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城市环保

智能城市环保

时间:2024-04-01 11:5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城市环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城市环保

第1篇

为解决“有城无产”的发展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据各地自身的自然禀赋、文化传统、产业选择,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风格和模式。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要选择绿色、环保,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众多产业中最具亮点的一类。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美丽中国”战略更将环保的重要性推向空前的高度,污染治理、资源再生、生态修复、环保高效材料等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推动的发展战略。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分为节能和环保两个领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城市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环保搬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抓住相关投资机遇,力促产业升级。

其一,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将提速。目前,全国既有的建筑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全国每年新建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80%为高耗能建筑。建筑耗能占总耗能的40%,其中65%为采暖空调耗能。面对巨大的环保和节能减排压力,从行业发展来看,外墙保温材料、节能玻璃、智能建筑等为建筑节能主要发展方向。

其二,工业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建设使能源消耗加快增长。工业节能将成为解决产业升级中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重要手段。

工业节能中电机节能是工业节能的主要内容。我国电机耗电占社会总耗电量的60%以上,但是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5%~30%,若所有电机效率均提高5%,全年可节约的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

余热利用是亟待开发的市场。我国余热资源占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的可达60%以上。我国余热资源利用率很低,大中型钢铁企业也只有26%左右,其他行业更低。而国外发达国家余热利用可高达80%以上。作为减排的重要途径,未来具有发展潜力。

其三,资源再生产业是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再生资源行业主要是类废弃物资,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废旧电子电器、废纸盒、废旧船舶。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中包括七大重点工程,其中有四个属于再生产业。预计“十二五”末期资源再生产业将占环保产业总值的1/3。

其四,大气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雾霾天气频发,大气污染治理会成为国内节能环保政策最大着力点。在国家政策将PM2.5列入总量减排指标后,与PM2.5相关的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成为环保行业的发展热点。

其五,新能源产业实现生态文明革命。城市是能源终端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在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发展城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城市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各类可再生能源及技术,特别是太阳能热利用和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风力发电、生物质清洁燃料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地热能及地表水和空气能量利用、新能源动力交通等,将成为新能源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

力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城镇化浪潮下的居民追求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层次的愿望日趋强烈,进而要求各产业内部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根本提升。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空间载体,不断展现城镇社会结构演进,而信息化是协同各类资源、激发城镇化内外需求的工具。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契合集约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在城镇化建设中,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和产业等领域信息管理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信息技术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催化剂,只有具备信息技术基础才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相结合,电网、交通等领域正迈向智能化发展阶段。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电力行业发展的共识。随着安全高效的电力供应、清洁环保的能源需求、能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凸显,智能电网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控制技术,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适应接纳新能源电力,满足双向互动等电网服务需求,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智能交通战略迎来发展机遇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汽车数量爆炸式增长,城市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相伴的是频繁的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使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智能交通设备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车、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其二,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国内已有10个城市制定了明确的无线城市建设规划。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建设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移动性增加,消费者对通信需求日益增强。移动通信技术为移动宽带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3G、4G服务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三,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城镇化导致每年有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每年有几百万辆的新增汽车,在这一趋势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交通管理、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助力城镇化,准确制定合理的方案。国内几个城市已在交通、政务、教育、医疗领域开展了云计算建设的探索。

第2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探寻新的城市建设模式、产业经营模式和企业生产模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领导者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推行更加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更大的破坏,维护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针对低碳城市发展趋势中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及推广问题,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城市低碳化工作。

关键词:

低碳城市;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探索和研究

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创建低能源消耗和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被城市建造者和管理者所广泛接受,大量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建造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环保与建造相结合等先进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概念中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具有的节能环保、高质高效的特点使其越来越被建筑行业人员所广泛采用。

一、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核心、提倡市民低碳生活方式、市政管理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的概念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代价最小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包容,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低碳城市包含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产技术的清洁化、消费模式的绿色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建立。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地区名单。2012年12月,发改委确定了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至此,我国已确立了6个低碳试点省区和36个低碳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泛指一切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使用者和周边人群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所谓绿色,并不是指狭义上的绿化概念,而是象征着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周围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代表着对大自然的最终回归,因此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具体含义可参考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空调、采暖等容易造成污染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选择具有环保特点的可再生建筑材料,节约用水、用电。同时,绿色建筑概念提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互补,要求深入了解周边环境的条件和特点,就地取材,选取天然建筑材料,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

在新型城市发展理念中,对建设低碳城市和建造绿色建筑的提倡向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将成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建筑电气技术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电力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满足居住者的各种生活需求,保障建筑居住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系统配备了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工作系统,该系统由提供、传输电能的各条线路组成,又被称为供电系统。为了方便建筑使用人群使用电能,电力工作系统中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充当连接用户和发电厂的纽带。10kV以下的配电线路和变配电所构成配电网,并将由配电线路直接提供的电能分至各个用户。

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担负着向所有用户提供电力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安全稳定的电路和电压、大容量的电流。同时,为了保护由有线电视线路、卫星电视线路、计算机网络、自动报警装置、安全闭路电视等构成的弱电系统,避免其遭受电网瞬变、高次谐波、雷电天气等各种电磁脉冲及自然现象的干扰和影响,当代智能化建筑电力系统配备了漏电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系统、SPD保护器等设备和装置,加大了对用电设备和住户人员的保护力度,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有效使用。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对建筑电气系统操作的人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系统必须具备先进的电气设备,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用户和整个建筑所有设施的需求: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高效、持续运作,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采用各种先进手段提供持续电能;电力系统的设计简单、易操作,功能性电气设备和仪器数量合理、运行高效。

在反恐行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用户的安全保障是智能化建筑电力技术必须具备的功能,各类建筑物都须采取与建筑规模相匹配的安防手段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事件和挑战。当前先进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智能传感技术,改变传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增加智能识别功能,对各种不同清晰程度的图像进行探测、识别、处理,通过对移动人体、街区实景、车辆牌照的分析,预防和阻止各种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居住环境安全等级。智能化的建筑电气系统注重电气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时刻更新智能化技术手段在建筑电气领域的更新。而各种公用、家用电器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功能的不断演变,要求建筑电气技术必须时刻跟紧时展步伐,避免出现建筑电气系统管理落后于用电设备水平的现象。

四、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绿色城市建设工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关键。在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步普及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继续研究和发展新型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手段,是提高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和绿色建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西.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技创新导报,2015(08):107-108.

[2]肖峻.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5(11):107.

第3篇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对应的城市中的建筑也越来越多。人们也早已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更加宜居的建筑环境,实现节能、环保,仍是建筑行业急需面临任务的重中之重。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人们的思维中也慢慢地根深蒂固。智能建筑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智能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层含义与特征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领域的急速延伸,在未来几年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仍一片光明。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以及本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智能建筑的深层含义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社会内涵和技术内涵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内涵构成了智能建筑总体的内涵。在社会内涵上,智能建筑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理念”上,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社会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技术内涵方面主要表现在,智能、节能两个方面。其中,智能技术方面是最先进的技术,其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控制下,采用视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由综合布线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而形成的技术。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必须能够自动地观测并适应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它还须兼具智能报警技术,使其各技术协调一致以及保证建筑物内外结构的统一。另外,节能方面是指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包括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资源节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以及开发和高效利用新能源、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等多种多样的绿色环保技术。

2.2智能建筑的特征

智能建筑有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等显著特点。而现代化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项基本的自动化功能。因此,智能建筑在安全可靠性及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

3智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目标。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目前我国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并不多,已建成并确有明显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影响因素也非常多;节能建筑的广泛兴起势必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建筑耗能所带来的污染,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与“小家”利益息息相关。

4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4.1楼宇照明节能措施

我国的建筑中,一般使用电表对楼宇间的照明系统进行了管控,依据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停止。这种技术的推广实现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照明控制的自动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成熟的照明技术已经在建筑照明领域中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照明节能技术主要使用总线式,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控制自动化的水平,同时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这种系统的稳定性也更高,启动与停止也比较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更加灵活,控制水平也更高。

4.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能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建设智能建筑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能够大大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智能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切实可行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节能系统的可靠与稳定以及高效的运行。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信息感知,主要通过温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的感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为了确保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使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温湿度、照度以及二氧化碳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容易进行部署,且价格比较低廉,它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感知物理环境,进而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法输送到服务器上。这样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路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来直接管控某个设备。

4.3门禁一卡通技术节能措施

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门禁、视频监控以及防盗报警功能等已近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正在迈向高度的集成化,这集中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一卡通刷卡时,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者布防。在通常情况下,人员离开房间之后,通过刷卡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其他的灯光以及空调设备等,从而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5结束语

第4篇

太湖治污

今天的无锡人,恐怕对于2007年5月发生的太湖大规模蓝藻暴发仍然记忆犹新。它让无锡人经历了一场饮水危机,也给无锡敲响了警钟。

当时,这座被称为“太湖明珠”的经济重镇损失的不仅是声誉,还有众多被迫关停或迁离的工业企业。这座以开创苏南模式而闻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一夜间被抽去筋骨,“往何处去”成为无锡绕不开的难题。无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水面积超过城市总面积的30%。而近年来却面临着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退化的威胁和影响,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紧缺等现实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只是中国众多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一个缩影。

2012年,全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在无锡成立,无锡实施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可实现对蓝藻打捞、运输车船等的智能调度,有效的提升了蓝藻打捞、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无锡也成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典范。

据了解,“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由无锡市水利局和中科怡海合作打造,整个工程于2012年全面建成。“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是一套集蓝藻湖泛智能感知、打捞车船智能调度和信息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水利物联网系统,这也是无锡市十二大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之一。所谓“感知太湖”,就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其中所运用到的“物联网”技术,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

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设20多个蓝藻监测点,其中湖中心3个点,湖岸边17个点。湖中心的监测点中含有监测蓝藻及水质的传感器与高清晰摄像机,可将蓝藻水华发生信息传给信息中心记录,同时自动调动最近的蓝藻打捞船打捞蓝藻;信息中心会通知打捞船到藻水分离公司;藻水分离公司再自动通知调动最近的车辆运输蓝藻。

当湖中的传感器感知到蓝藻暴发指数超过60%时,该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绿色报警,这些信息会同时传送到打捞船上的GPS装置上。“感知太湖”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这些看似普通的圆柱体,“头顶”太阳能板,身上还安置有传感芯片和摄像头,能获悉该观测点的温度、PH值、氨氮等将近40个指标,就像水利部门的“千里眼”。

如果乘游艇去鼋头渚,可以发现湖面上有一个个黄色的圆形浮标。这种浮标利用了多种技术,其上方有三块矩形围合而成的太阳能电板,可保证浮标持续工作。它一旦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区域,就会自动将信息传回指挥中心,迅速指派打捞船赶到现场,并将飘浮的水藻收集回藻水分离站,经过加工的蓝藻将变成化肥,造福人类。如果发现打捞船的往返速度较慢,该系统还会增派打捞船。如果按照传统流程,对蓝藻的观察受制于天气、人员条件,同时监测的范围、频率和时段也非常有限,无法形成快速、实时诊断。

以前每天都是早上6点取到的水样,到晚上6点才能拿到水质报告,打捞海藻主要也是靠有经验的工人肉眼判断。而“感知太湖”对蓝藻的防范监控及时有效,取代了之前每天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同时让打捞蓝藻的船与太湖水质监控情况连成一个网络,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守护着太湖。

中科怡海董事长陆波表示,“感知太湖”系统由基于智能模式识别的自适应蓝藻湖泛传感器、实时蓝藻湖泛感知传输无线网络节点设备、蓝藻打捞和运输船载、车载智能终端等新型设备支撑,在智能传感设备、计算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方面拥有多项创新性核心技术。无锡水利局是“感知太湖”的服务终端,系统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以往人力、物力,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随时随地让太湖水、河道水“跟着”水利监管人员走。

根据测算,该项目部署实施后,其正常使用年限至少可达8~10年,牢牢守护着蓝天下湖水的纯净。在环保物联网的应用示范上,近年来无锡市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在应用和管理方面体现出较好的基础。目前在建中的无锡市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具有“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等显著特点。建成后可实现对水、大气、噪声、危废、核与辐射、机动车尾气等环境要素及管理对象的全面感知,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一体化智慧应用,显著提升区域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在全国环保领域应用的重点示范工程。三峡环保监测

在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物联网也成为水域的护卫者。作为三峡水库的重点地区,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是环保的敏感地带,近年来重庆的三峡库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环保问题。由于三峡库区上游流域水环境安全状况日益严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概率不断增加,库区流域水污染控制亟待加强,水文水动力条件变化使库区水环境问题更趋复杂,近年来重庆开始大力推动环保物联网建设。

由重庆环保局等部门重点打造的重庆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构建三峡流域水环境物联网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体系为突破,基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服务支撑层和智慧应用四个逻辑层次,实施重庆环保物联网“123工程”,构建1个环保物联网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2”是指开展2项物联网创新体系研究。

据中科宇图董事长姚新介绍,环保物联网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包括水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警监测、总量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用和环保公共服务、GIS支撑平台服务等内容。在重庆市环保局多年来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时代环保业务的海量数据,充分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建立综合的环保业务数据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对环保数据的充分应用。

重庆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中的“3”是指建设3大环保物联网应用工程,即环境质量物联网监测工程、库区环境安全物联网监管工程和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环境质量物联网监测工程主要是建立动态的三峡库区“面源污染动态监控系统”,以便在线持续地监控面源污染状况,并把不断改变的现状因素传输到系统,使系统处于跟踪变化的状态。

由于库区环境安全情况复杂,既要做好对传统空气、水、噪声等安全保障,还需要能够对移动危险污染源、重金属、辐射源等平时能预防,出现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应急处理。为此,亟需建立库区环境安全物联网监管工程,利用环境应急监测车实时定位、环境应急处置实时视频监控、环境应急管理实时监测建立全方位的环境应急管理处置体系,同时建立基于GIS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的定位、查询功能,实现环境事故的视频监控功能、应急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功能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

污染源监控和防治是重庆环保物联网建设的关键,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布置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特征污染物、辐射等监管物联网,多方位、全时段地对各种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控,实现事故早发现、早预警,为环境事故及时、有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第5篇

关键词:未来建筑、艺术、绿色建筑、智能化科技

中图分类号:TU113.6+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2走绿色建筑的道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2.1 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1) 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也将被广泛应用起来。2) 环保型建材要求节约资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来,其生命周期几乎是无尽的,如以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黏土砖,只要其质量未被破坏,几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必然蚕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固体垃圾,这样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2 绿色设计1) 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2)进行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概括起来,未来建筑的绿色设计将体现在以下几点: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风向,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c.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d.尽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装太阳能板。

3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填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汽,能够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 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将被广泛的修建,以造福人类。

4结语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崇尚艺术、追求绿色和建筑智能化将成为建筑师们设计的主流思想。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我国已将绿色建设列入工程计划里,郑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世界各地频繁的地震将要求建筑物向智能化发展。诸如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艺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建筑将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从目前看来,大力发展智能建筑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智能建筑能够充分将多种技术有机融为一体。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建筑艺术、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等。一般来说,智能建筑以建筑为依托,能够采用相应的系统集成技术控制,从而对不同种类的机电设备运行进行优化。更进一步说,智能建筑能够通过一定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十分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达到信息自动化的目标。换句话说,智能建筑能够集多种因素于一身,并且尽可能实现多种因素之间的最优组合。这些因素包括:管理、结构、服务和系统等等。

二、现有智能化系统节能降耗潜力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在实践中,绿色建筑通过科学、合理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智能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努力实现既定的建设目标。在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之中,建筑智能化行业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可否认的是,建筑智能化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空调监控系统节能

为了大幅度提升空调的工作效率,为了确保空调达到一定的环保效果,将智能化设计融入建筑空调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只有顺利将感应设备科学、合理地安装在空调内部,才能十分有效地调节室内空气,才能高效地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在具体的实践中,将感应设备安装在空调里面,能够十分有效地监控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另外,在空调内部安置感应设备,能够科学、准确地控制空调的运行速率。正因为如此,空调运行效率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从目前看来,将智能化设计合理地运用到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中,是现代化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一般来说,要将智能化设计运用于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准确地分析空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努力实现技术更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立一个高效的评价体系,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好建筑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另外,供配电监测系统节能不容忽视。

2照明监控系统节能

将智能化设计充分应用于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进行智能化控制是优化建筑物照明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例如:智能化设计运用于照明设备后,方便更好的控制断和通。相当一部分照明设备经过智能化设计之后能够统一进行管理。第二,为了控制好相应的照明设备,为了利用感应达到照明通断的目的,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建筑物照明系统的感应设备相关方面的技术。只有将智能化设计充分应用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才能大幅度提升照明设备的性能,才能进一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大幅度提升照明的利用效率。不可否认的是,将智能化设计充分应用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有利于优化建筑行业,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给排水系统节能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三、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在全面分析和了解现有智能化系统节能降耗潜力的前提下,接下来,充分考虑到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对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两点粗浅的想法和认识。

1利用太阳能及地源热泵系统

从目前看来,人类使用的多种矿物类燃料具有十分有限的储藏量。一旦这些矿物类燃料燃烧之后,必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因为如此,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够对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一般来说,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等。通常,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是太阳能充分应用在建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料显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光电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另外,相当一部分热能经过太阳能转换而来,并且提供采暖和热水是光热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检测、管理和控制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时合理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有利于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水的最大化利用,有利于采用合适的节能软件,科学管理相关方面的能源。另外,降低能耗的遮阳系统不容忽视。

2节约水资源的雨水、污水处理利用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水资源和水污染危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了确保废水、雨水和污水在处理之后,能够满足一定的水质标准,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应的回用处理系统,将这部分水代替自来水,供建筑工程使用。在实践中,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十分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环境水污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提升用能效率的热电冷多联产系统不容忽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可否认的是,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题中之义。实践表明,建筑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合理地将建筑运营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建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加快促进建筑服务对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文章充分考虑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对现有智能化系统节能降耗潜力进行了较为细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希望能够加快推动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希望能够实现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3

[2]李辉涛.关于建筑智能化的一些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3]刘见波,相传军.浅谈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3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智能化建筑是城市信息化、环保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化建筑推动了城市发展,增加了建筑的服务功能,同时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智能建筑应用于城市建筑群,构建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办公场所和居住场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支撑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是城市发展的象征。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智能建筑是是指以计算机和其它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建筑群。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系统确保了线缆的安全,是建筑弱电系统的安全保障。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作用,可对建筑设备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建筑群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全的特点。智能建筑模式有助于降低系统故障,新型建筑模式通过自动化技术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使检修人员对建筑群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时监控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建筑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式。利用电气工程自动化,建筑照明系统与其它供电系统将成为统一的整体,增加了建筑的自动识别功能,确保了其安全系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系统将通过自动化技术反馈相关信息,并能够提高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先进的技术,可及时解决电力系统和建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总之,智能化建筑离不开电气工程自动化,这一技术是建筑安全系数提高的表现,也是建筑信息传递的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将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完成和发展,增强城市建筑存在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

(一)TN-S与TN-C-S系统的应用

TN-S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低压配电系统,主要用来连接中性线与地线,并通过三相四线地线对中性线及其它线路实施保护。同时,TN-S系统还具有防静电和自动预警功能。而TN-C-S系统则是两个地线构成,这两个地线分别为TN-C与TN-S2。由于TN-C与TN-S2两地线的分界面处于中性线与地线的连接处,因此安全系数得到了保障,降低建筑住宅区和办公区的意外风险。

(二)楼宇控制系统的应用

楼宇控制系统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通电照明系统和消防系统,现代社会人们对电、水的需求量增加,只有在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下,才能为生活提供必要的方便。传统的开关只能控制线路的断开和闭合,而在智能照明系统下,通过智能开关,可对照明度进行调节,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环保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而楼宇控制系统采用了新型的能源,具有环保节能作用,同时使商务信息透明化,为建筑管理者提供了方便。消防检测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了楼宇的安全系数,降低了消防隐患。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将启用紧急自动报警设施,此时管理人员可通过数据传输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通信是现代人的必然需求,因此相对于照明等系统,人们对通讯信号质量有更高的追求。智能化建筑必须要实现通信的自动化,目前基于语言、图像和视频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办公系统在楼宇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智能建筑中设有局域网链接,为办公数字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卫星通信系统是通讯自动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可以确保楼宇与外界之间紧密连接。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功能,也是居住者和办公者的主要需求。

三、总结

智能建筑概念的提出源于最近几年,并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群。智能建筑具有先进性,其核心技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我国建筑实践中,智能建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上,网络覆盖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智能建筑概念的提出处于初级阶段,其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这要求相关人员要进行正确的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确保智能建筑的安全。(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云龙.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03).

第8篇

当你用任何一段文字描述智慧生活场景的时候,柏安娜(Diane M.Brvant)都会告诉你,英特尔技术在每个场景中都如影随形,因为所有智能设备都会与服务器关联,此时就显现出英特尔的技术效果。

作为英特尔全球数据中心的“女掌门”,柏安娜在英特尔创造了很多神话,今天,全球每售出10台服务器,就有9台以上是基于英特尔的技术。不仅如此,她也让数据中心业务成为了英特尔最赚钱的业务。如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英特尔数据中心开始发挥它的技术优势,推动着每个智慧项目的落地。

“隐形”力量

创造关联的世界

当英特尔开始用“芯”掌控人们的手持终端时,它将会显现出在科技领域的“统治”地位。事实上,从超极本到“二合一”,从与中兴通讯、摩托罗拉、联想等手机厂商的合作,英特尔从来都没有放弃这个梦想。

“因为所有的设备都会与互联网连接,所以英特尔数据中心能够为这些智能终端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服务。”柏安娜介绍,每600个智能手机就有一个服务器,每120个平板电脑的背后就有一个服务器,每12个监视录影机也必须有一个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

所以当回到智慧的应用场景的时候,你会发现英特尔数据中心关联了所有的智能设备。无论使用者是在电脑前、厨房里,还是在便利店购物,或是在火车站候车,关联网络都会与数据中心产生交集。与此同时,城市的水、电、气、公路等设施通过传感网络也都与数据中心相连接。

奇妙的智慧场景就诞生了。在瑞典的哈姆滨湖城,你能看见一排电子垃圾桶,分别用于接收食物垃圾、可燃物垃圾以及废旧报纸等不同类别的垃圾。垃圾桶通过各自的阀门与同一条地下管道相连,阀门分别在每天自动打开两次,不同类别的垃圾进入地下管道,并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被输送到远郊,在电脑的控制下自动分离并输送到不同的容器里,按需要循环利用。

事实上,这是数据中心与传感器“密切”配合的结果。移步到巴塞罗那的标志性景点圣家族大教堂,这里可是游客云集的地方,但是当地的司机不会担心没处停车。“你看见地上的小突起了吗?那是停车传感器。”他们会很骄傲地告诉你,只要下载一种专门应用程序,就能够根据传感器发来的信息获知哪里有空车位。

类似的例子在国内也不胜枚举。去年,10月强台风“菲特”来势汹汹,相信很多杭州市民都在手机里收到过来自防汛部门的短信,提醒天气状况,更新出行信息。狂风暴雨中免费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这不是孤岛,数字连接着守望相助的彼此。

及时的信息只是最简单的技术应用,更为互动的系统正在逐渐形成。比如,正在建设的杭州市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可以及时监控并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时白天某条路路灯还开着,既浪费资源,也不美观,有了这个平台,通过传感器,就能进行监管。

巨大“推手”

技术创新完善城市智能

除了关联智能设备外,英特尔数据中心更大的作用在于对大数据的解读和应用。为了应对数据井喷式的增长,以及各界在大数据方面的需求,英特尔每年对数据中心都会追加30%的投资,去年这一投资额达到了30亿美元。而英特尔也在数据中心业务上收获了113亿美元。

“在大数据方面,有500亿美元的市场在等着我们。”柏安娜表示,英特尔数据中心从来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市场机会。事实上,它已经做到了。在强大的摩尔定律的推动下,1个多月前,英特尔了新的E7处理器,结合SAP的颠覆创新HANA平台,让服务器有了非常强大的实时分析功能。

在大数据领域一次次的技术突破,让英特尔具备了推动城市智能的能力。

雾霾的天气人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只要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管理方式,就可以智慧地解决环境恶化问题。比如,通过“环保物联网”,利用环境信息传感器、RFID、云计算、无线传感网络和实时定位等技术,实现环境信息的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

在环保领域,过去只是做一些小型监测,但现在要处理很多环保数据,包括PM2.5的监测等,因此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来解决。英特尔在云和端都有自己的技术、产品,从产业链集成的角度来看有很多优势。

第9篇

由于不同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有不同的解读,高端认定有差异,笔者认为,消费者应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选购高质量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所谓的高端品牌。当然,对于一些喜欢尝鲜的消费者,笔者也推荐他们购买诸如3D电视、物联网冰箱等采用最新技术的产品。

节能环保成为潮流

在全社会都密切关注家电产品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厂商今年推出的秋冬新品中几乎都使用了节能技术。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选购家电产品时,除了考虑性价比、品牌等因素之外,节能环保也是重要指标。

购买电视机尺寸并不是越大越好,尺寸越大耗电量相应越高,所以需选择适合自己客厅大小的电视机。比如,客厅面积为20平方米~30平方米,40英寸左右的电视机就足够了。顺便提醒消费者的是,即使是商家所宣称的节能环保大尺寸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也会比较小尺寸的CCFL背光源液晶电视耗电量大。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量已经大大降低,在节能方面已与液晶电视不分伯仲,消费者不妨可以考虑。

节能技术在白色家电产品当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厨卫电器等产品都已实行较为健全的能效标识制度。冰箱是运用节能技术最为突出的家电产品,每天耗电量在0.5千瓦时以下的产品已有很多;由于新能效标准的实施,空调产品的整体节能水平比原来提高了20%,笔者建议消费者购买采用变频技术的产品;洗衣机除了考虑节能效果之外,节水、噪音等也是购买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吸油烟机、热水器、灶具等为代表的厨卫电器,这两年几乎把节能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市场上能效等级为1级的产品数量可观。选购吸油烟机时应将吸油烟量大小与降噪一同考虑,易清洁和美观也是重要的因素;热水器推荐选购大品牌、能效等级为1级或者2级的产品,除此之外,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白色家电产品的选购上,如果单纯从节能角度看,消费者认准能效标识就行了。笔者推荐购买1级或者2级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价格较高,但如果把这些高价格的成本摊入10年甚至更长的使用年限中,也就微不足道了,而且这期间的能源节约更是可观。

高端产品因人而异

高端产品不仅仅是品牌高端,质量高端和多功能也是支撑这一内涵的重要因素。在家电视听产品行业,国内品牌的产品在质量和功能方面早已不逊于国外品牌了。

今年秋季几乎所有的国内彩电企业都推出了3D电视机,这与国外品牌是同步的。当然,3D电视机目前还属于少数人的消费品,因为一是价格较高,二是节目内容相对较少,三是舒适度还有待提高。如果消费者想提前享受3D视听在客厅当中的震撼视觉,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是不错的选择。

以前洗衣机的高端产品――滚筒洗衣机现在几乎已是中心城市市场的普通产品了,已占据了接近50%的份额。

今年滚筒洗衣机市场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二是低价的滚筒产品初探市场。这两个变化给消费者两个提示:国内品牌的产品可以放心选购,滚筒洗衣机也不一定高价了。此外,在选购滚筒洗衣机时,具有节能、可变水流、高脱水转速等特点,采用变频技术的滚筒洗衣机值得关注。

谈到高端冰箱似乎都与大容量(250升以上)联系在一起,其实,选购所谓大容量冰箱一定要适应消费者家庭的实际需求。从今年企业推出的新品来看,每家企业都有几款高端冰箱上市,消费者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在选购高端冰箱时,笔者提醒消费者要特别注意能效等级、噪声、保温隔热材料等因素。此外,变频技术非常适合在大容量冰箱上应用,消费者可以考虑购买采用此项技术的产品。

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家电和视听产品上广泛应用,智能化的产品成为今年秋冬季节的一大亮点。

苹果iPhone手机在全球市场热销,智能手机迅速抢占了非智能手机的份额。今年秋季,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基于各种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产品。在选购智能手机时,除了考虑产品所用的操作系统、生产厂商之外,更应重视与智能手机使用紧密相连的应用商店当中的各种软件、游戏的方便性。

第10篇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提到:“如果城市总是充斥着雾霾、交通拥堵严重,这样的城市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通过“智慧能源”实现的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绿色ICT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能源的本质是能源优化、管理和服务,其中包含节能减排和节能服务,对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巨大的推进意义。智慧能源旨在利用ICT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用能智能化,达到能源的经济性、高效性、环保性。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经认识到ICT节能的重要性并大规模应用部署,这也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将ICT应用于能源的生产、储运、应用、再生等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通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能源的可管、可控。ICT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可实现信息与能源的双向流动,达到规模化、体系化。

下一代能源的综合管理将通过以互联网为中心的ICT技术承载,这种趋势一般被称为绿色ICT。但是在绿色ICT的实际普及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首先,不同设备或能源管理产品,拥有独立的数据库,由各个企业独立开发,很难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无缝兼容。

其次,能源管理已经逐步扩展到建筑群、社区、校园等更大范围,不同设施往往使用各种不同的工业总线设备,无法实现采用统一便捷的方法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能源管理。

面对ICT促进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中国电信意识到“绿色发展、标准先行”,展开绿色发展征途 ,同步启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企业标准是指节能减排商务服务标准,包括应用服务标准、泛在网关及其管理控制协议、管理支撑单元要求、感知和现场控制层接入规范;行业标准是指通信网支撑泛在物联应用、绿色社区、总体业务能力要求;国家标准指社区智能节电技术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是指IEEE 1888。

此外,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电信提出电信级可运营的绿色节能服务体系,提出融合传感网和IP网的多协议自适应泛在网关,构建广泛兼容的泛在绿色社区体系架构,规定标准化的绿色节能远程控制协议和数据交互格式,促成低成本、大规模的耗能设施互联互通。

自主创新绿色节能国际标准

传统的节能减排领域通常基于工业总线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非IP、封闭、垂直,不能达到设备的互联互通,扩展性很差。IEEE 1888标准将ICT、互联网的概念切入节能减排领域,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业控制现场总线的封闭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与IPv6、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标准化、开放式技术体系和系统架构,形成了传感器、控制器、网关、存储及应用平台、终端设备等贯穿下游、中游、上游,涵盖多领域、跨行业、庞大的、完整的产业链。

由中国发起的IEEE 1888标准是获得全球电子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IEEE及欧、美、日方面认可的绿色ICT标准,是IEEE在绿色节能和物联网领域具有标志性的全球标准。

目前,围绕着IEEE 1888标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绿色节能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泛在绿色控制领域,利用ICT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数字化绿色城市能源网络监测和控制,提出统一的绿色节能控制协议,兼容目前众多的智能楼宇协议,应用于绿色节能产业。

目前,IEEE 1888标准技术主要应用于绿色园区、城市供水、市政供暖、绿色数据中心及通信机房等领域。

绿色园区是针对空调、照明、路灯、供水、供暖、电梯、数据中心等设备进行节能管理。IEEE 1888泛在绿色控制应用开发实现园区/社区内能耗设备的统一管控和能耗监测、管理及告警等功能。泛在绿色社区系统主要包括:空调节能、供暖节能、照明节能、环境监测、电梯节能、环境监测、设备监测、绿灯节能、数据分析、供水节能、决策预测。

绿色城市供水是借助压力传感器、摄像头等各种自动化/信息化远程监控、视频监控和远程调度手段实现市政供水的可视化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应用IEEE 1888泛在绿色通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绿色供水的控制过程。绿色供水系统主要包括:绿色供水监控应用平台、智能前端分布式交互管控平台、智能前端设备、站点泵房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区域性网络化检测与监控信息平台,是实时采集、监测、评价和控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的信息平台。

环保e通是针对环保监测监控业务和管理特点,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为环保部门提供对污染源、环境质量、核辐射点源等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视频监控,实现监测数据与监控视频的融合应用,固网和移动的融合应用。

智慧能源开始大规模部署

我国政府已经将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有效结合的IEEE 1888标准在能源监测和控制领域将发挥独特优势。

目前,IEEE 1888标准技术已经在山东、北京、陕西和国外一些主要城市应用,绿色监控站点数量已经达到数万个,累计创造了超过3亿元的节能收益。

清华大学部署IEEE 1888后,使建筑综合能耗降低20%。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应用IEEE 1888后,全年节电约20%,节水10%-20%,CO2排放减少4%,SO2排放减少5%,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3%,项目投资回报期为2-3年。

青岛市政二次供水应用IEEE 1888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了供水电耗和管网漏失率,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保障二次供水居民的安全可靠用水。

第11篇

业之道,是战略之道。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站上了道德高地的出发点,才会衍生无穷的活力。

“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双良的发展战略核心,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合作+全球市场+资本推动,“双良制造”奏响了模式创新“三重奏”: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紧跟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一个“绿色双良,健康双良,国际双良”正在茁壮成长。

30多年来,双良交出的不仅是一张不断刷新的“经济版图”,更是一张可圈可点的“企业公民”答卷――从单一的溴化锂制冷机制造商,转变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节能环保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服务商,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0000多台节能设备,相当于少建了25个6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节约3800万吨标准煤,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建27万公顷森林,为超百家用户提供了空冷系统,总容量73500MW,累计实现节水24.6亿立方米。

专注专业,“知”能“善”用

很难想象,一家民企在行业内能够获取如此高的声誉:被中国制冷协会誉为“挽救了中国溴化锂机行业”,被央视誉为“造福人类,大国重器”,为全球超过30000家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

双良的成功,被企业老总缪双大归结为:“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双良将企业使命定位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提升人类生活品质,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30多年来,双良打好“绿色牌”,始终专注“节能、节水、环保”领域。

从单冷到冷热两用,从单一溴冷机到各类热泵、大型空冷器、高效换热器、高盐废水零排放等,从单纯设备提供到节能环保系统总集成,从民用领域走向工业领域,双良以真空换热技术为核心,围绕节能、节水、环保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工业余热利用、城市集中供热、雾霾治理、工业节水,海水淡化、农村污水处理,智慧能源管理等利国利民、接轨国际的绿色产业,成为城市治水、治霾、节能等领域的“急先锋”。

余热利用变废为宝

为彻底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双良利用工业企业余热、大型火电厂余热等,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提供大面积集中供热,为西北工业城市节能减排、安全供热量身定制了一个个“样板工程”。这一自主创新的“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重点节能推广目录(第二批)节能技术。目前,双良已在山西朔州及太原、内蒙古呼伦贝尔、甘肃兰州等城市成功运营了多个集中供热项目,已入网3000万平米供暖面积,全部建成后可达到2亿平方米以上供暖规模。

双良还在全球成功投入营运100多个冷热电联供项目,提供200多套冷热电联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北京会议中心、北京火车南站、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迪斯尼乐园、西安华南城等多个特定场所,在分布式能源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即将梦幻开园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就是采用了双良参与制定与建设的环保能源定制方案,一期工程采用了5台双良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项目总制冷量达到19604KW,是目前国内第二大冷热电联供项目。该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比传统供能模式效率提高了大约1倍。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吨,相当于每年少砍伐木材4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万吨。

烟气余热回收成城市治霾“利器”

201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兰州市2013年优良天气已达292天、占全年天数80%、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进行专题报道,首次提及“引进双良余热利用技术”助推兰州拨霾见日生态逆转。双良作为兰州治霾背后的“幕后英雄”正式浮出水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北方雾霾重灾区城市的聚焦关注。

由于地处“两山夹一河”的高原狭长盆地,冬季无风,污染物很难消散,雾霾一直是兰州的“老大难”。从2014年10月份,双良50多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改造工程项目同时开工,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成为兰州市实施“蓝天工程”的治霾“利器”,整个工程将改造燃气锅炉吨位2000蒸吨,单个采暖季可减少燃气消耗1459万立方米,减少烟气17507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87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2.9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吨,减少烟尘排放2.295吨,回收冷凝水16.2万吨。2014年8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经验,来自14个城市的市长、环保局局长到会“取经”,双良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项目再次成为治霾聚焦点。因为除霾成绩杰出,2015年12月3日至10日,受巴黎气候大会相关主办方邀请,兰州市市长袁占亭率团参加巴黎气候大会系列活动,与国内外嘉宾分享了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实践。

智能互联,专家“管家”

双良设立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事节能减排项目、绿色环保领域内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双良发起设立20亿元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意在收购和孵化节能环保、新能源、物联网、能源管理、精密制造、新材料等低碳产业高科技项目,打造智能互联的大环保和大能源平台。这再次彰显了双良专注节能环保领域,做节能环保“专家”的雄心壮志。下一步,双良将依托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积极引进、孵化和产业化相关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确保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

在精心布局全产业链,做强节能环保专业的同时,双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通过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和服务托管的运营模式当好“管家”,致力打造国内外最优秀的节能系统集成专业供应商。双良SL4000节能管理平台融合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模糊控制、网络云平台技术,全面监测和控制制冷(制热)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综合系统冷(热)量需求,结合气候补偿,保证系统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能耗,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2015年,双良专门成立了智慧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着力开展以能源系统托管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服务和工业节能服务,并通过与施耐德电气强强合作,针对双良庞大存量客户群推广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在内的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未来,智慧能源管理服务不仅仅服务于双良现有客户,更有可能成为双良节能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有力推手。

通过智能互联,实现对海量客户数据的集成和长效管理,“互联网+”大背景赋予双良“知”能“善”用全新内涵。双良已经为超过30000家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真正成为“专家+管家”式的能源服务运营商、环境治理运营商。

“一带一路”布局全球

外需放缓、国内产能过剩、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新挑战。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带来了新的机遇。双良借力“一带一路”东风,创新合作“走出去”,助推“中国智造”深耕全球市场,在节能环保国际市场叫响“中国声音”。

“一带一路”向西一直延伸至欧洲,双良也在这片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大陆上开拓求索。从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到意大利、德国,双良已成功开拓出一条高端节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新路――一举拿下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三联供和沃达丰米兰总部项目,确立了双良在意大利市场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制造业强国德国,更是开花结果,

第12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开始大力提倡建设智能城市,而智能电网就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城市进行详细介绍,列举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智能城市的快速建设。

【关键词】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应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城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建筑、电网、交通等集一体化发展,有效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智能发展。而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电网尚存在缺陷,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的改进和完善。

1智能成熟与智能电网的介绍

1.1智能城市

通常所说的智能城市其实就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升级,有效调整城市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使城市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智能城市,只不过当时的智能化主要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比如商业、医疗或交通等,没有实现城市的整体智能化。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的结合,也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开发。

1.2智能电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主要能源,这就使得用电需求开始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改革,而智能电网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将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作为基础,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利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供电网的综合利用,其中主要包括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等几部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自愈功能、抵御功能、资产高效运行等优势,不仅可以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2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总述

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完成对智能电网的建设。①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智能电网用电力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势。②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导致大量污染气体的排出,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污染指数,加强节能降耗工程的进展,有效推动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智能城市建设中,智能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对智能住宅小区、智能楼宇的建设,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

2.2智能家居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生活的需求也开始提高,除了要确保住宅的质量外,还要加强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设计人员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家居系统的智能化,将内部家居系统与外界网络系统相连,这样就能实现对家居信息的传输与共享,进而提高家居服务水平。智能家居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抄表,还能实现远程教育和医疗,能够有效保证家居生活质量的提升。智能家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住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实现对住宅监控画面的查看,可以通过语音系统解决一些实质性家居事务;②住户不必再到水电费营销网点进行费用缴纳,只需要在网络系统中直接缴费即可;③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住户可以与供电公司进行交流、沟通,对当前用电量和电价进行咨询,强化了住户的环保意识。

2.3电动汽车的应用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家用轿车也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能城市建设中也将电动汽车的开发作为重点,电动汽车的研发可以有效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终将取代传统的代步工具。

3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速度协调、遗留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导致智能城市建设的速度减慢。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我国政府部门要建立试点城市,根据智能城市的建设需求,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政策,下属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明确项目方案和设计计划,政府部门要确保资金早日到位,重视智能电网投资汇报,比如采用“临时电价政策冶”,通过提高电价水平回收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形成一种投资的良性循环。

(2)政府要制定工作组织体系和标准制定线路图,明确只能电网参考模型,制定有限行动措施,准备必要的有效指导工作文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辅助措施落到实处,激励措施也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将城市智能电网的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保证电网投资和建设的高效管理。加强电网规划投入,同时扫清相关体制障碍,简化智能电网选址、审批和建设的过程,消除体制壁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电网技术,政府部门要明确试点城市,充分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的优势,快速推进智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12).

[2]李野.对智能小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0(08).

[3]马德顺.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