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时间:2024-03-27 11:2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管理;解决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一直特别强调经济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1]。与此同时,促使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3年的SARS使得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基础薄弱的缺陷充分地暴漏出来,时至今日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一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由于政府投入的财政不足使得公共卫生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2]。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著。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①加强财政支持,公共卫生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为了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这也是回避旧体制的弊端建立新体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4]。②减小城乡差异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无法根据需要就医治疗。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看病难的问题。③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④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内部工作制度,严禁出现管理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的水平和作用。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改善和解决。首先要从根源入手,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对无卫生许可证、无卫生加工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严格的整治;健全食品安全评估和评价的体系;完善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认证;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等[5]。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会日趋完善,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王居一.浅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对艾滋病的防控[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504-506.

[2]吴海峰,何坪,罗艳秋,等.多部门合作管理经验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启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7):510-511.

[3]黄淑华,叶向阳.东莞市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1):89-92.

第2篇

但是,对于卫生行业来说,2006年并不是一无是处。尽管缺少详细可行的方案,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方针却陆续出台,比如:发展社区医疗,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种方式的改革试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铺开。

不论是对改革的热烈讨论,还是引人注目的试点,信息化好像都没有被放到很突出的位置,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往往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卫生改革艰难,推进信息化困难,考虑要圆滑灵活,但同时推进信息化要遵守各种标准规范,也就是行为要合乎规范,这正所谓智欲圆而行欲方。

一 社区医疗重任在肩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相关部委紧接着先后制定了9个配套文件。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成为2006年的高频词汇。

社区卫生服务之所以被赋予重任,一个重要的的制度设计是它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医疗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大医院收治的病人进入康复期后,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方便患者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点 评:

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完成历史使命,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系统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承担康复护理的重任,必须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逐步实现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与疾控中心、医保中心、卫生厅局等系统建立接口连接。

二 南京试水药房托管

2006年4月,南京市卫生系统将在全市近200家医院全面推行药房托管,这被视为未来医疗体制重大改革医药分家的预演。

药房托管是指,将医疗单位药学部门负责的药事管理中的药品供应及调剂工作,委托药品经营企业运作。南京玄武区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药品销售形式进行药房托管改革―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该区涉改医疗机构的所需药品全部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采购,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

点 评:

每次改革,都会成就抓住机会的公司,同时会诞生信息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南京医药公司抓住药房托管的契机,获得了26家医院药房的托管权。该公司年中报告宣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的供应链向现代供应链的转变,实现了物流一体化,并开发了相关增值服务,因而公司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同比增幅都超过10.00%,净利润的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1.86%。

三 信息化支撑下的农村合作医疗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个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看病难是困扰我国8亿农民的一个大问题。卫生部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已有几百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1.6亿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其目标是2008年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了配合新农合制度的推广,2006年11月,卫生部通过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较为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

点 评:

新农合是一个新生事务,信息化的历史包袱相对比较少,互联互通更容易实现。按照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要求,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要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对于信息化基础很好的城市医院来说,新农合这些互联互通的要求更容易实现。

四 食品安全网开通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福寿螺事件、苏丹红鸭蛋、陈化粮等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却让消费者陷入困惑。200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式开通国家食品安全网()。该网站主要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各省(区、市)、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等。该网站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密切与食品监管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

点 评:

国家级食品安全网开通,表明我国政府在监控食品安全方面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非信息化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来到餐桌上的食品,需经过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旅程,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容易引出大问题。多个政府部门有权监管,但真正发生问题时,却没有人愿意出来承担责任。我国食品安全监控,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五 公共卫生气象信息为中国公众服务

现在,看云识天气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对于一些能引起人们不良反应的气象事件,谁来提示公众?2006年11月10日,卫生部、中国气象局日前签署了《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表明公共卫生气象信息提示将为公众服务。公共卫生气象问题是指公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疾患,或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指出,双方合作开展可能引发夏季高温中暑、冬春季一氧化碳中毒、疾病流行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提示。

第3篇

今年,我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要情况

(一)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县政府把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镇也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以来,搞好综合协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建档工作,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体检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2、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门诊登记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每月按时开展自查,严格执行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报告,近年来无疫情暴发流行。建立肠道专科门诊,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无霍乱疫情发生。全年设立发热门诊,加强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疫情监测。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对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多次培训,使之掌握犬咬伤伤口的正确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等知识。

3、妇幼卫生工作。强化产科质量建设及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大力实施各种妇幼卫生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巩固爱婴成果,进一步实施降消新项目工作方案,提倡住院分娩,倡行母乳喂养,对住院分娩孕产妇由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方法遇到困难、解决办法告诉孕产妇,使他们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4、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镇积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结核病防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叶酸发放及相关动员和宣传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加大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农户从不理解政策到逐步理解政策,到今年年底,全镇有16873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10.5%。要合作医疗中要求卫生院,一是加强参合人员的住院管理,杜绝冒名顶替,坚持每天查房制度,认真核对病人信息;二是开展诚信服务和优质服务活动,实行政务公开,报帐透明化。设置了公示栏,将每个月县内外住院获得补偿的具体情况张贴公示。向参合农民郑重承诺“出院当日即可兑现补偿”。三是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住院特征,无挂床住院。

6、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今年,我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7、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全镇完成了县下达的无偿献血人数任务。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镇、村二级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开展了相关活动,提高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公共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规划修建的综合办公楼还未动工,职工及医院办公室房紧张。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缺少。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个体医疗单位和游医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

(三)公共卫生安全监管薄弱。一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农村宴席的管理。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三是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场建设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设施没有配套。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镇、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卫局要作出统筹 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农村医疗机构建设,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镇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第4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旅游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性和敏感性的行业,伴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发展、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者而言,客观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其旅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并对其精神产生影响等进行讲述,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随着旅游业规模的扩张,在过去的近30年里中国成为了全球旅游业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但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如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2003年的SARS,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对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如何预防、积极应对并有效管理成为了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外界瞬息的变故都会牵动其敏感的神经。随着国际旅游大规模发展,到1996年旅游人数达到6亿人次,其中20%~50%的人携带或面临某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大规模旅行和人类与自然的更多接触使许多疾病产生或重新出现。”2003年的SARS危机就让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我国多年来塑造的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打击,而我国也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公共卫生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步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如何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对其进行预防、控制、管理,将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而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业造成损害和影响的旅游危机。其特征为,(1)危害性。旅游带来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使疫情容易在较大范围内爆发。(2)突发性。人们对它难以事先预知,危机发生后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限。(3)不可控性。危机大多并非由旅游业自身造成,并对旅游业的各相关行业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对其难以控制。(4)周期性。危机的爆发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循环。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者而言,客观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其旅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并对其精神产生影响,使其对危机爆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游览环境和居住环境等失去信心。对旅游企业而言,危机会使大量旅游活动停止,导致旅游企业的设施和供给能力大量闲置,加之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的特性,会使得旅游企业相对其他行业企业而言,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者往往不会亲自认识和体验危机事件,而是通过接受外界的以负面报道居多的信息来对危机事件加以了解,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形象不佳认知,对旅游目的地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尽管公共卫生危机对旅游业的危害确实存在,但面对朝气蓬勃的旅游业,各地的重点主要还是在于如何获得更多的旅游者和旅游收入上,很少将这一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总体来说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还很薄弱,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的风险仍然存在。加强旅游业公共卫生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我们现在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旅游业而言,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不仅仅是防止和规避危机,或者危机爆发后的进行被动的补救措施;它还包括了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使整个旅游市场从公共卫生危机中尽快复原和振兴。

1.酝酿潜伏阶段——做好准备,弱化危机。这一阶段,虽然危机尚未爆发,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业已存在的危机源经过酝酿后就会渐渐形成具有破坏力的危机。缓解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危机应急预案,建立旅游者信心,是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重点。

2.爆发阶段——积极应对,及时救援。这一阶段,公共卫生危机事态急速发展和升级,负面影响形成,社会和个体开始承受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虽短,但对整个旅游业的冲击最大,引起的关注和恐慌最强。针对所爆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做出准确、迅速的反应,对危机进行实时监测,追踪、评估、预测其危害与发展方向,开展危机应急及救援措施,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将物质和精神损失最小化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3.消退和解决阶段——恢复与振兴。这一阶段,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消除。因此这一阶段应注重开展产业振兴,及时总结危机处理结果,进一步提升危机意识,把握住危机过后市场会进行调整的机遇,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重建目的地声誉;同时,还应对先前的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衡量,定期回顾并及时修正、更新应急预案,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公共卫生危机的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性和敏感性的行业,伴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人口的大规模移动,使得公共卫生危机产生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特别是2003年SARS的肆虐给旅游业这个新兴行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旅游业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才被人们逐渐重视,而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又再一次使人们意识到公共卫生危机的危害性。因此,正确认识公共卫生危机,有针对性的做好应对危机的各项措施,是我们有效开展旅游业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5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安全技术防范;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8- DOI:10.13535/ki.11-4406/n.2015.

1 概述

公共卫生行业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防控、慢性非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职业病防制、精神卫生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等,在管理过程中要涉及到大量的重要信息数据,包括疾病监测数据、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免疫规划管理数据等,这就对公共卫生行业在信息数据管理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务必要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网络防范技术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安全有效。

2 目前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信息安全威胁

信息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多个方面,有通过病毒、非授权窃取来破坏数据保密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操作系统故障、应用系统故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完整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硬盘故障、误操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可用性的安全威胁,还有因为病毒威胁、非授权篡改导致的破坏数据真实性的安全威胁,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将会导致信息数据被删除、破坏、篡改甚至被窃取,给公共卫生行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2 安全管理缺失

公共卫生行业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如果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在IT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科学规划,将导致后期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比较被动,业务的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不对称;或由于重视信息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虽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但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病毒库不及时升级、变更管理松懈、岗位职责不清、忽视数据备份等现象普遍存在,很有可能会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3 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 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的安全防范技术薄弱

许多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备,都是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以后国家投入建设的,运行至今,很多省级以下的公共卫生单位由于领导认识不足或经费所限,只重视疾病防控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很少将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软硬件设备老化,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比较薄弱,因网络设备损坏、服务器宕机等故障或无入侵检测、核心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导致信息数据丢失、窃取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重要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3.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建设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最大的动力资源是掌握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行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基础,然而,公共卫生行业的人才梯队主要以疾病控制、医学检验专业为主,信息化、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队伍力量薄弱,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也很难对本单位现有的信息化、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估,缺乏制定本行业长期、可持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能力,这也是制约公共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数。

3.3 信息安全培训不足,职工安全保密意识不强

信息安全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它不仅是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更是整个公共卫生行业的重要工作职责,很多单位没有将信息安全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许多职工对网络安全不够重视,缺乏网络安全意识,随意接收、下载、拷贝未知文件,没有查杀病毒、木马的习惯,经常有意无意的传播病毒,使得单位网络系统经常遭受ARP、宏病毒等病毒木马的攻击,严重影响了单位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许多职工对于单位的移动介质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随意将拷贝有信息的移动硬盘、优盘等介质带出单位,在其他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信息容易失窃,存在非常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4 如何促进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提升

4.1 强化管理,建立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建立出一套既符合本行业工作实际的,又满足网络实际安全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4.1.1 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引进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单位开展的工作特点,从管理、安全等级保护、安全防范、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统管全局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4.1.2 制定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全员信息安全知识培训,让全体员工及时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最新动态,结合信息安全事件案列,进一步强化职工对信息安全保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安全管理意识的队伍,提高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破坏的能力。

4.1.3 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内部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同时将信息安全检查纳入单位季度、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检查结果直接与科室和个人的奖励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落实奖惩机制,惩防并举,确保信息安全落实无死角。

4.2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通过对公共卫生行业处理、存储重要信息数据的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保建设情况进行测评,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从制度落实、安全技术防护、应急处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隐患发现能力。

4.3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需要依托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等安全防护设施,充分运用各个软硬件网络安全技术特点,建立安全策略层、用户层、网络与信息资源层和安全服务层4个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在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建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结构和功能通常划分为滤防火墙、应用防火墙和状态检测防火墙三种类型,一般部署在核心网络的边缘,将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或者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有效地记录Internet上的活动,将网络中不安全的服务进行有效的过滤,并严格限制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从而提高网络的防毒能力和抗攻击能力,确保内部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4.3.2 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专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两种,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迅速及时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帮助系统对付内部攻击和外部网络攻击,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在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等方面进一步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4.3.3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VPN技术因为低成本、高度灵活的特点,在很多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公共卫生行业也有很多信息系统都是基于VPN进行数据传输的,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等,通过在公用网络上建立VPN,利用VPN网关将数据包进行加密和目标地址转换,以实现远程访问。VPN技术实现方式目前运用的主要有MPLS、IPSEC和SSL三种类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PN链路网络采用的就是IPSECVPN模式,利用VPN链路隧道,实现国家到省、市、县四级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传输共享。VPN通过使用点到点协议用户级身份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将高度敏感的数据地址进行物理分隔,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与VPN服务器建立连接,进行远程访问,避免非授权用户接触或窃取重要数据,为用户信息提供了很高的安全性保护。

5 结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卫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加大网络安全软硬件投入、强化安全防范技术、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等,才能保障公共卫生行业在良好的环境中有序、顺利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庞德明.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

[2] 陈棠晖.浅析疾控系统的网络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4).

第6篇

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其中比较引起人们重视的传染病一旦爆发就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大批人员发病甚至死亡。而且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以及环境的恶化,很多新型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各种各样的流感不断侵袭着人们的健康,以2003年著名的“SARS”病情为例,该病种在我国大部分境内流行,造成了5000余人感染,349人因此而死亡。到最近的2013年四川眉山的“6.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86名学生出现腹泻现象,但是救助及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这类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涉及范围就很广,因此一直是国家卫生部门密切监测的事件。

2 危机管理意义和重要性

当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应对处理,那么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2003年,SARS病毒在中国肆虐,当时因为缺乏危机管理体系,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感染以及死亡。从SARS事件和对其处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危机管理不成功案例。

危机管理的含义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危机监测、预控、决策、处理,以达到避免或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通常把危机管理表述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这4个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可以对人类生命构成直接威胁,还可对人群造成心理恐慌,甚至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产生严重的危害。针对于此,就迫切需要采用快速有效的危机管理对策和行为,来避免或减轻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危害。

3 危机管理的作用

3.1 预防。危机管理中的预防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演。监测是指对区域范围内的人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卫生监测、对出现疫情地区的疫情报告和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平台等工作。预演是指有针对性对一些有可能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的人群进行演习,来考察应急系统的反应能力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应对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动态监测的范围应该尽可能的广泛,能覆盖到有可能出现疫情的各个角落。

在欧美等国,检测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对医院急诊室病人进行监测,还对各大药房进行检测,甚至利用卫星和发达的城市监控设备对街道打喷嚏的人群进行检测。

因此,建立广泛的监测网络,就有很大可能及时获取疫情的最新动态,为及时预防提供充足时间和依据,可以冷静的面对疫情。此外,监测获取的原始数据经过专门的加工和分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比较容易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的隐患。

3.2 准备。危机管理中的准备包括预警、储备。预警是对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出由高到低的判断,一般划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4级预警等级,并且用相关的颜色区分。红色、橙色、黄色、蓝色代表不同级别。

储备的意思是指面对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历史相关经验而进行的物质资源储备。比如面对毒气污染,就需要准备防毒面具;面对核泄漏,就需要储备大量的碘等。

3.3 反应。危机管理中的反应是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决策以及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应对、救助、控制、信息、健康教育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各相关部门与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能和责任已有明确规定。其中信息的及时尤为重要,当疫情来临时,要积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播报相关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正确引导广大群众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危机,消除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同时也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且可以激发群众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对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督促和鼓励。

此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模式上,要统一指挥各个部门的行动,对卫生、军队、警察、消防、交通、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合理的沟通和协调渠道。

3.4 恢复。危机管理中的恢复主要包括事件评估、恢复、转危为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对事件进行评价,对应急预案的实施程度,做出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做出总结,从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改善工作方式,从而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因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与缺陷,促使人们深刻反思,并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进步的契机。

第7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6331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华支睾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现对在我国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的几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改善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奠定基础。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公共卫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因进食生的或者烹调不当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鱼源性、肉源性、螺源性及淡水甲壳源性等多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使得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其正在不断扩大和蔓延,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对我国流行的几种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危害、防控措施及公共卫生情况进行简要概述,旨在加强人们对食源性寄生虫的认识,提高对其防范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 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1.1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一种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淡水鱼虾而引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鱼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全世界有3500万人感染,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如中国、朝鲜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我国感染人数达1249万,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未见病例报道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南方某些地区[3-51。蔡连顺等(2002)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发现人的感染率高达31.5l%,这与淡水鱼吸虫囊蚴感染率高是密切相关的,Zhang等(2014)对该省松花江、嫩江、牡丹江及内陆湖泊37个试验点的3221尾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了检测,结果阳性率高达19. 96%。目前,该病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胆管内,一般可引起原发性胆管性肝癌,胆管上皮癌、胆管炎、胆囊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等,严重感染时甚至死亡。

1.2 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因食生的或半生的溪蟹、蜊蛄而引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淡水甲壳动物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州、美洲、非洲偶有报道。我国已有24个省(区、市)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刘道华等( 2014)对皖南山区学生并殖吸虫感染进行调查,发现并殖吸虫总感染率为12. 07%。方益民等(2014)对黄山市(皖南地区)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吸虫囊蚴感染率达到20. 73%,而且平均每只溪蟹含有吸虫囊蚴3. 51个,这说明生吃溪蟹是十分危险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地居民感染率高的原因。虫体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肺组织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咳嗽、咯血或伴有胸腔积液,虫体异位寄生时如进人大脑则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1.3 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

带绦虫病为肉源性寄生虫病,是因食生的或半生的猪肉或牛肉而引起的。该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如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区,我国为该病的高发区,有29个省(区、市)有散发的带绦虫感染病例报道,并在一定地区形成地方性流行。2011年1月- 2012年12月,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虫卵检查法对全国31个省35万人进行抽查,带绦虫的感染率约为0. 15%,并推算出全国感染带绦虫的人数约为0. 195亿人[13]。陈兴旺等(2014)对四川甘孜州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带绦虫感染率为5.24%,说明目前我国带绦虫病在一定地区仍有流行。人感染后会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虫数多时可发生肠梗阻,更为重要的是带绦虫患者很容易自身感染囊尾蚴。

囊尾蚴病是由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引起,外源性感染是因误食带绦虫卵而引起,内源性感染为自体感染。该病过去在我国流行十分普遍,近年来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已明显减少。根据2001~2004年全国31个省(区、市)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0. 58%,山西、福建、青海、宁夏、西藏感染率较高。有的地区仍呈地方性流行,据资料介绍,2013年仅云南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就收治脑囊尾蚴病905例。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脑组织最为严重,有资料证实癫痫是脑囊尾蚴病最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4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包囊幼虫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感染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肉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旋毛虫病感染者1100万。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南、中原和东北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四川感染比较严重。1964-1997年间云南省的大理、保山、临沧等12个地(州)和昆明市就暴发旋毛虫病441次,发病人数达到2万余人,死亡213人。2008年西双版纳也发生因生吃野猪肉群体感染旋毛虫事件,26名就餐者全部发病。近年来,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提高,感染者有所下降。然而,2013年云南澜沧县又暴发一起旋毛虫病,当地村民因食生肉而感染,其中死亡1人,由此可见旋毛虫病仍然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的感染与人们嗜食生肉密切相关。该病急性期临床表现有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肌肉酸痛、过敏反应等,重症患者可因并发症死亡。

1.5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因生吃或吃未煮熟的各种水生、陆生螺类而引起的螺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国家均有流行。相对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而言,我国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病例并不多,1996年报导我国仅有4例,1997 -2005年增至100余例21],即使是2006年夏天北京的“福寿螺事件”,报道人数也只有160人,以后均为零星报道。2008-2011年,云南大理人民医院确诊患者20名,2012年南方医科大学出现1位疑似病例,虽然该病发病人数较少,但因其危害严重和容易误诊,更应引起重视。广州管圆线虫侵犯宿主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炎和脑膜脑炎,危害极其严重。

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与公共卫生

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公共卫生干预手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卫生条件、食品监督、宣传教育等。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首先,积极治疗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对食品从业人员加强健康检查;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卵囊污染水源和食物;加强屠宰业管理,提高肉食品、水产品的卫生检疫。其次,改变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生食或半生食鱼、溪蟹、蜊蛄、淡水螺、牛肉、猪肉及其制品等。第三,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厨具需定时彻底清洗、消毒;烹调加工时要烧熟煮透,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还应该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普及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和预警机制。

第8篇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学;实习基地建设;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43-02

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性话题,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兽医公共卫生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一是共患病问题;二是动物饲养中药物添加、动物屠宰加工以及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兽医学与人类医学之间互相渗透,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安全服务[1]。培养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人才一直是农业院校的培养重点,北京农学院作为都市动物医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都市型、复合型、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亟待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而实习基地建设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国内外的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在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实习,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的工作内涵有了真实的体验,深入理解动物检验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宠物临床的工作技能、管理措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并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找准定位,从而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2]。技能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最终要求实现岗位实际操作,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学生需求使得实验室功能发挥最大化。

1.完善基本技能训练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要围绕兽医公共卫生基本实践技能进行组织,整合建立市级动物类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规范管理,明确分工,有效运行,以满足学生实习和分组的要求。

2.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常规的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实验室外,还建立了满足兽医公共卫生防疫要求的兽医安全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操作的安全,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并进行操作技能规范性训练。

3.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的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与学生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4.完善实训成绩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口试代替之前的写报告的方式,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训的过程,考核标准的设置以客观、准确、简单易行为原则。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

三、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将校内实训习得的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发展,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3,4]。兽医公共卫生校外实践是将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训练。我院先后与多家企业与研究院所建立了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我院从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和北京市的龙头企业中,进行筛选建立了符合兽医公共卫生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以下原则:①着眼长远规划,把握近期效应,从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基地应是有影响力、具有规模的企业单位,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合作意向,确定为稳定的教学基地。②促进学校、企业单位的双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要符合“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校方利益,还须兼顾企业的利益,即实践基地单位通过与高校的联系,也能为企业带来发展,为其经营带来效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益的“双赢”的互动联系,使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稳定运行下去。③责任人制度,为了保证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校方聘请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建立在校教师实践基地的巡视制度,保证每周每个实习点都有老师亲临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

2.实现多层次的校外基地建设。经过多方考察和筛选,我院先后与顺鑫集团、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伟嘉兽药研究院、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宠福鑫宠物医院、北京美联众和动物医院集团、亚福动物医院荣丰医院、亚福动物医院白广路医院建立了北京农学院兽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涵盖了基础兽医学科、预防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方向,同时又与兽医公共卫生紧密联系,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特种专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多种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责任感。

3.实践基地促进校内教师技能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也是教师接触社会实际的窗口,我们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在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能促进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的教师以博士或硕士为主,理论基础好,还能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四、建立实践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派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联系人)和指导教师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优秀示范专业实践基地、优秀基地负责人、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实践基地工作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实践基地的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2.基地负责人(联系人)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关系的维护,包括签订每年接受学生的合同,确定联系会议、交流访问事项,了解掌握实习基地的状况,对师生实习活动期间的数据、文件、照片、文字等资料进行保存。将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学院领导汇报。

3.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按照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特点,对实践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协助基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实习计划和总结。

4.学生考勤与监督。向实习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同时学生也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和巡视记录。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勤、任务完成情况、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要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以及对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双方的评价报告,完成实结,为实习基地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校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提高了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动物疫情的标准实验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理念,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疾病、疫病的处置方法,提高了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江明春.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88-89.

[2]韩杰,尹荣焕,韩小虎.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J].学园,2015,31:58-59.

[3]王建国,赵宝玉.强化实践教学,打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最后一公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31-231.

[4]杨亚会,史旅华,张友兵,汤德强,胡志慧.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5-48.

Study and Prac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s Associated with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 at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University

SUN Ying-jian,LI Qiu-ming,LI Huan-rong,YANG Zuo-jun,SHEN H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第9篇

关键词:旅游业公共安全对策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使旅游业应如何面临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超过了汽车、电子、钢铁和农业等传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同时,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交通、建筑、通讯等相关产业及配套环境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国的旅行社总数已经达到11552个。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5530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4%。各类旅游人数及国际、国内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平稳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的5%,还远远小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2010年我国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

公共安全问题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使我国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主要通过“非典”(SARS)和禽流感疫情,这两个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来分析公共安全问题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下降

2003年初,肆虐的非典疫情使我国的旅游业受到了极大冲击。自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的多个省市属于重度非典型肺炎(SARS)的疫区后,相继有100多个国家与中国取消了彼此间的出入境旅游业务。2003年下半年开始,旅游业才慢慢开始恢复,并在恢复中谋求发展,外国人旅华市场也渐渐出现快速恢复的态势。8月以后的各月,中国的入境人数以及外汇收入波动减小并趋于稳定。12月份,入境总人数和外国人入境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4%,旅游业结束了4月份以来持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2004年初始,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5个亚洲国家的禽流感影响,我国2004年初期的入境旅游人数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2月,我国的入境人数已明显减少至753.3万人,达到自上年旅游业恢复发展后的最低点。

旅游消费及外汇收入的减少

两次疫情相继来袭,不仅导致旅游人数的下降,还使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恐惧心理,人均花费有所降低。根据近几年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国内游客和入境旅游者在餐饮、购物、娱乐及住宿方面的支出比重分别为45%和50%左右,而非典疫情导致人均支出下降了30%。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下降了14.61%,仅为174.06亿元。旅游总收入同比减少了2768亿元,使我国旅游业面临1989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的严峻形势。接踵而来的禽流感疫情,在短短一个月内席卷亚洲,造成我国2004年1月至2月的累计入境旅游人数为1562.0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1.82%,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30.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1%。

旅行社收入减少,旅游团队取消比例增大

面临突发的公共安全问题,由于旅游人数的减少,旅行社的营业收入也相应下降,一些旅游的团队甚至被迫取消。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造成上百个国家对中国公民入境旅游提出限制,使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外的旅行团也纷纷取消了来华的旅游计划,据报道,上海的国际旅行社营业收入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78.62%,北京的海外市场也迅速滑坡,4月份接待海外来京游客11.6万人次,同比下降59.9%。

相关行业的连带影响

旅游业的连带性特点使得它在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受到冲击的同时,其它的相关产业也受到了影响。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所确定的行业,与旅游业相关程度较大的有运输业、零售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2003年“非典”疫情使旅游业、餐饮业、水产品加工业、娱乐服务业、运输业等9个产业部门的GDP下降幅度超过10%,特别是旅游、餐饮业和娱乐服务业,其产出下降超过40%。其中,旅游业所受的直接影响为-62.17%,综合影响则达到了-78.45%。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的扩散使大部分游客“谈鸡色变”,餐饮业遭受重创。许多餐厅纷纷把鸡肉菜肴撤下菜单,或从未暴发禽流感的国家和地区进口鸡肉。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生意受到了较大影响,由于越南的严重疫情,肯德基于2004年1月27日被迫宣布暂时关闭越南境内所有9家分店。航空业作为运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极大冲击,SARS使民航客运自3月开始下降,直到5月份仍在下滑,累计班次同比下降61.1%,客运量同比下降81.2%。除此之外,类似旅游专卖店的零售业也由于旅客人数的减少受到波及。

中国旅游业面临公共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

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

加强危机意识2003年上半年,SARS的暴发给我们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敲响了警钟。综观中国针对历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采取的措施,不乏是促进旅游客源的多元化、调整旅游市场结构、调整旅游产品的产业结构等,基本上为事件爆发后的应对措施。虽然这些措施能使旅游业在危机事件爆发后得到恢复及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仅仅在危机爆发后采取措施是不够的,不足以抵挡下一次可能到来的危机。我们应当强化企业和个人的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冲击。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2003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了《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CrisisGuidelinesfortheTourismIndustry),指导成员的危机应对和管理工作。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危机管理体系,通过“9.11”事件,人们认识到,即便是富足、安全的美国也无法免受危机的伤害,加上蔓延全球的非典疫情,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危机带来的冲击。目前,危机问题成了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旅游业要尽快的引入危机管理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建立旅游业的危机管理体系。

及时更多的公共安全信息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是地质灾害的频发区,每年5-9月的旅游旺季更是呈现高发的特点,对旅游交通和安全都造成很大的影响。自2003年6月起,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了一项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公共安全信息——在每天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随着预报区域划分、等级划分、标准的完善,这项工作的精确度将逐步提高到可对具体地点的居住者、旅游者、生产者等提出安全警示。诸如此类的公共安全信息的,不仅可以减少因地质灾害给旅游交通和安全带来的不便,同时还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参考,及时的公共安全信息将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愿望和信心,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旅游者旅游理念改变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各国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休闲为目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休闲度假。据美国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必需,而健康休闲则更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据国内旅行社的盘点情况来看,我国的休闲游也逐渐成为旅游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游将成为旅游者选择出游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五一”和“十一”的黄金周,已形成观光和度假的两个市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并且距离市区近,近郊地区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旅游业应积极开发相应的旅游资源来满足消费的需求。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目前已开发景区26个(其中国家级“4A”级景区3个),宾馆饭店1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53家,直接从业人员9860人。2002年旅游接待705万人次,旅游收入5.08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15.9%。

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尽管国内旅游企业已经看到了市场的前景,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自身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同行,旅游企业专业化水平还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旅游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求得发展。

面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旅游业应当更新营销观念,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让游客看到为防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所做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强化消费者的认同感。推动旅游企业重组,提升旅游企业素质。但重要的是,不能够一味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服务的质量,只有提高了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才能够更沉稳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来临。其中,酒店、宾馆是旅游者出行的重要部分,好的住宿、餐饮条件可使旅游者的出行更加愉悦。提高酒店、宾馆以及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是势在必行的。旅游者更新的消费观念,向旅游行业及相关产业,特别是在公共健康、饮食卫生、交通运输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改革旅游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全面落实星级饭店、宾馆的经常性防疫措施,执行公共卫生和健康的行业规范标准,建立旅游企业健康运行的市场秩序。除此之外,旅行社应当向规模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积极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时,要注重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都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旅游活动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依存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虽然在经历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之后,根据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化,旅游业应当积极的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但是必须在保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否则无计划、无控制的开发旅游资源最终会使人类的生活质量遭到损害。

参考文献:

1.朱迎波,葛全胜等.SARS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影响的研究.地理研究[J],2003(5)

2.魏小安,付磊.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情况分析及对几个相关问题的辨析.旅游学刊[J],2003(4)

3.李九全,李开宇,张艳芳.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人文地理[J],2003

4.依绍华.浅析非典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3(6)

5.南开大学SARS对经济影响研究课题组.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3(4)

6.崔淑新.SARS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经济工作导刊[J],2003(13)

7.刘群红.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求实[J],2000(8)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让孩子了解危险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技能;强调个人安全,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二、工作重点

1、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2、认识与陌生人交往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4、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5、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三、具体措施

1、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室内课,积极进行体育运动常识安全教育

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室内课,教育孩子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听从老师的统一安排布置,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遵守运动规则,杜绝发生哄闹现象,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醒孩子,课间、课后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不允许攀爬体育器材。

2、利用“周周讲”,强化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

①防火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和刀具等物品装在身上;不要将鞭炮、火药等易爆当作玩具带进校园;不得玩弄、搬动消防器材。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晓之以危险、危害所在,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品。

②、防毒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学校巷道及校门口等摊点上购买任何不符合卫生规范的小食品,防止食物中毒。不喝生水,不吃零食;不带各种药品进入校园,远离。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③、劳动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在做卫生值日工作时,不准玩耍劳动工具,杜绝拿着工具追逐打闹,以防造成意外的伤害;擦玻璃时要防止划伤,高层楼窗户只需掸尘,防止失足坠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听从老师的安排,确保安全。

④、防电安全教育

严禁乱动日光灯管、保护电器插头、插座。

3、结合品德生活课,进行安全教育

①.教育学生在校园内做到“轻声慢步”,课间不追打皮闹;看懂教材图画的内容,懂得在楼梯上追打皮闹的危险性,明确上下楼梯必须靠右行走。

②、上学、放学自觉排队,有秩序地进、出校门;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③、教会孩子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④、教会孩子安全饮用纯净水的方法:先适当地倒一些冷水,再慢慢添加一些热水,以防烫伤。

4、利用班会课进行日常安全教育

班主任老师每周利用班会课强调日常安全事项:①、教育学生不在校园内、教室内追逐哄闹;②、不自行攀高、坐窗、爬护栏等,防止发生伤害事故;③、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不无故滞留校园或在路上玩耍;④、养成离校关窗、锁门的习惯。

第11篇

【关键字】: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重心转移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动物及其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城市规划需要,政府为了消除畜牧业对城市的污染,长久的保持城市的环境优美,改善城市的清洁卫生情况,将畜牧业的发展重心放到了市外郊区和农村。所以动物的疫病预防控制工作都落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身上,然而这项工作又是非常繁重和艰难的。

2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有的人员受到传统教育和思想意识的影响,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缺少了解,导致动物卫生工作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动物卫生的了解程度,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使民众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了解程度,积极营造知法懂法,知晓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

2.2完善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事。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大力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建设兽医体制改革,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动物卫生监管机制,确保动物及其食品卫生的安全。

2.3提升经济上的支持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一项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管理进行的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极强的特点。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重心转向农村和郊区,其监管群体就会发生改变,由经济收入较高、文化素质较高的城市居民转变为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人员,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例如检疫收费等。由于费用问题而造成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矛盾,既不利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畜牧业的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建议取消或降低检疫防疫收费,以用来减轻养殖者的经济负担,缓解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矛盾,保证正常的监督管理。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经济支持,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提高检疫的手段方法,从而促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2.4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严格管理兽医任职资格,对未入职者,能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有官方兽医任职资格。对于监督机构的现有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和考核,对专业素养、相关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等应加强考核,提高其道德素养和操作处理,鼓励竞争,择优而取,选拔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监督员岗位责任制度,加大内部员工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逐步形成业务精湛、作风明朗的专业监督队伍。

3动物监督机制重心转移的意义

3.1提高工作效率

08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市级畜牧兽医局来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内是市级畜牧兽医局派驻的专业队伍,代表市级畜牧兽医局行使动物监督管理的权力,这就从根本上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监督能力,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动物卫生管理机构的顺利开展,提高了乡镇畜牧兽医局的工作效率。

3.2保障动物及其食品的安全

近些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重心转移,所以相应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中心也应该转移,不然大量的动物卫生检查监督工作落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肩上,工作量巨大,不能保障全市动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转移就能有效地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问题。建立市级加强监督,乡镇畜牧兽医局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这样既规范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又能够保证畜牧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管理。

总结

总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产品的需求增多,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也投放在了基层上,同时,动物性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禽流感等疾病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此时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户出栏畜禽及其相关产品符合卫生质量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欧阳新梅.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畜牧兽医》.2015

[2]李关友.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3]阿不都热合曼·牙库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家致富顾问》-2016

第12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公共政策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政府的监查加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和查处。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已成为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食品安全的内涵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对“食品”的定义如下: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社会食品安全的状况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是不断曝光和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告诉我们如今的食品并不能够让我们放心。“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依然是充满着危险。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年出现了“染色馒头”、“地沟油”、“过期板鸭”、“染色黄花鱼”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没有了保障,让公众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有着强烈的不安与不满。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违规使用农药和过量施用化肥以及滥用激素。过量农药的使用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过量施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滥用激素会造成人身体内分泌紊乱。二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比如近来媒体报导面条中掺有工业碱。今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侦办食品非法添加剂案件犯罪案件1100多起,涉案金额达到8个亿。三是假冒伪劣食品和作坊条件恶劣生产的食品。低成本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让不懂辨别的人上当受骗,许多作坊达不到生产安全食品的必备条件。[1]

三、我国目前社会食品安全形成的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是政府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这种情形必有其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的监管不力

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该对其负法定责任。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监管不力,说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失职。由于监管对象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以及监管机制运行不畅,监管成本高昂,使监管不能完全有效。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是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才去监管和查处的,缺乏事前监督。同时一些地方上的监管者由于利益关系,对违法者执法不严。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诚信和道德缺失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改变。一方面,部分企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责任感。当前社会上充斥着的各种假冒伪劣的产品,其中当然包括食品。另一方面,由于暴利驱使,违法成本过低等原因也致使食品安全案屡发。假冒伪劣食品给商家带来暴利,让不法分子不顾食品对人体的安全与否铤而走险。

(三)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生产经营分散、标准化水平低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政府要抓好三农问题,促进产业的升级步伐,扶持农业的精化发展,实施产业链的完整和标准化,为农业的发展建立好服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标准化、无公害化。

四、制定公共政策,确保社会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发挥其监管市场,维护经济状况稳定的职能,根据社会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保障公民的生存权

生存权,即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历史条件下,人人都享有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权利。当今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呈现危机性爆发的态势,轻则影响个人身体健康,重则为地域性大型食品危害事件。食品安全严重危害公民的生存权,生存权是享受其他一切正当权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连生存权都不能保障,那么其他一切都是零。

(二)维护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心理造成压力,埋下恐慌的隐患。政府监管和预防惩处的职能是否到位,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只有政府职能不缺位,解决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公众一个健康有保障的食品环境,才能维护好政府的公信力。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政府的功能和公共政策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及时和有效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2]现今社会上出现的众多食品安全问题,密切关系到民生问题,影响的范围广。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造成社会群体性的恐慌,形成社会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后果严重的社会危机。

五、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的代表,应该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负主要责任,制定政策,应对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一)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 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部门各司其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运转。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二)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能力

各地方人民政府要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要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和考核。要优化监管方式,侧重事前监督管理,防止事后被动。

(三)切实落实法律,加大责任追究

法律是依法行政的依据,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包括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行政机关要主动介入,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召回,禁不安全食品重新上市。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追究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当前违反食品安全所导致的后果与其法律责任不对等,加大法律惩处,加大违法成本。

(四)政府要规范媒体行为

随着媒体的影响力扩大,被曝光的食品事件越来越多,政府要积极引导舆论和媒体,保持理性态度,避免造成群体性恐慌。政府更重要的是要向公众普及食品常识,加强公众对食品的辨别能力。政府要硬性规定企业对食品信息进行公开,保证食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对传播加强监控,防止一些恶意误导。

食品安全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政府一定要正视它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尤其是对市场的监管。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使公众的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侯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1月第29卷第1期;

[2]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