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时间:2024-03-27 10:2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1篇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辽宁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 、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

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 室、医技科室

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

后勤保障组:总务科

信息宣传组:政工办

安全保障组:保卫科

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 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七、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生活支援、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业务支持。

第三节报告制度

一、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告内容包括:

1 、病、伤人员数量。

2 、病伤情况。

3 、参与救治科室。

二、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根据职责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

1 、突发事件的性质。

2 、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

3 、参与救治科室。

4 、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三、主管院长亲自或委托医务科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医务科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

五、医院指派医务科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上报保卫科负责向公安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1 、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 、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sars 、aids 、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以及疑似病人。

3 、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4 、发生或可能发现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人数)。

5 、发生剧毒物品、放射源物品丢失。

6 、接诊重大意外事故、知名人士、外籍及境外人员、保健对象、大型活动的特殊情况、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群体患者。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贵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预防科、防疫站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传染病预警机制

1 、全院及各部门,为了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2 、预警分级

① 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市无新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医务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购中心及总务科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

② 二级预警:本市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未开放隔离区时,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预防科和防疫站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③ 一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开放隔离区,整合医疗资源,停止探视。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五、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六、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七、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八、sars 及肠道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另附。

九、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

十、未经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十一、在市、区cdc 人员到来之前,防疫站会同保健科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划定对象,与医务科等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

十二、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患者。

十三、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五节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责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四、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及严肃性。

六、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组织无关人员进人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七、按照统一要求,主治科室负责在患者左胸前分别挂上相应色带(死亡为黑色;轻、中、重伤为红、黄、蓝带)。

八、对于需手术治序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大手术室进行,并根据需要开放门诊科室手术室。

九、血库和市血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保证血液供应。积极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血液需求。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的患者。

十一、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六节保障工作

一、人力资源保障

1 、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2 、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3 、兑现奖惩。

二、信息保障

1 、档案室负责收集相关疾病的最新态势,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诊序方法。

2 、计算机中心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3 、档案室随时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填写表格,进行上报。

三、设备保障

1 、总务科、器械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2 、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3 、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四、后勤保障

1 、总务科科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2 、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 、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4 、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5 、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 、总务科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

7 、总务科保证医务人员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五、安全保障

1 、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人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2 、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电力、热力及通讯部门采取保护措施。

3 、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六、生活保障

1 、院办、党办负责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的食宿及身体健康。

2 、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食宿及身体健康。

第七节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及流程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突发事件为:

1 、化学物品中毒;

2 、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 、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 、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 、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 、本市本区;

2 、本市外区;

3 、外地;

4 、本院。

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 、院前抢救;

2 、院内抢救。

突发事件的通讯系统手段:

1 、电话2 、呼机3 、手机4 、网络5 、人工。

突发事件的交通工具:

1 、救护车(120 ) ;

2 、本院车辆;

3 、出租车;

4 、社会车辆。

突发事故的信息传递系统:

1 、总值班;

2 、医务科门诊;

3 、急诊科。

4 、主管副院长;

5 、院长;

6 、各级卫生局/cdc ;

7 、其它医院:

8 、政府相关部门;

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

1 、院长;

2 、主管副院长;

3 、医务科门诊、护理部;

4 、各科主任;

5 、各级医师;

6 、医疗、护理、行政职能部门;

7 、上级指挥部。

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

1、药品;

2 、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各类夹板、颈托、绷带、手电筒、蜡烛简易呼吸器.

3 、救护车;

4 、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对讲机;

5 、食品、水。

上述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2 、人员依突发事件派出专业人员并定人数,一般医生5 人、护士3 人。

3 、人员依上级需要而定出哪一级专业人员承担。

4 、按专业不同分别确定派出人员名单。

5 、院内接到通知后应在不超过30 分钟内,人员、物资、药品、救护车均必须到达指定部位集合共同出发。

6 、随时与医院指挥部联系通报情况。

7 、服从现场指挥部和上级指挥部的安排。

8 、做好自身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医疗队人员伤亡;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 、化学物品中毒: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临时确定)。

③ 队员:职业病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内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外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2 、消化系统(食物)中毒、消化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l 晦时确定)。

③ 队员:消化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传染科医师1 名、内科系统医师1 名、外科系统医师1 名。

3 、呼吸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第2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院前急救;护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私人车辆拥有率逐年上升,仅我县一年内新增车辆达到3000余辆,在县级交通安全措施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大幅提高,我县地处京、津两地之间,交通繁忙,事故发生率高。两年来,我急救中心参加交通事故救援同比增长40%,抢救成功率达到94%,比去年增长高出3个百分点。我院属于县级医院,负责全县范围患者的接诊工作,120救护车全年出车达上万次,为了加强我院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快实施急救护理,使伤员赢得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参与的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急救中心共有医师20名,护士14名,120调度人员为急救中心护士4名,跟车医师为急救中心医师8名,护士4名,院内急救中心设120调度室、急诊诊室、抢救室、观察室。两年中,我急救中心共接诊突发事件3人以上受伤,重伤2人以上,或1人以上死亡事件共58起,重大事件受伤10人以上6起。医院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遇到突发事件,报告主任、护士长,向医院总值班及带班领导汇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2方法

1.2.1120调度派车4名护理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接听,接到求助电话后,尽可能准确获取事故现场信息:如事故现场在哪?事发地点?具置?有无明显的建筑物?受伤人数?重伤员人数?是否报122、110、119等机构。根据伤员情况合理派车,与110、122实行警医联动,互通信息,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1.2.2明确指挥,进行现场急救出诊医护人员出车前,确认救护车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是否齐全,到达后及时与调度人员联系,报告伤员人数与病情。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因素,如窒息、伤口大出血等。伤员救治与转运,应遵循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搬运与医护一致的原则[1]。根据需要及时反馈现场的信息,遇大型的突发事件,由院内急救中心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后决定是否需要再增派人员,尽量派高年资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负责评估现场环境,及时向院内急救中心汇报,以便统一指挥。

1.2.3安全转运伤者转运途中固定好,肢体固定,伤口包扎止血。颌面部损伤者,将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采用中凹卧位,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肉、肌腱损伤者可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妥善固定平车,避免途中颠簸加重患者伤情。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血压、瞳孔等的变化,简单填写派车单,记录伤员姓名、年龄、地址,受伤部位及处理措施、生命体征等。到达医院前,及时与院内急救中心联系,报告伤员情况,准备抢救仪器与药品。

1.2.4院内救治工作确定伤员人数后,迅速建立统一指挥小组,由医务处和护理部统一指挥,急救中心人员做好接受大量伤员的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及时到达,与值班人员一起,做好病员登记,仔细查体,防止漏诊,准确测量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紧急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有伤口者妥善包扎、止血,肢体畸形者给予制具固定;陪同检查,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一旦病情加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应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应用急救药物,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安全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救治。

2讨论

2.1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最初60分钟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2]。急救中心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调度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上岗,调度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要求熟悉县域内的镇、村、街的名称及具置,以便快速反应,指挥车辆快速到达指定位置。调度室配备并随时更新的最新县区村街图。当接到电话时,快速确定伤者所在位置,迅速出车,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地院前急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我院电话接听规范中要求电话铃响三声之内必须有人接听,救护车的管理要求救护车白班时间3分钟内出车,晚上5分钟内出车。做到反应迅速,出车及时。

2.2急诊科护士要求有极高的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我急救中心把急救技能作为立科之本,每月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各抢救仪器的使用,每月进行急诊科危重病的护理查房,充实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急重症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才能在遇到危重病人时,不会手忙脚乱。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是经常见到的,病人及家属大声喧哗,蛮不讲理的事情时有发生,认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稳固心理防线,遇事不慌,忙而不乱,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到抢救病人的重要任务。

2.3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迅速的反应,快速实施抢救,使患者得到第一时间救治,提高突发事件中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任何工作都不要简化流程,如出车前检查车上的物品,对患者仔细的查体,测量生命体征等。我院有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每一项操作的规范,急诊科常见病的诊治流程,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这是全院和全科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总结,是工作执行的标准,必须要严格执行。

2.4重视伤者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中,大多数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且有大的伤口伴出血,使病人感到不安和焦虑,甚至惊恐,这种心理会加重病人的病情[3]。因此,伤员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工作中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清醒的伤员,主动与其交谈,简单告知其操作内容,让其做到心里有数。耐心解答伤者的合理问题,使其能主动配合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东南大学出版社,P128页.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 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 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关键词 应急预警系统;成批伤员;急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90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in the group used in the emergency

PAN Ming-hua,DU Jin-ping,JIANG Ping,et al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201299)

AbstractObjective: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for batch wounded to hospital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s: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3,wound in batches of 29 batches,used the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ursing process,improve and perfect green channel,observation of 29 batches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ing betches was up to 98.80%.

Conclusion:Hospital emergency personnel in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linkage mode in the injured not arrived at the hospital,emergency workers quickly into the job,win the time for first aid to the wounded in batches.The linkage of the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atch of urgent cure.

Key wordsEmergency warning system;Wounded in batches;First aid

应急预警系统是一个由院前急救中心将急救伤员的应急状态输入信息系统,并能在医院急救科反映出来,使医院急救科人员快速、准确应对。我科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并进行了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和改造,完善了绿色通道的服务功能,特别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重大成批伤事件中为抢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我科共救治成批伤员29批,其中包括交通事故成批伤19批,殴打致伤5批,工地伤3批,火灾成伤2批。

1.2方法观察比较在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下,急救护理流程改造的前后从所呼叫的医护人员到位快速、准确性,到达急救室的速度以及各专科医护人员的配备等情况。

1.2.1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前的急救流程急救车来院后预检护士实施评估按成批伤的人数和伤情通知相关急救人员通知专科医师展开急救。

1.2.2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后的急救流程急救车来院前预检护士按照应急预警系统的信息提示按成批伤的人数和伤情启用急救流程开通应急语音呼叫平台通知各急救专科人员急救车来院后展开急救。

2应急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预警系统包括伤员急救信息屏、应急语音呼叫平台、声光报警器。

2.1伤员急救信息屏在急诊预检台设立了与急救中心联网的急救伤员信息屏。当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信息或到达急救现场时,即发出急救信息给医院的信息屏,信息屏能及时将伤员的一般信息尤其是受伤地点、急救车发车时间、到达医院大约时间显示出来,甚至将伤员的心电监护图形发送至信息屏。

2.2应急语音呼叫平台用于直接呼叫所需急救人员,如应急小分队、急诊科、各专科人员等。由中国电信提供网络支持,计算机操作终端在急诊抢救室,发出的信息以反复的语音提示直至医护人员接收信息为止。急救人员接到信息就可了解到急救任务的大概情况。平台服务范围遍及全国,如开通可漫游全球。

2.3声光报警器在急救车即将到达医院时,急救中心可启动声光报警器,报警器发出声音和光源提示我们在岗的医护人员马上进入急救岗位。

3结果

医院急诊科在29批的成批伤员救治中,抢救成功率达到98.80%。

4讨论

科学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以确保为伤员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1]。为了更好地体现信息的时效性,我科建立和改造了应急突发事件的呼叫流程、预检护士接诊流程、社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批伤急救护理流程、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流程、危重伤员急救护理流程等。

在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前,只能在急救车来院后,才能采取一系列的应急联动,而在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后,一系列的应急联动在急救车到达前已经完成,急救车一到,医护人员马上展开急救,提高了急救的效率。

我院地理位置偏僻又临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成批伤时有发生,存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信息不畅,衔接不够等状况,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成批伤员在短时问内集中入院,给医院的急诊救治造成巨大的压力[2]。医护人员只能在伤员到达医院后才能了解到伤员的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尤其是当有成批伤员到达时,院方不能及时调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在第一时间内应对批量伤员的救治。急救伤员信息予警系统能使医院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有充分的准备。

总之,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能更好地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3]。护士一旦接受到急救伤员信息屏显示有成批伤事件时,护士可按照批量伤伤员的人数和伤情,立即启用语音呼叫平台,通知医院的各级行政人员、急诊科、各专科医护人员等提前到达现场,提高参与急救医护人员的反应速度,为抢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孙海晨,杨国斌,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85-686.

[2]徐国英,薛晓艳.国内外急诊护理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8-10.

[3]陈锐,黄英华,杨进.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83-85.

第4篇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批车祸;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大批车祸是指突然发生、涉及受伤人数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的事故灾难[1]。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经常承担各种大型车祸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性大批车祸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抢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将2016年5月15日13点29分在沈海高速盐城东台段一辆大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车内50名乘客受伤的院内救治护理管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3~72岁;颅脑伤14例(28%),腹部伤8例(16%),胸部伤6例(12%),脊柱伤3例(6%),骨盆伤1例(2%),四肢伤5例(10%),多发伤10例(20%),其他伤3例(6%)。其中危重伤员12例(占24%),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间5~15min抢救成功后转入病房。参与抢救护理人员共34人,其中N410人、N316人、N28人,急诊急救及危重症专科护士8人。1.2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抢救成功率98%。50名伤员中死亡1人,为多发性损伤、双侧血气胸、严重创伤性休克;收住专科治疗45例;急诊留观4例。

2方法

2.1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

2.1.1接到大批车祸报警电话后立即启动《东台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相关涉及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1.2对车祸伤员所有的检查、化验、用药全院开放“绿色通道”,一切检查治疗费用暂免,保证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2.1.3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成立人力资源组、分诊组、救护组、信息组、陪检组、协调组、供应组、后勤服务组小组。人力资源组由护理部副主任和急诊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救护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抢救的护理人员调配。紧急抽调院应急小组成员10名、危重症小组成员10名、急诊科全体护士(14名)立即到位准备救护;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在各自科室待命,准备接待患者。分诊组由平时二组增加至五组,由急诊科5名N2护师和5名院应急小组成员担任。救护组由平时三组增加至五组,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和院应急、危重症小组护士组成。信息组由应急小组成员负责伤员编号、登记、录入,做好腕带和标识。陪检组由医生、急诊科护士和物业工人组成。协调组由门诊护士长、2名导医护士组成,负责协调检查秩序,防止伤员堆积一个检查科室影响抢救。供应组由供应室护士长及科室所有成员组成,负责各种物资供应及上收下送。后勤服务组由志愿服务队成员组成,负责伤员的生活照料。

2.2抢救分区分室、安排人员到位

抢救分区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区和清创室1室。红区(抢救室)主要负责救治重症及危重伤员,抢救室内设抢救用品、药品、监护仪、呼吸机等,共设5个救护组,每组3人,由急诊科1名N3护士、1名应急小组成员、1名危重症小组成员组成,急诊科N3护士任组长;黄区(抢救室门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1名患者,由急诊科N2护士和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绿区(诊室及诊室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2~3名患者,由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

2.3预检分诊、快速分流

信息组负责登记伤员就诊时间、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初步诊断、去向、联系人姓名、电话,身份不明者按无名氏登记,做好腕带标识。分诊组护师采取一看(看面色、看表情、看呼吸、看瞳孔、看伤口),二摸(摸脉搏、摸肢体的感觉);三听(听血压、听受伤经过、听患者的痛苦),全面观察伤员,迅速判断病情,边观察边分流,确保防止病情遗漏和延误,争分夺秒抢救伤者[2]。在大批受伤患者送来时,不要只注意到那些大声呼叫者,更要注意到那些无声者,因为危重伤患者可能就在其中[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患者胸前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Ⅰ类红色(进入红区,立刻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Ⅱ类黄色(进入黄区,立即监护生命体征),Ⅲ类绿色(进入绿区,安排患者顺序就诊);需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的送清创室处理;诊断明确的尽快护送收住相应科室,尽快分流缓解急诊室压力。

2.4重伤救护、有序配合

三人一组,组长指挥。组长位于患者的床头,负责呼吸道管理和心电监护;治疗护士位于患者左腰位,负责输液、采血、配血,准确及时执行抢救医嘱,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巡回护士位于患者右侧,站在急救车旁,负责随时传递所需药物和抢救物品,备药、备物,做好特护记录,包括记录抢救中的各项措施、给予的药物及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抢救后及时核对和补开口头医嘱,完善病历和护理记录,所有抢救记录6h内完成。

2.5护送陪检转运、做好物资供应

重患者病情稳定后由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一同护送患者做辅助检查,护送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简易皮囊等,随时准备抢救[4]。转运途中患者取中凹位,推车要平稳,平车两旁要加护栏,防止患者坠落。保持液体点滴通畅,防止血液回流堵塞针头或输液管脱落[5]。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或病房,需将抢救用药、病情向护士详细交班,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严防差错。轻患者可由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和物业工人一同护送。供应室、后勤管理科做好医疗、生活用品的供给,医院志愿者做好伤员的生活照料。

2.6清创配合、心理疏导

由应急小组护士配合医生做好伤口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等工作。患者在经历车祸后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由本院心理咨询师负责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和心理疏导。

2.7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抢救结束后第2天,由护理部召集所有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召开“5.15大型车祸应急救援反馈会”,听取多方意见,分析此次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6],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达到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目的。

3讨论

大型车祸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伤员多、变化快、病情危重,如果救护组织不合理,会耽误患者抢救[7]。因此,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组织相应人员到位救治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重点,为此,我们配备完善的各级护理救治小组,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每次抢救结束后进行质量反馈,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抢救程序。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如在此次抢救中我们发现应急救护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成员因为家到医院距离远近不一,接到电话后,距离较远的人员不能在规定时间到岗,为此,我们将救护人员信息进一步细化,按照距医院的距离远近,分为第一、第二梯队,并将外出学习进修人员及时标注,保证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医院参加救护。平时经常组织大规模应急预案演练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演练,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护理管理组织得力,全院护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紧张而不慌乱。在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时,护士在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因此,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难点。我们首先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三基训练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才能在大批车祸的抢救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9];其次,护理部抽调全院各科室2~4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院“护理应急救护小组”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每年相应课程理论学习后参加急诊、ICU各3个月院内进修并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作为应急人力和技术储备,保证抢救时能拉得出、打得响。

参考文献

[1]魏芳.最新急救服务规范及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许玉冰,马春.成批车祸患者抢救中的护理优化管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88-689.

[3]吕军,袁慧军,马凌.重大交通事故伤521例院前和院内的急救[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6):888-889.

[4]黄向红.成批车祸伤员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23-224.

[5]刘选英.大型车祸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457.

[6]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05-107.

[7]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等.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296.

[8]吕丽萍,项玉兰,毛小媛.抢救成批车祸伤的护理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12):75.

第5篇

 

关键词:  绿色通道;护士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患者在急诊室中的抢救成功率。我院2005年4月进行了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通过1年多的实践,急诊室护士积极参与通道的建设,加强通道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制定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绿色通道为院内急危重患者建立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2)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科主任。(3)预检分诊护士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临床经验,对危重患者必须果断、及时分诊,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其他相关科室人员被呼叫参加抢救时,必须在5 min内到达指定抢救场所。(4)急危重患者由急诊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遇有成批患者、意外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启动我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绿色通道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6)急诊抢救室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专用设施,不得挪作他用。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患者使用。(7)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值班护士应主动观察病情,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及时记录。(8)绿色通道各相关医技窗口张贴绿色通道患者优先的标识,保证绿色通道患者各项措施优先。(9)对危重患者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用药后付费等便捷措施。(10)所有检查由专人护送,所有医技、病房等相关科室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

    1.2  从绿色通道的三大要素着手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  绿色通道三大要素包括:(1)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工勤人员。(2)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种抢救仪器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3)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医院的布局,通往各检查科室的路面条件等。

    1.2.1  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  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制定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并严格执行。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练并每月对科内所有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1.2.2  健全急救组织,完善急救通讯设备  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培养急诊护士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急诊科所有成员要有完善的通讯设备,急诊分检处有院内急救呼叫系统流程图,由分检护士负责呼叫。完善的急救组织和通讯网络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1.2.3  保证基本设备和仪器设备的完好  急诊科设有专用抢救室和完好的抢救仪器设备,由三班护士检查仪器性能并保持备用状态,心电图、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心电监护仪等抢救仪器均有三级保养,一名护士担任一个仪器的一级保养员,护士长为二级保养员,仪器科为三级保养,保证仪器完好。其他基本设备包括抢救床、患者转运的车辆、急救的药品、急救包等均有专人管理,护士长、院质控小组、护理部负责质量的监控和保证。 1.3  定期召开绿色通道会议  及时反馈通道的运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疏通,切实保证通道的畅通。每月由医院组织召开一次绿色通道专题会议,对通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各相关科室协调解决。同时院领导对急诊绿色通道的支持也是绿色通道畅通的重要保证。

    2  效果

    自从我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护士积极参与了通道的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对绿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员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生的及时到场,工勤人员的合理安排以及护士的及时救护都与护士的管理分不开。(2)对绿色通道第二要素仪器设施的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急救室内的任何药品、仪器、设备、物品等都由护士直接管理,护士工作保证了这些设备的完好。(3)对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设备的维护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急诊护士直接参与绿色通道的管理,为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  体会

    3.1  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往往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状况较多发生的地方,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对绿色通道的管理,锻炼了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了护士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发挥。

    3.2  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沟通、管理能力  急诊护士要管理好绿色通道必须与医生、护士、工勤人员、挂号、药房、收费等其他临床科室经常沟通、协调,为了管理好通道也必须经常总结经验、调整方式、学习管理手段,这些无形中提高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培养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3.3  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及综合能力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当急诊患者来院时,急诊护士首先要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通知哪些科室,上报哪一级领导,准备哪些抢救药品,同时要想方设法解决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本身就是对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3.4  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立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第6篇

年5月,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卫生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并健全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基本概况

(一)、全县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现有县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0个,其中县级5个(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级20个,另有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红会门诊各1个、预防保健站2个。全县有村医疗站154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专业人员696名,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282名。全县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150余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70余名。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任务。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

(三)、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平罗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繁重而艰巨的医疗救治任务,于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平罗陶乐医院设置病床5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一年多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悬挂横幅2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400多条,接受咨询60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7场次,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我县公共卫生工作,为顺利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紧急通知》,把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县卫生局也把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三)、强化措施,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县卫生局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对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应激能力。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健全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将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县疾控中心设备配套项目,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平罗县“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6、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建设。继续实施以房屋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套为主的农村医疗机构“三项建设”,力争在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诊断急救设备的新三件(心电、B超、X光)的普及配置;在10年内实现急救设备洗胃机、呼吸机、心电除颤仪、麻醉机、尿、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在中心卫生院的普及。

第7篇

【关键词】  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pre-hospital rescuer

xu dong-ning,hong chu-yun,tang jin-he.no.3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re-hospital rescuers.methods the psychologic status of forty-five pre-hospital rescuers from three general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list,and it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enforcing the mental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study,to base on the measure consequence.results the results about positive items of symptom checklist after enforcing the intervention stud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especially about body symptoms,compulsion,anxiety,depression,dread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 re-hospital rescuers may be have more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be improved when they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negative emotionality by general mental intervention.

[key words] mental intervention;pre-hospital rescuers;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及疫情逐年增多,对人类社会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人员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强度大的特点[1]。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有调查显示: 院前急救护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年以上的急救医师(士)、护士,共45名,年龄21~46岁,平均(28.2±6.3)岁;性别构成:男24名(53.3%),女21名(46.7%);学历:中专10名(22.2%),大专23名(51.1%),本科12名(26.7%);职称:初级23名(51.1%),中级21名(46.7%),高级1名(2.2%)。

1.2 方法

1.2.1 心理状况调查 调查问卷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包括九项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0个条目,按1~5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被调查人员于2008年12月进行心理状况评定后,给予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于2009年6月再次评定,两次测试评定前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发放问卷时简单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支持和合作,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合格率100%。根据院前急救人员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讲座,观看心理卫生知识科教片等方式,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心理危机自我调节的技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心理训练。① 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模拟救护现场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参与和观摩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应急救援演习,使急救人员接受心理考验,以达到在高度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和防御能力。②开展团队精神训练,协调好医护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加深相互了解,共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培养集体荣誉感,同事间建立轻松、幽默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缓冲心理压力。③开展沟通能力和体能训练,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增进社会交往,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组织娱乐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放松身心。(3)急救技能训练,强化急救技能训练和规范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和现场急救技术配合培训,提高现场救护能力,缓解由于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感,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4)建立心理咨询平台,通过心理专家面对面或电话咨询等方法给予应对方式的指导,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医生主动了解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缓解心理困惑。(5)心理支持,深入了解院前急救人员面临的压力,引导其正确对待压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社会、家庭、同事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增强其社会适应性。(6)成立由管理者、心理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危机预案。掌握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时或定期分析急救人员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情绪障碍,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急救团队的凝聚力和应急作战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数据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和国内常模比较 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六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见表2。通过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的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说明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各种意外伤害事件的现场医疗紧急救援任务。院前与院内急救在空间、地点、人员、目的、要求以及诊治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院前急救人员要具备现场急救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特殊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和社会对医疗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院前急救人员在多样应激工作作用下,造成了应激反应发生率增高和程度增强,产生的躯体疾病及负性情绪比率增加[4]。本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尤其表现在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方面比较突出。分析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除与急救工作人员工作紧张程度,工作满意感和应对能力三方面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外[5],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被调查人员只有45%参加过心理卫生知识培训,而55%的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辅导。由于职能部门没有开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多数院前急救人员未能接受过心理卫生知识的专门培训,一旦在工作中受挫或抢救现场目睹一些伤亡惨状及受到惊吓后,不会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心理应激障碍,造成身心疲惫。平时对危机的意识淡薄,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足,以至于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恐惧。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对灾害的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安全防护知识没进行针对性辅导,当遇到现场的火灾、洪水、台风、化学毒气、倒塌物、爆炸物、疫情等险情时,急救人员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面对复杂场面,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心理救援、灾难技术培训、成批抢救流程等是影响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应重视灾害时急救技术培训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心理素质[6]。表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症状因子及阳性项目与国内常模比较表2 心理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现场救治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社会心理康复[7]。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院前急救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多种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院前急救人员scl-90多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降低。提示实施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院前急救人员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加强急救人员的技术与心理储备,能够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

2 庞爱华.院前急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06,20(1):211.

3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4 李风华.院前急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3):323.

第8篇

从摇晃的大楼里转移到院坝

医院马上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院长陈文兴在楼房剧烈摇晃中冲向各病区护理站,高喊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保护转移病人至医院空旷地带。

急诊科主任胡同林马上和护士长安排科室的医生、护士展开转移病人的工作。为了防止病人在慌乱中出现意外,护士长李琴站在楼梯口使劲地大喊着:“大家不要慌,不要乱,听从我们医生、护士的安排。”急诊科有20多位病人正在输液,门诊病人也非常多。有一位来自市中区苏稽镇的病人正在做青霉素的皮试,医生让他在休息室等待皮试结果。地震发生后,医生却不见其踪影。这下可把医生急坏了,不仅担心他在地震时的安全,更担心青霉素的皮试结果,万一出现过敏症状,后果不堪设想。可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又到哪里找人呢?胡主任一边安排病人紧急转移,一边和同事们寻找这位病人。不一会儿,终于在医院大门外的人行道上找到了这位病人,看到他安然无恙,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内一科(肝病专科)的病房里,住着38名危重病人,有的病人甚至正在使用氧气瓶和呼吸机。时值中午,许多病人的陪护家属都不在病房里,科室里就只剩下值班医生和几名年轻女护士。没有其他选择,科主任苏昌田和几名女护士不由分说,马上投入转移病人的行动中来。平时,这些看起来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的女孩子,今天不知哪来的力气,搀的搀,扶的扶,硬是将病人迅速转移出去了。遇到不能自己行走的病人,两个护士一组,连人带床单合力抬出了病房,六七十斤重的氧气瓶抱起来就冲了出去。有一个叫谢敏的护士,自己有病在身,医院领导已多次催她住院治疗,但在地震发生时,她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转移病人、抢拿仪器设备,跑进跑出不知多少趟。还有一个叫马林的医生,也是因病行动不便,但在转移病人的紧要关头,他次次冲锋在前。

内二科主任伍凤元和护士长黄玲还没有来得及组织科室的医生护士分工,能动的病人和陪护家属都涌向了楼梯口。科室护士各就各位,有序地组织、引导能动的病人和陪护人员疏散转移。两位年轻的医生彭波、朱健伟则一趟又一趟地抬着那些不能行动的病人,主治医生张永忠镇静地在危重病房巡视,观察病情,丝毫没有因为地震的发生而受到影响。10号病床的张世清老人已经70多岁了,是内二科最危重的病人。主治医生陈莉坚守在病床边,认真地看着心电监护仪,听着病人肺部的情况。已有5个月身孕的护士卢娟就在病床的另一边正给病人吸痰。张世清老人的家属让医生、护士赶快撤离,不要管他们。伍主任却说:“你们病人和家属不转移完,我们医护人员就不会走!”直到4点左右,病人情况基本稳定后,内二科的医生、护士才和病患家属一起撤出了病房,搬到院坝进行监护抢救。

在住院部外科的手术室里,有一位病人正在实施手术,刚刚做好双下肢的麻醉工作,地震就发生了。病人在得知地震之后,非常恐慌,双手紧紧抓住手术台的扶手想要挣扎着爬起来。唐勤富主任马上安慰病人说:“您不要担心,医生、护士都在您身边,我们不会丢下您不管的。”一直等到这个病人情况稍微稳定了,医护人员才合力将手术病人抬下楼来。等到了楼下的院坝里,病人紧抓的手才终于松开,大家也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在外科的病房里,护士长何竹正满头大汗地和科室护士们一道往楼下转移病人。要知道,外科病房的病人一般都是手术之后的治疗病人,病情复杂,特别需要静养。在这样万分紧急的时刻,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转移,又要照顾病人的治疗需要,这可苦了外科的医生、护士们。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插着引流管、鼻饲管,有的还上了氧气机和心电图仪。就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医护人员没有被困难难住,在克服了平常难以想象的困难下,终于安全地把所有病人转移了下来。

5楼骨伤科的情况更加严重。当时骨伤科共有34位病人,其中有两位是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大家都知道,一般骨伤病人都不宜挪动,何况还有一部分高龄病人,这就增加了转移的风险和难度。科主任曹忠二话没说,背起一位病人就冲下了楼。其他医生护士看到这种情况后,也背起病人就跟着冲了出来,剩下背不动的,就两个人用床套和被子裹着病人抬下楼。护士张文燕平时谁也没有看出来,背着一位体重达130多斤的老年病人,一口气竟然跑下了5楼。除了转移病人之外,还要搬移治疗器具、设备和被褥,就这样,上上下下跑了多少趟,大家谁也记不住了。

当天下午2点45分,也就是在震后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乐山市中医医院除内二科10床病人外,其余190多位住院病人已全部转移完毕,无一人遗漏,无一件意外发生。

从闷热的院坝转移到安全的医院

地震波及后的乐山,天气依然十分闷热。医生、护士们找来遮阳伞为病人遮阳,有的病人怕热,医生、护士们就用纸板为他们扇风取凉;有的病人口渴了,医护人员马上自己掏钱买来矿泉水为他们解渴,而自己却没有顾得上喝一口。为了保证病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科室迅速将各自的病人统一召集在一起,大家相互照顾,相互偎依。看到病人站的站着,坐的坐着,躺的躺着,医生、护士们又马上组织人员到各楼层、办公室将长凳、椅子、临检床都搬了出来,但还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经医院领导慎重研究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让一部分治疗后期或处于康复期以及病情轻微的住院病人在家属的陪同下离院回家,待震情稳定后再回院治疗。分流后还剩下80多位病人。

这时,有人送来了4位在地震中受伤的伤员。病人腰椎和桡骨等不同部位严重受损。经过急诊科紧急处理后,马上又转到骨伤科进行急救。新病人需要的药品和治疗器材都在楼上科室里面,而余震不时在发生,医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趟又一趟地跑上楼去取药材。尤其是检验科的检验员王笺,为了以最短的时间拿出检验结果,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从大震来临时,就一直呆在检验室里。为了使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尽快得到检验结果,科主任周翼不顾余震的危险,毅然又冲进了检验室,直到所有新进病人检验的结果出来,她们才从检验室撤了出来。

当天下午5点半,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夏代荣在市卫生局党组书记李五节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灾情。在详细查看了医院住院部大楼受损情况和住院病人的情况后,为防止余震可能造成的危害,当即决定把院坝内80多名不能回家的病人尽快疏散分流到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市红会医院和市第二中医院。

经过迅速的药品准备和车辆调集,在所有病人晚饭后的7点钟,市中医院80多位病人的大迁徙又开始了。医生、护士带着各自负责的病人的病历资料、所需药品,陪同病人一起再次转移。就这样,一直忙到深夜12点,病人才基本转移安置完毕,只剩下内二科10床的病人了。这名病人此时全身冒冷汗,属于中医典型的“亡阴亡阳症”,如果强行移动,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当场决定:就地抢救!就这样,内二科的医生、护士冒着大雨、顶着余震的威胁,站在帐篷里抢救病人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病人脱离了危险,这些白衣天使的脸上才露出疲惫的笑容。而那些陪护着分流病人的医生、护士,巡视在病房,静静地守护生命直到天亮。

内一科医生李满容,11日值通宵夜班并加班到第二天中午1点才离开。下午2点30分,原本在家休息的她,在地震发生后,马上赶到医院参加病人的转移抢救,一直就没有离开,直到13日凌晨5点,连续工作达42小时之久。外科护士长何竹家的房子被震塌了,她得到消息后,只是叮嘱丈夫带好孩子,自己又一头扎进了治病救人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