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0:2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课程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如何教的问题,注重的是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研究,而课程模式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的是整体的课程设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改革,但是,实质还是注重解决教什么内容的。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的课堂方案相比,课程模式的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课程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条件下的课程方案的,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第二,课程模式是典型的、简约的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课程方案;第三,课程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方案,以一定理论为基础,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应该如何构建呢?
一、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整个体育课程模式编制和形成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利于体育课程模式的编制意图得以彰显,让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构建起系统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订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课程与各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但是,在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它的依据,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学科之间的共同促进,进而更好地促进目标体系的构建。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应该是明确且清晰的,根据体育课程的具体特点,不能太宽泛和笼统,要对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做好扎实的准备。
二、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学科中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体育课程内容以三个方式来体现,即教材、学习活动和经验。首先,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除了注重与体育课程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注重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意义,尽量将体育课程内容呈现生活化、科学化和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其次,体育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这几种课程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并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例如:针对任意选修课,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之外,还可以允许跨年级选修。而活动课应该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活动,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得到提高。
三、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模式付诸于教学过程,其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以课程模式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课程实施的体现就是教学活动。在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体育课程研究者已经将原来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混淆不清的现状进行了改革,人们的体育课程观念和体育课程模式的学科体系越来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课程、体育课程包含教学本身。因此,体育课程模式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模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了解教学什么、怎么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使得课程模式体现有效性。例如,在一堂体育课堂中,课堂内容是一场球赛,而教师也应该结合球赛的实施过程制订好教学的方案或者意图,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模式过程中去,最后完成课程模式的评估与分析。
四、体育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不仅涉及之前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更涉及之后的课程模式的分析与改革,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从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否达到效果进行评价。探究课堂课程的价值本身,也对更好地发挥价值提供了更好的借鉴意义。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两种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要求提供证据确定课程计划是否优良,不仅用来评价某一体育课程单元的计划,还用来评价一项新的体育课程计划。而总结性评价是在体育课程实施之后进行的评价。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模式中,课程评价已经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受到了中小学教学的重
视。课程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课程模式,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几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康.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licy dilemma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amely,the lack of unification and binding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ies under the federalism,the marginalized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 policies,the weak supervision system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 lack of enough resource guarantee for the practic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ies,and the lack of practice bases for assistant polici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the United States;policy dilemma;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
收稿日期:20150625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710);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GA15208);北京市专项经费项目(PXM2015_014206_000069)。
第一作者简介:燕凌(1981―),女,河南汤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研室,北京 10019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China.
20世纪中叶起,美国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时至今日,作为体育强国,美国学校体育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肥胖问题、体育教育中的民主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表象层层剥落,不断地揭示着美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政策中存在的顽疾。本文以政策困境为切入点,分析美国中小学学校体育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分析将为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政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1联邦体制下的学校体育政策缺乏统一性和约束力
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美国学校体育在国家层面无统一的硬性规定。现有的国家体育健康标准仅作为各个州实施体育教育的参考,各个州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则有所不同。虽然几乎所有的州都有关于各个阶段体育教育的相关法律,但大部分立法并不具有强制性。表1中描述了2006年以来美国各个州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概况,截至2012年,98%的州都具备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一半以上的州对小学、初中的学校体育课程有明确规定,只有49%的州在政策上对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有要求。2/3以上的州鼓励学校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知识、技能和实践)评估。关于每周体育课程总时间的规定,很少有州达到国家建议标准(小学每周150 min,中学每周225 min),小学阶段有10%的州达到标准,初中、高中阶段仅有2%的州达到了标准。只有6%的州规定小学和初中所有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体育课,4%的州对高中提出这一要求。目前,所有州均未要求学校体育课中50%以上时间开展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仅有不到1/3的州虽然对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有明确规定,但是时间比例不足50%。在师资方面,约有1/4的州对师资要求提出明确要求,1/10的州对师生比提出明确规定。仅有2%的州对小学体育设施提出明确要求,4%的州对初中、高中体育设施有规定。很少有州要求学生参加年度健康评估(小学4%,初中、高中2%)[1]。
从近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政策有加强的趋势,但基于美国的特殊体制,其学校体育政策呈现出2大特点:一是缺乏统一性,因为美国国家体育健康标准仅作为各个州制定政策的指导,所以,各个州的差异较大,甚至有2%的州对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很多州又将部分权力下放至学区和学校,因此一个州内的学校体育政策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约束力不足,从学校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强度来看,绝大部分的州都没有达到国家的建议标准。这样的政策设计背景虽然赋予各个州极大的自主性,但却使得学校体育的实践缺乏政策上的约束。
2学校体育在教育政策中处于边缘化境地
教育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决定了其教育政策的重点所在,虽然这些教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卓有成效,但长远效应则可能令人担忧。美国的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以及“免上体育课政策”即面临如此局面。
2.1“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
2002年,随着人们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NCLB是对1965年“中小学教育行动”(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的加强。根据ESEA,联邦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对K12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提供帮助, NCLB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的作用,通过联邦政府政策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该法案的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和数学科目上的成绩,加强对基础学科的考核。联邦政府将根据学校在阅读和数学科目上的成绩拨款。这一法案需要所有的公立学校利用联邦经费组织全体学生每年参加全州范围内的标准化考试,接受ESEA资助的学校每年测试成绩必须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例如每年五年级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必须高于前一个五年级的成绩),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学校将面临经费削减的惩罚;如果连续2年没有达到目标,学校需要改进;如果连续5年没有达到目标,学校就需要重建。在这种局面下,学校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数学方面等“核心”科目中,而体育、音乐、艺术等所谓的“非核心”科目则因此让步于核心科目。美国教育政策中心(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2007年针对“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影响对349个学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法案实施以后,62%的小学和20%的中学增加了阅读/语言艺术和数学的教学时间,城市学校更为突出,76%的城市学区增加了核心课程教学时间,农村为54%。44%的学区管理者报告说这些“增加”是以体育、课间活动、艺术、音乐及其他学科教学时间的减少为代价。表2显示的是法案实施后小学阶段学科教学时间的变化,其中可见体育课程时间减少9%(每周40 min),课间活动时间减少20%(每周50 min)。表3显示的是所调查的学区在法案实施前后各科教学时间的数据,从学区整体情况看,体育课程每周时间减少比例为35%,课间活动时间减少比例为28%。
表 2NCLB后小学阶段各科教学时间的变化(2007)
在NCLB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时间及课间活动时间的大幅度缩减不仅使体育教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充分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
2.2免上体育课(Exemptions from Physical Education)的政策
2012年美国国家体育概况报告(2012 Shape of the Nation Report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SA)中显示有33个州允许学生以下列活动代替体育课――初级预备役军官训练团(Junior Reserve Officer Training Corps,JROTC)(18个州)、校际运动会(18个州)、军乐队(13个州)、拉拉队(11个州)、社区运动(4个州);有28个州授予学校或学区基于如下原因允许学生免上体育课的权力――健康、残疾、宗教、提前毕业等,有6个州由学校或学区决定免上体育课的原因[2]。从美国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看,以上政策具有较强的实践逻辑,体现了教育政策的灵活性;但是从学校教育的系统特性和组织特性来说,可以肯定的事实是上述政策中所列举的活动并不能系统地向学生传输体育锻炼知识和技巧,不能很好地达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目的[3]。虽然目前尚无关于上述政策对学生体质影响的数据研究,但是很多研究者、教育者对这些政策提出了质疑。
3学校体育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薄弱
执行报告是监督政策执行的方式之一。美国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汇报制度,表4中显示了2012年美国各州关于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政策实施情况汇报的要求,绝大部分州(小学82%,初中和高中86%)不要求学校和学区向董事会、家长、州政府汇报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少数要求学区汇报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政策实施情况的州(小学12%,初中和高中6%)仅要求汇报学校体育课程总时间、学生参与程度、学校体育活动。例如南卡罗来纳州规定:每年6月15日,学区需向州教育厅汇报学校每周体育课程时间及学校提供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目前,尽管大部分的州要求将体育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但是很少有学校能够遵守政策所建议的时间安排,即使学校在课程表上安排了体育课,但是缺乏学生参与情况的数据,也没有体育课因故取消的情况报告,无法反映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很多学校在报告中写到已完成相应的要求,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有调查显示2013年高中里每周都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比例48%,每天都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为29.4%[4],这一数据意味着一半以上的高中学生达不到每周都参加体育课的标准。这种学校体育执行情况的局面一方面由于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强,更重要的源于监督体制的薄弱。
学生健康评估也是反映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的工具之一。美国除了爱荷华州,其他所有的州都有自己的学校体育执行标准,但是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问责,很多学生无法达到指定标准。2008年的一项调查对180名45年级儿童的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达不到标准,这一测试结果反映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不足的现状。此外,学生健康评估的工具也十分关键,NASPE在2010年提出合格的学生健康测试的标准,见表5。有调查显示,一般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估主要基于以下标准:参与程度96%,努力88%,进步68%,出席58%,观察的技能25%,家庭作业11%[2]。以表5的内容为依据来说上述6项标准并不能反映学校体育教育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目标。
所以,从政策制定角度来看,美国学校体育政策缺乏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问责环节薄弱,使得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执行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表 5实施健康测试的学校合格与否的标准[2]
合格的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的体质健康测试
小学,教学重点是运动技能,课程中要解释健康相关内容,课程侧重健康教育教学中很少诠释体质健康,学生不能理解体质健康的好处,不知道如何制定健康计划
健康测试是将个体的目标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中学阶段,学生利用体质测试数据设计和实施个人的健康计划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缺乏有意义的理解、诠释和应用
体育教育者利用体质健康测试帮助学生理解、享受、提高、保持他们的健康(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调整修改自己的健康目标)体育教育工作者利用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进行分班
学生在身体上做好了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准备学生没有为体质健康测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4学校体育实践的开展缺乏充足的资源保障
当前美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亦受到许多现实问题的约束,这些问题涉及范围包括3个层面,分别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有学者曾经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阻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6。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学校经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师资、学生心理4个方面。
表 6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阻碍因素
因素小学中学
学校层面设施不足;时间不足;课程较多;经费不足;器材不足;员工支持不足;行政支持不足;专业性不够;体育地位低;班级规模大;预算限制;基础设施匮乏;学校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师资不足;缺乏体育课程评估设施匮乏;时间不足;课程设计限制;资金不足;关于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学校的社会经济角色认识不足;课程表安排困难
教师层面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难以实施安全系统的体育教学;教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教学计划性匮乏;体育的价值不被认同;教授体育的信心不足;对体育的热情不足;学校体育教学的经验不足;关于体育的态度欠缺;资质不够同时低估了体育活动的价值;学校的精英主义思想
学生层面学生缺乏参与热情;不喜欢体育活动;缺乏参与体育的内外部动机;心理障碍学生缺乏参与热情;久坐的不良习惯;体质弱导致的活动能力差;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参与动机;同伴支持;同伴压力;心理障碍;懒惰
资料来源:Morgan P,Bourke.Nonspecialist teachers’ confidence to teach PE:The nature and influence of personal school experiences in PE.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2008,13(1):129.
经费因素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2年公布的报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项目》(Education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Programs),经费不足、设施匮乏是影响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5];因为经费的削减,学校没有充足的经费聘用教师、维持班级规模及购买体育器材。有的学校不得不辞退体育教师,或是聘请兼职教师;有的学校只能缩减体育课时间,一些小学2~3周的体育课总时间才30 min;因此,很多学校都达不到州政府的标准;有的学校选择扩大班级规模。由于经费有限,严重影响了体育器材的质量和使用,因此,很多学校因为器材的限制只能取消某些项目的教学;很多学校由于场地限制,只能选择很多班同时上课,或是在非体育场所开展室内体育课,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4.9%的小学、37.8%的初中、25.3%的高中只能选择在学校餐厅、礼堂、多功能教室开展室内体育课。
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师资方面的困境,主要反映在师生比的问题上。例如,加州要求核心课程的师生比是1∶20,如果一所小学的班级规模是25人,就需要聘请更多的教师以达到州教育政策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基于预算的限制,学校只有牺牲非核心课程的教师名额来达到要求。这样的现状也充分说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教育决策者对体育价值的态度。
经费和师资因素的限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定位的认识、体育教师职业进修学习的机会、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的热情及对学生和教学的研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体育锻炼的机会等。毋庸置疑,资源保障的缺乏使得学校体育政策的推行受到阻碍。
5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辅助政策缺乏实践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同时配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美国亦实行了诸多辅助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了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及学生的切身实际,但却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
5.1“积极交通”(active transport)政策
“积极交通”意指以经济环保的休闲方式进行体育锻炼,以步行和骑车为主。2000年以后,很多州、学区和学校开始推行“积极交通”政策。为了配合“积极交通”的开展,亦实施了很多举措。首先是缩短学校与居民区的距离,方便学生以步行等方式去学校。其次是从国家层面改变已有交通路段的设计,通过立法实施学校安全路线计划(Safe Routes to School),以此鼓励学生步行或骑车上学。2005年,有6个州实施学校安全路线计划,加州、科罗拉多州、南卡罗莱州要求学生住址距离学校2.4 km以上才可以乘坐校车。截止2012年,已有11个州立法通过步行/骑车计划。目前,美国开始模仿欧洲和澳大利亚实施“走路上学”(walking school),该计划一般由家长志愿者带领孩子步行往返学校。
但是“积极活动”项目的推行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包括环境因素(天气等)、基础交通设施(限速设计等)、交通隐患(校园附近交通事故)、人身安全(学校附近的犯罪事件)、家长意识(家长是否认识到步行或骑车的积极意义)等。
5.2“课后计划”(afterschool program)政策
“课后计划”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另一项举措,该举措针对在校学生,以学校或社区为基础组织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一段时间内(一般是下午3点至6点)举行体育、休闲、艺术和音乐等活动,也进行一些学业辅导和领导力培养。近20年,“课后计划”在美国发展迅速,1988年22%的小学和初中提供“课后计划”,2001年已有2/3的学校提供该计划。随着家长工作的繁忙,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课后计划”。联邦政府也大力支持“课后计划”,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社区。克林顿执政时期投资设立的“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即具有“课后计划”的性质,惠及诸多公立学校和社区。
虽然人们支持“课后计划”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这一相关政策实施也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通过“课后计划”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缺乏相关政策实施标准和要求作为参考,目前只有70%的州设立了相关标准,但是州与州之间标准差别很大。例如,北卡罗莱州要求“课后计划”中至少20%的时间用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而加州则要求所有儿童必须参加至少30 min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其次是学校的基础设施问题。“课后计划”需要学校具备体育场、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场所,并且方便向学生开放,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设施并非总是对外开放,同时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经费配置,还要面临设备损坏、保险责任等问题。例如,教师要利用教室辅导学生备课、运动队利用操场进行训练,那么“课后计划”的活动空间就十分有限,很多活动难以开展。
再次是经费问题,“课后计划”意味着学校要付出额外的维护、维修成本,家长也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包括学生回家时乘坐校车的交通成本等,这些成本使得本来紧缺的经费更是一筹莫展。
(一)学校体育工作受到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普遍开展。
学校的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成立了以学校领导为负责人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八中、*16中、*一中等学校成立了艺体处,健全了工作机构;山亭实验小学、高新区泰山路小学、*三中等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开展。
(二)以体育课为主渠道的体育课程开设和课时得到落实。
多数学校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3—9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高中每周两节体育课,杜绝了一节外堂一节内堂的上课形式。
(三)部分学校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方面特色鲜明。
市中区实验小学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跳绳活动成为学校的风景线;薛城实验小学、*三中西校阳光体育锻炼计划详实、组织有序,开展的轰轰烈烈。大部分学校都能定期举办校运动会、体育节,部分学校还能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业余生活。
(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峄城区、薛城区等初步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中、*八中等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台儿庄实验小学、高新区泰山路小学、*第十五中学被测项目的动作技术标准、规范。
(五)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受到重视,使用维护良好。
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建设良好,尤其是*一中东校、*十六中北校、*一中东校、*八中北校、*三中西校场地良好、器材设施比较齐全,*29中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修建了体育馆、塑胶场地,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阳光体育、一小时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够,并且在课务安排上也不能做到相对集中,较为分散。个别学校还未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无材,课堂模式陈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体育教学的考核方法欠缺。
2.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个别学校严重缺乏,师资力量极其薄弱。许多中小学场地小、器材少,缺少体育氛围,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器材得不到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不了。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简单,难以落实。
3.一些学校对体训队工作马虎了事,未能坚持长期训练,对梯队建设重视不够,往往是比赛前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训练,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也冲突了参加比赛的意义。
4.部分区市学校还没有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还比较滞后。
体育教学工作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今天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设施投入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人员进城务工增多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大部分学生只有每周的周末两天在家,其余时间吃住都在学校,由于学校没有正常开展好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加上学生每天都在吃营养午餐,部分学生开始体质偏胖,他们就连400米往返跑都无法在规定的达标时间内跑完。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孩子们的体质所担忧,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迫在眉睫,因为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能提高运动技能,曾强身体素质。然而,现在的大部分村级小学场地狭窄,运动器材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发挥已有场地器材的最大作用,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锻炼,这是作为我们每一个村级教学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多讲一些关于体育课的理论知识,例如,体育课对学生有哪些好处,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体育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讲一些中国体育健儿的成长故事等等来启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二、因地制宜,制定好计划、备好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更新教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传授体育基本技能为准则,充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刻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组织好每一堂课,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便可以迅速而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三、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自制体育器材
许多农村学校场地狭小,器材少,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现象。如何处理这种现象?首先,在安排体育课时,将体育课错开上,使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在不同节次上体育课。上课时,可把学生分成的若干活动小组,每组使用不同器材,再相互轮换练习器材与场地,使场地与体育器材能够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提高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制作小器材。一些器材是市场中难以买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出合适的体育器材。例如:用废报纸制成接力棒,纸飞机,纸团,纸包等投掷器材;用废旧的轮胎制成钻,跳,爬等多种器材。有些小器材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如橡皮筋,纱巾,纸飞机,小沙包等器材。自制器材既方便又经济,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故事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猫捉老鼠”,这个我们经常用到的游戏,如果老师不去创设教学情境,直接让学生开始跑,他们难免会感到枯燥,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讲猫捉老鼠的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动兴趣。又如:“池塘捕鱼”,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如果池塘里有很多鱼,我们要怎么办才能捉住它们呢?”学生们可能会说用鱼网捕捉,教师由此讲解游戏方法,“织个鱼网”捕鱼,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组,男女生各两组,男生为鱼,女生围成池塘,选出一人为网,开始捕鱼。慢慢的鱼就会越来越少,而渔网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给学生画图,教他们怎样配合可以将小鱼一网打尽。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体会到团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活跃体育课堂气氛。这些方法都能使一些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农村体育教师要解决“课程”的束缚,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小学生对新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民族的振兴在于体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因工作忙碌而淡忘体育。有一句话说得好:“体质不好是废品”,的确是这样。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位从事体育教育的同仁要重视农村小学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让我们每一位农村的小学生体会到体育的情趣性,重要性。
关键词: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12-02
一、前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进行组织推广,并从2007年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02年《标准》试行以来,我国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尽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几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或超重学生比率增长较快,大约有65%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在的健康危险。在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现状下,深思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标准》实施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标准》实施中应把宣传教育放到首位。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价值,使他们知道实施《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及家长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然而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只有体育教师在做此项工作,没有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
2、对《标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标准》的测试是一个全面检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过程,既是对学生体育课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课内外、校内外进行体育锻炼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学生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检验[4]。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标准》测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测试以成绩为主,变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体育教师一般在《标准》测试前会对《标准》测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测试成绩。《标准》实施办法中规定: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1]。由于这一规定为了学生能达到合格以上的成绩,体育教师给学生施压,在长跑测试前给学生以大强度的训练。虽然说短时间强化长跑的成绩会上来很快,但是这样的做法:一是会让学生认为短时间的突击也可以很快提高长跑成绩;二是短时间的突击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应试教育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非常不利,测试的数据没能达到科学准确。这也是和《标准》实施的初衷相违背的。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现在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一般一周体育课时:小学16―18节、中学14―16节满工作量;而每天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等并不算工作量。如果学校体育老师计算工作量一周最起码在20节以上。尽管学校体育教师每天工作量非常大,但在学校教师地位、待遇较低,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标准》实施也是应付了事。如不切实提高一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怎么来确保《标准》实施的真正效果。
4、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有个科学系统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给学校体育技能教学创造先决条件,也是实施《标准》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没有很好体育课程体系,国家将体育课程的安排下放给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自己把握学校体育课程的安排。虽然这样的想法很好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学校体育课程是一个完善的教学体育,对课程的安排是科学的合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没能做到中小学课程系统有效的衔接。
5、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国家提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确保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有很多的全国大型的课间展示活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落实到学校虽然每天都坚持并很好的贯彻,活动丰富多彩,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学校内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和锻炼的强度不能保证的话,怎么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三、对策
1、加大学校社会的宣传力度,而宣传教育要视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要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宣传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如理论课学习、家长会、学校对《标准》实施和测试以报告的形式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布,以形成学生、家长、社会对实施《标准》的积极关注并参与其中的浓厚氛围,共同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2、加强组织学校及体育教师对《标准》实施方案及意义的学习,真正理解《标准》实施含义。《标准》实施是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效果的检验,保证测试数据的科学准确,为进一步体育改革作重要依据。
3、体育教师是《标准》实施的一线工作者,也是体育改革实施的一线力量。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对《标准》实施重要作用,确实解决好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待遇问题刻不容缓。
4、加强学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力度,学校要做到活动安排有计划,可行性高。要求做到在活动中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有一定的强调、通过引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真正的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的身心健康。
5、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个中小学一体化的科学完善系统的工程。现在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体育技能的培养是从小学开始打基础并每个阶段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技能的重要基础阶段,并注重学生发展的生理特征,如发展柔韧技巧、速度、力量、协调、反应等素质应全面的考虑,并制定出计划、目标,通过《标准》的测试来考证教学和锻炼的有效性,从而来进一步的改进教学计划及目标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2;63
摘要:体育课在当今中国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且新的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健康体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体育 团队协作 创新 能力
体育课程在当今中国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且新的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健康体质的不可或缺性。体育课程被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当时的一些欧洲国家把体育课程首次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肯定了体育教学课程在基础成长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这一做法延续至今,并被普及开来。现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小学的课表中都把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罗列其中。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是作为必修课程存在的,而且在升学招录考试中也按一定比例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这在中国当今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现实中,也对于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身体健康是一切学习工作生活的根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的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体育教师。然而,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我们不得不承认及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很多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严重缺乏,普遍体质偏差,不断有学生因为缺锻炼体质差导致猝死的事例见诸报端,令人心痛。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成员对于孩子过度保护,使得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参与到一些日常的体育锻炼中来,甚至基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我们承认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孩子可能摔倒,可能发生肢体碰撞而产生一定的伤害,这种可能付出的小代价对于体质健康的提升与维持是相当重要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因噎废食,短视地让孩子远离运动锻炼。
也许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没有太多机会说服学生家长,减少他们对于孩子参与到一些运动锻炼中的无必要担忧,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一定的体育品格素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学到一些体育技巧,更要建立一种体育精神,使得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目的与任务。这一点对于所有体育从业教师来说,都必须明确。换而言之,体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于学生体质的锻炼技巧的教授,还必须包括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基本精神素养。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贯彻这样一种体育技巧与思想有机结合的教育思维,让体育教学内容生动具体。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主导的身心活动,在体育知识及技巧的不停学习记忆实践的活动中,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也有人说,体育课就是一门社会课。因为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课相对自由度比较高,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时间进行人际交往协作,学生的个体思维和情感特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流露体现。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体育课不再限于体育一方面,也要实现体育与美育及德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跟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做好这一点,要求体育课程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新标准、新要求。
体育学科教学活动是开放性的,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开展一定的肢体锻炼和进行团体协作活动。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也是发散性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学科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作用是巨大的。
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教材。中学体育学科教材是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指导资料,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和场地实际,组织规划好体育课程开展的模式方法,在保留必要体育教学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进行一些取舍。对于一些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不予进行,取而代之进行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富有地方特色,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自己故乡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比如,在我执教的地区很多学校就把富有民族风情特色的花灯舞作为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开展一定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在肢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民族文化风情魅力,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无定法。”体育学科的教学也不应该禁锢在枯燥的动作练习中,更不应该变成粗放的“放羊模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组织好每一节体育课,让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融入音乐,融入色彩,融入民族地方特色,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优秀的团队交际协作能力以及不错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体育教师,特别是在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的中学阶段执教的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建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健康地开展。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3-01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当中,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承担着增进人类健康及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却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所以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对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造成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落后的原因
(一) 农村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体育课程设置无法达到其他课程的标准,并且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方面为追求升学率,对体育课程教育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多少年过去,升学率有所提高,但是体育场地不见扩大,体育设施不见完善,体育课程教育水平不见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境地,颇有被搁置忽视的态势。作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体育课程教育本应扮演着和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角色,而如今却落得如此尴尬的境地,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是主要原因。
除了学校方面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以外,学生家长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农村家长普遍认为,体育锻炼等同于体力劳动,而农村孩子在家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很多,在体力劳动的过程当中已经打到了锻炼的目的,所以,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就没有太大必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村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无法提高。
(二)不发达的农村经济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队伍及体育设施等满足不了教育需求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现实的需要,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有体育教师之名,无体育教师之实,很多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代职体育课程的教授。而这些教师当中,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不能得到科学的引导,而失去了开发自身潜质的机会,更有甚者,因为听取了错误的教学指导而使得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直接导致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场地面积狭小而缺少足够的资金建设体育场及添置体育设施。使得重视体育技能锻炼的体育课程流于形式,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简单的跑步、踢毽子等锻炼,更深层的技能锻炼根本没有。
我国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及其迫切,但是作为占有大部分体育后备力量的农村中小学生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条件去接受正规科学的体育教育,这样直接导致了我国体育人才的供给形成了很大的缺口。
(三) 体育课程设置单调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不但使得体育教育物质条件欠缺,更使得从事体育课程教育的学校及老师在思想上忽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及改进。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备课真的起到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老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之前根本不备课,即使有备课的,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往年的教学思想及模式,不会根据现实情况有所改进。
这样一来,农村体育课程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物质条件上都十分欠缺,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水平停滞不前也在预料之中。
作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体育课程教育流于形式,老师应付了事,学生自然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在强调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今天,这将给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
二、改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要从思想上改变学校及教师以应试教育为本,思想上忽视体育教育的现状,必须严格宣传和落实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使得学校和教师将体育课程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做到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锻炼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数量和质量。
只有学校和教师的思想改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除了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外,体育课程教育资金不足也是影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技能教育是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技能锻炼又离不开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农村,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购买资金严重不足,根本满足不了现有的需求。那么体育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是相当困难,单靠体育教师在语言上的引导和落后单一的体育器材的应用根本无法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所以,这就要求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资金投入,弥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简陋狭小和体育设施器材严重缺乏的不足。只有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有经济能力去建设体育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只有这些硬件条件达到需求水平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育质量。
(三)增加体育课程教育评定标准,提高学校及教师积极性。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完全把体育课程教育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进而教师对所授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大为降低。这样,体育课程设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使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也无意于去作出改变。
所以,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加大支持力度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一套评定标准去保证政策的落实,只有这样,教育资金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森,波斯尔思伟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60.
[2]李方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3]苏转平,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10.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不足的情况。“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引领作用及“应试教育”的惯性,大部分的学生都面临着应试升学的压力。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对语文、数学等科目高度重视,对体育与健康课则重视不足,常出现体育与健康课时被占用、体育活动开展不足等现象,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受到限制。
2.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目标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师以目标为指引,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定。但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多按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授课,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致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缺乏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生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比较多见。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思路不相符。
3.教学场地与器材配置不足。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开展体育教学,必然地需要相应的场地与器材。一直以来,教学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大,场地器材配置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中小学更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普遍没有国家标准和没有安全认证,体育器材与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脱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严重缺乏等突出问题。
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观念老化。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国家加快了体育教师的培养,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乏现象还是较为多见。仅以广东省为例,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标准》,2011年全省尚缺体育教师14866名。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观念、角色、方法、知识都应进行相应的转变。但在一线体育教师中,思想保守、观念老化者不在少数。有研究者对北京市民办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对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了解的体育教师只占全部体育教师的50%。不了解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则无从谈起了。
5.农村学校有更多的困难。在教育领域,城乡差异明显。在家长观念、体育投入、师资素质、教师待遇方面,农村学校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农村学校不落实课程标准,伪造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现象较普遍。
二、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坚决落实。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较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思路都有重大改变。特别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选择方面,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教师充分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开发、选用适合本地条件、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服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体育教师应认真领会课标的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计划与工作方案,并按计划与方案开展教学。
2.建立监督体系。实施计划与工作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工作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付诸实施、具体落实。为此,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是必须的。监督体系应由校长或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监督的目的就是检查课标实施计划与方案,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督促老师认真上课,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体系应迅速作出反应,调动学校的各种力量与资源,予以解决。
3.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要想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时间资源等。学校与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重点放在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上。
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最终都要体育教师在每一节体育课中予以落实,才能产生效果。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成败。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师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体育师资力量,使之适应新的要求。一是尽快补足所缺的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师资建设,高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改进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无论是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还是将来体育教师的培养,都要调整课程体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鼓励跨专业学科的学习;重视师范技能、创新能力培养。
5.加强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观念。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从来不仅仅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对此也负有重要责任。但学生家长都成长在按体育大纲授课的年代,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诸如“不生病即是健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责任”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全社会的健康知识与体育价值的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对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不少的学校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学校、体育教师可应用此平台,与家长交流体育知识,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
三、结束语
[关键词]体育课程 课例研修 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赵富学(1982- ),男,甘肃庆阳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合作747000)张学忠(1956- ),男,甘肃临夏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兰州 730070)杨爱民(1970- ),男,甘肃天水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甘肃 合作 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民族院校体育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6-02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是“国培计划”体育学科的新兴研修项目,对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逐步适应这种新兴的课程研修方式,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寻求和整理方法与经验。
一、教学行为适应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的重要性
课例研修以聚焦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业务学习中,可能听过不少讲座或报告,也接受过不少培训,但往往听时心潮澎湃,事后过眼烟云;可能读过一些书籍或论文,但往往读时击掌共鸣,事后了无痕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从理论到实践,从他人经验到自我经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其中,一些默会的体育教学知识极其重要,但难以言传,在备课或听讲时往往体会不到。如果没有相关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无法掌握这些默会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要特别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因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不仅是文献研究,还是体育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进行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经过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要充分适应“课例研修”对常规体育课堂的种种变革,扎扎实实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根本宗旨,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要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方式的重要性之所在。
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行为改进
1.基于自然体育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主张在真实自然的体育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无须研究者通过人为控制教学环境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原行为阶段,体育教师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扰,自主备课,从而在授课中自然呈现出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这是体育教师教育与成长的最佳时机;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就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区域。
2.基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师关注课堂,因为在课堂中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关注体育课堂,因为只有在课堂才能有效改进教学行为。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从体育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改进去研究和寻找体育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追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为的改进。
3.基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反思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提供了体育教师有效进行反思的模式。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体育教师在同伴与专家的帮助下,以课堂观察为工具,设计、反思,再设计、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理念与现实的差距。与一般的反思相比,这就将他人的经验也扩充进体育教师的经验范围,并且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契合,避免了狭隘的经验主义。例如我们在“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提出的“三课两反思”模式,如果单纯从该理论的书面理解出发,我们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文本化的经验而已,这对于以教授技术技能为重点的体育教学来说,其效果是滞后的。比如“三课两反思”模式常用的方式是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上三轮课,实现教学行为在同一主线上不断改进。但由于研究者目的不同,条件各异,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适当的变更。
三、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教学行为适应的阶段
1.原行为阶段。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独立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原行为来充分表现出教师教学思想的原生态,以便在下一阶段(即第一轮反思)发现教师的真实问题,为教学行为的改进找准起点。
为了避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走弯路,保证研修的质量,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授课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比如高中体育教研组将研究主题定为《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情境教学——以高三年级女生的篮球运球为例》,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授课体育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设有效的和篮球运球有关的教学情境。第二,研究共同体应就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比如说,大家共同商定,在进行高二年级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成长点是什么,这节课所体现的技术点是什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设计者在事先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授课体育教师要完整、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说,要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研修主题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业评价方式设计。第二轮课、第三轮课也要这样做,三轮课结束后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师在课例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提炼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适合体育教师成长的规律。
2.第一轮反思阶段。在第一轮课结束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所有成员应该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录像),进行第一轮反思。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成员间应该有分工,如主持者、记录者。主持者应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针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直观性的特点,记录的方式应以录像为主,记录要求完整、原始。
3.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反思后,还要撰写日志,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如果在新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较之以前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进入到了“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研究成员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认真的反思,从而建构出新的认识。例如将小学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作为研修内容,如果授课老师借助原行为阶段的反思结果来修改教学设计,逐一考虑快速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制订解决方案,然后提交课例研修团队成员讨论审议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就是“新设计”。
另外,我们要从“学”的角度来设计研修活动,使研修活动能明确指向学员的学习。我们通过设计情景、故事以及直接展现培训目标等多种活动导入,在理解与记忆阶段更要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参训学员更好地对研修知识进行理解、巩固。所有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新设计阶段对参训学员的有效训练,训练阶段是对学员研修能力培养的关键。我们还可以设计情感体验、参观访问、互动交流、资料调查、观看影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目标的培养。围绕培训目标组织培训活动是新设计阶段的根本。教师在培训中精心组织培训活动对于我们完成新设计阶段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新设计”是一个相对概念,既相对于原行为,又因人而异。比如说,同样一个经过修改关于快速跑教学的设计,如果是年轻教师我们可能加以肯定,如果是骨干教师则难以令人满意。如果我们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教师,将会导致迟迟难以进入新设计阶段,最终令教师丧失研究的兴趣。
4.第二轮反思。第二轮反思的程序和内容与第一轮反思基本相似。有所差别的是,第二轮反思侧重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和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新设计阶段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试用,以测定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第二轮反思为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该课例研修的设计者和相关专家对体育教学方案本身进行评价。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流程,对各个体育教学要素的分析和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达到完善体育教学行为的目的。二是把完善后的体育教学方案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评价要求,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被试,然后运用评价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最后归纳和分析回收的资料,并出具评价结果报告,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修改提供反馈信息,以便继续调整体育教师教学行为。
5.新行为阶段。授课教师根据第二次上课的情况和反思的建议,重新进行设计。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新行为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促使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能否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教学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反思修改过的体育教学方法,按照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发挥教师教学行为适应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寻求教学行为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改善和教学实施,授课教师与研究者要共同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教学行为的实施技术路线,并且需要加深和提升对教学行为适应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的学科理论素养,加深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实践思考与理性认识。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作为从事体育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者,我们从走近 “课例研修”到走进“课例研修”,我们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学做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不断深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适应新兴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能力。我们期待有一天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也会产生“蝴蝶效应”,能将这种教研方式推广、深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促使学校体育课例研修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那将会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高耀明,李萍.教师行动研究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10地市的54所中、小学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凋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贯彻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状况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这一途径获得。表1调查统计显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并且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城市有32.3%,农村有13.7%;只传授没有实施的农村和城市中、小学都是最高,分别占到了50.7%和43.4%;有近30%的教师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提到过新课程标准。上述分析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到或传授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并没有实施。三个地区中,关中地区在传授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上相对比较积极,陕北地区在传授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上相对滞后,这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2学校领导对贯彻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必须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和重点关注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图1的调查统计显示,有17.3%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对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会议传达相关文件,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组织教师进行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49.4%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只是表面上很重视,实际上并没有重视,2.7%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根本就不重视,表明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还没有被广大中、小学领导所重视。3个地区中,表示学校领导对贯彻新课程标准表示非常重视的比例,陕南地区最高,为25.7%;陕北地区最低,只有7.7%。以上分析表明,陕西省大部分中、小学领导对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都处于表面上重视,但实际并没有贯彻实施。尤其是条件相对艰苦的陕北地区,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得不到重视,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就更无从谈起。
2.3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状况
由表2可见,在调查体育教师中,有43.8%的教师仍使用原国家教委下发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中的内容;有23.4%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中、小学体育达标的项目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有10%的教师则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的中、小学所占的比例很小,占调查对象的8.2%。从3个地区的情况来看,关中地区中、小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其它两地区好,将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大纲作为主选教学内容的学校比例较少,为39.2%。因此,陕西省中、小学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思想比较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新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的贯彻实施。
体育课中使用教材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陕西省3个地区的中、小学大都选用了统编教材;陕南、陕北地区的中、小学,选用统编教材比例较高,分别占当地调查学校的75%和68.8%;关中地区所占比例较低,占当地调查学校的64%。在新课程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选用上,关中地区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当地所调查学校的18.5%和11.1%;其它两地区这两项所占比例很小,陕南地区没有学校使用自编教材。因此,陕西省中、小学选用统编教材的比例最大,占所调查学校的63 .0%,有18.4%的学校使用新课程统编教材,9.3%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以上数据表明,目前陕西省中、小学在体育课教材选用上,仍沿用着统编教材,很少有学校选用新课程标准教材。还有9.3%的学校没有教材,通过实地了解,这主要与学校的实际财政困难和教学条件差有关,当然与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分不开的。
2.5体育课程评价的状况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1.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有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问题。体育课程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一些家长也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小学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有序运行。所以,农村学校观念的滞后性就是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师资力量贫乏
体育老师的数量有限,使得体育课程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容易出现兼课的情况,或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担任体育老师,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水平大大地降低。体育科目和体育老师也逐渐被学校忽视。中等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农村小学任教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转教其他学科。甚至有的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体育老师,也就没有体育课。
3.基础设备构建滞后
运动场地符合标准的比较少,有体育设备的学校,设备的数量也很少,并且常年没有进行保护,基本不能使用。并且有25%的学校只有一片荒芜的空操场,没有单双杠、跳绳、足球等运动设备。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
(1)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来转变过去的观念意识,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错误观念,强化理论学习,加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让人们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加注重体育工作。
(2)使用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更好地展现体育的价值,让家长更好地认识体育,改变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观念。
2.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出现了专兼体育老师的情况,需要不断地加强专职、兼职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练地使用技术,构建知识的整体模式,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使得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还有,关注农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正确地处理体育老师的待遇、地位和奖励等激发体育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3.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合理地进行使用。农村学校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改善场地以及器材,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农村老师要改变因为农村体育课程设备不足,场地小就不容易进行教学的观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研发体育设备资源。
(1)构建简单的器材。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些简单的器材,为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道路。比如,可以使用废旧的物品制作实心球、用凳子当“山羊”、用砖块来建造乒乓球台等等。使用废旧物来弥补器材的缺失,改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2)改变场地,提升场地的使用价值。把成人标准的比赛场地改成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场地。比如,对排球网和篮球网的高度进行调节等等,突破竞技化的规格制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乐趣,进行相应的改造:对排球场地和网球高度进行调节,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调整篮球架高度,建立多方向的篮球筐,利用篮球场的一些边线和端线进行灵活性的训练,还可以使用三分线进行弯道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己带一些器材,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计划的关键力量。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拥有健康的身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观念。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师生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最少,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善于使用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体育;有效教学;课堂
体育教学,关乎国民的身体素质建设、心理素质建设,是我国国富民强的基础之一,地位不可取代。国家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体育教学尤为重要。体育是精彩的,有趣的,但是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也没有发挥好自身的效能,亟待教育教学的改革。
1、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课堂效用不大
近些年,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一个关注话题。由于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过去下降了不少,学校里的“小胖子”、“小眼镜”越来越多。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1月25日正式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无论是在青少年学生人群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人群中,超重肥胖现象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持续。可见我国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体育课堂在塑造学生体魄以及体育锻炼兴趣和意志上还有所欠缺,我国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1.2、体育教学人员缺乏,教学设施落后
据调查,目前沈阳全市体育教师仍然缺编571人,北票市68所中小学共有体育教师262人,其中兼职79人,体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总体来看,我国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人员严重短缺,为应对师资资源的短缺问题,很多学校不得不临时让其他课程授课教师相关的体育课程教学,或是从某些健身会所聘请兼职教练,无论是哪种办法,都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非专业的教师教学生体育,勉强只能带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健身教练空有一身本领,但在体育教育理论上无法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都无法完成体育教育目标。加上资金的限制,体育教学器材等设施陈旧落后,形式单一,学生的体育热情受到打击,体育教学效率降低。
1.3、体育课时过少,理论教学为主
据了解,我国的体育课堂设置上明显存在课时过少的问题,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程,但课时过少,学生一周只有一两次的体育学习,难以达到体质锻炼的目的,加上体育课上,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场的实际锻炼和指导较少,学生对理论部分不感兴趣,自然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致。
2、魅力课堂实现策略
2.1、关注学生体质,打造魅力课堂的基础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总体较差的现状,学校要确立体育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体质提升的目标,以锻炼加强学生体质为基础,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人员,也要学会利用体育课堂的精彩呈现,让学生感染体育魅力,培养健全人格和意志,让学生热爱体育,并能坚持锻炼。
近日,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小学对全校20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校今年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3.6%,和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是该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果。该校以专业教师为主,开展校本培训;与体育特色学校结对子,通过教师走教,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返聘退休的专业体育教师,到校上课;聘请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到校做兼任教师。在该校,60%的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在评优树先活动中,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20%,年度教研成果奖获奖项目与语文、数学数额相当。
该校通过精彩体育课程的打造和实施,让体育课程真正实现了自身的教育和锻炼功能,在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上成效明显。
2.2、加大教育投资,以优秀师资促魅力课堂呈现
要提升我国体育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实现有效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前提是国家要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资额度,国家的财政扶持是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看到这一点,人们对于体育的关注自然也就多了,专业的体育人员也会因此加入教学队伍,发挥所长。
近日,呼和浩特财政根据重点项目安排,拨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亿元,至此拨付金额已达到3.3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全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建设中。其中,呼市体育馆主体结构建设已经完成,游泳跳水馆正在进行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综合体育馆、青城公园、公主府公园小型体育综合馆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体校地下车库、训练馆、教学办公楼及学生公寓已封顶。呼和浩特政府的大力投资措施,让教育界融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将会为体育魅力课堂的呈现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2.3、适当增加体育课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魅力课堂
体育锻炼和教育教学,贵在坚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体育课时却忽视了这一点,要做到体育教学的切实有效,可适当增加课时,并保证体育课时的密度,让学生每天都能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目标,学生长时间接触体育,才能更好的感受体育魅力。
2015年4月12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体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保证小学体育课每周4课时,初、高中体育课每周3课时,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一规定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课时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小结
体育教学,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针对现阶段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体育课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