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校合作目标

家校合作目标

时间:2024-03-29 10:0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校合作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校合作目标

第1篇

多年来,我校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载体,根据学校和家长的实际情况,主要做好“授课质量”与“家校互动”两方面工作。

一、家校合作的实施方法

开通流溪小学绿色网校,建立家校合作平台。我校于2009年开通了流溪小学“三学苑”绿色网校,里面设置了家长学校专栏,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最新信息等通过网校向社会宣传,还设立了家长俱乐部,为家长提供家教资源。家长也可以通过网校向学校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为家校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充分发掘家长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力度。我们对全校家庭背景做了一个情况调查,向全校家长发出一份公开信,邀请家长加入到学校教育的工作中去,组织了家长义工队,家长义教队,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资源优势,自愿选择加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协助。例如:义工队有归程队护送小组,安全保卫小组、活动协调小组等。义教队则根据家长的专长可以为家长授课,为孩子做某个专题教育等等。家长的资源丰富,极大地辅助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家长在这过程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价值,而且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更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也更支持学校的工作。可以说这一举措达到了家校共赢的目的。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促进沟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指导思想;介绍教育发展方向,引导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改变那种对孩子期望过高、施压过度的做法。每学年各年级召开一至二次家长会,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了解学校教学的管理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不定期地给全校家长印发学习的资料。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家长教育的素质,不定期的给家长印发学习资料,如“如何教育孩子爱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等。这些资料给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深受家长,特别是有阅读能力的家长的欢迎。

二、家校合作的原则

良好的家校合作必须遵从以下原则:1.合作与尊重的原则。一方面教师与家长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利用开放日,主动邀请家长走进教室,听课、查阅作业、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等。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不要把学校当作是评论和批判的对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探讨学校和班级工作,共享先进的观念与经验。2.沟通交流的原则。教师与家长应该通过交流,使彼此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期望。当然,如果这种沟通扩展到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与教师所付出的辛苦,那么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3.目标一致原则。任课教师与家长共同制订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目标,确保该目标对每个参与者都赋予较高的期望,通过对目标的分解,把目标具体化为责任,并且具体实施到个人,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家校关系最首要与基本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业成绩。其他的目标还包括:为家长提供支持,鼓励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等。4.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家长和学校不能急于求成,奢求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预期效果,而应该一步一步地,通过合作的深化与改进慢慢地达到预期效果。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离开了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成为互补过程。尤其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方面,家校合作的互补性愈显得重要。

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家校合作;问题;建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重视和支持。然而,对于教育体系中重要成员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对“家校合作”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这里就中职生的现状、“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往往只有16-19岁,其身体发育逐渐趋于成熟;情绪上自尊与自卑感并存,也是心理发展最为矛盾的时期。这种身心的不平衡状态往往使学生变得容易激动暴躁、我行我素。内心的孤独寂寞渴望着朋友亲人、师长的关心和理解,而往往表现出来的却是对这一切不屑一顾甚至对立。因此,对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如果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让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教育理念,往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中职生的生源质量差。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考失败后无奈的选择,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类学生中有在中小学就被老师视为“学”者或部分已经被中学劝退者,在社会上游荡。学校、家长皆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们往往不容易服从家长、老师的管理,性格粗暴或放荡不羁,有说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

3.学生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德育是中职教育中突出的问题,与中小学相比,没有更多的考试或升学压力。但往往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而放任自流,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因此,学校与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与实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二、?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多数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家庭无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托管”;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更具有专业教育水平,而家长自身学历、能力水平不够,把学生的教育全权交给教师;个别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减少负担,推托教育责任的行为,一家长以“忙”为理由而不能积极配合;少数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对孩子实行“不管”、“不问”、“不出现”的原则,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很少关心孩子;有些家长为孩子隐瞒错误,替孩子撒谎欺骗老师,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不能以客观的心情对待,甚至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合作更无从谈起。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方面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处于平等位置的认识而开展的活动。目前学校单方面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开家长会成为学校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必然占据了学校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所以有些学校老师也认为少开或不开家长会更好。此外,由于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学校,一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多者两次,家长学校实则有名无实。

2.具体合作方式存在不足

(1)实质性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层面多,真正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应更加强调的是“合作”,同时调动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行为出现异常之时,家校合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解决问题式”的层面上,只有“问题”出现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而且家长是在学校强烈发出邀请时才出面,很少有家长主动提出与老师交流。

(2)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较少谈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于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来说开家长会就是一种心理的煎熬,回家必然把满腔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教师很少对家长给予教育方法上的引导,家长也较少关注学校的发展、办学模式、教育特点、教育计划等。

(3)合作频率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工作繁忙,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频率一般为每学期一次,还限于本地学生,有些家长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也没有参加一次家长会。由于开家长会次数较少,往往累积了大量问题需要解决,导致每次开家长会时间都比较紧张,领导讲话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老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时间较少,家长会的效果甚微。

三、?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建议

1.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1)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它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参与和教育影响的力量,家长的配合参与是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家长和学校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的未来。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所蕴涵的巨大作用,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2)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明辨是非、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并且保持“家校合作”教育合力的连贯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 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环境,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协调,孩子会无所适从,势必使孩子教育不连贯、不完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探索合作途径,完善合作方法

(1)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应把本学期的教育计划,班会主题向家长汇报,征求家长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家长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同时家长也应心无芥蒂的介绍孩子的情况,使老师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另外,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请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家长讲座,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促进家长间的相互学习。

(2)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家长学校”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定期免费为家长开课,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教给家长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完成对孩子的共同教育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换种思路去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教育发展的领域中应该不断地寻求创新的道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将家校合作和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驿站,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有了父母给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他们开始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父母要在思想上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告诉孩子要想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人才,那么就要有承受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当然,孩子的成长还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才能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的思想观念,那么我们就要寻求有效家校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教学中利用家长资源,对课程的更新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合作有助于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使孩子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家校合作能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完善孩子性格养成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起来,然后将这种合作形成一种力量,这样才能使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3.家校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摆脱一些顾虑,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教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

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程宣传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的宣传工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要明确家校合作的目的,让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课程有所了解,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孩子学习的方法,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学习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懂得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通过有效地宣传,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队伍中来,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实践。

2.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校可以让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生的课堂中,让家长能够亲身经历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家长切身感受一下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种方法是研究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多方面起到很好的综合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弄开放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家长对孩子所学课程的理解。这样通过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学生不能只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创造一些小发明,然后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成果带到课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家庭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

学生应该把家庭的学习资源带到学校中,这种家庭资源主要是家长的生活阅历、社会经历和学习背景,还有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学生还可以把家长在生活中爱看的书籍带到学校中,这种方式是比较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促进有效家校合作的思考

1.建立健全明确的家校合作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那么就应该实行家校合作管理机制,但是现在还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样就会导致家校合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家校合作的一些经验,然后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并且明确相关的管理机制。

2.学校和家长要经常沟通

为了增强家校合作,那么就要求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沟通,因为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那么就要通过各种信息和活动增进家校合作的力度。同时,教师在学生家长会上应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这样可以有利于家长和孩子沟通。

3.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

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家庭与学校要共同解决,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把家校合作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4.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

学校和家庭在合作中应该相互支持,老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学校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在尊重、关心、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有利于完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给予他们的爱与关怀。通过家校合作,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合作,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23-24.

[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156.

第4篇

一、时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二、招商负责人:张成璟

三、区域:连云港分公司管理负责区域

四、目标:签约45家,开业40家

五、月度目标分解

2021年度预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小计:

预估签约门店数(家)

2

2

5

5

5

5

4

5

4

3

3

2

45

预估开业门店数(家)

2

1

3

4

4

4

4

4

4

4

3

3

40

六、区域签约目标分解:

2020年连云港分公司签约45家

海州区

目标10家

连云区

目标4家

赣榆区

目标5家

东海县

目标6家

灌云县

目标4家

灌南县

目标3家

日照市

目标4家

其他地区

目标4家

学校食堂或其他封闭区域

目标5家

七、完成全年目标的方式和具体落实方法

1、丰富手段,尽可能多的获取招商信息。

(1)所有门店门头和外卖台在显眼位置加装招商400电话标识。

(2)在门店内外张贴新的招商优惠信息,针对消费者和店内员工。

(3)定期进行招商会和配合营运部门进行招商活动,特别是新门店开业时,配合开业气氛做好推广工作。

(4)配合营运部门一起投入线下广告,公交车体,固定广告位等。

(5)线上推广继续投入

2、分公司全体动员,储备更多的商圈和门面信息

接下来的12月和明年1月份,动员全公司的人力资源,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地毯式调查,确认更多的商圈和门面位置,保证储备数量达到80-100个,为明年招商工作打好基础。

3、针对重点区域做好地推工作以及丰富地推方法的多样性

(1)确定优质商圈或优质乡镇后,制作宣传物料发放到区域范围内做初步地推,在区域内设置固定的广告位,提高品牌认知

(2)招商人员带好桌椅和宣传物料,到区域内进行深度地推,为意向和潜在的客户解答疑惑,选取优质门面位置,在签约后方便加速开业进程。

4、制定招商政策,刺激老加盟商开新店,鼓励乡镇加盟商在区域内开二店

(1)利用核心加盟商机制以及优惠政策,尽快摸底全体现有加盟商的再开店意向,确认意向后协助选取优质商圈和门店位置,加速开业进程,成功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2)鼓励乡镇加盟商在乡镇内开二店。

5、制定翻牌政策

(1)在市区和城区不易开店的商圈和位置寻找生意较好的早餐店,沟通翻牌或供货。

(2)在市区和城区开店成本较高的商圈和位置寻找合作伙伴,在他们现有门店内嵌入和善园,给他们快速加入早餐市场提供便利。

(3)在不易开店的乡镇,寻找生意较好的早餐店,沟通翻牌或供货。

6、加群,跑学校,更快的获取档口信息,对其他封闭区域进行梳理

(1)食堂档口的招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更快的获取到一手资源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店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位置,所以明年要更多的加入各类食堂招商群,也要对重点学校保持关注,一旦开始招标,能够尽快的得到消息。

(2)对区域内大企业的封闭区域进行梳理,争取开出区域内的第一家企业门店,而不仅仅是供货。

7、加快新区域的开发,落实人选,开好第一家店

(1)在2021年一月底之前确定明年可以开发的新区域

(2)在2021年一月底之前确定人员以及签订合作意向,收取定金

(3)完成前两项之后,协助他们尽快完成第一家店的开业,并且保证开业效果,达成爆点效应,促进区域内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

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01-04[作者简介]周先荣,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校长。

我校地处繁华的“人间天堂”苏州,但学区内有30万左右外地务工人员,生源状况特殊。先进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师资力量,特殊的学区状况,使我们备感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的紧迫性。我校的教育创新,可归纳为“一制三论”。一是教育双分制,二是德育珠峰论,三是倡导第三种教育改革探索论,四是学习合作论。

本文围绕我校开展的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大转向,即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从作为教学形式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实质的合作学习。以下简要论述小组合作学习重大转向的意义、基本理论、基本力量。

一、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

人走向社会,需要三大能力。一是自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三是碰到问题和面对任务研究探索的能力。这三个能力简称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这三大能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个学会,是相似的表达方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能力,同样可以归纳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索三大能力。学习需要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有明显的帮助。学需要在碰到问题时研究探索。

在我们教学的传统里,在我们的学校里,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是一直强调的。而对于合作学习,常常只是作为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教学形式,在很多学校,是基本不采用的。

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实际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应当倡导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从基于教学形式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实质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应只是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教学形式,而应当是一种必须重视的实质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目标。学校以践行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的形走向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学校在合作中开展各个环节的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个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为了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从教育质量的角度看,许多成功的典型告诉我们,践行合作学习,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合作学习可以做到素质教育和学习成绩双赢。

能力三角形的概念。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这三种能力要素构成一个人的能力三角形。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帮助学生打造自身的能力三角形。这个能力三角形,既是学生在学校高效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建功立业的需要。

教师教学的三种力量:教师的教学,一靠教师自己,二靠学生能力,三靠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力量、学生的力量、学习小组的力量组成一个教学三角形。

学校教育,一靠教与学的改革,二靠课程的改革,三靠教育评价的改革。学校教与学的改革,学校课程的改革,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组成一个整体的学校教育改革三角形。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校教师,包括学校的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大道理还不行,只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才能真心真意去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实实在在获得合作学习带来的诸多效果。

合作学习到底有没有作用?合作学习有哪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于合作学习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总结出了合作学习基本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指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主要有组织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团队的力量、竞赛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管理改革的力量、家校合作的力量、专家指导小组的力量、德育的力量、评价的力量等。

在这里,我们提出合作学习的多边形概念,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力量组成一个实际操作层面的合作学习多边形。

二、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深切地领会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就会感悟到合作学习的力量。教师只有真切地感悟到合作学习的力量,才会真正卓有成效地组织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同伴合作心理理论:寻找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动力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并不太在乎,但对同伴的评价却特别在意。有些中小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时,特别怕孤独、怕寂寞。他们最需要结成同伴群体活动,也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研究中小学生的同伴心理,使我们找到了一种学生学习的新的动力。

(二)同伴合作情境理论:寻找激发学生激情的学习情境

学生一人学习是一种情境,学生对学或群学,即学生同伴合作又是一种情境。在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许多学生原来比较胆小,后来变得比较胆大、有激情,思维变得活跃。学生好奇心、好胜心、预作准备心理、不甘落后的自尊心理等内部机制往往会得到充分激发。实践证明,同伴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改变的是学生学习的状态,随之是班风和学校的学风。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会因为学习情境和学生情感态度的改变而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师组织同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增效理论

同伴学习小组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得力助手。学习小组是教学的第三种力量,是教师实现自己教学目标的得力助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可以增加教学的能量,如交流讨论、问题理解、互帮互学、督促检查、作业批改、作业订正、评比激励等。教师的教学目标,在难以实现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有质量的同伴学习小组,有其自身的组名、组徽、组训、组规、组歌。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和小组目标,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梦想,小组的组织功能,能够像一个单位的党支部一样发挥作用。哪个地方的学习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伴合作学习的作用就指向那里。

具体地说,教师感到哪些知识重要、哪些知识学生可能掌握不牢、哪些学生可能会有问题、哪些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就在那里组织合作学习,就在那里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四)助人得益增效理论

首先要培养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让学优生明白助人得益的道理。学优生帮助其他学生,在帮助过程中有两大收获。一是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二是能在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学校要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优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帮助同学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五)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增效理论

知识点在不同思想的交汇碰撞中,能够越来越清晰。实践证明,与人常交流,知识心里留。交流讨论、提问质疑、相互评点、反复叙述表达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会增加见识,有助于形成德识才学中的“识”,而“识”的形成,特别有利于学生思想方法的形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六)同伴合作学习的人力资源理论:学校着力培养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伴合作学习在学校真正、全面而深入开展,形成制度、形成文化、形成全校师生自觉的行为。学校首先要形成强大的合作学习人力资源。如,一个班级,有8个得力的正副组长,有6个得力而有经验的学生助教,有各个方面的合作学习积极分子。这个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合作学习要有积极的学生去做,而积极的学生是可以培养的。学校着力培养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事半功倍是显而易见的。

(七)同伴合作学习的杂养成理论

学生在小组合作、生生交往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能提供学生学习、生活的平台和机会,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高效而且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实施同伴小组合作学习以后,我们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什么?我们把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一种活动,看作是一种生活。课堂同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活动和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真诚、平等、同情、关爱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

(八)家校合作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家长对学生的家庭辅导越来越重视。学校可充分与家长合作,通过家校协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操作方法:学校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目标明确、数量有限、难度不高的学习任务,告家长,由家长督促、引导学生完成。实践证明,家校协作,深入沟通,联合采取措施,向着同一目标形成合力,教育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三、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力量

实质性合作学习对推动学校教育有强大的力量。教师只有真切地感悟到实质性合作学习的各种力量,才会有方向地组织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组织的力量

同伴小组合作学习,学校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这个投入,关键是组织工作,如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做好了,就有了组织的正能量,就有了团队的正能量。学习小组如同一个单位的优秀党支部一样发挥重要作用,教育教学的质量必然会提高。

(二)制度的力量

同伴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形成制度。只有形成制度,变为学校文化,变为教师、学生、家长自觉的行为,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真正效果。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许多实质性工作,可由同伴学习小组去完成。

(三)文化的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是要有明确的制度。而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要达到效果,始于制度坚持,形成学校合作学习文化,学校合作学习变为教师和学生自觉的行为,就是学校合作学习文化。小组合作学习,最关键的是“一态三风”的改变。“一态”指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等。“三风”指学风、班风、校风。“一态三风”的显著改变,家长由衷地感到放心和高兴,教师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幸福。一位教师说:“以前,我要花好多精力督促学生放学时排队。现在,我还没出办公室,小组长就把学生放学排队的事都做好了,而且做得很到位,令人很放心。”教师普遍感到以前教师做的很多事情,现在学生自己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创新。在一个班级,我们刚问起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学生脱口而出:“我们现在是徒弟不会师傅教,师傅不会大家教,大家不会教师教。”在学生充满信心的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

(四)团队的力量

在一个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学校里,学生的各种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中会涌现出各种学习团队和学习兴趣小组。学生中的各种团队,有两大特点。各种兴趣小组,一是具有兴趣成分,二是具有合作成分:各种志愿者联盟或学习共同体,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使合作学习在多个方面卓有成效。

(五)榜样的力量

在一个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学校里,学校应当树立各种合作学习的榜样。如学校十大合作学典型,十大合作学习助教典型,十大合作学习进步典型,等等。每个年级、班级都可以树立各种合作学习典型。树立典型属于教育评价,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六)管理改革的力量

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是班级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后,学校管理深入到了小组管理。优秀的学习小组,决定学校教学的质量。

学校规定每个教师都要带好一个小组。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借鉴了企业的团队建设方法。企业的团队建设分下面几个阶段:1.形成阶段;2.震荡阶段;3.规范阶段;4.发挥阶段。根据学校的小组建设,把小组从建立到成熟经历的几个时期归纳如下:1.形成期;2.凝聚期;3.升华期;4.收获期。学习小组配合默契,有强有力的一体感,各科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小组已完全成熟,工作效率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小组成员学会了彼此建立联系,能主动承担那些为了完成小组活动而必须具备的角色,并且积极主动富而有成效地工作。

(七)家校合作的力量

家校合作教育,本质上也是学校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许多教师、家长觉得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十分理想,心里很急。怎么办呢?家校合作教育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方式。

(八)竞赛活动的力量

学校合作学习的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的组织,是重要的方面。竞赛活动使合作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因而能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以数学学科为例,不断组织数学基本功竞赛。如周一布置竞赛任务,规定竞赛时间、竞赛内容。竞赛后给予各种奖励。这种竞赛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

初中生学习心理告诉我们,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自尊心、好胜心。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同伴合作活动心理,竞赛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中这种广泛存在的心理作用。

(九)专家指导小组的力量

合作学习应积极利用教师这一资源,成立各种合作学习的专家指导小组。有专家指导的合作学习,其产生的力量和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合作学习必须发动学生,合作学习也必须发动教师,学校树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合作学习典型,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学校合作学习的开展。

(十)德育的力量(德育珠峰论)

在合作学习以后,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以此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其具备开朗、活泼、友善的性格特征,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阵地。

朱小蔓教授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场所,换一个角度,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过程这个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以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可以在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怎样相互尊重,怎样具备合群、开朗、活泼、友善的性格等方面做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

(十一)培养善于合作的人,使学生具有合作的力量

学校开展合作学习,首要目标是培养善于合作的人。学校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培养善于合作的人。如:对人真诚,性格开朗,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精神,遇事有担当,善于帮助别人。在学习小组中,朝气蓬勃,落落大方,行为得体,发表意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机智幽默,善于对待不同意见,从善如流、沉着稳重等。

(十二)教学评价的力量

教育评价提供衡量教育过程或结果的标准,它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过程的展开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育评价必须同时跟上。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配合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不断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打分,及时而有效地激励、鼓舞学生。又如,把学习中小测验作为团体赛,比小组总分和小组均分,于是学生会和体育运动中的团体赛一样相互帮助和人人奋勇个个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考已然落下帷幕,我校在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我校上下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根据中考导向,积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方略,以追求实效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克服了本届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薄弱的困难,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可用8字来概括“稳步推进、再创新高”:有36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正榜录取,其中两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提前录取进高一实验班,在社会上赢得了新的声誉,再创了三中新佳绩。

一、强化目标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战略目标凝人心。在第一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就向大家阐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两个聚焦”战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学困生。聚焦尖子生,力争08年中考考取重点高中并轨生指标“保30人,争40人”,使大家对进重点高中人数有清醒的目标,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扩大学校的声誉而不断努力。聚焦学困生,使大家对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为提升三中的整体素养、提高三中的整体实力而不断努力。定目标有方向,此举措及时地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目标,凝结了大家的干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细数起来,我们在“两个聚焦”上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优秀率;二是抓前200名,保考取高中率;三是抓差补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稳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态;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导,保提高学习效率;七是抓复习策略,保巩固复习效果;八是抓质量监控,保实现目标。

2.分解目标聚人气。在分解目标上,我们因班制宜,分别采取“确保、力争、合推”之策,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三个实验班每班上滨中并轨生“确保”10个指标,“力争”12个指标,“合推”是关键,三个实验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标上寻突破,共同研讨方略。为了变压力为动力,初三老师远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调控,通过排队摸底、分类指导,聚焦优秀生的培养,依次推进,奋勇争先。初三年级全体成员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把个人成就感与年级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管校长薛天明同志和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时指导,适时整改,做好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级各备课组内部能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和谐、协作、共赢的教研组文化;不同学科之间能协调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决不过重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之间能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各科任老师能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能主动与学生沟通,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落实目标激人志。中考目标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光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到学生人头上。一是班级制定阶段目标。班主任和全班讨论制定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中考目标,并在学校橱窗里及时张贴,在交流中监督,在监督中前进。二是口号激励。每天课间操期间,由值日领导组织学生进行口号呼喊,在口号中激发激情,在口号中激励斗志,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备考思想的培养。三是誓词宣誓,每周升旗仪式上,尤其是百日冲刺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宣誓,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义无反顾,迎接挑战,书写人生的灿烂辉煌。四是张挂学习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现的优秀生的照相都张贴在橱窗里,通过学生展览和事迹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

二、强化质量意识,构建“三全”型的质量管理模块

1.组织保证有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初三年级一盘棋,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所有初三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拧成一股绳,起早贪黑,与学生一起并肩战斗到最后。一是根据我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本届初三开学之始,校长室就决定成立初三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唐于海同志任组长,薛天明同志任副组长,徐伟、徐永盛、嵇为民、李功流四同志为成员组成初三年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初三教育教学工作,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协作促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为中考的再度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细化中考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年级组签订“年中考目标责任状”;年级组与班主任签订“班级中考目标责任状”,明确各班级的中考目标和任务;与科任教师签订“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状”。全体教师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体教师能围绕教学和中考目标而努力工作,能有大局意识,克服各种困难,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并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实施早晚餐免费制。学校为有早读、晚自修、值班任务的老师和领导提供免费餐点,虽不丰盛但有温情,虽不昂贵但有人情,使“三中是我家,质量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

2.团结保障合力。初三年级组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一着不让,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把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一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周查制、学情调查制、学生评议制,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从把好教师备课关做起,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及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特别是理科的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要以基础知识巩固和知识点的归纳为起点,进行适当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拾遗补缺、弥补疏漏。二是师生同用教学案。一轮复习开始后,我们发扬传统,在授课中使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由某个教师具体准备,上课前要上交到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处,经审查后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这样保证了课堂精讲。三是周周练促提高。从第6周结束新课后,初三进入周周练阶段。要求周周练必须为综合训练,不得照抄资料,要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加工整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努力保证了学生的精练。四是质量分析求反馈。为了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学校要求课任老师在每次考试后3日内必须将成绩报到李主任处,各班班主任及时做好每次考试成绩的汇总工作,保证每位学生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同时,每次考试后,年级组都对每班级的目标生进行跟踪分析,如果有的目标生出现较大的退步,年级组要同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促进的措施,全体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对于完成08年中考任务的关键作用,把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责任落实给相关学科老师。相关学科教师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切实履行帮助、促进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有较大改观。

3.和谐促进动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活力。为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制度考核,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激励初三教师教育教学的热情,我们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励原则,出台了《初三中考目标奖励方案》,让老师跳一跳就能达到。同时,坚持教学实绩“四挂钩”,即:与职称评聘挂钩,与人事聘任挂钩,与级别晋升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此举透明,公开,公正,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从而教育教学效率得到了保证。二是弹性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我校和谐发展的氛围。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看重人格的尊重,看重精神和价值的承认,鄙视粗野,乐于服理。因此,我们实行弹性管理,在时间上有弹性,只有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不必拘泥8小时上班时间,在制度上有弹性,只有教师多想集体,把集体荣誉感放在第一位,可以在管理上放松些。弹性管理,真正显示了我校人文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校创造了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仅是小小的新的进步,与领导、社会期望的距离还很遥远。由于环境、学生基础及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今后的道路将更艰难。然而我们三中人仍然充满信心,将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细化措施落实,深化常规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趁势而上,力争在良性循环的起点上走下去!

第7篇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应用和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大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信阳师范学院是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起始于1992年信阳师范学院设置的旅游学系, 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正式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学校首个国家级 “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6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在校本科生近900人,迄今为止已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20多年的专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社会声誉,在省内外高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没有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需要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外联营销、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高层次管理人员、应用性人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其他类型高校(如“985”、“211”高校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高校)基本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和其他高校的定位趋同,没有与地方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没有突出地方特色,是的培养目标宽泛,成为没有目标的空目标。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

地方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几年如一日不变,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实行讲授为主,没有随着行业、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与改革。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方向开设教学内容,并且以《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管理原理》作为主干课程,教材采用南开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出版的教材十几年没有进行更新或者升级。在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突出;并且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没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和其他非应用型专业一样实行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队伍单一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以校内的硕士、博士为主,并且随着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大批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的硕士和博士进入地方高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单一化严重。例如地方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对于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没有要求,这样的学历和科研门槛把许多优秀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人才和精英拒之门外,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越来越单一和同质化,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校企合作形式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也开始了校企合作的历程,但是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许多地方高校为了应对各种考核、评估和检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有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纸协议上,有的合作开始不久就停滞不前。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专门设定指标和分值,地方高校就针对指标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举行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其他的具体合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学校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路径――信阳师范学院为例 我校积极推动专业集群转型,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集群转型,工商管理学院围绕专业转型开展了积极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改革研究对象,2015年获得学校首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此为契机,学院增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培养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意识,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束缚,创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推进校政、校企互动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合作倾向性 人际信任 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43-01

研究者认为,人际关系质量会影响合作,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影响合作,人际关系的质量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反映。(王磊,2010)因此,人际信任、自我控制与合作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同时,有研究者认为,对于合作过程中的动机应该加以关注,研究者应该研究合作意向(赵俊茹,2002),即合作倾向性。

研究发现,对124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信任、合作倾向性量表的施测,施测时间为学期初和学期末,结果发现,第一次施测的人际信任得分与第二次施测的合作倾向性得分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21(p

社会心理学家杜瓦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存在四种解释水平,一种水平是个体内水平,只考虑个体本身,不考虑他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一种是人际和情境水平,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种是社会位置水平,考虑的是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种是意识形态水平,考虑的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影响。合作倾向性既包含了个体自身,也反映在人与人之间,也反映在人与组织、群体,也反映在群体与群体之间,因此,在培养合作倾向性的策略上,要考虑不同水平层面的培养策略。我们认为,培养个体合作倾向性,需要从个体自身、班级、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从而真正提高个体的合作倾向性。

一、在个人层面上,需要培养个体的目标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

自我控制对于大学生合作倾向性有着积极影响,自我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目标选择坚持,抵制一切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

教育部明确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必选课在大学开设,同时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未来规划意识,不同年级对于未来的态度是不同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应该分年级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比如一年级进行自我认知探讨,大二进行择业训练,大三进行技能培养和实践锻炼,大四进行岗位实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同时在坚持目标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个体抵制诱惑的能力。

二、在班级层面上,培养班级氛围,形成“我们”意识

人际信任的养成在于人际之间的接触,有共同行动的经历,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对共同经历结果的解释。比如任务失败后,团队成员如何解释,是作为大家共同的责任,还是出现推卸责任,把失败看成大家共同的责任更有利于合作倾向性的培养。因此,“我们”意识的培养更为关键。如何养成“我们”意识,在大学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程学习,目前,大学课程学习中小组学习的形式越来越多,而对于小组作业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小组作业的成绩是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平时成绩,小组作业好则每个成员的成绩都好,小组作业差则每个成员的成绩都差,从而把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我们”的意识。研究者通过准实验的方式,发现共同目标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合作倾向性。(王磊,2011)

三、在学校层面上,合作氛围的塑造更为关键

从众理论提醒我们:个体形成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群氓的时代》的作者指出,“不借助于个体心理学,也许不能明白有人为何要杀人如麻;没有群体心理学,则人们永远无法理解,为何仍会有那么多人认为他不但做得正确,并且伟大无比”。因此,学校对于合作氛围的塑造就非常关键。根据现实群体冲突理论,当几个群体发现他们在为同一种物质资源进行竞争时,自己所属群体的团结感增强,因此,组织不同形式的竞赛能够有效激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久而久之,个体就会形成合作意识。比如,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竞赛,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比赛,学院与学员之间的竞赛,这种比赛的特点就是以群体或组织的形式进行,增强群体内部的归属感和熟悉感,促进群体内部的信任感,进而提高个体的合作倾向性。同时,这种竞赛也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互相接触,从而减少对其他民族大学生的偏见意识,促进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互助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磊.个体与群体视角下的合作倾向性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木桶理论; 教师队伍; 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和保障,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形象的诠释: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在同一高度的时候,木桶的盛水量才是最大的。就学校发展而言,只有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就必须合理操作,系统安排。同样,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既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1]教育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教师的管理思想,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的需求,做到民主参与决策,才能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工作氛围;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合理分权,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相互影响,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高教育活动的管理效率;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公正性和民主性原则 ,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建立以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内容的科学化评价机制,激励与竞争并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管理。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所有木板的质地、厚度都必须一样,木桶的桶底也必须有相应的承受力。也就是说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板的厚度、质地、水桶的直径大小,取决于木板基础资源。当前,由于各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差异,教师生存状态,工作态度,价值观也必然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各校教师素质基础也必然各不相同,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者必须针对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以适应学校发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2]学校制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适应教师发展。管理目标只有得到教师认可,平等参与,体现公平和民主,才能得到教师拥护,才能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激发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形成竞争活力,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促进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并且持久稳定,那么所有木板之间的衔接必须严丝合缝,还取决于水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如果木板之间咬合不紧,最终的结果是漏水甚至散架。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与人合作。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所谓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指的就是学会合作。[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当前,知识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人才观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目标的更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都促使教师要履行多种职能。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样样精通,也不可能事事通晓,教师只有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共当责任,获得心灵的慰藉,才能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制度。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高度不够,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构成木桶各个部分如果是参差不齐的,决定整个木桶的储水量,却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除了让所有的板子都维持“足够高”的高度外,更要注重对“短木板”开发、培训和激励。同样,只要学校里有一个教师的素质较次,就足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想提高每一个教师的素质,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当前,广大教师中的还存在许多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较慢、专业素养不高、敬业精神不足、竞争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低靡 的“短板”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强教师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表扬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发挥引领示范榜样作用,形成共同学习发展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凤春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傅维利 《教育问题案例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葛金国 《学校管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

4.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 《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叶澜 杨小微 《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郑金洲 《教育碎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注释:

???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 《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页

第10篇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各界要求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家对有关家校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目标制定小组”(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把“父母参与”( parent involvement)列为第八项国家教育目标。即“每一个学校都有责任鼓励家长与学校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家长参与,以帮助儿童在社会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学习方面的健康成长”。许多中小学也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家校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家长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对家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多重的家长角色

1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

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别人的威胁。在这类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面谈经常只限于讨论个别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是纪律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家长只对自己孩子的进步感兴趣,学校则要求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其孩子进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也许,美国的家长在学习和帮助教师方面不一定就比我国的家长更热心,但是由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功课,在许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上有大量的家长教育的资讯。随便登上某个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一般都有PTA(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的英文简称)这一栏,其中一定有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除了网上家长教育,学校是家长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报告,题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 Ready to Learn: 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为进入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优先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就是培养称职的家长,在每一个州发起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教育计划。具体到学校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学习的方法有:a.借PTA会议之机,在小组内向家长解释生物或历史教师如何用合作学习法教授课程;b.邀请家长参加教师的在职培训;c.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他们还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更多信息: 定期出版学校和班级的时事通讯; 在整个学校和社区(包括银行、商场、市政府/乡政府)展示学生作品; 组织学生展览和课程节日; 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所以,如果说美国的家长能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美国的学校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在支持的范围上,美国的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设施、信息,还能参与学生的评价、课程改革、学校日常事务等。

对部分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教师、咨询者和其他教职员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参与的目的,而且是他们追求的唯一一种参与形式;但对另一些家长来说,这只是起步。他们会从这类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勇气和经验,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2作为自愿参与者

克莫(Comer,199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校发展项目”(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学校中,有10%到15%的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学校服务。

参与教学,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新移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单独辅导,同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意识地分层教学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特长,他们往往会被邀请在课堂上辅教甚至主教某些课程。

家长常常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对校运会、艺术节、庆祝会以及郊游等,家长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帮助编辑印刷相关宣传单,装饰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家长发挥了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此外,也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们举行活动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担忧。

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拘泥于标准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学权力过分集中,、教条主义盛行。为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作为努力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允许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允许他们了解、掌握学校教育的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呼声中,许多家长纷纷在其子女所就读的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他们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联手管理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

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家长们常常帮助学校筹集经费,填补政府经费削减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学用具、清洁用具、科技设备、教学资料甚至教师工资。据统计,近年79%的家长为孩子就读的学校捐款,39%的家长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至少捐300美元。基层PIA为了筹集教育经费,可谓尽心尽力,除了鼓励会员捐款,收缴会员费,组织会员向亲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资外,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比如向家长售商店或餐厅的优惠券;组织一些学生竞赛活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成绩相应给予奖励作为对学校的捐赠,如跳绳比赛,约定每跳多少下就为学校募捐多少钱。这样既为学校募集了经费又激励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有了PIA的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对家长而言,为了让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会吝惜捐款(这些钱是可以抵税的)。当然,所有这些捐款都由PTA委员会统筹安排,其账目受到严格的审计,而且要向家长、教师公开汇报。

3作为决策者

美国的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参与儿童教育计划的制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理论上,美国的家长交纳了教育税,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监督其税款的使用情况,这是美国人参与学校决策的法律基础。美国1974年《公法93-380》规定,有联邦资助的学区和学校,应成立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包括大量的家长,以协助教育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一年以后,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出台,规定家长有权参加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这部法规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对普通中小学的家长参与管理也有深远影响。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鼓励家长―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长的利益。所有团体都吸纳家长成员参加,并确保其接受诸如政策、课程、预算、学校改革行动、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适当培训,所有的管理机构,都给予家长平等的代表权。在设定学校目标、开发或评价学校有关项目与政策时,允许家长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并促进家长参与学区、州及全国的委员会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解决。家长―教师协会、家长顾问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组织形式,其中家长―教师协会(PTA)是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学校PTA往往会派出家长代表与学校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共同计划、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政策与行为切实符合学生的利益,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们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学校系统的政策和实践、家长教师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成绩通知书、家庭作业、学校中的社团等问题。家长们积极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的、具体领域的目标以及学生所学课程,在课程的适当性、课程修订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校参考。另外,家长们为了一种专门的问题而组建的团体,是家长能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另一种形式。

二、 原因分析

从美国家长在中小学家校合作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可以看出其家校合作达到较高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能顺利实现这一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希望通过下面的分析能够对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明确纳入了联邦政府的法律,使其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的修正案,其中在“第一条款”明确提出,有联邦资助项目的各学区应成立家长咨询委员会(Parent Advisory Council ),以协助学校设计、发展和实施那些促进低收入家庭儿童发展的计划,该委员会成员应从学生家长中选举产生。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被正式纳邦教育法规。以及上文所提及的《残疾儿童教育法》的出台,规定了家长有权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2000年目标:教育美国法》中也规定:每一所学校都应积极发展与家长的合作,使他们配合教师帮助儿童在家学习,并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

2. 正规化的组织机构促进其长足发展

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家长―教师协会(PTA)已经呈现出正规化的趋势,形成了从全国、州到地方的一体化机构,它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多样积极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难看出,PTA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为家长作为参与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还为家长自愿参与学校教育,如在组织家长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尽心尽力。并且,家长参与学校决策也主要是作为PTA的一员在PTA活动或会议的过程中进行。

从全国到地方到学校的PTA有共同的任务,共同的活动,完备的组织形式,完善的规章制度,高一级的对低一级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历史之久,人员之众,成就之巨,使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问题的民间机构。

3. 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氛围

凡属于民主开放型的管理模式都比较注重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集权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则倾向于把学校与环境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履行它的职责。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在管理模式上属于典型的民主开放型,校内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高度的办学自,校长与教师、家长分享一部分权力。家长代表直接参加校委会,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美国国家校董会联合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还积极探索让所有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即“分享决策(share the decision-making )”。这类的途径有组成“现场理事会(site council )”或“专题议事小组(single_purpose team)”,其中包括家长、学生、社区代表以及所有直接受政策影响的人群的代表。这类组织只能通过校董会对公众负责,与校董会权力共享(collegiality )、相互合作(collaboration)并且少数服从多数(consensus)。

4. 学校积极主动的为家长创造了参与教育的条件

第11篇

关键词:体验式 家庭教育沙龙 互动新模式 “展光” 教育

一、体验式家长教育活动

2012年9月,沧州市南环小学启动“体验式家长活动”。“体验式家长活动”是让家长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思想,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经过感知、理解、领悟、操作、交流进而生成反思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达到提高家长对自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用正确的观念、行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和谐共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依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主题活动,帮助家长在参与中感悟、提高教育方法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同。但是,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学校依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按班级选择不同的活动课程,把家长活动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间又密切关联。

一年级:家庭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方式,家庭系统才有改变的可能,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有望顺利进行。

二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石――家庭系统。家庭内部和谐,系统运行平衡,亲子沟通才会有效,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三年级:家庭教育的难点――情绪管理。和孩子有效沟通,家庭系统就会和谐,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予以实施。

四年级: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传承。负责任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成长能力,都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其他生命。

五年级:家庭教育的目标――学习成长。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主动行为,获得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

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础――珍爱生命。本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家庭成员珍爱生命,焕发生命活力,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2.从家长行为中寻找基点,促进家长在游戏中领悟身教重于言教的必要

有学者说:孩子不是在教育中长大的,而是看着家长长大的。可见家长的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镜子。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屡屡闯红灯;在自己家保持清洁卫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却随手丢掉垃圾,那么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据此,我们在一次家长体验活动中,开展了“撕纸”活动。为了避免家长的思想负担,活动前教师没有做任何暗示,只强调:“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按我说的去做就可。‘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撕掉右下角,再对折撕掉右下角……’”在展示作品时,家长们看到了个性差异与创新性,体验到了专心倾听的重要,独立操作的重要。有部分家长每次将撕下的纸屑丢在地板上,当教师用照相机拍照他们丢弃在地上的纸屑时,家长们立刻觉察并羞愧万分。有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教啊!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还有的说:“教师无声的教育改变了我几十年的陋习。”发自肺腑的领悟,成为家长以身作则的新起点。

3.创设平等、共识的体验氛围,营造积极、生动的体验环境

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一方有居高临下的意识就会产生交流的尴尬。在体验式活动中,老师既是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感悟者,与家长是平等、和谐、互相沟通和融合的关系。如在游戏“击鼓传花”中,大家围圈而坐,首先在形式上形成了平等。游戏中,教师与家长随机的自我介绍,营造了相互学习的氛围。参与游戏的几位教师活动前结合家长的表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的案例,在活动中悄然引导,很快就将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在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中让家长有所感受和体悟。

4.平等的感悟交流,是活动升华的平台

每次活动,家长都有很多感触,畅谈交流是分享,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轻松的氛围给大家带来畅所欲言的机会。家长、老师通过实践与反思,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凝聚力在增强,家校合作更融洽。随着家长对体验式活动的认可,我们确立了目标及课程流程:

(1)进入环节――破冰

[目标]营造体验场,使家长的身心走进课堂,为后续环节打基础。

(2)重点环节――感受

[目标]提出问题,展示现状,检视自身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促家长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引起心灵的震荡。

(3)核心环节――应对

[目标]建立科学理念,学习应对技能,丰富亲子关系技巧。

(4)检验环节――评估

[目标]检验家长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巩固环节――作业

[目标]家长学习、使用课程理念处理日常亲子关系,提高子女教育的效能。

(6)交流环节――分享

[目标]家长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子女教育效能。

活动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沧州晚报》给予报道,三位老师的活动课在省家庭教育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二、家庭教育沙龙活动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沙龙”活动,是家教活动的一个创新举措,传授了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凸显了家L行为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大影响。

活动一开始,老师便抛出以下问题让家长们共同发言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幼苗要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如果你的孩子就是这棵幼苗,你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要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样,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家长们踊跃发言:

幼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肥沃的土地,细心呵护成长的人……

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乐观,健康,活泼,快乐,自强自立,诚实,博学多才的人……

老师说,希望孩子有这些特征,那么你作为家长,有没有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特征?父母是孩子的根,家长的自我觉醒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在沙龙活动中,老师抛出了四个命题案例,由在场的家长分四组讨论:

案例一:一8岁男孩很顽皮。一天,他与同学打架回到家,大哭不止……

家长们讨论:1.安抚情绪;2.询问原因;3.学会包容;4.自我保护……

老师说,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是这样处理的:先问孩子,你这么委屈,需要老爸怎么帮你?孩子说,老爸,你要帮我把他杀了,你带砖头去帮我砸他。老爸说,好。于是老爸上楼拿了一袋衣服下来。孩子问,我让你去拿砖头砸他,你怎么拿了衣服?于是老爸跟孩子说,我们明天去杀他,去砸他。这样,有可能就伤了他,警察叔叔就会来家将我们带去坐牢……所以我们要多带些衣服。于是,孩子便说,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是我先推他……父子的沟通中,孩子的气消了,事明了……

案例二:孩子上学后,写作业很拖拉,你经常要陪他到很晚……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制订学习和生活时间表,承担未完成作业的后果,商量做作业的时间。2.是否作业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3.作业难,没有兴趣……

案例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你发现孩子很粗心,总是错很多……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家长只签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独立面对;2.孩子不能出错吗?出了错就一定要头B穑课颐且宽容孩子;3.家长和孩子共同检查比赛,多鼓励;4.先复习,再做作业;5.鼓励孩子多读题;6.先鼓励对的,再指出错的,孩子更能从心里接受;7.家长假装不懂,让孩子教自己。给孩子成就感,体现孩子的价值。

案例四:孩子喜欢玩电脑,对学习没兴趣……

家长与老师共同讨论:1.家长做榜样。自己不玩游戏,不玩手机;2.多做户外运动;3.亲子多沟通,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等等;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通过活动,家长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向:接纳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求,民主平等地沟通,欣赏和鼓励孩子。

三、“三加一”互动新模式

我们利用家长会、开学典礼、毕业仪式等,各组织一场家庭教育讲座。讲座采用“三加一”互动新模式,即由三名家长与一名专家主讲。每位家长利用10-15分钟时间,和听众一起分享自己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和典型案例,最后由专家就其中涉及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5分钟的点评和分析。

讲座主题为“家庭教育大讲堂――构建’三加一’互动新模式”――教子有方。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等。组织“三加一”互动模式讲座,为家长们创造碰撞科学教子思维、交流家庭教育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

四、试水“展光”教育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在家在校表现一致,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校试水了家校合作新模式――“展光”教育,1860名师生、1800个家庭全程参与。

我校和从事习惯训练研究多年的展光老师合作,将展光好习惯训练课程引进校园。该课程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限时书写为手段,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品质为核心目标。开设课程在二至六年级,训练时间全校统一,日不间断。

课程特色:1.微视频的形式;2.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3.与所学教材同步;4.采取遵循书写速度差异设置内容显示时间;5.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6.训练注意力的同时实现语数外知识的复习巩固、书写质量的提高、记忆力提升、审题能力提高;7.学生评比模式简单有效;8.设计了家校结合的精简习惯培养方式方法――3+1学习法。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2-01

为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均衡发展,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江市教育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的《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相应制定《晋江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晋江一中为龙头校的晋江一中、华侨中学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率先运行,试点联合办学实施四年来,通过“五个一体”,即学校一体、管理一体、师资一体、课程一体、学生一体的有效载体。两校联合办学重组的美术教研组积极融入改革队伍,在学校领导重点扶持和指导下,在课堂课程课题、品牌创建和特长生培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具体成效与路径总结如下:

一、以“学科哲学课题研究”为契合点,探索联合办学教研新路径

2013年秋季,本市“小片区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晋江一中、华侨中学两校美术教研组重组成立联合办学美术教研组(以下简称新教研组),重组之初,正值学校申报重点课题“学科哲学建设与核心素养培养”,这使两校美术教研合作找到契合点,新教研组本着“资源共享,互助共赢”思想,联系实际情况选择细化国家美术教育梦想,落实学校美术学科梦想。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挖掘晋江一中、华侨中学联合办学资源,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的美术教育发展模式;制定两校《美术学科教学纲要》、《美术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全员参与逐个完成教学精品课、美术学科之美、特长生发现培养故事、深度阅读写作、学科哲理故事等系列课题研究项目。从而有效地统一思想,确实提高老师的教研执行力,促进师生生态化的共同成长;开发一批有特色的中学美术综合美育实践活动,完成多样性的美术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和全体、自主、体验、创造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二、教研组长带头,实现“一师一品牌”的美术教育梦想

教育发展关键是教师个体的发展,教研组长是美术教研组发展的引领者和主要参与者,教研组长首先要树立发展意识、全局意识,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以豁达开朗的性格感染和影响每一位组员,营造互助合作、宽松的教研组工作氛围。在工作与生活中,带头高质量地进行美术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为组员创造专业成长的机会,公正公平公开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位教师,比如,在老师们分担辅导比赛中,能带头并联合其他老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使每位教师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学校生活中,教研组长带头在学校的发展中贡献艺术智慧和力量。除此之外,教研组长要有意识地提高本校的美术教育影响力,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品牌意识。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开拓,勤于学习,乐于创新的教师。鉴于此,三年多来,笔者作为教研组长,积极开发漫画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福建省漫画教学示范学校”称号以及九次的漫画单项比赛优秀集体奖;组织辅导出版《杨银平漫画集》等师生漫画集共八本;编著漫画地方美育课程、校本美育课程共5本;多次受邀到校外做数场漫画专题讲座,发挥漫画特色的辐射作用和分享漫画品牌教学成果。以此带动全组教师积极创建各自的教学品牌,借教师特长之光,照亮美术特色教育之路。基本实现“一师一品牌”的美术教育梦想。

三、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让合作成为可能

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谈合作都是务虚的,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自从两校联合办学进入实质性阶段,新教研组最需要的是两校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信赖和协作,这时候教研组有必要制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陈燎原校长多次强调“四特生”培养目标,拓展学生成才路径,提出要实现“清华美术”梦想,这就成了新教研组第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动员全组老师共同参与,经过和两校老师和外聘教师孙明远老师协商,最终大家确定这个共同目标。接着是寻找特长生苗子,从学生的文化成绩、美术能力等因素分析考虑,在陈校长、黄副校长等领导的帮助协调下,大家形成了共识,王子梁同学是最合适人选,目标虽然确定,但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许多,师生间,生生间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在追梦的过程中,让人钦佩的是孙明远校友涨红了脸也要把技能传授给同学们的那份执着,还有默默付出的刘翼、卢金火、张克雄等美术同仁,以及陈校?L、黄副校长、石段长多次现场关心指导激励,以及在关键节点上做出科学的选择。2015年高考,王子梁同学不负众望,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实现了“清华美术梦”以后,新教研组同仁基本认可一个成功的路径:“制定一个目标,抱团集体发力”,同时,坚信了“个人只能完成,团队可以完美”的成功法则。接下来,新教研组每个学期都制定一个核心工作项目,全员参与,通力合作,先后出色地完成了“五店市文化寻根之旅”、“石鼓景园校园手绘明信片”、“晋江市乡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等美术教育综合活动。

四、结束语

当今中学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着“小美术”思想,普遍缺乏合作与融合等良好习惯,四年来,晋江一中、华侨中学联合办学之美术学科发展共同体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摸索出一条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基础学校美育发展、有利于地方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深受兄弟学校以及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对地区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