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7 11:2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58-01

引言

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讨,不断改进,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特点

1、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即利用影像、声音、音乐、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学习、交流合作、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探索学习,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有利于课前预习的深入、课后复习的巩固,也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阅读、写作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检索、阅读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例如:学生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寻找资料,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同时,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也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整合课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恰当运用,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

1、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对于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点,它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节课是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等,还有些只须了解,无须掌握的内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前提条件的,是在对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合,这样才符合教学要求,才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例如:在教授高中语文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条理也很清晰,而且,作为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就无须特意过分要求创设情境,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建议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也不必对课文进行串讲,过细的讲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北方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也许从未见过或尝过荔枝,此时教师则可通过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课件,适当地展示荔枝的形状,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他们对荔枝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的遗憾。

2、学习者特征

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

3、教案设计

第2篇

一、运用例子。举一反三

叶型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老所说的“例子”,可具体理解为:在教学中挑选包含着本质因素、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知识点的典型篇章、语段进行例讲、例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形成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举一反三”式课堂阅读教学类型.就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知识点,精心选择本单元的教学“例子”、教好“例子”。

比如,我们把《劝学》上成“例子课”,把议论文的知识点,诸如立论的结构、提出论点的方式、论据的典型性、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语言等都作了落实,再选择同体裁的三五篇文章,如《获得教养的途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师说》等课文上成重要问题的讨论课,重要语段的评析课.知识点迁移课。在此基础上,设计两个单元课题:一是立论的结构;一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及要求,对这两个师生结合“例子”共同讨论,并由感性而理性.昭示出一般性知识和普遍性规律,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通过“例子”举一反三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引向自学之路。

二、亦读亦写。读写结合

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张老的话把传授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形成实践能力,说得清清’楚楚,知识的传授应是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亦读亦写,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利用典型篇章.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出与课文有联系的写的内容,边阅读边写作,以读带写。其关键是以“写”促“读”。

魏书生在教授《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将整堂课设计为读、写两部分,先从读标题人手,让学生思考如何写这篇文章.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启发学生“你现在最想反对什么”,学生说“反对一重男轻女、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从中选出了“反对重男轻女”为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写,再引导学生读文中自由主义的表现,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种种表现;再导读自由主义的危害,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危害:读反对自由主义的立论依据,引导学生说出反对重男轻女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说时模拟课文的语言。如此这般,写的结构、语言依读而成,学生们认识到写好文章的关键在读好,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兴奋点.激发了主动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采用启发、思考、质问的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有目的地进人课文,有方向地钻研课文,阅读、写作、思维三合一,撷取、综合、表达有机统一.课堂效率由此而显现。

三、精兵简政,课文撮要

所谓“精兵简政”,就是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由一个具体问题引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由点及面.使文章的细节、部分、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突出教学重点。在“精兵简政”基础上的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浓缩课文内容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此设计尤适用于议论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辨析层次关系,理清内部结构,相应解决层次划分问题的能力;感悟文章意旨,理解语言特点的能力。大凡教过议论文的老师,对此不言自明了。

四、避轻就重。化繁为简

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及阅读问题时,说在阅读中“要研究、要考察”、“吸取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吕叔湘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中也说:“大家都说要少讲多练。少讲,讲什么?因为可讲的东西可多啦.你要少讲,就要有选择。……”无论叶老的“研究考察吸取排除”,还是吕老的“少讲,要有选择”,都是一个理――巧妙处理好重点、要点、疑点与学生的关系.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宁鸿彬老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仅做了四件事:①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给课文加副标题;②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③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皇帝”上当受骗怨谁:④讨论研究: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文中的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他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四件事,引导学生用极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课文的故事情节,认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这个精练的教学设计,正是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式课堂阅读教学的经典之作。

五、整体阅读,品析鉴赏

此设计适用于教学文学作品,也就是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评论,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精、美、妙。心理学中有个格式塔派,他们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强调整体组织的功能。文学作品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而存在的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注意其整体风韵,不拘泥于一情一景、一言一物,而应从它的有机组合中去品评,感悟出超于语言结构之外的新东西。如《雷雨》选读,教师在点明了背景、简介了概况之后,便设计了两个专题,要求学生进行赏析、评论:①品评周朴园的台词“哦”;②一个可以得最佳配角奖的“演员”。这个设计,离开了整体性、鉴赏性是无法完成的。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主导性的功能。

六、比较阅读,课内外结合

比较阅读教学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复习旧课,接受新课。以旧课教新课,既省时又省力,便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优化其知识结构。比较见优劣,比较出真知。有比较,才能找准知识点间联系,优化知识的内部结构,才能有效地检索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准确度。对此前人多有论述,不再妄言。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优化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快乐,有亲身参与课堂的感受,培养良性学习竞争心态,其中受到学生喜欢的情境教学设计包括:课文朗读、课文剧目演出、课堂情境讨论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多多。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虚假情感、保守观念、死板思路出现于情境教学设计中。第一,把自然情感和道德、责任、政治目标等社会价值观念连接在一起,没有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第二,情境设计中的观念保守,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开放、自由、创新的性格。第三,情境教学设计中体系的思路比较死板,仅仅体现出作者或者教师的思路、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创新自由的理念。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带入思索分析,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科技播放手段,但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虽然好看,却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语言区别于图片、视频画面等视觉感官的关键在于,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语言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去体验、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再辅助图片、视频等加以对比分析。

三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失去主导、引领作用。高中学生接触的信息资料丰富,但是综合整理能力不足,往往以追求新颖、特色为出发点,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主导能力,会让学生带走对课堂的主导权,偏离课堂学习方向。

四是有浪费课堂时间、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发生。伴随互联网带来的国际信息化发展,利用网络普及教育和进行学习成为趋势和必然。网络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和知识信息的载体有效应用于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开阔学生思路,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失去侧重点,会让学生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也造成教学进度缓慢、学习效率的偏低。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方法分析

教学设计优化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发挥教员的管理控制主导作用,完成高效、高质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设计应采用如下方法:

一是从课本和教学内容出发,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起主导、引领作用。有位名人说过:成功的教学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情境教学环节前设计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兴致,集中学生的关注力,对课堂情境教学产生探索研究的念头,又能把握课堂方向,不因为学生的过于发散思维而失去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掌控,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学习经验,作者表达的思想、课本教材的风格特点等合理创建情境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现实、偏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作者的思路、文风、写作目的等,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和重点知识分布,把情境教学设计成紧密、层近的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多思索,并掌握、消化课堂内容。全部的情境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为之服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偏课堂方向,应该让情境教学设计作为手段来支持学习目的完成。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曾姆曾说:“高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学习到这些。” 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考虑到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其情境创设非常自然顺畅,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随着教学情境设计的展开,学生的思维也逐步展开,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逐步深入,最后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情境中各种因素的逐个分析和综合把握,思维方向逐渐开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也是一项挑战,在教师的提问引导和自己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抓住学生的关注,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科技手段,带领他们进入新鲜、内容丰富的情境教学设计环节,关注时代信息,展示或者播放知识内容丰富精彩的图片、视频等,将教学情境设计于现实生活中,不脱离现实、背离教学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并将考试目标列入教学情境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里掌握考试范围。

三、小结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应关注于素质教育中的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带动作用,使语文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1):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4篇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虚假情感、保守观念、死板思路出现于情境教学设计中。第一,把自然情感和道德、责任、政治目标等社会价值观念连接在一起,没有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第二,情境设计中的观念保守,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开放、自由、创新的性格。第三,情境教学设计中体系的思路比较死板,仅仅体现出作者或者教师的思路、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创新自由的理念。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带入思索分析,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科技播放手段,但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虽然好看,却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语言区别于图片、视频画面等视觉感官的关键在于,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语言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去体验、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再辅助图片、视频等加以对比分析。

三是教在情景教学中失去主导、引领作用。高中生接触的信息资料丰富,但是综合整理能力不足,往往以追求新颖、特色为出发点,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

二、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的方法

1.提高学生情感的表达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语文的文章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主动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出想要的答案。

2.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学习经验,作者表达的思想、课本教材的风格特点等合理创建情境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现实、偏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作者的思路、文风、写作目的等,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和重点知识分布,把情景教学设计成紧密、层近的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多思索,并掌握、消化课堂内容。全部的情境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为之服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偏课堂方向,应该让情境教学设计作为手段来支持学习目的完成。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曾姆曾说:“高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学习到这些。”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考虑到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3.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应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原理为基础,依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对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总体结构及其相关层面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预期策划,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1.将新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融汇于课堂教学当中

第一,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教育改革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教师从面向少数尖子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改变普遍存在的厚“优等生”薄“后进生”的现象。

第二,重视“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这一重要理念,课堂设计重返生活世界,帮学生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形成全新的课程生态观。舍弃那种以升学率为中心,背离了学生生命主体的数据来衡量教育、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做法。新的课堂设计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重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家园,使他们可以自由的沐浴春风,用心感受知识的无限魅力,无拘无束的挥洒青春的热情。

第三,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使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不但要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感悟能力,增强评判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同时实现自我成长,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力与生命力,陶冶情操,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转变阶段,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设计课程,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突出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两大要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特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两大要素,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努力钻研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所谓思维训练,大致包括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从教材和学生本身出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各种思维训练,同时把思维训练的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和各个环节中去。语言训练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处理好教与学、训与练、文与道等诸多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动力、有方法、有个性、有创造,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直接迅速地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明确课堂的价值取向

如果课堂价值取向不明晰,教学目标就会很模糊,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的热闹中流失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我们认为,课堂价值取向应建立在对教材、学生和课程总体目标的准确把握上。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教材要有全面和多元理解,有效调控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目标要有深刻的把握。衡量课堂教学含金量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语文素养的积淀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等。

4.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学习过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病是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没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新课程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在课文整体操作上,要把握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比如,在分析课文时,应该让学生略读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然后做内部分析,最后总体概括。其次,在片段处理上,必须把握好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学生回答问题就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再次,在课堂进程中,“听”、“说”、“读”、“写”、“思”的活动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许多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解读中“练”出来的,不能脱离课本进行空洞的说教。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设计,都应该把握好主次关系,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二、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1.建立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可以运用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我搜集了很多荷塘的卡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同时观看照片,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马上课堂气氛就高涨了起来。总之,视听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

2.运用课外知识,拓展语文学习视野。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记录感悟,以拓展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文智能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求异;语文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逐渐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放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上,针对于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来说,将求异思维纳入到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能够更有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拓展,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结合。从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将求异思维融入其中,以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来体现出求异性,将求异思维和高中语文教学完整的融合起来。

一、求异思维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将求异思维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需要求异思维的支持,以求异思维为基础带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拓展,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求异思维的科学性。在高中语文阶段切实的渗透求异思维,首先,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高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且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其能够对一些事物进行自我的分析,能够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在这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从高中教材本身的设置来说,高中语文教材设置相对固定,许多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在这样的一个教材设置的前提下来融入求异思维,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求异思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其在教学的设计环节和在教学的具体操作环节都体现得特别明显,但时至今日,高中语文在对求异思维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导致了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结合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对于求异思维的应用效果不是明显,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更新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并没有将求异作为一种主流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求同却成为了一个主流理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追求相同性,将不同知识的相通性进行连接,力求从知识中寻找到相通性,比如说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将同一个古词的相同内涵进行例举,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但是许多教师却忽视了相同词语的不同意义。这种求同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其限制了学生的扩散思维。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突破传统求同教学理念的这样一个现状,使得求异思维难以灵活的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中来,阻碍了求异思维的拓展。

(二)求异思维实践运用效果不强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对于语言的一种学习,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于语言本身的学习和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求异思维不仅仅要落实到理念上,同时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用求异思维来知道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但是,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求异思维层次来说,其仅仅局限在了设计环节,具体的运用过程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比如说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检查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对于课堂教学的检查,许多教师为了迎接检查准备了“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衔接十分的流畅。但是,这种流畅性恰恰就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奇异思维的运用,使得奇异思维仅仅成为了一种口号,禁锢了求异思维的应用层面,没有将求异思维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和锤炼,其教学效果自然不是十分明显。

三、优化求异思维运用的措施

结合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中求异思维的应用现状看,求异思维的运用程度并不是十分的好,要有针对性的提升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保证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求异思维,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思维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自我的学习和自我的升级。

(一)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重要性也没有被忽视,无论是在进行任何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体现出这种实践性,并以实践的检验的为基础来科学的对于事物进行评估。在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奇异思维的运用过程中恰恰忽视了实践的检验性,其仅仅将求异思维挂在了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针对这样一个现象来说,要尽可能的强化求异思维的实践检验性。首先,从教学设计角度来说。要将求异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来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来,体现出教学设计本身的科学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可以挖掘学生求异思维的知识点,规避教学过程所谓的流畅性,进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拓展。最后,在综合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和教育教学检查部门要将求异思维的运用深度和广度纳入到教学评估过程中,这样有助于更好的激励教师,使其重视对于求异思维的运用。

(二)深化求异思维的运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求异思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求异思维的渗透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表达。那么,在具体的优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求异思维的实时性,在教学的不同方面体现出求异性。比如说在阅读理解的讲解中,切记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个点上,要鼓励学生敢于并用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再如,在词汇分析上,要尽可能的将词语的意思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辨析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下词语的意思。具体而言,当相同事物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时,要体现出求异性,比如说《荷塘月色》和《雷雨》中都描写了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两篇文章中探索“月”的不同,进而深化求异性。可以说,学生求异思维的运用是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讲解。

总之,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现状来说,要想进一步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求异思维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体现出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求异思维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更为深刻的体现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素质和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于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当今社会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基本的必备的素养,语文素养是一项包含阅读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从阅读对写作、对人的气质影响等方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对阅读的重视可见一斑。的确,阅读教学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阅读因其独特的优势及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其地位更是日渐突出,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将就阅读教学开展论述,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进行集中探讨,我们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就必须要有高效的语文教学观、必须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要能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技巧。

一、教师要树立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教学观是统揽大局的,是指导我们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树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观,并以高效的语文教学观作指导,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为开展高效教学打好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不仅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重视,其人文性和实践性也日益得到重视。《纲领》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既有工具性又有综合性的,特别是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审美情趣、提高思想素质的目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也要遵循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整个语文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遵循实践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多的将人文精神寓于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健全人格。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有开放的精神,做到视野开阔,实现阅读的延伸和升华,实现“大阅读”。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文本,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到生活中去阅读,主动到实践中去阅读,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体验和感悟,从而不断增强阅读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乐趣、发展个性。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的广度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有好的效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是不行的,所以必要的量和广度是不可少的,所谓“厚积薄发”,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也是最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可以说,语文的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广阔的。生活有多么丰富,语文就更加丰富,心怀有多么宽广,语文还能更为宽广。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种具体的类型和层面,而是要有一定广度。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要想做到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到“博闻广识”,更宽泛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更广的见闻和思路,也才能让学生更爱阅读,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步步发现和体味阅读的魅力所在,这对于实现学生“好学、乐学”具有极大促进。这就需要教师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使课内的知识积累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深度

高中阶段的阅读既要讲究广度,同时还要注重深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丰富我们的教学层次也是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次上,而是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思考、去挖掘,去体会什么是“力透纸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升华,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更好的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和实践功能。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组织精讲分析时要给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除了字、词、句及一些用法,还要尽可能的声情并茂,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还可以结合作者的一些经历、背景、时代的背景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还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等等。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出一些不同深度和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或者就经典进行续写、改写等,实现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挖掘。

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技巧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精通、整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体,是依据课程标准由专家编定的教学文本。现代教学观认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科知识和教材结构,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吃透教材的科学思想、文化底蕴,融合单元之间的知识,确定教学设计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有关资料。”教师应不受教材的束缚,以教材为蓝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重组、补充,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与教材资源的结合,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教育学家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三维目标为依托,根据课文的人文思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明确一堂课该学什么,该把握什么。

3课堂充分准备,要有课堂的预见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一般认为,教师课前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往往忽视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学生对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依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外,更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前瞻性,预测在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或出现的情况,预设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要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做到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加强课前预习,强化课后作业

学生学习过程是预习、上课、复习的过程。课前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我们可以按照教材后面的思考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生字词在课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答,把课文中难点和不易理解之处勾画出来,使学生带着思考、质疑上课。课后作业不一定每堂都要布置,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既要兼顾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又要作业适量,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和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激情、幽默,创设情境,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有激情。美国著名教授查德・威伍有这样的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激情。激情的课堂迭起,唤起学生的激情,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课堂语言要幽默。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生动,增添教师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能粘住学生,使学生保持兴奋的大脑,清除疲劳和紧张的现象。用风趣的幽默语言传达教学内容,让课堂氛围不再枯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最后,“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创设设疑、激思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中质疑、批判、探索、创造。借助多媒体教学,让教学内容“形象化”,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6语文课堂教学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长足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课本学习,学生从中学习到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语文课本中还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气质,提升精神境界。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生活实践。语文课堂不应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外长期、自由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7课后发展性教学评价,促使“教”与“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论是教学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一堂课总会有些缺憾。如果教师不及时反思与总结,在下次课中又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方法、结果作出即时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等功能,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立足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6

第9篇

一、关注两种“倾向”,协调三对“矛盾”

1.必须关注两种“倾向”

(1)“强调小组讨论”,忽视课堂教学效益的倾向

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小组讨论就会被少数学生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以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小组讨论的任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2)“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的倾向

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这并不是弱化教师的讲授地位。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效益。

2.必须协调“三对”矛盾

(1)互动的“真”与“假”

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和在“真”动中获得教学的最大效益。“动”不仅是行动,而且是“神”动。真正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融,知识上的融会,最终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目的性。

(2)探究的“深”与“浅”

设计探究活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从情景活动中体验或感悟道理。然而有的探究,看起来层出不穷,接二连三,活动接着活动,实际上学生总是跟在教师后面,思维既无深度,也无广度。好的探究活动,问题应该深浅适度,指导学生得法。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重要,所以,探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目标的“实”与“虚”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往往偏离三维目标:一是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二是强化基本概念、观点和方法技巧的教学,整堂课是从知识教学到解题训练,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感悟却少有提及甚至不提,淡化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

二、学生的学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1.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民主气氛浓郁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潜能才会得到极大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真正高效的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语文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基本品质,学生主动的语文学习有内在需要,一是学习兴趣需要,另一是学习责任。突出表现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4.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把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异质分组之下的团体之间的合作互助,由教师或学生设计学习,分配语文学习任务,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置,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

5.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始。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强调课文理解的确定性意义和“标准答案”,这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

三、教师的教

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要素,高效教学必然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一名“高效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高效的教学设计

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高效的教学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犹如二次创作,囚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出相应的预测,做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爱好、欣赏水平,使自己对作品的阐发能适应学生兴趣的变化,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高效的互动激励

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师生互动”,并把它作为现代高效教学的关键。研究“师生互动”模式的目的在于辨别哪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高效的学习行为。而在高效教学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谈[J].教学月刊,2007(5).

[2]海燕.对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探索分析[J]理论学习,2008(5).

[3]伍云芝.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浅见[J].科学教育,2008(6).

第10篇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特点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在容量大、效率高的前提下,还应具备“四有”,即“有创新”“有魅力”“有品位”“有特色”。

1.有创新。要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吹响了创新的号角,语文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构建语文好课堂,开创教学新局面。具有创新特点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

(1)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不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还是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2)创设平等、民主、自由、愉悦的氛围。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让语文课堂在愉悦宽松的交流中变得真实,在自主投入的合作中变得生动,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变得精彩。

(3)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

2.有魅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有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期待上语文课。

(1)设计精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精巧上。既有字词句的讲解,还有经典的欣赏,更有语言的运用。

(2)灵活机智。有魅力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情景,“随机应变信如神”,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灵活机智、自然合理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的智慧。

(4)富有美感。教学是艺术,艺术是美的。高中语文好课堂,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方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当然这里的美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兴味盎然,是一种诗词歌赋的哀婉流畅,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熏陶。

3.有品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有品位,即格调高雅,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文化品位。(1)格调高雅。教师靠课堂教学中充溢的向上精神、高雅情趣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厌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向着高尚境界不断攀登。(2)文学品位高。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文学因素,使学生受到更多的文学熏陶,积累更多的文学素养,产生更多的热爱文学艺术的情趣。(3)文化品位高。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让先进文化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二、怎样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构建。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工夫。

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构建高中语文好课堂对搞好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乐于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

第11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部分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对于教学资源

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微课教学 教学效应

一、微课概述

近年来,微课教学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十分盛行,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微课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从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微课概念可被概述为:按照教学规划及教学实践的需求,以5分钟~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述。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微课理念应用的案例及分析

(一)用微课作为伏笔,打造探究性课堂。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获取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他的话向教育工作者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已有的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思路大多陈旧、老套,虽然教学方法成熟,但对学生的吸引力完全不够,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展开的探究性学习,逐渐会产生“索然无味”、“缺乏新意”的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为使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得到创新,教师可将微课的理念引入课堂中,通过5分钟-10分钟的微课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构建形式多元的课堂。

案例1《鸿门宴》教学设计:

首先,我从网络上下载2011版的《鸿门宴》影片,利用软件进行剪接,着重突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部分的内容,并在视频中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当课程开始后,我为全班学生播放小视频: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目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当播到该部分影片内容时,我突然停顿下来,而影片中也出现了我的身影,并伴随着一个提问)我: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范增会“数目项王,而项王却默然不应?”(我的问题一提出,大家纷纷放下书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次,我故作神秘地说:“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当播到该部分时,我又顺势停下来)我:同学们!看起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可为什么他要针对沛公呢?

在微课的视听引导下,一连串问题不断涌现,大家的好奇心完全被激发,我则顺势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针对视频问题,展开探究。

最后,我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阐述讨论结果,当他们全部回答完后,我则继续播放视频,此时我出现在视频里,为大家亲自解答两个问题。由于我在视频中的亲自现身,大家更有兴致。

教学效果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将网络影片剪辑成微课视频,并融入探究性提问,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微课探究性课堂,相比传统模式下一成不变的语文探究性课堂设计而言,该种方式巧妙地运用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打造了立体、动态、视听效应突出的探究课堂,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趣味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微课视频的引入,课堂探究氛围变得更浓。

(二)以微课作为工具,构建网络学习课堂。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微课的最大特色在于:它通常以网络为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虚拟沟通的桥梁,展开无缝化教学。为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将微课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用微课作为语文教学渗透的工具,为学生构建全新的网络学习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新颖和奥妙。例如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我便“以微课作为工具,构建网络学习课堂”,展开全新的教学尝试。

案例2《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为使学生充分掌握中国建筑中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征、人文内涵,我利用互联网,设计微课教学欣赏平台,具体的教学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首先,我让全班学生登录班级QQ群,我则在群内上传两组微课视频,分别为“北京易郡四合院实景”和“四合院风格设计”,两组视频的长度均不超过五分钟。

其次,我提出教学要求“请大家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其他与北京四合院有关的视频、文字、图像资料,并展开群内共享交流”。由于有了我视频的提示,大家的查找变得有的放矢,纷纷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搜寻,QQ群中不时地出现大家上传的成果,一组组小视频、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关于北京四合院的资料不断涌现。

再次,我在群内发出新的探究学习要求,引领大家对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历史演变进行总结。群内的交流气氛不断浓郁,大家纷纷表达对北京四合院的全新认识,而我则将大家的成果整理起来,作为本堂课的资料,共享到群空间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方便今后教学的利用。

教学效果分析:将微课教学引入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尝试。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微课与互联网搭建的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顺畅,每一名学生都能及时获取教师的学习要求,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展开学习搜索,不仅语文知识获得积累,网络搜索能力也将长足进步,教学双向效应得到彰显。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理念,搭建全新的教学实施平台,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并实践更多、更好的微课教学策略,让小视频发挥出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