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外茶叶市场分析

国外茶叶市场分析

时间:2024-03-28 11:1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外茶叶市场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外茶叶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茶叶营销 茶叶产业 营销管理

一、徽叶茶业情况介绍

安徽徽叶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茶叶企业,是六安市最大的药品连锁企业――安徽百信医药集团的子公司,是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培植、采摘、生产、销售及品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单位。

企业的茶叶全部来自于核心产地,为了保证茶叶质量,企业参与到茶树的种植与管理中,自己进行茶叶的炒制和加工,导致企业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性价比较低。

二、徽叶茶业营销现状

徽叶茶业创立于2010年,在成立后的这五年时间里,徽叶茶业的发展并不是太理想,目前的茶叶销售量约八千斤左右,销售额近二百万左右。

徽叶茶业所生产的产品虽然包含高中低档,但公司所面对的消费者类型相对单一,高档产品销量并不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世界所有茶叶中唯一的无芽无梗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本身的市场知名度可以,在很多地区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徽叶茶业的母公司是百信医药集团,百信医药集团旗下有100多家的OTC药店连锁渠道,这些零售渠道资源是可贵的。但是目前徽叶茶叶的销售渠道的建立并不是很完善,茶叶的进店率并不高,甚至很多的分店茶叶产品并未进入。即使在有产品销售的店内,员工的销售热情也很低,每年的销售量并不理想。自有的销售渠道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外延的商渠道和其他销售渠道没有建立,目前徽叶瓜片除了企业本身的旗舰店和企业旗下的药店零售店外,没有一家商为企业进行产品销售。虽然徽叶茶叶也在母企业的药品零售产品销售网上开设了柜台,但网店目前基本处于无人打理的状态。销售渠道窄,严重制约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发展,也是目前企业销售额较差的主要原因。

三、茶叶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一)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贸易国,我国茶叶种类之多也是世界之冠,包括红、绿、乌龙、白、黄和黑六大茶类,及花茶、紧压茶等再加工茶类。

我国有五千年的茶叶历史,21个省市民族地区均有茶叶生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遗产。但我国茶业产业企业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茶企业相比,在茶叶生产加工条件、经营实力、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经营规模过小,产值上亿元的茶叶企业仅有几家,初加工企业规模小,平均产值低。全国大约有8000万茶农,七万家茶企,有名茶却无名牌,吴裕泰、天福茗茶等企业在行业内虽然较大,可是与国外茶企相比规模相对较小。我国茶园基础差,产出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离现代化差距大。茶企的机械设备陈旧,难以更新,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过度竞争,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内销渠道不完善,外销无方,恶性竞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是我国现阶段现代化茶叶企业多数还是小农经济时期作坊式的产销模式。我国虽已有各类茶叶批发市场近1000家,可以实现60%的茶叶交易,但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存在缺乏规划、重复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出口企业方面,出口企业多但规模小,行业协作发展的意识和条件不成熟,致使恶性削价竞争现象短期内难以杜绝。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处于被动发展状态。

三是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少品牌,全国茶叶的品牌数目不算少,但茶叶市场真正有市场规模、有影响的茶叶品牌极少,世界著名品牌立顿一年的销售额超过四五十亿美元,而我国产值达亿元人民币的品牌只有几个。

四是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滞后,茶叶质量不稳定,影响茶叶市场的稳定性及市场信誉和形象,是现在和未来制约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发展和扩大的主要障碍。茶叶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机制不健全,职能不到位,脱节或联系不紧密。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是茶叶大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茶叶的药用保健功能。目前政府极为重视“三农”,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创新,机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六安政府要做大做强六安瓜片的地方品牌,希望通过六安瓜片的品牌效应带动人们去瓜片的主产地旅游,做好六安的特色旅游产业。目前六安市政府在大力进行六安茶谷建设和宣传,六安茶谷规划面积1600平方公里,线路总长100公里,涉及裕安区、金寨县和霍山县,覆盖12个乡镇级响洪甸、佛子岭两大水库,拥有二类以上优质水源70多亿立方米。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降水,森林覆盖面广,负氧离子含量高,生态环境秀美,堪称“天然氧吧”,是全市实施绿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充分利用茶叶、毛竹、石斛等物产及山水、文化资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景区旅游融为一体。

而徽叶的生产基地正好处在茶谷之中,对于徽叶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徽叶可以很好地参与到茶谷建设中。

(三)消费市场分析

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提高免疫性、抗辐射、抗癌、抗衰老、抗突变、杀菌、防龋、明目利尿等功效。新世纪以“健康、绿色、生命”为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茶文化以其独有的特殊和茶叶独有的功效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些人追求的不仅仅是喝茶,更是由饮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茶文化和茶生活。未来人们对返璞归真的茶生活的需求会越来越强,这也是我们未来可以去开拓的销售市场。

徽叶茶业产品的忠诚顾客并不是很多,但母公司百信医药集团,其实是拥有很多的忠实顾客的,通过努力是有可能争取成为我们的忠实顾客的。

(四)竞争环境分析

目前六安的茶企众多,做得比较大的品牌主要有徽六和一笑堂,一笑堂走高端路线,产品价格较贵,与我们的目标顾客有一定的差距,竞争压力不大。徽六目前的产品涉及范围较宽,有高中低档各类产品。徽叶产品定位不足,缺少精确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应该首先定位好,根据自己针对的顾客设计产品的包装。徽叶目前的包装与其定位并不是十分一致,徽叶目前的定位是中低档产品为主,而包装成本却很高,加上茶叶成本就相对较高,就拉高了产品的价格,势必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四、对策建议

目前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明确,企业应明确其战略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应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带动茶叶原产地的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立足茶谷;以茶叶为核心,建立以茶文化为主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经济产业项目。

茶叶等农产品的生产产源地极为重要,产源地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徽叶茶业有主产地的优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很有利。企业在未来应坚持产品的产源地,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开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以质量为先,努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集团拥有近百家直营门店,门店覆盖六安各区县,在其他城市也有门店,拥有很好的产品销售渠道,也有相当一部分会员客户,可以减少企业的宣传费用和销售费用。目前我们可以以高质低价来获得市场,制定合适的产品销售政策,促进门店人员的推销热情,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企业还应该寻找合适的商,同时利用网络和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拓宽企业的销售路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

新世纪社会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产品的消费品位也在逐步提升,茶馆业、茶休闲观光业发展方兴未艾。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办茶艺培训部、茶馆和茶休闲旅游业等与茶叶相关的产业项目,以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为企业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第2篇

【摘要】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中药中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标准,为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和顺应绿色中药的发展趋势,建议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中药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标准。

【关键词】 重金属 砷盐 中药 限量标准

Abstract: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limit standards for heavy metals and arsenic sal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on and going with the current of green TCM,suggest to establish the limit standards for heavy metals and arsenic sal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accord with concrete situ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ules.

Key wordsHeavy metals; Arsenic sal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mit standards

加入WTO后,中药的国际贸易将以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目前,国际上虽然尚无植物类中药的国际标准,但是FAO和WHO均制定了食品、蔬菜及茶叶重金属的允许摄入量和农药残留限量。美国、欧盟及传统出口中药的东南亚地区均对中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并有提高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环保标准为基础的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环保标签”在许多情况下变成贸易壁垒。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及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加之对农药的盲目选择,施用时间和剂量等达不到技术要求,导致目前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中药及其它农副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报道,川芎、黄芪、人参出口受阻即是重金属检测超标的结果;而曾在德国风靡一时的普洱减肥茶现已被迫完全退出了德国市场,罪魁祸首也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另据《中国中医药报》(19960426)报道,我国向新加坡出口的岷山牌归脾丸、岷山牌香砂养胃丸、神农牌泻吐灵和中国灵芝等24种中药,由于被检出含有西药成分和重金属(尤其是含砷及水银)超标,已遭新加坡卫生部禁售。又如1999年美国加州卫生署公布了260种中成药的检测结果,其中,不合格的123个中成药中,中国大陆有93个,中国香港17个,中国台湾2个,日本2个,泰国3个。而不合格中成药所含铅、砷、汞(Pb、As、Hg)等重金属大大超过了FDA规定的指标,有的则是农药残留超标或含FDA认定的毒性成分。外经贸技发[2000]第625号文述及2000年7月,欧盟致函外经贸部,指出我国出口欧盟的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并逐项列出16个月中40余批次不合格产品,其超标的黄曲霉毒素B1最高达557.5 ppm,超出标准200多倍,被检出的超标花生或遭退货或被拒绝入境,甚至被销毁。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达到数百吨之巨。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适合我国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适应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世界各国在制定相应的植物药产品质量标准中也多参考我国的中药标准,因此,制定绿色标准也可以影响世界,达到对我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相对有利的局面。由外经贸部制定并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已于20010701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进出口质量标准,也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绿色标准,对推动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确保植物药进出口品质,有着重大的历史性意义[1~3]。

1 重金属及砷盐

《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对重金属定义为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4],而英、美和欧洲药典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离子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代表物是铅(Pb)、汞(Hg)、铋(Bi)、砷(As)、锑(Ti)、锡(Sn)、镉(Cd)、银(Ag)、铜(Cu)和铡(Mo)。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早就有论著:血液中汞含量达200 μg/L时能导致肾障碍、震颤乃至麻痹;锡及其有机化合物有剧毒,当超过250 mg/kg可引起中毒反应,重症发生脑水肿;镉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于1992年确认为IA级致癌物,被美国毒物管委会(ATSDR)列为第6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镉是已知的最易在体内长期蓄积的毒物。

鉴于上述元素毒性较强,有害于人类,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规定重金属基线值,即短期可耐受一星期摄取量:铅3 mg,镉0.4~0.5 mg,汞0.3 mg[5]。综合研究、检测和控制毒性元素在中药材和中成药中的含量限度十分重要。现今对中药研究的重金属有铅、镉、铬、汞、砷(其中主要研究的重金属为铅、汞)和砷盐,并规定了大部分中药重金属及砷盐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6]。

2 国外有关中药中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

据报道[7],《美国药典》第24版收载植物药71种,其中有重金属限量规定的品种共17种,占植物药的23.9%。《英国药典》2000年版和《欧洲药典》1997~2001年版除墨角藻(Fucus)和菊粉(Inulin)外,对植物药的重金属无限定。《日本药局方》第13改正版收载植物来源的生药172种,其中97%的品种均无重金属的限量标准。目前各国及WHO有关中药中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还很不一致,参见表1[8]~2。 表1 部分国家及地区有关中药中重金属、砷盐限量规定(略)表2 世界卫生组织(WHO)精选药用植物重金属含量标准(略)

3 我国有关中药中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

3.1 现状

《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收载的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共992种,其中有重金属限量要求的仅18种,约占2%(规定中药注射剂中重金属含量≤0.15 mg/kg,其他药品中重金属≤20 mg/kg)。为了加强中药的安全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增了采用原子吸收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同时作为法定方法,以适用于不同实验室分析条件。其中,西洋参、白芍、甘草、丹参、金银花、黄芪等就是采用上述方法测定的品种,并且首次规定上述药材含重金属铅(Pb) ≤5.0 mg/kg,镉(Cd) ≤0.3 mg/kg,汞(Hg) ≤0.2 mg/kg,砷(As) ≤2.0 mg/kg,铜(Cu)≤20.0 mg/kg[4]。该限量标准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的重金属及砷盐的限量指标相一致。《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对砷盐的规定为:石膏中砷盐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芒硝中砷盐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我国香港也对铜、汞、镉、锡、铅、锑、铬、砷8种有害元素制定了限量规定。

转贴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药中镉含量超标的情况屡有报道。据有关文献统计[9],33种中药中Cd的含量在0.1~0.5,0.5~1.5,1.5~5.0,>5 mg/kg出现的频数分别为20,7,4,2,可见Cd的含量在≥0.5 mg/kg范围内的中药数占总数的39.4%。由于化肥、有机肥的过度施用和大气沉降等因素,许多农业土壤中的镉含量正在缓慢增加。

3.2 分析《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虽对重金属总量和种类做出相关限制,但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规定的重金属种类偏少,例如对重金属镍、铬、锑、锡的含量未作限定,但这些元素因毒性问题现已引起人们重视,故应增加镍、铬、锑、锡等重金属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二是有的检测项目比欧共体标准偏低,如汞、镉的限量等,而且该标准普遍低于我国在其它食用作物上所作的规定。例如:

镉:药材规定为≤0.3 mg/kg,低于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0.05 mg/kg与稻米0.2 mg/kg[GB15201-1994]。

汞:药材规定为≤0.2mg/kg,低于无公害蔬菜0.01 mg/kg与稻米0.02 mg/kg[GB15201-1994]。

铅:药材规定为≤5.0 mg/kg,低于无公害蔬菜0.2 mg/kg[GB15201-1994]与茶叶2.0 mg/kg(紧压茶3.0 mg/kg)[GB15201-1994],同时还低于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0.5 mg/kg。

砷:药材规定为≤2.0 mg/kg,低于无公害蔬菜0.5 mg/kg和稻米0.7 mg/kg[GB15201-1994]以及茶叶(无公害、出口)0.5 mg/kg [GB/75009.12-1985],同时也低于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As的最高允许含量≤0.3 mg/kg。

目前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是控制重金属污染较为理想的途径。中药材要达到出口标准还需做不少基础工作,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灵敏、可靠、规范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势在必行[1~3]。

参考文献

[1]李 敏.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管理(GAP)方法及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7.

[2]李 敏,周 娟.中药材质量与控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9.

[3]李 敏,吴 锐.中药材GAP实施与认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45.

[5]徐 良,叶定江,徐鹤良.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2.

[6]张俊清,刘明生,符乃光.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3):48.

[7]贾敏如,陈家春.中、美、英、日和欧洲药典中植物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规定及分析[C].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集,2002:157.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开拓东北亚市场;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着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转贴于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着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着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好的市场、法律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指投资及产品的产销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信息畅通及交易条件良好;法律环境是指对投资人的财产和投资行为的合法保护及对其正常经营的合法保护。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科技园区、海归人员创业园区等为载体,实现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从而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第4篇

【关键词】农业 “互联网+”时代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时下最热的创新产业,包括联想、网易、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在内的物联网电商巨头都已开始布局。这对于中国这个拥有九亿农民的人口大国来说,带来的将会是怎样的机会与挑战呢?

当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农业”

当前“互联网+农业”市场已经进入大肆圈地阶段,从农业生产到销售,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条上都能看到各种新型商业模式,改变着人民的生活。

产业跨界资本融合方面,早在2013年就有联想、网易等IT、互联网巨头投资农业产业,整合第一、二、三产业,打通各环节,实现了产业深层融合的战略布局,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

农产品销售环节方面,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子商务航母纷纷抢占市场。有数据显示,2015年京东将开办500家县级服务中心,实现7亿农民的一县一中心网络体系建设。阿里巴巴则计划投资100亿,在未来3至5年内建立县城与农村建立线下服务点,即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苏宁规划未来5年内将建超过10000家服务站,在全国四分之一的乡镇建立有机粮油销售平台。

除此之外,在模式创新上还有很多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如小毛驴CSA有机农场的模式、沃土工坊的源产地农产品团购的模式、梅子淘源的众筹模式,通过“众筹+直播+监测”等方式提高了信任度,对采摘的全程进行了跟踪直播;通过试吃、预售、体验等方式将农民、买手、消费者整合在一条产业链上,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个产品,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安全性。

农业市场“互联网+”新特征

目前,“互联网+”行动已经从市场行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从目前多产业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已经从消费互联网逐渐向产业互联网进行转移,目前互联网已经对教育、汽车、能源、零售等传统产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我国的传统产业农业而言,其在目前的市场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农产品价格高、农产品过剩以及受到国外农产品冲击等。

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农业产业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则会形成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而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是否能够实现农业发展的飞跃,其核心就是传统农业在向着智能化、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能否同互联网实现密切的结合。

通过农业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则有望对以下几个传统农业所面临到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是我国现今逐渐增大的农业市场空间同产业发展的差距,以及农业生产、需求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象;其次是现今农业市场较为分散、且规模非常大的用户需求问题;最后是原有农产品交易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以及交易可持续性强等特点。而随着我国未来农业同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渗透融合,在“互联网+”形势下我国的农业市场则会呈现以下特征:

改变信息不对称现象。随着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产品体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提及,其可以说是在农业产品基础上所形成的上层建筑,具有着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在现今互联网时代,用户对该体验非常注重,以往较为单纯的农产品供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通过农产品体验方式,则能够帮助用户对其所需求的农产品在购买之前就获得更为全面的体验与沟通,并在对产品具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增强购买意愿。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将农产品同市场服务捆绑,则能够在提升用户需求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如农产品溯源、农产品生产过程网络监控以及农产品定制等。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虚拟化农业产品如农场生活体验等也能较好的满足城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开拓全新销售渠道。同以往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比较来说,“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产品销售方式能够对全网覆盖渠道,如订单农业模式、品牌影响模式、网上团购模式以及多平台营销模式等,以上几种模式,都是在以往互联网产品销售中非常成熟的销售模式。

其中,网络团购模式通过吸引多人团购方式的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农产品的销售,且在产品销售时间上具有着较强的优越性,能够在短期内对某个地区的农产品滞留问题进行解决;订单农业模式则可以使用户先通过互联网对产品需求量进行确定下达订单,之后,农户在农业生产区则可以根据用户订单所需产品的数量进行采摘,并通过集约化物流模式的应用降低产品从农户到用户的运输成本,不仅能够节约运输时间,也会在“销售多少、采摘多少”的情况下避免因对农产品的过早采摘存放而出现变质、腐烂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抢先购”模式则可以让消费者提前尝鲜,在双方提前对销售价格进行谈妥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纠纷,更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特色农产品模式中,则是指用户先对自身产品的销售旗舰店进行建立,从网店做起,从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自身农业品牌的建立,在树立农业品牌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顾客合作,对于销售者来说也因此具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平台销售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较多的商贸平台,借此能够以实时、全方位模式满足较为分散、且总体规模较大的用户农产品需求。

降低经营成本。在“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传统农业生产中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并逐渐向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以及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正是这部分特点的存在,使得农业因此具有同工业较类似的属性。

通过农业产业链中不同要素的重组,使得农业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具有更高的耦合度,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农业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想象空间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在未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中,将通过科学指导方式的应用帮助农户对下一年生产计划进行制定,并通过良好组织协调方式的应用实现需求同供应的平稳性。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发展中,仅仅具有互联网经验,或者是仅仅具有农业经验都是行不通的,需要两者通过有效的融合实现更好的发展。

传统农业市场网络营销情况

在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营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营销模式。而在农业方面,其所具有的网络营销水平同其他开展较早的行业而言,还较为落后,但在现今新形势下,农业市场中的个体与产销单位也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产生了更为积极的认识,并在不断的努力下使得农业市场网络营销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茶叶网、中国蛋鸡信息网、中国水果网以及中国农产品交易网已经得到了建立与运行。对于这部分已经运行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来说,其非常致力于对于用户日常需求的服务,并在提升农户经济收入的基础上使农业产销流转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不仅对以往我国农业市场“市场信息不灵、交易成效较低、销售渠道单一”的特征进行了实现,还根据农业产业链条逐渐增加了农产品行业动态、产品需求信息、市场分析以及价格行情等非常实用的功能模块,该项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进行实现。但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现今农业市场在网络营销方面才刚刚起步,同其他行业的网络营销相比存在着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情况。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今农村教育文化水平以及网络体系建设较为落后,对于传统的农业来说,其由于自身互联网技术的缺乏很难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而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农民数量又非常少,即能够使用网络的农民在我国农民总人数中所占据的比重非常少,且这种情况具有着分级化的特点: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所具有的网络化、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而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农村,其所具有的网络化程度往往就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截止2014年6月,在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总网民比重为28.2%,农村网民规模数量为1.78亿,同2013年年底相比增加了169万人。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中相对发达地区人口也逐渐变为城市人口,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使得我国农村网民在全国整体网民中的比重下降。

对于这种呈梯级分布的互联网技术使用情况来说,其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业市场网络营销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市场信息技术的推广。而在未来,我国农民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则会对我国农业市场网络营销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截至2014年6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1%,同2013年年底数据相比上升了0.2%,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0.3%,这种情况的存在,则显示出我国网民有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

而从整个农业市场特征看来,很多农业品季节性较强、现货周期端、产品产销分散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上物流系统问题,我国农业市场网络营销要真正的对产销对接进行实现,就需要在现有信息守法、宣传推广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更为科学、高效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以此突破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枷锁。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市场营销的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环境中,农业互联网具有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以及促进智能化经营的作用,通过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并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生产化。在对以往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进行有效减少的基础上创建起更为高效、廉价的营销入口,并通过对产品经营模式的升级获得更为透明的产品、销售信息。通过上述功能的实现,则能够在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产品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在今后我国农业发展中,互联网也能够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环节。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能够从生产环节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在使农业具有精准化、自动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降低成本以及减少人力的作用,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对农业生产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参数以及不同类型农产品实际生长状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在将这部分参数信息进行整合、汇总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定量、定位、定时进行处理,并能够以精确、及时的遥控对农业设备进行操作,以此实现“智能化农业”。

流通环节。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新形势下的农产品销售,通过农产品信息平台以及农村电商的建立,在以新渠道销售农产品的基础上使用户能够在更为舒适、便捷的情况下,在家中就能够对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进行选择与购买,并在大大缩短产品销售流程的基础上,较好的发挥本地产销企业安全控制能力较强、企业流半径较小的优势。同时,该种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不仅能够为用户、农户带来新鲜感以及关注度,且能够有效的保证本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销售。而除了这种基础电子商务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更多先进途径实现该项目标,如QQ、微信、SNS以及微博等,都是非常便捷、范围较广的信息传播途径,且在上述方式具体营销方面成本非常低。

经营环节。在“互联网+”农业营销工作中,其对市场细分理念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在通过大数据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泛化营销的出现。同时,其通过无障碍方式的应用对互联网沟通工具进行自由的沟通,以此在实现客户同商家密切互动的基础上,对产品质量进行不断的改进。而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则能够对传统农业生产、销售间的关系进行彻底的改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对消费者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组织,以此在加速货物销售的基础上对农产品销售的零库存目标进行实现。可以说,互联网农业有效促进了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型,以此使消费者、农民与市场紧密融合。

配套环节。在智能化、现代化的“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其对资金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来说,并不能满足农民的该方面需求。未来,我国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小额借贷。农村信贷主要服务对象为餐饮、零售、养殖等规模较小的经营者,在具体借贷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资金分散以及信贷额度小等特点,同大额信贷相比借款人在资金安全方面具有着更高的保障。在具体实现方式上,该种小额贷款首先从互联网中对借款人以及投资者进行聚集,并通过科学控制体系与标准的应用对能力合乎标准的投资人以及借款人进行筛选并实现两者的对接。

第二,农业保险。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所具有的农业保险服务无论是险种还是积极性都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生产经营风险大。而通过互联网技术中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采集能力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的问题。

人才培养环节。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的充分利用,则能够使中产阶级新知识农民投资创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产供销的全程追溯,创造出真正的现代化互联网农业。

综上,在现今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的农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上文中,我们对“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的特征与营销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希望我国农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充分联系实际,以更好方式的应用借助互联网力量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