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时间:2024-03-26 09:5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管理 规范化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湘南地区医疗急救、医学康复、科研教学中心。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国家大力扶持城乡医疗卫生,给市级公立综合医院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一直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走科技兴院的道路,制定了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医改,把握新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注重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并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树立专科特色,不断提升自身竞争核心力,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科研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综合性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科研管理是对科学研究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的一门管理工作,包括申报动员、课题论证、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后期管理等内容,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变成科技人员的自觉的活动,是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保证科研课题的良好运行,确保课题按期、优质完成。如何将医院的科研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对医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医院领导及科教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1.课题申报工作

医院主要课题来源于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湘南学院和院级等。科研管理部门每年上半年将各级科研主管部门下发的科研项目计划申报通知挂医院内部网站以及各医疗区宣传栏里,动员全院职工积极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先对申报者进行课题指南解读,并指导其填写申请书,特别是有些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网上系统管理,需指导其网上申报,做好咨询服务。随着医院对科研的重视,全院职工对科研申报工作积极性很高,近4年来上交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各级申报项目达150项,2008年设立院级科研立项管理办法以来,申报达390项。

2.课题论证

科学研究中选题至关重要,而论证则是选准课题、管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好的课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论证,课题无法顺利进行。对于所有的申报课题,科研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按照申报通知指南与要求,审核课题负责人的申报资格,申请书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填写,再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包括形式审查,资料审查等,按照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诚信程度等六大原则。对于申报特别多的级别,如市级科研项目,因医院是分三个医疗区管理模式,先由各医疗区科研分管院长组织各医疗区学术委员会分会进行初审,再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医学转化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复审,推出优秀的课题进行上报,保证了课题质量,也提高了课题中标率。

3.过程管理

针对医院以往只重视立项,忽视过程管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大部分课题无法顺利进行。为了确保科研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科研管理部门加大对科研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流程,包括项目档案、中期检查、过程督导等。医院正在不断摸索科研管理模式,经多次多方会议讨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于院外各级科研课题,积极配合科研主管部门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对于院内科研课题,医院预在每年某个时间段对全院所有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或阶段检查,项目负责人填写课题中期检查或阶段检查报告书,内容涉及课题进度、方案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下阶段经费安排计划,存在问题、建议及需要说明的情况等等。科研管理部门秉着客观认真的态度,尽量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影响课题完成的客观原因,为其提供便利的条件和支持,并做好检查记录和归档。根据《医院科研立项的管理办法》未完成课题者按项目资金20℅赔偿,立项课题的前两位作者如果有未按合同完成课题的记录,不得再申报医院立项课题。通过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督促课题负责人保质保量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科研经费的闲置或浪费,有利于医院科研的发展。

4.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感,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在执行科研项目中,根据合同计划要求在经费预算范围内按医院财务制度支配使用。科研经费开支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检索查新费、资料费、会务费、邮寄费、试剂费、材料费、临床药物试验费、答辩费、交通费、住宿费、招待费(扣调节基金)和其它费用。所有科研项目经费经由科研管理部门将领导审批的报告交财务科,财务科对每个项目建立账户,科教科、财务科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开支标准,按阶段完成任务到科研管理部门填写科研经费审批表,经财务科、科研管理部门、分管院长及总会计师签字,才能使用规定的科研项目开支。

5.建立奖惩制度

医院对科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重视,坚持以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把科研与员工职称晋升工作、职位聘任和年底绩效考核挂钩,关心和指导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与前途发展等问题,促使员工产生一种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对于外院未按期完成的课题,按照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不得再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对于院内的科研项目,按照《医院科研立项的管理办法》未完成课题者按项目资金20℅赔偿,立项课题的前两位作者如果有未按合同完成课题的记录,不得再申报医院立项课题。

6.后期管理

外院各级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向科教科提交资料,包括结题报告书、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总结报告等,科教科审核后上报科研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结题。结题后,可以申请成果鉴定,科教科帮助与协调各级科研主管部门有关成果鉴定工作事宜,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对适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项目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果鉴定后,推荐申请科技奖励。院内科研项目完成后,按照《医院科研结题管理有关规定》(暂行),项目负责人准备资料,科教科审核后提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合格者发放结题证书。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医院科研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医院加大对科研的重视,利用医学转化研究所平台,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职工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积极性颇高,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做出贡献,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萍,莫曾南,刘志明,梁鸿.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科研能力.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年22(6):382-384.

第2篇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意义;方法

医院科研工作作为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对于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临床疑难病症,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1]。故加强医院科研工作,尤其对于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在促进“科教兴院”方面意义非常。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实施过程的文字记录与实验依据,作为医院研发和开展新技术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医院自有知识产权成功地转化。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科研效率,推动医院整体发展意义重大[2]。本研究结合我院近年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分析中的经验,提出相应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促进医院科研新项目申报中的价值

医院科研新项目申报作为医院科研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尤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本院近年来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逐渐增多,且所获得的科研立项等级、数量和支助金额档次升高,以上指标作为医院科研事业发展的标志,在提高医院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及水平,提升医院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效地做好科研档案的统计管理在提升科研课题申报质量,促使课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科研档案统计管理能在医院科研项目的选题可行性方面提供参考价值[3]。其科研选题是科研立项的敲门砖,明确可行性及社会价值的科研选题,是科研项目是否获得立项的关键。有效的科研档案统计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人员对本院既往或前期研究课题的了解,获得医院相关研究成果,了解本院研究条件及研究优势,为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二、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价值

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多数研究周期在2到4年之间,某些重大项目或国家级项目研究周期更长。做好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所有数据、资料的归总,对于促使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成果获得、项目的顺利结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如中期检查报告、阶段性成果(阶段与专利等)以及项目变更情况及资料,本科项目参与人员的变更情况、项目研究内容的调整以及经费预算、使用情况等。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材料作为项目必须材料,其对项目的完整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验收意义重大。其次,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促进项目成果转化过程有积极促进意义。因医院科研成果形成均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其中最主要的是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总结,其中原始数据和资料作为第一手资料,在科研论文撰写中的作用无可取代。

三、医院科研档案统计管理措施

(一) 提高科研人员加强科研资料归档处理意识。针对科研资料与档案的统计管理意识是,科研人员针对科研档案科学认识及对档案管理结构充分信任的过程。对于医院科研项目,医院科研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则应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并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使科研人员认识到对科研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统计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二)建立健全医院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可严格约束档案管理过程,进而确保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更好地发挥科研档案管理的价值。针对医院科研资料的管理,在制定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时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科研能力及所立项项目档次,明确档案管理制度中工作人员职责,建立科研档案资料借阅保密制度,同时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便捷借阅档案资料的途径。

(三)明确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鉴于多数科研机构科研档案归档困难或不明确问题,为促进档案归档过程的有序性及重点突出,需明确医院档案管理范围,及时进行所需归档档案分类。

四、总结

医院科研声誉和能力是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的重要组成方面,其作为临床实践、医学研究依据,并可为教学提供帮助。其中有效的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对于评价科研成果、衡量医院科技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名称: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4RKX065 管理部门: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研究起止年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

【参考文献】

[1]谷士鹏.试析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13(2):143.

[2]高伟伟,时钢.建立科学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初探.大家健康,2014,8(5):313-314.

第3篇

一、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安排碎片化,导致重点不突出或重复申报多

目前,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科技、发改委等部门以二次分配资金的方式安排,各部门按照各自制定的计划设置名目繁多的专项资金进行分配,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缺乏统筹设计、通盘考虑,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多头管理,引发项目重复申报、项目审批制度漏洞较大、项目过程管理监管不严、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例如,笔者在某县级科技局2014年度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某区科技局在民生科技专项安排52项合计1 050万元,主要支持卫生、教育、街道和部门科研,项目资金最高1项170万元,资金集中度为1 6.19%;自主创新计划33项1 200万元,主要支持创新型企业、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化示范等,其中:项目资金最高1项100万元,资金集中度仅为8.3 3%,未能集中资金用于支持对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

同时由于科研计划项目分属多个部门安排,缺乏一个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管理,不仅难以体现财政科技经费对科研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而且很容易产生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申报。这种重复申报体现为:同一申报单位采用相同的项目重复申报多项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或申报不同部门专项资金的情况,也有多个申报单位重复申报同一科研课题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二)项目审批模糊化,导致违规审批屡有发生

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科技部门在科技计划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已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公众对财政资金绩效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审批制度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申报指南的制定过于笼统不明晰,对财政资金的补助对象不明确;二是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相关规定不够明确,项目监管环节缺位,主要体现为科技部门管理缺位、科技中介管理机构管理缺位和评审专家管理缺位;三是部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未能明确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未能明确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标准。现T}iJ度的漏洞导致项目审批制度的刚性不足,自由裁量权过大,违规审批的情况时有发生,易造成财政科技资金的流失。

(三)项目监管形式化,导致挤占、挪用财政科技资金情况屡见不鲜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普遍实行合同制管理,科技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以签订项目合同书的方式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但由于科技部门管理缺位,中期检查流于形式,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监管失控。项目监管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制约机制上缺乏手段。二是项目验收把关不严。例如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项目承担单位未能严格按照倾目合同任务料的约定,出现挤占科研业务费、虚列费用支出等问题,但项目仍通过了验收的情况。三是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合同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只重视申报环节,签订倾目合同书》后,则束之高阁,总量控制、单项控制、专项使用等都置诸脑后资金到位后自筹配套资金往往迟迟未到位;实际支出未能按预算对号入座接受检查时,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来应付检查。

二、财政科技资金审计监管重点

针对上述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

关注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了相对分离的项目分权管理机制,是否明确了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职责,对主管部门、组织单位、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评审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分析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针对指南编制、专家评审、立项决策、资金分配、中期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找出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点及重要节点,关注制度的制定能否有效控制上述关键节点,堵塞漏洞。

(二)科技项目审批立项环节的合规性

关注立项审查和审批程序,重点加强对项目申报材料和项目申请者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对比相关的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审核项目申报者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是否存在降低标准核拨专项资金的情况;同时关注项目评审质量,目前科技项目的评审一般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审核相结合的立项决策方式,关注审批程序能否严格执行两个标准,即严格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项目资助的经费额度严格按照各专项申报指南所规定的的额度确定。

(三)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关注项目实施进度与中期检查情况,关注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能否严格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书的预算使用资金,能否做到专款专用、有否被挤占挪用,应配套的资金是否足额、按期到位,应拨付给参与单位或协作单位的资金是否及时拨付,项目到期是否能按期提出验收申请或延期申请,对已验收的项目,重点审查项目合同书的任务目标是否足额、保质保量的完成,已完项目的结余资金不按规定上缴财政,专项结余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04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08-02

医院制剂是名医、名院、名科建设的基础,是医院专科特色和学术特色的体现。继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之后,2010年8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对简化申报程序中使用历史溯及、证明资料项目、临床病例数量等各环节内容及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对中药制剂管理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予以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为医院中药制剂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政策提供的发展空间,医疗机构应把握机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与措施,更好地发挥医院临床科研优势、带动医院特色建设、推进中药制剂研发工作不断深化发展。笔者现就医院中药制剂研发思路阐述如下。

1 明确发展定位,制定研发战略

通过对相关法规和国家对中药制剂研发政策认真研究梳理,我们对制约中药制剂发展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充分考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开发前景与社会效益、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等各项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政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研发工作指导思想。通过合理利用法规政策中的有利规则,对申报制剂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其中,简化程序申报制剂主要为本院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常规途径申报制剂主要为已有一定临床前研究基础的处方。根据不同申报程序的特点,同时结合优势病种筛选机制,优选出基础资料扎实、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研发效率与成功率高、有市场开发前景的制剂项目列入医院制剂研发专项。

针对医院临床资源优势明显,但药学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特点,我们采取与专门中药研究机构及大型制药企业合作的方式,搭建起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制药企业之间的桥梁,形成优势互补、“医产学研用”一体的巩固联盟,建立具有医院特色的医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新制剂研发机制,进一步优化制剂研发环境,搭建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推进医院中药制剂向新药的转化。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计划(JJT2010-56);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2010-X-049)

通讯作者:刘文娜,Tel:010-67689923

2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组织管理模式

制剂研发工作涉及制剂室、药学部、中药药理研究室、临床科室、科研处、医务处、财务处、纪检监察审计处等多部门。目前,大多数医院缺乏相应的专门机构,其成效往往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和具体的管理经验有关[1],存在组织架构不完善、组织职能不健全、各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等问题。有鉴于此,本院设立了“新制剂研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及工作组,对中药制剂研发所涉及的研究、开发、申报、知识产权保护、成果推广转化等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专业化管理,通过有效行使沟通协调职能,确保新制剂研究开发各环节工作有条不紊、无缝衔接。该委员会成员构成涵盖了临床重点专科管理、临床药学、制剂、临床研究管理等部门。职能包括组织新制剂研究开发项目的实施、质量控制、维护相关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及转化等方面,重点是做好法规政策研究运用、组织运行管理制度制定、相关人员培训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

3 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运行管理模式

3.1 健全项目立项审核制度

在中药制剂研发过程中,建立了合理的项目筛选及立项审核制度。①建立以科室自查为主的申报处方首筛制度。组织全院临床科室学习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各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深入了解中药制剂申报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征集院内制剂项目。②建立申报处方分类审核制度。根据简化申报程序与常规途径申报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立项审核制度。

申请常规途径申报制剂项目审核时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处方针对疾病为医院优势病种,且处方制剂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②处方固定,理法方药合理,适应症明确具体;③有较好的市场预期;④知识产权清晰。

申请简化申报程序制剂项目审核时应侧重以下方面:①处方审核。中药制剂处方组成中不能含有毒性药材、配伍禁忌、濒危动植物、化学药成分,药味用量也不能超过法定药品标准。②剂型与工艺审核。制剂剂型和工艺要尽量选择与原组方临床应用方式一致的提取工艺路线,在配制过程中不能有有机溶媒的参与,或采用新技术对其精制。③临床资料审核。临床资料收集时处方要相对固定,药味、药量变化不能影响处方组方原则,要求可溯源。

3.2 完善项目评估制度

项目评估是确定立项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对项目可行性、时效性、效益性等关键问题的综合评定。为保证中药制剂研发项目顺利进行,立项前应进行项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①明确的评估内容。简化申报程序制剂项目评估内容包括处方可行性、成药性、临床应用性、疗效以及处方临床应用证明材料、临床疗效总结资料的可溯源性审查;常规途径申报制剂项目评估内容包括处方药味组成、药量、适应症、成药性、方药配伍、处方临床前研究基础及临床研究方案。②明确的评估标准与办法。对需要评估的各项内容要有细化评定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③确定评估人员。参加评估工作的人员应包括制剂研究专家、药理研究专家、临床专家、经济学专家等多方面人才。

3.3 完善中药制剂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中药制剂研发“质量”是根本,本院充分借鉴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结合中药制剂自身特点,以提高中药制剂研发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法应用于中药制剂临床试验的项目管理。通过制定质量目标、设计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明确环节质量监控点的质量标准、编制临床试验重要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健全环节质量检查记录以及反馈评价修改补充完善SOP,构建起符合中药制剂研发特点、操作性强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并根据申报处方类别划分,从待选项目中选取符合条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研发项目纳入既定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对具体项目实践示范性研究,验证和评价其研究质量。

4 小结

我们认为,从制定中药制剂研发发展战略、理顺组织架构、规范组织运行与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可以强化管理软科学在中药制剂研发工作中职能作用的发挥。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并将其作为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与举措,将保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科建设是实现科研及社会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及基础,而科研则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因此,强化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而科研档案是获取科研资料、记录科研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由此而知,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科学档案,才能更好地发掘科研档案的内在价值,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及发展。

1 科研档案管理含义及意义

1.1 含义

科研工作进行中,科研档案是其中形成的最具价值的资料及科学储备。而科研档案则是科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科研成果资料的科学整理及利用。科研档案管理包含了归类、整理、移交、管理及应用等主要内容[1]。归类,是指对各类材料的区分及规范;整理,是指对材料的目录编写、成卷整理;移交,是指将档案移交至管理部门保管;管理,是指针对档案进行有效处理,实现保密化存储并形成统一性系统化的流程。科研档案的管理,以科学化管理、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这也是科研档案的价值所在。

1.2 意义

科研活动进行中,科研档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技术整理后而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是科研项目成果最真实的反馈及水平体现。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成果形成、申报、管理、开发都是重要环节,对于科研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档案记录了科研开展的过程,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很高的文献分析研究价值,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系统规范化。

2 科研档案在科研成果申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2.1 科研成果申报中的作用

科研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科研档案就是科研事业发展历程及成果的汇集,其中涵盖了大量的技术理论及方法,是众多技术人员智慧的汇聚,不仅为科研人员取得成果提供信息保障及支持,也为科研人员确定科研课题、申报成果提供必需的借鉴及帮助,是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效率、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2.1.1 科研档案对科研成果的形成和提高有指导价值

科研成果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从科研选题、立项、完成、结题到成果鉴定[2],需要3~7年的时间,其中汇聚了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研究成果在发表后科研人员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累计及后续研究,才能形成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成果,实现智力及物质资源效能的发挥。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不仅能为科研管理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还能避免重复性低水平研究,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水平整体效能。

2.1.2 科研成果申报

科研成果的申报,科研人员除了要准备多种科研档案资料外,还要做好很多工作总结及实验报告,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研究实验报告、成果申?笫椤⒀芯抗ぷ髯芙帷⒊晒?申报证明等都不可缺少。一旦在申请时少了需要的资料,科研成果申报工作开展就会受阻,影响最终申报。除此之外,必须要保证科研申报成果档案结构的合理性及有序性,以提高成果申报的成功率。

2.1.3 科研档案资料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申报

当前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使用普及到众多领域,这也使得科研成果的申报效率大大提升。但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也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申报书的填写,因为其质量直接影响成果评审的最终结果。而科研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是成果申报书填写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因此,只有保证科研档案的真实、完整,才能真实展现申报者所表达成果的创新处及特色处,让评审专家可以透过申报书就了解到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提升成果申报质量。

2.2 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建设以科研为核心,而科研是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两者相互依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是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以其作为起步载体,是实现学科发展和腾飞的重要源泉。只有将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作为基本,课题研究才能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科研建设获得的成绩往往以科研成果水平得以体现,因此,要取得学科建设提升,必须要重视科研成果水平,从科研活动中提高人才及技术层次,全面提高学科建设的层次及学科保障。

3 科研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科研档案,从项目立项到完成所形成的信息记录,是一套系统化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档案不同于文书档案,除了具备一般档案的要求外,满足本单位成果转让、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及提供海量规范系统化信息服务,并发挥科研成果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科技进步促进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提醒科研部门,对于社会的科研档案需求也要引其足够的重视,从全面性、系统性、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科研档案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科研档案的丰富性及实用性,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能。

4 强化科研档案管理,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4.1 深化对科研档案管理的认知,为学科建设强化保障

科研管理部门担负着传播档案管理知识的重要任务,要深化对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组织广大相关人员学习《档案法》《档案法规实施细则》《科学及时档案工作条例》[3]等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大家掌握档案管理的内容、要求、方法、作用及价值,深化对档案管理及学科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让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在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明确档案建设方面的权利及义务,提升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4.2 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为学科建设服务水平

完整性、系统性、安全性、准确性是科研档案管理要遵循的统一性原则,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此为基础,并以各单位档案信息加工、编制的要求为重要参考进行制定,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编撰简介、文摘、汇编、手册、史料等,完善和改进服务方式,完整、准确、系统、及时地做好每一项科研项目的记载。

4.3 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为优质化学科建设服务

人是工作开展的核心,承载着知识传播、科技创新的任务。档案管理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外,业务素质及个人能力也是必要的。在科研档案管理的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及统计外,还要肩负信息资源鉴别、选择、加工、数据处理等工作,制作相关的数据文件等,因此,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拓宽视野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服务号学科的重要战略。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F2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44-02

1 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及一些其他客观原因,许多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部分财务人员忽视财务制度和纪律。特别是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识不够,工作态度不积极,认为财务就是算好钱、做好账,财务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在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等环节管理尤显薄弱。

1.2 项目经费随意性较大

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招投标管理,很多项目经费不能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和进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竣工验收不及时、缺乏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项目验收流于形式等,使项目经费没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用途,项目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使用随意性较大。如有的人在多个部门重复申报同一项目,或将以前实施的几个项目拼装申报综合性项目;有的人想方设法将科研经费变为支出经费,经常以提取项目管理费的名义改变科研项目经费用途,开支存在超范围、超额开支、相互挤占挪用;有的人巧立名目虚假申报;个别人甚至在项目批准计划下达后,擅自变更项目资金用途,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随意增加相关项目预算,或是在实施中采取手段隐瞒项目资金去向等[1-3]。

1.3 资产使用效率低

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实行课题负责制,经费使用权由课题主持人掌握。课题组在购置设备时,往往是自行采购、使用、保管,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部门”。各部门相互攀比,争相购买,重复购置,造成固定资产长期积压,利用率极低。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方面缺乏成本分析[4-5]。一方面科学研究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但使用时间短、次数少,容易造成长期闲置。另一方面对使用率较高的仪器设备缺乏日常管理及维护,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1.4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物资产不相符

一是一些固定资产设备未开具验收单进行固定资产登记,财务部门也没有告知管理部门就进行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核算,从而使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账与会计账产生差异。二是一些系统设备虽按所组成的单独设备进行登记,但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税费等在各设备之间分配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不准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符[6]。三是因各种原因不及时清理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做减少固定资产登记,也不进行固定资产增加的财务核算,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对策

2.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对各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对科研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制订相应制度,层层落实。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根据不相容职务的要求,财务内部管理应做到以下分离: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9-10]。进一步完善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金使用流程,严格实行审批制。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地位。

2.2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

项目资金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建立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体系、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加强预算监管,细化预算,增加预算透明度;完善决算制度。对项目申报、报告审批、资金争取、资金划拨、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诸多环节,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项目管理混乱、弄虚作假,违反规定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项目单位,要求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对项目资金使用中发生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定期组织专家或委托专门机构,采取抽验、轮验的办法进行一次评价或全面评价,使项目实施有章可循、建设质量优劣可辨、绩效评价客观准确。通过评价结果运用来进一步推进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

2.3 完善预算约束机制,全面实行预算管理

严格按照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和规定用途报销各项开支,合理配备科研资产,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建设,杜绝项目经费相互挪用和挤占。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实行绩效考评,提高经费使用率。进一步完善决算制度,尤其是项目决算报告制度。

2.4 全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创新实施机制,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立交流互动机制,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8]。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自我提高的内生动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 参考文献

[1] 赵桂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J].企业研究,2010(1):72-73.

[2] 张政权.当前基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8-9.

[3] 姚庆.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J].企业经济,2007(10):181-183.

[4] 管叔琪.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21-23.

[5] 李建文.浅议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J].青海农林科技,1994(4):58-60.

[6] 付小燕,曾勤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3):40-42.

第7篇

2015年,源鑫公司领导要求邹云平必须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任务,刚开始让他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随后他开始不停地奔波、求教和总结,历时2个多月,一点一点地补全公司撂下的功课,全身心投入到高企认定相关材料的准备、编写和修改工作中;由于今年云南省申请高企认定的企业众多,系统经常拥堵或是服务器瘫痪,他多次在凌晨三四点起床打开电脑继续修改申报。经过多次材料修改、现场评审和专家审查,一本厚达600多页的申请材料正式定稿上报省科技厅及国家科技部,公司在11月11日最终顺利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邹云平瘦弱的身躯,终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016年初,公司下达了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的任务后,他锐意进取,通过多次向云铝、润鑫等公司学习借鉴,结合公司实际,终于促成公司建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创新中心,制定出台了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

科技创效工作一直是源鑫公司较为薄弱的一环。为改变2011年后公司无新增专利技术的困局,他首先在专利技术提炼总结方面,经过与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员沟通交流,在 2015年4月份新申请专利技术6件,并在9月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件,改写了近5年没有任何新专利技术产生的记录。同时,他积极认真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常奔走于各生产部门之间,鼓励各生产部门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经过反复修改完善,8月份,公司终于实现了内部6项科技项目的立项,自此打开了科技项目研发和科研经费划拨管理规范制度化的突破口,有序推进了科研投入和研发工作的开展。同时,他积极开展对外科技研发合作和经费筹措工作,9月份与昆明冶金研究院合作共同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特种石墨研究课题,为公司获得科技经费140万元,并积极组织与润鑫公司开展废旧阴极回用科研项目试验,前期试验块已送润鑫公司上槽实验使用,润鑫客户反馈试验效果较好,下一步将开展试验转入产业化运用,为铝板块大修产生的废旧阴极块(每年约3000吨)回收处理拓展了一条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的通道,同时在11月份还申请了发明专利技术;最值得一提的是,经由他申请上报的项目,累计获得830万元的政府财政补助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科技经费等资金支持,为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从2011年至2015年,他不放弃任何一次各级政府资金支持的机会,加班加点赶写申报材料,及时申报,为公司争取了难能可贵的经费支持。

积极倡导借助利用外部资源,加大产学研合作和交流力度,促成公司与昆明冶金研究院签订了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协议书。在与昆明冶金研究院合作进行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0万吨阳极炭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日常管理和后期验收准备中,他主动加班,多次出差昆明办理项目材料修改规整工作,多次代表公司向省州市科技、工信部门汇报,并与集团科技部、昆明冶金研究院对接联系,协调处理,为该项目的正常推进验收作出了贡献。

邹云平的PPT制作技能堪称公司第一人,他多次负责公司各类PPT汇报材料制作,如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司项目一期环保验收等,他主动参与“源鑫职工大讲堂”活动,率先在本单位面向班组长以上技术骨干进行系统培训,重点讲解政府科技政策支持、公司科技管理奖励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2016年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邹云平荣获炭素制品工第二名。

第8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设置;实施;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校地处农村,地理位置靠近京秦铁路线,爱路护路,铁路安全对于学生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我校从1995年开始开展了“铁路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向社会宣传爱路护路常识,宣传铁路知识。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并获多次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搜集整理活动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把此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为《平安铁路伴我行》校本课程。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充分的资源调查和分析的前提下,我校还增开了更多校本课程科目。严格按照“课程申报―论证审批―课程实施―评估总结―完善成型”的方式规范开发程序,开设了以人文、艺术、身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完善制度,组织培训

为使我校校本课程教学更有效,我们首先完善了《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学习制度》《校本课程备课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拟定了“教、学、研”一体的科研计划,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自主选择,规范实施

我校将校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排入课表。教师严格执行课程安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对于选修课程,执行学生自主申报的原则,每位学生可以自主申报两门,学校按照自主申报的内容和人数进行分组、安排上课地点,保证学生参与率为100%。学校经常深入课堂及教研组进行调研,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学校三次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平时进行查课、听课,了解学生上课效果,对每门课程的实施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调研后,对于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寻求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课程的质量。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评价

每学期末,教师都对本学科的课程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参考开课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对各门校本课程进行评价,适时调整教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

2.对教师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讲校本课程故事等形式,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应,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教学案例、教案的实用性。另外,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备课教案、教学效果、反思能力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评价

从学生出勤、作品或成果质量、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待合格四等,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各层次各类型科研课题数不断增多。但在数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科研课题研究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定位偏差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三改一补”而来,对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形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还缺乏认识,对科研管理工作定位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还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对科研课题的管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课题、经费。成果鉴定,报奖等进行被动的统计管理,很少进行科研课题信息搜集、加工和传递方面的工作,不能对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进行指导,咨询和论证,难以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课题过程管理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大都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但对课题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常常出现”重课题申报立项、轻课题研究,重结题。轻成果”的现象,不管课题能否按期结题,以数量论英雄,对课题立项以后的实施指导、检查监督缺乏力度,对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不够重视,对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质量等缺乏明确和规范有效的检查手段和制度,实施管理不到位,结题验收不规范,课题延期问题突出,研究成果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难以保证科研课题研究质量。

1.3 课题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套用本科院校管理办法,缺少适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特色的管理制度,导致课题管理操作难度大,实效性不强。由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行业课题,重点课题、重大课题、一般立项课题等在选题标准、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其立项率、社会绩效与影响也差之甚远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题管理办法都是框架式、笼统形管理办法,均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题制定的针对性管理办法,难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挑战高难度课题、出精品成果的动力。

2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1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科研课题管理实践,其概念实质上是从全面质量管理中演变而来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最先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概念界定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对科研课题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和控制过程,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可定义为: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以科研课题质量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课题研究所进行的全过程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2.2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2.2.1全员的质量管理

一项科研课题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课题主持人所在系部、图书馆,实训中心,甚至涉及到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科研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学院各部门、各系部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科研课题管理中,认识到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绝非只是少数管理人员和课题组成员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需要。

2.2.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过程,是指与科研课题质量有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课题的选题设计、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及课题的推广应用及社会绩效反馈等重要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以保证达到预先确定的质量标准。

2.2.3全要素的质量管理

指对影响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全部可控要素(课题质量目标、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经费使用,课题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全要素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所谓多方法,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组成多样化,复合化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除日常工作使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之外,还应包括组织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专业技术理论。

3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3.1 一切为优质结项服务

这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向。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严格的课题管理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实现优质结项,因此,它是贯彻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3.2 一切以预防为主

就是把课题管理工作重点由事后检查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控制上来,从由管课题结题为主转变为管因素为主,不仅要“事后把关”,而且要“事先控制”,密切关注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期,防患于未然。

3.3 一切用数据说话

这是高职院校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是反映课题质量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准确地发现影响课题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3.4 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PDCA循环表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or])。即按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下去地进行质量管理,每循环一次就总结提高一次,螺旋式和阶梯式上升,使课题质量不断提高。

4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1 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全面管理计划是实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课题质量目标与标准的制定。全面管理计划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实施和反馈,以全员参与为核心,把与科研课题开展有关的过程和相关人员都纳入到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管理的效能达到最大化。高职院校在制定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时,一定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自身的科研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质量方针和目标。

4.2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

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课题结题期质量管理、课题成果转化推广期质量管理四个环节。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课题研究质量的诸要素和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地规划,检查、反馈与调节,从而稳定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4.2.1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期是课题全过程管理的一个起始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申报质量,提高课题立项率。提高课题申报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申报课题选题的指导:二是对申报课题设计的指导。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及时让课题申报人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及课题研究方向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并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课题:二是要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及一些长期从事课题立项评审的专家,就科学课题申报进行指导、评议,让申报人对科学课题申报的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了解,全面掌握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编写技巧,使课题申报材料能更充分反映出所申报课题的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等关键要素,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4.2.2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实施期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结题前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提高课题结项率及优秀率。

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立项课题开题论证指导二是对立项课题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因此,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及时组织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成果要求,经费使用和课题结题条件等事宜,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统筹安排部署工作;二是签订课题合同,制定出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及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所列内容尽可能量化),便于课题检查鉴定,三是抓好课题中期检查督促工作,组织有关专家采用书面和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地深入课题组,对课题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取得阶段成果情况以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四是严把课题成果结题鉴定关,对每个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验收,重点检查成果质量是否达到课题设计要求、成果形式是否规范、成果的效益及影响是否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等。

4.3科研课题的经费管理

课题经费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则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的重要保证。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主要有:一是实行学院和处(室),系(部)两级管理,经费统一进入财务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制,二是明确科研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三是根据课题经费来源及性质设立专项经费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等手段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分析:四是定期与财务收支对帐,课题结题时须经财务审核签字确认。只有合理、有效、科学地使用课题经费,做到既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又能方便广大科研人员开发课题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

4.4科研课题的档案管理

科研课题档案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规范性和便于利用。主要包括: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课题档案管理必须做到“四同步”,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管理部门出具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5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

5.1 以质量保障为目的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质量保障”为目的,以同等级科研课题管理方面做得好的院校作为参照标准,聘请专家和学者对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进行内部或外部评审。当符合参照标准时,即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提供质量保障。

5.2 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性评价方法

第10篇

第一章 教师科研工作条例

为实现“创名牌学校、当一流教师”的目标,促进我校争创科研示范校、教师争当科研教师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做到:

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事业心和奉献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断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做到不缺席、不迟到、有记录、有收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教育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三、每学期初要有切实的个人科研计划。要避免计划流于形式,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课题的阶段性、实施的科学性、方法的艺术性,不断完善和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四、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论文评选活动。积极订阅科研刊物。每学年都要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研讨会上或经验文章。

五、要积极申报和主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能够参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协作课题研究。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科研素质,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第二章 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一、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健全科研组织、形成科研网络。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建立科研室,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课题落实。要与教育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建立科研信息网络,保证科研信息渠道畅通,创造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龙头校。

二、明确科研指导思想,制定科研规划,把教育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搞好教育科研规划,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明确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学校每学年研究课题不少于两项,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实验项目、每位老师都有研究课题,并有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保证科研规划的实施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要做到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科研工作规划、计划、方案、总结等资料完备,各种规章制度健全。

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科研会议及科研活动,并在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或工作经验。校内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科研理论研讨会、论文交流会、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表彰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

六、会同有关部门,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在校内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普及活动,开展科研理论讲座,搜集科研信息资料,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向“示范性学校、科研型校长、学者型老师”的目标迈进。

第三章 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申报制度

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确立课题研究项目并组成相应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将所选定的课题向学校教科室或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然后报教育局教科室审批备案。课题申请人应规范、如实填写有关材料,报所在学校审批;申请人所在学校按照要求严格审查,签署“是否同意立项”意见;确认同意立项的课题,在规定日期内将校级课题申请书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市级以上课题,必须在校级课题的基础上申报。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基本程序是:

1、确定选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以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大力提倡校本研究,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具体课题项目的确定,可以来源于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也可自行思考设计,但是都应该确保切合本校和研究者的实际,列入研究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切口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立意新颖,有时代特点,特别是要具备实际研究的价值和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2、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名称。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理论假说和研究目标。

(7)完成本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8)过程设计。

(9)预期成果及形式。

3、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

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确定是否确认为校级立项课题。对市级及其以上课题,所在学校应首先审核并加盖公章,并将课题申请书(包括子课题研究方案)连同开题报告按期交市教育局教科室,市教育局教科室组织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4、课题主持人资格

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必须是该项目研究的实际执行者,同时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3年以上教龄,专业知识扎实;具备指导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能力和学术水平;申请人在课题申报同一期限内一般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市教育科研课题未结题者,不得担当新课题的负责人。多人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所有参加人员必须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课题的研究,或负责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

第四章 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

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常规,具体课题的研究进程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六方面材料:

1、计划性资料。包括总体实验设想、设计实验方案及研究性实施计划。

2、基础性资料。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龄、教学水平等。

3、过程性资料。主要是指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实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情况,教师实验研究的观察记录、随笔,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反映等。

4、专题性资料。包括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5、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

6、总结性资料。包括学期、学年或专题的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实验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学校课题开展研究中期,课题组应填写《教育科研课题中期评估表》,由学校教科室会同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关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学校审批,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终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宣布撤销课题(市级以上研究课题的撤销,由相关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提出意见,报请批准立项的部门宣布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且学术质量、实践价值较低劣;

4、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5、违反课题研究规则的其它情况。

6、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两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为提高课题研究(实验)的效益,市级以上的重点课题和校级综合性的重点课题,一般应设立领导组织、指导组织、课题工作组织。

课题领导组织。一般有行政领导参与,主要负责对重点课题把关确立;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及必要条件;代管课题经费及提供足够经费保障;培训实验人员,解决实验进程中重大问题,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成果。

课题指导组织。一般由学术造诣较深,业务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教学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理论咨询,跟踪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研究会、交流会、总结会、座谈会,组织有关沙龙。

课题工作组织。一般由热心该课题研究、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及行政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实验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和观察、记录、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所有过程性材料统一交学校教科室归档管理,同时由市教育局教科室负责督促检查、帮助指导,过程材料由研究人员管理,但在学期末要连同总结或阶段性的论文交学校教科室。

课题组在组织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在所属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切实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1、负责课题的设计并组建课题组,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研讨、申请鉴定等。

2、掌握课题进度,调控进展速度。

3、结合本课题开展学术活动(如论证研讨,考察等)。

4、制定本组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负责指导考核。

5、安排本课题经费使用计划和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6、组织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并遵守一切与研究有关的法规制度。

7、组织成果鉴定及技术资料归档工作。

第五章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1、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和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2、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等(附件)。

3、课题组必须在正式结题前十五天向相应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书面申请,并提供课题研究的成果主件、附件材料5—7份。

4、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相关教科所共同商定,一般由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科专家或行政管理人员5—7人组成。鉴定组专家将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机关结题材料等方法,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议和鉴定,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由组长填写《成果鉴定书》并由专家组成员签字。

第六章 监督检查制度

1、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

2、学校教科室应经常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效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作出口头或阶段的研究报告;强调课题组的自身建设,抓好计划的实施和反馈调节完善,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负责人或延长研究期限的,学校教科室应书面报告市教科所,经同意后方有效。

4、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将中止其课题项目。

第七章 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为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调动和鼓励全校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技能和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奖原则及范围

1、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奖励前两年的优秀科研成果。

2、我校教学公开出版的专著、公开发表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可参加评选。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价

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课题组应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鉴定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计划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问卷、成果统计分析、调查报告、阶段研讨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全部档案资料和必要的现场鉴定材料。

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应切实执行以下评估标准:

1、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2、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翔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3、价值。能逼近或揭示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课题的正式鉴定验收,一般由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组织。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鉴定部门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聘请,但须经鉴定部门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有关报请鉴定的材料应在会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组。鉴定组在认真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确定是否通过鉴定,并由鉴定组代表填写鉴定书。

课题鉴定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课题组向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教育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批准立项的部门(受权管理的部门)指派的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市教科室。

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共同确认并由组长签署意见;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报市教育局教科室。

结题验收要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市教育局教科室确认,发放《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每一个课题研究规划期结束后,市教育局教科室对结题的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所有课题研究都要重视成果的推广工作,可以通过推介会、公开课、专题报告、论文宣读等形式充分展示研究成果。市教育局将定期筛选对全市教育教学有指导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并根据《中小学教育研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三、奖励等级及条件

1、基本条件

(1)申请奖励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圆满完成任务,成绩突出。

(2)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对教研教改和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大价值。

2、奖励标准:分别按国家、省、市、区级获得的不同等次进行奖励。

(参照学校奖惩制度进行奖励)

第八章 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1、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2、学校教科室要配备兼职资料员,加强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3、教育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1)课题档案:包括《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2)管理档案:包括年度计划和总结;工作职责;有关制度;课题研究机构建设资料;教科研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文件材料;各种考核记载。

(3)成果档案:包括成果鉴定评价、验收及成果奖励的有关材料;成果推广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实验课教案集;科研论文集及获奖证书;学校教科研刊物。

(4)综合档案:包括相关科研文件、通知;教育科研专项会议文件材料;教育科研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等。

为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需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档案化管理,特制定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一、凡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交流会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等,均属存档范围之列。有关教师应及时将论文获奖证(复印件)、校本和专著封面、目录(复印件),上报学校存档,并建立个人档案。

二、凡在校内科研研讨会、论文交流会大会交流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属存档范围,并由科研室通知本人。有条件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发表。

三、凡上级有关部门索稿,在未公开使用之前,不能与已发表的同论,可在校内研讨会或交流会上发表后存档。

四、科研档案管理应分门别类,做到系统、规范,并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五、科研档案作为科研兴校的创校史料永久保存,有条件时,将利用科研档案做校内科研成果展,以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九章 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为了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定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一、学校科研经费,用于学校科研工作所需的;

1、课题组的印刷费

2、学校订购的资料费

3、学术差旅费

4、教师科研成果奖励(按奖励条例规定执行)

二、凡未经学校批准,擅自支出的,学校在经济上不承担责任。

三、经费资助制度

1、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难;科研经费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2.26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呈多样化,办学经费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给高等学校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各经费主管部门对于经费管理要求不相同,一方面使财务人员日常处理的业务不断增加、经济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师生报销时间增加而出现“报销难”现象。

1 高等学校“报销难”的现状

1.1 预算编制不科学

虽然高校管理层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年前已开始部署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至少实行“二上二下”预算申报方式,但是有的职能部门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有钱报销就行。有的为了本部门多争取预算指标巧立项目申报经费、也有的对本部门经济活动及市场的变化没有进行细致的预测及分析不足,或者凭经验申报预算计划,出现了预算计划不足的现象,财务处预算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性质不可能详细了解,无法核准每个部门确实需要的经费。有的项目在上半年已用完指标而无法报销只能往后推,下一年度开账才报销又影响当年指标。有的部门因对个别项目预算计划不周而在报销过程中进行预算调整造成后面报销人员需要等待导致出现“报销难”现象。

1.2 预算控制执行不力

有些高校虽然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处设立专门的预算科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管,定期对学校总体预算运行情况和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严禁各部门不合理超支使用经费。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时期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处信息。而对于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问题缺乏系统分析,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1]高校预算下达后,时有高校领导不全面考虑学校总体规划,随意批准个别部门追加用款计划的情况,致使用年度预算执行超出计划。有的部门个别项目上半年已用完其全年指标,预算执行不按计划,财务审核人员报账过程中遇余额不足,还得耐心地查找可报销的项目,增加了财务审核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1.3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脱离实际

随着国家一系列科技改革政策的出台,高校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纵向类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对经费管理有不同的管理办法,特别在劳务费、咨询费等人员支出产生差异,有的项目做了大量工作而劳务费比例却与付出不成正比,老是报怨搞科研不如卖鸡蛋;由于纵向经费在项目结束后收回余额,而属于国库拨款渠道的经费每年年终收回未使用额度下一年度三四月才下拨经费,每支付一笔款都要填一张支票后再上国库网申请支付令,最多时有人报28张发票均为不同的公司,有时上午的支票没开完,下午又有类似的情况出现,造成排队的人可能等几个小时也无法报销。横向经费合同大多对经费预算没详细规定直接费用的分类,也没有规定间接费的比例,项目组除了必要的材料费外,大多以报销会议及调研差旅费支出,有的凑一把发票到财务排队让财务人员挑合格的报销。每到年底或者课题中期检查、结题或为了达到国库资金支付进度,报销成为老师的头等大事,老师让学生停下实验凌晨四五点钟到财务排队,有时出现网上约不到,现场排不到的现象,财务人员也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突击办理报销业务。“报销难”成为对财务处报诉最多的问题。

2 解决财务报销难的办法

2.1 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收到实效,使用预算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2]。学校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宣传工作,使用各职能部门领导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树立预算管理观念,主动参与预算管理,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本部门的年度预算计划工作。预算管理部门对各职能上报预算计划进行科学分析、调研,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不能随意增加预算和削减指标。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动,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学校的整体发展计划,使预算指标编制及时、更科学、贴近预算目标,才能顺利办理经济业务报销,而不需要因办理一项业务多次往返财务处耗费时间。

2.2 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计划经学校批准下达后,各部门必须按照核准的预算指标开支经济业务,杜绝预算外支出。在预算运行过程中确实遇上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致使原预算难以执行或对预算结果产生重大差异的情况,应严格按照预算调整的程序对相关项目预算指标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财务处通过财务软件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部门主管发送预算运行数据,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比例与项目研究计划期不同步的要提标课题组按预算进度报销。各部门主管也可登录财务网查询其分管项目开支明细,以便有计划安排报销工作,也避免到财务处排队报销时才发现预算指标超支而浪费时间和造成报销拥堵。

2.3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灵活性

科研经费拨款管理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预算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绩效评价,对按时完成了科研任务纵向课题,完成了课题结题验收检查的,结余经费应该留在学校用作科研人员的劳动奖励,或者作为学校科研活动的启动资金。横向项目按委托合同完成委托方的实验并提供结果,项目经费中间接费部分应由项目组决定劳务费发放比例预算,避免项目组凑发票来报销。对于那些未按时按质完成科研任务,不管纵向或横向课题,其科研经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以便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国库拨款提前在1月,以便增加用款时间。提倡同一购货单位实行定期结算付款,如一个月开一张发票并附清单,以便减少报销次数和等候时间。

3 结 论

解决高校 “报销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高校除了建立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的报销流程、增加报销岗位外,各级主管财务的领导也要熟悉高校的财务制度、明确各自负责的经费使用范围和审批权限,能按预算计划审批原始凭证,以提高学校的报销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12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医学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各类研究项目发展迅速,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科研项目大力发展的同时,各种经费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了多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且逐步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但违规使用经费、套取挪用资金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医院缺乏健全的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为推进医学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经费使用风险,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非常广泛,既有国家财政资金,也有同济地方财政资金,还有其他合作项目资金。

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资金的合理使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实验设备和耗材的采购,测试费用的结算、科研劳务的发放等。由于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缺乏管理意识,常常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率低,执行进度与科研进度不匹配,不能达到预期的经费管理效果,更有甚者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多为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对于项目的研究意义有着深入的见解,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不能根据项目的执行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拍脑袋预算时有发生。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往往导致项目申报得不到顺利批准,或是在项目结题审计时,因经费使用与预算脱节,科研项目无法顺利结题。同时,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也不利于医院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控制。

(二)经费支出控制不严格

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认为经费的使用管理并不影响项目的执行,更有甚者将科研经费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在使用资金时比较随意。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如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资金报销审批方面也较为宽松,并不重视经费支出进度,以及经费支出事项与科研相关性的审批,导致科研经费滥用、挪用、突击使用等现象频繁发生,科研经费没能全部用于科研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科研设备的购置及管理不严谨

在医院科研项目中,多涉及到设备购置。根据国家对于科研项目设备购置的有关规定,一是设备采购应纳入医院统一采购,二是科研设备应当为科研使用的必要专业设备,三是科研设备归医院所有,由医院统一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往往并不按照医院规定进行设备采购,自行采购及非必要采购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课题负责人巧立名目,将国有资产变私有财产。国有资产浪费、流失严重。

(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國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更为滞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医院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方面缺乏一套严谨的内控管理制度,不能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和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约束控制,给科研项目的开展实施增加了不少阻力。

科研项目经费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医学科技的创新,损害了医院形象,医院亟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建议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内控角度进行分析,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管理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项目经费执行、监管和课题结题财务审计的重要依据。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方面的培训、指导和审核,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调整预算,须由项目组以书面报告形式提出申请,说明预算调整内容、原因及调整金额。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根据自己的管理职责,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预算方可进行调整。预算调整后,项目组需根据调整后的预算妥善安排经费的使用。

(二)加强经费支付审批管理

项目资金的支付审批是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下发的关于财政性资金使用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各类预算项目的支出范畴及标准,并辅导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支付申请。

在经费报销审批过程中,科教部门需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与科研进度的一致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分别从会计角度和预算管理角度,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正确性,以及预算相符性角度,严格审核。对于未经审批或审批未通过的事项,财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对于审批通过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科研项目及费用类别,进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方便科研费用归集。

(三)加强固定资产及耗材的使用管理

设备及耗材的购置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一般占比较大,且对科研成果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设备及耗材的采购和使用管理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科研设备及耗材的采购和使用纳入医院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科研项目课题组提出申请,医院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院内专业设备情况及耗材库存情况,进行统一调剂和采购。待课题项目结题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收回科研购置的专业设备,在医院内部进行统一调剂和使用管理。

(四)完善医院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执行的依据,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约束和规范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医院根据科研项目涉及的经济业务,逐步梳理各项经济环节,分析并确定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控制点,对照修订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控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

(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此外,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还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医院科研项目的使用,往往涉及到科教、医务、财务、医疗装备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各部门间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既有相关性也有独立性。医院可借助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快捷的沟通机制,提高科研项目在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环节中流转效率,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四、实例分析

上海市FK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科研项目众多,经费来源广泛。为了加强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医院从人员、信息和制度等多层面着手完善内控管理。

(一)设立科研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

为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医院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设置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从预算编制到项目决算审计,全程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科教专职管理员从科研经费的相关性、合理性,以及与课题执行进度的匹配性进行管理;财务专职管理员从预算的编制、审核,以及费用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等层面进行管理,督促项目组做好科研经费的使用。此外,科研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还需配合项目组做好项目结题的验收、审计工作。

(二)搭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

为了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执行管理,医院在现有信息基础上,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平台,并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要求嵌入管理平台,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体现内控要求。

经费管理平台主要有预算控制管理、经费审批管理及资产申请三大功能。在预算控制管理功能中,课题负责人及经费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查询课题的预算情况、经费到位情况以及经费执行情况,以便课题负责人能够根据课题项目执行进度合理安排经费使用。在经费审批管理功能中,课题负责人可通过系统进行科研费用的报销申请;科教部门从课题的相关性及执行进度进行经费审批;财务部门从课题的预算符合性进行审批;经审批通过后费用方可医院规定进行费用报销。在资产申请功能中,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需要,提出耗材或设备的使用申请,在对课题相关性及预算相符性进行审批后,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采购、入库及使用管理。

(三)科研项目经费独立核算

为确保专款专用,医院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按课题组分类,分别进行独立核算。每一笔科研项目经费,财务部门均按课题名称及预算项目分别进行归纳记录,方便科研项目经费的查询和统计。

(四)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为了完善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医院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会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流程和规章制度逐条梳理,从行业规范、医院内部以及专业人士建议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确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点,发现现行流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现有规章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不断进行完善修补,使得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执行有据可依,有效规范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行为。

通过上述工作,医院加强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执行进度,杜绝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