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4-03-28 10:5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1篇

【关键词】语言教育 幼儿园 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那么,要怎样才能把语言教育有机和谐的渗透到一日活动及各个环节中去呢?

一、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晨检、盥洗、进餐、午睡、散步等环节。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个个都渗透着语言教育因素,幼儿会有多种机会和条件对自己的口语能力进行提高。因此,我就利用这些小时间,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首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运用语言与教师与同伴的交流及交谈应该是频繁的,它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幼儿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从模仿中获得的。因此我在日常语言教育中十分注重教师的隐性示范,注意自己的发音、吐字,一定要清楚、标准。同时,将正确的发音教给他们,让其模仿,规范语言表达,不刻意禁止或重复,只将正确的发音告诉他们。

其次,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因此,我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二、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教育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互渗透。因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虽然不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要内容,但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语言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其它教学领域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还要充分利用各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游戏是幼儿的主动自愿的活动,而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无拘无束,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轻松自由的交谈。

1.在角色游戏中,出于对各种角色之间联系的需要,幼儿相互间自然地要进行对话,从一开始角色间的相互问好、结伴游戏,到逐步商讨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评价游戏时用连贯的语言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情况,幼儿的兴趣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其次,教师还可以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丰富幼儿的语言,拓展游戏内容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2.表演游戏中,幼儿会自由选择扮演角色,沉浸于表演游戏的良好语境中,没有压力,没有顾虑,敢讲、敢演,积极地运用角色语言进行对话。如在一次表演游戏中,我并没有对幼儿要求什么,而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包括一些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组合材料,巧妙地利用周围环境来设置游戏的想象情境。让幼儿在这种想象的环境中创造出丰富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现角色。

3.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意愿进行构思、构造,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说出建构物体的主要部分及外形特征,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幼儿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四、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语言教育的要求,而幼儿园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区域活动的形式改变了单调的集体上课形式,给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这就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说话的机会。如在阅读区中,我为幼儿投放了各类图书,让幼儿边看边说,还投放了活动玩具,让幼儿边摆设边讲故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都十分积极主动的说话。又如,在结构区中,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要用什么建构材料,活动后再告诉伙伴们自己建构的主题是什么。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引导幼儿自主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让幼儿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讲述活动的情况。幼儿十分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2篇

关键字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培养

一、综述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幼儿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语言能力表达的途径,主要通过对他人的模仿和学习言语交际的实践。而学前教育则是个人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创设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条件

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常常在未经他们教育的情况下,儿童便能系的母语的语法规则,能够说出他们并未听说过的语言。众多的研究者针对这一奇特的语言县乡进行了研究,并涉及到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出现了三种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共同之处都是很注重环境对语言习得的作用:行为刺激反应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这种语言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外界环境获得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更强调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内在天赋论在认为人类具有语言天赋的情况下,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脑生理学家等的研究,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几个明显的时期:2岁以内是学习母语的关键期;2-3岁,4-5岁分别是口语发展的质变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词汇掌握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小班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抓住这些关键期科学施教,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1.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敢于、乐于语言表达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平等对话。在小班教育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与幼儿的平等对话中,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和亲切,这样他们才会敢于进行语言表达,如将自己的悄悄话和老师说,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热情洋溢地组织学生们一起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并融入其中,从而没有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中,需要对幼儿进行耐心的帮助和知道,使得幼儿感受的老师的关心,甚至使得幼儿能够把老师当亲人看待,这样他们会开心得进行语言表达,而没有多少顾虑。

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平等对话。《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小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是每日活动的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良好互动。教师在组织教学和活动中,采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形式,为幼儿之间的交往提供条件,幼儿之间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既能分享各自的生活乐趣,又能够有效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其中针对幼儿的具体进行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不善言辞的儿童,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其在同学之间能够自由交谈,主动表达。

2.创造丰富的活动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

创设多彩的幼儿活动空间环境,让幼儿和环境产生“对话”,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班级作为幼儿们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其环境的创设和营造对幼儿起到直接的熏陶作用。班级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教室设置语言区,如通过投放录音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投放阅读资料,培养幼儿理解能力,投放图片,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幼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幼儿在创设好的活动区积极实践和表达。在环境创设的时候,让幼儿有机会在语言区充分地边看边听边说边玩,让他们和老师说、和同伴说自己的感受,说看到的东西,从而达到多角度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教育是小班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表达地位的作用,如确定游戏角色时,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商量解决角色的安排,如果几个小朋友对同一角色都感兴趣时,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通过说理、轮流谦让等方式使得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得到充分语言表达。在表演游戏时,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有情景和情节的表演,通过勇敢可爱、生动鲜明的游戏表演吸引幼儿,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并在游戏表演的良好语境中,自由且没有压力和顾虑,从而幼儿们能够敢演、敢讲,积极地进行语言交流。通过表演游戏这一方式,不仅仅能够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培养,还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教给幼儿规范的语言。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不仅能交流感情、表达思想,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幼儿学习语言时,由于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因此一定要教给幼儿规范的语言,孩子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够又好又快又早地掌握语言表达,对于较难发的音,如Z、C、S和Zh、Ch、Sh等,幼儿常常会吐字不清,教师既不能批评也不能附和,应该善意地纠正,同时不能教给幼儿错误的语言。因此,小班幼儿老师在教育幼儿时要较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词恰当、发音准确、语法规范,同时也要语言纯洁,态度大方,从而能够给幼儿以良好的语言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词汇、发音准确、语言规范,还要学会通过运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说完整话的习惯,避免幼儿形成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也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不仅仅通过语言课,还需要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在音乐科中,可以适当增加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可以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提问和回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理解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抓住幼儿爱画、爱玩的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画作进行描述,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其他的一些教学活动,通过有意的添加适宜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多说。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幼儿自己讲故事,或者老师在讲完故事以后让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 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学研究, 2009,(5).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看图;讲述;价值;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00-01

幼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活动就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活动。它迎合了幼儿天性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事物的特点,无疑成为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看图讲述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整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注重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达意识,以及掌握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能力。如何更好的发挥看图讲述活动的价值,完善和创新它的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是我们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的问题。

一、看图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特殊价值

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对语法的掌握,也由简单的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的语法形式,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就不会很长,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师更不能照本宣读,若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各领域的活动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参与性。而图片就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故事情景和现实生活,是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经常运用图片,特别是在成人引导下观察和讲述图片,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其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幼儿讲述的主动性。入园前生活在有地方方言的地域,入园后出现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由于发音及音调等因素造成幼儿语言交流困难在语言表达上缺乏支持,针对这一现象,看图讲述这一语言形式起到了缓解幼儿语言交流恐惧感,生动的图片画面提供了幼儿大胆讲述的环境,并通过图片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依据,在幼儿大胆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语言表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2.促进幼儿讲述的连贯性。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辅导幼儿丰富词汇,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汇,并且能够正确理解,正确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

3.促进幼儿讲述的生活性。看图讲述是没有局限性的,幼儿通过看图会讲出多种故事的结果,久而久之就能加强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也会把这种无形中的语言功底表现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语言词汇丰富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加强了。

二、幼儿园看图讲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注重表层理解忽视幼儿的深层感知。看图讲述在幼儿园讲述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说起看图讲述,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图片,就会出现一个固定的提问模式,这样看图讲述就成了“看图画,讲故事”活动。因为我们过多关注的是看“图”“讲”述,所以,我们追求的评价结果是:儿童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了吗?故事里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吗?故事有名字吗?幼儿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浅显的教育意义。

2.教师注重按顺序讲述忽视幼儿的灵活性。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局限在较简单的情节之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按流程讲按顺序讲,一切跟着顺序走。一堂课可能达到了教师的目的,但孩子上的很枯燥。

3.教师注重“包办”忽视幼儿的主动思考。所谓“包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等孩子仔细观察和考虑教师就把故事内容一口气的串下来,或幼儿说出了一部分剩下的想不出来教师就全部讲出,也可以说整个过程中教师帮幼儿回答了一切问题。

4.教师注重图片的夸张性忽视幼儿的生活性。图片的夸张性就是教师一味的追求图片的色彩和效果,将图片中的动物或人物形象画的很夸大,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别,让幼儿混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三、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的策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看图讲述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看图讲述教学十分必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

1.图片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看图讲述一般是由多幅图片组成,在讲述时我们可以把图片的顺序打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列图片的顺序,或者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供前半部分图片,后半部分由幼儿自主创编。

2.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是艺术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等领域相互渗透的一种方法,保持幼儿注意和参与的稳定性、持久性。例如: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艺术形式与讲述的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师幼互动等。

3.讲述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看图讲述教学,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照图片内容原本复述,其结果是讲述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然而多种讲述方法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语言能力;重要性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的行为方法和智力发展水平。因此,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定要培养好其的语言能力。我们应该知道,幼儿语言发展最好的年纪是三岁到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达愿望特别强烈,但是因为年纪小,词汇量很少,加上经常用的词语不多,说的话总是让我们哭笑不得。当然,也有一些幼儿,因为不知道用什么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变得沉默寡言,远离人群。我认为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创设语言环境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学校、家庭一定要灵活运用。

一、幼儿园运用科学方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1.运用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做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游戏也是最能够让幼儿快乐学习的有效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用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跟《纲要》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表达、热情参与又是一个难题。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角色扮演的游戏可以将幼儿思维方式、感情表达、内心活动等和语言能力相结合,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把自己完全代入进去,从而使得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2.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教师说普通话要发音标准、表达准确、咬字清晰,要用生动优美的声音感染幼儿,让幼儿的语言能力慢慢发展。上课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问题,一方面开动学生的脑筋,另外一方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两全其美。幼儿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有些表达不准确,教师也应该进行鼓励,并帮助其表达准确,这样其表达的欲望会更高。语言活动通常以故事、诗歌、图片等作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有很强的叙事性、不同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孩子们钟爱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所需的语言教材上要特别注意,要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语言简单清楚的教材。

二、家庭和幼儿园联系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家庭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最亲密的地方。首先,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幼儿更加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和表达。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为幼儿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虽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很多,但是全国通用的还是普通话,所以家长要让幼儿学好普通话。当然,幼儿的词汇量少,表达不是很完整,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幼儿把一句话说完整。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表达的,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其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自身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注意自身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平时应及时适当地对幼儿的语言进行点拨指导,将孩子过于压缩的话语扩展成完整的句子,帮助孩子将隐性语言转化成显性语言。这样,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还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及本班的语言培养目标。另外,家长应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晚上,给孩子讲讲故事或与孩子交流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语言,让其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三、运用图片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老师提供背景图和各种图片,启发幼儿移动材料,让画面自由组合,不断更新,你拼我说或我摆你讲。幼儿通过看画的内容,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幼儿被鼓励的时候就会说得越来越多,并产生成就感,自然越来越想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用图画让幼儿通过联想进行表达,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四、结语

口语不仅仅是我们交流表达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幼儿性格、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许多的实践证明,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最积极的年龄阶段,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年龄段的有利条件。学习语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不同的创设环境中,让孩子总是有新鲜感。同时,仅仅依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庭和幼儿园要多联系、交流,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莎娜.环境创设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12).

第5篇

关键词: 幼儿启蒙教育 早期阅读 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

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语言教育不可忽视。孩子一出生,来到世界上就生活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里,既有口语,又有文字,给了孩子一个全面学习母语的自然环境。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用耳朵听话,用口说话,用眼睛阅读,用手写字。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表达思想,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

一、早期阅读的理论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包括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幼儿教师在新时代的研究课题,是幼儿教育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早期阅读的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培养幼儿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养成幼儿语言交往的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早期文字阅读的能力,具体包括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能等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阅读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喜欢看书,对认读汉字有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掌握阅读技能。具体包括:(1)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2)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3)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性思维。(4)能认读图画书中的一些常见汉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具体包括:(1)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撕书、不折书。(2)姿势正确地阅读图书,双脚放平、身体坐正,眼距书一尺。(3)能划指阅读。

4.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从欣赏和朗读文学作品中学习标准、规范、优美的文学语言,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气,学习朗读。

(二)早期阅读的实践原则

1.树立整合语言的教育观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而且应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创造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文字环境,不对幼儿施加任何外界压力,使他们像处于学说话那样的口语环境一样,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完全依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去认识、去接受相应的信息,自然习得认字和阅读的技能。

2.坚持正面引导,严格执行七不要。孩子自然认识了一些常见汉字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自己阅读,自己去认识事物,由衷地感到兴奋,产生成就感:“我也认字了。”“我也会看书了。”我们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严格执行七不要:不要规定识字量;不要考核、考试、比赛,不给幼儿造成压力;不要留作业;不要用讲解字形、字音、字义的方法教孩子认字,而是教他们整体认读,按照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不要规定统一进度,而要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不要枯燥无限度的反复认读,机械训练,而应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与汉字多次自然见面。

二、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可能性

1.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是协调的,但又存在着差异。左半球用语言进行思维,其以语言为基础的逻辑思维优于右半球,而右半球则用表象进行思维,再认和处理复杂知觉模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3岁前是大脑右半球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这就为婴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幼儿认知与识记事物的特点与成人截然相反,他们认知事物是先整体后局部,成人是先局部后整体。婴幼儿认读文字犹如“照相”,成人认读文字犹如“画像”。婴幼儿认知特点的表现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婴幼儿的识记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成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超强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也称机械记忆)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的口语与文字。

3.从汉字的特点看,每个汉字就像一幅图画,其表意性和方块形的特点最适合婴幼儿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

(二)婴幼儿阅读的必要性

1.早期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大脑,促进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直接关系。外界刺激物的繁与简、刺激渠道的多与少、刺激频率的高与低都影响着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早期阅读注意文字环境的创设,注意引导婴幼儿进行有意认知和识记,客观上给婴幼儿提供了除口语和物质条件外的另一个新的刺激物,能够帮助婴幼儿在倾听学习口头语言的同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学习书面语言,这就增加了刺激渠道和刺激物,对促进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早期阅读能促进婴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对汉字认知的过程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其变化一方面表现为认识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认知特点的改变。随着婴幼儿认读汉字数量的增多,他们渐渐地会发现一些字形很相似,而这些字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他们对汉字的更大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对字形进行归类、概括,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汉字的偏旁部首。

3.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口语的发展。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婴幼儿在认读汉字时复习了汉字代表的词,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词的印象。在认读汉字后用其组词或说一句话,会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样日积月累,婴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很快进步。

4.早期阅读为主动学习打开通道。识字不是学知识,文字阅读可以改变婴幼儿由被动的,完全依靠倾听口头语言、凭借成人的口语传授获取知识信息的状况,而逐渐地成为通过看书,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婴幼儿开阔眼界、打开学习知识的又一通道,而这无疑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

5.早期阅读是发展幼儿个性的条件。婴幼儿通过阅读发现新奇的现象和事物,萌发好奇心,扩宽兴趣范围,提高求知欲望,同时因“我能认字”、“我会看书”、“我会看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三、早期阅读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实践探讨

(一)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1)小图书阅读活动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2)在与幼儿交流中,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能打动人。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3)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并常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丰富阅读环境

在班上开辟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定期进行读物更换。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有悬挂或张贴的文字卡片,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文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关注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并以此促进幼儿社会发展,扩大知识面。

(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第6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语言领域的目标及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纲要》还指出,要使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尝试明确、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使看图叙述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笔者对看图叙述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笔者以大班幼儿看图叙述能力为主线,以大四班27名幼儿为主体,充分利用园内绘本阅读室、图书长廊等资源,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探讨培养大班幼儿看图叙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 、叙述形式

1.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

大图片是面向全体幼儿使用的,可以解决幼儿阅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在集体叙述过程中,能力强的幼儿会说得很多,能力弱的幼儿则说得很少,缺少对图片的思考。小图片是针对幼儿个体来使用的,幼儿人手一份,当幼儿面对自己手中的小图时,必然会主动地去看、去想、去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看图叙述的兴趣,同时也促进每位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运用大图片的同时,也可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小图,调动幼儿叙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争取全体幼儿都主动参与到看图叙述的活动中。

2.集中叙述与分组叙述相结合。

集中叙述要求幼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完整、清楚地叙述图片内容,有助于幼儿聆听习惯的养成,适合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集体叙述压力比较大,叙述的时候往往紧张,经常出现忘词的现象。而分组叙述一般采用讨论的方法,分组讨论的优势是组内幼儿都能参加,幼儿顾虑较少,能够灵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调动了幼儿讨论的积极性,但这种方法忽视了语句的完整性。因此,在语言活动中,采取集中叙述与分组叙述相结合的办法来促进幼儿看图叙述能力的发展,效果最佳。

二 、叙述方法

1.绘图叙述。

所谓绘图叙述,就是幼儿将自己意愿画出来,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可以一个小朋友画,也可以多个小朋友共同来完成;可以幼儿自己创作,也可以请家长、教师来帮忙创作。作品完成后,幼儿按照画的内容进行故事叙述。

如故事《小马过河》,首先请几个小朋友各选一段内容进行绘画,然后组合起来,供幼儿叙述。因为图片是幼儿自己设计的,所以幼儿兴趣特别的浓厚,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画的那部分讲给大家听,同时又迫切地想知道其他小朋友画中的内容。他们看着自己所画的故事内容,有条不紊地将整个故事叙述出来,同时语句表达的逻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后,我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的故事长廊里,让他们互相看、互相说、互相听,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2.随意叙述。

所谓随意叙述,就是幼儿挑选一张或几张自己感兴趣的图片,随意组合,叙述内容。

大班幼儿看图叙述时往往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的表达图片中的内容,丢三落四的现象时常发生。于是,我为幼儿准备了若干张小图片,请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然后随意组合,最后再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图片画面的意思。如:小白兔、小篮子、蘑菇这三张图片,幼儿就会讲出这样一句话:有一天,小白兔挎着小篮子去采蘑菇。更换其中一张,将蘑菇换成鲜花,小朋友又能讲出这样一段话:小白兔挎着小篮子出来玩,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鲜花,于是小白兔采了好多的鲜花,送给了它的好朋友。变化的图片,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刺激,摆脱了原有图片的束缚,叙述出了新的内容。因此,幼儿的思维水平获得发展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叙述中教师的指导

1.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进行叙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急于表达画面内容,叙述的故事重点不明确,逻辑不清楚。这时我们就要对幼儿进行引导,首先对幼儿叙述过程中的优点加以肯定。其次,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最后教师要引导、示范,告诉幼儿在以后的叙述中怎么说。

2.了解四大要素,帮助幼儿建构故事框架。

为构建完整性的故事内容,在幼儿叙述故事前,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如:在幼儿叙述故事前,我都会引导地问他们,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这是在什么地方啊”“故事里都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一次次的引导,幼儿对故事有了了解,大大提高了幼儿叙述的完整性。

3.教师有效提问,帮助幼儿观察画面。

画面能否清楚地叙述表达与幼儿的仔细观察息息相关,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把握住故事的情节与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如:图片上都有谁、他们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画面的背景是什么等,帮助幼儿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等,让幼儿对画面中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合理猜想。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看图叙述是依据图片进行叙述的,对于情节波动较大的故事图片,根据教学需要逐片出示较好;情节并无太大曲折的,一次性展出,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再逐幅仔细观察即可;对于单幅作品,可让幼儿先从整体观察入手,再逐步引入局部观察等。总之,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出示图片,充分调动幼儿看图叙述的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幼儿 口语 引导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进行对话、独自讲述并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在幼儿园该如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笔者谈一下做法和体会。

一 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故事、儿歌、绕口令、古诗、相声等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让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一些词语,联系模仿说话,结合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去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 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幼儿讲述模仿

幼儿的语言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一是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二是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幼儿模仿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如课间游戏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三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选择主题进行拓展

据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比如教师进行“关于季节”的谈话,就必须在季节特征明显的时候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从感性入手,教师逐步讲述,再让幼儿进行模仿,只要说出关键词语和关键意思就可以。

四 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通过讲述手工和艺术品上的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出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让其用语言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结合。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剪贴画、音乐美术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些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五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1.营造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为幼儿开辟阅读实践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的参与作用,促使每个幼儿主动创新。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利用幼儿的每日一讲,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其次,经常开展故事会、故事表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充分展示和培养幼儿讲述、表演、神情兼备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教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教会幼儿在发现自身闪光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培养幼儿的自信。同时,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领略和分享成功的喜悦。本园幼儿阅览室每周开放一次,扩大幼儿的阅读视野。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

我们的重点是解决好师幼关系。和谐、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可以让幼儿充分地阅读、联想、想象、交谈、表现和创新。因此,我们要求实验的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尊幼计划”并付诸实施:(1)教学上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阅读;(2)师往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和知心朋友,尊重幼儿的人格,建立平等的新型师幼关系;(3)在与家长交往中,强调沟通教育思想、交流教育方法,切忌“告状”;(4)对幼儿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出发点,并且把这项工作在全园教师中推广,同时,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中。

六 挖掘各学科“早期阅读”教育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创编能力

第8篇

前一阶段,我园赶时间、抢效率,围绕明确的目标,创一类优质园、创省示范幼儿园、迎接八方来客来园交流参观,用较少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业绩,用不凡的成绩在市幼教界迈出了引人注目的第一步。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将是夯实内部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有影响的各级名教师,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实力。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刻把握《纲要》精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自觉创造与个体生命相和谐、相一致的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最科学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四个新:与时俱进,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坚持素质教育,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深入探索实践,课程改革成果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师资素质面貌新。

二、工作目标:

加强园本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实力。

三、工作宗旨:

重细节、讲实效、看长远

四、工作要求

务实与灵活兼俱、求真与创新统一,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创新发展。

五、主要内容与措施

(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园部倡导三性(创造性、能动性、开拓性)、三效(效率、效益、效能),考虑到工作成本(时间、精力、财力)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

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

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园本培训有的放矢,促进成功;四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另外,本学期要重点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倡导微笑服务,要提升教师与家长沟通交往的技巧。

5、后勤队伍:充分挖掘我园保育队伍懂教育、素质好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保教合一的意识,增强岗位角色意识,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园为家,视幼儿为己出,为教育一线作坚实保证。

6、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继续做好“彩虹报”、家教讲座、幼儿家庭阅读一、二、三工程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7、工会与团妇工作:根据条线的总工作精神与要求贯彻落实,激发教职工的工作乐趣、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与团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工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积极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活动,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工集体。

(二)教改科研:立足实际,大力提升

园部工作重点:各层次团队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操作原则:下保底,上拔尖。

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

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

具体工作:

1、教研工作:

本学期着力细化管理,分层提高,注重两头教师的培养提高,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管理。园部“成长组”教师着力课堂集体教学的研究,分科、分类入门过关;“研究组”教师着力于“研究、创新”,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培养名师;基层注重加强年级组团队工作效益,提高团队合作效能。各年级组进行师徒结对,方向性提高,要充分发扬年级组小团体的智慧,形成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扬1+1>2的工作效益创造性工作,建设成教师成长的第一平台。

继续进行理论引进、专题讲座,内化研讨,检查落实,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培养,运用表彰、鞭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成长,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位,向着各级名师的目标奋进。通过各种教科研活动,锻炼培养一批教有所长、教有所特的学者型、专家型人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露头角。拟:开展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水平为宗旨的教学比赛,促进全体教师悉心钻研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拟:进一步提高教师操作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课件制作能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本学期要实实在在地对家长园地的布置进行改进。宗旨是“减少学术性,增强互动性、情趣性”,要切切实实把它做成教育家长、引导家长、激励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阵地,办成展现班内幼儿发展动态的窗口,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增加家长喜闻乐见的实用信息量,想尽办法吸引家长关注、参与。版权所有

2、课程改革:

在园部基本课程的平台上各班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展有意义的生成课程。总体来说,在课程实践中目的性要更强,内容选择更具可行性,组织开展活动更具系统性,家庭社区资源的利用更具开放性,总结反思更具针对性。根据本人、本班实情况创造性教学,学会变通、迁移、再加工。用好《成长册》,进一步开拓家长、社区之教育资源,把教育的课堂拓展到广阔的社区中去,与社区中的环境、人、事、物充分发生作用。坚持课程与课题研究整合相融求效益,课程继续向关注幼儿发展的活动型课型转变,从注重静态的、表征性的、掌握性的知识传授,向让幼儿主动获得过程性、行动性、构建性的知识转变,课程做到生活化、幼儿化、社会化、长远化,教育内容做到情景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

3、科研工作:

本学期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实,成果意识要强。园部小课题研究要进一步精简整理,集中力量,做到课题有实效能结果。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择优积累。

4、笔头工作:

要旨:少而精,重实效。本学期大力进行园部局域网的资源共享。班班互通、上下级互通,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提高园部管理透明度,增强班际教学交流。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幼儿游戏等内容,有机选择改为我教学所用。

5、加强托班教育教学的管理

认真贯彻无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现代经的指导意见》,加大力度开展0~3岁教育的研究,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观摩有关托幼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建构托班系统课程,尝试开展假日亲子园,开办家长讲座,摸索科学做法。

6、幼儿发展:版权所有

要旨:在有目的、有准备的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培养自信、活泼、大方、勇敢的个性是我园一直倡导的,开发幼儿语言潜能,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善说则是我园幼儿语言教育的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实践“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化”,创新幼儿活动内容,不断完善幼儿语言智能培养机制,推陈出新,做实做好。重点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语言交往活动,培养好新一批“小导游”,提高幼儿说新闻、说广告、讲故事、信息等活动的水平。

三、后勤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素质

要旨:增强专业化,促优质服务,做到现代的园所条件,优秀的保育队伍。本学期要从每个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入手抓提高,以优质的服务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质量,赢得教师满意、家长满意。

1、加强以法治园的观念,收好用好经费,处理好节约开支与幼儿发展的矛盾,加强班级、幼儿园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实效为原则合理添置物品。

2、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台帐齐全。

第9篇

【关键词】5岁~6岁幼儿;无字绘本;画面理解;口头叙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26-04

【作者简介】郑荔(1970-),女,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刘书元(1987-),女,马来西亚人,新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硕士,新西兰英才教育中心教师。

一、 问题提出

近年来,早期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早期阅读中,绘本是主要的阅读材料,“看画就能明白故事”是图画书最本质的特征,画面解读在绘本阅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大班幼儿(5岁~6岁)能说出所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那么,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5岁~6岁幼儿是否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又应该如何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呢

许多学者对幼儿的图画理解能力做了很多研究。如丁祖荫(1964)发现幼儿对内容比较生疏的图像可能更多地做出“列举”似的反应,对图义判断的正确率也较低;对于内容熟悉的图像,可能更多地做出“描述”和“解释”的反应,对图义判断的正确率很高。史慧中(1986)研究发现,绝大多数5岁~7岁幼儿能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其中不少幼儿能主动讲述图片的主题思想,会在简单交代地点、景物之后,将图片主要内容作为重点讲述 ①。李麦浪(1999)研究认为,大班幼儿能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并能较连贯地讲述图书的内容,对一页接一页的画面能进行联想,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②。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幼儿判断图画的主题、细节观察以及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不同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此外,丁祖荫与史慧中的研究侧重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与绘本阅读有一定的差异,而李麦浪的研究则主要关注角色、地点、事件、连贯性等故事因素,未能充分解释幼儿理解绘本画面的相关问题。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幼儿绘本阅读水平与特点的基础之上。因此,本研究拟对大班幼儿图画理解能力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研究5岁~6岁的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绘本故事,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细节及画面之间关系的理解水平如何,以及是否具备围绕画面进行想象的能力,并在上述基础上探究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具体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准确性;(2)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丰富性;(3)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创造性,主要考察想象能力;(4)分析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选择南京市两所幼儿园大班幼儿共30名,男女各半,幼儿事先没有看过测试用的绘本。先让幼儿看一遍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然后让幼儿进行口头叙述,对幼儿叙述的内容进行录音,转录为文字之后进行详细归类并统计分析。

(三)研究材料

无字绘本没有文字,叙事的功能完全由图画完成,没有文字线索,幼儿主要通过视觉感知绘本的图画,因而能够考察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水平。本研究选择的是美国画家莫莉・班于1991年获得凯迪克银奖的作品《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选择该绘本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绘本有具体的情节,也有抽象的成分,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2)绘本画面之间连贯性强,既能考察幼儿对单幅画面的理解,也能考察其对画面之间联系的理解能力;(3)绘本的细节对故事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画面有许多留白,能够反映幼儿的想象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画面理解的准确性1. 理解人物角色

该绘本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角色: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有时画面对开页出现两个以上的灰袍奶奶或草莓盗贼,幼儿是否会产生混淆,是否能够正确识别这两个角色。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掌握画面中的角色形象,其中对两个人物都能正确识别的占了将近一半(46.7%),而错误理解角色的占30%。这说明幼儿理解画面中的人物角色已达到一定水平,为理解整个故事打下了基础。

2. 理解图与图的关系

绘本具有翻页功能的特点,其中的画面与画面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连续性,如果仅仅理解单页画面则无法较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本研究通过分析幼儿的口头叙述,对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33.3%的幼儿能讲述单幅图,未能涉及图与图之间的关系;23.3%的幼儿叙述故事时能注意到画面之间的关系,但是内容零散混乱,轻重倒置或不断重复,未能关注到画面间关系的逻辑关系;43.4%的幼儿叙述故事时,能较好说明图与图之间因果关系以及情节之间的密切关联。大部分幼儿难以建立图与图之间的正确关系,特别是在故事的部分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该绘本的部分是关于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之间躲避和追抓的过程,对于图与图关系理解混乱的幼儿,正是在这一部分出现了理解困难,如:有的幼儿会反复讲述同样的内容“灰袍奶奶逃走了,草莓盗贼又找不到她了”。

(二)画面理解的丰富性

1. 叙述使用的词类

幼儿口头叙述画面时,如果使用了较多的动词,表明幼儿对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而形容词的使用数量,则能够反映幼儿对画面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反映幼儿理解画面的丰富性。在本研究中,幼儿讲述绘本时使用词类的统计,详见图2(下页)。

由图2可以看出,形容词使用的比例仅为12.7%,而动词的使用量所占比率最高,达51.8%,名词比率为28.5%,可见形容词使用量远远少于名词和动词。从形容词使用频率低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幼儿画面理解的丰富性欠缺。

2. 故事背景的理解

背景在绘本中非常重要,而在无字绘本中则更为重要。本研究统计发现,只有8名幼儿注意了画面中的背景,其他幼儿未能叙述故事发生的地点等信息。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的特点之一就是情节发生在不同地点,而幼儿恰恰忽略了这一元素。史慧中研究发现,33.81%的大班(5岁~6岁)幼儿在看图讲述过程中谈到时间;40.85%的幼儿不但谈景色和人物特征,而且谈得很具体① 。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用绘本比史慧中的测试材料更复杂,因此,幼儿表现出的背景观察能力也较弱。

3. 画面细节的观察

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中作者特别强调的细节有15个,这些细节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观察下一个画面,或是为故事情节增加趣味性。据本研究统计,有19名幼儿观察到画面中的细节,但平均只能观察2~3 个细节。这说明幼儿能够关注到画面中的细节,但观察细节的能力还有待于引导。

(三) 画面理解的创造性

本研究将创编对白和独白、描述心理状态和想象画面以外的情节作为评价幼儿想象力的标准。统计发现,幼儿能够凭借对画面的观察分析创编情节、描述人物对话或独白,如图3所示。

阅读者对画面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猜测,是建立在对人物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的观察以及对情节发生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本研究中,有28名幼儿观察到画面中人物角色的表情和心理状态,平均每人关注3~4 个心理状态;有20名幼儿对于画面以外的情节进行了创编,平均创编3~4个情节,说明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具有创造想象能力,能够自如地续编故事情节。

(四)画面理解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提倡通过阅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研究中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作为幼儿绘本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将叙述故事的含句量作为衡量幼儿语言水平的指标。如上页图1中已经展示了幼儿理解图与图关系的三种不同水平,我们对其中的含句量做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仅能理解单幅图的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的含句量平均为19.5;关注到图与图关系但不能正确理解的幼儿,其含句量略高于理解单幅图的幼儿,达到了19.9;而能够正确理解图与图关系的幼儿的含句量达到26.5,远高于22.6的平均数。这个数据告诉我们,阅读理解水平较高的幼儿,其语言发展水平具有同步性,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四、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幼儿能较为正确地理解画面,但对背景和细节的观察不够

研究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并完整叙述故事,其中70%的幼儿能正确理解画面中的人物角色,说明幼儿较好地理解了绘本中的画面。但与此同时,虽然绘本的背景和细节对故事的发生来说极为重要,但大部分幼儿未能关注到故事背景,对画面中的细节观察则更为欠缺。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多种策略,启发幼儿全面观察画面,有效引导幼儿不但观察主要人物角色,还关注故事的背景,观察细节并猜测与故事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对单幅图的理解较好,对画面之间关系的理解较弱

本研究对幼儿理解画面之间关系的能力做了深入分析,统计表明,能够正确理解画面之间关系的幼儿不到一半,其他幼儿要么只能理解单幅图,要么不能正确解释画面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逻辑混乱或者机械重复。这一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应有技巧地引导幼儿观察哪些是主角、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贯穿主题思想的是什么情节等等。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先去想象或猜测下一幅图可能发生的事,或者与幼儿讨论角色在想什么、会说出什么话等等,然后通过不断练习使幼儿能连贯讲述故事、推理前因后果。

(三)幼儿的想象创编水平较高,应激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幼儿的叙述不仅涉及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涉及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大部分幼儿都有能力自编情节、想象故事情节、创编人物对话、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创编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岁~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是非常符合幼儿实际阅读发展水平的。这也启发我们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更多使用无字绘本为阅读材料,因为无字绘本留下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进行想象和创编活动。

(四)幼儿阅读理解水平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幼儿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发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其绘本的阅读水平是同步发展的,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必然能够更为顺畅地进行阅读,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只选择了30名幼儿为被试,只测查了一本绘本,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此外,研究重在描述幼儿绘本阅读理解水平,未对性别差异、家庭文化背景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今后研究中将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做比较,对幼儿阅读水平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发现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为幼儿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 王蕾.图画书与学前幼儿语言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 闵兰斌.3-6 岁幼儿故事图式建构特征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 康长运,唐子煜.图画书本质特点研析[J].大学出版,2002,(2).

[5]黄铁斓.图画书:对话与言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第10篇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其次,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是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

(2)示范: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2.拼图讲述

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绘画讲述

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这些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创设环境;生成活动;深化内涵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的常规环境,它不仅具有传统的科学教育功能,在语言教育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让我们一起享受生命的美丽,走进“方寸田园・语言氧吧”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1.调动家长的参与性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开学初,热心的家长带来了很多动植物,家园配合共同打造“方寸田园”。有郁郁葱葱的绿萝、青翠欲滴的鸟巢、一枝独秀的红掌、亭亭玉立的文竹、色彩绚丽的金鱼、悠闲的乌龟等,这些动植物吸引着幼儿的目光,他们喜欢聚在自然角里,看看这摸摸那,互相说着自己的发现,自然角里非常热闹。

2.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自然角环境的创设上,除了要重视“物”,更要重视“人”。因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其中,体会成就感。

我们提供了种子、泥土、种植工具等,鼓励孩子动手种植,亲身体验。鼓励幼儿将油桶、泡沫塑料盒、蛋糕盒等废旧物变成有用、精美、富有童趣的种植容器。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让自然角的资源更加丰富。

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语言活动悄悄开始了……

二、生成丰富的语言活动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用的环境。”而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轻松、愉悦、互动的小天地。

每天,除了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集体观察、讲述外,我们会鼓励幼儿利用晨间、点心后、午餐后的空余时间,渗透丰富有趣的自然角语言活动。

活动一:特征我来讲

小班的时候,我们鼓励幼儿说出动植物的名称,尝试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和表达。例如,绿油油的吊兰;金灿灿的迎春花;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什么是怎样的等。简短、朗朗上口的语言让小班幼儿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到了中班,我适时地给幼儿提供一些讲述支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神奇的小链条”:有的……有的……、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用这些关联词引导他们连贯、完整的讲述。在观察蚕生长的过程中,刚开始幼儿的语言比较零散,后来我们引导孩子使用关联词,把想说的话连贯表达,幼儿能说出:“蚕宝宝真有趣,它们有的躺着睡觉,有的钻在叶子里吃东西,还有的躲在叶子底下和我们捉迷藏呢。”孩子的语言能力在表达中逐步提升。

大班的幼儿,我们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用比喻、拟人和恰当的形容词尝试有节奏、有韵律的表达,这样孩子的表达就会更加生动。例如,扩句表达:长寿花像天上的星星――长寿花像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对着我们一闪一闪眨眼睛。不同方位的表达:地瓜榕远看像小伞,近看像姑娘。想象表达:吊兰如果挂在天上像一弯弯月亮,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如果挂在花架上像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变化性讲述:中国红有时像一位身穿红裙亭亭玉立的姑娘,有时像一株散发光芒的奥运火炬。整体与部分表达:整体看迎春花像灿烂金黄色地毯伸向远方,部分看一朵朵黄色小花就像春天的小喇叭在欢快歌唱。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幼儿能够体会多元表达魅力,丰厚语言素养。

活动二:新闻我来播

幼儿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对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有了更多了解,所以非常乐于和同伴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例如,他们对身边的新闻非常感兴趣,于是,“小小播报台”中就增加了新的游戏内容――播报植物新闻。每天由两个小朋友自发介绍自己的植物,通过讨论,幼儿总结出了介绍方式:可以介绍名称,说说长什么样,平时怎样照顾它……不会的地方也可以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有了良好的家园互动配合,幼儿介绍得都很不错,在相互分享中拓展了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

活动三:儿歌我来说

我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动植物的儿歌,汇编在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自编书籍”――自然角案例集中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可以欣赏、跟读,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当然,幼儿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一些仿编活动。

例如,小朋友自编的瓜叶菊儿歌,就非常有童趣:瓜叶菊,开紫花;像太阳,像小伞;像帽子,像盘子;我们大家都爱它!幼儿的童言稚语生动有趣,富有创意,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活动四:歌曲我来唱

兴趣能保持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幼儿专注投入主动探索的一种强大内驱力。在观赏茉莉花时,我们和幼儿一起欣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曲调优美的民歌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在欣赏别的植物时,他们就不自觉地哼唱起来。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自然角里生成了新的活动――“自然角之歌”。幼儿会选择一些熟悉的歌曲旋律进行仿编。在一次次兴趣高涨的创编中,幼儿对于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有了逐步深入的体会,在创编过程中也能渐渐注重这方面的感觉,而灵动的表达展现着幼儿成长的足迹。

活动五:谜语我来编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会主动将自己已有的一些经验迁移到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例如,在中大班的语言区域中有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小朋友会两两结对相互编谜语、猜谜语,那这个有趣的活动不知不觉也拓展到了我们的自然角中。幼儿会自由分组,一组幼儿说动植物的各种特征(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特殊功能等),但是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另一组小朋友猜一猜它是什么。在张弛有度的活动中,提升了幼儿各种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

活动六:实验我来做

在自然角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例如,养蚕实验。蚕宝宝变化无穷的生长过程,破茧成蝶的惊喜,新奇的缫丝游戏,都引发着孩子愿意说、想说的兴趣,现实的情境也让孩子有话可说。

例如,扦插实验,小朋友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繁殖的神奇,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进行不断讨论。又比如说,土豆发芽、种子发芽等种植实验。让孩子体会生命的神奇,真正从内心深处生发关爱生命的意识与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会加以引导、提升,让孩子的表达更完整、更规范。

活动七:故事我来画

自然角中有这么多有趣的动植物、有趣的生长实验,而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经验,于是我们鼓励幼儿一边写生一边自由讲述。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画的是什么,于是我们顺势生成了“写生编故事”活动,让幼儿在亦动亦静的过程中积聚表达的能量。

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自主完成对植物的写生活动。

第二步:带回家以后进行故事创编,父母帮助记录。

第三步:幼儿带着自己编写的故事来园,由幼儿先在集体面前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同伴帮助补充。幼儿逐步总结出编故事的基本要求:时间、地点、角色、事情的经过、结果等。

第四步:将写生及编故事作品展示在自然角中,成为另一道独特的风景。小朋友们可以相互欣赏、讲述。

创编故事,既能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宣泄,也可以满足不同幼儿个性化讲述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其作为中大班幼儿通过植物角发展语言的一项重要策略内容。

第12篇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谨慎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选择成语故事的时候尤其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否能理解这个故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动作类成语和动物类成语比较感兴趣,而历史类成语故事相对要弱一些。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不同年龄幼儿的故事爱好倾向也不同。幼儿对故事的爱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弱。在选择成语故事时,应该考虑成语故事不宜过长,而且要生动有趣,以此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所以应为幼儿选择篇幅短小的动物成语故事或是动作类可以表演的成语,如:东躲、捧腹大笑、摇头晃脑等。

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对故事理解能力也相对要强一些,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明白一些道理的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磨杵成针、黔驴技穷等。

二、活动目标适合幼儿

我在制定成语故事看图讲述的目标时,更注重以下两点:1、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个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才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下一步目标。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看图讲述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语言活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看图讲述中,幼儿可以积累一定的词汇,欣赏优美的句子。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为提高我班幼儿看图讲述能力,我制定以下3个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排序,学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倾听同伴讲述,并尝试用自己已有词汇,补充、丰富故事内容。3、初步了解成语寓意“不要只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的危险”,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要激起兴趣

色彩鲜艳的物体能激起幼儿的视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在选择图片时往往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画面形象清晰、情节有趣的单幅图片或多幅情节简单的图片供幼儿阅读讲述。每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会被图片所吸引,激起了讲述的欲望,甚至百看不厌。例: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活动中,我准备了4幅画:第一幅是蝉在树上,第二幅是螳螂在蝉的身后,第三幅是黄雀在螳螂的身后,第四幅是一个“?”,前三幅画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故事内容,而第四幅画的出现则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不禁提出疑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需要包含两部分:故事内容+成语道理,我班幼儿在成语故事中往往只讲述故事内容,而忘记还有成语道理,以此在最后的“?”就是提醒幼儿不要忘了加上成语的道理,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故事。

四、活动过程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

在成语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幼儿听的方式,有的会在结尾处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创编,如:《黔驴技穷》中,为让幼儿知道学习多种本领的重要性,教师会提问:“如果你是驴,遇到这只老虎你会怎么办?”幼儿虽然能有机会讲述,但机会很少,只有个别幼儿能参与,而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复述故事内容,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简单,对于理解画面内容,会对画面的内容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来合理表述的能力并没有的提高作用。

而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进行表述,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会发现每个人对于图片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最后的道理相同,但故事情节却可以有不同的版本,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就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五、活动延伸不能忘

对于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不过,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将图片、图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随时翻阅讲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提供与成语故事内容相匹配的手偶或其他道具,让幼儿在演一演中增加兴趣,不断锻炼;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画纸、画笔等用具,让幼儿在画一画中再次感受成语故事,也为幼儿讲述活动提供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