正确进餐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在进餐过程中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及习惯要及时纠正,不能过度迁就或纵容,对于幼儿提出的要求也要客观衡量,当幼儿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逐渐形成正确的进餐习惯后,家长可以再来考虑适当满足幼儿提出的合理要求,这不仅能够让幼儿得到鼓励与满足,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习惯的形成。

结 语: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从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在养成良好进餐习惯时都存在各种障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上存在各种问题。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不能对幼儿溺爱或者过度迁就纵容,并且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与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上更顺利。

参考文献:

[1] 李美倩;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1年16期.

第6篇

关键词:协约式德育 小学 教师与家长 策略

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性,也是决定性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新奇的事物、也乐于模仿等特点。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从他们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倾注教育者的耐心与教育智慧。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是光凭学校、教师的力量可以胜任的了。必须动员家长,让家长与教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呢?笔者认为,利用“协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所谓协约,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建立起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机制,以交流教育信息、规范家长的教育言行,最后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一、动情晓理——让家长愿意协约

协约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协商来约定。如果教师与家长有了协约,那么,家长就会主动与教师勤联系、勤沟通,产生教育合力。而要让家长与教师协约,教师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在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让家长从情感上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力的重要性。最后,向家长讲解教师与家长协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让家长愿意与教师协约。

二、建规立制——让家长可以践约

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样就可以约束家长,使他们按照规章制度及时与教师沟通。同时,还要让家长知道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协约才有价值与意义。

(一)签订责任书

要使教师与家长的协约富有实效,必须要签订双方的责任书。责任书拟定必须坚持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目标一致。即教师先提出一个对孩子品德教育的目标,然后与家长反复研究,达成一个一致的目标;第二,及时沟通。即孩子在家或在学校有明显的缺点或优点,家长与教师双方必须及时沟通;第三,及时调整。发现家长与教师双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教育调整。家长与教师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有监督权。

(二)建规立制

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教师与家长协约有效性的条件。责任书签订之后,教师就要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向家长解释清楚。这些规章制度应包括:教师家访制度、家长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定期参加家校活动规则、家校互评规则,等等。

(三)明确内容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之与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工作,就必须对协约中教师希望家长所做的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即要明白应该向家长灌输哪些内容,让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让家长懂得:小学阶段是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与学习习惯;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友爱善良、积极乐观、追求真理的良好品德。有了好的习惯与品德,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就有了永久的动力系统。而不必揠苗助长的去追求那些补习班、课后班等。其次,要帮助家长梳理对子女品德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一,要让孩子承担任务,从小培养责任心;第二,要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第三,发扬民主,培育创造性人格;第四,让孩子自立自强;第五,让孩子学会消费;第六,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最后,要及时发现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及时纠正。

(四)讲究方法

要使家长认识到在教育子女时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正确使用教育方法。首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教胜于言教,要使家长懂得这个道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和谐,敬老爱小,父母有着健康的兴趣爱好。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的、书卷气十足的家庭氛围中,就会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与熏陶,这是比说教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后,要学会借力。每当有重大的活动、节日或者学校的活动时,家长要善于借助其教育力量,把这种教育力量放大,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例如,与孩子观看了一场排球赛后,就可以引导他:女排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孩子概括平时的苦练、临场的拼搏精神等因素。以此借助比赛的力量发挥出家教的作用。

三、拓宽路径——方便家教交流

要使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形成合力,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沟通、交流,展开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以便总结经验、及时交流经验,或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家长与教师的互动路径外,还可以拓宽互动路径。例如,可以试办“家校之约”杂志,每学期出刊2—4期,以此作为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与教师交流的QQ群、开通家校交流的博客,等等。

总之,协约式德育是有效解决德育实效性不高的最佳模式,在协约式德育模式中,教师与家长协约是使教育形成合力,进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最佳选择。以上所谈的都是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的一点经验,不当与不足之处一定很多,希望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于博显:《关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新课程》,2011年05期

第7篇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本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本在城郊结合部基础不好,学生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班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对教育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只知道让孩子上好学,只知道让孩子考个好分数,却不知道从全面去提高孩子的素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毫无科学道理,不去关心孩子心里健康和成长。和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父母都打过他们,没有挨打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家长们对教育的投入很少。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灌输一些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思想,致使一些学生思想落后,行为恶劣,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总之,文化水平偏低,对教育认识片面,对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本班学生家长的共同特征,也是本班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三、家访目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及提供先进的教育信息。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6、家访时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7、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8、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四、家访重点

1、落后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第8篇

【关键词】 体验式;幼儿教师;家长会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会显然是幼儿园与家庭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幼儿园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其形式创意多种多样,而传统的家长会大都是听讲座或听园长、班级教师讲学期工作重点;它的特点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股脑的讲述很多内容,而家长只是长时间的坐着听,状态完全是被动的,会中家长基本上没有机会发表意见,实际能听进去多少是个未知数。家长会上,教师固然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光靠教师一个人的会并不是真正的家长会,教师在其中更应该起好“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在当下的社会可以说我们每个家庭都高度的关注孩子,但是方式方法如何,效果又怎样呢?我们屡屡从各种报道中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作为教师我们也能切身的感受到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可以说现在的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需要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现在我们每一所幼儿园都有相应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但是我们客观的看到我们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并不能完全满足家庭教育需求,而且因为家长会存在形式过于单一,使得很多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批评会和演讲会。家长会过后是家长伤心,老师气愤,所有的不良情绪都以互相责备和埋怨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不仅没有很好的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影响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可以说家长会面临着老师闹心、家长烦心。这里我们不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家长需要什么样形式的家长会?作为幼儿园应该怎样科学的开展家长会

二、体验式家长会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什么是体验式家长会

体验式家长会是依据家长的成长需要和家庭教育需要,通过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体验、成长和学习活动。

(二)体验式家长会核心概念

1、情境体验:体验就是把要学习的内容情境化和具象化,创设一定的体验情景,让每个家长都置身于情境之中,在体验长中感悟、领会和反思。我们现在的家长会多数是家长在听中学,体验式家长会要求的是在做中学,这样印象深刻,效果突出,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体。

2、团体辅导:团体辅导被称为“神奇的圆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经过几次密集的互动,每个成员都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更适应,更健康、更和谐。团体辅导的作用是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强适应,排除困扰、提升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团体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尤其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体验式家长会借鉴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在活动中要充分的体现平等、互动和表达。

3、三位一体:这里面的三位一体第一方面是培训内容的三位一体,就是家长的心理资本建设、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技术各占三分之一的内容。首先开展的是家长心理资本建设,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说家长的心理资本决定着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效果。只有家长具备了良好的心理资本,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的学习才能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的三位一体是培训方式的三位一体,就是通过成长工作坊、体验式培训和讲座交流,这三种方式交叉进行,从而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体验式家长会的价值和意义

1、让家长先成长,再学习。体验式家长会与我们平时开展的班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首先关注了家长的心理成长需要,我们经常说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的。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的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的。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消极悲观的家长怎样会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个责任意识不强的家长怎样会培养出一个勇于担当的孩子?所以说对于一个乐观、自信、希望、自我效能感心理资本需要提升的家长掌握多少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都不会有预期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你人对了,你的世界才是对的。在我们以往的家长培训中,往往缺乏家长自身心理资本建设的内容,家长自身没有改变,而一味的去要求和教育孩子,往往是徒劳的。体验式家长会将会给家长提供提升心里资本的各种培训,让家长们首先修自己,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爱的能力,让自己的内心和谐和幸福起来,然后再进行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学习。

2、让家长通过成长和学习,成为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导师。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着,更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孩子心灵的成长和需求是虽然不断变化,但是是有规律的,这是一门科学,是需要学习和可以学习的。现在的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如果一个家长懂得倾听和共情的技巧,就不会出现孩子的逆反,如果家长懂得积极关注和正确归因的技巧,就不会出现孩子的自卑和自负,如果家长懂得团体辅导的技巧,孩子就会懂得接纳、欣赏和尊重。

3、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园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通过体验式的家长会可以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资本,改善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让老师和家长成为尊重与合作的朋友,家长成长了,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和谐了,就能为孩子架起通往成材之路的桥梁。通过幼儿园、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全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三、体验式家长会的实践

商丘市第二幼儿园在进行国家级重点课题《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家长会中的应用与研究》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对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全面调研、确定主题

为了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育儿观念,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能够整理出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家长调查问卷,我们给每位老师布置任务,上交作业,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和大家团结一致的工作态度,我们制定出了一份自认为可行的家长调查问卷,又通过问卷调查汇总的结果整理出了一套有关体验式家长会的研究主题,分别把主题分给小组成员进行课题研发和创造。

(二)实践研究,探索前进

为了让大家对体验式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体验式家长会的培训,然后组织教师尝试开展体验式活动,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把《我的童年》和《招聘妈妈》重新设计、再优化,通过大家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交流、整改、定稿,我们课题组带着一份期盼和热情开始了第一次体验式家长会,让老师们欣喜地是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老师们真情的讲述、专业的引导,使家长们的内心万分感动,老师和家长们实现了心灵的沟通,心灵的启迪。课题组的老师们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心理资本也更加强大。通过尝试,大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又有了更大的热情。

(三)快乐前行、共同成长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74-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好奇这个陌生的世界,并开始探索自己好奇的世界和事物。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最先也最长接触的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个举动都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例子。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时期也是塑造孩子性格与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今后孩子的人生发展都有着奠基的作用。但是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呈现出各种各样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当今我们每个父母和社会大家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1-2]。

1.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才轻德,教育失衡。现在的家长都过分看重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天才,学习能力优于其他的小孩。为此,从小便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意识的向学业一边倾斜,过早的教孩子一些语文、数学、绘画方面的知识,甚至连英语都搬上了日程安排,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天性其实就是玩耍,他们要熟悉这个陌生环境其实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的疑问,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解答。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去重视这些问题,而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业、知识的重要性,有可能造成孩子厌学,抵触上学的情况出现,甚至对孩子的性格都会造成一定的缺陷,比如孤僻,喜欢一个人独处,入学以后上课自由散漫等等。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这些不良的习惯和不好的性格乃至一些不良品德就很难再去更正了[3]。

1.2 过分溺爱孩子。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到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其实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都十分的溺爱,每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其实就像是个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管什么样要求,父母都百依百顺,专心呵护。殊不知这样做就如同在温室里精心呵护的花草一般,一旦离开保护的温室,遇上风吹雨打,便不堪一击。同时,这样溺爱孩子还会对他们的品行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小孩不缺少零花钱,他就会随意去花这些钱,花完了就再去问父母伸手要,养成了一种大手大脚,喜欢浪费的坏习惯。另外,这些被溺爱的孩子都很自私,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与他人交往,与集体生活[4]。

2.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针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状况去不断调节和变化。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家长就应该陪伴着孩子一起去完成整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孩子一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他所感兴趣的知识和事物,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耐性和注意力,对孩子的智力、想象力以及与他人一同交流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同时,在注重孩子学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德和体的发展,让孩子具有一个健康的品行和身体[5]。

2.2 健康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引导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在他犯错的时候一定及时纠正,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而是要耐心的去引导他,告诉孩子这样错是错误的,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出积极正面的榜样,首先树立好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孩子才不会模仿到错误不良的行为。有了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长才能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正确前进[6]。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 董莉、陈尚宝、沃建中.影响4一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52.

[2] 贺琳霞.流动幼儿亲子关系的思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11) :49.

[3] 黄蕾.论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4) :14.

[4] 卢红、张雪莲.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34-45.

第10篇

1.从角色体验中感悟道理

角色体验,感悟道理,就是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德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扮演相对的角色,让他们体验角色不易,感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如针对学生讥笑残疾人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聋哑人、盲人、肢体有残疾的人等,做各种正常人所做的极平常的动作或事情。在学生亲身体验、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让他们判断那些讥笑行为是否正确。实践证明,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德育没有体验不行。

2.从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

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实践活动必须开展得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一切皆空谈。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的氛围,从意志上渗透作为将来职业人的理念,使学生时刻想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从而按照职业人的标准规范自己,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从身边的清洁卫生做起,然后到公共场合清理垃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切实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总之,遵循学生的身心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好实践活动就能迸发出德育的火花。

二、切实利用好家庭教育,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可以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广泛发动宣传,让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让家长学会育人,能够育人,能够育好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设备、家访、班级会诊会等方式,把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效果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反馈信息,实现家校携手、共育新人的目标。

2.强化培训,让家长掌握德育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校迅通、家长会现身说法等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不同德育教育方法。利用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论灌输型,善于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加深孩子对道德的理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身体力行型,正确的行为引导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必须随时随地起榜样、表率作用。通过亲历亲为,孩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模仿。身传言教型,边讲解边示范,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到传授教育作用,使孩子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直观感受,并依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

第11篇

一、开辟祖辈学习园地,理念碰撞共渗透

祖辈学习园地是我园为提升祖辈们的教养理念而开辟的,主要采取“走进来”的方式,邀请姐妹园中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园长、骨干教师及妇保医院的专家进行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向祖辈家长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同时收集祖辈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并解答。如,针对幼儿的饮食问题,妇保医院的专家向祖辈家长介绍了儿童常用食谱、食物搭配等科学知识;针对祖辈家长提出的孩子调皮不听话的现象,有经验的园长通过生动的事例,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解读,帮助祖辈家长科学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用适宜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橄肮叩取

例如,邀请城区姐妹园专家老师莅临白沙中幼早教园,为祖辈家长开展了讲座,主题是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主要围绕敏感期的概念、特征、重要性等主题。在讲座的过程中,专家详细阐述了2~3岁婴幼儿具有哪些敏感期,比如建立概念期、自我意识产生期等,还进行了案例分享。比如3岁的贝贝邀请爸爸和自己一起“工作”时,不仅将规则变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还会把它变成一种通则运用到成人身上,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建立秩序的敏感期而随意去打破幼儿所建立的秩序,则会造成幼儿秩序的不统一,良好的规则难以积累和形成。

二、建立祖辈聊天室,沟通交流促提升

沟通是管理工作的灵魂,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目标,满足各种需要的重要工具。要达成我们良好的家园共育,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祖辈的年龄特点,于是祖辈聊天室也成了家园共育的形式之一。祖辈家长聊天室可以是在幼儿园某教室内,也可以是幼儿园教师设立的QQ群、微信群。教师邀请祖辈家长参加聊天室的沙龙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以及遇到的教养困惑,帮助祖辈家长解决遇到的教养困惑,提升幼儿教育的理念,促进家园共育的效果。通过祖辈聊天室的设置,祖辈家长解决了不少的育儿困惑问题,学习了科学的育儿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验证,实现了祖辈教育素养循环改善与提升。

例如,白沙路街道中心幼儿园邀请了祖辈家长参加“祖辈话育儿”活动。活动中,老师针对祖辈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观念与行为问题,引经据典、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为祖辈家长做了分析,运用生活中大量生动的案例,与在座的祖辈家长们一起感悟育儿的经验,探讨怎样才是真正地了解孩子,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怎么注重方式和方法等。他们认真聆听通俗亲切又富有意义的例子,待到有共鸣处,很多祖辈们纷纷讨论起在教养孩子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老师与他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并介绍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好办法。最后,园长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且给每位祖辈发了一封信,希望祖辈们学做“懒奶奶”,以亲子教育为主,祖辈教育为辅等等。

三、邀请祖辈来园互动,园内隐形化示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的互动,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理解新信息,生成新意义”。因此我园采用了邀请祖辈来园互动作为另一种家园共育的方式。祖辈来园互动是指祖辈亲自到幼儿园观看教师教育实践,结合自身施教经验,产生科学育儿新认知,是一种提升祖辈教育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祖辈较青睐的一种方式。在祖辈来园互动中,幼儿教师为祖辈家长作隐形示范,祖辈们亲身体验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并和教师一起探讨幼儿教育经验。通过祖辈来园互动的设置,祖辈家长们观摩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及时掌握了幼儿在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在家的表现,对幼儿的教养问题产生了新的认知。

例如,白沙中幼举行了祖辈来园互动活动。本次活动,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兴趣制定内容、精心准备,活动安排动静交替。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每次都用语言直接告知祖辈家长该如何教养幼儿,而是在一次次的互动中给家长做隐形示范,指导家长该怎样教养幼儿。观摩结束后,还召开了简短的班级交流会,祖辈们认真听取了孩子平时在园的各种情况反馈,并与老师交流了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最后,祖辈家长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反思、调整了自己对幼儿的教育行为。这样的师幼陪伴让祖辈家长豁然开朗,原来高控下的陪伴,往往会遏制孩子的个性,使孩子不敢大胆去尝试,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原来有距离的陪伴才更有效、更科学,鼓励比手把手地教更有魅力。

四、举行祖辈育儿活动,园外常态化延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应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提炼出的育儿经验是帮助祖辈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祖辈最容易接受的直接学习途径。因此,我园将育儿主题活动作为家园共育的形式之一。育儿主题活动是指让祖辈家长走到园外的生活中去,在生活实践中让祖辈学习好的育儿方法和经验。在育儿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挖掘祖辈教育优势,发挥祖辈教育资源,让优秀祖辈家长作为活动组织者,发挥祖辈家长教育潜能,以祖辈家长的思维转化其他祖辈家长思维,更容易获得祖辈家长的认可。丰富的育儿主题活动,是调动祖辈家长教育优势和提升祖辈家长教育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12篇

关键词:全托;混龄班;社会性;教育模式

1混龄班级教育对全托幼儿园幼兒教育的意义

1.1为幼儿交流间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史与周围环境产生作用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在一起,每个幼儿的发展阶段不同,相互交流中,低龄的幼儿或及外籍幼儿通过模仿高龄幼儿的语言,将会更快地学会语言,高龄幼儿用过日常生活中纠正低龄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我的语言水平,达成共同进步。

1.2混龄班教育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在全托园所中混龄班级的幼儿生活与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环境的变化,以前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幼儿的角色随着变化,促进他们不断接受新角色和适应新朋友的加入,这样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空间。

1.3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通过各阶段时间的教育观察发现,同龄间的幼儿在一起生活与游戏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因为模仿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很重要的原因,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间不像成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混龄班级的幼儿在一起生活活动时候,高龄的幼儿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识行为,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高龄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并从中学会观察、模仿,更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班级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依赖性、独立性及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1.4促进幼儿相互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全托园混龄班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幼儿相互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习得交往与合作。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各阶段幼儿充满自信心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1.5对二胎政策后具有补充作用

如今国家实行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说,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和异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教育课程,混龄班的教育对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启赋意义,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混龄班教育对于教师的发展与要求

混龄班级教育应该向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切能让儿童有效地达成愉快、和谐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和制度都是有价值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在更新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善和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不是会教育幼儿的教师一定能教育好幼儿,混龄班级的幼儿教育需要特殊的素养,尤其是以母性之爱为核心的情感素养。

2.1从“教育者”变成了“引导者”

在混龄班级里,各年龄段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喜欢活动区域和材料,主动学习。混龄班级的教师需要更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的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与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借助“学习故事”这一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引入学习,引领教师创设一个基于儿童需要的主动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儿童在这个环境中却自主地探索和游戏。

2.2从实际出发

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如果背离了儿童的成熟水平和儿童的需要,如果融入了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就会异化幼儿教育,过度夸大混龄班级的教育可能性,因此,要研究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要从实践出发,深入地、系统地关注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进程,让幼儿间真正的过上适宜自我的教育生活,真正有效地促进混龄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混龄班级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式丰富多彩的,对每个幼儿来说这种互动都在不断更新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2.3改变自己

首先,改变的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老师们不再过多地注重教学结果,不再要求所有的孩子同一水平地掌握教学内容,理解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性。混龄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过程与重结果的中心转移。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小组研究、同伴互助、个性表达和表现的机会。生活课程、游戏活动、体育锻炼这种混龄班集体活动,孩子们感兴趣,各自经验的累积更是有利于各年龄段的孩子各取所需的达成自我发展。

3混龄班要努力做好家园合作

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实验性的形式,从自身利益出发,家长们是抱有期望和焦虑的复杂心态,只有获得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达成家园合作,才为重要。

3.1明确理念,找准定位,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表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重要性,了解家长的需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3.2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注重实效

混龄班级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了解家长的基础上设计好每一次的家园互动的活动,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会正确对待幼儿的自我发展。

3.3拓展思维,换位思考,双向反思

要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了解家长、理解家长,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断从教师和家长的两方面去反思,拓展自我的思维方式,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同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加强对混龄班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了解混龄班级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教授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还可以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经验或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等,对混龄班教师给予恰当的期望,给予教师工作上的及时反馈和适当的建议,接纳教师的“失败”,允许他们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总之,幼儿园为混龄班的教师提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教师才可以放下包袱,消除挫折感、增加信任感,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混龄班教育实践中去。

作者:石彩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