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审计解读

内部审计解读

时间:2024-03-29 10:0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审计解读

第1篇

一、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能力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 在内部审计协会颁布实施的“办法”和“手册”中均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进行了的定义,阐述了内部审计工作评估是以“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参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法律规范,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首先考察是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把握上更侧重于内审人员对有关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规范掌握程度和其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其次,“手册”在质量评估作用的四点解读上,其中两点涉及到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相关规范掌握和专业胜任能力评估上,更加强调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水平是内部审计质量关键。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结论:即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养高低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优劣的前提条件。

(二)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备是内部审计质量的保障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而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忽视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却是目前内部审计部门管理上的漏洞。因此,内部审计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往往会遭到被审部门质疑,认为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就缺乏相关制度建设。比如,内部审计部门谁来审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谁来评判等。因此,为了更加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协会颁布实施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和《质量评估手册》,目的是为了保障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内控体系建设。因此,作为审核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主要部门,其自身是否已建立起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关系到内部审计质量高低的保障环节。

(三)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法律是内部审计质量评判的依据 在“质量手册”中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估是以相关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准则、指南在具体工作中是否正确运用和掌握为参照准绳的。因此,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在于内部审计行业是否已经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目前,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国家审计署、地方审计机构等均出台了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关规定。这些法律、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目前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等还缺乏整合,缺少一致性。

根据上述对“办法”和“手册”解读和分析,可以对内部审计质量高低影响因素界定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宏观层面上是否已构建了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准则等;其次,在具体微观操作层面上,是否具备内部审计从业资格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才;最后,在具体审计环境中,审计部门内部管理上是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价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上述三个层面是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清晰、完备的内部审计规范下及审计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为保障条件下,进而才能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开展高质量、有权威、独立性高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一)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现状虽有共识但问题依旧 每每涉及对内部审计存在问题探讨上,大部分研究结论会对目前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出质疑,建议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从业水平和操作技能。虽然业界已达成了“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薄弱”共识,但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诉求上,对其改变动力却是微乎其微。大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还是向过去一样,依托于财务知识为背景的从业人员来负责。究其原因,还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不强所导致。不妨和民间审计作个比较,出具民间财务审计报告需要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人员签字承担责任,这是在法律层面上进行的界定。而反观内部审计报告,对于出具方责任人限制并没有规定必须是注册内部审计师签字负责。

在“质量评估手册”中,要求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人员“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也并没有仅把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宽泛的定义,间接说明了目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组成复杂性。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由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组成、也可以由具有外部审计资质的注册会计师组成,也可以是注册内部审计师组成。而这种内部审计队伍的多元性、复杂性,必然限制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独特价值,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二)内部审计规范、准则繁多、缺乏有效整合 外部审计工作侧重于对被审单位会计处理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独立、客观审计意见,工作以财务数据真伪辨别为审计方向,判断标准涉及《会计法》、《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外部审计规范层次清晰、条理明确,便于工作开展。而目前内部审计工规范分为国家法规例,如《审计法》、《审计实施条例》;地方法规例,如《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行业法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部门法规,如《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最后《内审具体准则》、《内审实务公告》等。同时,制定内部审计法律法规部门有中央、地方政府;也有行业主管、监管机构,如教育部、国资委、银监会等;还有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协会等。制度规范的频繁出台,一方面说明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法律规范支撑,具体工作缺少法规层面指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内部审计工作还处在探讨成长阶段,目前还缺少在规范方面的统一认识。在内部审计法规建设层面上,行业、地方、协会出现了各自为政局面,忽略审计规范的具体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同时,有关内部审计规范制定时间跨度大,规范试行、实施、缺乏前后照应以及新规范出台和过去规范缺乏废止说明,导致目前规范层出不穷,但是对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帮助不大。

(三)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缺乏相关制度建设 目前内部审计部门在从事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方面,缺少自身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具体审计业务处理上,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人员配备的差异,很难将内部审计业务流程贯彻全面。而对于内部审计形成的结论也缺乏相应验证和风险分析,导致目前内部审计工作更多是借鉴外部审计力量开展,缺少内部审计工作所应有的特质。2012年5月1日,内部审计协会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目的是为了弥补目前内部审计自身缺乏相应的自律机制和评价体系。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帮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就没有建设好内部控制流程和有关风险评价机制,那就很难有“服众”效应。因此,在此次“手册”中首次把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加入了内部审计环境评估,侧重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评价,促进内部审计部门重视自身的制度建设,让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前提是必须转变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人人可以从事的意识误区,明确内部审计独特专业特性。首先,必须要求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妨和从事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做个比较,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必须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具有上岗条件。而作为企业内部监控重要部门,更需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目前,内部审计职称系列分为内审员、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及高级审计师系列;执业资格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系列;只有持有了上述某类资质,才能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成为当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前提条件,否则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种种努力只能是徒劳无功。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审计人员是审计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有力执行者。因此,要重视后续教育。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开展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本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群体知识与技能结构的优化。三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岗位履责机制,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等。

(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制度建设 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制度建设是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内审制度在完善自身制度建设方面要紧密围绕最新颁布实施的《质量评估手册》。制度的制定要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目标,结合审计工作相关规范、指南,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企业审计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岗位责任、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准则、规范,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操作指南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还处在起步成长阶段,规范、指南的起草大多在结合我国实际现状基础上,借鉴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有关规范指南。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实务指南等,对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规范、指南颁布实施后,要对过去已不能顺应时代要求的有关规范进行废止,尽量避免出现个别新老规范同时存在的局面。要对目前存在的有关规范、指南尚处在试运行阶段的,要明确时间节点,并及时公布正式实施的时间。对于不同部门制定的具有同一性内部审计规范,要尽量发掘其共同点,并进行有效整合,让相关规范、指南更具适用性。

综上所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任重而道远。此次内部审计协会颁布实施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自身评估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企业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对此次颁布“办法”和“手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体会,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方面要在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法律规范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好的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银行 内部审计 银行管理 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强化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银行自身自我纠错的能力,通过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逐步建立垂直的银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但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体系尚不成熟,为此创新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已成为今后商业银行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化解和减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新经济形势下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的经济形势下,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管理是银行管理人员密切关注的重要内容,首先,强化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是现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健全的银行内部审计治理结构是改善银行内部控制、提高银行外部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银行内部审计可以检查出银行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将这些缺陷及时的报告给审计委员会以及董事会,对于银行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业务报告路线,银行内部审计具有更直接、更客观、更公平独立的特性,更能够使得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对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力,而且对于现代社会银行面临经济全球化、金融创新速度过快等不利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更有利于银行拓展发展空间以及增加盈利的机会,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部门,而且它对于全面风险管理开展银行的独立监督,利用积累的经验以及职业的判断能力帮助银行增强风险的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强化内部审计的管理与监督不仅为健全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银行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与控制,为银行管理层参与财经活动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内部审计还可以积极的为领导部门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做准备。

二、新经济形势下银行内部审计管理遇到的问题

新经济形势下,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银行内部审计严重缺乏独立性,大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名义上的由董事会、监事会及下属审计委员会领导,但是实际上却是实行银行内部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银行内部审计缺乏领导上的独立性,容易受到经营管理层的完全控制,不能及时的与董事会沟通,因此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的监督与治理;第二,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缺乏突破性,现在的商业银行虽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审计的法规制定相关的审计制度,但是对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并没有达到要求,因为缺乏制度化以及法制化,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往往只是偏重于审计者个人的经验判断,以至于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程度较低、审计效率较低;第三,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体制,因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包容以及职权范围、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大不相同,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容易导致应付局面的产生。

三、新经济形势下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水平以及技术培训

首先,应该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敏感性,增强对于经济热点的关注程度,不断地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了解各个行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判断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正确的把握关键风险点;其次,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能力,正确的把握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环境大局观;最后,培养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性,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性人才,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处理银行业务程序,逐步的将审计人员培养成能够适应并神人信息环境下的优秀审计人员。

(二)加强银行审计技术的更新与研发

首先,应该吸取国外银行内部审计的非现场审计技术,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系统内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损失,而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各个机构中出现的欺诈以及的情况;另外,应该恰当的运用审计的抽样技术,一方面,它符合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能够对选定的样本充分收集审计证据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另一方面,抽样技术能够根据数学中概率论的原理确定抽样规模,减少了抽样风险,去除了主观因素,使得内部审计技术更科学、更有效。

(三)不断地拓展银行业务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审计

对于当前的银行内部系统来说,大部分内部审计都是围绕信息化的系统展开的,如果银行内部系统不能更强的防止因黑客导致的数据发生移动现象,那么就很可能出现审计人员不能了解真实的业务数据,导致审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相符,最后增加审计风险。为了更好地拓展银行业务系统,我们应该让审计人员熟悉银行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业务的整体框架以及通过哪些规章制度、安全软件来实现,采取有效的数据接收与发送渠道,防止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红.浅析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途径[J].黑龙江金融,2013,(02):20-22.

[2]曹富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2):46-49.

[3]倪俊华.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J].商,2013,13:152-153.

[4]连剑平,郎春兰.对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前沿,2003,(09):62-66.

[5]王栋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第3篇

[关键词]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16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0- 0027- 01

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011年爆发在希腊乃至影响全欧洲的债务危机日益严重,有逐步向全欧洲蔓延的趋势,意大利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出现疲软状态。在希腊这场债务危机爆发的同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欧盟成员国慷慨解囊,而是以德国为首的中欧等国纷纷要求希腊政府就以后如何采取有效财政紧缩政策,应对希腊国内严重的财政危机表明态度,种种情况表明:这些国家“造血功能”已经完全被一些环境因素破坏,成为低能的“被输血者”。

2011年10月份的一期《中国新闻》邀请了相关权威专家对希腊的此次经济危机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谈到希腊“财政危机”时提出,希腊作为世界上中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障优厚,国民教育免费,工人退休年龄较早,甚至在此次经济危机前,希腊国民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希腊制造财富有限的同时,政府还要拿出税收的大部分对公共事业进行补助,这一现象在经济学范围内可以定性为“入不敷出”,这一现状让国家风险不断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演变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一整体流程正好诠释了希腊财政、宏观制度管理等部门在经济发展遇到十字路口所扮演角色的失职。

企业内部审计恰恰在企业内部扮演了这种“救火员”的角色。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通俗的说法就是内部审计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经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让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是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关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是风险理念与内部审计结合的成果,也是内部审计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发展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的对象不仅是内部控制,而且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内审人员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IIA认为,审计主管应根据客观存在的风险制订审计计划,确定符合单位目标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应使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2 内部审计、制度控制、风险控制三者的工作关系

内部审计、制度控制、风险控制三者存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三者有效地结合促进了单位经营规范化、效益化水平的提升。下面将分别阐述三者相互存在的工作关系。

2.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强化内部审计

2.1.1 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为遏止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信息失真;②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③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2.1.2 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①建立、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查证审计是内审的传统内容之一;③外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再监督,不能替代内部审计。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更有效的监督。

2.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还需要与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

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这种结合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环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使然。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且责无旁贷。

(2)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①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至少不是单独承担),因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②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③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串联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控制机制,也为内审提供了审计对象,而且通过咨询服务或外部审计帮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优化。

3 结 语

综上所述,内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的帮衬,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直接将内审的视角直接对准企业的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此等关系,重新定义内审含义,拓宽内审工作范围,指明了内审工作开展的新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舞弊风险

21世纪是公司治理的天下,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已成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管理层等的重要支持者,并且也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与外部审计人员所关注,因此其享有“风险管理专家”的称号,在企业的组织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内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一些硬性规定也明确了内审活动必须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估,并为其提供完善建议。从一定程度上考虑,内部审计活动包括了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本文主要介绍内部审计活动在如何在风险管理与舞弊控制中发挥作用。

一、内部审计内涵与舞弊相关概念

(一)内部审计

根据国际内审师协会IIA的《国际内审专业实务框架》,我们可以了解到内部审计现在全新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内部审计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具有客观性与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改善组织的运营和增加企业价值做出贡献;内部审计活动运用系统且规范的方法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效果,并为其改善做出贡献,为企业实现组织目标保驾护航。可见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公司完善治理提供保障,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二)舞弊

舞弊是一种有意的行为,与错误有着显著不同,错误往往是无意行为。舞弊通常具有动机,目的性强,舞弊是一种不正当且不合法的欺骗行为。舞弊的主体和对象多样复杂,舞弊通常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后果。IIA对“舞弊”的理解如下:舞弊是一种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隐瞒、欺骗、或违背信用等特征。这些舞弊行为不必依靠胁迫或暴力等强硬手段。舞弊的产生由三要素构成:压力、机会和借口,这三要素缺一不可,称为舞弊三角理论。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与舞弊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为了实现其组织的业务目标,应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其中舞弊风险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这应引起企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关注。风险管理是企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重要职责。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职责是监督是否存在合适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且判断这些风险管理过程是否充分而且有效。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是为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提供帮助,负责对管理层建立健全风险过程进行检查,并评估其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如果组织还未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话,首席审计官要负责提请企业管理层关注该情况,并且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提出相应建议。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与舞弊控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活动帮助企业改善风险管理过程

根据《国际内审专业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当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为风险管理过程的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要识别、评估并且管理和控制潜在事件或情况。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为更好的识别与重大风险有关的关键控制。内部审计师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其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检查、评估与报告,并对其充分性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完善措施,为审计委员和企业管理层提供帮助,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

(二)内部审计活动通过评估舞弊风险因素帮助企业应对舞弊风险

根据《国际内审专业实务标准》规定,评估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之一,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负责评估所在组织如何管理舞弊风险。《标准》要求内审师必须掌握充足的知识,用于评估舞弊风险因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标准》和实务公告基础上了多项实务指南,如《内部审计与舞弊》等,另外还通过培训、发行出版物和举行研讨会等方式,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防范舞弊意识,更好的帮助企业来应对舞弊风险;《标准》为内部审计师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提供指引,包括舞弊风险因素、舞弊通常发生方式、以及舞弊的风险评估模型等。内部审计活动对舞弊现象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通过设计适当的审计业务步骤和执行审计测试来应对舞弊风险与发现舞弊行为,为组织实现其业务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三)内部审计活动为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价与保证工作

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为企业内部人员,其是企业内部常设专职机构,比较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因此在进行检查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生的新情况,可以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管理层的分工以及企业过去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方式也比较熟悉。风险管理过程的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为企业切实贯彻落实风险管理过程提供保障。

三、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的不足

虽然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内部审计具有双重职能,即监管和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熟悉、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监管范围广和内审人员忠诚度高等,但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仍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比较弱

客观性与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原则,而内部审计师由于来自于企业内部,加之我国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成熟,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相对较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报告制度不够完善

IIA推崇的理想报告关系应该是首席审计官在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行政上向组织的CEO报告。任何对于审计范围和审计结果报告的限制都应报告审计委员会。而我国的一些企业中内部审计报告制度还不够完善,降低了审计部门的职能,削弱了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多来自于会计、审计等领域,其他专业的人员较少,专业结构不合理,阻碍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完善内部审计与舞弊控制的建议

(一)保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国际内审专业实务标准》明确指出,内部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必须做到客观的开展工作与保持其独立性。客观性和独立性是审计服务内在价值的根本,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保持其客观性与独立性,以更好的发挥其在舞弊控制中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和履行职责时所需的独立程度,首席审计官要能够不受限制并且可以直接与企业高级管理层以及董事会接触,建立首席审计官在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行政上向组织的CEO报告的制度。

(三)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

广泛吸收相关专业人才,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为内部审计部门更好的发挥其职能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审网校.《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精要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5.

[2]中审网校.内部审计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5.

第5篇

一、清晰度增强

新版IPPF的条文表述更为清晰、简练、精确。例如,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Professional Practice Framework,简称PPF)使用“应当”一词代表强制性义务,而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要求无条件地遵循该项准则;使用“应当”一词表示某项准则预期得到遵循,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及情形允许偏离《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简称《标准》)的要求。2009年1月,IIA在IPPF的同时还了两个立场公告:“内部审计在审计活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The Role 0f Internal Auditing in Resourcing the Internal Activity)和“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另外,除了应用“词汇表”对《标准》所用术语的特定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外,IPPF还增加了“释义”,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进一步阐释,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需要同时考虑相关阐释和释义。例如,在有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条款中,IPPF增加了相应的“释义”,详细说明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含义、如何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可能损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情况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释义”增强了,IPPF的明晰性。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PPF新增了“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包括详细的流程、程序、方法和步骤。例如工具、技术、程序以及分步骤的方法和形成书面文件的范例。

二、透明度提高

IPPF的原则和理念是内部审计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充分体现了作为国际公认的内部审计标准制定机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宗旨,即通过提供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拓展内部审计知识,提高全球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加深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因此,新版IPPF突出强调了其范围的国际化和多样化,在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的同时,更注重方便更多的人理解和使用,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为了使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重大的治理、风险或控制事项以及内部审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IPPF新增了“立场公告”,表明IIA关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另外,为了促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专业标准制定、复核及颁布过程的透明度和一贯性,IIA还在世界范围内公布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并将反馈信息归类,对备受关注的问题反复进行论证,形成修订稿并再次征询意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IIA交流意见,并自由登陆IIA网站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2009年1月的IPPF就是经过多次咨询和论证而形成的。

三、时效性提升

为了适应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快速发展,将IIA的权威指南以一种可以及时修订的方式整合起来,使全球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能够对不断发展的市场作出反应,以便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HA指出:鉴于《标准》的审视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标准》的修订周期确定为三年。同时,IIA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广大利益相关方、政府机构、专业组织、高等院校师生等任何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人士对IPPF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反馈给IIA。同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登陆IIA网站(省略),通过“专业指南”栏目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当然,并非每三年都需要修改《标准》,IIA此举旨在持续地对《标准》进行全面审核,并视需要进行修订。

四、严谨与可信

如上文所述,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特指无条件的强制性要求,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使用“应当”一词来表示期待相关要求得到遵守,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情形允许偏离《标准》的要求。遵守“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强制性义务,其强制性质必须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得到确认,它们是内部审计对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作出的客观确认之所以被信任的基础,也体现了IPPF的严谨和可信。

《职业道德规范》以“诚信、客观、保密、胜任”为原则,既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个人,也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团体。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协会会员、IIA职业资格的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根据协会的规章和制度予以评价和管理。在行为准则中没有提及的特殊行为,如果其无法被接受或有损信誉,协会会员、IIA资格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接受纪律处罚。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关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普遍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和个人。IIA要求内部审计师根据《标准》开展内部审计服务,持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了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赖,IPPF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强调将持续监督纳入管理内部审计活动的日常政策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持续的“内部评估”和独立的“外部评估”。只有在“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结果证实内部审计活动遵循了《标准》时,首席审计执行官才可以进行“遵循《标准》”的声明,否则要在业务报告中披露未完全遵循《标准》的情况、未遵循《标准》的原因以及对业务及已报告结果的影响。

五、与时俱进

新版IPPF在反应当前内部审计实务的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展预留了空间,新增的“实务指南”和“立场公告”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实务指南和立场公告作为强力推荐指南通过了IIA的认可,由IIA国际技术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流程制定,流程中当然包括前文提到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广大内部审计师更应通过积极参与指南的制定推动IPPF的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践

内部审计的质量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体现了内部审计的规范程度,关系到内部审计的效果。只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保驾护航,为提升组织价值出谋划策,并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8月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第2306号具体准则解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由此可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作为该机构的成员,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力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是内部审计的管理质量和业务质量,即审计机构对每一项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可控制的内容和范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为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程序和方法。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既定要求;保证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分为三层次含义:一是保证审计活动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行。二是内部审计活动必须履行审计职能,即促进组织实现目标、增加价值。三是内部审计活动本身必须科学高效。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履行职能,同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这对企业建立内部监督激励机制,乃至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及成熟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技术手段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狭窄、审计环境不理想等。要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彰显影响力,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赢得必要的空间和支持,只能以审计成果说话。而可靠的审计成果来源于良好的审计质量,即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就是审计质量控制。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需要

在内部审计实践中,难免会由于审计方案制定的偏差、被审计对象个体差异、审计情况的错综复杂、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审计复核缺位等原因,造成审计程序完成质量不高、审计证据不充分可靠、审计结论欠准确。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则能较大程度地改善以上情况。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

根据笔者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调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主要能够做到以下方面:

(1)审计职责及权限基本明确。企业均制定了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对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报告关系进行界定,明确了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时享有的权利,如要求资料权、审计检查权、调查取证权等。在内部审计制度设置方面基本能满足需要。

(2)审计计划管理基本到位。内审机构能按照企业工作重点和要点,以及内部审计的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对项目种类、单位数量、时间要求等予以确定,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领导批准。

(3)审计方案基本在审前制定。绝大多数企业均能进行审前调查,据此制定审计方案,保证审计人员进场前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

(4)审计报告按照程序签发。企业审计报告的编制基本能按照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有关领导签发审计报告的程序进行,签发程序基本合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普遍不高。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完全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很少。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日常工作由经营层人员分管,虽然审计报告的最终签发者为公司董事长,但履行的程序往往是一般公文签发流程。这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客观有效性。

(2)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财务审计范畴,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人事薪酬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审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由财务人员转岗而来,知识结构有待更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略显不足。同样,受专业能力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比较薄弱,思维方式、审计手段单一落后,在专业领域知识匮乏等等,都制约了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3)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除《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对审计质量控制予以表述外,各省市内部审计协会依据各自情况自行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办法。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并于6月1日施行,同年,南京市内审协会出台了《南京市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但从笔者对上述办法执行情况的调查来看,一是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和考核基本依赖于被审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自我检查和考核,而本辖区内部审计协会对各单位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不够。二是审计质量的责任不明,缺乏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往往使质量检查考核流于形式。三是审计质量控制标准难以量化,在操作中存在空白。督导和检查人员如何对审计方案制定的质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质量;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等内容进行检查,检查手段有哪些,操作路径几何,在制度中均无解读,影响了审计质量检查的公允性和规范性。

(4)质量控制措施难以执行到位。1)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难以到位。审前准备要求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涉及业务的复杂程度、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等因素,编制恰当的审计方案。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审前调查质量、审计人员的业务经验和判断、方案审核水平等原因,审计方案编制的质量往往受到限制。没有高质量的审计方案,审计质量自然难以令人满意。2)在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难以到位。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的获取受到抽样方法、要求的审计风险水平、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等因素影响,而对上述因素缺乏科学的判断和分析,直接影响到对于获取审计证据的正确决策,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还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应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审计人员编制的限制,难以做到严格的分级复核,即便做到了复核,复核质量也难以保证。3)后续整改的监督落实难以到位。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后续审计是确保审计成果,形成审计效应的最好途径,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但是多数企业或者由于主观不重视,后续审计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或者由于审计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开展后续审计,或者由于后续审计结果对企业缺乏约束力等原因,使得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五、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

内部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意识,要从风险、责任、考核、业绩等多方面对内审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内部审计机构要努力营造审计质量控制的氛围,构建审计质量控制文化,创造审计质量控制条件,树立审计质量为先的理念,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开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提升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保障。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更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后续教育、专题培训、讨论交流、联合审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审计人员多方位的培养,使其更好地符合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三)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机制

企业要建立涵盖内部管理的基础制度并制定相应规范性手册,使审计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建立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审计质量责任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质量的考核,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审计质量控制有落脚点和着力点。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审计机构互评或聘请中介机构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估的制度,通过互评找差距,通过专家会诊,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过程管控

在外部环境和制度都健全的情况下,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就是依靠审计人员自身。审前,审计组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深入地了解,并召开审计方案讨论会议,对审计分工、审计程序、审计手段、审计依据予以明确,使得审计组成员熟悉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审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工作进度、审计重点全面及时地把控,根据审计现场情况,调整审计方案和人员,对重要事项开专题小组会议,并可向审计机构主要领导汇报并征求意见。对于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内容、途径、形式,以及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力争在现场即明确并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返工。审后,审计报告应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以及个人的意见,对于确未查实的或者与审计人员所掌握情况有出入的事项,应予以再明确,并追究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审计机构应当明确后续检查的时间、人员、方案,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发现确系被审计单位主观执行不利的,应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确保审计整改的效果。根据审计项目情况,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适当地安排事后讨论与交流,审计人员互相沟通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方法,帮助审计人员逐步成熟和独立,以加快审计质量控制由强制到自觉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成本 效益

一、降本增效的概念

降本增效顾名思义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它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可以说从有了商品剩余、商品交换开始,人们便有了核算成本的概念,随着企业的出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企业而言,降本增效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责任。在当前严峻市场形势和特殊的经济条件下,探寻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当前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内部审计部门需增强人人降本增效的理念和意识。何况成本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重要市场法则。

二、内部审计降本增效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一个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其内容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模式、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活动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类审计等三项内容。从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来看,内部审计工作的降本增效可以概括的理解为三层含义:一是内部审计架构、公司管理体制机制的合理性;二是对商业银行降本工作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三是审计工作本身的降本增效、项目执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其中:内部组织架构、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有效实施是否符合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等;监督检查降本增效包括对财会制度制定执行的严格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等;审计工作降本增效主要包括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益性,也是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主要内容的延伸、审计项目是否有社会性,是否符合社会热点难点,能与时俱进反映商业银行阶段工作的社会价值创造力和为高管层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当然,这其中都包括资源配置主要内容。

三、内部审计工作降本增效的基本路径

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含义,结合工作实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实现降本增效,其基本路径主要表现如下:

(一)通过深化内部审计改革降低成本

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模式的运行机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想要发挥作用,满足管理层与治理层的需求,就必须有适当的组织地位及较高的职业胜任能力。地位的高低和人T素质决定了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大小和作用效果,因此,商业银行要把深化内审改革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二)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降低成本

要降低成本,必须抓住管理这个纲。现代企业制度即以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就是要将目标管理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销售、财务、研发、质量控制和劳动人事等方面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现代企业管理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强化成本核算,变成本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把成本管理融入审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的过程。

(三)通过创新内部审计方法降低成本

审计方法创新即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随之产生了许多风险案件频发、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等现象,审计成本迅速上升。如何在增加额外审计项目的不利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效力成为内部审计新的工作目标,商业银行必须树立审计方法创新是降低成本重要途径的观念,通过新方法运行,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开辟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降低成本

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本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控制审计质量要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审计成本的下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成本最低、审计质量最优,就要制定和运用各项政策和程序,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一是树立审计质量控制的理念。二是强化对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三是加强对审计质量的评价活动和结果运用。持续开展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使其成为一种常态。

(五)通过因地制宜开展项目降低成本

在完成总行统一安排项目的基础上,各分局要根据“守土有责”总的原则和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开展自选审计项目,结合审计区域特点和当时经济状况,适时开展一些难点、热点项目,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精确指导,精准打击,这对商业银行降本增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经济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企业发展的历程也呈现出很不一样的特点,降低成本的首要条件便是了解基础上的化解。所以,因地制宜开展项目是内部审计降本增效工作中能带来显著效果的工作。同时,“功成不必在我”,审计工作任重道远,眼光必须放在长远。

(六)通过适时开展审计调研降低成本

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项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预判,其最大的益处就是在正式开展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一矢中的。所以,调查研究是开展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必然是开展好审计项目的必要条件。适当的调研,能应对形势发展变化情况下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能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一项业务或产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能为后续开展的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充分揭示问题风险,提出防范和控制措施。总之,能为即将开展的项目提供助推动力和有益的帮助,是最经济的审计成本。

当然,降本增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效果的取得也不是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因此,需要从业者抱着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坚持不解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梁笑.《正确解读“降本增效”》[N].广西,广西有色报,2013(11).

[2]刘雪秀,杨静,王东霞.《发挥审计增值职能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经营管理者,2014(22):26-27.

[3]刘敏,郭群,王晓莉.《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初探》.企业研究,2014(7X):102-103.

第8篇

【关键词】广电行业;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广电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同时,广电行业中内部控制方面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中的组织架构设置、内控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放在首要地位,注重内部管理,做到规范化管理等工作,以便提高广电行业内部控制水平。

一、广电行业内部控制问题

1.组织架构不合理

广电行业组织结构设置不是很清晰,这样的局面致使企业无法良好地发挥其内部控制职能。在组织架构中,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没有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发挥不出独立董事作用,董事与经理层存在重叠,导致两个班子一套人马的现象存在,使得董事会缺乏独立性,无法对经理层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广电企业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人员主要来自公司内部,而监事会成员相关待遇,晋级等又由董事会或总经理决定,致使监事会很难对董事会与经理层进行有效监督。

2.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广电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致使内部控制成为一纸空谈,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企业领导层不够重视,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管理领导层片面关注市场业绩,而忽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其次,财务人员内控制意识较差,广电企业绝大部分业务最后都需归结于财务,而且财务人才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监督上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但是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由于内控意识较差,由于个人关系或管理层意识,会对内部控制执行上放宽要求,例如某些业务在个别领导指示下,先行支付款项,再进行补审批手续,致使内部控制失效;最后审计监督不严,按照内部审计设置要求,审计部门应直接向董事会直接负责,监督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广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由财务部门领导兼任,很难保持审计部监督的独立性,致使内部审计监督失效,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促进广电行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1.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首先,广电企业加强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规范化建设。以成文形式明确并通报企业上下关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权责分配、议事制度和选举任免制度与条件,并处理好这两方与公司经理层之间的关系。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应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和年度筹融资计划等其他重大事项,而经理层则负责具体经营,实现公司长期目标,对于现有兼任的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其次,对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与经理层进行职业胜任能力的科学考核。由于董事、监事、经理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较高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以及较强的经营管理和沟通能力。所以,广电企业要建立完备的制度,加强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规范化建设,对选出的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等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高效运行。

最后,应逐步建立董事会内部控制委员会。董事会内控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委员会独立董事应占大多数,并要求一定内部控制委员会成员具备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基础,由董事会内部控制委员会直接负责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内控工作的独立性。

2.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1)强化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

广电企业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并深入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层要组织公司骨干认真学习并解读COSO 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内部控制理论与规范,深刻对内部控制理论和规范的理解,牢固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来降低和避免潜在的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损失,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

2.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的所有经营成果最终反应在财务数据上,而财务工作是内控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对财务人员的个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财务人员素质不齐,很难能使得广电行业单位内部中核算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提高。财务人员的入职审核要更加严格,建议通过笔试、面试等条件后予以录取,并在工作中组织财务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财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工作,减少出现差错,在完成财务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对经营过程中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同时对财务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表现优秀的员工可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及晋升的可能,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良性竞争,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起来。

3.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与独立性

要在隶属关系上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而正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保有适当的独立性,才能为后续的管理活动和工作质量提供客观条件。广电企业的内审部门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为其创造较大的活动空间,权利的增强有益于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有效实施控制和监督,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如有条的广电企业可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之后,可将内部审计机构归到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此时的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其成员以财会、审计方面的外部董事为主,甚至包括一些法律或者其他专业人员,而这种由外部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能够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监督。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广电行业中的内部控制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广电行业中的出现的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工作。故内部控制人员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并进一步提升自身修养。使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使得广电行业资金安全得到保障,使得我国广电行业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杨有红,安徽黄山人,1963年10月出生,1999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9年底至2002年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3月至5月,在美国Qunnipiac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杨有红先后曾任北京商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总支书记、院长,2008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原会计学院与原商学院合并后任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商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有红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内部控制、会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内部控制方面,从2001年至今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刊物上发表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论文10篇,主持完成了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财政部重大课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典型案例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目前主持北京市创新人才计划项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国家审计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市属国有非上市公司外部董事与董事会运作机制的完善”等课题的研究。

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关系研究方面,杨有红教授认为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严谨的会计准则、财会人员对会计准则的透彻理解,还需要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为其保驾护航;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而是取决于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应着眼于提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编制环节流程的明晰、过程中的牵制和过程的可验证。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方面,基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思想同源性与产生背景差异性的研究,提出内部控制系统应从控制机制和控制措施两个层面构建、控制中的反向制衡、将评价与纠偏贯穿于监督过程、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应采用强制披露和分步走相结合的做法等观点。

在会计准则研究方面,杨有红教授认为,科学严谨的准则和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但是,财务报告服务于投资决策和管理控制功能是建立在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透彻解读和分析基础之上的,而财务信息解读与分析能力的滞后严重阻碍着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与《企业会计准则(2006)》相适应的报表分析范示。为此,杨有红教授近两年先后在《财务与会计》等杂志发表了《揭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面目》、《领会准则实质,确实提高报表质量》、《企业应注重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对比分析》等论文,以案例分析手法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解读与分析进行了深入而务实的评述。

在博士后研究阶段,杨有红教授将研究方向定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的分配,并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股权激励――观念创新与方案设计》、《EVA:构建人力资本分配新模式》等论文。提出界定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础,并提出人力资本的资本所有权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有权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人力资本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为其参与利益收益分配提供了充分条件等理论命题,并提出以经济增加值(EVA)为导向的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系统构想。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问题;改进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解读

内部控制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该准则同时规定内部控制应包括下列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管理者为确保法律法规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提高医院经营效率,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针对人、财、物等各生产要素及相关的业务活动而指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和制度等所形成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的系统。

二、医院强化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 强化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财产物资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等内控措施,可以有效监督医院财产物资的购买、验收、入库、领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防止浪费。

2 强化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医院内部和外部至关重要。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升医院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有助于维护医院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把可能发生的会计信息的差错、失误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医院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业务运行的各种因素,也可以发现服务中的问题,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4 强化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医院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要求医院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作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医院的管理功能,对于偏离医院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的经济行为,可以立即发现并及时反馈到医院各级管理机构,便于使医院各级管理机构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使医院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方针进行,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

三、当前医院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对于内部控制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会计内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制定些书面的文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以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等控制环境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内部控制缺席,执行起来力度不够,在工作流程中产生漏洞,直接造成医院经济损失。

2 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医院有些科室的收入未纳入医院财务统一进行预算管理,隐瞒收入,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费用支出随意性大,未按预算执行,许多医院尚未为各项经费支出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不少经费支出(比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实行事后“实报实销”制度,致使预算制度流于形式。

3 内部会计控制尚存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没有成型的文件规定。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也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 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为医院经营者服务的,而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基于以上原因,内部审计就很难履行自己的职责。(2)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应该转变。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日常的监督管理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重点进行事后监督,没有提供服务的那种意识,事前控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只知道出了问题进行事后处理。(3)审计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管理部门抽调上来的,对于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相当缺乏,自身专业技能过低,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功效的发挥。部分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四、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切实对策

1 全面重视内控工作,逐步优化内控环境,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医院的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态度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内控制度和机构的设置需要管理层的支持,只有管理层重视了内部控制,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执行政策、措施和程序,才会有助于内部控制得到充分的执行。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等经济业务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规定才能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统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确保预算工作能够落到实处。(1)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在医院管理中,医院的最高领导通常是作为预算编制和实施的最高决策者,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比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小组,各科室主任都是小组成员。建立以财务科为主,其他科室为辅的预算编制体系。(2)加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医院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规定各级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进一步扩大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医院的所有收入、支出全部纳入医院预算管理。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各科室随意安排“临时支出”“无计划支出”。(3)加强预算的考评。医院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在一期预算结束后,需要对预算实行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及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预算考评,将其列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目标管理的内容,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3 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以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1)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账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任何经济业务的办理,必须由2个以上部门或人员分工办理,经办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2)出纳人员不得兼任资产保管、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审批支付款项的人员不得担任采购、出纳工作;物资核算与物资保管岗位分离。这样既需要相互监督又需要相互配合,在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4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逐步加大监管力度。(1)医院领导者要全面认识到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有效性;(2)根据医院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功能要及时的进行转变,相关从业人员要充分利用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全心全意的为医院服务;(3)强化医院内审方面的建设,逐步完善内控方面的考评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医院的最高管理层,独立于任何的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审查力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及时的进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林丽永: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第11篇

基于公司治理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相关问题的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进展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解读与比较

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于改善会计披露与核算方法的研究

ERP管理软件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探讨

财经类高校强化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必要性探讨

关于我校会计实验模式的实践研究

建设实践环境培养会计人才

我国审计机关审计责任研究

无形资产保有和增值的支撑体系

我国会计实验研究第一所成立:天蓝会计实验研究所

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会计实验暨本科教学研讨会综述

初次投资引发的思考

基于哲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透视

会计术语研究

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框架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应对战略

论对会计真实性的认识

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会计机构重组的探索

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及实施中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内部控制模糊评审模型的构建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浅析

也论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学》

如何看待网络会计的发展

我国上市地产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析

基于系统论的会计系统研究方法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会计全面发展

现代会计美学研究——研究历程、研究价值与研究框架构想

探讨柜台市场(OTC)会计的建立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

如何经营企业集团资产

浅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

浅析现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论所得税会计方法

改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会计原理》问题解答(十)会计账簿(下)

关于实施企业无形资产品牌营销战略的探讨

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应用问题探讨

哲学分析: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台湾会计理论前沿之探讨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公司财务管理创新

试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构建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及协调

第1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完善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解读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自身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运营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就必不可少。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①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和有序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应用。②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④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三、当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当前内控环境尚需改善。内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各种因素的统称。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环境之中,控制环境体现了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措施。①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拥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他们对内部控制在管理上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排斥内部控制的实施。②民营企业大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往往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观念陈旧,相信血缘关系,任人唯亲;管理方式过度集权,容易伤害员工的积极性;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差,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③企业的组织结构混乱,权责分配不清。民营企业大多采用集权制,往往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任,董事会形同虚设,影响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决策的执行。④员工能力不够,人力资源政策随意性太强。内部控制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保证单位拥有一支讲诚信、高能力的员工队伍非常关键。

2 风险管理意识极为淡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审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由于近年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越来越不稳定,企业会随时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或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民营企业经营范围较小,融资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难以和国有企业相比,进行风险管理更是势在必行。但实务中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尚不多见,主要原因有:①经营管理者很难对这种不能直接产生回报的投入产生兴趣;②企业员工素质的限制使得风险管理难以真正实施,④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说一不二的地位使风险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3 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企业应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但很多民营企业在这一基本内部控制上做的并不到位,尤其是家族式民营企业。由于处于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多为高层的心腹或具有裙带关系,因而分离控制流于形式,甚至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不加抵制,从而使这一控制失去作用。

4 内部审计水平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民营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无须配备专门人员,设置内审机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要发挥好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职能,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性。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内审机构是在经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企业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理层的指挥下开展工作的,其各项经营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多是在经理层的授权下进行的,是经理层意志的直接体现。因此内审机构在地位上无法独立,工作范围大大受限,很难赢得威信。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仍停留在对财务与合法性审计上,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及经营审计理念。

四、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举措

1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环境应该包括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简单,关键问题是如何限制企业主要所有者在经营权的绝对权力,否则,所有者的任何一次随意决策,都可能导致企业的灭顶之灾;组织结构和责任分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不管是集权式还是分权式,都应该做到相互监管和制约-可以考虑定期聘请专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民营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指导、培训、评价、咨询、提升、薪酬等方面制定适合自身规模的政策,适当控制任人唯亲的现象;企业文化包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民营企业的业主及主要管理者应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2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COSO的观点,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企业没有理由在内部控制之外进行风险管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内部控制只有与风险管理进行嵌合,对企业的管理才是最有益的,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的存在是与目标相关联的,因此,风险管理的起点是目标设定;设定了企业各个层次的目标后确认影响目标实现的所有事件(风险);然后对识别的风险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最后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内部控制便是对经过评估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防范、识别和降低。因此,民营企业要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以使所有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