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物流存在问题

现代物流存在问题

时间:2024-03-26 14:3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物流存在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物流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 物流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534-01

一、现代物流概述

1.基本概念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2.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就是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

二、西安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是东北、华北、中南、华东通往西北、西南的枢纽城市,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承接东西、交流南北、贯通各方”的重要作用。西安城市道路以“四纵、五横、一环”为主干道,与陕西省“三纵四横”公路主骨架相接,以西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公路网络已形成,西安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运输中转站。全市共有运输服务业户889,其中货运服务单位620 户,车辆服务单位148 户,搬运装卸服务单位121 户,大型搬运机具293 台套,从业人员4360 余人。按照《西安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和“建设主枢纽,发展大物流”的总体思路,先后建成亚欧、贝斯特、华清路、三利、东盈、双生、聚通、西北物流8个货运市场,总投资2.25 亿元,总面积570 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可容纳经营业户1200 户,固定停车位1880 个,日均进出车辆5650辆,日均货物吞吐量5.95 万吨。开辟零担运输线路546 条,其中跨省零担运输线路175 条,省内零担运输线路84 条,乡镇零担运输线路287 条,已辐射到全国大中城市及部分县乡。由于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独具优势,既能加快物流扩展,又能使自身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发展,因此,要加快西安的物流业发展,就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促进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建设公路主枢纽,促进道路货运企业转型,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多式联运,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西安市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西安现代物流发展虽有一定的起步,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物流条块分割严重

现代物流应打破行业限制,协调部门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成本。因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西安乃至全国,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另外,相当多的大中型企业为了解决大批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纷纷成立了企业内部的储运公司、服务公司等小规模低层次的物流服务业,虽然一时解决了困难,但实质是家家有仓库、户户办运输的低水平管理,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2)物流粗放性经营突出

目前西安已有众多物流企业,如环西物流、西北物流、诚鑫物流、西宝物流、海纳物流等,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运输、仓储、市内配送等基础上,且这些服务占其物流收入的大部分。而增值服务,如仓储的延伸服务、运输的延伸服务、配送的延伸服务等都做的不够,更高一级的增值服务,如库存管理与控制、市场调研与预测、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等就更谈不上。有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宁愿不惜巨资建立物流子公司,也不愿让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或与外部物流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3)物流技术未能有效利用

西安目前众多的物流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人工操作技术,单位时间内的物流量少,单位空间内的物流处理能力低,信息量十分有限。加之,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不少企业对之望而却步。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新型物流企业的培育,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应积极鼓励,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第2篇

一、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黑龙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有四个方面:

1.粮食物流的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

国家的粮食购销和价格体制在建立、利用和尝试走出双轨制度方面经历了合同定购、国家定购、保量放价、提价定购、省长负责制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不同的政策调整,而这些调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和可逆性。

2.粮食物流管理缺乏市场化机制

政府各部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限制过多,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粮食购销企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无法达到规模经济的需要。

3.物流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

粮食物流的特点是量大、点多、面广、时间性强,粮食物流涉及的部门、人员也多,包括综合计划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交通部门,发运、中转、接收地政府部门和粮食企业等。黑龙江粮食物流体系目前缺少的就是这种统一性,粮食物流运作和管理上各行其事,交通部门执行自己的规则,粮食企业实施自己的办法,遇到问题莫衷一是,其结果当然是国家利益的损失。

4.基地建设设施不完善,技术落后,流通效率低

按粮食现代物流的需求,黑龙江省粮食流通行业在企业规模、集约化程度、技术设备等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适应现代物流对设备的要求。粮食购销企业设施的配套能力较差,运输方式分割, 散粮运输设施有限,粮食物流渠道、流程不规范,无序流动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流通效率。

二、政府职能的缺失阻碍粮食物流三位一体的共进,影响粮食物流体系发展

现代物流体系具有三位一体的共生共进性。物流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都伴随着几个不可缺少的经济条件,发展轨迹具有明显的三位一体的共进性,即国家的有关物流发展法律和政策、基础设施和物流设备、物流企业现代管理和服务必须共生共进,才能保证现代物流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宏观指导与规划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保证。政府职能的缺失阻碍着粮食物流三位一体的共进,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的根本原因。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面临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在粮食物流规划、粮食物流政策、粮食物流法规建设、新技术运用和推广等还存在着缺位。

三、政府推动发展和完善粮食物流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粮食物流体制创新和实践探索

粮食物流体制创新要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垄断、促进粮食仓储设施的社会化和运输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实现粮食物流在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一是调整粮食行业结构。调整现行不合理的粮食设施布局,压缩过剩的粮食加工能力,重组资产、优化结构,促进粮食购、销、存、运、加五大环节的密切衔接和协调运作,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二是培育发展大型粮食物流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食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2.加快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

黑龙江省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拥有的仓容253亿斤。但从仓储能力的总体情况看,仓储设施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先进,不适应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

(2)重点加强“四散”设施建设

黑龙江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品种是大豆、水稻和玉米。这些大宗粮食由于数量巨大,非常适合散装运输,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应继续实行散装、散卸、散存、散运。

(3)科学组织粮食物流环节链中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运作

政府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要求,结合粮食产量、流量、交通、企业规模等情况调整粮仓、厂、站、点的分布,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合理。

3.加强粮食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及应用

粮食物流信息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并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的全程管理。粮食物流自动化,可以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盈利能力。政府应继续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网上交易,形成“大网络、大流通”的格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地方粮食网站,要有与银行、税务及海关等相关部门相连的电子网络,实现各种信息的快速有效流动,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4.建设高素质的粮食物流人才队伍

现代粮食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从事粮食物流业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粮食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积极普及粮食物流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培养方式应侧重于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学习有关的粮食物流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是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引进高层次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专家;二是引导粮食物流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三是组织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国外和物流发达地区、企业学习取经;四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优势,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吉双 赵春玲: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术交流》,2005(4)

第3篇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跨部门、 跨行业、 跨地域的综合系统, 从为社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其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已日益被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所重视。

    我国物流业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随着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逐步形成了由运输向物流的物流理念的转变。中心枢纽城市的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全国各大中心枢纽城市均在积极地应用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以期在未来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重庆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的地位,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向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支持工业、商业流通、交通运输、信息等构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的各类产业的发展, 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其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然而,现代意义的物流枢纽城市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重庆市是否能构筑西部物流枢纽城市,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的研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全文共分四章。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重庆市与国内部分城市的对比分析。本章分析上海、深圳和重庆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物流地位;同时对比研究这几个城市的物流运作特点,总结与重庆在物流发展中的差异。

    第三章:重庆市向西部物流枢纽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分析。本章通过分析为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第四章:重庆市向西部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有关措施建议。针对前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重庆市构建西部物流枢纽的对策建议。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建议

一、江西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一)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江西省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这3个中国最具活力的核心区的辐射交叉点上,东临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接湖南,北临湖北、安徽、与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邻近。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各种物流要素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仓储、港口、民航、邮政、商贸、装卸、搬运、加工配送、包装、信息处理等等。

近年来,江西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成为主要增长极,带动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江西省现代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西省已逐步形成和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和软硬件环境:一是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总量呈现逐年加大;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三是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理念开始转变:四是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增强。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一些制造业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使江西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为发展现代物流延伸产业链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江西现代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加入WTO使物流行业市场化、法制化的进程加快,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江西省的重要性

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是政府提供的良好招商引资环境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结合江西目前的战略发展定位,现代物流为江西与长珠闽等发达地区的全面对接和一体化融入,为更好地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接平台。

大力发展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对实施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战略的起促进作用,对实施把江西建设成为优质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战略的有保障作用,对实施把江西建设成为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发达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有服务作用。

二、江西省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一)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江西省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江西省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现代物流业是一种高度社会化和新兴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业、仓储业、制造业、流通业、信息业等许多行业,政策上关联许多部门。从物流规划建设来看,部分地区物流设施缺少统一规划,物流布局不尽合理;从物流运营情况来看,由于行业分割、地区垄断等原因、绝大部分物流服务企业资源配置分散,利用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协作与配合。

2、现代物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近年来,虽然现代物流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大部分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步伐缓慢,仍保留着物流车辆和仓储设施,自营物流比例仍然偏高,企业的计划、采购、供应、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仍分属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缺乏统一调度和协同运作,制约了物流市场的发展。

3、未建立统一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相互孤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物流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捷、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4、江西省物流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目前,江西省物流企业的业务多数还只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货运等方面,服务内容单一,综合化程度,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较低,能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或物流全过程服务的企业很少,难以适应中高端物流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要求。

5、物流发展的硬件基础薄弱。在各个企业间没有构筑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差、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是中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江西省物流的进出流通在各企业间各自为阵,没有信息共享的机制和基础,导致不同企业、行业间各走一道,信息成本高。

(二)江西省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的策略矩阵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H.Z.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根据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得出SWOT分析的策略矩阵(见图1),可以得出4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增长型战略(SO)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多元经营战略(sT)是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的策略;扭转型战略(WO)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防御型战略(WT)是凭借克服内部弱点来防范外部威胁的策略。

三、对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对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发展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必须依靠内部机会。把握外部机会,减少内部劣势,避开外部威胁,积极借鉴国内外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引导

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省级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各设区市要相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管理职能,为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化技术,提高技术化程度

现代物流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江西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成覆盖全省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连接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以此加速实现该省的物流现代化。

(三)加快标准化的进程,建立物流标准体系

标准化问题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物流效率的高低,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江西与发达地区的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因此,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和企业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物流技术,实现与自动扫描、GPS、GIS等高新技术的无缝对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江西现代物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发展能力。

(四)积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物流集团发展

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按照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创办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大力支持江西省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组建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第5篇

【关键词】:多元互动教学;现代物流管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业兴起壮大,愈来愈多的受到重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热门方向。然而,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目前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型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需求很难被全面了解。无疑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了障碍。因此,提高课堂内外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课堂授课改革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作用、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强化师生互动启发,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1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

1.1综合性

现代物流管理是将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包装及信息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它建立在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商品学及信息管理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性学科,带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1.2应用性

现代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这些活动过程除了有相应的理论描述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才能清楚每个环节的具体流程与管理要点。

1.3抽象性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涉及多个学科,各种理论运用较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在课程内容中还涉及了大量与物流相关的概念及原理等,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难度增加。

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单一化

现代物流管理学由于其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体系中被定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正因其理论课的性质,导致目前大多课程内容仍依靠教师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进行,此类教学方式单调、枯燥,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被动,而且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发生分散,降低了教学质量、弱化了能力培养的功能,导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甚至对所学内容记忆淡化。

2.2实践活动形式化

现代物流管理包含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包装及流通加工等内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实际操作性要求较高,但是由于课程的综合性质,使得课程对单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手段相对简单,仅限于课堂上的短暂的多媒体演示,让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无法实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也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学生基础薄弱化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并未涉及过多物流学专业知识,因此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由于课程的抽象性,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的情况下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性增大、学习新知识点的进展缓慢、思维滞后于幻灯片播放速度,使新知识点无法完全掌握。

3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与分析能力才能掌握课程内容、要求教学配备大量的实践环节才能充实课程内容,然而由于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无法较好的实现课程的学习。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教学中能有效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1专题微信群讨论

现代物流管理是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物流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然而教学的更新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教材的编写更受其时滞性的影响对实时动态难以掌握,因此,当教材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时,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时时关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动态,了解行业新变化,应采取新的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題微信群讨论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式。首先由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加入所有学生。其次分两种形式进行微信群讨论:

第一种形式是当课程每一章内容讲授结束时,根据本章知识点,让每位学生课后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收集关于本章知识点的最新动态,并于微信群中,同学可在微信群中互相讨论,检查其他同学所发内容是否是行业最新动态,如果不是,则提出质疑,然后将自己所搜集的最新动态在微信群中,如有其他同学发出质疑,可在微信群中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全程教师不发言仅观看讨论结果并记录争议较大的问题,于次回上课时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第二种形式是当每一章节结束时,结合本章节知识点由教师选取时下最热话题于微信群中,就这一热点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在微信群中发表个人观点、相互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对讨论组中的最佳评论者予以表扬。教师可设置记录本,记录每次布置讨论后在微信群中参与讨论的学生名单,学期末对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增加平时成绩的奖励,对于表现优异者加大奖励力度,对于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期末扣除其平时成绩予以惩戒。通过专题微信群讨论,拓展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互动的空间,让互动不局限于课堂之上,培养了学生勇于探寻新事物的进取精神,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保持着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习方向。

3.2互联网答疑

互联网答疑是运用互联网邮箱及互联网聊天工具拓展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与微信群讨论不同,在互联网答疑中教师不事先指派任务,完全由学生自发寻找问题并与教师积极探讨,问题不拘泥于理论还是实践、不限制来自国内还是来自国外、不管是科研型问题还是应用型问题,只要涉及到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在互联网答疑中所扮演的不仅仅是答疑者更重要的是一位启发者,教师在答疑过程中不能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循序渐进的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自己寻找到答案,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教师应当要反问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学生提出较好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记录下来,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课堂分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问题探讨,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完成课堂互动教学。互联网教学能强化学生研究问题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研究的兴趣,有效拓展知识面,深化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认识。

3.3视频分享

视频分享模式包括自拍和搜索两个部分,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拍部分由学生用手机拍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3人为一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专业方向,相同专业方向选题不得超过2组学生,拍摄地点为城市交通枢纽站、物流中心、超市装卸货地、集装箱货运站等。同时选取相同专业方向的两个小组不得在同一地点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每组成员对视频进行简单后期处理,并撰写演讲稿,详细介绍视频中所记录的内容,于此同时,小组成员在互联网中寻找与自己所拍视频相关内容的视频,将互联网视频与小组视频进行对比,撰写分析报告,分析小组视频中的优劣得失,哪些专业细节是小组视频里面没有出现的,哪些内容是小组视频的独家记录,以此加深对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知识的认识。

视频作业制作完成后交予教师审核,审核通过的视频,教师给出评语补充完善;审核未通过的视频要求重新制作,教师对其视频指出存在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待视频全部审核通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视频分享课,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展示视频作业并配合视频进行演讲,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在该领域的专业实践情况。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提问进行互动,提问过程中出现展示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由教师回答,进行专业实践知识的补充完善。全部视频分享完毕后开展最优视频评选环节,由全班成员共同投票选出最佳视频,教师举行颁奖仪式并颁发小礼品给获奖者以示鼓励。通过视频分享,能够扩大互动范围,拓展互动领域,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实践运作环节的认识。

4结束语

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培养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关键,使其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能力。因此要为学生建立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培養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岭. 仓储管理课程实践性教改初探[J]. 科教导刊, 2013(8): 70-71. 

[2] 刘阳,张思奇,李丁.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改研究[J]. 价值工程, 2013(30): 198-200. 

[3] 龚安全,李先红. 基于现代物流专业群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 长沙大学学报, 2014(4): 153-155.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种提法一方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明确界定了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培养实践型、高技能型人才,尽快适应市场要求。

现代物流专业是一个年轻且非常热门的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各个方面不够成熟不够完善;且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再者传统的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应不了该专业的特点,就必须进行改革。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二、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

1、职业培训的重叠性问题

在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存在方向性问题。有企业物流方向,有国际物流方向等。企业物流方向与企业管理专业有重叠,国际物流方向与国际贸易专业有重叠。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市场需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物流专业的特点。如报关员职业培训,国贸专业和物流专业学生均可,如何突出物流专业的优势,使物流专业的学生更有竞争力,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 如何保证1.5+0.5+1的问题

为确保学生在工作之前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最后一年的实习锻炼非常重要。如何保证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是保证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问题的解决,在1.5+0.5+1的模式下比较容易。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自主选择职业方向使学生有了参加实际工作获取工作经验的动力。为了强化实践效果,要求学生写工作日记或周记,同时和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实际工作情况。对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 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培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改革地实施者,要成功地进行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是关键。物流专业是新专业,许多教师是半路出家,既没有经过现代物流的系统训练,更欠缺物流实践经验和技能。所以对师资进行培训迫在眉睫。对现代物流来讲,要求各专业课教师都要在自己所带课程相关领域进行实践锻炼。比如教《仓储与配送》的教师,必须在物流企业仓储与配送部门实践半年以上,实际掌握企业中仓储与配送的整个流程。同样,教报关报检的教师也必须在外贸企业的相关职位进行实践锻炼,并取得报关员资格证。

2、进行宽基础、窄专业,专业与职业密切结合的教学形式

进行职业教育,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意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协调。以职业教育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分析和整合,把专业课和职业密切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专业课设置方式。学校应紧贴市场,有相应的市场调研计划,从而指导专业课程的设置。

3、 注重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办好职业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更好地依靠企业资源。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需要建设基本的物流试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得到初步培训。要使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培训中。可通过订单式培养、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繁忙期学生主动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现代物流教研室站在校企合作的第一线,经常深入企业,了解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科研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4、实行1.5+0.5+1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学时三年,前1.5年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随后的0.5年进行的专业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关的职业方向进行培训式教学。如果学生对国际物流感兴趣,则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报关报检或者货代职业培训。最后1年根据学生职业选择情况,要求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根据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完成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市场导向性强,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经济与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晓坛.试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6.

[2]陈志军,严伟.谈高职院校培训式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06(6):58.

第7篇

    论文摘要:物流活动具有悠长的历史,物流活动存在于人类最简单的贸易活动之中。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效、迅捷是现代物流业最显著的特点。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一、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纽带。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由众多的产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整体,物流通过不断运输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配件和燃料,促进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有序流动,又不断将产品运送给不同的需求者,使其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国民经济也因此得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适应市场竞争及市场协作要求并正在加快发展的新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部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继由挖掘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落后的物流业,对应的必定是落后的经济;发达的物流业,必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就是通过仓储、运输、配送等全面综合管理,令整个物流过程缩短时间及减低成本。因此,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影响物流效益。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保留着“大二全”、“小而全”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中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很难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一体化。 

2、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低。 

现代物流设施,是物资空间转移和在一定时间内必要停留的载体。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经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不足,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业为主,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3、物流信息系统现代化发展落后。信息在当代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自动化信息程度低,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内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4、物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体物流规划弱。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比较分散,政企不分,物流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推进现代物流的建议及对策 

 

要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既要遵循物流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我国有关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第一: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健全物流管理制度。目前,物流管理上存在的行业、地区分割,权利交叉,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障碍,必须由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物流网络的规划和统一布局,推动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物流法规的制定,使物流业不仅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而且增强各区域内部环节的协调。同时,要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题,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制定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第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自动化网络化。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要充分考虑物流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物流发展水平。第三方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摆脱了物流的束缚,让企业的精力集中在它的核心业务,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丰富物流服务方式,而且还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推进物流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我国物流的标准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从而促进全球贸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促进世界整体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第五:构筑绿色物流系统。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第六:注重物流领域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着力培养物流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提高物流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现代物流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物流的形成发展制约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要运用先进技术,要与现代经济接轨,注重信息、先进科技的使用。虽然现代物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蕴含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相信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蒋长兵,王珊珊.国际物流学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彭志忠,周新平.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3]彭志忠.物流管理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4]宋杨.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5]高四维,吴刚.现代物流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词: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石油经济体系,三大石油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6.36亿美元、1,105.20亿美元、160.38亿美元,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分别名列第17位、第24位、第469位。但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在经济总量、资源占有、赢利能力、经济规模、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受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公益金与成品油倒挂(由于进口及国际油价的变动导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三大石油公司利润比上年下降了31.3%。石油企业物流就是石油石化产品(含天然气)从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生的采购、仓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就是对上述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及协调。

二、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的物流还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储运,远没有赶上全国物流发展的态势。(表1)

三、解决方法

1、针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1)树立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切实开展实施;(2)摈弃重视显性成本,忽视隐性成本的落后思想,将石油物流整个过程当成一个系统,不追逐单个元素的成本最优而是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加快自身的物流业发展步伐,构建以石油石化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3)加快物流的硬件、软件建设;(4)制订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构建供应管理库存物流运作模式,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强化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树立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思想,立足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包物流业务,逐步放开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多地采取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实现资源的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2、针对物流落后基础设施的意见。(1)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机遇,将第三利润源切实建立起来。当前金融危机使石油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这个消停期整装待发,将是有潜力企业首要做的事;经国务院会议研究决议,物流业已成功进入了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这个良好的政治大背景,可谓现在对物流的建设将会是石油企业未来保持自身经济实力的关键时刻。一切都没定型,一切都可以从开始塑造,塑造的好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投资替换、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立起我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2)石油企业应将竞争对手当作合作伙伴,针对外来威胁,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构建整体的国内石油物流体系,消除“大而全”、“小而全”,“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建立联合采购、运输、配送、仓储基础设施和联合信息系统,强调各系统资源的整合,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集合效应,各企业对库存物资和自有车辆可以进行有效的调剂与调配,从而形成互补,减少物资的库存和运能的浪费;(3)将我国较为丰富的石油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之产生“拳头”效能,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实力,共同抵御外部竞争的冲击,为切实实施“做出去”战略提供可能。

3、针对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起到了内部沟通联系、引导协调、管理控制、缩短物流管道、辅助决策分析、支持战略计划和价值增值的作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要求BPR(企业流程重组)向BT(企业转型)发展,MRP(物料需求计划)向价值链管理的发展,DSS(决策支持系统)向VO-M2IDS(面向虚拟组织的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发展,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在物流设施选址、物流路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UML建模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销售时点系统(POS),电子数据交换(EDI)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运作规范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4、针对物流人才问题。(1)国家应颁布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以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提高;(2)企业应该与高校联手合作,投资于相关高校与其一起培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3)企业当前拥有的物流相关人才应根据自身需要将经验的积累与在职教育培训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4)国有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将真正的有能力的物流相关人才引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前景展望

可以想像在这个非常时期,如果以石油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能够得到好的规划和发展,收益和受益将是巨大的。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为经济恢复提供良好的后劲力量。现在结合国家振兴政策的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重大贡献;物流产业发展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优化配置物流领域中的各种资源,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对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唐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1]昊清一.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有关政策建议[U].商贸经济,2003.

第9篇

[关键词]铁路 货运改革 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09-02

一、概述

长期以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肩负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运输任务,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社会运输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煤炭、石油、钢材、粮食、棉花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大幅减少,而家电、家居、生活日用品等小白零散货物运输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6月对铁路实施了“敞开受理、实货装车、一口报价、门到门服务”的重大改革举措,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坐商思想,主动出击,开展营销,争取货源,努力赢取运输市场份额;在逐步发展完善的基础上,2014年9月,又相继推出零散和批量货物快运、集装化货运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提升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改革以来,铁路不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廉价的物流支撑,同时实现了增量增收,取得了双赢效果。2015年4月,总公司又作出了全面深化货运改革,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

二、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任务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发展全品类物流、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展全方位经营、实行全过程管理,实现运输仓储、加工、信息服务等业务融合发展,强化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现代物流发展道路。

三、铁路实行货运改革以来先后采取的措施

1) 对于客户的发货需求,全面实施敞开受理,直接办理;

2)对于核收运费,全面实施“一口价”服务;

3)开展“门到门”运输服务;

4) 构建全路零散货物快运网络,大力发展行包快运业务,努力拓展白货市场;

5)开行批量货物快运直达班列,打造个性化产品;

6)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7)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8)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四、目前铁路货运改革中所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铁路实行货运改革、努力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决策方针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不仅实现了增量增收,同时赢得了客户好评与社会肯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是,要想彻底实现铁路现代物流建设,铁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深化货运改革与完善体制。

4.1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相对于社会物流企业,铁路物流在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铁路以满足客户站到站运输为主,对于“门到站,站到门”运输的接取送达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零散快运货物运到时限长,货物理赔不及时,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开发;物流服务标准不健全,服务理念缺乏创新,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一体化服务。

4.2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铁路进行货运改革以后,货运部门从运输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路局货运营销中心、货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货运营业部组成的三级网络体系。目前,在运输部门与货运部门、货运部门内部各级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对客户的运输需求不能形成快速反应能力,进而影响到运输效率,降低铁路物流在市场的竞争力。

4.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既有的货运人员普遍存在知识层次低、年龄结构偏高、专业水平欠缺等问题,使得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物流知识与营销经验,对客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反应能力不高,揽货能力不足;管理层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经验,对于物流市场难以准确把握,影响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4.4缺乏市场化定价机制

多年来,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航空、海运相比一直偏低,而过低的、脱离市场的价格并不利于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要求,更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进入。2015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宣布放开四项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即铁路散货货运价格、铁路包裹运输价格,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货运价格、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客运专线旅客票价,全部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这对铁路发展来说是一次契机,同时启动价格改革、完善铁路运价机制,亦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目前,铁路一直努力落实“一口价”收费政策,对于市场化定价机制有待建立,导致有些铁路单位为了争取货源,存在不顾现实条件和市场规则大幅度降价的问题,没有做到增量必须增收、增收必须增利。

五、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5.1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其核心任务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从传统铁路货运拓展为物流全过程服务,所以说,服务是铁路运输之本,企业生存之魂,服务覆盖面的大小,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关乎着铁路货运改革的成败。

5.1.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态度,做为铁路干部职工,要破除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的坐商思想,增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树立走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的忧患意识,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办客户之所需,在货物受理、信息查询、接送取达、货物理赔、投诉处理等关键环节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认可,提高市场竞争力。

5.1.2健全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作业标准,规范服务用语,明确岗位职责与服务范畴;建立以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第三方评价及内部检查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物流服务全流程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实行联挂考核,将争先创优和营销业绩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创优服务、增量增收。

5.1.3创新服务理念

除了传统的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游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游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贷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的标志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与物流相关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这一发展趋势既是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必然选择,又是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铁路在抓好既有物流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物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综合物流活动中相关环节的整合处理能力,真正实现现代物流建设“一体化”服务需求,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建设。

5.1.4加强门到门运输,拓展服务方式

要优化物流调度职能,将站到站运输调度拓展到门到门全过程集中统一调度和监控,对运输生产和两端物流服务实施分类组织、全过程管理。以物流中心为主导,统筹各货运中心汽车运输资源,联合中铁快运和社会运输资源,逐站确定接送取达办理方案;加快仓储、配送设施建设,联合开展物流外包业务,减少货运中间环节,努力实现方便快捷、集约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5.1.5提升运输效率

完善货物受理、装卸、运输等各环节作业标准,努力压缩货物运到时限,研究制定市场化运到时限管理策略,争取做到运到时限服从于市场需求,根据客户的运到时限需求制定差异化、个性化运输组织方案,实施不同运到时限不同价格政策,在解决好运输“快”和“准”问题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多种物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5.2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在电商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市场要求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和下游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配送间隔越来越短,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领域的竞争拼的就是物流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铁路各部门只有上下齐心,形成合力,相互协调,努力压缩物流系统各环节作业时间标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在物流市场上抢占先机。

5.2.1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各货运中心负责深入厂矿企业、港口,对货主开展“前店”营销,发挥多种手段,积极争取货源;以95306网站为依托,大力发展网站、电话、微信、手机APP等互联网线上受理业务,积极拓展线下受理覆盖面,确保所有受理渠道畅通;完善市场调查办法和需求调查机制,建立大数据技术分析模型,掌握物流市场情况,科学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和营销策略,完善营销体系和营销手段。各货运营业部负责现场业务受理、营销和宣传工作,依照岗位作业标准,打造铁路品牌服务;各车务站段运输系统负责做好“后厂”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集中精力保安全、提效率,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压缩运到时限。

其次,要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完善管理办法,努力消除结合部问题,形成“营销围着客户转、运输围着营销干、企业围着效益转”的良好局面。

5.2.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原则,健全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服务和运输纳入“一体化”管理,建议成立综合物流运输管理部门,根据物流市场变化,制定铁路物流发展方向;协调运输部门和货运部门工作,协调各局之间的运输组织工作。建立“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物流服务业务与其他经营业务的高度融合,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为目标、以互助共保为支撑的物流服务链条,确保全路一张网,合力打造铁路现代物流建设。

5.3打造专业物流职工队伍

5.3.1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管理模式、服务行为等方面有全新的改变,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搞好物流业务、货运营销等培训工作,根据岗位作业特点和作业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将现场作业规章制度条文化、具体化,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根据现代物流发展实际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聘请专业讲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供物流经验交流平台,发挥模范作用,全面提升物流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5.3.2引进专业人才

破格提拔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职工,面向社会招聘、引进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对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借智借脑,加快推进。

5.4加快实行市场化定价机制

要按照“紧贴市场、覆盖成本”的原则,完善与市场紧密对接的计价收费模式,实行完全市场化的一口价。建立货运市场价格调查数据库,动态掌握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价格及变化趋势,根据不同线路、区域等综合因素,精细化测算运输成本,为科学市场定价提供基础。通过不断优化铁路运价方案,促使铁路运价更加公开透明、贴近市场,从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铁路市场竞争力。

第10篇

【关键词】 粮食 物流 第三方物流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调动了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伴随着粮食增产,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生产环节转为流通环节。如何促进粮食货畅其流,保持供求平衡已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北粮南运”任务,积极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在全国物流发展的大形式下,努力探寻适合黑龙江省粮食发展的可行之路。

2.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黑龙江省在粮食流通这个“链条”上,发生了严重的缺失,造成了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脱节”和不平衡。表现在:(1)没有形成粮食现代物流的完整体系,跨区域粮食流通不畅;(2)仓储条件落后,仓容不足,布局不合理。(3)资源利用不合理,电子平台的缺失造成过高的粮食物流成本。(4)落后的粮食物流技术。(5)从目前看,无论是从事粮食仓储运输、流通配送企业,还是粮食生产加工企业,都热衷于自营物流,广大的农户更是热衷于自营物流。这些严重阻碍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业发展。

3.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体制性因素

与我国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不同,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还有反应迅捷的信息网络和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而且具备仓储、加工、包装、分拨、配送和运输等现代物流企业必备的运作功能。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黑龙江省的物流企业自我封闭,功能单一。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3.1.1物流市场因为条块分割而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割的状态,物流资源无法统一配置。物流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是一个整体在运行。各环节之间都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相互产生影响。西方一些国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经营几乎都会有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相助支持。集装箱中转站、公路零担站的对面就是铁路零担货运站的现象在黑龙江省常常见到。仓储设施、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完全可以协同动作,但是在传统的部门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民航运输和公路运输等系统各自为政,很难统一协调,所以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协同动作。

3.1.2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以前,企业不区分非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干。现在黑龙江省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车队、仓库等,但是由于破损率等原因,效果并不好。以哈尔滨市汽车货运市场为例进行分析。目前,全市有500家货运业户,3-7吨运输车辆空驶率59%;在籍营运车共有4.2万台,而仅3家拥有100台以上运输车辆的企业;不足3000台大吨位专业化运输车辆。这样的现状提高了产品成本,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由于企业把资源平均分配到各个环节导致了企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何种企业,为了集中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需要把一些物流活动分离出来之后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这样,同时也促使物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不断壮大。现阶段,大批外国现代物流企业挺进黑龙江市场,而这些企业大都功能齐全、实力雄厚,这无疑对传统的物流企业有着强大的挑战性。

3.2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国外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资金充裕,较高的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先进,完全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与一些发达地区,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不是很发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还比较大,物流企业大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3.2.1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根据数据分析,我们计算运输网络密度,巴西为1885.8公里/万平方公里、118.4公里/人,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253.4公里/人;印度为5403.9万公里/万平方公里、21.6公里/人;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65.9公里/人;而黑龙江省仅为1256.9公里/万平方公里、14.3公里/人。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从数据来看,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比远远落后。

3.2.2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比较而言,黑龙江省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较差、现代化程度低和设备老化陈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企业的效率、成本和服务都要依靠信息技术,而绝大多数的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存在着信息技术不高的问题。这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

3.2.3从物流设备上讲,黑龙江省的物流作业效率低,条码技术和立体仓库的应用还比较少,物流现代化水平还处于低位;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现代化的散装运输、集装箱发展不快。由于黑龙江省没有直接的出海口,内河航运业不发达,地处全国铁路、航空和公路系统的未端,黑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都受到之上的这些因素的严重制约。

3.3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

发展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如仓储、交通等领域。政府部门应保证其协调发展,对其进行整体规划。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对物流业进行统筹规划就是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已认识到,对城市经济来讲,现代物流的作用有多么大。于是为了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政策,制定规划。但是,黑龙江省还没有计划出台物流的发展规划,导致了企业效益不好,规模较小,经营分散。

3.4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外非常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许多学校也专门设置了相关的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相当多的大学、学院中设备了,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许多国家的政府还出台政策会顶物流从业人员要有资质,获得许可。物流管理者的专业结构、教育程度情况来看,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的调查,被调查者中有学士学位的大约92%左右,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41%的人有硕士学位。与这些数据相比较,在物流方面的教育,黑龙江省还不是非常重视,在该省的高等院校中,设立物流课程的比较少,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职业教育贫乏;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也刚刚起步。此外,国外物流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管理将将吸引力国内一些物流人才将流向外企。我们本来就缺乏物流人才,这种情形使得我们更加雪上加霜。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黑龙江省物流业而言,国外物流企业的人才优势也是一个挑战。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4. 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物流的建议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出现一批全方位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方式。为做强做大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应在黑龙江省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粮食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对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立中.政府推动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4):3.

[2] 李博,李洪程.关于构建我国现代粮食物流的设想[J].粮食流通技术,2007,(3):4-6.

[3] 佚名.深入研究北大荒企业文化推进农垦事业快发展大发展[J].农场经济管理,2005, (5).

[4] 姜建华,丁一. 构建科学的粮食物流体系加快东北地区粮食物流建设[J].中国粮食经济,2006,(5).

作者简介:于灥(1973-),女,博士,农业经济管理方向,Email:.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软件环境存在问题思考

去年以来,随着30万吨的原油码头、20万吨的铁矿石码头以及30万吨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广湛高速以及湛渝高速的相继通车,湛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者认为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有码头以及深水航道,还有陆路通道等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和改善外,还必须加紧对港口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

一、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第12篇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湛江只有发挥后发优势,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湛江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才能够以港口物流业为突破口,实现湛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